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视新闻真实性

电视新闻真实性

时间:2022-10-24 19:42: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视新闻真实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视新闻真实性

第1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画面;真实性表达;虚假失实

一、影响电视新闻不那么真实的几种现象

1.不在现场

到现场去,是获得电视新闻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有效方法。电视新闻需要采访,需要镜头,没有现场的电视新闻,难以让人如“身临其境”,会觉得记者“偷工减料”,真实性大打折扣。现有衍生于纸媒的电视新闻存在:记者坐在办公室通过网络、电话等通讯工具,从相关网页或有关部门了解到一件事实经过,运用资料库中的图片、空镜头,就拼凑、组接成一个电视新闻,虽然也向观众交代清楚了事实的来龙去脉,但看见这样的电视新闻,和在茶馆里听故事相差不大。

2.现场在,镜头不在

俗的说来就是镜头不到位。镜头中体现出交通事故现场发生在哪了吗?镜头中体现出事故现场的损失程度吗?镜头中体现出事故现场得到哪些救援帮助吗?镜头中的细节是否有感染力呢?如果这些都没有,或缺少了几项,那采访就不是一次真实性的完整展现,留给了观众太多的想象空间。

3.现场在,镜头在,声音不在

在文字记者向交警、医生、目击者了解情况的同时,正是摄像记者最忙碌的时刻。镜头开机,取景,调焦,录制。大景、中景、特写……背景环境、疏导交通的交警、救援伤者的消防队员、忙着抢救的医护人员、围观的人群、撞掉的汽车轮胎……摄像记者满满录了一盘带,带着汗水和微笑,采访结束,打道回台。可就在稿成编片之际,编辑发现了问题:这些摄录回来的素材都是默片!原来摄像记者忘记了开本机麦克,原本噪杂喧闹的现场,现在正安静的躺在编辑的时间线上,鸣叫的警笛、救护车也都熄了火。本该把观众带到现场的镜头,却把我们的耳朵落在了家里。视觉到场,听觉失位,真实性的完整再打折扣。

4.现场在,镜头在,声音在,有关人员说的话却不在

前面几项的采访过程都很顺利,到了现场、了解到情况、录好镜头――带音轨的,写完稿子,编辑片子,收工!可在领导审片的时候,提出了疑问:稿子里说“据有关人员介绍,伤者伤势无大碍”,这个有关人员他说的话――注意是“说的话”,而不是写在稿子里的文字――哪去了?是啊,在文字记者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的时候,摄像记者正忙着摄录“撞掉的汽车轮胎”呢,没有了有关人员的现身说法,观众会觉得这是不是记者自己给伤者诊断的病情呢?领导说:至少我觉得你更像一个医生了。

5.所有的元素都在,还觉得差了点什么

审完片子,还觉得差了点什么,一名路过的资深记者看了一眼,指点迷津:“镜头的逻辑出错啦”。在预审片中镜头是这样剪辑的:①夜色下的现场――②损坏的汽车――③被救援出汽车的伤者――④现场围观的人群――⑤忙碌的医护人员――⑥被撞掉的汽车轮胎――⑦采访交警和医生的同期声――⑧呼啸而去的救护车――⑨救护车警示灯特写。资深记者说:“我会把第⑥个镜头放到第②个镜头后面,把第⑨个镜头删掉”。――删掉电影般美感的镜头,因为它破坏了这条新闻的整体。

二、让电视新闻更加真实的几种表达方式

在上面的采访中,我们的菜鸟采访组听取了资深记者的建议,修改了镜头剪辑,片子终于完成了。但事实上,如果是资深记者来做这条新闻,还会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1.现场出镜

现场报道可以说是目前电视新闻传播的一种最佳形式,也正在成为各级电视机构进行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流。既然说现场报道,一定离不开记者的现场出镜。现场出镜就好比一个出色记者所掌握的大招,大招一放,强烈的带入感一下就会把观众带到现场,真正的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其真实性的表现淋漓尽致,毋庸置疑。

2.更多层次的被采访者的声音

真实性是事实内容的真实,也是逻辑上的完整。在一场交通事故的现场采访中,我们既有交警、医生的声音,也该有目击者、双方驾驶员的声音。我们把更多的声音放进来,不是为了更“好看”,而是为了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只有挖掘更多的声音,我们才会更接近事实的真实,才会让新闻的真实更完整、立体的呈献给观众。

3.展现更多的细节

如果只是一个动态短消息,菜鸟采访组的片子可以说还是能让观众满意的,可是很多时候记者要做好深度报道的准备,如果把这次的交通事故做成深度报道,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就是去发现更多的事实细节。虽然我们不能带着主观臆想去采访,但也许你在采访中挖掘到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有可能使一条社会短消息“上头条”。

4.镜头的现场情绪

对于一名资深的摄像记者来说,摄录已不单是要拍的稳、准、美,镜头更应该带有一种复合现场情境的情绪。举个例子,我们常会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队整齐着装的执法人员进行检查,现在很多电视台领导都会要求摄像记者用三脚架进行拍摄,我对此持不同意见,有时拍得稳不一定就是对的,比如在这样的检查行动中,一队执法人员急冲冲的走进市场,而带着三脚架的摄像记者此时却早就选择好了一个绝佳位置,调好了一个很棒的构图、景别,等在那,执法队伍入画、跟进、出画,一气呵成,又稳又好看,然而正是这稳和好看,却造成了错误的镜头情绪。

5.更丰富的现场声音元素

我们曾做过一条“港口吞吐量破亿”的获奖新闻,开头就放入了货轮鸣笛、锣鼓喧天、然后是记者的现场出镜,强烈的带入感,突出的现场感,抓住了观众的眼睛,也抓住了观众的耳朵,再配合后面的完整的采访介绍,内容之完整、逻辑之连贯、表达之真实形象,呼之欲出,扑面而来。

6.空镜头的深远含义

短消息中一般不会用到这样的空镜头,更多是运用在专题类节目或深度报道中。比如在最后的评论中,文字这样写“酒后开车误事,肇事,很多人明白这事,却时常犯事”,编辑上的画面是:远处略显模糊的肇事现场,镜头清晰的前景原来是一个“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宣传牌,这样的画面很多时候也是神来之笔,可遇不可求。但在现场的采访中,记者应该有去寻找它的意识。它源自真实,更升华了真实。

第2篇

关键词 电视新闻;摄像质量;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3-0001-02

电视新闻需要新闻稿和连续的新闻图像将新闻信息完整地传达给新闻受众,这些连续的新闻图像就是通过新闻摄像获取的。新闻摄像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的传播和真实性。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元素的新闻摄像质量提升,将会使电视新闻的整体质量有一个较好的提升,作为电视新闻摄像人员需要将提高新闻摄像质量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电视新闻摄像质量主要是受到:摄像真实性、摄像设备的性能、摄像记者的技术、摄像记者的创造力、摄像记者对新闻图像无剪辑摄像意识等影响。

