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时间:2022-11-03 00:5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第1篇

我来过,与青春有关日子

青春是什么?关于它的定义多种多样,它可以是你认为的所有。

青春是一条巨大的河流,懂得珍惜的人会无怨无悔的流过这条愉悦的河流,不懂珍惜的人会后悔无奈的流过这条悲伤的河流,愉悦或悲伤,亲爱的,这取决于你的选择,我想选择愉悦的人应该不少,但也不否认选择悲伤的人多,每个人想法不一样,选择不同,但是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青春是一条路,我宁愿它是坎坎坷坷的,也不愿它是那么的平滑无阻。有波浪的海才最精彩,有碰撞的路才最具有意义,在路上少不了那些磕磕碰碰,但是我仍信:苦过之后将是永久的甜。

青春是一场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更不像演习那样不满意可以NG重来。我们应做好每一场的直播,尽可能不留下遗憾,可是青春总是有遗憾的,或许也正是这些遗憾,才让我们如此留恋这段流年。

青春是一首歌,一首新鲜的歌,我的歌曲要唱出不同的旋律,要唱出生命中的不同音色。一首歌,一直反复的听总有听腻的那一天,而很多歌,每首都品尝一下,会很有新鲜感,听歌就犹如我们的青春,在有限的青春里,要有那么几件有意义的事才不枉此生,因此,在有限青春中,多做些有意义、与众不同的事也是好的,至少那样可以为老后的我们留下值得追忆的事。

青春的岁月中,做几件疯狂的事也是好的,做几件当自己满头白发时回忆起来还能热泪盈眶的事,我们的青春,自己做主。

在青春的日子里,会有人打击我们,嘲笑我们,但是一定要挺过去,一定要谢谢那些看轻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我们不要总是看到社会的不公,有时候应坚信美好,有自己的信念。

这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那些人情冷暖、看透过的那些虚情假意、体会过的那些酸甜苦辣,那些一切的一切,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自己青春里的愁苦只有自己知道,没有人会真的感同身受。朋友,生活中的无奈、艰辛,你是否想要放弃了?亲情,友情,爱情,你拥有过的或正在拥有的,把他们好好整理一下,想想自己以后要怎样过?想放弃的时候要记得想想当初为何坚持。

第2篇

在我们这个年龄,能够最直接感受到的爱应该就是亲人对我们的爱了。这种爱在我们还未降临的时候就开始了,我们离开后也不会结束,伴随我们一生。这种爱是真挚的、毫无私心的,亦是永远不会消逝的。

对我来说,有些事是无法挽回的,当面对至亲至爱的人离开时,除了流泪,不知能做些什么。随即而来的是无尽的悲伤与思念。可我不能,不能永远生活在这样的情绪中。因为我知道,我的周围还有许多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在关心我。于是,拭去眼角的泪水,抬起头来,勇敢的面对,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伤害我们至爱的人,永远。

friendship

每一个人都不会孤独的存在,都会有自己的朋友。纯真的友谊,会带给我们许多温暖和幸福。在心情烦闷时,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在愉悦的时候,有一个可以分享的人。每一份友谊都是珍贵的,无法被取代的,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好好珍藏的一份会意。而对我来说,我现在的友谊大多是同学之间的。学校的、辅导班的、以前的亦或是现在的。都应该经常刷新一下,让friendship时刻保鲜。

love

这个词好象对我而言有些过早,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朦胧的好感,和倾慕,并不是大人世界中的LOVE。我始终都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不是现在。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承担,去面对所谓的LOVE。既然是在春天,就不要去做秋天的事。我们纤细的手指只拥有握笔的力量,承担不了更多。

美丽的校园,

理想腾飞的地方。

几多忧愁,

几多欢畅,

命中注定,

都要品尝。

不要让一时的失意,

折断我们奋飞的翅膀。

你是一颗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

第3篇

现如今,名人出书,似乎已成定律。因为你是名人,当然就能随地大小便,你想不名利双收人民都不答应。其实你当了“”,自然就会有人成天哭着喊着为你立个牌坊。这个很伤自尊的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叹生不逢时,晚生若干年,再做个整型手术让浑身都性感起来,最损了也能搭上青春偶像的末班车,随便爆料点绯闻,出本矫揉造作无病的写真集养家糊口还是绰绰有余的;到了我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岁数,连凑合写本留给后人的回忆录的资格都没有。

真是时代在蜕变,而且一夜之间变得有些浑浊不清。每日心神恍惚的醒来,蓦然回首,满城尽带“悠悠挺”。顿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辱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闹心。因而我也就与时俱进,出污泥而染的跟着大伙浮躁一把。好在我还不具有什么名人的天赋,虽然我自称不想与“”为伍,可里程碑式的牌坊还是想立的。不然等我儿子长大了,到了弄不清他爹是干嘛的,别误以为是个靠拍“悠悠挺”广告起家的可就糟了。

言归正传,此书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它不过是改编他人原著的剧本而已。我和我的那些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的伙伴们,如今联系甚少,有的甚至已经英年早逝安息黄泉。原本频繁的聚会,随着一次次的乘兴而去、失落而归,最终还是落了个曲终人散不了了之。其实大家心照不宣都在为了生计疲于奔命,哪还有工夫陪你叙旧扯淡。而那些活得滋润体面人物毕竟是极少数的,不管你有多风光,岁月总能洗尽铅华。

原以为平淡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怀念起过去的时光。往日的情景一幕幕的象伤痕累累的胶片在我放映机般的大脑中不停的闪过,他们总是不期而至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深知我的躯体在开始老化,终将变为腐朽,而我那脆弱敏感的神经也开始变得那么不堪一击。每每回想起那些儿时的伙伴,听着那些当年伴随我们那代人青春岁月的旋律,竟时常在孤灯的陪伴下独自潸然。那情景久久的挥之不去!今天,之所以区别于昨天,恰恰是因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们心中。或许人生就是如此,很多人都在不经意间开始了自己的收藏――我的收藏即是怀念!怀念那已逝去的青春,怀念是永恒的,而青春是短暂的。

