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21:05: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本科毕业生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去IBM实习已经一个月了,这个是自己人生第一次实习,总体来说非常一般。总结下经验,以便暑期实习参考:
1.要学会融入在来这个实习之前我就和高年级有大公司实习经验的同学聊过很多关于实习中应该主意的问题,很多人建议要少说话,多听,多看别人如何说话,处理事情。我的理解就是少说话就意味着少问问题。但在现实中,起码在IBM,不是这样的。因为如果你一周3天不怎么说话,别人还可以理解你,因为是刚刚来的小朋友,什么都不熟悉,比较怕,所以少说话。但时间长了,别人会以为你的性格就是这样,闷闷的,最后就导致你难以融入整个大圈子。难以融入的后果就是最后大家都慢慢孤立你,你自己也觉得孤独,慢慢的就被淘汰了。
2.广结人脉因为你是个新来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需要每人人的帮助。尽管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这个人对你将来有没有用,或者是这个人很难接触,你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谈话,慢慢插入他们的谈话,进入他们的圈子。这个至关重要!
3.多问问题可以说多问问题是前两个的手段。因为只有你多别人问问题了,才可能慢慢接触别人,了解别人,认识并开始熟悉别人。这样在很多情况,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忙,他们会真心的来帮你,帮助你解决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4.有目标的做事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别人基本上让你做的事情都是很基础的事情,但这个时候你要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什么的手段比较好,是不是教给我的手段就一定是最好的,从中我又能学到什么?毕竟实习一方面我是帮公司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我也要自己也要得到我想要学到的东西。如果很盲目,自己慢慢就迷失了,只知道自己低头做事情,但最后自己学到多少呢?问问自己,微乎其微。
5.自己创造机会因为你是个新来的,别人不会说主动关心你,不会再像在大学里,老师会告诉你要做什么,好像有个保姆一样告诉你一步步都要走什么。但在公司,这个保姆再也没有了,这条路需要你自己走,自己去试。当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尝试就变的很重要。因为只有你自己经过自己的判断,去尝试了,才知道这件事情到底行不行,有什么其他的解决方法。这个就是创造机会,同时自己也在提高。
6.多思考原来本以为,我自己思考的已经够多了,但实际上还是远远不够的。当你没去做一件事情,至少要最基本的几个问题:我在做这样事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样去解决。尽可能多的去问别人,多问,多听别人的建议,而不能就凭一股小孩子的冲劲,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乱来。这样最后的结果虽然可能达到了,但自己又真正学到什么呢?只是自己为了完成而完成,这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实做每件事之前,所问,所听,所思考,所沟通,才是最重要的。反而到去正真去做事情的时候,只不过是个试验的场地,看看自己的这些的判断是否正确。
7.什么是市场营销原来我很愚蠢以为,市场营销就是帮公司搞搞宣传活动,但实际上远远差很多。原来这些搞活动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外包给其他的公司,比如奥美。市场营销最主要的还是在这些活动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包括,你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打电话聊天,和客户吃饭,喝咖啡等,各种沟通的手段,目的是了解客户在想了解什么,想要什么,目前的产品是不是他需要的,以前的他使用过的产品有什么样的缺点,我们的最近的产品可不可以补救他这样缺点等等。然后根据客户需求,来举办相应的活动,来满足他的需求。这个才是市场营销最主要的最核心的东西。其中不仅和要客户聊,还要和销售聊,和经销商聊,了解每一个环节的需求,利益点,难处,然后用相应的解决方法来满足他们。尽力让卖产品的整个渠道畅通无阻。挖掘目前和将来的需求,成就客户价值。最后我真心要感谢,张总给我这次实习机会(至今我也不知道他看到我身上什么好的品质),感谢陈姐姐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也要谢谢徐姐姐的信任,你们真的让我成长了很多!
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知识很广泛,广泛的专业知识使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也因此很广泛。然而有些毕业生反映旅游管理专业也存在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缺点,导致在就业方面单独跟同样为林学院的园林专业、木工专业对比,缺乏竞争力,由此进一步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工作薪酬待遇普遍不高。为了获知其真实详细的旅游管理专业总体就业状况,由此以2011至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长久以来对其的就业状况信息登录档案、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走访等方式获得详细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同时跟进旅游管理专业在学院召开的招聘会上的求职状况,以求更客观、全面、正确地得出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以华南地区为主的区域内就业的真实状况,由此对高校应如何改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方式以帮助其学生日后更好就业提出建议。
1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研究背景
郭倩倩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存在以下问题(1)在校期间盲目考证,实习缺乏针对性,就业随意性大。(2)旅游专业本科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找不到对口的岗位。(3)旅游专业本科生初次就业后,跳槽率高,排斥服务行业: [1]。
林佚、陈文捷、杨永德三位学者表明:“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原因是(1)用人单位。就用人单位方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因为人员编制有限,能接纳的毕业生寥寥无几。(2)毕业生方面。从毕业生自身的角度,由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需求量较小,竞争较为激烈,因此真正能进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屈指可数。而对于旅游企业,由于所需求的岗位相对较低,同时,在企业内部论资排辈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学生不愿意进入旅游企业就业。(3)高等院校方面。从学校的教学来看,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而在操作技能的培训上则显得相对弱些,使得旅游管理本科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实践能力比较欠缺2]。
2 旅游管理专业2011至2014届就业信息
从往年三届应届毕业生就业选择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选择在广州市的就业人数在每一届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最大的,第二大比重的是佛山市。并且就业地的选择基本集中在属于华南地区的广东省,少数会选择去到其它省份,而经过对选择到其它省份就业的毕业生生源地进行调查,发现,除了香港市区及上海市之外,其他人选择其它省份是因为其生源地就在该省,即这些毕业生是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省份去找工作。
从数据调查可以看出,从2011至2014届华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类型选择方面大部分选择股份、责任公司,而选择升学、国有企业、外商企业、私营企业、教育行列的只占小部分,三年来在这小部分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国有企业,最小的是教育行列。在往年三届本科毕业生统计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基本都没有,在自主创业这一块存在着空缺,往年三年应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不强。
从数据调查可以看出,2011-2014届这三届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以在1001-3000元的范围内的人数占大部分,约占四年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64.1%,其中又以2001-3000元范围的人数为最多,约占总人数的47.5%。而2011届与2012届、2014届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中0个人的工资水平在5001元以上,在2013届旅管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只有1个人工资水平在5001-6000元的范畴内,但同样没有人的工资水平在6001元以上,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刚出到社会工作的工资待遇水平尚且属于中低等水平。
3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状况总结分析
关键词: 教育学 本科生 社会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育学本科生就业率普遍偏低,很多教育学本科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就业窘境。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在师范学校的教育学专业中名列前茅,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每年都是在师大所有专业里分数线最高的。然而,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学习全国重点的专业,在大四本科毕业时,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很多该专业的学生从大一时就开始担心自己在毕业时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并且有一部分同学因此而后悔当初选择这个专业。那么社会对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究竟如何?教育学专业本科生真的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吗?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何去何从?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毕业生、教师、招聘单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研究组通过对毕业生访谈了解当前就业状况,对教师访谈了解到教师对当前教育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看法与当前措施,对招聘单位访谈确定当前招聘单位对教育学本科毕业生的招聘现状。
三、研究成果
(一)总体现状分析
1.教育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教育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有考研、出国、就业三个方向,其中选择直接就业的人数偏少。以北京师范大学08级教育学就业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出国与国防生各占25%,考研占50%。由于很多学生认为教育学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早早地就做好读研究生和出国的准备,而那些考不上研究生和无法出国的毕业生,才选择了本科毕业找工作。
2.教育学的社会需求现状
(1)社会需求类型
教育学的“社会需求”可以分为三类,如图所示,社会用人单位对于教育学本科生的需求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包括经济型需求,事业型需求和行政型需求。经济型需求是指公司企业需求、媒体需求等,比如一些公司招的销售人员等属于此类。事业型需求是指学校需求、出版社需求等,如学校的学科教师、杂志社的编辑等都属于此类。行政型需求包括学校教育行政需求、政府需求等,如教育局公职人员等都属于此类。
(2)社会需求统计分析
