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11:02: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培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国培;经历;感受;收获
我从2011.10.至2011.12.参加了2011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参加工作二十几年了,初次参加国培,我感受颇深,收获也很大。
首先,自从注册成为了玉林市初中语文二班的一名学员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下载了 “广西初中语文学员学习计划”,并打印了一份下来,然后按照学习计划里的各项安排,在工作之余,认真地坐在电脑前,开始学习。领略国培的魅力,而且按计划周密完成了学习任务。
其次,参加国培,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参加的是初中语文的培训学习,学习了七个课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初中语文应用文写作与评价》、《初中语文议论文写作与评价》、《初中古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文言文教学与设计》、《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设计》。这些内容,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每个课程,里面都有详细的培训安排,还配有视频,清楚明白。学习过程中,我经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这些课程,直接涉及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让人受益匪浅。
1.先说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与评价》这个课程里,我感受最深的是里面讲到的作文修改这一块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在班级论坛上发了帖,和学员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我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从我从事语文教学这些年来有限的经验中我觉得,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或互相修改作文,既可以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是我们学校现在一个语文课题的负责人,其中《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于是,我除了深入钻研有关修改的知识,和学员一起讨论。还把课程中作文修改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摘录下来:如在原文上修改的保持原意、语言表现力的文从字顺、内容和结构的调整要注意表达顺序等。并及时把学到的理论有效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上,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也算是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添砖加瓦。关于写作修改,我记得在完成国培作业时我特地提到这一点,并表示从实践中可知,懂得修改的同学,不单写作能力强,语文成绩也会提高。我还就作文修改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疑问。事后我看到了辅导员的留言,意思是可以从写作的要求出发等。对于这,我是非常感激的。是国培,让我学到了我迫切需要的知识,并帮助我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2.除此之外,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尤其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是个难题
在学习中,除了初中阶段重点的记叙文,应用文和议论文是个难点。有些农村初中生连写个请假条都错漏百出,确实需要我们老师加强指导。我感受较深的还有课程中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应该说,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可以陶冶情操,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化文化精华为学生的人格力量。通过这次国培,我认真学习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设计,丰富了文言文课堂指导模式的应用,如朗读感知、疏通文意、理解主旨、鉴定感悟、积累迁移等。经过我认真的学习,在完成相关作业,自己提交一份教学设计与反思的作业时,我精心设计各环节,结果在这一项作业中我得到优秀,取得该项作业满分的成绩。也使我在教学中有了借鉴。国培,真的让我受益良多。
3.另外,我还要谈谈《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这门课程对我的启示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信息化促进了教育原理的变革,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关系,改变了学习生态。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教育技术。
1、课程学习与研讨交流收获: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会了解到信息化给当今社会对教育带来的重大变革,也会了解到前沿的应用,相信信息化的今天,学习本门课程也会对您的教育和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
(1)学习过程中,我详细作了计划,课程学时完成。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有实效。我根据培训要求,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内容,把学习、作业、交流、讨论互相穿插,保证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每次学习之后,积极独立高质量地完成了网上作业,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2)我在学习过程中灵活机动,学以致用。 每次学习的过程都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继续教育学习课程里有丰富的知识讲解,我每次看后,总要有一个思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自己不断进步,争取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3)我积极参与,勤问勤学。
经过听讲座和研讨交流,我的教学素养得到极大提高。
2、参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
通过不断的学习我觉得自己的许多教法非常需要改进。虽然教学时间已经18年了,但许多东西在听了专家的课程之后,感觉自己总结的许多经验过时了,自己还有许多值得加强学习的地方,特别是新时代、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学。还需要要通过重新学习提升、总结自己的教 学经验,充实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教育技术合理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
3、参与研修活动的收获:
通过本次学习,我在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之后,掌握了不少的教学设计新理念,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及基本流程。培训的实用性非常大,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培养了我们交流提问、互相学习、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的良好习惯。我更新我的教学观念,让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更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分析更彻底。课堂教学更精彩,更得心应手了。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以前,连简单的课件都不会做的我,通过此次学习,我基本上能自己做课件,能在课堂中对课件适时调配,能根据课型、课题、科目等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
上一周,全校师生圆满且出色地完成了国培计划体育骨干教师现场会、全区德育迎检任务。你们的付出和努力,让学校赢得了好评和肯定!感谢你们时时刻刻和我们的校区融为一体,不分你我。
未来的两周,我们在迎来apec休假的同时,也将迎来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这个假期,同学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休息调整的同时,还要充分复习,让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有一个系统的回顾。这是个非常好的契机:谁能够抓住这个假期,好好内化所学,谁就能在回来的期中考试中大放光彩。
关于期中考试,初三年级是六校联考、网络阅卷。在争取积分的同时也是在校际之间证明自己的实力,摆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六校中,你具备夺取胜利的资本吗?你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吗?拼搏是积累实力的最好作为,平心静气是需要融入每一个初三学子的生活,是常态,更是制胜法宝。坐得住,学的进去,不流于形式,不浮浮躁躁,不浪费分秒。学校期待你们的成长和进步!
