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24 04:1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层图书馆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2;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221-01

近年来,在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是文化建设在国家发展规划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站到了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图书馆正在通过向特定行政区域内的村民提供各种表现形式的服务来满足人们了解社会建设、国情动态和文化知识的愿望。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基层图书馆要立足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质量。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价值

1.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城乡不同的经济结构体制对文化系统的建设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经济发展的失衡映射到精神领域表现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常住人口知识层次和综合素质的低下。据最新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全部人口总数是13.7亿人,其中农业人口为6.74亿,占到总人口数的50.32%。没有受教育或教育水平极低的人数达到将近2亿,他们中的百分之九十生活在农村。以上数据显示出了在农村加快知识普及和信息传播速度的重要性,也体现出了基层图书馆建设是我国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章节。

2.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基本进程。

新农村文化建设位于全国文化事业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健全且健康的农村文化内容对一国的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构建体系完善、内容积极、形式多样的新农村文化,离不开基层图书馆,尤其是农村中开放图书馆及其他一些具备图书收藏功能的馆所作保障。在农村文化馆、文化站建设还未完全步入正轨之前,基层图书馆等的筹建事宜仍然需要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宏观视域之下,将其视作完善农村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传播公益文化的服务基地,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文明窗口,从根本上做到从外在物质条件上满足农民知晓信息和学习知识的权利,同时也缩小城乡间居民的知识鸿沟,加快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

3. 有利于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文化信息服务权利的均等化。

无条件知晓信息权和享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人生权益,这一点不受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然而,闭塞的农村地区因受困于种种不便利条件导致农民在需求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尴尬局面。常见的一个现象是农民往往会受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特别待遇”,无法像城市居民那样平等自主的享受到图书馆相应的服务。基层图书馆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确保城乡居民享受到平等无差别的图书信息服务,让全社会认识到基层图书馆囊括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大家庭中。就目前情况来看,完全均等化的城乡图书馆信息服务尚不能马上实现,分布在新农村中的基层图书馆依然要依托更高一级的图书馆求得发展,共同践行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先进理念,借助于各地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逐步建立起基层图书馆中的电子阅览室,在此基础上以广大农民为服务对象,着力打造我国新农村地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紧跟时展带来的良好机遇,以更方便、更快捷、更贴近农民的服务方式,逐渐减少城市与农村地区在接受知识和信息方面的差距,实现城乡之间文化和信息服务的均等化发展。

二、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的指导策略

要将基层图书馆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浩大的工程之中,除了正确把握宏观政策之上的基本要求外,还需在执行的时候确保方向的正确性和内容的正当性,只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才能够帮助建立更加切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和有益于当下农民提高自我素养的基层图书馆。

1.立足新一代农民的实际需求,走联合协作式的发展的道路。

正处于起跑线上的农村基层图书馆存在着诸多不足,一些困难和问题成为阻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这一阶段,基层图书馆的筹建者要认清主要矛盾,善于以问题为突破口寻找改进契机,寻找能够帮助基层图书馆走上快车道的辅助力量。也就是说,基层图书馆应立足新农村建设,从新一代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其他条件联合多个单位团体走协同发展的道路。例如,可以与对“三农问题”研究占据绝对优势的本省农业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借他们的专业资源和众多在农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弥补自身在农业馆藏资源方面的不足。另外,还可加强与相邻地域之间基层图书馆或更高一级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打破长时间形成的区域分割劣势,引导不同资源在不同区域间的自由流通和免费共享。同时,还可借助热心于农村“文化脱贫”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力量,帮助基层图书馆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撑。

2. 丰富涉农文献和图书资源是创新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石。

从现实状况来看,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对有关农业生产技术方面信息的需求量最大,在解决了这一需求之后,他们才会寻求更广范围内的知识和资讯。基于此,基层图书馆首先应与具有充足农业文献资源库的农业院校图书馆取得联系,将对方的文献资源优势借鉴到本馆、本地方。鉴于农村图书馆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这一问题,在构建基层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时,应当加强涉农文献资源库的建设,重视特色农业文献和知识资源的采集工作,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图书馆藏资源体系。

3. 从根本上保证新一代农民的需求是创新基层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导向。

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是农民,改善新一代农民的精神境界和整体风貌是创建基层图书馆的根本目的。因此 ,在创新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之前,通过走访、发放问卷、电话访问等方式对村民的需求进行实际调研,彻底了解各村、各村民对信息需求的具体情况,以此为制定图书馆工作计划安排和优化图书馆服务的主要依据,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基层图书馆创建后的服务质量。

4. 创新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基层图书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分支,是需要政府给予支持的一个重点领域。新时期的服务型政府要将基层图书馆的筹建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从国家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层面强化基层图书馆的创建意识。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带头作用是基层图书馆创新工作的重要保障。

5.做好人才、技术和经费保障工作是创新基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创新基层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前提是经费、人才和技术有保障,尤其是当基层乡镇不具备吸引人才就业的情况下,更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给于高度关注,加大在人才引进、技术研发和资金引流方面的投入。从这几方面完善基层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软件设施,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逐步成长的职业院校图书馆

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开办于1973年,原名为丰台铁路卫生学校,由北京铁路局创建。学校最早仅有一栋大楼,可想而知当时的图书馆有多么简陋。韩素萍告诉记者,最早的首都铁路卫生学院图书馆的规模只相当于一个“图书室”,面积相当于一间教室,藏书总量仅有1万多册。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图书馆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客观环境的改善与图书馆的主观努力缺一不可。

从客观环境来说,近年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长对职业技术院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这一契机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首先,社会的需求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政府的重视直接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支持,学校有了经济支持,各项功能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完善,图书馆自然受益。

其次,随着学校隶属关系发生的变化,图书馆也慢慢的成长起来。2004年首都铁路卫生学校从铁路局划归到北京市教委直接管理,首都铁路卫生学校一跃成为北京市重点中专院校,是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评估的优秀院校。学校的壮大给图书馆的成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除了经济上更加宽裕以外,学校总体师生从最初的一二百人增长到如今的2600多人。这么多师生的阅读需求、科研需求同样给予了图书馆极大的发展动力。

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自身也付出了努力。韩素萍馆长1986年到图书馆工作,至今已经有23年的时间,她见证了首都铁路卫生学校的发展,更参与了图书馆从无到有的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壮大,图书室的占地面积、硬件设施、软件内容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在2001年购置了计算机、2006年成立了电子阅览室。总体藏书量也增加到6万多册。图书室俨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图书馆。可以说在目前全国中层职业学院内,铁路卫生学院图书馆已经名列前茅。

当图书馆这个载体真正的发展起来之时,图书馆的作用也逐渐发挥起来,近两年来,图书馆除了为师生提供科研资料,还主动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积极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图书馆每年都会如期举办读书征文活动,这是图书馆教育工作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号召学生通过阅读来感悟人生,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作用。特别是2008年举办的以奥运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得到了师生的踊跃参加,并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图书馆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提高,真正成为了师生的科研基地以及精神家园。

夹缝中求生存

在当今信息共享的时代中,任何行业都需要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更何况是图书馆这样一个信息集散地。职业院校图书馆至今没有走出被冷落的困境,他们迫切希望与图书馆界的同行沟通学习,却似乎永远在边缘徘徊。记者与韩素萍馆长的第一次见面便是在2008年的全国中小型图书馆联合会上,这也是韩馆长第一次参加基层馆的会议。

