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日语课程

日语课程

时间:2023-01-23 22:55: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日语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日语课程

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旅游日语专业 旅游日语课程教学 教学模式

当前,海南的高等职业教育是1999年高考扩招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十二年的历程,高职院校已占据了海南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又存在许多问题。虽然国家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件中号召“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海南的高职教育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海南省正在建设国家旅游岛,需要许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外语教学要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及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

一、研究旅游日语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必要性

日本是我国旅游第二大重要客源国,2010年来华人数达到373万人次,日本游客来海南旅游的数量也稳中有升。由此可见,日本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日语旅游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在不断扩大,这给高校旅游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海南将引进和培养高级旅游人才20000名,中级旅游人才80,000名,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求。传统而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出单一的外语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对接,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海南高校开设了旅游日语相关专业,重点培养能够适应旅游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如何开展旅游日语方面的教学,培养能够运用日语为日本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人才,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我以高职院校旅游日语专业中的旅游日语课程为研究对象,摸索旅游日语教学模式,对于目前的旅游形势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

我通过对旅游日语课程教学现状的考察,探索新的外语教学模式。在旅游日语课程的课程模式上,要体现教学的模式多元化,注重日语的工具性和交际性。我认为,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旅游日语的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模式和教学手段。

首先,借鉴CDIO模式对旅游日语课程的教学进行创新。CDIO是工程文化教育的一种先进理念。其含义指:C,Conceive,构思;D,Desingn,设计;I,I mplement,实施;O,Operate,运行。CDIO模式是由MIT瑞典皇家工学院等提出,它的实践取得了极好成果,得到产业界的认可(2007年:Gordon基金―2000万美元;CDIO毕业生工资提高15%)。2004年创立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CDIO国际合作组织。2008年中国教育部组织课题组试点。CDIO是从工科学生的整体素质上着手,CDIO模式培养学生的《大纲》第三条提出,外语交流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职业道德、学术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工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外语教学是作为CDIO整体教学产研一体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日语课程教学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培养为日本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学生这一要求。就目前的教学模式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热情,反而使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发挥,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培养,造成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过分依赖。因此,摆在日语教师面前最重要的不是教学生掌握多少单词,懂得多少语法,而是要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全面提高旅游日语应用水平。

我探索在教授旅游日语课程中实施多元化的外语教学模式,即“语言+交际能力+课堂实践+社会实践+文化”的螺旋藻式的模式为主,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模式为辅。最终目标,就是探索出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它的实践检验结果将期待它的进一步实施来验证。

何谓“语言+交际能力+课堂实践+社会实践+文化”的螺旋藻式的模式?首先,在学生学习旅游日语的初级阶段,可以运用“语言+交际”模式。何谓“语言+交际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整个课堂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侧重培养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就是“智商+情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学习日语的兴趣。教师要针对学生真实的日语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也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成果。

其次,在学生学习旅游日语进入中级的阶段,可以实施“交际能力+课堂实践”模式。旅游日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因此,旅游日语的课堂教学也必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学生需要能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老师来担任旅游日语课程的教学。那么,教师在课堂实践上,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教师要组织、管理好课堂教学活动,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表演欲望和学习潜能。让所有学生都从课堂实践中受益,通过课堂实践掌握日语知识重点和交际技能,在参与中感受乐趣,激发潜能,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学生在课堂上操练日语达到一定的程度,可以采取“课堂实践+社会实践”模式。旅游日语除了课堂学习,还要安排学生去旅游景点实习。这门课程的设置,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旅游行业需要的旅游服务人才,学生只有和真正的客人面对面,才能真正达到把书本知识向实践的转化,积累工作经验。

最后,在旅游日语课程的高级阶段,实行“语言+文化”模式。其实,文化导入应该贯穿日语教学的始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修订的基础阶段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交际的基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达到真正的沟通效果,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其一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行为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能力,其二为对两种文化的理解能力。而且,学习任何语言,最难的就是对文化的理解了。比如,日本的「文化是什么?产生「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来一一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不断提高、完善旅游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为学生的就业及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预期效果

日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辩证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向具有较高应用能力的方向过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宝珍.论日语模拟导游课交际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叶丽芬.关于旅游日语教学的思考――以专科日语专业的导游日语为研究对象[J].科教导刊,2010,10.

[3]修刚.中国高等院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

第2篇

关键词: 公共日语 人才培养导向 基本技能 实训体系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高职公共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和变通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目前高职院校的第一要务,高职院校应当建立有高职特色的、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公共日语课程体系。

一、日语人才需求与社会人才培养导向

随着近年日资企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服务外包产业的兴起,长三角地区对日语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目前有服务外包企业500多家,其中服务外包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较大。

为满足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各类本科、高职院校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我院针对社会的人才需求现状,发现单一以日语为专业的人才已经渐渐失去竞争优势,专业技术加外语模式的复合型人才更适合当前社会。对于公共日语课程,我校在日语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设计上做出了调整和创新,改变了日语课程学习内容单一的局限性,针对社会人才培养的导向,注重日本的文化、礼仪学习。

二、高职公共日语课程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弱于本科院校学生,语言的学习相对较为枯燥,公共日语课程并非专业核心课程,所以学生学习日语的重视度还不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该教材对于初学者入门较易,经过不断修订和整改,该版本内容偏向于实用性,对于语法的讲解还比较模糊,不能满足学生日语等级考试的需要,所以在课堂上必须针对一定的知识点加以补充。

公共日语教学在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上还是延续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教师授课侧重于单词、语法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堂比较枯燥,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课堂上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公共日语在教学环境上与公共英语相比起步较晚,学生人数较少,相关的学习和辅导资料也较为匮乏。在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公共日语远远没有公共英语形式丰富多样。

三、公共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特色公共日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我校鉴于市场的人才需求,提出了“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日语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契合了对日经济、技术交流不断扩大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全国市场的需求都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公共日语课程的培养目标正好契合了社会对日语人才需求的广泛性。随着社会对于日语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加强公共日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

(二)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日语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普遍年轻化,大多是应届硕士生,教学模式基本都遵循本科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在高职院校是行不通的,高职院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较欠缺,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师资的选择和培训极为重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学院教学质量提高、学院发展的重要保障。

1.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建设

公共日语虽并非专业核心课程,但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年轻化、经验不足的现状,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专业带头人除了必须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之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目前,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面临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科研能力较弱。青年教师从主观上很想尝试做科研项目,但苦于没有一个有科研能力的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带头人必须具备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工作,也是公共日语课程体系建设的先决条件。

2.重视青年教师自身建设

青年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主力军,其建设工作需要重视。现今正大力提倡教育改革工作,青年教师自身的建设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青年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之外,还要加强师德教育。高职教师面临的学生群体可能和本科教师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的学习能力,以至于学习兴趣都不强,面对这样的状况,高职的教师不能够放任不管,反而应该更有责任心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合点。应该充分让高职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形式多变地调动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才能体现出新时代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高尚师德。

当然从教师自身的层面,可能单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升是不够的,高职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把所学的日语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怎样运用就是青年教师要去研究的一项工作,单一的专业知识显然不能满足高职公共日语的教学目标,青年教师应该每隔一两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经常和企业相关人员保持联系,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以后工作中涉及的语言知识。不同专业的教师在经过充分的企业挂职锻炼和调研之后,制定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公共日语课程内容,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地实现“零公里就业”。青年教师的建设工作是公共日语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

(三)以职业为导向的公共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实现“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从职业素养、语言素养和职业技能三大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经过多方面的企业调研,企业目前反馈最多的就是人员的流动性太大的问题,刚刚熟悉了业务的员工,可能由于更丰厚的薪资报酬而选择跳槽。我校在经过校企合作之后,确实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在公共日语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职业素养部分必须狠抓。对于职业素养这一方面也是针对目前行业的需求,开设IT素养(计算机操作技能)、弟子规(行为规范、职业操守)、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培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在语言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进行日语的教学。目前我校有五个专业方向:信息技术、商务管理、金融、纳米生物、数字媒体,公共日语是为这五个专业提供教学的公共课程。在语言素养这一方面,不能依照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而应结合教师在挂职锻炼、企业调研之后,根据各个专业对于日语人才的行业需求进行语言素养的教学。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以职业素养和语言素养为基础的,职业技能方面也针对不同的专业培养不同的职业技能。如商务管理、金融专业主要开设商务日语、商务礼仪、商务函电的课程,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信息技术专业主要开设软件日文测试式样书的学习,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

