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时间:2022-07-26 12:52: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措施

一项活动的实效性, 通常是指活动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 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要素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 达到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教育效果的程度。①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据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我国的现行政策, 毕业论文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客观要求, 为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的健康成长而进行的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活动”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成熟的政治观和健全的个性心理, 帮助学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成长。但是, 学生事实上的表现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设目标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反映了当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1. 价值观上的差距。杭州团市委曾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作过一项调查。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的调查中, 被访者中27.9%的学生选择了“事业成功”, 27.2%的学生选择了“建立美满和谐的家庭”, 23.9%的学生选择了“为社会作贡献”, 17.4%、15.3%、11.5%的被访者分别选择了“生活宁静, 平淡一生”、“有知心朋友”和“受人尊敬”。在回答“你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时, 有63.5%的受访者选择“实现自我价值, 得到社会承认”, 22.8%的受访者选择“使个人的生活水平有明显改观”, 15.6%的受访者选择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③可见,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大学生立足抽象的人的价值, 以个体自我的价值实现作为其社会行为的核心, 注重个人需要和利益的优先满足, 强调个体本位, 社会、集体次之, 把个人当作目的, 把社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在物质与精神关系上, 更多的注重物质的追求。部分青年学生的道德天平在“求利”的引导下倾向自身利益、期望和需求的满足, 物质或者说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在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 大部分学生认为“人们努力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④, 强调索取是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向外界谋取必要条件的行为, 认为个人贡献与索取相应等价。

2. 行为上的差距。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 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 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认为是一种潇洒, 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竟被视为个性突出的表现。受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校园内与大学生文化修养格格不如的不文明举止时有发生。在人际交往中和处理人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如自尊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常被一些学生忽视。在组织纪律性方面, 考试舞弊、旷课、逃学等现象在各地高校中均有发生。在尊重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 不少学生对其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学术上, 一些学生也表现出了道德上的缺失, 对于他人的劳动成果肆意进行剽窃等等。

另外, 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也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不高这一情况。上海地区高校的学工部门联合做过一次调查, 据调查,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 认为“很有意义”的占26.6%,认为是“形式化的需要”的占57.4%, 认为“可有可无”的占8.2%, 认为“没有意义”的占7.9%;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工作效果的

评价, 英语论文认为辅导员工作效果“相当有效”的占18.5%,“一般”的占53.9%, “不怎么有效”的占21.9%, “不清楚”的占6.3%。⑤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原因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把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且不能根据学生的这些变化及时地作出反应、提出对策, 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当前,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和高校改革所具有的双重效应在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中充分展现。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是积极的, 但是还是有不少大学生由于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欠缺, 经不起各种诱惑, 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高校里盛行的学生兼职、硕士论文家教等社会活动让众多高校“兼职一族”在接受社会实践锻炼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学校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间的反差, 对学校所强调的理想道德与现实社会存在的断层感到困惑, 产生强烈的失落心理, 据某高校调查结果表明, 6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现实反差太大。⑥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以及存在于学校人际关系中的非正常关系也强化了学生这种失落心理和矛盾心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任感和美誉度。

2.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稳定性缺乏。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职工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最多, 最能够深入了解学生,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深刻, 他们的素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如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留学生论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素质不高, 并且缺乏稳定性, 这极大地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现行高校体制的问题, 也有历史遗留问题。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员构成相对比较复杂, 既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 也有许多其他人员。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常常将辅导员职位作为安排留校教师、行政富余人员、复转军人和高级教师配偶等的岗位。然而, 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教育者的要求来看,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是政治上的引导者、思想上的教育者、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和心理健康的调适者, 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教高的思想觉悟, 具备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辅导员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理论性非常强的队伍。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 滞后于时代。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自主性、竞争性、医学论文开放性等特征要求人们必须是具有独立个性的行为主体, 即具有强烈的自主、自立、平等竞争、讲求实效、开拓创新的精神。但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部分内容, 不能适应这一现代人培养的要求。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引发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风气以及党风的思考, 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内容, 或者仅停留在一般的理论分析或者口号宣传上,其结果只能是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客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教育内容还很少, 很容易给学生以故意回避的感觉。另一方面, 学生在大学校园生活中, 经常遇到一些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 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恋爱与友谊等, 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 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尽管当前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已引起高校重视, 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内容仍比较单薄, 尚不足以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单一。原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我说你听”、“我压你服”、“我点你通”的单向灌输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学生们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 敢于直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 单向式灌输方法难以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回应。另外, 某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没能恰当地处理好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总是把学生当作客体, 主体与客体界限分明, 教育成了特权, 他们单纯为教育而教育, 常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大学生不准这样, 不准那样, 说教多于启发, 指责多于疏导,给学生以势压人之感。由于大学生处于主体意识的成长期,对此有着本能的抵抗心理,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

5. 高校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教育工程, 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予以协助和支持, 但是在现实工作中, 学工系统管理多, 职称论文教学环节渗透少。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学、行政工作长期分割没能形成合力。人们在思想上存在着“分工论”, 即行政领导和教师管专业教学, 政工干部管思想政治工作。同时, 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对专业教学学习要求很明确, 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比较笼统; 教学过程中, 除了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外,其他课程教学几乎只“单纯”传授知识, 思想政治工作没有渗透其中, 学校大环境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意识”的缺乏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的提高。 注释:

①郭新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探索》,1996 年第6 期

②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大学生管理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年版

③董碧水:《当前青年最关注什么问题》,《中国青年报》,2001年2 月6 日

④陈正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诸因素及矛盾调适》,《宁波大学学报》,1998 年第2 期

第2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工作,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职院校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对于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新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坚持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育理念、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等方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高职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的特点

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反映出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特殊的思想特点。

1、思想活跃,观念超前,是非评判能力比较薄弱。高职学生大都是80或90后,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且独生子女较多,他们有较好的受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开放的环境和传播媒介使他们接受了各种大量信息,他们思想活跃、信息来源灵通,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高职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和人交往过程中,往往随大流,人云亦云、“重义气”,对评判事物的标准不清楚,往往凭义气办事,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缺乏正确评判是非的能力。

