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实验总结

大学实验总结

时间:2022-05-19 11:40: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实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实验总结

第1篇

(一)阶段性总结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正是一种阶段性总结,它可以将那些很多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已经复现在课堂上的所学物理理论知识的原理与结果再一次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自我分析和思考的目的,这是一种深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很多物理知识得到了最为直观的展示和呈现,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进行及时的阶段总结式的论文撰写可以使得学生将实验中的种种物理实验现象进行纪录和分析,加深其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给出一个相对来说是客观和真实的总结。

(二)阶段成果固定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可以使得其阶段性成果得到巩固。大学物理实验不应该只是按知识分类简单串联起来构成的一系列的实验,而是一个有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能力培养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物理实验来感知物理知识的应用并亲身操作和体验,此后,学生需要将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到解决的问题都得以记录和反思。这就是一个阶段成果固定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反映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并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三)阶段性修正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也是一种阶段性修正。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和准确,往往会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许多干扰或是影响因素,突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其目的是使得物理知识的获取既要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可以说,它是一种发现物理学理论而又检验物理学理论的标准且具有唯一性。然而,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会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即是对于物理知识本身的理解或是对于实验中各种结果的分析等,这些都可以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中得到修正。

二、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形式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形式因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就其中的方法性论文、反思性论文以及结论性论文进行介绍,希望对于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有所帮助。

(一)方法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方法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实验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客观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因此,在此过程中必须通过某些方法来加以实验和研究,从而撰写出最后的阶段性论文。通过方法性论文,可以将大学物理实验中的观察和调查应用其中,以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重新认识和检验对于研究对象所形成的理论知识。由于物理实验会在实际操纵中受到实验条件等限制,或是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等,都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差异性,所以,一定要使得物理实验符合科学认识的需要,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观和方法论,将论文撰写之前的基础———科学实验按照要求和研究需要来操作和实践,借助各种可行性的方法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性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展开实验和对比,从而完成最后的论文撰写。

(二)反思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反思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的。如前所述,由于物理实验会在实际操纵中受到实验条件等限制,或是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等,都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差异性,这就需要在论文撰写中得到体现,从而有了反思性。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学生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和检验,使得很多平时难于理解或是不好理解的物理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可以说,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许多理论就是多次实验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操作之后,必须要进行反思和深度思考,并将其展现在论文撰写之中,从而达到物理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在撰写中体现反思,凸显出实验者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误差分析时,论文中需要将其中的各种条件所限进行反思,例如,“为何每一次的测量值与真值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就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并在之后的论文撰写过程中进行诸如实验方案、测量技术以及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探索。

(三)结论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结论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大学物理实验通过总结性的方法对于物理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上升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其撰写为结论性论文。需要做到:第一,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可以进行探讨性研究,然后进行讨论内容的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新的发现或是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观点;第二,结论性论文中的对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和理论可以进行具有科学性和高度性的总结和概括;第三,总结性论文中还需要指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今后的应用意义;第四,在总结性的论文中还需要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可以深化的课题等。总之,结论性论文是以“讨论”为前提的,是对包括在整个讨论中所有研究内容的总结,具有确定性和概括性,给出最终的结论。

三、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内驱引领作用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内驱引领作用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会起到发现性引领、启发性引领和阶段成果驱动性引领作用。对大学生来说,论文是一个阶段的学结,也是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媒介。这种内驱动性引领,可以推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快速的成长。具体到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的撰写来说,它可以起到帮助大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内省化,从而实现其内驱引领作用。

(一)发现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发现性引领作用,这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对于大学物理理论以及知识在实验中的重现和检验,对于这种物理知识和理论由客观事物到人的主观认识的“意化”并到最后的书面表达的“物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发现或是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观点会随之出现,这就是发现性引领作用的体现。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通常某一物理现象被作为基本的探究内容并最终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完善,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完成对于新发现或是新认识或是新观点的发现,从而最终使得学生得到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可以说,当物理实验中有新的发现、出现新的结果时,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就会得到新的灵感和动力,以此来促进其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向广深推进。

(二)启发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启发性引领作用,这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实验性的操作,很多物理理论和知识会重新给予论文撰写者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认识,启发他们进行研究和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是科学实验能力的基础和最终目标。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崭新的认识和思考,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启发并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其启发性引领作用。

(三)阶段成果驱动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阶段性成果驱动性质的引领作用。通过每一次的物理实验,物理知识可以在有效的实践内得到检验和巩固,并使得其中的那些较为抽象或是晦涩的内容给以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得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中尽快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并取得一些成果性收获。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有助于学生在接受物理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物理科学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其物理学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扩充和增加,从而在某一阶段中形成具有成果性的研究论文,并将其中的物理学具有崭新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研究成就得到体现和归纳总结。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

在高中化学教育阶段,随着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逐步深入,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化学实验的总结阶段,更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字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接下来将主要从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

1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研究的意义

通过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相关研究,可以对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总结状况以及能力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化学实验总结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改正,促进学生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总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高中化学实验总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总结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总结工作,为实验总结奠定一个良好的材料基础。但是由于学生个人能力以及对化学实验分析的不到位,导致学生在记录化学实验的过程的时候,出现各种不科学和不详细的问题,这样就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并且不利于学生做出一份合格的化学实验总结报告。[1]因为,对于化学实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过程的记录,如果不能够详细的记录和总结实验过程,这份化学实验报告就是没有任何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学生必须要改正自身对实验过程的记录不详细的问题。

2.2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对于高中阶段而言,学生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化学学习和实验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就会导致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问题。[2]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缺乏对实验总结格式的了解。很多学生在写完化学实验报告之后发现,自己总结的内容和教师要求的内容根本不一致,这样一来就会使自己的总结时间白白浪费,而且没有达到任何实际的效果。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报告而言,正确的格式也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不能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记录和总结,这样也会影响实验总结的最终效果。

2.3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在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时候,不仅仅要具备化学实验的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文字总结能力。因为,对于任何实验成果和重大发现都是需要借助文字来进行阐述的,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文字阐述能力,就会出现化学实验总结报告内容不完善、甚至是记录不严谨的问题。因此,面对学生缺乏独立总结实验的能力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改变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