不同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不同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应该体现在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之中,职业素养、语言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了以职业为导向的公共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四)重视建立校内外实训体系

要构建好一个课程体系,就不能忽视学生的实训环节。实训环节不仅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运用的环节,还是检验实际教学效果的环节。

实训环节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校内实训环节充分采纳、运用了教师挂职锻炼和企业调研中所归纳出的要点,由日语教师和日语外教联合授课,在校内不断强化学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日语的能力,进行反复的练习、实践,校内实训是日语语言知识与职业岗位要求的高度集成。校外实训能更准确检验校内实训效果,学生在企业实训的过程中,由于有校内实训作为铺垫,在校外实训环节中就会更容易地进入工作状态,但期间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即校内外实训的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发现,除了要解决它,更重要的是做好系统的反馈工作,从而不断完善校内、外实训体系,为更好地构建公共日语课程体系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日语人才的就业要求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公共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完善高职公共日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我们只有基于公共日语发展的现状,抓住日语人才需求与社会人才培养的导向,有专业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构建,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高职日语专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市场经济调控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影响下,许多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都开设了专业技能课或实训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将来就业拓宽渠道,能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课程的设置,从整体思路来看,既兼顾理论学习又重视培养实践能力,目的是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实际授课中却明显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口语能力相对还是比较弱,所学知识无法灵活运用到工作场景的日常表达中,以致毕业后至少要在工作岗位上实践2、3年后才能真正胜任。

从课时安排来看,多数院校在低年级不设置专业技能课程,把更多的学时放到日语基础课程上,将日语专业技能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阶段,一周2个学时,开设一至二个学期。这样使得授课任务艰巨,但收效甚微,同时也使学生在心理上自动就把这类课程划分到了“非重点课程”的范畴,态度上较轻视,同时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在课堂教学方面,许多教师并未有真正的企业工作经验或者只熟悉某个部门的业务内容,这也使得教学的内容偏于单调,或者只能停留在书本上,缺乏生动性和立体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过大,学生觉得生涩和枯燥,课堂气氛沉默。在授课方式上,多数教师还是以将基础课程的传统模式来进行授课,成了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模式,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工作交际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的开设失去了实际意义。

二、课程定位与教学模块建设

1、课程定位

办公室日语是应用日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开设一个学期。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常见办公环境下的日语口语能力、交际能力和业务交流能力,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该课程不同于商务日语专业的商务日语会话课程。课程内容不单是侧重于商贸方面的日语会话内容,更是涵盖了常见办公场合的日常用语、人际交往常用表达、办公室接待服务用语、办公软件常用词汇、会议发表常用表达、办公室业务洽谈用语、商务规范礼仪等多方面的内容,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日语进行日常工作交流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为学生拓宽知识面,尽早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模式。

2、构建课程教学模块

课程定位要求课程内容的涵盖面更广更细化,而现在市面上出版的一些办公室日语或商务日语会话类的教材并不适用,多数教材存在内容松散不够规范紧凑,导向不明确,知识模块设置不够合理,很多内容过于生涩难懂等问题。根据高职学生生源的特点,教师必须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间存在的差异,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职教原则,满足各层级学生对日语教学的差异性需求。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要难易结合,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尽其能,各有所获。还需要重新构建课程的教学模块,按日常工作任务流程来划分每单元的任务类型和完成指标。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完整的仿真的工作项目或任务的项目课题,去体会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办公室业务的流程,认识到各个环节中的链接重点和各个工作岗位的关系,从而学习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岗位操作和管理的技能。

三、办公室日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与探索

1、设置仿真的项目课题

以模块划分的任务类型中,必然包括每堂课的具体项目课题。每个课题都应该是在一个仿真的、与企业实际工作场景相似的实训环境下进行的。实训课程的本质还是教学,因此实训场所应突出教学目标。场所应安排在校内的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内,各种配套设施及设备都要考虑教学的需要,便于学生操作。在这种授课环境下,学生在好奇心和新鲜感的驱使下会激发学习动机,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话,就很难令他们产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无法加快知识消化的速度,难以立即参与到模拟环节的实践当中来。

2、教学设计要合理连贯,难易结合

高职院校教学班学生人数过多,一个教学班的人数有的多到30人以上,外语是一门语言课,非常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活动较多,学生参与性强,可一旦班里人数众多,空间和时间有限,教师就无法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笔者的经验是以团队为个体来完成整个课题的实训环节。团队的人数最好保持在3-5人以内,避免人数过多或过少导致个人任务负担过重或者任务分配不均;教学内容设计应难易结合,合理分配时间,使各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践当中来。

项目课时的安排要集中并连续,在讲解过后,要及时保证学生能马上尝试着去运用,也就是讲授+实训的模式要保持连贯性,以保证学生能完成多项操练程序的综合练习,每个项目课题的时间至少要在4课时以上,以形成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整体认知,能有条理有进度地完成项目课题。

3、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1)办公室日语课堂中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强调让学生通过模拟情境和真实情境的体验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把两者有效地结合。

在课堂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自设情景、分组讨论等形式来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进行到“来访接待”这个任务环节时,里面的项目课题包括:前台接待服务、交换名片、业务洽谈等。教师在讲解完各个课题的常用表达和常用语、注意事项及涉及的商务礼仪后,并不给出固定的会话模式或会话例文,而是在课堂上或者课后留时间给学生,要求以团队演练的模式再现该工作场景。在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予引导和提示,并提出评价标准,只要求完成工作流程而不做其他硬性要求。学生在准备过程中,把“来访接待”作为下一课时的工作内容,首先会明确团队个人的责任分工和职能范围,自备名片和道具,接下来在接待工作流程中会涉及到给客人带路、请客人就座和给客人上茶等具体工作细节,这时学生会根据场景需要收集资料,灵活调整会话内容,个人演练后再进行团体合作演练。在工作场景再现的环节里,经常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效果,学生在看其他团队演练的时候也会和自己团队的表现做比较。最后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再对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和纠正,这种模式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同时也使教学效果有了提高。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主讲”,而变成了“导演”,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要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参加活动;最重要的是在结束以后,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能通过“体验”活动有所收获,因此不仅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准备,能对“体验”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有预先的思考,还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增加专业知识储备。

(2)多元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辅助应用。工作任务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决定了各个教学模块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而要根据教学内容相应地变化。比如,“演示法”在教授商务规范礼仪模块时是非常必要的;“案例教学法”在教授“投诉应对”项目模块时更便于学生理解;“情感教学法”在讲授职业道德规范时合理运用会增强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法”在教授“业务洽谈”项目时是非常适用的。另外,运用多媒体、PPT等现代教学手段,配合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能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氛围,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第4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经贸日语 教学问题 教学对策

当前,国内开设日语专业的学校日益增多,日语学科已经从一个小语种变为大语种之一。开设日语专业的大专院校和高职院校为体现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分别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经贸日语课程作为实用性较高的课程,受到众多高校的关注并得到了较大的推广。独立学院作为教育型大学的主体之一,在经贸日语教学上也展开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我在教学活动中除了遇到了普通高校面对的共性问题之外,也遇到了独立学院自身开展该课程的个性问题。

一、独立学院面临的经贸日语教学问题

(一)从教学课程地位看。

就课程地位而言,独立学院的经贸日语课程课时不足,在日语系课程体系中地位偏低。我国的大学日语教育绝大多数都是零起点的日语教育,日语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般是以培育从事翻译、教育、科研人才为主的。而这些学生获得的学位基本上也是日语语言文学学位。零起点的日语教育决定了在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上日语精读课程时间比重会很大,普通高校日语专业大一至大二基本每周都有8―12个学时的精读课程。大三之后也基本保持了每周6节的精读课时。再加上日语作文、泛读、听力、语法等课程通常是必修课程,进入高年级后才列为选修课程的经贸日语通常课时相对较少,在日语系的课程中地位较低。这些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独立学院中同样也存在。

(二)从教学工具看。

教学工具可以包括最基本的教材和师生能够利用的教学设备资源。虽然整体而言,我国经贸日语教材的横向纵向都还处于一种起步的阶段,无论是从知识的范围的跨度和深度都显得不足。但近些年来国内出版发行的经贸,商务日语教材数量有了较大的增加。除了日语经济类的教材,还有外贸函电、谈判等实用性教材,其中有些可以称得上是精品之作。应该说这些教材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贸日语教学的需求,但这些年来开发的商务或者经贸日语教材多以高年级或者成人学习为对象,以低年级为学习对象的教材几乎没有。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生源整体素质相对于重点高校存在着差距,实际接受能力不足,在精品教材的适应上能力上略逊一筹。此外,经贸日语由于其本身的课程地位偏低,教学设备配备相对缺乏,缺少属于自己的教学实验平台。

