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

时间:2023-02-23 12:4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矿地质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煤矿地质学

第1篇

[关键词]煤矿地质学 课程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119-02

《煤矿地质学》是普通高等学校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量工程、建井工程等非地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集地质研究、生产实践于一体,并与煤矿生产紧密结合的实用地质学。近年来,为了满足煤炭工业的发展和我国煤炭科学技术进步对煤炭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对原有煤矿地质学课程进行了课时压缩和较大规模的内容精简。这给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根据该专业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如何利用给定的学时传授教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际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针对《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煤矿地质学”课程特点

(一)教材内容丰富,但学时较少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矿井地质知识与煤炭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矿井建设开始至开采结束全过程中的所有地质现象,认识地质规律,提出解决煤矿建设、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为煤矿生产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课程内容包括地质作用、矿物和岩石、古生物与地层、地质构造、煤地质学基础、煤矿开采及安全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煤矿地质勘查、煤炭资源储量计算与管理、矿井原始地质编录等。但是,由于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的限制及学习目的与侧重点的不同,该课程学时往往较少,如我校采矿工程专业总学时压缩至48学时,其中40学时为课堂讲授,8学时为实验课;安全工程专业总学时压缩至40学时,其中32学时为课堂讲授,8学时为实验课。考虑到教学内容多、学科特点及学时限制,教学内容一般侧重于地层、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及煤矿开采及安全地质条件、矿井水文地质与水害防治等解决矿井各种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各种地质现象与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性、特色性、实用性强

“煤矿地质学”课程涉及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等较多地质学科,因此,综合性较强。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宽广及雄厚的专业知识背景,且要对讲授内容灵活把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该门课程与煤炭生产紧密相关,具有极强的煤矿特色。学习本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煤矿安全、高效、洁净生产培养专业高级人才,课程强调矿井地质知识与煤炭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地质问题围绕矿井地质灾害防治、煤炭及其伴生矿床开发利用等方面。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等地质基本理论,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地质问题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如对井下断层的认识与识别、岩石产状观察、地质图件读取与制作等,因此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二、“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总学时数偏少

煤矿地质学课程涉及地质学科的主要学科,内容较广。但各专业对总学时的要求不一致,总体表现为总学时数偏少,老师对教学内容把握难度大。如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开设课时为48学时,安全工程专业开设课时为40学时。而对于教学要求,各专业又都希望尽可能地覆盖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及相关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同时,采矿工程专业煤矿地质学课程开设于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安全工程该课程开设于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并没有地质类、采矿类基础课程学习基础,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该类课程学习的难度。由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基本都是全盘考虑学院、专业而自行决定的,学院与学院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教师之间对课程开设缺乏有效的沟通,进而导致教学内容的大致相同而课时不同、课时量大幅度压缩的现象。显然,较少的理论课教学课时与实验课时,使得任课教师很难制订统一、全面的“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师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由于没有统一制订的教学任务与学时安排,导致了不同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安排课程内容的传授,不同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不一致,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的学习内容产生不连贯。

(二)实验与野外实践教学课时压缩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开展验证性实验课(三大类岩石的鉴定、煤的观测等)对所学地质理论进行验证;开设三天的野外地质认知实习课,提高学生对地质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我校实验课学时仅为8学时,野外地质认知实验课也被砍掉。从课程内容看,与煤矿生产建设相关的野外地质基本工作方法与技能、采掘地质图件编制、井下地质编录等内容的掌握均得不到有力保证。而这些内容仅仅依靠课堂讲授比较抽象,理解相当困难,难以实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课时量的限制也无法保证充裕的讲授时间,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三、相关对策探讨

(一)改革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强化实践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增加课程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46学时为课堂讲授,8学时为实验课,10学时为课程设计课,同时仍然恢复原大纲要求的3天外地质认知实习。同时,建议在开设“煤矿地质学”课程开设之前,应首先或同时开设“采煤概论”等基本课程,并将开设时间统一调整至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通过教学课时调整,能够将煤矿生产运用到的基本地质知识通过实验验证进行强化;通过课程设计获得煤矿采掘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等。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着重关注课程内容体系的合理安排,对于地球基本知识应少讲或不讲,而着重讲授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地层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的地质勘探、煤矿环境地质等方面课时也应压缩,主讲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矿井水防治、地质图件、地质编录、储量管理等内容。通过8学时的实验课,可让同学们掌握三大类岩石的鉴定特征,达到认知、熟悉的目的。通过10个学时的课程设计课,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煤矿采掘工程图件,达到掌握各种常用采掘地质图件的编制方法与提高识图读图的能力,进一步巩固课堂上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煤矿地质学”课程具有基本概念多、跨学科知识多等特点,为避免学生产生枯燥感,降低教学效果,针对授课对象为非地质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不仅要注重书本内容的传授,还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近年来许多高校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讲解煤层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时,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解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将自身参与的科研内容融于其中,以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典型地质构造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教学效果。在讲解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我国近年煤矿发生的透水事故为实例,以设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对透水事故发生的来源、通道条件、透水预兆与防治方法等进行深入思考。总之,教师只有综合与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多从案例入手,才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听课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同时,在授课中要做到语言深入浅出,多与学生互动,针对课程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多作讲解。

(三)突出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知识实用性教学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与煤炭生产实践和矿井地质研究紧密相结合的实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3]为使煤矿主体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得到必要的知识和训练,必须突出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知识的教学。针对课程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要做到有所侧重,如地球概况及其性质、古生物等章节的内容可以点到为止。而对于应用地质工程技术部分内容的教学,如煤矿安全生产地质因素、矿井储量管理、地质编录等则是重点内容。总之,只有通过将各种专业知识结合,并协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以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为辅助,才能更深层次地加强“煤矿地质学”地质工程技术部分知识学习的效果,培养与锻炼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到煤矿生产单位工作打下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孟达,刘新华,王瑛.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第2篇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安全生产 影响

据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数据统计,在各类煤矿安全事故中,大约占60%~70%为顶板、瓦斯及突水等恶性事故,而这些类型的事故基本都与煤矿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联。

1 煤矿地质构造与顶板事故的关系

1.1 褶皱构造与顶板事故

褶皱构造是岩(煤)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褶皱构造中的每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它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褶皱构造中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从褶皱成因分析,褶皱一般是由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形成。其中受顺层挤压应力作用导致岩层弯曲而形成褶皱的作用称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岩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的过程称为横弯褶皱作用;由于切层或顺层剪切而导致褶皱形成的作用为剪切褶皱作用。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煤)层要发生塑性流动或滑动,使得不同部位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在褶曲的核部裂隙、节理更加发育,岩层极其破碎,易冒落,岩(煤)层轴部产状急剧变化,煤层厚度发生急剧挤厚压薄现象,采掘过程中不易支护,必须加强支护,否则很容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给顶板管理带来困难。

1.2 断裂构造与顶板事故

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因受地壳内的动力,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其中断层使岩(煤)层两侧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在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发育很广泛,类型很多,特别是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区,断层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十、上百米,其断距、破碎带大小不一,对围岩破坏的程度也不相同,在破碎带极易产生顶板事故;另外,在断层两侧还会出现牵引褶曲、揉皱、挤压和破碎等现象,同时煤层和顶、底板岩层中裂隙也显著增加,还会导致煤层厚度突增、压薄或尖灭,采掘过程中该处煤(岩)层暴露后也容易产生冒顶事故;还有一些断底不断顶或断顶不断底的小断层以及层间滑动构造部位,由于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围岩易脱落,且脱落面积较大,没有预兆,采掘时也易发生顶板事故。

1.3 岩浆侵入与顶板事故

岩浆侵入不但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岩浆侵入煤层所形成的岩体,其边缘极不规则,在侵入体前缘的煤(岩)层中往往出现特殊的揉皱现象,煤理紊乱,具有旋窝状褶曲等小构造,如果没有掌握岩浆侵入体分布的特征和接触变质的规律,如果支护不当,容易发生局部冒顶现象。

1.4 煤岩组合与顶板事故

由于煤系地层受到地质应力及后期构造变动影响,煤岩层均已产生形变,导致围岩破碎,顶板多变不平整,煤层形态多变。经实践证实,在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如果支护没有及时跟上,或支护手段、方式没有适应煤层顶板变化;岩层胶结物以泥质、粘土质为主的;以沼泽相、泥炭沼泽相为主的煤岩组合,在原始沉积时部分沉积物的表层可能发生风化,形成土壤层,高岭土化作用显著;煤岩结构复杂的煤层中往往含有多层夹矸层,开采中易发生夹矸至上分层脱落的煤岩组合情况下极易产生顶板滑移和冒顶事故。

2 煤矿地质构造与瓦斯事故的关系

2.1 煤与瓦斯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矿井下采掘过程中,在煤和地应力的作用下,在很短时间从煤岩体内喷出大量的煤岩与瓦斯的动力现象。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内,如断层、褶曲和火成岩侵入区附近,可造成设施破坏和人员伤亡事故。

2.2 瓦斯风华带

在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结构被破坏时均可能影响瓦斯风华带的发育程度。如采掘工程在瓦斯风华带内,当通风不良或停风时,不但会有CO2引起窒息的危险,还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危险。

3 煤矿地质构造与突水事故的关系

矿井突水是指在采掘过程中当巷道揭穿导水断裂、富水溶洞、积水老窿,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矿山井巷的现象。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坑道,给矿山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复杂的地质构造(大断层、褶皱等)都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矿井突水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水量、水源和导水通道。因此,在采掘工程中地质构造可能引起井下突水的发生,不但给煤矿造成生产上的被动和损失,更给安全带来消极的影响。

