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16:5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糖尿病诊断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广东惠州 516081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的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前后,临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采用新标准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17.44%)较旧标准发病率(6.81%)明显升高。但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机率、初次剖宫产率、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标准组均低于原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虽致发病率大幅升高,但通过孕期积极的规范化干预,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母儿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00-02
[作者简介] 刘婕(1973.7-),女,湖南邵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妊娠期糖尿病方面研究,邮箱:liujie-73@hotmail.com。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二种情况,其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常见并发症,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外学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意见存在分歧。随着国外多中心大样本关于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关系研究(HAPO)结果出台,修订了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这一标准迅速在学术界达成共识[1-2]。该研究就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前后其患病率,母儿近期妊娠结局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及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妇,分别为94例和280例。2009年孕妇年龄平均(30.7±3.7)岁,2011年孕妇年龄平均(31.1±3.4)岁。
1.2 方法
将2009年按原标准诊断[3]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2011年按新标准诊断[4]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b组,两组患者孕期均规范化予以糖尿病宣教、医学营养治疗、适当运动、必要时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率、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情况的差异。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2009年共分娩1512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103例,其中初产妇94例,a组发病率为6.81%。2011年共分娩1 732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302例,其中初产妇280例,b组发病率为17.44%。二者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母儿妊娠结局
a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例,剖宫产35例,巨大儿/大于胎龄儿21例,新生儿低血糖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例。b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例,剖宫产64例,巨大儿/大于胎龄儿24例,新生儿低血糖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该研究提示采用新标准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大幅升高至17.44%,此与近年来生活方式改善,育龄妇女中肥胖和2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以及2011年ADA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血糖切点下降,新标准中仅需1项值异常而非二项就可明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有关。众所周知,孕期严重的血糖升高可导致流产、胎儿畸形、胎死宫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及母儿生命。然即使是轻度的血糖异常,通过孕期血糖的管理,该研究证实也可明显降低母亲胎儿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此与HAPO研究结果一致,且大多数并发症无风险阈值[5]。
目前提出的健康与疾病胎儿起源学说,认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发生的影响因素作用始于孕前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配子质量取决于其祖父母的营养健康状态),孕期(胚胎,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母体的多方面影响)和生后2年内的快速生长阶段(营养供给和生长环境因素产生的作用),且可持续至成年[6]。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其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呈“U”形关系。胎儿暴露于高血糖,营养供给过剩,脂肪组织堆积均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我国孕期营养缺乏明显减少,但营养过剩对胎儿乃至成年健康的影响值得重视。
鉴于妊娠期糖尿病日趋增加的发病率及对母儿健康的严重危害,一方面应加强对育龄及孕产妇宣教,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更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孕期营养管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规范化的诊治,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1[J].Diabetes Care,2011,34 (1):13-60.
[2] 杨慧霞. 推进循证依据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治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93-195.
[3] 乐杰. 妇产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4] Metzger BE, Gabbe SG, Persson B, et a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eemia in pregnancy[J].Diabetes Care , 2010, 33:676-682.
[5] The HAPO study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N Engl J Med, 2008,358:1991-2002.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护理干预;新生儿;妊娠结局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之一,从数据来看[1],现阶段GDM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血糖增高对妇女的正常妊娠、围产管理,对新生儿的质量,都有许多负面的影响。GDM的诊断标准一直仍有争论,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在2010年了新的更加严格的关于GDM的诊断标准[2],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前期执行美国国家糖尿病数据组(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 NDDG)标准诊断,自2012年底后开始执行2010年版IADPSG的诊断标准。研究人员观察了护理干预对按照旧标准未诊断为GDM、按新标准诊断为GDM的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建立档案、生育的孕妇321例,所有孕妇按照NDDG标准未诊断为GDM,按IADPSG标准诊断为GDM,为干预组;同时回顾检查了2012年1月~12月建立档案、生育完毕的孕妇,检出按照NDDG标准未诊断为GDM,按IADPSG标准诊断为GDM的孕妇303例,为对照组。干预组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5.6±5.3)岁,初产妇280例,经产妇41例;对照组年龄19~36岁,平均(27.0±5.6)岁,初产妇252例,经产妇51例。两组间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别。入选的孕妇在妊娠之前未发现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表现,排除高血压、肝肾疾病、慢性感染等孕妇。