从规模上来说,职业院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差不多,但二者在定位上却大相径庭。职业院校图书馆与高校图书虽然定位相同,但规模差距却十分明显。这就造成了职业院校图书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除了客观环境的因素以外,职业院校图书馆自身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职业院校图书馆需要确定自己更倾向于哪种类型图书馆,只有定位明确了,才有可能找到发展方向。韩素萍将职业院校图书馆定位为“高校馆中的基层馆”,认为职业院校图书馆有高校馆的突出特征,如受众群体单一、图书馆职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职能上、图书采购趋向专业化等。如果将职业院校图书馆定位在高校馆基础上的基层馆,那么就确定了职院图书馆应向高校图书馆靠拢。

其次,职业院校图书馆不能够求大求全。它不像高校馆那样拥有较完善的互联网络体系,基于这种制约,职业院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根据学校专业的定位,根据教师的教学科研、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达到以专业性、实用性为标准。以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图书馆为例,首都铁路卫生学校开设有护理、康复技术、药剂(药品营销)、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卫生保健、助产、涉外护理和家政与社区服务业等8个专业。在选购这些专业学科图书之时,采编人员必须十分重视图书内容与码洋之间的平衡。图书馆的经费有限,而医学类的理论性图书大多码洋很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表明在他们阅读这些图书时有些吃力,最后很可能造成资源浪费,这就需要采编人员要结合学生本身的能力以及需求来选购图书。

对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期待

作为培养高职高专人才的教育机构,职业院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要求不高,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而图书馆作为辅助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机构,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韩素萍认为图书馆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图书馆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部门,如果干得好可以说是为学校争光添彩,干得不好也不至于影响到学校的正常运作。在韩素萍担任馆长的20多年里,她一直坚持小作为、大责任的观念,她说,图书馆对她个人的作为、事业上的成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为这些来学校读书的孩子负责人,这个责任非常之重。

首都铁路卫生院校建校30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了“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学校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应该坚持配合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向,辅助教育学生的思想素质。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弱项

目前,全国的图书馆都在倡导全民共享以及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共享平台。而职业院校图书馆却远远没有达到建立数字图书馆的要求。韩素萍认为,在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并存的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应积极地利用网络技术,提供主动方式的服务,让读者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随时查阅资料。充分发挥图书馆网页的作用,让文本服务最大限度地网络化。积极使用电子邮件,通过电子邮件向读者提供信息资源,与读者保持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建设是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弱项,希望在全国图书馆数字化的当下能够尽快的发展起来。10677

相关链接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正式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通过实施“建设计划”,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并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职业院校图书馆建设中的问题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连鸿江提出,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建设中主要应解决好12个问题:提高对图书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图书馆现代化步伐,投入必要的资金,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实现育人与服务的双重目的,摆正藏书与用书的关系,兼顾服务性与学术性的需要,处理好教学、科研需要与图书馆的关系,协调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的比重,掌握科技书籍与文艺书籍的适当比例,调整好图书馆与系科资料室的互补关系,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和坚持正确阅读导向。

摘自连鸿江《试论高等职业院校的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建筑一切要为人着想,要给读者营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温馨的环境,给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图书馆建筑要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能自然通风就自然通风,能自然采光就自然采光,能自然调温就自然调温,也就是说越自然越好,尽最大可能让人感受大自然的恩惠。要在声、光、空气、色彩、家具、温湿度和环境布置等方面下功夫,尽量使人在视觉、听觉、触觉和心理上感到舒适,让人感到在这里读书是一种享受。而且现代图书馆建筑绝大多数空间是弹性的,可变的,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对空间进行重组,同一空间,也可以作多种用途,这样有利于使各种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真正做到人是房子的主人,而不是房子的奴隶。

第3篇

[关键词]藏书组织管理岗位;基本职责;工作兴趣;

近三四年来,高校图书馆岗位分析研究工作(也称岗位分析或职位分析)已经取得了若干成果。田昊研究了图书馆岗位设置的目的及其意义,认为岗位设置可以便于绩效考核、改善薪酬管理。他列出了工作分析的信息类型和主要方法:亲身体验法、员工记录法、观察法、面谈法,提出了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岗位职责和要求的建议,并研究了图书馆岗位分析与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时机选择。认为在岗位设置不合理,图书馆计划进行管理改革应当重新进行岗位分析和设计。[1-2]陈斌研究了工作分析过程中的相关概念,诸如工作要素、工作任务、工作、岗位等,建议使用观察法、访谈法、工作写实法或问卷调查法进行有关岗位性质、岗位时间、岗位场所、岗位任务、岗位原因、岗位条件等内容的工作分析。介绍了岗位描述的主要原则:岗位描述要与工作标准和规范相结合等[3]。

关于高校图书馆岗位工作分析研究方面,国内的相关研究和成果主要表现在工作分析的目的、概念、要素、意义、作用、范围、方法、原理、原则、任职资格和条件、注意事项上。更多的是从理论和整体上来诠释和理解,缺乏严谨精确、实证调研的相应研究和过程,而且,缺乏特定的某一部门比如流通部岗位的工作分析研究。

当然,也有一些很突破性的成果。《基于工作分析的图书馆岗位描述——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论图书馆岗位分析和岗位说明书的设计》和《图书馆工作岗位分析初探》等文、特别是《图书馆工作岗位分析初探》一文开始了量化研究。在这些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鉴于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分析在微观的实证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绩,采用其主要方法和成果进行高校图书馆流通部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研究。

1 图书馆流通部的主要构成和作用

图书馆流通部主要由书库、出纳口、电子图书室、读者咨询和服务室等部分和若干部门办公室构成。

图书馆流通部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为读者服务直接倾听读者的呼声,接纳读者的意见,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流通部是图书馆的基层组织,它在联系读者与图书馆的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开展图书馆流通工作,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成为图书馆流通部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它的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拓宽加深专业知识面的第二课堂,还是提高学生修养、陶冶情操、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这些重要作用都要通过流通部来实现和延伸,而流通部要做好各项工作,又主要通过藏书组织管理岗位来组织和实施,所以,对图书馆流通部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工作和主要职责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2 图书馆流通部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及要求

使用前文提及的工作分析诸方法和理论以及思路,结合记录法、观察法、面谈法和工作问卷法等具体方法,将流通部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及要求分析汇总制表如下:

表1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及要求[4]

岗位名称 藏书组织管理岗

岗位职级 高级专业馆员岗

所属部门 流通部

岗位职责

(一)业务职责

1.负责藏书组织管理,制定典藏工作计划,协调全馆退旧图书的安排;

2.负责解决流通工作(计算机借、还图书)中出现问题;

3.根据图书剔旧原则,提出图书剔旧建议并按程序上报,经领导审批后组织实施;

4.负责流通业务咨询,处理读者投诉和服务纠纷;

5.负责读者借阅证的发放及读者离校手续的办理;

6.收集读者推荐书目、根据流通量向采访中心反馈意见;

7.收集图书分编加工质量问题,及时向编目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8.负责流通书库中ITEM记录的修改与维护工作;

9.负责国图馆际互借和读者Email登记工作;

10.负责流通业务统计工作;

11.研究藏书组织布局规划,提出藏书布局调整意见;

12.研究读者借阅需求,了解读者阅读规律,为图书馆采访图书提供第一手资料;

13.研究INNOPAC流通管理模块,辅导工作人员熟练使用,指导读者查询,解答读者有关藏书和使用的疑难问题。

(二)管理职责

1.全面负责流通部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流通系统的维护及技术支持;

2.制定流通部各项业务工作规范及操作规程;

3.负责流通部的工作质量、纪律、卫生和安全检查管理工作。

(三)研究职责

聘期内应公开发表与岗位相关的论文;参与馆内及以上级别科研课题

馆内协作关系

1.与流通部关系:在流通工作制度、业务规范、操作规程以及系统应用等方面进行沟通、研究、探讨使其统一完善;