我们分析了北京师范大学10月到11月份的校园宣讲会情况。统计的总招聘单位数为63个,其中招教育学专业单位总数为9个,明确表明不招教育学专业单位数为8个,招聘学科教师的待定单位为46个。与此同时,在待定的学校中80.95%表示能够接受有辅修背景的教育学毕业生,16.67%表示完全无法接受。由此可见,首先,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企业中的就业前景是较为乐观的。虽然专业对口的工作数量较少,但是由于教育学作为文科专业,在招聘时该专业的学生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很多工作都对专业没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不会明确规定不招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其次,有辅修或双学位证书的教育学本科毕业生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招聘岗位数目进行了分析,大多招聘教育学的岗位对招聘人数没有具体限制,而不招聘的岗位数为500个,待定(指招聘学科教师的岗位)为1978个,待定的岗位数中,13%的岗位数明确表示不接受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余下的87%表示能接受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因此当前社会对于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的。
(二)原因分析
根据研究所得出的教育学本科生就业及需求现状,我们进行了分析并从学生个人,学校,用人单位三个方面总结出相关原因。
1.教育学毕业生
教育学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教育学毕业生对当前就业信息的了解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多毕业生在没有了解社会需求的情况下就盲目悲观,因此在就业季的时候并没有积极去找工作;其次,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在大学四年中所学的知识都是理论方面的,而且大多是属于社会学范畴的,具有抽象性,可操作性低,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要;最后,部分教育学毕业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没有走到社会上进行实践,缺乏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
2.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当前用人单位对教育学缺乏足够的了解,在访谈过程中很多招聘单位负责人对于教育学存在诸多误解,认为教育学就是培养师范教师的专业;其次,随着高校扩招,硕士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提出更高的学历要求(硕士及以上学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接受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最后,部分学校对专业对口要求较高,这些学校大多是高中或者重点初中等,为了学校发展的需要,对于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
3.学校
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随着高校的扩招,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人数有了很大增长,毕业生就业竞争比之前愈加激烈;其次,学校当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理论研究型教育学毕业生既缺乏学校需要的学科知识能力,也缺乏企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在大学四年中,教育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学习实用的知识,也很少参加实践活动;最后,学校对与就业相关的指导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学生到了四年级才会通知参加一些重要的宣讲会,在之前的三年很少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相关指导。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我们根据以上教育学本科生就业及社会需求的现状和原因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用人单位对教育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有三种,包括经济型、事业型和行政型需求;教育学专业在学科教师这个领域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很多学校都接受教育学的本科毕业时到其学校担任学科教师;用人单位对教育学人才有一些共性的要求,如: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热爱教育,有较高的学历(硕士优先);不同需求主体对教育学人才的要求呈现明显的不一致:学校要求应聘老师的毕业生有良好的学科知识能力,对专业对口的要求较高,而教育相关的企业更加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学生应注重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1.本科生应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例如在校期间可以利用地处北京的优势,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此外也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方面的能力,对于word、excel、ppt、简单的视频制作等要比较熟练;
2.学部本科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可以选择辅修或选修别的专业的双学位,教育学的本科生在学习教育学的基础上,再辅修一门基础学科,能够使自己拥有学科专业背景,在应聘学校教师时更具竞争力;
3.在学习之外,学生还可以积极寻找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去公司实习,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了解自己未来应聘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实践活动等,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等;
4.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也可以学习其他使用的知识,考取自己需要的证书。比如有的同学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有的同学考取了会计证等,这些证书都能够在应聘时为自己增加获胜的砝码。
(二)教育学院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1.教育学院可以适当调整教育学本科生课程结构。在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背景下,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比如,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开设实用的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尽早了解就业情况,逐步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2.教育学院可以给本科生积极的指导,让同学们了解辅修以及双学位的重要性,提醒本科毕业不读研的同学在大一时选择适合自己的辅修或双学位专业,以增加其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3.教育学院可以给学生提供多样信息。除了各种讲座论坛外,学院的就业先锋队可以收集招聘单位宣讲会的信息,利用飞信平台及时传达给院里所有同学,使同学们在平时能够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通过有方向性的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4.学院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配备导师。毕业后继续读研的学生配备学术研究方向的老师,而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则配备与研究方向更具实践性的导师。通过不同导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在其大学生活学习期间得到更适合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调查研究目前社会对教育学本科毕业生的需求现状,为毕业生的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缓解教育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焦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要实现毕业后顺利就业,学院方面在加强指导的同时,学生个人的努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大学中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1991(26).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会计实训 服务外包 会计学
普通高校会计学本科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基础,对改善我国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有重大意义。但是伴随着近年来的大学招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开设会计学本科课程且培养模式单一,使会计学本科教育与社会实践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一方面使普通高校会计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会计工作,另一方面造成了众多的中小企业找不到有实际动手能力、懂管理的会计人才的局面。通过高校会计实训服务外包模式这种教育培养新模式能够妥善地处理这一难题。
一、普通高校会计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普通高校会计学教学现状大都遵循“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扩招过程中,新设立会计学本科教育的普通高校。这些高校的教学模式往往是学习借鉴其他财经类院校的经验,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会计素养较高,但是,会计实务的实践能力一般较差。大学会计学本科教育中的实践训练课程,基本上没有设置或设置较为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对会计实践的需要和企业对人才标准的需求。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集中在三个方面。
1.高校自身方面。会计学本科教育的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普通高校会计学培养目标往往选为国际会计人才,会计培养方向是注册会计师、ACCA、CIMA、CMA等。这样的定位显然过高,而自身培养能力又严重不足,使得培养出来的会计学本科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若进入大型国有、外资、民营单位,还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培养;但是社会需求量最大的却是中小企业,尤其是发展阶段的小型企业,他们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全面、自身又没有能力和精力培养所需要的会计人员。这是高校教学定位与社会现实企业需求的矛盾。
2.高校教师方面。会计教学老师的理论素养一般较高,大都是硕士、博士学历,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年轻的会计讲师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这与高校职称评比体系有关。会计老师的理论教学一般以课本为主,由于自身从高校毕业到高校任职的经历,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补充相应的企业会计实务的知识,基本上是为教学而教学。这是高校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欠缺与高校职称评审体系导致的结果。
3.培养模式方面。我国会计教育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分层次的教育体系。伴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中专院校会计教育呈现出职业化的发展趋势,往往通过企业订单式模式,为订单企业培养会计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还出现了通过与国外院校、会计团体、企业联合互动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会计学本科学生面对就业竞争,如何体现出本科教育的优势,尤为重要。在我国会计人才中,高端管理型、国际型会计人才严重缺失。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要树立目标争取突破,才能在会计职业生涯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会计学本科大学生崇高理想与现实社会中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
二、会计毕业生用人企业的需求分析
