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

时间:2022-09-29 08:32:34

运维工程师试用期工作

第1篇

摘要:围绕软件产品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运维五个阶段生命周期与工厂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展开论述;阐述了如何利用工厂模式进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

关键词:软件技术;工厂模式

一、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的专门人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以培养能够进行软件代码编写、界面设计、软件测试及软件维护的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和软件维护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要能够根据软件产品的设计说明书,通过编码实现产品功能,使之能够在指定平台运行;软件测试工程师是根据产品的设计目标,对开发的产品进行测试,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而软件维护工程师是在产品投入运行后,发现产品问题或预防产品问题及修正产品问题,保障软件产品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技术专业工厂模式设计

什么是工厂模式?从宏观来讲工厂模式是指产品从研发、生产、检测和投入市场的一系列过程,从微观来讲是指产品在工厂中的生产和质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和测试的技能型人才;软件产品有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运维等五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其中软件的实现和测试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重点培养技术指标,也是工厂模式中重点应用环节,如何根据工厂模式设计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呢?图1进行了详细图解:

图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工厂模式教学设计

在图1中,软件产品分产品分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产品测试和产品运维等五个不同的阶段,且形成了顺序不可颠倒的流水线工厂模式,且都有对应的岗位;在分析阶段设有产品分析师或项目经理岗位;产品设计阶段设有软件设计师或项目经理岗位;开发生产阶段设置有软件工程师、美工设计师、数据库工程师等岗位;产品测试阶段设有测试工程师岗位;产品运维阶段设有维护工程师岗位。在这五个阶段中,始终设有QA质量监督员岗位来全程监控软件产品的质量。每个岗位必须制定详细的技术标准和工作岗位要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放在了第3和第4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软件的开发能力和测试能力,其中第3阶段由界面设计、功能开发、数据库开发和产品集成等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设有对应的工作岗位。图1清楚的展示了软件产品生产的整个工厂模式的流水线结构,在培养软件技术人才时,按照流水线上的每个工作岗位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就可以实现工厂模式在高职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三、分析与设计阶段工厂模式应用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目标是能够培养出进行软件产品开发的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及运维工程师。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对于高职的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难度太大,学生没有建立对软件整体认识的概念和软件产品开发经验,且这两个阶段是软件产品的起始阶段和重要阶段,后期的开发及测试工作都围绕这两个阶段,这些工作都需要很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在这两个阶段应该建立以具有丰富的软件经验教师为主,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段让学生理解软件产品的分析与设计成果,并且将设计的成果通过报告的形式展示,形成唯一的可以操作的说明书。教学可以灵活且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教学法等;建议采用的项目案例真实,规模适中。

四、开发阶段工厂模式应用

开发阶段是在产品的设计完成后,学生根据产品的设计说明书进行产品的开发,实现设计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这个阶段是培养技能型的软件工程师,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动手得到全面的锻炼。在工厂模式中该阶段分为了界面设计、功能开发、数据库开发和产品集成等,其中界面设计、功能开发及数据库开发可以并行工作;然后将这三个阶段的工作结果进行产品集成。在这四个阶段设有对应的四个岗位,每个岗位都应设置详细的技术标准和岗位操作规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按照这四个岗位进行轮岗学习及实践,使学生掌握每个岗位技术要点以便形成对应的工作能力。开发阶段是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的重要环节,程序的编码能力、界面设计、数据库开发能力及模块之间控制,甚至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本阶段都有体现。

五、产品测试阶段工厂模式应用

产品测试阶段用来检测开发的软件产品是否符合客户对软件产品定义的需求,也是用来检测软件产品中存在的错误,处于流水线工厂模式的第四阶段;该阶段主要培养软件测试工程师。产品的测试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如: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及自动化测试工具对已经开发的模块及集成的软件产品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负载测试等。产品的测试工作必须围绕该岗位的技术标准及岗位操作规程进行,通过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将每次测试的结果形成测试报告,以便发现软件问题及学生对测试技术掌握情况。

六、运维阶段工厂模式应用

运维阶段是在工厂模式中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已经离开工厂生产环节,进入客户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阶段非常重要,是检测软件产品好坏和保证产品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产品上线运行后,产品维护工程师能够根据产品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客户反映的问题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对一般性问题进行处理,对较大难度问题需要及时与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找到解决方案,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工厂模式教学改革,关键是如何将培养软件产品开发教学过程转化为工厂模式,设置流水线工厂模式中各个岗位技术指标和岗位职责,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或其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每个岗位的技术指标和岗位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蔡泽光.PBL在高职专业课程学习中运用研究[J].中国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第2篇

1RAMS管理体系

1.1建立公司RAMS管理体系

RAMS管理的涉及面很广,它与公司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采购部(子系统供方管理)发生联系,当前也与公司的培训部门有关。因此,需要成立一个公司级的RAMS领导机构。它是全公司开展RAMS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该领导机构建议以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为首,由设计开发部门、工艺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子系统供方管理)的负责人或骨干组成,日常业务可由质量管理部管理。RAMS管理组织架构如表1所示。

1.2对供应商的RAMS监管

根据列车故障信息统计,约70%以上的列车故障来源于子系统供方。以系统集成为主的公司,应加强子系统供方的监管,并要有相应专业背景的工作团队。

1.2.1推荐的分包商每个公司都有专门的供方管理机构,也有专用的《供方管理程序》,需要在供方选择、评估、确定的流程中增加RAMS和全寿命周期费用(LCC)要求。

1.2.2对供应商的RAMS管理(1)与供应商签订的技术合同(协议)中,应详述RAMS工作要求,将系统的总体RAM(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指标分配给各子系统,保证总体RAM目标理论上满足要求。(2)要求供应商及时开展RAMS工作,协调、监督并审核供应商的RAMS活动和提交文件。(3)项目执行过程中,供应商应定期(如每月)参加RAMS工作会议,推进RAMS工作,使RAMS工作与项目同步,保证其与供应商之间的接口有良好的沟通。(4)对子系统提供的RAM指标进行总体预计和分析,通过预计发现系统薄弱环节,改进有潜力的子系统,以保证总体RAM指标满足要求。最终,总体RAM指标应满足设计最低可接受值。RAM指标通过,设计定型完成。

1.2.3供应商的RAMS工作鉴于当前国内轨道交通行业的现状,不建议对子系统RAM指标进行单独的验证。建议子系统RAM指标随整车运营考核,每月月末进行RAM评估,连续12个月达到子系统RAMS指标视为合格;子系统RAMS指标未达到要求的,子系统供方应进行改进,直至达到RAM指标。

1.3内部RAMS审核

内审是在公司内部推行RAMS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适时进行RAMS审核,可发现问题,实施跟踪,纠正不合格项,并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审核内容分为例行审核、动态审核和追加审核。为方便推进RAMS工作和不增加额外的工作量,此项工作建议与质量内审结合进行。

2列车的安全性

2.1安全风险管理

随着轨道交通安全性标准(GB/T21562—2008,IEC62278:2002,EN50126)的出台,安全风险管理将成为轨道交通提升安全性不可缺少的设计及管理技术。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风险管理的对比见表2。

2.2安全性分析方法

2.2.1隐患识别收集和汇总公司产品或同类产品在国内外已发生的安全事故信息,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初步的分析,建立主要隐患清单(见表3),供技术人员设计时考虑。在隐患识别方面,应重点考虑单点故障及重要安全电路(如车门控制、车门环路、制动环路等)导致的隐患。

2.2.2隐患登记及减轻措施方案根据隐患清单建立公司内或同行业的《隐患登记册》。隐患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号、部件、隐患类别、隐患说明、可能原因、影响或后果、原有风险等级、建议减轻措施、剩余风险等级、管控单位、减轻措施类别、验证减轻措施方法、状态完成情况等。建议采用表格形式,方便设计师填写和RAMS工程师跟进管理。

2.2.3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分析按照GB/T21562—2008及IEC62278:2002方法执行。采用“频率-后果”矩阵的形式,评估风险分析结果、风险分类和风险验收。风险矩阵见表4。表中,R1表示必须消除的风险;R2表示当风险减少不可行时,应经轨道交通主管部门或安全规章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接受;R3表示采用充分控制并经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接受;R4表示有或无轨道交通主管部门同意都可接受的风险。

2.2.4隐患的减轻措施由RAMS工程师组织设计师、工艺师等提出减轻风险的措施,首先考虑设计,其次是制造,最后考虑运营及维修方面。各阶段考虑的主要内容为:(1)设计———冗余,保护设施,材料分析,负载分析计算;(2)制造———工艺标准,检测,验收,试验;(3)运营———危害的处理程序,警告标志,员工训练;(4)维修———定期维修,检查,测试设备,维修程序。

2.2.5验证减轻措施每一个隐患减轻措施都应有对应的安全验证方法。由RAMS工程师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和落实,并对完成状态进行统计和通报,直到所有减轻措施正式完成。安全验证的主要方法包括:(1)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2)供货商厂内进行的试验;(3)调试试验;(4)型式试验;(5)模拟试验。

2.2.6安全原则及规范要求的符合性评估首先应列举所采用的设计原则、运营安全原则、工业守则或法例。在设计完成前,应逐条评估系统设计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已识别的安全要求或功能,应在试验阶段对其进行安全验证,证明设计符合所需的安全功能或标准要求。安全验证可包括在安全关键设备的型式试验和调试试验中。在车辆试运营前,应完成全部安全验证工作,并确认完全符合所需的安全功能和标准要求。以上内容建议用表格形式完成,形象直观,便于管理。

2.2.7安全分析报告内容安全分析报告通常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安全原则及规范要求的符合性评估;第二部分,故障树分析(FTA)报告。

2.3安全性小结

产品安全是公司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应有一票否决权。如果产品存在风险等级不能接受的安全隐患,那就无从谈起产品的性能、可靠性、维修性等。产品安全性工作复杂、繁琐,许多细节往往容易被忽略。应将安全工作视为公司的“国防、公安”,将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如果只是当成“保安”工作来抓,产品安全性工作将很难开展或大打折扣。

3列车的可靠性、可用性及可维修性(RAM)

