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生顶岗实习总结

中职生顶岗实习总结

时间:2022-02-20 07:0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生顶岗实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生顶岗实习总结

第1篇

一 调查分析

2011年11月,我校就业安置办仅对当年推荐安排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回访统计,情况如下:

顶岗学生安置、离职换岗情况表

实习学生规模 实习人数 离换岗人数 首次留岗人数 稳定率

20人以内 107 64 52 43%

20~30人 45 24 30 56%

31~40人 90 44 54 57%

41~60人 146 62 92 60%

60人以上 127 51 85 63%

合计(人) 510 248 320 56%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首次安置顶岗实习稳定率仅达56%,学生出现离职换岗现象较严重,小型企业、养殖企业更为突出(个别企业中首次学生离职换岗率高达100%)。

二 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1.学校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确,没有突出实训的优势和地位

作为中职学校教育,它的定位应该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地掌握应用企业一般业务操作和管理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较强的操作能力,在竞争中取得相对的优势。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中职学校教学,没有突出这个特点,仍照搬传统的办学思路和模式,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不合理、不完整,过分地依赖课本向学生灌输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忽视了实践性教学和实训等教学环节,没有突出实训实习课的优势和地位。

2.顶岗实习脱节,顶岗实习性质改变

长期以来,一些中职学校把顶岗实习当做“顶岗就业”,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将学生推给企业后就终止培养;而部分企业也把顶岗实习当做“顶岗生产”,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手段,顶岗实习学生经过简单的技术适应训练,就直接安排到生产岗位,对他们生产劳动要求与正式工人一视同仁,唯一不同的就是报酬、福利等待遇比不上正式工人。

3.环境不适应,借口离开

新环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及时疏导,无助感增强;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畏惧眼前的工作;与企业职工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

4.顶岗实习管理难度大,缺乏规范统一

第一,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与学校时空的阻隔,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学生自律性较差,个人空间自由度大;顶岗实习教学起步较晚,存在很多评价标准上的空白和考核办法上的不完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了顶岗实习的教学稳定。

第二,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学生自由离岗换岗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责任难以界定。学校缺少与家庭联系和沟通,目前也没有设立家庭监管职责的相关法规,得不到家庭的配合,学生往往因出现小困难向家里诉苦,家长非但没做学生思想工作反而心疼孩子鼓动其离岗换岗。

三 改革措施

1.正确认识,合理定位

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把它当做中职学校形成特色、提高质量、树品牌的重要手段来抓,要把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作为中职学校实践性教学教育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2.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健全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制定实践教学规范、实习工作细则、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教学实习工作流程、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

3.注重实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课堂主渠道,围绕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为主题,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强化“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信度。其次,做好实习前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实习的宣传,将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法纪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法律和法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服务到位,重视热点、难点问题

首先,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畅通电话或通过建立QQ群组,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实习生思想和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其次,实习点的指导老师定期召开协调会,邀请企业方管理人员出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表彰,促进顶岗实习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5.建设一支“双师型”团队,全程监管

选拔和培养一支品德高尚、工作能力强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了解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在实习期间要依据实习方案和实纲内容,制定实习工作计划,按实习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参观和现场教学,并做好教师实习日志记载。及时总结经验,丰富教材、教法,适时调整完善实训内容,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6.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要建立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应用发展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情况,建构以岗位任务、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细化版块组成的指标体系,科学规划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量化体现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如实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四 结论

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和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增加家庭监管职责,依法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减少直至杜绝离职离岗现象,保证学生在实习中的安全和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促进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王琴.中职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8(18)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一切德育因素,利用一切德育资源,对受教育者进行长期持续不间断的影响和渗透,使德育认识真正落实为德育行动的渐进式过程。当前我国中职学制为三年,通常采取“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从单一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纷繁陌生的社会工作生活,他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压力,必然产生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处理,必将严重影响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如何对处在顶岗实习期的学生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德育渗透,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期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1、顶岗实习期的德育渗透是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

中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在思想和心理上实现平稳过渡,将大大影响中职学校向社会和企业输送毕业生的整体质量。因此,对顶岗实习期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是中职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

2、顶岗实习期德育渗透是中职毕业生实现“华丽转身”的先决条件

中职学生到企业开展为期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已成为中职学校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校园学习生活的延续,又是社会生活的前奏,是学生从校园生活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岗位上进行生产实践,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对象,又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对象。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德育即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对接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实现“华丽转身”。

二、 顶岗实习期容易出现的思想心理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门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顶岗实习期间,由于校企之间存在差异,企业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学生对新环境产生诸多不适应,有些学生擅自离开实习岗位,无法保证完整的实习时间,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1、剧烈的环境变化导致心理不适应

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容易导致学生陷入迷茫和困惑。一是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遇到新困难如果的不断及时解决,容易产生无助感和挫折感;二是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技术不熟练,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对工作产生厌恶感;三是与工人师傅和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产生孤独感,进而封闭自己;四是长时间的加班,工作强度过大,饮食不适应,导致体力不支,出现身体上不适应的症状;五是企业对正式员工和实习生同工不同酬,待遇不平衡,容易产生失落感。

2、加班现象普遍、劳动时间超长导致不适应

根据学校要求,学生应完成一年的顶岗实习期。但是,在顶岗实习期间,大多数企业的劳动时间都是超标的,学生难以适应,实习时间就难以保证。根据我校对顶岗实习企业跟踪回访的情况看,除了真正的欧美企业是严格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外,其他像台资、日资、韩资及国内民营企业,其工作时间都在10~12小时甚至更长。刚出校门且年龄在16~18岁之间的中职学生很难接受和面对,短期内很难适应。许多学生因顶岗实习生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过长,而无法坚持,找各种借口离开实习企业。因此真正能坚持实习并在实习单位实现就业的为数不多。

3、实习学生因人身安全问题导致不适应

由于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企业承受能力受各种因素限制,往往不同专业学生分到不同的单位实习,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易出现安全问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有些学生自律差,法律观念淡薄,加之个人自由空间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违法事件。这些不仅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对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引发各方焦虑。

三、顶岗实习期德育渗透的有效做法

为保证中职生顶岗实习工作顺利、有序、稳定地进行,加强顶岗实习期的德育渗透尤为重要。

1 重视岗前教育。顶岗实习期由于时间较长,学生离开学校到陌生环境中工作学习,有些岗位还很不稳定,导致学生不适应期拉长。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岗位,做好从学生身份向“学生加员工”身份转变的心理准备,缩短顶岗实习不适应期,就必须将工作做在前面。结合他们可能面对的工作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岗前教育和培训学习,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消除他们在心理上的不安,让他们更加坦然自信地走向职场。