2、个体意识强,但自我控制力较差。高职学生本能的个体意识的膨胀,表现为更注重个人发展,关注个人的荣誉,忽视他人、集体利益,甚至把社会、他人与自我对立起来。不愿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往往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生活上依赖老师的督促。

3、情绪浮燥,逆反心理较重。高职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青年阶段初期,在这个阶段当中生理发展超前于心理发展。他们活动范围广,遇到问题较多,但认知水平、社会阅历积累与其活动的范围不相适应,因而出现急燥、不严谨的情况,在待人接物中与正常社会道德规范不相协调。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因高考失误,有强烈的失落感,心态不平衡,总认为是被迫到高职院校来的,看不上学校、看不上老师、看不上同学,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

4、价值观趋于功利与现实。大多数还是缺乏对社会的真正了解,缺乏他人、社会、国家做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多的是强调个性张扬、自我价值、自我利益的实现,表现出注重个人实惠,个人利益至上,这些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教育既有社会原因,又有教育方面的原因,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使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具有了特殊性。具体表现如下:

1、自我目标定位的差异。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以及学生自我目标定位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成才,怎样才能做到对社会更有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特别要树立学好职业技术、 岗位成才的价值取向。 2、心理素质的不同。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要么有不平衡感和不被重视感,要么有相互歧视心理,要么有逆反心理,调皮、不受管教、不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必须切合学生的思想特点。

3、学生层次的不同。目前,各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了高职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报考高职高专的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高中生和职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降低层次的压力使他们内心自卑,情绪低落,入校后的思想波动较大。学生层次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消除学生的自卑感,使他们坚定完成学业的信心。应当激励他们正视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较好地完成学业。

4、社会认知度的不同。社会对高职有些偏见,不仅不利于高职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由于社会认知度不高,他们往往也对自己认识不足,或对自己的认识发生偏差。社会认知度的不同,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高职,坚定自己的选择。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原因分析

高职学生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影响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因素主要有市场经济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有利于进取、平等、竞争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社会风气和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巨大冲击。

1、现行的学校德育有的存在实质和形式上问题的。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据调查,26%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有的学校领导、德育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也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摘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有一部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课很多,考试很多,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负担;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再学习可以节省教育资源。论文格式,创新。论文格式,创新。

2、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论文格式,创新。论文格式,创新。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或就业指导课上,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流于形式。论文格式,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多以灌输理论条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

3、教导太过狭义。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有的学校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程度,把狭义上的知识当做职业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

三、高职院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1、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能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好坏。因此,高职院校的每一位员工,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及具体工作人员,都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都要注意“言传身教”。同时,注意调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人员结构,要使多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达到“双师”标准,要鼓励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

2、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职业素质,应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创新素质等等。这些素质直接制约和决定着职业能力的水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十分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尤其加强学生的与从事各种职业有关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教育。

3、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贴近学生心灵。教育专家提倡“ 蹲下来与学生说话”是很有道理的。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人施教, 有的放矢, 逐个解开其思想上的疙瘩,进行特色化的教育。论文格式,创新。

4、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坚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实际出发,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虚功实做, 虚实结合,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可以帮助正处于迷茫时期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5、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报、刊物、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其关注兴趣,拓宽心理教育渠道。还应引导高职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并自主开展自身思想品德、道德规范和精神文明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健全高职学生自律组织机构。

思想政治教育既注重理论上的宣传,思想上的疏导,又把思想教育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及时为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排忧解难,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学校的温暖和老师的爱心,这样才会大大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号召力。

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具体的工作,要认真坚持原则,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根据时展的要求和学校实际,不断在理念、载体和方式等方面改进创新。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重点应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1、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为高职生的创新、实践、成人、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让广大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加剧的社会竞争环境,应对日趋激烈的时代挑战,进一步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2、建构以班级活动为模块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及班级之间的文体活动,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还要加强班级间的交流与协作。可以以班为单位开展知识竞赛、文艺竞赛、体育竞赛,开展班际交流活动或研讨会、举行班际联欢或座谈,展示班级整体形象,调动各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建构坚实稳定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①以校园文化为模块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园氛围、校风校训、校园精神等校园文化的强大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的良好途径。②以网络文化为模块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网络,一方面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帮助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向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映,使网络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③以公寓社区和宿舍文化为模块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学生的主要交流场所由教室转向公寓或宿舍,公寓或宿舍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住休息之地,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需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使其认识到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作用, 在实践中完善的,应该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养成职业习惯,学生只有在进行实习、实践过程中真正承担岗位任务,才能切身体会到自己角色的变化,适应职业环境,才能把这种职业习惯逐渐地内化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道德认识水平。要更新观念、倡导学校道德教育开放的精神、倡导学校道德民主作风。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发挥学生干部在德育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结语:科学发展观下,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承担着培养新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通过多样化、开放式的灵活性教学,使得思想政治工件既有理性的启迪,又有实践的思考,只有我们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够不断地创造和积累经验,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要求的高职政治思想教育新体系,开创高职教育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使高职教育健康、有序、稳步地发展。必须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积极地探索真的为社会与学生所需要地道德教育社会,道德规范,努力培养新世纪所欢迎的道德新人。要根据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时俱进,努力改进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遂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 .(4):31-32.

[2]丁娜,郭玉刚.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 2006 . (5) 58~59 .