(三)从教学对象看。

教学对象也就是学生。日语专业通常为小班教育,学科人数不及英语系这样的大系。这就造成了经贸日语选课受众少、课程开设成本高的问题。经贸日语课程通常属于选修课,是拥有日语基础的学生的能力提高课程,本身具备选课资质的学生数量就很少。再加上和普通高等院校不同,独立学院由于是自收自支,对课程的开设均有成本核算,未达到一定人数的话课程开设难于进行。即使有的学生的学习意愿很强烈,但是该选修课如果选课人数很少的话最终则无法开课。存在着课程开设最终能否成行的风险问题。

此外,独立院校多属于三本院校,考生中有高考发挥不佳的优秀尖子,也有混迹学校的态度不端的学生,学生间层次差距极大,整体的能力偏弱。如何让参差不齐的学生参与到这类能力提高型的课程之中并且跟上教学节奏富有挑战意义。

(四)从教学主体来看。

教学主体,即教师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方法。首先,独立学院由于缺乏财政的资助,自收自支的性质较强。在师资的配备上通常人数较少,教师个人承担的课程量较大,这在日语专业的师资人才配备上也不例外。而且教师除了承担专业日语教学外还要兼任学校的二外日语和公共日语课程,师资匮乏现象较其他高校更加严重,致使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展更多的经贸日语课程教学。此外,经贸日语课程的培养模式为“日语+经贸”的培养模式。但经贸课程体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既包括经济、金融、财政、产业经济等偏向宏观的经济科目,也包含了国际贸易实务、金融投资、财会、物流体系、生产品质管理等偏向企业的微观经营的科目。即使是专业的财经类大学、经贸类大学,既精通日语又精通经贸某一专业课程的教师也是屈指可数的。因此,要展开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的经贸日语课程教学困难较大。此外,日语教学中的教师以日语语言或者文化专攻出身的教师居多,缺乏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在经贸日语教学的质量上也和现实差距较大,存在着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独立学院的经贸日语课程的改进对策

以上从课程、教材、教师、学生四大因素考查了独立学院的经贸日语课程存在的问题。那么针对这四大要素,独立学院该以怎样的对策来应对这些问题呢?

(一)首先在课程地位上要努力提高经贸日语课程地位。

在课程体系上,虽然提高经贸日语课程地位,将其列为必修课程非常困难,但独立学院由于运营机制较为灵活,可以将诸如语法、词汇学等的必修课程作为选修课来上,这样就相对间接地提高了经贸日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而实践也证明在选课体系中,经贸日语课程通常选课率都大大高于语法、词汇学、日本文化等课程。伴随着经贸日语课程选课的常态化,经贸日语课程数量的增加也自然而然地列上了教学改革的议程,这对增加经贸日语课时,提高经贸日语课程地位都有较大的意义。

(二)在教学工具上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突出重点。

经贸日语课程由于课时相对少,这就要求在课程和教材选择上要精简,力争兼顾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在广度上,教材选择既要包含商务日语,对外贸易谈判这样的微观的实务课程,也应该包括经贸日语阅读这样的较为宏观的经济知识的课程。在教材深度上,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习得水平有所欠缺的问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编也是方法之一。例如东南大学的《新编商务日语综合教程》实用性较高,深度较好,但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单词过多,识记较为困难。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保持例文格式下对信件、契约、订货等内容进行要约,由于重点明确,对学生的学习则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种编写从理念上来讲是在“经贸+日语”的学习中侧重了经贸方向,将语言的学习比重相对缩小了,但在实践上它却体现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实践能力强而识记能力态度较差的特点。应该说是否对教材进行编写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有选择的进行的。例如我校选用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商务日语文章选读》教材,其内容多出自日本报刊的新闻内容,比如《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精简缩略不利于日文原版经济类文章的阅读能力提高。在经贸阅读课上,这类教材基本就是直接地运用较为合理。

此外,积极和校内其他部门共享,整合资源也非常必要。例如经贸日语课程的外贸活动需要借助模拟商务平台。我校经贸学院的模拟外贸商务平台对包括日语专业在内的外语类学生同样开放。这就较好地解决了经贸日语专业缺乏实践平台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三)对于教学对象,如何克服选课受众人数限制,注意因材施教是关键。

虽然经贸日语课程是选修课,选修的大学生数量人数相对其他专业而言是非常少的,但是通常独立学院的日语教育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行班班级,相对于重点高校而言学生数量还是不少的。即使某课程选课学生少,在选课后进行合班教学的话基本上就不存在开课学生数量不足的问题。此外,借鉴日本国内经济系的一些做法,某选修课两个年级跨年级选课也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如果预测某个年级选这门课的人数可能会很少的话,那么,将选课对象年级范围扩大,从原来的一个年级扩大为两个年级的话(比如选课对象由三年级扩大为三、四年级),选课人数不足的问题也必然能够迎刃而解。

此外,依据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也是经贸日语教学中需要时刻注意的问题。比如经贸日语课程的特色就是培养“经贸+日语”的复合型人才,但两者孰重孰轻的侧重却完全依靠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重点高校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薄弱,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识记单词语法,学习态度上也有所欠缺。但动脑能力和实践社交能力均不逊于重点本科类院校学生。依据学生的特质,在教学中除了提供实用型的商务日语教育外,对经贸日语阅读课程积极采用“自上而下模型”阅读模式推进教育。学生通常能根据上下文的行文意思猜测判断单词句意,并对前期的阅读进行错误修正然后再预测,其能力并不逊色于重点高校学生。此外,财经类院校学生兼修其他财经课程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在这种模式的学习中,学生体现出跨学科联想力通常较强。“自上而下模型”阅读模式教学跳出了日语阅读教学中的“自下而上模型”的主流模式,即“假名―单词―词组―短句―句子―语篇“的线性序列来读取信息的方式,这样更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身特征。

(四)在教学主体上要积极引进富有经验的日语和经济类的跨学科教师,找到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配备上,独立学院可以在高年级的课程设置中积极地引进兼有日语和经济学基础理论基础,并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的教师担当此类课程的授课。高年级经贸日语课程教师师资可以选择日语语言文学大学本科背景,具有经济或者MBA硕士学位,或者在日企或日本拥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这类教师对商务日语、经贸日语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能够在课程中穿插较多的日本企业文化和自身的实践经验,课堂上的实证举例较为丰富,比较受学生的欢迎。此外,兼具日语和经贸知识或社会经验的教师,除了自身具备普通语言文化类教师不具备的专业知识外,也拥有一定的人脉,对邀请日企企业家或者从事商务的人员举办讲座、安排学生实习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对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和社会的接触都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教学主体并不仅仅指教师这个单纯的个体,主要还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独立学院在借鉴普通高校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找到适合自身教学的方法。可以在经贸日语阅读就展开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如以ESA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理论为指导积极推进经贸日语阅读课研究型教学策略,将课程设置划分为激发兴趣、研究型学习、研究型运用、综合评价等环节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扩展阅读量。此外,教育心理学理论对阅读过程提出了三种阅读模型,“自下而上型”“自上而下型”“相互作用型”。对其进行了进行有效的比较,依据独立学院本科生的特点,在课堂内积极地推广符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模型、开展经贸日语阅读课也非常重要。特别是“自上而下型”的阅读更加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性,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预测能力。

此外,对于经贸日语重要组成部分的商务日语这样的课程,模拟实践作为课堂设计的一个环节应当给予充分重视。商务日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境设计,而且需要注重商境的设计。在商境的设计上,要积极创设虚拟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利用虚拟空间实施商务函电的写作也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其做法是规定选课学生的角色,包括进口商、出口商、交易产品类别,等等。让学生成为了明确了进口或者出口任务的“贸易业务员”,让其以业务员的身份和对方进行邮件沟通,邮件的抄送栏中必须输入教师的邮件地址。这样,教师能够全程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同学们则跟随着课程进度完成谈判、寄送样品、价格交涉、报价、订货、签约、支付、运送、保险等一系列外贸流程,老师则可以及时监控了解学生的虚拟交易情况,同时又能发现商务日语教学或者函电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纠正,可以将优秀的学生成果和新颖的点子引入课堂,既能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又能丰富教学内容。

三、结语

独立学院的经贸日语课程面临着课时少、课程地位低、师资不足、设备资源缺乏等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生源档次较差、选课学生数不足不能正常开课等特殊的制约因素形成的个性问题。但另一方面,独立学院也具备机制灵活,日语学习班级有平行班,选修可进行合班教学,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强等有利条件。教师只要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课程,一定可以克服课程地位低下,教材及设备、教学对象、教学主体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找到解决独立学院的经贸日语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与心理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2]吴蓉斌.独立院校二外日语教学问题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1,(2):102-104.

