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地理经验交流材料

初中地理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4-21 07:55: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经验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地理经验交流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微课程 初中地理 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选择微课程方式需围绕教材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发挥出微课程应有的效果。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初中地理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思考,使微课程教学优势能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

一、“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1.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程方式,需结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与新课程的要求,围绕课本知识点进行微课设计,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为微课导入提供良好的途径,也为新课程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

2.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

微课对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均无限制,因此,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微课,能控制视频的快慢,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通过反复播放了解。这一特质为转化后进生提供了便利。

3.微课让地理教师经验交流更形象、充分

地理教师采用微课教学的核心,需以教材为基础,不断深入研究,并配合教研组、备课组将实际教学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制作为相应微课件。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引导教师及时的反思,而且对提升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促进作用。

二、“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增强微课程的层次性。

以教师的角度来看,采用微课程授课需注意体现微课程的层次性。初中地理教师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应围绕教学内容、遵循《地理课程标准》,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此外,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需围绕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量身打造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方式与目标。例如:以《美国农业带分布及区位因素》为例,采用微课程的方式进行教学,需结合地图的相关要素分析,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了解地理相关规律,并认识到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自身地理位置,分析哪些地区适合茶叶的种植,让学生学以致用,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实例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生活打下基础。

再如:在进行“认识大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点讲解教材内容时还能通过微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微课程的教学方式能更深入地掌握各大洲的风土人情、气候与资源等相关地理知识,同时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课程教学重难点。

就学生的角度来说,通过地理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既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又帮助学生巩固自身所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微课程”的优势,将其资源化并以三维立体图的形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继而强化教学成果。例如:在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均采用地球仪作为教学材料为学生展示。现在通过微课程,教师能将之作为视频,加深学生印象,更利于学生理解。

(三)合理加工微课程素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教师若想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相关知识,继而使微课程教学效率得到提高,需分析并整理课程素材,经过科学合理的取舍,将地理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有效范围内,让每位学生都受到应有的照顾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在现有素材的基础上再加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特色。例如:在利用微课例讲解《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过程中,教师需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及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学生合理加工微课程素材。学生在图文并茂的地理画面的帮助下,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相关知识。初中地理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微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同时,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也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综上所述,应用微课程能积极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强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优势,为巩固学生所学课本知识和突破教材重难点提供帮助。微课程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以此原则为前提帮助教师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目标,也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微课程教学应受到广大教师的大力推广,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多媒体;应用

现在学生们用的调整后的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更新颖,知识面更广,更加适合现代教学模式,这就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模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媒体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活跃课堂、增强学生观察能力等优点。因此,多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从教师的角度,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热情

1、扩展课堂知识

生物主要是研究生物的生命规律和活动规律,覆盖面非常广的学科。生物课本只能提供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不能表现出生物世界的真实和活力,让学生们没有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科的乐趣。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局限在教材的知识,不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没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教学填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它将教材中的知识活灵活现的动态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动态图片和视频替代了静态无聊的文字,让学生们能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生物世界的色彩缤纷和神奇所在。比如在讲到有关动物生活习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节目中的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探索生物世界的好奇心。

2、减轻负担,更好的交流学习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从大量的参考书中准备教学资料、实验材料,板书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不能及时的反馈教学质量,也不能和其他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室可以非常便利地从网上搜集如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将这些资料做成课件,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同其他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和沟通,使教师更好的吸收别的教师的优点和长处,完善自己的教学,使同学们更容易的学习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使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模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不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这就为教师教学提高了难度,也是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解决了这些烦恼,它可以把教材上静态枯燥的图文变成动态的图画或视频展现出来,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形象具体的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解决了教学的一大难题。

例如,讲到“人的神经系统”时,老师可以把有关的知识如“神经冲动传导”“神经元的结构”等图片或文字做成幻灯片,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们看到更加真实,更加生动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规范实验操作技能

生物教学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关于实验的,实验部分学生很难注意一些实验的细节,对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也不能熟练的掌握操作技巧,教师不能每个同学演示一遍操作过程,这样的局限性使教学有了一定难度。如果教师能通过网络找到一些关于实验教学的视频或录像,在实验时一边操作,一边看视频,教师在一旁讲解指导,这样就可以使同学们更容易的操作和掌握。

