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1 09:58: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融资风险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项目融资的定义
项目融资发展到今天,不同的学者给过很多不同的定义,但仍没有一个准确被大家公认的,本文所采用的是张极井先生在《项目融资》一书中所论述的北美洲金融界习惯上遵循的标准,即所谓项目融资,是那些所有具有无追索或有限追索形式的融资活动的统称。
二、目前我国项目融资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1.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与风险分析的关注点不同项目的好坏是能否安排融资的根本,只有好的项目才有可能吸引银行提供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需要通过对项目的原材料供应、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的获取、项目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状况、项目的环境效应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对项目做出综合性的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项目的风险分析往往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和评价许多与项目有关的风险因素。然而项目技术的可行性和项目的可融资性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可行性研究报告往往是从项目的所有者角度论证项目出现好的前景的可能性,而贷款银行重点分析的则是项目出现坏的前景的可能性,具体的讲,贷款银行所关心的不是项目未来的投资收益率,而是项目未来的偿债能力,所以单纯的建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基础上的风险分析很难对项目所涉及到的风险因素做出全面而正确的评价。
2.风险识别能力有待加强能不能对融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风险识别的准确与否十分关键。所谓风险识别是指贷款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就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或潜在的风险进行感知、预测的过程。要发现银行本身面临的全部风险因素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项目的融资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建设期的完工风险,运营期的经营风险、技术风险、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等等。如果没有大量的历史数据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作为依托,银行管理人员很难对各种风险做出全面而又正确的识别,这也为后续风险评估工作埋下了隐患。
3.贷款银行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贷款银行风险评估体系方法通常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通过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银行可以对风险进行静态、客观的描述,但这种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
(1)在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历史统计数据相对较少且很多数据之间没有可比性。
(2)无法动态的描述在某个具体时间段内不确定因素对贷款本息足额回收产生的具体影响程度。
(3)定量分析中经常采用人为打分的方法对风险大小进行衡量,主观性太强。
三、我国项目融资风险评估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聘请专业的项目融资顾问为了解决单纯依靠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进行风险分析带来的风险因素,贷款银行可以在风险评估阶段聘请专业的项目融资顾问协助深入分析,为融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项目融资顾问可以在诸如项目风险系数的确定、项目承受债务能力的分析、金融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等方面发挥专业的作用。
关键词:项目融资;风险管理;BOT方式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筹资方式,在国外的研究中,对项目融资也只是进行了一种方法的介绍。而对项目在融资过程中,如何去志别、分析、控制、管理风险,没有做出系统、深入的研究。
在国际上,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学术机构和学术会议很多,但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的国际项目管理机构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该协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项目管理大会,出了论文集《Management by Projects》,收集大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文章。在出版论文和专着方面,英国的学者J.P. Turner的着作《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 Management》专辟一章讨论风险管理问题,最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是英国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N.Kartam与S.Kartam从项目订约人角度对科威特建筑行业的风险及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探讨如何评估、分散以及管理科威特建筑项目的风险,并提出了两种风险管理方法,即预防风险措施与缓和风险措施。
Patrick T I Lam指出电力、交通、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方面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影响,并以BOT这种融资方式为例,通过实例分析指出风险因素的种类以及相应的规避方法。
Jyoti P Gupta和Anil K Sravat通过分析印度电力项目中融资和建设方面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相关的政策、电力交易、风险因素和融资等,介绍了外国投资的第一个IPP项目,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Mansoor Dailami和Danny Leipziger提出了在BOT融资方式中通过特许权协议降低风险的一些策略,如控制关键风险因素的变化,通过法律手段固定项目参与方和贷款银行之间的义务和权利等,并且运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风险管理教学、研究和应用也是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可惜系统地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不多。文献首次对项目风险管理作了理论综述,文献详细介绍了风险管理体系,文献论述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各种风险评估定量方法,另外文献引进了重大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综合集成方法。
近年来,我国已经在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双法)项目管理委员会发起并组织开展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研究,于2001年5月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志体系,建立了项目风险管理的框架结构。目前在国内开展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项目管理学术研究与培训等工作,使项目风险管理得到了普遍的重视。
目前,国内对项目融资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还不很成熟,主要是一些较为初步的定性分析。
田琦、赵凤(2004)对SCERT在项目融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范小军、王方华、钟根元(2004)分析了大型基础项目融资风险的动态模糊评价方法。张建坤、张璞(2004)对房地产投资项目融资风险的灰色模糊评判进行了研究。屈哲(2003)对项目融资风险引入了动态分析的定量评估。王上铭、李树丞、王贵军(2002)对AHP法在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李汉军、何亚伯(2000)、张曼、屠梅曾、王为人(2004)提出了项目融资风险动态管理方法。袁业虎(2004)对融资风险测量方法的进行了探讨。钱春沁、孙晓安(2004)建立了项目融资指标体系及其风险评估方法。
徐大鹏、赵梅(1999)、王晶(2000)、李云磊(2000)、薛桦(2001)、屈哲(2002),尹昱、吴旭光(2003)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规避与控制的措施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尹昱(2001)、陈赟、张凤明(2004)\范小军、钟根元(2005)、侍玉成(2008)对项目融资中风险分担与博弈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摊和控制机制以及项目融资风险的最优分配模式。 转贴于
邱晓晨、张颖(2004)对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丁莉(2002)、王准、彭新民(2004)对水电项目融资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袁俊霞(1999)研究了项目融资在煤炭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关键词:房地产;融资;风险控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加快,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投资额度大幅增加,我国房地产企业投资步伐加快,但和我国GDP增长速度以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相比,房地产公司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不相配合,造成房地产公司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为解决房地产公司的“资金瓶颈”,需要采用吸收社会资金,多途径融资的多元化投资的方式,来加快我国房地产公司投资的步伐,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基于此,本文对房地产公司融资的风险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一、工程项目融资管理
从定义上来看,融资是指从自身经营状况和资金运用状况角度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战略的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测算资金的需要量,并按照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的组织的过程,其主要是保障企业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融资过程包括了融资渠道、方式和数量结构等问题,现代融资行为拓展了传统的融资概念,其不但包括了实体有形资本的融通,也包括了虚拟无形资本的融通。融资过程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和投资关系密切,投资行为直接决定了融资的过程,所以说,没有投资的需求也就没有融资的需求。同时,投资主体的财务状况、行业背景以及投资项目预期风险和现金流量情况都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数量、结构和方式等等。融资的过程也直接决定了投资的过程,一般来说,投资者无法筹集足够数量的资金,那么相应的投资量以及投资结构等也将发生变化。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是一个整体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投资和融资活动也可以称为投融资。
二、房地产公司融资风险管理的特点
1、以风险的识别为融资结构依据
房地产公司的融资是根据项目的实际状况进行定位的一种结构性融资,重点是融资结构的确定。成功的房地产公司需要项目的各参与方进行合理的风险分配。但首先需要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进而确定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为项目风险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途径,以实现企业在风险分担情况下合理的融资结构的确定。
2、以项目当事人为风险分担主体
房地产公司管理重点还是需要人去完成,项目的风险更是需要人的参与,通过建立合同管理的形式,来对风险环节以及风险管理人进行约束,进而保证项目融资结构的稳定。在此基础上,需要对项目各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需要考虑到项目建设中各个参与人以及贷款人进行风险分担。成功的房地产公司的融资结构需要各参与方来进行风险责任的共同承担,一旦房地产公司融资结构确立以后,需要各方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计并进行承担准备。
3、以合同作为风险处置手段
对房地产公司融资的的风险识别和管理以后,落实环节是进行风险的处置。在房地产公司融资中,对各个风险进行具体化后,需要通过合同的形式来对房地产公司风险进行量化,同时通过合同的形式来确定各个项目参与人的风险承担容量,以及以何种形式来承担项目合同、融资合同,并作为风险处理来在项目周期中进行贯穿,并确保彼此相互衔接,进而实现风险规避的目的。
三、房地产公司融资与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是风险识别,对于房地产公司融资的风险识别因依据标准不同而存在着差异。首先是项目融资的利率风险,是指项目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利率变动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项目价值降低或收益受到的损失。房地产建设项目通常是采用银团或集团贷款的融资形式,而项目的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在此期间没有收入,项目的总利息数将有可能占整个项目融资费用的大部分,而项目的实施方一旦付息有困难,所产生的后果多半会是项目完成的延误,这将会对贷款方的资金回报产生直接的影响。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下维持产品质量下,市场上可能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完工风险,项目的融资完成和工程完工存在本质的区别,不仅仅是按照项目计划去进行项目实施完成,而是要在项目完成后达到项目预期的生产能力。因此,完工风险还包括了技术等原因而导致的项目建设期延长,以及项目未到达预期的经济技术指标等等。
