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12:3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57-01
1 医院后勤的现状及原因
作为保证临床一线的支持系统,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机构众多,系统繁多,门类复杂,内容涉及范围广,服务对象有物资系统、后勤设备系统、医院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自身。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化,现有的医院后勤管理系统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不足之处日益突出。过去传统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后勤管理,将医院后勤工作和社会第三产业分割,使后勤管理缺乏生命力,无法适应现代化医疗管理的严标准、高要求,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种不协调与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医院的长远发展。
2 医院加强后勤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指的是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后勤服务改变以往封闭的自我配套模式,通过发挥自身技术和劳务服务的优势,建立双方责、权、利的对等关系,引入竞争机制,把医院的内部后勤与社会服务行业有机结合,为医院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损耗的生活服务,将后勤人、财、物的综合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
2.1 医院后勤社会化是医院改革的必然结果
我国医院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后勤管理社会化,要充分发挥兄弟医院之间、医院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作用。
医院后勤社会化是医院后勤管理改革的目的,也就是利用社会力量为医院提供后勤服务的方向,这是时展的需要,是我国医院现代化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必然结果。
2.2 后勤社会化管理是医院建设的前提保障
医院后勤社会化突破了以往医院规模大、部门全的模式,缩减了后勤人员的编制,减少了后勤服务的开支。对于一些工作量小、又必需具备的服务项目,采取委托外包的方式,优势非常明显。实行医院后勤社会化,不仅可以分流后勤人员,独立核算经济项目,减少医院费用开支,又可以有效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改变了以往“大锅饭”现象。后勤的社会化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损耗,实现了开源节流,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2.3 后勤社会化管理使物业管理更加专业化
医院的物业管理行业相对于其他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具有特殊性,它是物业管理行业的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其服务对象是医疗机构,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提供的服务要符合医疗工作相关规定,要有专业的队伍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多样化的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符合医院特点的管理模式、服务内容,有利于树立医院形象。
2.4 后勤社会化管理使医院减轻后勤负担
医院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可以使医院减轻后勤服务复杂,让医院专注于医院的专业工作中,按市场竞争要求和医院的总体规划集中全力组织实施,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医院从后勤服务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变为监督者,拥有更加主动、灵活的处理事务主动权,可以从容处理可能发生的医疗后勤服务纠纷,塑造医院崭新形象。
3 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策略探讨
3.1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消耗成本
当前,医院后勤经营模式有企业经营、横向联合经营、内部规范分离等。在分配机制和竞争上岗方面,医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将医院后勤交付给有实力的、有认证的物业公司,优化服务模式,精减机构,物业公司工勤人员重新聘任上岗。物业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按需设岗,合理调配人才,降低消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2 明确服务职责,开设特殊服务
要制定后勤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关系,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还要制定详实的合同,明确物业公司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服务项目,以满足患者对服务需求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
3.3 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服务达标
为了确保项目合同的切实执行,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物业公司必须适应医院的管理体制、发展策略,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吸引高级人才加盟,医院管理人员有权力和责任合同执行的达标情况进行监督,当后勤工作不能适应医院发展需要或者没有提供优质服务时,管理人员有权力予以经济制约,甚至可以终止合同。因此,合同双方应本着互相信任的原则,及时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对工作效果进行检查、监督、评估和分析,保证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结语
作为医院的保障系统,后勤社会化管理不仅服务于医院的正常工作需要,还要适应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要紧紧围绕为医疗服务这个核心工作。医院后勤管理是一个工作复杂、任务艰巨、多方制约的系统工程,管理者要做到动态管理、重点监控、宏观调解。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是我国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一、战略思想
(一)、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要求坚决地建立起高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尽管质量、服务以及其他方面也不容忽视。但贯穿于整个战略之中的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你公司成本较低,意味着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你公司依然可以获得利润。
赢得总成本最低的有利地位通常要求具备较高的相对市场分额或其他优势,诸如与原材料供应方面的良好联系等,或许也可能要求产品的设计要便于制造生产,易于保持一个较宽的相关产品线以分散固定成本,以及为建立起批量而对所有主要顾客群进行服务。
总成本领先地位非常吸引人。一旦公司赢得了这样的地位,所获得的较高的边际利润又可以重新对新设备、现代设施进行投资以维护成本上的领先地位,而这种再投资往往往往是保持低成本状态的先决条件。
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实现定单农业,从而达到稳定价格的最佳境界。
(二)、创新战略
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为求得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合理同步,创新就更显得迫切和重要。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全面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制度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前提。企业发展需要充分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充分调动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产权制度、经济制度的改革,管理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产品创新是企业是企业创新的核心。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如果不能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就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创新,使所产生的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管理创新中处于综合统筹、指导协调的地位。无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都需要经过企业的管理职能逐步实施,都需要经过管理的各个层次具体执行。管理要以“物”为中心的“钢性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转变,要实施战略管理。
(三)、品牌战略
品牌是所有竞争优势当中最持久而且最有价值的,它把商品、服务和顾客紧密地连接起来。品牌的建立就是要使产品能激发顾客的忠诚与热情。只有精心管理的品牌才具有竞争优势。
一个企业要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要树立品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扩大知名度,企业才会有大的发展。企业要做“名牌企业”,产品要做“名牌产品”,服务要提供一流的服务。
严格质量管理。名牌产品首先是质量过硬的产品,因此,要树立名牌产品形象,质量是第一关键因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IS09002质量体系标准要求,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是企业名牌战略的基础。
提供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服务。同时,企业要加强全体员工的品牌意识,产品做品牌,企业同样要做品牌。要维护好品牌,宣传好品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战略实施的措施
