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语文教育

中职语文教育

时间:2022-11-15 17:3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语文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语文教育

第1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生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36-02作为一个有着十年教龄的中职语文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中职语文教育的目标、方向。毫无疑问,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中职语文是否也应如此呢?这值得探讨。

大多数中职生毕业后会走向社会,十分关注职业技能和就业信息。古文重点学习重要字词、分析句型、翻译句子,小说重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人物形象,如果中职语文教师讲解课文时,还是像中学语文这样教学,学生会感兴趣吗?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答案是否定的。中职语文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并且为专业服务。除此之外,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人生目标,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

以广东省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每年都会推荐三年级的学生到企业实习,部分学生中途不想做会办离职手续,而少数人则直接离开企业,根本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甚至离开时顺手牵羊。笔者还发现,有些毕业生找到工作后频繁跳槽,企业和学校共同花费大量精力培养学生,而学生却并不为此感恩,过度关注眼前利益,对企业缺乏忠诚度、责任感。这些都是中职生缺乏职业道德的体现,中职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不仅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的事,也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空洞说教,而应结合课文和社会热点。例如,教学《善良》这节课时,让学生观看“小悦悦”事件、“虐兔”“虐猫”事件的相关视频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对“应该助人”和“不应该助人”进行辩论。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学生自己或家人、亲戚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所有人都冷漠无情,无人伸出援助之手,会作何感想?通过设置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确立人生目标

很多中职生经历中考失利的打击后垂头丧气,语文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例如,讲授《合欢树》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扮演作者自述身世,让大家了解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另外,还给学生介绍杨林的日记《生命的硬度》、力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让学生观看约翰・库提斯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明白:人只要能走出挫折和困境,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只要有目标、努力,中职生也能收获成功。

三、教会学生如何待人处世

1.教学生如何与父母相处

有些中职生的家庭不幸福,要么来自单亲家庭,要么来自留守家庭。对父母有诸多不满,有些学生甚至不愿意回家,不愿与父母沟通。笔者曾教过这样一位女生,她和她父亲三年没说过一句话,彼此像仇人一样,对别人谈起父亲时满是怨恨。家庭矛盾是很多悲剧发生的根源,因而很有必要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恩父母。例如,讲授《合欢树》时,让学生分析史铁生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并让学生针对社会上不赡养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现象展开讨论。又如,让学生观看视频《最后的午餐》,演情景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感受父母的不易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悔恨;布置作文《假如我是父母,我希望我的子女……》,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告白信”,学会彼此更好地沟通;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与父母的亲情故事,体验父母对自己的深爱。

2.教学生如何与教师相处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是,现在有些学生从来不向教师问好,甚至顶撞、辱骂教师,还会抓住年终考评教师的机会来“报仇”。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教师,理解教师的苦心,学会尊敬教师。例如,讲授《师说》、《劝学》这些古文时,笔者重点讲解韩愈、荀子如何重视教育,学生如何尊敬教师。只有尊重知识、尊重教师,才会不断成长,赢得别人的尊重。

3.教学生学会处理同学、同事关系

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让学生通过复述故事、表演课本剧来了解蔺相如的优秀个人品质,为了国家利益忍受别人的误解,以宽大的心胸包容廉颇,最终让廉颇自愧不如、知错改错。然后,把课文与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如大学生投毒案,让学生分组讨论事情的原因,总结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彼此尊重。

4.教学生处理领导关系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会走上工作岗位,与领导的关系对他们非常重要,学生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例如,讲授《晏子治东阿》时,让学生复述晏子治东阿时前后两种不同的方法、结果,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情景表演、上网搜索资料等方式了解与领导相处的技巧,然后分组讨论进一步学习。还可以拓展延伸,在古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古代礼仪,再延伸到现代,学习现代社会中的礼仪知识。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观看视频、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张春霞.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第2篇

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使其符合社会的需求。为此,在编排教材时,要与专业结合,使教材先行,并应本着实用性、趣味性、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中职学生以后的就业、从业及创业需要进行考虑,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专业,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并在语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现状,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兴趣最大化地激发出来,使其潜能得以更好的挖掘,使其长处得以更好的发挥。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对中职语文课程进行定位时,应结合中职教育专业技术理论,将其定位于服务专业理论的基础学科。而结合此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应结合生活实践与专业知识,而不是只选择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某些名家杂文。所以,要对这些内容“忍痛割爱”。试想,若是中职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对设备说明书难以理解,其该怎样“对症下药”。若是与同事沟通不良,该怎样将团队力量发挥出来。在步入社会后,其该怎样写求职信来进行自荐,并获得用人企业的青睐。这些实际的问题都是中职学生必会面对的。为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对学生两种语文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与提高。一是要注重口语交际训练。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就会面临就业这一大问题,因此,口语交际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可是在实际情况中,中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其多数来自农村,没有较为广阔的见识,且性格怯弱;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该方面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是口语训练的第一步,只有将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其才能乐观积极地进行学习,并充满期待地面对人生,并能够把不爱思考、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加以克服。这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此外,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逐渐地引导学生敢于发言,再利用自我介绍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使其正确地使用普通话,并保证其在口语交际中,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顺畅。二是要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在进行写作时,应以实用性为其原则,应用文也是学生所必备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之一。请假条、计划、总结、通知、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为其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此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诗文朗诵、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学生也只有具备了上述能力,其才可能在以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加强言语实践、写作指导和口语交际训练