记得很多年前,一那时我刚刚完成《贻笑大方》电视剧的创作不久,闲来无事,信手翻出王朔先生那部长篇压箱之作《玩的就是心跳》。重温起来我依旧像见到思慕已久的梦中情人那般怦然心动、欲罢不能。说它压箱底是因为此书完成于90年代初期,当时王朔先生的一大批作品均已搬上屏幕,唯有这部长篇无人问津。庆幸之余的我如获至宝,雄心勃勃的企图将它改成电影剧本。但由于不言而喻的原因未能遂愿,却又不愿轻易放弃,只好自不量力的将王朔的这部充满现代气息的、迷乱之作的电视剧改编权购下。从此踏上了漫长而梦魇般的创作迷途。前后几经周折,耗时三年多的时间,终于成稿。

众所周知,王朔先生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的是以语言见长。而那些独具个性的鲜活人物,基本脱胎于我们年少时的共同经历。因而保持和延续王朔一贯的语言风格也就成了我创作本剧本的策略之一。剧中众生相对待生活的那种满不在乎、孤芳自赏、妄自菲薄、玩世不恭的状态,正是那个特殊年代的我们这群异类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出自王朔小说《橡皮人》里的那句“从小就一块偷幼儿园的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的平淡无奇的家常语,却实在容纳了太多的内含和充满了阳光般的诗意。不禁让人回想起了那一张张肆意妄为、桀骜不驯、放荡不羁而又充满了迷茫和稚气的青春面庞。这正是一代人的无因的反叛和青春的史诗。每每道来心里总有一种人生苦短、恍如隔世的凄楚之痛。它很轻而易举的让人穿越时光倒流的隧道,回到了昔日那美好的童年。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句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玩笑话,竟成了支撑我创作的潜在动力和灵感的源泉。我和我的剧中人物始终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谱写了人生中的那段悲欢离合的华彩乐章。

此外,特别要说的是,该剧本的形成还得益于那首上天眷顾我的与我同龄的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如同母亲无私的乳汁滋养并伴随我们成长的伤感老歌,使我常常不厌其烦地听着它那哀戚幽婉的旋律废寝忘食的沉浸在创作的之中。它不仅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同时激励着我创作完成了这个剧本。如果真有来世,我仍将一如既往、义无反顾地选择那段刻骨铭心的青春,那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会继续活在自己的“桃花源”中,坦然真实地走下去。

首先,我必须感谢我的那些过去的狐朋狗友,特别是王朔同学,是他宽容大度的容忍和放纵使我肆无忌惮、大刀阔斧地宰割篡改了他的大作。其次,我要感谢上帝赐给我灵感,感谢创作带给我无尽的快乐;感谢所有支持过我和骂过我的人。还要感谢我的良师益友李迅先生,是他潜移默化的给了我创作的勇气与信念。最后,当然要特别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他们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的心血之作与更多的读者见面。由于篇幅所限,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志对剧本做了大量的删减,不免会带来些遗憾,敬请读者见谅。

第4篇

在北京人艺宿舍大院长大的果静林,从小就向往舞台表演。10多年前,他在北京鼓楼大街附近的一所财会学校读中专。上学第一天,老师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算盘,果静林傻眼了,以后的日子他都要和算盘相伴?

对于会计这行,他完全没有兴趣。果静林学习不积极,但是在文艺和体育方面,他可是学校的风云人物。有一次,他组织学校足球队去中戏踢球。倒霉的是,果静林刚上场两分钟便把脚崴了。他蹲在球场外,无聊地看着从身边走过的红男绿女。果静林有点纳闷:“中戏不是学唱戏的地方吗?唱戏的应该都是矮个子啊,他们怎么都这么高?个个都那么漂亮,和才子佳人一样。”果静林好生羡慕,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去中戏读书。

遗憾的是,1990年,中戏只招收新疆代培班,李亚鹏、陈建斌即是那一届的幸运儿。没有机会考中戏,果静林选择了上戏,并顺利考取。

后来,果静林回忆起那天在中戏的场景,他看见的人中有尚未成名的巩俐、史可、贾宏声……

果静林是北京“土著”,追溯到老祖宗那儿,他可能还有点皇室血统,是满族镶黄旗。他从小在皇城根儿长大,特别怀念儿时那些充满浓重京味儿的日子……从成为演员的那天开始,果静林就一直想拍一部戏,缅怀一下自己的青春。

那年他34岁,本来感觉自己已经老了,再不能演青春戏了,没想到机会不请自来。叶京要拍摄一部有关60年代北京青年的电视剧,“有些在雪地里撒点野的味道”。剧中很有时代标志性的人物就是高洋,他有点痞,有点坏,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狡黠。说起来,果静林和高洋是有些缘分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已经开拍一周多,可是剧中饰演高洋的演员不太灵光,叶京不得已临时换人。

剧中饰演高洋弟弟高晋的演员叫黄勐,是果静林最要好的朋友,非常了解他。剧中高洋这个角色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而果静林是70年代出生,又是个老北京,正好赶上60年代北京小青年狂放不羁的尾巴。黄勐极力向叶京和制片人推荐果静林。深夜里,果静林接到叶京的电话,说是找他演一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电话那头很急,让他第二天就进剧组开拍。