[3]朱丽.职业院校道德教育初探.继续教育研究[J] . 2008(3)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政工作;研究生;有机结合

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心理咨询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科学性,以及对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和紧张心理矛盾的缓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受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特殊性的影响,存在着很多重点和难点部分,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性的不足。从这些问题出发,加强对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究,从两者的结合中寻找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实际工作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各自的内涵

1.心理咨询的内涵。心理咨询是集心理学、生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一门新兴的心理应用学科。在学术界,针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实施,很多学者认为,心理咨询学所遵循的是一种教育模式,而不是医学或临床治疗的模式,所咨询的对象主要为生活中存在压力或需要寻求帮助的人,咨询的主要行为是教育他们通过模仿一些新的行为和策略,进而最大限度地对他们已经存在的能力或已经形成的适应能力进行支持。根据这一心理咨询模式可以得知,心理咨询就是咨询人员针对遇到心理问题的来访者,以晤谈、引导和帮助的方式,促使来访者在情感、认知和态度上有所转变,以对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心理负担进行解决,促使他们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环境。

2.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从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分析,其经历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阶段,很多时候都在人们实际的工作中被当作一个概念而使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义,学术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部分学者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总称,但是这一观点无形之中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过重。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而思想政治工作所指的是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政治性部分的叠加和融合。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分析,思想政治工作所指的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有一定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促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1.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从心理咨询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分析,两者都是从认知、情感、行为和意识这四个层面上去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意识上的问题,都是立足在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并同属于社会意识。因此,在学生出现了一些思想中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予以解决,而学生的部分心理障碍也能从世界观和人生观角度的转变中去解除。不可否认,心理咨询存在着一定的教育性,在学生精神障碍的产生中,其可以认为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或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与偏差,那么在实施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从心理咨询所强调的“内部对话”进而从“信息—理智重组”的角度进行思考。在针对社会责任感和生存价值的探讨中,思想存在偏差学生的非逻辑性思维、错误的人生观、有缺陷的认知方式等就能改变。此时,心理咨询并不是单纯语言和操作上的技巧,在各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都对教育和领悟的功能进行了强化。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具备着一种咨询的功能,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个别谈心法和心理咨询中的个体咨询非常相似。因此,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

2.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心理咨询的实施是由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理论,以协商和交谈的方式帮助来询者解决认知和情感上的问题,以提高来询者在心理上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能力。心理咨询中,其对人内在潜能的发挥给予了特别的强调,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可供描述的人格倾向,如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世界观等。在咨询的内容范围上,心理卫生、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学习生活、心理障碍等很多方面都有涉及。心理咨询强调对当事人的尊重,咨询中暗示引导的实施并不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而是针对来询者所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促使来询者心理上的健康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研究大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学科,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发展方向上所面临的问题,以促使学生能够针对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及要求发展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其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发展方向上所带有的鲜明的时代性问题。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前的开展需求出发,其强调的主体是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及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爱国主义、实践锻炼等多个环节都包含其中,是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考察与研究。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依据是从我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主导意识形态中探寻的,价值导向色彩非常鲜明。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难点与重点

1.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从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出发,一般情况下,应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年龄大多处于23~25岁,心理和生理上的发育基本成熟,也具备着比较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主独立意识比较强。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研究生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而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一定的怀疑,社会趋同性比较明显。而受研究生学习时间比较多的影响,在个体上的交流时间就存在着不足,同时受研究生学业压力主要在科研上的影响,由学业所造成的就业问题导致研究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根据研究生的群体特征,在研究生人际关系出现失调、受到不确定性的威胁和挫折、自我概念定位不准、对社会和群体存在非认同性的情况下,研究生的思想就会存在很大的波动,而思想的波动还具有一定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高度紧张—低恐怖程度或低度紧张—低恐怖程度型焦虑为主,存在一个从酝酿、形成到呈指数扩张的过程,表现形式多样化,既有显性焦虑也有隐性焦虑。同时在思想不断扩大、不断波动的情况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些变化趋势和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呈现着极为相似的一致性。

2.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指的是特定的主体对研究生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其所存在的难点主要有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延续性不够、教育主体相对单一三个方面。从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本轻研”的现象非常严重,而学校中的很多领导者都认为研究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非常成熟,已经成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义不大,因此将重点都放在了院校中的本科生中。从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和延续性不够层面分析,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课程和讲座的方式进行。但是,相对于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来讲,仅通过这两种方式对研究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并对研究生的第二和第三学年采取放任自流的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不是很足。从教育主体相对单一的模式分析,高校教育采取的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从入校开始就归属自己的导师,两者的交流最多,导师负责研究生学术、生活、思政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工作。但是,高校中导师的结构是比较复杂的,而导师本身的科研任务就比较繁重,交流水平参差不齐。导师负责制主要体现在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上,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一片空白。

3.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它在高校研究生中的实施,不仅需要以为理论基础,还需要在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基础上实施。因此,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采用心理学的原理,不仅可以增加它的科学性,也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开展的有效途径。从以上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难点的分析发现,在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只重视理论灌输而忽视教育对象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同时,由于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忽视,研究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需要逐步加强。随着市场经济的转轨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研究生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这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研究生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缺乏也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所引起的。结合这些因素考虑,从以上对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性出发,针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从了解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出发,借助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态度,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效的服务,是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

四、借助心理咨询方法,有效服务于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1.将心理咨询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研究生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对研究生心理障碍的调整和校正是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所存在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分析,对两者之间关系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和科学性的重要途径。而只有将心理咨询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紧密的结合,并在结合中不断融合和渗透,心理咨询才能更好、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才是最佳的。

2.正视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性。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也是不能回避的。从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所具有的差异性出发,两者之间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在学生工作中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各自的优势。但是,不论两者有着怎样的侧重和优势,目前对于两者的认识都有两种倾向。一种思想认为,心理咨询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一种新形式、新途径,新的发展方向是不会改变的,而随着我国教育结构和市场环境的发展,心理咨询将会逐步取代思想政治工作。另一种思想认为,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咨询的实施是独立于思想政治工作之外的。从这两种思想出发,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看到,将两者合二为一或同一化,在理论上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而理论上的不足也必将引起实践上的错误,将两者对立必将无益。基于以上观点,心理咨询要想服务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需要对两者的结合辩证地看待,虽然它们在目的上有一致点,内容上有交叉点,方法上有共同点,但是在性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在实践上两者就需要构成一个同质互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3.以艺术沟通的心理咨询方式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不可否认,研究生心理问题的存在和他们的就业压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当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形下,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心理矛盾、心理冲突都是最多的。同时,研究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素质人才,对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储备提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开展中,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一定要采取艺术的心理咨询沟通方式,为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咨询要想具有艺术性,首先需要对研究生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需求和偏好等进行敏锐的观察和了解,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的方式。然后,采取艺术的沟通方式和交流方式,增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在这种艺术的沟通方式上,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采取新的观念去教育研究生,以朋友的身份和语言艺术进行交流,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去引导学生,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咨询的原则和方法自觉地借鉴和运用。因此,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中需要重视心理咨询,了解研究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艺术的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的选择,以使心理咨询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4.建立心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而针对研究生所实施的心理咨询在专业性上的要求更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咨询教师的职业素质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结合的实施,心理咨询教师工作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为了减少心理咨询中的教育失误,建立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制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咨询师一定要具备心理学上的相关学历,并接受过心理教育的专业性培训,在考核合格后颁发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需要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汲取国外的相关经验来制订研究生心理咨询师的任职标准,逐步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任职条件,保持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更好地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上,将心理咨询工作纳入其中,并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这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通过本文对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各自的内涵,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以及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难点和重点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咨询体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和实践,对研究生心理潜能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也对研究生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的改善有重要意义,是高校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金泉.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滁州师专学报,2009,(01):157-158.