在新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其核心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培养,且以语文实践为基点。这样一来,就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新教材中,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单元比例大致为5:2:1,从而使传统语文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而写作与口语交际占据教学内容一定的比例,也就是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保持独立的同时,又能够相互照应,彼此促进,从而使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在评价中职语文教学时,并未有统一的标准与方法。或许只有在进行高职学生统一的选拔考试时,才会产生一定的考查标准和方法。由于当前各大中职学校在语文课时安排上存在较大的不同,因为其考试的难度也各异,这就导致无法从成绩表面来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进行判断,也因此就造成了良莠不齐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现象的出现。由此看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制定教学评价时,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现状及具体实际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应将职业学校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使其更具实用性,从而让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

五、结语

第3篇

关键字:职业素养;中职语文;教育

在一定程度上,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不仅承担了为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学生以后走向社会,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而提供职业教育。现如今,社会对职业素养越来越注重。因此,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就要加强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中职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职业素养的环境。

一、扎根本质,从教材出发培养职业素养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鼓励创新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满足与当今时代要求的人才。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足于课本,分析教材结构组成,精简教材内容,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备课准备,抓住课本中一切职业素养教育的点加以利用。这时就会发现课本里有好多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素材。语文教材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背景,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其他学科打基础,更好地找到学习其他科目的突破口。让学生回归课本,用课本来调动学生情感。明确在语文教学中为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找准课本中的突破口,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寻找有力证据。中职语文教育学中,在不断加强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专业素养基础。

二、授课有道,用幽默语言渗透职业素养

当今的时代,对于中职学生,已不能再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作为中职学生通往社会的桥梁,更应该注重对中职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对学生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在新型的社会企业需求下语文教学毋庸置疑地承担起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重担。中职学生可能因为文化成绩不够优异,所以才与普通高中无缘。一味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吸引力,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别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有教育家曾经提出过,教育的第一帮手应该是幽默。要想让学生从原本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与求知的乐趣,那么教师应该学会幽默,用幽默的课堂语言,幽默的课堂魅力,这样便会让教学的课堂环节形象生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时候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灵活的加入幽默风趣的话语,这样便能使课堂保持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气氛里,也能增加和学生的亲密度,调整课堂的节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可见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改变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加之如果教师在语文教授中善于结合与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来实际模拟企业中职业角色的实战演练,内化职业素养做起来就轻而易举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来逐渐渗透对文化素养培养。

三、因材施教,为素养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个人的性格思维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中职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教育虽然有方法,但是没有固定的方法。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有固定的要求,教师应该使用因材施教的思想,根据每位学生独特的性格,因材施教,展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所以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兼顾每个学生的需求,对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多给予鼓励,选择中低难度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注重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够优秀,对于课本理论知识,存在着自卑心理,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发掘学生的优点长处,创设一个自信的学习环境。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应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授方式,取长补短,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职业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创建好之后,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从扎根教材,从本质出发,探索高效率的授课方式。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授方式,取长补短,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为职业素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实时反馈学习成果,培养职业素养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重要保障。中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培养素质人才。

作者:魏向燕 单位:宁夏银川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部

参考文献:

[1]刘旭东.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素养的渗透[J].学周刊,2017,(17):48-49.

[2]王志宏.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2017,(15):109.

第4篇

论文摘要:加强人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语文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语文教学中,必须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语文观念;运用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文学作品为有效手段;以人文情怀垂范化育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一、人文教育的背景

所谓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教育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教育,是对非人性教育的反拨,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以人道主义为核心,兼具科学精神、自由精神、宽容精神的教育价值理念。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人格上的完善与独立,而所有为此目的所进行的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获得及社会生活的实践等工具性行为都必须膺服这一最高目的。要实现人作为发展手段的工具价值到作为发展目的的精神价值的飞跃,必须通过人文教育的洗礼。

目前,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而近些年语文教育界又掀起了有关语文人文性的大讨论,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倡导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的价值理想。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提到了相应的高度。二十一世纪的人才,需要汲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思想的营养,人性、美、科学是未来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教育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二、人文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语文教育目标是整个基础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语文作为一种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综合学科,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性的决定作用。语文教学正是人文教育的最好载体。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育除了要完成一般学科必须共同承担的智育任务之外,还要密切关注审美教育、人生观教育与人格教育,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追求。语文学科的这种人文关怀的功能是标示其学科独特性的根本要素,也是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人文教育这一责任。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人文教育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中并达到语文教育目标的终极追求呢?

