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助教工作意见

助教工作意见

时间:2022-12-31 07:29:58

助教工作意见

第1篇

一、帮困助学对象

(一)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各类公立学校(或教育部门指定承担对口就近入学的民办学校)就读,经民政部门审定的*区城乡低保家庭学生。

(二)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各类公立学校(或教育部门指定承担对口就近入学的民办学校)就读,经民政部门审定的*区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特殊困难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市城乡低保标准的150%(城镇450元/月;农村3510元/年),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

1、父母双亡,且指定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2、父母一方患大病重病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3、父母一方为重度残疾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4、经济困难的丧偶单亲家庭学生;

5、为国牺牲,被人民政府批准为烈士的子女(不需要核定家庭收入,可全部纳入)。

对经济困难的界定,按*区民政部门的统一规定确认。

(三)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各类公立学校就读的具有*区户籍的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

二、帮困助学内容

(一)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

1、免杂费;

2、免书*费;

3、补助生活费。

(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

1、减免杂费;

2、发放助学金。

三、减免补助标准

(一)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

l、免杂费、书*费,按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收费标准执行,转制学校比照公立学校收费标准执行(免杂费:小学100元/年,初中160元/年;免书*费:小学320元/年,初中400元/年)。

2、补助生活费,标准为每生每月110元(一年按9个月补助)。

(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

1、根据实际困难程度,按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收费标准,酌情减免杂费。

2、根据实际困难程度,发放学生助学金。具体为:

小学:甲等每生每月120元

乙等每生每月90元

丙等每生每月60元

中学:甲等每生每月170元

乙等每生每月l40元

丙等每生每月1l0元

四、运作方式

(一)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

1、区民政部门负责对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格的审定

(1)20*学年第一学期低保家庭学生名单在*月*日之前完成确认,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名单在*月*日前完成确认。以后每学期的名单确认须在学生到校报到之前完成。

(2)对确认后的低保家庭学生和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由民政部门发放“助学券”。

2、区镇两级财政负责帮困助学经费的落实

(1)各镇帮困助学经费总数的50%由区财政局拨款至区教育局,另50%则分别由被帮困学生户籍所在的各镇负责拨款至区教育局。

(2)户籍在石化街道学生的帮困助学经费,由区财政局全额拨款到区教育局。

(3)各级财政负责的减免补助资金要按时足额拨付到区教育局。

3、区教育局负责帮困助学经费的管理、各学校负责帮困助学经费的使用

(1)学生到校注册报到时,将“助学券”交给学校。学校按市教委有关收费标准,办理相应的免费手续。

(2)学校核对助学券、加盖公章、登记造册后,与区教育局结算,该工作每学期进行一次。

(3)“助学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和兑换现金。

(4)享受“助学券”的困难学生,同时享受生活补助。

(5)享受生活费补助的被帮困学生应在就读学校就餐,如因个人原因不在学校就餐者则不享受生活费补助。

(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学生

1、减免杂费:开学时,由学生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杂费减免申请表》,根据学生实际困难程度,经学校领导审批后予以减免,每学期审批一次。

2、发放助学金:开学时,由学生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学生助学金申请表》,详细说明家庭收入及困难情况,经学校领导审批后按月发放,每学期审批一次。

3、所减免杂费和发放助学金的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区财政部门按标准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

五、其他事项

在盲、聋、辅读学校就读,具有*区户籍、接受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的帮困助学,按照《*市特殊教育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减免学习费用的意见》(沪教委基[20*]20号)执行。

六、实施时间

第2篇

为进一步推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简化手续,方便群众,有效缓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工作量集中的情况,2009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格认定方式为:高三毕业生由所在中学认定;省内在校大学生由所在高校认定:在外省就读大学生仍按2008年的认定方式认定。

各市(区)教育局要督促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尽快会同普通高中,对户籍为本县(区)高中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由所在高中向符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出具《陕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证明(陕西省籍应届高考录取新生)》,组织学生填制《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从各县资助管理中心索取),贷款证明中“高校”和申请表中“就学信息”栏在学生接到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后补充填制,如学生未被普通高校录取,贷款将自动放弃,并删除该学生信息:“村委会(居委会)审查意见”和“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审查意见”的“经办人签字”栏,为了能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导入国家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系统,改由学生所在高中两名经办人分别签字。各市教育局应定期对贫困学生档案进行抽查,保证学生信息真实、准确、有效。各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全程参与和指导当地中学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格认定、审核、填写等工作。认真、细致地完成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格认定及预申请工作。定期对完成预申请的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抽查回访。

各普通高校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同时,对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的在校生,按照《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认定。向学生出具《陕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证明(陕西省高校在校生)》,组织学生填写《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表中“村委会(居委会)审查意见”和“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审查意见”中“经办人签字”栏,为了能够导入国家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系统,改由学生所在高校资助管理中心两名经办人分别签字。

2009年,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将根据录入系统的学生贷款需求,安排各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额度。各市(区)教育局要督促各县级学生资助中心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情况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贷款需求,在6月20日前,将今年需要贷款的学生信息录入“国家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系统”,并据此编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求,每个学生按照6000元计,由各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汇总后,在2009年6月30日前书面报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作为当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的依据。

二、加强工作协作

从2007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首家与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合作的银行,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已得到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普遍认可。各市(区)教育局、各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同开发银行合作,充分利用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品种研发、风险管理、合规操作等专业优势和基层金融业务系统优势,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发放、回收、管理等各个阶段,与开发银行陕西分行积极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完成今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各普通高等学校要加强与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联系,及时出具真实有效的证明,督促学生及时办理贷款。同时,严格审核,避免学生重复贷款。在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到账后,以有效方式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学生本人及汇款的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属普通高校在2009年11月底,将本校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数、到款金额、未到款金额等相关信息报送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三、加强资助机构内部建设

为加强资助机构内部建设,2008年12月29日。省财政厅、教育厅根据各市、县(区)工作开展情况,下达了2008年国家财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平均每县(区)5万元、部分工作开展较好的县(区)10万元。各市(区)教育局要督促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各县(区)必须加强学生资助机构内部建设,按规定配备专职人员、落实足够的办公场所、配备办公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和中国电信10-20G网络专线等。省教育厅下半年将对各县(区)资助中心内部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不按要求配备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的县(区),将停拨该县(区)2009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四、认真做好总结评比工作

省教育厅、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今年将对全省107个县(区)2007-2009年贷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考核评比,总结先进县(区)典型工作经验,向全省推广。各市(区)教育局要督促各县(区)对2007―2009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10月底前,由市(区)教育局统一汇总报送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总结主要包括工作进展情况;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工作中有哪些亮点、好的做法、经验;存在主要问题与困难;改进工作的意见和政策性建议。

五、做好宣传工作

各市、县(区)要编写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宣传提纲,采取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面介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使广大群众和学生及时了解资助条件、贷款标准、发放程序、还贷要求等情况;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介和校报、校刊、校园网、壁报、宣传栏、展板、横幅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八人心,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及时享受到助学贷款政策的资助。

第3篇

一、课程安排及教学运行管理

(一)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协助部领导组织制定本部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合理组织本部教学资源,并将经部教学领导审核签字后的教学任务书下达给各任课教师。

(二)负责收集、分类、汇总教学进度表。

(三)协助教务处和部领导、承办部门之间协作开课的一些具体事宜。

(四)负责办理日常调、代、停课等工作。

(五)协助部领导监控全部教学运行,协调解决师生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六)根据教务处教材工作的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各教研室上报的本部各专业各门课程所需教材资料,经部主任审核后上报教务处。

