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活化教学论文

生活化教学论文

时间:2022-12-04 21:38: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化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活化教学论文

第1篇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机械照搬教材,只是原封不动地阅读教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这样势必会陷入枯燥的说教式教学,而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强化学生理解的重要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来收集与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以为实现预定的道德认知目标做铺垫。如在学习《我长大了》一课时,我让学生做这样的准备。1.收集自己刚出生时,上幼儿园与小学这三个阶段的照片。2.收集一些小时候所用过的物品,以及成长故事。3.谈谈自己的成长感受。这样引导学生将教材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可以以主体身份走进教材,更加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在抚养与教育子女过程所付出的艰辛,感受到父母对女子深深的爱。

二、体验生活,激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的关键。可以说“情”是通向“理”的桥梁,“情”和“理”又是促进学生“知”“行”统一的纽带。而情感是在特定的生活之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带情入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明理。

(一)利用表演再现教材中的生活场景

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生活素材的选入,为了实现学生对教材的真正对话,带领学生走进教材,以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表演教材中的情境,将静止的文字教材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入情入境,这样更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与感受,从而“快!快!不能再快点吗?”让学生与教材进行直接对话,在表演中将之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更可以让学生对“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有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二)用角色表演来展现真实的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门植根于生活的学科,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将学科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用表演来再现生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亲身体会,自主探究。如在学习《尊敬老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走进敬老院来帮助老人,并让学生将这些生活片断进行整理以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出来。这样通过学生扮演老人等可以让学生对其行为的动机与结果有更深刻的认知,并能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之中。

三、评析生活,升华认识

思想品德教材所选取的素材具有典型性与一般性,虽然在编排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但毕竟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与滞后性,只是反映学生的一般性,无法兼顾学生的差异;并不能将社会的时事热点话题及时编入教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素材,尤其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时事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评析,从而使学生明理更深刻,行为取向更具有生活意义和社会效应。如“碰瓷”现象,如果你遇到这类问题,你会如何解决。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升华学生的认知,这样就不会是学生机械的记忆,却无法用于指导行为实践,而是将理论与行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分析中提升与内化,从而形成自身的自觉行为。四、拓展生活,规范实践知行统一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也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运用生活来辅助学生的认知,加强学生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生活行为中自觉规范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开展我为妈妈(爸爸)做件事等感恩父母活动,让学生尽自己所能来帮家长做事,如给爸爸妈妈倒水,洗衣服,做饭等,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父母为女子所付出的,从而让学生在这些小事中感受父母对自己爱的深沉与无私,从而会更加地关心与孝敬父母。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中所无法体会与感受到的。生活化教学从生活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同时又回归生活,让学生将所学用于指导行为实践,这样的学习过程遵循了学生由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认知规律,更能促进学生道德准则的内化。为了提高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生活化教学并不等于生活素材的简单堆砌

生活化教学是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用生活来引导学生认知,规范学生行为,但并不是盲目地生活的堆砌。而是要采取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生活素材,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素材中进行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进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

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中也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要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生活与教材,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在互动探究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让传统的教堂成为学生的学堂。

(三)与其他教学手段穿插运用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问艺术等来将生活与教学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开放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

四、结语

第2篇

1.1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决定

中职教育的主体即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不高,其大多数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缺少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肯定无法到达目的,往往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中职中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把作为一门关于社会生活学科的思想政治课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体验到课堂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又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无疑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1.2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墨守成规式的新课程老教法,教师只以教完课时为目的,不以好教为出发点。较少关注学生对课程的消化量和反馈效果,没有收到实际效果。第二,课本内容的局限性。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本,大多数以理论知识为主题,缺少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感觉到思想政治课刻板、机械,从而缺少兴趣。

2实现中职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教师角色转变和教学语言生活化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传统上的教师“授”和学生“受”,而是师生间共同交流、一起成长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而应转向创造公正、平等课堂学习环境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融洽、民主、平等的亦师亦友的新时期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中来,使其主动学习,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给学生提出否定意见的权利,让学生从内心上感受到课堂是展现自我、与人沟通的舞台。总之,就是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就像生活一样。良好的教学语言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工具,也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中职政治课本来思想性、政策性、理论性等就较强,教师再一味用空虚高大理论教学就会使学生相当反感。因此,在职专的政治课教学中除了用条理性、科学性、逻辑性语言之外,还应逐步增强趣味性、灵活性、生活性的语言使用频率。教学实践表明,利用源于日程生活的名人名言、歇后语、民谣俗语、网络时尚语等来授课,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语言,不仅会使教师的亲和力增强.同时还会活跃课堂气氛。

2.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也就是说教学中不应该只注重课本的内容和事例。联系到中职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中,教师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引入到课堂。这些资源可以涵盖时事政治、网络、音像、人力等范畴,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有足够吸引力,又能起到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例如给学生讲解就业指导面试技巧的时候,教师跳出教材中的框架理论,在网上搜集相关面试视频,剪辑成短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观看完每个面试案例之后都进行集体讨论。让他们分析、总结出短片主人公的表现如何?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学生肯定会积极踊跃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再根据大家的讨论结果结合教材理论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最大化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实案例中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

2.3创作生活化情境

中职生活化教师要倡导开放式的现代课堂教学,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教育情境营造,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最后触景生情,让知识融合于体验之中。生活化情境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演讲辩论、歌曲活动、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例如讲理论联系实践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组成两组进行辩论。“不下水怎会游泳”和“不会游泳怎能下水”辩论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明白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再如在讲公民文明礼仪时,单纯的讲怎么做是正确的是很难增加学生印象的。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分成两组,模拟乱扔乱弃的情境,和几个环卫工人打扫的情境。做完这一切之后,学生就会自己总结出不爱护环境卫生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和没素质的行为。至此,模拟情境的效果自然达到了。类似情境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中多一份感悟,提高了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使思想政治课堂少了些枯燥的说教,多了些有吸引力的真实。

3结束语

第3篇

由于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而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较抽象,接受较困难,怎么有效地学习地理呢?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我想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根”,由生活经验获取的知识就是“枝”。生活素材是师生间的载体、桥梁,教师利用生活素材传授知识即“接知”,学生透过生活素材把“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地理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将复杂难懂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赋予其中讲解。那么,怎样捕捉陶行知先生所谓“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呢?

