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3 06:19: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英语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英语论文致谢
Acknowledgements
Firstofall,Iwouldliketoextendmysinceregratitudetomysupervisor,***,forherinstructiveadviceandusefulsuggestionsonmythesis.Iamdeeplygratefulofherhelpinthecompletionofthisthesis.
HightributeshallbepaidtoMs.*****whoseprofoundknowledgeofEnglishtriggersmyloveforthisbeautifullanguageandwhoseearnestattitudetellsmehowtolearnEnglish.
IamalsodeeplyindebtedtoalltheothertutorsandteachersinTranslationStudiesfortheirdirectandindirecthelptome.
Specialthanksshouldgotomyfriendswhohaveputconsiderabletimeandeffortintotheircommentsonthedraft.
Finally,Iamindebtedtomyparentsfortheircontinuoussupportandencouragement.
英语论文致谢词范文
Acknowledgements
Iwouldliketoexpressmygratitudetoallthosewhohelpedmeduringthewritingofthisthesis.
MydeepestgratitudegoesfirstandforemosttoProfessor******,mysupervisor,forhisconstantencouragementandguidance.Hehaswalkedmethroughallthestagesofthewritingofthisthesis.Withouthisconsistentandilluminatinginstruction,thisthesiscouldnothavereacheditspresentform.
Second,IwouldliketoexpressmyheartfeltgratitudetoProfessor*******,wholedmeintotheworldoftranslation.IamalsogreatlyindebtedtotheprofessorsandteachersattheDepartmentofEnglish:********whohaveinstructedandhelpedmealotinthepasttwoyears.
Lastmythankswouldgotomybelovedfamilyfortheirlovingconsiderationsandgreatconfidenceinmeallthroughtheseyears.Ialsoowemysinceregratitudetomyfriendsandmyfellowclassmateswhogavemetheirhelpandtimeinlisteningtomeandhelpingmeworkoutmyproblemsduringthedifficultcourseofthethesis.
英语论文致谢词范文
Acknowledgements
Firstofall,Iwouldliketoexpressmygratitudetoallthosewhohelpedmeduringthewritingofthisthesis.Igratefullyacknowledgethehelpofmysupervisor,Ms**,whohasofferedmevaluablesuggestionsintheacademicstudies.Inthepreparationofthisthesis,shehasspentmuchtimereadingthrougheachdraftandprovidedmewithinspiringadvice.Withoutherpatientinstruction,insightfulcriticismandexpertguidance,thecompletionofthisthesiswouldnothavebeenpossible.
文学类英语论文结构有哪些呢?我们在文学类英文论文的写作中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呢?本篇主要就是向大家来讲解文学类英语论文结构和范例欣赏,希望学术参考网小编整理的这些可以在大家今后的写作当中带来帮助。
论文各部分写作内容与注意事项
1.Abstract
标准摘要五句话,包含五个层次的内容:
1.1Introduction:为什么要进行本项研究,现状中本项研究的缺失或者做了但是存在不足;
1.2Method:用什么方法做这个研究;
1.3Data:用什么样的数据来验证你的方法;
1.4Results:从研究中得出什么结论;
1.5Implication:得出的结论对研究领域和实践有什么意义(理论与实践意义)
2.Introduction
2.1Researchbackground:
目的是证实该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如这一类问题造成的损失很严重,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很重要。
2.2Researchproblem:
在上述的这一大研究背景下,要做什么问题(或者方面)的研究;在上述的这一大研究背景下,这一研究可以在哪些方面解决现存的实际问题。
2.3研究现状:
别人已经做了哪些东西,别人已经做过什么,发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2.4现存的研究有什么问题与不足:
别人有什么没有做过?为什么别人没有做得更好?并说明这些研究不足会带来严重后果。
2.5本研究的目标(objective)和研究范围(scope):
本研究弥补这些问题中(这些没做过或者做过没做好的问题中)的哪些不足,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去弥补不足。陈述本项研究的范围局限,并高度概括本论文研究结论。
2.6文章结构:本论文的后续部分的基本内容架构。
3.Literaturereview
目的:Literaturereview证明与说明两件事情:一是研究目标的设定是有意义的;二是你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方法是可靠的、有效的。
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3.1对选题(你找到的研究问题)的justification。即对做过没做好或者没做过的研究问题,在这个研究领域,针对researchproblem而言,让读者明白本项研究是有意义的;
3.2现存文献中对本文值得参考并可借鉴的东西(包括分析工具和成果);
3.3非相关或者相邻研究领域值得借鉴的东西,侧重于可借鉴的研究方法。
3.2与3.3就确定了研究方法。
补充说明:注意introduction2.5中的研究目的与研究范围的区别。Scope:如洪水发生后带来10个后续问题,本研究只考虑了6个关键问题。在Literaturereview3.1与3.2中应该对scope进行说明和辨析,即说明我为什么留下这6个问题,去掉其他4个问题。
小结:文献综述不是综述文献,而是去找到问题,不是为了综述而述。并不在于对所有的相关文献作详尽描述和总结,应该是对相关研究现状的高度概括。至此,已经把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明确了,并且对它们已经证明了、辩护了。
4.Method
此部分主要是对方法的描述。
该部分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4.1研究策略(Researchstrategy)
总概研究过程。要做这样的一个研究采用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策略:即所采用的研究思路。
4.2数据采集的方法
建立在对研究问题深入认识的基础上,需要采集什么样的数据(变量)。这里的数据的概念是泛泛的,不是指具体的数据,而包括数据结构、变量(考虑的因素)。
4.3数据的分析方法:如数学分析、逻辑分析(推理)、统计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统计模型(模型的建立、模型校验(模型计算)、模型推断(在算的过程中所推断出的一些结果)、模型评价与对比)。
5.Data
主要围绕data,对你所收集的数据做一个简要的描述,描述所收集的数据的特点。如从哪个机构得到一个数据,有什么样的特征、变量的期望值、方差、中位数、最大与最小值等。
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
5.1数据的来源、采集数据的时间周期、描述性的统计值
5.2对所收集的数据的初步的处理方法。
6.Results
运用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即模型的建立、模型校验(模型计算)、模型推断(在算的过程中所推断出的一些结果)、模型评价与对比)得到的模型分析结果。应该着重对所得出的重要结果进行描述,不需要对所有的结果进行描述。
7.Discussion
Discussion就是针对所得出的结果做横向或者纵向的对比和讨论,包括自己的结果之间的比较、自己结果与别人结果之间的比较;如果结果存在差异性,并对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的成因作讨论分析。这样的差异性分析进一步加强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可以进一步地验证:对所提出的观点做数据方面的支持。
注意6和7的区别:Results强调清楚地陈述研究结果,受制于数据分析方法(模型建立、模型校验、模型推断、模型评价)的框架制约。而Discussion强调把结果打乱,提出最值得讨论和有意义的结果,是对本项研究所得出结果(results)高度抽象的产物。
写discussion的三重境界:一是得出与人家相同的结果(意义不大);二是得出不同结果,但是不讨论差异性成因(需要升华);三是得出不同结果,并作差异性成因分析(较高水平)。
8.Conclusion
标题可以叫conclusion,但是实际包含四个内容:
8.1Conclusion
8.1.1研究过程:对研究过程的综述。在期刊论文中可以不写,但是在学位论文中一定要写。
8.1.2该研究得出的结论:这个研究成果不是Results和Discussion的复述,而是对Results和Discussion的更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
8.2Implication:从研究结论中所反映出来的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以及启示,更侧重于启示。
8.3Limitation:所得出的研究结果(该研究结果)的局限性。Limitation与scope是两回事,但两者相关,有差异性,其差异性体现在scope针对的是研究范围,在该研究范围内,你的研究结论是成立的,有效的,在scope内是绝对不能被人家挑毛病的;limitation要承认即使在scope内,由于数据的有限性和方法的不完备性所导致的局限性。总之,limitation的成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scope所造成的limitation;另一方面是由于数据、方法所造成的limitation。
8.4Futurestudy
基于两个认识(一是对limitation的认识,二是对本文结论的implication的认识)所提出的后续研究课题。
9.References
就是一个字:consistent,文献列表和标注的一致性。应该与刊物格式要求一致,不同journal格式要求不一样。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论文格式前后要一致,包括标点符号等。
文学类英语论文范例欣赏: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
【摘要】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中只重视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在英语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此点,本文将重点分析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希望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文学素养
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入改革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如此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现行素质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是在传授英语学科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心理素质等素养得以提升。基于此点,本文笔者将从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出发,重点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点教授学生英语学科知识以外,还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如此才能使学生有更广阔的视野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英语这门语言。由此可以说明,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1.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知。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英语语言学习就是英美文化的学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可以对英美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文化体现、文化渗透等方面予以了解,如此才可以提升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感知。2.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英语语法、英语口语等方面之外,还要模仿英语运用的情境,促使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这门语言。而注重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质,则要通过各种英语语言的情境运用来增强学生的语感,促使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对策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充分说明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呢?
