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03:0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教育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党提出的“立足科学开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为指引,以《区创建生态市实施意见》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创建一批社会文明昌盛、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洁净、生态良性循环、生活舒适便捷、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社区”,同时培养、提高中小学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工作目标
依照《生态市建设责任任务》的工作要求,区的创建目标是:到年,争取“绿色学校”的比例≥80%,“绿色社区”的比例≥50%。
区共有16所小学,幼儿园8所,目前已有2所小学建成“绿色学校”:实验学校和善耕中心小学。计划在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学校”(小学)4所,(幼儿园)3所,到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区现有社区48个,已建成“绿色社区”三个:路街道拙政园社区(省级)、街道社区(市级)、街道通和社区(市级)。计划到年底前再创市级或区级“绿色社区”9个,年11月底前全面完成创建目标。
对照该项目标,区各学校、各社区围绕创建生态市的中心工作,要加强宣传,强化管理,完善创建的各项硬件和软件建设,全面开展各项创建活动。
三、主要任务及考核要求
1、绿色社区
创“绿色社区”共有八项任务:
(1)烟尘:
社区内无燃煤锅炉且使用清洁燃料,烟气黑度、烟尘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率大于90%,烟尘年投诉不超过3次。
(2)噪声:
社区内企事业的噪声排放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社区内无小五金加工场;
小区内机动车禁鸣;
年投诉少于5次。
(3)环境卫生
社区内机动车及人行道清洁,路面平整;
建筑外墙、院落围墙清洁美观,无乱写乱画乱贴现象;
生活垃圾袋装化,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无饲养家禽和无证宠物;
饮食流动摊点清洁、规范,无占道排档。
(4)环境面貌
社区内各种车辆有序停放;
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或处理后达标排放;
区域河道保洁,无漂浮物,水体无黑臭现象。
(5)绿化美化
新建社区(年以后建成的)绿化覆盖率大于35%,改、扩建社区绿化覆盖率大于30%;
区域内四季有绿,新建工程经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验收合格;
地面绿化、硬化,无土地。
(6)“三产”管理
“三产”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炉灶使用清洁能源,油烟治理达标,污水经隔油处理后排放;
无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批发、销售经营和使用点;
年投诉少于5次。
(7)施工管理
建筑工地围拦施工;施工车辆及时清洗;易污染的材料封闭运输、堆放;工地炊事使用清洁燃料。
(8)环境宣传教育
宣传:社区内环境宣传氛围浓厚,有专门的宣传橱窗,有环保公约,组织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
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不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有环保书报阅览;
建立一支环保绿色志愿者队伍;
倡导绿色消费,培育一批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2、绿色学校
创“绿色学校”共有五项任务:
(1)组织管理
成立“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绿色学校”的创建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中;创建有计划、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和总结;
中层以上领导、环境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环保培训,校内开展环保讲座和教研活动;
创建活动中做的各种档案资料齐全,分类整理。
(2)学科渗透
各学科的环保渗透教育:学科有计划、教学有教案、活动有记录、检测有成效。
(3)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
每学期学校和班级有专项环境教育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教学、班队活动结合,师生广泛参与。
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教育的资源,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4)校园环境管理
营造绿色校园,能绿则绿,护绿保绿,花木有植物标牌;水塘水不低于四类水,无焚烧树叶和垃圾现象;
办公、学习、生活场所整洁、卫生;
垃圾分类投放及处置,对有毒有害废物妥善处理;
节水、节电、节约纸张有计划、有目标、有运行措施;
学校自身的污染能有效控制,校办企业、学校设施及施工现场不产生污染。
(5)教育绩效
通过师生问卷测试、校园观察和走访社区,了解学校师生对创建的认识,环境意识的提高及环保活动的参与度;
通过巡视校园、师生生活区、座谈会等了解学生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参与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所做的工作;
学校教师、学生在参加省、市及区级各类环保活动中的获奖论文、教案、作品、书画等,学校或教师获得省或市、区级的表彰等。
(6)附加分
学校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市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论文、教案在国家级或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
学生在全国、省、市级环境活动中获奖。
3、绿色幼儿园
创“绿色幼儿园”共有四项任务:
(1)环境建设
园内环境优美,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园地;
园内教室整洁,厕所干净,饭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垃圾分类处置,无师生人身伤害事故隐患;
通过观察下水道、烟囱、垃圾池,检查是否有园内自身产生的污染;
有园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的管理目标、计划和措施。
(2)组织管理
建立环境管理领导小组,创建有计划、措施和总结;
大、中班的环境教育有教学计划、措施和总结;
环境教育活动的各类资料齐全。
(3)教育过程
领导、教师参加环境教育培训及幼儿园培训的计划、材料等;
通过查阅教师教案,了解幼儿园在一日生活和其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情况;
充分利用园内、社区、大自然的环境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培养儿童对优美环境的体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学期大、中班中至少有一期环境教育专题活动。
(4)教育效果
通过对教师问卷测试、幼儿提问,了解师生对环保理念的认知程度;
通过查阅幼儿行为记录、座谈等了解幼儿的环境行为;
幼儿园、教师有环境教育的经验、论文获奖。
(5)加分
幼儿园在评定年限内获得区级以上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教师获得环境教育先进个人;
教师的论文、教案在市环境教育评比中获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实施步骤
1、绿色社区:
(1)编制创建绿色社区工作计划;
(2)成立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
(3)建立创绿色社区组织网络;
(4)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调动党员、干部带头,社区活动积极分子参加,营造创建的氛围;
(5)成立环保志愿者队伍,环保监督岗,对社区街巷、河道、绿地等社区公共环境进行监督;
(6)制定环保绿色社区公约,让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倡导绿色消费。
(7)社区有固定的环境宣传橱窗,定期开展社区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重大节日如“六五”组织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活动有记录、照片;
(8)培育一批倡导节水、节能和绿色消费的示范家庭和单位;
(9)小区环境整洁,绿化覆盖率高,垃圾分类收集,电池有回收箱,污水管网到户;
(10)小区清洁能源利用率高,无烟尘污染;
(11)小区河道清洁,无漂浮物和黑臭,有专人负责保洁;
(12)三产项目符合环保要求,油烟、噪声达到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13)社区创建的目标、计划、活动记录、照片、台帐、汇报总结等资料齐全;
2、绿色学校
(1)成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把创“绿色学校”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
(3)编制专项的绿色学校工作计划
(4)各年级各学科把环境教育的内容编入教学年度计划中,订出不同年级阶段的环境渗透教育要求,环境教育有方案、教学有教案、学生有收获;
(5)利用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等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6)结合“地球日”、“水日”“植树节”,特别是“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7)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开展有本校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8)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绿化率高,有环境教育的专栏,学生有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
(9)环境教育的资料齐全,计划、方案、教案、论文、总结及获奖作品等,充分体现学校环境教育的成效。
五、实施计划
年11月前,申报一批“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是创建生态市的细胞工程,更是为群众办实事,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环保接班人的大事,各部门对此要高度重视,将此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把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创建各项措施,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区环保局全面负责创建“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区教育文体局负责辖区小学及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各街道负责辖区内社区和街道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区妇联负责所属幼儿园的创建工作;
区城管、建设部门配合做好关工作。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具有职校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在专业课教育中结合专业特点解决诸如能源减耗、废物利用、旅游环境设计等问题,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一)机电与数控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在机电与数控等理论课中贯穿环保机械理念,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钳工等实践课中将数控设备的噪音污染和数控加工的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渗透其中,鼓励学生积极研究。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节约实训材料,节电的习惯和合理管理利用废料爱护工作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电子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我国是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今后几年我国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将大幅度上升。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贮存、拆解、利用或处置不当,将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电子企业的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绿色回收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财会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财会专业课可结合诚信教育与节俭教育,引导学生在从业过程中把好企业财务关,做好企业参谋,减少资源浪费。
(四)烹饪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障我们健康的生活,在烹饪专业课教学中要教育学生重视食品卫生,这和环境保护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教育学生在烹饪过程中注意减少油气污染和污水排放。