1.地理教材生活化。

通过灵活处理地理教材,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还原生活背景,培养学习地理的乐趣。如201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中学生亮亮发现生活在南方的人们,旧时饮食大都小碟小碗,一次食净。对于一时难以食净的食品常有腌制的习俗,如侗族的“酸食”、傣族的“酸肉”、“酸辣菜”等。而生活在北方的人们,炖菜、烩菜食风颇盛,为长期保存还可以支撑干菜、干肉、干鱼,夏季也不例外。思考南北方饮食与当地环境有何关系。

2.乡土地理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学生美育的总要源泉。学生身边的大自然,恰好是最真实、最丰富、最有活力的地理资源,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最能激发地理学习的乐趣。如在讲到徐州的季风气候,想一想徐州地区夏季和冬季风向是否发生显著的变化?冬、夏季在降水上有什么差异?

3.社会热点生活化。

与日新月日迅速发展的现实热点相比,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地理教师要有敏捷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新闻事件,积累新闻事件,新闻生活化,走进学生的地理学习,感受地理乐趣。在学习《巴西》一节时,可利用巴西举办世界杯这一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引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如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在圣保罗竞技场隆重举行。”想一想为什么桑巴舞、足球、混血人种成了巴西的代名词?地理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融于生活,感知地理学习的真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止步于获取地理知识。章太炎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学问有两种,一是求是,二是致用。”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求是”的过程,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和必要的地理素养的过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乃是“致用”,是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实践,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想地理源于生活是“求是”,而融于生活则是“致用”。因而在地理教学上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锻炼各种生活和生存技能。

1.学会观察生活,发现地理问题。

关注身边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从中学会积极捕捉生活素材,想一想它们与地理的联系,从中发现地理问题。

2.学会思考生活,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教育国际》提出的“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这是地理科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学会思考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地理原理,学会分析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努力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学会实践生活,解决地理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会用手,不教用手的人会用脑。”这说明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学生实践的弊端。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最终目的是利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发展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增强自我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二十世纪青少年的必备技能。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也不断地涌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重点,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本身就较为难懂,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真实可接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教师观念落后。在化学的生活化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要讲学科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像以往一样,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构建。但是在很多的高中课堂上,化学教师上课依旧采用的是对知识的构建,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还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缺少趣味性。除了不得已要和生活相联系,教师才会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这样造成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落到实处。2.教学模式单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课堂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现在的绝大部分高中化学的课堂上,依旧存在着教师讲解过度的问题,但是化学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化学实验,化学器材的运用,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教师讲解的可能能够让学生一时半会的明白原理,但是时间久了就忘记了,而通过自己动手,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在生活化的化学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因为它本身就要求要将其和日常生活相结合。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与科学有关,例如苹果为什么会下坠,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等等,这些日常的生活现象和学生的联系紧密,在课堂上引进这些素材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将相关联的知识迁移。其实很多的生活现象中就蕴含着很丰富的化学原理。例如为什么炒菜的时候锅里出现了火苗,用盖子盖住就好了,因为这样隔绝了氧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化学,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道理。例如在选修《化学与技术》这一课的时候,其中在《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这一课时,讲到天然水的净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里的自来水净化器,看看净水器是运用什么东西进行过滤的。然后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运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通过讲解,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自制一个简单的自来水净化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2.运用化学知识分析俗语。中国的人民经常从生活中总结出各种各样的道理,这些俗语不仅仅通俗易懂,能够让即使没有知识的人也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也蕴含着很科学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俗语,不仅仅能够使课堂变得有趣,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们常常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其中就涉及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俗语,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不怕火炼呢,为什么在一定的条件下,金又可以被融化呢?很多俗语,都可以运用化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让学生去感知化学,去培养自己的化学兴趣。3.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我们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自己亲手经过了,才会有深刻的体验。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首先,能够及时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作业上的对错能够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其次,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作业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真正的活学活用起来。最后,还可以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最后的高考复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也很繁杂,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自己能够知道自己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不好,进行更有效的复习。因此作业的布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化的化学作业,能够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由于高中做作业太多,有时候很多学生都直接抄答案,而生活化的作用本来就没有标准化的答案,学生们都要自己动手去做,才能找到答案。例如让学生自制净水器之类的,通过这样的做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其他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不仅仅应该为高考服务,也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还能够使学生的其他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金川 单位: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门娟.赤子(上中旬).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2014.10.15.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总是抱着一种复杂的态度看待数学,再加上小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生活经验较少,总是认为数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在生活中能够运用到数学的地方很少,没能够认清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数学教学中抽象化的内容具象化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从而提高数学水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为数学开展做铺垫