2、风险评估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存在很多定性和定量的因素可以去对项目进行效果评价。而这些因素多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这些影响是导致项目变化的重要因素。为了进行科学的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不能仅仅只依靠定性分析的手段,还需要通过复杂的定量方法进行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模型,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来进行了解,进而客观分析出项目融资风险水平。由于定性评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根据房地产公司实际来加以使用。而定量分析法师利用数学模型对经济指标中的利率风险、财务风险等进行定量评估。定量分析分为经济法和非经济法。经济法是利用现金流量模型求出项目的财务净现值(NVP),进而进行风险评估。其次,要对项目融资期间现金流量进行客观计量,进而为融资决策提供风险评估数据准备。此时主要选取了累计债务覆盖率和项目债务承受比率两个风险评价指标(财务指标)对风险进行评价与衡量。非经济法主要有模糊评价法。模糊评价体系分为初级和多级评价体系,初级是根据各风险因素等级进行分类评价,其向量评价结果为Bk。多级评价体系是将初级评价体系的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并组成合成矩阵,再进行评价向量的计算,并进行逐级评价,最终形成在评价集合基础上的隶属度矩阵的模型。在进行判断时,要遵循加权平均和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评价体系的结果进行最终的判断。
四、房地产公司融资风险控制
融资风险的控制是在对融资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事前预测,进而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来降低房地产公司风险的发生以及发生的损失概率。项目融资风险包括了可控和不可控两方面的因素。可控风险因素,可以通过组织实施和协调的方式进行控制。而对于不可控因素,比如市场需求等导致等系统风险,由于难以避免,因此可以采用风险分散或者风险转移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控制是处置风险的最重要工具,风险损失控制比其他风险控制工具更为有效。主动预防可能要比风险发生后进行风险转嫁等采取的措施更为有效和有意义。从全面角度出发,损失控制要优于转嫁风险。从风险转嫁的角度出发,风险转嫁不是风险消失,而只是将风险从一个地方转嫁到另外一个地方,并没有减少风险的整体,U型瓶效应突出。例如:对项目开展保险就是一种风险转嫁措施,是通过对项目发生损失后进行的财务补偿,对于风险控制而言,风险转嫁是一种被动的风险承担措施。而风险控制虽然不能对风险进行完全的消除,但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风险防范手段,其对风险防范的措施非常有效。与风险转嫁和风险控制相对应的还有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即损失融资方式,这种风险控制方式不是对风险进行转移,而是自留风险损失以及因此而发生的损失后果。风险自留和风险处置不同的是,风险自留并不能起到风险控制的作用,它不是以对风险的积极主动防范为目的,而是明确知道项目风险后进行主动的风险损失承担,并接受因此而产生的不利后果,是一种主动的计划和准备活动,风险自留情况下发生的风险都是企业通过自我资金承担的。
对待不同的项目风险,在进行项目融资中,要积极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而达到风险控制和规避的效果。首先,房地产企业要建立融资战略,建立多层次的融资渠道。如创业期从担保公司获取创业启动资金,成长期可以通过银行借款来取得拓展业务发展所需资金,成熟期甚至可以引入风险基金或上市融资等等。其次,房地产企业可以开发民间融资渠道,目前国家正通过多种政策形式为民间借贷行为松绑。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充分运用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对民间资本合法化的有利政策空间,改变过去房地产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融资或等待机会上市融资的狭隘融资观念,应该把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拿到地面上来。通过拓展工作思路,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壮大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实力。
总之,房地产公司融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企业正确认识其风险来源,并采用有效方法加以规避,不断提高企业项目融资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风险,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雾虹,何帅领.BT项目融资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J].2009(6)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项目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诸如地方集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利用外资、转让经营权等多种融资方式在公路建设项目中得到应用,有效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压力,促进了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但公路项目融资也带有风险性,资金需求大、项目组织复杂、政策性强等特点决定了公路项目融资的风险性较强,如何降低公路项目融资风险,实现公路建设稳健发展,是当前摆在公路交通行业的重大课题。这里我们仅以公路建设管理单位为例,探讨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的管理问题。
二、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分类及管理目标
(一)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分类
1.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外部风险(主要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金融环境风险)和内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为资金管理风险、完工风险、偿债能力风险等)。外部风险对于建设管理单位来说很难控制,在此我们重点探讨加强项目融资的内部风险管理。
2.内部风险按项目建设的阶段分为项目前期风险(主要包括立项与融资成本等有关资金管理的风险)、建设期风险(主要包括工程质量、工期、变更等有关项目完工的风险)和运营期风险(主要包括项目收支、运营成本等有关偿债能力的风险)。如果对这些风险估计不足,管理不善,轻则会增加建设成本和项目资金压力,严重的还会因贷款无法按期偿还,降低信用等级,给政府造成财政困难、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损失等一系列问题。
(二)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目标
公路项目建设融资有多种形式,最常用的是向金融机构贷款,以这种方式筹集到的资金,约占公路建设资金的40%,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所占比例更大。但无论哪种融资方式,都大致包括项目前期的资金筹集、在建期间的支付使用和运营期间的管理偿还等几个阶段。因而,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就主要体现在,项目前期以最小的成本融资成功,在建设期间节约支出,控制成本,在运营期间保持融资项目良好运转,增加收入,及时偿还贷款等环节,达到既能以最低投资建设好公路项目,促进公路交通发展,又能保证国家信贷资金安全,实现公路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三、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具体举措
(一)项目建设前期风险管理
前期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公路项目融资成功。具体措施有:1.在项目筹划立项阶段,应做好充分的调查分析和预测,做好行业内的变化趋势分析,减少投资的盲目性。2.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充分运用各种财务手段盘活资产,积极和金融机构沟通,及时掌握信息资料,以尽快完成融资。建立健垒财务管理的制度规范,控制好融资成本,切实做好资金调配和使用计划,加强监管力度,保障资金足额及时到位。3.聘请项目专家组对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充分考虑公路项目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施工时间安排、地质地形条件、环境影响、施工难度等因素,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保证项目实施技术措施协调得当。4.加强融资制度建设,整个融资恬动从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融资工具、融资对象的选择、资金使用、风险管理,到还款计划的执行,都置于严格管理和监督之下,以控制融资成本,规范融资行为,提高融资能力,降低融资风险。5.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就是对确认后所存在的风险作进一步的分析及量度,然后再作进一步的管理,从而将损失减至最低,及将其控制至可接受水平。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公路项目风险的评估是进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工具的选择和日后回避风险的主要依据。
(二)建设期间融资风险管理
公路项目建设期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公路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按时按质量要求和按规定程序完成。具体措施有:1.选择良好的项目参建单位,发挥好各方的积极性。参建单位包括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应通过招投标等程序选定最优项目实施单位组合,通过恰当的组织管理,从公路建设整体利益出发,最大限度发挥各方积极性。2.强化合同管理,确保公路项目建设责、权、利均衡。强化合同管理,明晰责任,确定分工。(1)是公路建设工程的风险责任和权利应是平衡的。承担责任也应该享有权利,同样,如果已有某种权利,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2)是风险与收益要对价。对于风险承担者,应享受风险控制获得的收益和机会收益。(3)是风险承担可行性,风险的承担应当拥有预测、计划、控制的条件和可能,有迅速采取控制风险措施的时间、信息等,只有这样,公路建设工程的参与者才能理性地承担风险。3.拟定先进的项目组织方案。为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应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对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应选择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组织形式,并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严密控制。4.提供担保或购买保险。对可能产生的资信风险,可要求对方出具担保,如由银行出具投标保证金与履约保证金等。在项目估价中增加不可预见风险保证金,来购买保险,以抵消或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5.加强风险的预警和处置。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方案,在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影响,如迅速恢复生产,争取获得风险赔偿等,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三)运营期间融资风险管理
公路建设项目的融资绝大多数要靠收取路桥通行费来偿还,所以运营期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确保公路项目能获得期望收益,确保融资项目依据相关政策和要求发挥最大功效,取得最大收益。具体措施有:1.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在收费价格调整、运营管理权限等方面的利益。2.完善公路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路运营管理,完善公路设施和其他配套措施,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公路车流量诱增能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3.强化养护管理,保持良好的通行状态和运输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公路的养护及维修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保养,保证路况良好。实施科学标准化管理,尽量降低养护和管理成本。同时,加强对路况的监控,及时进行维修,尽量减少因长时间、大范围的维修对公路通行环境造成影响而导致车流量损失。在道路沿线配备完善的道路抢修、积雪清理、路面防滑设备,制定恶劣天气、交通事故应急措施,以减少车户损失,保证道路通畅。4.加强通行费收入管理。控制各项不合理开支。收取的车辆通行费用于养护维修费、经营管理费、财务费用等各项支出后,应优先归还该项目贷款本息。财务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尽量做到“有计划不超支,无计划不开支”,避免因挤占挪用计划还贷的资金,造成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增加项目偿债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建?O也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公路交通建设,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越发明显。而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庞大的前期资金投入成为建设必须要面临的挑战。传统的政府为主的投资方式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已无法满足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PPP融资方式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交通建设融资方式,对于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以及解决公共产权问题有较好的成效。本文将结合日照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PPP项目,探讨PPP项目资本金融资方式。
一、PPP项目公司资本金融资的方式
(一)前期工作准备
对于重要的项目融资方式,前期项目评估和风险评估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必要前提。在项目融资过程中,PPP融资项目要求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进一步的专业评估,特别是项目的预测分析,这对于银行风险防范而言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实际工作中,项目的实施同时要求企业必须有合理的管理机制以及风险承担机制。对于多业务、多项目的大型企业而言,还款人对经营需要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权,对成本必须有相应的控制力,对贷款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能力。担保和支持体系的建设,贷款人需要有贷款担保,对于公路建设而言,项目融资风险较大,完全依赖贷款人是不现实的,因此,参与者都必须有相应的贷款分担能力,承担相应的风险,这要求项目资产以及权益抵押必须有完善的体系。这也使得PPP在各理分配上比其他传统方式更加符合实际要求。这也使得遵循风险分担原则、合理分担项目风险成为PPP的主要前期工作。