(一)、全面创新,增强竞争力
1、制度创新
饮食的安全在两块,一是生产安全,一是食品卫生安全,为了把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应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管理成员之间条块结合,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定各种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预案。2、为促进管理者与同学的沟通,设立处理学生意见的专门管理机构。该机构应该认真收集、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建设性意见,下发到学生食堂执行。工作的方式可以在学生就餐大厅设立意见簿、向就餐的大学生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与学生代表座谈等方式进行。3、设置专门的食堂管理员,在食堂设置专门的管理员,对学生食堂的一日三餐进行监督和管理。学校一日三餐次,每年开饭1000餐次,即使是99%的师生满意,那也有10餐次以上不满意,出人意料的重大不安全事件就往往发生在这里。一定要明确食堂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加强日常管理。
2、产品和服务创新
不少高校的大学生基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食口味,我国有菜系,川菜、徽菜、鲁菜、闽菜、苏菜、湘菜、粤菜、浙菜,它们无论是从口感还是色泽、烹饪技巧上来看都各有千秋。公司应该认真分析所承包的食堂所在学校的学生来源,针对学生数量的多少,认真进行菜肴的研发,研发出价位适中、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可口各种地方菜。同时,还可以针对大学生年轻,好奇心重的特点,在卖菜窗口增设全国地方的名小吃,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换小吃的品种,并且,在有条件的高校,在周末或重大节日期间可以开设自助餐,尽最大的努力吸引客源,以此与其他的食堂展开竞争并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
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在可提供的服务内容方面进行拓展:
(1)、开展就餐包月服务,大学生学习紧张,又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营养非常重要,但他们多以自己的口味为主,不懂营养搭配。餐厅可以设计出每周不同档次的食谱,以供学生选择,按月结算。既保证学生营养,又为学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2)、成立面向学生的餐厅工作岗位,为贫困生提供兼职机会,使他们得以完成学业;为希望毕业前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增强就业的信心。
(3)、每个学期和学校学生会生活部开展学生美食大赛,比赛可以分预选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内容是爱好烹饪的学生亲自掌勺,烹出可口菜肴由评委打分,评委可以由主要学生和万友的厨师组成,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布奖金和纪念品,以此来增加大学生对公司品牌的好感并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现场管理创新
加强对食堂厨房操作间的管理尤为重要,作为一种优秀的现场管理技术—5S活动已经越来越被中国的企业所认识,其内涵是“规范现场、挑战自我、提升素养、塑造形象”。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路径;对策
一、高校社团管理社会化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优化完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单一化教育管理形式已无法有效满足时展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不断显现,急需要实行“社会化”管理,有效提高人才培育水平。在社会化教育管理中,社团管理社会化便是其中之一。在日常管理中,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是各专业学生不断“展示、锻炼”自我的关键性手段,利于专业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将知识学“活”,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多方面技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在学生社团社会化管理方面,高校要采用多样化形式,比如,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学生社团,促使领导乃至学生全方位正确认识社团,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所开展的各项社团活动中,要适当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优化完善社团相关设备设施,确保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活动顺利开展,充分展现其多样化作用。同时,高校要根据学生社团各方面情况,加强学生社团社会化管理,充分发挥社团多样化优势,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在无形中不断影响、感染专业学生,使其逐渐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高校网络管理社会化
在教育管理方面,网络管理社会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在新形势下,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高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连。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使用网络情况,多层次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网络思想教育,促使各专业学生全面、客观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逐渐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学会正确辨别网络中各类不良思潮,正确看待各类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高校要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大力建设校园网站,向学生传播各类“积极、向上”的网络思想内容,要多层次引导他们正确筛选网络中海量的信息,加以优化利用。对于这方面来说,高校要大力监控信息网络,借助先进的技术,动态监督校园网站,避免其中出现各类不良思想,动态监督学生使用校园网情况,避免出现网络暴力,违规操作校园网等行为。此外,高校要根据专业学生思想素质,定期开展多样化的网络思想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高校实践活动管理社会化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实践活动管理社会化,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各专业发展方向、教学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等,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支教活动、社会调查,为各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实践的机会,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全方位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优缺点,随时了解社会不同行业以及领域动态变化,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并将社会实践活动巧妙融入到所构建的教学体系中,根据各专业教学情况,科学设置学分,促使各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其尽早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大集体中,不断促进他们学习动力,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为日后顺利毕业或者深造学习提供有利的保障。此外,在实践活动社会化管理方面,高校要注重对各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结合当下出台的创业政策等,对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创业辅导,促使学生毕业后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现自身各方面价值。高校要多鼓励学生毕业之后到西部、基层工作,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顺利就业,充分展现自身多样化价值。
四、高校公寓管理社会化
在管理社会化过程中,高校要重视公寓管理的社会化,要对各院系公寓管理者提出针对性要求,定期实地调查负责区域各方面情况,详细、准确记录学生公寓各方面情况,汇总、整理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化的学生公寓管理计划。高校要制定可行的责任制,明确各院系公寓管理者的权力、职责,将教育管理内容巧妙融入到学生公寓管理中,全方位科学管理学生公寓,要采用公选形式,让专业优秀学生参与到公寓管理中,充分挖掘他们各方面潜能。同时,高校要优化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学生公寓管理平台,学生可以在其中提出自己的需求、公寓管理要求等,确保公寓管理者深入了解各专业学生需求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调整公寓管理内容,科学开展公寓管理工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高校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全方位正确认识教育管理“社会化”,从不同角度入手加强学生社团、公寓、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社会化管理。以此,最大化提高教育管理整体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促使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魏华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胡宝琴.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1:4-6.
[2]杨丽媛.高校教育管理的问题解读与对策探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06:107-110.