(五)物流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物流专业结合提高货物流通效率,控制物流成本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计算机动漫专业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育学生使用计算机时节约用电;影视作品是宣传环境保护非常好的平台,教学中要始终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指导学生在作品中环境保护。
(七)文化课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1.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在语文学科中要通过名人、名言、名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景教育,对一些典型课文中的环保科学知识有侧重地讲解。语文课不能只满足于进行语言训练,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尚情操。通过演讲、辩论,编写故事,写建议书等形式,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利用关于环境的计算题或推理题等题型,对学生适当地作环境教育,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结合数据分析、统计、计算、绘制图表等形式进行渗透,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发现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现实。
3、英语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书本有关环境保护的课文、短篇等,不但要传授学生相关的单词、词组、句型、语法等,还要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4.物理学科渗透以下教育:振动和噪声污染、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能源与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的影响、放射性污染。
5.地理学科渗透以下教育: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人口与城市、人类和环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6.生物学科渗透以下教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7.化学学科渗透以下教育:卤素单质来源及危害、空气污染、硫化氢污染及危害、二氧化硫污染、防止大气污染、酸雨、砷污染、氨氧化物污染、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合成氨与硝酸工业中的污染、亚硝酸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磷与环境的关系、农药和磷肥与环境、硅酸盐工业中的污染及治理、电冶铝的污染、重金属污染、钢铁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沼气、芳烃污染、石油污染、燃煤污染、煤的综合利用、卤代烃污染及危害、氟里昴、酚对水的污染、油脂污染。
8.德育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德育课要在爱护家乡、学校一草一木,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方面进行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环保的社会意识、道德意识。
此外,计算机应用学科也要渗透学科教学,计算机应用课不仅仅要成为学生掌握信息与传播知识的一门学科,而且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促进学生们的环境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在计算机应用课上,通过教会学生使用因特网,让学生能更好的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进行学习,也为其他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学生的绿色作品,教师应将其上传到网上,使更多的学生看到,了解到相关环境知识。
二、工作要求
1.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人人都做环保教育的带头人,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渗透环保的内容。每位教师须在每学期的教案中选择一份最能体现渗透环境教育的教案参与学校评比,并根据评比结果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积极性,牢固树立渗透意识。
2.学校开设环境教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利用环境教育课积极开展“六个一”社会环境实践活动:读一本环保书籍、画一幅环保画、讲一个环保故事、提一项环保建议、搞一项环保调查、做一件环保实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的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子,20xx年12月,我校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顺利地通过了区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同时马不停蹄地投入了申报市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在上学期,有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更使我们对争取通过市级绿色学校的评估验收充满了信心和干劲。在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环境教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以此为学校环境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强领导,努力形成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的环境建设模式。
二、主要措施
本学期,我们将巩固上一学年度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扎实有力的措施,在环境教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逐步把环境教育引向日常化、持久化。
1、突重点:渗透于课堂
首先,各个学科的老师继续注意梳理各科教材中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初步形成系列。对各个学科,尤其是社会、自然、语文等几门学科的环境教育内容,都要做好有关环境教育知识的梳理,形成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序列。同时,鉴于过去“创绿”工作实践中的教训,要求各学科教师能及时地把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案进行整理汇总。其次,各科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渗透的有机、有理,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做到“三个注意”,即注意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科学性,注意课内外结合。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开展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征文活动,引导教师研究环境教育,钻研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避免为检查而刻意进行环境教育、生搬硬套的做法,使环境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2、抓关键:寄寓于活动
我们将立足与校园,适当走出校门,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强化环境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环保能力。特别是利用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日,开展活动。每年的纪念日都有一定的主题,校团委、大队部、学生会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如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纪念活动、模拟场景、征文竞赛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基于过去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本学期要下大力气,加强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的全面性、深刻性,力求活动质量和收到的效果更上一个层次,更突出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3、强熏陶:潜移默化于环境
过去的一年,我们一方面对已建成的绿化、草坪、雕塑,进行养护,一年四季绿意萦绕,花团锦簇。另一方面,我们舍得投入,在捉襟见肘的紧缺经费中,竭尽所能地节省出部分经费,专门添置了环保宣传专栏,加强了校园的文化环境的建设,用不锈钢制作了环境教育的标语。今年,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校园铭牌的作用,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做护绿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环境教育中,我们的老师要注意以具体的行动来教育学生,以高尚的爱护环境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从而营造一个保护环境的氛围,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让学生耳濡目染,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4、攻难点:结合于习惯
我们要把环境教育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提出明确的目标,特别是在校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卫生习惯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养成时时刻刻从每一桩小事做起,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粮食”等。让全体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中养成环保的良好行为习惯。并根据我校实际,在学生星级评定中专项加入环保行为习惯的考核标准,把环保作为评定学生日常行为的文明、规范程度的一把标尺。同时,在校园里添置分类垃圾箱,改建垃圾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且,专门设置废电池回收箱,要求学生不乱扔电池。总之,要从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中都能切实与环境的净化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政教处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组织学生会、班主任等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检查,做到每天小检查、一周大检查、一月一评比。从而使我们学校一年四季“绿”(草坪等)的常绿,“白”(墙壁)的常白,地面常洁,门窗常净。
总之,我们要在上级教育、环保等部门的指导下,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把学校的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努力把学校创办成“绿色学校”。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加强学校环境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工程,对推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校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高度,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创建工作的迫切性和责任性。务必以创建绿色学校、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为载体,加大力度,认真落实环境教育。
一、健全组织机构,使环境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
学校建立由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
结合研究学校双周工作,对环境教育工作,要及时总结,认真分析,落实措施,使环境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充分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环境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教育。做到教师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的评价落实,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之一。
二、提高环境教育水平,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
要加强实施环境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教学观摩、论文评比、参观考察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针对各学龄段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形式,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学方案,并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的必要时间,确保各年级的环境教育课与环境教育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