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而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能够提高现阶段教学的教学效率,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铺垫,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预习就是一种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认识到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终点,使得学生在小学过程中不再是“漫无目的”,觉得一节课的时间很漫长。而通过课前预习结合生活化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在《方向与位置》这一章教学的开展之前,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化预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数学教师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方向进行了解,为数学教学开展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想一想学校在家的什么方向,学校的大门在教室的什么方向,从而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完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让学生进行预习心得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结合生活化,加深学生教学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发散性思维,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率。而通过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理解到教师所讲的内容,同时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通过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很好的弥补了小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缺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的方式巩固学生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克、千克、吨》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首先,数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准备好一个称重器,以保证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然后在教授学生教学知识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物品进行重量的估算。如学生的铅笔盒、铅笔、课本或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等,然后数学教师再对学生估算的物品进行称重,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克与千克的区别,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化,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相对于课前预习预习来说,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再进行一次课后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从而使得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数学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内容都是与教学重点相关,只是对教学重点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知识点的意义,只知道这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通过课后作业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面积》这一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将课后作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家中地板或者是瓷砖的面积,然后再数一数一共有个多少块地板或瓷砖,从而计算出家庭的实际面积。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空地,在空地上画出一个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发动学生站到正方形当中,直至占满,让学生数一数一平方米的面积可以站多少人,每个人的平均面积是多少。通过课后作业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总之,生活中的数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数学是生活中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生活中的数学,要重视它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它,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职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助人发展能力

一、高职教师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途径

1、树立危机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么一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更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高职教师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墨守陈规,无异于丧失了后续学习能力,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教师如何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怎么可能不被课堂,不被学生给淘汰呢?

面对压力,高职教师需要积极调整心态,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自身前进的动力,全方位,多渠道的获取知识,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提高职业素养。

2.勤于总结,善于反思,提高职业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 + 反思。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它包括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活动及教学的评估与反馈的反思,总结教学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能力,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能力。另外,除了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反思之外,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也是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靠的不是教学经验的简单积累,而是对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不断反思基础上的能力升华。所以,做一个的反思型教师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

二、提高助人发展的能力的具体措施

1. 处理好教师“主体”和学生“主导”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 “学”是活动的主体,“教”是活动的主导, 教师处于“主导”,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主导者”身份,才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一个动态课堂上,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地转换其“主导”的角色,如充当“导演”、“导游”、“引路人”等,而让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讨论,交流总结,参与教学过程并眼耳口手脑齐用。只有确立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学生学习主动权,才能让学生摆脱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局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成为学习主人。所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

网络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获取。所以作为教师,不只是要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项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它能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终身受益。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摒弃“填鸭式”教学方式,适当放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习惯以及能力。

3. 重视自身教研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只教学不搞教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教研不教学的教师,其教研是空洞的。这句话道出了教学和教研的关系,即相互促进,学研相长。教研是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提炼,是基于教学但又高于教学的探索。 教师教研的过程,也是教师深入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艺术、教学理念,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活动。

撰写教学论文是教研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写出有质量的教学论文,教师要做到四个善于:

(一)善于发现问题。教师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从教学实践中,从学生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将这个过程整理起来写到纸上就成了文章。

(二)善于深入研究。教师要善于思考,在看似平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找出内在联系,这是观察思考的结果,也是研究的开始。研究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和带来的思考就会越多,就会写出更多的文章,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三)善于自主学习。在教育社会化,学习生活化的今天,自主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尤其凸显出它的重要性。“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一江水。”新的教学改革,信息爆炸的时代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坚持下去,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教研铺平道路。

(四)善于积累素材。教学论文的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写作素材要靠平时时时处处留心,点点滴滴积累。在教学之余,教师要善于积累教学体会、感悟、听课记录、课后反思和学习心得。这些都是论文写作素材的很好的来源。若干年以后就可能为你撰写教学论文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事实和依据。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只有教师自身首先适应时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持续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时时更新信息,拓宽知识面,才能发展自我,为随时迎接各种新挑战作好准备;其次,教师需要用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不断改进、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提高英语学习的效度,进而发展助人能力。只有教师在充分具备这两种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抵抗各种教学压力,应对新的挑战,为教学改革献计献策;才能培养出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社会的新时期合格人才 ―― 应用型技术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语言游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独立学院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与教育体制的变化,独立学院无论从招生数量还是教学规模都呈上升扩张的趋势,虽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样也带来了许多教育质量问题,笔者作为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有体会,比如学生的英语基础、应用能力都相对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入“语言游戏”理论来指导教学计划和课堂设计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语言游戏说

维特根斯坦在《蓝皮书》里提出了“语言游戏”(Sprachspiel)这一概念,后来在《哲学研究》中,他把语言和那些与语言编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作“语言游戏”。他认为语言中的词语只是些符号而已,只有通过使用教育教学论文,词语才能在具体的用法中体现其意义。然而,词语的使用要依据一定的用法规则,所以我们必须从具体的语境出发把握语义。另外,人们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习得游戏规则,学会玩游戏,而不是在研究游戏规则的过程中习得游戏规则,学会游戏。同样,人们也是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在研究字典和语法规则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的使用方法。

2.语言游戏说的理论要义

“语言游戏”说对语言定义的四个方面,即实践观,生活观,规则观和趣味观,可用于指导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活动。以下详细分析这四个方面。

2.1实践观

语言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归根结底在于语言的使用,而语言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语言游戏也必须随之变化,表明语言具有实践和发展的特性。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以应试为目的光讲解词汇和语法规则,还不足以使学生成为语言使用者,相反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习者只有在具体的场景下观察语言、参与语言实践,才能把已知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运用能力。