1、把人文精神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增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当前,素质教育深切地呼唤着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语文教育要提高质量,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因为语文具备弘扬人文的特有条件,如语文本身的情感性、人文性、生命感,它所富有的灵魂与思想、精神与气度等等。语文教育是最富有人性的领域,是人性生成的天地,塑造人性、弘扬人文是语文教育的天职。因此,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语文观念。通过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全面渗透文化教育,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弘扬人文精神,树立文化语文观念,必须不断转变传统的语文观念,要从语文教育的本质及目的、语文教材建设、教学评价与考核等方面重新构建基本价值体系,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

2、把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学人文化的重要手段,以文学教育促进人文教育的深化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个体获得人生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个体的情感获得,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思维模式、人格的形成,精神的成长,都与文学教育密切相关。这里所讲的文学教育,不是只以文学为手段的教育(语文训练),而是有情感、有意味、有生命的,能丰富学生情趣、增强学生文化内涵、提升学生人生境界的真正的文学教育,是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人文教育与科学训练有机统一的文学审美活动,是受教育者感悟体验与科学认知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积极发挥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作用,使文学作品成为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接受汉语言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二要充分把握文学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养成对语言艺术的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进而扩展到对所有艺术形式的终生不渝的爱好,塑造爱美的灵魂。三要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文学阅读中,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的秋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等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不期而遇,沟通交流,思考人生和生命意义,了解人道主义和人性,思索道德、社会、历史、文化问题,关心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人的关系,使文学真正成为生命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3、培育教师宽广的人文情怀,以教师的人文情怀引导垂范化育学生

语文教师要拥有宽广的人文情怀,必须先拥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和完善的个性品格。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文化素养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评价语文教师文化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就是体验能力。体验能力包括文化价值体验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社会文化的客观价值只有经过个体的内化积淀后才能外化为带有主体人格的文化意识,要想尊重人的发展并且促成人的发展,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这种文化价值体验能力,而且还应着力培养学生个体的这种文化价值体验能力。教师要高度敬业,悟尽职守,热爱生活,接受专业的文学训练,坚持“厚基础、强能力、扬个性和重素质”的教学指导思想,积累丰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同时教师要关注人性,树立人本的观念,注意自己的个性品格修养及其完善。培养高尚的情意志趣,完善对人生、人性的态度,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用崇高的信念、深厚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使教师个体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质,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传道者。

第5篇

关键词:实践 中职 语文教学

一.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1.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践性原则,尽可能地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以可具操作性的语文活动来充实语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成才和终身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结合职业教育强实践能力的教育特点和语文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综合成才和终身发展的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堂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教学特点,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点、以书本为蓝本来展开教学。

2.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手段和形式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动起来,具体一点就是听、读、说、写、做。

听示范。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经典名家名段,如诗词和优美的散文。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美和情感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听名家的朗诵示范,直接接受熏陶和感染,无形中受到影响。由于中职生的学习自律能力较差,注意力较难集中,所以在选择听的对象时要稍加选择,考虑到学生可以接受。同时为了增加听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还可以选择有画面的播放音频,以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

读经典。听完示范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与文化的魅力,强化听示范的效果,我们接着可以让学生读起来。选择适合学生的片段,让学生开口读,在读中来进一步感受真,感受美。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读经典,可以在读经典时采取一些辅的活动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读书和朗诵比赛。通过这个活动来丰富和强化学生读的内涵。

说自己、生活。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化基础课,目的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让学生开口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中出现的现象和当下社会发生的热点事情让学生说,通过引导学生说来提高能力和拓展思维。为了让学生能更多地说、说得更多,在选择说的话题时最好采取既跟课文相关,又能跟社会热点联系起来的,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个环节也可以辅以演讲和辩论的活动形式来进行。

写感想。写作能力也是语文课要着重锻炼学生的一种能力。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基础较差且习惯不好,他们往往排斥和拒绝写作文,觉得无话可写。因此,语文课堂可以以写感想的形式来引导其写作。这样既可以打开学生无话可说的心结,做到有话可写,同时还可以让老师来了解这些学生的心声,从而更好地了解受教育对象、推动语文教育有效地进行。