各年级组要求各年级选择好每学期2课时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撰写好详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或班团队活动的,要写好每次活动的设计方案(活动主题、参加活动人数、要求、实施方法)和活动总结。
三、以各项环保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
为了推进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质量和发扬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将积极开展创建“三绿”(绿色学校、绿色园丁、绿色小卫士)的活动。
学校以实施高质量的环境教育为突破口,将环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倡导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组织师生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实践活动。
各年级要组织师生积极投身到“三绿”活动中去,要树立先进典型,并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辐射作用。要针对自身特点,创新工作,创建经验,为创建市级绿色学术交流作出新贡献。
四、营造“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和市、区基层创建等各类活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大力营造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各年级定期开辟环境教育黑板报,报导重视环境保护的典型经验,宣传积极开展“三绿”创建活动的先进事迹,大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教委、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切实搞好学校卫生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以下计划:
二、工作任务
1、认真抓好广播操和队列的日常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
2、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间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在校活动时间;
3、有针对性地开展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认真上好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课。采取多种方法,减少常见病和流动性疾病的发病率;
4、协助少先队抓好校园环境卫生管理。
三、主要工作:
(一)、卫生工作
1、划分卫生包干区,责任落实到班级。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美观,教室窗明几净。各班做好教室、包干区清扫,要落实保洁,做到教室包干区无纸屑、无垃圾。发现有以上现象,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营造健康优美的育人环境。
2、作好日常检查巡视工作。坚持一月一次大扫除,大扫除有重点、有要求,大队部及时检查、记录、公示。检查情况做为清洁班评此依据。
3、专用教室卫生责任落实到人和班级,要求做到整洁美观。由专用教室负责老师管理日常保洁工作。
4、继续做好灭“四害”工作,做到工作到位落实。
(二)学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利用宣传橱窗、广播、电视,班队活动课等阵地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季节性卫生知识教育,按规定开设卫生健康教育课。并做好一年一次卫生测试工作。
2、加强保护视力的教育,督促近视学生进行治疗。做好本学期期末视力检查,统计入档工作。
a、落实检查,督促学生认真、正确地做好眼保健操。
b、各任课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不拖堂,课间让学生走出教室活动、望望远是保护学生视力重要手段。
c、后勤服务中心要及时做好教室破损日光灯的更换工作,保证教室照明。
3、继续做好血防教育工作。
4、培养学生个人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卫生的好习惯,定时不定时抽查个人卫生。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5、做好每月因病缺课统计、入档。期末资料整理、入档各项表格上交及小结工作。
6、开展卫生保健活动、卫生知识宣传活动,做好学生预防接种及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卫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操;加强个人卫生教育,进行个人卫生习惯抽查,以养成讲卫生光荣,不卫生耻辱的.新风尚。做好青春期卫生知识、爱滋病预防知识宣教,开展卫生知识专题讲座。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和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市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规划(2013—2023)》等文件为指导,结合我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的实际情况,以全县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普及低碳理念为内容,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县等创建有机结合,使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绿色社会的播种者、建设者,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实践者,环境保护的宣传者、监督者。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积极按照市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规划要求,实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城区学校要达100%;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12课时。在校园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校园文化的基色,深度宣传“游大湿地,做深呼吸”生态旅游名片。
2.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快完善。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组织编写并认真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要积极探索并构建校本教材的循环使用模式,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垃圾回收、控减噪音、净化空气等内容,分专题、按学段循序渐进开展宣传教育。
3.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校内外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然、生态文明风尚迅速形成。有条件学校可设立生态文明教育主题馆。坚持整体规划、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无烟校园等创建工作。
4.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作用有效发挥。各校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落实师资、设备、教材、课时“四到位”。依托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园、湿地博物馆、湿地水生植物馆、湿地鱼族展览馆、中学生态科技馆等重要环境基地和场所,为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三、推进措施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强化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基教科具体负责落实。各校要迅速成立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相应的全校性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各部门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县教育局将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对各学校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建立督查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推动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2.开展多彩活动。大力开展以生态文明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三走进”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节水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植树节”等活动深入开展宣传,提高活动成效。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主题班会、演讲、板报、橱窗、手抄报、绘画、微课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活动开展及实际效果。要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经验总结,不断营造浓厚的生态文明教育宣传氛围,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关键词:教育;调查;环境;思考与建议;工作计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通过调研发现,各县(市)区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在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环境教材、环境教育教案不断得到更新和充实,师资力量也不断加强,环境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85%,超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要求。
一、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现状调查
截止到2012年,全市共有中小学校621所,被命名为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共76所,其中国家级学校1所,省级18所,市级57所。76所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全部开展环境教育,不是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但开展环境教育的学校537所,环境教育普及率为86%,下图为全市环境教育普及率统计表。
二、当前我市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的环境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较薄弱,在很多偏远地方,环境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环境教育还存在如下问题:
1、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设立环境教育专门课程,大部分学校没有环境教育专职教师的配备,一般均为兼职教师,抽样调查的24所学校中,18所环境友好型学校使用《人口与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教材,6所学校没有教材,更没有设立环境教育课程。
2、学生对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了解程度偏低。所有抽样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环境教育的了解程度较低,只有12.5%左右的学生对环境友好型学校十分了解,而大部分学生处于有点了解和基本不了解的状况(52%的学生选择有点了解,37.8%的学生选择基本不了解)。
3、开展活动的经费不足,上级管理部门与学校开展活动的政策保障不足。
4、应试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矛盾。抽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96%的学生选择升学压力大是忽视环境教育的主要原因。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通过调研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沉醉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追求升学率依然是各个学校的“头等大事”,重视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就必然“雷声大雨点小”,即使开展了环境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校园环护意识比较滞后,对大气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资源枯竭、土地沙漠化、人为破坏环境加剧等环境问题,未引起中小学师生的重视和警惕,一大部分人对上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没有充分认识。
2、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业紧,升学压力大,环境教育的实施与推广有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如此,高中阶段的环境教育在很多学校处在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
