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6 16:0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师研修发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以基本功培训为载体,大练体育教学技能。
为大练体育教师基本功,全面推进我区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20××年4月,任城区体育教师基本功(教学技能大赛)在石桥中心小学举行。根据省市教学基本功大赛的要求本次展评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理论为当场抽签,教案设计。实践涵盖球类、体操、韵律武术、田径四大类共计十三小项。
纵观本次展评和比赛,评委一致认为,我区体育教师整体教学基本功较好,但选手差距较大,学段和专业发展不均衡。
1、绝大部分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较为全面,课堂教学设计清晰,显示我区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是比较不错。
2、个别体育教师不重视基本功的全面提高。特别是韵律操、武术两大项目,个别体育教师动作僵硬不规范,滥竽充数,动作是是而非。
3、应加大教学基本功培训力度。体育教师如果体育教学技能不全面,在实际教学中肯定会忽视自己教学技能水平不高的课,从而在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的制定上带有片面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部分学生喜欢的项目没有接触到,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今后应进一步掀起体育教师大练基本功的,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经过精心指导,济东中学的靳新老师和济东二小的李刚老师分别于今年8月代表我区和我市参加省基本功获得省初中组一等奖和省基本功小学组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为我区和我市赢得了荣誉。
二、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执教能力,向高层次看齐。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体育课堂教学能力,迎接市、省能手和优质课评比活动,20××年4月,任城区小学优质课在济东一小举行,初中优质课在九中举行,高中优质课在任城二中举行。5月份。小学公开课在南张小学举行,初中公开课在济东中学举行,高中公开课在任城二中举行。回顾过程,大家一致感到: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角色定位、在学习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新课程所倡导的“精讲多练、少教多学”和体育课程所倡导的“让所有孩子都动起来”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可检测,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得以落实并有效达成。
3、我们区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法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了贯彻,课堂上关注了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助,“情趣导入—科学热身—体验练习—针对指导—游戏巩固—身心恢复”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4、教师的角色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就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引导着,教师的激情、亲和力以及调控能力在课上体现的淋淋尽致。
5、教学步骤明确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6、重视体育器材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如将彩带运用到投掷教学中,将校垫子运用到障碍跑教学中等。
7、用音乐贯穿全课并用音乐控制开始与结束。
8、随着我区体育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经过精心指导,济东二小的李涛老师代表济宁市参加5月份举行的全省第六届小学优质课评比获得省小学优质课二等奖;11月,济宁九中的王勇老师代表济宁市参加省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获得“山东省初中体育教学能手”称号,快速跑一课也获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三、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这一年,作为区体育教研员,我参加了一系列外出学习培训研修。如:7月份的初中教师远程研修、11月份的山东省体育骨干教师培训、12月份的省教学研讨会。在学习和培训中,我抓住这样难得的好机会,如饥似渴地向专家和同行请教。其中在初中远程研修中,我的3篇作业被推荐为优秀。在潍坊的骨干教师培训中,我的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总结分别被推荐为优秀并发表在山东省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网教师随笔栏目上交流。下一步,我还要参加教研员远程教育研修。我将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组织教研能力。
20xx年中小学体育研修计划书(一)为了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
1、积极参加年段教研活动,与同组人员认真备课,共同研讨,把握好教材,积极思考并及时将工作心得发于博客上,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及教学风格。 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小学教学》《听名师讲课》《给教师的建议》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提高。
2、做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经常听课,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教育水平。
3、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两个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后反思。
4、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观摩名家教学,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xx年中小学体育研修计划书(二)教与学,是学校教育工作亘古不变的重心,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最基本的目标。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能忽视育人的宗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尽快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能力,跟上现代化教育教学形式的需要。通过这次专家培训,为了让自己快速成长,特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掊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促进新建学校更好的发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时效性,注重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二、总的目标
1.继续继承优良体育教育教学品质,衣着符合教师规范,以普通话教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提前下课。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树立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向业务水平高的“经验型”青年教师转型。
2.继续体育专业理论结合专业技能的学习。熟知《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有关着作,更新个人专业知识、认识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每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并与单元计划相配套;在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展示实践课中,开发教育资源,从而寻求自身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
3.坚持每周1-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并结合实践有成效。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促进自我展示与自我实践,自我监控与调整能力,同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构建个性课堂教学模式。
三、具体目标
1)继续自己的专业学习,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舒适、轻松的体育课堂环境。
2)继承优良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寻求自身教学特点,发挥所长,利用各种器材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逐步建立个人教学风格。
3)阅读有助于自身教学提高和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方面的书籍,教学方法和理论方面等的着作
4)积极参与各教育教学类学术活动,做好笔记及完成其相应要求和功课。
有健全的职业道德,充满爱心、耐心、细心,有大胆的勇于尝试和创新之心,能多学多看多尝试,凡事多从学生的立足点出发,成为一个善良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第一年:在合格教师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认真上好每节课,力争达到优秀教师的水平。
第二年:多读教学方面的书籍,多观摩名师的课程,多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年:在两年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反思整合自己课堂,向骨干教师靠拢。
四、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的目标,我将在这三年里做到以下几点:
1.积极、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互听课、展示课上能得到同行的赞同。形成自身特有风格的体育课教学,学生反响热烈。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教研;专业进步
一、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现状
1.体育学科认识因素
社会与学校对体育学科的认识误区,体育学科的教师逐步被边缘化,又因为意识上的误区使体育教师有意识地学习、研究、实践较少,对教研没有深入的学习与实践,导致了体育学科教研的“低效”。
2.体育学科组织因素
校内现有将7个科任学科划分为一个教研组,这种组织结构不利于学科教研功能的发挥。
3.体育师资专业性不足
在教研时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学习、研究、实践、探讨,效果不太明显。校内教研多是教师个体说课、上课、评课,或教师从自我角度出发,三言两语的发言没有对教学、教研问题和困惑聚焦。
4.教研缺乏区域引领
区域教研员作为本学科指导者和引领者,应参与到学校的校本教研中,指导教研主题的确定、教研内容的安排、教研方法的确定、教研效果的呈现等,但由于区域特点,一个区体育学科仅有一名体育教研员,而全区公办小学和体育教师人数众多,一个学科教研员面对的是区域所有学校和一个学科所有的体育教师,教研员工作覆盖面宽。
5.校本教研形式单调
由于区域内个类别学校众多,学校对教研经费和支持力度不一,有些学校没有订阅与教育研究相关的杂志,没有提供国内、国外教研情报信息、咨询服务、研究成果与经验。
二、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对策研究
1.教研组的整体发展
在全区域内各小学推行的由教研员、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建立起来的对教学、教研专业管理机制,由教研员、学科组长、学科教师建立起来的学科教学、教研、学业测评的专业指导机制,从三级(区、校、组)两线(专业管理、专业指导)的“三级教研联动”中,形成学校学科教研共同体,促进教师同伴互助,合作成长,团队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这样的小学体育校本教研为体育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思考。
2.教研组长能力提升
让教研组长更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了主人翁意,让教导处更有左右臂得力助手之感,对学科的指导更具有专业引领作用。教研组长不同于以前,只是对事务工作的传达,通过有效校本教研的开展,从专业管理上教研组长在管理能力上得以提升,从专业指导上教研组长在业务能力上更得以提升。
3.学科教师专业进步
让体育教师回顾课堂教学:备课、教学设计、上课、评课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让教师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明确了学科的最新动向,多角度拓展了教研的思路,促进了课堂的研讨,增进了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关注,知道了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了学校学科教学的研讨深度,让教学变得规范和有效。
前所未有地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责任心,并落实了每级的任务,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以常规促规范,开展教务常规督查;以活动促特色,开展学科实践活动;以科研促提升,形成小团队微型研究课题。
对促进体育教师对组织教学过程的深入钻研,提高了教师上课、评课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形成体育校本教研组织体系,让教研有保障
“三级、两线、三主题”的体育校本教研系统性更强,强调系统中“三级”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要破除传统教研中区域促进、学校促进、教师自我促进中各自为政的格局,通过专业管理和专业指导保障的方式达到校本教研系统的整体发展,最终作用于教师,促进专业发展。对课程性质而言,由“补偿型教育”向“提高、参c型教育”转变。对学校教师而言,由“被动性进修”向“主动性、参与性进修”转变。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对课程培训的方式而言,由“单一性、封闭性”向“多样性、开放性”转变。面授、研讨、实践研究、主题研究、专业会议、示范教学、问题解答、自修阅读等等。对培训机构而言,由“学校权威型”向“共同协作型”转变。
(2)形成体育校本教研活动体系,让教研有根基
区级活动六大系统:集中培训、集体视导、质量检测、现场研讨、学科教研、蹲点视导。校级活动四大系统:大组教研、小组教研、联线教研、联片教研。建立“1+X”模式的。体育校本教研的研修团队以“项目+团队、分工+轮换”的创新格局打破了传统研修模式的弊端,将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进行有效整合,有效构建了一个个研究型、学习型“同研联盟”共同体团队。建立“实施共同体”,营造“专业研修场”,衍生“个人情怀”与“团队情感链”。
把“开展自己的教研,解决自己的问题,亲历自己的成长,促进自己的提高”作为教研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确实受益匪浅。校本教研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关于开展有效教研的认识,通过区校级十大活动系列性研究,在符合区情、校情、师情的实际环境中,真实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确实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深度发展。