大型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一般是大学会计本科毕业生追求的理想工作目标。但是,大型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有限,对人才的要求定位又较高,因此大量会计毕业生的出路是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具有数量众多、发展较快、会计人员需求量大的特点。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快速发展中,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记账会计的职能开始淡化,对管理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懂管理的会计人员非常受欢迎。中小企业往往自身却没有能力培养会计人才,因此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只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
三、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新模式――会计实训服务外包的设想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性的IT业务和基于IT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的涉及范围通常有商业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知识流程外包(KPO)。服务外包的内容有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业务运作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知识产权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
针对普通高校会计本科教学现状,可通过外包给专业的会计培训企业或专门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设置专门的会计外包项目部)。专业的会计培训企业通过市场,知道中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员,通过与高校合作,根据学生的能力,结合高校教学内容,编制相应的会计实训教程,对会计学本科学生进行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参与会计实训的讲师一般是具有多年会计经验、中级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学历的老师,他们通过对自身工作经历和工作方法的总结,在会计实训中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指导和经验传授。这就对会计本科教育在实践能力方面进行了补充,提高了大学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因为专业的会计培训企业,通过社会竞争,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更新会计实训教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能够满足不同企业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需求的要求。
大学会计实训讲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针对学生不同兴趣的偏好,对会计本科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专业的会计类资格考试的指导。针对人力市场会计人员的需求,制定不同行业会计的实训教学,能够根据市场,制定相应的实训教程,扩大会计学本科的就业。
专业会计培训企业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一般有需求会计企业的信息,有助于大学会计毕业生的就业。高校会计教育由高校对企业的衔接模式,变成高校对会计服务外包企业对用人企业的模式,使会计服务外包企业成为高校和用人单位的纽带。
与联合培养模式培养的高职学生相比,会计高校服务外包模式较联合培养模式有以下优点:(1)适合多种行业,尤其是不同时期,社会需求量较多的行业;(2)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能够及时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3)通过会计实训讲师的经验介绍及不同行业会计实训演练,可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需求,端正会计学本科学生的就业观念,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高校会计教育服务外包模式是迅速提高普通高校会计本科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满足不同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有效模式。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高校、学生、企业间的需求。高校会计教育服务外包模式的构想,将为高校和企业实现双赢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作者为工商管理硕士、审计师)
参考文献
[1] 苏怡,郑汉金.发展服务外包:昆明的竞争优势与路径选择[J].南京:江苏商论,2010(9).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 就业意向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以往医学高等院校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的情况正在逐渐改变,使许多护理本科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变得十分迷茫和困惑,本文着重探讨赣州市护理本科生就业观、价值取向、特点和影响因素,发现和总结护理本科生就业观念方面的潜在问题,为制定更为有效、更具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策,纠正其不良就业观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为学生做好就业前的相应准备,指导护理本科毕业生成功就业。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在校的护理本科生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不记名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深入访谈重点选取2009级16名本科毕业生(实习护生),并作出比较详细的个案访谈记录,最后将收集到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调查方法
自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从护理本科生的基本资料、本科护生的就业意向、影响本科护生就业的主导因素、就业前景、就业指导5个部分。选取赣南医学院护理学院就读的护理本科生100人进行调查,其中2011级21人,2010级63人,2009级毕业班学生16人。问卷采用单项选择不记名方式填写。
3. 统计分析
所有问卷均建立EXCELL数据库,采用IBM SPSS V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1.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表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n=100)
■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表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n=100)
■
3. 就业信息的来源(表3)
就业信息的来源(n=100)
■
4.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表4)
对于就业前景的看法(n=100)
■
三、讨论
1. 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
在就业意向方面,护理本科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在二级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一般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高,工作相对稳定并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护理本科生中仅有极少数愿意去一般社区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这与个人对社区护理发展现状的理解有很大关系,有些护理本科生认为一般社区机构护理的体系还不健全,不能实现个人价值;此外,人际关系等方面在影响护理本科生到社区就业的因素中也占有一定比重[1],护理本科生在实际工作体验与工作期望值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关。
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护理本科生的就业意向呈多元化的趋势,考研深造、考公务员等均占一定的构成比,只有极少数护理本科生是根据个人兴趣及社会需求来决定就业意向。
2. 影响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
调查显示,57%的护理本科生视将来工作的工资、福利待遇为主导因素,比较注重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成为吸引护理本科生就业的主导因素,有25%的护理本科生选择了工作的稳定性为主导因素,为了稳定的工作适当放宽工资、福利待遇的标准,可能与传统的“铁饭碗”、“终身制”思想有较大的相关性。
3.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的获取
由表3可以看出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上,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占了53%,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新兴的网络媒体占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20%,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构成比只占8%的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次要渠道,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往届毕业的学长、校友及亲朋好友提供的就业信息占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的15%,成为了护理本科生就业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4.护理本科生就业前景
调查显示,护理本科生均认为,近年来的就业前景没有以前好,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护理本科专业的就业率比较高,但其中存在现实原因,就是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开始比较晚,就整个专业来说护理本科生比较少,经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迅速发展,护理本科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无疑会使这一就业优势逐渐消失。
5.就业指导及相关建议
5.1 学生方面
护理本科生应积极调整心态,准确定位,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清晰地评估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拓宽就业思路,个性化地择业,把握好就业期望与就业现状之间关系的平衡,以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就业心态去面对就业,从而顺利地开启人生新的职业生涯。
5.2 学校方面
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解答询问,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导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2],让护理本科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积极提供就业知识,提出择业建议,纠正护理本科生的不良就业观,为护理本科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规划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
由于绝大部分的护理本科生的就业信息来源于学校的校园招聘会及学校就业部门提供的信息,学校应当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举办多种形式就业指导座谈及招聘会,并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站为护理本科生提供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信息,让护理本科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就业心态,得到全程的就业指导,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共赢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春玉,金胜姬 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侵蚀下,原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更加严峻。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2009年2月份已与雇主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只占2009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18%,而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在加大,各企事业单位不加大裁员力度已是万幸,新增职位需求极其有限,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历年之最,加之往年累积,就业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窒息的就业压力、不同走向的毕业就业结果,启发的不仅仅是毕业生,同样也是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在校学生。