二、从学生角度,提高学习激情和质量

1、提高学习热情

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无聊,多媒体填补了传统的弊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多媒体可以把课本枯燥静态的知识转换成动态的图片和视频,把抽象的概念展现成具体的事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吸收知识,方便课下复习,提高教学质量。

2、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学习还需要归纳总结,教师可以把相似或者不同类型的生物图片做在一张幻灯片上,通过对比和讲述它们的异同点,引起同学的思考,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记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衣藻和眼虫都有眼点、鞭毛、叶绿体,但一个是植物,一个是动物。教师可以把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讲解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并且怎么区分两种生物,这样可以防止学生把相似的知识记混,也可以把知识系统化。

3、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学生不能只学习单个独立的知识点,还要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结构体系通过投影或者幻灯片展现给同学,把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更加有助于学习、记忆和掌握。例如,在讲完无脊椎动物后,通过多媒体梳理和复习本章的知识点,了解本章知识体系或框架,同学可以对知识结构更加清晰,方便以后的复习,也可以提高自己总结的能力。

4、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第3篇

【关键词】语言习得 习惯培养 学法指导 学习主动性

一、语言习得背景

在 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而“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得”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本监控。克氏认为,学习者是通过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而逐步习得第二语言的,其必备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 put)。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这门外语,培养语言习得习惯尤为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1.初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习能力较强,成绩好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对老师的上课内容和方法认可;学习态度和习惯较好;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较强。

(2)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被动,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放弃学习。

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热情挺高,即使学习成绩差,也表示不愿意放弃学习,希望老师帮助。但是,八年级部分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来的叛逆和无所谓态度,令老师和家长深思;九年级部分学生目的性较为明确,但由于各科学习紧张,花在英语上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缺乏提高英语成绩的积极性,多数“临界生”没有明确目标。

2.根据教师在教学中的经验交流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从词汇方面来看,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欠缺,用汉语标注读音,死记硬背单词,不会识读国际音标,影响听说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语法学习的困惑。时态、句型学了不会用,导致写作时句子表达有误,出现中国式英语。

(3)文章理解能力差,生词不懂,长、难句不解。影响完形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4)教师在教学中耗时多,效果差,教学无乐趣,挫败感强。

三、初中英语习得习惯的培养

1.听的技能及其培养。在英语听说读写中,听力是最难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因为它受如下六个因素的影响:①语音材料;②语境;③相关知识;④汉语知识;⑤语音、语法规则与词汇的掌握;⑥思维策略。因此,培养学生的听力,可归纳为五点:

(1)教给学生语音、语法的规则并让他们记着一定规模的词汇量。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3)教师在课堂上多用英语教学,让学生注意听。

(4)多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

(5)鼓励学生课余收听合适的英语广播,收看英语电视节目。

2.说的技能及其培养。英语说的技能大致包括语音语调正确、词汇运用合理贴切、语句结构符合表达习惯、语言反应和应变能力敏捷及语言表达简练因素。为此,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听带说,以说促听,听说结合是提高口语水平的关键环节。

(2)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说的愿望和自信,注重结合课文中学习的情景,启发学生说的动机,开辟英语活动周、英语角、英语广播、英语夏令营等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3)缓解学生的焦虑,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3.读的技能及其培养。阅读技巧包括理解字面意义、能对材料要旨进行重新组织、推理能力、评价和欣赏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能力。培养阅读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理解课文的词句。①整句阅读,利用上下文把握新词和难句的意思;②利用词的构成,猜测词的意思;③从词典中查阅新词的意思;④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理解句子的意思。

(2)分析文章的结构。①找各段的主题句;②说出各段的大意或要点;③指出文章的转折及转折词;④指出文章前后情节的关系。

(3)对读过的材料作评价。

(4)帮助学生选择难易适中的课外阅读材料,增加他们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4.写的技能及其培养。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有目的活动,它包括构思阶段、转换阶段和执行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根据图示写简单的文章、写日记、写信等。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必须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使他们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事可叙。

(2)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英文写作活动时,也应该进行由易到难的练习。即:造句-看图说话-写情景-写段-写作文。

(3)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

(4)要求学生多练习写看图作文。

(5)指导学生进行网上交互活动。网上交互应该与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e-mail上随时解答问题、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或信息等。

四、初中英语学法指导

1.过好“语音关”,解决“不会读”的问题。学生在语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语音基础差、母语和方言的影响、学生心理原因、,语音练习方式单一等。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教学语音训练,包括发音训练、进行元音字母及其基本发音规律的梳理与训练、进行辅音字母发音及音-形对应关系指导与训练、加强朗读训练等。我们采用“示范指导、个性化帮扶、群体帮扶”等措施。