1 电视新闻摄像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是通过新闻的形式将某个事件最为真实的再现给观众,因此真实性是电视新闻中极为关键的一点,只有保证电视新闻摄像的真实性才能做出真实的新闻。电视新闻对真实性的要求,使得新闻摄像记者需要遵守一个较为普遍的准则:新闻摄像的真实性,如果摄像真实性无法保证,那么拍摄出的新闻摄像将会无法使用。电视新闻拍摄时需要根据“三位一体”的原则进行:一是要保证拍摄过程和新闻事件发生顺序处于同一事件轴线,使新闻摄像有一个较好的时间规律可循,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连贯性;二是要将拍摄出的新闻摄像和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相结合;三是要防止破坏新闻事件完整性的新闻画面出现在新闻摄像中。提高新闻摄像的质量,首选是保证新闻摄像的真实性,防止出现无逻辑和无规律的新闻摄像,因为缺乏真实性的新闻摄像即便是制造成新闻作品也无法将所发生的的新闻事件有效地表达出来。

2 电视新闻摄像设备的性能

电视新闻摄像需要用到专业的摄像设备,通过专业的摄像设备将新闻事件连续的拍摄记录下来。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摄像设备作为电视新闻拍摄的基础,必须要有有效的保证。保证电视新闻摄像的质量,首先就要引入适用的电视新闻摄像设备,使新闻摄像的连续拍摄效果能够得到提升。引入先进的电视新闻摄像设备能降低电视新闻摄像作品后期剪辑处理的难度,使制作完成后的电视新闻更具真实性。

3 电视新闻摄像技术和技巧

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拍摄水平对电视新闻摄像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摄像记者的技术将会直接决定着拍摄出的新闻作品的质量,也影响着最后制作出新闻作品的效果。电视新闻摄像不单单是要将事件拍出来,还需要考虑到怎么将事件更好地拍摄和展现出来,要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利用自己的拍摄水平将新闻事件快速、真实、准确地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来。

3.1 电视新闻摄像技术

电视新闻摄像技术主要包括拍摄的平稳性、准确性、均匀性3个方面。拍摄的平稳性是新闻摄像的关键,一个优秀的新闻摄像记者应该能够保证新闻拍摄过程中推、拉、摇、移、跟等均能够保证新闻拍摄的平稳,在这些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保证新闻画面一直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且拍摄画面不会抖动。新闻摄像记者进行新闻事件的拍摄时一定要保持果决,一旦出现新的新闻亮点要准确而快速地进行拍摄,同时这些移动的拍摄画面应该是平稳切换的,不能出现画面突变。如果需要移动镜头拍摄,在镜头的移动过程中应该缓慢地平移,避免出现画面突变。总之在新闻事件的拍摄中,一定要保持摄像机的稳定,避免出现抖动的画面造成画面的严肃性被破坏。摄像的准确性是指摄像记者应该能够在新闻事件的拍摄过程中准确地把握新闻摄像的构图、落幅镜头、曝光控制等,要将新闻事件中的主体准确地拍摄出来。要保证摄像的准确性就需要摄像记者能够抓住一切拍摄机会,用最好的状态进行新闻拍摄,利用敏锐的触觉处理好新闻事件的拍摄要素,拍摄出高质量的摄像作品。新闻作品的均匀性是指新闻作品拍摄时拍摄画面的移动要是均匀的,只有保证拍摄作品移动的均匀才能够保证新闻摄影作品的画面统一,因此拍摄新闻作品时如果需要画面移动一定要注意保持摄像机的平衡,起落镜头一定要缓慢,这样才能拍摄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3.2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

电视新闻拍摄技巧中常用的有抓拍、摆拍、偷拍等。抓拍是一种有选择的拍摄,通过对一些新闻事件中的亮点进行抓拍,可以对整个新闻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摆拍是通过相应的新闻设计后将新闻事件拍摄出来,进行新闻事件的摆拍时要注意对摄像进行设计、调整等。偷拍是指在不违背法律的基准前提下通^暗访等方式对拍摄一些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摄像作品,通常采用偷拍方式获取的新闻作品基本无法通过常规拍摄方式获取。偷拍一定要注意拍摄的隐蔽性,同时新闻摄像记者进行暗访偷拍时也要注意保证自身的安全。

4 摄像记者的主观性和创造力

4.1 摄像记者的主观性

新闻摄像质量不仅仅与新闻摄像记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关系,与新闻摄像记者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主观创造力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新闻摄像的摄像记者一定能够拍摄出更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一名具有较好主观性的新闻摄影记者会在新闻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奔赴新闻一线,对新闻作品进行及时的拍摄和传播,这样的第一时间报道对观众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也更能拍摄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要提高新闻摄像的质量,需要摄影记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使自己能够不断进步,拍摄出越来越好的新闻作品。

4.2 摄像记者的创造力

提高摄像作品的品质还需要新闻摄像记者有较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才能够对镜头进行更加巧妙的设计,使其进行拍摄时能够选择更加适合的机位进行拍摄,将画面语言的优势发挥出来,给予新闻事件更多的内涵。摄像记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可以将新闻摄像作品中的空间感、质感、立体感等更好的综合统筹,使摄像作品能够有较好的艺术表现力。

5 摄像记者的无剪辑摄像意识

第3篇

现场报道在目前电视新闻类节目中越来越多。无论在央视还是在各省台乃至市县台的新闻节目中,每天都可以看到记者出镜所作的各类现场报道,甚至可以说现场报道是目前电视新闻传播的一种最佳形式,它正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主流。毫无疑问,新闻真实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力所在,本文拟就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真实性作粗浅的分析。

一、电视现场报道的界定和特征

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面向摄像机(观众),以事件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作的口头报道。现场报道的基本特征:记者出图像(记者身临现场进入画面);现在进行时(新闻事件正处于发生、发展之中);完整同期声(有现场声音)。报道形式有现场录像报道、现场直播。现场报道有时效性强、可信性强、现场感强和信息量大等等特点。

现场报道要求电视记者必须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力,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以及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能迅速抓住事件的本质与核心,即席形成一套现场报道的构思;要有巧舌如簧的口头表达力,能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地向观众介绍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发生、发展情况;要善于应对,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能使采访者吐露真言;要有渊博的知识积累,反应敏捷,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把握现场的能力;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特别要与摄像师配合默契,善于用镜头语言把现场的环境、氛围、细节,以及现场各方面的反映和有特色的音响效果等等,都直接展现到观众面前。以黑龙江台2012年12月26日《走基层:绽放在马路上的“铿锵玫瑰”》为例:虽然哈尔滨今天的气温已降到零下30度,但是仍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寒风中,用最标准的手势指挥着车辆,保证城市交通正常运转。今天,我们的记者跟随一群80后女交警体验了一次极寒中的工作。

【画外】今年八月,李明通过了招录考试,成为一名交通女辅警。今天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早晨五点半,天还没亮,她就开始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李明的工作地点是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岗,她每天都会提前20分钟到岗,熟悉一下指挥动作。看她做得起劲儿,我也忍不住照葫芦画瓢学了起来。