3高中学生化学实验总结的提升策略

3.1学生应端正态度,详细记载实验过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学生自身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严格的进行化学实验过程的记录,并且对于化学实验的步骤进行科学的记录,保证化学实验总结可以得到科学的记录和总结。所以,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步骤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化学实验报告的总结提供详细的实验资料。

3.2学生应该严格规范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总结的时候,还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总结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包括对实验的材料部分的记录、实验过程的记录、实验原理和实验反应的记录等等,最后还要根据此次实验过程进行科学的实验报告总结和分析,这样才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学生通过不断地严格规范自身对化学实验的总结要求与格式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化学实验总结的水平和能力。

3.3学会应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化学素养:学生还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身的化学素养。对于化学实验总结来说,也同样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规范自己的化学实验的总结报告,提高文字叙述和总结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化学实验报告总结的质量。而学生通过进行化学实验报告总结,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化学素养,从而促进化学课程的学习。

4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中进行锻炼,并且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化学学习。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学生化学实验总结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作者:吴新宇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参考文献:

[1]廖剑强;;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中学物理;2014(02):56-60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46-0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越显得重要。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场所,有越来越多的课题值得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的科研思维?这对中国改变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在教育部的倡导下,各个高校都积极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有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探索正是强调了创新。因此,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科研思维是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理工科的大学生需要参加多门专业的实验课,实验课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并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常规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般都是让学生按照实验教科书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在编写好的实验教材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操作,往往没有思考,实验的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仅仅靠常规的实验课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性实验,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创新也就是意味着我们通过科研活动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我们学院采取了创新性实验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立足于基本的实验技能,允许学生在实验方案上做比较大的变动,倡导科学思维。在开设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收获。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表现为信息收集和加工、独立分析和决策、实践、团队协作及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提高。

1.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他们需要明确的研究目的,根据需要查找文献,尽可能搜索一切相关信息。网络时代产生海量的信息,学生需要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取舍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在这里必须要强调一点:围绕研究目的获取各种信息,否则学生会在海量的信息前迷失方向,不知所措,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收集、加工能力,开阔了视野。

2.独立的分析和决策能力。根据所筛选出来的信息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并根据目的选择合理、可操作的实验方法。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结果都可以通过多个途径获得,但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验室的条件来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不可唯高、精、尖的仪器和方法是从,要强调实验方法的合理性,以满足实验需求为准。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技术路线,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创新性实验失败的风险较高,工作量大,因此,往往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队友们充分的讨论,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实验设计早期,应该鼓励学生敢想,敢怀疑,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培养学生科研思想的重要阶段[2]。指导老师断不可随意否定学生的想法。实际上,我在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他们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很特别,与老师的往往大相径庭。老师由于长年在一个领域里钻研,由于有思维定势,反而不容易跳出自己的框框。所以,指导过程也是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的过程。

3.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通过实践证明的理论才可能是正确的,因此通过科研活动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事求是、认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想不做是空想,大学生的通病就是做得少。学生实验过程往往会遇到许多没考虑过的困难,出许多简单、幼稚的错误。作为指导老师,要鼓励他们坚持探索,鼓励他们以“变”的思维去应对某些不经意的错误或许会获得新的结果。在河岸研究如何捕鱼的人永远不会抓到鱼。

4.团队协作能力。科研活动日益复杂,日益强调团队精神,靠一个人的智慧单干不会有大的成就。在创新实验的开始阶段,就需要集思广益,深入与老师和同伴讨论才能将实验设计得更合理,可行性更高。在实验中同样如此,由于大部分学生需要上课,不可能全身心做实验。因此,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分工合作变得至关重要。有些小组时间安排不当,刚开始积极性高,经常全组人参加,到后来就由于功课等各种原因荒废实验,无果而终。

5.归纳总结能力。人常说会做的不如会说的,强调的就是总结归纳能力。否则,再好的实验结果也只是一堆废纸,没人能理解,更不会有人认同。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尚未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往往不能很好地对实验进行归纳总结。指导老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找到实验的内在联系,揭示实验结果的本质。所有的实验报告都要求学生进行讨论,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根本不知道要讨论什么。我给学生的建议就是:实验结果与预期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你获得的实验结果与其他人的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进行这些比较和思考后,学生能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的分析方法。

创新实验成功的表现在于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要保证创新实验的可行性,还需要认真把握项目选题。项目选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指导老师选题、学生自主选题、学生与老师协商选题。选择何种形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结合指导老师的研究领域和学生的兴趣,既要避免学生被动做指导老师确定的题目,又要避免学生漫无目的地选题。我们采取双向选择,每位指导老师给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目前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学生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或内容,再由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适当调整,最后确立研究题目。对于具有特别想法的学生,既可以请相关学院的老师来指导,也可选择思维开阔、研究领域广泛的老师对其进行指导。这虽然不是完美的选题方式,但能有效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差距,提高创新实验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整个创新实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求异思维、敢于怀疑。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一个创新实验就可以促成。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接受学生哪怕是错误或幼稚的质疑,允许学生与教师进行公开、平等的讨论。同时,加强指导教师的培养,使他们敬业爱岗。如果指导老师的创新能力不行,那还谈什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大学教育方法、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夏雪,曹永建.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12,(2):69-71.

第4篇

本文作者:张长源 程辉 卢友光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初衷,勿盲目攀比省级、国家级立项的项目数,要立足各校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并在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中始终体现这一根本宗旨。福建医科大学结合校情,制订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详细实施方案,着重强调项目实施的过程管理和项目实施对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实行院校二级管理,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数按各学院学生人数比例划分给二级学院,避免各学院在项目申报中的盲目追求项目数的现象,同时也给予二级学院主动实施权。口腔医学院根据口腔医学院和附属口腔医院两院合一的特殊情况,制定了《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细则》,强调项目实施中学生是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非过分强调实验设计本身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对于部分学生热情高、积极主动性强而由于项目数量的限制未能获得校级立项的实验项目,学院划拨一定的经费支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研究,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热情,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初衷。

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实施的主体地位应该明确.而且不能改变[3],大学生创新实行实验计划项目并不是单纯的做一实验小研究,从项目选题、文献检索、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到项目总结和汇报、项目组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等每个环节都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必须交由学生独立完成。我院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中强调“突出过程、强调可行性、淡化结果”的项目管理原则。