1.2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新旧标准
1.2.1 NDDG标准 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之前执行的2000年NDDG标准诊断[3],孕妇进行75g糖筛查试验,测血糖值,空腹不超过5.6mmol/L,1h不超过10.5mmol/L,2h不超过8.5mmol/L,3h不超过6.7mmol/L,超过一项诊断为糖耐量异常,超过两项及以上者,诊断为GDM,进行干预。
1.2.2 IADPSG标准 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执行的新的诊断标准为2010年版IADPSG的GDM诊断标准[4]:孕妇进行75g糖筛查试验,血糖空腹不超过5.1mmoL/L(92mg/dl)、1h不超过10.0mmoL/L(180mg/dl)、2h不超过8.5mmoL/L(153mg/dl),只要一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标准,诊断为GDM,进行干预。
1.3孕产期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孕妇按2000年NDDG标准诊断准为正常情况,按照原指南建议给予常规的护理,定期进行随诊,随围产周期接受常规孕期教育。
干预组孕妇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严格的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加强与孕妇的交流与沟通,详细讲解GDM相关知识,使孕妇了解病情,缓解紧张情绪;②饮食干预:干预组孕妇接受较为严格的饮食护理干预,定期营养宣教,按照体重的不同制定营养食谱,补充所需营养物质;③运动干预:根据干预组患者血糖、体重增加、胎儿发育等情况,设计合理的运动方案,促进糖代谢利用,指导孕妇运动量的合理性、注意的禁忌事项等。
必要的降糖治疗:干预组患者定期复查血糖,经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干预后,血糖仍高者,根据内分泌科医师的指导,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或者合理的胰岛素治疗。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等。观察两组患者新生儿的围产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中文版,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χ2分析。以P
2 结果
2.1妊娠并发症的比较 干预组总的妊娠并发症的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其中:妊高症、羊水过多、糖尿病酮症、子痫及子痫前期、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P
2.2妊娠结局的比较 干预组孕妇引产失败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仿,发生剖宫产、侧切、产道损伤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P
2.3新生儿质量的比较 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Apgar评分未表现出差异,发生新生儿黄疸、难产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比例区别不大,P>0.05;但是干预组孕妇出现巨大儿、低体重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较低,P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无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糖耐量异常、血糖升高,常见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肾糖阈下降,肾性糖尿,严重影响母婴健康。近年来,我国饮食结构变化,成人肥胖率上升,GDM发病率既往报告在1%~5%,许香香等人报告[5]采用第七版《妇产科学》、ADA标准的GDM发病率分别为10.40%、10.66%,采用IADPSG标准后GDM的发生率则有19.83%,上升趋势明显。
本病虽多能恢复,然而血糖升高对母婴的近、远期影响是明确的,诸如胎盘异常、子痫前期、子痫、妊高症、胎儿生长受限或过度生长等[6]。GDM主要影响在于,孕妇体内往往同时有胰岛素升高及胰岛素抵抗的情况[7],同时,妊高症与GDM在发病环节上存在一定相关性,GDM孕妇出现子痫前期往往是早产的重要诱因[8]。GDM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血糖控制不佳,存在潜在的胎儿畸形、诱发流产等意外风险[9]。对胎儿,其可出现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胎儿过度发育,出现巨大儿[10];胎儿在娩出后,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往往不能立即纠正,可诱发低血糖反应[11];其肺泡活性物质合成降低,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性也高于正常胎儿[12]。因此,严格的妊娠期血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相当部分的GDM孕妇无明显症状,空腹血糖也正常,江苏大学附属江滨医院妇产科在执行2010年版IADPSG的GDM诊断标准后,发现检出的GDM孕妇有明显增加,同时由于IADPSG标准检查更为简单,并未对临床工作增加明显的负担。通过研究发现,在IADPSG标准诊断为GDM而NDDG标准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人群中,进行严格的护理干预,加强血糖管理,明显降低了妊娠并发症、改善了妊娠结局与新生儿质量。可以认为IADPSG标准简便易行,利于优生优育工作开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青.妊娠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对妊娠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29(1):23-25.
[2]魏玉梅,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变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3,29(4):295-298.
[3]杨慧霞,魏玉梅,孙伟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里程碑[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0,13(3):177-180.
[4]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Consensus Pane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J].Diabetes Care,2010,33:676-682.
[5]许香香,冯一奇,汪云,等.3种不同诊断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分析[J].交通医学,2013,27(3):295-297.
[6]肖苑玲,潘石蕾,陈炜,等.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3,33(23):3575-3576.
[7]王炎,于健,于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紊乱的临床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23(3):40-44.
[8]熊英,孙长学,李玲,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变化及相关性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311-314.
[9]吴昊,谢毅,张炜,等.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2):107-110.
[10]杨慧霞.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6):1-3.