2.2生活观

语言源于生活,反应客观的现实世界,并由现实世界决定语言的变化及发展。语言游戏是语言和现实的大面积交织,语言游戏源于多种生活形式,语言是生活形式的组成部分教育教学论文,只有融入生活形式的语言,才能被理解,才是真正的人类语言,这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生活观。因此,课堂教学的话题应该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同样也必须尽量的贴近生活,而不是脱离生活,趋向于书面的固定形式的语言。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词汇、语法及习题的罗列,而是反映生活形式的真实材料,让学生在观察语言的使用中发现用法规则,学习活生生的语言。

同时,学生接受生活化的语言才能发现和更好的体会语言的功能性,可以了解和感受该语言的人文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课堂气氛才可能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提高。

2.3规则观

“语言游戏说”在承认语言用法规则的同时,把语言从语法规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既关注语言形式的规范性,又考虑语言形式在运用中的现实性问题,这就是语言的规则观。语言用法规则实质上是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慢慢发展形成的,是各个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环境中对有关语句形成了相同的反应的结果。确定语词用法正确与否的标准是语言使用者是否会做语言游戏,会做一场语言游戏就等于掌握了一个语词的用法,而掌握了一个语词的用法就意味着懂得了一个语词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放下追求语言习惯用法的重担,轻松自如地沉浸到语言游戏之中。

3.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3.1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教育教学论文,学习积极性差

独立学院学生多数按三类本科分数线招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语法知识不牢靠,词汇储存量少,平时自主学习英语材料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普遍感觉比较吃力。此外由于独立学院教学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学生专业课程与实际技能的培训相对比较充足,每周安排的大学英语学习课时只有2~4课时,导致了非英语专业学习英语时积极性较差。

3.2英语课堂人数过于饱和,无法保证学生充足的语言输出时间

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条件相对宽松,生源相对比较饱和,因此多数专业,尤其是热门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师相对缺乏,导致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人数饱和,尤其是大学英语课堂基本以2个自然班组成,课堂人数超过40人,英语教师以语言知识点及考试大纲为主,课堂教学目的以提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过级率为主,容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无法保证每个学生获得充足的语言输出时间,使得学生感觉学无以致用,课堂乏味。

3.3教学材料相对固定,教学目的以考试与书面为主

以笔者所工作的独立学院为例,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材近3年一直沿用新世纪大学英语教程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内容和选取的文章多数是三年以前的文章,无法涉及时下热门的话题和词汇;尽管教育改革提出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过级与否不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但是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还是以应试为主。这就造成了教学与应用脱节。也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减弱。

4.语言游戏说关照下的独立学院英语教学创新

根据语言游戏说提出的语言的四大特征及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的分析,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及其他同行老师的心得,提出在语言游戏说关照下,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可进行如下创新改革:

4.1教学理念上突出语言的使用与实用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语言游戏”理论,揭示出语言使用的基本特征。“语言游戏”观把语言看作一种活动,即人类基本的和首要的活动。因而把语言的使用置于整体的社会语境中。这样维氏把语言抽象的分析转向了活生生的语用上来。

综观最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虽然也提倡改革创新,也强调语言的实用性,然而成效甚微。教学的实质内容还是没变,无非还是以语法,词汇为主。诚然,语言知识点和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打牢固基础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然而对于高等院校的学生应当以灵活运用语言,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为主。对于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一味的强调语法词汇的重要性会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语言游戏哲学的指导下,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转变教学理念,而不是过分的重复考级考试的题型、重点、考点。而独立学院的制定教学大纲时也应该尽量的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区别对待。

4.2教学过程必须注重语言的生活性与趣味性

有经验的教师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及各种突变情况,适时调整甚至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育教学论文,即课堂教学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没有统一的、固定不变的模式。据笔者调查,在笔者教授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70%的学生更倾向于结合生活中,尤其是当前发生的时事热点来讲授课文及词汇。比如此前笔者在讲授新世纪大学英语教程时,适逢日本9级强震的发生,结合当时的课文单元manand nature这一关键词汇的背诵与用法的罗列,而是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生活性,并能时时感受到语言的变化与生命力。

此外语言游戏强调语言的趣味性,这里的趣味性贯穿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就是通过各种娱乐的手段,其中包括游戏,笑话,谜语,歇后语等各种形式。独立学院的学生们希望在随意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知识。结合这一特点,笔者在针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讲授英语时,也会适当的引入游戏、笑话、谜语,在课堂讲授时,不断的采用提问与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点。在此要强调的是在课堂中对游戏之类的趣味活动的比例的掌握。根据不同的专业、年级、班级,调整语言游戏的具体内容。

4.3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在语言游戏说的关照下,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的外语教学更应提倡新型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要以语言输出为特征,即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达到掌握语言功能和提高语言技能的教学目的因此教育教学论文,学生角色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主动参与者,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多种多样的语言游戏,投入、参与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使用中学会语言,在交际中学会交际。这才是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

5.结论

独立学院这种独特的教学机构既给与学生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也给教学带来众多现实问题,如何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抓紧英语教学,既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能适当的改善学生的英语基础,增加学生的考级考证的英语能力,而不是将语言的学习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将这一过程延伸到生活中,体现语言实践、生活趣味性及规则性。笔者以上只是就语言游戏说这一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以期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Wittgenstein, L.The Blue and Brown Books[M]. Oxford:Basil Blackwell, 1964.

[2]Wittgenstein, 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M].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1997.

[3]Lantolf, J andS. Thorne.Sociocultural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6.

[4]Ape,l K O.Selected Essays:Towards a transcendental Smiotics [M].New Jersey:HumanitiesPress, 1994. 32.

[5]Krashen, S.Input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London:Longman,1985.