(3)形成体育校本教研实施体系,让教研更有实效
通过“有效教研、有效教学、有效测评”的三大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将教研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三大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有效教研是有效测评的前提,有效教学是有效测评的基础,有效测评能促进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才能去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让教研有效,并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真正发展。
2.建议
虽然小学体育校本教研搭建了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培训体系、活动体系、实施体系、支持体系、评价体系,但要从区域整体推进还需形成教研共同体且均衡发展,否则仍然各校各自为政,资源不能最大化利用和整合。
(1)建立教研共同体
在全区域内各小学推行的由教研员、学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建立起来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对学校学科教学、教研、测评的研究,形成学校学科教研的共同体,促进教师同伴互助,合作成长,团队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建立教研共同体。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体育学科教研组校本有效教研即“以体育学科为本的教学研究”,着眼于在真实的体育组教学研究的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学测评有效性,从而推动体育学科教学的顺利实施,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3)区域整体均衡发展
区域推进即从全区整体发展出发,发挥“整体优势”,推进学校、学科、教师的发展,促进教研共同体形成,起到区域整体均衡发展的积极作用。
(4)研究校本教研模式
以解决学校体育组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将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学研究、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团队精神和同伴互助,为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成长提供有效平台,努力研究和构建“协同工作、共享智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希望达成:在有效体育校本教研研究中发挥“整体优势”,推进学校、学科、教师的发展,促进教研共同体的形成,起到区域整体均衡发展的积极作用。形成学校体育学科教研共同体,促进体育教师同伴互助,合作成长,团队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9日,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培训团队又迎来了全国46名教研员以及104名初中体育骨干教师。10月21日,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和紧缺薄弱学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班仪式在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园召开,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等出席了开班仪式。仪式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潘建芬主持。
开班仪式上,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致欢迎词,祝学员们培训期间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且能学以致用。他指出,小学科要做大文章,并对体育艺术学院一直以来承担的各种培训任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作了“培训方案的构建与解读”,帮助学员们指明了培训框架,理清了学习思路。
150名来自全国的体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培训课程涉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拓展训练、体育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以及“无主题研讨”,主办方还为培训学员提供了观摩教研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确保学员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比如到北京50中学分校进行初中武术教学研究课的听评课、北京石油附中观摩多种类型的初中体育常态课现场教学,在北京育英学校让培训学员异地做课、参与北京市东城区的“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新职教师展示”研讨活动等,让学员亲临教学、教研现场,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员在参与观摩教学、听评课及研讨活动的过程中,与当地教研员、教师相互探讨,共同交流,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本项目以“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创新实施能力”为研修主题,聚焦体育学科培训创新核心要素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专题研修;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能正确引领、准确把握体育新课标实施、学生体质增强的开拓者和培训者。
培训采用三维一体学教研训、任务驱动专题研修、聚焦问题实践运用、注重质量学练的培训形式进行,将专家核心讲授与学员实际参与,针对性的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真正从思想上感受培训理念、提升学员职业能力。
(本刊记者李海燕/报道)
“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特色——“职前职后教育”互动现场交流会
2012年10月25日下午,“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职前职后现场交流会在金华市第二中学报告厅举行。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何通海校长;浙江师范大学成人与继续教学学院吕关心副院长;首都体育学院教授、《体育教学》杂志社主任王子朴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敦务处科长刘燕飞等领导出席了交流会开幕式,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国培计划2012”首席专家邵伟德教授主持了本次现场交流会。参加本次现场交流会的人员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体育骨干教师、浙师大在校本科生、浙师大研究生等120余人。
首先,吕关心副院长对举办本次交流会给予充分肯定。吕副院长说,职前职后教育互动交流是浙师大国培计划“角色互换”模式的延伸与发展,是一种符合体育学科特色的创新模式。他指出,各位国培学员都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的优秀骨干教师,是从教学一线走出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让国培学员对本科实习生展示的公开课进行现场评课与交流,不仅能使职前教师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他们指明今后前进的方向与目标;同时职前教师的公开课也为国培学员提供了一个诊断、交流、评价的机会,这个机会将有助于他们今后在年轻教师、新人职教师的“传、帮、带”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接着,王子朴教授对职前职后交流会给予了较高评价。他认为,这次国培学员层次高、素质高、学习积极性高,而上公开课的职前教师胆识高,能面对120余人的场面较为顺利地展示了自己的水平。对于本次互动交流会,王教授认为对于职前职后教师都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之后,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培学员对本科实习生的公开课给予充分肯定及鼓励,并对实习生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多媒体设备运用以及课堂气氛调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最后,浙师大高中体育“国培计划”首席专家邵伟德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他说,本次展示的职前教师公开课是大学职前教育的一个缩影,同时,这个交流会对于我们反思高校职前教育的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给高校职前教育提供了大量来自各省市教学一线的线索,而且也为高校职前教育水平做出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反思高校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术科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邵教授还指出,这次交流活动对于职后教师的评课能力也是一个提升,他要求各位国培学员认真总结本次评课的经验,在仔细观察与记录年轻教师上课的基础上,善于提炼与汇总,从宏观、整体上把握评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对年轻教师的上课水平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也能对年轻教师有一个实质性的指导。
职前职后互动交流会采用的模式是:职前教师(本科实习生)公开课展示——职后教师(国培计划高中体育骨干教师)课后评课
一、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
1.实然的“工具论”
基于此种假设和理念,大多数培训过多的注重于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现代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和技术等,而教师师德与教师职业礼仪、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科学研究、体育教师健康与心理调节等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必然导致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培训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
2.应然的“育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要求体育教师培训不仅要关注参训者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服务对象——国家和学生,还要关注他们自身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二、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公平问题
1.缺少制度约束的实然不公平
通过对2010年“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236名教师的调查发现,共有123名体育教师兼任学校其他科目的教学,占总人数的52.1%,而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共有85人,占总人数的36%,只有23人专任体育教师,占总人数的9.7%,其中初中17人,小学6人。还有5人是专任其他科目,与学校体育教学无关的教师,占2.1%。这反映了甘肃省基础教育师资的现实情况,教师兼任课现象普遍,同时也反映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家教师培训政策贯彻不力,对国培计划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以致在参培学员的遴选中忽略了教师的培训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没有培训制度约束,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2.基于教师法和教育政策的应然公平
首先,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教师享有权利中明确提出: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这说明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有权参加进修以及各种方式的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都应当予以保障和提供相应的机会。其次,我国《教育规划纲要》鲜明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已经成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目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虽然主要聚焦在学生身上,但体育教师的教育公平也必然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应当在制度上予以完善和践行。
三、农村体育教师培训中的组织管理
1.各种利益诉求中松散组织管理的实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级别、类型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相继展开,教师培训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已经成为诸多机构和单位试图分割的美餐,而真正能承担培训责任和高质量完场培训任务的却为数不多,许多承担机构的师资力量、专业结构、培训场所等捉襟见肘。从培训组织来看,基本上是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出,各省(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项目招标和形式上的管理、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市场的分割和组织培训,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负责人无利可图,就表现淡漠。这种现象随着培训的级别越高越普遍,因为培训级别越高,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获得培训经济利益的可能就越小,以致他们的积极性和配合度越低。其次,由于培训政策对培训机构约束力的薄弱,缺乏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仅是笼统地要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适应教育改革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没有量化标准和质的检测尺度。由于有国家专项资金保障实施,各培训机构是比较热衷于做,因为既有经济效益,又积极支持了国家的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名利双收,于是乎出现了教师培训“实工虚做”[1]。
