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厂信息化工作计划

钢厂信息化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24 00:57: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钢厂信息化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钢厂信息化工作计划

第1篇

1.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是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手段

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意识到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各个层面对港口物流发展都十分重视,并在发展过程中担任起重要推动者的角色。主要做法:一是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支持港口物流发展。北威州交通部联合经济、中小企业、能源部出台专门的资助方案,对港口物流发展给予财政性支持。二是在资源利用上给予倾斜,支持重点港口物流项目。杜伊斯堡物流港的建设就是地方政府以资源为杠杆支持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案例。三是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北威州交通部主导境内内河港口道路集疏运设施的改善,汉堡、杜伊斯堡等港口铁路的建设得到地方或联邦政府的直接支持。四是经常性地举办各种创新经验交流活动,以奖代补支持港口物流发展。北威州交通部组织“北威州物流”的创新活动,资助能够加强物流价值链以及促进地区集群战略的创新项目。北威州物流集群组织“物流融资活动”,参加活动的38 个项目中有15 个获得补助。

2. 强化合作和联动发展是推动港口物流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强化港口之间的合作联盟。例如:易北河航道从汉堡港到入海河口共约120 km,流经3 个地市,两岸岸线总长约200 km,但只有汉堡一个枢纽港。莱茵河流域的杜伊斯堡等港口与鹿特丹、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等港口建立了非常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促成了莱茵河流域高效、便捷的海河联运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强化港口产业的联动发展。德国很多港口都着力于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实现港口功能的转型。如德国莱茵河畔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带动了钢铁、煤炭等传统工业的发展,在火力发电和水能发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煤化工业、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及机械工业,并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又进一步发展以石化、汽车、光学电子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一方面,鼓励工贸企业加强物流服务外包;另一方面,依靠港口企业与相关的工贸企业加强合作,建立起双方之间的战略联盟,并根据工贸企业需求,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3. 建立发达多式联运体系,把港口打造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

结合自身区位交通优势,建立衔接充分、组织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真正把港口打造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德国港口物流发展重要特点。例如:汉堡港利用发达的铁路集疏运设施,建立起以“海铁联运”为主要特色的多式联运体系,目前汉堡港拥有铁路线550 km,道岔2 000 多个,站场11 个,拥有3 个具有7 个控制中心的调度系统。欧洲最大的中转火车站Maschen 坐落于汉堡港附近,不仅铁路线几乎通达所有的码头,而且通过港口综合物流信息平台,能够有效地实现铁路运输信息、港口信息和船舶信息的动态共享和交换,有效保障了“铁水联运”组织的效率,依托“铁水联运”体系的支撑,汉堡港成为欧洲“海铁联运”量最大的港口。

4. 运用先进物流技术装备,提高港口物流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

德国无论是海港还是河港,港口物流设施设备现代化的水平极高。以汉堡港为例,汉堡港的ALTENWERDER CTA 码头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集装箱码头,其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了集装箱码头运输的自动化,不仅码头前沿水深达16.7 m,几乎可接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而且拥有最为先进的港口装卸设备,港口的无人自动导向车既提高了作业装卸效率,又压低了运营成本。另外,它采用了最先进的货物管理系统,使得火车、卡车和支线集装箱船都可以安全、快捷地运进和运出集装箱,大大缩短了航运企业的船期。

5. 搭建多功能综合信息平台,把港口打造成为现代物流信息集散中心

德国港口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运用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以汉堡港为例,汉堡港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始建于上世纪80 年代,由汉堡港数据交换系统有限公司负责具体的建设和运营。该平台以港口EDI 系统为基础,有效整合了海关、检验检疫、港口、引航等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和码头、航运、贸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船货、货主、银行等数千家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成功实现了电子数据实时交换。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易北河航道信息系统、港口铁路货运系统、进口关税系统、出口关税系统、危险品信息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网上报关报检、配载配送等多种功能。目前平台的用户已经涵盖海关及相关政府部门、1 300 多家货代企业、600 多家工贸企业、85 家船代及航运企业、22 家卡车运输企业、50 家铁路运输企业、44 家集装箱码头企业、航空运输企业等,并与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平台实现了互通互联。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大大简化了物流流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综合竞争力。

6. 发展各具特色的增值物流服务,把港口打造成为物流产业集聚中心

德国港口拓展物流增值服务,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实现由传统“货物装卸港”向“现代物流港”转变的经验也值得总结借鉴。例如:在杜伊斯堡港,当地政府以蒂森克虏伯钢厂搬迁为契机,依托港口在约300 公顷的土地上开发LOGPORT 项目,搭建了具有国际规模的现代物流中心。通过该中心集聚了40 多家物流领域的全球性运作企业以及中型企业,成为欧洲著名的港口配送中心;杜伊斯堡港务集团的各家企业在提供传统的装卸、仓储服务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相关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包括运输链的建设与优化、轨道货物运输、包装及物业管理等在内的多样化的运输服务,实现了由传统企业向现代物流服务商的转型。

二、发展启示

1. 切实加强港口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港口物流政策扶持,营造港口物流发展良好氛围