1.引导学生搜索学习资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够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在课堂中应当开展一些实践性的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投入到英语文学的问题解答中,如此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而在英语课堂实践活动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搜索学习资料是非常有效的,促使学生在学习资料搜索中观看英语文学、解读英语文学、利用英语文学解答问题,如此可以使英语文学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例如,在英语课堂中开展“大学体验英语”主题教学活动中,提出莎士比亚的名言,并通过情景演绎来说明名言,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这句名言,找到英语文学名言的出处、背景及相关文学知识,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投入其中,那么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将得到提升。
2.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阅读活动。
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学素养培养,还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接触更多英语文学作品,在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了解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示、文化体现等,如此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对于多种形式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在英语课堂中提出一个阅读主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与之相关的英语文学读物,进而编制诗歌;也可以要求学生选取读物中某个片段来进行话剧演绎等。通过此种生动的、愉悦的、轻松的阅读方式的呈现,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得到能力锻炼,提高自身英语文学素养。
3.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活动。
因课堂时间有限,很难系统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所以,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则是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或课余时间进行文艺类英语电影的观看、参加英语文学论坛、英语文学专题讲座等,要求学生将自己所体会或感悟出来的心得或总结性的话语运用英语语言表达出来,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英语文学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三、结束语
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时,应当注意进行各种阅读活动、自主学习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语言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素养,为使学生更加灵活的、标准的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江华,谭雅素.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9(42):96-98.
[2]王孝会.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5):126-127.
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四级后的实用英语写作课程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所得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并结合实用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对后续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实用英语;写作课程;大学英语四级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2-0053-04
实用英语写作技能是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要求的适应性人才所具备的基本交际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尚未开设基础写作课,只有少数学校在四级后将实用英语写作作为选修或是后续课程开设。探讨如何以实用英语写作教学为切入点,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国内大学英语写作研究中,写作教学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黄建滨,于书林[1],秦朝霞[2],王文宇,王立非[3],姚兰,程骊妮[4],赵俊峰等[5])。大多数文章是“以具体教学实践为研究基点”,“具体探讨各类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6],而关于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的整体研究比较匮乏。杨俊、贾国栋通过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实用英语写作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具体实践[7],探讨将实用英语写作纳入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新模式;黄东花以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一次采用体裁教学法进行实用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8];罗立胜等介绍清华大学自1997年以来以实用性英语教学为基点开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9],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者的语言产出技能,即口语和写作,其改革的主要对象是英语整体水平达到大纲要求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而对于如何在大学英语后续阶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实用英语写作技能的研究比较少见。本文将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四级后A层学生对实用英语写作教学的认识和需求,以期为大学英语后续阶段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华中农业大学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其中A层学生(新生在入学英语分级考试后,被分为A、B两个层次, 分别进入二、一级学习),1―3学期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第四学期选修指定后续课程。这些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良好,具备了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本次调查在六个选修并完成了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的班级中进行,参加人数合计213人,收回有效问卷178份。
(二)调查工具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学生访谈方式。调查问卷共有13道选择题,主要涉及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设置等教与学两方面的问题。完成问卷后,随机挑选不同专业的8名学生进行面谈,对访谈进行录音和文字转写。面谈主要问及学生完成问卷时的主观认识、态度及原因。结合转写录音材料和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关于学
1.学习动机
表1 希望进一步提高 表2 是否对今后的学业和
的英语应用能力中 职业发展有帮助
表1显示:在“希望通过大学英语后续阶段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的英语应用能力中”,近一半的学生将口语能力排在首位,仅19.1%的学生选择写作能力。虽然两个比例悬殊,但在五项能力中,写作能力仅次于口语能力。参与访谈的学生普遍认为,口语是使用最频繁、最薄弱的环节。口语和写作都是主观性强的语言输出能力,是学生最薄弱的两项。然而,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写作教学的重视程度却远不及口语教学。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选修实用英语写作课程提高写作能力。
表2显示:超过九成(92.1%)的学生认为实用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有帮助”或是“非常有帮助”。具体说来,71.3%的学生认为写作课有助于他们“参加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66.3%的学生认为实用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将来“从事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往来中的书面交流”。接近一半(48.3%)的学生认识到写作课对其“进行学术英语论文的阅读与写作”有帮助。仅有36.5%的学生认为较强的实用英语写作能力可以助其“出国寻找更好的受教育和工作的机会”。被调查者均是大二学生,一方面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业发展的认识仍局限于通过各种考试;另一方面尚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对学术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接触甚少。此外, 农林院校大学生出国谋发展的比例不及其他综合性大学。
2.学习需求
表3 本学期开设的写作课的哪些模块吸引你(多项选
择)
表4 开设实用英语写作系列课程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毕业论文;创新实践;
高职教育具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性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已经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成为学生毕业的重要指标,但是商务英语、文秘、电子商务等文科以及商科类专业还一直采用着传统的专业论文写作的形式。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使得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毕业论文写作模式的弊端
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表明, 传统的写作模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很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以及归纳等创新思维能力,难以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等预期效果。
首先,学生重工作而轻论文写作。论文写作一般都安排在顶岗实习的学期,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期间找工作比写论文更重要。为了能顺利毕业,在关键时候,一些学生从网上截取几篇与自己专业相契合的论文,然后七拼八凑,略作加工,形成自己的论文,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其次,学生在论文的选题方面缺乏自主创新,选题范围狭窄,思路不宽泛。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也容易引导学生依照教师个人的专业方向选题撰写论文,而忽略了高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即使做到了论文内容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仍没能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
再次,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科研论文撰写知识了解甚少, 同时自身的语言基础、逻辑思维、布局构篇的能力欠佳,因此论文质量较差。这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英语论文的写作指导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为了让毕业论文写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能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笔者所在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指导进行了多元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多元化的毕业写作和设计模式创新
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因之一是认为论文写作仅仅是学校的毕业要求,与找工作和提高职业技能没有关系。如何使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成为创新与实践的“瓶颈”。经过研究和讨论,从2010 届开始,我院将过去单一的专业论文写作的模式改为了专业论文写作、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商务项目设计和商务翻译及评述多种形式,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总结本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情况,发现选择市场调查报告和商务项目设计的学生较少, 主要是因为在校期间对这两种形式的写作接触少,缺乏训练。特别是商务项目设计, 虽然与工作实践联系密切,但是要求综合能力强,难度大,不是特别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而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和商务翻译及评述的写作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专业或职业工作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广泛选择紧密结合岗位并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主题展开设计写作。比如,在某涉外公司从事秘书工作实习的学生可以就秘书的特点、要求、所需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现阶段仍欠缺的知识或技能等方面撰写个人论文。再如,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学生可以就校内所学与岗位实际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距撰写个人的理解和看法。为了防止学生将研究报告写成工作总结,我们要求学生在初稿前提交一个写作实施方案(表格形式), 要求务必指出相关的职业岗位或工作职能名称、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着重于某一个方面)以及为解决问题拟定的思路和方案。写作实施方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按步骤完成写作任务。同时在指导过程中, 指导教师提供方案样本、论文格式样本等,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该项写作的目的、形式、特点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方案查找资料和相关理论、总结或借鉴经验,通过对相关要点的扩展、例证及归纳,就能写出一份不少于4000 字的研究报告。由于研究内容是针对自己的实习岗位,不会空洞和脱离实际。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实践, 找到自己原先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研究报告,继续为今后的业务工作提供借鉴,一举两得,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届毕业生写出了诸如《艺术陶瓷的发展及其对外贸易前景》、《纺织业外贸跟单员的作用》、《长沙市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方向》、《关于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处理投诉》、《国际商务谈判中英语语言的运用》等与自身实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优秀论文, 虽然可能在研究的系统性、结构的严谨性等方面有不足,但我们认为,这些选题和写作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商务资料翻译及方法评述