其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邀请企业的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及企业的相关技术知识,端正学生实习态度,让他们与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有亲近感、认同感,为顺利完成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顶岗实习期间的指导与管理。在以班级为单位顶岗实习的企业一般学生数相对集中,学校可安排驻厂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并要求班主任老师一周至少下企业一次,与学生沟通交流,对他们进行指导、管理,保证在发生问题时尽可能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平时班主任老师也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及QQ等各种方法与学生实时沟通,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疏导,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另外,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定期与学生联系,指导他们的专业实践,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再次,负责安排顶岗实习的专业科室应加强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督察,及时收集企业、学生、教师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领导反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校企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减少实习盲目性。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学校与企业应密切联系合作,除经常性地交流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工作表现外,还应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期间的培训计划,减少学生实习的盲目性,同时也有利于厂方的生产和管理。

4、重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激发积极的情感因素。班干部及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顶岗实习期间应努力发掘学生行为的闪光点,对实习过程中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肯定并加大宣传。要重视并开展优秀实习生的评选,激发学生的上进欲望,注意用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引导其他实习生前进,增强典型教育的可信度、亲切感。同伴教育的效果不容忽视,对于实习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及喜好相同,有同学的情谊,最主要的是处境相同,因此他们对于来自同龄人的批评和教育反而更容易接受。

5、建立激励制度。学生在刚下厂时往往感觉陌生、不适应,常常会被一些负面情绪左右,如:遭受不公平待遇时的委屈感,工作不顺利的挫折感,与人相处不融洽时的孤独感等等,这些都是实习期间学生要经历的很正常的情感变化。但是,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学生顶岗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在实习期间,班主任、指导老师要定期探望学生并与他们实时沟通,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困惑并及时解决,使他们体验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激发自身的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容易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将消极的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感,有效地减少思想问题的发生,保证实习期的德育效果。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形式。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德育渗透,能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民生、知晓社会职场、增长才干见识、明白人情事理,进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只有不断探索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顶岗实习期的德育渗透,才能切实有效地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战波,谭开键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探讨科技信息,2008(16)

[2]曹秋霞“2+1”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

[3]韦林努力改进工学结合中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4]黄翠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4)

[5]黄坚浅谈顶岗实习中“校企家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模式陕西教育,2009(1)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研究

中职学校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职教育实现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零距离对接的根本途径,是中职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加强顶岗实习的规范管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是中职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顶岗实习的概念及意义

学生顶岗实习是指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实习。顶岗实习是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真实的工作岗位上,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实践教育方式。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生产实践,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这有利于实现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转变。带队老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是培养自身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进而自愿并积极参加顶岗实习。

二、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

(一)对顶岗实习认识程度不够,计划执行粗放。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一些学校虽然制订了比较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同时与合作企业也订立了一些顶岗实习方面的协议,但在具体执行计划和落实协议方面,企业表现消极,学校往往处于弱势,所以执行比较粗放,无法完全达到学校培养人才的意图。因此,探索高效的顶岗实习体制机制,严格执行顶岗实习计划和相关合作协议,是保证顶岗实习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必要途径。

(二)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困难,专业不对口。良好的顶岗实习效果是通过一系列过程管理来实现的。而一些企业反对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对顶岗实习的管理,使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无法开展,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定失真度也很高。应在校企合作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好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施细则,以精细管理来促进顶岗实习质量的提高。多数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对口,基本是一些流水作业岗位,因此实习效率低下,无法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

(三)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保障体系及安全问题。许多企业并不把实习生当做员工对待,尤其在薪资待遇和社会保障方面基本得不到落实,无法保护实习生切身利益和各项合法权益。学生上班比较分散,往往被分为两班倒,分配在不同的车间,不同的实习岗位。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沟通较为困难,有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在工作和生活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四)一些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导致顶岗实习困难。一是学生对实习待遇的期望值太高,二是自身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在实习中却既想轻松又要待遇,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和大局观念,组织纪律性差,诚信意识不够强,直接危及企业与学校的关系,从而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面临困难局面。

三、中职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中职学校学生实习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接触社会、接受劳动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要从提高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度,进一步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工作。把加强学生实习管理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学校要加强学生实习的组织与管理。学校建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实习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实习管理实施办法,按照专业基本对口的原则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考察和选择学生实习单位和生活环境,不得安排无安全保障的顶岗实习岗位,坚决杜绝推荐有可能危害学生生命及身心健康的任何顶岗实习劳动。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指导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加强对学生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严防事故的发生。

(三)实习学生要遵守相关实习规定。学生在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纪律,虚心学习,尊重指导教师,服从实习单位和现场指导人员的管理,注意现场人身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学校要与家长、实习单位共同落实顶岗实习学生的保险责任,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购买保险的费用可以从职业院校学费收入或免学费补助资金中列支,或者通过实习协议的方式由实习企业单位承担,不得向学生另行收费。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参加有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提交实习报告(总结),并由实习单位出具实习鉴定后,方可参加实习成绩评定。

(四)研究制定学生实习标准和监督检查政策措施。明确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构建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学生实习管理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实习标准,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建立校企经常性磋商机制,拓展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把提高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等人文素养融入实习全过程,探索多种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实现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学生实习宏观管理、远程指导和信息服务的平台。

(五)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风险共担机制。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要强制性地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同时学校与顶岗实习企业事先对于责任分担要有约定。此外,要对学生进行相应教育、培训,明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责任与风险,使学校、企业、学生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六)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学校要会同实习单位,制定学生实习安全管理规定、实习学生安全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加强实习过程安全及其他突发事件的风险控制,规范应急事件处理处置程序。要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实习生骨干、家长、社会为一体的实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联动体系,明确学校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应急管理能力培训,建立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落实顶岗实习应急事件处理奖惩措施,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果断处置各类顶岗实习突发事件。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学― 工― 学” 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学校 汽车专业 可行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内各中职院校围绕着校企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出现了对工学结合内涵认识不足、实践工学结合过程简单化、校企合作双方地位不对等的问题,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针对中职汽车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养的难点,我校汽车专业坚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专业建设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教学与单位用人的“零距离”的对接,使我们的学生对岗位适应得比较快,能从容地走向社会。

一、汽车专业“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1.“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