关键词:妊娠合并糖尿病;筛查;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者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GDM),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妊娠合并糖尿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治不断得到重视。妊娠前糖尿病已确诊称为糖尿病者妊娠。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1 糖尿病者妊娠的诊断
这部分孕妇妊娠前糖尿病已诊断。非孕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WHO推荐的75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标准:即空腹血糖以及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分别为7.0mmol/L,11.2mmol/L,任何一项达到上述标准可诊断为糖尿病,或有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自觉症状,随机血糖≥11.2mmol/L。
2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
2.1妊娠糖尿病的筛查 GDM的危险因素:ADA确定的GDM高危因素有:孕妇肥胖(BMI≥25) , 年龄≥25岁;属糖尿病高危种族;一级亲属有糖尿病病史,本人有糖耐量降低史或不良妊娠史[1](巨大儿、死胎、死产及畸胎史),此外还有多孕多产史;甲亢史;贫血史;反复念珠菌阴道炎(RVVC)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 慢性高血压病史;I级亲属患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月经稀发(月经周期≥40d)[2]。
2.1.1筛查时间的选择 随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物质需求增加。孕早期空腹血糖约降低10%[3],在12w达到最低水平,并维持到分娩。又由于胎盘分泌的各种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激素于24~28w上升,32~34w达到高峰,故目前大多孕妇行初次50gGCT时间为孕24~28w。国外学者[4-5]研究表明早期筛查可以减少妊娠晚期并发症。IADPSG[6]对妊娠妇女的研究表明高危人群在最初就诊中能确定为糖尿病。杨慧霞[2]等对全国18个城市的16286例孕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应对GDM高危孕妇进行早期筛查。
目前国内对具有多饮、多食、多尿者以及妊娠早期空腹尿糖反复阳性及具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建议在首次孕期检查时进行筛查,结果正常或有一项异常者需在24~28w重复筛查。没有以上症状,常规筛查时间为24~28w,如果筛查正常但又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存在,应在妊娠32~34w复查。
2.1.2 50g GCT界值的选择 受试日上午空腹,将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min内服完,从开始服糖计时1h , 取静脉血测血糖值。
国内大部分医院以服糖后1h血糖值7.8mmol/L作为界值,血糖值≥7.8mmol/L应近一步行75gOGTT。国内中世芳等[7]对1257例孕妇进行50gGCT试验,结果表明血糖在7.20~7.79mmol/L之间者应结合有无GDM高危因素考虑是否需做OGTT。韩红敬、刘向蕊[8]对1157例孕妇作50gGCT试验,结果提示可以以7.2mmol/L为界值。Bonomo[9]对糖筛查界值作了研究,当筛查界值由7.95降至 7.89、7.84、7.61、7.56mmol/L时异常筛查结果分别为33.9%、34.4%、35.5%、40.6%、41.8%呈线性增长,并认为7.84mmol/L作为糖筛查界值是合适的。张丽红等[10]对1861例孕妇进行了研究,寻找50gGCT预测GDM的最佳界值,提示7.8mmol/L为较适宜值。魏玉梅、杨慧霞[11]对1628例孕妇的GCT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示据我国目前的卫生经济情况,以7.8mmol/L作为50g糖筛的界值是合理的。
2.2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OGTT的方法:测试前禁食8~14h,然后服75g或100g葡萄糖的300ml液体,分别留取空腹、服后1h、2h、3h静脉血测血糖。检查期间静坐,禁烟,应用降压药、利尿剂、磺胺类和长时间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者试验前应停药。
2.2.1选择75g葡萄糖还是100g葡萄糖 200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GDM指南中推荐使用75g葡萄糖,服用75g葡萄糖的不良反应小,易为孕妇接受。国内潘长玉、李辉[12]对75g和100g方法OGTT作了对比研究,认为75g负荷剂量可以达到试验目的,患者容易耐受。目前WHO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使用75g葡萄糖作为负荷量。
2.2.2 世界各国的OGTT诊断标准 见表1。
2.2.3糖耐量试验检测次数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 正常人服糖后血糖在1~2h上升到最高峰,此后血糖迅速下降,约3h接近正常。但孕妇怀孕后由于妊娠生理的改变,做糖耐量试验血糖峰值延迟到达且恢复缓慢。Sack,DA[13]对45245例没有达到NDDG标准的孕妇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了1h血糖的重要性。国内吴琦嫦、罗平[14] 等研究表明OGTT空腹血糖与服糖后1h、2h、3h血糖值呈显著的正相关,提示可以考虑降低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提高服糖后的诊断标准。我国杨慧霞等[15]报道省约第3h是可行的。李伟等[16]应用ADA标准对1506例50GgGCT阳性孕妇进行OGTT试验,结果提示FPG对GDM的诊断影响最小,可考虑省去。国内池鸿斐、陈丽玮等[17]对糖耐量试验次数对GDM的诊断作了对比研究,使用的是乐杰的诊断标准。分为四点法组,一点法组:取消空腹测量。二点法组:取服糖后1h、2h血糖值。其血糖都是≥2项测量结果异常即诊断为GDM。研究提示:三点法组GDM诊断率97.9%基本可以代替四点法。
3 选用何种OGTT诊断标准
目前国内外尚未统一,由于种族和饮食习惯会使糖代谢产生一定差别,国内外临床观察结果有差异。马红梅、王桂如等[18]用NDDG标准与乐杰标准对432例妊娠妇女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提示乐杰标准的敏感性高于NDDG标准。章小维、周世没等[19]对Fernando和董志光的OGTT标准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提示采用董志光的OGTT标准会使治疗人群增加,而用Fernando的标准有4.35%的GDM被漏诊。王志群、武巧珍等[20]在南京地区对比了GDM的不同诊断标准:提示日本标准与NDDG无显著差异,ADA标准优于其他它四种。王慰军等[21]将ADA标准与NDDG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较高。Cokel等[22]研究也表明ADA标准在预测巨大儿发生方面敏感。魏玉梅、杨慧霞等[23]对全国18个城市的16286例孕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提示ADA标准适合我国GDM的诊断。国内许多学者在研究GDM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对比研究中普遍采用乐杰标准和ADA标准。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运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但目前比较公认的GDM的诊断概括为: 50g葡萄糖负荷试验1h血糖≥11.1mmol/L者先做空腹血糖试验(FBG),若FBG≥5.8mmol/L则直接诊断为GDM;GCT>7.8mmol/L且
参考文献:
[1]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Diabetes Care,2002,25:S94~96.
[2]高雪莲,魏玉梅,杨慧霞.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早期筛查与诊断[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043-3046.