3.1 断裂构造对煤矿突水的影响

(1)隔水层对突水起阻挡作用,其阻水能力是由其厚度、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决定的厚度越大,越不易出。当出现断层时,上下两盘岩(煤)层发生错动,缩短了煤层与底板含水层间的距离,使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减少,甚至造成断层一盘的煤层与另一盘的含水层直接接触,使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消失,从而使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增大。

(2)断裂带内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强度降低,不仅给承压水的导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裂隙带可能成为充水带,使水文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增大了防治水工程的难度,给突水创造了条件,在采掘工程中极易发生突水事故。

3.2 陷落柱对煤矿突水的影响

岩溶陷落柱是埋藏型岩溶的地下溶洞的顶部岩层及覆盖层在荷载或其他动力作用下,失去支撑发生坍塌和剥落后形成的上小下大的锥状塌陷体。陷落柱突水灾害是矿井岩溶突水灾害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突水性强,规模大,破坏损失严重。因岩溶陷落柱除自身常储聚大量地下水外,还常成为沟通其他水源的导水通道,所以陷落柱突水特别容易造成严重的淹井事故。

4 结语

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应仅就安全抓安全,探明地质构造的类型和规模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应时刻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认真研究分析这些地质因素,找出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仁海,渠天祥,钱光谟.构造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第3篇

1 煤矿地质条件对避难硐室降温的影响分析

我国目前的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不容乐观,很多地域的围岩散热量在增大,矿井热害问题严重影响了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的逃生,对事故避难硐室的周围温度带来了很大影响,而避难硐室是相关作业人员在事故发生的生命防护所,在避难硐室的选址地质上不充分考量其降温的性质,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1 围岩散热对避难硐室的影响

原始岩温的温度是随着向地底深入而加大的,地心向外散发的热流在很多矿井的工作区域中都是相当稳定的,但是也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由于热流的传导性和变动性很大,会通过围岩自身或者是裂缝水在工作井巷中传递热流,因此一旦发生矿难事故,特别是瓦斯爆炸等高危险事故,会加速热流的传递,以至于避难硐室四周温度上升。

1.2 矿物氧化热对避难硐室的影响

在矿井工作中,有部分矿石由于被开采而暴露于空气中,会迅速发生氧化反应,甚至到发热自然的地步,是整个工作中矿内氧化发热的主要热源。因此一旦遇到矿石发热自然的现象,再加上可燃物和热流的助推,就会造成煤矿安全事故,从而对避难硐室产生影响。

2 煤矿地质灾害的gis、遥感预测方法

gis既为地学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地学上的一种应用系统,它能一定程度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其遥感预测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2.1 gis图形处理

gis具有图形处理的功能,在其功能中,会将所施工区域的立体地图如实反映出来,给工作者展示出一个视觉可见的矿井结本文由收集整理构,系统会通过图中物质的属性和空间系数会有效分析,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决策数据。

2.2 数据库

强大的数据库上包含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处理方法的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各自救援数据库等等。这些颇为全面而又强大的数据库的建立,能为预测以及救援措施都提供有效的帮助。

2.3 远程预测功能

gis也提供远程预测功能,其是避免数据库中数据有些僵化,对实际情况不太灵活分析的现象发生。远程预测功能就可以有效补缺这一点,通过远程功能,我们可以咨询相关的地质专家,通过他们的分析而使预测信息共享,对进一步完善gis系统有所裨益。

2.4 动态预测

动态预测是指模拟矿井动态过程所产生的后果预测,例如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的分析,在地质活动的动态基础上,通过模拟出相关的技术环节,实行动态模拟计算,从分析数据上有效得出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

2.5 数据连接

通过visualbasic6.0调用super map objects5.0开发平台提供的组件,运用super map objects对象和其他vb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完成将gis与井下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救援数据库连接;实现了井下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地图上的显示功能,并能动态模拟各区域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影响范围及灾害处理措施,引导人员及时逃生,同时指导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这为减少和预防煤矿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并能进行有效的救援。

3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过程煤矿地质测量的作用

地质测量是指利用地质勘测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勘测,通过勘测的方法完成目标区域地质数据的统计,以及绘制出相关数据反映的平面图。地质测量不仅是地质学系统分支,也是煤矿施工进行前的必要步骤,更是矿床勘探的基本技术之一,其目的是运用勘测设备对矿区的规律进行测量分析,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位置、矿产量及矿产前景,是节省人力、物力的重要技术之一。而从煤矿工作的角度看,煤矿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因此这个行业对于相关安全的要求也很高,要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应进行严密的地质测量工作。作为地质测量,在煤矿生产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为煤矿工作提供资料来源

首先,在煤矿开采前会进行地质测量,在测量后得出的数据资料,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它不仅可以反映出煤矿的分布规律,也可以反映出矿产形成的规律和历史,对煤矿的远景工作有很大帮助;其次,作为煤矿开采这种深井作业的工作,各个区域的地质条件和环境都会有所区别,非恒定性因素的存在常常会造成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从而引发出严重的后果,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带来不少负担;因此,在进行煤矿地质测量的时候,应充分测量出岩石构造和地质条件,对矿井的构造规律要有系统的指导数据分析,通过详细测量而绘制出的高质量数据图,不仅是反映矿产规律的表现,也是防止工作人员知悉地质条件不详而盲目开采引发严重后果,从而为煤矿工作提供有效可靠的资料来源。

3.2 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在煤矿勘测的时候,其对勘测的数据要求很高,即使很小的误差也有可能导致煤矿整个工作的中止,其最为相关的具体细节是在高程点和下导线点的测量上,如果不仔细对这两方面的测量,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相关测量人员因在高程点和下导线点上进行细致测量,通过细致测量得出精确数据。只有拥有精确数据来源才能进行合理实际的施工分析,让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地质环境和矿井构造,从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情况,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3 地质测量是重要手段

由于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情况,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存在普遍现象。在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损失的同时,也给地下矿井工作人员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威胁,特别是煤矿工作中瓦斯的爆炸和地下井水引发事故的问题,在近些年来里,这些现象尤为突出。因此,为了预防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应在矿产工作初始阶段做好地质测量,把一切可能性和不安定因素制止在最起始的位置。测量技术人员不仅要充分利用gis系统进行有效预防,也要在测量设备购置上更新,要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手段全方位了解矿区的地质状况和规律,要了解地质地下水分布和瓦斯聚集位置的具体状况,绘制出系统科学的工作地域平面或是立体的图像,要给工作者最迅速直观的视图指导,在哪里重点加强预警措施,在什么位置建设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建设周围的设施以及内部布置,都要进行细致的数据分析,针对预防事故或是事故已经发生的情况,全面进行测量分析,以免事故发生缺少相关应对措施。

第4篇

关键词:构造;围岩;埋深;瓦斯;赋存

中图分类号:TD163文献标识码: A

1890矿井地处新疆天山山脉,位于乌鲁木齐市以南的艾维尔沟矿区的东部,矿井隶属于宝钢集团八钢公司新疆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区划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管辖。矿井含煤地层属侏罗系地层。本矿井可采煤层均属于八道湾组含煤地层。主采煤层为4号、5号、6号、7号煤层,随着煤层埋深增加,瓦斯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矿井的正常开采,同时在矿井南北翼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瓦斯压力更大,在1682水平运输石门测得4#煤层最大瓦斯压力达到2.6 Mpa,5#煤层也出现瓦斯喷孔动力现象。矿井在2013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为高瓦斯矿井。因此,研究矿井瓦斯赋存与地质因素的关系,对瓦斯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1、瓦斯赋存与煤层的埋深的关系

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加会使地应力增加,进而压密压实煤层和围岩,使得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降低,同时瓦斯向地表的距离也增大,造成瓦斯排放困难,这两者的变化均朝着有利于封存瓦斯而不利于放散瓦斯方向发展。在煤层瓦斯风化带之下的煤层内,煤层的瓦斯压力、含量、和矿井瓦斯涌出量与煤层的埋深之间都存在正比例关系,即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加。

1890煤矿各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关系图见(图1、图2、图3、图4.)

