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2 09:3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企业贷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我国金融系统发展水平较低是限制中小企业顺利实现贷款融资的重要原因,另外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中小企业在贷款融资过程中,面临很多阻力,因而创新贷款模式势在必行。
1中小企业贷款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方面
(1)中小企业信誉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中,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发展实力不足,因而在贷款业务中,信誉较低,很多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当前阶段,企业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信用管理和记录系统,因而很多违规行为,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信用等级。
(2)中小企业缺乏完善的贷款融资结构
目前,相对于大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在贷款融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实力较低,应对风险的能力大,因而信贷公司贷款给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就更大,所以贷款业务办理阻力较大。另外,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中小企业贷款难度更大。此外,中小企业在贷款融资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好外源融资渠道,贷款融资结构不合理。
(3)中小企业信息失真严重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由于发展规模小,因而很多制度和机制的建设都不到位,企业发展中财务混乱,很多账务信息都在市场调节作用下出现了造假的情况,因而很多财务信息并不能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更不能够为信贷机构的放款工作提供依据。
(二)金融机构方面
我国很多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更倾向于大企业,因为大企业信誉较高,实力较强,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业务的风险就相对较小,而中小企业在实力和规模上都远远落后大企业,市场风险也较高,因而贷款逐渐倾向大企业,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门槛较高。
(三)社会环境方面
(1)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贷款融资渠道服务体系
大多数情况下,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渠道是不完善的,企业要想实现贷款需要的手续和资质要求较高,资本市场在贷款业务服务中,对于大企业和小企业并不是平等的,中小企业无法主动要求信贷机构向自己提供贷款业务。
(2)中小企业直接贷款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我国没有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渠道给予立法规范,多数情况下我国的法律更加适合大企业的信贷业务,中小企业很多方面都不符合相关规定,因而在信贷业务办理中的限制就较多。
2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创新策略
(1)改善企业自身素质
加强内部贷款融资方式的创新中小企业要强化自身管理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自身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更好的适应信贷机构或者金融机构的要求,构建良好的互动平台,通过担保制度的完善来增强自身内部贷款融资模式的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中小银行合作
实现金融创新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少,资金需求频率高的特点,虽然在大型金融机构中不占优势,但是非常适合中小银行的贷款业务。相对于大银行,中小银行的经营模式更加便利和灵活,能够更好的解决中小企业不同时期的资金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重视与中小银行的合作。
(3)开发金融工程技术
充分利用资产证券化贷款融资中小企业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获得了长足发展,因而传统的贷款业务模式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业务,无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因而应该重视新的金融工具开发和研究工作,创新适合中小企业贷款融资业务的模式,例如,证券化贷款融资等。
(4)增强政府服务功能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中小企业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政府不仅要完善市场制度,更要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模式。在这方面的工作中,我国可以从国外相关制度中吸取经验,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机构,通过帮助中小企业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策略水平来增强中小企业还款能力,提高金融机构和信贷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认可度。
3结语
一、银行的贷款风险与中小企业借贷
对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管理要做到三性,即赢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安全性是指银行资产可按期回收本息的程度,即资产的风险。资产的风险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信用风险,指借款人不能履行借款合同到期偿还本息,或者银行投资证券时,证券发行人违约;第二类风险称市场风险,指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与突发事件时,银行可能遭受的风险,如汇率的意外变动;第三类为利率风险,银行放贷或投资债券之后,利率发生变化带来的风险。一般的,期限越长的贷款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故三类风险自然增大。早期的商业银行理论认为,银行只能提供季节性的、短期的贷款,不应提供长期贷款。后来随着金融工具的创新,银行也开始提供长期贷款,但主要面向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仍然局限于短期贷款。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和经营的特点,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主要表现为:(1)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比大企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2)在外源融资上,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根据Berger and Udell(1998)的研究,商业银行的贷款在所有类型和时期的中小企业中是仅次于业主出资的第二大融资来源;(3)中小企业的债务融资表现出规模小、频度高和更加依赖流动性强的短期贷款的特征。可见,商业银行的贷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是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倾向于使用短期贷款融资而不需要长期贷款融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对中小企业主的访问中,他们对于是否许需要融资的回答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种是暂时不需要融资;一种是急需融资。第一种回答并不表示企业真的就不需要融资、不存在融资缺口,而仅仅表示企业在原有规模上的运行不缺资金,并且企业暂时没有好的项目可以投资和扩展。而作第二类回答的企业则目前有很好的项目,需要资金来扩大规模或建立新的项目,这类资金需求基本上都是长期的。大企业除可以通过银行借贷外,还可以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等来筹集长期资金;但中小由于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通过股票或债券市场来融资,除业主的自有资金和利润积累等内源融资外,商业银行的长期贷款是中小企业进行长期投资的主要(甚至唯一的)资金来源。商业银行认为长期贷款风险高于短期贷款,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高于对大企业的风险,对于中小企业发放长期贷款就更为谨慎。因此两者之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那么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长期贷款的风险一定大于短期贷款吗?笔者认为这需要做具体而深入的分析。
二、贷款期限与风险
至今还没有学者对贷款期限和贷款风险的关系作过专门的实证研究,但Rhyne在1988年的一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证数据。其研究使用了来自SBA内部的1973至1983年10年间120052笔贷款的数据。SBA的内部数据详细的记录了每一笔贷款从发放开始到最后到期偿还或最后违约不能偿还的所有信息。
SBA是美国管理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官方机构,也是美国最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由SBA担保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当企业不能按期支付本息时,商业银行就会要求SBA行使担保义务,SBA无条件从商业银行处购买这些坏的债权。SBA购买一笔贷款债权就等于一笔贷款发生违约。SBA的贷款购买率在其研究中被定义为SBA向商业银行购买的贷款数目与SBA担保贷款总数目的比,在数量上即等于贷款违约率。
Rhyne按照贷款期限将SBA所担保的贷款分组,然后统计期限相同的每组贷款的购买率。1年、5年、7年和10年期贷款的平均购买率(即违约率)分别为77%、238%、247%和246%。由这些数据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期限短贷款的风险反而高。
对于不同期限的贷款,企业的决策行为不同。短期贷款一般用于弥补短期运营资金的不足,比如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等;而长期贷款往往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更新等。企业在决定进行长期贷款融资时,会经过仔细的调研、全面而谨慎的可行性分析;对未来的前景、现金的流量有一个合理预测;会对长期贷款的偿还做出周密的计划。而短期贷款,往往是由于短期出现资金缺口才借入,在决策上相对于长期贷款比较草率。可见从企业不同的决策行为来看,短期贷款的风险性会较长期贷款大。
贷款生命周期和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笔者把贷款生命周期定义为一笔贷款从银行借出开始到最后企业还本付息或最后违约不能偿还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第一两年,最后的一两年)的贷款出现违约的可能性不是平均分布的,但存在一定的规律。长期贷款投资于固定资产,用于推出新项目、新产品,与贷款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存在一定的关系。一个新产品进入市场往往会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几个阶段。导入期是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时刻,导入期失败就意味着项目的失败。这一时期,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为产品销售额很低,基本处于亏本或微利状态,现金流量为负,仍需要资金投入。企业度过导入期进入成长期以后,销售量开始剧增,开始出现利润,并逐渐增长,现金流量适度,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外部资金投入。进入成熟期以后,销售量开始达到顶峰,利润和现金流入量都很高。进入衰退期后,销售量、利润和现金流量都开始下降,但是企业在这个阶段应该已有大量的资金积累。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导入期失败的可能性最大;与产品生命周期相对应,企业在财务上一个新产品推出的第一两年比较紧张,然后逐渐慢慢好转。假如贷款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的起点正好相同,那么一笔贷款的第一两年违约率会比较高,然后会逐渐下降,Rhyner的研究刚巧在实证上印证了这一点,不论是5年、7年还是10年期限的贷款,大致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第2年违约率发生的可能性达到最高,然后慢慢下降。同时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财务特征表明,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从外界借入资金的可能性较小;企业最有可能在新产品的导入期或导入期前从外界借入不同期限的贷款。因此短期贷款不均匀地承担了企业财务风险较大的那段时间,而没有享受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后期的“太平盛世”。因此,从贷款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短期贷款的风险性会较长期贷款要大。
不同期限的贷款对于企业管理者产生的激励不同。短期贷款使得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具有短期性和被动性;而长期贷款可以让企业管理者根据管理的需要,对企业的生产和现金流量做出长期的规划和安排。从治理的角度来看,长期贷款可以带来长期的激励和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短期贷款产生的激励具有短期性和脆弱性,企业管理者更容易从事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从而导致短期贷款的风险性增大。
三、结论与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 贷款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08-01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原因:一是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良率高,资产流动性差;二是中小企业的贷款户数多,贷款管理困难;三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脆弱,贷款风险大;四是中小企业的贷款经常发生挪用,偿贷可信度较低。
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难的原因:一是贷款申请程序复杂,贷款难度大;二是个别贷款经办人,隐性付出高;三是贷款缺乏公平待遇,贷款受歧视。如何协调好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矛盾,使商业银行更好、更快、更真诚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如何以良好的发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回报商业银行,回报社会,是个重要的课题。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营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一、转变观念,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责