【关键词】医院后勤 社会化
引 言
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医疗服务,而医院的后勤管理则是围绕这个任务,为医院提供能源、物资、良好的环境、生活服务等而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保障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是医疗卫生行业后勤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概念
简单来说,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就是将医院后勤部门从医院剥离出去,成立公司,自负盈亏、自谋出路、优胜劣汰或是外包给社会企业管理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然而从深层次上说,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是指医院后勤通过内化社会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方法、价值态度等,来认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并着手开展变革,使其逐步达到甚至超越社会同行业水平的自我完善过程。
二、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形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深入、医疗服务成本越来越高,我国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医院独立或与企业一起成立后勤服务集团;二是将医院后勤部分外包,并向社会开放的部分外包后勤管理形式;三是由社会力量为医院提供后勤保障,将医院后勤全盘托付给其他组织的完全外包形式。
(一)医院独立或与企业合作成立后勤服务集团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文章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通过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医院后勤管理由内部负责向社会负责转变,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或者由医院之间的后勤联合,或医院后勤和社会后勤服务联合,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合并、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发挥更加专业化、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作用,也为医院后勤管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其效率。
(二)将医院后勤部分外包
医院后勤服务部门向社会开放,在保证医院需要的前提下为社会提供服务提高后勤资源的使用效率。这种模式适合于那些不能间断或间断时间指允许在短时间内的部门,如水电供应,其方法是把医院后勤部门归属于一个医院后勤服务公司,相对自主经营,跟医院签订有偿服务合同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论文。(三)将医院后勤完全外包。由社会专门组织为医院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这种方式适合与那些应急性但不是非常强的服务部门,这样有助于减轻医院负担,并且能提高后勤服务的工作质量。当然这种方式不能盲目进行,而是在一套完整的分析、评估、遴选和监管体系的约束之下有序进行的。
三、促进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对医院后勤系统整体规划。可以将医院后勤分为三大块,部分班组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部分班组组成相应的服务公司或中心,医疗^实行物业管理。首先,对与医疗直接相关的水电气服务部门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制,对其经济指标进行量化定额管理,并根据完成情况实施奖惩;其次,对一些相对独立于医疗而又能创收的后勤部门,如饮食服务中心等,成立服务公司,并从医院剥离出去,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自负盈亏,面向医院和社会服务;最后,将保洁、维修、绿化等服务项目交给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公司。
(二)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规章制度。在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从托管到逐步剥离,再到完全社会化的过程中,医院后勤管理制度也应逐步完善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后勤服务的发展,也体现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作为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其后勤涉及部门众多,制度也应细化到每个部门,每种模式,把每一项制度的执行职责都落实到科室、个人,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脱离实际和难以实现的制度要及时调整修改,对不全面的要补充,以适应医院后勤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研究。
(三)将医院后勤社会化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医院后勤工作内容多,服务面广,任务量大,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中,对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必然性;可行性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0.131
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企业档案外包服务,外包模式主要来源于工业企业。而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不但能在短期内减少企业成本支出,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收益,同时,企业通过将档案托付给社会上的一些专门机构进行档案管理,也可以省掉企业不少的档案管理时间,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1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必然性探析
1.1降低企业成本,有效提升档案资源利用率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会想方设法合理控制各项成本支出,增加经济效益,然而档案管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收益,因此,很多企业便会以外包的形式,将档案管理工作委托给相应的管理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成本的增加。并且,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在档案管理方面通常比企业更科学、专业、规范,这既有效控制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也实现了档案资源的双重利用,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必然会逐渐变得社会化。
1.2统筹社会资源,提升资源配置
企业将档案外包给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降低了企业自身成本,对于档案管理机构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它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推动了自身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对企业与档案管理机构来说达到了双赢。同时,它也给更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随着档案管理机构档案业务量的增加,其聘入的档案管理与技术人员必然随之增加。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不仅代表着企业及个人的发展需求,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体现。
2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可行性探析
2.1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给予很多行业强有力的支撑,档案管理不也不例外。在管理档案时,可充分借用科技的力量实行更为有效的档案分类与管理,企业把档案托付给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以后,双方还需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搭建进行沟通与交流,企业可随时知道档案管理的具体情形,节省双方会面的不必要时间。并且,档案管理机构在对管理档案时,可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从而提供给企业更高效、便捷、科学的管理服务。
2.2优质的中介服务保障到企业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进程
国内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明确规定,档案管理机构这类公司的主要职责帮助所委托的企业进行档案管理,且法律对该类公司的权利与义务也进行了明确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档案管理机构的中介市场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且中介服务也在不断改善、完善中,无论是中介的服务方式还是内容,都更加规范、科学,能够给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3企业档案外包业务是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主要途径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非表面看来的轻松、简单,而是一项比较复杂、繁琐且单调的工作,这就需要企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力,若是长期这么投入下去,企业很有可能会因成本支出过大而面临亏损。但外包形式可有效缓解这个问题,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企业可将档案管理工作外包给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让他们实施科学、有效的高质量管理。这不仅能节约企业成本,满足企业对档案资料的需求,还能加强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及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具体体现
3.1集中统一管理
相比于传统的管理形式,企业档案社会化管理有着更为明显的管理模式,而集中统一作为企业档案管理中比较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还能使管理更加科学与便捷。以往的传统档案管理,其管理依据主要是根据员工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级别进行划分,这种模式过于单一,相比之下,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来管理企业员工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混乱,并使档案管理更加专业、科学、规范。
3.2使档案管理更加集约化
企业档案代表的不仅是企业员工的身份背景等人身资料,同时也是企业知识、信息资产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可在保证企业档案安全、完整、准确以及系统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统一管理。随着科技的飞速前进,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的管理模式逐渐引入更多新科技,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进网络化管理模式中,实现数字化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便捷与安全,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对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在工作调动时不可避免的繁琐流程,网络化管理可以合理简化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其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和安全。