2.与采访中心关系:监督采访质量,向采访中心提供采访建议;

3.与编目中心关系:向编目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协调解决馆藏记录中的遗留问题;

4.与咨询部关系:新读者的教育由咨询部负责,日常的读者教育由流通部负责;联系咨询业务培训;

5.与网络技术中心关系:联系系统应用及技术操作等培训事宜,反映系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与各部室关系:协调图书退库工作;

7.与办公室的关系:上报各种业务报表、工作计划、总结,各种维修等

对外关系

1.接待读者咨询,处理解决读者矛盾;

2.与教务处、人事处联系,获取新生名册和教工数据;

3.办卡处,联系学生卡的办理;

4.接待上级检查及馆外来访

上岗条件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本岗位丰富经验及突出成绩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

2.熟悉和了解国内外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现状和趋势;

3.具有较丰富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经验,责任心强;

4.具有一定的组织规划和协调能力及管理工作经验;

5.具有较好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

6.熟悉藏书布局,熟练进行中、外文图书排架

工作兴趣[5]

1.信息交流的兴趣;

2.与人保持工作的兴趣;

3.抽象地创造性工作的兴趣;

4.为师生们的可能利益而工作的兴趣

岗位评价方式[6]

1.自评报告;

2.实物查验;

3.馆内同行评价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明确图书馆藏书组织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和相应的要求,其他的方面情况则因地而异、因馆而异,就不再赘述。另外,这里是以高级岗位为例进行研究的,初级和中级岗位,其职责范围和相应要求方面也基本相同,只是其程度相对低一些而已。同时,笔者在此强调,无论是初级岗位、中级岗位,还是高级岗位,都要特别注意工作兴趣的培养,只有具有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热情,才可能履行好岗位职责。

3 提高图书馆流通部服务质量的两个建议

流通部是图书馆的图书外借部门,负责中外文图书的对外借阅工作,以及读者目录的组织和维护;负责全馆图书的典藏、保管和藏书组织工作;负责图书宣传和读者辅导等工作。所以,流通部的馆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和服务水平。

3.1提高馆员素质

如何发挥图书馆流通部的作用,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应当是高校图书馆流通部馆员积极探索的主题。笔者觉得提高流通部馆员的素质,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更好的发挥图书馆作用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作为一名流通部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修养;其次要有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第三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流通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要接待大量的读者,要处理上千本的图书借阅和归还程序,这么大的工作量,只有身体强健的人,才能担负起这项重任。

3.2增强服务意识

流通部馆员要认识自身的工作价值,树立主人翁意识,不需用什么政策手册或巨细无遗的规章制度规定,员工们都会自觉自愿地去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提倡微笑服务。流通部应当以文明服务为己任,馆员微笑面对读者,表达对读者的欢迎,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其次,在回答读者的问题时,要讲求一定的技巧,用有礼貌、温柔的语言提醒读者;当师生有疑问或不满时,工作人员应耐心地倾听,以理性的态度面对读者,对师生有问必答,然后针对问题快速合理地提出处理意见,给师生满意的回答。

[参考文献]

[1]田昊.对图书馆岗位设置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5):38—40.

[2]田昊.图书馆如何进行岗位分析与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76—77.

[3]陈斌.基于工作分析的图书馆岗位描述——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6(3):88.

[4]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岗位招聘条件及岗位职责[Z].2003.

第4篇

1 针对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督导

1.1 督导细则中关于中小图书馆(室)的建设及使用情况的体系设定

省级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督导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兼顾学校督导检查。依据工作实际和督导对象的管理特点,分别制定了两套评分标准:一套是针对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包括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和学校建设三大项;另一套是针对抽查学校,包括组织领导、馆室建设及使用和装备管理信息化三大项,重点突出实验室等专用教室、图书馆(室)以及信息中心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抽查学校中的最低分作为有效分值。两套标准相辅相成,对学校的考核评分纳入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评分管理,学校的得分情况直接关系到县(市、区)教育局的总体得分。

在满分为100分的学校督导评分体系中,图书馆(室)的建设及使用情况占到25分,并且学校图书馆(室)是否做到全开架借阅,被作为首批督导时的一票否决项,引起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在督导细则中,鼓励在现有配备基础上做好管理使用是一个鲜明的导向,硬件方面只要达到省装备标准的三类标准就可以得到满分,但是日常管理是否规范、经费投入是否达标、开放时间是否科学、学生借阅是否有保障、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否丰富等方面的考评占到大部分分值,这就要求学校要在管理使用上下实际功夫,督导检查不看表面看实效。这套督导标准自印发基层以来,对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1.2 督导过程中针对中小图书馆(室)的检查

督导组成员要具体察看5所学校(包括1所高中、城市和农村初中各1所、城市和农村小学各1所),在学校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访谈师生、实地察看相关馆室等多种方式,获取评价依据,然后对照方案,逐步量化评分,形成督导意见。在对图书馆(室)的检查中,督导组会查看近三年的台账资料,确定学校在图书经费投入上的基本情况;查看教学工作计划,确定有图书使用的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查看师生的获奖证书,确定学校各类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查看管理人员的学历证明和培训证书,确定其上岗资质。在实地察看中,除常规性的检查之外,督导组会要求管理人员打开管理系统,调取随口报出的不同年级和班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图书借阅情况进行比对,同时查看馆藏图书的种类比例是否科学合理,此过程也是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一项检验。而后,还会在校园随机访谈学生,了解其对学校图书的借阅和使用情况。几个环节下来,一些真实存在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而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完美无缺。此种督导检查手段,被基层称为“最严格、最专业、最细微的检查”。

2 专项督导对于促进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的成效

2.1 图书经费投入呈现常态化和规范化

目前,全省各地针对装备专项经费和公用经费使用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要求教育技术装备购置费不低于教育事业费的8%,并在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中明确一定比例用于各项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更新和易损易耗品的补充。经费的长期稳定性投入成为馆藏图书得以定期更新添置的保证,全省中小学图书馆(室)的馆藏图书数量近年来增长明显,图书质量也较往年有了明显提高。

2.2 管理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省级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督导对各馆室管理人员的上岗资质有明确要求,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馆长必须为本科学历),并且必须通过市一级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以前的图书馆曾被认为是“养老”单位。随着督导检查力度的增强,各地开始重新审视图书馆工作,在理解和认识上有了很大转变。连续几年来,各地加强了对专业管理人员的资质审查和相关培训,增强了对学校图书馆规范化管理的相关指导。全省95%以上的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人员接受过市级培训并持有上岗证。大部分地区都形成了常态化的培训机制,通过专家讲座、实地考察、对口支援、送培到校等多种培训方式,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

2.3 图书馆(室)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

省级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督导情况,包括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指导作用。几年来,学校图书馆工作依据这个导向,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转变,其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加便捷的借阅手段、更加优雅的读书环境、更加先进的服务理念,使得图书馆真正成为师生们喜爱的场所,使得图书真正成为学生身边的良师益友。

目前,江苏省相当多的学校图书馆实现了借阅合一,图书馆大门随时向所有同学敞开(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有的学校甚至向社区敞开,随手取下喜欢的图书,就近坐在布满阳光的椅子上品读成为学校一景。越来越多的学校利用走廊、楼梯口、教室角落,甚至是教学楼大厅、校门口,设立“流动图书馆”,学生可以随时翻看,也可以把喜欢的书直接带回家,没有人规定还书时间,更没有人过问是否归还,“泛图书馆”的概念让阅读更轻松、更快乐,而实践下来,“流动图书馆”的书籍不少反增,因为许多学生主动把家里的好书拿到学校与同学分享。另外,读书活动几乎成为每所学校的经典活动之一,校本的、网络的,图书资源被充分利用起来;大部分学校图书馆都定期推荐最新读本,有的学校还定期公布“校长推荐书目”“十大新书排行”,定期评选“十佳阅读班级”“优秀小读者”等,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