(二) PPP的融资方式
作为一种投资周期长,投资项目较大的融资,PPP需要在融资方式和渠道上逐步实现多元化,只有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才能将社会和政府的资金风险压力降低。针对当前公路工程建设,融资主要有贷款、股权基金、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
在公路项目建设阶段,主要的融资方式是贷款,项目贷款的主要特点在于贷款的金额大、贷款较为便捷以及贷款成本低。通常,贷款来源可以有银行、信贷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实践中,融资方是一个多方面组成的财团;股权基金则主要指政府主导的基金,通过政府的主导,对基金做优先级的划分。再之,通过省政府指定金融公司以及银行指定的金融公司,成立相应的公路运营发展基金,再通过地方政府指定的金融公司以及银行募集的基金,三者进行融合,通过多重融合将风险等级逐步降低。当然,社会资本也可以发起基金投资,社会资本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金融财团,其在和政府达成相应的协议后,通过和金融机构形成合伙基金承接公路建设项目,金融机构此处作为优先级,社会资本作为劣后级,以股权的形式组建项目公司。在工作中,资本方通过和基金公司分别占60%和40%的方式形成劣后基金A,同时,基金公司通过和风险投资、银行通过受托管理的方式形成投资基金,投资基金通过资本投入项目公司获得股权。而基金A则通过受托管理和适时收购项目公司的方式在项目中获得相应资源利益;对于债券方式而言,项目公司如果满足相应的发行条件,可以在银行交易市场发行相应的票据进行债券融资。债券持有人通过与项目公司认购债券的方式参与,担保人则与项目公司有信用增级的联系,托管人通过资金托管服务参与项目运营。PPP项目收益票据是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通过项目生产的现金流对债务的融资偿债,这种票据是典型的债券方式融资,在PPP项目的全程票据可以通过灵活发行。在发行票据的同时必须建立起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特别在公路建设的准备阶段必须对项目的整体运作方式和资金回收方式等做好总体的规划,尽可能降低项目资金风险;资产证券化也是PPP项目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政府必须按项目前公开相应的收益规定,并且安照有关规定,对公路运营应收的款项和收益权通过项目公司的资产证券化进行PPP项目融资。PPP项目公司对未来项目所能获取的稳定收益现金流进行资产的整合,形成有效的资产基础对外进行销售。基础资产作为一种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在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向投资者开放证券实现资金认购。
二、结束语
PPP项目公司融资是当前较为流行的公路建设资本金融资方式,在实际中政府需要逐步转变角色,加强扶持政策,对融资渠道更是要积极拓展。另一方面,构建合理的风险分配和公路收益调整机制,对政府的相关审批流程进行精简化也是未来PPP项目融资工作必经之路。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探讨了PPP项目公司融资方式,为相关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PPP融资;风险管理;霍尔三维模型
1、引言
工程建设项目是国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载体,研究项目投融资管理,尤其融资模式的选择和确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国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速度和幅度增长迅猛, 2010年全国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278121.8549亿元,同比增长23.83%[1],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占到很大比例,并且这个比例在未来几年还会继续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纯依靠财政和传统融资模式难以弥补资金的巨大缺口,为使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模式,一个合适融资模式是决定该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
目前各地政府较多运用具有公私合作理念的PPP项目融资模式。PP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它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2]。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方式尤其适用于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铁路、医院、地铁以及体育场馆等。但它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政府要充当利益的协调者和保证人,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投资者在项目初期就参与了项目、可能永久经营项目,增加了它们的风险。政府部门较难了解民营部门的内部经营运作情况,混淆政府目标和项目评价标准。收益分配公平性较难把握,为了快速盈利,向最终用户收取更高费用。
总之,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投资大,运行周期长,由于项目内外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项目的失败。基于此,考虑运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建立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三维结构来监控并处理项目的风险,以保证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
2、霍尔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是从三个维度来刻画系统工程要素的组成以及它们相互的组合所形成的立体空间结构。这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
①时间维:从工程进程方面来考察,工程中的各项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工作的进行上是有先后顺序的。所以要从时间上揭示工程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联系的规律。
②逻辑维:从工程顺利实施角度来考察,为实现工程顺利实施目标,针对工程各阶段工作所作出的一系列决策,这些决策也是相互依赖,相互辅助的,共同构成工程发展的决策视觉。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解决某一大型工程项目时,一般可分为七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实施计划[4]。
③知识维:针对工程的进展所需的有关知识来考察,表现人类知识对工程进展的支撑作用。
2.3 霍尔三维结构关系
项目风险的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5]。项目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进展,项目的内外环境日益复杂起来,不同的风险也随着而来。在时间维度的主线上,通过逻辑维度分析每个阶段甚到每一时刻的风险源的状况。三维的系统地、交叉地、动态地周而复始的应用,使项目的风险降到一种合理的程度,并对产生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并获得合理的收益。
3、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三维结构
3.1时间维——项目全寿命周期
PPP融资项目的时间维度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即项目投融资阶段、项目建设阶段、项目运营阶段、项目移交阶段。在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蕴藏着不同的风险,以时间作为主轴线,可以识别分析不同时间段的项目风险状况,并给予对策。
①项目投融资阶段
首先对政府确定待开发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可以采取项目融资模式进行融资后,政府开始组织招标。投标完成以后,政府部门对提交的投标书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初步选出一个或几个条件较好的项目公司作为暂定中标者。最后,宣布中标结果,中标的项目公司办理好公司成立的有关事宜。项目公司正式注册以后,开始组织有关项目参与者进行项目开发。
②项目建设阶段
首先,项目公司与各联合单位签订正式合同。其次,项目公司组织各相关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政府随时对项目建设状况进行监督,出现不符合合同的情况及时沟通,并确定责任主体。工程竣工通过项目验收以后,建设阶段结束,项目进入运营阶段。
③项目运营阶段
项目运营将持续到特许权协议期满,项目公司直接或通过与专业管理公司签订合同并由后者运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营期间,按照协定要求对项目设施进行维护。贷款人、投资者、政府和居民都拥有对项目可进行监督。
④项目移交阶段
项目移交阶段是最后一个阶段,包括项目移交和项目公司解散等内容。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公司要将项目的经营权(或所有权与经营权)向政府移交。项目移交以后,项目公司的业务随之中止,因此,应到有关部门办理清算事务。
3.2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PPP融资模式系统知识维主要是为建设项目系统运动提供理论支撑,为保障系统动态有序运行,针对系统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6],项目风险管理的逻辑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
风险识别是根据PPP融资项目运行各阶段的状态,比较它与正常状态之间的偏差,并找出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并一一列举出来。
3.3 知识维——融资项目风险的管理方法与工具
知识维度是指解决项目风险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综合所用风险管理知识。从知识维度所需的科学知识方面来考察,表现知识对风险管理对策措施的支撑作用[7],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信用风险、运营风险等。
综上,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三维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管理三维结构图
4、结语
PPP项目具有范围特别大、经营期很长、经营环境复杂及项目目标多样性等特点,本文通过构建PPP项目霍尔三维结构图,进行PPP融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把项目风险管理的时间维度、逻辑维度和知识维度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对于项目风险的降低和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07月第一版
[2]亚欧PP联络网.欧亚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合作(PPP)案例分析[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08月第一版
[3]赵映超.项目风险动态管理模式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 2010.06
[4]白浩然.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广义BOT融资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9.04
[5]王华牢.关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BOT方式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2004.03
金融危机使项目命悬一线
2008年初,A公司与土耳其埃特拉斯公司签署了电站项目商务合同。合同包含2台600Mw燃煤机组,金额约7亿美元。按照合同约定,项目将分二期来建设,一期计划完成2台机组的所有公共设施和第1台机组的EPC工程;二期将在一期开工后6个月内启动,完成第2台机组的EPC工程。
该项目原计划由业主自土耳其当地银行进行融资,使用信用证方式付款,对于A公司来说是现汇项目。2008年8月,业主向A公司支付了第一台机组的预付款4800万美元。紧接着,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土耳其融资环境恶化,原本承诺给业主贷款的银行撕毁承诺。业主融资安排无法落实,也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于2008年10月开出信用证,项目遭到搁置。无奈之下,A公司只得按照业主要求将大部分预付款退回,项目命悬一线。
2009年初,业主在多方寻求融资未果的情况下提出先上一台电站,由中国出口方提供出口买方信贷融资,融资金额约3亿美元。如果融资问题可以解决,则项目继续实施,否则将取消。融资成为决定项目生死的关键因素。
专项安排政策使项目扭转乾坤
“专项安排”政策的出台给A公司在土耳其电站项目带来一丝生机,它被列入“专项安排”第一批项目清单。为了挽救这个项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国信保”)对其给予高度重视,与出口企业全力配合,多方寻求融资渠道,并立即展开风险评估,进入承保流程。由于该项目业主为私人企业,且土耳其电力市场具有特殊性,因此,中国信保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中国信保与业主进行了多轮艰苦谈判,带领出口企业和贷款银行进行项目融资、担保结构的设计,查阅了大量的土耳其电力市场法律法规,对当地电力、金融市场、国家风险状况、现场情况等进行了考察。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中国信保于2009年7月为该项目出具了承保意向书,于2009年底正式向财政部上报了承保方案。2010年5月,根据财政部批复,中国信保对该项目正式出具了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单,保险金额4.35亿美元,保险期限12年。在出口买方信贷保险的保障下,中国银行对该项目提供了3亿多美元的融资。至此,该项目的融资问题成功解决。
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获多方好评
A公司承包的土耳其埃特拉斯电站是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撬动融资,使项目起死回生的案例。也是“专项安排”政策促进出口企业业务发展的有利证明。中国信保对该项目的承保,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深入开拓土耳其电力市场,成功地带动了中国对土耳其大型成套设备和机电产品出口,是中国信保积极落实“专项安排”政策的重要举措。同时,该项目的承保也是中国信保中长期出口信用险业务在接受传统信用和银行信用之外,再次尝试公司信用风险的成功典范,获得了出口企业、融资银行和海外业主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PPP模式;基础设施;应用文献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其作为公共投资领域的一种融资模式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界对此也有不少的研究。国外学者对PPP模式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但多是以本国实践为研究对象,很少涉及其他国家或地区。国内基本还处于实践尝试和理论研究的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具体行业的应用研究和PPP模式风险研究两方面。现对这两方面的文献内容整理概括如下:
一、具体行业的应用研究方面
1.李晓宇、张文桂,在2005年第6期《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发表《借鉴PPP模式对高校教学公共设施建设及管理的探索》,以借鉴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共建机房为例,对PPP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公共设施建设及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
2.彭清平,在2007年第36期《财会月刊》发表《PPP方式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的应用》,将PPP模式应用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分析PPP方式内涵,论述了高等院校应用PPP方式进行融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步骤,并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3.刘志,在2007年第7期《建筑经济》期刊上发表《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和分析》,针对体育场馆等项目运用PPP模式融资进行了分析。
4.田一淋,在2008年发表的题为《基于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研究》的学位论文中提出以PPP融资模式为基础建立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公私合伙制(publlc-intermediary-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IPP),并探讨该模式在我国公共住房保障体系中的运用。
5.陈月梅、徐震宇,在2006年第12期《建筑经济》期刊发表《基于PPP视角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选择-兼论南京三桥的投融资模式》,将PPP模式用于分析南京三桥的投融资模式中,在澄清PPP概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基于伙伴关系的主要投融资模式,并对影响具体投融资模式选择的因素作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选择的主要依据。
6.况勇、廉大为、赵雪锋,在2008年第6期《中国工程科学》上发表《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中补偿和服务水平的确定研究》,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PPP融资模式的两种补偿方式运作流程,并构建了前、后补偿方式下政府补偿额度、私营部门最佳服务水平的数学模型。
7.吕建灵,在2009年第24期《安徽农业科学》期刊上发表《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基础设施融资现状分析及应用PPP模式探讨》,分析了某示范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融资模式、负债融资模式、企业积累模式、经营资源模式、外商直接投资和民营资本融资模式,提出了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伙融资为基础的PPP模式,探讨了PPP模式在杨凌示范区的筹资应用,指出了不足。
8.汪文雄、陈凯、钟伟,在2009年第2期《管理现代化》期刊上发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产品/服务价格形成机理建筑》,在分析城市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经济特性,价格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PPP项目产品或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过程等角度探讨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产品或服务价格的形成机理。
9.侯敬,在2008年第2期《综合运输》期刊上发表《法国铁路基础设施的管理及PPP融资》。阐述了PPP模式在法国高速铁路的应用和运营的可行性,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PPP融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10.傅强,在2009年第1期《山西建筑》期刊上发表《从灾后经营性基础设施重建探讨PPP模式的应用》,简要介绍了PPP模式的含义、提出背景、优点、项目组织结构及其在国外的应用。分析了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存在资金缺口的背景下,运用PPP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11.郭瑞萍、苟娟娟,在2009年第1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PPP模式在我国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的运用与完善》,将PPP融资模式应用于分析新农村基础建设。强调西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PPP模式可以整合社会多元主体力量。加大投入,提高西部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效率。
12.余杨、秦定、马凌,在2008年第6期《金融理论与实践》期刊上发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PPP模式融资的可行性分析》,指出PPP模式是吸引私营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途径,尤其对PPP模式中怎么样控制风险做为较为深入的阐述,尝试给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型。
13.晏志谦、胥晓刚,在2008年第11期《资源与人居环境》期刊上发表《论PPP融资模式在成都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分析了PPP公私合营的融资模式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14.李秀辉、张世英,在2002年第7期《城市规划》期刊上发表《PPP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PPP产生的背景、概念特征、优势和应用实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就PPP在中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PPP模式风险研究方面
1.王灏,在2004年第5期《都市快轨交通》期刊上发表《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对PPP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有益探讨,并结合中国实际和行业特点,探索研究了两种切合中国轨道交通项目的PPP模式――前补偿模式和后补偿模式。以我国第一例采用PPP方式的融资方案的北京地铁四号为研究实例,针对政府管制中最为关键的地铁票价政策,从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票价问题在PPP运作中的作用,尝试确定我国地铁票价管制模式取向,为建立完善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市场化地铁票价政策提出了新思路。
2.元霞、柯永建、王守清,在2009年第5期《中国软科学》期刊上发表《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文章通过对中国PPP项目失败或出现问题案例的汇总分析,从中找出导致这些项目失败或出现问题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3.姜继娇、贾晓霞、杨乃定,在2004年第1期《工业工程与管理》期刊上发表《项目区域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认为项目区域风险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因素。基于多层次模糊推理,综合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多属性、多层次、综合考虑项目区域风险因素的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4.李胜、张星、孙建平,在2010年第10期《上海经济研究》上发表《BOT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尝试把贾晓霞等
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PPP/BOT项目中,经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认为这种方法适用于PPD/BOT项目,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5.张曦、俞波。在2004年第3期《福州大学学报》上发表《BOT项目经济风险指标及其度量方法》,分别从民间部门的角度研究了可量化的风险变量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的影响,并进行了动态的风险分析,提出了改进PPP/BOT项目风险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及项目经济风险的度量方法。
6.李永强、苏振民,在2005年第10期《基建优化》期刊上发表《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博弈分析》,认为PPP模式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资金不足的难题,由于它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各方最终目的并不一致,致使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从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等不同的角度对项目的风险分析,并通过博弈论对PPP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7.安丽苑。在2007年第10期《基建优化》期刊上发表《基于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研究综述》,重点论述和评价了国内外关于PPP项目风险分担的涵义、风险分担的原则、风险分担条件、风险分担谈判过程、风险分担矩阵和风险分担的相关模型,并对风险分担的研究作了进一步展望。
8.杨宇、穆尉鹏,在2008年第2期《建筑经济》期刊中发表《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模型研究》。提出了在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担过程中应用灰色关联模型,针对PPP融资模式的特征,深入剖析了其融资风险因素,从项目参与方的角度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参与方对融资风险的承担能力以及承担风险的意愿。
9.陈波、李远富,在2008年第3期《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期刊上发表《基础设施融资PPP模式的风险分配原则及分配方法》,分析了影响PPP项目风险的因素,提出了风险分担的原则,并建立线性规划模型从理论上证明PPP项目风险最优结构的存在问题。
10.王盈盈、柯永建、王守清,在2008年第12期《建筑经济》期刊上发表《PPP项目中政治风险的变化和趋势》,分析了PPP项目的政治风险及其变化趋势,指出其可能性小但后果严重,并认为当前中国的良好政治环境有利于PPP项目的发展运作。
11.郭晓琨,在2009年第1期《现代商贸工业》期刊上发表《PPP项目风险分担问题研究》,文章针对PPP模式的特点,提出风险分担的原则;从PPP项目不同参与方的角度出发,找出各自面临的风险,提出风险分析方法,使风险在政府部门与私人投资者之间进行合理分担,达到整体最优。
12.石磊、候军伟,在2009年第8期《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上发表《PPP融资风险管理模型研究》,针对PPP融资模式的特点,通过构建的PPP融资风险管理模型,建立客观、有效的风险与评价系统,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结构,采取有效的规避和控制融资风险措施对项目进行了动态管理。
13.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在2008年第4期《建筑经济》期刊上发表《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文章中首先归纳风险分担在项目过程中的时点和要点,并总结风险分担对项目资金价值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析已有的风险分担准则和不同的风险分担结果,以期为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提供可参考依据。
14.程连于。在2009年第4期《价值工程》期刊上发表《PPP项目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担优化模型》。提出在PPP项目融资模式下,合理的项目风险分担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缺乏一致认可的评估标准,项目风险分担方案的设计成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双方博弈的焦点。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蒙特卡洛的风险分担评估与优化框架,系统阐述了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国际工程 工程管理 EPC 关键点
近些年来,随着对外交流学习机会的增加和更多优秀管理人才的加入,国内企业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涉及的内容众多、工作程序复杂,再加上长久以来管理理念的落后,当前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做好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需要从报价、启动、投标、融资、风险管理等方面入手,只有将各个细小环节的工作做好了,总承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才会更有保障。
一、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分类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分类可以分别从过程内容和融资运营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从过程内容的角度来看,国际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可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一是EPC模式,又称为交钥匙总承包,此处的EPC模式主要完成的是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以及运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二是EPCM模式,即设计采购与管理总承包,其为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总承包模式。三是DB模式,即设计施工总承包,该模式下承包企业主要完成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等问题负责。从融资运营的角度来看,国际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可分为以下两种主要类型:项目BOT模式和项目BT模式。