圈内人都知道,叶京导演拍戏有一个习惯,在台词上,他绝不允许演员改一个字。当时《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有三本剧本,由于时间紧张,果静林一本剧本也没有看完,甚至连通读一遍的时间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要一个字不错地背下台词,果静林的压力非常大。开始前一个星期,果静林感觉自己演得不好,一是对剧本了解不深,二是台词压力大。果静林不理解:“为什么演员连改动一句台词的权利都没有?以前拍戏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在后来的拍戏过程中,果静林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就是重拾他自己的青春,剧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如同让果静林回到自己的“青葱岁月”。果静林慢慢理解了导演叶京:“他设计的台词中,每个字都是要表达时代特色的,而演员很随意的口语就完全不能传达出那种味道。”

最后一场戏,是高洋、方言在广东的聚会。12月底是广东最冷的时候。“那天我们穿着单衬衫,顶着大风站在珠江边上。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全部穿着军大衣。所有的演员都冻得上牙打下牙,可是根据剧情大家还要吃冰淇淋。那场戏真的难挨。叶京看着我们,其实他也知道很冷。可是因为太冷,很多演员拍戏的状态都出不来。最后叶京看着所有人,瞪大眼睛,泪水盈眶,近乎歇斯底里地喊:‘你们有没有良心,你们要对得起那代人。’我记得特别清楚,他先是喊,后来嗓子破了,所有人听完他那句话,刷一下眼泪就下来了,状态都出来了。那个场面我永远记着,就因为这点,我非常尊重叶京。”

神似袁隆平

如果你看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有些流氓习气的高洋,你一定想不到主旋律影片《袁隆平》中的袁隆平也是果静林饰演的。这是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物,一个是北京大院的浪子,一个是解决了世界半数人口吃饭问题的科学家。果静林是体验型演员,只要演上一个角色他就得全身心地投入。“正所谓干啥吆喝啥。”演完高洋,长达半年的生活中,果静林都感觉自己“流里流气”的,身上的那种社会气息特别重。从高洋恢复成果静林,很伤神。再从果静林变成袁隆平更有难度,他靠的就是感同身受的体验。

拍摄《袁隆平》之前,果静林对袁隆平的印象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水稻之父……可是当果静林亲眼见了袁隆平之后,他对袁隆平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一天见到袁隆平,果静林尊敬地打招呼:“袁先生好!”袁隆平马上纠正:“你应该叫帅哥好!”第二天,果静林刚想说“帅哥好”,袁隆平哈哈大笑:“今天你得说‘资深’帅哥好!”果静林从来没想过,一个搞科研的学者,竟然在生活中如此幽默。袁隆平是年近80的老人家,对网络上“资深帅哥”这样的流行词汇运用得比他都熟练。

《袁隆平》是果静林第一次接触主旋律影片,而影片又带有人物传记的色彩,他最担心自己在外形上不像袁隆平先生。“可是一丝不差地模仿是不高明的。演员必须有自己的创作,正所谓‘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关键是要演出袁隆平的“神”和他对土地、对水稻的热爱。

关于袁隆平的故事里有这么一段,袁隆平在地里培育水稻的时候会对着水稻聊天。很多人认为这个故事一定有戏说的成分,但是果静林却相信这丝毫没有夸张,“我养过30多年花草,从记事儿起就开始跟着我爹养花,如今爹老了,他老人家这点嗜好我都继承了。花要怎么养?一定要投入情感,天天对话、聊天养出来的花一定和‘散养’的不一样。”果静林家里有一盆君子兰,养了4年也没有开花的动静。“我很郑重地和它谈了一次:这家里阳光最好的地方你占着,我年年换土,你一次没开。今年再不开,我也不扔掉你,这样做不人道,我就把你栽到楼下花园,再不伺候你了。说也奇怪,刚到春节,君子兰开了花。”所以,袁隆平对水稻的感情,果静林深有体会。拍戏时,果静林看着地里的水稻苗,真的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似的。

《袁隆平》拍摄的两个月时间里,果静林几乎每天都挽起裤腿,打赤脚踩在田里。水田里有很多蚂蟥,当年袁隆平在水田里育秧时,吸血的蚂蟥就会钻进他的脚里。拍摄中有一个细节上的问题,蚂蟥钻进脚里该怎么处理?果静林设计了好多种演法,可是都感觉演得假。后来袁隆平本人说,当年他是用鞋底子使劲儿抽打脚掌,生生把蚂蟥打出来的。果静林听了袁隆平的建议,才演出了最真实的状态。影片拍摄过半,剧组去当年袁隆平先生工作过的一所学校采景。学校里有很多袁隆平当年的同事、学生和老朋友,他们看到果静林第一眼时都说:“这真是太像袁先生了。”果静林悬着一个月的心终于放下了。

在电影《袁隆平》中,果静林饰演从青年到60岁的袁隆平,老年的袁隆平由袁院士本人出演。演员与原型同出现在一部戏中还是第一次,也是这部影片的一大亮点。果静林笑着说:“论智慧,袁老师是个超级智慧的人,能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我比不过他;论个性,袁老师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又做得这么成功,这样的超然个性,我比不过他;论生活情趣,袁老师曾经获得过游泳冠军,又把小提琴拉得那么好,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我仍旧比不过他。不过,论演技,他可比不过我。”

意外的华表奖

凭借《袁隆平》,果静林摘得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其实果静林对自己要求不高,当他得知自己入围“最佳男演员奖”提名的时候就已经很高兴了。“中国一年有好几百部电影,就有好几百位男主演,我能在提名范围内,已经很知足了,不强求第一。”

华表奖颁奖典礼上,最佳男演员奖颁发给果静林,他多少有些意外。与众多一线明星相比,身为国家话剧院演员的果静林算是陌生人。他从上戏表演系毕业10余年来,曾在话剧舞台上出演过《半生缘》《普拉东诺夫》等中外名作。而他在热播剧中扮演的角色,如《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的高洋、《神鞭》中的玻璃花以及《家比天大》中的刘德林,也因为特点鲜明,让许多观众记住了他的面孔。直到在影片《袁隆平》中的精彩表演,让他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影大奖。

第5篇

可是,当所有的日子一天天走近我,所有的优思也不请自来;定睛回眸,生命充满了太多的遗憾,太多太多的梦想还来不及实现;顾影自怜,眼角却已悄悄爬出鱼尾印痕……啊,难道青春就这样匆匆离我而去?