一、分级教学与ESP教学概述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主要是依照大学新生的现有英语水平和差异而采取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班,不同的班级实行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实施课堂教学。ESP教学模式在在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基础上产生的,其主要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开设的与某一特定职业或者学科相关的英语教学,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用急用能力。ESP教学的实质也是为了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要。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人的英语学习都是在学校中进行的,而英语学习在客观上会受到环境支持差的影响,ESP教学的开展可以适当的弥补学习环境支持差的问题,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特定的英语专业文化中学习英语知识,熟练进行英语交流,为英语的习得和内化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支持,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国外本专业的研究进展,置于中外语言的大环境中更易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目前,分级教学是很多高校采用的英语教学模式,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分级教学与ESP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十分有必要的,由此可以建立起分级和分流相结合的高效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实现大学英语人才的培养。
二、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依然实行分级英语教学,对ESP教学模式不够重视,大学英语教师对如何实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有机结合也没有深入研究,这些教学理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的结合,不利于ESP教学模式在大学内的发展。新时期的英语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应该是将英语教学与某一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合,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应成为未来英语教学的主流,为此,当下各大高校应该转变教学思路,从基础英语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专门用途英语为主的教学模式,当然随着教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只有具备更好外语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的需要,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外语素质的能力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构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ESP教学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理应成为当下大学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当前社会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本专业或者职业上的某些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专门化的学习,并尤其侧重语言知识的输入与专业目的相适应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加之,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生毕业之后经常会因为没有专业的英语交际能力而出现就业困难等问题,但是,在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将分级教学与ESP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让大学生提高基础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精通本专业的英语表达,由此便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结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大学生的学习角度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国大学生在大学入学之前大都已经有九年的英语学习基础,而随着中学英语水平的提高,每个人大都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为此,对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简单陈旧的课本教材授课模式,大多数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性不高,比如,在实际的英语课教学中,很多大学生会在课堂上玩手机,甚至旷课,但是很多基础较好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依然可以在最后的英语笔试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而在很多调查中,大学生也都反映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简单枯燥,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对学生的未来工作也没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对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不满意地方,但是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已经越来越强烈,在没有实际意义的前提下,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大打折扣。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学重点从语言知识的教学转移到语言应用教学上,以不断激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ESP教学为英语基础知识运用、学生的学习需要提供了更好的关联,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
分级教学是我国大多数高校正在采用的教学模式,但是专家学者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分析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最严重的问题是这一教学模式大都只是帮助大学生修完大学英语学分,并没有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更大的益处,无法提高大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但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考察已经不是简单的修完大学英语学分就可以达标的,只有具有国际知识、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必须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更好国际视野、精通本学科专业英语知识、具有扎实英语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英语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
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基础上开展ESP教学,其具体的实施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在大学英语分级之前,不同级别的英语课学生的第一次分级是来自不同的专业,对此,在给同一级学生开设ESP课程时教师应该必须按照学生的专业进行二次分班,将同一级别、同一专业的学生编入同一个班级,以便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级别、专业进行ESP教学。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旅游学专业学生开展旅游英语教学,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开展会计学英语教学。在第二次分班之后,教师不应该在进行简单的英语基础知识讲授,而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讲授英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ESP教学课程应该设置为必修课,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突出教学的阶段性和完整性。比如,在英语ESP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科基础知识相关的英语知识进行讲解,选择介绍一些英语原版教材的学科基础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基础专业术语和翻译技巧等的教学,以奠定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基础。第二个教学阶段是英语ESP教学的提高阶段,其旨在向学生讲授更专业、学术性更强、难度更大的英语专业知识。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听懂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和相关的英文专业报道,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关的专业问题进行连贯性的发言。除此之外,大学英语还应该进行专业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读课上能够阅读原版英语报刊杂志,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书写专业性较强的英语论文。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英语知识,而且能够熟练进行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相结合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可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双语课程;教材;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3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并使学生同步获取外语与学科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1]。在世界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国际上前沿的科学发展资讯,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教育部多次发文鼓励双语教学的开展。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应积极推动以英语等外语进行的教学模式,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在3年内开设5%-10%的双语教学课程[2]。
2007年教育部了《关于启动2007年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7号),提出从2007年至2010年,共支持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聘请国外教师和专家来华讲学,还包括双语教材的引进、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等等,其资助经费为每门课程10万元。清华大学的《生物化学》、北京大学的《应用分析》、华中科技大学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武汉理工大学的《船舶辅机》等等高质量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相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双语课程教学积累了经验,对提高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塑料、橡胶等等,它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同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材料。为了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高分子材料技术人才,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特开设了《聚合物形态与结构》等高分子材料类双语课程,从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聚合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本文从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的关系、教材的选择、中英文混合讲授和互动式教学等方面介绍了《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
一、专业双语课程与专业英语
英语教学是贯穿整个大学本科的。通常,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是安排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英语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的,属于英语教学的范畴。而随后进行的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是属于专业教学的范畴[4]。开设高分子材料类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词汇,培养学生阅读专业技术英语文献与撰写科技英语论文的能力,其重难点在于大量的专业术语、名词性词组、合成新词以及复杂的被动语态长句。高分子材料类双语课程是将英语作为一种获取高分子学科专业知识的工具来进行的专业学科的教学,其主要教学目的不是英语,而是专业知识的学习。
因此,专业英语课程是实现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的铺垫和基石,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专业英语教学的延续和提高。