2.4 馆藏图书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员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48-01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为高职院校科研、教学工作提供文献服务的重要机构。图书馆是体现文明、传承文明的地方,是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与保证,是学校品位的象征。它是教育资源利用、释放、存储的知识宝库,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汇的便捷渠道、有力载体。有了图书馆作为后盾,高职院校科研教学工作才能够开展地丰富多样、有滋有味。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的灵魂,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对于广大读者影响较大[1]。

1 图书馆对于高职院校的作用及意义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馆员备课在很多时候都是以图书馆作为内存纽带和空间场所来进行开展的,它是知识多样、内涵丰富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内部环境及其外部建筑无不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意蕴。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和管理制度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了更多的内涵;图书馆所提供的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现代化的阅览手段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品味;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浩瀚的藏书体现出了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传统[2]。图书馆可以通过集中、遴选馆藏的多载体、多类型、多文种的文献资料来满足学校师生对于文献资料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大餐。

2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范畴

建立良好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图书馆员都应该秉承的理念,主要表现在热爱和忠诚于图书馆事业,爱岗敬业、服务读者、甘为人梯、尊重读者、无私奉献。除此之外,与广大图书馆员相比,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内涵还进一步得以升华,他们还应该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真诚、便捷、热情、文明的服务,拓展学术协作通道,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尊重知识产权,保守读者的秘密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便适应时代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3]。

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高低不单单受到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还受到很多外在复杂因素的制约,如读者群体、图书馆员群体、技术、文化、经济、社会等。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而言,其职业道德的建设必然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

3 如何有效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3.1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职业道德建设的浓郁氛围

组织全体图书馆员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建设大讨论。图书馆各党支部组织开展职业道德建设讨论,检查落实职业道德建设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把职业道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图书馆的宣传橱窗开辟“职业道德建设”系列专栏等加深全体图书馆员对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在大讨论中还可以根据学院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来播放职业道德建设等相关节目,图书馆内网还可以增设职业道德建设专栏;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规范全体图书馆员行为。通过挂胸牌上岗等活动引导全体图书馆员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树立典型,发挥职业道德标兵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每年召开优秀图书馆员表彰大会,组织开展“我心目中的优秀教职工”征文和演讲等活动。

3.2 内化职业道德观念,深化实践教育

加强广大图书馆员的国情教育,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健全青年馆员导师制,选择德才兼备的中老年馆员作青年馆员的导师,在思想道德建设、业务能力培养等各方面进行传、帮、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为每位馆员联系一位困难学生,要求馆员主动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学生提供关心和帮助,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加强年轻图书馆员和新馆员的岗前培训和教育,通过组织新馆员的学习、培训和规范教育等活动,加强其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3 建立有效的职业道德建设情况反馈渠道和监督机制

成立职业道德建设督导小组,由图书馆领导牵头、在职图书馆馆员、退休图书馆馆员等参加,主要了解广大馆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领导小组要深入基层第一线,倾听广大馆员意见,了解广大馆员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定期召开会议,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不断加强对广大馆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和教育,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中增强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设立职业道德信箱和职业道德监督网站,鼓励广大读者对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进行评价,馆员之间互相评价,督促馆员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

3.4 开展系列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培训讲座

开展系列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培训讲座对于有效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而言极为重要。我们以海南某学院为例,每年新学期伊始,该学院图书馆都会举办一系列的全体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培训讲座。讲座以《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为题深入浅出地为全体图书馆馆员阐述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所包含的三大部分内容。首先就《准则》制定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做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讲解,然后高屋建瓴地分析《准则》制定的国际借鉴及颁布的意义和内容特点。最后,培训老师以自己多年图书馆工作的感受总结出的四个字“甘、爱、博、雅”结束讲座。讲座赢得了全体图书馆馆员的高度赞许。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践行《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用四字箴言:“甘为绿叶 默默奉献”、“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知识广博 业务精通”、“文明典雅 师者风范”来身体力行地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做好文明服务工作,为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荃,邝卫国.新时期图书馆员应以道德规范提升职业形象[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1):112-115.

第6篇

一、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文化设施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改革创新,使我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大改善。我市连续18年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县”、连续20年保持“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省农家书屋、文化市场管理、艺术考级、农村电影放映等工作先进单位,我市文化工作在市文广新局业务考核中名列前茅。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政府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计划,与城乡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每年多次听取文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文化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把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市直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综合考核,与评先树优和干部使用挂钩,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好文化设施建设的责任感。职能部门及各镇(街道)相应地设立了有关文化组织机构。

(二)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搞好硬件设施配套。近几年,我市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修缮馆舍,购置设备,购置图书,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改善展陈条件,依法征集文物等,改善了我市“三馆一站”(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的环境和条件。为推进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市政府今年把“新建完善200个农家书屋、200个农村文化大院”列入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实事。目前全市多数镇(街、区)都基本建成了综合文化站,部分村(社区)建起了标准化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调查组实地察看了部分基层文化设施,镇的社区为群众提供了理想的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村的文化大院设有配套的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电子阅览室、游戏室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被评为“全省优秀农家书屋”和“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秀规范化站点”。投资3200多万元,建成市广播影视大楼,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

(三)积极开展大众文化活动,不断繁荣文化市场。近年来,我市每年都组织大型综合性文化活动100余场次。积极开展以特色文化为龙头,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以大型活动为导向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据调查,全市每年经常参与各类形式文化活动的人数达40多万人次。真正做到了年有大活动,月有中活动,周有小活动,节庆掀,常年不断线。特别是社区文化节、春节电视晚会、“文明之夏”、“唱响”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已成为我市广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品牌。各镇(街、区)结合实际,推出了辉渠桃花节、柘山老子文化节、石埠子樱桃节、金冢子甜瓜节、辉渠有子文化节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节会品牌。我市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城乡全覆盖工程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健全。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2、文化设施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镇(街道)与镇(街道)之间的文化设施建设存在差距。二是农村文化场所存在被挤占、挪作他用的现象。

3、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欠缺,市、镇、村文化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三馆一站一中心”目前状况很难满足面向群众免费开放的要求。调查中发现我市文化部门文化专业人才缺乏,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制约了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三、建议意见

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努力搞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一)不断提高对文化设施建设的认识。文化设施是提供文化服务的基础,是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市政府及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大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我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上质量、上水平。深化文化市场的改革和创新,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人兴建、管理、经营文化设施。实行国家与集体、个人相结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格局,实行目标与实效相结合,不断提升我市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第7篇

浅谈对活跃农村文化的一点思考三是多送法下乡。农民朋友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知法、懂法,多搞些法律知识讲座,并结合农民、农村中的实际情况来宣传法律,这也是农民最需要的。如果在农闲时经常能做到以上这“三送”,那么农村的文化生活肯定能活跃和丰富起来。

(2)突出公益性质,完善投入机制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对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加大保障力度,使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把农村文化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街道)政府的预算管理,建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宫、文化室的硬件建设列入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费用,列入政府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优惠。把繁荣和活跃进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农村文化市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和文化服务下移,努力维护和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3)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考核体系。