4结语
企业档案管理社会化是如今档案管理市场的必然发展,它既确保了档案管理的科学、规范化,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也给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个国家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状态,它不仅仅能够准确的衡量一个社会的发育程度、自我管理能力。更是影响政府管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全能的政府治理模式,取消了市场化,政府的权利已经渗透到城乡社会的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中,最终引发我国政府整合社会的能力下降、社会生产成员缺乏积极性、行政组织运转效率低下等危机。出现在政府工作人员中的弄虚作假、奢侈浪费、、形式主义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强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2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很多国家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工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进行考量。在借鉴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标注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
2.1、社会力量成为完成公共事业的主体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公共事业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到来。在计划经济时期,公共事业基本是一国家资产的存在与支持为基础的,政府垄断性、统治性极强。特别是在制度的安排上更是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发展造成了障碍。而一旦社会力量转化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一定会使得国有资本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转化或者融合,一定会使得国家的独资管理向社会注资管理的方向转化,一定会实现国家集中承担风险向社会分散承担风险的方向转化。可见,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社会力量、国家力量各自的比例直接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程度。从这一角度来看,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实施与完善将大大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和压力,加大社会对公共事业的各项投入,从而使得公共事业实现社会管理的最佳状态。
2.2、公共事业组织转变为社会公共事务的承载体
在传统的政事一体化的制度情况下,政府重视将事业组织作为自己的下属部门,并对其进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决策、统一认识编制与管理、统一经费收支。这种统一管理的机制充分体现出政府一手包办、统揽所有公共事业的局面。正是这种状态使得事业组织的独立管理的身份被剥夺。可见,实现政事分开将对公共事业社会化发展的推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环节也是加强公共事业组织服务职能的基本环节、重要环节。在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过程中政事分开的基本原则彻底将原来存在于政府部门中的管理不好、不能管理的公共事务剥离出来,转移到社会公众身上,实现了公共事业组织的独立性身份。可见,政府将公共事务的让渡与转移程度的大小决定着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2.3、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参与力量是不同的志愿者
公共事务管理社会化需要不同行业的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这也充分体现出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高低。回顾众多全球不同国家公共事业组织的情况,基本都存在社会志愿者的服务与支持。志愿者提供公共事业服务并不是为了获取报酬,主要是为了提高准公共事业管理的整体效果,实现社会的公益性。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的志愿者已经成为推动公共事业服务的中坚力量。例如:在美国,每年将会有超过公民总人数的50%以上来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每年为美国创造的价值已经超过了2600亿美元,这一数据相当于在美国的900万全职员工一年所创造的价值。再例如:在英国,每年参加志愿服务的公民超过了一半,工作与服务的时间超过了10亿小时。可见,在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中,志愿者人数的多少与服务的大小是直接体现其社会化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
2.4、公共事业组织的主要收入渠道是社会补偿
在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中,我国公共事业组织常年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支持,而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实现与发展彻底打破了这种吃大锅饭的格局。因此,公共事业组织的中收入中,社会补偿的所占的比例大小将对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程度造成影响。在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主要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来实现其发展所需的资金,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依赖国家财政过活的事业组织已经无法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其自身生存能力较低。因此,一旦国家由于财政资金不足而无法提供必要的资金时,事业组织一定会陷入到资金短缺的危机中。一方面,公共事业组织在不断提高准公共产品商品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来自于消费者的费用补偿;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断地锤炼自己得到社会公信力的提升,在赢得广大公众支持、信赖的情况下实现捐赠补偿。可见,社会化使得公共事业组织能够获得较高的经费补偿能力。
2.5、公共事业组织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创新源泉。
公共事业管理的社会化是公共事业组织中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这些资源拥有较高的独立性、自治性。公共事业组织就以第三种力量的姿态活跃在现代社会中,就如同黑暗中的启明灯,点燃了无数灯光。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在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构成了社会服务产业、吸纳就业渠道、形成事业市场等。例如:美国的高校、交响乐团、社会福利机构等中的大部分都属于公共事业组织。再例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在公共事业组织中的就业人数已经占到服务业全部就业人数的八分之一。因此,衡量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公共事业组织社会服务的贡献率。
3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动因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转变不仅仅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也不仅仅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而是对政府、公共事业组织关系的重新定位与根本性调整。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动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3.1、资源的优化配置
各国实践的经验表明:在传统的准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模式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这是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浪费。一般而言,社会公众对于准公共产品产生需求愿望到政府开始在大范围内供应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比较复杂的过程。这就在时间上产生了偏离,社会公共产品明显滞后与公众的需求。政府为了保证准公共产品的公正性,总是根据公众的平均需求来制定政策。这就在公众中产生了偏差。
3.2、有效降低成本
在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中,公共事业组织是政府的下属机构,因此,总是将管理与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在政府财政拨款上,十分关注财政预算的情况,由于缺乏成本管理意识、市场竞争意识,而忽略了成本管理,这就使得广大消费者、纳税人无辜地承担了很多额外成本。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有效地降低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成本,并彻底消除了事业组织妄想通过国家财政拨款来实现经营成本的途径,使得事业组织的管理者不得不从思想上、认识上注重成本管理、注重降低管理费用。可见,降低成本为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3.3、效益得到提升
一直以来,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一直存在,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和政府对公共事业的垄断性,优质的社会资源很难顺利进入到公共事业领域。国家与政府的垄断彻底使得公共事业组织丧失了提高效率的动力。因此,作为衡量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两大重要标准: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管理目标良好,公共管理事业的社会化将有效地降低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成本,提升事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价值的最大化。
3.4、事物的分化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采取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人员移交城市街道和社区实行属地管理,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管理服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针对这一现状,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利益,并给子女减轻家庭负担,我国政府对于养老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就目前的情况看,老年人特别是城镇退休人员的经济供养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对于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问题,现状并不乐观,仍然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更系统、更科学的政策来实现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人口老龄化和日益减弱的家庭养老功能情况的出现已经迫使社会各方必须发挥积极作用来早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旨在研究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并就其现状展开深入探析。