(七)每学期结束前向任课教师发送下学期课程表。

二、教学质量管理

(一)协助部里开展各种教学质量检查、资料汇集整理、评估等工作。

(二)经常听取教师意见,协助部领导及时总结交流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做好教学日常服务工作。

三、考务及成绩管理

(一)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及时组织教师编制试卷,经教研室主任和部领导审定后报教务处。

(二)按照学校有关考试管理的规定,协助部领导和教务处合理安排各个班级的考试科目及监考教师。

(三)考试期间,负责各种考务工作的协调,协助教务处和部领导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四)期末考试结束后,及时催交、登录、整理各门课程成绩,报送教务处。

(五)协助教务处组织、落实补考的各项事宜。

(六)协助部领导组织教师完成学生成绩的分析、总结工作以及本部课程考试改革的有关问题。

四、选修及重修课程工作

(一)协助部领导组织好本部选修课的课程选定、教师安排事宜 。

(二)协助部领导安排重修课程和任课教师。

五、教学行政及管理工作

(一)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负责本部教师课酬和工作量的计算、上报工作。

(二)协助办理本部外聘教师的聘用手续,负责外聘教师的课酬计算工作。

(三)协助部领导制定、汇总、编辑本部各种教学管理文件。

六、其他工作

(一)及时做好有关教学方面的报表、文件的收发和传递工作,及时了解、汇总统计有关教学情况,起草、保管和收发有关教学、教学研究方面的计划、工作总结,记好教学大事记。。

(二)负责各种教学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三)协助教研立项、新专业设置的申报及论证工作。

(四)完成部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4篇

【关键词】 国家助学贷款; 高违约率; 博弈;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6-0102-05

国家助学贷款涉及学生、银行、高校、政府四大利益主体。对学生而言,可以足额缴纳学费,保障生活费,顺利完成学业;对银行而言,有财政贴息、营业税减免、独立的呆坏账核销等优惠政策,可以实现较高的利息收入,扩大客户群体;对高校而言,可以实现学费收缴到位,减少学生欠费额度,缓解由于国家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带来的财务困难;对政府而言,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从执行的实际情况看,很多省份都出现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的现象,个别省份违约率很高。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报道,2012年贵州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逾期违约率达34.97%,排名前5位的学校当期本息应收未收比例均超过40%①。因毕业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高校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

一、文献回顾

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相关文献中,就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进行管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诚信意识培养与贷款违约

陈和潮(2002)认为认识上存在的偏差、缺乏有效的法规和约束机制以及还款要求和程序上的不足是学生失信的主要原因,高校应加强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郑萍(2009)认为学生信用缺失导致违约,致使贷款难以顺利实施,应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同时注重“精神扶贫”,提高贫困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收入,降低违约率。于基伯和侯德伟(2010)提出,把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校内资助类基金的借还记录、参加诚信教育状况的记录作为诚信与责任素质教育内容,归入高校学生档案指标体系,以促进学生的诚信意识养成。臧兴兵(2011)认为需要强化市场化、多元化等发展理念,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弘扬信用文化,加强诚信教育,树立人本思想,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高校管理措施与违约风险

沈红(2004)认为助学贷款存在“政策性贷款但由商业银行操作、借款对象却由高校评判和确定”的矛盾,高校应采取科学的甄别措施。曹夕多(2006)认为由于银行与学生、政府与高校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实行信贷配给,高校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不力。吴开俊等(2010)认为高校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应形成有效的贷款回收机制,建立违约约束机制。陈佳和薛澜(2012)认为在市场经济不完善、信用制度建设不成熟的条件下,以高校为管理主体的行政主导模式,是国家助学贷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三)高校、银行的管理责任与违约风险

加拿大学者Ross Finnie、Saul Schwartz等(1998)对加拿大学生贷款自1964 年开始实施效果及持续50年的发展演变、政府与金融机构对学生贷款管理的调整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王飞等(2000)认为应简化贷款环节和手续,在学校配合下由银行直接面对学生贷款并进行贷后管理。刘筠(2010)提出“两个平台、一个行”管理架构,即政策性银行发放助学贷款,高校承担主要的管理工作。刘英等(2013)提出借鉴国外先进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经验和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理论,尽快构建我国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预警体系。

可以看出,已有文献就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的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富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对在助学贷款风险管理中高校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采取何种措施,学者们的研究还处于立论层面,尚需进一步研究。因此,研究高校的行为角色、行为心理和管理策略选择对于降低助学贷款违约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二、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角色演变

(一)1999―2004年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角色

199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体制、管理主体及操作程序作了规定。高校负责贷款初审,受政府委托,协助经办银行进行贷款的发放、回收工作和催收贷款。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对在校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提供贷款的介绍人和见证人。200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切实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高校要做好诚信教育工作,严格贷款初审,并在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查询系统中及时输入经办银行提供的信息,逐步建立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高校承担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介绍人、见证人和后期协助催还者的角色。

(二)2004年以后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角色

2004年6月,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均简称《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的责任。高校负责向学生宣讲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收集并审核学生的申请资料、联络银行积极发放贷款、监督学生使用国家助学贷款等工作,在贷前、贷中、贷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分担风险,《意见》规定实施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即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由政府和高校分别承担50%,每所高校具体承担的份额则与该校的毕业生还款违约情况挂钩。从此,高校承担着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介绍人、见证人、后期协助催还者和风险共同承担者的角色。

(三)高校角色演变带来的成本

《意见》的规定给高校带来的显性成本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设立专门机构及业务管理费用。《意见》要求高校要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按照1■2 500的比例配备专职人员。国家助学贷款的业务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而进入还贷期时学生就已经毕业了。毕业生工作变换频繁,流动性大,联系方式极为不确定,甚至部分贷款人直接“消失”。这些情况增加了贷款催收的难度,加大了高校人力、物力的投入,高校要花费比较高的费用协助经办银行催收欠款。二是承担风险保证责任带来的财务成本。按照“风险分担”原则,以毕业生还款情况为依据,高校和财政部门共同承担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由此造成部分财务损失。

三、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负向行为心理

助学贷款的推行极大地缓解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压力,解决了贫困生的学费问题。高校拥有越多的助学贷款不仅能保证经费的正常运行,还能吸引优秀的生源报考,并能够与银行建立比较好的合作关系。银行向高校发放贷款,解决了高考扩招后,由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带来的发展瓶颈等问题。因此,高校有积极推动的动力。随着媒体和社会公众对贫困大学生关注的日益增多,加之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比较高,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存有负向的行为心理。对此,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于2014年5月,在南京师范大学参加“江苏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专题研修班”培训期间,对江苏省11所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了调查。11所高校中,有部属重点高校3所、省属重点高校3所、其他高校5所。每所高校选择20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人员或专职辅导员进行调查,共得到调查问卷220份。问卷采用了李克特7分值量表对相关变量进行测量,选项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普通、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统计结果显示,高校对于此项业务的开展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担忧。