是呀,岁月能带走许多,能带走我们年轻的容颜和充沛的体力。但是,岁月带不走一切,它带不走我们所有的梦想,它带不走我们实现梦想的青春之心!

一位美国老人在他70岁时写下了一段关于青春的文章。他说,青春并不只属于青年,青春属于每一个人,青春属于每个人的任何时期。只要你对人生永远怀有梦想,只要你对自然、宇宙、社会永远怀有好奇心―那么,不管你是白发苍苍,还是体弱多病;不管你是身陷图圈,还是重担累累……谁都无法剥夺你的青春之心,谁都无法扼制你生命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这位老人关于青春的独到见解成为许多成功的企业家的座右铭,鼓舞着他们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齐白石老人也正是这段话的写照。对绘画的热爱促使他在古稀之年也握起了画笔,他的生命、他的青春难道不是在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的画虾中得到了永久的延续和再现吗?

也许你未必有如齐白石老人的天才和机遇,但是倘若你磋跄岁月、枉自磋叹,那么你就无缘证明你有某方面的才华,也无法使你的生命焕发出内在的活力与光彩了。

有这样一个普通的故事,他根本不通音律,也从未受过有关音乐的训练。而立之年,他却开始羡慕起琴与弦发出的美妙音响了。就这样,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他用笨拙的手在业余时间学起了大提琴。刚开始音调乏味的练习使他心灰意冷,他觉得他根本没有享受到音乐的美妙,却只有呕哑嘈杂的噪音。直到有一天就在喧闹的公共汽车上,他脑子里的音乐忽然活起来了,如串串珠现,似山间小溪奔流而出―他急不可耐地回到家,拿起大提琴,终于在他的手上他亲手拉出和谐顺畅、优美动听的音乐。啊!那是怎样一个迷人的境界啊!他说,当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参加演奏时,他的老相识们吃惊地瞪着眼睛说:我从来不知道你还会这一手呀!

啊!青春之心,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东西呵。它可以使人在任何时候,即使是垂暮之年,也永葆青春的活力。大家看过美国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吧?成长带给我们烦恼,也带给我们经验,更带给我们快乐。正是宝贵的青春之心促使剧中退休的老外公卖掉花园洋房他自己的家,却买了一辆豪华的住房式旅游车,去实现他一生梦寐以求的周游世界的美梦。

青春之心,这是怎样瑰丽的一件人间珍品!只要你去努力,它自会来到你心中,谁也恩赐不来谁也剥夺不走。它可以使人的生命焕发出内在的活力与光彩。

我的一位好朋友曾经对生活非常悲观失望,她,以至于她的身体到了崩溃的地步。直到即将告别人世,她才发觉生活的可贵,她才发现生活是这样美好,她还有太多的梦想没有实现……就是凭借这被唤醒的青春之心和青春的生命力,她才从死神的手里奇迹般地逃了出来。康复之后她跟我谈道:我是学习心理的,可是直到生病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人通过暗示等方法,是可以进行人格的自我塑造的,无论起步多么艰难,面临怎样的困境。这才是健康、开放、富有创造力的人格,这种人格才具有吐故纳新、海纳百川的能力,因此才会有世上许多可歌可泣、可钦可敬的壮举和成就。

现在,她是北京一所着名高等学府的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她对她的专业、她的生命非常热爱,她曾到我们大家熟知的希望热线等处义务咨询服务,她正以她的学识、她的经历,以她对生命的热爱唤起许多人内在的青春之心。

朋友,我相信你也一定拥有青春之心吧?发掘出你内在的青春之心,实现你的梦想吧!总有一天,会实现你的某一个梦想。这样,当所有的日子都来临时,你的梦想、你的快乐将随之而来——

所有的日子,

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第6篇

9月,对一本杂志来说,是个分水岭。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批老作者、老读者长大,离开,同时又有一批新人加入。《新作文》更像一所学校,有人毕业,有人报到。时间一路向前,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路上成长,成长中路经这所学校,进来看看,便是缘分。

这期杂志,至少有两个方面让我感到欣喜。一方面,我欣喜地看到出现了不少新人的作品,而我也相信,这些“新人”,必将会通过他们源源不断的作品,通过他们与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成为我们杂志的“老人”;另一方面,我也欣喜地看到,关于“青春”和“时间”的思考遍布字里行间,这样的思考无疑是我们每个人成长中的珍珠。或许,这也与《致青春》的上映有关吧。

马佳威说,“青春是时间的风眼”,我们在成长中经过的第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便是青春。“我们踏着青春的路途风尘仆仆,一路往前,再也没有回过头看看曾经为之留恋过的风景,才发现青春早已走到了尽头。”无论留恋还是决绝前行,青春都会成为我们拥有的所有时间里一个清浅的背影,它告诉我们:我走了,不必追。除了转身上路,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吗?