做活动。为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应用性强的环节,完全可以模拟真实场景来进行,让学生真正做起来,通过种种实践活动来更好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加强的教学点,如应用文的学习与写作,条据类、书信类、启事类、招聘和应聘都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来进行教学,以尽可能逼真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现阶段教育大力提倡素质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综合成才为目标。语文作为一们文化基础课,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任。通过实践性教学能极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以就业为目的教育,其优势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也必须加强实践性,让学生达到开口能说、提笔能写、动手能做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难以集中,以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性教学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实践性教学更能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性,达到语文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的。

2.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可能性

(1)目前社会和教育大环境提供背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家都认识到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性,这为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基础。

(2)职业教育特点提供可能。职业教育属于就业教育,强实践能力的教育要求使得实践性教学易于在学校内推动。同时,职业教育非升学教育,没有中小学升学考试的压力,学生相对来说时间充沛、精力充分,可以展开实践性教学。

三.中职语文实践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中应打破传统中学里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尽量把实践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主,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能增加课堂的效果,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载体,只有他们真正学到东西,这堂课才是成功的。

2.难度适中,形成坡度,易于学生接受。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和特点,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难度适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形成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参与、乐于接受。太难和太易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效果的提升。

3.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

第6篇

一、在把握教材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正所谓佳作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的深厚情感,甚至是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要熟悉、把握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及时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因素,如自强、尊敬、敬业、爱国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字、词、句体会语言的质美意深以及字里行间中所透露出的哲理,提高学生的认识。如学习《套中人》这篇文章时,我从多角度引领学生去理解,让学生不仅看到了“守旧人物”的危害,又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在对教材中德育因素挖掘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找准切入点。如《项链》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描写马蒂尔德心理和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形象,从而深刻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政府的腐败、道德沦丧的本质,那种图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糜烂风气,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将学生进行德育精神的感染、耳濡目染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去感染学生的德育认识。其次,在日常课堂学习和教学内容上体现德育感染和熏陶,语文课程反映的就是人类的文明和思想。因此,在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文章所传达的德育思想剖析出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消化,让学生不断的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认知。

三、在“读”中感悟德育

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震撼,加深学生的情感认识。朱熹说过:“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呤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敏感度,在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让学生在读中获得德育熏陶,达到心境合一。阅读,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优秀的作品中受到熏陶,从而主动的去体验,去感悟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与之相应的一些课外读物,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自由表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看法,并给予相应的引导,在润物细无声处让学生感悟,获得德育的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学习离不开实践,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自去感受德育思想的精华,加深学生的认识,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内化。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期,尤其是当今社会有很多的不良思想意识,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甚至有些是脱离道德规范的现象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因此,鼓励学生多积极参加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如组织学生参加公共学习、做父母的小助手、去孤寡老人家帮忙等。运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这比单纯的讲解更能使学生感同身受,进而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文以载道,以德育人”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更是语文教学的永恒旋律,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才。

作者:杨维红单位: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华岩校区

第7篇

一、结合学生专业教学优化内容

随着教学目标的转变,我们在教学中不必局限于从教材中取材,而要灵活地结合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可广收博取,将重点放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上,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等,学习这些能力并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有竞争力,实质是工作需要。但我们还要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多数学生在之前学习语文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受升学压力所迫,但进入职业学校以后,学生就没有了升学压力,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像语文这类文化课的动力,所以我们绝不能只依赖教材,而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调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对未来工作的价值,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保持学习语文的动力,甚至会投入更多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应用作文时,教师要了解学生所需,对应用文单元进行增删调整,体现语文知识的实际意义。

二、立足学生发展基础优选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只要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如果学生不能获得发展,即使教学手段的花样再多也无济于事,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新课标倡导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确定,要在保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正确的教学方法,以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根据改革要求完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手段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一定要以课标为主要导向。考试与考核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我们应注意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学什么就考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课堂的有效性才能够得以保证。总之,对于中职语文教学,我们教师要紧跟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完善自身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形势的教学要求,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

作者:李金芳 单位:山西省交城县职业中学校

第8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育;人文素质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对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了中职教育所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中职语文教育作为汉语语言的基础学科,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对汉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更肩负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工作。之所以说中职语文肩负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工作,主要是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要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同时也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当代中职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是高等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汉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还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发散他们的思维,增长他们的见识,从而实现对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如今的中职语文教育遇到了一定的困境,不仅很难实现对学生汉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笔者根据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出致使中职语文教育遇到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作为学校教育中知识的主要载体,其所蕴含知识的质量与新旧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科学习水平,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专项学科的未来发展。现如今,中职语文教材的版本有很多种,虽然种类繁多但其知识内容却都非常陈旧,只有极少部分的中职语文教材能够受到学生真正的欢迎。中职学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建设者,陈旧的教学内容不仅无法实现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难以提起学生对中职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使中职语文教育遇到了困难。