[3]乐杰.妊娠合并内科疾病[M].妇产科学第7版.2008
[4]Hossein-Nezhad A, Maghbooli Z, Vassigh AR, et al. Prevalenc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egnancyoutcomes in Iranian women[J]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07,46(3):236
[5]Aqueela Ayazl,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diagnosed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gestation and neonatal Outcome.Dicle Tip Derg/Dicle Med J Tip Dergtisi 2009 36.235~240.
[6]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osition Statement).Diabetes Care 2010;33(Suppl.1):S62~S69.
[7]申世芳,吴北生,刘玉洁,等.口服50g葡萄糖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104-105.
[8]韩红敬,刘向蕊.妊娠期口服50g葡萄糖筛查界值的应用性探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2,2:132-133.
[9]Bonomo.筛选妊娠期糖耐量异常的界值之选择[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9,26:240-241.
[10]张丽红.SLC30A8基因,CDKALI基因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11]魏玉梅.杨慧霞,高雪莲,等.妊娠期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合理血糖界值的探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9,12:182-185.
[12]潘长玉,李辉.75g和100g方法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J].北京医学,1984,6:18-19.
[13]Sacks, DA. Pregnancy plasma glucose levels exceeding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thresholds, but below the National Diabetes Data Group thresholds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re related to the risk of neonatal macrosomia,hypoglycaemia and hyperbi《Diabetologia》2007.2
[14]吴琦嫦,罗平.2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g GCT和75gOGTT结果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396-397.
[15]杨慧霞,时春艳,赵怿,等.妊娠糖代谢异常孕妇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评价[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75-78.
[16]李伟,向红丁.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同取血次数对妊娠糖尿病诊断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 17:364-366.
[17]池鸿斐,陈丽玮.减少糖耐量试验检测次数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308.
[18]马红梅,王桂如.两种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A].第二届全国妊娠糖尿病学术会议汇编[C].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5.
[19]章小维,周世梅.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4.
[20]王志群,武巧珍.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妊娠结局分析[J].江苏医药,2008,34:354-356.
[21]王蔚军,章卫,潘素慈.三种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结局的临床评价[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6):87-88.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 便秘 增液汤
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它的并发症更引起人类的重视。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便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53岁,男性4例,女性6例,合并皮肤瘙痒5例,合并便秘5例。
1.2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以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作为依据;①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②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 mmol/L。③在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中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浆浓度≥11.1mmol/L。以上3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1天再次选择上述3项中的任何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糖尿病。
便秘的诊断标准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的诊断标准作为依据;排便时间延长,3天以上一次,粪便干燥坚硬;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有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皮肤瘙痒诊断标准暂以皮肤抓痕为标准,但并非绝对,因有忍住不抓者。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降糖药物不变,另以增液汤为主方佐活血化瘀药加减。
玄参30g,麦冬30g,生地20g,当归15g,赤芍15g,丹参10g,天花粉15g,皮肤瘙痒重者加蝉蜕10g,防风10g,地肤子10g,燥热甚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0g,气虚甚者加黄芪30g,若大便艰涩难下者加大黄5g(后下),麻仁15g,枳实10g,厚朴10g。水煎服,取汁200ml,每日一剂,早晚餐前半小时,温服。
3 疗效评定标准
便秘疗效评定标准;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便秘的评定标准为依据。①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②好转;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糖尿病主要检测指标疗效判定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糖尿病主要检测指标疗效判定标准为依据。①显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40%,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30%.②有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下降超过治疗前的10%,但未达到显效标准。③无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值无下降,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4 结果
10例治疗后显效7例(70%),好转2例(20%),无效1例(10%)。
5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糖尿病属消渴病范畴。是由体质因素、忧思郁怒、外感邪毒、劳倦损伤、嗜食醇酒肥甘等多种因素所致的以热结阴伤为基本病机,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量多,尿有甜味,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消渴病日久,久病入络,气阴俱伤,经脉失于濡养,络脉淤阻,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耗伤阴液,阴虚燥热互为因果,燥热伤肺,津液不足,敷布无能,无以将水谷布散全身,治节失司,引起皮肤瘙痒。阴津耗伤,化源不足,不能上输于肺,亦不能充养胃阴,血虚阴血不足,肠液津亏导致便秘的发生。所以,阴虚燥热为本病关键。方中生地、麦冬滋阴清热,体润降泄,麦冬既能滋阴生津,又能清热润燥,润肠通便。现代医学认为麦冬、生地提出物对正常兔口服则有降血糖作用[1]。玄参重用,具有养阴增液,软坚润下,泻火散结之功,三药合用大补阴液,肠道,促使糟粕下行,佐以当归、赤芍、丹参均为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微循环,瘙痒偏重可以佐以祛风药。纵观全方,益气滋阴,润肠通便佐以少量活血化瘀,针对老年人糖尿病引起的便秘、皮肤瘙痒起到很好的调治作用。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 心理干预联合盐酸佛西汀
糖尿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病程长、是常见的临床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是由于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机体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需要终身治疗。长期的疾病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部分老年患者常出现抑郁、焦虑、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障碍等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者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不仅增加医疗费用,同时也降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应用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同时加用佛西汀(百忧解)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对5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5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符合医学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男性患者10例,病程7~12年,女性患者19例,病程10~14年,平均年龄为(60.61~4.8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3例,病程6~10年,女性患者16例,病程10~13.5年,平均年龄为(63.11~70.83)岁;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21分,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实施治疗措施。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29例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常规给予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29例接受心理干预同时加用盐酸佛西汀胶囊(百忧解,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70375,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16,20 mg/片,晨起饭后服用,疗程9 w),比较治疗前后血糖及抑郁状态等症状改善情况,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9 w的HAMD分分数。同时测定治疗前后9 w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GHbA1c.
