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级小组长总结

班级小组长总结

时间:2022-08-12 00:4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级小组长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级小组长总结

第1篇

如何帮这些孩子找回迷失的自我,帮助他们重新开启人生之路,进而调动整个班级的积极性呢?思想工作做了一大堆,但发现经常说教的我俨然成为了他们爱唠叨的家长,效果不佳,没有根本上改变这些学生。这个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后来学校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举措使我有了教育的方法。说实话,刚一开始接触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时,我很是排斥。认为级部搞这么多的活动是在浪费时间,学生哪里有那么大的自律性去管理其他的学生?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尤其是看到学生自习课上井然有序的学习场景;值日班长宛若小老师的每日总结,被点到名的同学的窘样;小组长们对组员的管教和帮助;以及课代表在讲台上精彩的讲解,那些"问题学生"的改变,整个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我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们不是不想好好学习,好好生活,是因为我们没有给他们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啊,说教是空白无力的,给他们创造改变自我的实践机会才是真正的帮助。

下面我谈谈我的班级自主管理的具体做法:

根据班级人数把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分组是充分考虑到了男女比例,学生成绩及学生的管理能力。每组设1号和2号两个组长,1号管理本组的学习,2号管理本组的纪律并做好记录。根据1号坐4号和6号中间、2号坐3号和5号中间的座位特点,每个小组其实又划分了2个小小组,这样做的好处是小小组的3个同学能解决了的问题,就不必转头向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请教了,班级的纪律相对来说不会太乱,还有一个好处是1、2号的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其组织结构和设置情况是:

1.小组长

小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直接责任人,每个小组长都要明确自己的角色;(1)是小组的带头人;(2)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3)是实施合作学习的指挥者;(4)是小组成果学习质量的验收员。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小组长就要做到:(1)明确任务;(2)做好任务的分工;(3)开展组内讨论;(4)检验任务的完成程度;(5)落实展示的人员和内容。这一系列的内容实施得依靠小组长的完成;再次是定期召开各小组长的会议,倾听小组长的意见,正面引导小组长的健康成长,为他们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开展学习小组间的竞争。目前,我们班的辛玉洁、刘雪萌、修博良、徐欣惠这几个小组长的业务能力已经相当成熟了。其他四个组的小组长的业务能力也在逐渐提升。

2.课代表

课代表是这一学科的带头人,他的组织能力和带动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本学科在级部的名次。课前要求课代表组织好同学,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积极发言,带动其他同学尤其是各个小组长大胆地到黑板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讲解知识点,我们经常看到相当一部分的1、2号,甚至是3、4号的同学争先恐后地到黑板前讲课的情景,尤其是在数学课上,往往会出现一题多解的情况,甚至是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英语课堂上会出现这种情况:讲课的同学会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很全面地总结出来,其全面程度亦超出老师的想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已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他们的眼神不再渺茫,而是充满了智慧。课代表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映任课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的不和谐的地方,以便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3.值日班长

根据班级实际需求,我们一般设置4名值日班长。未实行小组合作自主管理前,班主任事无巨细什么都得管,有了值日班长,我的工作就轻松多了。首先值日班长每天得早早到校,组织早到的同学学习,其次要协调班干部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像课间纪律、卫生、三操及每节课的课堂气氛等各方面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每天晚上值日班长做5分钟的每日总结,总结还包括学生会的扣分情况,值日班长要弄清楚学生会在哪些方面给班级扣分了,在总结时,直接找到违纪同学,落实情况后,以双倍的分数扣所在小组的分,然后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量化积分,并排出名次。每日一小结,每周一中结,每月一大结,给前三名的小组发奖状,派一代表做经验交流,最后一名的小组长作出保证,向优胜小组的小组长学习,力争下个月不做最后一名。对于四个值日班长则由同学们排出名次、提出工作中出现的漏洞,以备下个月改正。

4.转化"问题学生"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排解或转移心中的烦恼,除了小组长们的关心帮助外,我们还让他们担当班级的监督员,包括纪律卫生等方面,以调动他们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在沉溺于自己的"心中事",而是通过积极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学习的充实感和幸福感。再就是让他们担当"心理观察员",负责观察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情绪变化,然后帮助那些有情绪波动的学生,询问原因及时疏通,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在无意中医疗了自己。我们班级有个叫王思力(化名)的学生,家里情况特殊,父母离异,跟着姥姥一起生活,整天悲观情绪严重,自卑性强,通过一个学期的心理观察员工作,现在变得开朗起来,工作中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从而过上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还有其余的"问题"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他们忘记了原来的自我,现在正积极享受的全新的自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

第2篇

一、努力创设合作氛围

新的课堂学习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而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小组的建设和评价。没有完善的小组建设,没有合理的课堂评价合作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改革也将寸步难行。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关注的是小组长的选拔。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粘合剂、油,因此,选择善于与人合作的组长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曾有过困惑,是选择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还是选择表现积极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不见得组织能力就一定强,可能不能够带动大家;而表现积极的孩子有可能不能服众,也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好榜样。思来想去,我决定让表现积极的孩子试一试。我班的邹欣宇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性格开朗热情,想法也常常与众不同,于是我特意把两个沉默的男孩子分给他当组员。没想到在他的带领下,这两个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由课堂上的旁观者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其他的组员也都变得异常活跃。其次,要重视培训小组长。这种培训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要有针对性地长期进行。每次培训时我都强化组长的作用,让小组成员紧密团结在组长周围。课堂中小组交流时小组长要发挥主导作用,当小组成员遇到学习困难时小组长要动员大家互相帮助,在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小组长要努力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在我的影响下,班里的六个小组长现已成为了班级的核心力量。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只要一有机会,我就教育他们,团队的荣誉高于一切,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一个成员的言行都关系到小组的荣辱。培养合作意识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加强小组情感建设。我让学生自己给小组起名字,定口号,鞭策他们主动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引导学生在小组成员身上找到优点,认可并相信自己的队友,之后再找出缺点,多给予队友提醒和帮助。还通过组织活动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比如,制作班级手抄报、以作文的形式创建小组贴吧,然后张贴在班级一角。班级的一角凝聚着孩子们的期待,他们期待着同学的回复,希望与同学之间多一些交流。