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认识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重要性,转变歧视中小企业的观念。应该看到,大行业、大企业尽管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但是数量有限,目前其结算和信贷业务基本上已被各家银行所垄断,这些“双大”客户贷款一般均由总行、省行直贷,或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商业银行市分行以下的分支机构要想拓宽业务领域,解决高筹资成本、低上存资金回报的问题,增回利润来源渠道,就必须把目光投向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要从根本上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摆正自身位置,把中小企业纳入服务的行列,公平、热情、诚挚地服务中小企业。
二、提高信贷员素质,规范审贷行为
信贷业务是个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用规章制度严格加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气,勤政廉洁。如果信贷部门存在问题,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把银行搞垮。对信贷员的管理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包括信贷有关的管理人员,上至行长,下至经办员,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做到吃请不到,送礼不要,重塑银行信贷人员廉洁自律形象。发放贷款时要坚持原则,精通业务,实事求是。商业银行的领导和职工要有主人翁意识,对那些吃拿卡要甚至索取回扣的员工要严加监督。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允许留在信贷岗位,祸害全行。触犯刑法的要追求法律责任。信贷员对外代表银行形象,对内掌握大额资金投放,其素质高低,能力强弱,品德优劣,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三、实行中小企业经营者准入制,限制企业素质低劣者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因主观原因关闭、停产、破产的企业、不能如数偿还银行债务的企业的法人代表登记注册,规定今后该企业在没有还清银行债务之前,该企业法人代表不允许成为其他企业的法人代表,也不允许他以独立法人资格重新成立新的企业或公司。通过这些法规性、行政性措施使中小企业经营者因自身素质不高,不具备领导者标准、经营不善或将企业财产侵吞已有,造成企业亏损、停产、破产的企业法人代表,应取消其再担当其他法人代表的资格,使银行贷款的安全性不因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低劣而形成风险。
四、制定中小企业经营与制约法律法规,以法护贷
法律保障,对商业银行来讲极为重要。自从《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一系列针对金融业改革的法律法规出台后,总的看对规范商业银行的有序经营有了法律依据。但对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经济纠纷,如何保护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法律条文不明确、不全面、不细致,急需一个实施细则来补充和改进。比如,如何鉴定企业的逃债行为;如何鉴定企业对银行资金构成诈骗犯罪,以及定性和量刑;如何使那些银行贷款逃避后又另注册新企业继续经营的法人代表不再获得法人经营权等等。总之,要想保证商业银行资金安全,,除银行自身的努力之外,国家司法部门必须为商业银行提供具体的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商业银行资金安全的依据。
五、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解决银企双方贷款难与难贷款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共同面临一个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限制,一方面银行难贷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贷款难。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建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由地方政府牵头,实行会员制,制定公司章程,各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都可以入会。依据公司章程和《贷款通则》进行贷款投放,贷款损失按所规定的比例共同承担风险,一家损失,多家承担。其好处在于地方政府通过信用担保公司,借助担保基金达到扶持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商业银行通过这种信用担保形式,解决了贷款难投放的问题。中小企业借助信用担保公司顺利获得贷款,就能发展经营项目与规模,取得良好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机遇。
六、改革贷款奖励制度,发展信贷营销业务
改革信贷员的奖励制度,促使信贷员安全放贷。以往商业银行对收贷收息做出贡献的信贷员都给予奖励,并对收回逾期贷款的奖金比例和收回“两呆”贷款的奖金比例有明确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信贷员收贷收息的积极性和热情,但这只是对不良资产的一种补救措施,不能有效地预防不良资产的再度发生。对那些发放贷款时认真负责,自身经办的业务没有产生不良资产的信贷员来说,却得不到奖励,导致不良资产总收总有,疲于应付。这种收回不良资产的任务总是大于防范不良资产发生任务的做法,本末倒置,是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如果把奖金奖励给那些发放贷款时认真负责,最后又能把本息安全收回来的信贷员,就会促进他们发放贷款时严肃认真,收贷、收息时积极努力,主动寻求安全可靠的贷款源上门贷款,那样商业银行的信贷安全就有了可靠的基础。
1.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是金融信誉问题
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创业时间不长,缺乏历史信用记录,而且其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反映企业资金的具体信息。这就形成了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称[1],而在简单的信贷业务中,银行批准、发放贷款,主要考虑的是发放出去的贷款能否按期收回,即企业是否会按期还本付息,履行诺言。判断企业能否履行还款义务的最好依据是过去的还款记录,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历史还款记录方面是空白的,从而使得银行及金融机构无证可考。加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滞后,金融机构在考察企业信用行动方面,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这也成为金融机构无法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原因。
2.抵押担保难是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直接原因
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企业及私营企业存在经营规模小、负债高,自身的固定资产很少,靠租赁取得的厂房、设备进行生产经营等,不能满足银行关于抵押贷款抵押物的要求;而且,中小企业多采用挂靠、合作经营方式,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动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不明确[2],这也构成了抵押的障碍。
3.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
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3]。同时,中小企业贷款具有数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4.中小企业贷款难宏观上的原因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诚信严重缺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门槛较高,并且还不够发达,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都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宏观层面上的成因。
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金融创新产品——网络联保贷款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资金约束,而申请贷款又很艰难的形势下,网络联保贷款应运而生。网络联保贷款是不需要任何抵押的贷款产品,由3家或3家以上企业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同时企业之间实现风险共担,每个企业承担的还贷金额不仅仅是自己的贷款本息,还包括了联合体整体的贷款本息[4]。当联合体中有任意一家企业无法归还贷款,联合体其他企业需要共同替其偿还所有贷款本息。如联合体中A、B、C各获得贷款100万,则每个人承担的贷款责任都是300万。如果A到期无法归还贷款100万,则需要B、C企业的企业法人共同替A归还其100万贷款及利息。
1.网络联保贷款存在的基础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尤努斯在孟加拉国所创立的Grameen银行(孟加拉语意为“乡村银行”)旨在为小额贷款者提供贷款。Grameen银行要求借款人以自我组建的5人小组加入银行,小组成员以互助和互诫形式相互提供同等支持。此外,他们通过评价经营能力和保证偿还而允许同等监督。如果一个成员不能还贷,那么全体组员就有进入中止贷款或减少贷款之列的危险[5]。
正是受到尤努斯的联保模式的启发,建设银行和阿里巴巴网站联合推出网络联保贷款。自2007年11月16日发出网络联保贷款开始,截至2008年8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建设银行已经通过阿里巴巴为200多家中小企业发放了5.7亿元的电子商务贷款。网络联保贷款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
2.网络联保贷款的优点
不需要提供任何抵押;利息低,介于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利息之间;额度灵活,每家企业可贷额度从3万元到200万元人民币;门槛几乎为零,目前浙江所有地区(除宁波外)的企业均可报名;方便快捷,随借随还,可循环支用,按日计息。
3.网络联保贷款的缺点
它是建设银行和阿里巴巴网站合作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虽然有联合体内部的几家公司互相监督、互相担保,但是其信用风险还是存在的,且联合体成员有互相包庇资金流信息的可能性。当今网络技术发达,这种纯信誉担保与惩罚——信息披露难以保证贷款收回的安全性。网络联保贷款尚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风险尚未完全显现
出来,发展尚未成熟。
4.网络联保贷款存在的合理性分析
由以上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可知,制约中小企业贷款瓶颈的本质原因是信誉问题。网络联保这种融资形式替代了银行发放贷款前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的考察,也弥补了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缺失。通过联合体内部的互相担保,各成员都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信用状况。在申请贷款前,组成联合体的企业,都会进行互相调查,考察彼此是否有偿还贷款或者承担风险的能力,然后才会确定组成联合体。在使用贷款期间,联合体企业之间也会制定一些约束机制,甚至会经常互相考察彼此的经营状况。这其实帮助了阿里巴巴及银行实现了一部分风险控制任务。如果企业出现违约,无法归还贷款,阿里巴巴会对其进行“网络信息披露”,即对该企业进行欠贷信息曝光,包括但不限于关闭企业在阿里巴巴的账户,消除企业在阿里巴巴上的一切商业信息,并对企业欠贷信息进行互联网曝光,曝光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阿里巴巴网站、淘宝网站、中国雅虎等,那么企业只能到不存在互联网的世界经营了。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这样的企业无疑要走向破产。
三、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分析及金融创新产品的应用,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政策建议以期待各方能够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共同促进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解决,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
1.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透明度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会计透明度越高,其越能获取银行的信任,从而更加容易获得贷款[6]。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银行的关注,从而降低银行的信任程度。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应加强其各方面的信誉程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获得银行贷款做出努力。
2.积极推行包括网络联保在内的各种联保形式,有效解决抵押难的问题
要解决贷款难问题,目前最好的办法是推行联保贷款的形式,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按照“自愿组合、诚实守信、风险共担”的原则[7]组成联合体,联合体内部成员既是借款人又是联保人,互相监督、互相担保、各成员对任一借款人的债务均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担保难的问题,也有利于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银行的风险。
3.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贷款渠道和宽松的贷款政策
一是大力扶持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建立一些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二是简化借贷手续,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三是商业银行应加强优质信贷市场调研,储备优质信贷资源[8]。积极扶持符合行业信贷政策、现金流充裕、担保合法有效等条件的优质中小信贷客户。
4.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平台
商业银行可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建档工作,并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纳入全国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建档内容既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和银行信用信息方面的基本情况,也包括企业的非银行信用信息。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的范围越大,内容越全面越有利于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