图11890煤矿矿4号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关系图

图21890煤矿矿5号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关系图

图31890煤矿矿6号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关系图

图41890煤矿矿7号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关系图

2、瓦斯赋存与煤层围岩的关系

煤层瓦斯的聚积或排放,受煤层围岩岩性成分、粒度、孔隙度、裂隙等影响较大。当煤层顶板为透气系数较高的砂岩、砾岩和灰岩时,则不利于瓦斯保存,煤层中瓦斯含量相对较小,压力相对较低;反之,围岩为完整致密的低透气性岩层时,如砂质泥岩或泥岩,孔隙度小,透气性能差,瓦斯就容易保存,煤层中的瓦斯含量就相对较高,瓦斯含量相对较大。本矿井各主采煤层的围岩状况决定了瓦斯的赋存能力。

本井田内4号顶板为顶板为灰白色石英砾岩,底板为灰色细砂岩。5号顶板为含砾粗砂岩,底板为黑灰色炭质泥岩。6号煤层顶板为深灰色细砂岩,底板为暗灰色粉砂岩。7号煤层煤层顶底板均为浅灰色细砂岩。从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分析,煤层顶板以粗砂岩为主,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因此各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均不利于瓦斯保存。

3、瓦斯赋存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

煤层中的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以造成不同的煤层瓦斯含量。充填在煤层中的裂隙水和孔隙水,不仅占据了瓦斯的赋存空间,还可以通过水对煤粒的吸附进而减弱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瓦斯就被不断循环的地下水带走。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地下水丰富且强烈活动的煤层中瓦斯含量较低,反之则瓦斯含量较高。

本井田内,可分为三个含水层及一个隔水层。主要分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含煤岩系含水层、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水层以及第四系冲洪积松散岩类孔隙透水含水层和下侏罗系三工河组隔水层。井田中有艾维尔沟河通过,其对其深部的煤层有较强的充水作用,不利于瓦斯的保存。对河流以上的煤层,由于补水性弱,水文地质对瓦斯的逸散影响不大。

4、瓦斯赋存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煤层瓦斯含量受到煤层的生成保存条件影响,不同地质时生的地层隆起、剥蚀、沉积、凹陷或岩浆活动,很大程度影响了煤化作用过程(瓦斯生成),也控制了瓦斯的保存或排放。

1890矿井在煤系地层沉积后经历了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的改造。燕山期,随着天山的隆升,矿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在此阶段,随着地层的不断抬升,上覆地层的不断减少,煤层埋藏深度在减少,对瓦斯的排放有利。喜马拉雅期,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挤的远程效应,天山受到强烈挤压,冰达坂-夏热嘎断裂及红五月桥断裂重新活动,受其控制,矿井内发育了一系列平行于近走向的逆冲,使下覆地层逆冲推覆至煤层之上。逆冲推覆断层对瓦斯的赋存起到良好的封闭作用。但由于受到煤层埋藏深度的控制,埋藏浅、离露头近的断层对瓦斯赋存封闭作用不明显,在深部区域断层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将更为明显。如:在F4-1逆断层附近15123回风巷的瓦斯压力达到1.02MPa,距该断层100米处煤层瓦斯压力为0.12 MPa。

井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井田内岩层和煤层倾角一般9~25°。但在井田的西部处于矿区的转折部位,有一向斜构造,走向为北东向。褶皱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一般表现为向斜构造比背斜构造对瓦斯保存有利。主要是因为背斜轴部长性断裂要比向斜轴部发育,瓦斯容易从裂隙中排放。在本矿井中,也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在向斜轴部瓦斯涌出量要大于其两翼,说明在向斜轴部瓦斯更高,在本矿向斜轴部瓦斯相对富集。如:在向斜轴部的16122回风巷6#煤层瓦斯压力达到0.66MPa,而在两翼的南翼6#集中运输上山6#煤层瓦斯压力仅为0.14MPa, 北翼6#中部上山6#煤层瓦斯压力仅为0.08MPa。

4、结语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地质因素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研究地质因素与瓦斯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规律,对矿井瓦斯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物探技术;地质找矿;对策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 A

一、物探概念、原则、发展方向

1、物探技术的含义

所谓的物探技术,其全称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是用于探测地质水文地理情况的。由于在利用仪器来对不同地质对象进行探测时,仪器中会显示出不同对象各自不同的物性差异,每一种矿物质都有与其对应的物性特征,而物探技术就是利用这一工作原理实现地质勘测的。物探技术,通过先进的仪器精确测量出所测对象的物理场分布情况,根据物理场分布的指数、差异与特征,判断地质的实际结构、分布以及探测出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物探技术的使用原则

(1)科学推测原则

对探测区域进行勘探后,会生成具体的数据、报表、图像之类的资料,这时候就需要技术人员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这个材料的分析环节,是整个勘探过程的关键。所以,技术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地质材料分析经验,并且要科学利用地质分析预测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的资料删选,科学推测,准确判断,做到地质的精准勘探。

(2)择优原则

物探技术分为很多不周的种类,每一种物探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正因为勘探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实际的地质勘探中,要根据具体探测区域的特征,选择更加适合的技术进行探测。

(3)综合勘探原则

由于每一种物探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即每一种方法都是存在其局限性的,所以单一的物探方法很难完成一项实际的地质勘探工程,因此在选择物探方法的时候,应该灵活选择,采用综合物探的方法,实现复杂工程的精准探测。

3、地质找矿中勘查的发展方向

许多煤矿物存在在一些山区,山谷之中,这样的地形地势起伏较大,这就要求许多物理勘测仪器向着系列化、轻便化、智能化和多用化方向发展。在地震法中,有一种利用可控震源的方法,它是一种激发地震勘探信号的设备,珍重方法环保安全,施工灵活,在地形复杂地区需高密度勘探的地区,可控震源作业将成为首选。目前,它还不能广泛应用,日后体积小、重量轻、便携式的电磁驱动的高频可控震源将是研究的一大方向。

在数据采集方面,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现实情况中,搬运和布设大线花费了许多人力财力,因而,发展高灵敏度、大容量、大功率、多功能、多取样的采样技术应成为又一发展方向。

数据处理方面,计算机技术配合信息数字化以及成像模拟等技术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使数据处理、资料解释以及视图方式实现图形可视化及自动化也是它的一大目标。

还有一种非常规的物理勘查技术--层析成像技术,这种技术目前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不过,它能大大提高煤矿的预测精度的功能还是还是令不少研究者趋之若鹜。不久的未来,随着它的技术完善,相信它能被广泛运用。

二、物探的技术运用

1、瞬变电磁法,即以电磁感应基本原理为基础的物探方法之一,主要运用接地线源或者不接地回线向着地下发送一次场,在发送一次场的间歇阶段里科学测量地下介质感应电磁场的电压伴随着时间产生的变化,进而根据感应电磁场的衰减曲线的特点,合理判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电性、产状与规模,进而有效解决采空区、陷落柱、断层等一系列地址问题。

2、高密度电法,即直流电阻率法。其依据是地下介质里的导电性存在差异,通过向地下提供直流电,运用点阵式方法布置电极,采样观察与研究电场空间的分布规律,根据实际测量的视电阻率的断面状况进行处理、计算、分析,进而有效圈闭异常、划分地层、明确冒裂带。

3、三维与二维式的地震方法,即凭借自身的高分辨率、高信息量、精确的空间归位以及信噪比。并有效结合勘查对象的地球物理特质、煤矿极为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获得最精确的地质灾害勘察结果。

4、由于煤矿开采使得地下地质体所具有的横向连续性特征遭到破坏,岩层中包含的氡元素的聚集与运移作用出现异变,运用相应的技术设备可在地表测量氡值是否异常。氡射气元素向煤炭采空区运移并在采空区聚集,使得地表与采空区之间形成一个独立的氡异常区。所以通过科学测量地表中氡元素的含量,有助于明确并圈定煤炭采空区的范围与位置。依据氡气异常情况下的峰值状态,同时可以明确岩溶陷落柱的范围与位置。这是因为地下氡气经过裂隙、构造、地下水的搬运逐渐由深部向着地表迁移,因此科学测量氡气的含量可以间接性地反映地下地质体中裂隙系统的真实状况,同时可以科学观察与分析并研究裂隙系统的连通性、开启度、破碎度,对于滑坡等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程度的指示作用。且随着地下温度的逐渐升高,煤矿岩层中的氡元素析出量出现规则性的增加。所以,在新时期通过地面同位素的测氡技术,有助于科学推算地下火源的温度与明确地下火源的位置。

三、物探技术的运用发展

物探如何能在煤矿开采和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技术思路创新,破解开采难题。技术思路在物探实践中非常重要,如果仅依托高科技手段,不针对具体问题布置方案,往往不能解决问题。目前,各种性能优异的工程物探设备的出现让人们过于依赖设备,而忽视了物探的基本思路是透过物理现象看本质,脱离了物探工作的实质。我们需要进行技术思路的创新,灵活考虑问题,多方面研究问题,通过方法创新来用活设备。鉴于此,很多整合煤矿由于缺失各个矿井地质资料或资料不完善,在矿井开拓布置和施工中存在很多盲点,比如有些岩层不稳定,巷道布置在该类岩层中,顶板管理将特别困难、支护强度也要求高;还有如果一个采煤工作面布置在前期的采空区或残采面内,将无煤可采或采煤困难,生产计划无法兑现,以上不科学的采掘活动不仅面临巨大的安全威胁,也大大的增加了投资成本;现在很多矿井都意识到借助物探仪器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可以一物多用,获取煤矿周围大范围的地层信息,为煤矿开采提供科学和有价值的服务。

2、研究合理的灾害抢险程序,让物探工作在更有利的条件下开展。煤矿地质灾害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工种、多单位或队伍集中开展工作,相互之间容易产生干扰,为了抢险工作的有序进行,一般都在抢险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开展工作。物探工作仅是其中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借助各种仪器布设到地表以及地下来获取有关险情的信息,且物探需要一定的施展空间和安静的施工环境,这就需要在组织程序上合理调度。开展的有关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课题研究,梳理了方法技术和相应机制并编制了处置指南,这为煤矿地质灾害抢险中合理组织安排物探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要将之落到实处,需要编制一部适应煤矿的应急抢险规范来约束各项工作的开展,让抢险组织更规范有序,改变以往仓促应战的局面。

3、发挥工程物探对煤矿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支撑作用。抢险中采用的勘探技术绝大多数来源于工程物探,因此要重视工程物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成果转化,让更多、更好的工程物探技术应用于煤矿地质灾害抢险和勘查。