二、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对于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课程的精髓是至关重要的。原版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动态,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材的编排上,原版的英文教材和经典的中文教材有很大区别。原版英文教材通常采用演绎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然后再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来讲述专业知识[5]。而通常国内的中文教材是采用归纳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晰,学生容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原版英文教材为主,辅以经典的国内中文教材,使教学内容即符合教学大纲的深度和广度,又能让学生汲取外文教材中的精华。J.M.G.Cowie著的《Polymers:Chemistry & Physics of modern materials》一书共有17个章节,从高分子链构造、构型与构象,凝聚态结构,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等方面对聚合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深入浅出,结构安排合理,论述层次分明,图表简明清晰,是一本经典的高分子材料学科类教材,因此我们选择该书作为《聚合物形态与结构》课程的英文教材。
同时,我们还选用了Joel R.Fried 著的《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George Ordian 编著的《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作为英文参考书。中文参考书我们选取了在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上编辑得很好的国内高分子学科经典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潘祖仁主编的《高分子化学》和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何曼君等著的《高分子物理》。
但是由于教材出版周期较长,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上,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最新的聚合物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插入了近两年权威期刊上如《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Macromolecules》上相关文献的内容,紧跟高分子学科发展前沿,结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讲授文章的知识点和创新点,以达到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目的,让学生不仅学会从课本中获取知识,还会主动地从网上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资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中英文混合讲授
中文和英文在授课过程中的比例一直是双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6]。《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形态以及物理、化学性能,为开发和设计新型高分子材料打下基础。由于学生对于很多专业英语术语感到生疏,因此,如果教师从课件到板书再到讲述全部采用英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将很容易不自觉地集中到对这些生僻单词的理解上,从而本末倒置,忽略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降低了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同时,如果汉语过多地出现在教学过程中,那么学生将很难脱离母语环境,达不到培养学生用英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在首次授课时复习专业英语课程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介绍一些在高分子学科专业英语中常用的单位、常数、词缀、词根以及高聚物的名称。例如:通过对macro-+molecule(分子)macromolecule(高分子),poly-+ethylene(乙烯)polyethylene(聚乙烯),hydro-(水)+-philic(亲……的)hydro philic(亲水的),nucleo-(核)+-phile(亲……)nucleophile(亲核试剂)等词汇的学习来复习词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在每次课临近结束时把下节课最重要的专业词汇用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提前预习。例如,在讲述《逐步聚合》这一章内容之前先将step-growth polymerization(逐步聚合),polycondensation(缩聚),functional group(官能团),functionality(官能度)等重要单词列出,授课时加以强调,并进一步地解释逐步聚合的反应机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授课时不受到生僻单词的影响,还能让学生在课前对讲课内容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授课的重点,加深印象。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图、表、视频资料和文字相结合,用英文和中文双语讲解最重要和最难理解的词汇、物质的结构和知识要点。如图1所示,在讲授自由基聚合链引发反应的时候,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授课内容。
(四)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讲课的同时,适量的传统板书可以避免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疲劳,还能有效地调节课堂节奏,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传统板书在专业双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通常,学生在学习公式推理较多的章节时容易觉得枯燥、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只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推导过程展现给学生,学生将很难及时跟上教师的分析和推导过程。因此,在讲授高聚物的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等章节时,不妨采用英文的传统板书来进行公式的推导和演算,再加以中文强调重要步骤的讲授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互动式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合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简单易行,适时地提出“Why?”,“What is……”,“How to……”和“What do you think?”等问句,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不仅可以起到提醒学生主动思考的作用,还能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据此调节课程的进度。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主题演讲和撰写小论文是国外高校在本科生教育中很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聚合物形态与结构》双语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2-3个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在给定的范围内自己选择论述主题,拟定小论文的题目,撰写论文。论文的内容很广泛,论文的格式要求和正式出版的文献一样,由摘要、背景介绍、论述、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留出一部分时间,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来讲述自己的论文。演讲完成后,教师或其他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论文和演讲完成的情况将作为平时成绩最重要的依据,而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论文的合作撰写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主题演讲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演讲的主题囊括了从聚合物发展历史,聚合新方法到聚合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工业上的应用等等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论文和演讲相结合的方式也为本科生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毕业答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email、qq群以及教学博客也是增进师生间互动的重要工具[7]。这些新颖的交流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为师生间课后交流(特别是羞于当面问问题的学生)提供了便利,让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对该课程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地调整教案和教学方式。
五、结束语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性[8],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我国双语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经验和认识还比较不足,希望能开展更多的校际交流和国际交流活动,让双语教学水平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齐民华.地方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东化工,2011,38(4):237-238.
[2]王小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几个关键因素[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9):157-159.
[3]张琳琪.“高分子科学技术导论”双语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25):12-13.
[4]陈冬纯.论专业英语教学与专业“双语”教学――走出双语教学的误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6):30-33.
[5]高琼芝,王正辉.《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4,31(8):56-57.
[6]刘国生.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7):121-125.
[7]喻湘华,鄢国平,李亮,等.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时刊,2011,25(3):68-70.
由于我出生并成长于农村小镇,父母均不识英语,自幼缺乏学习英语的土壤。邻居小伙伴的父亲为英语教师,那个小伙伴在幼儿园之前即可熟背英语字母歌,我当时颇为羡慕,惊为天人。当时小学并未开设英语课,我在中学之前连英语字母都认不全,很是惭愧。1984年我进入镇上的一所普通中学,才开始接触英语。启蒙老师是我当时的班主任张文彦先生。先生毕业于一所中专院校的中文专业,并未学过英语。分配到镇上时,镇上不缺语文教师,缺英语教师。先生遂开始一边自学英语,一边教授学生。印象中先生教学比较活泼,所以大家并不讨厌英语课。当时流行一部台湾电影《搭错车》,其中由苏芮演唱的主题歌《酒干倘卖无》红遍大江南北。一次课上,忘记何故先生竟然唱起此歌,引得全班瞠目,至今历历在目。自此以后,嗓音大气飞扬、高亢入云的苏芮一直是我最爱的女歌手,无人能出其右。
初二结束的暑假,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的二哥带我去看了一部美国电影《罗马假日》,电影里那世外桃源般的纯真爱情故事让我艳羡不已。于是,这部电影成为我至今最爱的电影,影片里英俊潇洒的格列高里・派克与人间天使奥黛丽・赫本成为我最爱的男女演员,无人可以取代。这部电影也开启了我最大的一个业余爱好――看英语电影,并使我间接对英语开始有了一些好感。我始终坚信:一切方法皆是可有可无的天际浮云,发自肺腑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也不例外。
1987年初中毕业,我由于成绩较好,考入当年全市排名第一的重点中学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1990年我参加高考时该校排名全省第二。进入全市重点,我才见识到人外有人!高一时我在全校成绩最差的四班,高一结业时我在全班60人中排名第26位,数学仅55分,物理才57分,感觉自己前途渺茫。当时我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异常严重,沉迷唐诗宋词中无法自拔,厌学情绪高涨。高二的12月,有一晚实在忍无可忍,我找到父亲,明确要求退学。“退学之后做什么?”“读唐诗!”“唐诗不能当饭吃啊!”之后父亲说了一段至今令我刻骨铭心的话:“孩子,咱们家一没有钱,二没有关系。如果考不上大学,你只能去当个工人!”面对冷冰冰的现实,我跑到外面的街上痛哭,没有人能帮我。
第二天,我选择奋起直追!英语是我认为最简单的一门课,花的时间也最少。每天上课认真听讲,课下几乎从来不学英语,只是每天早自习七点半到八点时坚持晨读,背熟了高中三年全部六本英语教材。我坚持每天复习昨天背过的文章,每周一复习上周背过的文章,期末复习半年背过的所有文章。英语考试也成为最轻松的游戏,完全按照语感做题,不需思考,正确率极高。我的总成绩也从全班第26名跃升至全年级前5名。
高中时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李白一样的诗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高考前,班主任建议我报考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专业,被我断然拒绝,我给出了一个年少轻狂的理由:“如果那样,20世纪的中国就没有诗人了!”当时我决意要报考自小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不过最终被我的偶像二哥劝止。二哥认为我高中已经读完《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参考资料》等几乎全部中文系本科教材,重学无益。应该读英语专业,博览英美文学原著,“双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读宇宙文章”。年轻气盛的我颇为心动,转而改考英语专业。
1990年高考题目很难,满分为640分,一本线为444分,重点线为461分。我一举估分515分,估分为全校第一。本想报考北大英语专业,但全省只招四人,本校就有四人报考,风险颇大。一时冲动,我决定改报当年总分要求更高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分数下来,自己多估了30分,实际考了489分,英语得了89分(满分为100分),被北外录取。当年河北省文科类及外语类总分状元也在我们学校,总分535分,但英语考了77分,最后该同学上了北京大学英语专业。
高中学习英语的经历使我至今坚信:背诵是提高英语实力和考试分数最好的方法。
北外的学习生涯是我人生中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北外英语系1990级共120人,46位男生,74位女生,我才真正见识了“天外有天”。我的同学中有当时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的弟弟,有莎士比亚作品的最牛中译者朱生豪先生的唯一嫡孙,有北外教授子弟以及各地高考状元。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同学中有几十位杭州、南京、长春、武汉等外国语学校以及北京四中等全国名校的保送高才生,从小精研英语听说读写,进入大学时的英语水平就相当于英语系大二学生水平,令我们这些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望洋兴叹。
当时的北外,大师云集,灿若星河。北外的三大英语泰斗――语言学泰斗许国璋、英国文学泰斗王佐良、美国文学泰斗周珏良如三足鼎立,遗憾的是三位泰斗当时已经不给本科生上课了。数十年来,《许国璋英语》风行全国,妇孺皆知。学校曾经组织全校学生在大礼堂聆听许先生的讲座,讲座内容我已经几乎全部淡忘,只记得先生登台之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提了一下裤子,感觉煞是亲民。我还曾在窗外偷窥过王佐良先生给研究生上课。我在校园中也常偶遇陈琳、张道真、薄冰等语言、语法界泰斗。当时的北外不愧为英语爱好者的天堂!