针对汽车专业校外实习、学习、实践交替存在的瓶颈问题,我们整合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学习、工作多循环螺旋上升式系统,做到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时间与空间的协调统一。

2.“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设计安排

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期设计为6个阶段:

(1)校外参观见习阶段(专业观初形成阶段),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观。

(2)校内学习阶段一(基本技能培养阶段),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基本技能和部分专项技能训练,为下一步到企业实习做好准备。

(3)校外工学交替阶段(职业素质初步培养阶段),目的是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实战的形式巩固和提升基本技能;通过校企合作,设备、师资的融合,共同开发课程,改革课程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4)校内学习阶段二(综合技能培养阶段),开始系统学习《汽车发电机构造与维修》等13门专业课程,并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为下一步到工作岗位实习做好准备。

(5)校外顶岗实习(职业素质综合培养阶段),第六学期,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在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实际岗位上结合岗位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专业学习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校企共同对顶岗实习进行考核。

(6)校内回炉、提升阶段(职业技能提升阶段),毕业前3周,学生回校,对毕业顶岗实习进行总结,指导教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使学生的专业理论进一步提升。

六个阶段做到了校内与校外、学习与实践的交替循环,每一循环都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递进式而设计,符合认知规律,在多循环中实现素质、知识、技能的螺旋上升。

3.构建汽车专业“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体系

(1) 教学观念改革探索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只有在学校里读书的观念转变成“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理念。

(2) 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探索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针对汽车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开辟新技术领域课程,配合“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进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汽车专业以工程实例、真实任务为载体,促进教材建设,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教学教材。

(3)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汽车专业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们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开发了13门核心专业课程,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工作,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 学― 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4)建设“学-工-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厂入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环境,强化学生的专项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训练。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实习实训机制和管理制度;并开展毕业生就业、人员培训、合作办学等多层次合作,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学、培训、研发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平台。

(5)建设一流的“双师结构”队伍。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实践,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提高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通过企业培训和师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职教能力,建设出“双师”结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6)有效监控课程教学过程

汽车专业“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分为“见习― 学习― (工学交替)实习― 学习― 顶岗实习― 回炉学习”六个阶段教学。为了确保质量,需要对每个阶段进行监控,我们要制定《实践、实训教学管理规定》。特别是在第三阶段的工学交替实习阶段,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实行双导师制度,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学生的每项学习都有实习报告或总结,促进学生发展;回炉学习阶段围绕企业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促使学生企业文化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工作(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制定《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在“双师”管理基础上实习,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考核评定学生绩。

二、总结

“学― 工― 学”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绝不是“学习”和“工作”的简单叠加,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学校和企业两种环境下培养学生,以实现“零距离”就业;目的是使得中职教育和社会市场经济更加合拍,使得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要求。

第5篇

Abstract: Taking the "Civilization Style" competition for the carrier is conducive to recognize and rationally use the commonality among vocational career planning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cultural foundation courses and the second class, so as to greatly play the guidance role of career planning.

关键词: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文明风采”竞赛

Key words: vocational;career planning;"Civilized Style" 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46-02

0 引言

为了优化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实效性,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以下简称“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有利于挖掘、整合第二课堂中潜藏的隐形德育资源,为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思考。“文明风采”竞赛是一项由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组织,面向全国中职生一年一度的常规德育实践活动。以“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平台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 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对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开发实践模块

针对专业对口行业、对口企业的用工需求展开调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参照。组织研究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体系及预期目的及效果,结合专业教学和对口专业岗位群对从业者的要求,开发教学模块和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文明风采”竞赛内容设计教学的项目和任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活动、完成相应的项目和任务来达成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活动课型教学跨度为三年,即对于三年制全日制普通中职生而言,该活动课型贯穿一个人才培养周期始终,主要分为“认识教育模块――参与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三大教学模块进行。

2 以组织“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教育活动

通过参加“文明风采”竞赛,切实实现“为学生提供知识转化和实践的平台,丰富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发展意识,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目标。在认识教育教学模块,着重以分类指导的方式开展职业规划教学中的职业启蒙教育,具体操作如下:①组织专业教师在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展专业介绍和形势教育,以企业常见工种设置为例向对口专业学生介绍就业前景。②组织语文教师、德育教师对学生开展辅导,组织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创业之星”等征文赛事,达到推动学生自主了解专业内涵、学习意义的目的。③组织社团辅导教师对学生开展辅导,组织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主题摄影比赛以及微电影比赛,使学生在从多个侧面参与及相关比赛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将抽象中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相关德育知识具象化并加以实践、体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认识体系。

3 以组织“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为载体,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参与教育活动

3.1 该阶段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因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6月开展,此时二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不仅对专业、行业、职业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即将面临为期长达一年的顶岗实习,具有较强烈的择业需求和了解岗位的愿望,这一阶段组织学生参加“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方面既能利用学生参与实习的强烈愿望,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写作指导;另一方面又能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求职应聘准备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顶岗实习的企业,做出理性分析和选择。

3.2 运用所开发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用形象具体生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岗位群的认识。该课件应具有下列作用:

①是教师开展专业介绍和岗位认识教学的辅佐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是对本校本专业学生近年实习、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后所开发本专业对口常见岗位群的具体介绍,每一岗位应包含名称、从业要求、图片、学生就业实例等内容,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对指导同一专业的学生具有积极的感性认识教育作用;②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认识岗位要求的辅佐工具。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认识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设有人机交互的互动功能,除了满足教师在对本专业对口常见岗位群进行介绍的需求之外,学生还能在熟悉课件内所列岗位群的基础上运用课件完成自己三年内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通过组织学生使用该课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进一步了解对口专业所需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创业素质,强化学生对岗位的认识,推动学生开展职业选择。

3.3 在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时候,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制订短期规划及中长期规划各一份,其中短期规划的年限为一至三年,目的在于对学生即将开展的顶岗实习进行规划和指导;中长期规划的年限为五至四十年,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发展形成较为完整、具体的认识。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起到岗前培训、职前指导的作用。

4 通过追踪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开展中职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构建效果评价体系

①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顶岗实习带队教师、实习回访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用人企业反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以及查看学生实习报告等渠道,由职业生涯规划任课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落实的层面来考查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并将学生顶岗实习表现与其所做的职业生涯短期规划设计书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学生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其顶岗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企业要求、岗位能力素质要求是否匹配,如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实践情况反差较大的话还可以运用现场面谈、通讯媒介、作业载体、网络平台等方式联系学生分析反差原因。通过学生顶岗实习表现反证其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所得,变传统的单一学科知识评价、学业成绩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从而避免理论考核方式的片面性,以达到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状况的目的。