初二年级是阶段质量检测,初二是最容易分化的年级,在,前半个学期,你跟上大部队的步伐了吗?你准备如何实施自己的学习计划,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脚踏实地、勤奋钻研就从现在,从期中复习开始,不要再拖拉,不要再等待了。抓紧时间、备战期中。
初一年级是进入中学的第一次大规模考试,你是否已经适应了初中生活?你们要通过考试,对自己学习的潜质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调整自己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在期中考试来临之际,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三句话:
第一句: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也是这样,当你把学习当作自己成长发展的需要时,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当你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时,学习就是一种痛苦。谁愿在一片郁闷和痛苦中学习呢?所以,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并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体验取得成功的快乐。
第二句:目标是前进的灯塔。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航船,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最终的总体目标,是由一个个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逐步递进而实现的。因此,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都关系到总体目标的实现。在这个历程中,需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目标,并进行合理的调节,制定出切合实际、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确立自己的努力方向和适当的近期目标,在不断的超越中成长自我,成就自我。
第三句:勤奋是成长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要学习真本领没有勤奋的耕耘不行。不勤奋,理想永远是幻想。但勤奋并非只是简单的忙忙碌碌,更需要思考和反思。期中考试距今仅有几天之遥(刨去假期,7天),应该说时间已经非常紧迫,而我们的学习任务依然繁重。所以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及时完成每一次作业,扎实弄懂每一道题,主动做好每一次咨询,那么你的学习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同学们要抓紧点滴时间,长绳系日;暂时把与学习无关的事放在一边,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关于期中复习与考试,我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复习全面不疏漏。半个学期的知识不少,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静下心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复习,学会抓住每个科目的关键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找准自己的薄弱点,有目的地进行归纳、训练。同时,还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做到真正掌握,并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使课内外结合起来,举一反三。
第二:心态平和不焦躁。临近考试,请放下包袱,适当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用平和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考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豁达的胸襟,开朗的情怀,充裕的准备,悠然笑对考试;笔底有才华,腹中存韬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我们又何妨畏惧考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成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螺旋式发展深化的过程。很多人认为教师要对幼儿传授知识,专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他的教学技能,把两种概念等同起来了。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是必须的,而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参与教学、实践、科研的活动中所必需的能力。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上,要有良好的教学技巧和反思能力。
一、《指南》引领,突出重点
我园教师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引领,通过学习、测查、辩论会、说课、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一起深入学习和领会《指南》的理念和要求。每个教师都做到了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对3-6岁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明确了合理的期望和目标。一位教师在教育笔记《小魔法》中提到,一个调皮懒散的小朋友,经常午睡后不叠被,老师用《月亮姑娘》的小儿歌,激发了小朋友尝试和好动的积极性。在一次辩论会上正方和反方教师进行了关于“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哪个好”的辩论,讨论了教师应怎样用尊重、理解、支持和帮助的态度,为孩子搭建探索学习的平台。
二、专家引领,带动发展
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尤其是最需和急需的方面。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1. 解决工学矛盾。教师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补充新知识,但幼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我园还选派了多名骨干教师积极参加远程“国培”“省培”的学习,为他们搭建有效提高的平台。
2. 定期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业互动培训。为了满足教师个性化学习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我们为教师提供了互动性强、多样化的专家资源。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三、自主引领,变守为攻
1. 敢讲――注重反思,解决问题。尽管幼儿园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任,有义务创造条件,但是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外在力量,必须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实现自主发展。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能力提升是非常自我的、内在的,所有的外力作用都必须通过教师内因而产生作用。因而我园提倡教师需要自主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疑问。在我园每周的教师计划中,教师除了实施教案外,还要反思。如果发现教学中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教务主任会检查教案,帮助解答问题,并给予评价和建议。如果有些共同的问题,可以抽出来在教研活动中展开讨论并寻找资料解答。除了这些常规工作之外,我们为了给老师更多讲的机会,营造了书香校园的氛围和平台,让教师演讲或表演日常教学中的感悟和发现,激发教师从平日枯燥的教学中发现乐趣,乐于总结、反思、解决问题。
2. 敢创――教师自主创新,幼儿玩中学。《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所以我园要求每个课室要创设幼儿喜欢、感兴趣、可操作性强的墙面。何老师发现小班幼儿对小脚印很感兴趣,就设计了“有趣的脚印”的墙饰,幼儿把自己的小脚印下来,涂上各种颜色,贴在墙上。老师提出:“某某的小脚在哪里?”“你涂的小脚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在地上寻找着自己的脚印,还玩起了跳飞机,玩得可开心了。在户外自由活动时,何老师还带领小朋友玩赤足游戏,帮小脚按摩,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小脚。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和创新的游戏,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玩中学。
3. 敢帮――特色带领,一一结对。我们园是一所大园,有着近200名教师,教师团队由新教师、经验型教师、理论型教师、骨干型教师等组合而成,我们开展了“一一结对”活动。 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化,对他们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班级工作、家长工作和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并面对面地跟踪指导;实行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互相听课、交流学习心得、师徒共同上好一节汇报课等,为他们尽快建立表现的平台。
特色带领,交流互惠。我园以健康、艺术、环境为教学特色,一直以来坚持示范展示,帮扶交流,受到同行们的肯定。我们积极参加广东省、广州市、区的示范交流帮扶活动,作为广州市督学等多个社会团体的成员,参加了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暨规范化幼儿园督导验收组工作和深圳三间省一级幼儿园的评估工作;到广西百色、云南民办幼儿园协会、贺州教师教育学院和担任“国培计划”项目授课老师等工作,进行了《水土流失》等多个公开活动的展示,开展了《构建立体健康教育,凸显健康教育特色》等多个讲座,不仅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还让园里的老师能走出校园,展示特色,交流互惠。
4. 敢当――教师敢于承担任务和责任。我园每一位教师都会制定自己的近五年目标,年轻教师会以成为一名经验型和理论型合一的教师作为目标,中年教师已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经验,都会提出向骨干教师发展的目标。当她们都有了清晰的目标后,一有机会展现自己,都会积极承担任务。作为示范性幼儿园,我们经常整合园里各种特色教师,通过自荐、竞选等形式,建立各种平台,让教师展现自己。这样教师的发展就不再处于被动和迷茫中,拥有在教学生涯中做出自主选择的权利。
5. 敢延伸――教学的内容需要延伸和扩展。我园以园本教学为主,对幼儿园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都只作原则性规定,并无全国统一的教学用书等具体的课程形式。我们对老师的要求就是让孩子学习的内容有延伸,灵活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系统性。如认识广州建筑的自主性活动,广州现在的变化越来越大,如果教师还是停留在以往对广州建筑的认识上,就会跟孩子眼见的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对广州建筑有最新的了解,有大班教师引导孩子扮演“房地产销售员”,孩子卖力地将房子的特色、好处介绍给“顾客”,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认识到建筑的共性和广州建筑的特性。教师敢于延伸教学内容,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接受新的信息,这样才能将最准确、最真实的教学内容传达给孩子。
目前我国铁路正处于跨越式高速发展时期,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正在迅速装备生产一线,随着现代化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对职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目前职教工作现状:
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以后,各个片区即将合并铁路局,成立分公司,各个基层站段经过几次改组整合后,形成大站段管理格局,资源部署和管理整合的优势日益突显,适应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目前站段职教机构人员精简,而职教工作却面临机构多、人员多,管辖范围点多、线长,涵盖工种繁杂等诸多问题,如延续过去小站段时的职教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状。
如何解决好新时期日益凸显的矛盾,只有不断深化、升华“三级教育网络”体系,运用电子信息化等先进管理手段,形成高效的“闭环式管理”体系,才是我们新时期解决新问题的唯一途径。
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职教工作发展需要
中国铁路在近几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项技术指标及科技含量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铁路职工的文化素质却未达到与之相对应的层次,随着各类新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一线当中,职工队伍文化水平的“短板”就为运输生产买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培养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平稳的关键所在。
当前,随着新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一线,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就必须有素质高、技术精、懂管理的管理人员和思想过硬、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因此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职工的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铁路部门工种繁多,行业之间业务差异较大并且实行倒班制,学习方式不可能像常规教育一样整齐划一,同时职工的学历层级、年龄分布不一样,因此职工教育必须以“干啥学啥、缺啥补啥”为原则,以自学为主导,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用以解决铁路站段不便组织集中培训的教学矛盾。
适应新形势职教管理工作的设想
我们在解决矛盾的实践中开展创新,设想当前应该建设一套能够实现三级教育联动,各级教员共同维护、共同完善的多元化职教资源库,并以此为依托,横向拓展综合一体化职教信息平台。