推进“管办”分离,将工作重心从办大节庆文化转移到发展农村文化、基层公益性文化上来,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将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任务、内容、要求等指标进行细化。健全工作机构,强化人员培训,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群众社团为补充的新农村文化工作队伍。要采取奖罚并用,根据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状况,定期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同时,定期对农家书屋、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对造成阵地流失或长期不能有效组织好阵地活动的单位予以批评。(4)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力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起来的农民一方面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农民需要的文化活动少之又少,只有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文化生活。一应该加强阵地建设。建好村文化室、图书馆、电影院和各类文化特色户,使农民的文化活动有场所有器材。政府要对购置的电脑、图书、文化用品器材提供一定财力和物力支持。二要加大对农民文化的培训力度,壮大文化艺术骨干队伍。组织培训班,使他们成为农村文化骨干,成为农村文化燎原的火种。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在农

浅谈对活跃农村文化的一点思考三是多送法下乡。农民朋友现在最缺乏的就是知法、懂法,多搞些法律知识讲座,并结合农民、农村中的实际情况来宣传法律,这也是农民最需要的。如果在农闲时经常能做到以上这“三送”,那么农村的文化生活肯定能活跃和丰富起来。

(2)突出公益性质,完善投入机制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对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重视。因此,要加大保障力度,使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把农村文化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街道)政府的预算管理,建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把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宫、文化室的硬件建设列入各地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对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费用,列入政府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优惠。把繁荣和活跃进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净化农村文化市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和文化服务下移,努力维护和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3)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考核体系。

推进“管办”分离,将工作重心从办大节庆文化转移到发展农村文化、基层公益性文化上来,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将农村文化建设的方向、任务、内容、要求等指标进行细化。健全工作机构,强化人员培训,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群众社团为补充的新农村文化工作队伍。要采取奖罚并用,根据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状况,定期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同时,定期对农家书屋、文化站等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对造成阵地流失或长期不能有效组织好阵地活动的单位予以批评。

(4)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力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起来的农民一方面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农民需要的文化活动少之又少,只有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文化生活。一应该加强阵地建设。建好村文化室、图书馆、电影院和各类文化特色户,使农民的文化活动有场所有器材。政府要对购置的电脑、图书、文化用品器材提供一定财力和物力支持。二要加大对农民文化的培训力度,壮大文化艺术骨干队伍。组织培训班,使他们成为农村文化骨干,成为农村文化燎原的火种。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文化活动,在农闲时节。

第8篇

近来年,为贯彻省州相关文件精神,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有效开展,认真动员部署,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自身专业特长,选派了1名自主招募的优秀文化志愿者到县乡综合文化站提供服务,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三区”乡镇文化创新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充分展现了我县文化人才良好的精神风貌。现将我县近年来“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充分认识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对“三区”文化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性,为确保“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的顺利推进,根据省下发的相关通知精神,明确了我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基本要求、保障措施等。每年就“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都要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三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局班子召开会议专题就此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向县的各乡镇综合文化站下发了实施工作方案。二是精心选拔人员。依据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品德好、能吃苦、有特长的条件,从县各乡镇挑选了22名热爱此工作的帮扶人才,文化工作者以文物保护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文化馆(站)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为主。三是加强对选派人员的管理。制定帮扶计划,并将每个人落实到一个乡镇,明确帮扶任务。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采取不定期电话抽查的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并要求各地各单位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帮扶工作图片、资料等。五是合理使用资金。选派工作经费在中央补助2万的基础上,根据派员所在乡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应艰边补助,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做到支出有据。

二、着眼需求,突出特色

为使帮扶援助工作落在实处,下派人员深入帮扶一线工作岗位,与支援文化骨干进行座谈交流,就服务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制定工作计划。

三、真帮真扶,务求实效

为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我县各级文化单位积极转变思路,整合资源,加大帮扶力度。发挥整体效能,帮助所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均等化;深入基层,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整理非遗资料,关注新农牧村建设题材,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艺作品和文化项目。县图书馆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服务品牌。

第9篇

崇左市文化局是市政府组成部门处级单位,核定编制10人,其中行政编制8人,工勤人员2人;现在编在职8人,其中处级领导3人,科级干部3人,工勤人员2人,空编2人。局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社会文化科、艺术科。直属单位有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市演出管理处、市群众艺术馆、市文物管理局、市图书馆。

二、年主要工作

(一)艺术创作和演出取得新成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协助有关部门,成功举办三次较大的文艺演出活动:一是做好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我市慰问演出,二是庆祝建市5周年文艺晚会,三是全市首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我们已筹划《桃花坳》剧目参加全区剧展活动,现在已进行排演。同时,还配合自治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在参加全区的“社区情和谐颂”汇演中,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在全区举办的“田园欢歌”汇演中,获得组织奖1个,金奖1个,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二)文化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果。一是努力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成了江州、天等和大新等3个支中心建设任务,并通过了文化厅组织的验收。二是做好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11个文化站建设项目工作。具体是:江州区新和镇、太平镇,宁明县爱店镇、寨安乡、峙浪乡,天等县东平乡,扶绥县新宁镇、渠黎镇、渠旧镇文化站,凭祥市凭祥镇和大新县桃城镇文化站。三是发挥文博馆、图书馆的优势,开展公益性活动。全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3.9万人次;开展图书活动21次,参加人数达3.5万人,外借图书16.67万册。

(三)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坚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378场,观众达65.3万人次。全市组织电影进村进社区共放映3578场,观众达80万人次;组织文化下乡活动31次,送图书4.51万册,送科技资料9.63万份。

(四)文化遗产保护有新进展。一是全面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结合开展“5•18世界博物馆日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基本完成了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二是邀请中科院、广西大学等有关专家到我市研究抢救保护花山岩画工作,花山岩画本体病害勘察及加固研究项目的《花山岩画脚手架施工图设计》再次进行了评审,年底第一期脚手架工程搭建已完成。三是经文化厅批准组织区内有关文物专家对古坡汉墓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新发掘了两处贝丘遗址,出土了汉代青铜碗两件和新石器时代石器两件等一批文物。四是组织、挑选文物送区博物馆新馆展示。

(五)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结合署假开展为期一个半月的网吧、娱乐场所整治月活动。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网上传播有害信息、超时经营等行为;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反盗版宣传周”活动,全市统一举行了销毁非法音像制品活动;实施了阳光娱乐工程。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扫黄打非”工作的各阶段性任务。去年全市文化执法人员出动检查文化市场2996人次,其中音像市场1733家次、演出场所37家次,电子游戏室338家次,娱乐场所296家次、网吧2459家次、停业整顿13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3115盒,立案调查118件、结案118件,罚款29.18万元。

(六)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加强与越南文化交流,组织文化代表团,参加了越南谅山市、文朗县的文化艺术节。同时宁明、龙州、凭祥等县市组团到越南参加越南谅山文化艺术节并献艺交流。在龙州天琴文化艺术节中,还邀请东盟国家艺术家到晚会同台演出;应澳门特别行政区水电工会的邀请,龙州青少年天琴业余培训班学员奔赴澳门演出。

(七)文化调研工作扎实有效。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举行座谈会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调研小组深入到扶绥县、大新县、天等县和江州区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座谈会,与县级文化系统有关人员座谈了解情况,发放问卷调查表173份,撰写了《关于崇左市文化系统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崇左市乡镇文化站工作情况的调查》,查找阻碍我市文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并研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八)文化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突破。5月12日市壮族博物馆动工建设,同时征集了部分馆藏文物。图书馆、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开展;完成了大石山区8个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11个文化站建设的筹备工作;新建3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本局人员编制适应不了文化工作的要求。编制比建市前少,比其它政府组成部门的少。局机关只有8个行政编制,除局领导班子的4个编制外,平均每个科室只有1名工作人员,很难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其他二层机构,如文物局也是如此。市文物管理局只4个编制(2个干部,2个工人)是原崇左县的格局,几年来急需人用,但由于没有编制进不了人,难于完成对市本级51个文物单位的管理、保护、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市壮族博物馆建设等繁重的任务。