项目选题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的小课题、小研究、小调查入手。然而,往往不少学生立志于做大事、做大研究,申报的项目课题过于庞大,研究内容过于复杂;部分指导教师是将其自身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作为研究项目直接交付学生填写申报,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科研知识积累较少的背景,导致项目流产。例如《口腔癌基因研究》,对于2000元研究经费和借助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实验的学生而言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院在项目的立项选择上,明确告知学生和指导教师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学生团队在业余时间能独立完成实验为基本原则,例如我院2010年立项项目———《“美丽微笑者”上颌前牙视觉评价及分析》实验项目设计清晰,实验内容可行性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可行性,研究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沟通能力,获得了申报答辩评委的认可而获得立项,该项目同时被我校遴选参评福建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获得省级立项,说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自身的参与性及实验的可行性。

在项目申报前期的文献检索中,要求学生检索、查阅至少2篇英文文献和10篇中文文献,并对所查阅文献予以总结、提炼,提高学生使用文献检索工具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项目申报则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独立完成项目申报书的撰写,包括文字组织、行文构架、申报书排版打印,并将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制作成PPT进行项目申报答辩;申报答辩评委由学院博导、硕导组成,评委现场对申报小组进行提问、质疑,并要求学生实验小组现场回答,以此促进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锻炼临场思维答辩能力,评委现场公布评分情况和获得立项的项目名称,对未获得立项项目明确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改进;对项目的总结验收,学院要求学生将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以及实验小组每个学生个体对参与实验项目的感受和收获以PPT形式向博导、硕导组成的验收评委汇报,验收汇报的目的是着重了解学生项目完成情况和参与项目后的收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提出较粗浅的想法和思路时,应耐心引导,多鼓励、多表扬,切勿轻视学生提出的实验设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检查实验进度,对学生实验存在困难予以细心解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等方法查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进行项目实验,包办代替只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下降,体会不到“重在过程”后成功的喜悦[4]。我院在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实施前,组织开展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明确指导教师的“引导作用”,详细规定指导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明确禁止教师代替学生填写申报书或直接代替学生完成实验,对发现违反规定的指导教师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一定程度上震慑了此类情况的发生。我国高等口腔医学院校的学生较晚(目前国内院校多为第三学年或第四学年)接触口腔专业课程,这造成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归属感不强,不利于专业培养,而在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育体系中,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接触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呈阶梯式递增[5]。

虽然完全套用发达国家高等口腔医学教学教育模式不符合我国国情,但是口腔医学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条件的改善[6],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则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了早接触口腔医学的机会,为口腔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提供了平台。我院注重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与口腔医学学科专业的结合,鼓励学生申报与口腔医学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突显口腔医学学科特色,例如《福州市牙科诊所口腔医生学历调查》、《普通人群口腔前牙外形观察》,此类实验项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更早接触了口腔医学临床学科,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此外,这种社会调查活动经验可以扩大和深化学生社会实践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最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7]。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高等医学院校口腔医学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这一平台,努力为我国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第5篇

关键词:创新实践;实验教学;多维评定

中图分类号:G642.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92―01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扎实理论功底、有熟练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任务。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协作研究能力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实验教学新方法,使之有效弥补理论教学在思维方式和教学实效方面的不足,是实现教育任务和改变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重要手段。

一、实验教学特征及现状

理论课和实验课是传播知识的两个有效途径,既相辅相成又有各自独立的特点和实现方法。实验课重在对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具有归纳思维的特点,而理论课重在理论性的演绎思维。一直以来,国内教育更重视理论层面的接受知识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忽视经验性的归纳分析能力的训练,从而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实验课仅仅为了使学生演示验证一些理论概念,没有完整的教学理念和计划,使效果大大折扣。使得学生实践能力薄弱,与社会需求脱节。

牛津大学的校长曾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讲过中国学生“聪明”,容易接受知识,而英国的学生更善于分析和质疑问题。事实上,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言,培养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是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

二、实验教学新方法尝试

1.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系统性实验

大学生应是知识传授的客体,而不是被动灌输知识的对象,他们需要在有计划的规范性训练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主动认知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更加需要在课程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提供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开放型实验,有系统、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动手兴趣,从而主动思考,步步深入,完成一系列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我们思考并尝试一种“糖葫芦” 式的实验教学过程。

(1)设计制作贯穿知识点演示教材“主线”。实验伊始,我们着眼于教学目标设计制作演示教材。从相关背景知识开始,以某典型实际应用为例,串联所要涉及的知识点,最后展示该技术应用的成果。让学生在第一堂实验课就了解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及实验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课程的总线索,产生总体概念,做到心中有数。

(2)关注内在关联,突出各知识点,逐点安排实验内容。基于已有的整体概念,认真琢磨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妥当安排课时的顺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尽量体现各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设置悬疑的方式由这次实验引出下次实验。对于各个知识点,要突出关键内容,真正起到巩固和深化相关理论课程知识点的作用。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则起到辅助引导和把握方向的作用,而不是说教主讲的作用。

(3)重视总结,制作“糖葫芦”的糖衣。当实验课时结束后,要重视实践总结。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分批与老师进行心得交流,综述实践过程的收获和遗留的问题。通过共同讨论,老师可帮助学生再次强化主线,突出重点,调动其思考的主动性。最后由每位学生提交综合的实验报告,完成整个实践环节。

2. 多维考核方式并重的评价标准

传统实验环节的考核方法通常沿袭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单以实验报告为准来给出每个人的成绩,但这样的考核方法对于实践环节而言具有局限性。因为实验环节重在对整个实践过程的思考实施和最终结果的分析以及文档总结,而且对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进步更加重视,所以考核方式应兼顾实验过程和纸质文档。因此,采用实验报告、课堂总结答辩及课内考勤的方式,共同给出合理的评价。

三、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的变革,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在形式和效果上都有明显的不同。

从形式上讲,改变了以往依附于理论课,无主题不成体系,以及考核方法单一的状态。老的实验课总是在理论课进展到一定程度,需要验证某些知识点的时候进行实验,其效果只是让学生被动地了解一些验证过程,而没有真正通过实验环节提升学生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的实验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安排,通过由线到点再到面的渐进过程,让实验更有目标,更能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体。考核方法上也更加全面,不但有报告,有考勤,还有总结答辩。这样,不但对学习态度考核,还对学习效果有考核;学生也因此得到了多方位的训练。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具有理论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对工程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作用更是越来越凸显。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在实践环节尤其与理论课密切相关的实验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