②该阶段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因为三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对从业岗位的了解由平面到具体,由理想化到现实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新修改、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此时学生所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更趋向理性化、合理化,达到“在总结完善中循环提高”的教育目的。

③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分为认识教育、参与教育、实践教育三大模块,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学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情况成绩、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成绩(含机试作业成绩)、学生顶岗实习成绩三大部分构成,此基础上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5 对离校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从中验检教改效果,进一步修正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方案

综上所述,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在实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打破学科教学封闭性的作用,承认并合理运用中职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文化基础课程、第二课堂教学的共通性,能使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职业指导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题研究组.中职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教程[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第6篇

[关键词] “2+1”学制模式 机械教学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衔接

中职学校学制从2000年开始,逐步改成三年制,再到近年来提出的“2+1”模式。所谓“2+1”,即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和部分专业实践,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目前摆在中职校机械专业面前的难题是第三年机械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如何衔接?本文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想法。

一、“2+1”学制模式现状

中职机械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的实践性很强。机械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教育部所倡导的“2+1”模式,第三年学习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对于提高职高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无疑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创举。

目前,“2+1”学制模式各校尚在摸索之中,在些学校甚至还来不及改革课程体系,用两年时间匆忙把几门专业课上完后,急忙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三年的教学内容完全停止,把学生托付给企业或放任自流。对于机械专业,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素质相对较弱,两年校内教学时间紧,许多学校对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虽然重视,但苦于实习设备和师资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2+1”模式下,第三年的顶岗生产实习给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实践平台,机械专业老师更应抓紧机会,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而不是单纯把学生推给企业,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实习,浪费宝贵的实践教学时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能独立从事机械操作及初步设计工作的合格的中高级应用型机械人才,就要将第三年的机械教学与生产实习衔接起来,并付诸实践。

二、第三年机械教学与生产实习的衔接探讨

针对机械专业学生实习,让学生带着项目到企业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结合现场工作情况,充分利用企业实习资源,专门针对在校内无法接触、理解的实际问题联系实际,逐个进行研究。

在实习中,学生有一年时间充分熟悉业务,老师应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中解决。首先,应充分了解设备的各项性能,包括动力技术、传动系统、操作流程、加工方法方式等。实习结束,要把实习所得成果进行总结,上交指导老师,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一项指标。除总任务外,教师还要结合实际,对任务进行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熟悉企业各项业务流程。企业的生产业务处理要涉及到原料、生产、包装、储存、销售、等许多管理职能部门和环节,实习生进入这个业务系统,首先要了解工厂中各生产环节之间的联系,以及自身所处岗位要求。在顶岗生产实习中熟悉各项生产加工工艺流程是首要问题,实习指导老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根据所在企业实际情况,熟悉各项生产工艺流程。

2.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机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实际生产这一环节往往被省略。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可积极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通过师傅的帮教了解工作要求,操作方式,技术要求等。要勇于钻研,善于分析,在实践中增长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3.生产工艺卡片的编写。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自身岗位的实际情况编写生产工艺流程卡片。要求学生了解编制工艺的过程及和要求,编卡前,必须完成三项基本工作:零件尺寸、技术要求、加工步骤及任务书。学生在企业师傅和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还可练习编制各类零件的生产流程图卡,绘制各种零件图及装配图等,充分弥补在校内学习的不足。

4.撰写实习报告说明书。说明书是对实习设计、报告的书面文字报告。学生可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结合企业生产状况、各种产品技术要求,加工方式方法及其他重要指标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产品设计、生产、加工情况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撰写实习说明书,可锻炼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为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撰写实习报告说明书可以采取如小组讨论、请教师傅、老师辅导等多种方法来合作完成,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校内教学设备不足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衔接

在校内的教学中,即使具备完全仿真的模拟实习,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机械课堂上仍无法完全解决,造成了机械教学的缺失与不足。如机械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工厂人际关系协调、各岗位的配合等。这些问题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让学生有所体会和感受,从而试行解决。指导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能力的提高培养着手:

1.提高机械职业判断能力。机械职业判断是指机械人员在机械法规、企业机械准则、国家统一机械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机械事项处理和加工工艺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数据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在企业实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机械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如图纸图样识别、尺寸要求、配合方法、各类加工方法、技术指标、装配、各道工艺流程的选用和确定。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职业判断贯穿于行业工作的始终,涉及方方面面,通过实习了解机械职业判断的重要性。

2.与工厂各部门和生产线、同车间的同事、各道岗位工序的协调能力。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感受各岗位的团结协作,各道生产工艺流程的次序与衔接。机械实习指导教师要引导实习学生培养如几方面的能力:

(1)适应能力。工厂是定岗定人的,就要求各岗位人员有较强的自身岗位适应能力,否则就无法达到岗位任务的要求,工作目标与任务也将很难完成。

(2)表达能力。要求与其它岗位打交道的机械工人必须要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它是传递信息、与他人沟通以及完成任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3)协调能力。机械加工岗位的任何一个点的不协作都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不得影响,加强协调能力的锻炼,是有序生产的重要保证。

(4)自控能力。要求机械操作实习生与他人打交道时,无论是否顺利,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要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感,坦然面对,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总之,指导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宝贵的一年顶岗实习的时间,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把顶岗实习作为就业前“实战演练”的平台,让第三年的机械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真正衔接,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职校;班主任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71-02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教育部又出台了《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顶岗实习是相对于教学实习而言的,又区别于毕业生就业,是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过程,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走向社会,接触实际生产过程,增强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既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所以,顶岗实习也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但从顶岗实习一线反馈的情况来看,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许多值得探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职校顶岗实习学生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最大问题是旷工、离岗、辞职、频频“跳槽”,甚至回家等发毕业证书。原因是学生自身缺乏职业素养;学生不适应企业的工作制度;学生过高强调工资待遇及专业对口。

2007年5月,在职校做班主任的笔者被要求带学生赴南京某公司顶岗实习。2008年3月,又带另一批学生赴扬州某公司顶岗实习。这两次带不同班级学生顶岗实习,使笔者了解到学生顶岗实习的不少情况,笔者感性地认识到,部分学生的旷工、离职,在校的班主任也有责任。2010年2月,笔者所在学校有三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在江苏某集团顶岗实习,虽然每个班级都有学生旷工离职,但较多地发生在在校期间就管理不严、纪律松散、集体荣誉感不强的班级。