(一)高校有教育资源被分化的担忧

针对“违约率越高,高校的教育资源越可能被分化”选项,选择“有点同意”的62人、选择“同意”的87人、选择“非常同意”的17人,即选择同意的比例为75.45%,表明受调查者比较担心高校的教育资源被分化。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其他的功能应社会化,如高校教师的住房改革、学生食堂及后勤服务、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等事业,已经或者正在逐步的推进社会化。《意见》明确规定了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的角色,使得高校必须增加学生事务管理等行政工作任务,有的事务甚至超出了学生事务管理的范畴。据光明网报道,广东部分高校学生处的负责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对当前助学贷款模式感到“招架乏力”:学校实际上已完成了整个助学贷款过程中90%的金融职能②。由此,势必会分化高校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影响高校主要任务的实现,也违背高等教育发展的本义。

(二)高校有财务损失的担忧

针对“违约率越高,高校的财务损失越大”选项,选择“有点同意”的103人,选择“同意”的51人,选择“非常同意”的29人,即选择同意的比例为83.18%,表明有超过五分之四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越高,高校的财务损失风险越大。《意见》规定实施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目的是分担经办银行的风险、实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良性实施,但实际上却给高校增添了财务支出的风险。高考扩招后,许多高校已向银行申请了不同额度的基本建设贷款,而分担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使得很多高校在已经负债办学的情况下,对银行又不得不增加一笔或有债务。

(三)高校有校友关系不良的担忧

针对“违约率越高,高校的校友关系越不容易维护”选项,选择“有点同意”的92人,选择“同意”的47人,选择“非常同意”的12人,即选择同意的比例为68.64%,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将导致校友关系不良。高校在对毕业生开展催还工作时,学生大多会认为是高校而不是银行在催着自己还款。学生在毕业之际,银行和高校会联合进行一系列诚信教育仪式。但学生此时忙于做毕业论文,疲于奔波于这些形式性的活动。加之某些学生由于就业后收入不理想,将还贷的压力转换为不满情绪,而在高校开展催还提醒的时候激发,对学校产生不满,进而影响高校与已毕业学生维持良好的校友关系。

(四)学校有声誉受损的担忧

针对“违约率越高,高校的声誉越受影响”选项,选择“有点同意”的74人,选择“同意”的69人,选择“非常同意”的19人,即选择同意的比例为73.64%,表明有73.64%的受访者担心学校声誉因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而受损。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高校已经逐渐树立起了品牌意识,对于公共形象的重视日益增强。随着公众对国家资助政策了解的不断加深,高校学生能否拥有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资格已成为判断该校综合实力的指标,也成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报考学校的重要参考。近几年高校巨额借债被媒体披露后,社会舆论对高校的还款情况更加关注,如果某所高校的毕业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比率高,经媒体报道后,势必会对该校的形象和社会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四、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策略选择

(一)高校与银行的博弈

高校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高校可以向银行提供真实的贷款学生信息,也可以向银行提供不真实的信息。高校和银行之间的博弈关系可以用“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

高校提供真实信息需要成本,而提供不真实的信息不需要成本。银行发放贷款承担的违约风险和手续费,成为其成本,不发放贷款则不要任何成本。

假设: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银行的收益为a,成本为b,学校的收益为c,成本为d。满足a、b、c、d均大于0且a>b,c>d。

如表1所示,在银行发放贷款时,学校的最优选择是提供不真实信息及不配合催收;在银行不发放贷款时,学校的最优选择也是提供不真实信息及不配合催收。在学校提供真实信息时,银行的最优选择是发放贷款;在学校提供不真实信息时,银行的最优选择是不发放贷款。所以,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办后,高校与银行第一次博弈的均衡解为:不发放贷款,提供不真实信息及不配合催收。

由于学校和银行的博弈是重复博弈,在第一次博弈中学校提供了不真实的信息并不配合催收,银行发放贷款后发现了事实的真相,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下一年对该校的学生不发放贷款。只要银行不发放贷款,学校的收益就是0,所以这种威胁对于学校来说是绝对可置信的威胁,学校就会选择提供真实信息并配合催收。重复博弈后,均衡解为:发放贷款,提供真实信息并配合催收。

(二)高校与辅导员的博弈

按照《意见》的要求,高校应按照学生数量的1■2 500为国家助学贷款配备专职的人员。实际上高校远没有达到。笔者调查的11所高校中,在校学生超过4万人的高校有4所,超过3万人的高校有2所,其余5所高校的在校学生数均超过2万。根据《意见》要求,在校学生达到2万人的高校,应配备助学贷款专职工作人员至少为8人。调查结果显示,11所高校中仅有1所高校设置了专职工作人员9人,其余10所高校中,专职工作人员为3―4人的高校有2所,2人及以下的高校有8所。各高校的基本做法都是在学校层面设立资助管理中心,设置1―2名专职人员,而将收集信息和贷款催还的工作放在了院系辅导员的身上。

辅导员提供真实信息并配合贷款催收是有成本的。假设辅导员的成本为e,学校的激励为f(e>0,f>0)。学校与辅导员的博弈如表2。

如表2所示,在学校无激励的情况下,辅导员的最优选择是提供不真实信息及不配合催收;在学校有激励的情况下,辅导员的最优行为仍是提供不真实信息及不配合催收。因此,在学校没有激励的情况下,博弈模型的均衡解是:无激励,提供不真实信息及不配合催收。在学校对辅导员的不配合催收没有进行相应处罚的情况下,重复博弈的结果依然是辅导员不配合催收。

(三)博弈结果分析

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运用博弈的方法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结果显示:从事具体业务工作的辅导员会采取消极的态度不配合催收,银行的最优行为选择为不发放贷款。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在“我认为对已毕业贷款违约学生的催还是辅导员的工作”题项中,仅有12人选择“同意”,其余的208人中,有34人选择“有点不同意”、112人选择“不同意”、62人选择“非常不同意”,表明有94.55%的受访者认为对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并违约的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违约催还,不应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

然而,国家助学贷款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各高校依然比较积极配合银行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开展助学贷款的催收工作。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明确要求高校配合做好贷款催收工作,有的省份把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情况与学校的奖励挂钩。二是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面临风险补偿金损失、学校声誉受损、校友(学生)资源关系不良等风险,高校为了规避风险,自觉配合银行进行了助学贷款催收工作。

五、高校降低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的措施

为了降低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率,把国家助学贷款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高校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更加积极地推动银行做好多期违约学生的贷后管理

国家助学贷款的催收过程中,高校实际上承担了还款提醒、违约通报、贷款催还等各个环节的事务。综合《意见》和《中国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③分析,学校明确的责任有两点:一是以有效书面形式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二是在学生毕业一年内,向银行提供借款学生第一次就业的有效联系地址或其家庭的有效联系地址。多期违约的出现,是银行没有进一步进行有效贷后管理的结果。高校在向银行反馈了违约毕业学生的还款提醒之外,应积极推动银行对多期违约的学生采取进一步的贷后管理措施。

(二)给予承担贷款催还工作的辅导员相应的激励

博弈分析和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实际承担贷款催还工作的辅导员对毕业学生开展助学贷款的催收是消极的。为降低助学贷款违约率,在制度安排上应给予承担贷款催还工作的辅导员相应的激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做好学生毕业后的联系方式收集、还款提醒和贷款催收,更好地维护学校的良好声誉。

(三)开展智力投资算账教育活动,提升诚信教育的有效性

探索在平时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结合智力投资教育理论,探讨采用算账的方法,指导学生计算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投入和收益,强化学生形成助学贷款还款计划的意识。通过智力投资算账教育活动,计算从业过程智力投资增值额,形成初步的助学贷款还款方案。同时,开展智力投资算账教育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通过思考、体验、自励、自省等实际体验方式开展自我教育和生涯规划,将诚信品质上升为做人的内在价值要求,减少助学贷款违约的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学义,朱亮峰.智力投资支撑理论及其效应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 冯涛,陈松.制度设计对助学贷款实施满意度的影响―― 一个基于制度要素的模型及其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11(4):197-206.