[3]葛菁菁.经贸日语阅读课研究型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1,(3):121.

[4]管春林.创设虚拟交易空间,提高外贸写作教学效率[C].高等财经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1.

[5]李棠.日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09,(36):95.

第5篇

关键词: 趣味教学 旅游日语 导游专业知识

旅游日语课程是高校日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使学生熟悉与旅游有关的基本业务知识并理解日语导游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流程。该课程是跨日语和旅游两个专业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日语水平,还必须具备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

旅游日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反复训练法,其通常要求学生掌握日语口语表达,了解导游工作所需的专业术语,熟记导游词等范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日语的基本功方面有所发展,但其导游方面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却相对比较薄弱。此外,虽然传统教学中利用模拟真实场景来训练学生,使学生的日语表达得到锻炼,但多拘泥于日语表达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敬语表达是否到位等,往往忽视了“导游”和“游客”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这一目的。

那么在有限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强化学生在导游方面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并喜欢日语导游这一职业呢?我认为应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弱化学生对旅游日语的恐惧心理,将知识点通过简要轻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通过趣味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语导游这一职业,以鼓励他们主动地获取相关知识。

1.导游专业知识趣味教学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旅游日语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导游的基本素养等旅游专业知识,正确认识日语导游这一职业,我尝试运用巧解日语单词、字母口诀等趣味教学的方式,让教学变得简单易懂,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易学、乐学、好学,从而获得了比传统教学法更好的学习效果。

1.1日语导游基本素质趣解

由于课时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旅游日语课程的重点放在日语口语表达上,而关于导游业务理论的讲解时间较短。因此,很多学生对日语导游所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的认识比较模糊,未能真正了解“游客至上”的服务观念。为了加深学生对日语导游基本素质的了解,我尝试新解了一个日文单词“あたりまえ(理所当然)”,该单词的每个假名分别代表一个日语单词:あいさつ(敬意)、たのしくさせる(高兴)、りかい(理解)、まごころ(真诚)、えがお(笑脸),其具体的解释如下:

第一,あいさつ(敬意):导游应该尊重游客,在迎接时应该热情地用向游客打招呼,在行程中尽可能关心每一位游客,经常嘘寒问暖,为其提供富有人情味的服务。

第二,たのしくさせる(高兴):导游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耐心细致,精神饱满地带领游客顺利完成旅游活动,让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三,りかい(理解):导游在接待过程中,要站在游客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尊重、关心对方。导游要发挥自己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及时排除行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在细节方面为游客提供方便。

第四,まごころ(真诚):导游要热爱导游工作,真心诚意地为游客服务,用心地投入到接待工作中。同时必须讲求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第五,えがお(笑脸):导游员在导游讲解和旅游活动服务工作中应该保持微笑,充满朝气,使游客感到亲切、容易交流。尤其在困难面前,更应该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从而鼓舞游客增加克服的勇气。

利用日文单词“あたりまえ”延展出代表日语导游基本素质的五个单词,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作为日语导游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还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1.2日语导游职业价值趣解

不少学生对日语导游这个职业存在着某种偏见,认为这是一份社会地位低、需看别人脸色、无良好发展前景的工作。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导游这一职业的价值,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我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和日语导游界朋友的交流,将日语导游职业的三个价值以“3K”进行了趣解。

“3K”,即三个以か行假名开头的单词:かんしゃ(感谢)、かんどう(感动)、きおく(回忆)。首先,かんしゃ(感谢):导游是一份能被游客真心感谢的工作,因为你协助他们完成了一个期待已久的旅程。其次,かんどう(感动):表示导游这份职业能够引导游客通过旅游收获感动,在饱览美景之余也沐浴了心灵。最后,きおく(回忆):表示导游能为游客创造美好回忆,是一份能给人带来快乐的职业。

通过对“3K”的解释,学生们能很快地认识到日语导游的职业价值,从而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学习旅游日语这门课程。同时,也对他们以后的职业规划产生一定的帮助。

1.3中日异文化趣解

在旅游日语的教材中,会出现不少中日语言表达方式、生活习惯、节日习俗上的差异,且各个知识点较分散,不便于概括总结。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避免理解错误,但无法一一详细讲解。那么如何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中日文化差异在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鼓励他们主动积累相关的知识呢?我通过同形异义文字这一典型例子入手,让学生巧记中日异文化。

日本游客在中国旅游时,在同中国人的交流过程中,双方经常会借助书写汉字来帮助交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部分中日文字在意思上存在差异,往往会造成一些误会甚至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这些素材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欢笑之后能进一步巩固对中日同形异义文字的记忆,使他们食而化之。比如下面的例子,“老婆”:如果你用这个词来称呼日本人的妻子,对方可能会生气,因为这两个汉字让日本人联想起来的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人”:汉语中的爱人是妻子的意思,但日本人会认为是情人;“娘”:汉语中的娘是妈妈的意思,但在日语中却是女儿的意思。

利用这些同形异义文字,启发学生开动思维,在学过的日语中深入寻找类似的用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日语的动机。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中日的文化差异及日语的一些特征,为以后的实际带团操作积累相关知识。

2.趣味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趣味教学的实践效果,我对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有85%的学生认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趣味教学可以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导游相关专业知识,并对导游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旅游日语课程中运用趣味教学方法授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导游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比传统教学法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光.导游业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钟露莎.旅游日语教学中的形象[J].成都大学学报,2006,(5).

第6篇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 高职高专 商务日语课程 教学 应用

引言

本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首先提出问题,介绍商务日语的概念,交际教学法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以本人的实践教学为基础,探讨交际教学法在商务日语课程中的应用。第三部分结论,商务日语教学不同于基础日语的教学,只有采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达到教学效果。

一、概念论述

(一)商务日语的概念

在日语中,商务日语叫做“ビジネス日本語”。传统上的商务指的是贸易,商务日语就是贸易日语。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商务的涵义在不断扩大,可以说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动态的概念了。它可以指询盘、报盘、还盘、接受、签约等一套商业谈判业务,或开信用证、装运、保险、检验、索赔、付款等一套进出口业务。“商务”也可以指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活动和对外业务,“大商务”的概念还可以包括金融、贸易、运输、投资、财会、经济法、国际合作、国际惯例、WTO原则等等方面。因此,商务主要表示一些部门参与者和其他人彼此想要实现这个机构的计划还有目标,存在相关联系的活动。而从联系的活动之内采纳的日语表现往往叫做商务日语。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职业日语,是一种在现代商务场合下使用的特殊用途的日语。

(二)交际教学法的概念

交际法教学是指模仿某些交际活动,在掌握一定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如学生特点、教材特点和语言环境)而创造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交际教学法源于人类语言学家(诸如,Hymes, 1972)和弗斯派语言学家(诸如,Halliday, 1973),他们认为语言最重要且首先是一种交际体系。语言教学的目的是目标语的交际能力。语言课程的内容包括语言意念和社会功能,而不仅仅是语言结构。

(三)交际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交际教学法的特点,首先课堂教学活动是任务型的,要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怎样利用语言作为媒体实现交际目的,完成交际任务,而不只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的结构是否完全正确。其次,选择和设计课堂交际活动是要让参与交际的双方存在信息沟通,也就是说双方都不知道各自所拥有的信息,以使交际活动更接近于真实。

交际教学法的意义,外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构词造句的能力,还应把交际能力(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应变能力)、跨越文化交际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交际教学法在商务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高专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与日语有关的工作。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基础日语的教学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也是学语言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扎实的语言功底也是顺利实现人际交往的必备条件。其次,商务日语专业知识涵盖了商贸知识还有和贸易存在紧密联系的各种语法,此类相应的用法从基础日语内非常少见。商务日语专业主要将提供高水平日语人才当作目的,从教育过程内非常强调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完善知识框架,推动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和商务工作存在紧密联系的各种知识,能够推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学生从实践过程中熟练运用相关知识。

因此,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如何扬长面避其短,有效地运用交际法教学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交际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方面