2011年4月,笔者所在学校一顶岗实习生离开学校指定的实习企业,自找实习单位,在晚上下班后未及时回家休息,而上网到深夜才回家,途中自己开车撞上停留在路边的卡车身亡。将他一手拉扯大、年近八旬的老奶奶(该生父母离异)伤心欲绝地说:“要是在第一个班主任手上,我孩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第二个班主任根本管不住我孩子上网。”(笔者所在学校曾是高一混合班,高二时分出就业班和升学班,班主任因此作相应调整。)由此种种,笔者认为职校顶岗实习生存在的不少问题,与他(她)在校学习期间的班主任有很大关系。

职校优秀班主任的作用

职校班主任是职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职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职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职校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密切。不少职校的班主任从早到晚都与学生打交道,几乎成了班级学生的“家长”。有其“父”必有其“子”,班主任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习惯也不同。品德高尚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学生与缺乏上进心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学生则完全不同。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学生也能严格要求自己,无目标的班主任带的学生通常目标不明确。不同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也大相庭径。虽然顶岗实习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后也接受培训,但大部分培训都集中在技术上,管理、纪律、做人等方面的培训滞后。并且,两年的职校班主任影响,不可能在一个月的企业岗前培训中一下子改变,不少学生在顶岗实习后还是按班主任在校时的管理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职校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在学生离校顶岗实习期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能体现出来。

大多数职校学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但这些学生也有不少优点和特长,只不过应试教育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和特长。职校班主任工作是重要的育人工作,在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校优秀班主任关爱学生,善于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用一颗心去感化学生的一颗心;职校优秀班主任务实真干,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敢于纠正;职校优秀班主任勤于思考,善于发挥聪明才智,用智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职校优秀班主任也善于学习,积极用先进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管理理念去管理学生。这样,职校优秀班主任就能让学生看到自我,并让学生相信通过努力,能达成自己追求的目标;让学生正视人生的挫折,遇到困难不低头;使学生有团队精神,能吃苦耐劳;使学生学会遵守纪律,学会服从;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善待他人;从不同角度谈顶岗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自愿积极参与顶岗实习,为日后就业创业打好基础。优秀班主任还能教会学生知错能改,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实习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处理好人际关系,做好本职工作,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职校优秀班主任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班主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宗旨,以教育好学生为己任,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思考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做好学生工作,对学生的为人处世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教育出优秀职校学生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而职校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不可否认,职校班主任中有不少人以评职称为目的,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技能进步,得过且过,“混”班主任年限。那么,这样的班主任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呢?就顶岗实习生的旷工离职(有些旷工离职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言,不少学生在校两年期间表现出的不少问题没得到解决就走上了顶岗实习岗位,他们在顶岗实习岗位上仍存在着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还导致企业对职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产生了质疑,堵塞了日后职校学生的顶岗实习渠道。同时,这也使不少家长及其邻里亲朋对职校产生了偏见,还波及一些在校生的学习信心,削减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与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给学校招生带来了不利影响,给职业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古语就曾有“庸匠误器,器可它求;庸妇误衣,衣可别制;庸师误子弟,子弟复可胚?”①

因此,职校班主任的作用极大,职业教育要重视职校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职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思考

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职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十分关注,对职校教师及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也十分关心,出台了许多有益政策。我们应乘其东风,思考职校学生培养,研究职校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做好职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为职校学生绘蓝图,培养优秀人才;为职业教育谋发展,构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职校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不做“庸师误子弟”。

加强职校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2009年8月,在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这些规定都隐含着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问题。面对职校学生的特殊性,职校班主任队伍更要加强专业化建设。从利于学生培养和发展的角度出发,需改变不利于职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条文,如在不少地方的职称评定规定中,过于强调班主任工作经历的重要性,这使得不少学校的领导在选择班主任时不能坚持“符合选聘条件后”方可聘用的原则,让不少为评定职称的人“混”进了班主任队伍中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班主任,应健全职称评定制度,为班主任的成长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融学习型、创新型、管理型、责任型为一体的专业化班主任队伍,提升职校管理水平,提高学生管理质量。

强化班主任职责的履行,认真执行班主任到企业实习或考察计划 2010年9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从五个方面对职校班主任工作职责作了规定,其中的职业指导工作和沟通协调工作都与学生的顶岗实习紧密相连。班主任不仅要从国家宏观上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要从微观上认识职业教育系统的各个环节。例如,充分认识学生素质,单个学生情况;全面了解每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达成目标;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方式。也要纠正一些认识偏差,如大部分班主任认为学生去顶岗实习,离开了学校,班主任工作就算结束,甚至顶岗实习前,就开始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其实,学生的顶岗实习不是毕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甚至毕业后工作的情况,正是检验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职校优秀班主任总结、提高的重要环节。总而言之,职校班主任要解放思想,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才能爱岗敬业,出色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做好学生的成长导师,为职业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抓好班主任培训 新班主任上岗,对班主任工作还不够了解,尤其是未带顶岗实习的班主任不甚了解公司的管理方式,以及相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熟悉一些学生问题该怎么处理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培训能使班主任迅速成长,使班主任认清职教形势,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管理方法、人才培养方向,有利于学生迅速适应社会需要,少走弯路,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总之,应从学生理论学习及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职业教育的基础问题,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适应时展的职业青年,创造职业教育美好明天,构建和谐社会。

注释:

①引自宋代许棐著《樵谈》一卷。

参考文献:

[1]莫务海.中职顶岗实习生频繁离职透析[J].高教论坛,2009(10).

[2]王琴.中职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8(9下).

[3]黄育坚.关于中职校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12(2).

第8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心理分析

The duty lives goes on duty for somebody else the practice to suffer setbacks the psycho-analysi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Chen Bixiang

【Abstract】Speaking of a duty lives, goes on duty for somebody else the practice leads to the key which social must pass through, but went on duty for somebody else the practice regarding the duty school is also the teaching important link. On the one hand is the student through goes on duty for somebody else the practice to put the classroom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practice, simultaneously goes on duty for somebody else the practice is not only the school edition teaching extension, is examines the school edi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the important link.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ent through goes on duty for somebody else the practice to enhance the student to begin to operate ability actually, has gained some precious experience for the employment and future work, the third student may also through the practice, the thrust build-up,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ahead of time in the practice, unfolds itself to the Employer, found oneself appropriate operating post finally through the practice. Therefore looked at the practice from this angle, regardless of regarding student, regarding the school is a noticeable link.