2.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民族强的应然要求——形成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纵横合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民族强。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教育使命光荣,教师责任重大,教师培训责任更大。《意见》(教师[2011]1号)指出: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要摆上重要日程,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管理到位。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统一认识,将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放在国家兴亡、民族强盛的高度去认识,它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与稳定以及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它需要在纵向上各级部门自上而下的团结与协作,包括培训政策法规、精神理念、组织管理、考核评估的贯彻与执行,培训的各种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公开与共享;在横向上培训机构、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培训方案、内容、方式、资源、组织管理等内容的研发与讨论,培训经验与总结、心得与教训、反思与启发等内容的分享与交流。
四、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内容
1.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应然需求
我国于2010年开始对全国18000名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研修培训,为各地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为此,对于培训单位、培训组织者和培训者来说,在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理想中的“应然”,即他们认为,体育教师的培训就应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能力与水平,必须掌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等。目前,从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实际来看,大多数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修养”为基础,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学科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农村体育教师培训中的实然需求
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固然重要,但在培训中,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工作,搞一刀切,大谈特谈先进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学方法的运用,这种思想的实质是将教学看成是一种技术规则,可以复制,却忘记了教学也是一种发生在特定情景中的艺术,在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时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2]。对于农村体育教师来说,什么才是他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呢?在2010年“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中,组织者安排了北京师范大学某著名教授与培训学员之间3个小时的互动与交流,根据参培学员对该教授的提问中发现,所有学员提问中,涉及现代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寥寥无几,而其他问题却五花八门,有的涉及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法律问题,有的涉及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问题,有的涉及农村体育教师交通问题,有的涉及农村体育教师的婚姻、家庭、生活、养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虽然看上去庞杂零乱,不值得向这位国内著名专家请教。然而,在冷静思考之后才发现,这些问题正是困扰农村体育骨干教师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所以,如何解决这种“应然”需求与“实然”需求之间的矛盾,让培训真正走进农村、满足农村体育教师的“实然”需求,是关系到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3]。
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我国农村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矛盾。《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大力加强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是新时期农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颖华.教师培训中“实工虚做”现象解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进入课改实验,七年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培训、研讨、对话等教研活动,在全省创设一种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参与高中课改,倡导因校制宜、百花齐放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观摩、交流、评优等活动,用典型带路的方法推进课改实验,闯出了一条模块教学的路子。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育与健康学科有如下特点。
一是体育师资配备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看,已基本能适应高中课改要求。二是体育教师对学科价值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比较到位。三是体育教师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比课改前有较大提高。四是大多数学校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意识有所加强,模块教学的实施操作基本规范。五是由于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高中文化科教师,缺少针对技艺类学科(体育与艺术教育)的条目,例如有关于图书、实验仪器、网络教学的条目,却没有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大课间活动、运动队训练的内容,所以对结果分析有很大影响。六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是侧重于讲授、提问、追问、谈话、实验演示等,而是动作示范、运动负荷、师生互动、运动安全等。因此,这次调查中的许多条目缺少学科针对性。体育教师填写时只是根据只占1/11的室内理论课的情况来回答,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一、基本情况
1.省教研室在省级课程管理中发挥了研究、指导和管理的作用。
(1)调研交流。
我们坚持每年至少一次的调研活动,并逐步做到每次调研有一个专题,每次调研有一个提纲和一份问卷。例如新课程实验工作一年后我们在全省进行了抽样调研,并据此写成《对江苏省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调研与思考》一文在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作大会发言,反响热烈。此后我们又通过调研写成《苏北三县一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等多篇论文,多次在中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获奖。
(2)培训、研修。
我们积极组织培训和研修,认真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通过调研、交流、对话等形式,着重在由理念层面向操作层面的转化上下功夫。例如参加华师大主办的国家级培训时我省精心挑选的38名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十天的培训中,勇于思考和探究,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乐于互帮互学,受到一致好评。回来后参与开展的省、市级培训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出台文件。
总结基层学校模块教学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针对面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省先后出台了《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文件,对全面指导高中课改实验起到了很大作用。
(4)课题引路。
多年来我们坚持课题引路,坚持每年一次的论文评选活动,并坚持论文报告和答辩的做法,对培养体育科研队伍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已连续四届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获奖,取得了三个全国第一、一个全国第二的好成绩。
(5)能手比赛。
从2002年第二届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开始,我们不断修订比赛规程,使之逐步趋于规范和完善,成为基层体育教师争相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平台,也成为培养体育骨干教师的抓手。
至今我们已举办了中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共五届,由于我们突出一个“能”字,要求参赛教师能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能说课、能上课、能评课,同时有展示自己演讲和才艺表演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以赛导教、以赛促研”的作用。
我们还重视把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从而使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变成一次具体而又生动的实践培训。
2.大多数学校为模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为了共同研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在实验之初,从学校层面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要促进各市普通高中之间的经验交流。我们开展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学校实施方案》)征集、评选和研讨活动。从124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和其他7所高中所提交的131个《学校实施方案》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课程改革从理论层面到操作层面呈现出丰富、生动的局面,形成了模块教学的五种模式。
(1)标准模块组合的模式。即《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田径类和健康教育专题类二个必修系列,和其他六个运动系列中适合本校学生需求和爱好的、同时学校条件许可的某些项目作为课程内容的设置。
(2)重视基础要求的模式。将田径类项目和体操类项目合并为“基础运动类”项目,作为必修系列,并由此构建两个基础运动类必修必学模块,为2个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强化学生基本体能的发展,因为田径类项目只包含了走、跑、跳跃、投掷,而体操类项目还包含了悬垂、支撑、攀登、爬越。
(3)重视学校特色的模式。将有深厚群众基础并已形成传统的学校特色项目引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我们将这些项目称为校定必修项目,通常为1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学校传统项目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一批进入学校传统项目运动队的后备体育骨干,同时巩固和发扬学校传统特色,形成校园体育文化。
(4)多元结构的模式。针对来自不同初中的高一新生,他们在体育运动能力、锻炼习惯和学习基础上存在差异,高一年级时,不打破行政班界限进行选项教学,而是着重打好基础,进行多元目标指向性学习,初步了解学校选项教学的内容、方式、特色和教师特长。高二年级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项,逐步培养兴趣和能力。高三年级完全自主地选择1-2个项目学习,着力培养体育特长。这样,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完成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各个维度的目标,从量变到质变地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为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打好基础。
(5)复式教学的结构模式。有的学校因设施等条件的不足和师生人数较少等因素的限制,尚不能采用教学班合并重新组合成选项教学班的形式,为解决这一困难,采用对行政班多数学生所选的两个项目的必修选学模块进行复式教学。
3.模块教学的责任落实到体育教研组。
体育教研组的凝聚力、责任心和课程实施能力是模块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省大多数四星级高中的体育教研组均能积极投入到高中课改中,在模块教学的实践中,展现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并在模块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块教学方案》设计程序和方法。
4.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将模块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课堂。
全省各高中体育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在“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和学时计划”的评选、研讨和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展示、培训活动中,展示了他们才智和活力。
从2009年全省高中优秀体育课评选、2011年全省高中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2012年全省高中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和全国优秀课展示活动来看,我省高中体育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参与能力也相对较强,得到全国和省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这反映出江苏高中体育教师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高中模块教学给广大高中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提升专业水平和展示个性化教学风格的空间。
二、取得的成绩
1.从“选项教学”到“模块教学”观念的提升。
“选项教学”反映了高中课程改革“内容的可选择性”,但高中课程改革的内涵远远不只是“内容的可选择性”,还有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评价的改善等等。通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江苏广大高中体育教师课程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由“选项教学”到“模块教学”的观念和行为的提升。
