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分校校长工作总结

分校校长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08 17:27: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分校校长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分校校长工作总结

第1篇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要目的是总结我县两年多来的教育创强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动员全县上下乘势而上,明确新任务,落实新举措,形成新合力,进一步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此,首先我对今天获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根据会议安排,接下来我代表县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作工作报告。

一、回顾总结,充分肯定教育创强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

2007年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的目标,两年来,全县上下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创强工作。县里将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列入“两城四县”创建内容,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各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强办公室,指导协调全县创强工作。2008年又把“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了《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使教育发展在时间上有序、空间上有位,提高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前瞻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教育创强工作,并亲自出席教育创强的动员会、推进会,统一思想,明确思路,部署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2008-2010年连续三年,县政府都把创建省教育强县作为重点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奋斗目标,落实推进措施。二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县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建立了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和乡镇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每位县领导分别联系一所创强学校,帮助学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县人大、县政协先后多次组织代表、委员督查教育创强,推动工作开展。县政府与各乡镇、职能部门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各乡镇、部门工作职责,层层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是各乡镇、部门齐心协力抓创建。各乡镇、部门单位只要是涉及创强工作的,均以大局为重,倾斜政策,主动配合,优先执行,顺利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县教育部门充分发挥主要职能部门的作用,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发扬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知难而进、势在必夺的精神,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与县创强办联合在全县开展了“为争创教育强县捐书”活动,全县各部门单位共捐赠图书7万多册。县公安、交通、卫生、工商等部门为保障学校周边环境安全,多次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县广电总台等单位在做好创强宣传的同时,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制作教育创强专题片。辉埠、天马、招贤等各乡镇,积极履行发展教育的职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努力为辖区内学校发展排忧解难,有力促进了本乡镇的教育创强工作。

(二)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夯实教育创强物质基础。为切实保障教育经费到位,由县长亲自担任全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并落实好“三项教育经费”,同时县财政还每年安排1000万元创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县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教育项目优先立项、优先供地、优先建设。2007-2009年,全县规划实施创强基建项目、食宿改造工程项目和校园设施项目等学校建设项目共179项,完成了常一中体艺馆、紫港中学、狮子口初中、县教师进修校及电大迁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新建校舍面积13.56万平方米,投入改造破旧校舍和教育基本建设经费2.88亿元,是以往十年投入的总和;投入教育装备建设经费近1200万元,全县各学校的教学仪器、音劳美体器材、电教设备、图书等教育装备得到了进一步更新完善。2008年,我县还在市率先将义务教育段教师“同城同待遇”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全县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三)着眼长远,规范管理,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创强过程中,我们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软件”建设,在加强师资队伍、优化校园环境、创新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县一方面优化配置师资力量,每年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一批新教师。另一方面构建了校本培训、师德培训、全员素质提升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学历提升培训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特别针对我县中老年教师比较多的情况,创建了“快乐之家”中老年教师俱乐部,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展示等活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专业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同时,努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出台了《县中小学校校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县校长管理办法》,实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学年度工作考核制,通过考核评价和培训,对校长工作进行“督”、“导”、“训”,强化校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前,全县培养了一批省特级教师、省优秀教师和省市教坛新秀等名优教师,正在逐步形成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梯队,带动全县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设置的不同特点,加强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高标准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加强课程管理力度,增强学校的课程实施能力。出台了《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引导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激励、导向、甄别功效,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检测制度。注重“课题带动”,广泛开展各类“教育论坛”等研讨活动,着力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效益。三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出台了《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味,陶冶学生情操,涌现了实验小学的集邮文化、宋畈小学的乡土文化、湖东小学的责任文化、阁底小学的诗词文化等一批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在省级教育强县评估验收中,验收组的专家对我县的教育软件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四)注重公平,统筹兼顾,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抓住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一是促进幼成职教协调发展。依托优势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公办民办相结合的幼教发展格局。2009年,全县幼儿教育学前三年普及率达90.65%,居全市前列。积极开展等级成校建设和评估活动,全县各乡镇都建立了成校,形成了县、乡镇两级成教网络。积极实施“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县职业中专的电气焊专业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专业,机电实训基地被评为省级实训基地。2009年,围绕我县轴承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洛阳轴承技工学校联合创办了省内第一家轴承专业学校——洛阳轴承技工学校分校。二是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在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积极开展“城镇支援农村、强校支援弱校”的对口帮扶工作,引导城镇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鼓励农村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城镇学校锻炼,并选拔优秀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发挥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三是促进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我县率先在全省实施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就学政策,对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进行就学资助。同时大力实施爱心营养餐工程,做好免除学杂费工作。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残疾等五类特殊、弱势群体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开展师生结对、团员结对、实施德育导师制、组建“临时家庭”等活动,让留守学生感受更多的“亲情”和“关爱”,此项工作得到了省妇联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9月,我县还建立了培智学校,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四是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全面推行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定期督导制度,做到教育收费公开、透明。2009年7月,我县获得了“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称号。