张梦桐则在《生命三重曲》中思考“青春”与“时间”的关系:“青春是繁华的代名词,繁华逃不过荒芜,而青春也逃不过日复一日的侵蚀。当我们穿越岁月的洪流,驻足回头眺望时,一切竟一无所踪。青春是化成时间的余灰了。”

需要这样感伤吗?当青春化成了时间的余灰,我们还拥有青春外的时间。告别了青春的痴狂和生涩,我们需要用被青春打磨过的肩膀,承担更多的人生重担。可以说,走过青春,也许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时间是什么?刚刚结束高考后的王宇昆,带来了他的新作《被时间遗忘》。他在思考:什么样的人是被时间遗忘的人?一个人如果被时间遗忘会怎样?他试图用自己的理解定义时间:“时间是一个强大的药剂,在伤痛的时候给予我们疗伤的空白,在释放的时候给予我们自由舞蹈的罅隙,在成长的道路上神机妙算像老者模样早早布置好要经历的所有坎坷。”时间与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有时候,它是一位智慧的教育者:“时间会给人们挖一个坑,等待人们掉进去。时间又会给人们一把稻草,给人们指示闪烁希望的方向。”有时候,它又是一个孩子,所以会和我们闹意见:“时间有生命力,是个孩子。我们也是孩子,孩子与孩子本是伙伴,但随年月滋长,伙伴间彼此出现分差出现厌恶,于是这个孩子抛弃了那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人快乐,一个人难过,一个人舔舐伤口或是糖果。”王宇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被时间遗忘的人,他始终醉着。被时间遗忘的人,他始终睡着。”在这种强大的悲悯里,我们懂得了时间对于我们的意义:我们不能被时间遗忘啊,我们要紧紧抓住时间的衣角,和时间一路同行。

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不多,就算活到90岁,也只有三万多个日子,而其中有很多日子,我们还是在懵懂无知中度过的。能否用好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功课。刘涛在《你好,夏天》中说:“时光打马而过,在花开花落中计算每个人的汗水可换来多大的分值。”翁艾在《蒹葭》中说:“走过的时光不会欺骗任何一个人,它真实地存在着。”在自己的时光中,我们要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正如张梦桐在《生命三重曲》中说的:“其实生活就是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它可以是文艺片,可以是爱情片,可以是励志片,可以是你想的一切。即使前方的路深不可测,我们也要捻起那朵微笑的花,做光鲜亮丽的主角,在生活中破浪前行,不计沧桑。”

致我们每个人的时光,致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

张勇耀

第7篇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沉沉谢幕了。

厚厚的那一侧是已逝的时光,由于有些日子上记着一些人的地址和电话,以及偶来的一些所思所感,所以它比原来的厚度还厚,仿佛说明着已去岁月的沉重。它有如一块沉甸甸的砖头,压在青春的心头,使青春慌张而疼痛。

发明台历的人大约是个年轻人,岁月于他来讲是漫长的,所以他让日子在长方形的铁托架上左右翻动,不吝惜时光的消逝,也不怕面对时光。当一年万事大吉时,他会轻轻松松地把那一摞用过的台历捆起,随便扔到什么地方让它蒙尘,因为日子还多得是呢。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看着那一摞摞用过的台历,也许会有一种人生如梦的沧桑感。于是想到了撕日历。

小的时候,我家总是挂着一个日历牌,我妈妈叫它“阳历牌”,我们称它“月份牌”。那是个硬纸板裁成的长方形的彩牌,上面是嫦娥奔月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一轮无与伦比的圆月,一些隐约的白云以及袅娜奔月的嫦娥飘飞的裙据。下面是挂日历的地方,纸牌留着一双细眯的眼睛等着日历背后尖尖的铁片去,与它亲密的吻合。那时候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撕日历。

撕去的日子有风雨雷电,也有阳光雨露和频降的白雪;撕去的日子有欢欣愉悦,也有争吵和悲伤。虽然那是清贫的时光,但因为有一个团圆的家,它无时不散发出温馨气息。每当白雪把家院和园田装点得一派银光闪闪的时候,月份牌上的日子就薄了,一年就要过去了,心中想着明年会长高一些,辫子会更长一些,穿的鞋子的尺码又会大上一号,便有由衷的快乐。新日子被整整齐齐地装订上去后,嫦娥仍然在日复一日地奔月,那硬纸牌是轻易不舍得换的。

长大以后,家里仍然使用月份牌,只是我并不那么有兴趣去撕它了,可见长大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管多么不愿意面对逝去的日子,不管多么不愿意让青春成为往事,可我必须坦然面对它。当我串起今年的台历、将明年散发着墨香气的日子摆在铁皮架上时,我仍然会在上面简要抒写一些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的。如果能把幼时已撕去的日历一一拾回,也许离异的家庭就会复活,父亲又会放一条狗进我的睡房催我起床,也许我家在大固其固的那个已经荒芜了的院落又会变得绿意盈门。但日子永远都是:过去了的就成为回忆。

可它毕竟深深地留在了心底。当我年事已高,将台历的日子看花了,翻台历的手哆嗦不已时,嫦娥肯定还在奔月。

赏析:

撕日历牌的经历,可能很多人有。如果小时候有过这个经历,这篇文章相信可以唤起你曾经的感受。尽管情境不同,但撕日历时的心态是想通的,日历一页页撕掉,盼望的假期、最盼望的新年就能很快到眼前了。童年的日历是和美好的假期、热闹的新年有关的,里面包含着童年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像阳光一样在未来的人生岁月里持久地发光,可以不断地滋养养着我们因为岁月的蹉跎而日渐疲惫的内心世界。日历牌折射出人对一生中最宝贵最童真时光的留恋和向往,对于快节奏工作生活的现代人来说,它是一份温润清透的心灵鸡汤!(李新海)

第8篇

主持人的话:

似乎有很多人热爱童话,热爱这种方式或结局。

在任硕这里,从曾尹郁的《童话》开始,讲述了小说本身及“童话”的诸多感觉。而毕若旭则是在夜晚,被光良的《童话》牵扯出接连不断的回忆,一半伤感,一半幸福。这也可以看作是《日子啊,过了又一年,又三年》的前奏。而《幻影的重现》则是对《充满神奇诱惑的宗教解密》的呼应与回答,从电影的角度分析《达・芬奇密码》。龚颖这次带给我们的是有关柯南10周年的简评,它一定勾起了许多人童年的回忆,哦,那些日子啊……