二、在活动中渗透合作意识

班级通过入学培训、“校园好才艺”展示、班会评比、足球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入学培训主要是让学生参与为期七天的军训会操表演。我班以“做好自己、团结合作”为军训宗旨,通过军训让学生彼此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会操表演前学生们互相击掌,相互鼓励;在会操表演中,每个学生都精神抖擞。学生们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会操表演第二名的好成绩。

为配合学校组织的“校园好才艺”展示活动,我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上报节目,并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积极合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六组的相声、第二组的舞蹈、第三组的器乐表演都登上了学校的舞台。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

在校班会评比中,我先让各小组上交班会方案,从中选取最好的,然后分配好各小组的任务。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完成了小品制作、歌曲创作、诗歌朗诵等表演内容,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在校足球比赛中,我班场上的队员们团结合作、奋力拼搏,场下的同学们不遗余力、呐喊助威,赢了大家互相拥抱祝贺,输了彼此鼓励安慰,表现出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

活动是一切精神品质的最好载体,在活动中我感受着孩子们的童心和成长。

三、强化评价方式和合作效果

第3篇

1评讲准备

讲评之前,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好统计试卷的难易比例,对试卷的各知识点归类,分析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对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准备好类似及拓展的题目,统计好进步快和进步慢的学生名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布置全班学生先自已找出错误的地方,不会找的请组长帮着找.各学习小组的组长,统计好本组的平均分,检查记录小组成员各知识点错误情况,在试卷上做出标注,并将小组成员本次考试成绩与上次相比较,找出进步退步的原因.小组长将统计的情况上交一份给老师,以弥补老师统计的不足.

2评讲过程

2.1教师重点讲评

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分析试题在考查了那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时有哪些注意点.评讲试卷时,大可不必按照题号顺序对全卷一一进行讲评,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首先根据自己了解和组长反馈的情况,对班级组长失分率比较高的题目由教师亲自评讲,评讲时告诉学生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注意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对问题进行适度引申,鼓励学生“别出心裁”.

适当的让解答出色的学生上台讲解是如何思维的,可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授课效果,也能拓宽教师的解题思维.有时候学生特能做老师的老师哦.理清了班级中一部分“领头羊”的思路,发散了他们的思维,为下面的小组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小组分散讲评

在小组讲评前,教师要将试卷错题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归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小组提出目标.如大约多长时间要解决多少道题目,说出错误的原因等.讲评结束后,小组长对检查错题掌握情况,每个小组被检查的人数不限,最后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并记录下来.这样小组长就会自己想方设法提高小组讲评的速度,会选派本组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做自己的小助手.小组讲评时,如果遇到组内一个都不会的,鼓励派代表到别的组去“取经”.老师也不能“甩膀子”,密切观察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必要时给予帮助.并不时用一些亲切的话语鼓励表现不错的同学.

3小组反馈反思

小组讲评和检查结束后,由小组长牵头先进行小组内部反思.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总结自己的得失,组长认真倾听,适当做些记录.待到全班总结时,小组长要认真汇报本组存在的问题及还需解决的问题.课堂上还来不及解决的少数问题,课后要安排合适的时间解决.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302-01

新课程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结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搞好班级小组建设至关重要,且小组建设搞得好与坏,会直接关系到课改的成败。那么,如何搞好班级小组建设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优化组合,构建团队

小组成员的搭配主要采用互补式组合:将学科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暂时处于落后的同学搭配组合,每组6至8人,并且男女搭配也要合理。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组合;将班干部与非班干部组合;将性格内向、胆小的与性格外向、活泼的组合。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初步的分组,老师再进行全面的调节,尽量做到每个小组各方面能力均衡。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然后让学生商量自己小组的组名及口号,要求组名要有内涵,口号要有特色。比如,小组名称有:"烈火金刚"、"梦幻水晶"、"勤奋"、"心有灵犀"、"阳光烈焰"、"追梦"、"寻梦的人""拼搏""执着"等。小组格言诸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难得拼几回"、"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参与小组建设的热情。

2选举组长,竞聘上岗

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一个好的组长往往能带出一个好的小组,组长必须要有能力、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小组长应让学生自己报名参加竞聘,先演讲谈设想,然后全体同学投票确定人选,教师适时提出相应的意见。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和两名副组长,同时还要设科代表。组长管学习,副组长分别管纪律和卫生,科代表负责组织该科目的各种活动,各负其责。将当天的小组情况登记在小组自评本上。然后总结,评选出当天的优秀组员,需要改进的组员,要对组内当天的工作进行反思。组长既能挑起重担,有一定的组织力、号召力和榜样示范作用,又能清楚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

3培训提高,边扶边放

课改搞得好不好,关键在培训,既要培训组长,又要培训组员,这是一个长期而又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过程。班主任必须要有耐心,而且做到细心,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训练一段时间后,班主任就不要事必躬亲了,而要放手让每个组长学会自主管理,在实践中创新。教师在教学中指条路给他们走,然后引导他们怎样走,不要怕他们跌倒,不要担心路上的荆棘会刺伤他们的皮肤,"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因为挫折也是一种财富,跌倒爬起后他们才会走得更好。小组长是小组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小组长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建设的成败,其实真正好的组长不是选出来的,也不是天生的,而是靠老师们培养出来的。大家往往只注重是的小组长现有的能力,而忽略了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培养。

4及时总结,不断反思

只有不断总结反思,才会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每周利用班会课,总结上周和前段时间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让每周的优秀小组上台介绍经验,后进小组则上台进行反思。这样,优秀小组的组员会更加团结,学习兴趣会更高。后进小组就会不断反思,寻找办法,努力改变落后的现状。班上就会形成你追我赶,争优创先的竞争氛围。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小组建设非常重要,只有让小组中的同学每个都能听,都能说,都能动起手来,那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第5篇

小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将全班学生依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及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景,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