3.1列车系统RAM分析及方法

3.1.1子系统的可靠性分配对全车各组成子系统进行分类,建立全车的基本可靠性模型和框图。该模型为全串联模型。结合可靠性框图,根据列车的合同指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对整车的可靠性指标进行逐级分配,完成从整体到局部的分解。可靠性分配常用公式为:λi=Ki•λs式中:λi———子系统故障率;λs———整车故障率;Ki———子系统故障率百分比。对有产品故障数据库的公司,建议用比例法进行分配;对暂时没有产品故障数据库的公司,建议用评分法计算故障百分比。可靠性分配使各供应商和各开发人员明确设计要求,保证总体RAM目标理论上满足要求。

3.1.2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是在产品设计或工艺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产品所有组成单元或工序潜在的各种故障模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可能采取的预防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种设计方法或工艺分析方法。它是一种预防性技术,是事先的行为,也是开展故障导向安全设计的基础。FMEA为系统的可靠性预计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建议车辆公司参考汽车行业的FMEA表格建立适合本公司的FMEA表。FMEA分析过程注意事项如下:(1)应建立产品分层架构表或工序表(这样不会造成漏件或漏工序);(2)应建立产品的故障模式库(有助于设计师分析时考虑全面);(3)必须由设计师、工艺师填写FMEA表(有助于FMEA技术在设计、工艺中应用);(4)对FMEA表中提出的设计、工艺改进措施,应进行审查和验证。

3.1.3系统的可靠性预计可靠性预计是针对产品成熟期的可靠性水平进行的,设计完成时,应完成产品的可靠性预计。预计时应考虑设计、工艺改进的潜力和整个研发过程中的可靠性增长。

3.2列车系统RAM预计实例

轨道交通车辆系统极为复杂,元器件数量过多,任务可靠性框图也较复杂。本文介绍一种实用预计方法。(1)建立产品RAM预计表:建立表5所示的产品RAM预计表,按子系统部件组件零件,建立整车的分层架构,分层至可更换组件层面(表5的第二列)。(2)填写产品RAM预计表:设计师填写产品RAM预计表,并在产品故障影响栏中(掉线、晚点)作出标记,纳入任务可靠性考虑,并作为任务可靠性预计的依据。(3)掉线(或延误)任务可靠性预计:应用元件计数法,将表5中掉线(或延误)栏中标记为Y的工作失效率相加,将影响列车掉线(或晚点)的元器件工作失效率相加,计算整车的掉线(或延误)λ或MTBF。根据现车统计,掉线(或延误)的MTBF约为10000h。(4)基本可靠性预计:根据表5中的数据,应用元件计数法,将所有零部件故障率相加,计算整车的λ或MTBF。根据现车统计,整车的MTBF在100~200h之间。(5)维修性预计:根据表5中的数据,按以下公式,利用EXCEL表格可很方便地计算平均修复时间(MTTR,式中表示为tMTTR)。tMTTRs=∑ni=1(tMTTRi•λi•Ni)∑ni=1(λi•Ni)式中:Ni———设备数量。(6)备品备件预计:根据表5中产品每年的故障数,建立备品备件库,避免浪费。(7)可用性计算:通过上述计算得到MTBF和MTTR,按公式可计算列车的可用性。车辆的可用性约为96%。

3.3可靠性试验

实际工程中,部分产品会出现在型式试验和寿命试验中表现良好、但在实际运营中故障率较高的情况。因此,建议对关键电子设备进行必要的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HALT是一种发现缺陷的工序,它通过设置逐级递增的加严的环境应力,来加速暴露试验样品的缺陷和薄弱点,并从设计、工艺和用料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从而达到提升可靠性的目的。其最大的特点是设置高于样品设计运行极限的环境应力,从而使暴露故障的时间大大短于正常可靠性应力条件下所需的时间。

3.4RAM验证

RAM验证期一般从上线运营开始计算,为期2年。此阶段列车故障信息收集相对容易和全面,可靠性增长形象直观,容易接受,效果明显(见图1)。RAM验证期前半年为车辆早期故障期,半年后车辆故障率趋于稳定,进入车辆故障率的稳定期。上线运营后,每月月末应计算车辆可靠性指标,将车辆运营的实际故障率与车辆合同值进行比较(如图1所示),待车辆运营实际故障率持续低于合同要求值连续12个月,车辆可靠性通过考核。同时,通过故障曲线可以评估本型号车辆的可靠性水平。

4故障报告及纠正措施系统

建立产品的故障数据库,是公司开展RAMS工作的基础。故障报告及纠正措施系统(FRACAS)为产品的预计提供依据,让产品故障信息在公司内的设计、工艺部门充分流通运转,不断改进,提高产品的RAM指标。故障信息包括:每个故障发生的时间、公里数、对列车服务的影响、维护员工到达现场的反应时间、修复时间、关联故障、故障起因、整改措施等。FRACAS运行的简化流程图见图2。

第3篇

it工程师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一

20**年运维部在分公司直接领导下及全体员工的勤奋努力下,顺利完成网络维护、网络建设、网络安全等任务,有力的保证了版纳辖区数字电视业务发展,全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网络维护及建设

1,城域网维护建设

1)、 在分公司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运维部全体人员的勤奋工作。城域网维护截止11月份,运维部共处理用户故障非电子派单电话报修518次,电子派单3687次,安装用户1869户,搬迁用户288户,平移用户147户,开通副机用户152户,提高了网络覆盖质量,更有力的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新区网络新建工程立项7项,实施7项等几个光节点网络覆盖面积,促进了业务发展和业务收入的增加。

3)、完成城域网建成管道建成4.98千米及配套设施建设。

4)、运维部必须及时认真上报当月的《网络维护月报表》、《安全隐患月报表》、《电子派单周、月报表》、《新装用户月报表》的工作。

2,网络优化建设

运维部在分公司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实时对城区网优不彻底区域地点进行不间断的网优及线路改造工作。

3,乡镇网络建设

1)、根据省、地公司和县分公司安排,在分公司领导亲自带领下,年初对全县所辖区乡镇网络进行了数字电视整转前的规划与设计。

2)、2016年对全县所辖区20个乡镇中16个乡镇的网络进行优化改造及1个乡镇网络的新建工作。

3)、县乡联网乡镇有线电视用户整转平移3540户,乡镇有线新装电视用户1629户。全县乡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数5169户。

二、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运维部承担分公司工程建设的主要队伍,面对工程建设、网络安全干线安全重要任务,要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无论是组织工作,还是技术工作都存在较多的难题。为此,分公司把开展技术培训作为一项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的重要措施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但多次派员工参加省、地公司举行培训学习,经常利用部门开会时间组织运维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还和邻近兄弟公司进行面对面经验和技术的交流,提高了维护人员的技能。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1、目前运维部整体须加强思想认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2、特别注重安全生产,搞好网络干线巡检工作。

3、运维部目前极其缺乏新技术、新业务的尖端人才,针对下一步的数字双向网络、数据等新业务,加强能承担新的维护任务技术的培训及业务学习。

4、加强运维文档的管理,提高维护质量。做好每月必须及时认真上报的各类报表。

5、随着城区网络的进一步扩大,交通工具的问题不多地制约着运维部的快速反应机制。

四 、20**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网络维护质量管理和科技维护水平,提高网络运行质量。

2、继续抓好、抓实省一二干线巡查工作。

3、积极配合做好城域网、本地传输网、城区管道及乡镇网络建设服务等工作的准备开工建设及其他工作任务。

4、按计划搞好网络新建、小区新建的立项及建设和竣工及验收工作。

5、落实运维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目标管理,理顺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6、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it工程师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二

1.公司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在近一年中,公司厂区急速扩建,从B厂区一楼的SMT到二楼的组装测试线,本人有幸参与本次网络的规划与实施,由于工程的紧急和生产的扩张,实施的时候为了赶上生产的进度在某些方面难免考虑不周全,还有待进一步的整改。

2.因公司驻外办公地点的增加,要求能够进入公司的局域网中进行访问,本人针对公司原有的软件VPN进行了调试,确定该软件能正常安全的使用,可以方便在外移动办公人员的及时访问公司网络(该软件VPN仅支持ADSL宽带连接,在专线的网络中不能使用)。

3.公司电脑新旧更替频繁,在这一年里,公司新增电脑数百台,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完成了数百台电脑的安装与调试,确保公司生产正常增长,公司目前一共近2000台电脑,由于机器较多,日常出现故障的情况较为常见,主要的电脑故障有:系统故障,网络故障,软件故障等,很多机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系统中存在大量垃圾文件,系统文件也有部分受到损坏,从而导致系统崩溃,重装系统,另外有一些属网络故障,线路问题等。其他软件问题主要包括邮箱的使用, ERP和办公软件等。虽然说故障原因不会超过软硬件两种,但往往在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

4.目前网络计算机病毒较多,传播途径也较为广泛,可以通过浏览网页、下载程序、邮件传播,为了做好防范措施,公司每台机器都安装了杀毒软件,并定期的要求升级,对发现病毒的机器及时的进行处理。一年来,针对部分特需要求的电脑,甚至有数次手动更新杀毒软件。

5.近年来,公司的网络变动频繁,很多以前的网线都缺少标识,每次都给网络的变动带来极大的困难。在多次的网络变更中,更多的时间都是在找线中消耗,让方案无法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在第一次对SMT网络变更中,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原本预计半个小时的工作最后还是拖了近两个小时才完成,出现该种情况正是因为本人对公司网络的复杂性缺少认识,在没有标记的情况下实施方案,结果花费更多时间去确认网线的去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确保自己对网络能了如指掌,通过在各个车间的实地考察,终于理清了线序,并对网线和部分机柜进行了编号,同时制定示意图,方便大家更直观的理解。

时间如沙漏,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溜走,转眼将至年关。

it工程师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三

紧张而有序的一年又要过去了,忙碌的一年里,在单位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年度的工作。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还有就是不管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是工作问题都毫不推托,尽快解决。对领导的工作安排及吩咐从没有推迟过,都会尽职尽责尽快解决。在业余时间加强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保证自己有能力解决属于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现对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素质修养方面

本年度我院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我院群众路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一员,我认真践行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提升了思想认识,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26-04

1引言

为了保证计算机基础教育和教学不断提高质量,我校实施了统一管理、独立运行的教学模式。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派出专家和教师组成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务处的领导和支持下负责为全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制定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实施、组织统一的考试以及教师培训等工作,并带领教师们不断进行改革。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