2.学校领导为模块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高中是基础教育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面临决定人生的高考,学校和师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学校领导层如何为学校体育定位,如何为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这将决定体育模块教学的成败。
江苏省许多优秀的高中的领导认识到,体育作为高中课程的一个学科必须纳入高中课程选课制、学分制、导师制的统一管理之中,才能有效地达成其水平目标;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作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窗口,更应成为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中最具生命活力和教育特色的要素。例如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高中等学校,直到高考前一刻仍坚持上好体育课。
3.模块教学对教师指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模块教学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予了各学校体育教研组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把模块教学的责任落实在体育教研组是我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教研组一方面要协助学校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学校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要组织专项备课组制定相关模块的教学计划,细化到单元,并指导教师制定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细化到学时。
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淮阴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铜山中学等学校的经验介绍表明,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体育教研组应承担起如下重任才能确保模块教学的责任得到真正落实。
(1)组织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安排相关的培训和教研活动。
(2)积极争取学校以及相关处室的关心和支持,主动承担或协助《学校实施方案》的制定。
(3)做好教师模块教学分工和学生选项指导工作。
(4)建立专项备课小组,制定《模块教学方案》。
(5)利用、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模块教学。
(6)优化学习评价,进行学分认定和管理。
(7)在模块教学中,传承和发扬学校特色,并向课外延伸,搞好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
4.在模块教学中进行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
关键词:体育课堂;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1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觉地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
1.2自主学习对学生提高体育学习能力的影响
在体育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体育课堂教学自然成为自主学习的主渠道。用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思想主导学校体育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教师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支持。因此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让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要留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开阔学生的思维思考方式。
1.3自主学习对学生个性化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方式的限制,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产生阻碍的作用。而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了学生的个人爱好。正所谓个性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身的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在的需求为核心,在老师、家长、同学等指导和影响下,根据自我个性才能发展的特点,相对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达到个性的健康发展。现代学校要以自身的文化引领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培养积极、创新、健康的生命个体。[2]
1.4自主学习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中小学体育课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把学生当作体育教学的对象,上课缺乏学习的气氛,学生也是在课堂上学习到体育知识和得到体育锻炼,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体育锻炼也缺乏兴趣。所以要改变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通过体育课中自主学习的教学安排获得参与和体验体育锻炼及其体育创新的浓厚兴趣。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加,慢慢地形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1.5自主学习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积极参与的动机。而自主学习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并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与满足,使学生爱上体育锻炼,自觉进行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参与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自我锻炼的价值,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3]
2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分析
2.1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的体育教学方式多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传统的教学方式低效简单,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但缺乏必要的师生交流,也缺乏吸引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无异议接受,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运动实践技能低下,让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学校也是习惯应试教育的模式,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成绩,对新的教学方式重视不够。实践证明,凡是学校领导重视的工作都能取得较大的成效,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
2.2许多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导致无论中国的父母还是中国的学校都是围绕着高成绩的原则来构建他们各自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遵循的是注重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与教导;它的弊端是,压制了学生作为独立主体的开阔性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不会放大自己的学习思维,不会享受汲取广泛知识的机会和乐趣,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欲望,学习依赖性强。所以现在的部分教师还是侧重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较少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教师对花时间、精力去接近、了解学生不以为然,师生间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教师也没有体会学生的内心想法。还有一些教师觉得教学时间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4]
2.3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现在的教学还是多以过去的教学手段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少地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和训练。由于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还是以传统的教学为主,而不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所以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成绩,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积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训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指导与训练。
2.4学生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缺少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时,学习的能力就会低下,就会不愿上课,无求知上进的愿望,对老师、同学的帮助视而不见,对学习置之不理。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创造力和快乐,这样才会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造一种美好的情景,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新的课程中,并在体育课程中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
2.5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没能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现在的学生由于体育知识的局限性,学习的方法欠佳,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自己没有适合的方法,渐渐失去了体育学习的热情。有的学生没有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运动技能时死记硬背,慢慢地把学习技术动作当成了负担,有时学过技术动作后一段时间就会忘记,也没课后复习,这样一来,就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6学生的学习思维没有形成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思维过程
有的学生习惯了教师安排练习,而忽略了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学习过程。有的体育教师也忽略掉了指导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过程,导致学生没有对自己的体育学习能力进行深入的评价,这对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改进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所不利。
3体育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基本思路
3.1教师课前布置游戏,以学生的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游戏
上课的准备部分中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会提高,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进行技能的传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心理,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
3.2课中适当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加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课堂的学习部分,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问题,给学生思考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调节上课气氛。教师还要不断地表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引导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形成自主学习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3.3课后布置复习,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体育技能的学习后,课后就很少进行体育锻炼了,所以教师在课后布置轻松,简单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体育技能的能力。慢慢培养学生养成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4提供探究机会,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心理学认为,学生活动中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产生再次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需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中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又是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最大动力,从而保证学习热情长盛不衰,形成爱学习的习惯。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探究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心理氛围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学会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5]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
4.1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校领导及体育教师的重视,学校和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者,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制定教学计划,组成小群体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和训练。