近年来我校聚焦课堂,建特色初中的过程中,以建设学习小组为立足点,采用引导小组“独学”、“对学”、“群学”、“互学”的方式,既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又促进了班级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评价。自主合作学习之价值:培养团队精神、合作品质、竞争意识;增强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自主合作学习之课堂:自主学习――独立、自觉;合作交流――有序、高效;交流展示――规范、清楚。自主合作学习之课堂展示:口头展示表述清楚,板书展示正确美观,媒体展示相得益彰。自主合作学习之五“心”,自主学习需静心,合作探究当齐心,帮助别人有耐心,课堂听讲要专心,受到挫折不灰心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1、确定合作学习小组人数

合作学习小组人数的确定是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人数以4人或6人为宜。小组人数过多,组内的交流容易受到限制,交流也不够充分,小组成员间距离较远,讨论时声音大了,小组间容易相互干扰,声音小了,组员间不易听得清楚,部分学生容易游离于小组之外,游离于课堂之外。4人或6人小组有利于形成核心凝聚力,也有利于小组的管理,且可围可分,非常灵活。

2、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组长

自主合作学习的小组长是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示范者,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小组成长的引领者,班级建设的奉献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合理选择小组长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合作学习小组长的生成分三个阶段:(1)班级组建初期,由于师生、生生不熟悉,由班主任指定分班花名册上后十二位同学为小组长。(2)一个学月后由小组内民主选举各小组组长,再由班主任、科任老师、班委干部协商确定。(3)半期考试后,根据操行评定情况和半期考试成绩综合排名确定小组长。

3、确定合作学习小组成员

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直接参与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细胞。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确定分为两个阶段。

(1)入学初期根据入学成绩,把全班除小组长外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适当考虑性别(最好两男两女),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长为1号,成绩好的为2号,依次是3号、4号组员。

(2)每学期半期考试后根据操行评定和半期成绩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排名=操行评定排名×60%+半期成绩排名×40%),把全班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组长,编为1号,依次为2号、3号、4号,第二层次的学生选择组长,组长选择三、四层次的学生(如何选呢,抽签决定选择的先后和性别)。

4、编排合作小组成员座位

合理编排合作小组成员的座位可以有效促进全班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最大限度让合作学习小组每个成员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目前学生座位的编排主要有秧田式、对座式、“丁字式” 、“C字式”和混合式等五种形式。“丁字式”座位小组成员的定位:综合排名好的学生背对或侧对讲台,综合得分排名差的学生面对或正对讲台,这样老师可以随时注意观察这部份学生上课认真与否,以便及时提醒,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效率。

5、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分工

为了加强对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健康发展,减轻小组长的管理难度,应该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分工。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分工主要有两方面的分工,一是清洁分工,二是学业分工。

6、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

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建设:组名、组徽、组牌、组歌和软件建设:组规、学业分工、课堂分工、课外分工、清洁分工等。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评价的原则:(1)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无法类依的原则;(3)以鼓励为主,实行加分多,扣分少,即以奖代罚的原则;(4)班主任最终评价权的原则;(5)小组捆绑的原则。

2、评价的依据:班规;学生成长指南;科任老师课堂评价、作业评价等;班主任随机评价。

3、评价的内容:(1)课堂教学评价;①教师课堂评价小组,记在班级评价表内(前黑板右边),由分管学习的副班长记录;②教师评价学生个人由纪律委员或科代表记录;(2)教师对小组、学生个人的作业评价;(3)自习课、午休课小组的学习情况、遵守纪律等;(5)参加学校或学校以上活动情况的评价(文艺汇演、运动会、社会实践、临时任务等);(6)参加学校或学校以上竞赛情况的评价。

4、评价执行者:班委干部、小组长、科代表、科任老师、班主任。

5、评价的时间:

(1)每天放学后班级总结由班长组织,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提出批评。

(2)每周五各评价考核人把考核单交学习委员处,学习委员周末计算,统计出个人得分,每个小组的各成员得分的平均数则是这一个小组的得分。

(3)星期一班会课,班长或班主任公布每个学生、各小组的得分。

(4)学习委员把评价结果公示在个人评价表和小组评价表内,并给个人得分前20名和小组前3名贴上小红点,以资鼓励。

第6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班级分组管理 思考 尝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学校根据自己发展需要,不断研究与尝试多种路径的班级管理方式,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笔者经过多次打磨与尝试,对班级分组管理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并有了良好效果,每位同学都在小组管理中收获着、快乐着、成长着。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在班级中实施小组管理的具体操作方式、方法,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建立小组,培养成员小组意识,体现小组功能

以前,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也使用过小组合作方式,但只是形式上的表现,随意性特别强。有时是前后桌讨论的形式,有时是同桌讨论的形式,根本体现不出真正意义上的小组意识。因此要想体现小组意识,突出小组的价值与功能,首先要成立小组,并按照同组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并对小组长和组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目的。在分组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则必须进行适度调整,使其更加优化,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如可以按照班级分组管理的办法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前一二三小组为第一大组,四五六组为第二大组,小组分设小组长,大组设大组长,在小组内设学、纪律组长、卫生组长。每个小组确立自己小组的名字、组徽,制订本小组学习计划,确立自己组的奋斗目标、互帮对象、竞争对手,并制定本小组的奖惩制度,各项规章制度都要做到细化,同时各项规章制度要进行全组表决并签字后方能生效,以此强化组长的管理意识和组员的集体主义意识。这一点我利用开学初的第一次班会,由各小组长宣读本组的组规,并帮助他们修订及完善,经讨论会后大家一致反映认可这些组规并愿共同遵守。