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一)实现远程培训、自助学习、在线考试、职工和教员互动交流,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教育构架。有效解决职教人员少,培训对象多,浪费时间和培训成本等诸多问题。
(二)实现题库多级管理,培训计划、考评、技术交流、综合培养,数据查询统计,并能通过对系统积累数据的二次挖掘,有针对性的进行梳理、分析,科学的对一段时间内职教培训工作进行数据评估,查找、总结出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三)能够自动跟踪人员信息,并根据不同工种、不同部门和实时的需要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要求自动生成试卷,完成数据归档。
(四)实现在不集中召集培训的情况下,将学习计划、培训资料运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方式即时传递给职工。
(五)发挥系统数据共享的特性,通过各部门共同维护,融入各人资料查询及单位动态信息的,积极的将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的事物纳入到个人生活中来,从而转变职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感性认识,由过去形式型、强制性培训模式转化为主动型、参与型、兴趣性的学习氛围。
探索与应用相结合的实践开发
通过对“三级教育网络”体系进一步的认识和“闭环式管理”的深入研究,我们探索性地开展了实践开发工作,基本建成了集人力资源管理、题库管理、在线培训考试、职教管理、自助学习与交流、民主测评、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同时承载于办公网、互联网、手机终端等通讯方式,基本实现了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设计思路。
现在我们的各级教员通过客户端和网络,可实现共同建设、维护职教信息库,共享职教资源,统一部署开展培训工作,下发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多级联动培训考试,能够自动生成随机试卷或固定试卷,完成在线批阅自助考试,统计查询培训数据,调阅职工培训信息,分析梳理历史数据以及打印证照归档存储等功能。
现在我们的职工工作之余,可通过车间班组的触摸屏在线设备,实现培训计划查阅,自助学习,模拟考试;可通过指纹识别和语音录入技术完成远程自助考试。
现在我们的职工在家可通过互联网,登陆综合系统维护个人信息资料,查询会费、公积金缴纳情况,查看培训计划内容,培训历史成绩,职业技能资料,模拟测试自学效果,浏览单位工作动态,参与民主测评等厂务公开活动。
现在我们的职工闲暇之余,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wap方式,获取培训计划,调阅培资料,浏览单位信息。
现在我们的职教工作者已经从繁琐的组卷中解脱出来,克服了因机构多、人员多,管辖范围点多、线长,涵盖工种繁杂等诸多问题,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去考虑如何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率、确保培训质量的问题,从而开辟职教培训的新篇章。
关键词:学业拖延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167-01
近年来,拖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里也屡见不鲜。与初高中的学习方式不同,大学阶段多以自学为主,学生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与此同时,也伴随产生了更多的拖延行为。许多学生不到截止日期不写作业,平时不读书,期末临时突击。这种出现在学习情景中的拖延叫做学业拖延,指的是学生违背原有的学习意向,不必要地推迟学习任务执行的行为倾向[1]。学业拖延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常常引起焦虑、内疚等负面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学业拖延进行了解,改善当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帮助学生减少拖延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生活满意度。
一、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
1.人格因素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尽责性高的人做事用心、谨慎,有着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有条不紊的向着目标坚持下去,不易出现拖延行为。与此相反,尽责性低的人缺乏责任心,做事不严谨,自律性差,无法良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很难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从而会产生较多的拖延行为[2]。
2.任务性质
学生通常会根据自身偏好选择一部分任务最先完成,而对一部分进行推迟。如果学习任务难度过高、乏味、易激绪紧张性,则容易引起学生对任务的厌恶。学生在面对厌恶的学习任务时,往往对之进行回避,如果无法避免,则会尽量拖延[3]。
此外,学生更倾向于完成能够及时给予奖励或惩罚的学习任务,而对于迟迟没有奖励或惩罚的任务,则会推迟去做。
3.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对学生的拖延行为产生影响。父母给予孩子的温暖和理解越多,孩子做事拖延的可能性越小。如果家庭中缺乏理解和关爱,父母习惯于采用严厉惩罚、拒绝、甚至否认的消极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则更容易出现拖延行为。这些经常受到父母消极对待的孩子在与父母对抗时,往往不会采用太直接的方式,而是通过拖延这种不太冒险的方式来间接地违抗父母的命令,期望以此逃避更为严厉的惩罚或否认进而保护自身[4]。
除此之外,生活在民主信任家庭氛围下的孩子,有更强的自信心、责任感,做事更加积极主动。而在专制型、溺爱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由于受到了父母过多的干涉控制,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他们会为了回避失败和他人的负面评价表现出更多的拖延行为。
4.动机
动机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当外部动机达到一定程度时,如给予物质奖励,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5]。对于内部动机而言,通常存在两种不良动机:避免失败和完美主义倾向,它们都是为了回避收到消极的结果反馈从而导致了拖延行为。
避免失败。在许多学生看来,失败就表示着自身能力不行。随着任务截止日期的临近,时间不断缩短,学生会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担忧与焦虑。一些学生由于害怕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于是不断逃避,不断对学习任务进行拖延。他们宁可不去努力,也不愿面对努力后失败所带来的结果,从而通过对任务的拖延来达到暂时保护自我价值的目的[6]。
完美主义倾向。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往往对自身要求苛刻,苛求细节,或者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5]。这类学生如果对成功完成任务没有十拿九稳的把握,或者无法保证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之前,常常不愿开始去做。由于追求万无一失,反而更加不易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计划,从而会对任务进行拖延。
5.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有更强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他们更倾向于进行高效的时间管理,尽快制定可行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展开行动,拖延行为出现的较少。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在执行任务时更容易出现害怕失败、焦虑等负性情绪。他们拖延着不去尝试,以求在短期内保护自我效能感不会降低[7]。
6.外部环境
随着网络的发达,娱乐方式不断增多,一些学生难以抵挡游戏、手机这些来自外界的诱惑,容易分心,由此产生了拖延行为[6]。此外,任务的截止日期越远,时间越宽裕,学生就越容易对学习任务进行延迟。
二、学业拖延的应对策略
1.提高学生对学业拖延的认识
教师可以采用谈心的方法,对学业拖延进行一定的分析解释,帮助学生找出拖延的原因、对象、方式等,让学生对拖延行为有更多的认识,并对自身拖延行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改变他们害怕失败、苛求完美、任务厌恶等不合理认知[2],避免其压力和焦虑的增加。
2.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更加从容自信的面对学习,对于预防拖延非常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多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进行肯定,采用正强化的做法,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从而降低其学业拖延的程度。
3.提高学生时间管理能力
大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多,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大大提高。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按照轻重缓急对任务进行排序。此外,教师要协助学生对完成任务所需付出的努力进行合理估计,引导他们设置符合自身情况的完成目标[8],对复杂的任务进行分解,目标越明确越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当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阶段性目标时,他们会明白学习成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
参考文献
[1]陈保华. 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 华东师范大学,2007
[2]张燕, 谨朝霞. 大学生学业拖延及其干预[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1(06): 39-41/45
[3]纪芳.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 2013, 28(01): 49-50
[4]马欣仪, 凌辉, 张建人, 熊恋, 李新利.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19(05): 675-680
[5]李培. 关于拖延心理的几个问题的研究综述[J]. 社会心理科学, 2013, 28(10): 7-10
[6]包翠秋,张志杰.拖延现象的相关研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34): 129-132
按照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进行终身学习”和十六大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省、市的统一部署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我们提出了全面加强“两争一树”的创建活动,为此,特制定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的实施规划,公司全体员工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的重要性,为提高企业队伍的综合素质而不断学习,能否以积极的姿态适应变革的环境、创造变革的成果将是一个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而学习型企业及其互动共享的学习系统,是企业应对变化,也是未来的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
一、指导思想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争创“两个率先”,结合公司第三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省、市的统一部署下,从追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出发,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岗位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造就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素质外向人才队伍、高技能技工人才队伍;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努力构筑全方位、全员化学习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培育企业文化,全面提升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威孚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公司第三次创业的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探索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新路子、新方法,努力营造全员学训体系,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学习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注重系习的良好氛围,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构筑企业全方位、全员化学习培统思考,提高工作前瞻性,能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能从静态的分析到中寻找出一种动态的平衡,使创建工作能进一步适应改革和发展,使公司各项工作得到升华,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学习力、创新力得到增强,促使整个威孚集团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朝气蓬勃,使公司在第三次创业中加速向“超百亿现代集团”冲刺。
三、主要内容
(一)学习模式:
充分发挥公司现有的人才优势,不断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人才政策、人才工作机制和各类人才规范的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通过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融合公司的自身优势,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各类竞赛活动为载体,精心搭见成才舞台,不断创新学习模式,全力构筑多层次的学习渠道,造就一支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使公司员工具有终身学习理念,更强的学习能力,系统、辨证的思维能力和优秀的团队精神。具体学习模式如下:
1、引导员工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以工作来运用和巩固学习到的新知识,以学习新知识来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达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采用“拜洋师”、“双导师”、“师徒结对”等形式,加速各层次人才的培养。
2、把学习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增加学习的新内容,将员工注意的热点、焦点问题与当前的学习紧密结合,从而让威孚员工信息畅通,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应合与时俱进的时代节拍。
3、鼓励员工发展兴趣爱好,针对员工不同的文化修养和兴趣爱好,充实扩建兴趣协会。通过这些兴趣协会的组建和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使得员工的业余生活得到丰富,并增长见识。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并要在活动中穿插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些活动来加重学习的氛围,弘扬威孚企业文化,激发员工挑战自我的欲望。
4、把学习团队的单位量化到小组,把各个行政班组建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要有各自的学习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每个工作日召开站立式班前会,采用双向交流的形式;成立QC小组(项目团队),在QC小组中进行研发项目攻关、工艺改进攻关、质量攻关等,促使QC小组成员在攻关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勉励,在攻克一道道难题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把团队学习的理念延伸到每个点、每个员工,在公司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服务点和销售点上建立小家,成立学习小组,小家的负责人兼任团队学习的负责人,学习的内容以产品知识、销售知识、文化知识为主。
(二)激励机制:
把创建活动和有效的激励挂钩。有效的激励能提高员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公司将对各类竞赛活动的参与者的奖励与公司的员工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激励,奖励的形式有:荣誉称号、晋级岗位、提升工资、优先培训(包括出国培训)、旅游疗养等等,使竞赛激励立体化、长效化,从而增强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以使在创建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在推动公司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四:几点要求:
1、
党政工团要协调作战,调动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树新时代职工形象”这个系统工程中,既要有力地推动创建工作,同时又要提高各自在企业里的影响力和自身的工作水平。2、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引导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善于发现先进个人和集体,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及时推广。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 地位
“自主学习”(learner autonomy)这一概念最先由Holec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在其著作《自主性与外语学习》中率先把“自主学习”概念引入语言学习,并且把“学习者自主”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Holec 1981:6)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是由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组成的学习方式。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学习能力、学习任务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我国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他认为,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调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学习策略的问题。一个学生认知或认识过程的有效性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学习策略如何,即策略的选择、监控、效果评价、及时反馈并修正该过程的进度、方向与主体的努力程度等。
学习策略是由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支配的。学生的会学水平取决于爱学的程度。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特点,也是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所表现出的一个特殊的方面。
学习策略是学习的执行监控系统。
虽然学习策略只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但是学习策略能力的形成使最终的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越强,自主学习的过程就越完整,效果就越好。毫无疑问,学习策略对自主学习有显著影响。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其成熟速度和质量受到传统教育观、考试制度和自主学习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学习策略是过程,不是目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学习策略的培训归根结底是为了内化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教育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通俗说即:授之以渔,而非鱼。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众说纷纭。以上诸多有关自主学习的定义就说明,对于自主学习有着各种观点。对应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会有多种理论,而每种理论就会对应一种教学实践。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部分的研究实质上都指向于学习策略的培养与灵活运用。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绝对不可以忽略。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而在实践中,自主学习的开展似乎出现了盲目的趋势,有些高校忽视学生薄弱的自主学习能力,依仗有限的多媒体教室,大量减少课堂面授的课时,导致教学资源浪费,教学效果低下;有的教师教学流于形式,一味要求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一味迎合学生的意愿而忽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凡此种种,都是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误区。
刘宇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改变教学观念,要把“舞台”让给学生。
2.讲究教学方法,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是多余的。学习自主性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渐渐培养出来的,所以需要不断地进行“教育干预”。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技巧。
3.优化心理素质。
4.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控。自我调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面的每一条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教师。尽管我们总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必须以教师为核心。不论是接受性学习,还是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处于驾驭和调控教学全过程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任何教学方式中都不能忽视。学生就算个人能力再强,没有教师的调控作用,整个课堂也将会“毁人不倦”。
在英语的自主学习中,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仅难以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而且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容易走向歧途,有的学生还会放任自流。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教育所期待的目标。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教师,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忽视。在教学中,我们希望改变以往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这必然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操控能力来实现此目标。教师能否将一些理论性的东西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这完全取决于教师本身的能力。即使我们希望否定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但是新的模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新的模式一蹴而就,但是在新模式下,是否教师的中心地位可以变为上面所说的核心?在这一方面,存在一些普遍性的看法,就是教师的角色在转变,教师的作用在弱化。
教师的作用实质上不是弱化了,而是强化了。以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主要强调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当要求教师为核心,则要求教师授之以渔,而非鱼,这大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水准,而且要求教师本身能熟练掌握一些学习策略,并且能运用策略,并将其传授给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在适当的时刻,以情感教育来打动学生。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几乎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的CPU兼因特网兼心理学家。
自主学习绝不是单纯的自学。也就是说,学生的自学行为不都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活动的基本背景下实施的。要倡导自主学习就必须明确: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的学习,而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二者不能混为一谈。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由学生做主的学习活动,因为学生的学识层次、知识结构、年龄梯次、个体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基础较差,根本不适合自主学习;有些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学生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不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些学生不了解自己的水平,不清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由于存在这些问题的学生还不具备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相应的自主学习很容易导致低效的学习结果。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长期坚持。这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如果片面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将过多的学习时间交给学生处理,弱化教师的地位,将会带来学生成绩严重下降,教学效果差的后果。
参考文献:
[1]刘宇,史秀利.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8:59-60.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raining Model of Employment Ability of Graduate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Advisory Group" in the theory of self-learning
NI Dazhao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15)