本文主要介绍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工作中取得的部分经验,与大家交流。

2探索新时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向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提出了新的观点:大学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面向思维的教学,应在学习特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具有普遍性特征的应用思维的教学,并解析这种普遍性与特殊软件系统的映射关系。我们认为,大学的教育方向应该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既独立于具体的技能操作,同时又对新技能操作的学习给予直接的指导。而计算机基础课正是这样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一方面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另一方面,拥有在信息技术时代所需要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兼顾教学计划安排、师资培训和安排、教学目标跨度等具体方面的实际问题,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改革思路分两步实现。第一步是对05~06级学生,实现以基本概念和应用思维教学及技能教学并重、但偏向于基本概念和应用思维教学及其对技能的映射的教学方法(对于技能教学,主要照顾零基础的学生)。第二步是对07级学生,将实现以基本概念和应用思维教学为主,技能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技能型内容主要采取自学形式,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自己挖掘与计算机应用概念和应用思维相关的各种知识模式和知识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之为探究型学习方法。总体思路是在符合学校的教学要求前提下,给学生最大程度的学习自,其好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开放性思维模式得到训练和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寻求有力的政策支持与组织形式

2004~2005年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蓝皮书)。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求,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指出,对于大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不应取消或压缩学时,而应将教学内容从侧重操作技能转向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的培养。这表明我们的研究成果正好符合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在这一政策的促进下,我们推进教学改革就有了充分的动力。

由于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已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几乎所有的大学新生都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因此师资力量的需求较大。我校采取的办法是任课教师由各院系自已派出,学校教指委负责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的教学规划、教学组织、制定教学大纲和组织考试等工作。由于各院系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存在各种差异,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水平又参差不齐,不同教师任课的学生多寡不一,总是存在着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差异。

为了能够贯彻我们的教学改革目标,我们认识到,在师资人员组织松散的情况下需要以某种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将教师们的工作引入到方向一致的改革道路上来。我们知道,提高教学质量和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永远是老师们的追求,因此在我校领导和教务处的支持下,成立了以学管理为目标,以开展教学研讨为主要活动内容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联合会,其中部分资深教师和具有改革思想的教师又成为其核心研究小组成员,从而形成一个以点带面,既统一又自由的教学组织实体。教师联合会的活动由学校教指委筹划和组织,在学校教指委的具体安排下,每学期定期组织会议,对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形式等各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教师们提出的许多良好建议已被付诸实践,同时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工作。学校教指委每学期还安排部分教师上公开课,请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老师们去旁听,课后组织讨论,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每个期末安排一些具有联谊特点的活动,为老师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同时也增强了教师间的凝聚力。近年来在学校教指委的指导下,多位老师出版了教材、专著或等,收获了丰富的成果。

4建立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新生的第一学年统一安排计算机基础课程,计划学习三个阶段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第一阶段是计算机基础课程(原称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二阶段是程序设计课程(文科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课程),第三阶段是面向不同专业应用的课程设计(第二学年的短学期开设)。学校教指委对这三个阶段的课程都制定了完整的教学大纲和相关文件。随着新时期出现的各种变化和要求,我们不断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并始终按着改革思路进行工作。

对于第一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我们从计算机学科的思维特征、人类思维形成的生理特征、以及现代学习理论的教学涵义的集成视野,构建了面向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强调正确的计算机应用思维教学的新型教学思想体系,并通过教材建设、教学设计、实验等环节具体体现。我们编写并出版了一套新教材,即《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概念及应用思维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应用技能解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前者的编排体系具有首创性,教材内容直接演绎了新型教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后者采用演绎式教学模式,解析软件工具与其对应的对象两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时的限制,第一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侧重于应用思维模式和应用技能操作。主教材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概念及应用解析》,从培养读者认识和使用计算机的正确思维方法角度出发,按认知规律解析计算机使用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应用思维,授课重点是解析计算机使用中的普遍性思维及其与特殊操作之间的关系。副教材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应用技能解析》,学习重点是操作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对于已具有计算机初级应用水平的学生,经过测试可以免修此部分课程。

第二阶段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学习和应用为核心内容。在校教指委的支持下,我校吴陵教授编写了《C++程序设计》教材。该教材内容达到了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较高要求,在教学要求上明确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内容为主。该教材强调建立新的面向对象的C++教学体系,将最新发展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材特点是抛弃传统的C++教学面向对象内容以语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从初级的以基础编程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基本控制结构程序设计入手,全线突出面向对象思想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怎样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类的方法。在中高级阶段强调算法以及参数化程序设计,结合面向对象关键技术,增加较大篇幅的独立于任何特定编程语言的算法概念和数据结构基础知识。这套教材的运用结果表明,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引导学生建立编程的大局观。

第三阶段的课程设计以应用实践为目的,课题内容均为比较完整的应用软件项目,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于理工科专业以程序设计为主要内容。教师布置较多数量的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采用更新的技术完成课题,给学生提供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空间。

对于教学实施,由于学时被压缩,从05级开始,对教学计划做了相应的调整,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单独设立学分,并将该课程分为两部分:必修和选修,各1个学分。程序设计课程为3.5学分,共48学时,另外以习题课的形式补充8个学时。目的是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重点教学内容的执行,以有效实施改革计划。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程序设计课程存在一些知识断点,需要研究如何在两门课程之间平滑过渡。我们对计算机基础课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使第一阶段的教学能够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提供足够的预备知识。

5严谨的教学组织与管理

从1997年始,我校构建了更加科学和先进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规范了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统一实验要求,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教学大纲按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分别制定,对学习的内容和深度要求有所不同,其中电类专业的要求相对较高。各院系的教学进度分别按电类和非电类的教学大纲实施。电类专业使用统一的教材。对于专业种类众多的非电类院系,允许采用不同的教材,但要求按统一的大纲进行教学,教学进度和内容可以根据教材做一定的调整。

学校硬件条件的逐步改善成为教学改革的有力保障。现在本科教学楼中的全部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播放投影系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堂上全部使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每位教师的备课工作内容之一是撰写和编辑电子课件。由于电子课件也存在一些弊病,如学生疏于做笔记或不重视阅读教材,我们要求老师在讲课时必须有一定量的板书,并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实验教学设施的不断增加,也为实验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计划安排的实验学时内,保证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任课老师可以在上机实验时使用机房的大屏幕投影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辅导。计算机中心的服务器专门设置了用于存储学生作业的公共存储服务区,学生可以将电子作业提交到指定的存储区,教师将本班的作业下载后离线批阅。其好处是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及时,另一方面评定成绩也有据可依。

校督导组不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校教指委也在每学期适时地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才能得到较好的贯彻。

6合理的考核体系与评估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措施效果的量化测定。我校教指委负责制定考试形式、考试要求、考试策略,以及负责考试出卷。这方面的工作占据很大比重,每年要设计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课的试卷,分别用于课程期末考试、补考考试、重修考试、积欠考试以及摸底考试等,在内容和形式上又分为笔试和机试,总体工作量很大,对试题和试卷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我们的教学改革工作包括对已实施多年的教考分离、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的工作规程做进一步的完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教考分离的考试规程对于考试的客观与公正有较大保障,但考试内容不能背离教学内容。因此,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考试大纲并给出份量和范围都具有均衡性的试卷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我们的做法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与教师达成共识,共同执行相同的教学目标。如重点考核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维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自学与自我扩充知识领域的能力。考试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书面答卷,还配合撰写实验报告、小论文、设计PPT或网页,考察学生是否够清晰、整洁地表达自己对某种概念、方法、思想的认识。通过实验考核,了解学生对各种概念和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具体理解程序。另一方面,从教师那里广泛听取意见,征求试题,并由学校教指委的专家教授对试卷把关。

具体考核方法为:

计算机基础总评成绩=笔试成绩+小论文(学习报告,主要内容为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运用Word/PPT/Excel/FrontPage等工具制作文档的体会和技巧介绍)+平时成绩(作业、考勤等)。其中笔试成绩占60%,论文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

程序设计课程总评成绩=笔试(60%)+机试(30%)+平时(10%)。

7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为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断涌现的新思想和多年积累的经验为不断改革添加动力。众多学者、教授和教师在教学改革活动中取得了形式多样的成果,多位教师编写和出版了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指导书和实验指导书,开发了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和多种电子教案。总之,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能保证和监控质量的教学体系,围绕教学展开的活动精彩纷呈,使我校的素质教育思想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在2007级新生入校后,我们继续进行着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以使我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 沈军,朱敏,徐冬梅,翟玉庆. 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概念及应用思维解析[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沈世德,薛卫平. 创新与创造力开发[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吴启迪. 大力推进教学评估工作,切实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D]. 在首期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研修班上的讲话,2005.

作者简介

徐冬梅(1957年-),女,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TEL:13913926561025-84821085

E-mail:

通信地址:南京市广州路99号1栋601室邮编210008

沈军(1963年-),男,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第5篇

1.供货方案

1.1供货保障体系

运维技术员10名,运维技术员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考试并合格。

1.1.1供货计划

我公司从供货厂家当中,优选三家设备生产软件研发为一体的公司,保证设备功能完善、产品质量都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从生产、调试、运输、到货验收、设备安装、日历天完成。