2.过好“词汇关”,解决“记不住”的问题。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可见,在语言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单词记不住是“致命伤”,因此,帮助学生过好词汇关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的核心工作。

首先,创设语境。在教学中,我们力求把所学词汇放入具体的语境、情景之中,在事物之间、单词与语境之间建立联想,以此来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其次,整合教材。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创造性地进行教材处理,以旧引新、以新带旧,滚动复现,增加单词的复现率;再次,渗透拼读法。①教师先将单词按字母、字母组合的断分特点进行间隔板书,如,f our=four m ee t=meet 等,训练学生的“分解拼读”习惯与能力,让学生建立起“形”与“音”对应联系,② 在学生会拼读新授生词后,组织进行“听音写词”练习。③ 对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单词,采用“音节拆分组合法”进行教学和拼读。如,be gin= begin to day=today 。最后,改进方法,丰富形式,让听写成为一件“美差”。针对学生的基础状况、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我采取了“低起点、小步走、多形式、勤鼓励”的整体操作策略:①每天听写十个单词,得80分者,在班级动态栏进行表扬。②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进行“互听互改”;③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联想式听默写。④开展阶段性过关考核单词并给予加分或奖品。

3.过好“语法关”,解决“弄不懂”的问题。首先,改变“教师有讲解,学生不理解”的单向教学方式,课堂上注重以生为本,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尝试:①在进行语法知识教学时,在学生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实例观察、讨论研究,然后开展“说给对方听”和“说给大家听”的活动,要求每个人都要把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说给对方听,再说给全班同学听。② 根据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特征,对所教授的语法知识进行板书展示、分解、连线、图片、标注等方式进行直观、形象的引导与解析。

其次,改变“只理解,不记忆”的走过场的教学方式。课堂上,适当留给学生记忆和理解语法项目的时间;再次,改变“只记忆,不整理”零散的教学方式。随着知识点的日益增多,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类,在原来的基础上滚动,不断扩充内容;最后,改变“有整理,没趣味”的呆板的教学模式。适当地把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编成有趣味的歌谣或chant,让学生集体朗诵或吟诵,促进学生有效记忆。

4.把好“持久关”,解决“没恒心”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的遗忘速度快且缺乏恒心和毅力,我们采用周期复习法,为学生制定词汇、句型、知识点等的周期复习计划,使他们实现了从“痛苦地应付”到“欣喜地参与”学习。具体做法:①把好“当天关”,做到“天天清”。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安排两次巩固复习活动,每天授课之前的复习巩固导入。下课前的总结,根据板书内容或课件呈现复习内容。②制定“周期复习计划”,增加“复习频率”。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进度,制定学生周期复习计划,每周一次的单词、词组及相关知识点的测试。③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确保“周期复习计划”落到实处。我们编制适合学生的复习材料,如单元重点知识梳理、词汇过关考核材料及单元训练。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和不同任务,突出重点,强化基础;实施分层达标、分层评价策略,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确立一个努力目标。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他们有成就感。

五、构建学生学习主动性

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靠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靠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善于与不同阶段学生建立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创设有趣有效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英语学习中,提高学习的成效。关注不同层次学生,避免分化。对于优等生,要善于拓展知识,拓宽视野,拟定适合的目标。对于临界生,要善于抓落实,巩固,保持兴趣。对于学困生,要给予信心和鼓励。学习上分层指导学生,作业分层布置。合理评价,满足成就感。教师要注重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9-139.

[3]林崇德.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149-152.

第4篇

关键词: 农村中学师德教育《弟子规》家庭教育观教改成果

一、乡村学校的现状分析

万事万物,环环相扣,如今乡村学校现状令人担忧,并非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是各个环节都有问题。

教师、学生、家长、学校及社会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乡村中学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一)留不住教师。

乡村学校可流动资金不多,只能维持正常运转,没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教师外流使问题更严重。囿于城乡老师待遇、教学条件的巨大反差,不少教师都倾向于到城市工作,导致不少农村优秀老师外流。而在乡村学校中,由于教师的缺乏,一个教师要教很多课,甚至得跨级、跨学科教学,从而既不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又导致不少教师因不堪重负而选择转校。