[2]张国兵.试论高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关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6):67-68.

[3]唐如前.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双向结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4):246-247.

[4]张建东.德育与心育相结合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01):134-135.

第4篇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策略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工作非常重视,明确提出了应该积极探索其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要不断的改革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真正的提高其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目的。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不足和优点进行分析。

首先,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提升大学生能力、培养大学生情操、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有积极影响。但是,少部分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不稳定、消极、不健康的情况,对政治信仰呈现着缺失、理念模糊、价值观扭曲等现象,这些问题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组织,遏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其次,很多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其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效果不良的现象。

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呈现出学习兴趣薄弱的现象。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磨练学生意志力,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有积极影响。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强化课以及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完善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教学所遇到的困境。并且,在进行课以及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从真正的达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从根本上提高其理论教学的意义,从而达到育人的效果。

第二,强化与时俱进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大学生具有一定过得好奇心,能够在短时间适应新的环境和知识。因此,在针对大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掌握党的心理的理论和政策。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德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以人为本的原则,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融入到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通过视频中所阐述的实际内容和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增强理论知识的说服力,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解,真正的将道理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融入到学生的眼里,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意识。

第三,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素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好与坏。因此,要不断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其教学水平。首先,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拥有坚定的政治思想和立场是根本,其次,高校思想政治人员应该通过经常了解国家政事和整改政策了解其政治思想的理论意识,达到具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的目的。再次,高校思想政治人员应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达到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的目的。从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和支持,少一点批评和批判达到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的目的。最后,强化高校思想教育人员的创新意识,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

第四,构建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从而强化其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网络热点新闻对学生实施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约束的意识,从根本上地质不良思想的诱惑。同时,还可以运用网络特点,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具有学习功能、娱乐功能的信息平台。并且,高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定期为学生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从校园中的每个角落提升学生的对思想政治的感知认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有一定的帮助。在本论文中,笔者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四点建议认为通过强化思想课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与时俱进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这四点建议必然会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现状与基本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李华,王建富.继承大庆优良传统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9)

第6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学风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学风,也称学习风气,是体现在学生身上的一种学习态度,它折射出来内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风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风貌、学生综合素质状况、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风建设工作是高校建设的重点内容,有好的学风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优良的学风对高校来说关乎自身的生存发展,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和精神支柱,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在于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目标和明确的学习目的,这两者是让学生对待学习保持旺盛求知欲的动力所在。学风建设作为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都是以育人、育德为根本。

1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需要解决来自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驱使下,极易滋生享乐拜金、功利化的思想,这些观念给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带来强烈的冲击。直接导致高校学生仅对实用性、技能能强的知识趋之若鹜,而对基础性知识不感兴趣。而社会中,靠走后门走关系来升职加薪,文盲发财致富的现象,也容易让高校学生受“读书无用论”这种荒谬思想的误导。这些现象和观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动摇着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导致学风衰退。

另一方面高校在“高等教育产业化”观念日趋强烈影响下扩大招生规模,造成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少数未达到相应教育水平、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被录取进校,他们入学后因学习困难而自暴自弃,丧失了求知动力。而创建和营造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学风就是我们学风建设的目标向导。学风建设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明确标定自己的人生价值方向,树立健康的人生信仰,鼓励学生去追求获得人生最大意义的创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元化和个体化趋势,学生对与其自身直接有关的外部因素更为关注。比如对“找工作”显得尤为关注,但相反“报效祖国”这样的学习动机被认为是与自身没有紧密联系的外部因素,是过时的。这样一来,没有崇高的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学生就容易放松对自我不断完善的要求。认为自己可以缓一缓,及时享乐,而迷失方向。

总体来说高校学生的学风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目前高校中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作风不严谨,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远大理想和学习目标,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缺乏学习动力,求知欲弱,学习方法滞后。这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要面临的挑战。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

2.1优良学风是思政工作的成效体现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机制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思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才能抓实、抓出成效,因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应该在优良学风中体现出来。学风问题虽主要体现在一些不良现象上,但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固然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误区,是思想认识、道德文明和心理素质的问题。所以学风的好坏反映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成败。

2.2思政工作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渴望成才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为此,抓住大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将思政工作渗透到育人的各个环节,开展学风建设将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再次,要克服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问题,就必须通过有效的载体来加以实施,学风建设恰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切入点。

学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互相影响、相互渗透,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的形势,针对大学生思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研究制定学风建设的规划以及各个时期学风建设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措施,使二者共同促进,相得益彰。

3教师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优良学风的途径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质是一种思想风尚建设,是关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思想行为与作风的建树。其表现为大学生在一定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学习动机的支配下,通过长期实践磨砺而形成的、反映一定社会要求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学习心理倾向、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所以,大学生优良学风品质的培育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切入,从塑造大学生科学的学习观念入手,着力培养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学习风尚。

3.1巧用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教师应根据各个年级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并保证各个年级之间教育内容的连贯和一致。在方式方法上注意灵活多变,避免强制生硬的灌输式教育。比如:采用问题式小组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可交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策划,让学生在活动学习中用自身的情感来激发自身固有的道德潜能。