【现场】李明: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就完了?)对(哎呀不行我这个胳膊酸了)酸了,我们刚开始练的时候也是特别酸,就是举着特别累。

【画外】看着只是抬抬胳膊很容易,可是一招一式都做的标准却很难。早晨七点半,李明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

【现场】李明上岗:敬礼,礼毕。

【画外】从早晨七点半一直到晚上六点,李明和另外两个队友都是在这个小小的岗亭上度过的。虽然每十五分钟换一次岗,可是仍然抵挡不住彻骨的严寒。

【现场】记者段磊:李明告诉我,平常她们执勤时的要求是脖套不能过下巴,帽子不能系上。而哈尔滨今天最高气温只有零下24度,而且风很大。我没法想象一个只有26岁的姑娘是怎么坚持站在那,用最标准的手势来一遍遍完成交通指挥动作。我站在这儿,唯一能够与她共同感受的就是寒冷。

【画外】平均四秒完成一个手势,一次红绿灯的变换要打出六次手势,一天下来要做九百多次。看着娇小的身影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坚守,我不禁肃然起敬。

【现场】(边说边走)冻坏了吧?捂捂给你个热贴捂捂(谢谢)脸冻得跟苹果似的快捂捂,今天天儿太冷了,嗯出来就感觉(冻)透了,手都不好使了。(隐黑)

【画外】(晚高峰执勤)晚高峰是一天之中车流量最大、也是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对于这些姑娘们来说,也是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刻。

【同期】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公安交通辅警郭婷婷:不能和你们一样穿得特别多,穿得特别多打手势伸不直。

【同期】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公安交通辅警李明:就是看见自己的脸的时候,是有一刹那觉得,这脸老了。(笑)好像还没多大呢,就像三、四十的感觉,但是真正站在岗台上的时候,根本就不想这些,就是觉得特别骄傲,对,特别骄傲自豪。这则新闻中,记者能把现场最真实、最精彩、最有说服力、最鲜活生动的形象呈现给群众,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二、新闻真实是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生命力所在

现场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报道对象的客观反映,现场真实性就是要把所发生的新闻事实,不加修饰、原原本本地展示在受众面前,充分发挥现场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把报道做得生动、鲜活、真实、可信。

现场报道新闻的真实,是严格的事实的真实,无疑要完全忠于生活的真实,它不允许像艺术作品那样塑造典型、合理想象、推理,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记者的语言和道听途说的事情用虚假的画面显现出来,当然新闻也不是原始生活真实的翻版,而是在绝对忠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提炼主题,加强新闻表现力,便于新闻受众了解真实的生活,但新闻加工的幅度应严格遵循新闻原有的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

三、现场感与参与感带来真实感

电视新闻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除了现场感之外,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还能带给观众另一种鲜明的心理状态——参与感。在人际传播中,参与感是人与人直接交流中的心理状态。当电视把画面与声音一齐诉诸观众的感官时,参与已成为普遍的收视心理需要和衡量传播效果的公共标准。而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参与感已成为决定现场报道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有助于其现场真实性的表现

第4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面临问题;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208-0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电视新闻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从某种程度讲,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单一化,使广大的电视新闻观众获得了更多发言权和创作权的机会。就传统电视新闻而言虽然同新媒体相比在传播途径和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传统电视新闻在交互性和及时性仍旧占据绝对优势,电视新闻不管是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的权威性还是公信力方面都是新媒体无法替代的。但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人们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及时更新观念、改变思想,与时俱进地对现有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1 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发展要求

1.1 进一步提高传播的便捷性,更好地满足电视新闻观众需求

长期以来,电视新闻都是采用线性的传播方式,即将时事新闻以固定的时间点传播于广大的观众。但实际情况下,电视新闻受众不可能全部都能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及时观看到电视新闻,使得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信息或者受众自身所需要的材料无法获取。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通过网络渠道可以收看到电视新闻特定时间内所播放的所有内容,从播放内容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或资料。这就要求传统的电视新闻应更加注重电视新闻传播的便捷性,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

1.2 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的互动性,提升受众参

与度

传统的电视新闻媒体传播是单向的,这就使得电视新闻观众无法参与其中,观众对电视新闻某个事件所要表达的看法和建议无法通过互动的方式得以体现。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改传统单一的单向传播为网络信息传播方式。基于网络传播平台是开放的,使得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对电视新闻的一些热点新闻进行评论,同时对热点新闻评论的内容可以得到其他热心观众的及时反馈,受众参与电视新闻的程度提高,有助于电视新闻良好互动局面的形成。

1.3 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传播实效性,提升信息传播速度

电视新闻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但传统的电视新闻的在传播过程中所需要的程序和环节较多,从电视新闻记者获得新闻线索,到现场进行采访、后期制作,需要的时间比较久,从一定程度上讲传统电视新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不是很乐观。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地提高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比如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如果有人遇到并第一时间将这些事件的相关信息传到互联网上,新媒体受众就能够及时地了解这些事件。这就要求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注重电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2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的发展对策

2.1 借鉴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提高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

电视新闻播发的时效性是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发展的根基,更是获得更高收视率和关注度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深刻认识到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时效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指的是电视新闻信息在传播方面要及时,新闻信息内容要简明扼要。就电视新闻播发而言,电视新闻报道距离新闻信息所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信息对受众的价值性越高。反之则电视新闻播发的价值性就越低。目前,电视新闻直播形式是新媒体时代的最好体现,是吸引更多观众,提高收视率的关键手段。通常而言,社会中的一些事件发生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及时性和信息传递的质量是对电视新闻媒体综合实力最有效的检验标准。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充分地将电视新闻播发效率、传播途径同新闻制作工作有机地结合。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播报及时性,应从缩短新闻信息采集时间入手,通过多设置一些新闻采访点或借助网络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此外还需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创新电视新闻的播出手段,比如对于一些短平快式的新闻信息可借助网络渠道在网络媒体屏幕下方插入字幕的方式对新闻信息进行传递。

2.2 保证电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提升电视新闻权威性

电视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可概括为:直观、形象以及传播速度快,能够真实地对客观事件进行反映。如果电视新闻信息真实性缺失,那么将失去播发的价值,更将会失去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滞。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除了要加强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创新及传播速度提升外,还要注重电视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在日常的电视新闻信息采集过程中应认真地对观众或者新闻记者所提供的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查,经核查电视新闻信息内容缺乏真实性,应坚持宁缺毋滥的思想。杜绝传递虚假信息,避免电视新闻媒体在受众中失去公信力和权威性。此外,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除了要保证电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外,还需对播报的形式进行创新,比如在播报某个新闻事件时,可在播报的同时穿插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能够更真实、更直观地将新闻事件传递给受众。