设备生产时间安排:按照订货合同内容和设备参数图纸,生产商分批次、分阶段排产,接到我公司订单后开始投产。

设备出厂调试时间安排:生产完设备交给软件工程师进行功能性调试,由厂家8名工程师和我公司4名运维技术人员一起负责调试。

设备运输时间安排:专用汽车运输,有效缩短运输时间。

到货交付时间安排:设备到达采购人指定地点后,我公司派出专业运维工程师协助采购人产品验收并做好交货验收记录和填写接收单据。

设备交付安装、调试时间安排:设备验收完毕之后,按甲方要求在指定地点,安装地基,固定设备,以及设备接电等相关工作并做好安装调试记录。

按照采购人要求进行安装作业以及注意事项:

a)按照地基施工、安装固定、接电等进行;

b)定位设备位置、电源位置、等逐步推进;

c)设备、就位安装、附属配套等穿插进行;

d)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关键部位必须设专人负责把关,切实抓好施工调查和准备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工程按期不间断进行。

e)对重点地基施工工序,设备安装,供电部分施工,详细进行技术要求,明确要求,标准、工期和工序配合等,科学地组织施工。

f)用电安全:用电电源采用专用电箱连接,保证“三相五线”安全措施,做到由安全员专门检查、专门管理、不符合用电工具一律不得使用。

g)吊装安全:必须符合吊装安全规程,严格按规程进行吊装。

h)进入现场必须按业主及施工单位的安全要求进行操作。

供货进度计划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内容

进度

时间

1

设计设备图纸

根据采购人要求及订货合同内容设计设备参数图纸,并与采购人确认

合同签订后

1天

2

设备原材料

根据设备参数图纸准备原材料

原材料准备阶段

1天

3

准备生产

下达生产订单准备调试机床工具

生产准备阶段

1天

4

开始生产

机床切割、组装焊接、喷涂

开始生产阶段

8天

5

半成品检验

工程师根据设备参数图纸要求对半成品进行检验并做好记录

过程检验

1天

6

成品检验

对合格半成品进行精打磨并进行进行检验

成品检验

2天

7

成品功能测试

工程师对设备成品进行功能性调试,使设备达到采购人要求

成品测试

2天

8

产品包装、入库

检验和调试合格成品后,用木板包装并在侧面粘上合格证的标识,入库等待发运。

成品入库

1天

9

成品发运

根据订单的数量和交货日期开始发货

开始发运

3天

10

到货采购人验收

根据采购人要求和合同内容验收

验收完成

2天

11

设备安装

按甲方要求在指定地点,安装地基,固定设备以及设备接电等相关工作

全部完成

3天

1.1.2供货设备的质量标准、验收标准、验收手段

(1)

设备质量按采购文件和订货合同要求执行,货物的价格,按投标文件中的价格执行,所提供的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技术条件、供应范围及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符合招标文件及有关承诺内容要求。

(2)

全部设备采用相应标准的保护措施进行包装,并具备防湿、防潮、防震、防锈、防装卸等保护措施;如果由于设备包装不良或采用不充分、不妥善的防护措施而造成的损失,我方将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在每一包装件中,有详细装箱清单,并在每件包装上标有引人注目的发货标记。

(3)

设备到采购人指定交货地点后,采购人对货物凭现状验收,在原装、原封、原标记完好无损情况下,采购人对货物的件数,外观进行验收填写验收单。

货物交货验收单

产品名称

交付数量

验收数量

验收结果

备注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4)

验收货物发生短缺、损坏等问题时,我公司及时的解决问题。我公司交货时,出具设备的合格证书,设备由我公司负责现场安装调试及人员操作培训,但不解除我公司在货物质量保证期的责任。

(5)

货物的质量保修期,按我公司在投标文件中的承诺内容执行。

(6)

货物由我公司负责运输,装运过程中发生的丢失、损坏等,由我公司自行承担其经济损失。

(7)

根据采购人要求,我公司及时派出售后服务人员,给予技术指导。对不合格的设备,由我公司及时无偿更换。

1.1.3供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测试等方面采取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

a)我公司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产品的质量保证。

b)首先确定项目负责人、质量工程师、计划工程师,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c)所有原材料严格按照规定及国家有关材料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所采用的材料为优质品,提供检验报告。

d)制定严格的工艺规程,明确和工序的直接责任人。

e)针对设备的主要部件,专人负责生产加工,质量工程师跟踪检查,以确保质量。设备进厂前,进行外观检查、试验等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f)在组织措施上采用矩阵管理模式,即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工作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别对相关部分工作的质量,进度负责,并提供现场服务培训,项目经理通过质量工作师,费用控制工程师和其它各工序的经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费用。

(2)落实安装到位,保证设备运行正常无误,做好记录。

设备安装调试记录表

编号:

安装地点:

联系人:

电话:

设备到场时间

安装时间

安装调试完成时间

安装调试人员:

安装调试记录:

安装情况说明:

用户签字:

其他说明:

用户签字:

备注:

(2)供货过程相关工作流程如下:

a)供货计划工作流程

供货计划

采购管理模块

协调仓储准备

采购准备

确定

库存量

确定

储备量

长期合约

采购准备

市场临时

采购准备

熟悉库存现状

采购渠道确认

编制货物储备计划

采购方式方法确认

审核与批准

按计划执行

b)厂家生产过程组织设计流程

实施

设计准备

生产要素分析

生产过程分析

专业化设置

生产布局

工艺工序

运输工序

检验工序

严格工艺纪律,防止设备的不合理使用

是否合理

班次组织

时间组织

是否合理

劳动组合

出货

QE测试

通知OQC检验

出货检验

是否需QE

量产试验

是否符合要求

通知采购

退

不符合

OQC执行检验

不符合

不需要

c)成品出货质检流程

d)进货检验处理流程

返工返修

返回供方

拒收

不合格

合格达标

接收入库

审核员审核

进货检验报告单

合格

IQC执行检验

IQC复检

不合格

2.供货保障措施

2.1 确认交货地点、交货时间、交货方式、运输条件

a)交货地点:招标人指定地点。

b)供货货时间:合同签订后,所有设备25日历天内供货及安装调试完毕。

c)交货方式:设备到达指定的地点后经用户检验合格方可交货。

d)运输条件:专用汽车运输,运费由我方承担。

交货记录单

交货记录单:

编号:

日期:

收货方:

发货方:

交货地点:

联络人姓名:

交货日期:

交货时间:

交货清单:

备注:

经办人:

核实人:

签名:

签名:

2.2 投标设备的质量标准及验收方式说明

a)产品到达用户指定地点后,由用户组织对设备进行验收。

b)质量验收方式:按照国家标准、行业规程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产品验收;按照企业产品说明书进行产品验收。

c)数量验收方式:按合同要求及装箱清单、产品配置清单与产品组件三者一致并且随附产品说明书、产品出厂合格证、使用手册等全套技术资料。

d)安装验收是我公司和施工单位共同对设备安装工程根据有关的设备安装技术指标进行验收。安装验收后双方签署安装验收单。

设备验收表

编号:

日期:

设备名称

出厂编号

主要技术参数:

随机附件及数量:

随机资料:

设备调试情况:

设备验收结论:

验收人员:

备注:

部门签字:

日期:

验收负责人签字:

日期

e)完工测试

系统完工测试主要是对已安装设备进行单体测试。

f)大联调

本系统设备联调是指:在与其它系统不相连的情况下,测试系统的所有设备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否很好地工作,能否完成系统每一个设备的功能要求。联动联调是指与其它相关系统设备连接一起进行系统全面调试,以测试检验综合布线系统与其它系统的监控功能。系统功能测试完毕后,签署调试验收证书。

g)试运行

系统连续48小时运行测试完成,到系统现场完工测试结束,试运行验收通过后,运行记录表移交甲方有关部门。

h)保修期

系统验收合格后开始进入保修期,正式投入使用,期间将进行抽查各种测试项目,检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3供货前保障措施

a)产品的订货必然和货款有紧密联系,充足的货款是保证订货及时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准备充足的备货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以确保订货。

b)订货时还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库存情况及物流情况,留有充足的回旋余地,尽量减少因异常原因导致的供货不及时。

c)订货要从正规的销售渠道或厂家指定的销售机构签订订货合同,以确保质量和进度,订货后还要及时了解产品物流进度,时刻明白产品走到了哪个地方,什么时间到达目的地,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来指导施工产品不能按时到达时,及时通知施工人员调整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进度不受影响,避免出现停工待料的情况。

d)到货后及时运至施工现场,并指定专人进行看管,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风吹日晒雨淋及各种可能的破坏,货物到货后即进行外观检查,检查要和甲方相关人员一道进行,并可进行检查,做好记录。避免因此环节延误产品的上架安装调试。

e)与甲方单位签订合同后,将立即完成备货的工作。在供货期间,将密切跟踪货物生产、运输情况。我们将以到货情况跟踪表的形式,每周向采购单位报备供货阶段情况,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在所有产品的运输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标准保护措施进行包装,包装符合远距离运输、防潮、防震、防锈和防野蛮装卸等要求,能确保货物安全无损地运抵目的地。

2)公司负责国内运输和支付费用、保险费,确保按照合同规定的交货期交货。

3)货物收据签收日期视为实际交货日期。

4)项目现场已合同条款资料表中规定为准。

2.4验收保证措施

技术支持小组和实施小组在抵达现场后,与甲方一同组织产品验收,包括确认货物是否符合合同规格要求、是否有质量问题的过程,如发现货物的质量、规格或数量与合同不符,则报项目经理处理。如果检测与验收合格,则请甲方在相应产品验收表单上签字验收把具体验收流程如下:

a)产品的交付

货物送达后由甲方负责人核对货物的型号和数量是否与合同相符。如果相符,则进行货物的检查,如若不符,则对不符的产品不予签收。

b)产品的检查

设备型号和数量相符,则对货物进行检查。

1)

包装外观检查

包装外观检查就是对货物的外观的完整性进行检查,看是否有破损或严重的损伤。

2)

开箱检查

打开外包装,检查货物是否完整、各种资料及配件是否齐全。

2.5 设备、工具、材料措施

a)数量保障:按物资供应数量要求投入相应设备、车辆、安防设施、工具材料及防护用品等,以保证项目正常供货、服务。

b)性能维护:加强设备管理,及时保养、检修。易损配件要常备,防止因机械故障而影响供货进度。

2.6 生产及库存管理措施

先进生产工艺的合理运用,是保障产品如期供货最直接的根本保障。做好详尽的技术准备工作,确保技术先行。精心组织,严格检验,确保本项目顺利实现既定的交货目标。

a)严格遵守本公司质量保证体系,遵循质量检查程序,加强质量检查力度,确保产品质量一次合格,避免因退换货而影响客户满意度。

b)努力改进生产工艺,改善生产环境及条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确保产品生产库存量。

2.7 经济措施

加强资金的预算和支出管理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资金上做好充足的准备。

3.供货质量保证措施

为了完成我公司的供货质量承诺,保证项目全过程中的货物质量,本项目特别对所有项目设备、材料、工器具,在运输、存放保管、项目实施过程等过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我司负责所有的保障措施工作。甲方配合,提供相关的协助工作。

3.1 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1)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监督部门,指定运维技术主管为项目质量监督的负责人确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清晰的职责分工。