二、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工作流程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所涉及的工作内容诸多,流程较为复杂,大致的工作流程如下:项目开发与签约(工程项目信息收集整理、项目背景调查分析、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项目融资(包括融资方式探讨、融资风险评估)、项目执行(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实际施工工作的监管)、项目售后服务(包括项目的维护、客户关系的维护)。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工作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整个工程承包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高度重视。
三、当前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管理理念落后
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的起步较晚,工程管理的理念仍然相当落后,很多“走出去”的企业对工程总承包工作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当前企业工程管理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未能在工程总承包工作中给予员工充分支持和鼓励,对外籍员工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二是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意识不高。成本控制对于减少工程项目的投资,增加项目利润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中只有全员参与项目的成本控制,才能将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
(二)责任与义务划分不清晰
由于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涉及的内容众多,很多时候各个合作企业甚至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并不清晰,使得总承包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中责任和义务划分不清晰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总承包商与业主的责任与义务划分不清晰。虽然在EPC管理模式下,业主将大部分权利都给了总承包商,但是在项目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仍有必要在合同中对于相关的细节进行明确,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二是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的责任与义务划分不清晰。原则上来说,分包商是直接对总承包商负责的,分包商所产生的问题一般都是由总承包商承担而不是业主,因此对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的划分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三)风险管控意识较差
当前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都缺乏足够的风险管控意识,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部分企业未能充分地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导,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管控工作所知甚少,其不知道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规避风险的出现。二是尽管部分企业开展了风险管控工作,但由于能力有限,很多时候都只是进行一些例如风险评估的表面工作,而并未对总承包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行风险把控,该种风险管控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管理体系运行效率低下
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工作管理体系运行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管理机构臃肿,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一些部门之间的职能存在重合甚至是冲突。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加大工程承包管理的难度,不利于承包工作的整体运行。二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待于提高。随着国际工程承包管理的不断发展,国际工程承包管理人才出现了严重的供不应求,与西方国家相比,国内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五)项目开发和融资过程中存在困难
我国当前的金融支持体系尚不完善,一些刚刚走出去的企业自身实力也相当有限,企业在项目开发和融资过程中仍然诸多阻碍和困难,这些困难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资产规模有限,融资能力较差;二是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制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国内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竞争能力较弱。
四、做好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的关键点
(一)做好项目的报价工作
由于工程承包企业对招标文件未进行深入研究,很多企业对招标文件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再加上技术支持的缺失,当前大多数工程承包企业的报价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项目报价工作中,工程总承包企业要通过组建投标小组的方式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关键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量和材料设备技术要求,对潜在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二)做好项目的启动工作
工程项目的启动工作是在中标之后到项目正式开工之前的主要工作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为后续的工程开展做准备。要做好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的启动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项目的整体规划。通过进行现场调研与模拟分析的方式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执行规划,并对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讨论与验证;二是做好人员筹备工作。工程项目总承包工作的执行必然需要大量人员的参与,在启动阶段重点要做好人员安排、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三是做好物资储备工作。这里所说的物资既包括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原材料、施工设备,也包括要用的文件、合同等后勤保障物品
(三)做好项目的投标工作
投标工作与报价工作类似,但是其包括的内容更加复杂,需要完成技术方案设计、人员组织、报价准备工作、制作报价文件等方面的内容。做好投标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项目背景,深入理解标书的具体细节和详细要求;二是选拔优秀的投标人员,加强人员管控,提高投标团队的专业水平;三是做好相关资料的备份与保存工作,保证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能够顺利的相关的投标文件。
(四)加强对项目的风险管控
加强对项目风险的管控,首要任务便是要提高对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充分地意识到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性。此外企业还应该不断地学习先进的风险管控方式,要对总承包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不达标的工作要责令整改,只有达到要求的才能继续执行。
(五)做好项目融资工作
融资工作是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的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项目融资工作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可行性报告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为融资方案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二是加强项目的实地考察,通过调研的方式对投资风险进行评估,为投资方排除后顾之忧;三是扩宽融资渠道,充分争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尽可能地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支持。
五、结束语
EPC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和融资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国际工程项目总承包工作的两个主要发展趋势。随着融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当前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将得到更好的解决,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将会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黄晓宇,潘靖.国际工程管理的商务平台[M].国际工程与劳务,2013
Abstract: In the energy crisis situation, most of the countries compete to develop new energy industry as a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China's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faces a lot of risk, which makes it generally facing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of commercial bank’s application of the equator principles, and how the commercial bank supports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in developed countries.Then the paper pointes out that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have the congenital advantage of supporting and guiding the reasonabl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y, and they should actively apply the equator principles and work with the government to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guarantee mode. In the end,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commercial banks shoud be more supportive on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 guarding of the credit risk, and strive for win-win results.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商业银行;融资;赤道原则
Key words: new energy industry;commercial bank;financing;the Equator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010-03
0 引言
新能源在解决各国面临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上具有极为重要意义,新能源产业主要源于对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具有低资源消耗性、高清洁性、价值链长、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我国新能源产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以初具规模,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细分产业取得了骄人成绩。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减排目标的提出给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需求。然而,产业技术依存度高、资金投入量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使身处初创阶段的新能源产业普遍面临极大的融资困境。国内产业发展主要的融资渠道是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但出于防范信贷风险或获取短期效益的考虑,商业银行对新能源产业采取了谨慎或限制的授信政策,不仅授信总量少,而且利率上浮、担保条件要求苛刻,导致新能源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从总体上看,商业银行对新能源企业的信贷投入有待提高。
1 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广大中小型新能源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根据数据2011年1-6月全国新能源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7.6%,说明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偏高,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些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方面存在较大困难。通过银行贷款是大多数中小型新能源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对于讲究经济效益的商业银行来说,普遍倾向于“大客户优先”原则,造成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投向具有规模效益的大型企业,如由五大发电集团公司投资的新能源项目等。而我国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一般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鉴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差,偿贷能力弱,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履约率低,易造成银行大量呆账、坏账的产生等等原因,使这些新能源企业的融资举步维艰。加之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中小企业多拥有的是技术等知识产权,普遍缺乏抵押资产,而银行等主流融资渠道则普遍采取抵押贷款模式,这直接导致了新能源产业90%以上的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题。除投资周期长,风险大之外,新能源比常规能源在技术上的前景难以把握,加上技术障碍的存在和以往的失败案例让新能源企业及项目的优劣难以甄别,最终导致国内商业银行无法很好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