[3] 袁诚,张磊.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学收益的观察[J].经济研究,2009(5):42-51.

[4] 王祖山,叶,范静慧.高校负债衍生问题及其潜在影响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10(1):6-9.

[5] 刘筠.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政研究,2010(3):39-40.

[6] 史为业.江苏省高等教育投入特点分析[J].会计之友,2012(12中):106-108.

[7] 沈红,季俊杰.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J].教育与经济,2013(2):3-7.

[8] 辛荷,展鹏.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J].会计之友,2013(7中):116-118.

第5篇

关键词:助理班主任 思想政治教育 长效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的班主任配置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也对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都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提供了一定的组织保障。①

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助理班主任发挥了关键环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先进性和必要性

1.助理班主任需要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深化自身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助理班主任的学生党员,其思想行为在班级成员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切实加强学生党员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提升学生党员的服务质量,真正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模范带头作用。②

2.助理班主任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要尽量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和班级成员的平等对话交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在与班级成员进行交流的时候,要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以真诚、坦诚、热情的态度,以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关系,从中了解班级成员的思想动态。③

3.在了解班级成员的时候,助理班主任难免会以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向和个性去了解和认识班级成员,这就会出现情感效应偏差、定势效应偏差、权威效应偏差④等情况,所以助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的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助理班主任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学会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及时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及时发现问题,给有心理困惑和障碍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⑤

二、助理班主任与班主任工作的配合性

1.常规性班级管理工作

助理班主任要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要参与班级各项制度的制定,在工作实践中注重提高班级成员的综合素质,狠抓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同时在贯彻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以此完成班级建设监督者和指导者的工作任务,同时提高和锻炼自我管理能力。⑥

2.针对性思想教育工作

助理班主任在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成员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而且还要有良好的行为示范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认真贯彻和落实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务部门的工作安排。

三、“助理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性

1.完善助理班主任选拔任用的机制和途径

助理班主任选拔的机制可以采取“以党支部为纽带,全面综合测评”的方法,以此保证助理班主任的质量。

2.完善助理班主任考核评价的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助理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助理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以及预期达到的效果等有比较详尽的要求,明确考核评价由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共同参与。可通过设立《助理班主任工作手册》等方法,对助理班主任的各项工作制定较详尽的量化考核标准,为助理班主任指明了具体的工作方向。

3. 助理班主任“助手意识”的培养与角色定位

学校、学院应当正确处理好指导与放手的关系,做到“放手但不放任”、“指导但不包办”,充分发挥助理班主任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创造性、能动性;同时,保证助理班主任的使用、考核、评价工作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还应加强其“助手意识”的教育,要协调好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的关系。要使助理班主任既敢于工作、便于工作,高校要在加强助理班主任工作的监督、考核方面把握和控制好“度”。⑦

四、结语

选拔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可以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能,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尝试和实践。要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根本转变,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实行助理班主任制度是一种新的探索和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① 张柳.

浅析新办本科院校助理班主任管理[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0,(02)

② 翟圣国. 选拔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的探索[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3)

③ 谢子娟,林吉,谭云. 高校学生兼职班主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9)

④ 吴雪琴. 论学生助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和新管理方法的探讨[j]. 科技信息, 2008, (35)

⑤ 胡淑蓉. 浅谈高校学生助理班主任的培养与管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2)

⑥ 李立斌,赵文龙. 高校新生班级设立助理班主任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11)

第6篇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及我省的贯彻实施意见,研究部署我省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各项工作。刚才,齐涛同志和庞敦之同志都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重大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省委、省政府把这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高度重视,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政策,努力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免除农村学生杂费。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工作的意见,*年全省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4.4亿元,资助学生314万人次。今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19.6亿元,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生的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课本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二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奖学金。结合中央补助,*年我省共安排7200万元,奖励和补助中职学校的家庭贫困学生6.7万名,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尽快走上就业岗位。三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等一系列资助政策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为9.7万名学生审批国家助学贷款9.2亿元,为9.2万名学生实际发放贷款5.5亿元,省级财政安排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1.23亿元。各高校认真实施救助措施,*年通过发放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助学金7180万元,使4万多名贫困大学生直接得到资助;为14万名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获得补助资金5500万元;为3.4万名大学生发放特困补助3860万元,为7000多名学生减免学费2037万元。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达11800多人。总的看,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和生活困难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帮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作出了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大决策。5月1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于5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会议进行部署。这是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之后,中央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和全国会议精神,省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我们要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实施这一政策的重大意义。

(一)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发展社会事业,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6月24日,省委书记李建国同志在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所做的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并把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帮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享受应有的教育,决不让他们因贫困而失学、辍学,作为新一届省委关注民生重点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既是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困难家庭摆脱贫困的希望所在。通过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真正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力促公平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作用,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覆盖更多的学生,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是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重大举措。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体系,还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公共财政在教育领域的导向作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和普通、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是实现富民强省目标,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新山东提供人才支撑的客观要求。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将进一步从加快发展转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要实现省委提出的奋斗目标,率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是关键。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必须加快由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经济强省的跨越,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就是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建立健全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就是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读得起书,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创新型山东、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做出贡献。

总之,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精神上来,作为当前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二、明确目标,把握政策,全面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各项任务

国务院的《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对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尽快建立完善我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这一政策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同时,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一)不断完善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一是中央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我省设立省政府奖学金,用于奖励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别优秀的学生。国家奖学金为每生每年8000元,省政府奖学金为每生每年6000元。二是中央和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为高校在校生的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适当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等专业的学生倾斜。三是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平均为在校生的14%,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分为1档1000元、2档2000元、3档3000元。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政府资助两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实施意见》对以上三个方面所需资金作了明确的规定。国家奖学金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省政府奖学金由省财政负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省属学校(含新建国办普通本科学校)由省财政负担。市属学校(含民办学校)由省、市按比例分担,其中,济南、烟台、威海、东营、淄博5市,省与市的分担比例为4:6;*、济宁、泰安、日照、莱芜5市,省与市分担比例为6:4;德州、滨州、聊城、菏泽、枣庄、临沂6市,省与市的分担比例为8:2;市与县(市、区)的分担比例由各市确定。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此次助学政策的覆盖范围,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省里严格按政策实施口径,一是将民办、企业办学校全部纳入算帐范围。二是将成人高校中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也全部纳入算帐范围。各市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要严格按政策要求落实到位,把驻地的民办和企业办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任务切实承担起来,确保省政府的资助政策覆盖到应当享受政策的每所学校、每个学生。

(二)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以来,我省各级农村信用社承担了全省高校助学贷款的主要任务,有效地解决了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困难问题,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后,省教育厅、省农村信用社联社及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继续开展好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政策,保证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开展。省政府鼓励、支持其他金融机构开展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并给予同等优惠政策。目前,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正在研究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分行合作,多种形式解决我省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各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落实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积极推动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好这项工作。相关金融机构要完善内部考核体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措施,调动各级经办机构的积极性,确保应贷尽贷。对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自愿到我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艰苦行业工作且服务年限达5年以上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由政府代为偿还。