3、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途径有限。中小学环保活动,主要以植树节植树、世界环境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地球日、日常大扫除等载体进行环保教育外,基本上没有开展其他环保教育活动,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多而行动较少,特别是缺少在课程上对环境教育的渗透。在对“获取环境保护知识的途径”的调查中,只有25.3%的学生反映能在课堂上获取环境保护知识,能够从电视和报刊上获取环境保护知识的学生占72.5%。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上,基本上没有时间看电视和报刊的时间,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从这两个途径获得环境保护知识。
4、教师环境教育素质有待提高。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但由于各学科老师在上课时以自己的专业课程为主,很少进行明确的环境教育分工,也没有固定的环境教育计划,环境教教育的教学效果不佳。在随机抽查的31位教师中,有17名老师表示对环境教育、环境友好型学校不是很了解,有78%的老师认为开设环境教育这门课是有必要的,有53%的老师认为自身的环境教育专业知识需要提高与培训。
三、提高我市环境教育普及率的思考与建议
(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环境教育活动
1、采取多学科渗透的方式。通过调研发现,中学阶段主要依靠物理、地理、生物等学科来渗透。面对环境教育广泛分布于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恰到好处地进行学科渗透。教师是否具有环境教育渗透的技能,能否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技能进行渗透教学,在教学中能否抓住契机渗透环境教育,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环境教育的效果。
2、课外活动。学校可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板、校刊校报、学校网页,结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向全校学生普及环保知识。还可组织环保主题的演讲、朗诵等文娱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自编自演自唱中受到教育。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环境教育基地、科技馆、污水处理厂、莲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参观考察。就某一主题对环境进行调查,收集相关材料,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调查报告,增强他们的环保自豪感,提高他们学习环境科学的兴趣。
(二)继续加强对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创建工作。
创建环境友好型学校是提高我市环境教育普及率的重要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市环境友好型学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基础较差,与环境教育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具体的创建过程中,有些学校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就是建设花园式学校,突出抓好校园美化、绿化,创建工作仅仅是一项被动的达标工作等错误认识。绿色学校要求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
在现阶段我们要采取措施使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的积极性得到保护,此外,要鼓励和指导更多学校参与到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创建中,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
(三)构建环境教育支持和保障系统
1、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
对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在职老师及行政管理人员实行在职环保培训。在不影响学习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在职环境教育培训。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配合,充实教师的环境知识,提高教师的环境意识,使教师掌握较多的环境教育教学方法。可以利用暑假时间,举办环保知识培训班,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在学期中间组织教师观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鼓励教师从事环境教育科研,撰写专题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反思环境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师们环境教育能力和水平。
2、增加环境教育专项经费投入
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学校没有环境教育的经费,有经费的学校投入也很有限。必要的经费、教学设备是环境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有关环境教育的课外读物、仪器设备、录像、幻灯片、多媒体、挂图等教学资料的购置,是环境教育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保证。因此,各级政府和学校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投入。
四、调研结论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调研结论及成效
通过对全市24所中小学校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摸清了当前环境教育工作开展的大致情况,对于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次调研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我市环境教育普及率较高,特别是近几年环境教育广泛开展,但也存在一些客观问题。
2、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要领导务必认识到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3、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是推进环境教育普及率的重要工作,须不断推进。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在今后的工作中,宣教中心将以这次调研结论为依据,针对环境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自身职能出发,尽快进行整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巩固原有好的经验做法,并加以推广。特别是要重点做好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创建工作,将环境宣传阵地深入到中小学校中,进一步提升全市的环境教育普及率。
参考文献:
马桂新 环境教育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一、落实依靠方针,建立民主之家
1、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绿色学校创建,加大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在确立创建“绿色学校”目标后,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书记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两个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制度,把创建目标分解到学校各部门,使学校各部门分工细致,职责明确。工会、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再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学校定期召开创建专题会议,研究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目标。这样我校的创建“绿色”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形成了多角度,高视野的创建效果。
二、在浓郁的氛围中提高环保意识
创建绿色学校不仅是学校的面貌改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师生的环保素养,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为此,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环保专题培训,学校领导和有关教师举办环保专题讲座,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讲座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学校还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加强教师环保知识培训,请进来就是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传授环保知识、介绍国内外环境动态,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等。派出去就是选派领导和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创建经验。我校先后参加了十三中创建交流会、东苑小学的创建经验介绍和四村小学的创建现场学习会。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学习增加了教师的环保知识。培养了师生的环保意识。为我校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做好了思想准备。
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经费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纳入到学校的财务管理中,做到创建经费动态管理,在厉行节约原则的指导下保证了创建工作又好又快地开展。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展生动的环保教育活动
我们深知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现代文明公民,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把环保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才能使创建工作高效、长期的进行下去,最终培养出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的文明小公民。我校的做法是:
1、发挥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
为了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学校规定,各学科制定教学计划都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环境教育大纲》要求,增加适合本学科教学要求的环境教育内容。课堂教学要渗透环境教育。
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周活动中,环境教育研讨课也是其中内容之一。教师的环境教育工作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工作总结中,而且也是学校考核教师的一项依据。由于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渗透环境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然地得到了环境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课,重视活动课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课。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按计划开展,内容有记录,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专题课是提升学生环保意识的又一重要工作。我校环境教育专题课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学校把各班每月第一周的班队会定为环境教育专题课。为提高环境教育专题课的地位,学校安排班主任兼任环境教育专题课教师,并与其它学科同样的要求。教导处还安排领导和相关教师担任环境教育辅导员,每学期分年级举办环境教育讲座。
3、开展生动活泼的环境兴趣小组和环境实践活动。
我校在课堂主渠道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同时,开展了环境实践教育活动,使环境教育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学校成立了两个环境兴趣小组和环保志愿者队伍。环境兴趣小组和环保志愿者队伍既是兴趣小组活动和环境实践活动的生力军,也是学校环境教育活动的引领者,并在学校环境教育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环境兴趣小组在班级开展的养绿养殖活动、举办环保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环保监督等活动,在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学校还开展了参观水厂、走进自然、文体节、“二手货”交易市场、假期返校美化校园、环保倡议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仅接受了“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熏陶,也使学生得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的教育,同时也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容。
4、开展内容丰富的环保专题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师生环境知识问答”、“环境知识”测试、家庭环保问卷调查、“小手牵大手”环保进万家、学生环境征文评比等专题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师生环境素养,拓展了环境教育的内涵,而且把环境教育推到了社会,推到家庭。如从学生环保征文中可以看到,孩子以独特的眼光和视角,表达了对现在环境现状的忧虑;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愤慨;呼吁社会和家庭要重视环保;对蓝天绿水美好环境向往等情感。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小就能明白自己肩负着环保的责任。