2.3 充分尊重观众自主意识,提升受众参与电视新闻积极性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媒体单位除了要注重电视新闻播发的方式和效率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观众对电视新闻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如果电视新闻失去观众,那么电视新闻的播发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所以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积极主动地探索能够让观众参与电视新闻话题讨论的方法和途径。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应本着充分尊重观众评价电视新闻信息权利和选择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利的思想,对现行的电视新闻播发方法和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改传统电视新闻单向性播发形式为多向性播发形式,引导观众积极参与到电视新闻节目中。比如,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可采用中央三套《星光大道》这个栏目的播发手段来提升受众的参与度。该栏目就是有效借助现代网络媒体手段,运用微博、贴吧以及手机短信的方式让观众支持自己所喜欢的选手,提升了场外观众参与该节目的积极性。

3 结论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电视新闻媒体单位即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了能够实现电视新闻媒体单位的良好发展,应对现有的电视新闻播发方式进行创新,注重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增强同观众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 编辑

通常来说,为了能够给人以真实、不可置疑的印象,电视新闻节目需要以其声画并茂的效果,再现出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电子技术已经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当然这样让我们越来越担心电视新闻节目真实性的可靠程度[1]。

社会文化事业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编辑,同时,编辑活动本身也是文化产业中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生产精神产品的过程中,通常来说,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这里除了要求作者本身要有自觉意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在这个生产过程的最后阶段通过编辑进行严格把关。所以说,编辑就像是足球运动中的“守门员”,它的主要职责是在选稿、审稿和修改加工上。电视新闻编辑主要指的是在电视这一大众传播的专业活动中,利用文字和电子技术的独特符号系统,对记者发来的稿件和画面进行取舍、删改、剪辑、加工、整理等创造性的优化处理,使其在单个性画面的基础上,构架成完整的系统的声画结合的电视节目的物化劳动过程。当然,如果出现前期拍摄和稿件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相应的补救方法,这主要是通过后期的编辑来进行修改,但是如果后期的编辑工作不到位,那么前期的所有工作都失去了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就电视新闻节目而言,电视新闻编辑是十分关键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具体节目的成败生死[2]。

众所周知,电视新闻编辑是十分关键的,但是目前往往出现较差的电视新闻节目质量,进一步分析里面的原因发现,这有着极其复杂的因素,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主要影响节目质量的因素是,存在较差的编辑队伍素质,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存在明显缺乏相应的艺术、技术水平。就目前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工作出现的问题,经过分析发现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其一,目前很多的电视新闻编辑并不是毕业于电视新闻编辑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其中大部分人是由其它行业转行来的半路人,所以说,明显存在专业理论的欠缺,专业知识面的不足,他们仅仅是学会了一点简单的操作技能,仅仅能从事一些模仿式的边干边学,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目前出现的难以驾驭整体、把握大局的现象;其二,造成素质不高的重要因素是编辑的思想观念。目前的大部分编辑仍然存在着“为人作嫁”的思想,并没有具备足够的敬业意识,尤其在当前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存在部分编辑认为自己没有记者风光实惠,因此,不能安心的进行工作,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个制约编辑工作的主要因素是重采轻编的倾向[2]。目前存在部分领导认为,编辑工作可有可无,敷衍下就可以了事了,不用特别进行重视。所以说,编辑的岗位就如同接纳二、三流记者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编辑工作无所谓的环境。

3.1合理运用电子动画技术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需要合理运用电子动画技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卖点”。当然,使用了电子动画技术,可能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上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然而,这对新闻节目本身来说,确是有着增强直观感的效果[3]。

3.2办好电视新闻

这就需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新闻的生命是真实,一旦没有了真实,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是报道新闻事件的工作原则[4]。

3.3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目前经常出现新闻失实报道的现象,进一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为了能有效避免新闻失实的现象,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深入采访,精心编辑。采访不深入,编稿不注意核实,剪辑不认真,电子画面充当新闻画面等,就容易造成电视新闻报道失实。电视新闻不同于广播和报纸,它具有声像并茂的特点,视觉性很强,一组镜头的组接对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电视新闻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以负责、谨慎、严肃、诚实的态度去工作,应当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座佑铭。电视新闻工作者要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把更真、更美的电视画面呈现给电视观众。

电视新闻编辑以新闻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综合性的脑力劳动,获得一个新闻集成,并通过电视传播给受众。既然编辑工作是从组稿到编排的综合性脑力劳动,同时又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所以编辑过程就是一个创作过程。重视头条新闻。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头条新闻,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的重点来抓。电视新闻由于其顺序传播的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的头条更为重要,它起到"龙头"的作用。头条新闻直接体现了新闻编辑部门的意图,对观众来说头条新闻是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节目的兴趣。注重有效信息量。有效信息含量是指受众从该媒体传播中获知的与认同的信息数量。编辑不能仅仅注重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含量才是最终目的,要时常站在一个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给受众多少信息,对于受众度,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究竟能有多大帮助。只有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了,才可能使受众满意和接受。

4.1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4.2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4.3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4.4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5、结论

总之,电视新闻节目整体编排的问题,也是电视新闻编辑应注重研究和改进的课题,因为,每档新闻都应按新闻规律规范地采用不同序列、不同组合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编排,对于这一点,电视新闻编辑必须掌握并善于运用和创新,以使电视新闻节目既有整体性又有灵活性和新鲜性。电视新闻编辑则应在运作中娴熟、创新中求新,不断拓展电视新闻编辑领域,不断丰富电视新闻编辑理论。

参考文献:

[1]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M].苗棣,等译.华夏出版社.

[2]贾秀清.“娱乐”:从功能到本体——电视节目类型构成要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1).

[3]温化平.电视节目解说词写作[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第6篇

字幕在新闻节目中常以标题字幕、片中整屏字幕、语音字幕等类型出现。

一、标题字幕的作用

电视字幕作为新闻标题出现较多,通常是一则消息的点睛之笔,对新闻内容起到强调、解释、说明作用。同时,它作为一种构图元素,还可以美化屏幕,突出视觉效果。

报纸新闻记者为了吸引眼球,特别注重标题,经常是反复斟酌,有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可不少电视新闻记者,却认为电视新闻标题无关紧要,使标题在电视新闻中有越来越弱化的倾向。电视新闻的标题其实也非常重要,它跟平面媒体新闻一样,都是一则新闻中最核心的内容。标题可以最直观、最醒目地提示新闻的内容,可以引起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可以有助于观众对新闻的理解。标题不仅说明内容,还传递着作者的态度,并以此影响舆论。有不少电视新闻标题本身就是这则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新闻主体往往是对标题的具体展开。

二、整屏字幕的作用

在新闻节目的片中,经常用整屏字幕来播报政令、声明内容等,在图文电视传送中起到主干作用。当字幕与图形、声音配合时,还可以起到提起观众注意、揭示背景材料、解释翻译画面、增加视觉信息等作用。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全国铁路今起实行新运行图 车次时间均有变化”、“中欧签署《中欧海运协定修改议定书》”、“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外紧急贷款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汲取在押人员非正常死亡教训 全国公安监管系统开展教育整顿活动”和最近播发的“数字十年”、“数字十”等这些报道,都采取字幕与图形、声音配合,帮助观众清楚地了解节目情节或内容,配合解说和画面,解释难懂的各种事物,使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更清楚地看懂、听懂和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字幕是新闻的主体,这种新闻我们一般可以称为字幕新闻,它与口播新闻一样,都是电视新闻的一种特殊形式。字幕新闻通常有三种形式:

一是纯字幕新闻,只有字幕,没有配音和画面。最典型的纯字幕新闻就是滚动字幕新闻。为了新闻的时效性,为了在第一时间,电视媒体往往以滚动字幕的形式来抢先播出消息。电视滚动字幕是与其他节目的画面播放同步进行的。借助新的科技手段,突破主播画面主题和时间的局限,以文字滚动的方式,适时播发各类重要信息,从而实现了对有限荧屏的扩展以及播出内容在同一时间的多元和多向,丰富了电视新闻所涵盖的内容。

二是只有字幕和配音,没有任何画面的字幕新闻。之所以没有画面,有可能是没有或来不及贴画面,也有可能是画面有,但因为画面对新闻的补充说明作用十分有限,为了更好地突出字幕,就放弃使用画面。

三是字幕新闻有字幕,有配音,也有画面的新闻。这种字幕新闻,一般字幕基本上贯穿新闻全篇,画面也就是所谓的空镜头,只是起到字幕背景的作用(当然画面是跟字幕相关的内容)。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字幕新闻,它的共同点是没有画面,甚至没有配音,受众也可以基本理解新闻所传达的信息。

三、语音字幕的作用

新闻中的语音字幕分为解说字幕和人声字幕两种,内地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解说很少配上字幕,人声字幕则经常用。人声字幕即新闻片中的人物采访:说明文字字幕(被采访人的姓名、身份、职称等)和复述性字幕(同期声讲话字幕)。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节目除了新闻标题之外是没有任何字幕的,这也许是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但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视新闻中的字幕就逐渐得多了起来,除了新闻标题以外,对运用最多的一种人声字幕——同期声字幕也开始逐步的加大重视。

同期声字幕的出现,首先是为了消除语言隔膜。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拥有13亿人口,虽然通用汉语但是众多发音差异巨大的方言给电视媒体的语音传播带来相当程度的困难,给同期声配上字幕,可以让各地观众了解、熟悉节目内容,并有可能与此产生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是出于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随着媒体越来越开始重视报导的真实性,同期声字幕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屏幕上。例如,前些年央视《新闻联播》中的通常做法是将国外采访录像的同期声翻译成中文、用普通话配音后播出,而近几年央视开始将国外采访录像的同期声保留播出,同时在屏幕底部打上中文字幕。这其实是对新闻的真实性的很大提高,它尽可能地再现了事件发生时的一切情景,也满足了一部分懂外国语言的观众的收视要求。

再次,可以增加传播信息量。当我们一边听被采访人物说话,一边再注视屏幕底部的字幕时,就对这些信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电视新闻的出现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众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双重通道获得信息,这些画面、声音、文字并茂的立体信息把“眼见为实”的概念瞬间带到了每位观众面前。

第7篇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优势;重建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15)19-0015-02

1新媒体背景下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1.1传播平台多元化

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电视媒体传统的传播模式,使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在手机、电脑、iPad、数字电视等不同的终端设备上播放,进一步丰富了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受众使用终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电视新闻节目,增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共享性和自由选择性,使得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效率更高、传播范围更广。

1.2信息来源多样化

在新媒体兴起之前,传统的传播媒体垄断着新闻信息来源,他们从政府、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中收集可靠的信息,对信息进行专业编辑和加工,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进行播放。然而在新闻媒体兴起之后,不同形态的媒体能够从更多层面挖掘新闻素材,受众成为了信息提供者之一,使得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信息共享程度大幅度提升,这也促使电视新闻节目需要借助新媒体平台获取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报道资源。

1.3公众话语空间扩大化

新媒体以先进的媒介技术为依托,具备传播速度快、信息共享程度高、受众范围广的特点,尤其在公众话语权方面,能够实现双向甚至是多向交互传播,使得传播更加互动化、民主化,为受众提供开放的话语空间。在这一背景下,电视媒体亟需打破对话语权的垄断,引入新媒体先进的媒介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开放话语空间,增强电视新闻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促进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

2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优势的重建

2.1跨媒介整合节目资源,丰富新闻传播形式

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报道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互动,而在新媒体语境下,却能够丰富电视新闻叙事文本的来源,通过跨媒介整合获得节目资源,重建电视新闻节目优势。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受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电视媒体应当关注网络中的新闻资源,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弥补电视新闻节目互动性不足的弊端。为此,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可针对网上热议的事件进行评析,综合多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调查研究结果,将事件全景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新闻报道中还可综合具有官方性质的人民日报微博、特约评论员评论、主持人评论以及普通网友的犀利评语等多方面的评论,让观众了解不同群体对事件的看法,在最短时间内知晓网络热点,并引导受众进行多方位思考。如《每日新闻报》中的“微观天下”板块,不仅采用了专业传媒类微博中的内容,而且还结合网友的精辟留言,对时事热点新闻进行播报,取得了很好的节目效果。

2.2采用多元叙事视角,增强新闻节目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语言和画面传递信息,极力还原事件原貌,保持新闻的真实性,表现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情感。新媒体背景下,在给受众带来多样、便捷、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信息真实度的不确定性。为了向受众展现新闻事件的全貌,电视媒体可采用多元叙事方式,融合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整合碎片化、海量化的新媒体信息资源,作出全方位的新闻事件报道,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如凤凰卫视《全媒体全时空》节目在对斯诺登离开香港的报道中,从介绍该事件的背景入手,使受众了解事件的起因,并采访美国官员、斯诺登委托的香港律师、节目驻俄罗斯记者、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等人物对此事件的看法,使受众能够从不同叙事者的立场上看待这一事件,实现了新闻节目对该事件的全方位解读。

2.3同步报道重大事件,提高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在新媒体语境下,存在着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网络信息严重失真等问题,这为正确的舆论引导埋下了隐患。为此,电视媒体必须承担起正确引导舆论的责任,通过对重大事件的透明化报道,消除虚假信息对舆论的负面影响,保证民间舆论与主流媒体舆论在重大事件上的一致性。如对地震、矿难、台风、恐怖袭击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上,电视新闻节目要进行跟踪报道,采取现场直播、访谈、连线等形式,借助图像符号不间断地传播事件进展情况,保证信息传播的高透明度和公开度,使受众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从而杜绝谣言的滋生,凸显电视媒体新闻报道的权威性。

2.4推动传播技术创新,突出现场直播优势

现场直播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大优势,也是新媒体传播的弱点。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要不断提高媒体制作水平,体现电视媒体的公信力,进一步巩固电视新闻节目的优势。电视新闻节目要将新媒体的片段式信息与深度报道整合起来,利用自身的制作技术优势,丰富新闻报告内容,使得受众获取更加及时、全面的新闻信息。同时,电视媒体要不断更新现场直播的技术手段,运用3D模拟模型、飞机航拍、飞行设备搭载拍摄、水下拍摄等先进的传播技术,提升新闻节目的直播画面效果,使受众获取身临其境的感受。