1.2.1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糖尿病学 》中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1]。
1.2.2抑郁症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总分
1.2.3入围标准 所有入围患者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或心脑血管疾病者,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昏迷等急性并发症者,无精神系统疾病及精神病史,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类抗抑郁药物。
1.3统计学方法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HNMD评分变化比较,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GHbA1c比较,见表2。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抑郁焦虑及一些不稳定情绪可能会反复出现,患者抑郁焦虑导致代谢控制降低、药物及饮食的依从性差,生活质量降低及治疗花费增高。
部分临床研究显示,糖尿病对患者身体各器官造成的损害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产生器官性抑郁或抑郁综合征,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异常也是导致患者抑郁的原因之一。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者血糖均显著高于非抑郁者,因此发生各器官功能缺陷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大。抑郁与焦虑情绪影响血糖的控制,抑郁症的主要生化改变是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功能的缺陷,改善抑郁可以同时改善血糖水平。抑郁或焦虑时大量的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可降低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糖异生,皮质醇还可拮抗胰岛素而抑制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因此,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利用心理干预和抗抑郁药物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的治疗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心理干预同时给予盐酸佛西汀胶囊治疗9 w后,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盐酸佛西汀主要生理作用是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同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G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这说明使用盐酸佛西汀胶囊抗抑郁焦虑症状的同时可以减少患者血糖的波动,有利于病情的控制,且这种治疗是安全的。糖尿病合并抑郁若不及时心理干预和抗抑郁治疗,将会降低病人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重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情感问题,在常规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同时,科学合理的进行心理干预,适当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即可改善其不良情绪,又可使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00-129.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5-146.
[3]刘静,王春梅.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与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33(4):283-296.
[4]吴金仙,郑菊仙.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41例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35-36.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诊断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53
对象和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1月选择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三院内分泌科收治20~74岁2型糖尿病人群,对资料完整的421例进行分析。记录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饮食结构、吸烟及饮酒史、疾病史、家族遗传史、女性月经史等。测量腰围、臀围、身高、体质量、血压等,并根据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值,计算体重指数(kg/m2)。
实验室检测:血糖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应用尿液分析仪,采用化学试带技术测定。
WHO(1999)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糖调节受损或2型糖尿病及(或)胰岛素抵抗(背景人群钳夹试验中葡萄糖摄取率下四分位数以下),且有下列2个或更多成分:①血压≥140/90mmHg。②血脂紊乱:甘油三酯≥1.7mmol/L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男),085(女)。④尿蛋白排泄率≥20μg/分或尿白蛋白/肌酐≥003。
NCEP-ATPⅢ(2001)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有下列3个或以下成分:①中心型肥胖:腰围>102cm(男),>88cm(女)。②血脂紊乱:甘油三酯≥17mmol/L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ACCE(2003)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有下列2个或者2个以上成分:①肥胖:体质量指数≥25危险因素)。②血脂紊乱:甘油三酯≥17mmol/L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EGIR(1999)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有下列2个或2个以上成分:①肥胖:腰围≥94cm(男),≥80cm(女)。②血脂紊乱:甘油三酯>20mmol/L或已治疗及(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国CDS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符合下列3个或全部成分:①肥胖:男>90kg,女>85kg。②血脂紊乱:甘油三酯≥17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统计学分析:由第一作者应用SPSS100进行数据处理。对总人群及性别年龄分层的数据进行描述分析;计算各年龄段代谢综合征各单组分和代谢综合征的实际患病率,并作相应年龄段的标化,得出标准化患病率,进行X2检验。
结 果
参与者数量分析:纳入受试者42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年龄构成比、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见表1。
2型糖尿病并代谢综合征各单组分患病率:调查人群中男女之间全身性肥胖、高血压及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男性超重及腹型肥胖显著高于女性,各组别间性别比较,P
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异常的分布情况:具有1种代谢异常的患病率272%;具有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的患病率610%;具有3种以上代谢异常的患病率261%,且男性患病率与女性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
年龄、性别分层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比较: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着年龄有增加趋势,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在女性有增加趋势,男性则不明显。除35~44岁年龄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采用不同标准测算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采用WHO、ATPⅢ及中国CDS标准诊断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结果较为一致,EGIR,ACCE标准与WHO结果比较相距较远,但前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而Blackburm P的甘油-腰围标准与其他方法的结果相距甚远(P
采用Solati M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甘油三酯-腰围标准(甘油三酯≥18mmol/L,腰围>95cm)测定本调查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80%,98%,合计209%,采用LaMonte MJ标准(甘油三酯≥150,腰围>88cm)测定本调查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11%、134%、合计242%,与WHO及CDS标准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
讨 论
目前尚无确定的完全适合中国人群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尤其是于2型糖尿病者,故本文采用不同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结果发现,以WHO(1999)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人群中腹型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686%、472%、367%、496%,而2型糖尿病者同时伴有1种以上其他代谢性疾病者占4/5以上,2种以上其他代谢异常者占约3/5,结果明显高于青岛市社区人群调查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人群有更高的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集聚性,亦有着更大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
经年龄、性别分层后分析人群中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患病率及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发现有随着增龄而递增趋势,女性此倾向相对男性较明显,考虑中青年男性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改变、生活和工作压力加大等因素,导致超重、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增加有关。
本文在2型糖尿病人群中调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结果显示WHO、ATPⅢ与中国CDS测算结果接近,其中尤以CDS调查结果与WHO最为接近,且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指出的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70%左右接近,提示WHO关于代谢综合征的标准也可用于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EGIR诊断标准及ACCE诊断标准调查测算结果十分接近,且与Isomaa等报道的2型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达80%左右最为接近。
3种不同的预测心血事件的甘油三酯-腰围标准调查结果明显异于WHO、ATP-Ⅲ、CDS、EGIR及ACCE诊断标准的调查结果,调整甘油三酯-腰围指标测定方法测定代谢综合征结果与ACCE、EGIR诊断标准的代谢综合征测定结果无显著不同(P>005),分析与中国人体质与白种人体质不同,白种人腰围较大,而甘油三酯-腰围标准是针对白种人群而定,腰围切割点相对于中国人可能过高有关。综上提示不同方法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考虑与其参数值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测量值及测量指标数量有关。同时本文样本数量少,可能亦影响测定结果,尚须临床大量调查研究,以确定适宜于中国人群,尤其2型糖尿病人群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1 Reaven GM,Pathophysiology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human disease.Physiol Rev,1995,75:473-86.