另外,在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选择上也尽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他们的生活中来挖掘教育素材。比如:考试作弊、未婚同居、论文等,学生敏感、苦恼又经常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归因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坦诚性原则、形象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纠正高校一部分学生重视物质利益,淡化理想信念,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责任,重视生活理想,忽视道德理想的错误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2职业教育带动理想,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青年教师利用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同时也就树立了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过程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建立职业意识、理念和培养职业能力;二是找到合法的职业,从学生转为职业人;三是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青年教师开展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分阶段指导。第一阶段,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强化自我经营、自我成才意识。第二阶段,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课、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教会学生一定的求职技巧和利用多种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第三阶段,进一步开展职业培训学校通过讲座、比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求职技能和职业技能,使学生找到在就业中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通过三个阶段的职业教育,使大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

3.3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通常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及青年教师,他们与学习联系最为紧密。可以说其身上的品德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规范自身学习行为的一剂强心针。青年教师一方面要以理想和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严与爱的结合,以情渲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控力,激发其积极性。通过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该文章为云南师范大学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豫(1988-),男,河南济源人,云南师范大学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乔纯.高校师生学风及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 周硕.大学生学风建设途径新探[D].中南大学,2008.

第7篇

论文摘 要: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刚络的发展和普及,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 了全新的机遇。

一、高校网络思想教育与传统教育差别

(一)网络文化教育环境 的松散

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带来的强烈冲击,深刻地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环境,直接影响到传统德育的主导地位。来自互联网的纷繁复杂、浩瀚丰富的网上信息,对传统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一个多元的巨大的文化包围圈。先前的思想教育对象虽然也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但基本都圈在一个空间狭小的校园内;先前的德育工作模式虽然也强调启发疏导,但主要还是面对面的单向直达模式。互联网进入校园形成网络文化后,学生们可以更直接地接触社会。他们所受到的潜移默化不再只是家长的唠叨和思想政治者、德育工作者的熏陶,而是受到来 自整个世界、社会的影响。

(二)教育主动和被动性

由于对网络文化采取开放式的松散管理,町以为一般学生任意选择不同的功能区提供方便。但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由于管理松教而乘虚而入随便加入某个功能区域,并以网民的身份发表误导学生的言论。互联网上出现数以万计的电子论坛,为大学生网民提供了数不胜数的信息,其中有真理,也有缪误,有科学,也有伪科学。大学生在接触了大量不同观点和真假难辨的材料后,容易发生思想波动,从而造成对学校思想教育的漠视,削弱了思想教育的影 响力 。

(三)信息内容良莠不齐

网络中各功能区域配置的不平衡,学校和社会监视区域的严重滞后和不健全,导致娱乐区域的强势发展、文化区域的自由化膨胀、先进文化区域和教育科技域的弱势发展,这不利 :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思想教育作为高等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乐于奉献的崇高理想、信念。

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效果的原因

1、网站内容是影响其效果的最主要冈素,内容单一容空洞,吸引力不足。

2、缺乏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没特色。不能吸引大学生上网浏览。只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徒有虚名而已。

3、缺乏互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动 差。

4、功能欠缺。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跟不上网络发展,不善与大学生在网上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同时由于:自身知识、信息、能力缺乏,难以达到说服学生、引 导学习、教育学生的目的。

5、重视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当前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仅仅停留在宣传口号,思想政治意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没宵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这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无力发挥应有 的实效性 。

6、没有形成一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处理的专业队伍。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懂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不懂得刚络技术,而懂网络技术的人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矛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足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坚持正确的的舆论导向,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舆论导向,我们始终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积极性原则,即正而引导的信息应能阻挡抵消消极信息,营造浓烈的正面宣传氛围,造成强有力的正确舆论态势;主动性原则,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出击,密切关注网络舆论和各种信息,及时地对出现的不良信息 主动驳斥,以掌握舆论战的主动权:完整性原则,即网络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应足客观而全面的,不能变成单色过滤镜,失信于学生。

(二)培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

高校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培训,普及并提高他们的信息网络技术,使他们能够利用网络及时进行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掌握对信息的筛选、鉴别和使用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能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和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时解决学生思想 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律法规教 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世界是一个新的道德领域,其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很值得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由于网络传播的匿名性,为一一些人传播虚假不负责任的信息,甚至是进行人身攻击提供了便利,所以我们要通过校园网、课堂教学、讲座等各种形式,开展网络法规、网络道德的教育。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正视网络发展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网站

首先 ,学校上下要树立阵地意识和整体观念。校园网建设不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也是学校的大事。应该把学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技术人员、两课教师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校园网的建立和管理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栏目和内容的设置要突出思想性、趣味性,符合学生的特点。

(五)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体交叉网络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排斥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要使它与新的教育方式两者形成优势互补。要在做足网下大文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越条件,不断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在新的形势下,特别要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通过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软件,实现教育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有机结合。

(六)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方式,是一一项全新的社会工程,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有许多新课题,如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青年一代对网络 内容认知的态度和规律,网络思想教育的优势、特点、目标、内容、过程,等等。只有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从而最终实现通过网络阵地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8篇

论文摘要:高校环境的新变化必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探寻其实现途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为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交往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其价值体现

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内在要求。从哲学意义上说,人文关怀关注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人文关怀以人文精神为主导,其内涵包括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自由尊严、道义良知的人道精神,公正平等、民主法则和理性精神。人文关怀的现实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着眼于培养人们树立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庄严崇高的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鲜明的个性意识与集体主义风格,健康开放的文化心态与精神风貌。从现实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人文关怀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理解、关心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特别是人的精神存在及其发展,追问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因此,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本质的内容,其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把人文关怀完全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从以下三个途径展开。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坚持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或者教育理念,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充分肯定人,充分实现人的心灵自由、精神解放的人文主义理想,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基本关系中,追求和谐统一,目的是使当代大学生在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改造世界和改造自身的实践过程中获得和谐、自由和具有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那种不从人本身、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而是把社会的道德规范作为一种外部力量来束缚人的传统做法,改变原来那种硬性地要求人无条件地、机械地按照道德规则行事以及人在社会道德规范面前只能是被动服从者的不良现象。我们必须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而向对话式转变,实现教育者、受教育者双方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相互磋商。对话式教育会引起教育者、受教育者双方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是人与人平等相处的基本方式。对话式教育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教育者的情感投入,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2.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为学生现实生活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去。这也是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特色。在欧美发达国家,学校普遍具有良好的服务中心和服务设施,一般的学校都配有学生活动指导员,并设有咨询处、宿舍顾问、贷款和奖学金部、纪律顾问、法律援助部门等服务机构。同时,学校还聘请一些顾问,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专家、精神病治疗专家等,来诊断和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服务,在解决学生具体困难的过程中使学生感觉到国家的存在和社会的温暖,其公民的主体人格和爱国情怀也由此得以萌生。这种人文关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原有的强制化和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既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主旨精神。