(2)严格执行企业质量管理制度、项目质量监督制度。

(3)对产品和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认证、评估和监督。

(4)监督和管理对外购产品和材料的检验评估工作。

(5)监督和管理出厂产品的质量评估、产品资料的审核。

(6)监督和管理产品材料的运输、到货验收、货物更换等全过程的产品质量。

(7)监督整个供货计划的执行,确保顺利完成施工。

(8)定期参加工作会议,向项目负责人汇报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成果。

3.2设备出厂生产的质量控制措施

(1)把好原材料采购的质量关,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产品设计要求。

(2)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生产质量的管理,组建质量管理体系领导小组,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3)加强全体员工的生产质量意识。

(4)对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如发现不合格产品,必须重新生产,达到合格为止。

(5)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和统计,保证生产质量过程的可追溯性。

3.3 外购产品和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成立专门的本设备的采购部门,对采购的整个计划负责。

(2)

制定项目采购计划,完善所有采购文件。包括:项目名称、使用部位、规格、数量、时间及价格要求;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规范、标准;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采购进度计划;运输和交货条件;质量鉴定和检查方法。

(3)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必要的检验单据以备审。

(4)

选择优良的生产厂家和供货渠道,保障货物的质量。

3.4 现有主要设备和检测设施的保障措施

(1)

明确项目所需的主要设备和检测设施类型和数量清单。

(2)

指定专业的设备和检测设施管理人员,保障整个工程中的设备和检测设备的安全。

(3)

检查现有设备和检测设施的存货量及检测记录确保有足够的数量和合格的质量。

(4)

对设备和检测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测和保养维护。

(5)

明确设备和检测设施的运输要求、使用技术要求和仓储保管要求。

(6)

对技术较强的软件系统,派遣专业的运维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安装、检查和维护。

(7)

可提供的工程工器具主要有:电锤,电钻、手推车、梯子、升降机、视频监控工具、电工工具等工程安装工器具。

(8)

可提供的专业监测工器具主要有:频谱分析仪、音频测试仪、噪音探测仪、电力测量仪器、测量工具、测试软件工具、笔记本计算机、网络测试仪等检测工器具。

3.5包装、运送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1)

在运送前,对成品进行必要包装。原产品包装符合运送要求的,可以使用原包装;否则要更换或附加新的包装。包装上要标有适当的运输和搬运记号。

(2)

根据产品类型,选用适当的运输工具。如小型产品可用小型车辆;运送至外地的成品,必须用专车运输。

(3)

在包装以外,还要使用泡沫塑料、海绵、雨布等材料进行适当的防护和遮盖,防止或减轻运送过程中震动、磕碰、划伤、污损。对运送至外地的成品,项目部要派专人押运。

3.6 到货验收时的质量控制措施

(1)

货物按照计划运送到甲方指定地点之后,甲方负责人和我司运维技术员共同接收货物并验收。

(2)

按照供货清单,核对货物名称、规格、数量。

(3)

进行开箱验收。包括设备外观、配件、说明书、技术资料等装箱内容。

(4)

如果货物不符合合同标准要求或者损坏缺少,不予签收,我司负责更换或者补货,保证不影响进度。

3.7 现场存放中的货物质量控制措施

(1)项目中设备材料需要在现场存放的,要设立满足存贮条件的封闭库房,由项目部经理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接受管理部库管员的指导与监管,不允许露天堆放。

(2)项目部要根据实际进度,合理安排领用设备材料数量,现场不允许存放过多的设备材料。

3.8 施工过程中的货物质量控制措施

(1)制定完善的货物领用制度,并严格执行

(2)项目部要根据合同要求和本项目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已完分项项目在后续中遭受损坏。

(3)分项完成后,项目部要根据合同书要求,对已经安装在施工现场的成品采取包裹、遮盖、隔离等必要的防护措施。

3.9 验收、交付之前的货物质量控制措施

(1)

设备最终检验合格后,项目部要尽快组织交付与验收。

(2)

在交付验收之前,我方责成品保护,项目部要派专人值班看护,并建立成品保护交接班制度。

3.10 工程工具及检测工器具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1)作业工具多技术含量高,安装、调试要求严格,在输送到施工现场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必要的包装,防止造成设备表面刮花,严重的损毁。

(2)工具由公司供应部统一集中、清点,项目部逐一检查型号和核对数量,如数量多公司负责派车运送。

(3)在仓库中,预留充足的面积,用于工具的仓储、保管。避免工器具移动引起的破损、划花。

(4)仓库按照工具存储条件准备和部署。

(5)制定完善的工具仓管和领用制度。

(6)需要现场组装,安排运维技术员或原厂工程师就位安装。

(7)安装现场内,应充分考虑到工器具的拆卸、搬迁、安装等工序要求。

4.供货承诺

(招标人):

我公司负责设备地面硬化和用电接入,确保设备正常使用。我公司保证合同商品须为全新的(包括零部件)、未使用过的,并在各方面均符合招标文件中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及规格和数量,如有问题,必须更换、补充。更换、补充等处理及相应的费用均由我公司自行负担。

特此承诺!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第6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27-03

计算机仿真是在计算机上建立形式化的数学模型,然后按一定的实验方案,利用系统的模型通过模型解算的方法来获得系统动态行为的一种研究系统的过程。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以相似原理、系统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各种相关领域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根据系统试验目的,建立系统模型,并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动态运行试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仿真技术由二维平面图形向三维虚拟现实逐步转化。三维仿真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经济实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工程设计、教育培?、军事、医疗等众多领域之中。

一、三维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

仿真教学是利用实物或计算机创设各种虚拟环境来模拟真实环境,并根据真实环境中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情况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操作、验证、设计、运行、优化等的教学方式。它的出现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新的教学手段开发奠定了基础,使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互联网使用,可以使职业技术教育实现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突破传统职业教育依赖于硬件设备进行教学的局限,促进职业教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仿真技术开发了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实验或实习仿真教学系统,开展仿真教学和实验、实训操作训练,如利用数控加工仿真教学系统,可以实现学生编程刀具路径轨迹校验、检查碰撞、工件过切、程序优化等教学过程,尽可能避免未经校验的程序在实机操作过程发生碰撞等危害事故。电梯技术实训仿真教学系统可实现电梯技术中的机械、电路、传感器、变频调速、PLC 控制等技术实训的仿真教学。建立与课程相对应的仿真实验室、仿真实训室、仿真实训车间、工厂,利用仿真实训室开展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项目实训,如数控仿真实训室、三维电子导游仿真实训室、财务仿真实训室、冶金仿真实训室、变电仿真实训室等仿真实训室,使学生直观地、低成本地体验生产环境,完整地、清晰地了解生产流程和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等。

二、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方式

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由此可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专业实训基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要积极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教学设施,组织力量开发适合学校发展需要的仿真教学软件,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和专业建设的需求。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的开发通常有学校自主开发、校企合作开发、软件购置三种方式。学校组织教师自主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主要是解决教师教学中特定的教学问题,这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例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教师自主开发的基于单片机技能大赛的三维虚拟仿真软件,仿真度高,可以根据训练项目进行编程和调试程序实训操作,包括单片机控制的机械手进行实时仿真等。校企合作开发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主要是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定制的产品,学校根据自身教学需要提出仿真软件系统的总体要求、技术要求、教学模块功能、产品的指标等需求,成立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认知规律和企业的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再由软件技术开发公司来负责技术实现。例如,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制作三维仿真、地质灾害三维仿真等与教材配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软件。软件购置是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和使用场所,购置易于实现与其他设备、软件衔接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软件系统。

三、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开发的流程

教学软件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实施特定的教学过程而设计开发的应用软件,教学性是它固有的属性。在开发过程中应将教学设计和软件工程二者有机结合,软件开发团队应该由职教专家和专业技术专家等组成。自主开发和校企合作开发仿真教学软件一般由分析、论证、设计、实现、测试、验收这六个阶段组成,而软件购置则省略了设计和实现这两个阶段,三维仿真教学软件开发的流程如图 1 所示。

(一)需求分析。教学软件的需求分析是保证教学软件开发质量的重要前提。其主要任务是回答“软件必须做什么”,从而确定软件开发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并在使用条件分析、软件功能分析和教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软件的使用条件、教学功能、教学特性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二)方案论证。根据软件开发的目标和预期效果,对所要开发的软件产品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已有教学软件同类产品可以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依据教学需求分析和已有产品现状分析的结论论证教学软件开发的必要性,从教学软件开发的经费、开发团队的组成及其成员的技术水平、教学功能实现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论证教学软件开发的可行性,进一步确定开发软件的总目标。

(三)软件设计。为了保证教学软件的教学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软件设计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软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分别进行分析设计,确定教学软件整体框架结构,功能模块等。

(四)软件实现。软件实现是教学软件开发流程中最能体现教学软件特色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进行技术预研,选择合理的开发平台以及软件工具,然后根据软件设计的结果,围绕教学软件的界面、数据库、功能模块等详细规划。比如,对机械部件的实物原型进行三维建模、运动功能、驱动控制、外部数据接口等功能设计。最后,使用 Unity3D 软件作为开发平台,实行仿真环境的场景、环游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先测量实物的实际尺寸,使用 CAD 软件绘制二维图像(.DWG 格式),然后利用二维图像在 3DsMax 软件中建立三维模型(.FBX格式),最后在 Unity3D 软件中导入三维模型,针对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测以及人机交互功能进行代码的编写。

(五)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确保教学软件?|量的重要环节,分为单元测试、整体测试。由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教师和学生对所开发的软件产品进行功能和效果等测试,及时发现软件产品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修改建议进行修改优化。

(六)评审验收。教学软件的评审验收需要专家、同行和用户三方结合进行。专家和同行的评审可以保证教学软件的教学功能和技术性功能,用户评审有利于积累教学软件的开发经验。

四、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机制

仿真教学软件(系统)应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和在职培训者。应用仿真教学软件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仿真教学软件的虚拟交互,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味,降低学习难度,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利用仿真软件开展教学,可以弥补场地、设备和师资的不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利用仿真教学软件和网络搭建的平台,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网络教学和远程培训。为更好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仿真软件运行管理机制、学习者学习机制、教师培训机制、仿真软件应用的考评机制、仿真软件使用评价机制,如图 2 所示。