【Key words】Goes on duty for somebody else the practice; Psycho-analysis

2002年至今,我每年都带学生到广东的知名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程管理学生的工作,协调学生在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校企之间矛盾,解决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给企业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要么旷工,要么罢工,要么与主管吵架,与同事关系紧张,与老员工闹矛盾等等,问题不断,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的生产进度,许多企业老总都感慨万端,都说,中职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诚然,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实效。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能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得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在这个环节中的中职学生,却受限于个人的人生经历、社会阅历,在实习中常常受困于一些小事而不能自拨,看似小事的挫折,处理不好不仅将影响到学生整个实习与就业,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关系。从学生的在实习中所遭遇的挫折看,很多的问题与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有关系,针对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近十年来驻企业跟班管理的实践经验,总结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这几方面:

①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②受不了一点点委曲,处处求公平;

③过高的强调自己的作用,错误估计个人的能力,忽略了与同事协作关系;缺乏团队精神。

④顺境的时候优越感太强,遭遇逆境的时候不能调节自己;

⑤有强烈的进取心,但太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

我针对以上众多问题和案例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面对挫折,选择的不是直面困难,而是逃避。当他们面对的问题和困难以他们目前的经历及能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他们不会向实习指导教师寻求帮助,为了顾及面子,采用的是一种隐瞒的方式进行处理。所以实习指导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平时要很了解学生实习的情况。一方面要积极主动的与部门领导进行沟通交流,利用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从同学的交谈里发现问题。除此外还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对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从学生一些反常的举动和言行中发现问题。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学生在实习期间受挫后的心理反应常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玩世不恭型。表现形式是:我不在乎,我就是这样的,我爱怎样就怎样,你骂让你骂去。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实习工作表现就是吊耳啷当,无所谓,不用心。

二是:暴燥型。表现形式是:拒不承认自己的挫折。在这里受挫了就从别的地方进行发泄。有可能还会导至和上级的冲突。把所有的不幸都归结于环境与他人,自己毫无责任。

三是:自责型。表现形式是:不敢承担责任,做事消极,常常会想着法子磨洋工。因为一件事情没做完,领导也就不能安排我去做别的事情了,可以讲是从害怕工作出错,转变为害怕工作。

针对上述的问题,作为实习指导老师,我采取以下措施来引导和教育学生:

1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实习中遭遇挫折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

引导学生正面看待挫折,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老师也是这样的经历过来的。在实习过程中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还是在校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平平稳稳的渡过。而将来要是出了校门也许我们将不再有这样的机会得到别人无私的指导了,所以遇到挫折是好事。现在我们遇到了,学会怎么去应对这样的挫折了,将来我们再遇上,那就是一件小事了?实习中遇上一些小挫折反而是一件好事。

2 帮助学生看清导致挫折的真正原因

其实每一次人生的挫折,或失败背后都有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很多同学在面对这样的挫折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了我们在这里面受到的伤害,而忽略了造成我们这样的经历的真正原因。刚进入社会的同学工作热情很高,这个不假,可热情不代表水平。工作的失误,领导的批评,不正是说明我们在为人处事,工作上的不成熟吗?所以帮助学生对他们所遭遇的挫折进行分析,就是要帮助学生换一个角度去看困难,换一个角度去看自己存在的问题。

3 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树立信心,直面困难

一个人在进入未知的领域的时候犯错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出错在某些时候是正常的。这样的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错了还不知道错。可怕的是因为害怕出错,变成了害怕做事!今天我们犯错了,被骂了,自尊心受到打击了,我们很难过。但是如果我们光顾着难过。光顾着我们的自尊,而忽略了导致我们犯错的真正根源,我想这样的错还会再犯,这样的亏我们还会再吃。所以面对问题只是一味的逃避,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正视它,解决它。

4 鼓励

很多时候挫折对于学生而言,伤害最深的是自己的自信与自尊,所以在帮助学生应对挫折的时候鼓励是必不可以少的。“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你是希望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在进入社会之前的实习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就对将来的困难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将来当我们正式走上岗位的时候我们不是更顺了吗?不要怕我们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不要逃避现实!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不就可以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有问题?解决它!现在就解决它!因为现在我们还年轻,我们还输得起!

5 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条件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如果只是前面的分析和鼓励,学生往往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感觉热情高涨,而一旦回去,坐下来静静一想,却想不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来,毕竟他们只是一个中专生,对于社会的认识也就只有这么一点点。让他们自己去设计一个解决自己眼前困境的方案,谈何容易。所以实习指导教师还要和他们一起讨论,制定出一个可以实习的目标,可以完成的方案让学生去落实。

第9篇

中职学校 职业指导 课程改革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职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许多中职生希望能通过学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期待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学校能采取更直接、直观、经验式的教学形式开展职业指导教学,如开展讲座、培训,座谈会、职业辅导、专家心理咨询指导、社会实践体验等活动。他们对职业指导课程给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

二、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1.课程内容较单一,企业参与度严重不足

很多中职职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施不全,教师水平有限,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课程内容较单一,多是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对如何增强就业、创业能力缺乏系统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指导教师起主导性作用,很少有专门的企业人士的参与教学。学生毕业上岗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需要长时间进行心理调整。不少学生就业后缺乏自我定位,出现盲目从业、频繁跳槽现象,从长远看,影响学生职业规划发展。

2.中职生兼职,缺乏主动的就业辅导

中职在校期间到外面兼职工作是中职学校比较普遍的现象,有度兼职既能赚取一定生活费,也能锻炼一定的职业能力,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在中职生兼职过程中也问遇到很多职业问题,他们需要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指导等,这些都需要学校职业指导教师主动提供服务。帮助他们了解职业,进行合理自我定位。确保初次就业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和把握性。

3.中职生毕业实习缺乏校企双方的合作辅导

中职生毕业实习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必须过程。现在这种毕业实习多半转化为到企业顶岗实习。中职学校一般经费、教师有限,企业强调经济效益,校企双方在中职毕业生实习过程中难以分出精力合作辅导他们如何适应岗位,如何在岗位上发展。很多中职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规范的教学管理便荡然无存。企业也只是把顶岗学生当作廉价员工使用,这些原因会导致大量学生主动离职,影响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课程改革建议