四、拓展创建工作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在创建过程中也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从教辅资料的发放与回收、学校消耗品管理、各馆室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垃圾分类处理、学校工作资料的收集与使用等方面,本着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学校垃圾减量化排放,校园无污染源的文明环保型校园。
我校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办学水平,努力营造代表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墙画、壁画、专栏等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内容涵盖了学校办学理念的各个方面,图文与绿化交相辉映,突显了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气息。我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反映了全校师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具有了较高的环保意识,这为最终实现“创英语特色学校,建师生发展乐园”办学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升华创建内涵,实现人文和谐
绿色创建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的最优发展创造最优的环境、实现人的最优发展。所以,我们将创建延伸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实施“师生一对一牵手工程”,把关注弱势群体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对教师中的弱势群体和退休教师倍加关心。可以自信地说,现在学校的氛围真实很好。
六、创建带来的变化
创建使学校和师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区教育局领到的话说:“雨山中心小学已经看不出是农村学校了,随时走进校门,都会有卫生、整洁、美观的感觉”。虽然这话主要是鼓励,但我们也确实看到:师生的卫生意识、文明习惯的变化令人欣喜。
通过创建学校从面貌到内涵多有了较大改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一定提高。创建“绿色学校”已成为我校科学发展的又一推动力。近几年来我校先后取得了市“英语特色学校”、市“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市“文明卫生单位”、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师生的环境作品也获得奖项,如,我校尹菲小朋友的环保科幻画在国家级评比中获奖、学生的环保作品在市级科技创新评比中获奖;美术组教师带领学生绘出的〈大嘴鳄鱼〉环境作品收录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夏本英老师的环保论文在区、市两级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学生的环境作文〈蝴蝶翩翩舞〉在皖江皖报上发表。
七、存在问题与努力方面
【关键词】环境教育 教材内容 实验演示 研究学习
当前,我们正面临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如果以“环境”为关键词检索“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不难发现,一共有23处提及“环境”,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或“保护环境”共10处!为了有效地贯彻“标准”中关于重视环境教育的要求,笔者从教材内容、实验演示、研究学习等角度,结合近年来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分享一些心得。
一、挖掘教材内容,增长学生关于环保的科学知识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学化学教材包含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要分析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因素和结合点,认真统筹规划,结合化学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措施来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自身的环保素养也得到提高。
在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编写教案时,要把环境教育的具体任务纳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规定要求的范围之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找准化学基础知识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深入确定各章节环境教育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要扣紧“结合点”,精选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故事等,力求渗透的内容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
例如,高二教材“大气污染的主要‘杀手’――光化学烟雾”的教学预设中,笔者在课前就布置学生如下作业:
1.上网搜索1952年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
2.了解酿成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凶手”是什么,能否从化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
在授课时,该课成了学生的展示和辩论课,他们不仅兴致很高,而且深入到学科本质探讨问题。如:
生1: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逆温”现象是帮凶。
生2:伦敦工业燃料及居民冬季取暖使用煤炭,煤炭在燃烧时,会生成水(H2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附着在飘尘上,凝聚在雾气上,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
生3:当时持续几天“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生4:事件发生后,短短的四天里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事件后的两个月内还有约8000人死亡,并使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
可以发现,我们以教材为基础,但又超越教材,将教材上的资源拓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一次本来是教师讲解的环保内容,前置到课前,由学生搜集材料,自主开放课程内容,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置身于环保情境中,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而付诸行动,达到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环境教育的目的。
二、规范实验演示,提升学生关于环保的基本素养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中最使学生感兴趣的一个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时机。我们应将实验手段与加强环境意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自我动手中构思、设计环保装置,让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上升到保护环境的自觉境界,从而形成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爱好。
笔者曾预设这样一个学生分组自选实验:
某工厂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Al3+、Fe3+、Cu2+、Au3+等四种离子,除电解法外,分组设计并开展一个分别回收金属铜和金属铁等四种离子的实验方案,写出每一步的目的及有关离子方程式。
【实验意图】学生设计的过程就是防治污染问题的过程,更是认识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开展综合利用重要意义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本身就涉及环境保护的许多方面。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中、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的形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机会。
【实验手记】实验过程中,有些实验小组有实验毒气外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装置漏气。笔者及时观察到这一现象,严肃教育了该组学生,要求他们在实验前首先要做好气密性检验。并进一步指出,在一些有毒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检测实验里,增加尾气处理装置,或者及时烧掉,把有毒气体转化成无毒或毒性降解物。
如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中,只要将尾气用碱液吸收,就可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有毒气体的泄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师生的伤害。个别学生在制取气体时不考虑药品的用量,“跟着感觉走”,搞得实验室“毒气弥漫”,这时笔者及时引导,让学生逐渐在化学实验中树立“定量”意识:若要制取1升氯气(标准状况下),通过计算大约需4克二氧化锰,就用天平量取4克,不应用药匙随意取用。
【实验反思】一些难度比较大、毒性比较强、时间比较长的有机演示实验,采用实验录像替代,或者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既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化学教师在操作示范的时候,要从自身做起,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违规操作要严肃批评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能力
仅仅在化学课堂上讲世界和中国的环境状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激起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兴趣。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从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选准研究课题,抓住时机灌输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例如,人类停留时间占80%以上的室内环境,就存在建筑材料、涂料、绝缘材料、防火材料、美术品、化妆品等污染源。笔者曾设计如下的研究性学习方案。
【设计源起】针对许多学生家庭住房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室内装修的现实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室内装修会遇到哪些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习过程】学生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自编调查问卷,自己跑市场了解家居装修材料性质,到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后记】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到许多环境知识,如地面装修选用大理石会增加氡污染,墙面漆会挥发出甲醛、三氯甲烷等影响身体健康的有机物。通过调查,学生还提出了许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如尽量少用中国传统的爆炒烹饪方式,以减少油烟的排放量;做菜过程始终开动抽油烟机,以减少燃烧过程产生的CO2、CO、NO2等有害物在空气中的含量;室内禁止吸烟;注意家电的电磁波污染;等等。
【活动链接】在这样的活动课中进行环境教育,能吸引学生,收效很大,也切合环境教育的要求。后来,笔者还配合学校团委的主题活动,开展诸如环境科学知识讲座、环境纪念日活动、环境知识竞赛、环保小实验等各种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活动。这些活动以环境科学和绿色行动为主要载体,以最新的现代环境知识、环境理念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强化学生环境行为习惯,发展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生态价值观。
四、结束语
关键词:通化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收稿日期:2011-07-13
作者简介:王淼淼(1974―),女,吉林通化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211-02
1 引言
近年来,通化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年)》精神,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培养环保行为为主要目标,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扎实工作,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蓬勃发展,环境教育水平显著提升。2000~2010年,通化市共创建绿色学校86所,其中国家级绿色学校4所,省级绿色学校37所,市级绿色学校45所。