二、及时评价,增加表扬,淡化处罚

在班级分组管理中适时跟踪评价,并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式,以鼓励、欣赏每个小组的业绩,促进他们的发展[1]。如曾经每周从各个小组中评出一个优秀小组,改为分两类进行评价:学习榜和纪律榜,每周评出学习和纪律方面前2名的小组进行表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或装饰的星星、小旗等以示鼓励。有的小组学习不突出,但纪律好。也一样可以获奖。每周累计,每月评出当月的学习方面的冠军小组,亚军小组,季军小组和纪律方面的冠军小组,亚军小组,季军小组,并进行奖励。处罚只是对扣分最多的小组进行警告。同时,细化检查,并按照检查的项目认真做好记录。课堂纪律、作业检查、课间纪律、课文背诵和单词听写等方面的检查要设立相应检查记录,记录后要签名,任何扣分要记录具体原因,并具体到人。最初个别同学有不完成作业,逃避检查的现象,在进行小组管理后,组长的监督力度跟上了,这样的现象也就逐渐消失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班主任一定要发挥好组长的带领作用,尤其是关于背诵方面的检查,班主任要帮助组长们寻找有效措施,针对不同组员采取不同方法,帮助组员提高记忆能力。

三、实行每日得分制

在班级墙报内为各科设计栏目,针对各科的评分实行每日得分制,对数学课的小组得分,英语单词听写的小组平均分,语文背诵的小组得分及其他各科都设小组平均分,对每日小组平均分的前两名的小组要在学习榜上进行表彰,这一点可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的组员从前并不是很积极,在组长带领下,有时不得不参与,逐渐地也就变成主动参与了。有的时候两个小组之间的比分只差零点几分,看着稍低一点的小组每个组员所表现出来的惋惜和不服输的那股劲儿,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让我看到了小组管理取得的成功之处。在检查评价时要把打分评价与语言评价相结合,使其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与导向功能。

四、坚持日总结和周总结

在这两年中,我一直坚持倾听学生的日总结和周总结,在倾听学生的日总结时,我觉得更多收获的是一种成就感,学生总结得越细致,我就觉得他们又进步了,越加理解实行班级分组管理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周总结,我同样重视,虽然不必每件事都参与解决,但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很重要的环节。

针对班级情况,我设计了家长每周反馈单。每周由组长填写一份家长反馈单,内容包括本周学生表现优秀的方面,表现有待提高的方面,还包括本周各科的测试成绩,该生每天的量化得分。本张家长反馈单要经过班主任、大小组长、纪律班长的签名才能生效。在每周末由组长发给组员,家长签阅后写上反馈意见,在下周一上交给组长。我在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审阅学生的家长反馈单。从家长的反馈情况看,家长很期待也很重视这张反馈单。因此,如果老师有时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和家长面谈或者电话沟通的话,这种方式就是一座老师和家长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因为它是每周与家长沟通的良好方式。

五、以小组为单位多开展活动

实行班级小组管理制,要体现“一揽子”工程,实行“捆绑制”,因此,每个小组要想取得良好成绩,必须在每个活动中,均有上乘的表现,而且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活动中,才能取得如此成果。如平时的作业检查,背诵,让组长互相检查,将结果汇报给科代表。将班级的工作让小组承包,分配给每个小组。班会也让小组轮流组织,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比如每学期举行模拟法庭“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学习雷锋是否过时”辩论会、“心存感恩,快乐一生”感恩班会、“清明节”演讲等班会,充分调动小组的集体智慧于力量,将活动办好、办成功。或是利用体育课,文体课小组间搞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踢毽子、跳大绳、跳绳、打羽毛球等比赛,都能调动小组间的积极性,培养小组间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

六、强化并完善执政组的跟踪和评价体系

针对在班级中实行值日班长制出现的一些弊端,可以在班级中实行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小组轮流执政。每周五下午要求下一周执政的组长召开组员会议,进行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加强对执政组员的指导。每周五下午放学前。当周的值日班长要在全班面前进行本周工作总结,全班要对当周的执勤组进行打分,对当周的执勤组的执政力度和效果,组员配合组长情况,以身作则方面作出评价和打分,期末按照打分的平均值,评出最佳执政组。

轮流执政,以前从没有机会做班级干部的同学现在都有机会站出来,管理别人,尝到了做班级干部的滋味,以后也更会配合别人的管理[2]。我和班上的班委都发现了,其实班上很多同学都有领导的才能而且办法都各有千秋,只是以前管理班级的权利落在少数班级干部的手上,没有提供机会和舞台给更多同学展示他们的另一面。而这一次的小组管理制度,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参与了。从卫生的检查,督促,纪律的管理,仪表的检查,提醒,都有同学负责,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目标。

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中,我欣慰地看到,一部分从前很少说话的、胆小的同学得到了锻炼,特别是班级的执政组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他人的同时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如:胆量,表达能力,当众发言的能力,与别人沟通、协调的能力,等等。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组管理模式越来越被专家、家长认可。班主任虽然已经进行了小组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尝试,但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同学在执勤过程中不够严肃;有的同学干脆做“和事佬”,有问题出现不敢记录,怕得罪人;班上个别同学没有归属感,没有责任感,不在乎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所属小组带来的不利影响。像这样的同学我们不要摒弃,反而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对象,他们决不应该成为“问题学生”、“边缘生”。否则,就会失去小组管理、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我们更应该发挥小组优势,通过小组成员帮扶,使“学困生”、“边缘生”走出困境,逐步成为优等生。

实施新课改,走进高效课堂,要求班主任改变班级管理方法,以适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需求,因此必须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导师团队,加强小组的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改变一些不切实际的做法。传统的班级管理显然有许多弊端,让班主任有些力不从心,但有了小组管理制度模式的帮扶,有了组长们的协助,使我更加有了工作的信心,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以及他们的自立与懂事。感谢小组管理制度,让我有了更大的工作信心与热情,也赋予了我工作的动力。因为我永远相信这样一句话: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英语小组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1学习小组的组建

依据学习成绩,组建学习小组。根据成绩高中低4:2:2的比例分配,共有六个组,每组8-9人。除成绩外还要考虑男女同学性别的搭配、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等诸多因素。小组的组名以组长的名字命名,或者组长起名,组员集体投票共同通过一个名字,诸如阳光小组,成功小组。