(二)留不住学生。

由于农村逐渐向城市发展,城市、农村学校生源、学生质量相差悬殊。不少学生、家长在就读学校选择倾向偏于教学条件相对好、师资较为雄厚的城镇中学。另外,由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逐渐改善,不少学校优秀学生逐渐流失。

(三)得不到信任。

由于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双重外流,教学质量下降,学校综合成绩下降,学校声誉自然下降,导致学校一年比一年差,家长、学生乃至老师都对学校越来越失去信任。

二、构建特色学校的四位一体金字塔体系

构建特色学校的金字塔体系,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四位一体共同努力,主要方法如下:

(一)回归教育理念本质,切实加强师德教育。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为师者必备的素质。教师仅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高尚的师德风范。《学记》中关于师德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点:(1)爱生敬业是师德的核心,爱生敬业是师德之本;(2)学而不厌,教学相长,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生切磋,弦歌互答;(3)用爱铸师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而为人师表,是育人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对社会的影响是永久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书育人是师德之本。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关键。与教材相比,有了好教材,不合格的教师仍会把课讲坏;没有好教材,优秀的教师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教好。”[1]杜郎口学校的成功经验就是最好的实践证明:从面临即将被撤并的窘境一跃而成茌平县初中教育教学的“东方明珠”;由原来全县倒数一二名上升到前三位,连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这一奇迹般的转折,归根结底在于崔其升校长及其全体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回归改革教学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并且从自身做起,从内心深处真正信奉“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全心全意地用一颗真诚的师爱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围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践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才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践行落实《弟子规》。

有了师德教育观念,还需要落实在具体的工作、生活当中,从而真正做到“解行相应”,才会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教育宗旨,才会真正从内心深处生起博大的师爱。因此,首先需要在教师队伍中深入开展学习《弟子规》的活动。

为何选择《弟子规》作为师德教育的基础教材呢?因为《弟子规》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书籍,从“孝养父母、兄友弟恭、为人处世、诚信爱人、读书精要”等方面规范了人们最起码的行为准则,提纲挈领,而且通俗易懂,最适合在学校推行。

由于《弟子规》是古文,学生难于理解,又是纯文字,学生往往没有多大兴趣,那么如何利用它教育孩子呢?有专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可以作为参照,具体做法如下。

1.在学校开设《弟子规》这门课程,每周安排一节这样的课,由老师辅导学生理解记忆《弟子规》,这样我们就可以有计划地实施教育,而不是流于形式。

2.让教师深入学习《弟子规》内容,因为《弟子规》并不是只对孩子有教育作用,对大人同样适用,尤其要听一些专家对《弟子规》的讲解,例如《百家讲坛》。让老师深入学习《弟子规》,并且身体力行,做出好的示范给学生看,这样才能让老师更好地把《弟子规》的真谛传递给学生。

3.营造学习《弟子规》的氛围。要让广大师生认识到《弟子规》是一部好书,学习它的必要性;可以在学校醒目的位置制作关于这方面的标语。

4.多样化的活动模式进行小学生《弟子规》诵读。

5.安排每周每班1~2次专门的集体教学活动:低年级学生以欣赏诵读、激发兴趣为主;中高年级则结合识字加深难度,拓展范围。

6.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诵读内容变成一种活动的内容,如区域活动的操作材料、阅读材料及游戏内容等,使古典文学教育自然地融入游戏中,让古典文化无声地滋润孩子的心田。

7.经典融入主题课程、诵读贯穿一日生活。生活中教师们根据诵读内容及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及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随时、随地、随人、随物、随事、随境地进行《弟子规》经典诵读教育。

(三)促进家长与学校间的互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期望和教育方式,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效应。所以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肯定并发扬自己教育观念中积极的、正确的因素,转变、纠正那些消极的、片面的因素,从根本上提高家长素质,增强家庭教育效果。

但要一时改变家长这种固有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不容易的。首先学校要主动创造机会,让家长有更多机会与老师们交流,观摩学校的教改过程,体验学生落实《弟子规》之后的变化面貌。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家长与学校隔离的做法,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更有利于学校改革的深入推进。

1.家庭中的经典诵读——亲子阅读。为了使经典诵读课堂更广泛,我们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弟子规》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等专题讨论,定期举办文学沙龙、经验交流会,利用家园栏、联系册等与家长沟通。