5.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支持体系,制定措施,建立信用监督体系。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保障、政策协调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措施,为克服中小企业贷款瓶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何晓春,蔡鹏祥,林媛媛.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分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8,(1):33-35.
[2]田清.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思考[J].安徽农村金融,2006,(2):49-50.
[3]谢红政.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9,(1):210-211.
[4]阿里巴巴网站,阿里贷款.
[5]MuhammadYunus.Grameen(乡村)银行..
[6]马超,陈晓婕.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2):182-183.
[7]陈财瑜.农户及中小企业“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9,(2):206-207.
[8]杨青.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小企业,2008,(1):72-73.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在融资环节中尽管国家有关方面相继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从中也颇具收获,但是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在金融领域所推出的中小企业优惠政策方面,的确体现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增多,融资辐射范围日益扩大,融资方式不断出新,融资条件逐步灵活和放宽,融资审批流程大大缩短,融资额度逐步增大,等等,这些都较从前有较大进步。但是,实际上许多中小企业除了通过金融机构上述政策的实施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融资外,其真正能够在金融优惠政策下所享受到的实惠却并不多,尤其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融资成本不但没有下降,反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紧缩政策的不断出台,企业的融资成本却随之不断增加。如:一些金融机构在目前我国贷款利率水平处于近年来高位运行的情况下,贷款利率政策不但没能对中小企业给予优惠利率的政策支持,反而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不约而同地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予以了大幅度的上浮,甚至有些金融机构对其实行了央行所规定的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70%的上限;或企业实际向银行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已达到这一上限水平。由于其中许多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并不很高,因此,在当前金融机构实际贷款利率大幅上浮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实际上也在相应上升。
二、对策建议
1.国家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帮助企业减轻目前融资成本过重的负担。国家可结合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办法,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在成长壮大过程中给予适当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以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过重的负担。
2.地方政府可创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地方政府可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创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制定贴息办法,有针对性地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贷款提供部分或全部贷款贴息。
3.建议央行对专业银行实行存款准备金率差别管理政策,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实行差别管理制度。央行可对专业银行中小企业的贷款,特别是对小微企业贷款所对应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单独控制和分块管理,适当降低该部分存款准备金率;放宽中小企业特别是放宽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与银行存、贷比挂钩的比例限制并进行贷款规模单独分块管理制度,以相应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以减少金融机构对该领域信贷规模的压力,避免金融机构非正常竞争现象发生,进一步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4.国家可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出台明确的优惠贷款利率政策,对金融机构的综合收益进行限制。可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作出明确规定,尽量少上浮,或上浮最高不得超过10%-20%,或不上浮;也可考虑对一些国家重点扶植的产业,如对解决社会就业贡献较大、节能绿色环保、高新技术转化、新型能源、新材料、资源替代型,以及具有特色成长性的产业如优秀动漫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或朝阳产业的成长型企业等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制定范围和条件,实行贷款利率下浮的优惠政策,必要的可由央行推出“超低”贷款利率政策予以扶持。也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金融政策:
2011年,在面临金融危机、经济下滑及遭受地震和海啸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于2011年6月14日宣布:为扶持日本成长型中小企业,刺激实体经济增长,央行新增规模为5000亿日元(约6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并同额增加贷款额度,以支持具有成长前景但缺乏不动产担保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新增贷款计划的期限为两年,而利率仅为零至0.1%。同时,日本央行还推出一项贷款措施:以年利率1%的低息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开拓成长性业务的企业进行投资贷款,贷款期限最高达4年。
5.金融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管理方法,杜绝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小微企业实行“捆绑式销售”。由于在一些情况下,“捆绑式销售”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大力度对其进行规范。如出台金融机构贷款不得强制企业购买理财产品,贷款不得与企业存款挂钩,贷款不得变相收取不合理手续费等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相关管理办法,以维护广大中小企业利益。
6.国家可建立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给予贷款利率优惠政策奖励机制和制定金融机构实行贷款优惠利率的补偿机制。如考虑出台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补贴办法,即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如低于同类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以下部分,可由国家有关部门对相关金融机构予以补贴,或相应减免一定比例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行中小企业优惠贷款利率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经济负担。
关键词:小额贷款;中小企业;融资
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99%左右,其中为国家税收总额的贡献约为企业总数的50%左右,为城镇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但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中小企业竞争加剧,很多企业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也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在这其中融资难的问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必须要寻找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银行贷款、政府扶持和企业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从银行角度看,大都针对大型企业和集团企业进行放款,对于中小企业的放款力度较小,因此,其很难得到足够的贷款,就目前而言,很多中小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难以维持企I运营。2016年据统计:在山东中小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仅占7%[1]。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主要面向大型国有企业投放,这一情况也就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很多企业为了发展只能向民间资本借高利贷,后期因为难以还清借款引发了众多的债务纠纷。从企业角度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尤其是在民间融资时,高额的利息让企业不堪重负。
(二)企业自身融资能力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融资主要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的主要形式有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使用等,但是中小企业员工数量较少,企业续存性较差,这一渠道效果很差。外源融资的方式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但是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上市,因此难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融资。截止到2015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仅有2853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2]。虽然我国目前有中小企业板块,可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融资需求,对于创新型和科技型企业有着引导和催化作用,同时对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板块作为培育创业理念和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对于中小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巨大,短期内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三)信用歧视
由于中小企业市场风险大、企业倒闭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考虑到其存在的风险较大,往往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拒贷的方式,另外,在对中小企业主要提供贷款时,也需要提供固定资产或者其他的担保才行,极少提供长期信贷,另外,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繁杂,存在着严重的信用歧视。在办理贷款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办理条件极为严苛。其原因还在于:第一中小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较低,很多企业不能长久持续运营,企业存续周期短;第二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贷款体系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办理抵押时需要进行很多环节,同时收费的项目颇多,例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需要进行申请、实地勘测和限价估算等步骤,在进行企业登记时候,需要进行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融资的进行。
二、小额贷款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一)小额贷款是一种金融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改革,小额贷款公司伴随着政府政策出现。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主要有市场范围广、担保方式灵活和交易方式简单等。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两者的定位互补,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面向个人和中小企业,正好可以填补商业银行的市场空白。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也是促进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引导了民间资本的释放,增加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小额贷款也活跃了金融市场,增加了市场资本的总量。
(二)小额贷款服务的范围大
小额贷款服务的目标是庞大的中小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多,容易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限制,因此,也就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在细分市场中,更能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提供其需要的金融产品。小额贷款能够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三)小额贷款门槛低
小额贷款的审批手续简单,出款速度快,正好适合中小企业急需资金的现象。小额贷款申请门槛低,可用汽车、房屋等多种进行抵押,也可以用个人征信进行贷款。贷款额度一般可以满足中小企业金额小、效率高的特点,小额贷款公司不断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的难度和要求。贷款受理后一般会在3个工作日到账,最快可以在当天到账,最慢也会在十五天内到账,这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比拟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娜.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的作用分析[J].大观,2015(7):75.