4.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培养合格和创新人才的关键,所以教师的素质很重要,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就得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加强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群策群力,不断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
4.3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现代的教学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相信学生智慧是无穷的,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因而体育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让学生来做主,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教与学的方案,然后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发现、修正、总结,收获自主学习的快乐。
4.4提倡自主学习兴趣小组合作交流,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体育教师应让学生自己组合学习小组,在体育教学中既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又让学生学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合作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在教学中提倡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的情感、能力、身心不断相互调整,相互体验的过程。学生在体育合作中,通过相互的学习,启发、激励、帮助、成功等。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的同时也逐渐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5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有利于形成学习的氛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因而体育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练习,不懂就问,帮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方法,使他们在课后养成积极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6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习惯
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分析存在问题,善于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向成熟。体育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教会他们如何如实中肯地评价自己,让他们在肯定自己成功和优点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让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激励机制。
作者:苏建波 单位:河池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苏飞.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J].研修博客,2010(5):20.
[2]彭泽猛.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J].科学咨询教学科研,2008(6):11.
[3]姚玉良,李玉美.新课标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EB/OL].(2006-10-27).cn/riqklsjtx/tyyjk/yj2005-26-272196-197/201101/t20110106-1007422.htm.
关键词:同课异构;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案例研究
一、同课异构的概述
(一)同课异构的基本内涵
所谓同课异构,简而言之是指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程的理解,备课并上课。同课异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多人同课异构,即同一教材由不同教师进行处理;二是一人同课异构也称自我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的不同处理。根据组织的规模与参加人员的不同,将同课异构分为四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分别是: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学科竞赛中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的同课异构和日常教学中的同课异构。
(二)同课异构的作用和价值
同课异构既是教学研究,同时也是教学培训,是一种有效的研修活动。(1)它为参与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教师们一起探讨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2)教师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教师教学风格,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北生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表现。”(3)同课异构有利于完善校本研究体系,在同课异构中教师对教学教法深入研究,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是一个让教师经历校本研究的一个过程。
(三)同课异构的学科特点
不同学科对同课异构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这是因为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特点。在体育学科中,不仅仅包含了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还包含了场地和器材要素。场地和器材的特殊性,决定着体育课堂的教学空间,影响着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控。体育教学内容可以按照项目进行划分,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体操等。同时在这些项目之下也有不同的水平等级,即每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因此体育学科同课异构中的“同课”给教师提供了较多的选择,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田径快速跑教学研究案例分析
(一)A教师教学设计过程摘录
教材分析:快速跑是中学田径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各类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锻炼、测验项目。学情分析:全班人数为48人,学生具有一定的跑步知识,本节课的重点是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提升学生跑的能力。难点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跑速,快步频,大步幅。教学过程:采用慢跑热身和行进间的专项热身动作。复习上节课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发展快速跑的能力。(1)直道跑,要求大腿高抬,积极下压,上体放松稍前倾。(2)后蹬跑,要求后蹬时充分蹬伸膝、踝关节。(3)步频练习:设置50~60厘米间隔的标志物,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跑过。(4)步幅练习:按140~200厘米的间隔距离逐增。(5)重点冲刺跑练习。进行同心协力游戏,放松拉伸等。
(二)B教师教学设计过程摘录
教材分析:快速跑是以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发展速度素质的教学内容。学习快速跑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快速跑技术,但是学生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突出表现在跑姿方面。该技术因为动作相对比较枯燥,如何培养学生对该技术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是本课将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慢跑热身,原地徒手操。准确的摆臂姿势练习。快速跑专项练习(1)小步跑练习。(2)高抬腿练习。(3)后蹬跑练习。起跑反应练习。各种形式的起跑练习反应速度(俯卧、背对、坐、蹲踞式,让局追逐等)。60米接力比赛,放松拉伸。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同课异构的异构依据是差异,即教师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同课异构”的表现。
三、同课异构如何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一)内观:自我反思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常反思,然后不断地发现困惑,去解决自己的困惑,激发教师去终身学习。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上课,对课堂的教学进行点评,对每个老师的教学分析比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对教学进行观察,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中的有效措施、无效环节、具体学情的把握,细节的处理进行分析讨论和自我反思,这样可以切实提高教学的能效性。在同课异构的自我反思中应该注重于:(1)反思对学生学情的把控是否精准。在课堂中是否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性别、体能等特点,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结构,确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2)反思每节课对学生的运动状态的掌握。在体育课上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各有不同,要考虑学生的运动负荷,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水平分层,为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提供多种预案。(3)反思场地器材运用是否合理。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要合理运用场地和器材,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提升教学效果。
(二)外寻:同伴互助
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合作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与其他教师建立起互惠合作的关系,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共享实现专业能力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中,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促进有:(1)通过向其他教师学习弥补专业的不足和教学设计上的瑕疵。教师彼此分享实践和理念,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自己的专业情操和意识。通过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改进自己教学设计的不足。(2)不同专项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学习,达到教学资源共享。体育教师在体育师范院校中学的专项各有不同,如果一个教师学的专项是田径,他有可能对篮球了解的不够全面,此时可以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在不同模块的专业水平和提升整体教学的质量,更加有助于促进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远眺:专业引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得法”需要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面对不同的学情,长时间的积累和打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得法”。刚入职的新教师若想“得法”,可以远眺前方的优秀教师并向其学习。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通过和名师互动,树立自己的榜样,并以此引领着教师不断的进步,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在同课异构中,如何通过发挥名师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1)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呈现的教学形式不同,通过比较与名师的差异,观察其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手段所呈现出的效果。总结出适合不同学情的上课形式和在同一类教材的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和思路。(2)可以采取师徒结合的方式,师徒两人同课异构也是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一种。新教师深度参与名师的教学课堂,感受其教学风格、课堂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技能等,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名师的指点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名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新教师有着饱满的热情,师徒二人相互配合,更有利于有效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鹿兰锋,薛彦齐.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有效性策略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0):138+140.
[2]胡争银.同课异构教研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28):39.