1. 纯教学交际

这种交际行为是围绕课堂活动展开的,包括要求学生作出解释,教师给予解释,以及一切有关课堂作业和活动的提示和引导。这种交际行为也包括任何以语言交际为中心的话语。换句话说,有关语言的一切操练均在此列。这种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足是占用课堂时间较多。

2. 模仿际

这种交际行为特点是,学生熟记和背诵对话、课文,重复教师或磁带所给的范例,或利用对话进行表演,开展句型操练和小型会话。这里主要指再表达练习。它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3. 模仿交际

在这种交际中,学生应该表现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为他们得根据情景、剧本或零乱的图片编成对话,根据情景刺激,本能地作出反应,参加模拟讨论会和角色表演。学生必须更多地参与属于他们自己的,并能使他们更自由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讲话。

4、真正的交际

在进行此类交际活动的时候,学生代表他们自己对话;在组织和活跃小组活动的各个阶段中,以及在小组作出决定的时候,他们都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交际。同样当人们在进行创造性练习,自由讨证,开展真正的辩证、解答问题、结构事故等活动时,也都涉及真正的交际。

商务日语非常强调提高日语运用水平,仅仅借助老师进行讲解,无法保持其学习热情。应按照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营造和具体现状保持一致的环境。

为促进交际能力的应用,教师既要重视前两种类型的交际,也要重视后两种类型的交际,两者不可偏废。

(二)课后学习方面

摆脱外界因素的限制,推动学校和公司建立紧密关系,延伸实践途径。邀请日语毕业生发表演讲,在实践各个方面开展沟通。推动学生和毕业生开展沟通,推动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公司在日语人才方面标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同时聘任外教还有中日友好协会会员参与这一过程之中,创造优秀的实践舞台,不断增强其实际沟通交流交际能力。

(三)对于交际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交际法教学思想的产生是外语教学的一大变革,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交际法教学在真实或半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而教师则无事可干,袖手旁观。相反,教师要干得更多,教师须有系统的知识去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城外”走向“城内”。要精讲多练,要安排学生在语言情景中反复操作和实践,要让学生主动地在较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学会运用知识。2. 不要有错必纠。学生在练习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错误,教师对学生错误的纠正要讲究方法。只纠正必要的、妨碍交流的错误。如果每错必纠,不但会打断学生的思路,影响流利的日语表达,还可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消他们说日语、学日语的积极性。3. 交际法教学并不意味着仅仅是两人对话、小组对话和角色扮演等。教师须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和学生水平的个体差异来创设适合学生的活动形式。4. 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对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语言学、教学法的运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行交际法,必须重新训练教师。教师必须在理论和实际运用上吃透交际法,加上较好的口语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结论

商务日语教学不同于基础日语的教学,只有采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掌握运用日语的能力,提升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商务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蔡福华.试论教师在交际教学课堂中的作用[J].运城学院学报,2003(06).

[2]张伊娜.交际教学法问题之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4).

[3]周林娟,唐千友.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03).

[4]孔燕平.外语教学中交际式教学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01).

[5]杨巍.浅谈如何加强大学日语口语教学——以交际教学法为中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1).

第7篇

一、基础日语课程现状

高等学校基础日语课程的现状主要集中表现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

(一)基础日语课程之教师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教授内容和教授方法两个方面。

1. 教授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师常常重视基础知识、语法项目、读写和书本知识却忽略发音基础、单词释义、听说译能力及课外常识。

(1)重视基础知识,忽略发音的准确性

教师把教授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是常见的基础日语课程模式。但大多数学生是在大学时期的基础日语课程中才开始接触日语,所以必须重视发音的准确性。就像中国人从小学习拼音一样,日语学习也得从发音和假名开始。

(2)强调语法,忽略单词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语法,认为语法是语言的核心。其实,单词是语言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让学生不只是死记硬背,更能活用单词,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内容。

(3)重视读写,忽略听说译能力

大部分高校设置基础日语课程为每周8学时或10学时,听力和会话课程分别为每周2学时或4学时,课时的差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这一点也为以后学生听不懂日语和不会说日语埋下了隐患。外语学习包含听说读写译5 项能力,但由于大多数高校的基础日语课程都强调读写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弱化。

(4)重视书本知识,忽略课外常识

担任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应该先打好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只讲书上的内容,而且只讲解内容本身。比如讲到「文化(文化)这个单词,常常一带而过。事实上,关于文化一词的课外知识非常多,比如日本人的饮食文化、自然观和集团主义等,如果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不但可以调节单调乏味的课堂气氛,也能扩展学生的视野。

2. 教授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自我讲授,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及完全使用日语授课,不考虑学生接受情况成为教授方法上较为明显的弊端。

(1)重视自我讲授,忽略学生实践和思考

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采用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讲为辅的教学模式。很多高校教师沿用了初高中教师的授课方式,一味自我讲授,并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收。近几年,更是出现学生埋头于手机,毫不理会课堂教学的情形。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知识的传授和课程的进度,但也会导致学生陷入被动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失去自学能力。

(2)用日语授课,导致学生接受困难

很多担任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师都从事日语教育多年,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也致使很多教师倾向于使用日语授课。但对于处在入门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无疑提高了其听课的难度。虽然有些教师在每句日语后会增加翻译,但学生往往还是一头雾水。

(二)基础日语课程之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学生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高校具有一定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学习动机模糊、学习态度消极

据对历届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对选择日语专业的动机这一问题的答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非自愿、被调剂;非自愿、就业前景良好;自愿、对日语或日本文化等相关内容感兴趣。相比而言,真正因为有兴趣而选择日语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较低。这一调查结果表明,约有2/3的学生学习日语的动机相对模糊且并不积极。由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懈怠散漫就变得合情合理。多数学生是在大学时期首次接触日语,以兴趣和好奇为着眼点进行学习。久而久之,新鲜感尽失,自然会产生倦怠情绪。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终日面对同一门语言,即使语言中所体现出的文化魅力以及语言在影视节目中的独特视角有巨大吸引力,也会因为语言本身的枯燥和长期沉浸在语言中的乏味而热情殆尽。加之,进入高年级后学习的功利性变强,外界环境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变大,多数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明显消退,态度消极,较为被动。

2. 学习方法陈旧、学习效果不佳

近年来,由于企业对人才的明确要求,日语国际能力测试在各大高等院校引起了强烈重视,80%的高校将通过日语国际能力测试一级作为获得毕业证或学位证的必要条件。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会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模式:

(1)死记硬背

由于高校教师相对机械的教授方式,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就变得合情合理。尽管这种学习方法已经被多次质疑,但大部分学生仍然会通过念几十遍或写几十遍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和句型,不懂得建立体系,发现规律,不仅花费了大量时间,还无法进行活用,学习效果不佳。

(2)功利性学习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法中也融入了一些自己的价值观。即:快速学习和精准学习。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先分辨学到的知识是否属于考试范围,练习题目是否是考试题型,所学的内容是否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再决定是否学习和如何学习。也就是考什么就学什么,用什么就学什么,只要和考试无关的,只要不是将来在职场中能够用到的,都可以忽略。如此,学生认为做到了所谓的快速及精准。殊不知,书到用时方恨少,此时学到的一点看似无关的知识,将来对自己也许会有很大帮助。

(3)哑巴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是大多数中国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常见的方法。追求高分让无数学生忽略了语言实用这一环节。不读、不背、不说甚至不听,是常见的现象。因此,不能和他人交流,见到外国人就紧张到失态,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上述学习方法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基础阶段埋下的隐患在高级阶段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无法顺利通过大型考试、不具备能力撰写毕业论文及不能顺利面试就业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基础日语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问题,教学服务供给侧也需要进行适度改革。只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己任,才能收获更丰硕的教育成果。因此,准确定位学科目标,改善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师的自身学力,才能保证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清晰定位课程目标,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人才

现有的高校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模式的弊端清晰可见。改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听说读写译同步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突出学生地位、培养自学能力。

务必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上带着问题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消化和主动涉猎课外知识的习惯。对于重点的单词句型,提前让学生查阅字典和课外辅导书籍;引导学生查阅各种资料来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多媒体文件进行演绎;分组讨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得出最终结论。

2. 听说读写译同步出击

语言学习不是将单词、语法和句型简单拼接的过程。基础日语课程作为高校日语教育中的根基,必须将读作为说的基础,用听刺激说的欲望,将说和写融为一体,方能使译水到渠成。听说读写译5 个方面必须环环紧扣,才能培养复合型人才。

3. 多元化教学迫在眉睫[1]

国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现代外语人才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要求,具有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对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学能够有高跨度认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基础日语教学应重视对日本文化、文学、历史、社会和礼仪等内容的传授,尤其应重视文化差异所导致的语言差异的表达方式。