2.举办孝顺标兵演讲比赛。孝顺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是家长们的最低要求,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地方,理当重视我国传统的文明教育。例如湖南省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学校近年来进行孝顺标兵演讲比赛,打破传统的纯学生演讲方式,而要求把家长也带来走向演讲台,面对面演讲孝顺;同时学校公费组织安排“十佳孝顺标兵”与家长一同前往长沙参观游玩,深入体会“父子有亲”的家庭理论道德。这种互动活动既让学生深入践行了孝顺之道,又让家长深刻体会到了“德育”的至关重要性,逐渐改变了片面追求“分数”的观念。

(四)建立公平公正的学校制度体系,夯实教改成果。

谈到学校制度,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一所单位,常常能拿出一套涉及范围广、涉及内容复杂的制度,可谓无所不包。制度对一所学校而言当然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许市中学2007年开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在学校管理上也形成了一套特色体系:“立体型管理”,即校级中控式宏观管理、处室分布式中观管理、班组节点式微观管理、值日流动式现场管理“四位一体”,“立体交叉”。

这有几层含义:

1.“共同遵守”:全体教职工都必须人人遵守,尤其是行政领导班子率先严于律己,不得游离于制度之外。

2.“切实可行”:学校制定规章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不能搞“一言堂”、“拿来主义”,甚至“闭门造车”等做法,体现公平。

3.“不走形式”: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操之过急,避免制度定得多而全,却在实际执行中很难落实到位,规章制度更多成了嘴上说的,纸上写的,墙上挂的,久而久之重新回到了改革之初的落后局面。对于乡村中学的改革,因为牵涉到诸多层面,首先应该抓住主要矛盾,予以克服,有了实际的改变成果,才会逐渐让制度入脑、入心。

湖南省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学校,在师德教育管理制度方面大胆创新,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学校的师德师风考核不走过场,不走形式,而走民主测评的道路,每月组织学生对科任教师进行一次考评,考评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学校行政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也要参加考评,考评方式为民主测评,首先由全体老师测评行政人员,然后再由行政人员和其他老师测评管理人员,测评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通过这种由下评上的民主方式,积极推动教师的师德建设,逐步获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教师的整体面貌和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钟伟.21世纪,怎样做教师系列报道之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J]中国教育报,2006.8.

第5篇

关键词:教育发展战略;挪威;中长期战略计划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2-0031-06

挪威是北欧国家中面积第二大、人口最少的国家,30年前曾经是北欧最穷的国家,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名列第三、人均年收入高达10万美元的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先后被国际组织评为最适合人居住、发展潜力最大、社会福利体制最完善的国家。

与此同时,挪威的教育和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有这些,都与挪威历届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机构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战略规划、统筹布局、抓住重点、突出前沿、加大投入等重要举措分不开。挪威教育规划通常由挪威研究理事会负责,鼓励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根据国际、国家和机构及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并经评估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挪威研究理事会先后制定了正在执行的《2009-2014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培训实习的行动计划》和《2010-2020年国际合作战略》。

受此影响,各有关大学、大学学院、科研机构等也纷纷规划各自的中长期战略计划。这些计划对挪威国家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工业竞争力的加强、在重点领域创建研究与革新领先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本文拟就上述两个计划及具有代表性的大学长期规划进行介绍。

一、背景概述

2008年,也就是在执行《2004-2008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培训实习的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挪威研究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工贸部和地方政府与地区发展部部长联名撰文,明确提出挪威若要进一步发展福利社会,就必须为挪威每一个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在整个教育课程中,必须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态度、知识和教育,认为学生在获得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

众所周知,学生和年轻人天生好探寻、具有好奇心,这也是杰出研究人员和具有活力企业的特点,要让社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不断激发好奇、发现好奇,教育与培训体制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探寻知识、创建创新型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中的培训给学生和年轻人提供了非传统的教育方法,同时也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实习可以帮助改进实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明显的学习效果,这为国家提供知识型和挑战型的劳动力是相当重要的。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依靠这些创新型人才,他们才是能将想法变为创建新企业并在现存企业中推进改革的新生力量。面临当今的经济危机,就要为学生创造财富和革新提供基本的条件。企业培训可以让学生熟悉他们所在地、商业生活以及当地社区所面临的挑战。这样一种教育培训机制更能使他们在互动和合作的现实生活中看到希望。因此,挪威政府坚信为应对地方和地区发展的各种挑战,在全国利用现有的企业作为学生实习的作坊、推行教育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这种为学生在企业中提供培训的做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故挪威研究理事会又于2008年制定了《2009-2014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培训实习的行动计划》。