关键词: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的,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好运动、好表现自己等等。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把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活动之中,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了解体育教育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在上述三项基本任务中,一般体育教师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方面,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完成。但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则不够理想,认为是“软任务”又不考核。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总结,规纳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根据教学的目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古国,几千年前祖先们在生产劳动中便创造发明了体育的雏形,继而将这种萌芽状态的体育不断发展与演变,逐步形成了如今的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劳动观念、爱护公物观念相对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梭护些爱护公物观念的教育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物质准备,也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让学生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通过号召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规划场地,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措施上要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方法上要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这样既能有效地爱护了体育设施又能让学生明白如何爱护公物,又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课堂不枯燥。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道德情感是在人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观念,在处理相互关系、评价某种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比道德认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由它而产生的强烈爱憎、好恶情感可以推动人们对一定的行为做出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的正确抉择。可见,道德情感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对履行道德义务调节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并不是学生有了某种道德认识,就一定有相应的道德情感,它需要引导、少激发、培养和长期的磨练,而体育教学具有这种引导和培养的环境是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三、在体育课创造机会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多、范围广,教学中如能巧妙地结合教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将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也能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勇气,毅力与拼搏精神。如在教单调乏味的体操、中长跑等一些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教材时,教师要根据情况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与鼓励,成功时应给予表扬,提高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但也应指出不足之处,以使学生不断进取;失败后也应肯定成绩,同时找出薄弱环节,并鼓励重新练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挑战自我的拼搏精神。而在教球类、田径、游戏等一些集体项目时,教师应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以身作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心理影响较大,因此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应该以教师坚强意志作为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应做以下几点:首先言行举止大方、文明、衣着整齐,并对教学内容清楚示范、提示重点,其次对学生的要求自己必须要做到,充分起到表率作用,使得学生在模仿过程中接受良好的素质和思想品质,从而心理上接受,帮助其克服困难,战胜紧张心理、构建班级和谐的友爱氛围,以言传身教的形式促进学生真正提高思想品德境界。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让儿童更多地在活动中去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儿童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更大的困难挑战。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身体锻炼中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跳跃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这样学生就能在体育课堂中既能学到了技能又学会了坚强。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20xx年7月13日至7月16日,我有幸赴长沙参加了省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这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有专家讲座引领,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等。通过这次培训,我亲身体验了在专家引领和伙伴互助下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掌握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同时,通过学习和聆听专家讲座,我眼界也开阔了很多,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以解决。不仅提高了业务素质,同时也深刻感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从思想上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学科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以下是我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我知道了怎样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创新,以使我的课堂充满激情,让我的学生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多样的、持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要在教材的研究上多下功夫,在新课程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二、认识生命的教育,幸福的教育。
教学应是一种体现人的生命性的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生命存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关注生命价值,引导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品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应是对话的、和谐的关系。教学要真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释放学生的内心能量,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不断生成及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在教师的不断启发、鼓励下,满怀着兴趣和探究意识,主动参与智慧性的挑战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提升生命价值。教学应体现为一种唤醒教育,教师要用一颗灵动的心,要用一双锐利的眼,去把握与发现学生的生命律动,唤醒学生内在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学生是主体性的生命体,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生命的价值和质量,而不只是实现社会功利主义的工具、手段。教学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
三、做好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实践课程改革的途径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更新,是对教师这个实践者的严峻考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读书、作业的时间。学生读懂的问题,教师不需要讲解;学生似懂非懂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领悟,让学生分析;学生有问题可随时发问,有不同见解要随时发表;学生实在不懂的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点评,指导或精湛的讲解。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注重课堂实践和资源整合,要学会运用专家的教育智慧补己之短,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内容,推动教育教学的行为的变化。
四、作为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学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这次培训,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互相学习的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开辟了新天地。我要把汲取到的先进理念、思想运用到工作中去,让此次培训的价值在工作中得到最大的体现。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20xx年7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武汉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研修学习。经过了近一周的紧张学习,不仅让我重温了做学生的感受,而且也让我真正受益匪浅。这次培训,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在开班典礼上潘校长就直接给我们下了重任,他的发言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领导们的一片苦心与企盼,想尽各种办法为我们创造学习机会,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这些数学学科带头人真正成为区学科教学和科研的领头羊。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我们面对不同风格的专家、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能够拥有这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非常感谢东西湖教育局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关爱,感觉进修学校给我们创设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了专家们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在这里就从培训学习中谈谈自己的感悟。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见到了优秀的、资深的专家教科院李光杰老师和特级教师冯回祥老师。充分地感受到专家们对工作、教育事业的激情和热情,感受到学员在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暖意。为我们进行讲座的专家和学者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我领略了专家对数学教学的先知先觉,李光杰老师介绍了当前中外元素重新结构课堂,给我们传递了世界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和教育理论;冯回祥老师在数学领域里给我们重点对逻辑的三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以及符号意识和数学建模等核心观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体现作了深入的阐述,给我们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的一些案例,似乎就曾经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专家的讲座,阐明他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听了他们的讲解,我的思想也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平时思考的太少了。平常在学校里,考虑的大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未做太多考虑,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在课堂中探索实践,相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将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语文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论更是涤荡着我们的心怀。8月,我来到民乐三中参加体育教师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是在,孩子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自已要进步,要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就要去学习的念头来到了这里学习。
首先,李老师对课程改革做了回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面对社会的发展,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后,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构建以及编写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行为的区别、评价体系的变化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讲解。
其次,李老师重点讲解了,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当前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利与弊等。重点证讲解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
再次,由学院的高中语文教研员杨翠玉老师,讲解了关于体育课的教学反思的写法,并要求教师们动手写一写,举例说明了课改的关键是什么,教师角色转变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重点讲解了,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本质的东西,论文的抄袭性,要有自已的独立风格,个性,和实效性。
培训的刘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堂风格各异的体育实践课。张老师的亲和力、林老师的严谨、李老师的优美姿态及王老师的幽默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表达了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有实实在在的技能技巧教学。所谓“愉快”就必须先“痛”而后“快”,否则谈何“愉快”!