摘要:关于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理论界早已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并为各国政府所重视。目前,虽然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已经普遍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根据转型时期我国银行和企业的基本特征,建立了一个包括家庭-企业-银行的三部门两期模型,从我国国有银行的体制积弊出发,运用路径依赖的理论,对不良贷款在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讨论了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和贸易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同效果,以期对将来的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不良贷款中小企业路径依赖对外开放
一、导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堪称世界性的难题却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另一方面,在信贷市场上金融机构基于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对中小企业融资呈现“惜贷”行为,表现为在中国的银行体系内部形成逐年递增的巨额存差。此外,由于历史和银行自身的经营行为问题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还形成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而由于害怕产生新的不良贷款而出现的银行“惜贷”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结合就构成了当前改革的一个两难困境。随着中国加入WTO和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日益临近,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压力将进一步的增大,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而解决银行体系中存在的巨额不良贷款则是另外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既有的相关文献中将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一般都未做出严格的区分,本文同样将二者等同。实际上基于金融制度的内生性,探讨中小企业融资的逻辑起点理应是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关注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而对其实际需求有所忽视,而对融资需求的研究大都以Myers(1984)的融资次序理论为逻辑起点,而张捷等(2002)认为这一理论无法解释企业成长过程资本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而Berger和Udell(2002)的金融成长周期理论可部分弥补这一缺陷,此外在他们那份实证研究中还发现我国的中小企业同美国相比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更强。尽管有人强调资本市场欠发达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兆生,2003),但考虑到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的现实,这种解释显然还不能令人完全满意(杨思群,2000)。林毅夫等(2001)曾以资源禀赋为出发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特征是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所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方案对多数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
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来自金融中介的事实,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转变为金融中介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而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了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标准范式(张捷,2002,2003)。如李扬、杨思群(2001)认为地方性中小银行由于在了解中小企业信息方面的优势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林毅夫等(2001)运用“长期互动理论”和“共同监督理论”对这种信息优势做了更好的阐释。李志赟(2002)基于中小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比较优势的论断,在银行业垄断模型中加入中小金融机构后的分析发现其可导致中小企业可获信贷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增加。
信贷配给是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的又一重要问题(StiglitzandWeiss,1981)。王霄等(2003)基于对传统信贷配给理论模型的考察,将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纳入到信贷配给的内生决策变量中发现在信贷配给中规模歧视的存在,同时发现放松中小银行市场准入有助于增加信贷配给总量并降低抵押品及贷款额度门槛。Perotti(1993)和Wunner(2000)则各自发展了一个包括不良债务对银行借贷政策影响的模型,主要强调不良贷款对银行信贷行为和企业融资的影响。沿着他们的思路,我们将发展了一个包括家庭-企业-银行的三部门两期模型,从国有银行的体制积弊出发,运用路径依赖的理论,对不良贷款在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内生的决定了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并讨论了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和贸易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不同效果。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将发展一个存在不良贷款的银行信贷模型。而对该模型所采用的信贷政策对信贷市场均衡及其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将在第三部分中被讨论。第四部分讨论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对信贷资金配置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第五部分则讨论贸易和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最后第六部分则提出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建议并结束全文。
二、模型假设与构建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发展一个简单的两期模型对不良贷款在我国银行体系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对中小企业融资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一个全新的解释。由于我们的分析目的在于解释银行扭曲的信贷决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所以我们将尽量简化我们的模型。这样做虽然会使得银行的信贷决策和企业的融资决策缺乏深厚的微观经济理论的支持,但是我们的模型仍然俘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经济国家信贷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程式化的事实,即在这些国家的信贷市场上都存在某种扭曲,这种扭曲客观上造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1、模型的基本假定:本模型包括两个生产部门,一个由大企业构成的国有部门和一个由中小企业构成的私有部门;一个银行而且它的唯一目的就是从居民那里吸收存款并为生产部门提供融资。家庭则通过在两期内选择消费和储蓄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企业为了在第2期进行生产而在第1期到信贷市场上为自己的投资项目融资,由此可知企业的信贷需求可以从利润最大化的决策中推导出来。企业无法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只能从银行那里获取贷款,这反映了我国金融体制中银行占据主导地位的事实。此外我们还假设银行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即贷款收益和存款成本之间差额的最大化。企业被假设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这个假设虽然与我国经济中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但它却有利于我们澄清不良贷款对银行借贷行为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
2、银行存在信贷扭曲的原因考究:在计划经济时代银行向国有部门的贷款,在现期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在银行体系中累计形成了数额巨大的不良贷款。而这些不良贷款又会进一步激励银行向老债务人提供展期贷款,因为对银行来讲,通过向老债务人提供贷款不仅能够从新增贷款中获取利息而且还会提高前期不良贷款回收的概率。在此有两种机制可能同时发挥作用,一方面对老债务人提供的新贷款可能会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得以继续并在将来获取利润以偿还债务,另一方面这些贷款有可能为企业将要进行的重组活动提供金融支持,而使得企业在生产中改善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从长期来看变成富有自生能力的企业。
3、对银行信贷行为的进一步说明:银行为什么会为在过去有违约行为的企业提供新的贷款,也就是说银行为什么会预期过去不赢利的企业在将来有可能赢利,这种预期是否得当?实际上要使这种预期得当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在过去的违约和其内生的长期赢利能力无关,这符合我国转型经济早期的事实,因为在转型的早期,企业由于受到太多的逆向冲击而变的极其脆弱,所以迫切需要这些新增贷款来抵消这部分冲击;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使企业扭亏为盈而进行的重建活动也往往需要新的资金,虽然这不能构成成功重建的充分条件,但至少会是一个必要条件。只要企业存在成功重建的可能性,银行就存在为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的激励。实际上,还有一点或许更重要,那就是存在某种政治机制,使得银行最终会依赖于政府的救助,而银行为了获取这部分救助的利益而不得不为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直到救助行动开始。而且这种需要和救助的概率越高,老的债务人存活的越多,银行的呆帐坏帐问题越严重,而作为新生部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就会越困难。因为一方面老的债务人存活的越多,债务人违约的溢出效应就会越大,甚至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会危及到整个金融系统,危及到整个生产部门的自生能力;另一方面背负不良债务的企业数目越多,这些企业破产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大,政府出于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考虑对这些企业实施救助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4、基本模型的构建