挪威研究理事会通常是挪威负责制定研究战略和拨款研究基金的国家级机构。该理事会为挪威政府、行政部门和研究团体在研究政策方面提供信息和建议,其任务包括确认挪威在研究领域的需求及向政府建议重点研究领域。挪威研究理事会是集拨放资金、从事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挪威研究领域的国际化做出了积极努力,以促进挪威在一些重要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些领域的研究对挪威提高研究质量、增强创新能力以及巩固其在国际研究界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挪威研究理事会还与国际组织积极沟通联络,促进共同研究议题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并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有关在挪威从事研究的相关信息。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教育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加之欧洲《博洛尼亚宣言》的实施,挪威面临强大的挑战。为迎击当今全球性的挑战,挪威认定只有加强全球性合作才是打破国界、融入国际社会的唯一出路。为此,挪威一方面加紧同欧洲博洛尼亚宣言国家的联系,并直接参与到其中;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扩大与欧盟以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切实措施巩固双边关系,并于2010年制定了《2010-2020年国际合作战略》。

二、内容分析

(一)《2009-2014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培训实习的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教育培训实习,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收获:一是发展提高个人素质,即具有主动参与的能力和愿望、具有革新和创新的能力、具有敢于冒险闯天下的愿望和勇气、具有十足的自信、具有善于合作和社会交际的能力;二是通过采用企业的工作方法学习科目和基本技能;三是学习有关商务发展和创新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上所述,在当今时代,学生将是创造未来价值和实体的新生力量,挪威政府旨在采取更加现实和实际的措施,培养可从事多种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企业文化氛围并密切教育与培训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企业培训。挪威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将企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国家,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该行动计划的目标是要提升在教育体制内的多层次、多领域企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规模,使挪威成为国际教育与培训企业的主要力量。该计划主要针对高校,旨在培养众多应对未来挑战、掌握当今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并在高校实施高学历教育的教育体制。该计划的定义是教育与培训企业具有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并在众多社会领域产生效率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鼓励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外国资助、发展项目及文化部门投入教育与培训企业,加入相关的革新与创新研究工作。参与该计划的主要目标群体是教育机构的领导者、所有者、教职员工和学生。教育与培训企业必须执行挪威的教育政策:即把教育与培训放在优先位置,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适合个人能力和需求发展的需要。不管私立教育机构组织开展怎样的企业培训,都需要与多个机构进行合作和努力,比如私营企业中的工商业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学生组织、社会伙伴机构、挪威初级年轻企业成就组织、挪威启动组织及挪威地方与地区当局联合会等组织机构。公立机构包括:挪威创新组织、挪威研究理事会、市政当局、国家行政机构、地区发展组织、挪威教育培训署、挪威教育研究部、挪威工贸部、挪威地方与地区发展部等。

在开展企业教育培训时,必须考虑让教育系统内的所有教育机构参与,如小学、初中、高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和大学学院等。规定学校必须遵守执行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培训学科课程,核心课程、质量标准和学科课程应以学校如何规划实施培训的计划为基础。职业技术学院必须依据挪威评估机构对学校课程的评估确定教育培训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国家行政机构要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将重点放在国家、地方和地区急需的重点领域的培训,培训资金由国家行政部门依据学校提供培训大纲的种类给予拨款。高等院校依据行动计划不受外来干扰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包括研究、艺术或科学发展的教学内容,同时涉及师范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护理教育及工程教育等领域的培训。鼓励大学及大学学院的学生通过企业培训,建立个人私人企业、小型企业。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还在企业开设适合个人特点的课程,在大学开设针对教师、经济学者、技术人员、旅游业人士的提供学历教育的跨学科课程。目前在奥斯陆大学、斯塔万格大学、阿格达大学、挪威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各种企业中心以及创新与革新小组等。在斯塔万格大学还设立了“学生孵化器”,奥斯陆大学学院设立了“准孵化器”,挪威科技大学直接设立了“创新中心”。同时,在奥斯陆大学、挪威科技大学、阿格达大学以及博得大学院等高校还开设了企业博士课程。