一、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 各地城市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经济是决定一个区域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定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生活在一个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社区内,必然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上会得到较高水平的服务;如果生活在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的社区内,配套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就会下降,物质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并不一定会得到满足。之所以提供社会化管理是为了让更多退休的人员能安享晚年,但是如果各地社区建设水平差异太大,就无法从根本上保证退休人员的利益。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社会化管理模式仍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二) 社区管理不规范,缺乏高素质社会工作者
社区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因此,为了保障每一个退休人员的利益,社区必须严格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条例,从细节出发,认真服务每一位老人,使他们度过一个开心的晚年。但是,目前很多社区并不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少社区工作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忙于评比和达标,只是做表面功夫,没有投入更多的心思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而且部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高,没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就直接上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并不能满足退休人员尤其是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老人。对于社区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必须做到细心、耐心,并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真正体恤老人,最大限度满足老人的需求,而不是忙于评比而应付交差。
(三) 社会管理水平低,保障能力弱
由于我国对于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起步较晚,这就造成社会管理水平不高。此外,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条块分割、区域分割现象严重,不同的省市县都有不同的社会化管理办法,而且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统一,部分社区的社会保险费用都是自定,这就造成政府统一管理难度大,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
二、 小结
企业退休员工社会化管理模式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其目前发展态势较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这一制度足以见得它的优点,拥有如此庞大的群体,企业员工社会化管理的发展潜能不可估量,正所谓乘风破浪会有时,企业员工的利益会因为这一模式的运行而得到更有利的保障。既然这一模式的市场前景如此广阔,那么国家和政府应该大力推广这一制度,并且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企业采用这一模式。此外,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许多退休老人愿意进入社会养老,企业退休员工社会化管理的运用可以完美的实现这一愿望,既可以使退休员工安享晚年,又能减轻子女负担,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总体来说,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总目标的必由之路,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之所以实行企业退休员工社会化管理这一模式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只有各方共同探索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这一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才能使企业退休人员真正??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和老有所终,这对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文章在阐述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发展趋势和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环境检测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为有序培育和发展社会化检测机构,促进社会化环境检测市场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会化环境检测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市场化是指引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直属环境监测以外的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机构提供环境监测服务过程。随着环境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任务也快速增加,由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为主开展监测活动的单一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监测市场的需求,亟需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在国家政策导向的作用下,环境监测领域第三方治理步伐明显加快,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发展现状
十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环境监测市场化作为环境监测领域一项新的模式,近年来在探索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出台后,很多地方细划出台了操作性更强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从准入条件、能力设定、运营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更为明确的规定。比如江苏省作为试点省份于2014年1月就出台施行政策文件《江苏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于2016年10月正式实施《上海市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近年来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市场初步成型,通过备案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数量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不乏监测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规模化监测机构;检测业务范围上逐步扩展,实现由企业自行委托延伸到政府或职能部门的委托。
2存在问题
2.1法律制度相对缺失
我国的社会化环境服务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法制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相对宏观,仅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原则性和指导性要求,虽然一些地方开展了监测社会化的有益探索,但在实际具体操作层面无据可依、无法可依的现象仍有发生。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下,出台必要的措施又遭遇政策窘境。比如,一些地方为严格准入,便于监管,在通过质监部门CMA论证的前提下在地方环保部门备案需由环境保护部门重新开展一轮论证,不仅提高了社会监测机构成本,也存在交叉审批和行政浪费的问题。
2.2监管体制不尽完善
在目前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法律体系不健全,备案机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大背景下,严格监管尤为重要。但当前监管机制建设、监管人员力量等相对薄弱,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化环境监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在市场化竞争条件下,不利影响已开始逐渐显现:价格上恶性竞争,为挤占市场故意压价;数据上弄需作假,为赢利不惜为企业主谋利益;质量上无法保障,技术人员流动性强、监测行为不规范等。如何加强政府监管,纠正不良行为,维护市场良性运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3体系建设亟待规范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社会化监测相对起步较晚,管理体系不尽完善。比如环境监测人员的持政上岗管理,环保部门直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考核制度,在人员的岗位培训、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上岗证等考核上均有严格的制度规范。社会监测机构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考核培训制度不完善,由谁来对技术人员执证上岗情况进行考核也无据可依。
3对策研究
3.1加大扶持力度
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国家层面的社会化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具体指导各地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使各地在操作层面有法可依。同时鼓励多部门共同出台适合各地实际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办法,推动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各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专项用于对社会监测机构的业务培训、能力论证、技术扶持等方面。加强技术支持,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上岗证培训、能力大比武等,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规范监测行为,确保专业化上没有“水分”。
3.2强化监督管理