参考文献:

第6篇

1.1实施方案

1.1.1初期阶段针对中药学教学规划和课程设置,此阶段在大二下学期选拔成绩优异,对科学研究或者中药企业生产、销售和研发有浓厚兴趣的中药学学科在校大学生,分别组织申报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或组成兴趣小组,于大学二年级暑假进驻到中药学学科平台,进行中药学各学科门类的动手实验能力训练。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此阶段主要进行中药学学科的科学仪器规范使用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室安全教育、规章制度的适应以及基本的科学研究思路启蒙。主要考核指标为《科学实验记录本》、《跟师记录本》和《小组活动记录本》,分别详细记录研究日志、与导师交流情况、小组内成员间讨论沟通与协作情况;熟悉科研项目的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经费合理使用等基本的常识性内容。

1.1.2中期在掌握了大部分中药学课程和实验的基础上,在创新计划课题组和兴趣小组中筛选具有敏锐思维、动手能力强和学习优异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课题设计、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和完善研究方案,此阶段贯穿大三年级,并在大三年级的暑假结束。此阶段主要在课题设计中训练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工具、数据库、图书资料和与导师、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沟通交流。能有效的阅读中外文专业文献,归纳总结出课题设计方案,并能在课题的进行中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学会撰写中文论文及工作总结和课题汇报等内容,能积累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

1.1.3科研能力培养阶段此阶段主要与毕业实习相结合,通过初中期的训练与培育,进人此阶段的学生能独立进行一个小课题的设计、进行和完成。此阶段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如何通过阅读文献,尤其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达到形成一个独立思考和解决科研或实践中问题的能力,并能顺利的完成工作总结、汇报和结题,能独立撰写专业论文。

1.2取得的成绩

从2009、2010、2011和2012年接受了4批共计15人次的学生参加的创新性计划。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能够按照设计完成一个科研计划。同时,创新性计划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视野。如2009年崔维恒等同学在实施《单味中药。一葡萄糖昔酶抑制活性成分研究》创新性计划中,发表国内核心论文5篇「3一7]。20n年邢晗等「8一,2]同学《南瓜降血糖作用研究》5篇。2010年赵辉等[l3]同学参加了河南省“挑战杯”论文大赛,完成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邢晗等同学以创新计划为基础,在2012年“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了河南大学银奖。以上创新性计划的实施,在大学基础课程结束与专业课程学习开始的节点上,通过创新计划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了对中药学学习的思维模式,直观的认识了实验室内的仪器、操作和管理,推动了参与同学的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并逐渐依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了人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如参加创新性计划的同学分别有1人2009年保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同年考取硕士研究生3人;2010年保送北京大学医学部1人;2011年有1人保送到浙江大学。通过参加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提高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2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推行提高了部分中药学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在项目的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如何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

参与项目的学生处于大学基础课程结束和专业课程开始的节点,如何能发现自身对实验性学科的兴趣爱好是首要问题。计划实施初期,兴趣爱好能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的责任重大,需要和参与者不断交流、鼓励和引导他们对中药学的研究方法、目的和前景有着探寻的渴望。

2.2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

参与项目的学生是否能够持之以恒将计划项目完整进行是实现中药学“阶梯式”培养的关键。团队的作用要充分体现,项目参与者之间能互相鼓励在课题的选择、整理和进行中发现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得到研究的快乐。2乃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创新性计划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初始,中药学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多,内容丰富,在短短的假期中很难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的目的,所以团队的合作与集体意识特别重要。在创新计划的实施中分工协作、讨论和总结是参与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3结论

第7篇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主创新 综述

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政产学研界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十分重视,并进行了许多研究。自2004年以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 上共有409篇相关文献,其中科学管理类占156篇,工业经济类占92篇,企业经济占40篇,高等教育占28篇,工业类等也占有小部分篇幅。由此可见,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相关研究涉及的最为广泛、活跃的研究领域是管理,而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管理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绩效创新、技术创新、实证研究等。本文通过分析2004年至今的文献,总结归纳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的内涵,并从管理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绩效创新以及实证案例五个方面对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研究目前的进展进行回顾,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难点。

二、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最先是由我国提出的。国外有关创新的理论虽然较为成熟,但是却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直接理论基础。我国的自主创新研究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孙爱英等(2006)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一定手段,获得自身独特的核心技术,并以此生产新产品,从而实现其价值 。

关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内涵直接文献较少。张琦、万君康(2005)等人将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定义为能够科学客观的反映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技术开发过程等活动中所体现出的涵纳知识创新能力、人才创新能力及创新管理能力等多方位能力的综合创新 。唐东、曲用心(2012)认为应该将自主知识产权与外部资源整合协调,适应国家和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价值 。

三、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基于本文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内涵的定义,以及对近几年文献的总结,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创新。李茂萍(2009)将创新管理解析为六要素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网络、创新人才、创新风险和知识创新,并提出“数字装备实验室”创新管理的对策 。龙玲(2005)则认为管理的创新归为资源管理、人员管理和管理了制度的创新 。陈柯羽(2009)以国家实验室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美英德法日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国家实验室提出发展建议及战略对策 。雷东(2009)借鉴美国国家实验室的实验室管理机构、经费管理体系、人员管理制度和评价考核机制,提出我国国家实验室管理应该从完善主管部门、扩大资金渠道、完善人员管理和建立实验室考核机制这几个方面着手 。杨艳(2006)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内容包括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科研项目、成果和信息,在汲取美英实验室的管理经验后,提出应从合理定位实验室功能、多渠道筹资、优化管理队伍、完善评估工作、推进网络化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 。

2、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制创新。杨艳(2006)对比美英实验室管理机制提出应加强资源共享机制、全员聘用机制 、学科互动机制、激励创新机制和评估监督机制 。朱映雪等(2009)认为应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完善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保障机制,建立大学生自主创新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 。危怀安(2005)等认为应该加强实验室开放、革新劳动用工、推进学术联合和健全竞争机制 。易高峰(2008)等认为国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宏观管理体制由科技部、依托部门、依托单位等组成,内部管理体制由理事会、室主任、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组成其运行机制主要由经费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公共研究平台支撑和评估机制组成 。任丹、魏鹏(2008)以微观视角,强调作为实验室创新重要部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为研究对象,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首次将培养路径、运行机制和具体路径统一考虑 。曾卫明、吴雷(2008)从“两会一主任”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和后勤保障机制,资产和信息共享机制,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科研组织和成果管理运行机制等提出具体的建议,以使国家实验室真正成为具有独立的人事、财务、资产等权利的研究实体为目标 。