(一)仿真软件运行管理机制。为教师、学生和培训者提供便捷的教学使用平台是仿真教学软件应用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学软件运行管理机制是教学软件应用中最重要的机制。经评审验收后仿真教学软件由学校信息中心或相应的部门进行集中管理,负责教学平台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相关的专业教学部门或开发部门负责开发与之对应的教材、学习指导等教学资料,并建立相应的教学平台,为仿真教学软件的应用提供基本的保障。可通过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明确工作职责来建设仿真教学软件运行管理机制。

(二)学习者学习机制。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和远程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和在职职工。可通过把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或职工参加远程学习的情况与对应课程考核成绩挂钩的方式建立学习者的学习机制。

(三)教师培训机制。教师是仿真教学软件的主要用户之一。教师要对软件的使用方法、应用场合及其主要功能、教学性能要十分清楚,并能熟练演示和操作仿真软件,才有可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可采取企业培训、校本培训和开展相关教学教研活动的方式对教师开展培训,并建立教师学习培训跟踪考核评价制度,确保教师会用、想用,使之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

(四)仿真教学软件应用的考评机制。教师是教学的组织实施者。要充分调动教师利用仿真软件开展课堂教学或组织实施项目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下转第38页)(上接第28页)更好地利用仿真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建立教师应用仿真软件的考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将教师应用仿真软件(信息化)教学明确为工作职责之一;二是把教师应用仿真软件(信息化)教学的考评机制纳入教师学期业务考核内容;三是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挂钩,将教师运用应用仿真软件(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作为教师的岗位能力,作为资格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四是建立奖励制度,对教师开发仿真软件和应用仿真软件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给予业务考核加分和物质奖励。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维修 专业设置 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

我国的职业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以单一标准为导向、按单一模式培养单一类型的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去我国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以致在教育结构上形成了不合理的分布,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从大学生到研究生培养的大多是理论型、研究型的人才,很少考虑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这一问题逐步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教育结构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无疑将对我国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强调的是应用型、工艺型人才的培养。因而高职毕业生的出路在“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与“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应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产业服务。高职学院内设置专业,不仅仅是高等学校内部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高等学校适应社会各种变化的结果。一所大学,如果有一个或几个一流的学科,或独具特色的学科,这所大学就会产生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学科建设中,应审时度势,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研究方向,从师资、经费、设施设备等方面提供保障,重点建设。根据学科发展的协同效应,重点学科突破必然带动一批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形成各大学独特的优势学科群。

一、可行性研究

随着人们对电脑与互联网的依赖与日俱增,电脑维修技术也日益成熟,并成为一个逐渐升温的技术领域。如今IT产品的质量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普遍有所下降。以主板为例,按理说其正常使用寿命应该在5―10年,但是往往刚用过1年质保期就中途夭折,此时用户只能依靠维修来减少损失。以一个人口数为100万的中等经济发展程度的中小型城市为例,假设该城市有20万户家庭和5000个中小企业,按照50%的家庭电脑普及率以及每个中小企业8台电脑的比例算,这个城市至少有14万台电脑。一般而言,电脑在5年内需要维修的比例是70%,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中小城市中,从事电脑维修业务的商家并不多。电脑维修的市场空间基本上与电脑销售的市场空间成正比。我们可以发现,全国几乎所有的电脑城都在扩大规模,这证明整个市场空间并未缩减,而是不断扩大。此外,不可忽视的是,电脑也属于消费品,几年后就有升级换代的需求。因此,其周期性的消费过程必定使得相关行业长盛不衰。对于大多数国内用户而言,电脑毕竟还是价格不菲的设备,即便是对于普通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日常办公对于硬件性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也并不会轻易抛弃已经损坏的电脑。在这一大环境下,电脑维修业务可谓有着充足的市场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既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又具备优秀综合职业素养的计算机维护与维修人才,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和主要课程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既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维护与维修专业技能、又具备优秀综合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维护与维修技能,还要具备全面的职业素质;学生毕业后不仅可直接就业,进行计算机维修、计算机销售、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售后服务等工作,而且在工作中应能自主学习新的维护与维修技术。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以德居首,加强计算机职业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等。

可以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电工基础、微机原理、电子技术、显示器技术、计算机硬件及接口电路设计、工具软件、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设备原理与维护、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芯片维修、计算机英语、职业道德、电脑主板从入门到精通等。通过开设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能够识别各元件;认识控制板结构并能进行相关检测;能进行电源电路、数据接口电路、电机控制电路,核心电压,芯片维修、读写器、控制器件检测与维修;能够熟练进行硬盘低、高级格式化;零磁道损坏的修复;盘体异响、BIOS不能识别、无法分区、无法格式化等常见故障排除;误分区、误格式化、误删除等数据恢复;并能通过一定的手工操作及算法解决独特的数据丢失问题,找回一般的数据恢复软件不能恢复的数据;能够熟练运用硬盘维修的工具软件,会使用常用的电路检测、焊接工具;能识别常见元器件及其质量的好坏,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能进行电路图的分析;能进行系统组装、安全与稳定性维护;能熟练安装维护计算机应用软件;熟练应用网络搜索、下载软件。

三、可行的教学模式及考试模式

可以采用师生互动型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导究过程中,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更好地顺着教师的引导去研究问题,不仅导究的效果好,而且很容易在研究中发现闪光点。在操作过程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更加仔细认真的进行操作。在反馈过程中,有了兴趣,学生就更愿意展示自己,承认并改正错误,但是要防止学生骄傲情绪的产生,当然,兴趣需要教师激发和培养,尤其在开始阶段尤为重要。现代教育媒体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模式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比如工具材料的展示,实践操作的展示。在导究过程中运用电脑课件,可以使导究的思路更清楚,表述更加方便有条理,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操作过程中运用实物展台,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操作的方法和细节,在反馈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当堂批改学生的作品,有利于归纳总结。所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模式得到很好的优化。为达到计算机维护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的,除了需要进行合理课程设置之外,还要加强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一是采用任务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二是在学生毕业前一年,主要采用实践教学,这样让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将来走向社会能直接就业;三是模式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构思,一种框架,更重要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出更好的模式,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改革单一的课程考试模式、闭卷考试方法和着重书本知识的考试内容,建立有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探索多种方法、多种途径的考试模式。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核,既考学得怎么样又考老师教得如何。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国内、国外机构认证同课程考试相结合。

四、师资建设

学院要建立计算机中心、校园网络中心、计算机专业使用实验室,还要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并在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 。同时还要建立具有同类院校领先的、专业化的、综合性能强的计算机类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与环境。满足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需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建立国内领先、具有特色的实验室,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学含量。学院应有装机实训室,主要进行电脑组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使用、维护、管理等实验实训;网络实验室主要局域网安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使用、维护、管理等实验实训;综合布线实训室主要是综合布线方案设计,大楼综合布线施工综合布线测试验收;计算机组网技术实验室主要是计算机局域的安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网络互连、网络管理等实验、实训;计算机外设及网络设备维护实训室主要是显示器等设备维修,网络设备维修等。

五、实验室建设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和人才培养的工程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是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关系着教育改革、发展成败兴衰。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加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大、做强、做活”高职教育的前提和根本。而“双师型”是职业院校师资的主要特色之一,师资必须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技能。一个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应达到四个基本条件: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学习能力;具备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具有与社会经济、技术更新同步的专业实践能力。抓好“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师资结构、适应专业改革的要求,淡化基础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训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学院可以从各高校、企业引进高级以上技术职称,能够胜任教师工作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以每年安排青年教师到计算机公司、学院网络中心机房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还可以创造条件,支持教师在取得教学专业技术职称的同时,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的中级或高级技术职称,或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从有关大学及科研院所聘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威望的专家教授担任指导教授,指导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学术建设和科研活动。

六、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面向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办公自动化应用、机房管理、局域网管理、计算机销售及维修、维护等工作。近两年,就业市场上最火爆的专业当属与IT业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信息类专业。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省市接收人数最多的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这些专业毕业生占上述省市接收毕业生总数的5%以上。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组建公司自己创业,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个中等城市,每天需要维修计算机的量大约在800台左右,而市场上专业的计算机维修公司很少。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维修人员,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遇,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寿斌: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维护与维修专业的探讨[EB/OL].公文网,2009-06-17.

第8篇

论文摘要:综合阐述了教务管理系统在学院教务处各工作管理部门的使用情况,对其在教务管理过程中对提高工作效率起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教育逐步由以往的学年制模式向学分制转变。这使得高校教学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高校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高校对学生信息、选课、成绩等高密度的信息管理的越来越庞大和繁杂,全面实现教务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在各高校发展过程中已成必然之势。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校中都有运用,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也各有千秋。有部分高校自行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有部分高校从市场招标各软件公司开发的教务管理软件。由于软件设计的核心和侧重点不同无法进行类比,暂不去评论各管理软件的优劣。现就目前我院购买的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现状及作用做一个综合评述。

一套好的教务管理软件必须涵盖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所有环节,涉及到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网上选课、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与教材管理等方面,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教务管理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能够适应学年/学分混合制的需要,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

通过此系统,教务系统管理人员使用专用客户端实现安全可靠的管理控制与智能批量的数据处理,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及教学管理人员使用浏览器通过WEB端完成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其中作为教学管理的基础包括教学资源的管理、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学生基础信息的管理三个模块。

教学资源负责对全院教师教辅信息的维护,教学场地的管理以及学院系部专业信息的管理。教学计划主要负责课程库的建立与维护、学生入学到毕业几年间的培养方案制订以及各学期的开课计划的摘取,教务管理系统提供了实用又方便的功能,对于不同年级或者是相同专业之间可以进行培养方案的继承,对于负责教学计划的老师只需要完善一个年级的培养方案版本,对于往后各年级的培养方案可以直接通过从上一年级进行复制,如果有差异也只是进行小范围的调整,极大的减少了工作量。学生学籍负责班级、学生信息维护、学业预警、学生异动处理以及毕业审核,学业预警对于学生学业情况的警示与提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务系统根据学院设置的学业预警值进行自动预警。学生的毕业审核,如今通过教务系统的毕业审核功能,针对各专业设置对应的毕业要求模板,教务系统将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筛选,负责毕业审核工作的老师只需要针对未能满足毕业要求的学生进行复核基本就能完成一届毕业生的审核工作,学院自上该教务系统以来已通过系统审核两届毕业生,毕业审核结果基本达到预期要求。 转贴于