第8篇

一、联系生活实际

想要更好地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这种意识,首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将一些知识放到特定的数学情境中得以检验,这是一种很好的应用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非常适合在数学课堂上展开的教学模式,通过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相联系,不仅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这种情境创设的模式也能够增进他们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认知。许多生活知识中都涉及到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某次数学课堂上我给大家列举了如下例题:家电下乡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惠农强农,带动工业生产,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规定,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将得到销售价格13%的补贴资金。今年5月1日,甲商场向农民销售某种家电下乡手机20部。已知从甲商场售出的这20部手机国家共发放了2340元的补贴,则该手机的销售价格为多少?

这个和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问题学生们都非常熟悉,当读到这个题目后不少学生都充满了探究欲望。同时,这个问题不少学生也在实际生活中碰见过,大家纷纷展开了探究,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就这样,这个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这种以生活场景为铺垫的教学过程也很好地深化了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最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非常有效地展开了对于学生的结合生活实际的教育。

二、挖掘课本知识

想要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结合生活实际的教育,教师同样应当对课本知识有良好的挖掘。初中数学的课本中很多知识都是非常直接地对学生的生活教育,不仅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很好的模型,也会告诉大家一些非常有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这些都能够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中很有效地得以应用。对于这类知识教师要有充分的挖掘,要确保学生们对于其中的知识要点有透彻的理解与吸收,同时,也要不断展开对于这类知识的应用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检验这些方法是否合理,也是让大家对于这些知识有更好的掌握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学习《统计的简单应用》这一章内容时学生们会学到如何“货比三家”。这一经验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数据,感受针对相同的数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给人造成的误导。同时,也会让学生们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形成统计的意识和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并且要求大家能够通过举例体会媒体数据对我们的重要性,经历查询数据作决策的过程,体会媒体是获取数据得重要渠道。其中要能够认识到来自媒体的信息也不完全可信的。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一些涉及到生活中的知识点或者模型在数学课本中也较为常见。教师要想对课本知识有更为深入的挖掘,只有首先利用好课本知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才能够不断培养学生们掌握更全面的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技能,继而让生活教育在数学课堂上收获更好的成效。

三、培养方程意识

生活中许多的问题中都会用到方程的思想,构建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教师要不断深化学生的方程意识,让大家懂得在具体问题中应当如何构建方程来解答问题,这同样是数学教育的一个侧重点。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们学到的方程会越来越多样,这些多元化的方程可以帮助解决更为复杂、综合程度更高的数学问题,尤其是在解决生活问题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们形成更完备的方程思维与方程意识,并且具备用方程来解决具体理财问题的能力。

目前,“低碳”已成为保护地球环境的热门话题,某高科技发展公司成功研制出一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低碳高科技产品。已知生产每件产品的成本是40元,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当销售单价定为100元时,年销售量为x万件(x>2);销售单价每增加10元,年销售量将减少1万件,则当x取何值时,才能使销售单价为100元与销售单价为120元时的销售利润相等,可列方程为:

A. (100-40)x=(120-40)(x-2)

B. (100-40)x=(120-40)(x+2)

C. 100x=120(x-2)

D. (100-40)x=(120-40)(x-1)

第9篇

一、借助园所共用场所融合生活化审美环境,让幼儿的生活充满艺术文化的气息 

园所共用场所是幼儿生活活动中接触、使用较频繁、比较容易引起关注的场所,一般指大厅、走廊、楼道、活动室等。借助这些场所进行生活化审美环境的精心打造,在幼儿走入园所,耳濡目染之处,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蕴含着无限的艺术审美色彩。在共用场所中时时处处以“生活”元素为中心,渲染审美艺术文化。 

根据共用场所的不同,设置相得益彰的生活化审美艺术环境。大厅或中厅空间较大,适合展示中大型废旧物品创意造型,其功用类似雕塑,如用收集的废旧牛奶盒在端午节进行龙舟造型;大块面的墙体可以作为展现不同风格壁画的场所,如表现抽象风格的生活材料拼贴壁画,或是表现生活气息的、有着纯真笑容的儿童照片墙;曲曲折折的楼道可以成为幼儿作品陈列的好处所,作品通过分类,在欣赏借鉴的同时会让幼儿寻找到新的感悟;长长的走廊有化整为零的奇妙功效,通过墙面挂画的方式,可以向幼儿展示艺术大师的知名作品,通过中外文化的碰撞,感受艺术给生活带来的无尽的文化气息;共用环境中某些角落的巧妙装点有时能让视觉成为焦点。共用场所中“生活”话题层出不穷,缔造无限生活审美情趣 

园所共用场所中生活化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契合陶行知先生“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的想法。因此,要善于挖掘环境中的“生活话题”,紧密结合幼儿生活,与之息息相关是其主要要素。如四季的更替、节日的来临、主题课程的变化都能为环境带来众多有趣的话题。季节的更替以季节主要特征为话题,如花的春季一个个悬挂高空、姿态各异的风筝展翅高飞的样子,一下子有了放飞心情的想法;炎热的夏季一把把绘着美丽图案的扇子和遮阳伞仿佛给大家带来了丝丝凉意;丰收的秋季是蔬果娃娃们聚会赶集的日子,蔬果娃娃们一个个咧着嘴、堆着笑,仿佛在为一年的好收成呐喊助威;寒冷的冬季是“雪人们”召开一年一度的狂欢舞会的时节,一年未见的雪人朋友们身着绚丽的服装感受着团聚的兴奋。每逢节日,热闹的民俗环境带给幼儿无穷的期待和美好的想象,如元宵佳节挂灯笼,兔子灯、荷花灯、走马灯齐聚一堂;中秋节人月两团圆,月饼香香圆又大,家家户户喜团圆;新春佳节鞭炮串串、灯笼高挂。紧跟幼儿园主题课程的步伐,每每都会生成很多富有创意的话题,如贺羊年喜羊羊家族大聚会,用纸箱拼装组合形式制作聪明机灵的喜羊羊、漂亮可爱的美羊羊、嘴馋贪吃的懒羊羊齐聚一堂,共同恭贺羊年的到来;“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吸引了幼儿和家长亲子共同收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了很多款式的环保服装,以服装展的形式向大家宣传环保理念的重要性。 