一、赋予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
校长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教师。教师都有被别人认可的需求,校长要懂得欣赏教师的优点,学会慷慨地在小事情上去赞美教师;要尊重教师。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同时在学校范围内,开展“聆听、感悟、讲述发生在你身边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演讲比赛活动,让教师去寻找、发现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并用心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一位教师都去用放大镜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弱化别人身上的缺点,从而建成和谐幸福校园。通过讲述他们的感人琐事,来激励全体教职员工、感染全体教职员工,而校长也以教师为榜样,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鞭策自己。
坚持抓好、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主要是针对刚走上教坛不久的青年教师,培养重点是提高教学基本功。在每学期,我们都要指导教师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做好“青蓝工程”结对活动。培养形式是,学校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选配有经验、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担当师傅,建立“师徒协作”共同体,师傅帮助徒弟制定工作计划,每学期按计划开展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即用“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以优促新”等方式,带动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一听课一评课一总结等环节,促使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获得整体提升。培养目标为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组织程序与基本方法,引导青年教师养成学习、反思、总结、积累的良好习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并融入团结、进取的教师队伍。“名师”是指教龄在几年以上,获得市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名师工程”的培养重点是独立的研究能力,形成自己教学特色和风格,在本学科中起到引领作用,同时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尚、业务素质精良、开拓创新大胆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形式为学校聘请名师、名家为导师,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年学校为骨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努力提高专业研究水平。采用名家讲座、强化听课、案例剖析、教研沙龙、同伴互助、外出学习、公开展示等形式,切实提升各层面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成熟程度。培养目标是,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过程中形成自身独有的风格,实现自我超越。各学科涌现出一批成熟型教师,积极向区级、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靠拢,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提供适宜的土壤、广阔的舞台。
采取多种措施,大面积地提升全校教师水平。坚持以校本研训为基础,开展每周例会――“走近新课改”,即五分钟演讲活动;派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聘请专家到校做专题培训。比如,组织教师到商丘兴华学校、山东莘县实验小学、杜郎口中学、郑州、泰安、济南去学习考察;邀请《中国教师报》的专家和菏泽市教研室领导等到校做讲座。外派学习培训人员回校之后,要做执教汇报课,学习汇报演讲或撰写学习心得等,并挂到学校QQ群或学校博客,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从而达到“以培促研”的目标。再就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研讨交流和网络研修。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交流;参加国家、省、市的远程研修。经常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种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磨课”和“赛课”、“师徒同课异构”和“师徒同构异上”,以及“专题研讨”等培训交流活动的举办,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三字”、“一画”、“一话”的训练与考核,强化教师的基本功。
二、奠基学生幸福的人生
坚持以“争当小绅士、小淑女”为切入点,深化养成教育。落实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展“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为内容的文明习惯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用行动关爱他人,规范自己言行,让男孩彬彬有礼、女孩温文尔雅。为确保活动落到实处,首先召开全体师生会,讲解相关知识,并对教师进行礼仪培训:其次利用宣传栏介绍具体的内容,以及在国旗下呼吁同学们争当“小绅士、小淑女”;再次利用各班的班会主题课深入开展学习,建章立制,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选出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作为班级的榜样,从而由“他律”逐步过渡到“自律”,并公布每周评比结果。把班级“小绅士、小淑女”张贴到教室外的小黑板,校级“小绅士、小淑女”张贴在校园宣传栏。
坚持以“读好书、写好字”活动为抓手,养成学习习惯。每个班都有班级图书角、流动图书车,学校把图书馆里的图书搬进每个教室,让图书和学生零距离接触,学生每天都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每天早晨开展二十分钟的经典诵读及读书展示活动,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这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还注重抓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根据不同的学段,要求中高年级学生练写一页钢笔字,低年级学生练写一页铅笔字。把每天练字二十分钟落实到课程表。在每次练字课上,学生随着“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一拳、一尺、一寸”写字歌的旋律,开始每天的练字活动,现在“写好字”已成为学校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坚持以丰富活动为载体,提升各种习惯。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充满阳光、让校园充满活力,学生在活动中激感,深化认识,强化各种习惯。首先是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开展韵律操、队形队列演练、拔河、踢毽子、跳绳和冬、春季体育运动会等体育单项和综合项目活动。每天充满活力的阳光体育一小时,学生们随着音乐的节拍,做着由学校音乐教师谱曲、语文教师填词、体育教师量身定做,节奏欢快、活力四射的韵律操,韵律操做完之后,各班进行富有本班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韵律操表演已成为前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与参观学习的老师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其次是丰富多彩的师生联欢。让整个校园充满歌声、掌声与笑声;书画展、手工制作展、艺术节等,都让学生感受到美、享受到艺术的熏陶。再次是独具特色的比赛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礼仪知识竞赛、普通话演讲比赛、“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比赛、“我的读书卡”评比等活动,有力地推进各种习惯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开辟课程改革“主阵地”
改革备课方式。教改的亮点之一就是改革备课方式,用教案本写教案已退出历史舞台,代替它的是导学案集体备课簿。在使用集体备课簿备课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改进,现在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为分配任务一个人主备一集体研讨一个性修改一形成定案(资源共享)一教后反思。在集体备课、互帮互带的影响下,教师业务素质明显提升,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改革课堂教学。采用导学案进行“学为中心、自主互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当今在教育界存在“三大”教学法,即“尝试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和谐教学法”。无论是哪种教改方法,改变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要培养“书橱”,不要做知识的“搬运工”,所以在吸取各家所长及学习课改成功学校的经验之后,提出以体现学生自学、小组互助探究为特征的课改模式,即“先模仿后超越”,力求让“教室变成学室,让学问变成问学,让教学变成学教”,归根结底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16日上午简短的开幕式之后,北京市幼儿教师半日评优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蔡涛老师首先带来大班音乐活动“轮说《咕咕歌》”。接着,江苏省幼儿教师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市富丽山庄幼儿园的男园长赵锐老师展示了大班体育活动“有趣的慢、快拍球”。之后。南京市鼓楼区幼教学科教研员朱清老师进行现场点评。