1.2 贷款比例不合理,潜在的融资风险被低估 由于近年来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推出,和巨大利益的驱动,在谨慎对待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的同时,商业银行在新能源的某些细分领域又表现出明显的融资冲动。以新能源产业中的风电为例,作为优先发展产业,这一产业潜在的融资风险一定程度上被低估。我国相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不够完善,缺乏对新能源产业获得优惠的融资待遇后项目具体实施中的有效监管。在风电企业建设实施中到底对环境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又该如何补偿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如果没有把这部分对生态破坏的补偿作为企业成本进行科学核算,便不能真实的反映新能源企业的融资风险。拿目前的风电项目融资风险评估来说,以风电设施建成后,对设备使用寿命期内所产生的效益总和进行估算,显然这样的估算和风电产业事实情况并不匹配,原因是风电技术更新较快,大约三年就会淘汰,因此多数风电设备的使用年限很短,事实上根本达不到其最初的设计寿命,加上大量风电设备暴露在野外,恶劣的野外环境对设备的侵蚀需要投入更多的维修成本,带来折旧加速的风险,而这些潜在的成本并未在初始融资时被充分考虑。
1.3 没有充分发挥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节能减排的社会功能 随着气候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不可挡。未来,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依旧繁重,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重视对新能源产业业务的开拓,纷纷创设绿色信贷方案,具有代表性的是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也陆续制定并推行了绿色信贷机制。但由于缺乏明确一致的准入、技术、能源消耗及污染的认定标准,导致具体制度操作差,无法保证执行效果。再加上新能源产业投资周期长,虽然社会效益远胜于传统能源产业,但其经济效益的体现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期,因而向来注重安全性、流动性特点的商业银行在新能源产业投资领域仍显动力不足,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规模占其信贷总量的比例仍然偏低,未能形成对新能源产业应有的强有力的信贷支持,反而出现大量银行资金流入原本就应当受到限制但由于其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可观收益的“三高”行业。
2 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2.1 借鉴美国银行业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经验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知名商业银行积极与能源部合作,制定了《国际绩效测量和核实标准协定》,把新能源利用状况进行了标准化,方便了此类指标的统计,也使有关风险的量化成为可能。以上标准的推出使节能及可再生能源领域有了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风险评估标准,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投向美国国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同时,美国能源部也积极在新能源项目开发中为银行提供融资担保,以此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可以联合政府,使其在商业银行担保融资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考虑到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由于技术市场发展走向的不确定,使这一产业具有较高初始投资风险,银行传统的融资模式远不能满足该产业的需要。而政府的适度参与为银行向新能源企业提供贷款起着很大的保障作用。政府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和政府信用起到中间人的作用,积极促成新能源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根据信贷对象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首先,在新能源企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的同时,应向政府提出相应的担保申请,而银行也会向政府提出担保申请,只有在企业和银行同时收到政府同意担保的通知,企业才能获得银行提供的贷款。还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对中小型新能源企业融资比例,优化银行为新能源产业的服务等级,充分发挥银行的导向作用,在新能源产业发展集中的地区,当地银行可以适当扩大业务范围,并及时制订相应的管理机制。针对重大项目,可以推出总行直贷和专项贷款。
2.2 引入赤道原则有效降低融资风险 德国银行业对赤道原则的适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赤道原则为德国银行业所普遍遵循,德国的德累斯顿银行、裕宝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均是知名的“赤道银行”,德国银行在“赤道原则”的制定与推介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赤道原则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项目融资的一项重要新标准,被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40余家知名跨国银行所采用,其前身是由德国的西德意志州立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美国、荷兰等九家银行于2002年10月在伦敦召开的会议中创建的一套关于在项目融资引入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指南。在银行进行与环境有关的项目融资过程中,为使整体银行业对环境与社会评价的标准基本统一,赤道原则首次把原本模糊的环境及社会标准进行了明确,使其更加具体化。赤道原则的适用有利于银行业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升整个银行业的社会道德水准。
利用赤道原则中利益相关者互动机制的建立,商业银行在新能源项目融资中可以大幅降低防御风险的成本。相关利益主体是项目融资中凡是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会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的各个主体,包括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当地群众、附近社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以及专家、学者等等。随着社区机构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主人翁意识的增强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一旦相关新能源融资项目产生环境方面的负面影响,以上利益主体常常会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出面加以阻挠。那么融资项目公司以及贷款银行如果事先或事中没有和这些利益主体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极易引起更为激烈的抵制,进而影响融资项目的顺利进行。贷款银行因此将承受贷款损失和市场形象受损的双重打击。赤道原则要求,贷款银行要聘请环境风险管理专家对待融资项目进行现场深入调查,广泛走访、查阅分析相关资料,明确潜在的利益相关人,按照其受到融资项目影响的大小进行分类,为进一步与其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打好基础。项目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其融资风险的抵押品主要是该项目或资产的预期收益。也就说,主要还款资金来源是该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该项目自产的整体价值。贷款银行必须关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保证信贷安全。如果建立起利益相关者互动机制,一旦相关项目出现环境风险,利益受损方(或潜在利益受损方)会立即通过互动机制反映问题,银行就不必投入巨额成本亲自去持续关注融资项目、了解相关环境风险信息。商业银行在支持新能源产业,抑制“三高”产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赤道原则的适用更能使银行的作用凸显出来。赤道原则要求银行业对项目融资之初对环境及社会风险尽审慎态度并进行核查,保证项目的运行不会产生破坏环境或引发社会问题。引入赤道原则,也使银行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整个经济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有了可以量化的标准。
3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
由于新能源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整体产值规模有限,商业银行业对这一产业的关注度不高,加上相关的金融工具及产品较少,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子市场对新能源产业的参与不充分,导致新能源产业发展缺乏动力。此外,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银行、各社会综合管理部门与环保机构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新能源产业与银行业合作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为避免各家商业银行对新能源项目融资贷款审查适用不同的标准,统一我国的各行业环保标准,使金融机构推广绿色信贷时有章可循,国家环保总局早在2008年1月和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制订符合我国实际的“绿色信贷环保指南”。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联合《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11月银监会颁布《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鼓励各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兴业银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都出台了详细的具体操作规范。其中,兴业银行作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对“赤道原则”这一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国际绿色信贷标准的适用使兴业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领域的推进更为系统化、国际化。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是当前走出能源领域的困境,推动投资和减缓经济发展中的负面影响的有力措施。商业银行应当把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积极配合贯彻和实施国家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加大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力度,科学区分不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阶段,根据地区特点,针对本区域具有优势的新能源行业,逐步扩展新能源领域的信贷支持范围。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金融观察,2011,(6).
[2]曾东红.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融资法津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借鉴[J].南方经济,2005,(12).
[3]张伟伟,汪陈.低碳经济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纵横,2012,(6).
投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常性的活动,通过投资能够有效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延伸企业产业链、获取品牌和渠道等核心竞争要素。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数据的模糊性、决策主体的有限理性等因素影响,投资项目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从企业投资活动的目标角度,获得经济效益是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价值体现,从财务角度加强对项目可行性分析也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价和决策往往始于项目立项阶段,通过评价对备选方案进行优先序排序,发现财务风险最低的投资方案,是有效规避项目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企业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问题的特征在于相关指标数据通常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难以用精确数值表征,指标数据通常需要用区间数等模糊方法表征,这就要求相关的评价方法(指标赋权方法、备选方案排序方法等)能够有效结合企业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问题的上述特征。因此,从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加强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价和决策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投资项目风险评估问题始终是理论研究与管理学实践中的重点问题。焦媛媛等(2002)将信息论方法引入项目组合风险测度问题中,提出了项目组合风险测度模型,并运用该指标测算了项目组合的净现值,从而为多项目的投资组合决策提供了新的路径;仰炬等(2004)将神经网络方法应用到投资项目风险评估中;梁静国(2005)针对投资项目信息不确定、高风险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进而将人工智能领域的证据理论引入投资项目风险评价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权重的证据合成方法;杨青等(2006)根据投资项目选择问题的特点,结合其特征设计了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进而开发了一种具有较快收敛速度的遗传算法;党兴华(2006)提出了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模型,并将多属性决策理论中的群体Borda排序方法应用于项目风险排序中;张识宇等(2011)从产品竞争力、团队素质、资源利用等方面建立了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Theil指数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灰色关联综合评估模型;将多属性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投资项目风险评估是该问题的新方向,刘晓峰(2007)系统研究了多属性决策方法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的应用,先后提出了确定性信息、非确定性信息、决策时空环境、决策主体环境等不同情况下的投资项目多属性决策方法。