3结论

总而言之,新媒体背景下的电视媒体要不断改进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通过与新媒体合作开辟电视新闻节目创新路径,同时还要保持电视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一贯秉持的权威性、真实性的报道原则,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状观察

(一)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对新闻娱乐化统一的认识和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新闻娱乐化可以指媒体对硬性新闻的软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是呆板的,严肃的,从大众接受的角度看这一特点不符合人们欣赏电视节目的心理需求。因此进过一定的软化处理,用生活化的,更加贴近群众欣赏口味的形式来解说和分析这些严肃的新闻事件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能够大大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这一点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虽然不是纯新闻节目,但也不与纯娱乐节目有值得区别。如何把握这种区别就成为影响娱乐化的新闻节目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新闻娱乐化重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用娱乐化的方式来报道新闻。这种方式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都有比较成功的例子。例如中央台的《经济半小时》、《新闻调查》等,地方台如山东齐鲁电视台的《拉呱》等。这种新闻节目能够将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重要新闻用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呈现给观众,是广大电视观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一种新闻节目。二是新闻标题的娱乐化处理。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媒体传播。但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应用也比较普遍。他通过精准的概括新闻事件的本质和内涵,结合一些灵活多变、不同凡响的表达方式制作成比较有吸引力的新闻标题来吸引观众。三是转变新闻传播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成功的当属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四是娱乐化新闻报道的内容。在新闻播报中有意选取一些软性新闻大加宣扬。

二、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电视行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体的企业化运作已经得到普及,各电视台之间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因而能否满足市场需求,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成为影响电视媒体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电视台纷纷在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其中娱乐化的处理方式又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热烈追捧。因此在这种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各电视台也不同程度的开启了自身的新闻节目娱乐化道路。

(二)电视行业对新闻节目定位的偏差

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的被各种文化创造满足,电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不断的被电视满足。越来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不断的进入人们的生活,满足着人们对各种电视节目的欣赏需求。同时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加剧,为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电视台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来增强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只要收视率能提升上来,电视节目就算成功。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各种电视新闻娱乐化节目过度重视娱乐价值而忽视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最终给新闻传播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三)不断增长的观众需求

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文化需求的增长也对电视节目的发展不断的提出更高要求。在这种规律的影响下,人们不断产生了对信息量的巨大需求,同时对于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能够轻松的获取信息的方式总比费劲脑筋思考来的更加强烈。因此,电视节目如何能够不断满足观众的这种需求就成为他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产生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形式。但是这并不是终点,随着人们要求的提升和差异化的不断显现,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还将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三、对我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反思

(一)处理好新闻与娱乐之间的关系

新闻传播的两个最基本特征就是真实性和准确性,无论对新闻节目作何处理,都能违背这两种特征。不真实不是新闻,不准确同样也不是新闻。而传统新闻节目虽然做到了准确性和真实性但是形式太过单一。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新闻节目出现了娱乐化倾向。娱乐化的出现客观上有利于新闻内容更加有效的传播。但是我们不能过度娱乐化,导致新闻内容面目全非。因此,在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中,新闻和娱乐之间的关系应当得到妥善的处理。

(二)加强对电视新闻娱乐化问题的思考

电视新闻娱乐化在当下已经不是罕见事物,促进电视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必须对电视新闻娱乐化本身进行深入的思考。为此在学术界首先应当加强对这一事物的研究,分析。对其性质和内涵进行更加科学和权威的定位,以此作为媒体行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指导。同时还应当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对这些问题的解析应当成为完善治理措施的依据。

第9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故事;起因;问题;措施

一、电视新闻讲故事的起因

新闻故事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大众报纸时期,从字面上来讲新闻故事化就是指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一则新闻。我们知道新闻一般为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说最重要的内容被包含在了开头简单凝练的导语之中。正文部分则是对导语进行补充说明或者是对细节进行更加全面的介绍。但是随着国外传播学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的受众都觉得运用倒三角形结构的新闻较为死板、枯燥,不能吸引阅读兴趣。所以新闻故事化在探索中得到发展。这种方式最早在美国CBS新闻栏目60分钟中得到应用,这档看似枯燥无味,探索国内大事的新闻节目超乎众人意料成为美国收视率最高的10大节目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呈现新闻事实时运用了各种叙事技巧,挖掘人性、抒感。让枯燥的新闻事实更加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随后,我国的新栏目对其加以运用并且迅速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

二、电视新闻讲故事存在问题

在新闻讲故事的过程中,由于媒体过度追求收视率,所以就造成了新闻真实性的失真。这些在报纸新闻中最为广泛。人们都爱听故事,甚至超过了听新闻。因此,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刻意追求新闻的故事性,而忽视了新闻的准确性,这些虚假的新闻在社会上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下面本文将对电视新闻故事化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叙述。

2.1重故事、轻事实

故事就是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利用设置悬念,埋藏伏笔的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一步一步吸引读者将故事读完。而新闻则是侧重对于发生的事件进行还原。在面对一些原本故事性不强的新闻材料时,就会有人为了增强故事性而强行加入一些虽然合情合理但是其实并未发生过的事情,这样就造成了虚假报道。并且新闻故事需要对之前发生过的事情进行情景再现,需要重新进行编排,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弥补影像资料不足的问题,但是非常容易出错,一旦氛围或者情景设置错误,就会引导观众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

2.2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所谓的节目同质化指的是,越来越多的媒体注意到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提高收视率,所以越来越多的电视台纷纷推出了相似的节目。例如:《走近科学》、《百科探秘》、《人与社会》、《讲述》这些节目都是采用的讲故事的方式,换汤不换药,虽然名称不同,但是节目内容大同小异,毫无创意。

2.3淡化媒体责任意识

很多媒体为了夺人眼球,不在新闻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实质上加以评述,反而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方面加以渲染,企图激起受众的某种情感。这就导致了一些花边新闻及市井新闻泛滥,原本新闻的格调被降低,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三、解决策略

3.1坚持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客观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也是新闻的基本原则。因此,媒体不管以任何方式提高新闻的关注度或增加受众人数,都不能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新闻一旦脱离了真实性就不再是真正的新闻,故事化只能是拍摄手法,并不能真正影响新闻的内容,对于在新闻故事化中,为了营造气氛而对新闻进行模拟的场景应该尽量减少。

3.2注重新闻的影响力,选材避免同质化

当前电视节目策划,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跟风。面对其他电视台中出现的高收视节目,许多电视台也会为了收视率而模仿,新闻节目也不例外。虽然新闻节目的形式大体相同,但是内容的选材上会因为各家电视台所主导的因素不同而产生变化。但是,由于收视的需要,不少电视台会直接照搬其他高收视故事化新闻,从而导致新闻的重复,影响故事化新闻的整体质量,降低观众的观看积极性。所以在选材上,各电视台应当以自己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而呈现一类多元化故事化新闻节目。

3.3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各大新闻媒体都应该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注意到社会效益,并且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因为新闻媒体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将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不能忘记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将选材贴近生活,寻找典型事例、典型人物,体现出人文情怀以及时代精神。

3.4加强创新

新闻讲故事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已经不再新鲜。所以新闻工作者可以从影视剧中汲取经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FLASH制作等等,不断创新,增强新闻的活力。

四、结束语

媒体用讲故事的新闻来增加受众,无可厚非。但是,在新闻讲故事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避免出现文中所提到的问题,不断地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为社会带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雷.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444.