结束语

随着我国地质找矿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地质学应用基础的不断完善,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物理勘探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地质工作人员在地质找矿工作中应当对物理勘探技术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物理勘探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地质找矿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创.工程勘察中物探方法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

第6篇

关键词:煤矿矿区:地质;勘探技术

引言

煤是目前我国非常重要的能源之一,同时煤也是冶金工业和炼焦工业的重要

原料。随着煤的液化和气化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以煤为原料生产燃料更进一步促使煤在能源中的比重加大, 并且在煤或煤灰中还能够提取有利用价值的金属元素如金、锗、铀、镓、钒等。煤资源埋藏于地下, 使其具有隐蔽、稀少和复杂的特点。因此,煤田资源的勘探难度大、成本高。煤田地质勘探的最终目的是为煤矿建设设计提供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 以便大大地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要精确地探明矿区以煤为主的矿产资源, 发现煤田矿床并查明具体的矿体分布、矿产的质量、数量、种类、开采利用条件、技术经济评价及应用前景, 以满足国家建设或矿山企业需要的各种地质勘查工作。在煤田地质勘探过程中就必须要合理地运用各种地质科学理论, 选择高效经济的勘探技术和钻探技术, 探明地质构造、地层、煤层、煤质、储量及开采条件等,以便实现煤矿床及与含煤岩系伴生的其它有益矿产的正确评价, 进而为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最可靠的地质资料,从而保证煤炭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因此, 分析和研究矿区的煤田地质与勘探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现实需要。

1煤田矿区地质勘探概述

煤地质学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研究关于煤、煤层、煤盆地、含煤岩系及与煤共生的其它矿产的成因、物质成分、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学科。煤田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及地球物理探矿等密切相关。煤田地质勘探是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技术,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煤质、煤层、储量及开采条件,以便正确地评价煤矿床及与含煤岩系伴生的其它有益矿产,从而研究、分析和探测煤矿床资源,为煤矿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较可靠的地质资料,从而使煤炭资源能够合理地开发。

2 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

从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及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煤田地质勘探前沿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完善矿井水防治与保水采煤研究方面来看

随着采深增大,突水事故经常出现,突水量也日益增大。由于这些煤田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加之采深不断增大,浅部矿井水治理获得的一些认识往往不适应深部矿井水动力条件。因此,我国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深入研究矿区深部岩溶水形成与运移特征,深部矿井底板岩溶水突出机理,开发突水预测预报技术;开发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的采掘区无水险水害防治技术。

2.2 从开展动态地质研究方面来看

常见的岩煤突出、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突水、井筒破裂等井下灾害,实际上是一种动力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均与岩体应力场有关。主要起因于岩煤采掘后,原有自然条件下各种地质因素之间的平衡遭受破坏,岩体应力再分配,从而引发或诱发出这类灾害性地质现象。通过研究这些现象形成的地质机理,事先测定出采掘阶段岩体应力随时空的动态变化,就有可能预测上述动力地质现象是否会形成,确定并采取消除或减弱这些灾害

的措施。

2.3 从加强环境地质勘查与灾害地质防治方面来看

由于矿区在天然条件下以及因开发而使地质体系遭受破坏,从而可能形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如耕地破坏、水源污染、沙化,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等以及更具破坏性的灾害地质现象,如地裂、地表塌陷、滑坡乃至诱发地震。由于历史原因及煤矿不断开发,旧帐未清,新帐纷至,所产生的问题相当严重,煤矿环境问题是制约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今后矿区环境评价与治理将成为开发部门重要的工作内容。

2.4 从提高勘探精度来看

连续作业是煤炭工业现代化或采掘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这要求开发前查明所采煤层的细微变化,如煤层厚度、结构和灰分的局部细小变化。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局部变化等。但是,世界各国的煤炭证实储量及我国的探明储量均只主要说明煤炭的原地埋藏数量,并未充分甚至没有提供满足现代开采技术要求的开采地质信息,为适应现代机械化开采,普遍需要补充勘探。

2.5 从攻克煤层气开发难关来看

近年来许多国家正在把煤层气作为一种能源进行研究,在煤层气试验开发中,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多数井煤层气产率低、衰减快,钻井冲洗液污染煤层,完井后坍塌堵孔,水力压裂效果不明显,裂缝短,所占比例低,完井后采气效果差等。显然,研究我国煤层渗透率低的原因、渗透率变化规律、煤层气富集和高产因素、煤层力学稳定性和破坏规律,开发适于我国低渗率煤层的钻井、完井、采气和增产实用技术,探索我国煤层气开发有利区段的评价选择模式就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

3 煤矿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

用发展眼光看,近年来钻探仍将成为获取“第一性”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物探仪器日新月异,性能改进与更新迅速,向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精确度、遥控、计算机实时控制、处理、数据分析和三维图形显示方向发展;物探方法向多维、多参数测量、多方法组合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将普及到地质勘探的各个专业、各个作业单元,乃至管理整个勘探系统。近年来,值得注意的煤田地质勘探技术发展趋势如下。

3 . 1 井下物探技术

对矿区落差小于5m、长度小于150m的小断层及小型褶曲,使用现有的地

面勘探方法无法查明。因此, 在采区开采前,应在井下开展工作面勘探或采区勘探,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沿煤层钻进和矿井物探。另外,也应开展使用探地雷达技术, 以便更有效地定量研究岩体, 准确确定巷道周围裂隙带和断裂带深度的特征,更好地为矿区地质勘探服务。

3 . 2 水平钻进技术

更多地采用水平钻进方法沿煤层钻进,同时采用随钻测斜技术。水平钻进技术是由受控定向钻进发展而来的。目前,水平钻进技术发展迅速,既能在井下沿煤层钻进,又能在地面沿垂直一圆弧一水平线轨迹进入煤层钻进。

3 . 3 勘探手段要多样化

选用综合勘探技术,是矿区深部煤矿勘探的发展方向。综合勘探技术能够提供实用的、详细的应力场和构造图,进而使矿山设计、施工和开采提供最佳的施工方向和开采方法。在低山丘陵区和平缓的平原等有条件的地区,先要进行地面物探,了解了勘探区的基本构造形态后,再选择合理的钻探网度进行布孔,从而能够提供不仅能解决地质目的,而且比较经济的综合勘探方法。

3 . 4 推进信息化建设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现已经在煤田地质勘探中推广应用。由于信息技术中引入了许多高新技术,如大容量存储、并行分布式处理、多媒体、工作站、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数据的处理过程中,可以用人机对话方式分析、处理、解释和显示大量的地质勘探数据,在现场就能作预处理、选择相关参数,可以提高勘探精度。

第7篇

[关键词]综合勘探 煤矿 水文地质

[中图分类号] P641.7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99-2

1煤炭勘探分析

众所周知,煤炭是人们生活以及生产中尤为重要的一种能源,其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东部,有相当多的老矿区的开采深度大约在零下800米以下,一部分新建的矿井的覆盖层的厚度达到六百米,深度在零下一千米左右。所以,我国东部的煤矿已逐步步入到开采阶段。深部开采矿井一般都是高产高效的矿井,在煤田地质工作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包括查明煤层中落差为五米左右的断层、幅度大概在5米的褶曲、陷落柱和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态,与此同时,也要查出和水文地质条件和瓦斯突出条件的密切有关的煤层顶和底板岩性。当前,煤矿深部开采中的地质勘探技术通常是以地球物理方法为主,并加上其他地质手段的辅助,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实现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这是煤矿深部开采地质勘探的独特之处。它的工作模式有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井田范围内的主要可采煤层的地质开采条件评价;采区地质条件勘察;综合采工作上的地质条件提前勘测。

目前,我国的煤矿地质主要灾害有矿井突水、煤和瓦斯、陷落柱和断层以及采空区坍塌灾害等等。以上灾害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甚至对周围居民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而煤矿的地质勘探的可行性和比选性工程方案可以作为设计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的前提依据。我国以前的地质勘探一般选用地球物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首先,直流电测探发;此方法是建立在地下介质的导电性差异的基础上,进而研究的一种岩石和矿石视电阻率的方法;其次,瞬变电磁法;此方法就是最近迅速发展并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新电磁法;最后,地质雷达法;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高速发展的高科技地质学技术,由于电子工艺的不断发展,地质雷达也已经日益向变得精度化和便捷化,并被应用到环境、煤矿地质和工程探测工作当中。其就是发射短脉冲形式的高频电磁波,经过对相关参数的分析,研究地质结构的方法,另外,还有重磁勘探法、三维地震勘探法、高密度电率法等等。科学合理地选择勘探目标层,结合井下巷道,以大流量和大降深的井下防水试验为中心,结合钻探和物探,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从根本上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提高综合勘探在煤矿水文地质运用的质量和效率。

2勘探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首先,弄清楚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的深度、厚度、分布范围和水力的联系;其次,就是弄清主要采煤层的赋存形态;最后,查出区内落差大于或者等于5米的断层,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解释落差在3米以上的断点。

3传统水文地质勘探的局限性

因为被岩溶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导致底板突水,突水的机理主要如下:第一,发生底板突水的物质基础就是岩溶裂缝水网络的发育状况;第二,突水制约条件就是隔水层的厚度和岩性特征;第三,其诱导因素就是指在采矿活动中形成的底板破坏;第四,断裂构造和原生构造裂缝的发育状况是出现底板突水的主要原因;第五,导致底板突水的元素还有水压和矿压的交互作用。所以,水质地质条件的勘察范围主要是岩溶裂缝水网络的发育程度。隔水层的厚度和岩性的变化、断裂构造和底板裂缝的发育特点和程度、含水层水位的变化情况等等。