【关键词】老年 低血糖症 病因
老年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病因诊断困难,死亡率高,为减少误诊,降低死亡率,提高病因诊断水平,本文仅就我院65例住院老年低血糖症患者病因进行回顾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65例老年低血糖症患者分别为2001年12月至2007年6月因低血糖症在我院内科治疗或因其他疾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低血糖症病例。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龄均≥60岁,最大年龄85岁,平均年龄71.81岁。
1.2诊断标准 (1)低血糖症诊断标准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①血糖<2.8mmol/L。②血糖>2.8mmol/L≤3.2mmol/L,患者神志不清,且能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意识障碍者。(2)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均按诊断标准列入资料收集对象。
1.3血糖测定及结果 静脉血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14例,末梢毛细血管血血糖仪快速测定41例,不能确定血糖测定标本是来自静脉血还是末梢毛细血管血10例。血糖最低值0.8mmol/L,最高值3.2mmol/L,平均值1.94mmol/L。糖尿病低血糖 (指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低血糖),共45例占69.23%,其中2型糖尿病44例,特殊类型糖尿病1例。非糖尿病低血糖20例,占30.77%,其中误用降糖药4例,肿瘤2例,肝病3例,葡萄糖耐量异常1例,营养不良和心源性低血糖各1例,席汉氏综合征和酒精性低血糖各1例,其中病因不明者6例。
1.4低血糖发生与进餐时间关系 低血糖发生在空腹28例,餐后27例,不能明确低血糖发生与进餐时间关系的10例。
1.5预后与误诊情况 治愈62例,死亡3例,死亡率5.00%。误诊13例,其中死亡3例,误诊率20.00%,误诊病例死亡率23.08%。
2 讨论
2.1老年糖尿病易并发低血糖的内源性因素 (1)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以每年1%的比例下降,肝脏糖原异生功能降低,尤其并发肝肾功能不全时,影响胰岛素和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易发生低血糖[1]。(2)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肾上腺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当血糖降低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易发生低血糖。(3)老年人胃肠功能的改变。
2.2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1)老年糖尿病由于病程长,多伴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内脏神经中枢功能低下,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不能很好地被低血糖兴奋[2],易出现无感知的低血糖现象。本组1例糖尿病病人末梢血糖达0.8mmol/L,而未有低血糖表现。(2)老年糖尿病一般均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对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如遇禁食、呕吐、腹泻、饮酒等因素造成热量不足时,又未能及时减少降糖药物用量,而引发低血糖。(3)老年糖尿病在治疗中,降糖药物剂型、剂量调整,更换的过程中也易发生,应警惕不同剂型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重叠作用。(4)老年糖尿病患者常是多病共存,配伍药物繁多,有些药物能协同降糖药物,用药前需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2.3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危害 (1)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感知低血糖时,不易被他人察觉,常延误治疗,致血糖严重降低,脑细胞内能量严重缺乏, 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抽搐甚至昏迷及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易误诊误治为急性脑血管病。加之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异常、动脉硬化等,易致低血糖脑病[3]。(2)老年人机体调节功能差,尤其是应激能力低下,当血糖偏低时不能及时分泌升高血糖激素,易发生低血糖。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心、肾功能损害,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及潜在糖尿病肾病的加重,增加临床的诊治难度。(3)老年糖尿病病人患有脑血管意外、急性心梗、外伤手术在治疗抢救过程中发生低血糖后,对机体的危害胜过血糖偏高,需高度警惕。
2.4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重点告知 (1)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认真做好血糖监测,加强对初诊和患病时间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糖尿病知识教育, 防止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2)阐明糖尿病治疗的长期性,以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同时介绍用药基本知识,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教会家人或陪护了解各种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从而起到协助治疗的作用。(3)根据病人不同年龄、并发症程度、自理能力、心肺功能等情况制定血糖控制目标,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且合并心脑功能不全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应避免使用长效胰岛素或长效磺脲类药物。(4)为老年患者制作随身小卡片,将服药剂量、时间及注意事项记录在上面;对记忆力减退或频繁更换陪护的病人,应注意护理连惯性,调整药物剂型时应考虑药物作用的重叠期。(5)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应注意降糖药在体内的蓄积作用,可选用副作用小、半衰期短、经由肠道排泄的药物,且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鉴于低血糖多在夜间或凌晨空腹时发生,故晚上口服降糖药应慎重。
参 考 文 献
[1]胡小玲,杨文,王雷等.老年人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6(5):346-34.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梗死;冠脉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猝死的常见高危因素之一,而糖尿病并发AMI较非糖尿病AMI病死率升高达59%左右[1],是冠心病的常见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回顾性对比分析糖尿病合并AMI患者和非糖尿病AM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临床病变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2014年心内科住院患者,其中糖尿病并AMI组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60.1±7.65)岁;非糖尿病AMI组38例,男性29例,女性9例,年龄(57.1±6.95)岁。两组间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 AMI的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修订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为准。糖尿病诊断以1999年WH0新诊断标准为参考标准;AMI并发糖尿病的诊断即同时符合AMI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由于AMI导致的应激性血糖增高。