4. 跨文化交际需要提上日程

外语教学的深度目标是理解目的语文化。因此,一个外语学习者是否能表达较为地道的外语,并非取决于丰富的词汇量和健全的语法体系,而是取决于他对外国语言文化的深入理解及外语思维的正确养成。所以,培养学生的日语思维能力,是作为非母语学习者的重中之重。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模式和手段教学

尽可能地使用肢体语言,利用各种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才能培养更出色的日语学习人才。

1. 使用肢体语言[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举手投足事关重大。作为日语教师,应秉承日本人时刻不忘微笑的理念,将微笑贯穿课堂始终。并培养学生即使在课外,也要对老师和同学谦和有礼的习惯。除此之外,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也十分重要。将学生划分为前后左右区域,并不时给予眼神交流,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倍受重视。配合课程内容,适当地使用动作来进行说明、比较或举例,也是不错的策略。

2. 使用多媒体设备

现代教学手段不应只停留在课本和板书,应积极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视听体验的机会。重复20 次「富士山(富士山)这个单词,也不如让学生看着白雪覆盖的富士山的美景印象深刻。进行「和服(和服)这个词汇讲解时,若是能对和服进行分类,展示出日本人根据季节和年龄在选择和服上的差异,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 丰富教学形式

(1)任务教学法

进入课程之前,可以花5-10 分钟让学生把前一天课下查阅的小知识介绍给大家,或者进行日语演讲,既能锻炼口语能力,又能提高听力能力。更可以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文化文学常识,团体协作进行研究。

(2)研究学习法[3]

讲授单词时建议采用关联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近义词和反义词,如表示非常的词汇:「大変、「とても、「ずいぶん、「非常に等;对词汇进行分类,如关于水果的单词「桃(桃)、「西瓜(西瓜)、「オレンジ(桔子)、「バナナ(香蕉)、「りんご(苹果)、「葡萄(葡萄);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手(手)、「顔(脸)、「歯(牙齿)、「耳(耳朵)、「目(眼睛)、「頭(头)、「眉(眉毛);进行单词接龙游戏,也就是用前1 个单词的最后1 个假名开始1 个新单词,如:「赤い(红色)「いえ(家)「えがお(笑脸)「おおい(多),之后以此类推。

(3)交际学习法

基础日语课程进行到一年级的下半年,学生已基本上具备了简单的会话能力,可以尝试让其进行课文的角色扮演。二年级时,可以将角色扮演课外化、灵活化和即兴化,更可以找一些简单的动画和电影片段进行配音训练。这些手段既可以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发音是否准确地道,也可以训练听力水平。课文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朗读和背诵的层面上,可以让学生探索每个句子的替代性说法,判断其是否正确;还可以以此为蓝本,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和扩充相关知识进行会话训练。

(4)情境学习法

讲解单词时也可以采用教授绕口令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发音掌握单词的记忆技巧,促进其词汇量的扩大[4]。如:「桃もスモモも桃のうち(桃和李子都属于桃科)一句,既掌握了桃、李子这两个单词,对「うち一词的新用法有了认识,又了解了作为副助词的「も的使用策略。听写课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否能将倒背如流或自我感觉掌握较好的内容写对,是对他们的深度考验。由教师先将课文翻译成中文,再听写学生要求其翻译成日语,之后和课文本身进行差异比对,无疑是查漏补缺的好方法。

(三)提高教师自身学力,满足学生需求

第8篇

[关键词] 实战技能 跨文化交际 集团主义 课堂实训训练

语言教学,必须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酒店日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侧重提高学生日语听说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因素的导入。

一、课程教学对象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

1.教学对象

高职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较低,学习主动性也差。在前期的学习中,旅游日语专业学生接触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基础日语、旅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泛读等,在日语专业知识学习上有一定的积累,但因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日语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而就业公司要求员工不仅日语说得好,还必须对日本的文化、礼仪有相当深的理解,有良好的营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到将来学生就业的需要,平时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培养全面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2.教学目标及内容

酒店日语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应用到实践当中去。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其实操性。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在酒店服务中进行流利的口头交流,为在酒店住宿的日本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以旅游日语专业学生在酒店进行的服务与管理实习为主线,沿着学生在酒店各个主要部门的许多工作岗位担任各种见习职务的轨迹,将现代酒店的工作流程、服务规范、经营要点、日语交际技能和跨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和语言习惯。

二、酒店日语课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1.酒店日语课的基本内涵

酒店日语课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日语一年半后,在酒店各个岗位的实战技能。

2.酒店日语教学的特性

第一,实战性。酒店日语课是酒店各个不同岗位的模拟,强调教师示范之后,每位学生对饭店职员各具体工作环节工作情景的模拟,而且必须做到在虚拟饭店情境的实战演练。

第二,全面性。酒店日语课是二年级日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具有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所以,学生要用掌握的饭店知识,用恰当的敬语和日本客人表达。

第三,跨文化性。饭店工作人员除具备一般的人际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在当今国际交往中,要说一种语言,就必须理解创造那种语言的人民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单凭语言能力并不足以弥补文化隔阂。因此,酒店日语课要对学生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将日本文化加入到单词的讲解中介绍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日本社会的了解。

三、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目前,上课的主要形式是采用加大课堂实践训练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模拟酒店环境,加大口语练习。

那么,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可以灵活处理,所给出的例句精炼、实用。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训练的步骤,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注重设计贴近生活的、难易度适中的任务活动或话题,营造一个轻松、快乐、人性化的课堂氛围。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堂讨论,内容可涉及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日本的漫画、教育、和服、音乐、电影,等等。

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如下:

以《饭店日语》的学习电话预订服务的其中一个会话为例。

(で)

A:はい、お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タイペイABCホテル、予の王ともうします。

B:宿泊の予をおいします。

A:はい、かしこまりました。いつのご予定でしょうか。

B:五月十日から二泊おいします。

A:お部屋はいかがいたしましょうか。

B:シングルをおいします。

A:おべいたしますので、少々お待ちください。(しばらくして)お待たせいたしました。ご希望の日にちでお部屋をお取りできます。お客のお名前とお番号をおいいたします。

B:田中健一です。番号は2134-5555です。

A:ご予を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田中健一、シングルルムのお部屋で5月10日、11日の二泊でご予を承りました。お番号は2134-5555ですね。

B:はい、そうです。

A:ご予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どうぞおをつけてお越しくださいませ。

这两节课的任务目标是学习如何接受电话预约。

(1)任务准备。首先,在上一节课,已经让学生做了预习。那么,在导入新课这一块,步骤一,老师可以问大家,“お客からのおをうけるとき、どんな挨拶をしたらいいでしょうか。”等两三个问题,来进入这一节课的学习。这一环节大约花五至八分钟。

(2)老师对对话的解释。这是一个散客预订电话,老师向学生解释会话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型。「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是本会话的重点句型,是“请让我”“请允许我”的意思。「いかがいたしましょうか。是“怎么样,如何”的意思。这两个句型都是日语敬语表达的一种方式。老师的解释说明中,可以适当对日本的文化,向学生做简单的介绍。可以告诉学生,日语敬语与日本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3)任务演练。模拟前厅预订部场景,将学生分组,以分角色的形式学习对话,演练技能,侧重于让学生自己表现电话预订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规范的语言回答客人的电话咨询。学生的准备时间为十分钟。这一实践演练视学生这一堂课的具体表现,大约花五十分钟不等。大概有五到十分钟的机动时间。

(4)点评要点。点评学生的服务用语是否规范,学生预定程序的操作情况,对于外语沟通能力较好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大约用十分钟。

四、教学效果

酒店日语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旅游、酒店服务技巧和日语基本表达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酒店服务中导游工作、预定部、前厅接待、餐饮部、客房部、工程部、会计部等饭店不同部门职能、职责分工的学习,模拟日语对客服务场景,强化听说训练,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口语练习可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加深了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任何一门外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才能更顺利地投入到学习日语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和同事不断地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也不是那么枯燥的。

参考文献:

[1]王宝珍.论日语模拟导游课交际教学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第9篇

一、前言

多年以来我国在实际的日语教学中,严重忽略了文化引入的问题,基本上都只是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是国内与日本的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这就需要学生更加的了解日本文化,这样才能尽快的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文化引入在日语教学中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时教师需要调整基础日语课程的教学思路,在高级阶段的学习中适当的引入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这是当前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基础日语课程的主要特性