2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主要作法
2.1 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加强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
(1)成立了以环保局长任组长,环保、教育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的通化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宣教中心和教育局基建办具体抓落实,将创建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2)结合通化市实际,通化市环保局和教育局先后制定了《全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通化市绿色学校创建考评办法》等,建立了绿色学校的考评体系和运行机制。
(3)宣教中心和教育基建办每年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确定工作重点和内容,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4)通化市环保局局长定期听取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并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列入中心工作重点、全局工作日程。
2.2 主动协调,密切配合,携手共创绿色学校品牌
绿色学校是环保和教育联合打造的“品牌”,为让这一“品牌”树得住、推得开、叫得响,通化市环保局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共同组织,推进了绿色学校的迅速发展。
2.2.1 主动与教育部门沟通,赢得支持
每年省局关于绿色学校的文件下发后,通化市环保局主管副局长都与教育基建办领导共同研究创建工作,征求基建办的意见,拟定创建方案,达成共识后组织实施。
2.2.2 对绿色学校进行统一监督管理
从绿色学校组织、申报、筹备到评审、检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环保、教育都共同研究、精心组织、互相支持,使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市环保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三期绿色学校培训班,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进行集中培训,讲解绿色学校创建程序、内容及要求,并请东昌区佟江小学、民主小学和通化市第十三中学等国家级、省级绿色学校介绍创建经验,互相交流,提高创建质量和水平。
2.2.3 共同负责,严把申报审批关
针对两年一次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环保和教育部门达成一致,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每一所申报的学校,都要认真研究、精心筛选、严格把关。几年来,通过教育把关、环保检查、联合会审等措施,初审、会审下申报省级绿色学校4所,市级绿色学校6所,确保了申报的质量和效果。
2.2.4 建立机制,鼓励创建
通化市环保局和教育局都联合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主管人员和教师进行表彰,下发文件,并要求比照市级先进工作者给予奖励。市教育局对绿色学校在基建资金上给予了倾斜,县(市、区)环保局、教育局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东昌区环保局每年都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学校佟江小学、民主小学等绿色学校购买草种和树苗,并补助学校现金2 000多元。同时,东昌区环保局还出资2万多元为民主小学300多名学生制作了环保服装。辉南县教育局局长亲自听取环保和教育部门的反馈意见,并明确表示,对获得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的学校给予3万元奖励,实现了绿色学校的“品牌”效益。
2.3 点面结合,分类指导,拉长绿色学校的创建链条
2.3.1 抓住重点,典型引路
通化市环保局和教育局首先紧紧抓住省、市重点校通化市第十三中学和东昌区佟江小学开展创建工作,用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国家级绿色学校的典型示范作用,做好辐射和延伸工作。市环保局和教育局先后在这两所学校举办了国家级绿色学校挂牌仪式、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现场会等活动,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观摩学习,听环保课,参与环保实践活动,使广大学校提高了对绿色学校的认识。
2.3.2 全面培养,分类指导
通化市环保局和教育局先后培养了乡镇级中学集安市清河镇中学、村级小学东昌区铁厂镇夹民小学、私立学校梅河口市博文中学等市级绿色学校典型,从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性质,拓宽了创建领域,提高了环境意识。
2.4 注重实践,学创互动,创建工作丰富多彩
2.4.1 将环境教育有机融入基础教育中
各个学校都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环保、教育部门有关环境教育的要求,在各学科中渗透环保教育,并通过环境教育公开课、环境渗透教育教案评选、环保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开阔了学生的绿色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
2.4.2 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校园红领巾电台、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橱窗、演讲比赛、问卷调查、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4.3 参与环保活动
各个学校都能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保活动。东昌区佟江小学启动了环保工程林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在荒山种植了30多亩阔叶松和落叶松,成为我市绿色学校创建的一座“工程碑”。东昌区民主小学、佟江小学等绿色学校,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了环保志愿者万人签名活动。集安市实验小学开展了以保护水源为主题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同学们参观水源地,捡拾垃圾,净化水源地环境,教育学生们要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梅河口市环保局组织全市8所绿色学校学生开展了环保征文活动,设立了小学环境课堂,环保人员为学生讲环保课。
2.4.4 普及科普知识
通化市第十三中学环保青年志愿者开展了浑江水质调研、饮用水源水质分析、江南村环境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调研活动。在通化市环境监测站、净水厂、气象局和江南园艺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撰写了调研报告。东昌区夹皮小学利用地处农村的优势,建立了学生生态示范基地,建造了蔬菜大棚,开展了施用有机肥料、培育绿色食品活动,使学生在动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增长了生态保护知识。
3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县(市、区)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重视不够
多年来,在市、区两级环保、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不断发展,绿色学校规模不断壮大,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师生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但同时部分县(市、区)领导对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对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师生环境素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对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缺乏认识,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重视不够,从而使绿色学校的发展没有获得必要的行政支持。
3.2 应试升学模式阻碍绿色学校发展
层层选拔的“金字塔”升学模式为应试教育披上了一件合理的外衣,但应试教育带给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同样是多方面的,是根深蒂固的。同样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知识创新、创建“绿色学校”的主要障碍。
3.3 绿色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绿色学校存在管理人员不固定、管理形式粗放及学校日常管理、教学和教育过程缺乏师生的全面参与等现象。同时,教师对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绿色学校等相关知识欠缺,相应的观念、意识、知识、技能还得薄弱。
3.4 资金支持不足
经费短缺、设施陈旧是当前大部分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特别是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更是缺乏相应的稳定的经费支持,成为了制约绿色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3.5 各地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县(市、区)自然和经济条件存在差异,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明显,学校间发展不平衡。
4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展望
4.1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市、县(区)两级环保和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市委、市政府以及各部门领导的宣传力度,赢得他们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逐步树立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的思想理念,在全市上下形成加大环境教育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通化”的强烈舆论氛围,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4.2 转变教育思想、教育模式
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将以往教育中注重同步化、标准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试能力也比较强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变,建立创新和实践型教育模式。
4.3 改变管理模式,建设高素质的环境教育师资队伍
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形式改变现行绿色学校管理模式,充分发掘教师和学生潜能,在学校管理中全力开发全体教职工的创造力,建设一支事业心强、有良好专业素质的环境教育师资队伍,并通过教师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绿色学校的创建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中日比较 课程标准 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G5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34-03
【Abstract】In this study, I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content of study on waste, and compared the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in the subject of ethics in China with those in the subject of social studies in Japan. The survey results clarified the following five points:(1)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na, the subject of ethics covers the majorit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In the Japanese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study content of waste education is stipulated in detail.(3)At elementary schools in China, the study content of waste education is for two different grades: second grade and sixth grade.(4)The rate of descriptions related to waste education in textbooks was about 6% at maximum in China, while that in Japan was between approximately 10%~16%.(5)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descriptions, there is not much common content in China; as for waste sorting in particular, there is an issue in the accuracy of the description conten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be developed in a way as to have students acquire abilities to solve specific problems.