朱老师着重从实施过程来分析两节活动的特点。蔡老师的音乐活动新颖、多样、统一。新颖主要体现在内容上。蔡老师能够与时俱进,把“说唱”这种艺术形式引到幼儿园的课堂中来。多样体现在策略的运用上。单就说唱中的难点“接的部分和由谁起头的部分”,蔡老师就运用了教师示范、图谱感受、让幼儿两两尝试、用手势动作和肢体语言提示和控制、和现场的教师进行互动等策略。统一主要表现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和节奏相关,始终把握住教学内容的主线。赵老师的体育活动特点之一是整合性强。活动中整合了音乐的元素、科学探究的元素。特点之二是关注幼儿的主动探索。在幼儿充分探索的过程中,把动作一层一层呈现给幼儿。朱老师特别提到这节活动的放松环节非常专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哪一块就放松哪一块,用得多的就要放松得多。二是结合身体的整体来放松,三是注重幼儿心理的放松。
16日下午共展示了三节活动。其中,大班科学活动“工具用处大”、大班社会活动“会说话的标志”。执教者都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徐毅老师。大班音乐游戏“小鼹鼠和木头人”则由江苏省幼儿园优秀教学活动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的史莉老师为大家展示。北京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徐明副研究员做点评。
大班科学活动“工具用处大”,能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材,工具的提供比较开放,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活动中讨论运用特别多。徐明老师对这节活动的教学结构做出肯定,即教师教的速度和幼儿学的速度一致。她还由此及彼,指出教师们常犯的一个毛病,那就是教学节奏太快。比如有的教师才让孩子听了一遍故事,就把纸偶发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讲述故事,孩子看着指偶,一筹莫展。因此,她强调教师的教学节奏一定要和孩子的学习节奏一致。大班社会活动“会说话的标志”,教师的准备非常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化。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大班音乐游戏“小鼹鼠和木头人”,教师的教学层次很清楚,一环扣一环,形式也很新颖,所以幼儿特别投入特别快乐。
17日,精彩的展示活动继续进行。上午,北京市幼儿教师半日评优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北海幼儿园的梁燕京老师执教大班美术综合活动“我想送给你……”,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的史莉老师执教中班语言活动“抱抱”,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的朱金岭老师执教大班社会活动“装豆”。北京市西城区研修学院学前教研部的陈立主任做点评。
陈老师用“目标实、内容暖、结构好、应变强”概括了三节活动共同的特点。目标实:比如梁老师的活动目标是“有初步的计划意识,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需要的材料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愿意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目标非常具体,有针对性。内容暖:三节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过程都体现了非常温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幼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特别感人。结构好:活动环节围绕目标层层展开,体现逐步递进的过程。应变强:由于是异地上课,在场地上、在对幼儿的了解上都给执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三位教师没有绕开难题,而是及时做出调整。展现了优秀教师应有的素质。比如史老师在幼儿阅读绘本时及时对座位进行调整,如前后错开坐,避免了翻书时相互干扰。朱老师在活动中对输了比赛的幼儿进行及时的情绪调整。
下午,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特等奖和北京市幼儿教师半日评优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第五幼儿园的石利颖老师展示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电游戏”,北京市优秀教育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的专职体育教师徐超老师展示大班体育活动“跋山涉水”。现场点评专家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占兰博士。
刘博士首先分析了两节活动各自最值得借鉴的地方。石老师的活动能关注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并让这些现象成为激发幼儿探究动机的材料和内容:在活动过程中,石老师能够把自己想教给幼儿、想让幼儿探究的问题转变为幼儿自己想探究的问题,让幼儿积极主动经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徐老师由一张椅子生成一节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其对材料的巧妙利用值得教师们学习。
由这两节活动引申开,刘博士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学的安全性问题,比如,科学活动既要考虑有趣,又要考虑幼儿强烈的探究和尝试的兴趣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又如,幼儿动作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听课的教师不能无视这个过程而简单地全盘照搬展示的活动。
之后,刘博士结合对两天10个活动的反思,做了题为《有关幼儿园示范课的几个问题》的讲座,就“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有什么价值;好的教学活动到底有什么特点;好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有什么要求”谈了个人的观点。
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主要指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问题,刘博士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看:(1)对幼儿来说,幼儿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合作学习和共同活动。(2)对教师来说,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全面检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考察教师具有的师德智慧和教育智慧。(3)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这些教学活动经过了教师个人对理论的学习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经过了园长、专家的指点,甚至受到某个课程流派、某一课题组的影响,这样的教学对专业建设具有价值。
那么,好的教学活动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呢?刘博士指出真实的教学活动没有完美的,但我们可以说好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是发展适宜性的教学,它能够适应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发展。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好的教学中幼儿的表现是主动的、投入的、专注的,情绪状态是积极的、愉快的,获得的经验是有价值的;好的教学中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幼儿和教师之间所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关系是融洽的,合作是顺畅的,互动是有效的。
就“好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刘博士着重强调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又要注重教育智慧的修炼。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不了解这个学科领域在学前阶段幼儿应该掌握哪些关键知识和经验,那么教师就没有办法开展好的教学。那教育智慧怎么修炼?就是要不断争取机会,来公开展示、来研究、来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这样个人的教育智慧才可能不断生长。二是教师要积累儿童发展的知识经验。要成为优秀的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做好,教师就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多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支持。三是教师要积累教育教学的知识。最关键的是要了解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知识,在这个前提下,结合对儿童的了解,运用一般的教育原理、教育策略,对每一个活动中幼儿如何学、教师如何教进行精心设计。
刘博士还提出了三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1)幼儿主体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看到、尊重、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彰显幼儿的主动性。(2)要研究和掌握知识点、要素分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何来判断不同幼儿的需求,找到他们的需求,找到他们的经验水平,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指导策略。(3)关于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刘博士特别强调北京和南京的名园、名园长和名教师一定要尊重、珍惜、传承各自的历史经验、思想和文化。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懂得传承才能更好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