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校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是前任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历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把握好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其他素质,为将来结业准备基础。
同时,重视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过程,在完成自己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多利用空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行各种实践或者实习活动,积极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以后就业积累更多的经验。
而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该用实践的观点择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首先要客观认识自己。在认识到自己长处的这个前提下,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 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妄自菲薄,要追求实际。
《南方周末》在大学生就业专栏中刊出两例不同的大学生毕业后的走向。女大学生刘伟留下的是10多万字的死亡日记,记载着家庭的重负,生活的困窘,青春期的烦恼,最后就业压力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自杀了;另一位,高职毕业生杨甫刚凭借自己的商业头脑并善于抓住网络购物热的机会成为多少毕业生的楷模。
时代在变化,就业形势在变化,就业需求也在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积极培养自己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条件,灵活应对利用客观条件。很多时候,有很多客观条件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比如自己的出身、自己的相貌等,但是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在尊重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要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创造的发挥自己的意识能动性,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最大的财富。
那位高职毕业生的经历是值得借鉴的,那位女大学生的选择是令人痛楚的,也是发人深省的。我们应该在现有条件下创造就业形式多元化;同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每一位即将跨上征途的毕业生都要有信心、有恒心,自立自强。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语热;就业
一、对外汉语之现状分析
“对外汉语”是我国近年来高校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最早的对外汉语专业于1981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开设,其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传统汉文化的人才。今天,中国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潮:着眼于学习中国文化汉字的外国友人数量猛增,对汉文化传播者的需求日益见涨。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
据2008年12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课程改革研讨会”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拥有对外汉语专业的高校数量己由上世纪末的4所院校发展到如今的300多所。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对外汉语人才顺利毕业并走向社会,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不断的壮大。
这样的景象虽然令人倍感欣慰,但在喜悦的背后,不可否认依然隐藏着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问题,即汉语国际推广缺乏合格的汉语教师。据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给出的数据,2005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有4000万,而从事汉语推广的工作者只有4万人,师生比例达1:1000,预计到2010年,全球汉语推广工作者缺口更是高达500万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不仅仅在教师数量上出现严重缺口,在师资质量上也是不容乐观。在目前从事汉语推广工作的教师中,有深厚的跨文化背景,既精通教学又懂管理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汉语国际推广师资紧缺,而另一方面却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困难。作为一名学习对外汉语的人,身在其中,希望通过分析探讨,寻求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解决外汉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就业不对口的尴尬局面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二、对外汉语本科学生就业之问题分析
面对国内外“汉语热”的阵阵浪潮,对外汉语毕业生应该是供不应求,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但现实却差强人意,大多数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的学生都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高等院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人才济济”,而对外汉语教学行业却是“揭不开锅”。奈何?经分析,造成以上局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个人定位不明确
在当今优胜劣汰的社会,找到一份理想的好工作本就不易。大部分学生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缺乏对本专业、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容易失去信心而选择一些不对口的工作。他们认为本专业就业压力大,不好找工作;或是对自己性格特点,未来的人生规划分析不够清楚透彻;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原因,父母的意愿使得“对外汉语”梦很早便扼杀在摇篮;还有小部分学生认为自身能力不错,所以自我定位较高。眼高手低使得在面试阶段就有可能淘汰,盲目自负的心态阻碍了他们的求职之路,这些因素在选择职业时都会有很大影响。
(二)就业目标不清晰
毕业时,很大部分同学找工作没有亲朋好友指点,仅靠自身力量进入社会,对外汉语就业难关重重,使得他们在最开始就胆怯不敢放手一搏,以至于失去很多宝贵的时间和机会。其中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打算做什么?准备毕业到正式毕业不过半年时间,眼看周围人很快都有不同的选择和目标,情急之下便也选择与千千万万毕业生一样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等比较稳定的工作单位,不愿意也不敢再为自己的专业试着奋斗一次。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无暇仔细斟酌适合自己的专业与工作,而是心浮气躁盲目跟从他人,容易陷入无所适从、急躁惶恐的境地。
(三)对信息把握不够
很多学生在当初选择“对外汉语”这一专业的时候,看中的不仅是他的热门度,更是对这一门新鲜的学科有探索尝试的兴趣,可是究竟对这门学科真正的把握并不多。谈起自己的专业,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会认识到这是一门教外国学生中文的学科,但每一年国内有哪些等级证书考试,分别在几月进行都不清楚;对于申报汉办孔子学院志愿者详细时间、流程也是没有全部掌握;更别说国外学校如何招聘、有哪些网站交流平台可供大家获取信息,答案也是无从知晓。每一年在校学生中,真正有意识主动学习搜集信息的人不多,只是学校老师通知一些消息后才有所行动;也有部分有意搜集信息,但由于能力资源有限,最新的消息通知是没有办法获取的。
(四)就业要求较高
在国内就业,大多为两条途径,一是教育机构,可小小机构毕竟吸收人数有限不能满足大部分人,另外第二条路则是进入高校。到2010年,共有来自194个国家的265090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20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可见,各高校是留学生的主要聚集地,想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最理想的则需要进入高校。但我国高校的选择不再是普通大学生,而多于211、985的硕士生或博士生,这一道让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无法迈过的门槛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
(五)就业渠道比较狭窄
很多对外汉语人其实对如何出国工作只有大致了解,对其详细步骤信息根本不清楚。出国进行对外汉语的推广大致有四条路:一是通过国家汉办志愿者,二是通过国内外高校进行的交流合作项目,三是通过私人机构出国,四是根据国外高校网站的信息自己联系争取。这样,想要出国进行对外汉语工作非常难,具体到每一步的实践更是难上加难。在毕业初期,短时间内要学生完成以上工作是根本无法保证的。每年汉办公派的人数有限,建立的师资外派渠道较少,国内对外汉语的学生尤其是靠西部内陆地区的学生机会更少,工作机遇和实践机会跟沿海城市是无法相比的。
(六)政策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以往实行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考试和证书制度存在很多问题,没有统一官方认证的权威证书(自2015年起汉办已经有了国内外均认可的权威证书),获得证书的人数比较少,证书结构单一,并且没有层级分类,以往民间的汉语教师培训市场管理混乱直接影响到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权威性。这让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在考虑择业考证去向时也产生了不少的疑惑。
(七)自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正如陆俭明教授12月20日在“全国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研讨会”的开幕式上所尖锐指出的那样:“目前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出来的学生,论教育不如教育学的学生,论汉语水平不如中文系学生,论英语不如英语系学生。”所以,部分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呈现出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的境地,无法做到专业功底与外语教学技能两手硬,在很多时候这样的情况会成为他们前进的绊脚石。这不仅是针对于学校所设置的课程来说需要改善,更是给所有对外汉语人敲响警钟:所谓对外汉语,那就是即学汉语又学外语,而学出来的效果不应该是“0.5+0.5=1”,而是“1+1=2”。就是既要汉语专业知识基础牢固,同时也要把外语掌握扎实,双管齐下才能有所作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若是自身条件赶不上时代变化,再多再好的机遇也会失之交臂。
三、对外汉语人才就业之措施分析
(一)学生自身
首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地分析现实,冷静思考,有明确的就业定位。必须重视自己的学习质量,因为自己的所学所得直接与工作质量挂钩。而当今社会不仅需要专业功底扎实,更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作为对外汉语学生,汉语外语基础必须牢固,同时要学会各种课堂技巧,学会各式各样的中华才艺。升华自我同时又用各式技巧才艺提升个人魅力,这样的学生比较吸引人的眼球。即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被人立即赏识接纳,也不用灰心气馁,因为就业不仅是一次智慧的较量,更是一次心理成长的磨砺,过硬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再者,时刻关注身边信息,将信息的获取变被动为主动。机会是留给时刻准备的人的,在毕业前就应该多争取各种机会实践,了解对外汉语行业相关信息,为自己真正出入社会时打好基础。最后要打破地域观念,不要认为只有“北上广”或者出国工作才是好的去处,时刻端正心态,及时总结经验,才是明智之举。
(二)学校环境