3.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培育高品质价值观

学者周围平认为,人之为人,一个更为本质的特征就是超越性。超越性是指人对超出生存以上的意义的寻求。与理性相比,超越性更是人所特有的本质。超越性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这是心灵生活的开端和最基本要素?,它根源于对生命的爱,因为这种爱,不愿生命流逝,便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发展丰富的内心生活;也因为这种爱,不愿虚度生命,便要寻求生命的意义,对人生进行思考。二是灵魂的认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必然会引向对人生意义、价值的追问。三是在精神上与某种宇宙精神本质建立联系的渴望。上述的人文精神或人文关怀其实质是对个人内在的心灵生活的无比关注,周国平认为,这比外在的生活更重要。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采取学习、体验等各种方式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深他们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精神品质。

总之,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体现了人学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包含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人文关怀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审视、把握和阐释。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继承和发扬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体系,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和价值追求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

第9篇

导师研究生思想政治

一、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导”作用的意义及地位

1.专业学习的指导者

导师首先应成为研究生在专业领域创造性学习的指导者和传递者。导师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其知识积累渊博,对学科前沿有着一定的敏感性,在研究生整个科研学习过程中进行指导,对其学术培养进行具体的规划。导师不仅要指导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和学业进步,还要帮助研究生明白专业特点及发展前景,主动掌握知识技能,独立创新地完成科研任务。

2.人生规划的领航者

研究生长期处于学生阶段,社会经验匮乏,面对家庭、科研和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迷茫和困惑,失去人生的前进方向。研究生导师有着和他们相同或相似的人生经历,在以往的道路上也曾遇到过困难和迷茫,有着丰厚的经验,其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引领帮助研究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3.道德规范的辅导者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研究生接受的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教育,应该具有更高的社会道德和学术道德。良好的道德规范不仅仅来自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导师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的道德氛围熏陶。研究生导师一般情况下都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德艺双馨,在对研究生进行学业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其道德意识的规范及辅导,对整个课题组的道德文化氛围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思想形态的引领者

大多数研究生处于青年时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对成熟,但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尚且不足,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失去理智。研究生导师则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国家的政策方针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较为正确的把准方向,对研究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形态引领,有助于研究生思想认识体系的形成。

二、当前研究生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中存在的问题

1.重学术发展,轻素质培养

目前,部分研究生导师以学术业务为主,对学生的要求侧重于专业理论水平,把主要精力都着眼于课题的进展、实验操作、学术水平的层次上,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容易不同程度的忽视研究生中存在着的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队协作意识差、诚信品德缺失、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等问题,忽视了对研究生的素质教育。个别导师没有从事过学生工作的经验,对研究生的思想状况不闻不问,执行力参差不齐。

2.重理论说教,轻言传身教

研究生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建立一般都是从与自己最为熟悉的导师的学习与交流而来,导师的成功的奋斗者的形象受到学生的崇敬和模仿。“德高为范”,导师的精神品质通过日常的教学、科研指导和合作对研究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目前,个别的研究生导师仍然依靠单纯的理论说教,忽略了在科研活动和指导过程中对研究生的引导和建设性的影响,无法深入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重集体辅导,轻个性指导

伴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导师与研究生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调,个别学术能力强的导师一个人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研究生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导师还要承担自身的科研任务与业务压力,导致很多研究生导师没有这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只能将研究生集中起来一起简单的辅导,

4.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规划

现在很多学生考研目的过于功利,不是逃避就业压力,就是想以此为“跳板”找到更高层次的工作。对于部分导师而言,在与繁重的科研、上课任务,甚至是承担行政工作相比,培养研究生也成为了最轻松的任务。在目前研究生低进低出的情况下,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也转变为在学业上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对研究生的日后发展关心不够,“作坊式批量生产”成了研究生培养的主渠道。

三、加强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导”作用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导”的基础

研究生党支部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战斗堡垒。研究生导师中党员比例较高,他们政治素养高、专业知识扎实、治学态度严谨、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应充分加强组织建设,将研究生导师聘为党支部指导老师,适度邀请导师参加支部活动,积极征求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科研双向促进,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完善制度建设,把牢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导”的方向

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考核机制和激励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用明确的条款制度界定和考量导师的行为和职责履行情况,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纳入导师业绩考核范围。在对导师科研水平考察的同时,对其教育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进行严格的考评,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整体素质。增强导师对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把牢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方向,导师对研究生总体负责,思想政治专职工作人员协助,共同完成研究生的全面培养。

3.采取多种举措,调动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导”的激情

积极探索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结合实际,为导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给导师自我成长和掌握方法的机会。树立一批学高身正、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典型,进一步强化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氛围,激发研究生导师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积极性,使研究生导师在学习上给予指导的同时,在思想上引导研究生全面成长,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4.开展理论学习,强化导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导”的能力

随着我国导师负责制的深入进行,大部分导师能够做到教书育人,但仍有很导师特别是农、工专业的导师,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这些导师也是在和研究生一起共同成长的,导师也需要有专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学习,需要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了解掌握正确的方法,从而有效的开展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通过开展精简短的专题培训,加强导师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进一步强化导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相宇.导师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思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3):326.