2.学科边缘化程度加重。

相对于教材内容陈旧而言,学科边缘化程度加重才是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的“罪魁祸首”。众所周知,中职语文是除汉语言文学专业之外的所有学科所必修的课程。在中职教育当中,必修课与专业课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使得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甚至是学生都出现了对中职语文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从而使中职语文课程的边缘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最终落入了如今的尴尬境地。

从学校角度来看,中职语文课程的边缘化使得学校在师资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中职语文教育工作往往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课老师来兼任的,在专业课的压力下教师很难做到两全其美;从教师角度来看,中职语文课程的边缘化使得教师很难在授课过程中拿出百分百的教学状态,再加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大受打击,从而对中职语文的教学态度有所改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语文知识他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再加上语文教学是母语课程,使得他们的积极性更是大打折扣,相对而言他们更喜欢充满魅力的专业课程。

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水平的对策

1.提高对中职语文的重视。

想要改变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使其充分的发挥出对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提高对中职语文的重视程度是关键。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提高他们对中职语文的重视,那么就能够提高学校对中职语文的重视。为此,教师可以以个性化教学课堂为基点,来改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中职语文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他们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求知。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来实现对课程知识的个性化讲授,以便更好的迎合现代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科与他们个性化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在接受语文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实现对自己个性化意识的培养。

2.实现对中职语文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就必须要对中职语文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优化,来实现对中职语文教育现状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是需要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语文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汉语语言之中的“美”,从而使中职语文课堂变得新颖、有趣。

3.加强中职语文的师资建设。

第9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这些人才主要依靠中等职业学校来培养。

中职语文课程在中职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而且是其他课程的学习的基础。然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正逐步成为各个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陷入重“专”轻“文”的误区,为了保证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不断减少语文等文化课课时比例或将语文课程改为选修课。此外,中职学生生源素质普遍较低,而且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对中职语文教育存有错误认识,这无形中使得该课程的实施举步维艰。此外,不合理的课程定位使得部分中职语文教师陷入了错误或不恰当开发与创造语文教学内容的误区,过分强调中职语文课程的职业性功能,只进行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指导。如给广告专业学生讲授《项链》这节课时,让学生设计玛蒂尔德舞会上戴的项链;在为建筑专业同学讲授《我的空中楼阁》一课时,花大精力组织学生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房子及构造等等。这种不合宜的教学内容直接导致了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

中职语文课程既具有语文课程的一般特点,又带有职教特色;既有基础性功能,又有职业性功能。因此,其定位既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又要结合专业特点,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为日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当前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尴尬处境

(一)教育对象实际水平与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水平相距甚远

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在此,已明确地指出中职语文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已经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其目标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和提高。但中职学校入学新生实际文化水平如何呢?

教育部曾于2007年组织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对111所中职学校的45 596位刚报到的入学新生分别进行数学、英语两科水平测试。其中,数学这一科目有46.60%的学生未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未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而英语这一科目有38.63%的学生未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未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如何呢?教育部2005—2007年连续三年分析通过中考招收的新生分数得出结论:语文成绩平均分最高的城市为58.67分,而分数最低的一个城市仅为33.70分,情况依然很严峻。

教育部所展开的调查统计还仅仅是停留在参加中考、有入学成绩的学生上,而在各个职业学校里,还存在着很大一部分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等渠道入学的学生,其文化课水平往往比那些通过中考招收进来的学生低得多。

尽管近几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扶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力度,通过规定普职招生比、发放中职生助学金、免学费等方式保护中职学校生源,但中职学校的招生仍举步维艰,普职招生比严重失衡,离国家规定的1∶1招生比距离悬殊。长期以来,上普高、考大学是中考生们的人心所向。因而,经层层选拔被淘汰的,往往才是职校的生源。很显然,中职语文课程的教育对象虽然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但往往未达到九年义务教育该有的水平。

(二)大纲理想与教学现实差距较大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本门课程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要求,同时也提出了本门课程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学时数,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对教育前景的理想预期。无论教材的编写、教学进度的制定,还是学生成绩考核以及课程教学检查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纲领性作用却被大大削弱,大纲理想与教学现实差距不断被拉大。