给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也是群星璀璨。文坛泰斗冰心先生的两位女儿吴冰与吴青教授美国社会课程,英文写作权威熊德倪先生教授写作课程,当时北外英语系主任、《新概念英语》中文合著者、美国博士何其莘先生教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名宿钱青先生教授美国文学,主持人杨澜女士的父亲杨鑫楠等先生教授英语精读。而当时的青年教师现在已经成为北外的资深教授,如侯毅凌老师、申雨平老师、李又文老师、王一虹老师。20年之后,对于这些老师我仍然记忆深刻。
当时的北外名闻遐迩。199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次主持人大赛,1986级北外大四学生杨澜一举拿下一等奖,1988级北外大二学生、后来的凤凰卫视主持人许戈辉荣获三等奖,在全国引起一阵轰动。我入学时,杨澜已经毕业,校园中倒是常常可以见到许戈辉的身影。1992年,现在蜚声国内的湖南卫视当家主持何炅进入北外阿语系,住在我的楼下。每天傍晚吃饭的路上总是能听到校广播站主持人何炅独特的声音。上学期间,央视举办了一次全国小品大赛,何炅拿了大奖,闻名全国。
的全国考研英语命题组组长。由于自己在上大学前没有专门学习过语音,天赋也欠佳,我的语音不是很好。吴教授从全班20位同学中选出四位语音欠佳的同学下课单独辅导,我“荣”列其一。每天下课后我反复跟读模仿张冠林先生的《语音入门》,屡屡模仿却不能过关,自己心里颇为焦急。经过半年的训练,考试才得以合格。只是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语音阴影,此后我一直认为自己语音有问题。
听力也是印象最深的课程之一。有一门听力课程每周两次课,每次课的时间为两小时,要求学生全文听写正常语速的BBC、VOA新闻。由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这门课对我是个极大的挑战。于是,我课下最常去的地方就是语音教室,那里有浩如烟海的英语磁带,我与大家争相借阅聆听,设法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那时,一位叫做梁艳的年轻听力老师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梁老师教学风格异常活泼,大家都非常喜欢。很多时候当我们愁眉苦脸地进入听力教室时,梁老师会兴奋地告诉我们:“孩子们,今天咱们不听写新闻了,看美国电影!”这是我们最喜欢听到的消息。有一节课,梁老师让我们用英语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班上两位女生谈论的是当时穷困潦倒、其貌不扬、一无所长、无比叛逆的王江涛,而我用英语介绍的是古往今来我最爱的朋友――庄子。虽然小时候,我的一只耳朵被顽皮的小朋友掏坏过,但由于对梁老师的喜爱,听力课程成了我大学期间成绩最好的一门课,5分制中,我常常可以获得5或5-的成绩。
大学时,口语是我学得最差的一门课之一。当时学校规定,从大一到大四,每位学生每天必须和同班的一位异性练习一小时口语,全班所有男生和女生每天轮换,地点不限。现在想来,这倒是谈恋爱的好机会。可惜当时女生们似乎都瞧不上我们这些土得掉渣的男生,而男生也看不上那些趾高气扬的女生,恋爱的人并不是很多。多年之后,当我们重新聚首,却感觉男生人人英俊潇洒,女生个个性感漂亮,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比较而言,英语精读是大家普遍不太喜欢的课程,每周五都要进行一次小测验,计入期末总成绩,每次测验前我都如临大敌。当时我上这门课时经常趴在桌上睡觉或默写唐诗宋词,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后悔。如果当时知道自己以后会以英语教学为生,我应该会学得异常刻苦。当时北外每班只有20人,小班教学,班上有人睡觉,老师应该是一目了然。但现在想来惭愧的是,没有一位老师因为学生课上睡觉批评过任何一位学生。这一点我望尘莫及,如今在新东方教学十年有余的我,即使看到500人的班上有人睡觉或玩手机,仍然心中不爽。
相反,英语泛读课是很多同学喜爱的课程。大学前两年我们不分专业,重在夯实英语基础,大三分为英美文学、翻译、国际文化交流、国际关系等几个专业方向。我自然选择了英美文学专业,每周泛读的书目就是英美文学名著,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呼啸山庄》《双城记》等。我们课下泛读,课上讨论,最后还有期末考试。由于老师多是女教师,泛读书目多为爱情文学,令我们这些“清高”的男生很是痛苦。
关键词: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 激励
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创新氛围
首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关心、赏识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对学生的独特见解批评和挑剔,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现思维的舞台,有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其次,创设逼真的情景,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幻灯,图片、简笔画、表演、对话造句说话等方式,把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际。引导学生借助歌曲、口诀、图表,简笔画进行概括性归纳小结。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教学重点与难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努力方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积极性。
二、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一是要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中精心筛选发散点,设计好教学步骤,估计到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向、深度和广度。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计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创设情境,让每位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使他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萌发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教师在使用教材、安排教学流程上要多留一些余地与空白给学生,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方法。
二是要丰富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结论的传授,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讲故事、情景对话、小品表演、即兴发表见解,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联想,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从多渠道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教师要经常给学生推荐有益的报纸、电视和互联网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多开展一些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来扩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沿着教材的轨迹,用情感重现教材,进入想象的王国。
三是要大胆质疑。创新往往是在问题中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使他们敢问、敢说、敢动、敢干。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常识出发巧妙设疑,帮助和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适当给以暗示,启发学生思考。为了形成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权威,改变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面对质疑,老师不必急于解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激起他们的更强的好奇心。
三、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指导学生独立探究、自我教育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能使用这种语言来进行信息交流,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语言作为各类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知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必须丰富各种知识,以满足语言运用的需要。其三,教师自己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舞台”让给学生。外语课堂是学生进行模拟交流的场所,也是语言操练活动实体。学生互为对手,互为目标,互为手段,互为校正,也互受影响。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一是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让学生眼、耳、口、手并用。如让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创造性复述和发挥性演讲,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后,再组织他们进行辩论。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联想、类比、探索。精选阅读材料,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针对阅读中学生遇到的生词,能根据上下文猜出词义的,尽量不要查字典,对于较为时髦且实用的生词,则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词库,要求学生每天读上几遍,以加强记忆。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纠错本,把经常出错的题及时抄上,避免一错再错。其次,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使教材“动起来”,以增加趣味,提高效率。三是建立全新的脑图。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四是加强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多动脑,动手、动口,取长补短。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通性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我国的高等教育近年来也开始了这种转换,由理论性教育转向了实用性教育,近来更是提出了以“以文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方针,这使得我们这些高等教育工作者(尤其作为音乐学院的英语教师)不得不开始思考和寻求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为适应这种趋势和满足这一需求,我对我所教的两百多名在校的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对英语学习的感受及优、劣势之所在的调查,要求所有的学生至少说出三条优势和劣势,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同学都能承认英语学习很重要,也表示了想学好的愿望,但是普遍认为自己的基础较差,教材太难,上课听不懂,对老师的要求达不到,逐渐失去信心,也就没了兴趣;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英语学习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很难有机会去实践,作为一个艺术院校(音乐学院)的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练琴、练声,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练习英语。换言之,在英语学习方面主观能动性较差,自觉能力也较差,在没有人敦促的情况下,很难主动去学习或练习英语;但是很多同学也提到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优势:学音乐的学生普遍思维活跃,语言模仿能力强,心理素质较好,有较强的记忆能力,甚至于有些同学提到他们因为接受过视唱练耳的训练,所以有很强的听辨能力,50%以上的同学提到有一个思维活跃、好的英语教师,她的课堂生动、形式丰富,语言流畅、准确,更重要的是老师注入课堂之中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和信息,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针对调查结果,以及我从教这些年来的一些观察、思索和研究,我认为艺术院校(音乐学院)的英语教学应该具备其特色,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 找准切入点