(二)机构设置不适应文化发展需要。本级无一个表演团体,重大节庆活动难以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演出任务。没有艺术创作机构,文化产业没有机构、人员策划和管理。

(三)市级基础设施落后。市本级至今没有群众艺术馆、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合格的图书馆、博物馆正在建设中。

(四)全市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有限。全市7所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586845册,人均拥有藏书0.25册;年全市购书经费21.4万,人均购书费0.09元;全市文化馆事业费17.9万元,人均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经费0.8元;全市文物保护单位199处,文物保护经费9.8万元,市本级仅仅是3万元。、年市本级的文物普查经费请求70万尚未到位,09年只安排3万元,距五年普查共需353万元的预算有一定的差距。

(五)文化产业没有上规模、上档次、体现本市特色的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四、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主要抓好4个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0个乡镇文化站、50个文化站配套设备购置、壮族博物馆、图书馆、民族艺术文化中心、文化市场网络监控中心、斜塔景区项目建设等。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好项目建设工作方案,抓紧组织实施在建工程。对规划项目抓紧完善各种手续,做好报批、可研、选址、环评、设计等环节。

(二)切实抓好艺术精品创作与演出。一是围绕庆祝建国周年活动,加强文艺创作,努力创作出更多反映建国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精品,做好本市“八桂群星奖”文艺比赛及节目评比上报等工作。二是抓好《桃花坳》剧目排演,力争今年参加广西第七届剧展活动获得好名次。三是继续配合好区话剧团打造音乐话剧《天歌王国》。四是抓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扩大艺术合作。

(三)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一是认真组织周末、月末文化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开展小康文化示范户、农村村屯优秀文艺队评选工作,促进群众文化迈出新步伐。

第10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luckywen”为你整理了这篇市文化和旅游局年度总结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精神,围绕“一轴六区”、“九大禹城”重点任务,对照打造水韵禹城、书香禹城发展目标,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高点定位、勇于创新、真抓实干,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2020年以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情况

(一)城乡共建共享开辟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

2020年,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再提升行动,夯实文化主阵地,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是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对标达标提效能。在集精力、集资金、集政策于一体强力推动下,在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所达标建设基础上,社会参与、重心下移,服务效能继续优化升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市直五馆高质量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复审通过国家一级馆,服务质量实现大幅提升,智能听书机、盲文书籍、热水、无障碍通道、免费wifi、免费储物柜等服务设施日益健全。24小时城市书房免费对外开放。全市布局安放电子书借阅机8台。11个镇级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无线网络全覆盖,10处数字文化广场建成,新建5处文化舞台。村级342个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休闲娱乐、教育引领等功能于一体,刚刚代表德州市接受省级考核验收,创造了送戏下乡的德州模式,近期,德州市文旅局将发文推广。

二是打造“书香禹城”城市品质。为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实施政府与企业、社区多向合作,扎实推进全民阅读、书香禹城建设。1、打造“15分钟阅读圈”。投资70余万元,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1处,覆盖周边3所中学、2所小学、5个商业小区,辐射近4万人。在各乡镇和城市社区设立分馆,全部与图书馆联网,图书通借通还。第二批城市书房建设正在进行中,近期,将正式面向市民开放。2、举办多彩阅读活动。在全市开展图书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军营“书香六进”,举办读书朗诵、图书捐赠、读书大王比赛等10余场,举办书香家庭、最美读书人、书香企业、书香机关评选活动8场。为全市3万名小学生,免费统一办理借阅卡,全面推广少儿阅读,纳入2020年全市20件为民实事。

三是城乡文化惠民供给转型创新。盘活文化资源,延伸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活动特色化、城乡一体化”全社会同参与、同创作、同分享的 “送、种、创、秀”公共文化惠民新模式。1、数字文化领先启动。在德州率先启动数字文化乐享工程,推进线上线下一体互动,扩大“送、种”文化平台。开办“耕耘讲艺”、图书推介、抗疫作品展、禹城红色历史展等线上线下文艺活动60余期。开设书法、声乐、民族舞、广场舞、乐器、剪纸等线上课程50余期,点击量6000余人次。“耕耘讲艺”成为全省文化馆系统的品牌活动之一。2、群众“创文化、秀文化”多样性。创新落实省文旅厅“五个大家”系列活动,带动全市群众参与文化、融入文化、创作文化,群众“创文化”“ 秀文化”热情高涨,20余个群众自创戏曲、舞蹈、歌曲、相声作品涌现。完成送戏下乡895场、公益电影放映6809场。组织完成第三届农民丰收节文化活动,连续十天乡镇专场,2000余人参与,“农民丰收戏”得到市委滕书记的批示肯定。开展“书香禹城”广场舞大赛活动,各镇街自下而上全动员,市文化馆辅导各乡镇广场舞大赛30余场次,广场舞大赛秀出了农民新时代的文化风貌。德州广场舞大赛实现“六连冠”,为德州唯一。3、优秀文艺创作涌现。开展文艺创作青蓝工程,创作战“疫”作品200余个,20余件作品被学习强国、大众日报等媒体采用。抗疫原创作品先后荣获省级一等奖,荣获德州市疫情防控文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人荣获第三届德州市“长河文艺奖”。

(二)文旅互促互进激发产业新活力

围绕文化旅游产业破题行动,着重在补短板上抓项目建设,在扩大消费上抓产品打造,在乡村旅游上抓示范培育,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一是扎实有力,项目建设生机勃发。建立全局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项目谋划、资金争取、招商引资等方面全面布局。1、在建项目5个:总投资2.5亿元新街口文化产业园项目已完成90%主体建设,招商签约50余家商户;总投资1.1亿元山东基石建材项目,车间主体工程完工,设备安装竣工,正在调试;投资2亿元红色文化果玩综合体项目,将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相结合,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杰奥杰尔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300台升降机项目,落户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D7号车间,已投产;济南槐勃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年产5000台套激光雕刻机生产项目,落户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A01号车间,正在进行设备采购。2、签约项目3个。创业商学院项目、众福智能机械设备项目、山东鹏森建材交通与住宅产业新材料项目。3、深度洽谈项目。甜蜜之城-文旅康养特色小镇项目、美丽乡村文化综合体、上古文化乐园项目、中国功能糖城高新技术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和施女湖风景区项目等多个项目正在深度洽谈中。

二是文旅联动,文旅产业乘势发展。以景区引领带动、产业融合互动、文旅全面联动的形式,主动挖掘区域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禹城文化旅游特色品牌。1、“红色游”。整合各类资源,做活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革命纪念馆为依托,先后开展亮化工程、改陈布展、红色记忆征集,纪念馆的红色文化更加浓郁,教育意义更加浓厚。以“发展生态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果玩田园综合体项目,集党史教育展厅、生态农业观光、四季果园采摘等功能一体,带动周边经济发展。2、乡村游。结合区位和经济优势,因地制宜打造30余处“一村一景”乡村游,6处乡村记忆游项目。各类农场采摘游、老物件记忆游、研学游、体验游,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3、工业游。以禹王、保龄宝、麦香园等极具禹城代表性的工业游精品线路为依托,体验禹城工业文化资源,感受禹城工业文明和工匠精神。现有省级工业游示范点6处,年吸引游客3万人次。投放引导资金10万元开展第四届“山东省文化惠民消费季”,组织开展第一届草根带货直播大赛,75家商家参与。