3、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李茂萍(2009)提出“数字装备实验室”应该在知识收集、知识共享、知识应用三个环节进行创新,并且通过提高知识利用率和扩大知识量两种途径创造新知识 。吕萍、刘卸林(2011)则通过并且通过调查结论证明,国际合作与科学论文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的合作、流动人员比例与科学论文产出均呈现正U型关系。以国际合作和流动人员比例衡量的开放性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国际合作与发明专利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而流动人员比例与发明专利产出具有线性的负相关关系 。刘桂云(2008)指出要提升技术创新,必须发展特色优势,跨学科合作,拓宽科技创新范围,组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团队,整合科技资源提升联合创新 。甄树宁(2009)认为创新研究群体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并且佐以清华的三大梯队为例,即以老一辈学术带头人为第一梯队,以实验室主任和首席研究员为第二梯队,以及青年创新团队为主的第三团队,分层进行技术创新 。

4、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创新。刘大为(2004)利用数据包网络分析方法对山西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的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在结构性评价中用到并且利用聚类分析分析法对其结构进行评价,将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引入确定权重和指标体系降维研究 。危怀安、王炎坤指出我国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成就,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获得的国外专利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工农业生产、重大工程项目的核心技术突破、重大国防项目上仍有不足 。袁润松(2010)将重点放在除了“投入”因素以外的能够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效率的内部因素上,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形象进行验证。结论表明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质量、人员和科研经费结构、管理水平以及开放交流程度等是影响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 。

5、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实证研究。俞前等(2007)总结了浙江大学在实验过程中加强科研自主创新以创建能源清洁的成功经验 。汪艳霞(2008)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剖析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装备与技术实验室”的自主创新战略管理的发展轨迹和运行机制,总结出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管理的一般模式和逻辑 。李华威等(2005)分学科对湖北省内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其他实验室进行比较,总结双方的不同,吸收外省的成功经验,发扬本省的自身优势,从而提升省内实验室的知识知识创新能力,为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

四、结论与展望

国家实验室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现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体系构建值得探讨。谢桂红(2000)将创新的特征归纳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预期成果的新 。张琪(2005)等认为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人才创新和管理创新 。但这一系列的文献都只指出了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创新特征,为构建创新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并没给出构建的对策或者方法,也就是说现阶段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阶段。因此接下来研究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是怎么样去构建创新体系。

2、 文化环境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不容小亏。实验室的创新文化是在在实验室的久而久之的日常管理建设中积累形成的可通过教学、知识、科研等来激发创新行为的文化氛围。它体现着实验室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 为实验室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有助于实验室人员创新思维的形成,增加其创新行为。现阶段直接研究实验室创新文化的文献几乎没有,仅仅只在实验室创新的大范围下有所涉及。在国家重点强调文化的今天,对于重点实验室创新文化的研究还需要很大扩展。

3、 创新绩效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的动力。现阶段国内关于实验室创新绩效的研究并不具体。大部分都是指出我国现阶段实验室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研究方法的分类。对于评估体系也有一定研究。王海燕将运行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分为资源状况、资源配置。李晓轩将我国现阶段的绩效评估方法总结为计量评价方法、专家定性评价方法、基于创新任务书的评价方法。但上面所有的研究都只是将评价方法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并没有形成实际性的具体指导。而且很多评价方法都很少涉及,例如平衡积分卡衡量指标,以学习与成长、内部经营、顾客和财务为四个指标。

4、构建由政府引领的产学研政创新平台,协同创新。当前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专业面较窄,研究内容单一,资金来源少,经济效益低,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因此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与产业园合作,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竞争力。虽然创新技术的方向可以由市场指引,但推动创新的动力机制存在市场失灵,仍需要公共政策的调节,就是要将政府和市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因此构建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并不只是实验室的创新,要更加注重于研究产学研政创新平台的协同创新。而这恰恰是现阶段研究缺乏的。

虽然现阶段对我国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但取得的巨大进步也不容忽视。随着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创新能力研究的越来越重视,笔者相信在将来相关研究一定会更加全面细致。

项目资助:“江苏省江苏科技体制改革思想库(苏科政264号”重点项目资助;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11-06)”;国家统计局软科学课题(2011LY07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09GLD013,12EYD018);江苏省软科学项目(BR2013074,BR2013027);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SJB790027)。

(作者:吴松强,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组织理论与创新管理,科技政策评价与管理;肖潇,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仲盛来,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书记,主要从事重点实验室管理和研究工作;汪敏娟、周一帆,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人员,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11-06)开放课题课题组成员)

注释:

孙爱英,李垣,任峰.企业文化与组合创新的关系研究[J].科学研究管理2006,2.

张琦,万君康,庄越.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及其运行绩效的内涵研究[J].科技与经济, 2005(1).

唐东,曲用心.广西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D],2012.

李茂萍.“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管理研究[D],2009.

龙玲.面向国家创新体系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120-122.

陈柯羽.国内外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初探[D],2009.

雷东.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及其借鉴意义[N].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6(1).

杨艳.我国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D],2006.

朱映雪,董伟武.论建立高校自主创新体制与机制[J].理论观察,2009(4).

危怀安,王炎坤.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4):104-107.

易高峰,赵文华.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任丹,魏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体制机制及路径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2):85-87.

曾卫明,吴雷.国家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8,3:114-116.

吕萍,柳卸林.开放性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J].中国管理科学,2011,19(6):185-192.

刘桂云.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J].科技科研管理,2008,9:37-39.

甄树宁.加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创新体系[N].改革开放,1994―2-13:28-29.

刘大为.陕西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2004.

袁润松.基础研究创新平台运行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2010.

俞前,王家平.加强科研自主创新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1).

汪艳霞.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自主创新战略管理―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8(5).