(三)建立健全多渠道筹资助学政策。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10%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特别是各地要加强对民办高校的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他们严格执行国家的这一规定。各高校要继续健全勤工助学制度,积极创造条件,设立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组织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取得一定的资助报酬,并优先安排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要继续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通过各种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问题。各地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政策措施,广泛发动企业、社会团体通过建立奖学金和社会救助等方式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奖励和救助机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一个长期、规范、系统的制度设计,是治本之策、长远之计。与以往的政策相比较,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它覆盖了全省所有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本专科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共涉及130多所高校和800多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二是资助比例高。新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将奖励资助约4万名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国家助学金比例为14%,每年将资助约17万贫困家庭学生,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4倍多。新设立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每年将资助近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90%,相当于过去的12倍。三是财政投入力度大。各级财政安排的支出将由上年1亿多元增加到8.5亿元以上,明年将增加到17亿元。经测算,各项政策都真正落实到位后,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总额将达到30亿元。四是政策导向作用强。通过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将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在国家奖助学金的安排上,不搞平均分配,适当向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等专业倾斜,引导学生投身国家最需要的专业领域。通过实施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促进全省人才资源分布的合理性。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

新的资助政策自*年秋季开学起在全省实施。现在新学年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开始,离新生入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各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学校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把好事做好,确保资助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身上。

(一)进一步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好资助政策的实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而复杂,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精心实施。各市、县(市区)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资助工作的组织实施。教育和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尽快制定和相关配套文件,完善工作办法。教育部门要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情况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加大工作考核力度。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机构。省政府已同意将“山东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更名为“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适当充实人员,统筹管理全省各类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各市也要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承担起繁重的管理工作任务。学校是落实资助政策的最基层单位,学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这项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各学校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实行校长负责制,设立专门的助学管理机构,选拔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使资助资金真正用到符合条件的学生身上。

(二)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政府投入是保障。新的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强度明显加大,资助范围明显扩大。今年下半年全省(不含青岛)各级财政就需安排8.5亿元,明年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7亿元以上。这给我省各级财政增加了很大压力。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采取了中央与省、市、县(市、区)共同设立、经费合理分担的办法,在资金投入、资助范围、资助标准及资助方式等方面,统筹兼顾地区差别,使之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体现了政策体系的整体设计。新的资助政策能否得到顺利落实,资金能否按时足额拨付到位是关键。我省采取的资金分担办法,借鉴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地方财力的困难,应当说是科学合理的。各市政府要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规定的经费分担办法,下大力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

(三)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资助资金专款专用。资助资金是给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读书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希望,加强资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一定要把这些钱管好、用好,真正用在那些贫困学生身上,真正用出效益。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学校要完善制度,严格程序,细化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投诉,对资金落实不到位、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资助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各学校要严格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自觉做到不乱收费,绝不允许一边加大助学力度,一边加重学生经济负担。

第7篇

各县市区教体局、xx职业技术学院、市直学校:

为了推进教育助学脱贫工作精准化,根据上级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资助工作要求和我市教育助学脱贫工作实际需要,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开展教育助学脱贫2017年暑期大走访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走访时间:2017年暑假期间。

二、走访对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家长。

三、走访形式与内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组织教师及学校(幼儿园)工作人员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家中实地走访,了解学生(幼儿)家庭情况,通报学生(幼儿)在校(园)学习情况及其他方面表现,听取学生(幼儿)家长对学校(幼儿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走访中,要注重宣传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资助政策,通报学生(幼儿)在校期间享受资助的项目及金额,查看受助项目及金额填入《扶贫手册》是否准确、完整;如填入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或未填入,要当即帮助学生(幼儿)家长将受助项目及金额准确、完整填入《扶贫手册》。

四、有关要求:

1、教育助学脱贫暑期大走访活动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的有效途径,是宣传教育助学脱贫政策、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成效的基本形式。各县市区教体局及所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xx职业技术学院、市直学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认真做好走访前的各项准备,组织精干人员深入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的家中(xx职业技术学院要对本市户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走访做到全覆盖),耐心细致地做好走访工作;走访人员要以尊重的态度与学生(幼儿)家庭成员平等交流,通俗易懂地宣传有关政策,认真解答学生(幼儿)家长的问题,虚心听取学生(幼儿)家庭成员对学校(幼儿园)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确保学生(幼儿)家长知晓资助政策和自己孩子在校(园)享受的资助项目及金额,确保学生(幼儿)受助情况准确完整填入《扶贫手册》。走访情况要逐户填写走访记录表(样表见附件1),并将录入学生(幼儿)受助信息后的《扶贫手册》拍照打印件或复印件连同走访记录表搜集整理由学校按年度、按年级及班级为单位存档。

2、教育助学脱贫暑期大走访活动可与学校(幼儿园)正常家访、学生(幼儿)资助“百千万大走访”活动、义保机制宣传活动有机结合,确保不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

3、各县市区教体局要加强所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助学脱贫暑期大走访活动的督促检查。各县市区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将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及走访活动统计表(样表见附件3)报送本县市区教体局,xx职业技术学院及市直学校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直接报送市教体局。各县市区教体局、xx职业技术学院、市直学校于8月底分别将走访活动统计表(样表见附件2、3)连同活动实施方案和总结报送市教体局“xx市教育扶贫工作群”()。

特此通知

2017年6月6日

第8篇

关键词:道德;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00-02

一、不救助行为的现状

中国人的看客心理自古就存在,而当今这种现象依然没有改变,反而近些年来发生的案件更多了。在新闻媒体上常能看到频繁报道见死不救、见危不救、见义不为等类似案件的发生。更有甚者还在一旁呐喊、助威、喝彩等一系列不去援助的行为,造成了好多恶性后果。在场群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欲,让别人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不得不感慨是我们的道德体系出了问题,还是民众会在这种方式下找他们想要的满足感。一边国家是采取好人好事奖励的宣传或树立典型人物等方法,一边是人们视而不见、袖手旁观行为的频频报道。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还处于对社会生活的认知阶段,一旦有不良风气传入,在大学生的思想里播种,那将难以想象。为了让大学生能够在校园里良好的学习生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针对袖手旁观的行为在高校德育工作面临了新一轮的思考与挑战。

二、关于见义勇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1.对高校校园的意义

高校对袖手旁观的行为教育是回避不了的问题。在高校,大学生生活比较好集中管理,高校教师团队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担负起大学生德育工作会比较方便。高校校园德育目的不是简单或单一的传授道德上行为和行为培养,更多的是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选择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道德行为选择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书育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培养社会全面型人才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尤为活跃,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团队如何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保护校园的和谐生活,让大学生热爱校园、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袖手旁观的行为传入到校园生活中,会让大学生之间的情感变得冷漠、自私自利、校园的治安混乱,失去校园应该有的乐趣。

2.对社会的意义

高校德育工作就是让大学生,真爱自己与他人生命,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为自己的失误做出相应的弥补树立,勇于帮助他人的思想。在高校受过良好教育熏陶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具有较好的道德素养,坚守自己的良心和正直立场,运用自己多年学习的知识教化整个社会,教化身边袖手旁观者的行为,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纠正社会中不良风气的习惯。在面对他人需要救助时,会帅先伸出援助之手;在需要集体合作救助他人时,会有具有领导能力的组织群众援助他人。

3.对家庭的意义

通过高校较强理论知识的教育,大学生在回到家中会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化教育其家庭成员。还能有效地维护家庭和睦,防止不良事件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在家庭生活中会增强家庭责任感,有助于家庭的和睦,同时在高校全面性的学习也会便于家庭中急救工作的处理,实现在重大险情面前,实现自救便于他救。在大学生日后组建家庭中,对子女教育方面也会起到良好典范的作用。