Abstract Currently,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difficult job"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and urgent problem, the "Students' Advisory Group" based on self-learning theory, a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not only the "self-improve employability" concept.build the employ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raining model more effectively the activities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i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of "soft power" and "hard power". Of course, both from the training mode, or the reality of the effect of the Students' Advisory Group need to further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place, but its efforts to guide students to independent learning, conscious growth and self-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initiative to solve employment problem, which undoubtedly is an experiment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self-learning theory, the paper builds, explores, practices training mode for employ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self-improve employ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self-learning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
1.1 就业能力内涵的界定
国内许多研究者对就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张丽华、刘晟楠(2005)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思维能力、社会适应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五个维度。李颖等(2005)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为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和社交领导能力三个维度。李恩平等(2010)认为要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个人特质、社会适应能力四个维度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总之,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硬实力”和“软实力”。简单地说,“硬实力”主要通过“硬指标”来衡量,也就是专业知识、考试成绩、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等,这些必须通过刻苦的学习才能获得。“硬实力”是拿到学历的保证,是走向工作岗位的敲门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个人素质层面,主要指思维能力、个人素养、社会适应力、创新精神和沟通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实践慢慢积累,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否有所作为,还主要由“软实力”的积累来决定。
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该从提高其“硬实力”和“软实力”两方面入手。所以,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可用下面公式来表示: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软实力”+“硬实力”=各种能力素养等+各类考试成绩等级证书等。
1.2 自主学习内涵的界定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自主学习理论逐渐走进高校的教学中。研究者认为,虽然高校不断地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口径,但还是无法有效地实现学生职业化的过程,这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直接相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教育的本体对象入手,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主动地转变自身的认识逻辑,优化自身素养结构,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效能,达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杨培霞、安茂忠,2011)。
我国学者庞维国(2001)曾这样阐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总之,可以这样认为,自主学习应当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然后监控、调节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认知、动机和行为,以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在学生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基于此,笔者结合“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公式和自主学习理论,通过在学生当中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顾问团”(以下简称“大学生顾问团”)来探索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自主提高就业能力”理念下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大学生顾问团”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顾问团”是笔者根据辅导员工作的需要和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热情而提出的设想,经过广大学生的不懈努力而最终得以实现。“大学生顾问团”以“理想的前大学生活,理性的后大学生活”为导向,提出“大一不迷茫,大二不彷徨,大三不悲伤,大四成学士,毕业铸辉煌”的口号,提倡自主学习、自觉成长、自我发展的“三自”理念,以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师”为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与就业能力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面向社会需求提高个人素质,帮助同学们解决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方面的疑惑。
2.1 “大学生顾问团”对提高大学生“软实力”的作用
2.1.1 提高大学生思维能力和个人素养
“软实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个人素养、社会适应力、创新精神、沟通能力等各种能力素养。笔者主要借鉴当前国内各大名校开展的“通识教育”思路来进行尝试。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精型人才(陈向明,2006)。大学生顾问团主要通过“三个一工程”、经典抄写、“一体两翼”课外学习计划等几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人素养。
具体来说,“三个一工程”是在学生当中倡导要培养一定的兴趣爱好,学成一技之长;做10件闪光的事情,以增强就业竞争力;读100本人文社科经典名著,以提高个人素养。“经典抄写”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素养的一种方式。大学生顾问团将“经典抄写”作为一种主题活动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目前学生已先后完成了《老子》《孙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十几部经典书籍的全文抄写,在学生中间反响良好。“一体两翼”课外活动是指以读书学习为体,以建立“学术兴趣小组”和“创业兴趣小组”为两翼。通过在学生中建立“读书会”,加强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以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大赛为导向,建立“学术兴趣小组”和“创业兴趣小组”等形式的组织,在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软实力”。此项活动为导向性活动,重点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并以其作为示范。
2.1.2 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在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方面,主要通过模拟招聘大赛和课前演讲等活动来实现。
模拟招聘大赛是基于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和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了让学生了解招聘的基本礼仪及流程,创新就业指导方式,提高就业能力而举办的竞赛。顾问团成员为模拟招聘大赛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大贡献,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课前演讲活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课前10分钟的公开演讲,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胆量,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获取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1.3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请和“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来实现。在学校近两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申请和“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术兴趣小组”和“创业兴趣小组”都起到了预期的效果,学院连续两年在科技创新基金立项方面遥遥领先其他院系,更是在2011年成功捧得校级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而笔者指导的作品获得了全校唯一的省级一等奖。
2.2 “大学生顾问团”对提高大学生“硬实力”的作用
“硬实力”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四六级考试成绩、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方面。“大学生顾问团”在提高大学生“硬实力”方面主要通过组织四级模拟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专题辅导、考研学习动员会、经典读书小组等活动来实现。这一系列的活动主旨在于营造一种氛围,或者说一种生活学习的理念,就是自主学习。通过在观念上的行动和行为上的强化,最终让同学们认可“硬实力”是找工作的关键,是实现就业的必备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3 “大学生顾问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顾问团”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过程,正如成员写的那样“其中有在漫长的摸索与准备过程中,过早放弃退出的,彼时彼刻我能理解他们的犹豫与彷徨,但此时此刻,他们是无法感受到我们的喜悦与满足的”。大学生顾问团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与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的联系需要加强
大学生顾问团在开展活动时只有借助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上面的积累和对专业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学习积极性问题。同时,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给学生以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3.2 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顾问团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争取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培养更多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师”,在学生当中更好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同时,需要处理好与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及各年级的关系,更好地凝聚力量,使各项活动都能顺利开展,加强大学生顾问团在广大同学中的影响力。
3.3 部分活动需要强制引导
由于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部分活动的认识难免出现不统一的情况,导致自主学习模式的失败。因此,加强引导和沟通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总之,无论是从培养模式本身,还是现实的效果来看,大学生顾问团还有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地方,但是大学生顾问团通过思考,更通过对“自主提高就业能力”理念的实践,进行了既是基于特定环境的也有一定普适性的极有意义的探索。如果大学生顾问团能够成功地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探索出来一条提高就业能力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的道路,那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基金来源: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及动态效应实证研究(11YJA880088);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011B522);
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河南省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YB2011044);郑州航院2012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zhjy12-23)
参考文献
[1] 李恩平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10(3).