【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Compared Waste education
一、研究背景
教材在学校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和日本的大部分的小学都是按照教材中所记述的内容和指导方法来进行授课。因此能够给予孩子平等影响的教材,成为了在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并且在多数国家间的教材比较也成为了教育学中的重要的研究内容。
对于中国和日本的中小学的教材比较,胡文涛(2006)对中学美术教材中欣赏作品的插图的题材做了比较。另外,古媛(2002)对中日两国数学教材中的二次函数内容编排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张荣华和方明生(2008,2009)从调查作文的类型、课题设计、教材安排和内容呈现及结构特点方面,对中日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
在环境教育的比较方面也有相应的研究。刘继和和田中实(2005)从能源教育的角度对中国的科学学科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比较。刘敏(2001)对从环境教育的变迁和环境教育目标、指导要领、老师研修的内容,以教材为对象对中国和日本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着眼于环境教育中的垃圾教育的学习内容,对中国的品德学科(「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总称)和日本的社会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比较。以垃圾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出于中国垃圾处理现状的考虑。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排出量的急剧增加,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成为了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教育作为解决途径之一被赋予了很大的期望。作者认为掌握垃圾教育的现状,借鉴日本的经验对中国处理好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中日两国小学的教育课程与环境教育比较
1.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
中国的学校教育遵循教育部的课程标准,日本的学校教育遵循文部科学省的学习指导要领。因此,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在两国的学校教育中具有同等的地位。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方案》,现在中国小学的教育课程由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体育、艺术、外语及综合实践活动九个学科组成。例如,表1中列出了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沈阳市小学校的一周的课程安排。中国小学一堂课的授课时间是四十分钟。
日本的小学教育课程根据《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开设了国语、社会、算数、理科、生活、音乐、图画工作、家庭及体育九个学科,以及道德、外语、综合学习时间和特别活动。表2中列出了各学年的学科、道德、外语,综合学习以及特别活动的课时数和总课时数。日本小学的一堂课的授课时间是四十五分钟。
2.环境教育的渗透学科
中国和日本都没有设置单独的环境教育课程,而是利用现行学科中有关的环境内容进行学习的渗透教育的方式(刘敏,2001)。也就是说,现行的学科教育的教学中把与环境相关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中国的环境教育主要的渗透学科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科学这三门课程。日本的环境教育主要是社会、理科、生活、家庭这四门课程。本研究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分别在中国的品德学科和日本的社会学科中进行教授。
根据1994年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课题组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的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在自然(占有60.8%)、地理(占有23.8%)、品德(占有13.8%)三门学科中(王,1999)。但是地理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并不是必修课程,也就表明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学科只有自然和品德。2001年中国进行了基础教育改革。把原有的自然、社会和品德学科重组成了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学科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品德成为了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
3.教材的选定
2001年后,中国小学教材的出版实现了多元化,小学教材的出版社不在仅局限于中国教育出版社,而且还须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审查的标准是根据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审查的结果,中国教育部每年公布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目录》,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在该录中选择教学用书。因为地方出版社的发行范围受地域限制,所以一般来说小学都是选择所在地域的出版社和全国范围可以发行的出版社。对所有现行的教材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比较权威的结论,但是由于发行地域的限制,本研究选定了在作者的家乡沈阳发行的五种教材定为研究对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日本小学所用的教材,公立小学由教育委员会决定,而国立私立小学则由校长来决定。选择的范围是经文部科学省审查通过的所有教材。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2004年3月10日通过审查的五个出版社的教材。
三、教育课程与教材的中日比较
1.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的内容比较
为了对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的垃圾教育内容进行比较,分别选出了相关的教学要求(表3)。比较对象分别是中国2001年发行的品德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日本2008年发行的社会学科的学习指导要领(这两份文件都是两国相关资料的最新版本)。
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中国的低年级和中高年级的课程标准中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只在中年级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在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除了表3中抽选出的语词外,还对小学生所应受的教育内容附有3页左右的文字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2.教材内容的比较
为了明确在现行的教材中垃圾教育的内容记述究竟占有多少比例,对中国的品德学科和日本的社会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查阅。在表4和表5中列出了两国的教材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记述和占该年级的总页数的比例以及记述内容的概要。
如表4中所列出的,中国的垃圾教育的对象是二年级和六年级。记述的内容从2页到8页不等。占所在学年的教材比例为1.1%到6.6%。从记述的内容来看,二年级是以保持生活的环境卫生的角度出发,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六年级的垃圾教育是把垃圾问题作为世界环境问题的一种来进行介绍。教材上所记载的垃圾分类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查阅。五种教材中有四种教材对垃圾分类的内容做了讲解,但这四种教材中所记述的垃圾分类方法全都不一致。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的五种教材全部是沈阳市小学可以选定并购入的教材,而与沈阳市的垃圾分类方法相一致的教材只有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种教材。其它三种教材的出版社均在北京市,但所介绍的垃圾分类方法却与北京市并不相同,也没有标明所介绍的垃圾分类方法的地名。沈阳市现在正在使用的辽海出版社的教材中,根本就没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内容记述。
与此相对比,表5中所列出的,日本的垃圾教育的对象是四年级。记述页数最多的是东京书籍株式会社,有20页;其它的教材都是16页。占所在学年全教材页数的10.4%到15.6%。从记述的内容上来看,所有的教材中都记载了「垃圾的去处、「垃圾的分类方法、「参观垃圾处理场、「各地方的活动、「废物利用、「全社会的垃圾减量活动和行动等内容。并且,所有的教材在介绍垃圾分类内容的同时,都标明了是哪个地方的分类方法。
四、中日两国垃圾教育内容的比较结论
中日两国的教科课程和教材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以2001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为转折点,品德学科成为了中国小学的必修学科中环境教育的主要渗透学科;②中国的课程标准相比较,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关于垃圾教育内容的教学要求比较详细;③垃圾教育的内容,在日本的教育对象是四年级,在中国的教育对象是二年级和六年级;④教材中垃圾教育内容的记述所占比例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最多只有6%左右,日本却有10%到16%左右;⑤从记述的内容来看,中国的教材共同性比较少,特别是关于垃圾分类的记述,其内容的正确性还有待探讨。
中国小学的品德学科中关于垃圾教育的记述,学习内容没有被统一,记述内容的正确性等还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这种现状与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不详尽有关。
2003年3月,中国教育部了《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其中,四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学安排提案中指出:“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具体做法。”只有早日实现大纲的提案和课程标准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进一步充实品德学校中的学习内容。
五、结束语
本研究对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的教育课程和教科中关于垃圾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其结果是,中国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记述都存在有待改善的地方。
环境教育是把笼统、抽象的学习内容,变为养成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具体解决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中国的小学生应先从充实身边的垃圾问题这一具体内容入手,再向其它的学习内容扩展。这一过程所必须的教材、教案和教学计划的提案将成为今后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胡文涛.中国和日本的中学美术教材的比较研究:以欣赏作品插图的比较为中心.美术科教育学会杂志社,2006(27):161~172
2 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5~9
3 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初中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2~136
4 古 媛.中日数学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二次函数[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74~76
5 刘继和、田中 实.中日中学理科教学计划比较的研究:从能源教育的视点出发.日本理科教育学会北海道支部会报,2005.17:17~20
6 刘 敏.中日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比较[J].中州大学学报,2001(3):73~74
7 文部科学省.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解说 社会编――平成20年8月[M].东洋馆出版社,2008.8
8 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辽教发[2002]80号
9 2001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10 2001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大家好!
20xx年,我校决定开展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这既是学校向全体教职员工发出战斗号角,也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内在质量的有效途径;既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建设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我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两年来,全校师生上下一心、攻难克坚,为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最终顺利通过了考察评估,获得了榆林市“绿色学校”光荣称号。在这里,我谨代表高家堡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支持与关爱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今天在大会上受到表彰的所有单位与个人表示衷心祝贺!