创新市场准入退出机制、考评机制、黑名单等监管制度,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实行动态监管,约束其服务行为。采用日常监督、飞行检测、年度监督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实行监管检查,严格中后端监管;制定实行星级化管理评定办法,鼓励优胜劣汰;加强信息公开,对通过备案的社会检测机构以名录管理方式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对弄虚作假、扰乱市场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3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方式,是一个行业自我规范、自我协调的行为机制,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维护行业利益的重要措施。通过制定健全行业自律规约、职业道德准则等,深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要求社会监测机构重承诺,守信用,严格按照认证的标准方法开展环境检测,坚决杜绝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结语
社会化监测机构的良性发展,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弥补了政府部门监测力量的不足,缓解了监测市场供需矛盾。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正确引导、逐步推进、加强自律,公众监督,将促使环境检测社会化的路子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高峰亮,张守斌等.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监管到位是关键[J].环境经济,2016.
发现问题
是什么阻碍着社会化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让现有的社会化媒体市场出现混战的局面?众趣市场总监张雪玲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运营的很多案例中,他们发现目前关于社会化营销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同时也注意到很多企业已经迷失在了社交网络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这体现在:企业一味追求粉丝,最终产生了很多虚假的粉丝;一个Campaign接一个Campaign,但是品牌影响力不见真正提高;粉丝不少,但是活跃度低,不利益诱惑不活跃;买了很多大号转发,但是没有销售转化;消费者主动沟通,但是品牌视而不见;有很多粉丝,但是没有他们的数据,也不了解他们的特点、喜好,没法深度挖掘。上述做法虽然取得了短时间的效果,但是毕竟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在后面的发展中,企业也觉得举步维艰。
同样一直对营销深入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沈浩给我们从另一方面剖析了存在的问题。社会化营销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不是单向度传播,强调互动和参与;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认清社会化媒体的营销调性,特别是微博的传播机制,采用传统的思维和营销模式;没有认清关系的特性,也没有掌握很好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测量工具,效果测量比较欠缺;社会化营销的调性决定了社会化营销更多是客户关系管理和品牌美誉度等口碑层面,并非是产生直接的销售,不能过度追求直接的ROI。
知微的CEO于霄,则把这些问题总结为下面三点:①投入少。人员、资金、关注度的投入,均不足。②底线低。滥用僵尸粉、机器水军,欺骗消费者、恶性竞争。③转型慢。思维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的营销模式,不注重与用户的互动。
看来,社会化媒体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只注重直接的营销效果,而忽略了营销本质的东西。
探究原因
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找到原因是关键。从源头出发以本治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锐意恒动CEO沈栋梁在接受《广告主》采访时说,现在很多企业对社会化营销的认知过于简单粗暴,认为建立官方账号就是进行了社交营销,其实只是构建了一个个人媒体。还有很多企业热衷于在官博上有奖转发,当时可能反响很好,但是过后就烟消云散,社交营销关键是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与之互动,而不是靠打鸡血般的爆发式营销。
张雪玲给出的解释是一些企业对社交网络的战略不清,还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打法在做,缺乏管理工具,缺乏管理流程,缺乏管理团队;不负责任的服务提供商制造虚假的KPI;只关注狭义的营销,没有协同客服、创新、调研方面的价值;只是把社会化媒体当做了一次次营销活动的阵地,没有从企业内部将社会化媒体营销管理作为战略来布局。
开发了微博应用“皮皮精灵”的深圳指掌时代CEO周桥则认为,社交产品的发展过程是把弱关系融入空间强关系的社交媒体中的过程。在这个融入过程中难免面临很多矛盾,如何在点对点的关系传播中融入营销的内容则更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过程。在社交网络中,不仅能发现精准的需求,还能进行互动。在这种模式中,我们会应用到关系,在这个关系网络里谁帮你,谁帮你传播,很重要。而且社交新媒体涉及的环节更多,、媒介、受众等都是我们需要去考虑的环节。如果在这些环节中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对整个社会化营销产生影响。
解决问题
不管是什么问题,我们最后的落脚点都在解决问题上。
众趣建议企业站在媒体管理的角度,从整个社会化运营的流程出发,内容的组织、管理,用专业工具做支撑,去判断和指导内容的规划;大规模一对一的互动是实现社会化沟通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庞大数量的粉丝,需要功能强大的SCRM去管理,而粉丝的价值也在于形成强关系的KOL家族;对于品牌影响力的拓展,APP的互动是增长粉丝和增加曝光非常有利的方法。这也是众趣希望通过研发综合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去实现的价值。
周桥告诉记者,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形式着手。第一种形式是内容分发,通过别人帮忙信息,当然这种形式不具备爆发性,是需要长期坚持去做的事情,把有效的信息植入到相关的微博或微博大号中。如把营销食品的相关信息植入到生活保健的大号中。第二种形式是转发传播。在微博里做一些活动,找相关的匹配的账号,进行大规模的转发。这种方式有很强的爆发性,但是持续性不强,往往适用于活动和事件的销量转换和用户引入中。这种模式的运作第一要找到本身所定位的用户群体,第二个要针对用户群体,找适合的转发人群。第三种形式全面但是难度也大,这就是应用传播。其技术门槛比较高。首先考察的是企业具不具备微博传播的资源,即信息从传播者到受众到转发者,是否构成传播流。其次是社会化元素。自己产品网站的运营有没有和社会化媒体结合起来,是否具备相关健全的场景。
关键词:社会化服务;第二药房;营养食堂;规章制度;卫生安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09101
医院卫生营养食堂有“第二药房”之称,它是通过科学地调整膳食营养结构配合临床治疗帮助病人康复。自古人以食养,医食同源,在中医《内经》中提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又如“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也就是说,疾病除了用药物之外,还需要通过食养使病人恢复元气,促使痊愈;然而,由于饮食的不合理,就会降低甚至抵消药物的作用,使病情恶化。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Thomas Robinson教授指出:“一个正常人的饮食需要进行营养干涉,何况一个病人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发挥医院营养食堂作为“第二药房”的作用,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做好食堂社会化管理;(2)建立健全专业规范的规章制度;(3)建设综合的营养学科;(4)提高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相关人员的素质;(5)确保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食品安全。
1医院后勤服务转向社会化
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引进后勤专业化服务管理公司,如员工食堂、营养食堂、保洁运送、绿化、保卫等日常的后勤保障服务,医院按合理的测算经费委托给公司承担外,还把可以由企业承担的非专业服务和医疗辅助服务,即大后勤保障体系。
1.1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现医院后勤与医院医疗在经营上的脱离,形成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以医院服务为主导,同时向社会开放;第二,医院后勤部以地区或行业为单位,逐步形成医院后勤服务的规模经营;第三,逐步形成包括第三产业项目的综合性经营实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下,医院营养食堂逐步引入后勤专业化服务管理公司,促进医院后勤生产部门有效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服务质量,是实现人员合理分流的有效途径。
食堂社会化管理拓展了服务功能,提高了质量,解决医院招人难、培训难的难题,并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服务支持。新的文化和服务理念的转变,给医院建设与发展带来了良好和深远的影响。
1.2社会化服务下的营养食堂
社会化下的营养食堂是以外包单位为主体,如何有效地监督外包单位的工作呢?
医院应建立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食堂负责人、护理部、医院膳食委员会的考核小组。医院食堂负责人每月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考核,并由医院考核小组定期对食堂卫生进行检查。
营养食堂的发展当然离不开患者的满意度,因此每月深入病房与患者交谈,做好满意度调查,及时沟通、及时整改。满意度调查不但使病员满意度不断上升,还对外包单位的考核提供了有效的数据。
2建立健全专业规范的规章制度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食堂管理工作,要适应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管理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如何做好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管理工作呢?那么,首先要建立健全一整套专业规范的规章制度。
(1)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食堂员工必须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持证上岗,食堂员工按有关规定取得健康体检证明和卫生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食堂员工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保持自觉降低能耗的习惯。
(2)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采购制度。医院禁止采购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采购货物应查验、索要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送货单,建立采购、进货台账。
(3)医院卫生营养食堂验收储藏制度。食品入库前必须严格验收,设专人验收登记、设立台账;食品出库时必须查验其他感官性状和保质期。食品储藏仓库要专用,食品储藏必须分类、分架、隔离、离地存放。仓库内不允许有鼠害、虫害等。
(4)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监管制度。医院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管小组来监督管理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日常工作,对卫生营养食堂的操作不当地方及时进行整改。此外,还须长期聘请当地卫生监督局的工作人员作为我院食堂卫生营养食堂的特聘监督员,请他们定期对医院卫生营养食堂进行监督指导。