第10篇

论文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塑造平台。在对保定三所高校学生的普遍问卷调查和个别学生个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创新性地将现代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新视角进行了分析研究。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塑造平台。社会工作作为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一门新兴专业,实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改革和优化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是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研究方法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简述

这次调查是采用个案访谈法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工作者通过和被调查者的面对面交谈和询问,了解被调查者关于所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状况的具体看法和观点,通过询问、对质、澄清等专业方法挖掘个案的深入内在想法,以达到真实、客观的调查效果。

本次个案选取的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下:

张某,女,20岁,现华北电力大学大三文科学生,家住农村,共青团员。

二、个案调查状况及简单分析

(一)关于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开展形式的个案调查

1、个案访谈分析

当被问及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开展形式时,被调查者谈到,“我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专业思政老师单方面进行课堂讲授,是以书本为基础进行主要思想政治知识的教授,不太涉及课外的社会实践和时政政治知识。”

可以看出,她对所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认可程度并不太高。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传统。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并没有很好体现。再次,未能构建起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模式。

2、社工视角下的简单分析

一方面,社会工作以案主需求为工作方向,充分尊重案主自觉。这种以案主作为主体,充分尊重案主的个性和个别化的发展需求的思考理念,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外延上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它要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意见和实际需求,以达到真正的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工作方法很强调的一点就是进行沟通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实现工作目标的实现和案主社会功能的提升。作为为国家未来的现代性人才灌输理念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能够把握住社工这一原则,并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原则进行借鉴和实践,其意义重大。

(二)关于所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相对响应机制的调查

1、个案访谈分析

根据调查者叙述,当代的大学生在高校中还是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和不适的,但被调查者在提及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时却表示,“在学校期间各个方面的压力虽然是比较大的,但我们学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开展的还不够,不能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疏导与帮助。”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高校心理调节机制现状分析

针对大学生面临的这些新问题,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及其他特殊心理需求方面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学校的专业心理调适人员和调适机构组织设置仍不完善,相应的心理预警机制也还没有建立。

3、社工介入的简单分析

社会工作作为专业介入渠道的作用应该得到重视和进一步发挥,利用专业的个案、团体、社区工作方法和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将个人、群体、社会的因素和资源实现整合和优化利用,促使这一体制向更专业、更有效地方向建立和发展。

(1)首先要运用个案工作方法进行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以集中灌输为主,忽视教育对象之间个体差异的工作方式。其次是要运用小组工作方法。要借助成员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经验分享来实现教化与改变目的。再次要将社区工作方法积极引进进来,以此来丰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

(2)专业人员队伍培训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关键。一是要坚持不断将优秀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选拔、聘任到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建设专业化社工队伍基础;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联合起来,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加强信息交流,互相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发展本校社工力量。将学校的社会工作学生也纳入这一体系,作为本校的学生,他们更能清楚直接的认识到问题所在,提出实际的中肯建议。

三、结语

通过本次的个案访谈调查,笔者认为被调查者对其所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体认可度较高,但仍然指出目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等不足,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创建形式多样、主动灵活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来提升思政工作的内涵和效用已变的很有必要和可行。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片面向全面扩充,教育内容不应再局限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相关的心理健康、就业指导被重视起来;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由部门覆盖向社会覆盖渠道转化,以此建立和完善一种能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群体包括边缘人群、覆盖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由宏观向微观领域拓展,由关注形式向关注使用转变,由社会需求向个人需求发展。

参考文献

[1]童长英.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66-68.

[2]朱平,孔读云,姚本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56-57.

[3]王海伟,李绍伟.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看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J].文教资料,2007,(7):45-47.

第11篇

关键词:兼职辅导员,研究生,高校,学生工作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需环节,是维护高校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任务通常由学生政治辅导员担任。论文格式。辅导员是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辅导员工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需环节。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高校招生大规模扩张,各高校纷纷选聘一部分学有余力的研究生充实到辅导员工作岗位,协助专职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工作一年多,我深刻的体会到:要把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做好、做深、做实实非易事。本文将结合自己兼职工作的实践体会,探讨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各自的优劣势,以及如何克服其中的劣势、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好专职辅导员工作,高效开展学生工作。

1.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优势

(1) 首次参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性高

作为研究生中的佼佼者,一方面他们自始至终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同时作为研究生毕竟还只是一名学生,在不断获得自尊的满足感和受人尊重的愉悦感的同时,同样也接受领导、老师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短暂机遇,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而是努力发掘个人潜力,自觉磨炼个人意志,不断完善自我个性。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多数)工作考验,他们必将拿出自己所有的热情,以及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圆满完成学院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他们深知经过这短暂的一年兼职辅导员工作,自己必将达到一个很大的提升,更加清楚如何从学校走向社会,学会与人接触,以及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进入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 与学生接触多,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研究生兼职辅导自从聘用之日起就实行入住学生宿舍楼的政策,这样就形成了他们与学生同住、同生活、同交流的现实。论文格式。生活在学生中间,经常与学生交流,一旦学生有什么问题或者困难,可以直接找他们帮忙。同时兼职辅导员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活动,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掌握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化解学生中的一些小矛盾,使一些不良的思想消灭于萌芽状态。对于突发性的一般性问题,可当机立断,及时处理;对一些重大问题或带有倾向性的苗头,可及时上报领导和专职辅导员,为他们的准确决策提供依据。最终为形成高效、务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体制创造有利条件。

(3) 学生身份,易于和学生沟通。

自始至终的学生身份,使研究生作为高年级优秀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管理与被管理的感情障碍,心理相容性好,易于情感沟通和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很强的渗透能力、感化能力和激励能力。通过大量的调查以及自身体会,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之中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困惑,他们往往不会直接找专职辅导员或者老师,而是喜欢向同龄人诉说,同时由于专职人员事情比较多,可能有时也无暇顾及这些事情。而“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在年龄上比学生只大几岁,属于同龄人,学生往往更容易信任他们,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倾诉自己的困惑,使其真实心迹得以表露。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找到一种归属感。

作为同龄群体中的一员,研究生还充当了客观上的榜样和引路人的作用。论文格式。一方面,同龄群体间互为楷模的影响作用远胜于教师、父母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研究生能结合自己的成长感受、成功经验、学习体会直接与同学交流,以自己昨天的经验、教训引导低年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今天,收到现身说法、事半功倍之效。