二、让幼儿主动参与到生活化审美环境的创设中来,成为环境缔造的主人 

在趣味性话题的指引下,生活化审美环境的创设需要主体对象,而“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吸引幼儿参与到生活化环境的创设中来,通过他们的理解和想象,艺术化地表现生活中的人、事、物,让幼儿成为生活化审美环境的缔造者,而不仅仅是环境的欣赏者。 

1.鼓励幼儿善于寻找生活中趣味性的话题,激发生活化审美活动的无限兴趣, 

吸引幼儿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有趣题材,愿意参与感受美、挖掘美、表现美的审美活动中,让幼儿对生活中的艺术美充满无限的兴趣。幼儿一切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生活中表现美的题材:蚂蚁运粮、蜗牛出现、小鸡出壳、桃花开了等等,找到幼儿的兴趣点,并如《纲要》中指出的通过艺术活动激趣、激活兴趣。兴趣的产生也可能转瞬即逝,教师要学会呵护幼儿宝贵的兴趣,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悄然带领幼儿走入艺术的殿堂,达成“动机呼唤”的效果。如幼儿热衷于观察蚂蚁运粮这一有趣的生活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敏感捕捉美的瞬间的同时,要借助于幼儿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如用撕纸、添画表现一群蚂蚁抬西瓜时热闹非凡,一片丰收景象的场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兴趣是一切艺术最初的源泉,它真切地表达和传递了自己的快乐情绪。 

2.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诠释、创意表达生活化审美环境 

《纲要》中认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她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艺术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绘画、剪纸、泥塑、粘贴,首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由选择,自主创想,大胆表现。在此过程中一定注意避免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教师应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其次,根据幼儿现有水平和所掌握的技能,进行创造性重组和想象,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结合,借助材料的多元化特点,轻松达到创意效果,如小班幼儿运用画笔的能力较弱。最后,对于幼儿参与的生活化审美环境的成果应给予最真诚的赞美,幼儿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艺术活动成果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比如,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作品,听听孩子独特的审美“语言”,鼓励同伴间的互相夸赞,既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又能起到借鉴、榜样的作用,从而让幼儿的生活化审美活动具有非凡的意义。 

三、用专业、独特的眼光甄选生活中的多元化材料,在生活化审美环境中创意展现其艺术生命 

借助生活中的材料,运用夸张、想象、创造性的思维,让幼儿拥有无限的想象和创意,使幼儿乐意从事艺术创作活动,表达自己的喜好。这也符合《纲要》中提出的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的理念。取材源于生活,艺术表现高于生活,最后回归到生活中,为生活所服务,切实地让幼儿感受到生活审美教育的实用价值,就像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的理念一样。 

1.源于生活、取材生活成为生活材料的特有属性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都能成为审美活动所需的材料。选择幼儿熟悉的、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物品成为生活材料特有的属性。这些材料取材便捷、熟悉常见、易于造型、变化多端。一些小型的生活材料可用作审美活动的装饰材料,如吸管、螺丝螺帽、纽扣、棉花等,可根据其外形特性的不同选择使用,用于表现生活中多种不同的艺术形象。一些中大型物品,有时可以作为艺术装饰的展示物,如在草帽、斗笠、伞、T恤等本身原有造型上,经过创意想象,就有了具有生活情趣的艺术化夸张。同时,废物利用也成为生活审美环境创设材料的主力军,这使环保概念逐渐成为生活化审美环境中的特殊基调。泡沫、鸡蛋壳、瓜子壳、铅笔刨花、螺蛳壳,这些本已该被废弃的物品,经过加工、艺术想象、创造后,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不能不折服于艺术创作的强大魅力。 

2.高于生活、品鉴生活成为生活材料的使用精髓 

艺术生命的神奇在于通过创意想象,创意表现,多种艺术手法的结合,使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些艺术材料统统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信手拈来的,可是经过艺术加工后就惊艳地成了艺术品,堂而皇之地挤入了审美的行列,具有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需要幼儿常常能用艺术化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常常具备一双艺术眼或一颗艺术心。如普通的雨伞在生活中成为下雨天常备的工具,可是被用来进行艺术加工后,通过彩绘,通过制作加工,就变成了具有鉴赏甚至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同时,要乐于使用多种艺术手法加工生活材料,从而发挥其浓厚的艺术审美效能。 

3.回归生活、用于生活成为生活材料的最终归属 

经过艺术创意的各类物品和材料最终能回归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既成为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又能彰显其独特的生活实用价值,是生活材料使用的至高境界,更使得审美环境中掺杂着一份厚厚的、暖暖的生活气息。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第10篇