[2] 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22(1).
[3] 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
[4] 杨培霞,安茂忠.论高校学生自主学习内涵及逻辑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关键词:校园足球;中小学足球;师资力量;现状;主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64-02
在校园足球的背景下,中小学足球运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沟通能力的增强与性格特征的改善,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作为足球运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足球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确保校园足球运动顺利、有序及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当下的校园足球教育工作者在准确把握中小学足球师资现状的基础上合理地加强足球师资建设。
一、足球师资的概述
中小学的足球师资指的是负责中小学生进行足球教育、训练、管理、指导以及宣传等各方面工作的人才队伍的统称,足球师资在足球教学环节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足球师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足球教师。足球教师是经过专门的足球教育、训练的体育教师。作为足球教学、训练环节中的主导者,足球教师以在校园中教授学生足球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足球兴趣爱好以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主要教学目标,是当下的中小学足球师资当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通常要求足球教师具有一定的足球理论知识、掌握足球教学方法、具备较高的足球技战术水平以适应足球教学的要求。
2.足球教练员。足球教练员主要负责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培养、训练足球运动员,通常都需要具备较高的足球运动理论知识、技术水平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全面地设计、引导、培训足球运动员的身体、思想、意志等,以促进足球运动员水平的快速提升。不同于足球教师,足球教练员自身必须具备足球训练、组织计划比赛过程、管理调控等基本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选材能力、科研能力等特殊能力,在解答足球运动员专业问题的同时还需承担起足球运动员心理治疗的职责,对其消极、负面情绪进行疏导。
3.校园足球指导员。校园足球指导员包括经过专业培训而获得校园足球指导员资格证的人员,要求其在具备高足球技战术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管理、沟通能力。设立足球指导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补充中小学足球师资的同时进行校园足球文化的策划、宣传与传播工作。相比较其他足球教师,足球指导员的工作量更大、素质要求更高且对学生的足球知识教育、生活管理、思想引导等方面更为直接。
二、中小学足球师资的现状研究
1.足球师资的学历水平、年龄分布以及职称结构的现状。(1)学历水平是对足球教师专业水平、受教育程度的客观反映。作为对足球教师知识、能力进行衡量的一项关键指标,学历在反映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展现了教师的发展潜能。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足球师资的整体学历较高,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据了总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然而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这部分教师大多是来自各个体育学院当中,缺少专业的足球训练,经验较为缺乏;而经验丰富的足球教师则学历较低,科研、教学水平较低。(2)年龄是结构是体现足球教师教学经验、足球师资队伍合理性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说年龄与足球教师的教学经验呈正比例关系,年龄较大的足球教师往往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知识需求、学习能力等有较为充分的掌握,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但与此同时年龄因素也容易引发教师、学生间代沟的产生。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足球教学师资较为年轻化,这也是足球教学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年轻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融入学生,然而这部分教师同时也存在着经验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等种种问题。(3)职称结构是对中小学足球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教学经验向理论知识转化的能力、指导训练活动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反映,根据调查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职称结构水平较低,其中初级足球教师占据的比例最大,高级及以上职称的足球教师比例很小。并且年轻足球教师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其职称评定面临了很大的困难,使得这部分足球教师取得职称的人数少。
2.足球师资管理与培训的现状。一方面,我国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促使了师资管理理念的改变,然而目前在足球师资管理理念方法还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师资管理人员、教师之间的行政化管理使得两者间的氛围不够和谐,管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要目标而对师资学术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难以调动师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教师的选拔、考核等制度还有待健全,各个制度的随意性强,不够规范与系统。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对于足球师资管理资金的投入小造成了师资待遇普遍偏低,存在着严重的师资流失问题。另一方面,良好的培养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各个中小学足球教学者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对足球教学存在偏见以及自身对培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得其后期培训的机会少,同时培训制度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种种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中小学足球师资的后期培训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中小学足球师资建设的主要措施
1.扩大师资规模。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都存在着足球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和教学人员人数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可从事足球教学的学生人数少造成了中小学难以招到合适专业足球人才,对此教育部与体育局应当在倡导中小学经济进行足球教学与完善师资队伍的同时适当地对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足球专业以及师范院校体育教育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做出扩大;另一方面,需给退役足球运动员等社会足球专业人员创造有利的平台,适时地将其纳入到足球教学师资队伍当中,逐步实现足球师资队伍的高水平与高能力。
2.提高师资质量。一方面,要在足球教师的招聘环节做好严格的把关,通过对应聘人员的仔细审查来确保其符合教学要求,对于拥有足球运动员等级证书和足球裁判员等级证书等资质较高的人员可优先聘用,并利用对其教学能力的考核来确保其满足足球师资标准;另一方面,针对现有的足球教师与教练员等应当提升其学历水平、优化其年龄结构,增强对相关职称评定的重视度,对各个足球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培养、管理方式,做好对中小学足球教师技术水平、竞赛经验、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培养,通过师资继续教育工作的强化来实现师资学历、职称的提高。
3.更新管理理念。各级教育部需对中小学足球教育加强规划、指导,把足球运动的开展纳入学校工作业绩当中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来提升学校管理者对足球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并主动地进行足球教学的开展。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突破传统的对足球教学的偏见,对校园足球运动的重要作用做出正确的了解,通过合理的管理理念的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的应用、教研等各项制度的健全、工作规划的明确等多方面途径实现足球教学管理监督的有效性。对于足球教师来说,必须做好自我管理,在组织、规范训练时坚持认真的态度,利用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等来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
4.强化后期培训。足球师资的培训工作需立足于师资具体实际针对教师个人特点展开培训教育。首先,要改变参与培训的足球师资的态度,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参培师资认识到培训工作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证书,而是为了对足球师资教学能力等做出提升,从而促使其在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适应足球教学的需求;其次,要合理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国家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学校等多方面力量的支持来给更多的足球教育者提供培训机会,在各部门合力配合下促使足球教育者主动进行外出培训、参加高校学习计划等;最后,健全培训的制度,借助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给培训工作效果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针对参培人员态度不够认真、资格审查不够严格等问题应当建立相应的足球师资培训管理系统来进行动态监督。
5.提高师资待遇。良好的待遇是吸引更多更优秀的足球教师的重要途径,相比较一些高级中学和高等院校,我国目前的中小学级别处于劣势且分布广泛,大多都分布在一些三线以下城市或乡镇、农村地区,使得其引入师资人才的竞争力不足。对此,应当对师资投入做出进一步的加大并对办学条件进行改善,给中小学足球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并通过工资、福利和职称等待遇的提高来充分调动足球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同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以促使足球师资队伍的不断完善。
四、总结
综上所述,足球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培养方法都会对中小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学习效率、质量等带来关键的影响。目前中小学足球师资当中还存在着师资人数缺乏、职称结构偏低、学历水平与教学经验不相匹配、管理培训工作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足球教育的顺利开展。对此相关教育部、学校等应当综合采取扩大师资规模、提高师资质量、更新管理理念、强化后期培训和提高师资待遇等多种措施来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校园足球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渝文.成都市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王晓娜.基于足球改革方案视角下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情况及策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8):113+116.