1.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中职生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看来是弱势群体,他们普遍如学历太低,综合素质较差、年龄太小,工作经验严重不足,就业容易冲动,理性不够。很多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一般认为,他们缺乏工作的基本素质,工作责任感不强,工作合作意识、规范意识不强。面对这样一群中职生,如果盲目制订教学计划,效果会不佳。可根据学生特点在一年级和三年级期间设置教学计划。一年级设置《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对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有所了解,加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育,做好三年职业规划;三年级设置《职业指导》课程,主要讲就业、创业指导,侧重讲求职面试技巧、签到劳动合同、职业适应、职业道德等实用知识。在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继续保留一定的职业指导,可以是专题性讲座。

2.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的职业课程内容

(1)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校本教材。结合本地区、本专业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优选真实、典型的顺利就业、创业案例,编制实用、有效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可参考学习。

(2)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理想的指导。为帮助学生在适应工作的同时,得到长远发展,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理想的指导。一是分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分四步走,即帮助学生分析就业条件、锁定职业目标、划分职业发展阶段、制定规划措施。四步环环推进,使学生职业规划的过程成为职业理想确立的过程。二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实现职业愿望的动力源泉。要通过职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到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看到本专业相关的各种成功者,培养他们的职业信心、兴趣,确立实事求是的职业理想。

3.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过多的讲授法会使《职业指导》课程沦为空洞的说教课,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职业指导课程是门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法要不断突破创新,采用多种教法教学。

(1)学导式教法。这是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获得知识结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答案,主动开发自己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2)案例法。通过案例解读分析,将理论中的具体内容与案例事实联系一起,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课堂中可以加入案例讨论,增进师生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师真实的把握好学生学习动向。

(3)演讲法。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做好各种工作的必备职业能力。通过演讲,可以提高学生表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自我推销”能力。如在讲“职业个性”这一章时,可以组织演讲来展示学生个性。让学生分组介绍职业兴趣、性格、职业要求的新技能以及自己的职业设计等,充分让学生表达职业愿望。

(4)实践法。职业指导强调更多的是社会实践。课堂教学要向社会实践延伸。如教学“职业选择的竞争意识”,可以组织模拟就业实践,举办人才交流市场,提供1~2个岗位,让全班学生参与竞聘上岗,让他们切身体验“就业压力”,展示自己的求职优势。

(5)角色模拟法。这种方法积极融入情感教学、趣味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全心投入、积极思考实践。如教学职业道德准则时,可以根据各种职业道德故事编成故事、小品、话剧加以形象化,让学生设计,尽情表演,深刻反思。

4.加强对《职业指导》课程的监控与评价

(1)任课教师要经常反思总结。《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变化性。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教学方法学生是否适应,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通过反思,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2)定期与学生座谈交流。要创造轻松的氛围,通过座谈交流真实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根据学生就业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内容,提高课堂实效。

(3)经常与用人单位沟通。经常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收集用人单位用人需求、要求和本校毕业生工作的反馈信息。以此为根据,及时调整上课内容、方法,使职业指导课程紧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文件.

\[2\]庞春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程就业指导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

第10篇

2、4月21日至4月23日2009级全体学生将前往五四农场,参加为期三天的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及外出准备工作,认真参加班主任及带队老师预备会议。会议时间请关注公告。

3、校园艺术节第一轮节目预审于4月1日结束,现有13个节目入围第二轮节目预审。入围的班级班主任做好下阶段的工作布置,并督促本班文艺委员做好组织工作,合理安排时间,加强排练。本月德育科、团委、美艺组将联合组织第二轮筛选,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本月9日、10日、16日、17日四天校内安排自学考考场,请班主任关注学校考务安排,相关班级务必在4月8日及4月15日下午放学前,组织学生将本班教室清扫干净,学生用品全部清空,黑板擦干净,并用白纸覆盖所有墙壁上的宣传品(不必取下)。

5、xx市中学生时政知识大赛已进入决赛阶段,请相关班主任关心本班在校级选拔出的学生培训出勤等情况。

6、本月将进行一次三年内年轻班主任常规工作培训。具体时间请关注公告。

7、STS“成功之技”流动青少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教育培训活动本月继续开展,请班主任关心本班相关学生出席情况,及时在德育积分上予以体现,并继续做好组织、纪律教育。

8、本月学校将发放3月份国家普惠金,每人每月100元/150元(免费教育),班主任认真对照核对补助名单,无论有无问题都必须与蒋江英进行确认,确保本月底能及时到位。根据目前我校学生中职卡办卡情况,已办出的先发放,未办出的须等办出中职卡后再发放。xx市奖学金和专业奖励将在学期结束前进行结算和发放。请班主任加强宣传,指导学生安全妥善管理中职卡。

9、根据沪教委职〔2017〕12号文件,4月将完成2017年xx市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报考高等院校加分工作,请相关毕业班班主任做好此项工作。加分要求详见附件。

10、近期属草地养护期,为了确保校园绿化工作得到落实,请班主任教育学生禁止进入足球场及相关草坪进行嬉闹或体育活动。

11、4月19日左右,我校将承担奉贤区中学生体育测试工作,请班主任务必加强对学生的仪容仪表、行规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不要前往测试场所,确保体育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12、为迎接xx市资助工作调研,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会课时间,加强对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资助工作的宣传,进一步落实提高学生对资助政策与实施的知晓率。

13、2017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工作已经启动,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请09级班主任4月15日前按照要求完成:

(1)2017年学生顶岗实习去向班级汇总表(电子稿)

第11篇

一、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在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是多方面的。在各种渠道中,只有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开设德育课,既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要求,同时学校也充分认识到了开设德育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在学生中开设有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哲学与人生、法律基础知识、社会能力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六门德育课。一年级侧重法律和道德素质教育,二年级侧重政治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职业选择的教育。这样安排体现了德育教育的层次性。在德育课教师的选配上,学校动员多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及业务干部任课,他们思想觉悟高,水平高,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中充分结合社会实际,运用举例说明、实践体验、影像资料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以往德育课一味说教、枯燥乏味的问题。