第8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方法;有机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创造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有机化学是高等院校中化工、医学、制药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1]。随着有机化学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断增加,这对有机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实验是一种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问题的工具,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2]。近年来,笔者多次承担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对教学方法和实验成绩考核方面做了一些经验总结,认为在教学方法方面:将所学实验内容和科研及当下社会问题有效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实验成绩考核方面:注重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操作考核和做好课后实验总结督促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环节,有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一、教学方法方面

根据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阐述所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不是简单地照搬,照读书本上简单的目的,要深入扩充该实验的重要性,扩展应用领域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进而受到良好的科技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浓厚实验兴趣。例如:在学习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这一实验时,首先介绍学生日常熟知的各种茶叶,然后提问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随后引入学习的主题一咖啡因。然后具体介绍咖啡因在茶叶中所起的作用,比如:咖啡因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能够增加警觉度,使人警醒,有快速而清晰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和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咖啡因具有刺激心脏、兴奋大脑神经中枢和利尿等作用,它也是复方阿司匹林(APC)等药物的重要组分[3]。告诉学生适量饮茶对人体是有益的。同时要告诉学生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咖啡因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会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诱发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从两方面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咖啡因。因此,有效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可以继续引申,很多中草药活性组分大部分也要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可以再举例,如: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化合物,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治疗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的药物青蒿素。紧接着自然提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发现者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一切和实验相关的人、事、物,不断向学生传递实验的正能量。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善于创造,更要珍惜每一次实验。这样有意识地把实验学习和社会生活联系,不仅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验考核方面

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进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实验中我采取了课堂考核、课后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第一部分是课堂考核,包括签到、操作考核、签退、产率考核等。签到即每一位学生按照学号依次签到,排除代签名;此外,实验过程中不定时检查操作是否规范;最后,实验做完之后需要签退,即学生实验完成后需到老师处按照先后顺序登记,这里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效率、合成的产品及产率和仪器的后处理。第二部分是课后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每一次实验的预习情况、实验完成的报告撰写情况,其中每个人还要写实验总结,字数不少于一百五十字,主要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分析。最后期末考核包括实验基本理论方面的笔试与基本操作综合评估。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而且促使学生更重视有机化学验课。通过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的探索,笔者将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以期实现化学实验教育的培养目标。但是,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与时俱进,这对从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4]。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张田梅.以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24):29-30.

[2]马祥梅,王斌,张晓梅,邢宏龙,何杰.关于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10-111.

[3]张万明.自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教学探索与研究[J].化学教育,2007(1):51-52.

第9篇

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澳大利亚作为发达国家,在本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b。笔者受留学基金委和上海市教委资助,有幸参加了2016年8月至2016年11月为期三个月的“国际课程师资国外研修项目”,赴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进行研修。研修内容为英语强化、教学法和专业研修。研修期间,旁听并观摩了昆士兰科技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情况,以昆士兰科技大学为例对中澳本科教学的差异谈几点认识。

一、中澳本科教学差异

1.课堂教学主体。我们的大学课堂为老师主导型课堂,即课堂的主体是老师。老师充分备课,并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知识点讲授给学生。而昆士兰科技大学为学生主导型课堂。课堂的主体由老师变为学生,老师的任务由讲授变为引导。老师给学生指定一个题目,学生查阅资料,展开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问题,并互相间交流答案。老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给以引导和提示。最后由老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答案,指出学生所给的答案是否正确和全面,并给出正确答案。在学生主导型课堂中,老师需要设计学生自主讨论的题目,并在学生讨论中加以引导。学生主导型课堂使学生由被动的填鸭式学习方式,变为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方式。目前,学生主导型课堂在国内大学并不普遍。一则因为这种方式没有老师直接讲授节省时间,二则有些课程无法找到可以展开学生自主讨论的题目。但学生主导型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因为高校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在千军万马中挤过了独木桥的“天之骄子”,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学能力,可以进行主动学习。

2.课堂教学风格。我们的大学课堂是老师单方面传授知识,更像是老师自导自演的一人舞台剧,所以课堂风格完全由老师掌控。由于每节课老师都要讲解大量知识,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多数情况下课堂风格较为严肃和正式。而澳洲大学由于是老师设计题目,学生集体参与,这样课堂更像老师为编导而学生为演员的多人舞台剧,所以课堂风格会活跃很多。为适应这种课堂教学风格,教室的桌椅是可以活动的。当老师给出讨论题目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学生可以移动桌椅组成圆形小组开展讨论,讨论结束,又可以移动桌椅回到原来位置。当教学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双向的学习反馈,课堂风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国外这种活跃的课堂风格也需要老师来控制和协调,并适时加以干预,以保证学生的讨论不偏离所设定范围。

3.理论课教学模式。国内高校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可概括为课堂讲座、期末答疑和期末考试。其中,课堂讲座环节占绝大部分时间。澳洲大学除传统意义的讲座环节(lecture)外,还有辅导环节(tutorial)和小组讨论环节(workshop)[1]。每门课都会配备协助课程讲师(lecturer)的助教(tutor),助教一般是本专业高年级的在读硕士生或博士生,他们负责辅导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在一门课中,讲座环节、辅导环节和小组环节所占比例大体相当。其中,讲座环节和我们的大学课堂很相似。而辅导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则大不相同,这也是学生主导型课堂的体现。这两个环节的授课方式相对自由,每门课都有自己的形式,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而参与其中。

4.实验课教学模式。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探索未知世界的途径之一,某些理工科课程会设置实验教学环节。我们的实验课由实验员(Technician)主持,这一点与澳洲高校相同。实验员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学生被分为几个实验组并人手一份实验操作流程,各组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填写并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上交实验员,实验员根据实验报告给每位学生实验成绩。而澳洲的实验课则不同,以昆士兰科技大学的一次实验课为例。实验员讲解注意事项,学生被分为几个实验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ipad,ipad上面大约设置了十几个到几十个问题,学生动手实验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ipad连接校园wifi,学生可以查阅PPT课件资料,也可以使用Google搜索相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完所有问题,就可以结束实验了。所以,澳洲的实验课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实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设计还原了科学研究的本质,即科学研究是解决问题并寻求答案的过程,而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二、如何把澳洲教学模式应用于我们的本科教学中

1.理论课教学模式。虽然我们现有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不可能真正把讲座课、辅导课和小组讨论课严格划分开,但整个理论课教学中应适当贯穿学生主导型课堂的理念。即根据学生需求和课程性质确定讲座环节、辅导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的比例,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尤其是在辅导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应该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辅导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应根据学生需求和相关知识点而设计,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尤其在小组讨论中,虽然现有的课堂桌椅是固定的,但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时可以走动,组成圆形小组,这样更加方便开展讨论。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在线学习系统,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在线学习[2]。某些特殊课程要根据课程需求确定教学模式,建议每学期发放课程调查问卷,征求学生对于课程形式的建议,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逐渐改进理论课的教学模式[3]。