[2]张媛媛.浅析电视新闻传播类节目的故事化倾向与人文关怀[J].科技风,2015(16):240.

第10篇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创新传播

一、前言

在新媒体经济的影响下,人人皆可参与新闻信息传播,但是电视新闻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仍在媒介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电视新闻传播来说,把握受众的心理和信息需求是重中之重,也是新闻传播能否起到良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新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要想在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进行创新,就必须着眼现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策略

(一)增强电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

和新媒体时代的其他新闻传播方式相比,电视新闻传播最大的优势是在百姓心中占据了权威地位。因此,保证电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至关重要,这也是广大电视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选取民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提高新闻节目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是每一位电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民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信任度,电视工作者可以加大直播力度,不断增强新闻事件的民间影响力。同时,突破资源限制,使新闻不再只是枯燥地报道相关事件,而是真正将宣传、受众融为一体的“魅力媒介”,以实际行动为互联网行业和社会的有序发展营造健康环境。

(二)多渠道进行电视新闻效果策划

在新媒体时代,想要单纯地依靠电视这一媒介锁定群众视线几乎已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借助数字渠道、新媒体渠道进行更时尚、受众范围更广的新闻传播,这才是当下电视新闻传播创新的必由之路。新媒体时代,受众越来越倾向“主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因此,我们应该多渠道进行电视新闻效果策划,提高新闻的内容质量,强化新闻传播的透明度。同时,借助大数据时代,真正传播民众关心的话题,鼓励民众多参与、多发言,切身进行新闻体验。另外,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加强电视新闻互动传播,关注民生,重视民众的参与权,凝聚更多的力量。

(三)丰富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满足多样性需求

相对于新媒体传播,电视新闻传播最大的弊端就是单向传播,不能及时获取用户体验反馈与评价。认识到这一缺点之后,就应结合电视媒体是最具权威性的传统媒体这一优势,借助自己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力量,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新闻传播方式,转变传统的单向新闻传播理念,尽量和新媒体挂钩,及时获取用户反馈,开拓更多的媒介传播渠道,保证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从现行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来看,已经有很多电视台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一方面,在网络上同步更新新闻动态,扩大受众群体;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和反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不断普及,各类应用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媒体开始着眼于开发自己的应用,同时积极和各大流量运营商合作,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及时和观众进行互动。

(四)合理进行电视新闻的创新

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比,具有更权威的特点,这也要求电视新闻必须真实可靠。所以,作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前必须进行缜密的调查和取证,并按照要求开展拍照、后期加工等工作,最后才能将新闻传播出去。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满足娱乐性的需求。所以,电视新闻在创新传播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娱乐性的内容。这样不仅能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使新闻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还能使电视新闻紧跟互联网的步伐,不断增强视听感受和专业性,不断对电视新闻进行创新。

三、结语

(一)电视新闻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民众的信息接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新闻媒体受众逐渐减少,再加上智能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经济产生了应用市场这一附加产业链。在新闻行业中,各类手机新闻客户端层出不穷,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随着4G移动时代的到来,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手机上网的速度越来越快,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优势令其逐渐取代计算机,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渠道。互联网的新闻传播更加高效便捷,不像电视等传统媒体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加上手机新闻具备实时评论互动功能,电视媒体等单向传播方式自然就越来越不受待见。所以,电视新闻传播若不大胆进行革新,就会被时代浪潮淹没。

第11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剪辑;传播;方法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9-0098-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的电视媒体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电视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捍卫电视收视的主导地位,就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时展的特点,敢于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这整个过程进行方法上的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的方法成为电视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加强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的方法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加强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方法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存在的不足

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电视新闻在剪辑和传播上都存在一些不足,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下文就针对这些主要的不足之处进行简单地分析。

(一)电视新闻的信息量比较狭窄

电视新闻的信息量比较狭窄这主要是由于电视新闻的特点来决定的。电视新闻不可能像网络媒体那样方便,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并且受档期的限制,导致电视新闻的信息量比较狭窄。另外,和网络媒体相比,通过电视观看新闻的效率较低,在网络上,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浏览大量的新闻。因此,在这种形势下,电视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逐渐下降。

(二)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模式比较单一

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的模式比较单一这是我国的电视新闻存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致使本来比较鲜活的新闻题材在经过一系列的剪辑和处理之后失去了新闻的独特性,变成了一些程序化的新闻,降低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了解电视新闻程序的人都会跳过自己不感兴趣的新闻,从而导致新闻的收视率较低。

(三)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不高

所谓的时效性就是指媒体要快速的将新闻播报给观众,尽量使观众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了解到这件新闻的相关情况。时效性是电视新闻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只有具有较高时效性的电视新闻才是有价值的新闻,否则这个新闻将一文不值。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电视新闻的播出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核,并且在对新闻进行剪辑处理时还会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从而大大降低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在实际的生活中,电视上播报的新闻,很多观众已经从其它的网络媒体知道了,这样一来,电视新闻就失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新”,那么电视新闻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也就难以再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加强电视新闻剪辑的技巧和方法

(一)加强电视新闻剪辑的基本技巧

首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在现实生活中,新闻事故的发生地点一般都是比较混乱的,难以体现出重点,因此,需要通过剪辑处理,然后通过最合适的角度呈现出来,从而突出新闻的重点;其次,要选取最佳的景别。电视新闻的画面一般可以分为近景、远景、全景和特写这几种形式,剪辑人员要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选择不同的形式,如针对重点物体就要进行特写;再次,无论怎么样剪辑,都要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达到新闻画面清晰、连贯以及流畅等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剪辑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技术,综合运用各种剪辑技巧,对众多独立的镜头进行取舍,从而整合出一个连续、完整的镜头,突出新闻的内涵,提高新闻画面的真实性和说服力;最后,电视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对新闻的采集、剪辑等处理过程都要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不允许将个人的主观情绪融入到新闻之中,而降低新闻的真实性[1]。

(二)加强电视新闻剪辑的基本方法

加强电视新闻剪辑的基本方法主要分为节奏剪辑、景别剪辑和情绪剪辑。节奏剪辑主要是在控制播出时间的基础上来实现丰富画面的目的,它主要是利用镜头的长短取舍来达到画面组接的目的。景别剪辑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镜头形式,表达出不一样的感情和氛围,从而提高新闻画面的感染力。情绪剪辑方法可以更好的反映出人物的情绪,同时还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使观众产生共鸣[2]。