关键词:反省式思维 情境设置 小学英语教学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要关注和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机会。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更是全面提出了对英语教学的要求:重情趣、重感悟、重参与、重实践。这也就是情境教学法的特征。目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都很重视情境的创设和使用,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对教材的挖掘不深,情景创设目的不明确。由于对教材的挖掘不深,造成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已有的材料,激活情境。另外对情境创设的目的不明确。使教师创设的情境与该课话题关系不密切,使语言目标不能落实,教学低效。问题二:情境创设脱离学生实际,使情境交际变为机械操练。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相符。为了观赏,刻意制造些什么,额外添加些什么。或将情境变成了机械的句型操练,使创设的情境犹如虚设。不给学生机会表达自己,学生的交际行为也停留在假交际的层面上,课堂教学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问题三:情境创设生硬,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些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的情境虽然较恰当,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但是情境创设生硬,有一些类似木偶式的问答过程缺乏语言应用的生活气息,同样也没有体现语言的功能性,使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无趣,让学生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问题四:情境创设环节过多,反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过于注重创设情境的形式,而没有整体把握教材,创设了多个小情境。在小情境之间没有连接的主线,因而显得课堂很凌乱。如老师们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在创设的情境中设计过多的环节,一会儿唱歌、一会儿理解词语,一会儿又表演等等,教学场景杂乱,让学生目不暇接。这些情境将整个语篇切割得支离破碎,因而部分学生只忙着关注老师在干什么,根本没注意教师在讲什么。问题五:不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将情景拓展。老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但某些多媒体的运用不够恰当。如仅仅以画面吸引学生,而不是以知识本身的思考性、开放性、挑战性来吸引学生,不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所创设的情境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不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拓展。

针对情境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困惑,我去阅读了杜威的《今天我们如何思维》试图得到启发。杜威认为,反省思维不是碰巧出现的“心中的闪念”,也不是头脑中的任意想象,更不是无法言说的神秘境界,而是具有教育意义的“最好的思维方式”。杜威指出,反省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和持续不断的深思。杜威是最早在教育学意义上运用“情境”一词的,他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并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所以,思维起于疑难是他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这里的“疑难”意即相对学生认识程度而言的有困难的情境。他认为,要使这个有困难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必须使这个情境和学生经历过的情境有相似之处,而学生对付这个情境又有一定的能力。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

怎样创设能引发思维的情境?根据杜威的理论,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情境要生活化。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习。如在教授put...in...和put...on这个句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巩固练习:圣诞节要到了,Tom一家要布置圣诞树,让同学分别来扮演Tom,用英语说Put the star on the tree./Put the stocking on the tree...其他同学根据他的指令来完成相应动作。我自以为设计得很巧妙,学生也练习得有模有样。但是课堂气氛有些冷淡,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我正有些迷惑时,听到有同学在小声地问同桌,“要过圣诞节了吗?”我忽然意识到问题了,我这个情境设计得太突兀,没有前期的铺垫,学生根本没进入圣诞节的氛围,对这个练习感到莫名其妙,当然课堂气氛没那么热烈了。我的这个练习虽然操练了语言点,但是学生一定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重新调整了教案,并在另一个班进行教学,我用PPT出示了课前准备的教室场景,书本、文具、作业本乱糟糟地铺在桌面上,我问到:“Look!What a mess!What should we do?”由于这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学生马上进入了状态,纷纷举手,抢着说”Put the pen in the pencilbox”,“Put the English book on the desk”……从学生急切的小脸上,我明白这个练习成功了!

2.情境要直观。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大多好动、好奇心强、喜欢自我表现。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情境,必定能引起他们的参与兴趣。如在教weather report这一课时,让学生看生动的模特表演,听大自然中形象的声音,了解四季的特征和人们的穿着,在动感的世界中引出如何预报天气,如何根据天气情况提醒人们出行注意。这样的教学可以通过逼真的情景将抽象枯燥的文字变得直观、形象、清晰,使学生对所学语言的认识更深刻更鲜活。

3.情境要有信息差。信息差是人们在对事物或人的了解、知晓程度上存在的差距。人们进行交流,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交谈双方存在信息差,彼此想了解对方的信息,从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和需求。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应该注意信息差的创设,不能流于形式而形成假交际,导致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也达不到语言运用的目的。如在练习句型“Are you...?Yes,I am / No,I’m not”时,我设计了要去车站接人的场景,我将学生分为A、B两组。A组负责接人,两组同学手上都有我发的姓名卡片,但是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卡片内容,为了接到正确的客人,A组学生需要用句型Are you…?来确认,B组学生也必须用Yes,I am./No,I’m not来应答。这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学生为了达成任务,自然得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学生沉浸其中,自发地运用语言而不是被动地操练语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为学生的英语实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起学生的惊奇、困惑等心理状态引起学生的反省式思维,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对学生学情恰如其分的全面把握而创设教学情境,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第11篇

      开篇

        (1)“读”具特色——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薛全兰

        课改纵横

        (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与评析 闵爱红

        (6)数学语言与教学 陈家梅(特级教师)

        (7)为数学化教学搭建“脚手架” 方孔券

        (9)在“做”中探究、生成、反思——谈“做数学”的实践与体会 李强

        (11)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意义和教学策略 段丽莎 顾九华

        (13)欢声笑语绽放精彩 张志红

        (15)“趣”而“趋”:给孩子幸福的数学作业 孙保国

        (1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问题回顾及策略调整 董金霞

        (19)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 吴爱林

        教苑时空

        (21)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智慧生成——“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及反思 倪晋贵

        (22)“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仇步川

        (23)巧用材料关注经验——“笔算乘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沈新

        (24)“可能性”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温桂珠

        (25)“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朱冰

        (26)教学设计,我们关注细节了吗? 贺艳

        (27)数学文化教育典例——“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例谈 石丹

        (29)“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数化小数”教学案例对比及反思 赵春玲

        (30)课堂有效互动促进思维优化——关于提高课堂对话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徐玉平