三、高校对见义勇为教育工作的方法

1.德育学分制管理

在传统高校德育管工作主要是统一制订的教学计划、学大纲、统一编写教材、以及实施统一考试等等。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差异及个性的发展。大学生通常是60分万岁,多一分没用少一分不行,多数活动都是自愿,这就给大学生较大的自由。如果把一些活动能纳入学分制管理就能增强大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团结意识、也能提高大学生爱护学校、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愿意接近他人和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型人才。采用德育学分制的好处就是不会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能够全面带动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德育学分制管理有其自身的弹性、行为方式由自我掌控,符合自己的情况去在一定的时间段完成自己的安排。能纠正不良的人生态度,有效调动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实际效果。

2.心理、医疗和普法教育

心理教育是德育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现代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受宠爱,在受到外界一点点压力就不敢面对问题,选择逃避等行为。要从心理上排除大学生的压力及恐惧心理,让大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及时排除大学生的思想负担,学会让大学生自我排除压力的方法。

在高校很必要的开设医疗教育知识,保证在紧急情况下大学生的应急救助处理能力。加强大学生在生活上简单救助的常识,学会自己救助和便于他人救助。在帮助他人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会避免在救人的过程中,误给被救助者造成二次伤害,保证好心救助的目的给伤者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便等到专业人士的治疗。

不断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让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维护合理、合法的利益不受侵犯。高校是重视人才培养的聚集地,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是行为多样,这个年龄段的人多数热情洋溢,怕有热血青年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行为过激触犯了法律还不知道,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要做好普法教育,要让广大大学生在理智的情况下援助他人,以保证大学生在热心帮助他人的情况下不会造成过激的行为,触犯犯法律。

3.加强教育团队的建设

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要把所讲事情落实到实处,不能让大学生感觉到,讲与做没有多大的关系。在讲课时,要直接或间接地渗入见义勇为的内容。加强研发力度,解决袖手旁观者的行为对策。要以高校教师为特殊的历史使命,全面弘扬高尚品德,做道德的守护者。对高校教育者要有较强的职业素养、要有较强的职业精神、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掌握高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言与行。工作分工细致化,避免工作的重复和资源上的浪费,还可以聘请优秀的兼职德育的工作者,建立德育工作制度和德育工作考评制度,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德育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内容和教育环境。

4.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如今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在学校德育活动的影响力。同时也冲击着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等,受到较强个人主义影响,造成社会责任淡薄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在高校校园建立良好的道德网站,通过树立校园道德明星等活动,鼓励大学生救助他人的良好校园风气。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经验不足,很难明白网络上报道的新闻的是非善恶,容易走向误区,形成短时期盲目地跟风现象。当然这就要求高校要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提供校园网络德育的新途径。把网络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网络与大学生沟通,组建网上读书会,探讨社会问题等等。通过网络将能更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很容易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其不良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在网上举办关于袖手旁观行为及时报道和相关跟踪调查,在保持不违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持德育教育相互鼓励、帮助,监督。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要以大学生为中心,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水平,通过宣传和师生互助来让大学生见义勇为、弘扬正气、与不健康的行为做斗争,营造和谐校园景象。

5.校园德育功能要与大学生发展实际相结合

拓展校园文化植入德育目的是为了大学生的生活德化,大学生能从身边小事做起,达到一种理想的校园精神。拓展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能渗透到大学生的各个方面,渗透到高校的良好风貌,影响着学校整体的教育体系,是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校园文化发挥根本性的作用,就是为大学生提供沟通的平台,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校园德育是一种非课堂式的教育,是通过大学生课余活动参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由大学生发起的活动。同时,也是课堂教育的补充,便于大学生踏出校园做准备,锻炼自我的能力。通过健康向上校园德育活动,既充实了广大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拓展了大学生的学科领域。

高校德育内容要以大学生的发展实际作为主体教育对象,全面生活化,社会化,才能走出德育的困境,才能全面落实到大学生的行动上。德育教育不是教育者机械的工作,要用巧妙艺术的手法让大学生接受,让广大大学生主动自我遵守的一种行为。德育工作要教师关心和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活和对待生活。让大学生明白举手之劳就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让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快乐地成长,和谐全面型发展。德育工作要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如果教育者把教育的意图和目的与大学生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就能很好地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转化成自己的内心要求,大学生就会自发地按教师所引导的去做。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坚持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通过渗透的方法,灌输与学习、生活、就业等生命历程。比如可以利用老校友回学校的机会,与同学们沟通。只有德育内容贴近大学生的学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身边的现实情况,他们才能够感觉到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和教育内容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曹雨平.对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忧与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1,(4).

[2]熊秀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2).

第9篇

教育部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根据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特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将分类推进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重点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职教视野

四川将构建从中高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体系衔接 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0年,构建起从中高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体系衔接,职教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四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引导普通高校转型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

《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重启 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就《职业教育法》修订召开座谈会,这也是《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沉寂3年后重新启动。目前,《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列入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国务院法制办也将《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两套“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与考试用书” 两套书均依据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国家题库编写,由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国家题库技能实训指导手册》覆盖逾100个职业,图书230种以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指导》覆盖150个职业,图书300种以上。

河南规划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建百所品牌示范职校 到2020年,河南省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调整到500所左右,重点建设100所品牌示范职业院校和200所特色职业院校。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到2020年,重点建设10所示范性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在经费投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

培训管理

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高校师德建设六大机制 《意见》强调,高校要健全教师主体权益保障机制,明确并落实教师在高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一要完善教师参与治校治学机制;二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三要保护教师正当的申辩、申诉权利;四要创设公平正义、风清气正的环境条件。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 《意见》提出,我国将建立健全与就业准入、工作考核、岗位聘用、职业注册等制度相衔接的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激励机制,计划到2020年,东中西部地区市(地)级以上城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90%、80%和70%;各区域都要有一大批县级城市开展创建工作。

职业农民

农业部启动“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 农业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遴选办法》的通知,从2014年起启动“全国十佳农民”资助项目。该项目每年一次、每届资助10人,给予每名“全国十佳农民”5万元的资助经费。资助对象为从事种养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包头市农广校启用农牧民教育培训证书 证书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统一印制,证书内统一记录各类农牧民教育培训情况、从事产业等信息,并对培训班次、时间地点、培训机构、课程设计、学习成绩、考核评语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便于实行统一的学分管理,保证培训过程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四川广汉新型职业农民凭证可获30万元以内融资 广汉市首批58名农民获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格证书。获得该证书的职业农民除享受各项涉农政策外,凭证书还可以免担保获得不高于30万元的土地流转预期收益抵押贷款。同时,广汉将出台多项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领办、新办的农业生产基地,在土地整理和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可优先给予立项和扶持;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从事农业生产。此外,新型职业农民领班的专业合作社可优先申报省、市、县级示范社。