不管哪个勘探方法,也只能大概探明其中一种突水因素,诸如:传统的地面钻探、抽水以及注水试验,其也仅仅能针对某一点的岩溶发育和富水状况,难以有效的探测整个开采范围内的富水特点。此外,由于矿井突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单纯地采用一个统一的规律来描述,既是,伴随着空间的变化,水文地质条件的不断 变化,各种突水因素在突水过程中相互作用。所以,如果要预防底板突水,就需要就各类的突水因素实施全方面、多层次的探测和检查,有目的的、科学的选择合理综合治理方法,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没有水害事故的出现。显然,在水文地质的探测中,单一的探测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

4综合勘探在煤矿水文地质的应用

4.1采区地面的地震的勘探

在煤矿企业开发之前,应该第一时间选用地震勘探方式,详细了解一些关于开采区的地质构造形态和断层发育规律的内容,掌握好煤层存在的状况和底板起伏形态情况,以此同时,也要对矿区开采的含水层富水性进行客观评价,进而制定出矿区发生水害的有效预防措施,用真实可靠的地质材料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当面对采区地面的地震勘探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对采区范围内的小构造了解,比如陷落柱和采空区的空间分布状态等等,以煤矿采区衔接的要求为前提,预先设计实施。目前,我欧冠主要的探测技术有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法、矿井直流电和钻探等几种方式。和矿井相比较,地面物探方法具有施工简单,效率也不高,缺点也是显而易见,因此在满足煤矿地表条件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三维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实施地质勘探。

4.2微动测探勘探

微动测探勘查其实就是指探查地质构造的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一般状况下,采用天然场微动信号和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进而可以提取面波信号,通过反演得到地下S波的速度结构。勘探新技术微动的独特之处便是定期和空间域都不太规则,根据波动理论可以看出,有体波和面波是在微动范围之内的。往往微动的震源是在地表面或者还地面。这样分析微动测深勘查的面波成分是相当重要的,而微动测深勘查便是根据这一占有绝对优势的面波实行反演地下地质结构的方法。

4.3井下钻探和综合物探法

在矿井防止水工作中,井下钻探是十分重要的方式之一,此方法具有很多优点,比如不会受地面条件的影响、工作量小、工期短、投资小且针对性强,另外水压水里直观以及经济合理。在进行勘探防水的时候,选择此种方法可以宏观控制含水层的富水性,并针对各个富水区的工作面,通过物探的各种手段,结合不同的条件,在煤矿矿区局部导水构造、隔水层变薄带和局部富水带实施探明工作,随后再通过钻探的方式进行验证。对于注浆改造和疏水降压等治水工程要重点布置。往往可以具体为以下几种方法:第一,井下直流电法透视,此方法就是以探测采煤工作面内部的导水构造、底板含水层的集中富水带为最终目标。第二,TEM探测;也叫做瞬变电磁法,此方法的目的就是探测不同高程的相对富水区,有针对性的采用防治水措施,并提供可靠地资料;第三,地震层析成相技术,此方式可以推测煤矿矿区的重点构造的发育情况;第四,瑞利波方法;此方式能够深刻了解地质异常体的状况,在探测煤矿矿区的前方构造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第8篇

【关键词】采掘工作面;冒顶事故;措施

ABSTRACT: In the coal mine production process, will be affected by all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 distress, such as roof, water, fire, gas, coal dust, transportation, etc., these aspects will often accident, for coal mine worker bring life and mental pain. In the above aspects of roof roof caving accident is appear most times, this paper tries to talk about this experience.

Keywords:mining working face;roof fall accident;measures

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离不开一种重要资源煤炭,而煤炭的开采过程却是及其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伴随着煤炭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深处走入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来,在开采过程中又会发生许多不幸事件。如在顶板、瓦斯、水、火、煤尘、运输等方面产生的事故,在这些事故当中尤其以顶板事故最为突出。从以往煤矿事故案例的数据中分析,在案例起止年月的时长当中,采掘工作面冒顶事故占到了事故总数的56%,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占到了事故总数的27%,透水事故占到了事故总数的5%,溜煤眼水煤事故占到了事故总数的4%,坠冰、立井坍塌等事故合并占到了事故总数的4%,火灾事故占到了事故总数的3%,井下运输方面的事故占到了事故总数的2%。由此可以看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顶板事故的比例是最大的,顶板控制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安全环节。

一、煤矿采掘工作面冒顶事故形成的原因

按导致事故发生的次数多少依次为:

1.没有认真执行好作业规程

绝大多数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关于顶板维护和管理方面的规定很仔细、也很科学。但是,这些规定在由人来执行的时候,就因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情况,在工作面现场的群体当中,有的人执行的好,有的人执行的差。在执行差的时候该干的工作没有干,结果造成了很严重的事故。

2.缺乏成熟的顶板管理经验

在工作过程中忙于生产,追求产量,马虎了质量,没有能够很好地预见到次品质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工程进展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前一个工序完成的好,后一个工序就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往往是前一个工序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处理,就忙于进入下一个工序,结果造成了一连串的隐患。最后,问题合并起来,越来越大,发生事故就在所难免。

3.管理制度不落实,执行制度不严格

煤矿采煤工程是矿山之内综合性最大的一项工程,为此各级企业管理机构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了很科学的法规制度,这些制度也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是预防腐败行为和保证安全的基石。在实际的现场工作中,一事兴一事衰多是由管理者引导而来,顶板事故的造成有一部分是由于制度不落实,执行制度不严而带来的。

4.作业措施不得力

在采掘工作面现场发生的顶板事故当中,由于措施不得力,在开工前期制定了措施,但是,没有预见到一些特殊的情况要发生,有的是根本就没用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因此,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措施不够完善,后来发生了顶板事故。

5.地质构造不明确

在开采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地质构造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比如巷道的顶板由石灰岩变为泥岩后,用原来的支护就无法控制顶板,应补充相应的技术措施,才可以继续施工。这类情况由于发生的突然,没有来的急制定措施就发生了事故。

笔者将采掘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形成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上五类,有的事故同时由其中的多种原因形成。这些原因不论大小都给我们每一个采矿人敲响了警钟,安全生产这根弦不可以有丝毫的放松。

二、预防采掘工作面顶板事故的措施

(1)加强技术管理。对作业规程、措施的审批、编制和贯彻以及施工中的考核要认真负责,发现问题立即研究解决方案,使规程措施真正起到指导生产、保证安全的作用。作业规程应当在生产工作开始之前审批、编制完毕,不可落后于生产工作。并对有可能遇到的河岸线、断层、陷落柱、小窑破坏区、顶板含水及地质复杂情况给予严格的规定。在贯彻落实的环节上,务必使参与工程施工的所有干部和职工人人知晓作业规程的细节详情,堵塞贯彻落实以及考核流于形式的漏洞,做牢安全防线。无论是新、老工人要定期学习作业规程和顶板管理的知识,重复强调顶板等方面的重点内容,不断提高对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认知程度。学习和掌握顶板维护的操作方法,提高操作水平。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行动,消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思想认识。

(2)认真总结顶板管理经验吸取事故教训。健全顶板管理机构及制度,指定专人观测顶板活动情况,做好记录。不断积累矿压资料,摸清顶板活动规律,根据顶板变化规律,制定顶板管理措施。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改进顶板管理方法。在工作中经验、理论、实践三方面相结合,给顶板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对顶板的科学管理依次依序到位。

(3)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符合实际工作的规章制度。比如:敲帮问顶制度、安全检查制度、质量验收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学习制度、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动制度、技术比武制度、奖罚制度、瓦斯检查制度、干部跟班作业制度。按制度强化工程质量验收,并及时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规章制度要纳入群众监督的条件下,失去了群众的监督就没有了制度存在的条件。实行安全结构工资,将义务、权利和利益有机结合。要做到有章可循,消灭有章不循。营造正确良好的氛围,提高思想认识,杜绝漂浮作风。领导及相关人员要互通情报,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要群策群力,团结一致,及早采取相应措施,防微杜渐,避免事故发生。

(4)在采掘工作面开工之前2个月,就应拿出详细的地质构造说明书,并对可能遇到的地质难题制定好处理方案,真正起到指导作业生产的作用,施工开始以后每一个月取一个现实柱状图,来校对地质资料的正确性,如果和资料有出入,就应当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

三、结论

事故的发生悬于一念之间,安全为天,安全意识是一切行动的统帅,作业规程是施工行为的规范。只有从人的意识、管理制度、生产技术、作业环境、操作方法等全方位的高度,对顶板事故进行了有效控制以后,才能预防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武三松.《山西煤矿事故案例汇编》太原:山西煤管局安监局编,1989年

[2]孟宪臣,王永祥.《煤矿开采方法》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3]贾明.《煤矿地质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4]杨海相.《井巷工程》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