1.3观察参数 常规检测两组患者血糖(BG)、总胆同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两组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梗死、死亡率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采用μ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分析,以P
2 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中BG、TC、TG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中相应观察参数,HDL-C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其余参数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糖尿病AMI时,因血糖升高导致一系列特异性病理改变,如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产生微血管动脉瘤,微血管闭塞及侧支循环未能及时建立可加重心肌坏死和心功能恶化。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多为弥漫性分布,且梗死面积较广泛,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3]。
据Cazazk等研究报道,血糖升高致使心肌耗氧增多,细胞膜极化状态障碍,脂质代谢紊乱,过多的脂质附着于血管壁并加速粥样硬化程度。同时细胞内游离脂肪酸增多出现心脏毒性,导致心率失常。本组研究中,糖尿病组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率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AMI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血糖升高持续时间及程度与AMI范围成正相关,而与预后成负相关。测定AMI患者病程早期血糖水平及血果糖胺对于诊断糖尿病十分重要。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较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程度严重,并发症多,快速降低血糖,保护缺血心肌,减少心梗范围,保护心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霍勇,颜红兵,乌长生,等.美国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M].第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6:261.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空腹血糖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38-01
心血管和脑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致命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的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导致缺血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和损伤,造成大量ET的释放,血管收缩和扩张不协调,血小板凝聚,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高血糖,红细胞膜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血液中糖,高胆固醇,高血粘度,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指数上升。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脑血栓,脑出血),糖尿病性心肌病(可导致心脏衰竭,心脏节律异常)。糖尿病患者的3.5倍,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糖尿病人的死亡率,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1岁;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眼底检查明确)21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人,糖尿病肾病10人,糖尿病并高血压病4人,未检测出病变10人。
1.2 空腹血糖(FPG)用干燥管抽取晨间静脉血2ml,在2h内完成测定,HbA1c均用EDTA-2K管抽取静脉血2ml,提取红细胞测定HbA1c。
1.3 试剂与方法:
1.3.1 我院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EDTA-K,抗凝应用胶乳增强气度比浊法。试剂为罗氏诊断用品公司提供。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总Hb中HbA1c的百分含量的方法,正常参考值范围4.2%~6.0%。
1.3.2 我院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上海科华提供,禁食10h-16h静脉血,正常参考值范围3.9-6.0mmol/L。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实验数据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格示HbA1c与FPG真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排除因年龄差异而导致的各项指标变化。
3.讨论
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糖尿病诊治中的重要检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红细胞的自由醛基和非酶在血液中血红蛋白的自由基,糖化血红蛋白合成只与血糖相关的葡萄糖糖化缓慢凝结产品可以明确地反映体内2 Marchthe平均血糖水平的检测,反映了很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是基于观察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
氧气糖化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糖尿病微血管。研究发现,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将大大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9%,表明持续的高血糖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并发症等。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国内报道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是一个显着的线性相关性是一致的,这表明糖尿病的诊断测试血糖前二至三个月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应定期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测定。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治及并发症的预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诊断以FPG检测筛查DM,但FPG反映即刻血糖有片面性,而且受抽血时间,应激反应及是否空腹,是否用药等外界因素有关,有一定局限性。而检测HbA1c时生物学变异小,分析前性质稳定,无须空腹或限时标本,相对受血糖水平急性变化干扰小(压力或疾病状态),能反映过去2~3月血糖浓度,其结果可作为糖尿病管理和治疗监测的标志物。亦可作为筛查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指标。所以,临床上将HbA1c检测作为DM诊断判定疗效,制定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定期检测HbA1c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许继取,宋方方,等.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反应[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7):769-771.
[2] 林志凤.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03,6:20-21.