第10篇

一、强化“三级联创”活动,争创“五个好”党组织

根据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卫党发[]号)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五个好”基层党(工)委考核细则的通知》(卫组发[]号)文件精神,我局及时下发了《创建“五个好”党总支整改方案》,以创建“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党组织为主题,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一起抓,探索“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地推动创建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使局总支基本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层创建、上下联动、周密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创建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工作任务,着力完善联动机制。通过建立以总支书记、支部负责人为抓党建工作责任人的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上下联动、互相衔接、整版权所有体提高的工作格局。局总支根据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立足实际,指定和完善了创建措施,切实把创建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定期考评,实行动态管理,着力形成争创机制。局总支根据“五个好”创建活动内容,结合人事劳动保障系统基层党建的实际,提出“五个好”考评标准,对“五个好”创建活动进行严格管理和考核。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实施整体推进,着力提升创建水平。局总支按照“五个好”的标准,分类排队,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安排各个支部进行整改落实。同时针对人事劳动保障工作特点,提出创建工作要有侧重,各具特色,注重创建活动上台阶、创建出高水平。四是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局总支从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意识入手,加强对创建活动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深入开展“五个好”活动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局总支在开展“五个好”创建活动中,成立以总支书记李海荣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发挥班子带头示范作用,推动了全系统创建活动的纵身发展。

二、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总支班子。今年以来,局党总支及时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卫市人事劳动保障局总支委员会委员、支部书记。局总支成立后,研究部署了年党建工作任务,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理清今年工作思路,制定了《年党建工作意见》,制订了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党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同时,根据总支班子意见,各支部也积极筹备党员会议。月日,机关支部召开了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支部班子。月日,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选举出了支部委员名,支部书记名。目前市就业服务局支部和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支部已上报了支部委员候选人名单,正在筹备选举工作。

二是做好党员管理和党员发展工作。继续推进党员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制度,切实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完善党员花名册和管理档案,及时转移进出党员的组织关系,严格按要求收缴党费,认真做好党组织会议和活动记录。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细则》和《关于在全市发展党员中试行测评制、预审制、公开制、责任制的通知》的规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和讨论党员转正,不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今年预备党员转正名。

三是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开展了“警示督廉、读书促廉、贤内助护廉”教育活动。要求系统全体党员在春节期间严格遵守中央和中纪委的有关规定,坚持廉洁自律,坚持清正廉洁,自觉移风易俗。印发了《中卫市人事劳动保障局党风廉政工作要点》,对全系统干部职工党风廉政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依托有效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做合格共产党员”等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题活动。开展“做合格共产党员”大讨论活动和“做合格共产党员”演讲比赛。为了进一步促进全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增强广大党员党性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月日,全系统开展了一次“做合格共产党员”大讨论活动,月日,组织系统党员开展了“做合格共产党员”演讲比赛。通过讨论会、演讲会,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对照《》,深入细致地查找了与合格共产党员之间存在差距和不足,着力解决好党员理想信念和实际行动中存在的问题,使思想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月日,由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五督导组组织,我局及广电局、旅游商务局、教育局、招商局、建设局等督导成员单位到沙坡头大漠营地开展了文体联艺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搞活了气氛,增进了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党组织之间团结互助。

二是开展城乡支部间“手拉手”互助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农村支部和困难党员转变观念、加快发展。市委《关于在城乡党支部之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安排意见》下发后,我局党总支积极与永康镇南滩村支部负责人联系、沟通,摸清了该支部的基本情况,并及时召开总支会议研究部署了具体的互助意见,把全系统名在职党员及局机关名非党员干部与南滩村名党员名贫困户结成手拉手帮扶对子,发动干部职工向永康镇南滩村捐款元,对党员群众发展塑料大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提供了积极的服务。

同时继续加强与迎水桥镇下滩村结对帮扶活动,月日局领导亲自到该村开展扶贫慰问,并送去元慰问金。

三是积极开展“实施党内互助致富工程”捐款活动和“见义勇为”基金捐款活动。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和市的倡议,号召全系统党员干部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慷慨解囊,从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高度踊跃捐款,为进一步壮大农村党员致富基金规模,以实际行动帮助有一定条件但缺少发展资金的农村党员脱贫致富,使他们能切实体会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的实惠。全系统党员动捐款元,各支部捐款元。

四是深化群团组织活动。加强对系统团委、工会、女工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各级群团组织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三.八”妇女节,召开系统妇女干部职工座谈会,慰问患病妇女干部职工,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四月份,积极于与市城建监察大队联系,组织党员干部利用休息天上街义务清洗小广告。同时还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了元旦、春节等节日的气氛,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号召力,得到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的肯定。

四、认真开展先进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先进性教育活动启动以来,系统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成立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制定方案,建立制度,认真抓好三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在活动中创新工作机制,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参加本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全体共产党员,包括个党总支,个党支部,名党员,其中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党员名;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第一阶段全系统共召开专题会议次,制定工作方案个,发放笔记薄本,党员撰写心得体会多篇;每位党员做读书笔记篇以上,撰写心得体会篇以上,人均.万多字。各单位学习时间都确保在个学时以上。局总支在抓好学习动员的同时,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服务对象和市民群众的意见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责任制,一条一条、一项一项进行整改,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征求意见中,共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次,发放征求意见表份,收回份,征求到意见条,经过梳理汇总:对领导班子意见有四大类,共条。这些问题中,涉及精神文明建设条、涉及业务工作的条,内部管理、自身建设的条,涉及为民服务、办实事的条。局总支和机关支部及时召开了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组织生活会,逐一提出了整改措施。目前,已整改条,需要下步继续整改的条,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条。

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五个一”活动,是市委、市人民政府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局党总支按照市委开展“五个一”活动的要求,立足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体察民情民意,全力开展了各项活动,及时帮助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

今年,我市南部山区遭遇了严重的旱情,香山乡.万亩西甜瓜受到旱魔的威胁,为了切实保护我市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局总支在月份、月份先后次深入香山乡与乡领导和广大农户联系,并号召系统党员干部积极踊跃捐款,帮助香某省甜瓜种植群众买水浇苗。全系统党员干部在抗旱保苗捐款中共为香山乡捐款元。

全系统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五个一”都已全面落实。每个干部版权所有包输出名劳务人员任务全部落实;每个干部包座蔬菜大棚与柔远镇沟通,共为户种植农户捐助元;每个干部包扶名贫困学生上学,局总支与宣和镇负责人联系,每人捐款元,为贫困学生购买了学习用具。

五、加强行风建设,努力创建服务型机关

第11篇

自2011年4月起,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中心探索性的面向全校大三学生推出“助学见习工程”。该工程利用学校的勤工助学平台,充分发挥资助资源的育人职能,整合校内有关单位的优势资源,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帮助他们毕业后能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缩短与职场的差距。本着“优生优培”的宗旨,采用校内“双选”招聘会的方式,经由学生本人“求职”(申请岗位)、用人单位“招聘”(申报名额并进行面试)、主管部门审核确定人选,每年在全校众多申请者中选拔出了100人以内的在管理、科研、实验等方面有特长、有潜力的学生在校内各单位工作岗位上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培养期间为学生发放勤工助学工资。

1.1培养方向根据学生申请愿意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因材施教,不求全才,只为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和进行学术深造搭建平台。以首届“助学见习工程”为例,实践岗位主要由校内22个用人单位提供,分实验助理、科研助理、管理助理三类。其中,实验助理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发明等能力;科研助理是为了培养学生科研的综合素质,包括文献调研、信息获取、研究方法、文章撰写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掌握课题申报、执行和验收等工作,从科研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管理助理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临场应变、交际写作、团队协作等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从“助学见习工程”三个岗位的根本性质和培养方向来看,既有涉及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又有包含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容。三类岗位以实践性为基本特点,各自又覆盖不同的内容。实验助理、科研助理的岗位设置都是向着学术科研的方向为学术型人才提供沃土。