区间型多属性决策问题由于其普遍的现实性成为多属性决策问题的研究重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方面,朱方霞等(2005)定义了区间数的相离度,进而提出了将区间数决策矩阵转换为相离度矩阵的方法,并以相离度矩阵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信息熵的区间型指标客观赋权方法;陈侠(2006、2007、2008)对多属性决策问题中的专家有效性以及专家意见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定义专家决策矩阵与综合评估矩阵对应元素之间的距离提出了一种对专家进行分类的方法,通过定义区间数距离提出了专家意见一致性的测度方法,进而提出了专家群体共识性的测度方法;朱方霞等(2007)综合考虑区间数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效益性和方案的成功率,提出了区间数的可行度概念和一种能够有效兼顾效益和成功率的区间数多属性排序方法;高峰记(2013)证明了四种可能度排序方法的等价性,提出了基于优序数的区间数排序方法;常志朋等(2014)提出区间型多属性决策问题可将区间数视为属性空间的超长方体,并应用二维正交表表示待决策方案,提出了基于信噪比的决策方法与理想点贴近度和排序方法。在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应用研究方面,冯卉等(2007)将该方法应用于空中目标威胁评估中,提出了基于决策心态指标的区间数评估技术,实践证明该评估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评估误差;张亦飞等(2007)认为区间型数据代替精确数表示灾害等级更具有适用性,提出了基于线性加权的区间数隶属度距离评估方法,从而有效提高了灾害评估的有效性;于涛等(2006)应用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解决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遴选问题。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评价问题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点,通过评价和决策,在初始投资阶段发现最有价值投资项目,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是,现有的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侧重传统评价方法的简单应用,评价方法缺乏与企业财务风险评价问题特征的有效结合。本文认为,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价的主要特征在于评价指标的非确定性以及指标数据表现的模糊性。为此,将区间型多属性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中,该方法有效结合了研究对象的特征,也为提高企业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可行路径。
三、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模型设计
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估问题的特点在于为决策提供支持的数据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受外部经济环境、项目管理水平、市场需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项目相关的财务数据通常难以以精确数表现,而以区间数等模糊性的指标数据表示方式(例如预测项目收益为500万~800万之间,将其表示为[500,800])更符合实际要求。因此,结合研究对象的上述特性,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应用于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估问题具有理论适用性。
(一)决策指标体系分析与构建 投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常性经济行为,概指通过厂房、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直接扩大的目标,或通过收购其它企业股权实现生产规模间接扩大的目标。从项目生命周期的角度,投资项目的决策包括事前决策、事中决策和事后决策,其中,项目的财务风险分析是项目事前决策的重要内容。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的目标在于通过特定财务指标的分析,遴选最优投资方案,规避投资决策风险。一般而言,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盈利风险、融资风险和偿债风险等方面:
(1)盈利风险。企业通过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的目标在于实现经济效益,缺乏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孕育着盈利风险。盈利风险通常可以通过项目净现值、项目内含报酬率和项目投资回收期三项指标度量。净现值是绝对数值,指项目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与项目初始投资之间的差额,净现值越大表示项目的盈利风险越低,因此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具有投资的财务可行性,反之则不具有投资价值;内含报酬率是相对值,是指使项目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与项目初始投资相等的贴现比率,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越高,表示项目的盈利能力越强,盈利风险越低,投资价值越高;投资回收期是指使项目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覆盖初始投资的时间,亦即初始投资能够回收的时间,投资回收期越短,表示项目的盈利风险越低,项目的投资价值越高。
(2)融资风险。大型投资项目由于投资数额较大,单纯凭借企业自有资金的积累往往难以项目投资的资金需求,这就产生了投资项目融资的需要,也就带来了融资风险。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融资风险受到企业自身信用结构、投资项目优良性、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具有较高担保能力的企业和能够产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量的企业较容易在各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从风险表现的角度分析,融资风险可能表现为无法成功融资或者融资额度难以满足项目投资需求等。为了评估融资风险的高低,以项目投资的“自有资金比率”指标作为融资风险的评估指标,该指标越高,表示项目投资的融资需求越低,融资风险也越低。
(3)偿债风险。偿债风险与企业融资风险密切相关,通常而言,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融资安排的同时,要求企业履行分期支付融资所产生的债务利息的义务。按期履行融资所产生的债务利息的义务是企业获取后续融资安排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评估偿债风险的高低,以项目投资的“债务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作为偿债风险的评估指标,该指标通常以投资项目产生的息税前利润与项目融资产生的债务利息的比值作为计算依据。该指标越高,表示项目投资的债务偿还能力越强,偿债风险也越低。
(二)财务风险决策属性赋权方法 权重体现了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差异,权重越高,代表了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越高。科学计算指标权重,是有效进行多属性决策的基础,权重的研究也是多属性决策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传统的指标赋权方法包括以层次分析法为代表的主观赋权法、以熵权法为代表的客观赋权法和结合两者特征的组合赋权法,但是上述方法均面向指标数据为精确数的指标赋权。为了将上述方法拓展到指标数据为区间数的指标赋权问题,朱方霞(2005)等定义了区间数的相离度,进而提出了将区间数决策矩阵转换为相离度矩阵的方法,并以相离度矩阵为基础提出了熵权法应用于区间数指标赋权的算法流程:
定义 1 称αij=[α■■ ,α■■]为区间数,其中α■■ 为其下限,α■■ 为其上限,且α■■ ≤α■■ 。
定义 2 称α*■ =[α■■,α■■ ] 为区间数的理想属性值,其中α■■=maxα■■ ,α■■ =maxα■■ 。
定义 3 设α=[α-,α+],b=[b-,b+]为两区间数,令D(α,b)=■,称D(α,b)为两个区间数,α=[α-,α+],b=[b-,b+]的相离度。显然,D(α,b)越大,表示两个区间数之间的距离越远,当D(α,b)=0时,称两区间数相等。
定义 4 称相离度矩阵D为规范化决策矩阵,其中pij=dij/?蒡dij。
定义5 称相离度矩阵D各指标的熵值为Sj=-k?蒡pijLn(pij),其中k=1/Ln(n)。
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指标赋权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1)将区间型决策矩阵转化为相离度矩阵;(2)将相离度矩阵转化为规范化相离度矩阵;(3)计算规范化相离度矩阵各指标熵值,并根据熵值的归一化结果确定各区间型指标的权重。
(三)财务风险决策方法与算法步骤 具体如下:
记 ,称矩阵
为矩阵的规范化矩阵,其中,对于效益型指标,b■■ =α■■ /?蒡α■■,b■■ =α■■ /?蒡α■■;对于成本型指标,b■■ =1/α■■ /?蒡1/α■■,b■■=1/α■■ /?蒡1/α■■。
结合区间型多属性决策熵权法,可以计算得出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
定义 6 称Z+=(Z■■,Z■■,...Z■■)为区间型理想点,称Z-=(Z■■,Z■■,...,Z■■)为区间型负理想点,其中,Z■■=[maxZ■■,maxZ■■],Z■■=[minZ■■,minZ■■]。
定义7 称决策对象到区间型理想点的距离为d■■=?撞
Z■■-Z■■)+(Z■■-Z■■),称任一决策对象到区间型负理想点的距离为d■■=?撞 (Z■■-Z■■)+(Z■■-Z■■)。
定义 8 称任一决策对象与最优目标之间的贴近度为D■■=■,以D■■为决策依据,D■■越大,表示待决策对象越优。
结合区间型属性信息熵赋权方法,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排序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为:(1)根据指标类型的差异,将区间型决策矩阵转化为规范化矩阵;(2)根据指标权重将规范化决策矩阵转化为加权规范化决策矩阵;(3)确定区间型理想点,计算各决策对象与区间型理想点和区间型负理想点之间的距离;(4)计算各决策对象与最优目标之间的贴近度,并根据贴近度计算结果排序与决策。
四、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模型实证应用
(一)案例背景 2012年12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将汽车产业划归为产能过剩行业,提出通过整合的方式促进汽车产业有序协调发展,并提出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新能源汽车以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为汽车提供动力,能够在有效保证汽车续航能力和提速动力的情况下,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代表了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
某汽车制造集团拟抓住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经过论证,提出四项备选方案:方案1(X1),全面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研发、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方案2(X2),考虑到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仅投资高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研发;方案3(X3),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研发,并与电力供应商合作开展快速充电桩的研发;方案4(X4),仅投资具有高续航能力的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研发。
现根据各投资方案相关财务风险指标的预测值,应用本文建立的属性权重未知的区间型决策矩阵方法选择最优投资方案,各决策方案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二)区间型指标赋权 在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估中,净现值指标、内含报酬率指标、自有资金比率指标和债务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均为效益型指标,而投资回收期指标为成本型指标,根据指标的上述特点,根据区间型决策矩阵计算相离度矩阵D和规范化相离度矩阵D*:
计算各指标的熵值:I1=0.788,I2=0.645,I3=0.763,I4=0.745,I5=0.758,通过归一化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分别为0.213,0174,
0.206,0.201,0.206。
(三)计算区间数与最优向量贴近度 具体如下:
(1)区间决策矩阵规范化。根据净现值指标、内含报酬率指标、自有资金比率指标和债务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均为效益型指标,而投资回收期指标为成本型指标,区间型决策矩阵转化为规范化矩阵,规范化决策矩阵如表2所示。
(2)计算加权区间决策矩阵。根据各指标权重和区间规范化矩阵计算加权区间规范化矩阵,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3)确定区间型理想点和区间型负理想点。区间理想点= ([0.053,0.074],[0.042,0.073],[0.036,0.126],[0.051,0.078],[0.045,0.081])
区间负理想点=([0.036,0.060],[0.023,0.039],[0.024,0.063],[0.026,0.056],[0.032,0.063])
(4)计算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的贴近度并排序。经计算,各方案与区间理想点、区间负理想点的距离以及贴近度如表4所示。
根据各决策对象与理想方案的贴近度关系可以看出,四项投资方案的优先序为X2、 X4、 X1、X3,即方案2仅投资高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研发是该汽车集团现阶段介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优投资方案。
五、结论