加强对港口物流发展的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促进港口物流发展。一是转变发展理念。切实提高对港口物流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将加快港口物流发展纳入本部门、本地区年度考核目标和工作计划,着力予以推进。切实增强各级港口管理部门在港口物流发展中的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帮助物流企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帮助企业协调争取各类政策扶持。二是加强管理协调。建立由中央驻苏相关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参加的省级港口物流发展协调小组,推动地方成立相关的协调小组,加强各级港口(交通)部门的主动协调力度,切实对港口物流发展的统筹协调,推动港口物流发展。三是加强合作分工。省级港口管理部门重点研究制定全省港口物流发展规划、发展政策、考核奖惩体系和资金扶持计划,联合地方加快连云港、南京、太仓等核心物流节点建设,联合地方打造港口物流发展示范工程,加快省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对地方物流园区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和物流项目建设的扶持。地方港口部门根据职责加强本辖区港口物流发展相关工作。四是创新发展机制。加强江苏港口之间、长三角港口之间与国内外知名港口之间的合作机制建设,推动港口物流横向合作发展;加强港口与上下游物流企业、上下游货主企业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合作联盟,拓展增值服务功能,增强对供应链配置能力;加强省市联动发展机制建设,共同推进干线港、多式联运和航运物流中心等重点港口物流发展。

2. 加强港口物流资源有效整合,提高港口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水平,提升港口物流国际竞争力

强化区域性港口横向联合,提升区域港口的规模化发展水平;鼓励港口企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拓展服务功能、整合供应链;加强岸线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加强区域港口资源整合。加强沿江、沿海、内河等港口之间的横向联合,构筑江海河联动的运输体系,提升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水平。加强沿江港口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沿江港口的整体发展水平。研究探索以集装箱等业务为突破,以资本为纽带整合的可行性和方案。加强沿海港口之间的沟通协调,推动沿海港口错位发展。二是港口供应链纵向整合。切实加强港口企业与工业企业、商贸企业合作联盟的建设,推动相关工贸企业实现更多的物流服务外包,为港口拓展增值服务功能创造前提。以港产商合作联盟为前提,以集装箱、铁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以及港口特色的货种为对象,推动港口企业积极参与相关供应链的设计与优化,逐步整合区域供应链资源,提升港口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

3. 优化运输组织结构,大力推进“铁水联运”、“江海河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提高港口物流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加快依托港口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把港口打造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重点加快“铁水联运”和“海河联运”发展,着力优化提升港口的公路集疏运组织。一是大力发展“铁水联运”。选择铁路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的港口为试点,以集装箱、煤炭等大宗散货为主要对象,通过加快“铁水联运”信息系统建设,加强“铁水联运”场站枢纽建设。主动强化与铁路部门、腹地地区政府部门和口岸单位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力争在“铁水联运”机制、“铁水联运”信息共享共有、口岸通关模式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铁水联运”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江海河联运。以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政府出台加快水运发展意见,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为契机,鼓励沿海、沿江、内河港口以多种形式开展战略合作,围绕集装箱、钢材、矿石、煤炭等货种构建海河联动的运输体系,促进江苏省江海河联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重点要加强沿海沿江港口内河转运设施的建设,推动沿海沿江港口将口岸功能延伸至内河港口。三是优化公路物流组织。通过加快临港公路配送配载中心、甩挂运输场站等建设,加强配载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港口配载能力和水平,力争进出港口的车辆能够实现“重去重回”,把港口打造成为货物配送配载中心,提高港口集疏运的组织化水平。

4. 充分利用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港口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港口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

一是构建省级港口物流信息系统。在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和技术规范下,统筹考虑全省沿海与内河、港口设施和物流发展情况,建设水运港口物流信息系统, 并逐步实现与海关、检验检疫、海事、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及道路、航空物流的系统联网和信息共享,为管理部门、行业、企业之间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二是支持地方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对地方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各港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加快自身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各地方港口港航EDI 系统和电子口岸系统的建设,并与省级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区域级信息平台实现有效对接。三是支持加快专业功能平台建设。加大对“铁水联运”信息平台、港口货物电子交易市场等功能性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逐步拓展港口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功能。重点加快组建“江苏运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此为主体,加快建成“江苏省省级‘铁水联运’信息平台”,探索推进省级煤炭、矿石、液体化工品等网上交易平台的建设;加大对地方铁水联运信息平台、大宗货物交易平台等功能性平台的支持力度。

5. 加强行业指导,积极培育港口物流市场,拓展港口物流服务功能

切实加强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分类指导,积极培育壮大港口物流市场,改变港口物流企业小散弱的局面;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拓展现代物流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功能,推动港口物流加快发展。一是积极培育港口物流市场。积极鼓励传统港口企业向两头延伸产业链,实现由传统港口经营人向现代物流服务商转型。加强对镇江港、惠龙港务等发展港口现代物流的典型企业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成功经验,并予以推广。选取若干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逐渐使其发展成为龙头骨干,为实施供应链优化创造条件。面向境外引进一批国际著名的物流企业,同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发展。二是积极拓展现代物流功能。加快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以港口物流园区为载体,以铁矿石、煤炭、液体化工品、钢材等与全省经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货种为对象,大力发展大宗物资储运、交易贸易、保税仓储、配送配载等临港增值服务功能,营造江苏港口物流特色,引导物流要素在临港地区集聚,将港口打造成为现代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