课表编排、网上选课、考试事务构成教学运行的核心。课表是学院教学秩序顺利运行的基本依据,涉及到课程、上课班级、任课教师、周次/节次、教学场地,必需考虑编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尽量满足多方面的特殊要求。由于学院本科、高职并存的情况,要求教务系统能充分适应学年制/完全学分制的编排要求。网上选课制度是高校推动学分制改革的有力手段,其必须为学生提供了完全开放,公平并简便的选课平台,我院的选课模式由学生通过校园网/互联网参与学院的三轮选课,学院的每学期开设所有课程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完全开放的,学生除全院公共任意选修之外还可以选择其它专业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提前修读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并能让学生自主规划大学四年的学习进度。同时,学生通过网络可直接查看课程简介及教师简历,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老师和时间从侧面反应出任课教师在学生当中的认可度。

考试工作是每学期的重要工作,涉及到考试安排、缓考处理、补考安排等。通过学院各系安装的教务管理系统由各系提交监考老师名单后,由分管考试工作的老师统一进行学期期末考试的时间地点安排以及监考老师的安排,并将考试安排结果和监考安排发布到互联网和校园网上,学生及老师只需用自己账号密码登录上网便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安排及监考安排,完全避免了以往发考条和监考通知等繁重的工作。

学生成绩、教学考评反映了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管理反映了学生在校期的学习情况及各种考核情况,其中包括了各类考试成绩的录入与管理。学生成绩的录入,任课老师只需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完成成绩的登录,并能随时打印上课班级的成绩表单。校外考试管理,对于目前学院越来越多的校外考试,各种各样的上报软件系统,通过教务系统的网上报名功能,在基于完善的学生学籍数据,针对各上报软件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格式调整及数据转换就能进行数据上报。就目前校外考试来说,极大地解放了各系部上报学生报名工作以及对于学生数据的核对工作,确保了上报信息的完整与准确,减轻了工作量。教学考评我院目前只开放了学生对于任课老师的评价,每学期结束由学生在查期末成绩前对教授该课程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进行打分,教务处可以从另一方面掌握老师的教学反应,对促进提高教学质量起了一定作用。

学院自更换系统到目前使用已有近三年的时间,运行过程中逐步发现教务管理系统中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是招标购买,后续开发与维护方面软件公司响应不够及时等这些都是教务系统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虽然部分问题及情况已相应得到解决,但要完全与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契合还需要时间磨合。另一方面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对数据的规范、流程紧密的操作以及对教务管理工作的独特见解,其对于学院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试用教务管理系统其间发现了不少学院教务管理规范当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教务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个性化教务管理规范,加强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规范教务信息化建设发挥的作用不可磨灭,但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仍需在高校教学管理运行中去不断完善与改进。

参考文献

[1]李宏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我校的应用现状及建议[J].时代教育.2009(11-12)

第9篇

摘 要: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设备管理对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设备管理理念的逐步深入,如何立足于现代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设备管理人才,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各行业企业的关注焦点。本文针对现代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设备管理; 企业管理; 发展趋势

设备是企业得以正常生产的重要保障,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的基本手段,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加强设备管理工作,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就企业现代设备管理工作而言,主要包括设备的采购、中期管理、维修优化三大部分内容。

(一)设备的采购

在设备采购之前,要求工程师必须对设备工艺用途进行全面了解,针对不同用途予以科学划分,再对一台设备的产能、利用率、投资回报率等进行计算,对初步确定设备的采购价格,以便开展财务拨款与招标等工作。待审批通过之后,工程师应全面组织工艺、生产、安全、质量工作,财务部门针对设备产能、安全性、质量要求、利用率、工艺布局、资金等情况开展评审,确定是否需要采购该设备,待评审通过之后,进行设备技术相关要求的编制。工程师针对设备功能同拟采用设备供应方共同讨论,确定适合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功能等要求,以满足企业需求。明确技术要求后,领导进行审批和签字,采购部门与供应方签订采购合同,待设备成功送到企业后,工程师对设备的合格证、说明书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对设备的试用及验收工作进行跟进。在设备安装与调试时,要求操作及维修人员全程参与其中,设备供应方应针对设备的安全操作及相关注意事项,对企业操作及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待其操作熟练后方可独立进行操作,以防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若试用期间设备出现故障,要求厂家予以维修,企业维修人员应现场进行观察,并咨询维修技术要点。验收时要求使用、工艺与设备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共同确认,完成验收工作。

(二)设备的中期管理

在管理设备时,为确保其正常运转,要求设备管理人员树立现代化设备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中应做好表格的编制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确保检查整改到位。设备试用期间,工程师应根据说明书,对设备点检表、安全操作规程及日常保养要点的内容进行编制,编制好由技术主管确认并签字,下发到操作人员手中,开展相应的点检工作。操作人员应严格依据点检表中的要求逐条进行。维修人员在巡检时应针对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测,对于不满足点检表要求的工作应及时协助整改,若无法有效排除,应开展相应的预防性维修工作。安装调试结束后,应在设备工程师的指导下,对设备开展二级保养工作。若设备存在故障,操作人员应及时通知维修工,维修人员应准确判断设备故障的类型,对故障原因进行排查和处理,并向设备工程师及时汇报维修进展。

(三)设备优化维修

优化维修是利用现代化工艺技术方法,对设备先天不足或某些缺陷进行改善,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维修性。在设备累计运行4-5年后,其功能及精度会大幅降低,为确保生产要求,需对设备进行优化维修,以恢复设备原有的精度及功能。对于需优化维修的设备,应由工程师编写优化维修申请书,由设备经理、使用部门经理进行审批,待审批通过之后,由设备主管明确内部大修。项目责任人对大修任务书进行编制,将所需优化维修的要点一一列出,提前备好所需配件。大修时,工程师应对维修过程进行跟踪,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并对维修过程进行记录,以便开展培训。

二、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管理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设备管理逐步朝着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等方向发展。

(一)信息化

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指的是以信息技术及现代化信息设备作为依托,对企业设备的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再造,使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设备管理技术有机融介,全面实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以丰富、全面的信息管理技术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讯网络设备,借助于社会信息服务业务与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为企业设备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障,因此,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设备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质在于对设备开展全面、综合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实现设备投资评价过程的信息化;2)实现设备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工作的信息化;3)实现设备使用过程的信息化。

(二)社会化

现代设备管理的社会化发展,指的是同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运行规律相适应,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逐步提高设备的商品化程度,组织开展全面的专业服务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服务网络,为优化设备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现代设备管理的社会化发展,是通过组建专业服务中心,同城市其他服务系统相结合,共同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网络,在有序的市场竞争下,实现企业主体与社会、政府的共同协作。

(三)专业化

现代设备管理的专业化发展,其实质是通过构建维修供应链,转变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等管理模式。顺应企业生产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要求,构建专业、高效的维修保养系统,保证企业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今,传统维修组织已无法满足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必须构建专业的维修体制,以全面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资金的占用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设备管理是企业良好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现代设备管理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要求企业必须转变传统设备管理观念,根据现代化设备管理的相关要求,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确保设备运行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逐步提高设备的投资效益,推动我国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BIM;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1高职院校工程造价教学中的问题及分析

1.1课程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针对于我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实行2+1模式,在校两年学习理论知识,一年在外实习。理论课程主要是计量与计价、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施工技术、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屋建筑构造等。且学生主要为高职学生,其学生素质整体不高,基础知识不牢,此前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识图读图能力差,特别是对于有关节点的读识,同样对施工工艺的流程不太熟悉,且该些课程还停留在二维教学层面,同学们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致使学习难度大、枯燥,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失去热情,学习兴趣下降,循环往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易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较差。

1.2BIM造价实践教育平台现状

首先学校现有的BIM软件绝大多数都是适用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如广联达GGJ和广联达GCL。其他专业课程都未能涉及和融入相关的BIM软件。其次我院拥有三个机房,可提供共150余人同时应用广联达土建算量、钢筋算量以及计价的BIM软件,但仅可提供造价阶段中BIM的应用。对于施工、运维等阶段的软件没有进行采购,如详图识读与设计软件、碰撞检查软件、管控与运维软件等。并且针对教师教学而言,教师一直进行满负荷的工作量,对BIM软件此类新型教学软件的学习也较少,同时BIM软件的学习相比于传统教学也较为繁杂,以致教师对BIM教学方式的兴趣不高,从而将BIM教学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较难。BIM的实践主要是学校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安徽省高等院校的BIM应用技能大赛,在本科和高职院校同场竞技的情景下取得了全省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的较好成绩。在此次技能大赛的准备过程中,由比赛组委会组织相关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安装相关软件,并且通过各式各样的平台,如学习网站、学习视屏和学习交流群,进行答疑解惑。学校老师在校内机房对参赛同学进行BIM土建、钢筋和计价软件的培训,保证同学们学会基本的操作技巧,然后再去学习后续的相关软件。从而学习BIM软件,应用于比赛中。同时学校此前和中国图书协会联系,争取到将本校作为第十四期“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一级)考点,并安排相关BIM培训,组织学生及教师参加培训与考试,从而让学生系统的接触、了解及掌握相关BIM技能。同样,教师也可以查漏补缺,进行学习与切磋。该培训与考试于6月圆满地进行。后续也将会在本校开设相应的考前培训及考试。

1.3以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为例的原因分析

以工程造价管理此课程为例,工程造价管理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下,为确保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面的经济权益而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建安工程价格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控制。通过掌握工程计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具备工程计价和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此前学生主要学习了工程制图与试图、建筑施工技术与房屋建筑构造,还未开始学习工程造价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所以对工程造价的整体认识不足。并且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为技术性人才,多为造价员、资料员以及现场施工员等技术人员,要求能够算量、组价或施工的人才,与此同时,学生对于相应的技术性课程较为重视,而对于管理类课程如工程造价管理等并无多大兴趣,归结原因:①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过于书面化,仅仅局限于二维体系中,且较为抽象,缺乏相应案例进行支撑,同时与造价软件无法关联,(局限于计量组价的程序,而遗漏了过程中的管理程序)。②学生自主性较为弱,对管理类课程认知不清,以致学习积极性每况愈下,越来越反感,丧失学习兴趣。