2.实验课教学模式。实验课教学模式适当变为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某些情况下,老师可以根据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中某些不合理的地方,老师要引导他们查找问题进行纠正,并保证学生设计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老师要加以监督,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实验完成后,老师要认真总结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给出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这样,实验课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老师告诉学生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做的固有模式,这能够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思路。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焦虑;职业生涯辅导;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中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是一个比较薄弱环节,然而,针对于即将处于择业期进行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只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辅导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大学生们培养出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择业和毕业,这样才能够更加顺利地选择到适的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

1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1.1抽样的相关结果

2015年的3月至6月,本研究采取的是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的,选择我国不同层次的10所大学应届毕业大学生进行抽取实验,抽取参与到实验的大学生年龄都在18岁至26岁之间,总共发放了1900份的问卷,有效的回收问卷是1800份,除去100份无效的问卷,总有效率是94.74%.

1.2研究调查的相关工具

研究调查的相关工具有以下几个:(1)交往焦虑量表,也就是由Leary编制的IAS,之后是被收入中国心理卫生中,并且在杂志社进行出版的.这个交往焦虑量表总有15个自己陈述题,采取了5点的记分制,量表的修改经历过4个阶段.另外,这个交往焦虑量表总评分是由15分至75分之间的,并且拥有很好的效度以及信度.(2)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也就是由Lefcourt编制的SAD,主要包含着行为上以及主观上的社交回避.这个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主要有28个题目,以及2个分量表.其中就包含着14条社交的苦恼焦虑,另外的14条就是来对社交回避焦虑进行评定的.同时,总体采取的评分制度就是“是”或者是“否”,实验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的分越高,那么体现的就是越低程度的社交回避及苦恼.

1.3对实验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对实验中数据库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O软件实现.研究中的不同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就业焦虑状况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实验探究

2.1筛选实验的样本

2015年的9月,在几所大学进行在校大学生的招募,从所有人员中选择出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在13分之上的、回避分量表评分在10分之上,以及交往焦虑量表评分在7分之上的30人,平均年龄在18岁至22岁.将30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组中15人,男生8人,女生7人;实验组中15人.男生7人,女生8人.

2.2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实验探究方案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实验探究分成4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的实验研究、第二阶段是实施主体的实验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者成长的实验研究、第四阶段总结的实验研究.对于这实验探究的四个阶段具体实施步骤如以下的详细介绍:

2.2.1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也就是初级阶段,主要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就是:与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协议书的签订,以及建立起主要的实验探究关系;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自我的一一介绍;在实验探究的自我介绍后,对参与研究的大学生职业定向的进行因素了解,其中了解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个性化的职业、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的需求、以及职业定向受到学习专业的相关影响.

2.2.2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也就是实施主体的阶段,主要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就是: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职场相关故事的演练、参与到职场相关礼仪的表演中等活动;实验中也要指导参与实验探究的学生进行自身的职业中的个性因素的考虑,以及参与实验探究的学生们自身所学的专业匹配状况,也要注重大学生对职业定向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然后做出合理的决策的匹配,也就是在适合个性的基础上,对职业定向信息进行整合,同时兼顾专业的适应性,更要学会适应社会的主要相关需求,例如:成员和领导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在探究的活动过程之中,成员们之间的情感传递,这样可以促使成员的有效改变;同时,再采取相关的放松训练以及冥想来对焦虑的情况进行缓解.

2.2.3第三阶段的实验研究

第三阶段的实验研究,也就是研究者成长的阶段,主要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就是: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没有任何领导小组之间的讨论,以及相关的职场演练,例如: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之间进行默契的配合以及在职场上进行应聘的演练;让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们经过相关的活动进行不良情绪的释放,建立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们之间的交流和协调,缓解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样可以让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们养成相互支持的良好品质,营造出成员之间在发展人际关系时的和谐氛围,其中,就可以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们通过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以及进行社会环境的相关分析后,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路线进行确定,可以让所有的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们进入自己职业生涯的有效规划,同时再进行目标确立的环节,在确立生涯目标后对形成后的状况作出有效的决策.2.2.4第四阶段的实验研究第四阶段的实验研究,也就是总结的阶段,主要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就是: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有关的音乐小游戏,让大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团体活动的快乐分享,营造出一种互相支持,以及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要处理好相关的离别情绪,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彼此之间可以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和建议.

2.3实验探究的结果分析

在实验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将实验前和实验后,以及追踪评估的数据进行输入,对常规组和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以及追踪的测量进行每个独立样本的相关差异检验,详细的实验探究结果是:常规组和实验组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以及交往焦虑量表(IAS)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常规组和实验组在通过音乐进行治疗以及实验的职业辅导之后,两组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以及交往焦虑量表(IAS)上都存在很显著性的差异.在通过迁移两个月的时间之后,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以及交往焦虑量表(IAS)上都达到了很显著性的差异,说明整个实验研究的效果比较显著,同时整个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方案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值得进行进一步广泛的推广.

3结语

根据以上的实验探究的结果可以知道,回避量表以及社交苦恼的总评分在13分以下的实验探究大学生有1350人,总评分在14分之上的高焦虑倾向的大学生总共有450人,由此可知,大学生有就业焦虑倾向的总人数占全部抽查参与实验探究的总学生人数的25.0%.其中,非学生干部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概率相比学生干部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概率比较小,非学生干部在待人接物、人际的交往相比学生干部在待人接物、人际的交往,以及为人处事的各方面能力具有很明显的差距,对于就业焦虑水平来说,最高的就是文科类的大学生;同时,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就业焦虑,焦虑最为显著的就是大三年级的学生.另外,对于大学生具有就业焦虑时,更加倾向于在外部寻找面临失败的原因,针对这样情况导致焦虑的情况更会加大改善的难度,这样更加能够说明大学生将个人的努力和能力直接关联到失败以及成功,然而,也只是把运气以及外界的影响因素作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样的状况下,只会更加严重地加重整个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的焦虑程度.与此同时,面临大学生焦虑的整个历程就会加得越来越长,出现失败的原因就会归结为大学生就业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越多失败的归因中,就会更加容易让认知的不确定性提高,同时就会直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程度,因为最能影响就业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认知,在职业生涯的有关辅导干预设计的过程之中,大学生设计就业焦虑方案的时候,就会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认知状况,并且会有相关的偏差以及矫正.只有对实验探究的结果进行全方面的评估,才能够对就业焦虑总分存在的前后差异以及存在的显著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所以,本研究的实验方案与大学生成长特点更加符合.