两年来,学校把“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在教学任务十分繁重,行政事务十分繁杂的情况下,精心组织,细致安排,全员参与,确保“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到位。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在学校管理中渗透“绿色”理念
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召开创建榆林市“绿色学校”师生动员大会,向全体师生发出“创绿我先行”的倡议。
第二、在校园环境中营造“绿色”氛围
学校多方筹措资金,积极营造一个“两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色校园,现在的校园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杨柳依依、流水潺潺、布局合理、设计巧妙,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优雅静谧的学习环境。
第三、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我校先后利用广播、黑板报、橱窗、宣传栏、主题队会等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了学生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手抄报展示、环保知识绘画展、环保主题演讲、环保征文,并邀请环保志愿者到我校举办环保知识专题讲座。通过这些有力的宣传,学校的环保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环保的新风吹遍整个校园。
第四、学科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我们要求学科教师群策群力,开展环保教学研究,编写环保教学教案,并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内容,将环境教育有机渗透在各自所任教的学科教学中。为了把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教导处明确规定学科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必须见诸于教案。
第五、实践绿色体验,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组织了“垃圾分类回收”、“节水节电”、“废旧电池回收”、“爱心行动”“环保志愿者活动”、“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我校,学生能做到:“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他人、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面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第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工作的检查和评估
明确规定了教室、部室、餐厅、宿舍、环境区的卫生标准、公物摆放标准,定期开展卫生评比,对卫生先进集体及个人给予奖励,并将之制度化、常态化。
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二、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我市在成功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奋斗目标,以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重点,从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环境难点、热点问题入手,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 工作 。一是强化燃煤污染控制力度,对符合淘汰条件的中小燃煤锅炉坚决淘汰,对全市煤炭品质严格监控,禁用超标煤炭,对餐饮业户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燃用清洁燃料,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二是加大城区扬尘污染治理力度。定期开展以治理城市道路、工业园区、建筑工地、交通运输扬尘污染为主要内容的集中行动,对垃圾乱堆乱放、运输车辆遗撒、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以及露天烧烤等行为严厉处罚,重点整顿,并对市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对乱摆乱占、乱贴乱画、乱设乱挂、乱搭乱建、乱堆乱倒等“十乱”现象进行治理,清理店外经营业户2600余家,对兰州东路、湖州路、广州路等地段破损严重的道路进行罩面,保证了市容环境整洁优美,消除扬尘污染;三是抓好“送安静工程”,对道路交通噪声、娱乐业噪声、加工业噪声、建筑噪声等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声污染源严格管理,通过搬迁污染源、上消音设施、限制营业时间等措施,还城市以清静;四是狠抓对水环境的保护,严禁在河道上建设污水直排口,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内新上建设项目,在敏感区域不批准建设污染项目,切实保护好境内河流、水库、地下水水质。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环境质量保护工作扎实有效,全市空气环境质量逐步提高,水、噪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1 、xxxx年,我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为359天,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8.3%。
2 、xxxx年,我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前韩取水点、庄里头取水点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云溪河二里河断面水质符合景观娱乐用水区标准;洋河土埠台子断面、南胶莱河闸子集断面达到农田灌溉用水区标准;大沽河麻湾桥断面达到了地面水ш类标准;山洲水库和青年水库各监测指标均符合地面水iii类水标准;近岸海域水质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其他断面水质也都达到了相应功能区标准,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3 、xxxx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2.4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4分贝,城市环境噪声按功能区达到了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符合国家模范城市调整后的指标要求。
三、环境建设扎实开展
、以“双环”道路和新城区道路为主的道路绿化工程、以市政广场和三里河公园建设为主的大型公共景观建设工程和城区空地绿化工程等四大景观工程。全市形成了花红柳绿,水清鱼跃,优美的滨河绿地景观带,“净、景、荫”的道路绿化带。在全市形成了一个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公园绿化为节点,以水域绿化为景观,以风景林地大环境绿化为导向,“水在城中、城在林中、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具有现代气息的生态园林城市格局。xxxx年,我市新增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
xxxx 年,我市投资 7800 万元新建了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84.2% ,并积极引进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提高城市气化率,目前城市气化率为 95% 。我市加大了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业废水全部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全部综合利用或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填埋。
以上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模范城考核要求。
四、环境管理再上档次
1 、城市环境管理目标落实
我市加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巩固提高和持续改进工作力度,并以建设生态市为总体目标,市政府召开了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市长与有关单位的负责人签订了生态市建设责任书,将生态市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
2 、强化治理,污染物排放总量稳中有降
3 、公众城市环境满意率、环境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xxxx市创模以来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面向中小学生、面向全社会,多措并举,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
在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方面,以绿色学校的创建为主线,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做到了有学校、有教师、有教案,同时通过开展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比如争做环保小先锋活动、环境保护辩论赛活动、环保知识竞赛活动、环保征文比赛活动等等,进行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了100%,达到了 “ 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 的目的。
在对社会的宣传方面,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宣传栏等舆论宣传工具,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设立专栏、专题,在加强日常宣传的同时,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纪念日和创建绿色社区活动的开展,展开宣传活动,掀起宣传。先后组织开展了环保万人签名活动、“倡导绿色消费,使用无磷洗洁剂”活动、争创 “环保家庭”活动、“做现代文明人,创环保模范城”大讨论活动等大型社会宣传活动,制作了公益广告牌,邀请了环保义务监督员,印发了《市民环保手册》。通过这些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环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是生物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里,我谨就教学的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课堂——渗透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材的实际,将环保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教案,并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灵活的形式,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1.以教材为基础进行环保教育。在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环境保护的例子,如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有“水俣病”和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章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环保教育。
2.适当拓展教材增进环保意识。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地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广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时,我们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还列举了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292m3,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洗手时打肥皂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这样既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又使学生了解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水资源的常识。
3.组织讨论强化环保意识。思考,可以积蓄讨论的热情;讨论,是推动思考的积极因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学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时,可以设置问题:“在我们身边,有没有人随便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问题提出后,学生会积极发言,畅谈所见所闻,待学生逐渐“进入状态”之后,我们可以趁热打铁,展示几幅有关贩卖野生动物情景的图片,让学生明白:“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经常说‘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可在倡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在我们身边仍有这么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的行为;人们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为了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就不顾后果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也许这些行为的后果不会很快显现出来,但从长远来看,对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却可能是无法弥补的。如果野生动物全都从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们人类,那人类的生存末日也就临近了!”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最能震动学生的心灵,真正使他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进而会转化为一种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见识。
4.作业训练强化环保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在讲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实例;在讲到动物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课下调查由于人类活动而灭绝或数量急剧减少的稀有动物。这样的作业既能够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强化自己的环保意识。
5.开展活动培养环保意识。我们在每年与环境有关的纪念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通过创办专题墙报、黑板报,请专家做环保报告,参观垃圾、污水处理厂等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媒体——宣传环保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保宣传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并且在环保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环保问题还十分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把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真正培养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环保意识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要逐渐教育引导,使学生形成关注环境问题的意识,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让学生有种危机感、责任感。如新闻中提到的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自觉选择绿色消费,提倡人们选择对生态保护有益的食品,少食或不食用野生动植物,尤其不食用濒危、国家禁止的野生动植物及其食品、保健品、药品;关注电视上宣传的低碳生活,结合新闻,鼓励引导同学们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节约用纸;少用或尽可能不用一次性筷子等。多关注媒体报道,就会使我们认识到环保的广泛性与紧迫性。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与保护环境有关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自己年龄段所能落实的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使学生逐渐形成关注环境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行动——印证环保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