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必修教学时数为192~216学时”。按教学大纲的课时要求来算,每周4节,每学期20周,语文课要开设3个学期。但在实际课时安排中,语文课的基本课时量根本难以保证,有的学校只是开设两个学期,而且周学时往往只有2~3节,有的学校则压缩至一个学期,还有的学校甚至将语文课改为选修课或应用文写作课。以2009年江西省三所中职学校的语文课时安排和2010年抚州市中职校语文课时安排为例。江西省商务学校只在文科类专业开设一学期的语文课,周课时2节;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只在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一学期语文课,周课时2节;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只在财会、电子商务、文秘、市场营销等4个文科专业开设一学期应用文写作课,周课时4节。抚州市只有新宾职专和清原职专的高一年级每周开设4节语文课,其他中职校语文课的周课时普遍为2节,有的3节,个别1节。中职语文课程现实教学课时严重不足的情况并不限于个别地区,而是很普遍的现象。

(三)学生对中职语文教育的认识有误区

长期以来,学一门技术,毕业后成为一线的初、中级技术人员是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普遍认识,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家长和学校往往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语文等基础文化课的学习。抱有“我是来学技术,不是来学语文的”这种想法的中职生还不在少数,但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如果只是想学一门技艺,从学生角度来看,完全没必要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拜师学艺”一样可以出师,而且学习成本更低;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如果只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可以直接在企业教学,没有必要耗资建校舍,购设备,搞课改。若如此,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师徒技艺授受没什么太大区别,也就没有存在意义了。

职业教育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与师徒的技艺授受有着本质区别,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发展基础。作为基础文化课,中职语文课程既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应用文写作等与日后工作、 学习息息相关的基本技能,同时对中职学生的人格塑造和文化素养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职语文课程目标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一)中职语文课程目标的一般性

中职语文课程性质是中职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是影响中职语文课程目标定位的直接因素。新《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这一课程性质定位充分肯定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从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来看,中职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普高语文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是哪类学校,哪个阶段,作为学科属性,语文还是语文,我们说的都是汉语,写的都是汉字,不可能发生本质改变”。

中职语文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一种,具有语文课程的一般性特征。一是和其他类别的语文教育一样,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课程目标之一,这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特征的体现。从普高语文课标和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课程目标的描述上看,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普高语文课程和中职语文课程的共同目标。二是和其他类别的语文教育一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修养,这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特征的体现。普高语文课标指出,学生要“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中职语文课程则是通过“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虽然普高语文课标和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人文教育的表述略有不同,但二者的实质内容相同,都是以塑造健康人格,提高人文素养为课程目标。

可见,中职语文教育虽然有别于其他类别的语文教育,但同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是语文教育,其根本性质和目标是一致的。

(二)中职语文课程目标的特殊性

职业教育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生产劳动所需知识技能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解释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可见,“职业或生活”、“必需”、“够用”、“知识和技能”是职业教育中最为关键的四个要素。其中,“必需”、“够用”是职业教育学科教学质和量的标准。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用得上”,二是“足够用”。增加和提高学生“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最终目的是满足学生“职业或生活”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用教育。正如中国职业教育的开创者黄炎培先生所指出的职业教育的三个目的:“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

中职语文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程,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培养目标。“从整体上或本质上说,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的区别,前者在于应用性,后者在于学术性。”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虽然同属于语文教育,一样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但普高学生以升学为目的,而中职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因此在学习内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职语文主要培养满足学生就业和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普高语文则主要是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新《大纲》在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中职语文应“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并指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从新《大纲》的表述上看,中职语文的“实用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培养中职生现实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的“知识与技能”,以满足中职毕业生首次上岗的需要;二是培养中职学生将来职业和终身发展用得上的“知识与技能”,为中职毕业生日后转岗、晋升奠定基础。也就是说,培养中职学生当前和日后职业和生活所必需或可能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中职语文的课程目标,是否满足“必需”的要求,是中职语文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功能的基础性和职业性

(一)中职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功能

中职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语文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是人们进行思想和交流的工具和基础。作为语文教育的一种,中职语文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继续,是中职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直接途径,也是其学习、生活以及日后工作过程中进行思想与交流的基础。二是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工具和基础。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中职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其知识和技能的传播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一载体,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同时,就是运用语文的过程,而语文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效率。

(二)中职语文课程的职业性功能

中职语文课程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下的基础文化课,有着深刻的“职业”烙印,没有职业特色的语文教育不能称之为中职语文教育。中职语文课程无论是课程目标还是教学内容的确定,都要考虑到职教和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实际。鉴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将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中职语文课程则应根据专业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中职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虽然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中职语 文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但在口语交际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这两方面的要求却是相对一致的。因此,中职语文课程应加强这两方面教学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由于中职学生在性格、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缺憾或问题,中职语文课程应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课程具有语文课程的一般特点,又带有职教特色;既有基础性功能,又有职业性功能;既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又要结合专业特点,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为日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中职语文课程的合适定位应是“有专业特色的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基础课程”。作为基础文化课,中职语文课程要以基础教育为主,兼及职业教育。这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提高专业学习效率和顺利就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中职语文教育的根本性质是语文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此外,大部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较低,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却大多没达到九年义务教育该有的水平。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后续的语文教育,中职语文课程有必要加大基础教学比重,以夯实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和提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最终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10篇