【关键词】 羟苯磺酸钙 早期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病情的进展,肾脏将出现不可逆性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给予积极的治疗,可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展进程。我院采用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WHO西太平洋地区(1999)诊断标准;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采用Mogenson分期法,符合Ⅲ期标准:6个月内连续2次尿蛋白排泄率(UAE)30~300mg/24h,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
1.2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6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将其随机按1:1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5岁,平均51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4~72岁,平均53岁;糖尿病病程2~19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在注射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和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羟苯磺酸钙0.5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口服曲克芦丁0.3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0天,30天后复查尿微量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定量。
2 疗效判断标准和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尿微量白蛋白恢复正常或较前下降50%以上;有效:尿微量白蛋白较前下降30%~50%;无效:尿微量白蛋白未达到有效标准。
2.2 结果 见表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细胞代谢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微血管的结构受损。患者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血液倾向高凝状态,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高;红细胞流动性、变形能力及携氧能力下降。血流减缓,内皮细胞受损,血管渗出增加,微血栓形成,局部缺氧,肾脏血管基底膜增厚变硬,系膜扩张,同时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增多,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增加,使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漏出增加。羟苯磺酸钙通过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减少阻力,降低血浆粘稠度和血小板的高聚集性,改善微循环,从而防止微血栓形成。它还能提高红细胞柔韧性和携氧能力,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透明质酸酶、前列腺素)对微血管引起的高通透作用,改善基底膜胶原的生物合成,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4例(对照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4例(观察组)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34例,观察组男50例,女34例,两组之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餐后2h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满足上述任一标准即可作出诊断。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的标准:在未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总胆固醇(TC)血液含量≥523mmol/L,甘油三脂(TG)血液含量≥17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含量≥31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含量≤091mmol/L。符合其中之一即认定为血脂异常。
1.3研究方法
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蛋白、血脂水平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蛋白及血脂水平。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脂水平
观察组患者TC、TG、LDL-C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其他实验室指标
观察组谷丙转氨酶、尿酸、载脂蛋白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血脂异常率
观察组血脂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内科 河北省廊坊市065300
【摘 要】目的:观察加减抵挡汤对痰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痰瘀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加减抵挡汤配合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和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头身困重、痰多吐涎、善忘、脘腹胀、麻木疼痛明显改善(P<0.05);形体肥胖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平均FPG、TC、LDL及日胰岛素用量均明显改善(P<0.05),TG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减抵挡汤能够明显改善痰瘀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减少胰岛素用量。
关键词 加减抵挡汤;痰瘀;糖尿病
糖尿病以慢性血糖升高为表现,临床实践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其中痰瘀型占有较大比例。本研究采用加减抵挡汤治疗痰瘀型糖尿病,观察其疗效及实验室指标。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入组68例。年龄31-69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病程1-21年。
合并冠心病22例,合并高血压42例,合并肾病11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11.1mmol/L,或(2)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1]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
痰瘀型主症:
(1)身痛、多痰。
(2)胸闷、脘痞。
(3)肢麻、肥胖。
次证:倦怠乏力、纳呆呕恶、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下脉络曲张或青紫、舌质晦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厚腻,脉滑或沉涩无脉。符合主症任意1条加次证1项即可确诊本病。
1.3纳入标准
符合痰瘀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2)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血液等其他疾病者。
(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4)严重药物食物过敏史患者。
1.5研究方法
采取开放试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
基础治疗为:糖尿病饮食,运动控制,以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30R,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30004,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日2次皮下注射。血糖稳定4周以上开始试验:加减抵挡汤(法半夏9g,生白术12g,水蛭6g,桃仁10g,熟大黄15g,茯苓20g,陈皮10g),每日一剂,东华原煎药机煎取药液200ml,午餐后顿服。疗程为4周,观察3个月。
1.6观察内容
1.6.1观测指标
中医证候变化用症状记分法判定,治疗前后各1次。治疗前后测定空腹静脉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记录治疗前后的日胰岛素用量。
1.6.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
1.7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积分情况,见表1。观察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
2.2实验室指标
见表2。
3讨论
截止2008年,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1]。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传统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阴虚燥热等为主。当今糖尿病由“三多一少”的消瘦人群变为以肥胖人群为主导[3],典型的三消病患已不多见。笔者长期临床发现痰瘀型糖尿病患者比例较大,对此类患者加用加减抵挡汤,可明显改善症候。
治疗前患者症状依次是:头身困重、痰多吐涎、善忘、脘腹胀、麻木疼痛,经治,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形体肥胖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平均FPG、TC、LDL及日胰岛素用量均明显改善(P<0.05),TG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加减抵挡汤可改善痰瘀型糖尿病患者症候,对血脂控制有一定作用,可能加强胰岛素作用而减少胰岛素用量。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为津液运化失常所致。痰与瘀均源于津液,痰瘀又易化热,耗伤阴津,而作为致病因素而加重津液运化失常,阴津亏损,而发消渴,病久积损乃伤脏腑经络。加减抵挡汤方中水蛭、桃仁活血通络;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湿;熟大黄活血解毒,去瘀生新。陈皮调中化痰,调理气机。全方共奏祛瘀活血通络,健脾化痰利湿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有抗凝、抗炎作用。桃仁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及镇痛、抗炎等作用。熟大黄可改善血瘀状态,纠正代谢紊乱。生白术、茯苓、陈皮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降糖作用。可见加减抵挡汤可能具有抗炎、降糖、降脂作用。
综上所述,加减抵挡汤可明显改善痰瘀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胰岛素用量,改善实验室指标。且一天一次服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临床推广价值。加减抵挡汤发挥了中药多靶点优势,对病因病机复杂的痰瘀型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