这一点至关重要,也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基础水平,进行分级教学,选择不同的教材,设立不同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至于产生因基础差,要求高而形成的落差下的厌学心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调整对培养对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是教学方针上的一个重大改革举措。如果一味只按国家统一标准来界定,不结合实际情况,只会造成诸多的问题,比如学生上课如听天书、活受罪,不及格率极高,让学生陷入重修、厌学的怪圈里。如果根据学生入学的英语成绩将他们化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一级(好)二级(中)三级(差),根据不同的级别针对性的使用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
二、 正确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
在现代的教学体系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体现得更为合理,尤其在音乐院校中,学生是一些充满感性思想的对象,这就更加要求提高教师除专业能力以外的素质和修养,甚至可以说是提升个人魅力,来调动课堂的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师生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融合,有时可以这样说,教师情感的投入比知识的传授更能影响学生;如果老师能将课堂有效地延伸,去触及学生们感兴趣的范围(比如音乐、心理、政治、经济、人物等等)与英语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会尤为突出。
三、 英语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的探索
(一)增加英语课程科目的设置
第一、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强,模仿能力强,增设听说课,让学生得以发挥听说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是适应了社会对英语教学结果的真正需求。
第二、开设音乐英语,在音乐中要使用大量的音乐术语,而很多的音乐术语都是外文的,学习音乐英语,是真正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需,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学习更上一层楼。
第三、针对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设实用英语课程,提高学生实际语言的应用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使用环境。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直接聆听外国专家的授课,省去翻译这一中间环节,更准确、清晰地领略专家的意图。
第四、针对不同学生学英语的不同目的需求,增设相应课程如:
① 四、六级英语考级课程
② 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课程
③ 英语论文写作课程
(二)丰富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必要的教学辅助活动,让学生学习的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
第一、除书本以外,使用现有的音像资料(比如观赏原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借学生的长处激发他们的兴趣,也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第二、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地道发音,用生动的方式将历史事件、地点、人物呈现给学生,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生动的画面,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易记难忘,不容易产生乏味感,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训练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实的材料可以反复使用,资源共享的特性保证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给学生更丰富、详实的资料,让学生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第三、课堂授课方式改“填鸭式”为“论坛式”,组织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分组讨论的发言。
第四、成立英语剧社、诗社、朗诵社,充分利用我院的人才资源优势,结合专业发挥特长,搞出特色。
第五、定期举办各类英语比赛(如歌曲比赛、口语比赛、写作比赛等等)。
第六、请外国专家进行标题式讲座,并进行座谈。
第七、另外针对学生记单词难,语法知识混乱的现象,为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上提出的这些英语教学的方式、手段及相关活动的实施,必须借助于多方面条件的配合和加大经济投入,比如加大教学投入,重视文化素质的教育,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和理念,去了解学生、关爱学生,也包括关爱我们教师群体。
Abstrac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great number of high-level translat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still in urgent need. In this paper,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Practical Approach is briefly review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o handle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translators in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translation market,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xtbooks on transl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o translation teaching.
关键词: 科技英语;翻译;教材;翻译人才培养
Key words: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lation;textbook;qualified translator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63-03
0 引言
科技作为人类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工具永远离不开人文。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科技翻译在促进世界各国科技的研发以及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不少人包括一些翻译教育人士,依然认为科技翻译或技术翻译是一种低层次的词语转换行为,跟文学翻译无法相提并论。正如《技术翻译:技术文献翻译中的可用性策略》的作者朱迪・拜恩(Jody Byrne)指出,技术翻译长期被视为翻译界的丑小鸭,尤其在学术领域,它常被归诸于最低级的翻译活动。[1](任朝迎译)。就我国的翻译现状而言,从规模上看,可以称得上“翻译大国”,但并不是一个“翻译强国”,真正高水平的职业译者很少。由此,我国的翻译人才培养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截至2010年9月,获准试办翻译本科专业的高校达31所,获准试办翻译硕士专业的也已达158所[2],现在开办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的高校则更多。然而,在目前高校的翻译本科、硕士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盛行,教学内容仍以讲授翻译理论、翻译史及文学翻译为主。有些高校虽开设了非文学翻译课程和科技英语翻译课程,但真正做到把科技翻译、工程翻译等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却少之又少,教学内容大多与翻译市场的社会性、实践性需求严重脱节,科技翻译人才培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在概述《科技英语翻译实用教程》[3](以下简称《教程》)所编写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基础上,反思我国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现状,提出要解决高校培养的科技英语翻译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之间的矛盾,很重要的两个环节就在于解决科技翻译教材建设问题和翻译教学问题。科技翻译人才培养就是要以科技翻译教材的内容为突破口,将教材内容与翻译市场需求、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需求、将翻译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学科和翻译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需要。
1 《教程》一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教程》一书共三个部分十八章。第一部理论篇,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部分技巧实践篇,包括第三章到第十五章;第三部特殊应用篇,包括从第十六章到第十八章。每一章都配有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篇、练习以及专题常用词汇。此外,在素材专业领域的选择方面,《教程》不仅把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素材囊括其中,而且还选取了科幻小说题材,拓宽了狭隘的科技翻译的教学和实践内容,有利于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
第一章对科技英语及其文体特点、科技翻译标准以及适用理论、科技英语翻译技巧和科技翻译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并以《科学美国人》等科普类杂志上的英语原文为实践篇进行。第二章主要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和文字方面的对比,并以科幻小说为专题进行实践练习。过去科幻小说中的很多科幻技术已经完全成为当今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或设备,如计算机、手机以及机器手在工业上的应用等,故此专题能为拓宽学习者视野,提高其学习兴趣。