(1)培养人文精神,即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这是针对中职学生的“社会性”而言的,只关注利益化的实践而忽视了对周围人和事的关心,很多学生不了解国家大事,不知晓身边新闻,以为这些都是无用功,试问在今后的工作中当你和你的领导或同事聊天时别人天马行空时你怎么办?二十一世纪更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在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这种对周围人或事的洞悉能力和对它们的关怀能力。

(2)培养人文精神,是促进学校文化氛围与学生个人素质的需要。一个好的学校,其人文精神必然形成校园文化的主要成分,且会随着时间不断传递。中职语文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必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因此,学校的领导者、语文老师等,应该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培养方法

只谈重要性是空泛的,要通过具体的培养方法来实现这些意义,才能对中职语文教育有所裨益。我们知道,中浅谈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胡国祥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主要分为应用文阅读、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附件(中国文学史、文学作品欣赏)五个板块。从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来看,也是注意到思想性、典范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点

语文教学的第一章是实用文阅读与写作,又分为三小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按照笔者以往经验,学生多对记叙文比较感兴趣,说明文次之,议论文又次之,所以我们不妨先从记叙文入手,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为例,朱自清先生通过对荷花以及周围景致细致的描写,强调了人的情感和在自然中得到的情感体验,唤醒了人作为一个社会主体的自由和独立,彰显了个性。教师可把这些人文情感都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精神与文章中透露出来的精神的契合点,从而把这些精神牢记在心并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2.转变教学方式,促进人文精神培养

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学生的重视不够,很多中职教师备课不充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能够真正尽到一个做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到最后一无所获,“结论式”的教学也使得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主讲、学生主听模式跟新的方法如合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相结合,将传统的教具即黑板加粉笔与新的多媒体教具相融合,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学而积极转变方式,由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热情,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才有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3.注重教学实效,强化人文精神的塑造

教师除了在教学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强调与学生的互动外,还应注意人文精神塑造的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思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引起学生的共鸣,避免人文精神的传导受到学生的反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见到实效。教师在课堂内外,应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由古及今,思考在当前新形势下,新的社会运转模式中,人文精神有着什么新的发展,应如何传承。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检验人文教育的成果。这并不是指学校统一组织什么检查,或者什么考试,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吸取反馈,不断思考教学效果。如,通过中职语文中的人文教育,我们可以将正确的爱国热情传递给学生,孟子曾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屈原在《离骚》中也提到,“岂余心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教师更可以提示学生联系到更早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热情,避免单纯的,一腔热血式的简单爱国主义,或者民粹主义。更加使学生理解,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与更加热情的工作、学习态度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三、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实用语文;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应用

在21世纪的科技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生产、服务及技术工作,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职业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实用语文是一门必修的具有较强工具性、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和普通的语文教育不同,需要教师把握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要考虑到工作岗位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育效果不理想,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1职业语文教学的困境

第一,中职学校学生语文素养匮乏。语文素养主要指预感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及文化品位等,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的参加中考,也有没参加的,他们的语文知识素养水平良莠不齐,但是整体的素质和基础比较薄弱。中职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出现词语乱用,语法错误百出的现象,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第二,学科建设定位不明确。中职阶段的语文教育不同于普通的语文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的中职语文教育是普通高中教学和专业院校语文教学简单而不完全的组合,学科建设不明确。尤其教材上范文的选择和排版更多的是参考了普通院校的内容,很少从中职学校学生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色。大纲中只规定了中职学生要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却对具体内容没有明确说明。在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方面,过于非职化,也是以考试为标准,考察内容和范围狭窄,教条化的形式抹杀了实用语文的特色。第三,课程教学陈旧落后。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素养的培养,和中职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融为一体。中职语文课程设置模式单一,教材内容的题材种类有限,过于重视学科课程和语文知识的学习。此外,教材上很多内容更新缓慢,过于陈旧乏味,为了提高就业率,不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2实用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2.1提高实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提高创造力,语文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阅读的技巧,注重多引导,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将语文的学习融入到专业学习中。例如,在对幼儿师范专业学生上课时,可以多涉及一些和幼儿教育相关的阅读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记录名言警句,类似的有“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鲁迅”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道德观、人生观及教育观,丰富个人素养。在教学方式方面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努力教却收效甚微的局面,建立起一种师生互动的双向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根据未来的工作发展和当前的科学技术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2.2切合岗位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所谓的语也就是口头的语言,文也就是书面语言,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口语的用处远远大于书面语言的作用,学生走上社会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口头表达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却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很多中职的学生羞于表达自己,沟通能力较弱。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提高其朗读能力,纠正学生的吐字发音,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可以从教材或者课外找优美的选段,要求学生自然流畅的阅读。其次,复述,通过复述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改编,也可以让学生找类似的文章进行课堂复述,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组织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例如,《短论两则》,讲述的是网络文化的利弊,就可以利用这个课文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激烈的辩论,创设热烈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标准大内心的想法。在讲到《致橡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对爱情的看法,鼓励学生抒发个人的情感,然后再针对学生的观点对其进行正确恋爱观的教育。最后,锻炼学生的求职和社交训练,理论上讲授求职表达技巧及注意的细节,要发挥个人的特长,有个人见解。在社交技巧方面,要谦虚,包括,拜访和接待,劝慰和道歉等方面,在实际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