关键词:公共管理;大类培养;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96-02
2001年北京大学提出“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并于正式实施“元培计划”。随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大类招生培养渐成趋势。近年来施行公共管理大类招生的高校也逐渐增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始在2011级182名学生进行大类招生培养,于2012年10~12月进行了第一次大类分流,一志愿分流率为82.42%。三年来,学院多方论证、认真探索,先后形成了“一导转二分流三专引四实践”的培养路径,提出了“三课(课程、课堂、课业)”的培养要求,明晰了“三协调”(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三协同”(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课堂内外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者协同进行)的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公共管理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现开设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等4类专业,并设有城市管理(区域经济管理)方向。这5个方向各自成系,即设有行政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系、城市经济管理系和区域经济系。5个方向均归属于公共管理大类专业培养,目前逐渐形成了“一导转二分流三专引四实践”的培养路径,即:大一本导制、转专业,大二大类分流、大三专业引导、大四参与实践等时间序列人才培养流程。
一、一导转
一导转,即大一开始本导制、转专业。学院遵循大类培养重在培养的教育思路,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主要课程为数学、英语等基础课而尚不能接触专业课的现实情况,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同学们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方向性、全方位的深入指导,逐步形成重学习、求进步、努力进取、志存高远的良好学风教风,学院经问卷调查和长期酝酿,决定逐步推行本科生导师工作制。本导制是城市学院为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是学院针对同学们的学习发展需求而推出的重要举措,旨在充分发挥本导的作用,对同学们答疑解惑,进行个性化、方向性、全方位的发展引导,以利于学生尽早成材。学院本导制实行“1211计划”,要求本导对学生在专业学习、大学生活、科研发展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本导生每1月撰写并交给本导一份学习汇报,内容包括在学习、生活、科研、成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和下一步学习计划及安排。本导每2月撰写并上交所在系一份本导工作表。各系每学期召开1次本导工作总结会,并向学院教务办提交1份学期本导工作总结。学院每年召开1次本导工作总结大会,对优秀本导和学生进行表彰奖励。从实施效果来看,本导制有力推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也为转专业、大类分流等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2013年10月16日,为进一步督促本导工作,学院举行了本导工作学期交流会,各系代表教师和学生谈了自己参与本导制的体会和感受。本导对接后,根据学校安排,一般于每年3月开始转专业。所转对象为学年第一学期专业(方向)排名前30%(按第一学期教学计划规定修读的必修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所得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名额遵循四舍五入原则)的新生。基本流程包括学院报送计划、公示具有转专业资格学生名单、学校教务处公布转专业计划、学生提出申请、公布报名情况、考核选拔、资格复核、手续办理等事项。
二、二分流
二分流,即在大二(第三学期)实施大类专业分流。根据大类招生计划,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自2011年秋季开始对本科学生进行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一年半时间内先按专业大类培养,第四学期开始进入相应专业继续学习。根据既定计划,学院在2012年秋季针对2011级全体同学进行了大类专业分流。自2012年10月12日《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暂行规定》起,到11月26日学院公布具体分流方案止,历时一个半月时间,平稳、顺利地把182名同学按照每班26人的规模专业分流为6个方向7个班级。其中150名同学被分流至第一志愿,一志愿分流比例达到82.42%。
1.成立领导小组,上线分流专栏。为确保按大类招生的182名本科生专业分流工作顺利进行,学院在2012年10月12日召开院务会,成立大类招生专业分流领导工作小组并挂网公示。同时,由学院主管副院长负责,拟定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暂行规定,对大类分流的原则、依据、模式、程序、方法等事项进行了具体规定,明确了第一志愿优先、根据学分绩点成绩排序、学院综合统筹等分流方法和原则;挂出大类分流工作及时间安排表,详细明确了学院需完成工作任务清单如安排分流、网站建设、举行集中推介会等,也具体安排了各系需完成工作清单如上报计划、上传材料、参加推介会、分别推介等内容,并挂网公示。根据既定时间表,学院要求各系在10月24日前把专业介绍材料提交学院,学院负责在网站建立大类分流专栏,以便同学们查阅、交流、询问、比较,充分认知各专业(方向),为具体分流工作进行前期充分准备。2012年10月31日,由学院组织安排5系在博学楼阶五教室进行了大类分流专业集中推介会。推介会由教学副院长主持,行政管理学科带头人、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区域经济系系主任、教授、城市经济管理系教授等进行具体专业介绍。最后学院进行总结及后续工作安排。
2.公布学分绩点,进行专业分流。在充分进行前期专业介绍沟通的基础上,学院教务办公室老师组织核算了182名同学的平均学分绩点,各系也申报了分流计划。学院于11月9日正式挂网公布了同学们的平均学分绩点、各专业(方向)分流招生计划和志愿调报表。要求同学们根据绩点成绩和招生计划,在11月18日前填报分流志愿表,并上交学院教务办公室。根据182名同学的分流志愿表,由学院院长助理召集各系系主任开了前期摸底会和专业分流院务会。23日公示分流结果。总的来看,学院有序推进分流工作。所有工作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所有制度、程序、计划和时间安排及时挂网公开,所有工作严格按照分流的依据及条件进行。分流主要遵循第一志愿优先、择优录取、全院统筹调整、及时与同学沟通的工作方法。根据学院专业发展实际情况,由院班子讨论通过基本原则,各系负责人根据分流原则和计划共同协商、调整和确定班级规模,根据商定人数依照平均学分绩点进行排序并商调名额。名单确定后经学院院务会审定。由于工作较为细致扎实,分流工作实现了既考虑学生志愿方向又兼顾学院学科发展的有机平衡,整个工作过程平稳有序,同学们没有发生过激矛盾和突发事件,教师们受到了一定的鼓舞和影响,为今后的分流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三专引
三专引,即在大三开始专业引导。根据大一本导制的基础,在全院同学学习完毕基础课、专业调整之后,学院统一安排在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本导分配,要求每一门学生对应一位教师,开始专业指导教育。专业引导主要强调对所学专业基本概念的思考、对现有解释的再思考――修正、在现有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创新,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结合学院城市经济和公共管理交叉学科的特点,突出强调发挥学院为在京部委等政府部门的服务优势,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城市发展与政府管理等课题,逐步培养学生“研以致用”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四实践
四实践,即要求学生在实际部门参与学习和工作实践。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5系各有对口政府部门,如行政管理系对应国家工商总局、北京市工商局,土地资源管理系对应国土资源部、北京市国土局、城市经济管理系对应北京市市容市政管委、城管局等,学院也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相继建立了30余个实习基地。因此,学院要求各系在大四时能够把同学们送到对口部门参加学习实践。例如,2013年6月28日北京市工商局丰台分局召开了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实习生欢迎会,分局副局长、学院副院长出席会议,会议由分局人教科科长主持,分局14个部门负责人和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2名学生参会。此次大学生实习活动,是丰台工商分局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共建“消费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简称“双基地”)活动的延续,旨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岗位,帮助大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大学生的工作能力。22名大学生分别在分局人教科、办公室、登记科、市场科、食品科、消保科、信息中心等14个部门实习。
参考文献:
[1]毛润政,肖湘雄.创新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1,(4).
[2]何晓柯,王河江,陈国营.独立学院“胜任型”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现代物业,2012,(5).
[3]王丽梅,牟芳华.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实践,黑龙江教育,2012,(7).
[4]陈华平.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能力-需要-结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广西教育,2012,(10).
关键词 材料类专业 多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terial Specialty Multi-use Talents Training Mode