这些美好,把我们带进一片森林,一片仿佛隔绝世界的胜境中。

栏目主持:雨霞

一直以来,我将童话理解为“不可能发生的事”,带我们进入梦幻国度。读了曾尹郁的《童话》,我才明白,什么是生活的童话,青春的童话。

是青春,是梦,或者说,追梦的青春就是童话。主人公林晓白和他的同学们就有着令人羡慕的青春。凡青春必有三大特点:活力、勇气和梦。林晓白的活力不仅仅体现在他对张雨锲而不舍的追求上,还有那种屡败屡战的决心。面对初恋,他害羞,无措,弄巧成拙,吃了许多苦头。童话中,王子对公主说要永远在一起。永远有多远,就是一直到童话结束。把林晓白代入“王子”,把张雨代入“公主”,一切就像童话一样。

《童话》更像是一一本叙述梦的书,林晓白的梦,曾默的梦,白田的梦,张雨的梦,胡香凭的梦……现实和梦纠缠在一起,亦真亦幻,曾尹郁用幽默时尚而又深情的语言娓娓讲述着。有人说成长很痛苦,全靠梦来解脱片刻;有人说梦是双翼,让青春飞翔;有人说梦只局限于童话中,永不成真。我想,现实中惟一永远存在的童话就是梦。我们梦见的东西也许很离奇,但那是属于自己的梦。

每个人部有自己的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童话里的主人公。曾尹郁营造的“童话氛围”是那样令人向往,朦胧中我又看到了林晓自和曾默勾肩搭背无所顾忌地与朋友们打成一片,这就是童话吗?可为什么我的生活也是如此呢?原来我们都生活在童话中,只是自己没有察觉到罢了。

那些爱过的人,消失了,只有童话依然存在。其实《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童话般的心灵,就会拥有无尽的希望和美好。

永远存在的童话,它像鲜花一样盛开在我的心里。

第9篇

天使一般的少女

新学期开始,周围有点喧闹。我独自一人趴在操场的栏杆上,一边看远处的山和山顶的白云,一边想接下来的高中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枯燥无味,还是充满新奇?我用手指梳理了一下被风吹乱了的头发:也许跟初中一样,有令人讨厌的课本,令人头疼的作业题,还有烦人的成绩。

就在我转身的一刹那,一个身着一袭白裙,犹如天使一般的女孩映入我的眼帘。阳光下,她正对着我微笑。“你好,我叫萧逸,你叫什么名字,我们可以做朋友吗?”她大方地问。“萧逸,你好,我叫凌雪。”我答道。萧逸,她真的是天使一般的少女。

人不花痴枉少年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的青春,就这样一去不返了吗?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我与萧逸成了好朋友。她有着与我一样的性格,一样的爱好。所不同的是,她不像我一样多愁善感,她永远都是快乐的;即使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她也从来不会感慨,更不会去抱怨。

我们会在上下学的路上,放肆地看着每一位经过身边的帅哥美女。我们曾将“人不花痴枉少年”作为我们青春的座右铭,我们比谁都清楚青春易逝,我们不能让它就这么荒芜了,至少要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看到校园中的一对对情侣,我们不曾羡慕过。因为我们知道,在这场华丽的蜕变中,我们谁都输不起!

萧逸挽着我的手臂,亲昵地说:“雪,你知道吗?我的青春有你陪伴,很幸福!”我笑着说:“有你在我身边,我和你一样幸福!”

离心最近的地方

“遇见一场烟火的表演,用一场轮回的时间。”那么,遇到萧逸,会不会是我一生中最温暖的时光?和萧逸走在一起时,她总是走在我的右边,我走在她的左边。有一次,她说:“雪,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让你走在我的左边吗?因为那是离心最近的地方啊!”啊,这样的日子会持续多久?我们不曾追问,不曾担忧,因为我们都还年轻,我们有的是大把的青春。只是,我们看到了蝴蝶的美丽,却看不到它脆弱的坚强。

秋风冷了谁的眸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萧逸,能否再回到我们初次相遇的那个夏日午后,你嫣然一笑,宛若夏花。一声汽车的鸣笛将我拉回了现实,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向医院。沉睡中的萧逸,脸色苍白。过了许久,萧逸醒了,她说:“雪,我想晒晒太阳,你陪我一会儿,好吗?”我点点头,却发现自己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在深秋落叶满地的时候,萧逸安静地走了。

遗失了的天涯海角

第10篇

时间久了,才恍然发现,自己已经邂逅了一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年少的时候,总希望可以一个人去远行,轻装上阵,做一个孤独的背包客,到一个个无人知晓的遥远国度,把心给予每一片天空,但是那些青春抑郁难耐的日子终究束缚了这些不曾实现的幻想。

不曾去过远方,但心却一直归属。百般寂寥的日子多了,便总是愈发有着徒步旅行的情结,但总是碍于经济与时间的问题,这样的想法便总是无法实现。于是年少的岁月里,我总是不停地谋划着一场自己的旅行,而每次却总是止于现实而心生落寞。

孤独的日子久了,也便早已习惯,而有的时候习惯会是一种极其可怕的东西,正如孤独的人习惯久了,才会发现寂静的时候总是止于喧嚣之处。聊以,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于是我不得不在很多日子里,将我的时间黑白颠倒。

灵魂不会孤独,正因思想还未停止。于是孤独的日子多了也需要排遣,也许仅仅是因为思想还在。

纪伯伦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呢?人总是需要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想起一个未知的人,然后想到痛,痛到流泪,然后再以此来宣泄自己未知的情感。