李晓琪《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中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文中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能力:汉语言知识能力,汉语教学理论,文化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汉语教学技能,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学校首先要明确细化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在未来能够做什么,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实现,应该掌握哪些本领。同时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突出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特长训练课,例如“书法课”、“剪纸课”、“传统乐器课”等等。激发学生热情同时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感受和信心。
除此之外,多寻求与国外学校合作的项目,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留学生到国内进行中文的学习,同时也给更多对外汉语学生实践交流创造机会,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是他们在社会中求得一职并站稳脚跟的重中之重。再者要多鼓励学生继续深造,以便在日后能迈进高校这样较高的门槛。作为教育前沿的专家学者,多注意不断更新的时讯新闻,再往后的教学中也能给予学生更好的辅导。尤其是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契机。
关键词:职业道德;实践课程;本科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2-0039-04
1引言
当前,IT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软件开发人员还是IC设计人员都有很大的缺口。多年来,高等教
育的发展和实际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我们认为应该建立面向系统、注重应用、重视实践环节、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和树立团队精神的教学理念。CCC2002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理念。那么,从IT行业用人的角度以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需求来看,究竟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标准才能满足需要?高等本科教育的目标与职业培训的目标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本文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在全国部分高校调研的结果,首先分析当前计算机本科教育中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然后通过我们在相关实践课程建设中的体会,介绍我们在加强学生这两个方面培养的一些探索性工作。
2计算机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
素质
从面向应用的角度出发,计算机本科毕业生不仅应该掌握本学科较为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抽象思维能力、一定的应用技能等。因此,目前本科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主要专业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泛的知识面
任何大厦的建立,基础都是很重要的,无论我们如何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本科毕业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包括数学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方法论。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石,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也不例外,数学技巧和形式化的数学推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数学不仅仅是指离散数学,还应包括概率与数理统计、组合数学、微积分、数学建模等多领域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今后无论是做研究工作还是做应用开发都是很有帮助的。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概括起来包括程序设计基本概念与技能、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算法与复杂性、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等内容。在学科方法论上,应该注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思想的培养。
宽泛的知识面是为了适应IT行业应用多样性的需求。过去,大多数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都是以软件技术为主,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逐渐出现了嵌入式系统开发、商务过程信息化、游戏开发、信息港建设、移动通信技术等新的领域。作为本科毕业生,应该在一定的专业方向基础上,尽量多地接触这些新的事物。因为本科阶段,大多数学生的方向性并不强,他们走上社会可能从事的工作也是不定的,宽泛的学科知识使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容易获得胜利。因此,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辅修专业和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2 系统级的认知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是按照学校规定好的教学计划一门门去学,而大多数情况下,学习计划中开出的课程虽然能够把每门课程的知识细节传授给学生,但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始终是零散的,缺乏一种综合与抽象能力,不会系统地把握整个计算机学科的知识。
从面向应用出发,需要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能够很好地调动四年所学的计算机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多种知识,有从宏观上去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
从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出发,也需要我们的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将研究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以使得思维对应于适当的抽象级别上,并学会系统的整体优化。这其间,抽象过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必须让学生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能做到从系统总体的角度从宏观上认识系统。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各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运用各门知识的平台,这种平台不应该还是以教师为主,而是应该由任务驱动的、具有明确目标的实践性设计型实验平台,教师仅仅是任务的布置者和任务完成的辅助指导者。学生只有依靠不断的摸索,查找相关的资料,综合运用所有学到的知识,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
2.3 较强的,适应需要的实践能力
CCC2002非常强调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它指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除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外,还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因此,它是一门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学科,表现为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特征”。随着高校的扩招,每年全国都有近十万名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这些学生中,今后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的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都会从事应用与开发工作,因此提高学生应用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从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IT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两个方面来看,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分成应用开发能力和应用操作能力。
强调对本科生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过去验证型实验转变到设计型实验,进而逐渐过渡到以项目开发为依托的开发实践活动。设计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的最大区别在于设计型实验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更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对于培养本科生的应用操作能力,过去我们重视得不是很够。实际上,随着大学扩招,我们不得不意识到,今后的本科毕业生确实除了从事研究工作、应用开发工作之外,也会有不少人从事应用操作工作。况且即使是从事开发工作的人,也需要熟练的应用操作能力,这样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很快地上手。但是,无论是应用软件还是硬件的维护,种类都非常多,不可能全部都要学生去学。笔者认为,可以将一些大公司的经典系统的认证培训引入到高校中,利用假期或双休日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参加一些认证培训。
2.4 理性创新和勇于探索精神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在学校里一是要学会做人,二是要学会思维,第三才是学习必要的知识。但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的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历来是灌输太多,培养创新精神不够;学生缺乏对新知识的探索兴趣。而传统实验教学的最大弊病,就是开设大量仅为理论教学服务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开始。通过开设开放环境下的设计型综合实验,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己聪明才干的良好平台,借助这样的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系统。同时,在此开放的实践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并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地去探索本学科领域甚至相关学科领域的新知识,这也是现在不断倡导的Learning by Doing教学模式。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但我们所说的创新意识并不是漫无目的、毫无根据的凭空想象,而必须是“理性”的,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的,遵循一定规律发展的创新。因此,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当中,依然需要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方法论的学习与掌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施创新与探索。
2.5 一定的项目开发经验
CCC2002中在本科毕业生的一般特征中强调了大型项目的经验这一特征,这也是为了适应当前IT行业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特征。我们认为,它有两个含义,第一是给学生至少提供一次参与某综合性项目设计与开发的机会,这样的项目能涉及到不同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第二,在项目开发的时候,要遵循IT行业开发规范,让学生得到更为正规化的项目开发训练。第一点,强调的还是一个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这一点在上面已经有所论述,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第二点,也就是我们在实施这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时,要打破常规的学生作完实验后只交一份实验报告的做法,而应该让学生体验整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包括方案讨论、模块划分、相互合作,开发中的讨论、以及IT行业通常要求的各种文档的撰写。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甚至可以让一些学生进到相关的公司锻炼半年到一年,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实际项目开发的步骤和方法。实际上,现在大多数软件学院都采用了学生去公司实践的方法,效果是很明显的,也确实受到了学生和公司等各方的认可。