(1)家庭
假定家庭的跨期效用函数采取如下形式:
(1)
其中代表家庭在1期和2期从消费商品1和2中所获得的效用,代表家庭在2期结束时从储蓄中所得到的效用。代表将第2期的效用贴现到第1期的贴现率。
因此家庭在第2期的最优化行为可以描述为下式:
其中代表时期1的存款利率,此外家庭还在第2期从部门1、2和银行那里获取利润。通过求解这个最大化问题我们可以将对商品的需求和对储蓄的供给表示为如下形式:
将上述二式带入上面的效用函数便可以得到如下的第2期的间接效用函数:
而家庭在第1期的最优化行为可以描述为:
而这又可以推导出对商品1、2的需求函数,家庭的间接效用函数为,由此家庭的储蓄可以通过最大化下式得到:,考虑到S1是两期的价格水平、贴现率以及存款利率的函数,所以S1可以表示为下式:
(2)
并且在此我们假设。
(2)企业
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采用如下形式:
产出完全依赖于投入的资本,并且投资是先期进行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折旧,投资只能通过借贷来进行。相应的在某一期的资本是同质的且从上一期获得,因此Kj也以可解释为企业所获得的用来购买其他生产要素和中间投入品的生产性资本的总称。我们假设企业在生产中存在固定成本而且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正利润。
在当前我们的分析框架内,只有企业在第1期的投资决策(等同于第2期的生产决策)才是有意义的。表示企业部门j向银行借款时银行对其索要的贷款利率,由此部门j在第2期的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3)
最大化上述利润函数可以得到下面的对资本的需求函数,它是利率和商品价格的函数:
(4)
(3)银行
考虑到我国经济中金融市场不发达的现实,我们假设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而完全依靠银行来融资,银行充当家庭和企业的中介,银行的利润来自对企业贷款所获收益与对家庭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利息成本的差额。银行的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对银行来讲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在完全有效的信贷市场上(即不存在不良贷款)的条件下,银行对部门1(国有部门的大企业)和部门2(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将索要相同的贷款利率,并且银行的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相等。而在银行存在大量呆坏帐的条件下,他们对不同部门的借贷激励将有所不同。我们假设国有部门以概率q在第2期会获利,并且该获利大于某个临界值d,且d足可以保证企业清偿未偿还的贷款以避免企业破产;以1-q的概率企业的利润位于临界值d以下。虽然在第1期企业可以避免破产,但在第2期由于破产法的强制实施而使得破产不可避免。事实上在破产的情况下,破产企业的所有者没有激励去揭示第2期的正利润,而只会将所拥有的全部租金都侵蚀掉,结果是银行将只能排它的得到由于第1期的信贷而产生的支付。
第二个关键性的假定则是q的大小依赖于向国有部门提供的新贷款的多少,因为新信贷一方面有助于继续维持国有部门的存活,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重建活动提供金融支持,最后正如前面所言为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能够提高政府救助的可能性并最终增加银行的收益。贷款给老的债务人至少在一定水平上会增加国有部门将来的盈利能力并清偿债务。但是新贷款如果提供的过于慷慨也会产生负激励,因为此时负债的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去进行重组活动,而这就降低了企业对旧的债务进行偿还的可能性。而且由于政府在救助问题上可能存在一个上限,即如果超过这个上限,银行从旧帐中获利的能力将会下降。
扩展的新贷款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q产生影响,相应的q和K1的函数形式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而在此我们的分析目的无非是要俘获我国信贷市场中存在的支持老的债务人(国有部门)的信贷偏见的事实,而这一点对我们讨论不良贷款处置以及金融市场改革的政治经济逻辑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而为了俘获这一点我们假设q是一个严格的凹函数,表示如下:
,当,表示临界值,这个函数反映了在正向影响占主导时向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将提高q值,而如果反向影响占据主导作用,负向激励将非常显著的事实。例如如果负向激励作用始终占据主导作用,q就会随着K1单调减少。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在一定范围内q和K1存在正向关系,该假设虽然限制性比较强,但考虑到我们观察到的社会现实,也并非不无道理。
在以上假定下银行通过向国有部门的大企业和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所获得的利润可由下式确定:
(5)
(6)
(5)式意味着银行对私有部门的贷款利率恰好等于存款利率。将(6)式进一步简化可得到,从该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银行向国有部门索要的贷款利率就会低于存款的利率。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银行为国有部门的大企业提供了补贴,因为银行通过向老企业提供新贷款可以提高其偿还不良债务的可能性。
三、信贷市场的均衡分析和信贷资金的配置
1、完全信贷市场
由于我们分析的目的是讨论不良贷款的存在对信贷资金在不同部门之间配置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造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的,所以我们首先考虑不存在不良贷款的情况下信贷市场的均衡,因为它将为我们接下来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比较的基点。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讨论的,利润最大化条件会使得下式成立,银行在存款市场上对存款的需求仅仅是企业在借贷市场上对银行贷款需求的镜像而已,而存款利率由银行对存款的需求和家庭对存款的供给决定,即:
信贷市场的均衡结果和信贷资金在各部门的配置可由下图表示:
图1完全的信贷市场和信贷资金的配置
其中K1和K2分别表示对国有部门和私有部门的信贷,Kb表示银行对存款的衍生需求即总的信贷市场需求,该市场均衡的市场利率由决定。在没有不良贷款的条件下,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企业可以进入信贷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情况,所导致的信贷资金的配置结果将由各部门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的条件决定。
2、存在不良贷款下的信贷市场均衡
在存在不良贷款的条件下,银行提供给国有部门的贷款的边际收益为而不是。对于任何的,银行对国有部门索要的利率都要小于,因为这是银行的利益所在。对于任何给定的存款利率,企业实际上都会比在这样的利率水平下应该投资的要多(对于,相反的结论成立)。这意味着只要,对于任何给定的,银行对国有部门的贷款都要比完全的信贷市场的条件下大,而对于,相反的结论成立。这可以通过下面的图2来表示。曲线表示银行向国有部门索要的利率为的条件下,国有部门对信贷的需求。但是在存在不良贷款的条件下,银行向国有部门索要的利率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会比较低。这反过来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存款利率的条件下,国有部门对贷款的实际需求要比在完全信贷市场的情况下要大(而对于,相反的结论成立)。考虑到银行对存款的需求实际上是国有部门对银行的贷款需求的衍生需求的事实,银行对存款的衍生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将曲线沿点顺时针旋转得到。
图2存在不良贷款条件下的银行对存款的需求
那么这种对国有部门的借贷偏好又是如何影响信贷市场的均衡和信贷资金的配置呢?很明显由于银行的贷款偏好,在的条件下,对任何给定的存款利率,银行对存款的总需求要比完全信贷市场的情况下大。相应的存在不良贷款条件下的均衡存款利率与不存在不良贷款条件下的均衡的存款利率的比较可由图3表示。此时,均衡的存款利率要比不存在不良贷款的完全信贷市场的均衡利率要高,相应的银行对私有部门索要的利率与此高利率相等,私有部门的对银行信贷的需求较少,向私有部门有效配置的信贷数目也相应的减少(代替了B,代替了),与此相比国有部门在更低的贷款利率水平下获得了与不良贷款不存在的条件下更多的信贷(代替了,代替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异恰好反映了我国银行在向国有部门提供贷款时为其提供了某种隐性补贴的事实。
该模型虽然简单但是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转轨国家信贷市场的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信贷对于私有部门的企业来讲是稀缺的,为了获得信贷支持他们不得不支付较高的贷款利率或者在信贷需求方面接受配给的限制。银行对国有部门所存在的借贷偏好不仅限制了私有部门信贷的可获得性而且加剧了整个金融部门的脆弱性。此外,银行实施的通过向老债务人提供新贷款以提高不良贷款收回率的做法看似比较诱人,但其动机可能并非是看到了国有部门有效重建的可能性,而更多的是出于对政府救助的考虑。正是出于对这种政府救助的考虑,使得银行至少可以部分的收回其在第1期发放出去而在2期形成的不良贷款,因此继续向国有部门即老债务人发放新贷款也就成为了银行理性选择的结果。
但是银行所实施的这种继续向老债务人提供贷款的战略所产生的成本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是相当大的,因为这不仅限制了新兴的私有部门的信贷的可获得性,而且会严重阻碍在这些国家中的结构变迁。此外整个银行部门的稳定性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这一点从其他转轨国家政府实施救助和不良贷款持续积累的实践中可以看的一清二楚,而且现实已经证明为了阻止不良贷款的继续增长是何等的困难,而这又内生的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图3存在不良贷款条件下的信贷市场均衡
四、贸易部门开放与信贷资金配置和中小企业融资
考虑到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使得我们在思考中小企业融资这个世界性难题时不得不考虑对外开放的影响。下面我们就考虑单纯的贸易部门的开放对信贷资金的配置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而贸易和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的影响将在下一部分中被讨论。