在基础日语课程的学习中,一方面涉及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最基本的知识,另一方面还涉及听、读以及译等语言运用的技能,这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学习。一般来说在大学本科课程的设计中,一、二年级的课程主要是学习基础日语知识,而三、四年级的课程主要是学习高级日语,这个阶段的课文选材具有很高的格调,文章表现力比初级以及中级阶段强,内容非常的丰富,题材的选择也非常广泛。课文中不仅有随笔以及小说等,而且还涵盖评论以及古代诗歌等,之所以选择了这么多类型的作品,主要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中,能够学会运用更多的日语表达方式,熟练的掌握各种类型的语言使用方法,此外还希望学生在学习具有不同深度的文学以及思想性文章后,能够更加熟练的使用日语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写作,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高级阶段的课程学习中,基础日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不需要再继续学习词汇以及语法等基础知识,而是学习更加复杂的语言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因此在对日语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深入的了解日本文化,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文化引入的意义及原则

(一)文化引入在高级阶段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文化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统计相关资料后发现广义上的文化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一个是物质财富,另外一个是精神财富。而狭义上的文化所指的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是指精神财富。从以上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文化不仅凝结在物质之中,而且还涵盖物质之外,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至今的宗教、信仰以及学术思想等都可称为文化。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离不开文化,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语言通常都是在当时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而文化则需要经由语言才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一般来说在日语的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机械的学习词语以及语法等相关的内容,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教师能够在日语的学习中适当的将文化引入课程中,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与本国不同的文化知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够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日语,使学生能够在语言的学习中更加了解日本文化,这样学生就会对基础日语课程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从另一方面来看在理解日本文化的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学会日语,因为了解日本文化后能够深入的体会语言现象,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基础日语课程中学到夏目漱石某篇小说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想学生介绍文章的作家以及流派,并向学生介绍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风格等,然后再向学生分析、讲解课文,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体会不同表达中词语的运用方法,深入的分析为什么文章此处需要用到这样的表达方式,感受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使用日语思考不同的语言现象,从而熟练掌握纯正的日语。

(二)文化导入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将文化引入基础日语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的四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围绕文本展开。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引入的文化内容不能脱离课文。其次是准确把握好文化导入的“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引入适量的文化内容。然后是文化的导入的内容应当保证客观、真实。教师在高级阶段的教学中不能将带有个人色彩的文化内容随意的插入课程中,一定要引入真实、客观的文化内容。最后是尊重文化的差异。教师应当教导学生以开放、宽容的思想看待不同的文化。

四、将文化引入日语教学中的策略

(一)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基础日语课程变得更加的有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以外的时间不断地积累与学习,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文学主要来自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日本文化。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或文学评论,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不断的积累与学习,网络资源比较方便获取,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教师可以关注有关日本的杂志以及新闻等相关的信息,逐步拓展眼界,了解更多的日本文化知识。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在课程学习中给学生播放有关日本文化的图片、视频信息等,这样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容易激发学生对基础日语课程的兴趣。当然在使用新型教学手段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的讲解法,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课件,筛选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资料,理清教学的思路。

(三)文化导入与引领学生思考并重

教师在课程中引入日本文化内容的时候,应当适当提出相关的课题,给予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对中日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自己去查找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此时教师只要点拨到即可,这样学生才具有神秘感,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寻找资料,思考中日文化的差异。

(四)在课余时间举办文化类活动

教师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举办文化类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日语文化知识,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日本文化知识,了解中日文化存在差异。在举办文化类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日语表演或者演讲比赛的形式,当然还可以采用日语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乐趣,在活动中学习,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知识的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日语 现状 改革 综合能力 教学观念

大学日语是指高等院校开设的非日语专业的大学公共日语课程。教学对象是高等学校非日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语音、语法知识、以及较多的日语单词量,并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受过初步的训练。进入大学后,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基本的翻译和听说能力、一定水准的日语写作能力,使学生能以日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提高运用日语的能力打下较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大学日语教学与专业日语教学的比较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日语教学的现状进行探讨,从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一、大学日语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里,爱好日语的学生越来越多,各个高校开设日语专业的班级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然而,作为公共外语的大学日语课不但学生人数较少,最少的时候每个学年人数竟只达到单数;而且上课的课时也是越来越少,很多学校将平均周5课时改为了周4课时,一般以两年为学习期限,以大学日语四六级的考取为最终目标。这种状况就使教师授课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出现了很多问题。

1.正因为人数少,课时少,再加上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首先使得在教材的选择上就有了一定的难度。教材的选择既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又要做到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发挥”,既要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要提高日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而往往针对大学日语课程的这样全面有深度的教材却很少,远远没有日语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多样化。另外,在日语专业课的教学中,围绕着日语精读课程,开设了日语会话、听力、概况、写作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而大学日语的教学往往需要在一个课堂上完成以上综合能力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高的日语教学水平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日语综合能力。

2.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面,由于大学日语的学生并不是日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专业,这就使得大学日语课的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意义很小或者说就是为了应付日语四六级的考试在学习。再加上上课人数少,上课时间为了不与学生各自的专业课冲突,而安排在了晚上或双休日的缘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全的被打消了。即便是认真的来上课,因为习惯了多年来中学教师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一直讲,学生单纯听,上课记笔记,下课背单词,学生根本不会自主的配合教师的讲授主动的去学习。使得教师无法实施启发式教学,学生们对大学教学中的这种启发式、参与式的模式也难以接受。

3.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视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少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只注重学生的基础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却得不到锻炼,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大学公共日语课的学生在升入大学之前就对日语有着一定的基础,在语法、词汇量的掌握和日语写作能力等方面都会比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强,但是由于大学日语课程中针对学生的听力,会话方面的训练较少,以及高中日语教学模式的限制,反而使得这些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不到提高,综合能力也较弱。这种“哑巴日语”不但影响了大学日语四六级的听力考试,更对学生的就业分配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方法初探

其实在对大学公共日语课的教学改革上,很多的日语教学人员从未停止过对其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们对大学日语教学期望值的提高,以往的改革举措已经无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如果再不进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改革,大学日语教学将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

1.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外语言语技能的培养必须借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有的 “以教师、课本、语言知识为中心”的“分析式”、“注人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担任“主角”,大量的讲解、讲评充斥着学生的实际演练,这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大量的言语实践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大学日语教学改革必须要在先进的外语教学观念指导下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把原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重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更新大学日语教学的理念。高校要切实提高学生日语实用能力与水平,最重要的任务是转变观念、转变思想,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重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上来。我们必须把听力和交流放在日语教学的重要位置,彻底改变学生只会写而不会说的局面,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现在的高校教学模式早已不单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对外语的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可以将各种新变化新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它能保证将生动的场景,具体的形象呈现给学习者,并且可以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安排在同一时段,达到资源共享,保证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目前大学日语教学改革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完善,大学公共日语课程一定会成为学生们所喜爱的,真正提高学生日语水平的一门综合性较高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昊伟民.浅析日语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J].文教资料,2006.

[2]李岚清.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N].文汇报,1996-09-07(1).

[3]翁丽霞.日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3).

第11篇

【关键词】公选二外日语;任务教学法;具体应用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公选课中设置了二外日语课,以此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可见公选二外日语课所承担的责任已经不单纯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对学生的将来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任课教师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众多的教学法中任务教学法是外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有效教学法之一,同样适用于公选二外日语课。

一、任务及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之任务指的是“一种通过创造性运用语言、以解决某个现实交际问题为目标的交际活动,它既是语言任务也是交际任务。”(蔡永强,2006)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公选二外日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公选二外日语课程本身及选课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为例):

1)课程性质为公共选修课,学生没有学分的压力。2)上课时间较为特殊。多为周一到周五晚间或周六白天。3)总学时较少。总学时为120学时。4)班级人数较多,为大班授课。每班人数在50左右。5)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学生在保障原专业及第一外语(英语)学习的前提下学外日语,精力有限。6)学生学习动机多样。(以笔者连续几年所做的调查来看,喜爱日本文化一直处于第一位)7)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强,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习。

鉴于以上公选二外日语课课程本身及选课学生的特点,我们不难推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公选二外日语教学中是根本行不通的,而任务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现状的方法之一。

三、任务教学法在公选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不同阶段的任务设置

笔者在此为华桥外院公选日语课的二外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入门阶段和基础阶段。

1)入门阶段

入门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语音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将影响到学生将来整个语音面貌,一旦定型就很难改正。因此,此时可以考虑以录音上交的方式布置任务,同时为每名学生建立录音档案,每过一段时间(例如:一周)拿出录音来对比,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的良好语音面貌,为今后开展会话练习打好基础。