三是强化管控,文旅市场安全健康。争取文旅市场扶持资金,配备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等执法装备。开展网吧、KTV、旅行社、印刷、营业性演出等150余家文旅市场主体规范化执法行动60余次,净化市场环境。公开24小时举报电话,加大社会监督。开展“护苗行动”、“扫黄打非”专项行动。

(三)遗产亦护亦用开启文化传承新局面

将文化遗产安全工作作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底蕴的重要抓手。一是坚持护起来、管起来,狠抓文物保护安全底线。从底线抓起,集中有限财力,着力推进文物保护“四有”工作。聘用6名文物保护员,持续保障馆藏文物和野外文物安全。完成窦冢遗址和小城子坡高唐故城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勘探工作,对后续遗址的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配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姚高东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开展2次文物消防安全检查。落实占地超过二万平的基建项目考古勘探告知。二是坚持留下来、“活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2020年,抢抓省级非遗五年一评的机遇,集中攻坚,全力突破,申报大禹治水等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入选4项,不仅实现禹城省级非遗的零突破,而且实现德州各县市区数量最多,更重要的是为提速非遗主题创作、开启非遗生态区创建,奠定良好基础。非遗+文创产品“秤心如意”系列在全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斩获金奖,德州唯一。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尽管各项工作取得一定进步,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文化投入相对滞后,文化服务精准化、多样化不足;文旅产业融合不全面,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基层文化人才专业队伍单一,队伍流动性大。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工作节奏和时间节点,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推进文旅工作持续提升。

一是打造精准供需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数字文化平台,满足个性化、差异化文化需求,积极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大格局。

二是打造“书香禹城”全民阅读。加快推进第二批城市书房工作。健全图书馆及分馆配套设施,不断提升阅读环境、不断提升阅读服务、不断提升阅读资源,不断提升阅读网络,让全民阅读无处不在。

第11篇

(一)加快投入,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全县公益性文化设施初具规模,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新华书店等内部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文化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还建成一批以生态广场、驿站广场、体育运动场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兴建了高级中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初中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以实施“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的基层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镇、*镇先后通过了省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另有*个乡镇通过市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全县在20*年共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3条,数量位居全市之首,较好地改善了广大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环境和条件。

(二)领导重视,文化大县建设的基础工作全面巩固。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把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县建设作为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作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了《*县城文化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切实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全县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实现了每年递增13.5%,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我县群众性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影响大,效果好,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态势。*年至今,我县成功举办了7届生态文化节,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以国际山地极限运动邀请赛、中日友好书画大展等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重大影响的文体活动,打响了节会活动的品牌,扩大了*的影响力。按照出精品、出人才的要求,创作了一批以《竹乐》、《五女泉边》为代表的荣获全国和全省金奖的优秀作品,提升了*的文化水平。坚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以广场文化、全民健身活动为龙头、以创建特色文化示范村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各类文化创建活动,推动了社区文化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20*年以来,我县先后获得浙江省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工作先进,全国“四进社区”活动、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镇文化中心创作的《竹语山风》先后在省、全国“四进社区”文艺调演中获得金奖。

(四)加强保护,文物工作卓有成效。我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积极贯彻落实五纳入原则,加强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旧居等一批省、县级文保单位先后得到抢救维修。安城城墙一、二期维修如期完成。同时还发掘出土了3000余件文物,使我县文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尤其是溪龙上马坎的考古发掘,旧石器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浙江省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空白。在全面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了114处县级文物保护点,建立了150名覆盖村级的业余文保员队伍,全县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20*年我县还被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五)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充分发挥县社管委的牵头作用和各文化涉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全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为契机,大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和联合执法工作,全县文化市场的净化程度有较明显的提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整体形象有较大的改观(20*年1月至今已检查文化经营单位465家次,取缔无照、违法经营单位6家)。坚持“一手抓治理

,一手抓繁荣”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文化市场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全县文化市场在整治和规范中,“滥、小、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经营环境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经营行为正在逐步减少,“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工作思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文化市场的繁荣初步显现,由原有的经营种类单一,发展形成了经营多门类、消费多元化的格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生态县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周边的兄弟县市对比,以及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而言,我们的文化事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建设投入结构单一,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项目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县城公益性文化设施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乡镇文化站站舍面积和图书室藏书量达到要求的为数不多,有的乡镇还存在有站无舍现象;行政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普及率不高。

2、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科学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集约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竞争力低。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健全,文化经营场所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发展,但总体上规模较小,品位和档次不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高、优势不足、品牌不响。

3、文化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专业人员存在年龄老化,业务水平不能适应的现象,创作力量薄弱;乡镇文化站干部管理体制不顺;村级兼职文化队伍还未

建立健全。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在20*年实现省级文化先进县、20*年实现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我县文化工作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今年是创建工作打基础之年,关键之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体活动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和硬件基础,各单位要按照《*县城生态文化建设规划(20*-2015年)》要求,加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一要加快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抓好体育文化中心、县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体育运动场三期工程,规划好新博物馆,形成功能较完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二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各乡镇要以实施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文化中心(站)、社区(村)文化的设施配套,夯实文化三级网络工程,同时,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努力,使全县50%以上的乡镇文化中心站舍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80%的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其中*镇、*镇、*镇达到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标准。县文体局要继续加大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点)的力度,争取实现县城所有社区、全县10个乡镇政府驻地村、全县10%的行政村都有体育健身路径的目标。

二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文化利益是做好文化工作落脚点和出发点。要坚持“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把基层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和村镇,以文化馆站、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地,以业余文化团队为纽带,扶持民间艺术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基层文化,提高人们文化生活质量,形成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要配合中心任务、重大节庆活动等,组织、策划多种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逐步建立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等群众文化体系。以“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群星奖为龙头,建立精品生产的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重点扶持代表我县最高水平、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艺术,今年要以冲刺全国群星奖为目标,加大投入,进一步抓好对《竹乐》、《五女泉边》的挖掘和加工。要以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促进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和基本活动方式的文化“四基”建设,推动城乡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三要积极发展图书、文博事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支持。

一个人的知识,20%来自学校,80%来自自学。图书馆是自学的主要阵地,是全民终生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以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着力点,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步伐,推进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的传播。今年,各乡镇要普遍建立图书馆(室),其中,县中心镇和省级东海明珠乡镇文化中心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10000册,市级东海明珠乡镇藏书量不少于7000册;其他镇乡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3000册。我县是文物大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厚。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利用,保存和突显我县浓厚的文化底蕴。今年要重点抓好吴昌硕故居大院、安城城墙三期维修工程建设,完成《*县文物保护规划》和考古发掘方案的编制,抓好杭长高速公路*段文物抢救发掘工作。要充分利用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做好对无形和有形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保护项目,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

四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文化市场。

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用足用好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尤其在开办、经营文化产业的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加快发展我县的文化产业创造有利的环境。放宽文化经营活动的从业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兴办面向大众的文化服务经营实体。二要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促进群众的文化消费。就我县而言,要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为根本,以市场调节为手段,重点开发和培育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体育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市场空间。要继续积极承办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和全国高水平的单项文体赛事,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充分展示*的风采,扩大对外交流,提升*的知名度。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开放准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对文化市场从严管理,日常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加大专项集中整治的力度,重点加强对音像市场和网络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及时有效地查处大案,坚决抵制和打击不良、有害的产品进入文化市场。建立文化市场预警监测系统,逐步在文化经营单位布点监控,实行电脑联网管理,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并网审批,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警和反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市场文明执法的行为规范,促进文化经营活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五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改革是加快生态文化大县建设,推进生态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体制,才能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中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一是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改变对文化产业单位的直接管理、统包统揽为间接管理,政策引导为主,切实履行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职能。二要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区分性质、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对经营性单位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推进转企改制。今年要按照上级有关改革精神,完成人民剧院和****公司改制工作。三要加快建立保证导向、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文化人才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培育文化人才市场,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各地、各门类文化拔尖人才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到*创业。要发挥国办文化单位的主阵地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基层文化工作者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素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乡镇村级兼职文化员队伍,巩固基层文化网络。社区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时调整、配强文化专(兼)职干部,建立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发展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村也要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文化工作。不论采取什么形式,村(社区)文化机构必须有牌子,有场所,文化工作有人干,并在政治、生活、待遇方面与其他同类人员一视同仁,对重视文化工作和长期从事文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