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如图4。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信贷市场的均衡由部门j(j=1,2)的资金需求曲线,由银行对部门1的信贷行为所衍生出的对存款的需求为,对存款的总需求由和储蓄供给曲线S决定。而信贷配置的均衡点在图A和图B分别由Aa和Ba表示。
A)国有大企业
B)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C)存款的需求和供给
图4贸易部门的开放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
贸易部门的开放在这个模型中将会产生三种影响:首先由于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这将改变国有大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其次它将影响到银行的信贷决策;再次它将影响银行对衍生存款的需求,下面我们就对他们依次进行讨论。
由于我们先前假设的国有大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在贸易部门开放以后,自由贸易将会损害国有部门的利益而使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受益因为自由贸易提高了私有部门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因此这就会导致私有部门对信贷需求的增加,在此用代替了,而国有部门的贷款需求则从图4A中的下降到了。如果这是贸易部门开放的唯一影响的话,较多的信贷资金将被配给到私有部门,贸易部门的开放将部分缓解银行信贷扭曲的影响。
然而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上述分析忽略了自由贸易的推进将会影响到银行贷款给老的债务人以攫取上期不良贷款的回收的有效性。当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的时候,给老的债务人提供新的贷款对于他们是否能继续生存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对于而言,将会上升,而且贸易部门的开放将会影响到由于银行对国有部门的放款而衍生出的对存款的需求。这可以通过将图4A中的曲线旋转到来表示。
透过图4我们还可以看出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会导致存款利率从提高到,分配给国有部门的资金从的上升到了(即点Af),而分配给民营部门的中小企业的资金则从了下降到了(即点Bf)。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的贸易部门开放不但不会缓解信贷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反而通过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加剧了这一进程。最终如果新贷款仍旧被配置到违约率很高的国有部门的话,作为对贸易部门开放的反应,私有部门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私有部门就会逐渐萎缩,而且金融部门的脆弱性也会进一步增加。
五、贸易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与中小企业融资
前面我们考虑了单纯的贸易部门的开放对信贷资金的配置和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得出结论贸易开放不但无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有可能加剧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的结论。而如果我们将同时考虑金融部门的开放得出的结论可能大相径庭,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之。
金融部门开放的影响如图5
图5金融部门的开放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
该图看上去和我们前面论述的图2很相似,事实上金融部门开放的影响恰好可以通过该图来加以阐释。首先,新进入的金融机构由于没有不良贷款对信贷资金配置的影响,其经济行为就会类似于完全信贷市场中的银行的经济行为,而不会像现存的国有银行一样对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实施“所有制歧视”。
其次,新的金融机构的进入,尤其是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增加整个信贷市场中的可贷资金的数量,而整个信贷市场可贷资金的增加就表现在S曲线的右移,这会使得在同等条件下国有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量都会绝对的增加。
再次,新的金融机构的进入还可能加剧整个金融部门的竞争,改变原有金融部门的垄断的市场结构,在图5中表现为曲线向曲线的逆时针旋转,而这反过来又会形成对原有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有效约束,减少对国有大企业的救助,避免形成新的不良贷款。
最后,由于贸易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同时开放,可以为国内输入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而这个合理的价格体系可以为企业的重建活动提供一个合理的信号,形成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配置,避免对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外开放它可以使得国内企业,无论是作为生产企业的国有大企业还是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乃至金融部门的银行都将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而这种竞争有利于他们各自预算约束的强化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六、结论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建议
银行信贷政策的扭曲以及所导致的备受指责的信贷市场的均衡不但自身意义重大,而且会反作用于其他领域的改革政策。通过我们的简单模型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大量不良贷款会进一步强化银行继续向上1期就存在不良债务的国有部门的贷款的行为,而这反过来在国有部门的企业大量不具备自生能力的条件下,又会累积形成新一轮的不良贷款。然而向国有部门提供新贷款如果不是出于对国有部门的企业会在将来获利的理性预期,而是出于对国家会基于政治经济各方面的考虑对受困的企业和银行自身实施救助的理性考虑的结果,那不良贷款在我国银行体系中的累计就会存在内生化的倾向,而这又造成了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事实上的融资困难。对金融部门尤其是银行的改革要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更具体的讲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转型国家金融部门改革的思考不能不考虑我们从中央计划经济以来所继承的各项遗产,也就是说初始条件是重要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对银行不良债务的清理,因为那里继承了太多的从计划经济时代就累积的不良贷款,而包括对银行进行正式的民营化在内的各项改革不得不考虑银行此时已经存在大量不良贷款的现实。
按照上面的讨论,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首先必须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在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而只要我们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了国有银行的现存不良贷款,银行改革从而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就不在存在任何障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所有制歧视”也会大大缓解。
其次,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同时渐进有序的放开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改善银行业的垄断市场结构,努力建立一个存在多元化市场主体的金融体系,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再次,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机构,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使其有能力和动机对中小企业进行甄别和监督,避免单纯的风险转移。同时严格执行企业结算银行的限制性规则,制止企业多头开户的现象,鼓励中小企业与银行保持长期业务关系,并加快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登记体系的建设,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壁垒。
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而其中的重点不在于为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而在于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努力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如大力发展“创业版”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鼓励民间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等等。
综上,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关键就在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落后,而造成这种改革迟缓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在我国存在一个由各种不同利益主体组成的联盟,它们没有动力通过彻底的金融改革去硬化企业和银行的预算软约束。然而这种制度锁定的锁定或者说路径依赖是有成本,而且其成本首先要由所有的纳税人承担,这表现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注资救助计划和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置的资金都是来源于所有的纳税人,其次,这一成本将由新兴的私有部门来承担,因为他们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手段受到了限制。银行和国有部门侵吞经济租金的大量机会的存在和政府为寻求政治支持而尽量避免企业大量破产的努力的结合构成了迅速及时的处置商业银行所存在的大量不良贷款的最大障碍,使得延缓对大批不良贷款的处置乃至整个金融市场改革的步伐成为各方利益主体理性选择的结果,而这又反过来造成了今天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参考文献:
[1]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上海,2001.