第9篇

地质科学如“普通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煤矿地质学”等专业课程要介绍地球的宇宙环境,所谓宇宙即时间和空间的组合,空间无边无际,时间则无始无终。对广袤的空间的感知就太阳系而言,包括大家熟悉的8大行星、66颗卫星,之外还有15万颗已经获得永久编号的小行星、1800多颗彗星,而太阳系只不过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银河系有1400亿颗这样的恒星,再扩展到河外星系、星系团乃至总星系,宇宙广阔无垠。对于无限的时间,太阳围绕银河系核心公转一周大概需要2.8~3亿年,地球的年龄46亿年,推断宇宙的年龄是150亿年。我们研究地球了解宇宙的神秘与宽广,结合现实我们当下生活的空间及渡过的时间,区区百年的人类寿命不及时间长河的一瞬间,哪能和亿万年的自然地史相提并论;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引入地球村概念,相对扩大了我们的空间活动范围,而绝大多数的人一生中涉足的空间还是有限,哪能和博大的地球、浩瀚的宇宙相提并论。

在此如果能以地球、宇宙的角度看待人生,我们自己何止是渺小、微不足道?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用大自然的宽广铸就宽广心灵,宽广心灵使人豪迈、有气魄,众所周知大无畏的精神是战胜一切生活困难的法宝。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进入社会后总是被很多名誉、利益和角色束缚,事实上除了我们自己解救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胸怀宽广、高瞻远瞩,从地球、宇宙的角度来看待人生,当我们释放了自己的狭隘、愤懑,放下计较、得失的纠缠,就会发现我们看世界的眼光不再挑剔,面对世界的态度不再矫情,生命就随着自自然然的状态开发、凋谢,然后等待下一个春天。地质学专业课程揭示了地球上发生的许多惊天动地的、天翻地覆地质事件,如大陆漂移、海陆变迁、造山运动、生物灭绝等等。作为地球圈层中的生物圈人类,在250万年左右出现,几万年前发展成为晚期智人,在地球发展历程中也只是短暂的瞬间。所以对于树立正确世界观、拥有博怀的人文品质,可以在地学专业教学中给予学生一些启迪。

二、坚定信念,磨练意志

地球发展演化经历了漫长的46亿年,组成地球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之中,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也在不断地改造和演变。俗话讲的滴水穿石,比喻做事专一,坚持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地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且更加深刻、更加触目惊心。比如风化作用可以使坚硬的岩石变成松软的土壤,一般来讲碳酸盐岩形成1厘米厚的土需要2万年之久;雄居世界之巅的喜马拉雅山,是印度版块向亚洲版块冲撞挤压后隆起的巨大褶皱和高地,这里曾经是一片古地中海,如今的珠穆朗玛峰到达8000米的高度面目全非,这样的沧海桑田则经历了2000万年;作为当今主要的能源资源煤矿,如贵州煤矿资源丰富,主要含煤时代为二叠纪,二叠纪距今2.95亿年,整个二叠纪经历的时间是4500万年;难怪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些千百万年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对于人类来讲矿产资源确实不可再生。自然界形成某种矿产,需要千百万年的时间沉淀。我们任何一个人要成就任何一件事情,也都需要坚守,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朝三暮四、浅尝辄止,没有恒心和毅力,不去锲而不舍地钻研只会一事无成。作为一个年轻人要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意志,养成坚毅的品格,才能掌控自身成就大事。坚忍不拔本身就是一种进取,一种求索,一种心向既定目标的执着,大自然如此,对于生物个体的人来讲也是如此。在地质科学教学中要阐述这一观点,实例太多而且很贴切。

三、只争朝夕,百折不挠,充满信心

我们常把人生比成一条河,从上游到下游奔腾不息,直至达到终点。河流发生、发展到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过程,与人生的青年、壮年和老年,确实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其中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的机械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人在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体力旺盛,锐意进取。犹如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在上游河水湍急,流速大产生较强的下蚀作用,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剖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如我国长江上游谷坡陡,谷底窄,著名的金沙江虎跳峡的江面最窄处仅40~60米,最陡的谷坡达70度,峡谷深达3000米。到了河流中游河谷渐渐宽阔,不是一味的奔腾,开始发生沉积作用。就像人到中年,是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承载的东西多了,沉稳有内涵,彰显着成熟的美,更多地利用自身的经验教训和在实践中积累的智慧为社会服务。在下游河流的下蚀能力较弱,而是以侧蚀作用为主,塑造成谷底宽平,横剖面为蝶形的河谷,沉积作用最强。河面宽广流水缓慢静静地达到终点和海洋汇合,经历多少曲折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人生也如此到了老年,风风雨雨一辈子,见多识广,更加豁达平和。保持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发挥余热,老有所为身体力行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便是对社会对家庭作贡献。事物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历史使命。所以青年学生必须学会珍惜人生的黄金时代,充分利用自己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的年轻时代,在人生具有强大“下蚀作用”的阶段,努力打好基础,为事业上有所建树做好准备,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纵观人生和河流一样,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河流行进中碰到坎坷(陡坎)则形成瀑布。就拿贵州黄果树瀑布来说,其高度77.8米,黄果树瀑布群由18个风韵各异的大小瀑布组成,在20千米的地段有大小18个陡坎,这是一段不平坦的河流;河流在一定条件下会改道,如截弯取直以后形成牛轭湖;河流存在袭夺河,把别的河流的河水夺过来;在当今社会工矿企业大量排污,河水在某一地段会遭遇严重污染等待。河流流经之处有险恶、有美丽、有奇特,一路历尽艰辛,也风光无限,然而不管怎样,没有过不去的坎,河水终究要奔腾不息地向前流去最后汇入大海。大学生踏入社会肯定会经历各种磨砺,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曲折坎坷在所难免。但是,只要我们满怀激情、努力进取、百折不挠,跌倒了再爬起,必定能战胜一切,拥有光明前途。

四、见微知著,发展自身能力

学生在大学里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可见学生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和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是大学最重要的标志。在知识积累过程中,掌握正确思维方法少走弯路。无论在自然界或是人文社会里都是如此。就见微知著这方面来说地质科学中有许多实例。贵阳市黔灵山公园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现象丰富,是地质教学实习的良好基地。李四光曾经在此处作地质考察时发现存在第四纪冰川期遗迹,即宏福寺院旁的一冰窑,约篮球场大的一块地域。在学生进行认识实习时,该处作为一个地质点。贵阳地处亚热带,其气候为湿润温和型,冰川遗迹的确定,说明当时贵阳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状况是低温寒冷冰天雪地。亚热带都有冰川了,可想而知整个地球所处的情形,那是全球冰河时代的一个地质事件。

又如贵州磷矿资源丰富,我们在磷矿山中敲一块矿石,如发现有海绿石矿物,则可以以小见大还原当时一个较大区域的环境,说明该地区为50~150米水深的海洋环境,海水盐度35‰,海水温暖而清洁。一个小小的海绿石矿物映射了一个较大范围的古环境世界。这也是地学中见微知著的一个典型实例。再有泥裂是浅水地带未固结的泥质等细粒沉积物暴露出水面脱水收缩而形成的,是浅水环境的标志。泥裂断面的V形特征,可以作为鉴别地层顶底的依据等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活学活用的好教材。地质学科有许多实例向学生灌输见微知著这一人文思想,“见微知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宋朝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这是以人文的角度对见微知著的释义。在社会政治经济中,实事求是,见微知著,乃是智慧。对个人来说具备这种思维方法和能力,无疑大有裨益。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往往遵循同一规律,两者能够相互借鉴。

五、保护生态环境,共谋人类社会发展

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质学学科产生了新的分支学科,如环境地质、农业地质等。地质找矿、测绘、采矿等专业都要开设环境保护的有关课程。地球的固体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我们称之为自然界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是一个和谐平衡的整体,但是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导致了自然地球各圈层的污染破坏。在矿产资源、环境地质、矿山环境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实际,从专业和人文两方面把人类与环境这个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深深地根植在同学们的思想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永恒主题。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导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采矿活动而言,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废石和尾矿对矿山环境的影响、矿山企业的“三废”、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方面。地下采矿会产生地面变形、诱发地震、尾矿堆放污染以及破坏地下水循环等环境问题;露天采矿会产生占用土地、污染空气、水土流失、边坡失稳和破坏植被等环境问题。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灾害无数,中国因采矿引起的累积塌陷面积达1150km2,发生采矿塌陷的城市近40个;山西省因采矿而造成18个县缺水,20多万人饮水困难,2万多公顷水浇地变成旱地等等。

通过专业学习更加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迫切性、重要性。专业学习一定要结合实际,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明确提出建立美丽中国,今年两会总理又郑重宣布向污染挑战,正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保持高速增长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如众所周知的雾霾天气频发,主要水系水质下降,地质灾害等等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保护是我国的立国、治国之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经济增长以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为代价不是科学的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从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向全球性环境问题发展,且呈现出综合化、社会化、政治化的特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以及酸雨的污染、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以及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以及有害废物越境迁移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激化,对全球实施环境管理成为迫在眉睫的国际大事。环境问题已经不是某个地区、某个国家的事情。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除自然因素外,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是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当,是工业化的结果,亦是全球化的结果。在此也需要向学生说明在环境问题上构建和谐地球,共建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应该从全民的角度开展教育,更应该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地质环境方面,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从专业角度学习有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更需要从人文角度使学生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建立和谐平衡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弘扬地球文化,人人都做地球环境的卫士,为美丽中国、美丽地球添砖加瓦贡献自己一份微薄力量。