(4)在学习中工作,创新意识强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一面从事科研学习,一面从事学生工作,因此需要不断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发展动态,科学前沿知识来提高自身素质,并以这些信息充实思想教育内容,使学生把握更多的知识、信息、全面提高素质。兼职辅导员采用创新的手法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劣势

(1)时间和精力上的不足

专职辅导员不担任教学任务,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而“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从本质上说还是学生,首先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研究生阶段,就是要培养一个人独立科研的能力,也只有把科研做好,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研究生的称号,科研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做保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协调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这令好多研究生兼职辅导员都比较头疼。在有限的时间精力条件下,如果处理不好工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势必会影响学习。常常有很多的兼职辅导员要么是工作作的好,而科研没有做好或者是专于科研而荒废了工作。

所以兼职辅导员只能投入自己的一部分精力到工作中去,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必须用到学习中,他们不可能像专职辅导员那样整天用来处理学生的事情,他们只是辅导员队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专职辅导员的有利补充,填补专职的覆盖盲点,因此,不可能希望他们做好每件事,不能用专职辅导员的标准要求他们。要给他们留一些自己学习的空间。

(2)年龄、社会经历等方面的局限性

“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一般年龄较轻,大多数是20多岁的年轻人,社会阅历比较浅,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学生色彩比较浓厚,比较容易冲动。往往在处理一些学生问题时,可能还不是很老练,不能完全的处理好,有时甚至带有一些个人色彩,这样就有可能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从学生到辅导员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两种角色之间若不能及时转换,特别是当学校管理意图与学生意愿不相一致或大部分同学还不能理解时,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站在学生一边,形成工作阻碍,有时还会说出一些不利于工作的话或做出一些不利于工作的事。这些都不可避免,所以在他们的工作中,专职辅导员以及领导就要多帮助他们,正确引导他们,给他们一个适应,学习的时期,使他们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总结:

就目前情况看,高校专职辅导员普遍缺编,数量严重不足,一般在自己本岗位工作3年即转岗;而且专职辅导员大多处于谈婚论嫁的年龄,个人事情多,工作压力大,多数人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很难保证辅导员的数量和质量。而“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发挥自身优势来协助专职辅导员工作,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生成才,可弥补专职辅导员之不足。

参考文献:

1.王栋.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与展望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周德锋.高校兼职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初探 [J].教学研究, 2000(23): 107 – 108

3.冯靖雯.论兼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171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高职教育是社会提升与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工作岗位分解继续吧的成果,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位置无足轻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命力的象征和表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当前,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等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导致其有效性弱化。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做到与时俱进,从历史和现实的条件出发,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去,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起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等积极作用。

2、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理论的深化和完善,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二者是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从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领导同志不是太多,少数领导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是为了维护学校的稳定,仅仅是院、系(部)总支书记、辅导员和班主任、“两课”教师的事;一些管理人员和教师也未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片面地认为高职大学生本来就“素质差”,朽木不可雕,教育热情不高,责任感缺乏,于是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落到了大多数不能代课的年轻辅导员和班主任身上。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高职院校设立时间不长,办学历史较短,一般院、系(部)总支书记的学历层次不高,而且过去从事的多是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导致他们往往沿用中专模式来管理高职生。辅导员、班主任多是新分来的年轻大学生,有的还是从机关科室、总务后勤精简下来的人员,不说学历层次,连起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都匮乏,更不用说探索、把握高职生的成长规律了。

3、管理不善

一是管理模式程式化。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或副院长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学生处指定具体方案,由辅导员、班主任具体实施,而授课教师、一般部门干部职工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二是教育方法不对头。管理的多,教育的少;批评教育的多,自我教育的少;单纯说教的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少。三是教育能力不强。仅以演说能力为例,对牛弹琴的多,抓住心理教育的少;居高临下的多,平等待人的少。

4、管理条件欠缺

这里讲的条件包括软件和硬件。软件主要指的是制度条件。比如,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副书记或副校长没有或很少有切块管理的资金,他们组织队伍培训提高、对大学生奖优扶贫、开展党建活动等就会受到影响。再比如,一般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委员会都成立较迟或没有,也不如教学工作委员会那样健全运行,这样整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协调必然会受影响。硬件条件涉及院、系(部)总支书记、辅导员的办公条件“,两课”教师的报刊音像资料,专门从事心理咨询教师的办公室、访谈室等设施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在这一块一般投入相对较少。

四、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不应成为“本科压缩型”,应有自己的培养特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领导科学决策、各部门精心协调,院系部负责、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教职工全员参与的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建立高效工作队伍,保障资金投入,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理论联系实际,不讲大话、空话

在学生的生活中备课。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因此,教师应走进学生生活,并立足于对学生实际情况去准备教学,做到深浅适度、有的放矢。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网络了解本地区、本省、全国乃至国际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要特别留意与所授课程相关程度高的那些事件报道,这些资料可以作所授理论以现实的切入点在课堂上拿出来分析。理论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

开展新闻大讨论或时事辩论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素质。

(三)、以引导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要是采取学生易接受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教师点拨或用富有感性的评价来吸引学生,告诉学生要找出学习的内容、重点、要求我们掌握的内容,把自己的理解和学生分享,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不能一概而论,通过导入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答案。

3、加强学生道德情感教育

(一)、充分利用外显的教育因素和潜隐的教育因素

我国学者提出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但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德育课程主要由三类课程组成:即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德育课程主要是以下三类:一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称之为“知识性德育程”;二是由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组织实施的德育实践活动,称之为“活动性德育课程”;三是由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因素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称之为隐性德育课程。这种模式可称之为“知行统一模式”。

(二)、合理利用学生的质疑心理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么让学生盲从和屈从,要么让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反感、拒绝认同。因此要让学生真正认同课程宣传的观点和理论,就必须让学生先进行大胆质疑,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各种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逐步澄清学生内心的迷茫,从而对教材陈述的观点和理论有一个合理的、客观的认识。这样通过质疑让学生独立地、自主地对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选择获得的认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有理性的认同。

五、结束语

因而在学院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怎么针对高职学院的特色,这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辅导,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都是中国高校政治教育理论和教育工作者重视的焦点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宗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2]冀学峰.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