2)基础阶段

由于公选课的课时较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为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任课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的短文(每周一至两篇)作为阅读作业,在课上针对阅读内容设置提问让学生回答来检查任务完成情况。此外,随着学习深度的进行可以让学生用日语编排小的情景剧来做日语会话练习。此时可以考虑以分组练习,分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既可以由教师设计统一剧情也可以给出必用的句型或词汇让同学自己发挥。例如:一组学生的剧情为:小李同学在宿舍里病倒了,同学小王送她去医院,在住院期间,小王给小李买了礼物,病愈后为了感谢小王,小李请小王去市内餐馆吃了饭。(这里分别用了去医院看病,买东西,送礼物,点餐等句型和词汇。)

2.任务实施中的注意要点

1)任务大小及难度要适中:①任务内容以刚刚学完的当课的重点句型为中心,同时也要应用已学过的句型完成会话练习,以此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②会话内容不得照抄书上内容,要有一定的创意。③为便于其他同学理解,限制使用未学过的语法,对生词的使用也应有一定的限制。

2)分组要科学:每个小组2到5人。分组时要考虑学生能力的个体差别,每组至少要有一名学习好的学生,同时考虑到学生课下交流方便,尽量以院系为单位,角色分配由小组成员讨论后共同决定,不设小组长,发表时全员参与。

3)任务准备的时间要充分:由各小组成员在课下讨论、组内分工并充分练习后,在课堂上发表。

4)发表时间的有效利用:总的发表时间在40分钟左右。每个小组发表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小组成员每人至少3句话,每个小组不得少于10句话。为防止发表过的同学不听别人发表,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要适时针对发表小组发表过的内容对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提问,同时也可以组织其他同学向发表小组的成员提问。

3.做好任务完成的教学评价

1)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为此,在公选二外日语课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出发做好教学评价:

在每个小组发表结束后,全体同学要给发表的小组以掌声鼓励,教师要在一旁记录学生发表时的发音及语法错误并在每组完成后及时纠正。

2)在所有发表完成后,教师可做一个总的点评,对表现优秀及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后进生多加鼓励。

3)每次发表与平时成绩挂钩,教师可采用当堂录音,课下打分的方式。

4)每学期每人有最低发表次数,当日没发表的小组,要上交发表内容的书面材料,书面材料可做学习态度考核的参考。

四、结语

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法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公选二外日语课中任务教学法的实施,在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及日语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共同完成同一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是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12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 商务日语 教学改革 五步教学法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该区域高校的人才培养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的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发展所需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有力支持,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所以为了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各高校应该及时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方针及战略的变化,更新教学理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并应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真正实现高校教育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并真正肩负起服务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任。

一、大连区域经济发展对商务日语人才需求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众多日本企业纷纷来华投资兴业。由于大连政府在引进外资政策上的积极支持,以及日本与大连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大连也迅速吸引了大量日本企业来连投资发展。截至2015年大连市政府已批准进入大连的日企及办事处共计4571家,仅大连软件园就进驻了三菱、东芝、日立造船、中日技研等多家日本知名企业。在连日资企业的迅速增加促使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现阶段大连对商务日语人才类型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技术型、翻译、营销、服务、行政管理、生产等类型。并且随着业务范围内容与外延的扩大,企业对日语人才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来的以日语作为语言工具,完成邮件的收发、资料的翻译、电话的联络、报告的撰写等考察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要求学生熟悉国际公司及日本跨国公司的运营特点、了解日本文化、熟知日本企业文化及商务惯习,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及交际能力。也就是需要的是不仅要精通日语、还要具有较强对日商务操作能力及日本文化底蕴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端商务日语人才。

二、大连市高校商务日语教学对接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大连的日语专业教学起步较早,但是商务日语教学却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的时间较短。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虽然在对日经贸知识、敬语语法等方面使学生对商务日语有了理论上的了解与把握,但在日企商务礼仪、日企商务惯习、电话应对、来客接待等商务知识的运用能录的培养还远未达到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单从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看,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实战、实训教育欠缺等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仍以书本知识为主导,课文翻译、专业词汇与语法讲解是授课的重点。课堂中无或少有模拟场景演练环节,缺乏实战演练。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随学随忘。有许多学生虽然已经通过了日语国际能力测试1级,但是到了日企之后连基本的电话应对都不知所措,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

第二,“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课堂为老师主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单纯地被动接受。商务日语具有较难并且较枯燥的特点,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授课,就会让学生觉得更加晦涩难懂,逐渐失去对商务日语甚至日语的学习兴趣。

第三,忽视日本文化及日本商务礼仪的传授。从日企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来看,现阶段的需求不单单考察学生对商务日语的专业知识掌握,更注重对日本商务文化及礼仪的理解能力和应对能力。商务日语课堂中忽视日企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日企工作中导致交际失误。

第四,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现阶段的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教学除了课本与教师自己制作的PPT之外,能够利用的优质网络及视频资源较少。有何使现有的视频资源效率最大化也是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

三、五步教学法的商务日语课堂导入及效果分析

笔者在最初进行商务日语课堂教学时,由于担心学生对课文中的语法等理论知识不理解,就把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讲解与课文、会话的翻译上。但是发现学生只对PPT及相关视频显示出兴趣,对之后的语法及课文讲解、翻译的教学环节参与度下降。甚至个别学生出现放弃此本课程的倾向。使笔者感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急需创建 “学生主导、教师指导”的商务日语课堂。因此,笔者在2015年的商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新的尝试,探索总结出了以“感、演、比、教、练”为特征的“五步教学法”。经过课堂的实证,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教学法及具体实施过程

“五步教学法”是以人类认知过程遵循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马克思哲学理论作为基础,集合作学习、对比学习、实战演练等实战环节的动态教学法。旨在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培养学生对商务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教学法的第一步是“感”。就是还原学生对日本商务知识及商务礼仪的原有认知,考查授课前学生对日本商务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日本课堂中经常使用的“合作学习法”来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把商务日语相关知识分为“来客接待”、 “交换名片” “日企录用面试”、等模块进行教学。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总结出大家本知识点的认识,然后由小组代表宣布讨论结果。在第二步“演”的环节,要求上一步讨论的结果由各组选出代表进行实际演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与参与意识,是一个从认知到实践的过程。此环节旨在将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地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第三步“比”的环节,是进行比较学习。采用播放错误与正确视频的方式来进行。使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对比中对正确的知识点留下较深的印象,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文字形式摄取知识。这一方法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步为“教”。在此环节中进行知识的理论讲授,起到了对学生已掌握的商务日语知识的再强化作用。此环节主要采用PPT形式进行教学。最后第五步是“练”的环节。即在完成了前四步的内容之后,让学生修正之前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小组选出代表将正确的模块内容进行再一次演练,进行再度强化,已完成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此外,配合“五步教学法”还进行了考试制度的改革。将原来着重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笔试形式,改为实际演练方式进行测试。学生抽签决定演练的模块内容,将所学的模块,自由结组参加考试。

(二)五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分析

此次商务日语课堂实施五步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实证分析,采用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象为实施此“五步教学法”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4级3个商务日语会话教学班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21份,收回问卷12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15份。问卷有效率为96%。以下将代表性的问题及问卷结果进行列举,以对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实证。

问卷关于满意度的问题为:“你对本学期商务日语会话课程的学习效果是否满意”?在选项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五个选项中,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数为98人,占总人数的85.22%,从此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予以了高度肯定,在商务日语课堂实施“五步教学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考查具体模块内容学生掌握程度的问题为:“你觉得在本学期商务日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那节课的内容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会印象深刻”?(此题可多选)。在115份有效问卷中,有74人的回答是“名片交换”,67人回答“用餐礼仪”,55人回答了“来客接待”,41人回答了“日企面试”,30人选择了“访问”,28人选择了“工厂参观”。对于“为什么印象深刻?”的回答多为:“因为课堂中进行了实际演练”、“因为考试抽中了此模块内容”、“因为看了录像,边找错边学很有意思”等。这些回答中反应了“五步教学法”中演练对比等学习环节的区别于传统“纸上谈兵”的实际效果。

此次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大连各高校应紧跟时代及本地域经济发展的步伐,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与时俱进地改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培养符合大连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高端商务日语人才,真正发挥高等教育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教学研究,2009,(02).

[2]郝卓.企业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3,(06).

[3]陈馥郁.从日企人才需求谈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