[2]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3]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4]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5]杨思群:《小企业金融:理论与政策》[J]《财贸经济》,2000年第3期
[6]张捷:《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7]张捷:《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8]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年第9期
[9]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5期
[10]Berger,A.N.,Udell,G.F.,"SmallBusinessCreditAvailabilityandRelationshipLending:theImportanceofBankorganizationalStructure".EconomicJournal,2002,112:32-54
[11]Mayers,S.c."TheCapitalStructurePuzzle",JournalofFinance,1984,39:pp.575-592
[12]Stiglitz,J.E.andWeiss,A.,"CreditRationinginMarketwithImperfectInform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1,71(3):393-410
一、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表现形式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部分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跨过贷款门坎难。虽然,近几年来,银行一再放宽中小企业贷款条件,在贷款担保方面也进行了不少创新,但受《商业银行法》企业自身缺陷的束缚,许多中小企业仍难以达到银行贷款的条件,银行对其贷款申请基本是爱莫能助。
(二)银行贷款流程烦琐,抵押登记时间长,贷款按需到账难。目前,许多银行的贷款流程都是按对大企业要求设计的,审批环节多、周期长,虽然都宣称为中小企业贷款设立了“绿色通道”,但形式大于实质,设与不设没什么太大差别,加之办理资产抵押登记正常至少需要一周时间,一笔贷款到账最快也得半个月时间,慢的需要一到两个月时间。中小企业的商机有时稍纵即逝,需要贷款时效性强,许多时候贷款获准时商机已经失去。因此,不少企业即使达到银行贷款条件,因贷款到账周期长而却步,临时资金需求往往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解决。很多企业愿意用高利率买“时间”,可见“快”应是中小企业贷款的最大特点。而这恰恰是目前大多数银行做不到的。
(三)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能力有限,商业性担保公司条件苛刻,获得担保支持难。这些年来,各级政府陆续组建了一批政策性担保公司,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由于受财力的影响,注入实际资金一般都不大,担保能力与企业需求相差悬殊,阳光还难以普照,一般企业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支持。而商业性担保公司虽然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规模都不大,经营行为良莠不齐,银行与其合作有心理障碍,即使合作条件也较为苛刻,担保倍数控制非常严。因此,有些商业性担保公司通过提高担保费标准、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扣留一定比例的贷款等形式追逐利润,使获保企业的贷款成本大幅度增加,有时比高利贷还高。非万不得已,企业是不愿与它们合作的。
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源
对于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不少人往往归咎于银行“惜贷”和“拒贷”,这有失公平。目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贷款难表现为两难,一是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向银行贷款难,经营规模难以扩大;二是银行信贷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增加公司贷款业务难,自身发展受到影响。这是落后地区银行流动性严重过剩的主要原因。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贷款担保能力普遍不足。一是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不动产较少,符合银行贷款抵(质)押要求的更少,不少企业甚至根本没有;二是大部分企业存货周转快、流动性强,加之缺少银行信任的第三方监管服务,存货担保贷款很难操作;三是大部分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实力有限,不具备申请保理贷款和回购担保贷款的条件;四是向担保公司申请担保支持也因反担保能力不足而被举止门外;五是受自身实力和信用状况的制约,加上缺少企业间合作担保平台,找到符合银行贷款担保条件且愿意提供保证的第三者更是难上加难。担保是银行控制信贷风险的最后防线,担保达不到要求,银行是不能贷款的。这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因。
(二)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信号普遍失真。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实行家族管理,缺乏科学性和制约机制,财务管理不规范,假账现象比较严重。有调查显示,60%以上的中小企业曾经有过披露虚假信息、数据的行为。不少企业为应对不同部门设立好几本账,以达到避税或逃税或获取银行贷款等不同目的。更有甚者连账都没有,企业有多少钱?都占用在什么地方?有时企业老板都说不清楚。按《银行法》规定,对管理不规范、财务造假、偷漏税的企业,银行是不能贷款的。
__的民营银行—__商业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实践方面做出了成功典范:不良贷款率只有0.76%。__商业银行成立于1993年,当时叫__信用社,20__年改名为__商业银行。刚开始时只有七个人,100万的注册资本金。从成立的那一天,__银行就明确了市场定位:服务中小企业。如果按照一般方法,信息很难对称,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信息不全也不准。一方面,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信息,比如朋友之间的借贷往往账面无法看出。另一方面,小企业没有能力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来进行审计财务报表。
__在解决信息对称的问题上,总结出了以下经验:“知根知底,眼见为实,祖宗三代了解”。__对客户的了解主要以“软信息”为主,辅以数字化信息。__所涉及了解的“软信息”主要是“三品”,即企业主的人品、企业经营的产品、企业及企业主拥有的物品。对于企业主的了解范围甚至包括了企业主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个人嗜好等。对企业的了解主要靠企业的用水、用电和纳税等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比较真实。
__有接近40%的人员是客户经理。每个经理都有自己精确的地域分配,对于自己负责区域内有多少个中小企业、企业主人品等各个方面都了如指掌。客户经理甚至可以做到:“一个客户来我这里我就知道他要借多少钱”。在这样的机制运行下,__对客户的了解程度高得惊人。信息透明程度高,对于贷款风险的评估就准确。“软信息”的全备是__的不良贷款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比较而言,农村信用社目前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存在以下几种弊端:
一是过于注重企业财务报表。财务报表虚假因素较多,无法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债信息。
二是忽视企业主人品等软因素。注重经济实力,忽视健康婚姻状况、个人嗜好等软因素。
三是一味强调抵、质押物品,保证及信用贷款根本不予考虑。
四是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营销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没有像对农村进行信用户评定工作一样,调查了解中小企业,对他们知之甚少。
结合__的成功经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和尝试:
第一,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贷款营销队伍。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建立专业的营销队伍。营销人员不仅要看得懂,更要看得透财务报表;还要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分析能力。
第二,对企业的了解主要靠企业的用水、用电和纳税等真实信息,不能仅仅依靠财务报表,避免信息失真。
第三,适当考虑中小企业保证、信用贷款。在__的所有贷款中:有93%是保证贷款,针对创业初期资金实力薄弱、抵押资产不足的小企业;6%的是抵押贷款,针对具备相当经济实力并拥有一定固定资源的小企业发放;最后的1%是信用贷款,发放对象是少数资金实力强、信誉度高的小企业。贷款的还款率最终取决于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使用效率取取决于项目的前景、产品的销路。只要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贷款项目,无需过多考虑抵、质押品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贷款银行风险管理内容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信贷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问题,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上运行。
银行风险主要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和预期产生偏差,从而蒙受经济损失。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各类经济主体通过对各种银行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获取最大收益的一种金融管理办法。银行风险管理所涉及主题的范围非常广泛,各类经济主体除银行自身外,还包括个人、家庭、企业、公用事业单位、国家及其政府单位。银行风险进行管理,最终要以最大的安全保障、最大的收益为目标。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存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不论是风险管理的理念,还是技术、方法等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有一定差距。
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经济损失,以保障银行正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它包括银行风险产生之前银行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保障其经营安全和银行风险产生以后,通过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减少银行损失避免因各种风险危及银行的生存与发展,维持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二、银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对于银行来说,贷款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控制和分散风险。
1.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借款人本身对于贷款项目存在的各种风险,银行所掌握到借款人的贷款项目风险状况之间存在差异,使得银行不能准确判断这种风险。换句话说就是说在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的风险就是银行对企业的了解远远小于企业本身,当企业想要获得银行贷款的时候就会提供有利于贷款的资料和刻意的回避不利的信息,这是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银行很难控制上述风险,需要在贷款发放之前采取更多的调查,来核实该企业的实际状况,但同时也意味着银行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需要更多具备贷款发放经验的员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克利茨和韦斯研究证明,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银行的脆弱性也将因此增强。
道德风险是指企业在从银行得到资金之后,对于资金的使用有可能用于收益更高风险也更大的项目,特别现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已不局限于服装订单加工生产,还会有投资性经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内部制约机制不足的现象,这无形中加剧了贷款的风险。
2.信贷员素质不高
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分布在农村或者是城乡结合位置,为其提供贷款的主要是一些农村信用社等一些规模较小的二级银行。这些银行信贷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信贷员对贷款的发放具有决定权,但由于银行传统运行机制的问题,对于信贷员缺少有效的激励,使得一些高学历的人员,不愿从事这一工作,造成信贷人员素质较低。特别是那一些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少,造成在贷款过程中,抵押物估价过高、决策失误、以贷谋私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银行风险控制能力,造成银行经济损失。在中小企业风险控制方面,更由于长期以来贷款主要面向国有企业,致使银行对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有经验的信贷人才缺乏,企业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沟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不深。
3.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事实上在当前所有银行,对于贷款的风险管理都很严格,每一家银行都有自已的风险控制体系,且也是积极有效的。但这些内部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大型企业、单位的,专门用于中小企业或者说中小企业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很少,而采用常规风险评估对中小企业又很不利,这也就是造成诸多银行,对于类拟于中小企业以拒绝贷款来规避风险,这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阅读大量文献发现,花旗、德意志、大通等外国主要商业银行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基本是一致的。其主要表现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准确度量,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贷款决策提供了帮助和依据。在信用和操作风险等方面国外许多商业银行,都在采用了VAR的衡量方法,利用VAR结果直观地反映银行可能面对的风险和损失。在置信度的选择上,德意志银行的选择在99.98%,超过巴赛尔委员会要求的99.9%的置信度,更高于行业可接受95%的标准水平。由此可见,国外先进银行对于自身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这种高要求的风险防范,才能确保银行的稳健发展。
当前我国贷款问题主要集中在银行的信贷支持和银行因小企业存在高风险之间的矛盾。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最近几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国家及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艺科.谈谈中小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 [J].时代金融,2010(2).