六、结语

第10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Yese mine in Gemudi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In the analysis, the terrain slope, formation lithology, faults and geological hazards are selected as the basic factors, and the road level, density of threaten population and type of land resources as vulnerability factors. This seven impact factor are selected to assess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the study area. Then it is obtained that the area of severe danger zone is 1.54 kilometers, and occupies 2.97% of the total assessment area. The moderate area of severe danger zone is 4.21 kilometers, and occupies 8.10% of the total assessment area. The mild area of severe danger zone is 46.24 kilometers, and occupies 88.94% of the total assessment area.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reply of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关键词: GIS;层次分析法;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Key words: GI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TU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076-04

1 评估区概况

1.1 工程概况

格目底玉舍煤矿东井位于贵州省水城县东南部勺米乡,规划井口工业广场距六盘水市39km。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8′32″~104°50′58″,北纬26°28′24″~26°29′55″。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大理石、煤炭、锰矿等。拟建的玉舍煤矿东井设计可采储量为11158.74×104t,设计年开采量为240×104t,服务年限为46年。

1.2 地质条件

玉舍煤矿东井井田位于格目底向斜南西翼,属构造剥蚀、侵蚀、溶蚀中山地貌,评估区内地势南北低,中间高,高程为1090m~2183.8m,区内一般高差300~800m。井田位于格目底向斜东段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的倾向一般为15~30°,倾角18~38°之间。评估区内的构造主要是断层。评估区内的大小断层共约92条,在各类断层中,断距大于30m的断层9个。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龙潭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中三叠统关岭组,第四系,其中龙潭组为该区的含煤地层。区内水系发育,巴朗河为井田内的主要河流。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其次为孔隙水,地下水发育。

2 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价

2.1 影响因子的选取

本文在GIS平台上,选取的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因素分为基础因子和易损因子。其中基础因子为地形坡度、地层岩性、断层情况和地质灾害现状等。易损因子则包括道路级别、受威胁人口密度和土地资源类型等,下面分别叙述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

2.1.1 地形坡度

地形坡度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影响[3]。评估区内最高高程2183.8m,最低高程1090m,区内一般高差300~800m左右,最大相对高程为1093.8m。地形坡度为0~32°,采用1~3标度分值取值,最大值取3,最小值取1。地形坡度≤15°取值为1,15°~30°取值为2,≥30°取值为3。得到评估区地形坡度影响因子等级划分图如图1。

2.1.2 地层岩性

岩土体是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会产生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4]。评估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上二叠统峨眉山组(P2β)、龙潭组(P2l),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永宁镇组(T1yn),中三叠统关岭组(T2g),第四系(Q)。根据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将影响因子划分为3个标度,P2β、T2、T2g为1标度,T1f、T1yn为2标度,P2l、Q为3标度。根据评估区内的地层岩性,得到评估区地形坡度影响因子等级划分图如图2。

2.1.3 断层情况

断层或断裂带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工程的建设[7]。评估区内的大小断层共约92条,主要发育在评估区中西部南侧的软岩层龙潭组中,根据距断层的距离,将评估区断层情况分为三个3个标度:距断层>0.5km为1标度,距断层0.5~1km为2标度,距断层

2.1.4 地质灾害现状

地质灾害直接危害周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采矿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程度[5]。评估区内发育3处滑坡,9处崩塌。将评估区地质灾害分为三个4个标度:无地质灾害体为0标度,已有地质灾害体0.5km外为1标度,已有地质灾害体0.5km内为2标度,已有地质灾害体边界内为3标度。在GIS中的应用图如图4。

2.1.5 道路级别

线路是矿产运输的根本通道,线路的毁坏直接导致矿产去经济的损伤。将道路级别划分为易损因子,按照道路的级别,划分为4个标度:无小路为0标度;小路20m范围为1标度;县道50m范围为2标度;省道以上公路80m范为3标度。得出道路级别GIS分布图如图5。

2.1.6 受威胁人口密度

根据人口密度的大小,将此因子划分为3个标度,基本无人居住区为标度1,分散性居民区为标度2,城市、乡镇人口稠密区为标度3。得到受威胁人口密度的GIS分区图如图6。

2.1.7 土地资源类型

井田范围内土壤主要为黄壤、黄棕壤、水稻土。根据土地资源的类型,将此因子划分为3个标度,草地及荒地为标度1,林区、耕地区等农用地为标度2,居住用地为标度3。得到土地资源类型的GIS分区图如图7。

2.2 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权重确定

对区内矿山地质灾害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对同一层次的某一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采用1~9标度法使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定量化,构造出判断矩阵,并采用和法计算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得出矿山地质灾害影响基础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量化值表如表1所示。

通过同样的方法,求得易损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量化值表如表2所示。

根据层次发的规定,经过计算后,得到矿山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权重表如表3、表4所示。

2.3 矿山地质灾害影响评估

2.3.1 矿山地质灾害基础因子危险性评估区

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综合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地质灾害现状和断层情况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基础因子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得评估范围内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基础因子危险性分区图见图8。

基础因子GIS计算结果分区图将整个评估区分成了重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和轻度危险区三个部分。其中,重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6.669km2,占总评估面积的12.8%,主要分布于矿界南侧坡度较陡处;中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30.311km2,占总评估面积的58.3%;轻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15.014km2,占总评估面积的28.9%。

2.3.2 矿山地质灾害易损因子危险性评估区

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综合受威胁人口密度、道路级别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因子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得评估范围内地质灾害现状评估易损因子危险性分区图见图9。

易损因子GIS计算结果分区图将整个评估区分成了重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和轻度危险区三个部分。其中,重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2.776km2,占总评估面积的5.4%,主要分布于矿界南侧和北侧坡度较缓的居民地,包括煤矿的工业广场在内;中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23.828km2,占总评估面积的45.8%,主要包括耕地、林地和公路等区域;轻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25.389km2,占总评估面积的48.8%,主要包括草地和荒地。

2.3.3 矿山地质灾害总评估区

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础因子和易损因子进行叠加,结合现场调查资料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图见图10。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图将整个评估区分成了重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和轻度危险区三个部分。其中,重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1.54km2,占总评估面积的2.97%;中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4.21km2,占总评估面积的8.1%;轻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46.241km2,占总评估面积的88.94%。

3 防治建议

根据上述评估图,针对地质灾害危险区,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通过优化防治结构,合理配置工程与生物防治措施,工程措施与生物防治措施有机结合的方法,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各施工单位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手段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矿山建设开发单位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以确保矿山环境按时完成并取得成效。

4 结论

本文以格目底玉舍煤矿的矿山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将GIS应用到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工作中,对玉舍煤矿地质灾害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下列结论:

①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查明了矿区地质环境条件,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成因、规模、分布特征、危害对象、影响程度等。基于GIS平台,可以很好的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现状进行研究,同时,还可以对矿山5年和10年的地质灾害进行预估。

②根据GIS分区,重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1.54km2,占总评估面积的2.97%;中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4.21km2,占总评估面积的8.1%;轻度危险区面积总和为46.241km2,占总评估面积的88.94%。

③GIS支持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评价,评价体系的确立和评价指标因子的选取是评价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的评价结果基本达到区域评价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霁,李云.矿山地质灾害安全评估的Bayes判别分析法及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1):87-92.

[2]高倩,徐丰果.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生态恢复法律制度分析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2):35-37.

[3]黄永高.广西某石灰岩矿山地质灾害影响评估与防治工程[J].地质与资源,2011,20(5):391-395.

[4]张春会,赵全胜.基于ARCGIS的矿山开采沉陷灾害预警系统[J].岩土力学,2009,30(7):2197-2202.

[5]邱兵,王义喜.桐梓县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J].四川地质学报,2011,31(2):215-217.

第11篇

关键词:矿山测量;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41-02

矿山测量是矿产企业重要的技术岗位。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大量应用,矿产企业对矿山测量人员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中等技能型矿山测量人才,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人才培养应满足企业的需要

现代矿山测量的任务与目标现代矿山测量的任务与目标是在矿山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对矿区地下和地面空间、资源(以矿产和土地资源为主)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利用,为合理、有效地开发资源、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服务,为矿区的持续发展服务。传统的矿山测量工作包括矿山测量工程、建筑工程、地质勘探工程、矿区开采沉陷观测、信息管理等。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和矿山循环经济建设的需要,新时期的矿山测量人员将现代测绘技术和测绘理念引入传统的测量工作,以此为基础延伸出了更多新的工作领域,如“3S”技术矿山应用、数字矿山理论与技术、矿体几何与矿产经济、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等。

新时期矿山测量人才应具备的特点新时期的矿山测量人才应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充分了解传统的矿山测量手段,能够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矿山测量教学存在的问题学校资金紧张,实训设备、仪器和实训场地短缺;教学偏重于理论,实训教学比重相对较小;较少涉及采矿方面和地质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学校对矿山工作缺少感性认识,矿山现场实习和实训由于生产和安全方面的限制很难落到实处;顶岗实习缺乏跟踪指导,师傅带徒弟只是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由于学生进入企业不能马上顶岗作业,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企业对学生的工作安排随意性大,造成很多学生用非所学,脱离矿山测量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矿山测量的人才培养。

新时期的矿山测量工人,工作在矿山开采的最前沿,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为矿山的生产建设提供基础的信息资料和新型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矿山安全和矿山救护提供最有力的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持。矿山测量工作对矿山开采和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任务艰巨且意义重大。面对新的市场需求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更要着眼于未来,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立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矿山测量人才,才能满足矿山企业的生产和安全需要。