2.6 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习惯了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方法,很少有机会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介绍自己的作品。最后造成学生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而IT是很注重团队精神的,在多人的团队中,要善于去沟通和交流,这样大家才能很好地合作。而且在四年学成寻找工作的时候,同样也需要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以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体现在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能够有效地进行口头表达、有效地用书面形式交流思想和正确理解他人所表述的内容,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些都需要通过课堂和实践两个环节来培养,课堂教学多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勤于思考,大胆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作客观的评价。在实践环节上,更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在验收环节上安排学生上台作总结发言。在我们开设的“计算机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中,我们将课程设计的验收设计成更像一个招标会现场。教师就是招标单位,而每组同学就是一个投标单位,在这个会场上,课程设计小组的同学要充分展示自己设计的精妙之处。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独自完成自己的设计,更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书面和口头交流的形式,学会推销自己的作品。实践表明,这种形式深受学生欢迎,很多学生把它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当作是寻找工作前的演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烘托了学术气氛。
3高等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责任除了要传授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应该注意以下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3.1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
当今社会,非常注重诚信,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然而,在我们的学生中,确实存在诚信危机的问题,考试抄袭、作业拷贝、实验中凑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解决好,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能称为合格的学生,用人单位也不会需要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应该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不断强调诚信的作用。在我们开设的课程设计中,“自己负责的部分独立完成,无找人代工或窃取别人成果的现象”作为考核的一项,占一定比例的分数,并且规定,“在考核中,如发现抄袭情节严重,甚至请人代工的,指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重做课程设计。”当学生被判重做实验的时候,对他们来说是震撼的,也切实感受到“诚信”就是身边实实在在的东西。
3.2 认真、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认真,是做好任何工作的根本。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有创新的意识很重要,而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也同样重要。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地做好每一个步骤,对所得到的结果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同时,要让学生懂得,对于社会需要的产品其缺陷越少越好,而随意的工程技术是导致产生大量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在实践环节中要求学生必须对开发产品的流程有一个具体的、充分的、全局的和真实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实践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开发的实际,给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项目开发环境,让他们从签订项目合同这个环节就开始进行真实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懂得,任何产品的开发都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部分的缺陷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故障甚至崩溃,因此要求学生在具体实施开发过程中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到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3.3 在团队合作中做到公正无私,团结合作
前面已经论述过,IT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讲究团队合作,而在团队合作的时候,就要注意做到公正无私。在以多人成组做的课程设计中,要提醒组长仔细分析任务的大小、轻重缓急,更要了解自己组员的能力情况,合理分工,准确的预计是成功的第一步。对于组员来说,一方面要注意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能总是指望其他人,另一方面又要在合作中主动去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这要求教师始终跟踪学生的实践活动,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为道德方面的不足,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
4总结
我们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多年来高等教育与实际人才能力训练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注重工程开发与应用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在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要重视对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何宗健,覃文忠.“Learning by Doing”教学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5,(12):26-27.
[3] 杨全胜,朱怡健,王晓蔚.开放模式下的“计算机系统综合设计”教学实践.计算机教育,2005(增刊):130-131.
投稿日期:2006-07-20
一、国内研究现状本科毕业设计规范化的科学管理
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同时它也关系到高校的学生培养质量和在社会中的名誉、影响。因此,针对上述毕业设计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各高校都在探讨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下文阐述了国内各高校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北京科技大学于晓红教授认为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力保证。他从实施以人为本的选题方式、强有力的师资保障、监督检查机制和科学客观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重庆大学毛小庆阐述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合重庆大学的实际,分析和总结了毕业设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科学选题、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因材施教、开拓毕业设计新途径、完善毕业设计过程、保证毕业设计答辩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扬州大学戴隆超老师就目前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各个因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指出了改善措施。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郑州大学等重点大学都针对目前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工科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探讨。另外,很多以教学为主的学校也从不同方面开展了毕业设计研究工作。如盐城工学院刘必荣从基础知识掌握、就业、对毕业设计认识、选题、指导老师投入、开题、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等方面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机械工程类的毕业设计现状,提出从基础知识掌握、就业、对毕业设计认识、选题、指导老师投入、开题、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等方面分析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机械工程类的毕业设计现状,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实行科学化选题;建立规范的质量监控机制;加大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指导深度等有效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还有南阳理工学院庞兴华、常州工学院吴强、合肥学院谷曼也提出了很多本科毕业设计提高对策和方案。从省内、国内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很多高校都把提交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并结合各自校内实际情况,提出了各种解决措施;但同样可以看出每个高校采取的措施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申请人认为这些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要立足本校实际,结合本校定位、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师生比例等现实情况,提出切实能提高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和途径。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工作思路
首先,由于各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特殊性,必须总结往年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研究等手段,总结出教师、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及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应对措施。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相应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并在新的一届本科毕业设计中进行运用。探索面向“培优”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及团队指导模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拔高技能等训练,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根据课题性质组织3~5名教师进行联合指导,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指导效率和知识利用率。根据上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加强等流程,总结一整套用于毕业设计的工作方案和监控机制。另外,实行毕业设计开题准入制度,从源头杜绝学生敷衍、应付心理,对于没有达到毕业设计开题要求及不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提前进行预警。后续的每周指导、中期检查直至毕业设计完成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及时反馈、整改,绝不能出现等到该答辩时才发现某个学生不能通过的情况。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阶段,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本科生培养的质量。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指导教师精力不足、学生态度上的不重视、校院管理方面的不严格等。总结了国内外重点院校及教学类的本科院校在毕业设计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最后提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工作思路。