[2] 吴小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8(7).
[3]赵瑞.商业银行风险规避[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4]曾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2011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经营发展最主要困难中排名前五项有人工成本上升(72.5%),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56%),缺乏人才(47.8%),社保、税费负担过重(47.3%)和资金紧张(42.1%)。
94.2%企业人工成本上升
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完成的一份调查显示,2010年有94.2%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人工成本比2009年末更高。2010年5月份以来,31个地区已经完成了新一轮薪资调整。浙江、广东、上海最低月标准工资相对最高,分别1310元/月、1300元/月、1280元/月;按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排序,天津和福建居首位,均为11.6元/小时。不仅如此,员工正常薪资也普遍上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于6月16日发表的《中小企业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报告》显示,全省多数中小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有87.5%的企业用工成本明显上升。
尽管如此,全国仍有将近30%的中小企业存在用工缺口。浙江调研报告中,温州调查的855家企业有74.5%表示用工较缺。调查显示,参与调研的中型企业中有38.1%难招到熟练工人;如此认为的小型企业经营者占49.6%。这比2008年的情况要更加严重。
企业所得税中小企业占76%
《调查报告》显示,47.3%的企业认为“税费、社保等负担过重”是当前企业经营发展的五大困难之一。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统一比例税率33%,相对偏高。德国企业所得税税率25%,澳大利亚28%(5年内降为21%),英国、日本和印度30%,美国平均税率为22.75%。与此同时,很多国家为扶持中小企业而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如日本、泰国和卢森堡对小企业销售额的税率分别为0.3%、1.5%和1%。而据媒体调查,中国东部某省2008年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小口径总税率平均值分别为28.64%和32.79%,而大企业的小口径总税率平均值为14.59%。中国税收资料调查显示,2008年,纳入调查的中小企业缴纳流转税15003亿元,占总比重的86%;缴纳企业所得税4952亿元,占总比重的76%。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13%
2003年~2010年的调查数据发现,四成左右的企业家认为资金“紧张”。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的方式,从银行贷款或从民间渠道筹资,融资成本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上浮达80%。工信部6月份的《2011年工业经济春季运行报告》指出,央行货币政策在有效抑制流动性过剩的同时,也造成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不断上升,其中,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上升幅度至少在13%以上,远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尽管融资成本高,但是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仍要大得多。《调查报告》显示,65.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从银行贷款困难,仅6.1%认为不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银行因无法准确衡量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而选择对其贷款申请持谨慎态度。从国外的情况看,美国征信业已经成为一个年销售28亿美元的行业,日均查询200万次,每年提供10亿份信用报告。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6月,我国征信系统仅收录1520万户企业信息资料,企业征信系统日均查询量只14.5万次。中小企业更是尚未形成征信体系全覆盖。
11月15日,上海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上海宝山宝莲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门营业。至此,长三角“两省一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均迈出了最为实质性的一步。
从民营银行热到担保公司热,长三角活跃的民间资本一直在寻找“阳光化”的道路。江浙沪掀起的小额贷款公司热潮,不仅延续了民间资本“上岸”的冲动,更为身处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
资本暗涌
长三角地区拥有着充沛和旺盛的民间资本市场。民间传闻,只温州一地民间资金总量约有6000亿,其中从事信贷业务的民间金融资金达600亿。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吃紧,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滑,股市连续下挫,自由逐利的民间资本便积极参与、成立担保公司、典当行、私募股权投资等等。
不仅既有的民间金融资本信贷大肆“涌动”,很多以往从事制造生产的实业公司也将富余的自有资本投入到民间金融信贷活动中来,不仅完成了自身从企业家到投资家的转变,更为民间资本市场注入了强有力的推力。在经济下滑、融资吃紧的大背景下,民间金融正成为中小企业除正规金融军团之外抵御资本寒流的又一屏障。
随着货币政策的从紧,民间金融信贷更成井喷式增长,利率高涨之下更是刺激了大量民间资本涌入“放贷”这一行业。“地下钱庄”、“高利贷”也日渐浮出水面。
民间金融信贷在高收益的同时伴随着高风险。
众多中小企业资金链持续紧张,不止向一家民间信贷机构贷款,导致民间金融信贷机构不敢轻易放贷,而企业主不得不主动升高利息四处借钱。随之而来的“拆东墙补西墙”之事频有发生,企业主“一走”了之,民间借贷资本则再无从收回。
此外,民间借贷一直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存在着交易隐蔽、监管缺位、法律地位不确定、风险不易监控等,更加容易滋生非法融资、洗钱犯罪等诸多问题。
政策开门
2008年5月4日,银监会和央行联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符合一定条件的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都可以投资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设立、资金来源和运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指导。
《指导意见》一出台,就引起社会和企业广泛关注,尤其得到民间资本机构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民营经济、民间资本最为发达的浙、苏、沪三省(市)纷纷出台相应政策,积极落实《指导意见》,着力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7月25日,全国首部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办法――《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首次通过制度正式承认了民间贷款机构的合法地位。该办法规定,试点期间原则上在每个县(市、区)只能设立1家小额贷款公司,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杭州市、温州市、嘉兴市、台州市可增加5家试点名额,义乌市可增加1家试点名额。这就意味着浙江将诞生超过100家小额贷款公司。
于此同时,江苏省早有两家小额贷款公司于7月20日和7月22日悄然成立。7月28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推进农村小额贷款组织试点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原则上每个县(市、区)可试点设立1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到明年上半年全省发展到100家左右。在11月13日,江苏省出台的10项措施里面也明确强调,到2010年,小额贷款公司要覆盖每个乡镇,今年起每个县都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继浙江、江苏出台小额贷款公司相应政策之后,8月29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了市金融办等4部门制定的《关于本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要求,在部分符合条件的区(县)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每区(县)1至2家,“成熟一家,推出一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运行效果、市场需求等实际情况,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并争取在年内推出上海市首家村镇银行。
至此,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均已出台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施办法。
时至今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大势,全球经济制造业中心的中国也无法幸免。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对于融资渠道更少的国内企业而言,《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各地以最快速度得以落实,让饱受“寒流”之苦的中小企业切实感到了“春”的暖意。
开局有为
《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各地小额贷款公司雨后春竹般注册成立。
8月29日,温州市首批11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10月13日,由当地12家企业投资设立,注册资本一亿元的温州首家小额贷款公司――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开业当天即向18家中小企业、涉农单位、个体工商户及自然人签订首批贷款合同,合同金额2550万元。并与当地3家农业龙头企业和2家小型企业签订1700万元授信意向书。在随后的一周内,该公司贷款总额已达8500万元,贷出的额度已接近其资本金。
11月15日,上海首家小额贷款公司――上海宝山宝莲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开业当天也与1家涉农单位和1家中小企业签订共计80万元的贷款协议。而在开业之前,小额贷款公司工作人员也已对相关企业进行了严格的考察。
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应积极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放贷,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坚持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70%资金应发放给贷款余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借款人,其余30%资金的单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这也决定了小额贷款公司在“三农”及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前景看好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融入资金的利率、期限由小额贷款公司与相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确定,利率以同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加点确定。
《指导意见》还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上限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只能贷不能存,并按照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初期两到三年内原则上不分红,产生的利润作为公司的风险金存入商业银行,不得作为资本金发放,因此,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未来一至三年内,小额贷款公司很难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社会效应显然是大于目前的经济效益的。
据此,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按照全年90%的使用率计算,放款利率18‰,全年的利息收入为1944万元,扣去25%的所得税,5.56%营业税及附加(按收入比例算),合计约30%,为583万元。按照有关规定,坏账准备金要达到年终金额的1%,即90万元(进入成本,扣除所得税,实际为67.5万元),合计650万元,税后利润为1294万元。但若股东要求分红的话,加之公司的营业费用、人员工资等开支,小额贷款公司要想现在盈利还是比较困难的。但倘若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加之经营适当,小额贷款公司自身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小额贷款公司不仅可以帮助民间资本走出“灰色地带”在“阳光下”规范运营,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民间资本“争相夺食”的最终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