(5)医院卫生营养食堂员工的奖励制度。对于卫生营养食堂的人员,医院应有明确的奖励。院领导应重视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发展,关心卫生营养食堂人员的发展。给予更多更大的奖励政策,让卫生营养食堂的员工得到自我认同、他人认同;同时,给予物质上的更多奖励,让卫生营养食堂的员工感觉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3建立综合的营养科
(1)在现代医院中食堂的作用不单单是解决住院病人吃饭问题,而且与营养医疗、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康复医学等领域息息相关。因此,医院卫生营养食堂须建立综合的营养科,由营养专业人员组成。
(2)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深入病房,了解每位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制作出适合每一位病人的卫生营养餐。真正让医疗和“第二药房”结合起来,使疗效做到事半功倍,让患者早日康复。
(3)营养科、营养食堂以及临床科室之间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各类操规程。相关部门之间及时沟通,定期到病房听取病人及工作人员对饮食工作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营养科及营养食堂了解病人治疗饮食的就餐情况,观察饮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饮食冶疗方案。
4提高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相关人员的素质
(1)选用一批爱岗敬业的人员入职于卫生营养食堂。
(2)选好采购人员。责任心强、懂得物品的基本知识、思想素质好、作风正派。采购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物品,保证卫生营养餐的安全性。
(3)选用一批具有高级专业烹饪技能的厨师。卫生营养餐不但要保证其功效,而且要求做到色、香、味俱全。往往生病的人,胃口都不好。如果每份卫生营养餐都做好色、香、味俱全,那么患者就会有吃饭的欲望。这样既能保证患者每天的基本能量和营养的需求,而且还能和医疗配合起来。让卫生营养食养成为真正的“第二药房”。
5确保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食品安全
(1)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首要前提是卫生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重于泰山。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每位病人的生命安全。
(2)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防止低劣、腐烂、污染、过保质期的原材料进入医院卫生营养食堂。
(3)严把原材料储藏周期。不易长时间存放的原材料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腐烂变质的原材料进入到加工制作的工序中去。
(4)严把烹饪关。要求每位厨师做出色、香、味俱全食物的同时,首先要确保食物是卫生安全的。
(5)严把食物存放关。食物出锅后,应恰当的进行存放。防止食物受到污染。
6结论
在一些大城市的医院里,医院卫生营养食堂已经建立并很好的运行。然而,在绝大多数的医院里,并没有卫生营养食堂。一方面,医院的认识不够。并没有认识到医院卫生营养食堂是医院的“第二药房”的作用。另一方面,医院资金投入不足。没有资金的投入,就很难让卫生营养食堂运行起来。如何建立医院卫生营养食堂呢?一是提高医院领导对卫生营养食堂的认识;二是增加对卫生营养食堂的投入;三是提升社会各界对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的关注。医院卫生营养食堂真正能够帮助广大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获得更好的口碑。
参考文献
[1]朱翠凤.医院实行后勤社会化后营养食堂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院,2004,6(8):6872.
[2]龙莉文.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初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1,11(2):128129.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等学校食堂采用了新的管理,经营机制,但是在推进学校食堂社会化的改革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与投入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起到稳定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等学校食堂采用了新的管理,经营机制。总的来看,就餐价格还算基本稳定,饭菜质量与食品安全已产生差异,花色品种有所变化,服务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在推进学校食堂社会化的改革过程中思想认识与投入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经营食堂的单位或个人的经营思想有着偏差。致使诱发事端,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为保证食堂社会化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稳定,现就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推进社会化改革的思路浅谈几点见解。
一、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对食堂的管理工作
改进学校食堂管理和运营机制是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安全和正常的学习,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学校的后勤部门应加强对食堂的管理,要从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堂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与监督始终是学校与后勤管理部门的责任。虽然改革了学校食堂的运营机制,但学校作为甲方,既承担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改变,因此,常抓不懈,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对食堂菜品质量安全卫生和餐厅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认真把好经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关以及各方面的素质相关合同关,严禁腐败行为,对违约违法经营、诱发事端的食堂经营单位和个人,学校及时与后勤管理部门进行处理。转变相关人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坚决防止与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加强内部管理,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学校食堂工作
学校食堂改革始终要坚持为教育,为师生服务的方向为原则,应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因此,因地制宜、积极稳定推进学校食堂改革方案,要特别注意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不能随意改进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承包食堂,以包代管,一包了之。注意纠正“随意涨价”的错误认识。经营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更主要的是为师生服务,既要考虑经营者利益,又要讲究职业道德。学生食堂的主要功能是为师生,提供餐饮服务,是有明显的公益性。更要兼顾广大师生利益,决不允许不顾学生兼受能力,以涨价、质量差,在采购原材料时发生差别。来推动经营,来衡量食堂工作的标志,保质保量,价格适当,是搞好食堂改革的关键。学校食堂改革推进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对食堂的就餐价格实行最高限制。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管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对学生的健康安全关心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教育、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学校食堂管理制度
学校及后勤部门要积极宣传《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产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中规范管理,合法经营。按卫生程序操作,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在安全卫生管理和食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食堂经营各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加强各食堂检查、评估。对食堂发生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承包单位或个人的责任。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同时为防止发生意外,建立健全学生食堂食物中毒和疫、病情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制度。
四、严格学校饮食经营准入制度,实行食物招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制度
对学校食堂经营者加强管理,严格要求是提高学校食堂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学校食堂经营部门要建立餐饮经营准入制度。全面审核投资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投资能力、资质信誉以及道德素质。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并择优选定,坚决杜绝有其他不正之风发生。切实保护师生利益,以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质量要求和处理处罚办法,严把卫生准入关。学校食堂在采购正常使用的主副食品时,必须要到合法的经营单位采购饮食物资。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验看有关饮食物资经营的执照。特别是要确认经营者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采购畜禽肉类原料时,必须验看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明。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对大宗饮食物资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零星饮食物资也要实行集中定点采购。货比三家,对食品包装原料要验看他的生产日期、合格标志、保质期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安全制度。选择的定点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应报学校后勤管理机构或饮食服务实体等有关部门备案。学校职能部门要通过各种办法,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坚决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并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发现问题,迅速、严肃追究处理。加强对食堂所选择定点供货单位生产加工、储备、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查,特别要重视在传染病多发季节的检查。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学校食堂饮食物资的卫生、安全、质量。对学生食堂制定管理细则,加大管理力度,切合实际的提高学生食堂经营水平,确保万无一失。
一、机关后勤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县机关后勤事务工作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和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改善和拓展机关事务管理,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机关后勤工作的活力