2组长的选择

学习小组组建后,需要选择组长、副组长。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既相当于“小班主任”,要管理组员;又相当于“小教师”,要组织组员进行课前预习、任务分配和课上展示。因此,选择组长要慎重。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首先考虑责任心。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要是最负责的。要有责任心,协调能力强,有人缘,有爱心,乐于助人。

(2)其次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可以给组员树立榜样,将来对组员的辅导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3)最后考虑其组织能力、和威信等因素。笔者所在班六个组,每组有一个正组长,两个副组长。正组长负责英作业的收发,两个副组长负责本组的的纪律,以及课堂上其他的事情,比如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等。

3小组不利因素的反思

(1)个别小组长能力不够,英语成绩并不差,但缺罚责任心,不知道去管别人。或者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无法起到带头作用,更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展情况。除了收发作业,他们的作用可以忽略。

(2)英语教师对小组关注度不够长期:英语教师同时教五个班级,小组组员的分配,组长的选择,小组长培训,小组的培训等工作都跟不上,关注较少,所以课堂上和各个小组之间的默契不够,配合不好,导致各组长工作热情也不高。

(3)小组的凝聚力不强:各组员在组长分配任务和展示时,不乐意服从,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组长分配的任务不予配合,我行我素。

4兴趣小组的工作

课堂上实行小组竞争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使用兴趣小组,英语课以读为主,使用大组齐读和对子互读的方式,偶尔小组活动以讨论为主时,使用四人或者三人一组的方式。根据课堂表现为其个人加分个人小组加星。课后小组管理包括了收发作业,帮助后进生等各方面的工作,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和谐学风。尤其是每个组都有针对学困生的帮扶组合,例如一组A帮B,如果B一次考试及格,就会在两人名字下面得到一颗心,凑齐5颗星就可以得到一张进步喜报。

各组组长与英语教师要及时沟通,紧密配合,因此要定期进行小组长培训:随时要他们明确自己在每一个环节中的任务,自觉组织组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给他们如何组织组员进行扎实有效的预习,带领组员进行讨论,确定本组的观点,找出本组解决不了的内容;教给他们接到任务后如何给组员分配,培养小组长的协调和组织能力;要关注组内的潜能生,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帮扶对子,使他们尽快学会自主学习;在班级内树立小组长的威信,但同时强调小组长要以身作则,为大家服务;信任小组长,把课堂评价交给小组长;还要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讨论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5小组的评价

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相当于形同虚设。通过评价,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认真准备;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将个人表现与小组表现有效结合,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也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和谐班风。小组之间以加星的方式互相评比,每周总结一次,并将小组的星数汇总到个人的分数中。个人的表彰一月一次,按照分数榜的排名,从每组中选择一个人为“小组之星”,颁发喜报。教室一侧的墙上贴出展示小组的星数和展示优秀作业。

第8篇

1、 自主管理,形成习惯。

(1)设立记事本。在记事本上把每天的语数英作业以及事情分门别类的进行记录。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打一个勾,每天睡觉前做好检查。

(2)对照学校规矩进行自管。

每天的课前准备、位内清理、地面卫生,都要有自己先做好整理检查。起初孩子们容易忘记,我就把这几项写在黑板角上,眼操之后,学生自动对照整理。现在已经形成习惯,即使我不在教室,学生们照样做的很好。

(3)自习要求自管。

我对学生的自习要求六个字“不回头,不讲话”。只要做到这六个字,就可以得到纪律加分。

(4)课堂听课自管。

“注意倾听、多多动脑、积极发言”,就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5)参与集体活动自管。

在集体活动时要求学生以集体为中心,把自己放在边缘,修饰好边幅,做好装饰,班级自然会人前靓丽。

自管要求和评价体制并驾齐驱。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存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及时的表扬鼓励。尤其是借助这学期学校开展的导航星活动,激发(!)学生的争星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做的更加出色。我班蒋志敏同学在期末总结中自豪的说:我这学期没有为班级扣掉一分。

2、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互相监督、协作,互相评价、促进,使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在自主管理的同时得到渗透和发展。

(1) 小组制度,组长负责制。

在两年的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有学习小组长、纪律小组长、生活小组长。学负责检查作业,负责组内学困生。纪律组长负责监督组员的自习课、科任课的组员表现、生活组长则监督杂事,诸如课前准备、个人卫生等。针对鞋套学生总是忘记带的情况,实行了生活组长负责管理之后,几乎没再出现学生没有鞋套上课的情况。

(2) 组建班委,凝结集体。

这学期里学生全部入队后,进行了班委的选举。对班委的培养正在进行中。

第9篇

关键词:互助小组 自主管理 评价机制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039-02

正如《学记》所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者彼此间交换学习经验,不仅可以增强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为了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笔者尝试把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拓展到全校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实行“互助小组”制的管理,把小组协作的范围辐射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依托小组互助机制,构建“自主管理,互助学习”的教育平台。

一、互助小组的定位

互助小组是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人的关系为基点,在老师的指导与组织下,把班级学生组织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以目标设计为导向,以生生间的互助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础的教育形式,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共同体。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合作学习、自主管理,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因此,从功能上说,互助小组是教师管理班级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参与班级课内外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集体。

互助小组的活动是以团体的状态为评价标准,教师(班级)通过对互助小组的整体评价,促使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合作、互助与发展,在小组的共同提升过程中,使每个同学在组内能得到帮助、关注,得到尊重,实现价值,增强认同,从而使组内每个成员得到与之相适宜的发展,实现“各展其长,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互助小组的建立

1.分组原则:建立互助小组不仅要考虑到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还需要考虑小组成员之间课外活动、生活等方面相互协同的需要。班主任在听取学生、科任老师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性格、兴趣爱好、特长、性别、家庭条件、居住区域等方面的因素,总体上遵从“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根据班级人数、教室条件确定每组人数,一般一个小组以四至六人为为宜。

2.组织方式:班主任确定分组原则后,首先确定各互助小组组长人选,召开小组长会议,听取组长对本组人选的意见,进行初步的分组,最后召开科任教师会议,把分组名单初稿与科任教师讨论,协调学科意见,确定互助小组名单。