三、加强电视新闻传播的措施

(一)提高新闻策划的意识

新闻在传播之前一定要经过策划,所谓的策划就是管理,在保障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对电视新闻进行策划和管理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树立新闻策划的意识,明确新闻传播的目的性,科学合理的对新闻进行策划,保障新闻的民主性,从而从整体上对新闻传播进行把握[3]。

(二)丰富电视新闻选题的角度

首先,电视新闻的选题要在坚持党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贴近人们的生活,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导向作用;其次,和网络媒体相比,电视新闻具有更高的权威性,这一点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提高与网络媒体的竞争力[4]。

四、对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的建议

传统的电视新闻都是由电视台经过拍摄、剪辑等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播报给观众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这种“我播你看”的电视新闻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潮流,因此,需要不断拓宽电视新闻编辑和传播的途径。目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很多人都会拍下自己身边发生的大事或一些有趣的事上传到网络上,成为网络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网络,因此,电视台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使电视新闻与时俱进,积极借助网络,并与网络拍客合作,让拍客获得一定的新闻采集和拍摄的权利,使一般的民众参与到电视新闻的制作中来,将传统的电视新闻播放的发生改变为“你拍我播”的方式,从而最终使电视新闻编辑和传播的途径得到拓宽[5]。

(二)不断创新电视新闻的播报形式

创新电视新闻播报的形式是吸引观众注意力,扩大新闻传播范围的重要手段。首先,可以考虑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增加和观众的互动环节,也就是说在播报新闻的过程中,记者可以到新闻发生地寻找相关人员进行采访,让群众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新闻工作者就可以通过被采访人员的观点来了解群众的需求,从而实现结合旁人的观点来阐述新闻的内涵,并且这还能够为新闻后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使新闻传播的速度加快;其次,为增加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可以考虑用新闻滚动的方式来延长新闻播放的次数和时间,并且要在滚动新闻中不断的补充新的内容,以提高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最后,为了提高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可以考虑在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中采取一定量的直播新闻,从而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掌握新闻的各种有关情况[6]。

(三)创新电视新闻的播报内容

在这个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永远是推动一个事物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电视新闻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在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时,工作人员要注重新闻内容的不断创新。创新电视新闻的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创新电视新闻的题材,例如,增加一些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新闻;另一方面,创新电视新闻报道的对象,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加强对电视新闻素材的采集工作,然后从所有的新闻对象中选择出最具代表性和新闻价值的对象进行播报,例如,选择一些社会底层的先进人员。但是在对这些新闻对象进行报道的同时,必须要兼顾新闻所具有的知识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以实现电视新闻的教育意义,使观众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进行剪辑时需要下一番功夫,一定不要随波逐流,要保证新闻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认识,从而实现给观众启迪的作用[7]。

(四)提高对电视新闻头条重视程度

所谓的头条新闻就是指那些比较重要的国际和国内新闻事件,对电视新闻观众具有绝对的吸引力,能够引导观众探索具体的新闻内容。因此,在新闻剪辑和传播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新闻头条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新闻头条对整个新闻的重要性。但是,整个电视新闻播报中,如果这方面的内容占据的比重过大,则会产生反效果,使观众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对电视新闻进行剪辑和播报的过程中,可以突出报道一些比较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事件,从而吸引观众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来,使观众有热情和兴趣继续下面的事情[8]。

综上所述,和网络新媒体相比,传统的电视媒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的地位。因此,传统的电视新闻要想捍卫自己的地位一定要从剪辑和传播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这属于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求电视新闻工作人员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并保持对电视新闻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积极从各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参考文献:

[1] 姚伟.加强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的方法[J].科技传播,2014(17).

[2] 曲波.电视新闻剪辑和传播的方法创新发展探究[J].才智,2014(9).

[3] 任玲.电视新闻剪辑过程中信息真实有效的表达途径研究[J].大众文艺,2012(18).

[4] 段巍,段青.论电视新闻采访与画面剪辑的有机结合[J].今传媒(学术版),2014(8).

[5] 邱.浅谈剪辑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3(4).

[6] 张兴动.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画面剪辑特点――以台湾中天电视为例[J].教育界,2014(36).

第1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思维;研究

现阶段,新闻编辑仍旧停留在编辑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对零散的资料进行整合、编写。新闻编辑是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新闻编辑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文化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新闻编辑要想广播电视新闻信息符合人们日益转变的思维模式,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就要从自我做起,创新自身的思维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分析

(一)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可提升新闻信息撰写的真实性

新闻编辑在撰稿前,会经由各部门的分析、探讨以及审核,再稿件,而决定最终的新闻主题思想以及核心问题的人依旧是新闻编辑。可见,新闻编辑对于信息的传播仍旧有一定的决策性。鉴于此,新闻编辑应当在充分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的同时,在撰写稿件的过程中,努力提升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1]现阶段,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渐加快,进而直接导致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新闻编辑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新闻编辑要想切实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使自己撰写的新闻稿件与人们的思维发展模式相契合,起到引导群众价值观的作用,就要积极培养自己形成创新思维模式,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并以此为基准,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

(二)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可以转变人民群众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正是由于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在逐步拓宽,导致诸多的不良信息和观念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人民群众未将这些负面的思想自行剔除,那很容易出现影响社会安定的不良事件。因此,作为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新闻编辑有责任、有义务规避这些负面信息。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应当具备高素质的新闻撰写能力,并使所撰写的内容与人们的思维模式相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除人们接收到的负面信息。所以,新闻编辑一定要具备创新性的思维模式,通过传播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切实保障社会实现稳定发展。

(一)要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在我国的媒体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由此可见,新闻编辑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编辑一定要通过培养创新思维,不断增强与时展的契合度,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而新闻编辑要想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首先就应当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并掌握国家的政治动向,将国家的核心思维作为创新的基础,这样才能避免新闻编辑思维出现偏颇;并力求与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相符合,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为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奠定基础。因此,新闻编辑在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之前,就应当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创新思维满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2]

现阶段,诸多的新闻媒体在发表新闻内容的过程中,更多偏重于获取的新闻素材方面,但新闻价值极高的新闻内容以及素材着实较少,致使各大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重复率极高,不仅新闻事件一致,新闻编辑内容也比较相似。因此,新闻素材的获取量小、新闻媒体数量多,已经成为摆在新闻编辑撰写新闻内容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鉴于此,新闻编辑一定要针对性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拓展自身的思维方式,使自身的新闻报告更具独特性,并满足人们对新闻内容的需求,以此提升新闻信息的引导作用。例如,新闻编辑在面对社会上的话题性新闻时,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闻内容。同时,还要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原则。在报道魏则西事件时,很多新闻媒体都会针对性地批判百度推广,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但新闻编辑要想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就要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创新性报道。可以从百度推广的改革角度报道这则新闻,而非一味地指责北京武警三院的无医德,以及百度推广的无人道。

三、结语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新闻编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模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也逐步得到拓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使人们的思维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鉴于此,新闻编辑应当充分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作者:王钰珏 单位:东莞市长安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