孤独的人才会有思想,就像是一汪清澈的湖水,只有在世界安静下来的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的倒影。于是年少的心需要孤独,只有这样,才会在空旷的、人迹罕至的山谷之中,听到自己内心深处清晰的回音。

这倒也怪,人总是在最孤独的时候才最真实,只是可惜,人不能一直孤独,总是需要带上最真实的面具去应对这个世界上形形、千奇百怪的人群。

真是遗憾至极,不能一直孤独下去。

2

转眼间身边的朋友陡然减少。起先的时候或多或少的还会想起彼此,所以出于惦念和挂牵,总是忘不了给彼此打一个电话,但是时间久了,有些回忆也就开始在脑海之中淡却了。

正因如此,愈发的想要出去走走,去友人曾经生活过的土地瞧一瞧,看一看他如今的生活环境,是否正如友人曾经和我絮叨过的场景一样。而这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自己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莫名其妙心痛,莫名其妙害怕,我害怕,害怕在未来的某一天,关于友人的记忆,连些许清晰的回忆都没有了。等到那个时候,我会不会连自己都痛心疾首,或者,我也早已忘记自己还会痛心疾首。

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漫步于城市边缘,看着那些不曾属于我的爱恨情愁,在我的生命里激情点燃。而我在一个我至今都不曾熟悉的城市里,看着不同的人演绎着不同的人生,听不同的人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每每如此,他们都会变成我写作的素材。但是这时我却往往无从下手,或许只因自己涉世不足,佯装沉稳的外表,并未真正的褪去幼稚的内在。

看惯了别人的喜怒哀乐,就总是特别容易陷入到别人的生活里去,但我们又不得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于是,我还要时常提醒自己,那些年少不羁的轻狂岁月,都是过眼烟云。

如此而言,的确不该让自己沉浸于单调乏味的生活之中,更不应该沉浸于孤独的世界而郁郁寡欢。总算觅一两部与青春年少有关的电影,但是情节未免显得矫情做作。结局,离我总是可望而不可及。

直到最后我才明白,无论是屋檐下的燕子,还是屋檐下的蝙蝠,都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不同生物。永远都不要奢求他人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更不要奢求他人在孤独的时候抚慰内心的离殇。

而活着,毕竟是自己的人生,何必肆无忌惮地去复制他人的生命。

3

活着便是一种幸福。

年少失意的时候我总是这样自我安慰,当然,请相信这也是一种高境界的自我追求。

几天前,与友人把酒而欢,我对朋友说:“活着便是一种幸福!”

友人笑对我说:“没想到这么多年,原来你就这么点儿精神追求!”

我笑着对他说:“我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就这么点儿追求!”

曾经一起耍大的年少玩伴先先后后都已有了各自的前程,有人远嫁天涯,与自己的知心爱人比翼双飞;也有人心系祖国,投身到遥远的边疆;更有人因不合世俗,走向社会却屡屡上当受骗而一时难解心结而自我了断了生命。

而那些与年少有关的青春印记,也都只是定格在了彼此脑海最深处的地方。

正如三毛所说:对弈的人已走,谁还在意推敲红尘之外的一盘残棋?

而在这个浩瀚蔚蓝的星球上,有的人喜欢不停地追求幸福,而有的人却甘愿放弃幸福。

我们只是各自追求着年少时憧憬的幸福,然后走在各自毫不相干的生命道路上。正如《名侦探柯南》第十五部剧场版里的一句话:一次擦肩而过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

再也见不到一些人了,就像是生命中从一个点出发的两条射线,今后的道路越走越远,再也不见。

只是一路走来,很值得庆幸,孤独的时候总可以回忆,感谢孤独,提醒我在迷茫失意的时候倾听来自年少内心的回音。

4

万物轮回,一切如初。

只是碍于时间流失的时候,才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早已物是人非。

母亲也总是这样说,我们姐弟三人也不比年少的时候了。她也总是这样,每每见到我的时候总是观察出连我自己都不曾发现的轻微变化,或是胖了,或是瘦了,然后紧接着是一通不停的絮叨。

工作之后,就比不了学生时代,多了忙碌,少了清闲。在家的时间也便因此而打了一个折扣,母亲知道我有胃病,隔段时间没有接到我的电话便开始惦念,却又总是怕妨碍我工作又不肯打电话给我,所以她总是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编写一条简短的信息给我。而内容也无非就是关于“吃饭”“穿衣”之类琐碎的事情,但是我知道,就是这样的字眼,都不知道她因为按错了键而重新输入了多少回。

我和母亲说,让大姐闲着没事的时候回家陪她,她却又总是推辞嫌两周岁大的外甥太过于吵闹。而我心想,我们姐弟三人年少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让她感觉到吵闹呢?

母亲老了,显得愈发矮小,身体状况也总是愈发糟糕,而母亲每次都是佯装若无其事的样子,就连前段时间生病住院的时候,都对电话里的我再三隐瞒。

真想时光止于年少,那时母亲还年轻,忽然间怀念起那时因为调皮而被母亲拿着扫把追着姐弟三人满院子跑的场景。此时,母亲已经佝偻的身体不知还能否跑得动。

恍惚间才发现,母亲何尝不是在怀念我的年少呢!

有一次母亲深夜做了一个噩梦,关于我,便彻夜未眠,在我清晨的睡梦中便急匆匆地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安好,得知我安然无恙,她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虚惊一场。

母亲疼我,我是知道的,只是碍于表达,谁也不曾将它说出口而已!