通过两年多的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全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新建了6所学校,对68%的学校进行了食宿改造,完成一大批校园基本建设项目,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造就了一大批“花园、学园、乐园”式学校,实现了农村“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地方是校园”。二是优质资源日益增多。创建了9个省教育强乡镇,8所省示范性学校,28所省标准化学校。三是基础教育跨越发展。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了“一乡镇一中心、辐射行政村”的办园格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由三年前的81.2%提高到90.65%;高中段教育发展迅速,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由2004年的82.9%上升到93.12%;小学入学率和小学升初中比例均达100%,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普九”目标,“两基”水平不断巩固提高,基本普及了十五年教育。四是教师素质不断提升。对全县1800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对1.6万多人次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全县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分别从2004年的34.2%、26.1%提高到66.16%、71.89%;培养了省市各类优秀教师、名校长18人。五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按规定开齐开足了音、美、体、劳、英语等课程,配备了专用教室和器材,开展个性化教学,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近三年来,全县中小学生特长发展方面获省级以上各类奖励376人次,获市级各类奖励1200多人次。六是社会对教育满意度显著提高。据市教育局抽样调查表明,社会各界对教育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从2004年的48%上升到2009年的78%。七是合力扶教的氛围日益浓厚。经过教育创强,全县各单位合力扶教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爱教为责”的良好局面。今年1月,我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的评估验收。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等四套班子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得益于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向为创建工作作出积极努力、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工作与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两年多的教育创强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因经济社会等客观因素所限,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一是城乡教育均衡化需进一步推进。在教育投入、条件保障、师资队伍、规范管理等方面,城乡仍有较大差距,影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县还存在骨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幼儿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加强。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设施相对简陋;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对照《2003年省教育强县评定操作标准》,我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教育比例、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人均教育经费水平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为基本达标。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组在《关于对县进行省教育强县评估验收的报告》中指出:省教育强县的创建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希望我县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各类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并对我县今后教育工作提出了3点具体要求:一要继续坚持“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二要积极探索建立保障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三要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乃至全省教育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此外,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省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要求,两年后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对我县进行复查,这两年时间里我县要继续开展省级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

上述问题及要求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再接再厉,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要求,突出公平、均衡、优质、协调,着力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类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进一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严把创建标准,进一步做好教育创强后续工作。下一阶段我县教育创强的主要任务还有两项:一是完成剩余5个乡镇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的任务。二是做好省级教育强县复评准备工作,争取在2012年通过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复评验收。同弓、新桥、青石三乡镇今年要完成创建工作,目前已通过市教育强乡镇验收,正在申报省教育强乡镇验收。大桥头和两个乡要在明年完成创建任务。县教育局、各相关乡镇和学校,要抓紧制定工作计划,尽快启动相关工作,争取到2011年底实现全县省级教育强乡镇全覆盖。

(二)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首先,要做大增量。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投入。县财政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继续按照省政府核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统筹安排,予以保证,建立学校债务锁定偿还机制,逐年化解义务教育债务,严禁产生新的债务。保障中小学校建设的必要投入,中小学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校舍建设项目,列入县、乡两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总体盘子,统一规划。继续坚持教育建设项目优先安排、优先建设的原则,积极开展城南小学等重点前期项目工作,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强化质量监管,打造精品工程。其次,要盘活存量。要按照《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2012)修编方案》要求,切实做好新一轮布局调整工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各乡镇要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县中小学校闲置校产处置的意见》要求,配合县教育局处理好本乡(镇)范围内的闲置校产,盘活学校存量资产,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再次,要提高标准。要加快省标准化、示范性学校建设。省教育强县评定标准规定:初中、小学达到省标准化学校要求的比例不低于85%,各类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省示范性学校。我县通过教育强县验收时,省标准化学校比例为57.5%,根据规划要求,到2011年要达到89%,因此还要加快3所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要努力争创2所省示范性学校和2所省一级重点中学(职校)。

(三)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布局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时修订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学校布局,并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在制定学校规划时,要与城乡规划相衔接,预留教育控制用地,保证中小学建设到位,满足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要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要将中小学教师合理收入纳入县政府财政预算,纳入财政统一发放范围。要积极探索和推进中小学教师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关注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三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要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校本研训”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和平台,实现“教研”与“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领雁工程”,加大知名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措施,打造一批在全县学科和学校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领军人才。

(四)推进教育改革,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积极采取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职务结构比例、设置农村教师津贴等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建立城区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教师定期交流轮换制度以及“校对校”、“师对师”的城镇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制度,拓宽农村学校的教师来源渠道,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县域师资水平趋于平衡。二要重视和发展幼儿教育。各乡镇要切实履行发展幼儿教育的职责,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并鼓励各幼儿园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城区要做大做强示范性幼儿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开展幼儿教育教科研活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要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办园,引进民间资金,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入园率。三要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真正确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观念,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大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结合,精心打造“技工品牌”,提高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要加强乡镇成校建设,整合成人教育资源,抓好劳动力培训。

(五)重视教育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创强最显著的成效是优化了我县教育资源配置,解决了教育发展的基础性问题。目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的要求。抓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最紧迫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要努力促进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出效益,管理同样出教育质量、出人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工作重心、主要精力用在抓教学、抓管理、抓质量上,人力、财力、物力坚持向教育教学工作倾斜,广泛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形成“一心一意抓教育、千方百计提质量”的浓厚氛围,把教师和职工的积极性、潜能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升学率等的全面提升。二要努力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校长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负总责,亲自抓。县教育局、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重点要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季节性传染病预防、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危旧校舍检查维修、学生接送车管理等工作,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三要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经通过省教育强乡镇验收的乡镇学校,要继续巩固完善,未通过验收的乡镇学校要加快提炼,做优做精做美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各学校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