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之间,心理学家称这个阶段为“心理断乳期”,青少年犯罪的危险期。而集中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又是这一年龄段中的个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不佳,而且行为习惯,组织纪律性较差。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再采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常规的方法,很难达到我们所确立的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不断完善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坚持六项制度,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一个稳定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开展各项教学管理活动的基础。学校在全校教职工及学生中确立了五项基本制度。一、半封闭管理制度:我们要求全校学生统一住校,从周日晚至周六早晨学生不得离开学校,遇有特殊情况,只有经班主任、学生科批准后方可离校外出。这一措施极大的减少了学生外出上网游戏的现象。二、一日生活制度: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指导学生一天的作息和学习生活秩序,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有具体的时间和内容。使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三、学生值周制度:以班级为单位每周安排1-2个教学班进行值周劳动,清扫校园环境及其他公共卫生。通过值周劳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又让学生养成自觉维护校园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习惯。四、每周一课前升国旗制度:每周一早晨全校教职工和学生共同举行升国旗仪式是我们多年坚持的做法,培养教职工和学生的爱国意识,升旗仪式结束后,学校领导将前一周的学生工作做简要总结讲评。五、每周日晚自习的主题班会制度;每周日晚自习的主题班会由各班班主任组织,由各班的班委总结上一周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德育活动主要采取班主任引导,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科和教务科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共同制定了德育活动方案,各班班主任可以从中选择使用。六、全员值班制度:为保持校园安全稳定,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序,学校实行全员值班制度。学校每周安排一位校级领导和一名科级领导住校值班,学校保卫人员常年轮流在校值班,其余的教职工在每周的晚自习课堂和早操值班。这一措施的实施加强了学生管理的力量,真正实现了全员管理的目标。

(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在进入我校以前,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良习性。每届新生入学后,学校首先组织他们集中军训,锻炼体能,学习整理内务,并组织他们学习中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通过学习可以使他们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但仅靠学习不能完全纠正学生身上的毛病,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会的 “三自功能”,学生会干部在学生科老师的指导下,检查学生佩戴校牌情况,检查学生仪容仪表,检查早操、晚自习,检查教室宿舍卫生,检查学生晚上就寝情况,而且每一项检查都做详细记录,结果与各班级的考核及个人操行挂钩。由于检查监督严格细致,逐步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步升高,为引导我校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学校从校外聘请了一名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抓好法制教育工作。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全校各班都开设有法律基础知识课,做到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上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观看法制录像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学校将每周三的晚自习固定为法制学习课,由班主任组织,通过闭路电视观看法制录像。每学期都要从校外请司法工作者为学生做法制专题讲座,或请监狱管理局派青少年罪犯来校现身说法。这些宣传教育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四)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2005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总理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也使得学生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职业教育面向就业,重要的是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指出,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础建设计划。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切实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一年,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将其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把顶岗实习的基地安排在校外某企业或单位,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使学生走出校门,在真实的情景中,掌握岗位的基本技能,领会岗位的社会属性,如职业道德、职业的社会价值等,从而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相应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弥补校内实训在功能上的不足。顶岗实习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用它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实习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准技能型应用人才。

1.鼓励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学校、家庭、学生和企业“四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到工厂里去学习,面对先进的设备、宏大的生产场面以及工人师傅的实践,很容易受到震撼,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积极性。

1.2 增强学生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生产必须的专业技能以及新工艺、新技术,使他们成长为技能型人才。

1.3 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企业发放的劳动报酬对贫困家庭是一个支持。困难学生可以实行“零学费”入学,以“半工半读”形式完成学业,实现“学成一门艺,就业一个人,脱贫一家人”。

1.4 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经过在企业的实践,学生将逐步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就业观念将发生明显变化。

1.5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学生在生产中,通过对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的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1.6 提升企业品位。教育元素融入企业文化中后,企业有生机,员工有活力,工作有激情,生产增效益。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

1.7 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在实习过程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成为学生的教师,促使工人师傅要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同时,与专业教师的交流也有助于工人提高理论水平。

1.8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工人素质的提高必然带来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1.9 增强企业生产能力。学生经过培训,很快就可以适应企业的需要,学生的注入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

1.10 扩大企业效益。学生顶岗实习会增加企业的生产力,降低劳动成本。

2.目前我国开展顶岗实习的几种主要模式分析

2.1 工学交替型。即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学生半天上课,半天顶岗实习。该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学习、工作都在校内,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易于落实,学生的学习和实习能得到保证,也易于保障学生权益;弊端在于学生始终没有走出校园,实习的效果会略逊一筹。

2.2 产教结合型。主要采取“引企入校”或“办校入企”的运作方式。实训车间可由学校建设,又可由企业建设。建成后,企业有使用权,学校有教学权,学生可以随时进厂实习。该模式的优点是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弊端在于学校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管理,而且还要考虑到企业经营上的风险。

2.3 教学实习型。该模式采用阶段式工学交替型运作方式,即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行有偿培训、定向培养。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与社会“亲密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奋斗精神。弊端在于学校要与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沟通,避免发生劳动纠纷、工伤等。

2.4 勤工助学型。即学生在读期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几个月,既是“学生”又是“工人”。实习期间,企业每月先付给学生一点生活费,剩余工资由企业转交学校,学校扣除学生应交学费后,剩余部分返还学生。该模式的利弊基本与教学实习型类似。

3.对中职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的几点思考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要把服务社会作为着眼点,把解决学生学费作为着力点,把培养学生作为立足点,把提升学生技能作为根本点,把推进教学改革作为切入点。

3.1 坚持“三个不谈”。学生的利益就是学校的利益最高点。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学校要把用工规范、生产安全程度高、劳动强度适中等作为选择合作企业的必备条件,做到:①效益不好的不谈;②安全卫生状况差的不谈;③劳动强度过大的不谈等。学校要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加强过程监督和跟踪管理。同时,在学生上岗前要进行安全专题教育,办理相关保险。

3.2 坚持“三条标准”,树立学校优秀形象。在选择参与学生时,要选择能胜任的学生参加。选择学生要坚持三条标准:①贫困学生优先,②必须年满16周岁并取得中等职业学校学籍,③品学兼优。

4.采取措施,推进顶岗实习工作取得实效

4.1 健全“两个机制”,确保顶岗实习良性循环:①建全保障机制。要明确校企权责,确保学生合法权益,并对顶岗实习的学生严格进行筛选。②建全长效激励机制。应根据生产质量、敬业精神进行量化考核,激发学生积极性。

4.2 强化“三个管理”,确保顶岗实习有条不紊:①强化校企合作,实施共同管理。校企双方定期共同研究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方法。学校派老师驻厂负责日常管理;公司派人员负责技术指导。②强化班级管理。要建立实习学生动态管理制,统计实习学生的工作完成情况和职位变化情况。③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车间班组长由学生担任,既负责所在生产线的生产管理,又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4.3 正确处理“两个关系”,确保工、学双效益:①要正确处理“工与学”的关系。在时间上,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质量;在内容上,要根据专业特点选择与合适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②要正确处理顶岗实习和保护学生权益的关系。在顶岗实习中,要创造良好的劳动环境,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学生得到合理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