以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价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认为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点主要存在于盈利风险、融资风险和偿债风险等方面,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问题的特征在于财务指标数据通常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难以用精确数值表征,通常需要用区间数等模糊方法表征。结合研究对象的上述特征,认为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应用于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价问题具有理论适用性,进而将基于熵权的区间型数据赋权方法和基于贴近度的区间型数据排序方法引入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价问题中,并通过具体案例详细演示决策方法的应用步骤。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相结合的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价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进一步拓展:一方面,可以结合具体项目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和优化问题研究;另一方面,为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以开展区间型群决策方法在企业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重点在于专家赋权、专家意见一致性检验、专家意见集结方法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焦媛媛、韩文秀、杜军:《组合投资项目的风险度分析及择优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7期。
[2]党兴华、黄正超、赵巧艳:《基于风险矩阵的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评估》,《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1期。
[3]朱方霞、陈华:《确定区间数决策矩阵属性权重的方法――熵值法》,《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5年第5期。
[4]冯卉、邢清华、宋乃华:《一种基于区间数的空中目标威胁评估技术》,《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第8期。
[5]张亦飞、程传国、郝春玲、赵海涛、徐伟:《一种灾害等级的区间数评估模型》,《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年第4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风险;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建设投资额大、周期长、参与主体多等特点。涉及到很多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风险管理便成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对风险处理不当或预计不周,便会导致目标无法实现,进而带来亏损,甚至企业破产。所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极为重要的。
1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概述
所谓项目风险,指的是在某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因为一些干扰因素引发的项目偏离预定目标,导致项目损失的风险。具体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来界定其项目风险,即进度、费用、质量、安全,只要影响上述的四个因素,即可视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风险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属于大型工程项目,其风险的特征如下:(1)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高速公路项目风险因素将贯穿整个项目周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和普遍性。(2)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高速公路项目生命周期内,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具体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说风险属于随机现象。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发现规律,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可变性。在高速公路项目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项目阶段,风险事件可以是不同的结果,例如:设计阶段、采办阶段的风险就各不相同,风险具有可变性,影响程度也不一样。(4)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在高速公路项目的过程中,涉及范围广、周期长、规模大,项目有不少不确定因素及实施风险,存在多层次性。
2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体风险分析
2.1高速公路项目的风险来源分析
2.1.1金融环境变化引发的风险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往往是银行贷款,汇率的变化、利率的变化对项目影响很大。在国际惯例上,可以有固定和浮动利率两种贷款利率。固定利率的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利率锁定,当市场利率呈下降,便很容易遭受利益损失。浮动利率则会在市场利率上升时,投资者因多付利息遭受利益损失。
2.1.2政治稳定性引发的风险
经济建设的基础是政治环境的稳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会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动遭受利益损失。由于此类项目建设周期长、规模大,所以对政策法律的连续性和政府的稳定性要求较高。所以,政治环境也是高速公路项目参与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2.1.3资金来源引发的风险
银行贷款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建设项目要以项目的运营收入偿还负债。一旦发生项目收益前景恶劣的情况,便会引发较大的经营风险,此时极易导致偿债资金不足,进而带来项目的财务危机。
2.1.4融资关系引发的风险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参与方众多、涉及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涉及到法律、金融、行政等很多部门,构成复杂的融资关系,形成众多的融资伙伴,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其中的环节出现误差,便可能会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产生重大影响。
2.2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分析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阶段性特点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的阶段性,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在高速公路项目融资的风险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高速公路建设阶段,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项目的风险也不断上升,在高速公路完工阶段,资金风险达到峰值;在高速公路运营阶段,随着现金流量的回收,项目风险又会渐渐降低。其次,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不同阶段,不同的参与方也面临不同的风险,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完工风险、运营风险只存在于项目的某阶段。
2.2.2复杂性特点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环境变化较大,风险更为复杂,其复杂性主要体现于:首先是风险种类多,各种各样的风险存在于项目的各个阶段,风险结构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其次是风险分担复杂。各项目参与方之间由于利益出发点不同,面临不尽相同的风险,分担风险也不同。
2.2.3受政府的影响
大政府的特许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必须首先获得的,特许权协议是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者签订合同的依据,非常重要。因为高速公路项目与公共利益相关,政府往往会保留对项目的介入权、监管权等,如果政府认为有必要,便可单方面的终止合同;所以,在高速公路项目中,政府参与程度是比较高的,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对高速公路项目带来的风险也比较大。
2.2.4保障程度不高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方式通常是有限追索权方式,公路资产和其未来的收益是项目融资的主要依赖,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追索一般局限于未来的收益以及公路资产部分,对其他的财产都不存在追索权。高速公路BOT项目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将原本借款人的风险转移给了贷款人,所以,对借款人来说更为有利,而贷款人保障程度较低。
2.2.5多样性和层次性
高速公路项目规模大、周期长,风险因素种类繁杂且数目较多,所以在整个特许经营周期内面临多种多样的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完工风险以及经营管理风险等等,以上风险因素又分别包括了多个二级因素,在不同的风险因素间,还滋生出复杂的内在关系,显示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3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的策略
3.1完工风险的应对
对于高速公路项目总的风险而言,影响最大的当属完工风险。在高速公路项目中,其中的完工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高速公路项目成本超出预算、高速公路项目竣工延期、高速公路项目设计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达不到等。假若出现极为特殊的情况,则负责该项目的公司有可能停工放弃。为使完工风险降低,出资方应该与当地政府在相关协议中协定:项目双方若有不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或未按照协议的规定履行义务,造成该高速公路项目成本增加或项目竣工延期,则主要责任方应按照协议的规定做出一定的赔偿或支付额外的成本费用。此外,项目公司可以适当采用风险后备措施来应对可能发生的完工风险,这些措施能够确保在遇到完工风险时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3.2信用风险的应对
高速公路项目影响第二大的当属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权重为0.206;信用担保结构是高速公路项目的支撑,在高速公路项目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信用风险:一是在与具体的设计和施工单位签订协议前,应对其进行一段时期的考察,考察的项目应涵盖负债率、主营业务业绩、资信状况、资金实力等,在此基础上才能与之签订协议。二是在选择工程承包商时同样应该对其进行一段时期的考察。在经过标准流程的招标后,选择资信过硬的承包单位。三是在选择监理单位时,应该综合考虑其监理业绩、企业资信、从业人员的组成等方面因素。
3.3经营风险的应对
经营风险对高速公路项目的运行也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具体的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公路运营和维护以及项目收入等方面。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满足公路运营最小通行量的要求,通过签订最小通行量协议,由项目部门与政府沟通承担这部分风险,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运营和维护。在高速公路项目中,若缺乏稳定持续的交通流量,便会导致高速公路资源的闲置,进而造成难以达到公路最初设计的日均车流量,如果类似情况发生,高速公路很难保证完成项目收益。此外,在经营财务方面,应该引入与高速公路项目相匹配的固定资产计算方法以及成本核算方法,项目的财务信息应做到定期公开,应持续优化高速公路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债权结构,使项目融资成本尽可能处于低水平,从而保证现金流畅通,减轻项目公司偿债负担,保证投资回收。
3.4政治风险的应对
政治风险的应对又可以细分为法律风险的应对、政策风险的应对以及获准风险的应对。(1)法律风险的应对稳定的法律环境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运营的基础。各级政府拥有进行法律变更的权利,项目公司必须接受相应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的应对可以采用的方式包括:首先,高速公路项目组在与当地政府签订特许权协议时,应请求当地政府保证高速公路法律条文在一段时期之内的稳定性,这些法律条文应包括设施建设、高速公路投融资等方面。法律风险应规定由政府承担,为项目公司提供法律保护。其次,自高速公路项目确定后,项目组应聘法律顾问。在项目投融资、以及方案设计中提供法律服务。在高速公路项目的运营中,政府应放弃豁免权,对投资者的信心也是一种保证。(2)政策风险的应对稳定的政策环境是高速公路项目顺利进行的需要。在高速公路项目的形成中,项目公司应综合考虑当地的税收政策、土地收购政策等,请求政府能够提供政策保证,并且对由于政策变化导致的项目损失做出赔偿规定。尤其是公路建设中的价格确定政策,土地收购等,保证高速公路建设顺利进行。
3.5经济风险的应对
在高速公路项目中,运行的各个阶段均有可能发生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承担者一般为出资方。高速公路项目存在着经济风险,同时也有通货膨胀风险和利率风险。对于汇率和利率波动的风险,国际金融公司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来应对。对于通货膨胀风险,当通货膨胀超过预期,公路运营价格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结束语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建设投资额大、周期长、参与主体多等特点。涉及到很多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风险管理便成为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高速公路工程风险识别和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以保证顺利进行项目目标控制。
参考文献:
[1]程雨.关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5,(18):214.
[2]邹祎.基于BOT模式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融资风险管理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4,(01):220-222.
[3]刘俊凤.探讨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的风险防范与监管措施[J].现代商业,2012,(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