――Take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Enrollment as an example
LIU Yulan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teri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 High class material multi-use talents are the demand of society for materials personnel training, but also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neral problem of college classes in personnel training materials exis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ulti-use materials talents that need to be taken.
Key words material specialty; multi-use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mode
1 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我国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处于改革和创新阶段,虽然个别高校有创新并有些许成效,但这也是只在小规模内试行。就目前情况而言,材料类本科教育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的“3.5+0.5”四年本科制模式,前面7个学期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最后一个学期用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种模式具有强烈的应试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试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都较差,无法满足社会对材料类人才的需求。国内缺乏完全可以直接借鉴的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
1.2 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材料类专业课程设置往往以强调学科逻辑发展的专业理论课程为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依然突出 。课程体系大体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论模式设置,而且课程设置主要以本专业内容为主,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衡。这些因素使得本专业学生知识专业面较窄,动手能力差,毕业后进入用人单位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不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基本上高校都能意识到目前课程设置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在具体如何解决及实践中存在太多难题。
2 加强多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探讨
武汉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包括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材料物理专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材料化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培育专业。
2013年材料学院已全面施行大材料一本招生,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好的生源,因类施教,培养出高质量的继续深造的材料类研究型人才及步入企业的应用型人才是我院目前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结合自身的特殊情况,培养出多层次的材料类专业人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明确办学思路
要保障高校教学质量,首先领导阶层要有明确的办学思路,建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统领全局的发展。根据本专业整体发展形势及学生对专业的规划及选择,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明确多用型人才培养具体在研究性人才培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的区别。学术研究型教学主要是突出理论教学,强调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要求学生基础理论扎实,工程技术全面,注重理论和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往往在高校或研究所继续从事创新开发或更深入的研究。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为高技术部门、技术密集产业培养技术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及技术研究人员等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两者的不同表现在实践环节中尤为突出,如何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具体可以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础设置、课程体系及课程要求、教学模式、教师分配等方面着手,严格实践教学每一环节。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学院计划分两步来进行,首先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全部进行一年的大学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即将进入大二的材料类学生将面临一次专业分流,也就是进行自己的专业选择,基本上通过学校宣传、多媒体了解等多渠道学生对每个专业基本上有了大致的了解,学院目前暂设有创新型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班;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国际化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班。其次在每个专业4~6个班的大二进入大三的学生中,学院可以组织人力进行统计调查,是考研继续学习还是就业每个同学心里基本上都有了答案,通过统计结果及往年的情况,综合考虑设1~2个考研班,其余班级为就业班级。对于就业班和考研班,学院可以借鉴其他高校如武汉大学研究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应用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在公共基础课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区分对待,有意识地增加或调整实践环节与理论环节的课时比例,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以后的工作或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正准备实施第二步计划改革。
2.3 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传统教育在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一直附属于理论教学,往往缺乏实践教学体系自身的纵向连贯性和系统性。应用型人才是市场竞争的优胜者,学院在培养教学计划安排上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知识结构和体系,注重专业知识和企业需求的交叉融合,以公共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为平台,以应用型或研究型课程体系为模块。结合实际,以学生为主,实施自主学习计划、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特别学分制等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在班级设置上形势多样化,以基地班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以实践班来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形成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2.4 研究型、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区分、组建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对师资队伍也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学历、而且还要求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通常情况下,大学教师既需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又需要兼顾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若两者之间协调不到位,无疑会影响到教师的精力,最终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如何协调好教师自身在教学和科研之间时间和精力分配的关系,这需要学校有相应的制度来进行调解。在我校2014年全校中层干部大会校长讲话中已明确将教师人员结构的调整作为2014年学校的主要工作进行部署,具体从教师研、教分类、分级与分流政策,优化教师结构进行实施,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勇,孙丽丽等.高校面向“卓越计划”培养材料类创新工程型人才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3(6):21-22.
[2] 田仕,王发洲等.材料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3(8):36-39.
[3] 李昂.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
[4] 卞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5] 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