行动计划还规定师范教育要开发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师范教育计划,每年挪威教育培训署投入约800万挪威克朗用于上述培训。关于参与知识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行动计划明确规定要尊重和保护参与创新人员的权利,他们可获得专利权。大学和大学学院的商业化的研究成果对社会是有益的,尤其是在创建企业、办理证件和出售技术时更是如此。

行动计划还特别强调在推行企业教育培训时所要采取的十四条有力举措:

(1)完善高等教育质量框架标准,也就是说各层次学历教育计划和课程要有助于创新竞争力的提高。到2012年,所有大学和大学学院要对所有学历教育计划进行修订,详细介绍学历课程计划,以进一步显示出明显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创新方面。

(2)每年在高等教育领域为高校和企业创造超过3 000个全日制岗位,在继续教育领域创造超过800个岗位。由此,政府部门将增强企业教育的规模、扩大企业教育的覆盖面。

(3)为鼓励在大学和学院进行企业创新,政府鼓励在企业创新方面开发更多的学习计划和新的教学方法,并可申请相应的资金支持。

(4)知识产权在当下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商业战略显得一样重要,未来的企业和雇员在上述领域必须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为此,挪威政府每年投入200万挪威克朗作为高校创办新企业课程的启动资金。

(5)为继续教育领域的教师提供与企业有关的旨在提高竞争力的培训和实习。政府每年提供200万挪威克朗用于高校开发与师范教育有关的企业培训计划,以及教育学学科和相关的教学工具方面的培训,提供继续教育课程、在职培训计划、经验交流和其他利于竞争力提高的各种培训。

(6)在对工科教育进行评估后要修订国家工科课程。要面对评估后发现的一系列挑战,并将重点放在解决入学难方面。

(7)针对企业设立企业商学博士计划,提高对一般博士计划的部分资助,尤其是在企业就业的在读博士生的资助额度,使现行3年的博士资助额度提高50%。

(8)审视高校调研的企业数据报告,以求得数据的可见性和正确性。

(9)强调知识创新改革。在企业设立如何同学校各学科开展合作的指导规则,以成功的案例为主要内容,为企业创立企业教学计划的“资源库”。企业教育的内容应包含数学、自然科学、科学和专业技术等。

(10)为在企业进行中小学教育与培训建立数码教学辅助网站。

(11)为“挪威初级年轻企业成就组织”继续注入资金支持,每年拟达到2 000万挪威克朗,用于鼓励各级学校的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参与企业培训,认识创造财富及在商务生活中进行革新的重要性。

(12)为获得更多更好企业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和经验,必须加强对企业教育与培训的研究、着手对企业教育与培训的评估。各类报告、数据和反馈信息显示,学生经过企业培训后自信心更强、激情更高、学习效果更好。政府将依此使教育与培训更加实际和实用,以降低辍学率。

(13)组织召开国内、国际会议,分享企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为挪威企业和学校争取更多的国际机会。

(14)政府将继续努力,通过“挪威创新”组织为学生、年轻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建企业营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2010-2020年国际合作战略》

该合作战略的背景是研究机构和私营企业的研究活动正在打破国界,采取跨国的国际合作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面向国际人才市场招揽员工,以知识为驱动的公司正在和最具活力的国外研究机构密切合作,用于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资金以及以研究项目为基础的伙伴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研究性与国际化是合作与竞争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必须加强合作以应对社会的挑战,另一方面它们为了吸引最好的科研人员和国际研究基金又不得不相互竞争。倘若寻求答案,各国都必须解决全球性挑战这个问题。这就意味着大家都需要发现更好的合作方法,并获取更多的合作研究资金。该战略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研究使挪威获得:有助于应对社会的全球性挑战;增强挪威科学研究的质量和能力;确保挪威更加接近国际化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挪威工商贸易的竞争力;促进挪威在有选择的领域成为主要的研究与创新型国家。

为达到实现一系列国际合作的目标,挪威确定了该战略的行动要点:

(1)挪威研究理事会的所有活动、计划、开放性的竞争领域、特别的启动项目、以研究机构为基础而制定的种种措施和其他形式的支持都必须包含明确指定的项目和国际合作的计划。

(2)鼓励挪威参与跨国的联合研究计划,这在应对共同的挑战、加强挪威的研究能力、增强基于工贸知识产权为目的研究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3)支持挪威研究机构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提供资金支持。

(4)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挪威研究人员、公司和研究机构更多地参加国际合作和有竞争力的项目。