从第三章到第十五章,每章分别从直译和意译、音译与形译、顺译与倒译、分译与合译、重组法、转译法、增译与减译、正反译法、替代法以及重复法等翻译技巧的定义、类型或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以不同专业专题,如计算机、信息与自动化、电力、管理、材料、建筑、机械、农业、交通运输、环境、地质、测量、采矿、矿物加工、冶金、林业、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科技文献为翻译实践篇进行分析讲解。与其它翻译教材相比,《教程》在翻译理论上着墨不多,除一般性概念外,稍加了一些逻辑辩论;忽略了那些存在争议或只在英语学界存在的理论研讨部分;降低了《教程》的学习难度,使更多学习者能进行无障碍学习;精简了《教程》的文本结构,突出《教程》编写的工具性目的,具有现实性意义。
第十六章和第十七章分别介绍了科技英语论文摘要的特点、类型、常用句型以及科技英语中图形、位置的表达方式和翻译方法。第十八章就科技英语中数量、倍数的常见表达方式及其翻译进行了总结。本书所选的单句和语篇,多选自近3年内各专业领域资料,既侧重于专业性基础英语,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新视野,又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相关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现代科技前沿,为学生实现英语的工具功能提供新的体验。
《教程》在每章介绍基础翻译理论后,附上或选自国际知名刊物如Nature、Science等的文章,或选自专业英语书籍的语篇,进行翻译实践。这些文章既涉及科学论文又涉及知识产权专利、操作说明书等。编者对节选文章中的复杂句和长难句做了详细的分析,书后附有参考译文。这不仅有利于读者学习科学期刊的语言风格,更有助于提高其用英语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和与外籍人士就专业技术进行沟通的能力。《教程》的出版,对科技英语的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然而,尽管编者尽全力进行编写创新,《教程》一书仍存在一些问题。
①排版问题。尽管《教程》在总体设计上把所有编写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合理而有创新,不过由于排版失误,导致目录导读与书中内容不一致,如目录页中缺少了“第一部分为理论篇、第二部分为技巧实践篇、第三部分为特殊应用篇”,这使得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时,容易丧失对全书把握的整体观。
②编写内容。《教程》内容覆盖面广、选材新,但因篇幅限制,各专业所选取的材料不够丰富,各章所附的常用科技词汇比较有限。对翻译专业学生或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即使学会使用这些词汇,也仍与用英语进行科研交流的行业人员差距甚大,因此,在词汇方面还需提供更多参考文献,方便自学。
从本质上说,科学是探索客观规律的活动,而语言仅是用于描述其内容的工具,不管使用汉语还是使用英语,都必须遵循符合客观事实的原则。然而,由于参编人员都只具有英语文学专业背景而缺乏专业背景,书中某些地方的译文,难免有失准确。例如:
原文:The two methods, overall least squares fitting and B-spline approximation, are both sensitive to noise because the former is based on the minimum sum of squares of geometric distance and the latter is based on pixel interpolation.[3]
译文:最小二乘法和B样条优化逼近这两种方法,因为分别建立在几何距离平方的最小值和对像素插值的基础上,均易受到噪声的影响。[3]
对照原文初看,原译文似乎并无不妥。不过对专业人员而言,原译文显然欠准确。显而易见,这是因编者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所致,因为平方和的最小值与平方的最小值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建议改译:最小二乘拟合法和B样条近似法这两种方法均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因为前者以几何距离平方和的最小值为基础,后者以像素插值为基础。
因此,为了确保译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翻译专业语篇时,今后还需要加强与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对译文进行修改润色,尽量避免科学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的意义
损耗。
2 《教程》一书引发的思考
正如有识之士指出,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早已不限于文艺领域,涉及当代经济、科技等实用领域的翻译已上升为翻译实践的主体。[4]这就意味着,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如果要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就必须进行一系列教学以及管理上的改革。而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正是这一系列翻译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事实上,重视翻译教材建设,重视翻译教学也是提高翻译教学质量、培养翻译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2.1 重视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应加强教材建设 翻译教材建设应该体现工具性特点。蔡基刚教授曾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都是选取富于精神内涵的材料作为课文”,这“只会使我们的外语教学脱离实际,变得毫无生气,使我们的学生无法应对现实世界的需要”。换言之,“大学英语教材不应只是人文性和一般文化介绍,还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学科性。”[5]
“近十年来,有关语种互译的教材变得红红火火,如英汉翻译教程,包括正式出版和内部使用的不少于100种,但重复多,创新少。”[6]如此重复编写教材,明显不利于翻译教学以及对翻译人才的培养。现在的翻译教材建设情况,与十多年前相比,无论从数量、质量、编写内容等方面都已有很大改观。不过,总的来看,翻译教材,特别是翻译硕士阶段的教材,基本仍以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居多,其编写内容跟职业翻译实践的关系并不密切。即使是科技翻译教材,情况也是如此,科技翻译的实用性、工具性未能凸显
出来。
科技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其在国内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些高校把科技英语作为课程甚至是专业方向进行了设置。要开展好科技英语的教学,就必须建设合适的科技英语系列教材,并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和学科性”的特点,这样教材建设才不会“忽视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人需要,忽视社会需要”。[5]
科技英语翻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不同专业如地质、采矿、冶金、材料、机械、电力、仪器仪表等都有各自的专业词汇。“科技翻译工作者要熟悉所服务的行业的基本情况和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自然科学知识。英语能力只是科技翻译的一个要素和基本能力,如果没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是无法正确的理解科技文献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讲话内容的。”[7]科技翻译工作者应该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杂家基础上的
专家。[8]
《教程》正是基于社会的需求,学生个人的需求,在教材内容编写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把实用的翻译技巧与专业知识进行了有机结合。无论例句还是语篇翻译实践或练习,都涉及到科技英语的十多个专业领域,启发学生站在学科前沿高度,深刻把握市场需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学习市场急需的技能,以适应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人才要求。因此,《教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翻译教材应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的编写
目的。
2.2 重视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应依托基于内容、重在实践的课堂教学 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一批具有知识性和学科性特点的高质量教材,同时还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翻译课堂教学。科技翻译课堂教学过程中,翻译授课教师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绝不能偏离科技题材或其他应用性题材;而且还需要以任务型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翻译项目为导向,构建一种新型的课堂社会化教学模式,即“将翻译课堂教学与社会翻译实践操作模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翻译项目运作过程中,通过各种互动、合作式学习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而构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9]。道理说一千遍不如亲自体验一次,与其灌输学生很多生硬的翻译理论,不如直接让学生进行翻译活动更有实际效果。这就要求翻译课堂的教学回归翻译实践的本质,重视社会翻译实践教学。
就翻译实践市场而言,科技英语翻译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对翻译教育而言,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完整的、多层次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不过,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依然任重而道远。在科技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既应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也应重视社会的需求,并在加强翻译教材建设的同时,适当调整翻译课程的授课内容,建立以内容为依托、以任务型教学理论为指导的课堂社会化教学模式,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网上教学,指导学生处理翻译同类文本时,尤其是在翻译自己并不熟悉的专业领域题材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不会把学生培养成一批批的脱离社会需求的“学生产品”,而是将他们培养成为满足社会性和实践性需求的合格的科技英语翻译人才,从而全方位提高翻译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Byrne, Jody. Technical Translation: Usability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Technical Documentation [M]. Dordrecht Springer,2006.
[2]翻译本科专业试点院校名单.翻译硕士专业试点院校名单[J].中国翻译,2011(2).
[3]任朝迎,李桂丽,刘芳.科技英语翻译实用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4]卢思源,吴启金.展望21世纪的翻译教学与研究[J].中国翻译,2000(1).
[5]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6).
[6]许钧.切实加强译学研究和翻译学科建设[J].中国翻译,2001b,(1).
[7]杨会军.科技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J].上海翻译,2006(2).