3.编组编号:小组正式组号以数字为组号“第一组、第二组……”,组内成员的编号以数字为号数(1号、2号...),必须注意的是不同小组间学业水平上属于同层次的同学在小组内的号数需是一致的,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在全班分层教学中统一要求。此外,为了体现小组的共同意愿和突出小组的个性特点,可以让组员共同磋商,集思广益,为小组取一个积极的、有新意的组名,设计组徽,赋予共同的意蕴以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4.组员分工:互助小组成立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不同的人负责本组的各项事务,如出勤、纪律、卫生、劳动、礼仪、仪容、两操、各科作业收发等。确定小组内互助对象,合作学习时的各项分工,需注意的是:组内分工可以是动态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组长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进行分工调整。

三、小组的组织管理

1.树立小组观念:互助小组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实施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以小组制取代以往的大组制,在日常的班务安排、学习安排中,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安排,在与学生有关的各方面评价中,弱化针对个体的评价,均以小组为评价单位,实行捆绑式评价,强化小组意识。同时,可以转变记录载体:在所有的记录载体中,以小组方式呈现,如点名册、成绩册、质量分析等;校内优秀表彰、评比等均以“××班××小组××同学”的形式呈现。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把互助小组的团队意识根植于小组成员心中,真正形成一个共同体。

2.制定小组目标:根据组内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奋斗目标,同时约定一些组内的公约及小组内的奖罚措施和鼓励约定。特别是针对组内的帮扶对象,要帮助其设定自己的努力目标,确定帮扶伙伴,同时小组要制定出具体、有效、可操作的帮扶办法。

3.定期总结反思:小组长定期召开小组的周小结会、反思会、互助会等,建议班级每周有一节总结会。班主任定期召开小组长会,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4.开辟展示园地:在班级开辟互助小组成长园地,展示各小组在校生活中取得的成果,展示小组特色,呈现小组评价的动态过程,以及各小组自己认为可以展示的本组亮点、优点,通过成长园地的展示,激发组间力争上游的积极风气。

5.成立仲裁小组:成立班主任为主、年段长为顾问的班委仲裁小组,在出现评价争议时,可在听取双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仲裁,要充分体现自主与民主原则。

四、小组的评价机制

对互助小组的评价是促进小组形成、落实教育意图、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推动力和保障措施,宜采取“积分制”的定量评价和“周点评”的定性评价,两种方式并行。

(一)评价原则:要树立“重结果更重过程”的评价观念,对涉及学生的行为、学习、品德等各项目均可以根据所制定的评分标准予以加减分,计入小组总得分。进行周评、月评、学期评、学年总评:每周评出班级明星小组若干,班级表扬,年级张榜;每月评出年级优秀小组若干,年级表扬,学校张榜;学期进行总评,评出学校优秀小组若干,全校表彰;综合一学年互助小组的表现,进行学年表彰。

(二)评价系统:实行互助小组制是为了充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作用,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因此,评价系统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的班委自主管理系统。

(三)评价项目

1.行为常规:以年段为单位制定学生日常行为常规量化评分标准样表,班主任可根据本班实际进行细化或调整,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等各项指标均纳入小组评价范围,形成完整的评分标准,在充分征求学生、科任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定稿,做为互助小组捆绑评价的依据。

以班委为互助小组管理团队,把学生一日常规的要求:卫生、值日、出勤、纪律、仪容仪表、文明礼仪、两操、课间行为等及其他综合素质类的要求,分配给各个相应的班委负责,各个班委为所在项目的检查、监督人,并根据班级制定的标准对互助小组进行评价。如劳动委员负责各互助小组的卫生、劳动、值日等内容的分数加减。

2.合作学习:学科合作学习是互助小组的重要功能之一。小组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上,还应向课堂的两端延伸,既课前的预习合作与课后的帮扶解困。学科评价由教务处统一制定学科评价基本要求,然后由学科教研组细化本学科的合作学习量化评分细则,各年级科任教师还可根据本年级本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评分调整,科代表记录本学科各互助小组的得分情况。

3.定性评价: 班主任、科任老师可以根据需要每周对班级全部小组或选择部分小组进行定性评价,表扬、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记录在《互助小组周总结记录表》的教师寄语栏目内。

(四)表扬奖励

互助小组制把“同伴互助,人人进步”作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体表现做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班委每周总结一次各互助小组的每项得分情况,班主任利用每周班会总结表彰一周的优秀小组、个人及进步个人等情况,激励士气。每月班主任评选出班级优秀互助小组、优秀个人、学习明星、进步之星等,学校利用每月第一个周一升旗时间进行全校范围的表彰宣布,颁发奖状,并合影张贴表扬等。

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适当的物质奖励、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表彰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励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五、互助小组管理的实施策略

1.选一名得力的组长是小组构建的关键。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小组建设的关键。小组长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等工作,因此组长首先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其次必须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分辨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能力不是学生们与生俱有了,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而来,因此在小组建设初期,教师不应以求全要求选择组长人选,而是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潜质的学生,并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组长的这些能力,逐渐形成领导力。

2.学生培训是有效实施小组互相的基础。先期各班主任要进行学生动员,培养小组意识,学习各项评价制度及奖罚措施,激励同学参与;然后要组织班委、科代表、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要让各个项目负责人明白评价标准、掌握操作规程、明确权利与责任,树立责任意识与公正意识。只有达到全员理解、全员认同、全员参与,互助小组制才能有效实施,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3.塑造团队精神是培养小组意识的核心。小组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理想的状态是全体成员的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小组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而是要强调“人人的成功才是小组的成功”,只有树立了“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才能增强每一个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合作的真正的内在动机。

4.评价项目的实施要分阶段抓重点,循序渐进。在实施“互助小组制管理”的初始阶段,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宽泛,评价内容多,学生还没有适应自己的角色,容易出现混乱。为了有效地推进改革工作,对需要评价的各个维度不能在同一时期一起齐头并进,应该分阶段循序渐进,在一个阶段内重点抓好一个项目的评价,落实一项,推进一项,逐渐把评价维度丰富起来。