2.3理解文体的实质,提高写作水平:所谓的应用文也就是应对生活的,专用于实务的文章,应用文独特的性质赋予了它生活化的特色。因此,语文的实用性也正体现在应用文的使用,所以在课堂上要注意讲授各种类型的应用文的使用技巧,简单到请假条的书写到通知、报告、演说稿等,专业性的应用文有服装设计、电子科技维修说明等等,还可以结合学生具体的专业将应用文的写作运用到专业需求中,寻找语文知识在其专业课中的作用。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转变轻语文基础课程,重专业训练的思想,意识到语文的基础性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快速求成之心,语文的学习是从点滴中逐渐提高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写作技巧的基础上,从模仿到创作,循序渐进,训练学生逐渐掌握语文文体写作,提高语文素养。结语: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又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进行变革,中职学校的实用语文的教学离不开基本的听、说、读、写,但是更要注重结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笔者分析了实用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及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提高职业教育中实用语文作用的建议,希望对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有帮助。

作者:张琼华 单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五版),2005.1147.

[2]阳慧.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误区与辩证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第12篇

中职语文教学新方法语文作为中职院校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会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中职课程改革的冲击

目前,中职院校在课程改革的冲击下,加大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备课、上课的难度,使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的阻碍。由于课时的大幅度调整,语文课时从每周5节调整到每周2节,压缩了语文教学课时,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中职学生多数属于“学困生”,缺乏基本的知识素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制力较差,纪律意识薄弱。由于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以致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捣乱,影响语文教育工作者日常教学的开展,加大了其教学管理的难度。长期下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会逐渐丧失上课、备课的热情,最终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名存实亡。

(三)就业压力的影响

中职院校教学重心放在了专业技能培养领域,对语文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会以超过语文课程学习百倍的热情投入。这种情况加重了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准确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充分结合现实与专业

中职院校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具备专项职业技能的人才。对于中职院校学生而言,选择一门职业技能作为主要学习对象,掌握一定的基础课程知识,能够有效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发展。

(一)准确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是辅助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学习。只有准确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才能在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择方面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将专业知识与语文知识紧密的结合,既要突出专业实践,又要保证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普通院校不同的是,中职语文教材中,可以大胆地舍弃一些议论文或者名家杂文,从而更好地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二)立足于学生现状,突出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

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现状有着充分的认识。中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为中考落榜的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素质修养参差不齐,在学习方面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对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兴趣缺乏,以致中职语文教学开展存在较大的阻碍。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中职语文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现状,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与指导。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作为依托,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生活中更多的关注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学生的长处。

三、教学内容与专业实践结合,注重语文教学实用性

(一)结合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教材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教材,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具有一定知识性、实用性与趣味性的内容,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色彩鲜明的时代内涵。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从现阶段就业、从业、创业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充分掌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情感心理特点,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通过将教材与专业知识结合,依靠更为贴近日常生活的表达方式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推理能力。

(二)注重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基本导向,以一定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积极的态度共同构建学生的素质结构。中职语文教学中,必须突出专业实践,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上,着重体现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四、构建中职语文教学的新模式

(一)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打破了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逻辑结构,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项目的形式整理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以项目作为基本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第一步是收集信息,第二步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第三步是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最后完成项目。该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二)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与解读能力,还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实践操作全面提高的目标。

(三)模拟式教学

模拟式教学主要是通过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模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景,开展专业技术与语文知识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而且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贴近师生距离。模拟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以亲身实践的形式,参与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

(四)情境式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教学过程中领悟教材内容。情境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融入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试探性地提出了上述四种教学的新方法,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迎燕.理想与现实――中职语文教学冲突的思考\[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11(03).

\[2\]蔡秀芬.论构建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J\].现代交际,201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