(5)将更多地关注国际合作及流动性研究的资金申请,简化申请程序。

(三)大学远期战略规划

以挪威科技大学为例,该校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为期十年的发展计划,其基本情况是:该校成立于1910年,由原特隆赫姆学院、挪威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自然历史博物学院、考古学院等几所高等院校合并而成,是挪威理工类学科当中最优秀的高校。挪威科技大学是挪威第二大高等院校,现设7个学院,53个系,100多个研究室或实验室,在校各类学生2万多人,教职工4 800人,其中一半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涉及2 000多个研发项目,与世界各地24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拥有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挪威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属于世界前沿。有关北海石油技术和创新、培养健康的三文鱼养殖技术和解析挪威9 000年人类史的研究等皆诞生于此。自从1910年建校以来,挪威科技大学走过了100余年的历史,为挪威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石油工业、搜索引擎,还是爵士音乐新标准的制定方面都有挪威科技大学的参与。

挪威科技大学还在挪威建立新兴的石油产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现如今,挪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气出口国之一,并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近海开采技术。同时,该校承担着挪威技术领域的教育和科研重任,甚至培养了挪威80%的工程师。可以说,一个世纪以来,挪威科技大学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挪威科技大学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研发达到了世界较高水平,在医学技术、材料科学、海洋科学、海事研究以及信息、通讯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挪威科技大学与其合作伙伴——科学与产业研究基金(SINTEF)开发的产品和提供的解决方案价值达数十亿美元。

挪威科技大学坚持在科学研究领域所秉承的价值标准,高举“创新性的、建设性的和批评性的”大旗,追求所有科研活动的合作、公开和高道德标准。创新和创造是一切科学的基本要求,但对挪威科技大学来说却具有特殊的含义。挪威科技大学强调跨学科合作、技术转让,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现在世界移动通讯所采用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技术是挪威科技大学最早开发的;主要互联网搜索引擎所采用的算法技术也是在挪威科技大学发明的;世界各地医院采用的3D成像技术也是挪威科技大学的专家研发的;汽车轻合金技术研究也是在该校开展的。

该校于1950年建立了科学与产业研究基金(SINTEF),现已经发展成为挪威最大的独立研究机构,着重应用研究。挪威科技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科研重点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主要负责挪威工程类研究生的培养,同时又涉及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建筑和医学领域的教育和研究,提供自然科学、技术、人文、审美研究、健康研究、社会科学、金融和经济等学科领域的课程。挪威科技大学还在技术、医学、心理学、建筑、艺术、音乐、绘画艺术、建筑和师资等方面开展职业教育。

挪威科技大学的科研具有国际视野,在特殊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享有学科口径宽的跨学科优势。挪威科技大学在以下六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学科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能源和石油,资源和环境,全球化,信息和通讯技术,医疗技术,海洋与海事研究及材料技术。

挪威科技大学战略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第一,与社会互动,通过维护、创造和播撒知识发展和管理研究项目;第二,提供与社会、个人相适应的高质量的、以研究为基础的教育,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学识;第三,为区域的、国家的和全球的价值创造和社会福利作出贡献。

与创造性的互动、建设性的解疑和批评性的评价体系相适应,挪威科技大学建立了理想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不分性别、信仰和文化,共同努力奉献,倡导宽容,寻求创新和可持续性地解决国内乃至全球挑战。

科研和教育是全球性活动,势必导致人力和资源的持续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挪威科技大学提高各项活动的质量,力争到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大学,在某些强势学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欧洲成为理工类前十名,在国际综合大学进入前1%行列。对挪威来说,拥有强大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和科研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生产出知识密集型产品,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必须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教育和科研体系。挪威要想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必须建立高质量的、高学术水准的大学。为此,挪威科技大学战略规划明确提出:

(1)通过提高教职员工的竞争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培养适应创新性社会需要的科研团队,以提升学校的学术和科研质量。

(2)提供宽泛的科研项目,创造具有竞争力的科研与学习环境,吸引优质的生源和科研人员。

(3)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录用更多的女性从事学术活动。

(4)通过向全国乃至国际宣传和推广挪威科技大学的强项,提升挪威科技大学的知名度。

(5)通过共同关心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步骤支持重点科研活动,以建立充满活力的科研体系。

(6)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言论自由、积极参与,保持和提高大学的民主特性。

(7)充分投入,与地方、国家以及国际权威机构、基金和企业合作,参与科研活动,提升挪威科技大学专业人才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