5.稳定、落实、做好阶段性的总结是持续有效的保障。教师要在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准备后制定评分标准,评分标准颁布后,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的适应,不能经常进行删改,不能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有了准确有效的评分标准后,还必须落实到底,学生对于评分标准的疑问及存在评价纠纷时,班级仲裁小组要及时排解与仲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评分标准的公平性。教师还必须要做好小组表现的阶段性总结和奖励,这是对每个小组长期努力的肯定和评价,树立典型榜样,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互助小组制管理”能否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的保障。

6.积分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互助小组的评价采取积分制,但需要清晰地认识到“积分只是互助的形式,而不是互助的目的”,必须预防学生为了积分而挣分,教师把积分当成唯一的法宝,而忽视了积分制内在的小组互助涵义,胡乱评分、弄虚作假、不公平不切实际的评价,将会导致学生消减了对“互助小组”评价的信任,直接威胁到互助小组存在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积分,比积分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内同,要注重产生分数的过程和原因,通过正确、正当和积极的方式为小组增光添彩,积分制内在的互助、合作、学习、成长才是我们的目的。

建立互助小组,形成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共同体,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在同伴互助中学习,在同伴互助中成长,这也正是现代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L.A.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第10篇

摘 要:小组合作是一种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全方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小组成员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督导、相互激励,增强自律意识、拼搏进取精神,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包容力、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一、戴有色眼R选“领头羊”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活动骨干,处于“领头羊”位置。班主任在确立小组长人选时要把握好几点:品学兼优、愿意为大家服务、活泼热情、亲和力强、做事认真负责、组织协调能力出众。在配备小组长对各项能力兼而有之更好,一两个方面出众亦可,不求全责备。毕竟,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的各个方面,层次、能力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二、带着框框编队伍

小组长选定之后,班主任和小组长共同商定挑选组员的规则,按规则编组,每小组8~12人较合适。为尽量减少小组内部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在大的原则上,遵循男女搭配、性格互补的前提下,实行双方自愿原则,实行双向选择。

小组成立后,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小组长会,听取各小组学习、纪律、思想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小组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指导协调小组长搞好小组日常管理,并适时有针对性地调整个别成员,保持各小组活动和管理有序、稳定、平衡推进。

三、带着目的搞活动

活动是小组成长的灵魂,是培养能力的有效载体。小组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1.学习表现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纪律、回答问题、作业评优等纳入小组考核中,使小组每个成员时刻清楚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小组在班级中的位置,使小组成员感到大家是同一阵线上的人,一荣俱荣。大家要相互督导。小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要安排座位,大家互帮互助,为小组做出最大的贡献。

2.卫生、纪律表现

班主任把小组卫生、班级大扫除、临时卫生劳动和学校、班级、寝室纪律考核纳入小组考核中,使之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使管理化整为零,化粗为细。

3.文娱活动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适度适当的文娱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认知能力,避免学生走入死读书、读死书的圈子。同时通过有益的文娱活动为那些学习成绩稍差但有特长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能力的平台,让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得以发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一方面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小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活动的内容、规划创意、组织实施大胆下放到各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来完成,班主任只需在旁边协助、指点。不仅指点他们学会群策群力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还要指点他们在活动中各自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同时指点他们在歌咏、诗朗诵中寻找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追求;在三人四足、运送伤员中感知信任的乐趣、团队的力量;在球赛、成语角力中体会顽强拼搏、努力进取精神的内涵。

从小组的成立到活动的开展,每位成员的角色定位、身份转换及活动每个环节的策划、主题的确定、实施的方式对每位小组成员的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都是一次锻炼,通过小组有效合作完成,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班主任是有条件的放手而不是无原则的放任,其主题与循环渐进的发展过程要始终牢牢把握在班主任手里,要通过“引领”这个无形的大手让学生小组在有效合作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其过程应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学是双向互动的。教书育人中我们立足于“教”,着力于“育”,并通过引领学生小组通过有效合作方式去实践、去完成。“育”的对象在小组有效合作中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上升到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上,从学知识转换到掌握能力的突破,使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都得到全面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8(1):5-8.

[2]盛群力.小组合作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J].外国教育资料,1992,21(1):1-7.

[3]S.沙伦.合作学习论[J].王坦,高艳,译.当代教育科学,1996(5).

[4]约翰逊.合作性学习的原理与技巧―在教与学中组建有效的团队[M].刘春红,孙海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08:134-145.

第11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已经成为教学常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形成学习小集体。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际和表达能力,对学生健康成长必定会产生积极效应。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涉及一个构成的问题,不管是三人小组还是四人小组,都需要有一个核心人物,那就是小组长。合作学习开展成效高低,小组长的管理能力起关键作用。在人员筛选、培训、管理等环节,教师要注意把关。只要相关措施落实到位,就可以培养出本小组的学习带头人,成为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得力助手。

一、选拔重态度

小组长官不大,但管事不少,作用不小。在人员选拔方面,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理论难懂不说,实践操作也充满挑战。组长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人员确定方面,教师要注意全面权衡,不能只看重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看学习态度,特别是对待小组长这个职位的认(下转第96页)(上接第90页)识。首先要有责任心,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行动,要对全组成员负责,要对学习任务负责。其次是要有协作精神,要有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要有分享精神。第三就是要有服务意识,小组长是服务角色,需要有热心和爱心,特别对小组中学力较差的同学,要有关心、互助意识。

选拔小组长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同学们负责。如果教师随意指定,用错一个人,就会影响一个小组的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讲清小组长的责任和需要具备的素质,然后由学生自愿报名,最后教师通过“考试”确定人选。这里的“考试”,不是针对选拔专门出的题目,而是通过学生完成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情况进行评估。自愿报名,态度有了,而管理能力如何,只有看相关材料了。如在学习“插入图片”时,有的学生将图片插入进去就不管了,而有些学生会将图片的位置和大小进行反复调整,注意文字的环绕方式。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能够进行反复调整的学生,就有综合判断能力和管理能力,有耐心和信心做好事情,这些学生就是合适的组长人选。