培养目标——让学生具备面向生产一线的知识和能力

矿山测量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矿山测量是集采矿、地质、地理、测绘等学科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近年来,随着信息和环境科学的引入,其专业内容更加丰富,对矿山测量人才的知识面要求更宽更广。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以技能培养为主体,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标准(见表1)。为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差异,进行订单培养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适当调整人才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培养目标。例如,企业要求矿山测量人员兼备井下水灾防治技能,知识结构里就要相应增加水文地质和矿井水灾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矿山测量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矿山测量工人的日常工作包括矿山测量(井上下导线测量、巷道中线和腰线标定、贯通测量、联系测量、高程测量)、矿图绘制(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沉陷监测、地质勘探、环境监测、数据整理分析等。在对这些日常工作进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技能型矿山测量人才的能力体系(见表2)。

培养方案的特点——根据学生的

基本素质和专业特点进行课程设置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更新内容、优化体系、调整结构、精简学时等具体措施,构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特点,本方案通过学科基础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工作技能教育三个板块共同完成技能型矿山测量人才的培养,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是公共基础课程、主干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表3)。本方案的特点如下:

合理设置公共基础课程结合矿山测量专业的特点,重点突出数学和工程制图课程安排。数学和几何学是测量学的基础,数学课程要着重训练学生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能力、角度计算能力、正反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等;工程制图要着重培养学生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的转换能力。虽然这两门课是大多数理工科专业都会开设的课程,但是基础课的开设仍要兼顾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为专业技能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突出主干专业课程的技能培养由于学校采用“2+1”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时间短,安排专业课程时首先要精选精编主干专业课程,要围绕主干专业课程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顺序遵循要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力求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从认知到理解、从操作到应用、从专项到综合、从实验到实训,逐次递进,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教育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所以脱离生产实际的“纯理论”教育没有意义,也没有生命力。测绘专业尤其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应相应的课内实践和综合实训相对应,以保障矿山测量人才的技能培养(主干专业课程实训计划见表4)。

加强新技术、新仪器使用的训练 由于“3S”技术的应用,矿山测量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矿山测量专业的重要内容已经转向了计算机、电子及通讯技术,传统意义上的测绘知识显得简单易行了,这是矿山测量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矿山测量专业既要开设传统的地形测量、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课程,又要开设GPS、数字测图、GIS等数字信息化课程;既要训练学生使用传统的光学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也要训练学生使用电子经纬仪、全站仪、GPS等新型仪器;既要学生学习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方法和手工绘图方法,更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数据处理、计算机绘图、GIS等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处理和应用手段。在传统测量中引入新仪器、新理念,在对比教学中突出新仪器、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是当前教学的重点所在。

第12篇

关键词: 瓦斯;生活;安全

0 引言

瓦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生活中如果出现瓦斯爆炸,危险性和危害性无法估量。因此,对生活中瓦斯产品安全的要求更加严格,客观上要求使用和安装人员对瓦斯的习性和安全知识有所掌握或了解,做到安全应用瓦斯产品。

1 瓦斯的基本知识

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一种天然气体。

1.1 瓦斯的形成过程 远古时代的植物在堆积成煤的最初阶段,其纤维素和有机质经过厌氧菌的作用进行分解而放出瓦斯。同时,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下,这些堆积物成煤后由于物理和化学的反应继续分解瓦斯。

1.2 瓦斯的主要成分及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除了这些烷烃外,还含有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氦和氩等惰性气体。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但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有时也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甲烷沸点-16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在一般情况下不起化学反应。瓦斯爆炸实际上就是甲烷燃烧的放热反应,甲烷和空气成适当比例(空气中氧气浓度达到10%左右,甲烷浓度在5%-16%之间)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当甲烷浓度达到30%左右时候,它就能正常的燃烧。瓦斯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有煤气、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等。

2 瓦斯种类: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2.1 煤气 煤气,单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可以说是与煤有关的气体。因为对煤气使用环境不同,解释也不尽相同:石油化工中,将煤或焦炭等固体原料进行干馏或汽化最后生成煤气。煤气的主要成分有一氧化碳、甲烷和氢等,另外还存在少量的氮和二氧化碳等不可燃烧的杂质。平常说的煤气,是指煤炭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有时候也会闻到煤气味,那是含硫量过高的煤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硫化物的混合气体。例如煤气中毒。

2.2 天然气通俗叫天然瓦斯。天然气是由远古时代留下的有机物质经过长时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根据生成地的地质形成条件不同,还会含有不同数量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还会含有非烃类物质(二氧化碳、氮气、氢气、硫化物等)。天然气具有无色、无味、无毒、易燃、易爆的特性。因为天然气的特性,天燃气公司在供应的天然气里均添加了臭味剂,如果出现漏气,就会有异味出现,人闻到后会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造成危险。再有,天然气比重较空气轻,漏气时候,气体会往上飘散,当空气中的天然气含量达到5至15%之间,遇到火源就会引起燃烧或爆炸。天然气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广泛用作城市生活用气和工业燃料,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3 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是在提炼原油过程中析出的气体,或者是从石油或天然气开采过程挥发出的气体。属于丙烷与丁烷混合物气体,这种气体经过加压或冷却会制成液体,通常把这种液体加压装入钢瓶中,提供给用户使用,这样,取名叫液化瓦斯或桶装瓦斯。液化石油气具有无色、无味、无毒、易燃、易爆的特性。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特性,通常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一种强烈的气味剂(乙硫醇),这样,如果有漏气发生,人就会闻到刺激气味,同时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瓶装或罐装的,是液化石油气经过加压灌装入钢瓶内是液体,这种液体一但流出容器就会变成气体,而且,气化后的体积较液体体积扩增二百七十倍,热值每公斤约10720千卡,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3 日常生活中瓦斯安全问题及对策

瓦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像食物烹调,冬季取暖,洗澡用热水都要用煤气或天然气;像汽车用瓦斯; 像用瓦斯烧出来用的漂亮磁砖等。现在大街小巷到处跑的都是汽车,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着我们的生存环境。现在,瓦斯车出现了,环保节能,我们应该在瓦斯车的改装造型上进一步创新,并大力推广。除过上面所说的用途外,在科学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有瓦斯烤箱、瓦斯饭锅、瓦斯冰箱、瓦斯冷暖气机等等。由于瓦斯在现代人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这就使得人们在了解瓦斯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对瓦斯器具设置安全以及在使用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对出现爆炸或火灾要有自救和他救的能力和手段。

3.1 瓦斯器具设置安全 ①瓦斯器具必需装设在空气流通的场所。瓦斯器具之所以要装设在空气流通的场所,是因为瓦斯燃烧时如果空气不够非常容易产生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非常容易在人没有感觉情况下中毒的气体。平时人们说的瓦斯中毒,其实就是吸入了过量的一氧化碳。②瓦斯炉具应与可燃性材料保持安全距离,也不应与周围墙壁、天花板等离的太近。③在密不透风的空间内,应严禁设置瓦斯器具,如果特殊情况需求安装时,一定要请教当地瓦斯服务部门,确保安全。

3.2 使用时应注意的安全 瓦斯容易点燃,使用很方便,相对而言,如果不注意漏气,遇到明火很容易引起爆炸或火灾。所以我们要加强防范,避免危险事故发生。①慎防漏气。定期进行检查,做好防漏的工作。②人离火灭。1)使用瓦斯时,人不得远离。2)不用或外出,应将瓦斯总开关关闭。

3.3 漏气的检查 ①先查看瓦斯表,瓦斯表的末位数很灵敏,如果有轻微漏气它都会转动。②可以用小刷子把搅拌均匀的肥皂水擦拭在管道的接缝处,然后我们观察一下有没有肥皂泡,起肥皂泡说明煤气管有漏气现象,如果没有起肥皂泡,就可以安心了。③严禁在怀疑漏气的地方点火测漏。④在怀疑漏气的房间,不可打开电灯和一切电器开关。⑤不得用电器设备排除瓦斯。如:用抽油烟机、抽风机抽,用电风扇扇等,这些做法都是严格禁止的。

3.4 事故的处理

3.4.1 漏气的处理 ①闻到有漏气味,把窗户门打开。②关闭煤气罐等瓦斯器具开关。③关闭瓦斯表开关,不要随便动电器设备开关,防止电线路出现问题而引发爆炸。④如果有漏气发生,无论漏气大小,都要通知瓦斯管理部门进行修理,切记不要自作主张。

3.4.2 中毒的处理 ①使中毒者尽快脱离现场,安置在通风地方,宽衣解带,使其呼吸到新鲜空气。②使中毒者下额向上抬高。为了使中毒者安静休息,闲杂人员尽量与其保持一段距离。③若中毒者面色青紫,四肢冰凉,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作出心脏体外按摩。④如果中毒者症状严重,赶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3.4.3 火灾的处理 ①发生火灾,立即给119打电话,并通知瓦斯管理部门。②平时,我们在使用瓦斯器具或炉具时,要知道并记住瓦斯表的位置,当遇到火灾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瓦斯表前开关关闭,再将瓦斯器具关闭。③关闭炉具开关及管道阀门。④可将毛巾或抹布淋湿盖住火点,用灭火器扑救,用水、沙土、淋湿的棉被、麻袋能灭火。⑤为了避免灾后死灰复燃,在消灭火后,请瓦斯管理部门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安全合格后再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瓦斯在人类生活中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所以,我们要认识瓦斯并很好利用它,让人类生活受益于瓦斯。

参考文献:

[1]安全管理学[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