2BIM软件应用下的解决措施

基于BIM时代的新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2.1全套课程中配设一个BIM项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配套使用一套项目,运用BIM将该项目前期投资决策到最后竣工验收甚至于维护管理(射频技术)的整个全寿命周期体现于相应软件模型中,如BIM+装配式建筑、鲁班软件、广联达BIM等。以一套项目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各科学习中查漏补缺,了解并掌握一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不同课程的BIM软件应用如下表。

2.2师资力量的配备

目前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呈现两级化,一部分为理论实践知识丰富的老教师,但是对于新型BIM软件操作较为欠缺,另外则是实践知识匮乏的年轻教师,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定期组织相关老师去企业进行学习,同时也进行相应软件的研学,与市场时刻保持统一的步伐。在今后的课堂上,进行信息化教学,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且定期请BIM实际应用人员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并答疑,是同学们直接接触行业最新动态,时刻进行学习,从而对学生学习进度更好的掌控。

2.3以赛促教

通过相应的BIM工程的基础学习,更可以在比赛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如在院校之间,参与和开展BIM软件应用比赛,如安徽省高校信息模型(BIM)应用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以赛促学,和各个院校同场竞争,洞悉别人的学习,以激励自身学习从而提升学生技能。同时在校内,也可以进行BIMRevit计量与计价大赛来代替相应实训课程,以赛促教,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针对大型比赛的能力培养要求,实时改变教学培养方向,与时俱进,从而以赛促改。

2.4以证促教

院校也可积极响应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积极参与学校申办的全国BIM等级考试等。目前学生时期的1+X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是学生生涯中可以进行考取的证书。如此在课程学习中也掌握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知识点,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结语

第11篇

1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策略

1.1调整优化课程教材教学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面向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生产(管理)一线的工艺设计员、安装调试员、项目经理、运营管理员等。经过岗位分析与开发具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基本技能,需掌握环境工程工艺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安装、工艺调试以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与管理等专门知识。教材的选用是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课程整合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应当根据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课程要求,自编或合理选用教材。教材内容上要突显非机械类制图的特点,涵盖制图基本原理、本专业常见工程图等,并且保证绘图过程均可利用CAD软件进行呈现,增强环境工程制图与CAD绘图技术结合的紧密性。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加强制图基础、投影理念、构型表达等传统教学内容,适当削减画法几何等陈旧的教学内容,并大幅度增加以CAD技术三维几何造型为主的现代先进知识。教材内容的取舍要以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为根本出发点,在确保基本理论完善的基础上,增加管道施工图、给排水工程图、建筑施工图等内容,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扎实基础。通过调整优化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始终处于图形的概念中,从小的立体、组合体,延伸到建筑形体,拓展到管道系统、给排水系统和建筑物等,让学生对环境工程制图构建起整体轮廓。为了将CAD技术融合于环境工程制图课程教材中,应当结合环境工程的设计特点,运用实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经验的积累。

1.2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课程整合后,应当运用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首先,穿插讲授制图基础知识和CAD绘图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线型、圆弧等铅笔手工绘图技巧,在此基础上再开展CAD软件基本命令和基础操作教学;其次,重视基于环境CAD三维建模技术的工程制图教学。为了提高学生三维建模能力,要在进行完成软件基本命令和基础操作教学之后,开展普通正方体、球体、圆柱体、长方体、锥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教学,利用CAD三维实体投影转换成二维平面图的功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并且利用CAD软件对不同类型的组合体和曲面进行投影的教学手段,对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讲解,以增强学生的视图能力;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分清教学重点,合理运用CAD软件技术化解教学难点。如,重点讲解工程制图的重要概念和标准,利用CAD三维建模讲解投影规律,着重讲解形位公差、配合公差等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根据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案和学时分配计划,在学生掌握基础命令后,课堂上除了配合教材与规范,还应适宜的引入工程相关的图纸进行背景介绍及图面图线讲解。真实具体的工程实例在教授过程中会更具有说服力真实感和吸引力。归总命令式教学。操作命令的繁多,往往会造成记忆上的混乱。每堂课由教师带着学生先复习上节知识,附带着列出相似命令的归类和总结,帮助学生记忆。比如,L命令代表线,它可派生出PL多段线,XL射线,SPL样条曲线,EL椭圆,POL正多边形等。网络交流式教学。有限的理论和上机操作课时并不能完全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因此课上并不完全讲授每个命令中的子选项。因此欲留1-2个子选项的相关问题给学生作为课后练习题,并借助网络进行随时交流软件操作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解答。通过课上课下的练习,教师可及时的收集归纳所反映的问题。同时也可使课上不好意思不爱提问题的学生以这种形式提出问题。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现存的问题。

1.3重视实践教学

在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整合教学模式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环境二维工程教学中,对于给排水制图标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图、流程图、高程图的绘制技巧,还应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工程设备图的基本要求和绘制技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让学生在“筑龙网”、“给排水在线”等专业网站主动收集资料,获取知识信息,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大作业,提高学生信息收集利用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将开设课程设计,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程设计是散与合,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针对理论学习的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串成整体,构架成系统,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计算机绘图的要领,又能自主的去探索和发现复杂高级的操作命令,是教学计划不可缺少,有必要设置的实践环节。2.4改善课程考核方式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整合后的课程,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如果采用单纯的笔试考试的方法来考核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整个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改善现有的成绩评定方法。除了笔试外,注意加大平时考核(作业、提问、测验、课程设计等)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成绩的评分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两个组成部分。对学生成绩的认定,不能再是单纯的知识考核,而是要把知识和能力的考察综合起来。期末总成绩采取平时小作业成绩、手工绘图大作业成绩、CAD上机绘图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多项组成的优化方案。期末总成绩由以下比例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50%,平时小作业占10%,手工绘图大作业占10%,CAD上机绘图占30%(其中平时CAD绘图作业占15%,CAD绘图上机考试占15%)。在整个课程考核中,我们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各个环节都要考察。

2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对环境工程CAD与工程制图两门课程的整合,加上几种教学方法的引入,及时增加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加强专业知识的融合指导及其他辅助制图软件的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丰富,可为学生将来从事环境工程相关专业奠定扎实的制图基础,从而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环境类人才。

作者:廖润华 成岳 刘媚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12篇

维修电工技师研修是我校电气系六年一贯制技师班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技师研修,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综合训练。 

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实际运用的技术、工艺相距甚远,平时也缺乏从专业相应岗位群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性技能的角度进行系统的、连贯的训练,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因此,在维修电工技师研修项目——产品开发、设计和组装调试的综合训练中引入企业中关键的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及应用。 

二、企业编写作业指导书的目的 

企业员工的流动如同营盘里的士兵,新接替员工无法在短期内胜任工作,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时间进行培训。即便经过入职培训和在岗培训,做事的方式和步骤相同,但标准依然会有差异。 

通过施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将操作内容固定化、标准化。新员工只要根据作业指导书中的要求步骤一步步操作,能够很快熟悉岗位,胜任岗位工作。 

三、作业指导书的作用 

1.作业指导书是新员工用来上岗培训的教材,并起到时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使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简单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3.使操作过程控制规范化,保证操作过程的质量。 

4.能有效降低耗材成本,确保产品的质量。 

四、企业案例贯穿技师研修教学 

通过走访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王店小家电企业、被誉为“世界工厂”的Autonics(奥托尼克斯)电子有限公司以及中国最大的塑料防爆电器企业创正防爆电器有限公司等,对企业生产中关键的作业指导书案例进行缜密分析、总结和整理,确保企业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完整、简洁直观、容易理解,并把它引入到技师研修课程教学,让课程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企业实际应用案例分析讲解,展示实际案例的功能和效果,让学生有最直观的感受,对学习不再感觉抽象,使学生更清楚、更透彻、更深刻地理解作业指导书编写的各个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对作业指导书编写产生深厚的兴趣。 

五、作业指导书编写与应用 

1.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1)以小组为单位编写自行设计的JJDQ—03型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和调试作业指导书的初稿。 

(2)教师对所有编写的JJDQ—03型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和调试作业指导书初稿进行分组点评。 

(3)学生根据老师点评意见,小组人员讨论后,修订作业指导书。 

(4)JJDQ—03型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样机的安装与调试:由各组长安排,按照所编写的安装作业指导书进行安装(企业称之为样机安装);安装完成后,按照所编写的调试作业指导书进行调试。 

(5)根据样机安装、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次修改安装作业指导书和调试作业指导书。 

通过实际案例演练,让学生增强真实感,加深对作业指导书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内容,使学生明白学习案例中的知识点只是开始,如何灵活的把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中去才是最终目的。通过自己动手编写,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把他人的经验与技巧转为自己的经验与技巧,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点。同时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锻练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作业指导书的运用 

严格按照已修订的JJDQ—03型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和调试作业指导书,进行安装、调试剩余产品。 

作业指导书的制作过程花费时间和精力很多,不过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生精心编写,使JJDQ—03型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装配与调试过程中,各工序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单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导线的截取过程中严格按照装配作业指导书中规定的导线规格及尺寸要求,有效降低导线的耗材;在试过程中严格执行调试作业指导书的调试流程,确保产品的质量。 

六、交流 

1.企业交流 

在与企业的走访和沟通中发现,当企业成批量生产产品时,会编写出图文并茂、能够让操作者一看就明白怎样操作的作业指导书,并张贴在每个工位上。作业者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确保能正确、快速、安全地完成作业,生产出的产品标准化、规范化。 

当企业生产产品很少时,一般不会编制图文并茂的作业指导书,只有编制工艺文件,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经验的熟练工了,同时生产出的产品也没有标准化、规范化。 

2.引入作业指导书意义 

技工学校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但他们模仿力强,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分解出所需的相关专项能力与综合能力,我们可以在专业技能课中根据不同任务情境尝试采用各种图文并茂的作业指导书,供学生学习和操作使用。例如:电子技能课中可配置《电子元件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分立元件安装标准作业指导书》《电烙铁操作作业指导书》等;仪表使用中可配置《万用表使用作业指导书》《示波器操作作业指导书》等;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中可配置《拖动接线作业指导书》《模拟机床排故作业指导》等。事实上,作业指导书是操作过程的动作分解,只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一步一步去做,就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任务。通过这种强制性训练,学生能够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夏胜权 陈伟中 饶思红.基于作业指导书的教学项目设计与实施[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