三、精心组织,形成文化建设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创建文化先进县,是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创一建”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而是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文化先进县的重要意义,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地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创建文化先进县真正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措施强硬有力。县里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主要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承担起主要职责。今天会上,我还将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定责任书,对创建职责和任务分地区予以明确。各乡镇要对照标准和要求,认真做好查漏补缺,突出强项,补齐弱项,要针对自身薄弱环节,重点加大投入,保证指标达标,使文化工作不仅能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通过各级各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先进县。

二是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乡镇、各部门要树立“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大观念,齐心协力抓创建。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实行任务目标责任制。县创建办公室负责整个活动的协调、督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计划、财政、建设、国土等部门要关心和支持文化建设,在立项、经费、规划、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文化、广电、报社、教育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格局。文体局是文化工作的主要专业力量,要做好创建活动实施的牵头工作,承担起统筹规划、服务指导的职能。乡镇要对创建文化先进县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定出时间表,列出进度表,确定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抓实。不论是哪个单位,绝不能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而影响整个创建工作。

三是精心组织,严密实施。创建文化先进县的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6月)制定方案,建立组织;第二阶段(7--12月)组织实施;第三阶段(*年1--5月)查漏补缺,完善提高;第四阶段(*年6--11月)组织申报,迎接验收。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突出重点,力求特色,周密部署,整体推进,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展开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环环紧

第12篇

关键词: 社区学习中心 高职院校 终身学习体系

一、环境背景

党的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入快车道,从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的建国初期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的超级经济大国,中国仅用了63年。照此发展速度计算,我们党制订的2020年计划定能如期实现。然而,由于人口问题,经济总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不代表人均消费水平有多高。经济搞好了,社会、文化、国民素质整体提升未必能够同步。因此,对照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国民文化素质、国家社会秩序、国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等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层次,现状还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果从这些方面来看,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完成这一目标,仅仅靠口号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国家政策、基层执行、民众参与才能够如期实现。各行各业根据自身特点,自发地投入到国家发展、社会服务中,凝聚力量、抢抓机遇,不断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

十报告还提出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迫切需求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当今社会已完全进入国际化、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由民众受教育程度决定,一个国家如果连教育都没有做好,那么即使经济发展较快,文明程度可能依然缺失。当下,国际间的激烈竞争,导致各国教育系统发生了深刻变革,教育将始终处于各个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明确提出以终身学习体系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起步较晚,而在欧洲、北美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终身学习体系已有相当水平的发展。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当属日本。面向21世纪,发展终身学习体系已经成为日本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教育政策,无论重视程度,还是政策的执行力度及措施的完备程度,日本均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列。

德国《明镜》周刊曾刊登该刊旅游编辑斯戴凡·奥尔特的亲历文章,题为《旅馆的中国人警告》,这篇文章一经刊发,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埃及神庙到此一游”,“江苏夫妇因航班延误大闹香港机场”,“普罗旺斯南法熏衣草田里,两伙中国游客为抢拍照位置大打出手”,“苏黎世到北京的飞机上两名中国人因口角大打出手,甚至还打了来劝架的乘务长,导致飞机被迫返航”,“太平洋岛国帕劳海边潜水惊现中华香烟盒”,等等,中国游客外出旅游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

有人曾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也许这些统计并不准确,但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中,凭直觉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人不喜欢看书。早有人写过文章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及一些其他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是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或玩手机,鲜有看书的人[3]。

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素质、国民主动学习、受教育意识没有同步跟上,归根结底是没有良好的终身学习环境、学习氛围。

三、高等职业院校资源特点及使用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职能。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建设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是当下学者、政府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2011年教育部的统计,全国高等院校共2101所。其中本科820所,专科1281所。本科院校资源由于研究生等高学历学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需要资源利用率较高,专科院校寒暑假期间学校基本全部放假。每年近三个月的假期,专科院校物力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以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占地面积740亩,建筑总面积34.8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150多个,其中,中央财政资助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1个,校外实训基地160多个。有400M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2个,有各种球类运动场47个,室内运动场地面积15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丰富,各类图书75万多册,期刊740多种。学校教职工6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2.69%,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占青年教师总数的比例为60.65%。如果把以上每项数据乘以专科学校的总量,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资源数字,然而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在假期甚至非假期的课余时间都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

四、依托高等职业院校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中国人目前接受教育的主流过程为大学教育结束进入社会,有的甚至中学教育后即结束传统教育。进入社会以前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先后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看似系统仔细分析却都属于升学教育,升学教育不一定是主动接受教育,有的是迫于压力被动学习,但至少人们在进入社会前还能够保证充分学习。人们进入社会工作以后的学习多数是基于业务需求,少数是由于兴趣爱好学习,多数是停止学习,业余时间以娱乐为主是当下中国的普遍现象。

由于社会变迁迅速,国际社会化日益明显,终身学习体制机制缺失,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受到广泛重视。客观分析,人们从出生到终老都需要学习,终身学习必须落实于社区日常生活场景中,无论个人与组织都在社区进行行动,建构社区终身学习体系能满足社会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责,服务社会不仅仅体现在提供科研技术支持,还应该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为社会服务,达到开放办学、凝聚力量、服务社会的目的。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对社会开放,向社会开放图书馆、实验室、各类体育运动场所、提供各类培训,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将对开发人力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帮助。

利用高等职业院校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应基于社区概念上开展,要在地方政府的配合或主导下进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密切校地关系,建立组织机构。在高职院校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学习中心继续从学校出来后的学习,构建完善的社会终身学习环境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下进行,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资源紧密配合,这就要求首先建立一个组织机构,全面落实社区学习中心工作计划。组织机构构成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和高职院校协商构建,成立社区学习中心服务中心或管理中心等。

(二)供需资源分析,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好社区学习中心组织机构后,全面分析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资源,在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和各种生产正常的前提下进行资源使用分析。社区学习中心管理机构要在充分调研各类人群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资源分析,制定合理有效的事实方案。

(三)多方筹措资源,创造良好条件。一个社区学习中心的建设仅仅依靠高职院校的资源略显单薄,政府部门要从国民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高度全面给予支持,提供充裕的财力和物力,以及各项行之有效的政策保障。

(四)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学习风气。一个环境优美的社区学习中心建成后,如果没有人进入学习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不能完成终身学习的目标,对提升国民素质将没有任何帮助。这就要求社区学习中心的管理机构在社区进行全面宣传,向社会宣传,制定各种激励措施,鼓励群众主动进入社区学习中心学习,开创全民学习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五)持续再造工程,开创全民重学习、爱学习的良好局面。社区学习中心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各项工作推进情况,及时调整运行模式,要逐渐由引导群众进入社区学习中心转变为群众主动要求学习,逐步开创全民重学习、爱学习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国德.社区终身学习体系建构:台湾地区现状评析与精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9.20.

[2]吴雪萍.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策略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4.7.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