        (32)在过程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例谈 张云波

        (33)在“寻找相等关系”中形成列方程的模型 张琳娜

        (34)运用有序思考策略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曹敏华

        (35)思维教育:数学教学的追求——数学公开课教学感悟略谈 陈昌萍

        (36)让计算练习不再枯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片断及反思 冯晓萍

        (37)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听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有感 许广碧

        (38)课堂教学需要“慢”的艺术 高明春

        (39)让“美丽”的数学不再“冰冷”——浅谈课堂教学生成的精彩处理 宣建

        (40)在交流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 吴静芬

        (41)精彩数学课堂演绎真正有效 刘雪林

        (42)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引领教学法——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 刘全姑

        (44)以主题图为依托,使学生张开发现的翅膀 朱艳艳

        (45)呼唤高效的课堂提问 石卫娟

   &n

bsp;    (47)有效导入精彩无限——浅谈课堂有效导入的创设 缪亚红

        (48)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李烨挺

        (50)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习题 莫洪宣

        (51)谈角、垂线、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教学 莫翠娜

        (5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鲁永华

        (53)计算教学要把握好“三度” 罗柳青

        (54)回归朴实,课堂后二十分钟同样精彩 陶花

        (55)巧用情境,让计算教学变得魅力无穷 蔡守江

        (56)创造性运用教材教学应用题 廖延芳

        (57)数轴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张新

        (58)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例析 于海云

        (59)让学生不再“听”数学 侯小卿

        (60)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践行 王静

        (61)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探索与尝试 汪迎英

        (6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初探 李荣

        (64)中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问题及纠正策略 林希光

        (66)小学数学中的简单速算与巧算 陈银珠

        (67)高效课堂的引路石——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目标拟定的思考 张小红

        (69)浅谈小学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教学 方逸

        (70)生本理念下课堂练习设计“三性” 王浩

        (71)养成习惯提升悟性 季国林

        (72)浅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误区 周建超

        (73)用好教材,提高课堂实效——有效教学的一点反思 蒋静

        综合平台

        (7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王宝清

        (75)从克服心理障碍人手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蔡锦民

        (77)莫道都是粗心惹的祸——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孔淼森

        (78)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李少娟

        (79)开发素材性教学资源发展实践型作业能力 靳颖

        (80)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素华

        (8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姜海强

        (82)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姚齐梅

        (83)经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 马红艳

        (84)差错,让儿童的思维落地 王加林

        (85)数学练习课要抓“实”善“练” 孙妍

        (86)数学日记:解读学生心灵的工具 陈小芳

        (87)智慧理答;让课堂更精彩 相辉

        (88)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 胡全会

        (89)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两

点思考侏建成 朱建成

        (90)探寻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策略 丁江立

        (91)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反思 李红才

        (9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张颖

        (93)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汪静

        (9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学习 徐春林

        (95)关于数学课堂资源的思考——从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谈起 王瑾

        (96)数学课堂因“问题”而精彩 陈丽霞

第12篇

一、拼音教学联系生活实践,促进学生语言发展

“情生于境,融于心。”情景相生,虚实结合,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汉语拼音教学特别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习汉语拼音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和理解。所以,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如:yi---衣服、医生、一年级;yi-阿姨、一个;yi-椅子、己经、以后;viyi容易、意见,也可以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如教学“ai”时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先带调组词再说话,"ai-喜爱一我喜爱画画”。“我喜爱踢足球”……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二、利用文本,拓展发散思维

由于低年级的新生拼音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感性知识,以形象思维为先导来组织课堂教学,借用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发准音,记清形。在教学中,色彩鲜艳的插图,形象活泼的卡通人物,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例如,第一课拼音“a, o,e”的整幅图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画面上大公鸡在喔喔啼,小姑娘在河边练唱,鹅在水中的倒影,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了。我想让学生自己看,说图上的事物,用图片来引出中一韵母a, o,e。在学习中一韵母a的音形学习中,可以借助小女孩的头连同小辫子构成图形表示"a”的形;小女孩在看病,发出“a, a, a”的声。又如在教授“g, k, h”时,教材插图中有两个小孩坐在椅子上喝水。椅子就是“h”的形。喝水的“喝”就是“h”的音。我让学生观察这一画面的时候,学生特别激动,特别感兴趣,很快记住了“h"的样子。

三、活化教学课堂

由于拼音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地备课,设计好教学方案,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妨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让无声的静态知识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动态知识,摆脱在教学中的枯燥感,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同时,教师可以创造一定的包含知识学习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练习拼音字母的运用;设定一定的情境,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唤起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比较爱动,而且非常喜欢登台表演,因此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做游戏,比如让学生代表某个拼音字母,设定情景进行表演。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学到知识,这样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要更轻松、印象更深刻。

四、通过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习积极性

如让同来两人互当“小老师”的活动,一个读拼音,一个当小老师,互考互问,学生们在小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互换中兴趣不减,体验着当老师的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在拼音的拼读教学中人合作学习更能激发兴趣。如:“找朋友”游戏,同来两人一个拿声母卡片一个拿韵母卡片,老师说一个音节,学生们在《找朋友》的音乐中找出声母和韵母,再一起拼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兴趣浓、劲头足,并且参与面)’、效果好。还有很多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学习小组合作、大组合作等。不过,游戏学习的同时,要把握好度,以免学生上课只顾于玩,而忘了自己应该记住的知识。拼音教学结束后,我觉得有一部分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扎实,所以,今后我还要继续改进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知识,开心的牢记每一个知识。

五、利用游戏结合拼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