1.2培养方式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助学见习工程”通过将理论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其中,理论培训主要依托主题讲座和学术报告。针对学生“工作”的特点,主题讲座既有社交礼仪、公文写作、办公自动化操作、角色定位与压力调试以及演讲与口才等文化素质类课程,也有与专业学科方向紧密相连的学术类课程。对于岗位实践,不同的实践岗位培养方式也不同:实验助理是以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为依托,每一个岗位均有指定的老师进行指导;科研助理是以科研课题为依托,采取“一对一”的模式,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名知名教授对其进行培养;管理助理是由用人单位安排专人负责指导,使学生参入到工作事务之中。整个“助学见习工程”培养周期为一年,学生将在岗位中得到实验、科研和管理等能力的强化培养。

1.3组织管理参与“助学见习工程”的学生以班级的形式分为若干班级,配备有班干部并有班主任老师管理指导。在进行理论培训和班会讨论时,组织所有学生统一进行。另外,为了保障质量,强化管理,全面了解学员的学习实践创新情况,在为期一年的培养期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了考核细则。同时,对用人单位也实行了责任制,以避免在实践环节指导老师不尽职责。一年的培养周期结束后,学校将会为顺利结业的学员颁发证书。

2“助学见习工程”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的启示

西南石油大学“助学见习工程”的推出是对学术型创新人才和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助学见习工程”将学术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机地集成在了一项工程模式中。这种“两型”人才培育模式做到了学术型培养和实践型培养的统筹兼顾,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将智力资源等转化为能力的提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通过实践有效的措施,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真正使学生有知识更有文化,有素质更有素养,有智慧更有担当。这一有益的探索,为高校培养“两型”(学术型与实践型)创新人才带来了新的启示,提供了新的思路。

2.1合理规划现有教育资源即可达到培养目标目前一些学校在推行通识教育模式,将学生的培养方式改为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后高年级进行专业教育。这一教育行为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改变,必然会带来较大耗费和投入。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助学见习工程”作为一项组织结构耗费少的创新工程,不需要改变专业教育设置和重新规划教育模式,只是将学校已有的办学资源挖掘出来,并将提供人才培养的各类平台进行了组合开发,从而在整体上达到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校优势与学生优势的结合和创造。这一平台兼顾了两种类型的人才培养需求,组织结构简明直接,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操作性、移植性和推广性。可见,高校“两型”创新人才培养并不是必须搞“大动作”才能实现的,通过对现有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合理规划完全可以搭建起有效的培养平台,建立起可持续、有实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2.2深化创新人才培养内涵才能实现良好效果人才培养不能仅仅是教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在理想信念、创新意识方面下功夫,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寻求新的视角,拓展人才培养内涵,才能达到较好的培养效果。“助学见习工程”不仅着眼于学生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更注重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理论培训向学生传达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富有新的历史使命”等观念,使学生目标更明确,动力更强劲,学习更用心。同时,助学见习工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管理类、实验类和科研类岗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职业”素养锻炼。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和老师组成了多样性的创新环境,各自从不同的方面看待问题,提出新的视角、观念,促使管理、实验和学术的实践内涵深度发展,有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提升。

2.3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是有力保障在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合理完善的运行机制十分关键。就高校“两型”创新人才培养来看,既要做到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有效传授,也需要长效运行机制予以保障,否则不能做到可持续、有实效地发展。高校必须结合学校资源和工作状态的实际情况,在多个维度进行统筹规划。在时间跨度上,要做到合理适当。首先,时间长度要合理适当。助学见习工程有一年的培养周期就比较适当,培养效果令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如果时间为一个月,显然难以实现学生能力的切实提高,如果时间为一年以上则不可控因素也会很多,整个过程的质量监管显得较为困难,最终的结果可能与预期出现偏差。其次,合适的时间安排在哪个阶段很重要。助学见习工程从大三学年开始,对选的学生进行强化培训和培养。选的学生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在综合能力上具有很好的基础,思想行为上比较成熟,因而一年的“见习”培养更加会使其素质得到提升,能力实现跃迁。在内部架构上,要做到全面系统。单一的内部架构,会影响培养的实际效果,就像传统的说教形式教学吸引不了学生兴趣一样。高校培养“两型”创新人才,既要注重固定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也要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服务,注重将自由与固定的创新实践环境相辅相成,合成一体。助学见习工程参照了职场的工作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固定培训,还利用校内资源,为学生提供相似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职场”上自我发挥,不断学习。

3结论

第12篇

一、做好思想工作,巩固专业思想

新分配老师由于受社会、家庭诸方面的影响,对教师这个行来的看法各不相同,因此做好新分配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是各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新分配报到以后,我们就组织他们和老师座谈,请老教师畅谈自己几十年来勤勤恳恳从事教育工作的体会,交流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思想。介绍曾经的毕业的学生在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及作出的贡献,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教育工作的感情,增强他们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新分配教师的业务素质

1. 聘请骨干教师,加强新分配教师的指导。新分配教师到校后,我们首先安排一周见习,由指导教师上一节示范课,课前指导教师与新分配教师一起备课,具体介绍备课方法。课后介绍教案设计、作业安排、课内学生反应,教学的得失以及补救的办法等;还要求新分配教师对指导教师上的示范课提出意见,相互讨论,指导教师解答新分配教师提出的备好课,包括选定教材、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程序,写好教案等。然后,指导教师要指导新分配教师进行试教,课后同新分配教师交换意见,提出具体改进意见。这样手把手地指导,对新分配教师的帮助是很大的。

2. 抓好开始授课的讲评,帮助新分配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十分重视对新分配教师的听课、评课工作,并且把它作为新分配教师指导中的重要环节。新分配教师上课,大多只想完成“教案”既定的任务,至于词语如何教活,学生回答的内容如何判断,教学概念如何讲清,思维能力如何训练,板书如何设计,以及教学态度、教学语言、应变能力等等都有一定的困难,在评课时,我们首先让新分配教师自己谈体会,作对照,然后,指导教师和学校领导再示范指导,先肯定他们的成绩,再指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样的评课活动,可以使新分配教师在掌握课堂教学这一关上提高一大步,因而也深受他们的欢迎。

3. 组织好新分配教师的汇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们要求每一位新分配教师上一堂汇报课,听课的对象是全体新分配教师,有关的指导老师和学校领导。我们要求新分配教师在汇报课上能克服平时上课中存在一些主要缺点与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引导新分配教师认识汇报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他们都能认真对待,每一份教案都经过反复钻研、精心修改,一般说来,这些汇报课都上得比较成功。

4. 安排新分配教师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作为教育办,我们每学期安排的教研活动、听课活动也比较多,这些课一般来说质量都比较高,我们尽量组织新分配教师参加,这样可以让他们有较多的学习机会,开阔眼界。此外,每周各校的教研活动,我们也要求他们参加,让他们与教师一起学习有关教育杂志、分析教材,探讨教法。总之,在这些广泛的教研活动中,他们学到了更多的课堂教学经验。

5. 指导新分配教师开展中队活动。在担任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求新分配教师搞一次主题中队活动(或班会),在中队辅导员的帮助下,新分配教师根据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和要求和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活动的主题、形式、指导少先队员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如搜集材料、外出联系、排练文艺:节目等。一般来说,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受小学生的欢迎,效果也很好。

三、加强民主管理,培养组织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