作者:杨海峰刘同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摘要:文章先从个人偏好出发讨论考研与否的个人因素,再着重考虑其社会因素:通过分析硕士生的社会供需状况,讨论硕士生的就业现状;再进一步深入到各就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权衡研究生的教育成本及未来收益,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本科生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考研;就业;硕士生;本科生
1引言
就目前而言,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道路通常有四条――就业、考研、出国和创业。据统计数据显示,就业和考研是会被绝大部分学生列入考虑范畴的两类出路。尽管就业和考研最终都是为了在事业和职业发展中有所收获,本文的研究主要从社会角度出发,通过社会调查,以客观因素分析为主,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考虑本科生到底该选择考研还是就业。
2方法
本文先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毕业学校、专业、家庭状况、自身兴趣、理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再在不考虑个人主观意愿的前提下,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比较分析本科毕业生考研和就业的优劣;最终,综合考虑本科生自身及社会状况,为本科生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提供参考。
2.1 个人因素
众所周知,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需要考研的,这需要同时具备以下素质:
(1)学校、专业对就业不利或与自己的理想差距较大。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各大名校的本科毕业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这个比例在其它非重点类院校基本可达60%-70%,有的甚至占90%之多。毕业院校固然重要,专业和自身理想也不可忽视。倘若想成为学术型人才,一般则需要较高学历;大部分学理工科的,尤其是打算从事科技研发工作的同学,读研无论是为提高自己还是更好地就业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2)有经济后盾。考研准备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复习资料名目繁多,资料购买是一笔不能小视的数目,如果跟着考研班学习,这将更是一个巨额成本,而且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其学费、生活费也将是一项高额费用。这就需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否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将前功尽弃。这一点对于那些经济尚有困难的学子来说也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3)身体和精神素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任何事情的先决条件。考研是一个艰难而长久的过程,需要付出充沛的精力,更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超出常人的毅力意志。
(4)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不仅对人们正在从事的事情、活动、项目或工作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还为将来可能开展的事情、活动、项目或工作做好积极的准备。只有当我们对某个职业和专业领域感兴趣,并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胜任时,我们才能学会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享受成功。
2.2社会因素
在不考虑个人主观意愿的前提下,以下将站在经济学的视角比较分析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或就业的优劣。
假设:
(1)只考虑考研和就业两个毕业去向。
(2)只考虑本科生,且本科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
(3)不考虑其他补偿性工资差别 ,只考虑受教育成本的补偿性工资差别。
(4)工作和读研的生活费相等。
(5)不考虑往届硕士毕业生,只考虑应届硕士生。
一年一度的考研已进入冲刺阶段,2011年的考研战斗即将结束。考研或是就业,想必新一届的应届生又将为此纠结。其实,不妨把毕业生要做的决定,看成是一项经济学中常做的投资决策。既然是投资,就要考虑投资的收益与成本,还有投资回收期的长短等诸多因素。经过初步估算,或许能在收益与成本的权衡中找出相对满意解。
3分析
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不考虑个人主观因素,从投资角度分析本科生应该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我们就要对这两者进行风险-收益分析。选择考研的风险主要是沉没成本,收益主要是更大的就业范围及工作三四年后的较高工资收入,权衡风险和收益,文章认为就长远利益而言,考研值得一试。
就个人而言,考研抑或就业,哪个才是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呢?在大学彷徨的十字路口上,是准备考研,还是为就业而积累经验?对于这一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难以做出取舍。
首先,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专业等选择适合的工作类型,参考“3.6不同类型工作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分析”部分并结合“3.4企业对硕士生与本科生的倾向调查”分析,我们将会得到初步的选择。硕士学位虽能让我们在选择职业的范围上有相对优势,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状况分析自己是否需要这些优势岗位。
其次,综合考虑“3.7政策分析”,分析国家政策对本科生考研的利与弊:研究生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锻炼机会不断增加;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考研准备可能产生的沉没成本不可忽视。文章认为,在能承受这种高竞争、相对高风险的情况下,在不影响本科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考研这一高回报的投资值得一博。
再次,分析总结“3.3硕士生的社会供需”状况,随着研究生教育方向的改革及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就长期而言,硕士生就业相对本科生而言仍有其相对优势。硕士生的普及步伐正在逐步迈进……
4建议
4.1 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本科生始终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自身个性特点和学习的专业特征,早日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好自己的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和实现途径,按照规划安排自己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在实践过程中对此进行修订和完善,始终做到有方向、有目标,并在一步步的实际行动中逐步实现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4.2选择了就业的本科生在为就业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应坚持研修本科所学的理论和专业课程知识, 全面完成各教学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夯实基础为今后的继续深造做好充分准备,也为就业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4.3选择了考研的本科生应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减少风险,在准备考研的同时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确保考研结束后能进入社会与其他同学具有同等竞争力,做到考研就业两不误。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一、资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我们选择了57一65年,76一80年,82一83年这三个时期的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76一80年毕业生教育受动乱影响很大。2.调查方法:采用通讯调查和现踢调l一:相结合的方法,以通讯调查为主。对以上三个时期的卫生系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被调查者按填表要求认真填写,经单位领导审阅加盖公章后寄回学校。我们又分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县,辽宁省沈阳市毕业生比较集中并有代表性的几个单位(如:省、市卫生防疫部门、科研部门等)召开了毕业生座谈会,向毕业生所在单位领导和毕业生本人直接听取意见。3.回收率及可信程度:本次调查共发调查表1030份,实际回收500份,回收率为49%。从调查表的回收率来看有些偏低,但从调查结果来箱,确能反映目前工作在卫生防疫和卫生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上的毕业生的大部分情况。再者,象这样大量系统的调查资料,报道得很少,因此,本材料还是很宝贵而且是有一定价值的。认真分析这些材料,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对今后卫生专业本科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毕业生现状1.工作单位分布:500名毕业生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5个地区、55个市、24个县。其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占84另,从事其它专业工作的占16%。详见表二从表三可以看出近80%的人是由于安排不合理或缺乏工作条件造成的。而这部分毕业生绝大多数是被分配到县级卫生防疫站工作以后又改行的。是不是卫‘级卫生防疫站真的不需要本科毕业生呢?回答是否定的。广大农村需要开展大量的卫生防疫工作,当然也就需要本科毕业生到那里去。但是,当前存在着在县卫生防疫站工作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很少这一突出向题,解决此问题,涉及到合理使用人才,创造工作条件,明确县卫生防疫站工作的职责以及卫生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农村卫生工作需要等问题。今后,应有计划地给县级卫生防疫站充实卫生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力量,使他们在那里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2.专业分布:’从毕业生从事专业构成来看,主要为流行病、劳动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地方病。见表四3。职务和职称57~’65年毕业生担任业务科主任以上领导职务的占同期调查人数的49%,副处级以上职务的占87%,分别担任各级卫生防疫站站长、县医院院长、省卫生厅副厅长及自治区科委主任等职务。57~“年毕业生36肠已晋升为主管医师或相当于主管医师,51写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他们中有30名获不同级别的科研成果奖,115名受行政奖励。4.进修教育:从140名从事防疫工作的毕业生进修情况看,50%左右的人进修与自己从事专业相同的学科,进修外语的人数次之,还有少部分人进修在校时没有学习过的专业,如:环境毒理、流行病数学模型等。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现实工作的需要,追切需要知识更新。
(二)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从各级领导对毕业生的情况反映来看,不论是从政治素质上还是业务水平上都是比较好的,工作能力比较强,多数人工作积极肯千,做出了‘定成绩,受到了J]J人单位的好评。