近几年,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县坚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全方位审视机关后勤工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管理、服务、经营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配置机关后勤资源,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了机关后勤生产力。
1、创新机关后勤管理理念。没有理念的创新,就没有工作的创新。由于我县的机关后勤改革起步晚,很多后勤人员习惯过去的分散管理,对集中统一管理、发挥后勤资源的整合作用认识不足,思想观念、工作理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我县在机关后勤管理中坚持把加强后勤管理,提倡有效管理的理念,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后勤工作改革、发展意识,通过以会代训等形式引导教育后勤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后勤改革与发展理念,加强和规范各项管理,在力求节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机关后勤管理服务的质量,在全县机关后勤工作中普遍形成了“既讲行政效率,又讲经济效益;既不主张高成本上的高效率,又反对低成本上的低效率”的新理念,推动后勤管理工作在创新中稳步发展。
2、深化机关后勤人事制度改革。为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机关后勤工作效率,我县大胆改革机关后勤人事制度,将全县原有的XX个机关后勤单位进行撤并重组,对机关单位后勤编制重新进行了核定,并严格实行以需定岗、以岗定员的进人原则,把后勤工作人员的录用、管理纳入到了考核择取和聘用制的规范化渠道。如,根据各机关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需求,及时核定需求编制,成立保安服务公司,引导用人机关从保安服务公司择优录取城镇户籍的退伍士兵充实到门卫队伍,既较好地解决了退伍士兵的就业安置问题,又满足了社会经济对安全服务的需求,缓解和弥补了我县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矛盾。同时,为防止各个机关单位的重复投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我县分流了XX名后勤绿化人员,集中成立了绿化大队等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大力优化了资源结构,防止了资源的重置与浪费。
3、大力改革机关后勤管理模式。过去我县的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主要集中在物管、文印、保卫、保洁、绿化等方面,机关后勤服务功能单一。近年来,我县紧扣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实际,逐步探索由行政事业单位直接管理向交予社会、市场化运作方式型转变。对可以实行社会化运作的服务项目,大力引进市场机制,以最低的服务价位实现了最优的服务,推动了机关后勤工作活力不断增强。如对机关公务车辆加油、维修和办公用品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政府采购,最大限度地扩大投标范围,增强采购的透明度,在保证物品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办公采购费用。再如,对县套班子文印室资源重新整合,成立了四办综合文印室,采取对外承包的形式,将整合成立的四大办公室综合文印室办公室推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从而减少了印刷设备、材料的成本及耗损费用,达到了后勤管理节约化、社会化,有效降低了后勤成本。
(二)健全制度,推动机关后勤工作步入规范化
没有制度的后勤管理不是科学的管理。根据后勤机构改革的变化以及职能转换所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我县注重吸收先进后勤管理经验,建立健全后勤事务管理制度,通过切实有效的制度管理来规范机关后勤行政行为,推动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工作,为建设节约型政府机关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1、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制定出台了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及招标数额标准。县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通用物资实现了由县政府采购服务中心公开招标采购,大大降低了成本。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全县政府采购预算资金XX万元,实际采购付出金额XX万元,节约资金XX万元,节约率为XX%。
2、切实加强公务车辆编制审批管理,制定出台了公务车辆管理办法。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公务车辆编制标准进行了严格核定,严格按人员编制、领导职级配备车辆,严禁超编、超标购车。同时要求机关公务车辆定点购置、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在下班和节假日期间车辆实行入库管理,坚决杜绝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
3、严格公务接待标准,制定出台了公务接待办法。要求全县各个机关单位按照接待办法规定,本着“朴实、大方”的原则,根据所来领导级别确定接待标准,禁止违规、超标准接待,监察、纪委部门加大监管检查力度,有效避免了政务接待盲目攀比浪费,节约了财政资金。据此一项,使公务接待费用比过去大幅下降XX%,节省财政资金XX万元。
4、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研究制定了机关后勤财务管理办法。机关后勤财务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财务运行程序,实行“一支笔”审签制。督促财政部门加大机关后勤财务工作、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规范大宗物品、设备的处置报废行为,提高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做到了资金使用的合理、规范、高效。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使我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迈入规范化渠道,也为着力推进节约型政府机关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节约意识,大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后勤
勤俭节约、降低成本是新时期机关后勤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相适应的标准。因此,我县始终把强化后勤工作节约意识,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如,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的后勤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了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专题教育活动,使后勤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后勤机关能否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直接关系到政府机关的形象,关系到机关的运行成本,关系到反腐保廉的实际成效,促使后勤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积极按照总理会见全国机关后勤工作先进代表时提出的“清廉、节俭、奉献”的要求,带头厉行节约,切实有效地搞好机关后勤的效能建设。同时,我县督促各机关单位科学编制后勤经费开支预算,坚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各类支出,合理利用各类资源,做到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努力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关资源的效能,大力降低了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成本。如政府机关办公大楼竣工交付使用已达XX年之久,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各种设施设备不断老化,需要大量的维修费用。为减少开支,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政府机关后勤人员自己动手进行维护抢修。据不完全统计,此举近五年来,共节约大楼基础设施维护费用XX万元。通过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后勤建设,机关后勤费用大幅度降低,与前五年相比,直接降低了XX%。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几年来,我县在大胆借鉴学习和勇于实践中,机关后勤工作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与上级对机关后勤事务工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在由以前单一的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后,我们的管理理念仍不能够跟得上发展的要求,仍习惯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来考虑和解决问题。二是部分机关后勤工作引进市场机制,主动参与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的能力低弱。三是随着后勤改革的深化和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关后勤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这些都影响了后勤管理效能的提高,制约了后勤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三、改进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建议
改进和加强机关后勤管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走社会化管理的路子。为此,建议在今后的机关后勤工作中逐步探索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工作理念创新
以“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为目标,突出抓好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两个重点,强化管理、服务和经营三大功能,着力推进工作理念、服务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的创新,力求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以及后勤资源利用管理等五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二)进一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
逐步将后勤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大力引进社会服务进入机关后勤服务领域,使后勤管理部门不是从形式上,而是从实质上切实从行政事业单位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开放型后勤服务经营实体。如,通过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县级四大班子重要会议、大型活动接待服务和机关大院的保洁工作,逐步将县政府所属宾馆、车队、食堂等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推向市场,使其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减轻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