作者:蔡云改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琦.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

〔2〕王艳丽.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金怡,姚本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2):232-234+238.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新闻听力速记法 听力水平的提高 建议

中图分类号:H319.3;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75-02

新闻听力,是英语专业听力训练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无论是从应对专业考试,还是从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及时政热点,获取有效信息的角度(杨,2007)而言,新闻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英语新闻听力速记方法,是在新闻听力的训练过程中,采用快速笔记的方法,记录下新闻听力中的重点内容,来帮助训练者快速有效地理解新闻的主旨大意及相关重要细节的方法,是针对英语常速新闻或与之具有类似特点的听力素材的一套特殊的听力速记法。(王少巍,王恩冕,1997)。英语常速新闻语速较快的特点,决定了新闻听力速记方法在新闻听力训练中的重要地位(吴,2008)。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2011级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并未掌握有效的速记方法。

鉴于此,本研究拟在利用学生平时的listening journal,通过观察研究、采访、实验等方式,探讨以下问题:如何在没有开设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寻找一种实用有效且易于掌握的听力速记方法,提高学生对于新闻听力以及听力的整体水平?

1 研究方法

1.1 英语新闻听力速记方法的总结

1.1.1 样本调查法

从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生中筛选出水平较高的20名同学的listening journal,总结出其在听力速记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共同方法。

1.1.2 查阅相关书目

本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见参考书目),提炼出了大量可供英语专业同学借鉴的新闻听力速记方法。

1.1.3 采访调查法

本项目通过电话采访了翻译方向的专业老师,从中总结出了一些适合英语专业同学使用的听力速记方法。采访结束之后,项目组成员整理出了相应的文字采访记录。

1.1.4 归纳总结法

本研究根据观察、阅读、采访记录,以及之前所提炼出的新闻听力速记方法,总结归纳出一套较为完整而简洁实用的听力速记方法。

1.2 英语新闻听力速记方法的运用

1.2.1 实验组的产生及原始实验成果的收集

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2011级同学为实验样本,将60名学生按照听力成绩分为三个水平组,从每组中抽取10名志愿者,进行新闻听力测试,收集测试结果。

1.2.2 英语新闻听力速记方法的输入及实验

首次新闻听力测试结束后,项目组成员为英语系2011级本科生介绍了前期总结出的听力速记方法,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新闻听力训练实验。

1.2.3 英语新闻听力训练实验后的结果输出

实验结束后,再次组织新闻听力测试。通过分析对比被试者的listening journal与实验开始前的两次测试结果,检验被试者的新闻听力速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从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2 结果及讨论

2.1 英语新闻听力速记方法的实用性

2.1.1 listening journal内容的变化

对比被试学生在参加新闻听力速记训练前后的listening journal(30本)内容,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同学的新闻听力笔记发生了较显著的变化,原先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和解决。

2.1.2 测试成绩的变化

对比新闻听力速记训练前后的两次听力测试的成绩,不难看出,学生第二次听力测试的成绩和第一次听力测试相比有较大提升。(见图1)

另外,综合分析学生的listening journal中的笔记的变化结果与训练前后两次听力测试的数据,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具体如下。

新闻听力笔记变化结果与测试前后两次听力测试数据对比。(见图2)

图2充分说明了新闻听力速记方法和listening journal这一新闻听力速记训练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听力速记能力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所总结出的英语新闻听力速记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2 对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建议

综合此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本研究对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将听力速记法的教授列入听力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同时,将听力速记法的学习和训练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听力学习中去,逐步培养学生速记习惯。

(2)听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并坚持以listening journal为代表的日常听力速记练习,并鼓励其坚持使用听力速记法。

(3)允许学生使用一些个性化的速记方法。本研究建议,在听力速记方法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速记方法。

3 结语

本研究研究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听力速记方法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听力整体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此速记法仍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调整和完善。但本项目组成员希望该项科研结果能够对听力教学的改革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少巍,王恩冕.英语听力训练与笔记技巧[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第12篇

“三明治”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和实践反复交错进行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形式上类似三明治,由此得名[1]。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将Sandwich“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理念应用于医学小班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Sandwich 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国内医学教育,深获师生好评[2-5]。

一、机能实验学是为适应现代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和提高素质教育的需要,把经典的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三门学科的实验有机的融合构建为一门新型独立的实验性课程,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由于其融合了三门学科的知识,同时还有学生的自主实验设计,再加上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活体动物实验,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实验课前老师按传统方法讲授实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去做,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校基础医学部举办的“教师教学方法培训”,学习和体验了由华中科技大学黄亚玲教授主讲的“三明治”教学法,将其应用于三年制临床专业的机能实验教学中,做了初步探索与思考。

1.教学对象

随机选择2016级临床专业的1 组学生25 人作为教学对象,分为5组,每组5人。

2.教学内容

选取《机能实验学》第四章实验设计部分,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利用小鼠和家兔设计实验区分毛果芸香碱、阿托品、新斯的明三种药物。

3.教学流程

3.1教师开场白,5 min,首先给学生讲解本次课的主要实验内容,机能学实验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实验对象的选择等等,然后提出5个问题,如①胆碱能神经兴奋后,乙酰胆碱分泌增多,其与M受体结合发挥什么样的生物学效应?②乙酰胆碱与N受体结合发挥什么样的生物学效应?③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④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⑤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将这5个问题分别分给5组学生,让他们组内讨论总结各自问题的答案。

3.2 学生分组讨论15 min(第一次分组讨论),每组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学生针对各自组问题可以查阅资料、手机上网或相互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并总结下来,变为自己的知识。

3.3 学生交叉学习15 min(第二次分组讨论),重新分组,每组的相同号码的学生重新组成新的组,逐一组内汇报各自问题答案。

3.4学生汇报15分钟,经过第二次分组讨论后,学生重新回到各自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5分钟汇报,将各自组问题答案给大家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