(三)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1.独立工作能力: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不能胜任的只是极少数,占3.4%。65年以前的毕业生,一年半内全部能独立工作。76一80年的毕业生,有43%的人毕业后即可独立工作。82一83年的毕业生,毕业后即可独立工作的只占29.4纬,表五后两个时期的毕业生,毕业后即可独立工作的比例比较低,尤其近年毕业生独立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这说明: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着一定I’ed题,也反映出教学与实际工作需要之间存在着差距。所以,如何增强适应性,使毕业生能尽快独立工作,是今后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2.理论水平:大多数毕业生的理论知识都比较丰富。唯有79~80年毕业生差一些。其原因是由于缩短学制,大量削减基础理论以及学生本人的文化水平较差所致。3.实验室技能:毕业生对实验室技能掌握较差者约占40%左右。甚至对于一些爹本的实验方法和常规实验室技术也不能独立掌握,与其它兄弟院校的毕业生有一定差距。今后,要尽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实验室的基本技能和方法。4.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与自我知识更新能力:57~65年毕业生高于79~80及52~55•年毕业生,能力较强者占94%。后两个时期的毕业生只‘工可60肠。5.组织工作能力:卫生防疫工作很需要组织工作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这是卫生专业值得注意并应加以研究和解决的l’ed题。57~65年毕业生较强,82~83年毕业生较差。6.文字表达能力:57~65年毕业生高于后两个时期的毕业生。过去学校不大重视文科知识,而实际工作又很需要,从评价中可以看出,有近30%的毕业生文字表达能力差,使工作受到一定影响。见表六7.外语水平:80%左右的毕业生可借助字典阅读专业资科,但达到顺利阅读的还不到10%。这说明毕业生的外语程度还比较低。其原因分析主要是:①大学录取时外语水平比较低。②外语教学没有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系统性差。只在基础课阶段讲授,进入专业课时就中断了,学校又没有及时安排学习和辅导,影响了外语的巩固和提高,今后,要加强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的教学。外语是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的工具,尤其近儿年知识更新速度快,国际交往多,兢更需要学生在校期间能达到顺利阅读的程度。综合1:述各级领导对毕业生的评价分析可以看出:65年以前毕业生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朴实,能服从组织分配,有按强的事业心,肯钻研业务,自学能刀强。理论基础比较雄厚,这一时期毕业生不足之处是所学知识老化,知识亚待更新。76一80年的毕业生政治素质较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做业务行政工作的比较多。但这期毕业生由于处千文节时期,学制二年,理论幕础较羊,外语水平也比较低。虽然多数目前已基木能胜任工作,但仍需进一步充实理论基础知识。82~83年的毕业生新技术、新理论的基础较好,一些新学科的知识比较丰官,外语水平也比其他两个时期的毕业生有明显的提高。他们的不足之处是思想作风不够踏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差,工作适应性不强,动手能力差。
(四)对卫生专业教学的希望和要求
1.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我国医学教育计划虽然规定了培养目标,但还不够明确。卫生专业本科的具体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掌握卫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及教学、科研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各级防疫部门卫生医师和教学、科研人员。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培养方式。如:培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适应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的需要。
2.教学计划: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阶段的教学安排基本合适,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课程可以压缩或删减,要结合卫生专业的特点,安排相应的课程。专业教学的安排不够合适,主要是时间短。仅在一年零八周的时问内学完全部专业课内容,还要进行生产实习,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数毕业生认为卫生专业教学的内容少、知识面窄、深度也不够,仅从这点也可以说明专业教学的安排存在向题,应加以改革。
3.教学内客和课程俊置:毕亚生替通认为所学的专业课内容基本有用,但都应有不同程度的加张。尤其要加强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讲授内容。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无论从事何种专业,也无论在哪一级卫生防疫站工作,这两门知识都是很需要的。毕业生还认为应增设一些课程,以适应工作的需要。首先应增设微型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依次为实验设计、专业外语等等。详见表九。
4.教学方法:毕业生认为应打破以往那种课堂填鸭式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工作要与卫生防疫工作紧密相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克服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忽视生产实习的不良倾向。
三、讨论与建议
现就本次调查中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我们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人才合理使用向题:1.严格遵守专业对!〕的分配原则,坚决杜绝分配不合理现象。其次,各级领导要为卫生专业人员积极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他们能在那里充分发挥作川,为我国的卫生事业贡献力量。2.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巩固专业思想。这样也可以防止毕业生改行,使人才使用逐步趋向合理化。
在大学生尤其是医科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乐观的今天,南方医科大学不仅取得优良的初次就业率,甚至一些2008届毕业生也早早就被用人单位“预订”。记者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郑木明,郑校长说,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郑校长介绍说,学校的“三结合”办学模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广东中医药资源丰富、全军中医药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学校率先在军队医学院校中成立了中医系,并提出了建设中西医结合学科群的思路。随后,学校还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校办企业集团;随后学校又率先在军内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这“三个率先”,实际上是“三结合”办学模式的雏形。经过长达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西医结合拓宽学习视野
学校始终致力于创建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环境。学校中医药学院有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及一批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30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在附属医院开设中西医结合病房,目前正在建设800张床位的广东省首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学科群及资源优势。
学校还致力于培育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队伍,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实施了长期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学校确立了包括中西医结合消化病、肾病、风湿骨病脑病、心血管病及中医急症制剂、新药研究等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的6个科研方向,获多项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并获“补脾益肠丸”、“尿毒清”、“正天丸”等新药证书。
学校还致力于深化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改革。中医专业按64的中西比例、中西医结合专业按46的中西比例开设教学课程。在现代医学相关专业中,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在教学中实现了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的综合运用。如教授诊断学,既用传统的望、问、闻、切来阐述,又用自行研究的脉搏图和微循环舌像图作深层次的剖析。
理工医结合复合知识与能力
学校建立理工医结合的学科群,优化理工医结合的师资队伍,促进了交叉型学科的发展。建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领衔的医学生物力学研究室,以“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武凡教授领衔的医学图像研究室等理工医结合的研究室。医学生物力学研究室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返回舱非正常着落的冲击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学校承担的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男性“数字人”项目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医学图像研究室承担的功能化PACC系统于2006年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已在全国13家大型医院使用;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磁共振系统T1加权成像的伪影问题”,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四个环节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以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影像专业为支撑专业,近年又增加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和生物信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分段开设理工医基础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在实践教学上,通过机电实习、教学实验、工厂实习、医院实习、毕业设计等5个阶段,循序渐进。在师资队伍上,对理工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有重点地实施医学再教育,对医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有重点地实施工程技术教育。
据统计,学校按照理工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已培养本科毕业生569名,硕士、博士毕业生145名。近3年,这些本科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分别达97.8%、91.4%、100%;2008年毕业的本科生有298名,已有150人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公开出版教材10余种。如根据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头胸导联”编写出版了《临床心电信息学》,根据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核磁共振临床应用研究”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等,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鼓励和指导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自行开展课外科研活动。近年来,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12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0篇,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特别注重科研和科技产业相结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以自主研发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无限极口服液”等产品为龙头,先后成功创办了南方制药厂(“三九集团”的前身)、南方李锦记、东方药林等校办企业。学校先后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和国家Ⅰ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