关键词:妇女;就业机会平等;法律促进;生育保障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入,就业机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用工权力的下放,而相应的法律和监督机制却没有跟上,给妇女平等的就业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国妇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状
我国虽然已经从立法和行政执法等方面为保护妇女的劳动权益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上的保障,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妇女就业难目前已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妇女的就业机会和从事职业的岗位往往比男子要少,较男性承受更大的压力。许多女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都会遇到性别歧视问题。据2002年江苏省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曾因性别原因遭到用人单位拒绝,其中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绝的经历。“性别歧视”成为女大学生求职中的首要的和最大的障碍,[1]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07年3月,《济南时报》与山东人才网联合推出“女大学生求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认为性别歧视“比较严重”的占52.8%,认为“不太严重”和“不存在”的分别占44.4%和2.8%。[2]许多用人单位为了回避《劳动法》中关于不得辞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妇女的规定,不愿意雇佣妇女,或者在雇佣时对男女求职者采取不平等的标准。目前,妇女与男性之间在就业状况上有着显著差异,妇女就业率比男性低17%,而失业率更是比男性高1倍。在40至49岁年龄段的妇女中,每3人就有1人失业,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最为紧迫。而对于处在最佳劳动年龄的30至39岁年龄段的妇女群体,失业或待业的比例高达25.5%。妇女失业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从学校毕业不久的2l至29岁年龄段出现了14.4%的失业妇女。[3]232。总之,目前我国妇女谋求职业时受歧视的现象相当突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企业竞相压低人工成本,职称论文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加剧,如果没有足以遏制就业歧视的对策,对妇女的就业歧视就会日益严重,这将直接危及妇女的劳动权。劳动权是实现妇女生存权、参政议政权和发展权的重要保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如果妇女的就业权不能实现,将直接危及其生存权,生存权没有保障,其他人权将失去根基。[3]234
二、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妇女就业成本比男性高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国现有下岗失业人员约l300万人,2005年新增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需要就业人员约l100万人,两者相加,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多达24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能够安排的只有1000多万人,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是1400万人左右。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几类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相当大。就业机会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劳动力过剩的状态使得劳动力“买方市场”长期存在,劳动者由此处于弱势地位,相对于男性劳动者来说,妇女劳动者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因为特殊的生理原因,《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在妇女孕期、产期和哺乳期随意辞退女职工,同时应给予产假,并依法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这样,对雇主而言,将从两个方面影响其成本:首先,女工休假期间既不创造价值,却要依法享有一定的工资.这相应增加了其成本;其次,在此期间,原有的职位必须有其他人来填补,这既要付工资,又有可能要支付一定的培训费用,而雇佣男性就不会存在这一问题。所以,为避免成本增加影响利润,企业就会尽量减女的雇佣。[4]150-151
(二)保护性劳动立法中存在着性别偏见
基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工作总结国家制定了很多专门保护妇女劳动者的法律,比如,《劳动法》第59条、《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规定了妇女禁忌从事的一些劳动;还有《劳动法》和一些法规中关于“四期”保护的规定。这些规定限制妇女在经期从事某些工作,有些法律则是有关孕妇夜班和休息的规定。法律禁止妇女从事某些对身体有难度的工作。妇女不得从事对身体有害的工作,支撑这些法律的原理认为,妇女不像男性那样在生理上那样适合同样的工作机会。于是,通过法律设防以阻止妇女进入传统上非妇女从事的职业。这些法律法规的确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保护女性劳动者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走向了市场,从政府统管一切走向了企业拥有很大的自。当企业在计算自己的成本的时候就会觉得雇用女性职工有很多的条条框框,而且还要提假、哺乳时间和一些特别措施。因此在录用时更偏好于男性,把妇女置于劳动市场的不利位置。在经济和政治转型期,要求雇主给妇女提供特别照顾的责任转换成了雇主雇佣妇女的障碍,当对劳动力需要降低时,它又成为雇主裁减女雇员的诱因。更进一步的是,如果没有一个公正的实施这些法律的机制,推行这些法律只会增加妇女在寻求雇佣时的负担。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关注中国高度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妇女的经济状况,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妇女过度保护而不是提供平等的机会,会形成妇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额外障碍。
(三)生育保障制度滞后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生育保险制度,在维护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合法权益、保护女职工身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传统的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建立在企业或单位保障的基础上,女职工各项保险待遇完全由企业或单位来支付。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女职工的生育价值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背离,客观上造成了女职工集中的企业与女职工较少的企业负担不均,把本应社会共同承担的“生育”成本,完全由单位来承担,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虽然早在1994年底,劳动部就颁布了《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开始生育保险社会化改革,但是进展十分缓慢,社会统筹覆盖范围有限,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相比较,同期生育保险参加的人数较少。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层次也较低,基金无法在大范围调剂,使生育保险难以起到互助互济、均衡负担的作用。其中有些条款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有关待遇规定不一致。而且因其在执行中存在支付水平过低、结余过高等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减轻企业负担,反而造成有些企业和女职工负担加重,影响了生育保险作用的发挥,企业不愿招用女工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生育保险制度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如何进一步加以完善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四)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
社会性别是指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妇女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英语论文性别是男女之间的生理区别,具有自然属性,而社会性别具有社会属性。世界各国的人们对妇女和男性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性别意识。在中国,遗留的封建意识和长期的计划经济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观念。如“三从四得”、“男尊女卑”影响,使很多人认为妇女就应该依附于男人,“男人以事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这些观念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国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它严重的阻碍着妇女与男性平等的步入社会就业领域。
三、关于促进妇女就业机会平等的法律应对措施
(一)严格实施现行的有关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使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国现行的有关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虽存在一定的缺陷并有待于完善,但毕竟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为主体,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等在内的初步保护妇女平等就业权为主体的促进男女就业平等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都规定了妇女享有和男子一样的劳动就业权。如《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1条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该法第22条第1款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立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法律落到实处。因此,我们要严格实施现行的有关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要求用人单位严格遵守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劳动行政部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并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广大妇女对相关法律的了解,提高她们的维权意识,妇女遭受就业歧视的不良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二)转变立法思路,修改现行立法中不利于妇女就业的有关规定,并增强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关于两性就业平等的立法依据仍主要局限于强调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的生理性别差异,将妇女置于弱者的保护地位,轻视基于社会性别的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生产活动对人们体力的需要减弱,对智力需求不断加大,从而使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在现实的经济活动和劳动过程中逐步缩小。因此,要建立两性平等就业的法律制度,首先要转变立法思路,将对妇女的偏见置于一边,从提供和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着手,消除立法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如放弃对女性进入某些行业的强制性禁止规定,赋予女性自主选择权。在宪法和以后的民法典中重申男女平等、平等就业权的基本人权地位;其次还可以在立法中补充男性的家庭责任。抚养小孩、关心老人、照顾家庭是全社会男女共同的责任。与家庭和孩子有关的福利不应只针对女性规定,而应同时针对两性规定。中国的劳动法赋予了女性很多福利政策,如产假和哺乳假的规定。同时还规定了女职工比较多的单位应当建立哺乳室、幼儿园及托儿所等设施。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立法者将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加到了女性的身上,通过法律形式把用人单位建立托儿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强加于女性。结果,用人单位认为这些设施的建造成本是女性所带来的,自然就不愿意雇佣女性,女性成了这种保护性立法的牺牲者。
(三)建立、健全生育保障制度,将生育成本社会化
妇女的生育行为不仅仅属于个人行为,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有利的社会行为。留学生论文妇女生育行为的这种社会性,以及女职工因生育行为可能给自身劳动生涯带来的各种劳动风险,客观上要求所有企业均衡地承担女职工生育保险费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征收的女职工福利保障费,要由所有企业共同负担,这样聘用女工的企业就不会因为负担女职工的福利费用而比其他企业增加额外的负担;也可以按累进办法给聘用女职工的企业适当的税收减免。企业聘用女职工越多,享受的税收减免也越多,并把这一条款纳入税法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用人单位对妇女的排斥心理。而在社会化统筹生育保险的条件下,企业能够相对准确地评价男女雇员的劳动能力,有助于实现男女就业机会的平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妇女运动的发展,妇女生育正在被确认为社会总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将它纳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之中,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2005年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以法律形式对生育保险制度进行确认,该法新增的第29条规定:“国家推行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与生育相关的其他保障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是生育保障体系改革的核心,国家应尽快制定《生育保险条例》或出台《社会保险法》,以生育保险改革带动生育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进,逐步建立、健全生育保障制度体系。
我国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利在实现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随着劳动力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自和所有制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除严格实施现有法律,加强立法,从法律的角度来保障与促进妇女平等就业,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转变传统性别观念。使各种保护力量和保护方式系统化、制度化,然后形成一种社会合力,以实际行动来进一步落实对妇女就业权利的保护,为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霞.试论我国妇女就业杈的法律保护[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04.108.
[2]热点关注:《就业促进法》能否破解女性求职难[EB/OL].(2007-05-23)[2007-09-19].http://business.sohu.com/2007-05-23,n250186026.s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