而时间就是这样,自己青色的胡茬,终究与母亲额头的皱纹一同雕刻了岁月的痕迹。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时间流失最好的印证。

5

又是一年岁末时。

年少的时候总是盼着过年,因为那时总是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食物,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到处洋溢着新年的欢乐气息。而今却总是不停地感叹,时不我待。又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只是在蓦然回首间发现,自己已不再年少,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那些渐行渐远的亲人与友人,都将化作夜深时孤独的种子,在岁月的年轮里,不停地生长发芽。

第11篇

几般重复的梦境,依旧是五月浅夏,阳光细碎散落的季节。满山炫目的紫蓝色,大片大片如蝶乱舞的鸢尾花,在流动的尘埃里,绽放,翻飞,落定……

―题记

初见鸢尾,梦想如花初绽

忆不得,偶然邂逅这丽景,天空微露清新的晴。只是伫立凝视,眼底已容不下半点杂质。近乎耀目的紫,淡淡的蓝,以及那片在初夏和风中渐隐渐动的鸢尾,恰若梦幻的蝴蝶,点缀我荒凉的人生。

自此,心中便有了一份如生命勃发的感知,以至在后来的人生抉择里,义无反顾地奔至此地,如飞蛾扑火,坚守最初的明丽的文字梦想。关于青春,无所谓繁华,即便如清水棉布般寡淡,我也能在阳光流动的案头,静静地写下岁月沉淀的字句。

直到多年后的今日,在深夜,远远眺望康定的青山。如墨笔轻轻勾勒的画面,那些看似静止的粗线条,在东方欲白的时刻,愈显灵动了。初见鸢尾的感动,莫名浮现,至少我仍在执著地等待,默守梦想如花绽开。

又见鸢尾 ,经年不遇的风景

我不种花,却喜欢与花邂逅的一刹那,如情人般地对望,便把记忆中的细枝末节铭记。一如当年爱极了苍耳的心,平凡简爱般质朴的灵魂。一如我淡淡的文字,不美,却想要一直陪伴到天涯,不肯离去,永远相随。

而我稚嫩的梦,就在久经荒渴的青春沙漠,遭遇我期待的风景。那时是浅淡的初夏,在冗长而寂寥的午后,阳光是细碎的,世界一片宁静,只余跳动的脉搏和花朵起舞的身影。我便记得,她叫鸢尾。如苍耳般平实的名字,只待一个花落满溪的夜晚,如蝶从梦境穿过,岁月悠长,相遇,我衣衫单薄。

再见鸢尾,青春如雾起时

每每忆及十六七岁常有的念头,同所有人断了来往,从此,携一个橘红色皮箱,不带一分半文,徒步游荡于开满鸢尾的南方小镇。只为寻一个梦,一个无关风月,仅与文字有关的简单的梦。

待到黄昏染尽时分,任风吹散袅袅炊烟,我走在拥挤陌生的人群中,如多情的孩子,对每一个人微笑,铭记每一分感动。而后觅一条花香弥漫的小径,写着我偶然邂逅的文字,然后,静待花开。

只是这期期艾艾静静淌过的岁月,未曾,也从来不肯为谁停留。我是一个有梦的人,但终究没能在如雾的青春中觅得鸢尾。

铭记鸢尾,信仰者的幸福

青春,如一道青冢,过往的时间,都被一一锁尽。

我的日子,仍旧如棉布纯白简单着。

第12篇

从《失恋33天》中的黄小仙到《分手合约》中的何俏俏,白百何的“北京小妞”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走红的白百何也被媒体封为“小妞电影”代言人。据悉,由白百何担任女主角的多部电影将在年内上映。

2013年,看白百何如何升华“小妞电影”的魅力,无疑成为电影圈的一大焦点。

白百何,1984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原名为白雪,家人朋友呼其为小雪,2006年出道以后,由于演艺圈中名为白雪者甚多,为避免混淆,老公陈羽凡帮助她选择了白百何这个名字。

白百何从小生活在青岛,12岁时离开青岛,来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上学,成为了年轻的北漂一族。随后在2000年,张艺谋导演来到学校为当时的电影《幸福时光》征选演员,试镜后白百何虽未被选上,但其颇有趣味的即兴发挥给导演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临行时张艺谋建议她去考取中央戏剧学院或北京电影学院,这让原本要报考北京舞蹈学院的白百何改变了主意,从此白百何告别了舞蹈专业,进入了影视圈。

2002年,白百何如愿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就读于舞台剧表演系。随着《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家的N次方》的相继热播,观众开始对白百何有所了解。在拍摄电视剧《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时与羽泉组合成员陈羽凡相识相恋并结为夫妻。婚后,白百何生下一子,做了妈妈。2011年,白百何首次担任女主角的电影《失恋33天》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和票房成绩,并于次年荣获第3l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自《失恋33天》大热银幕后,白百何就奠定了其治愈系女王的坚实基础。如果说《失恋33天》的票房有偶然的档期因素,还不足以证明其强大的吸金能力,那正在热映的《分手合约》短短时间内票房过亿,则让那种偶然成为必然,也再次凸显出小妞电影代言人白百何超强的票房号召力。

《分手合约》的整体风格清新明快,让人感动、伤心的同时,又有些许温情、温馨与温暖。而承担起这一任务的又主要是白百何饰演的何俏俏,角色被白百何演绎的颇具层次,片中情节既让人忍俊不禁,也令人心痛万分,这十分体现演员功底。

电影后半部分,白百何将一个病症患者的孱弱、疲惫、苍白刻画的入木三分。更在内心上让何俏俏的复杂心绪喷薄而出。这种心绪体现在,该如何彻底结束与男友的恋情,该如何面对依旧深爱自己的男友,该如何将真实情况告诉于他……弱不禁风的漫步、气若游丝的语调、绝望却又不舍的眼神,白百何用超凡的“眼技”与生动的体态,将何俏俏的这种思绪、心理展示出来,直达观众心底,引发阵阵痛感。

有网友说,电影哭掉了她两包纸巾;还有网友说,整个电影院都哭成了泪海。演员林鹏看完《分手合约》之后,更在微博半开玩笑地要求好友白百何“报销纸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