二、培训看进步

小组长基本确定之后,还要适时对这些准组长进行指导培训。首先是思想上要重视自己的工作。老师要召集这些学生集体讨论,怎样才能把本小组的学习搞好,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怎样具体帮助同学,增强小组长的责任心。其次,各小组长还要掌握本组成员的性格特点,以避免在合作学习协调中产生隔阂和冲突。各小组长集体讨论时,还可以取长补短,为以后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每次合作学习任务下达之后,教师要对这些小组长进行个别辅导,也就是先教会这些组长,再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具体的合作学习。

通过指导培训后,小组长的人员基本确定,对个别不合适的人员可以做适当调整,可以采取轮换制,培养一些后备力量,随时替补上岗。特别是对思想不端正的同学,要及时进行教育,合理使用“备胎”,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小组长的声望,教师要注意强调小组长的领导地位,对不服从管理的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必要时调换小组。有些学生热情很高,但组织能力不够,或者是公信力较低,很难发挥领导作用,这样的人员也需要调整。有的学生基础不是太好,但学习热情高,有上进愿望,学生中威信较高,这样的学生一定要重用。在学习《美化文章》时,学习任务是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自选图形的方式。这个任务看上去简单,实际操作却并不容易,很多学生做不出美感来。有一些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但进步是很明显的,说明这些学生善于研究和发现,注意总结学习技巧。这样的学生也是可用之才。

三、管理重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特点,小组构成也许会随时变化,但小组长应该是固定的,这样有利于顺利开展合作学习。不管组员有谁,只要组长是过硬的,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这个小组就是让人放心的。反之,如果这个组长管理能力不行,工作方法有问题,即使小组成员再强,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不会好,甚至会出现各自为战的局面。合作学习就名存实亡了。因此,在平时组织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对各个小组的动态情况进行把握。可以建立末尾淘汰制度,对小组长进行评价。在合作学习评比中,如果连续三次垫底,这个小组的组长就被淘汰。这实际是给小组长戴上了紧箍咒,督促其努力工作。

如“设置版面”中的页面设置、分栏操作就比较难,很多小组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达标,总有一些学生丢三落四,出现一些细微瑕疵。这就要看组长的智慧了。教师要注意进行比对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要进行表扬,肯定小组长的作用。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是协调组织本组成员合作学习的关键人物,可以聚拢本组成员的智慧,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教师成功进行人员选定和任用,不仅可以保证一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提高认识,不要轻视小组长的能量,要知道这些小组长就是你手中的大将,使用得当,我们就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28―01

班级小组是班级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 小组管理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结合,是班主任根据班级情况及学生特点,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活动和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自我模式,能分级管理,化整为零,分散矛盾,各个击破,把班级管理化小、化容易、化具体、化轻松,从而达到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人人为班争光”的良好境界,实现班级优化管理。

一、选定组长

在班级管理中,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和代言人,是班级小组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一组之魂。只有明确了组长的职责,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小组建设才能真正产生实效。选好组长是小组建设第一步。

1. 成绩优秀,学习习惯好、能力强,是组员学习的先锋。在小组管理方面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

2. 有责任心荣誉感,切实为组员服务,为小组建设尽心尽力,心系组员,心系小组。带领全组为梦想奋斗,为荣誉拼搏。

3.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主要指卫生安排,座位调整,各学科小组长任命,各活动的开展以及组员之间关系的协调处理。

4. 自我要求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做事严谨认真,高度负责。小组长标准高了,才能引导组员积极进取,引导小组健康发展。

组长的职责有带头引领、组织协调、辅导监督、家校联系以及考核组员。定期开好组会,总结履行职责以及各组员的表现情况,同时明确下个阶段的努力目标;带领全组人人争先,向竞拼对手发起挑战,为荣誉而拼搏;根据组员表现适时与组员家长沟通交流,力争达到及时督促,合力管理,有效发展的良好态势;每月对组员考核一次,既鼓钕冉又刺激后进,组长对组员考核作为每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依据。

二、小组组建原则

小组划分根据学习成绩、行为习惯、性别差异、性格特征划分,采取组内互补式、组间公平性的原则。使小组成员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共性,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成绩均衡便于组员之间互相帮助辅导,同时与其他组竞争。

关系融洽利于学习,利于管理,避免组内矛盾的存在。

男女搭配便于活动时合理分工同时有助于思维互补,一般情况下男生逻辑思维较好,大胆活跃;女生形象思维较好,细心认真。这样男女同学搭配,会让他们在各方面的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优势。

性格互补,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便于组员之间的合作交流。

为了便于开展讨论和方便管理,建议每组成员集中而坐,形成一个团队。这样小组的性质不只是学习组、 纪律组、 卫生组、 还是活动组。在每次座位时,只需交换小组之间的位置,而小组成员的座位可采用组长安排、班主任协调等办法。

三、小组文化建设

1. 组名: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实际取一个有本组特色的名字,既可团结全组又可展示形象。

2. 口号:每个小组给自己取一个响亮有气势的口号,以此激励本小组的斗志,鼓舞本小组的士气。

3. 目标:每个小组给自己确定一个日常学习生活及本学期的奋斗目标。有了共同的目标,也就有了共同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4. 组规: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每个小组可单独制定适合本组实际情况的组规来规范与引领本组的管理发展。

5. 组员分工:根据班级日常事务把任务分配到每个组员头上,职责力求分明,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进行组内任务分工就是要形成“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人人为班争光”的良好局面,让组员有一种归属感、自豪感、成就感,从而培养团队意识、荣誉意识、竞争意识。

6. 挑战目标:明确挑战小组,明确挑战组员,让各小组之间展开比拼,通过挑战,让小组内部团结奋进,小组之间合作竞争,各个小组团结了,整个班级也就凝聚了,最终达到个人与全体共进的目的。

四、考核与评价

1. 考核人:各学科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考核;班委会成员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对小组表现进行考核;课代表根据作业收交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考核;监督岗的同学根据值周情况进行考核。

2. 考核形式:加扣分,这种形式无声胜有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