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3 03:2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土资源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继续加大建设用地指标争取力度。要用好、用活中、省对革命老区的扶持政策和支持我市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优惠政策,做好开源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拓宽建设用地服务保障渠道。要加快建设项目用地报批进度,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提前介入,急事急办,主动协调解决土地报批中的有关问题,积极协助工业园区管委会和建设用地单位做好土地报批前的组卷上报审批工作。
2、加强用地协调和征迁保障工作。要严格征地程序,提高征地效率,进一步完善征地拆迁工作机制,积极协调理顺用地单位与被征地村组的关系,及时解决用地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为重点项目用地提供服务和保障。重点做好工业园区、白坪新区和石化厂开发用地前期的征地拆迁工作。
3、加强土地预审把关。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项目用地标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从严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特别要提前介入,从项目用地选址着手,对照项目用地标准和规划用途严格审查,引导项目控制用地规模、合法用地,从源头上减少违法用地的数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4、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进一步拓宽思路,充分挖掘可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积极争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做好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立项和审查报批工作。落实乡镇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配合有关部门启动实施沿河湾重点镇增减挂钩项目区规划方案,确保城乡统筹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规范、健康、有序推进。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缓解耕地保护的压力。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实现总量动态平衡
5、坚定不移地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及建库工作,完善耕地保护相关资料,实现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和上报备案。深化耕地保护新机制建设,下发各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引导乡级政府自觉核对项目占地情况,督促村级组织自觉检查报告保护情况,坚守耕地红线,做到严而又实,全面完成耕地保有量69万亩和基本农田40.89万亩的保护任务。
6、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加快完成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市、县级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全面完成3400亩新增耕地目标任务和3000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规范实施工程项目,及时报备入库配号,切实解决补充耕地和建设用地报批的矛盾。
7、积极推进沟道土地整治工作。加强与水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合理开发利用后备资源,规范推进沟道土地整治工作。认真规划设计,严格规范管理,严把工程质量,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沟道土地整治示范工程。
三、进一步强化土地收储和出让工作
8、切实加大土地收储力度。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科学规划,坚持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利用效率。认真分析土地市场,科学制定土地收储方案,积极谋划组织实施土地收储项目,变被动收储为主动收储。拓宽土地收储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收储成本。
9、严格执行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继续推进“两违”清理整治工作,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对每个环节的督促和监管,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严格出让工作程序,由局主管领导牵头,勘测、收储、地籍等单位共同配合,规范出让资料,认真做好出让土地的管理工作。推进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公开公正招拍挂出让制度,坚决杜绝“毛地”出让,全面实施“净地”出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显现土地资产价值。
10、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坚决不向“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重复性建设项目供地,确保实现单位GDP新增建设用地消耗下降。继续加强用地供应动态监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闲置土地和各类违规违约用地行为的查处,促进已供土地合理开发利用。
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做好2012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11、切实加强国土资源宣传工作。制定宣传方案,组织策划土地、矿产、地质灾害、测绘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专题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宣传的实际效果。更加重视网络宣传,全面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大张旗鼓地开展国土资源典型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氛围。
12、扎实认真做好2012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加快完成“土地违法违规专项预警行动”,加大典型案件公开曝光、挂牌督办、警示约谈、责任追究的力度,积极主动做好整改工作,把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数量降到最低,确保不超过15%的约谈线。
13、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和违法用地行为。明确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职责,由执法监察大队局领导的领导下统一协调部署所有案件调查、处罚、执行等事宜,矿产资源管理站和各基层国土所根据各自职责具体承办案件。细化日常巡查工作规则,推行村级土地联络员制度,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违法行为,尽可能把违法违规用地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继续做好“两违”整治的案件查处及出让金追缴工作,继续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土地和乱修乱建行为,加强案件移送工作,完善相关证据资料。
14、切实做好维稳工作。从征地拆迁、用地审批和案件查处等方面入手,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多途径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减少国土资源上访问题。着重要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调解土地纠纷,提高群众的信任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严格矿政管理,提高矿产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15、不断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加快矿产资源勘查步伐,摸清矿产资源种类和资源储量。围绕“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继续做好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工作,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四级联网监管机制,全面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厉打击无证勘查、非法开采行为,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六、落实群测群防,全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6、继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大力宣传地质灾害知识,提高群众知晓度和防灾减灾意识。汛期前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工作,经政府批准后下发执行。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三项制度。加强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严格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防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适时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提高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功预报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七、夯实业务基础,全力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
17、不断强化地籍管理工作。加强农村地籍调查和土地权属纠纷调处。规范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加快推进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启动开展宗地统一代码编制工作,全面如实完成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完成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建设。
18、加强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建成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入库,实现国土资源系统电子政务办公,土地规划预审和采矿权审批业务在网上运行,推进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信息监管平台。
19、不断加强测量测绘工作。继续强化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服务工作,并收集完善基础测绘资料,提高测绘成果的应用水平。逐步加强测绘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测绘市场秩序。
八、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20、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作为今年的首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抓好落实,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转化为自觉行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全系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1、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加强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制度建设,促进基层依法行政。加快建立完善国土资源各项办事程序,严格依法办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实行“阳光政务”,改进网上报批、窗口办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做好例行土地督察有关事宜,接受督察,改进工作,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一)组织机构情况。局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的信息公开工作。并派专人负责信息公开的具体工作。
(二)信息公开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标准,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明确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机关机构设置等内容为必须主动向社会公布的政府信息,对应主动公开的信息在县政务网站和局门户网站上向社会公布。
(三)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情况。局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对拟公开的公文、信息是否进行严格把关,进一步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对全局保密工作各个环节做了明确的规定,保证了局内政府信息公开内容不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全年未发生任何泄密事件。
主动公开国土资源各类法律法规、行政审批事项及办事流程和国土资源局“三公经费”等信息。在西部民乐网上公开政府信息28条,其中政务动态信息22条、依法行政4条、其他信息2条。电子监察上办件信息1520条;利用广播、电视、张掖市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民乐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等信息公开渠道,公开政府信息45余条。
__*年,我局未收到请求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__*年,我局没有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__*年我局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信息更新不够及时。
二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改进措施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围绕加快建设法治国土总目标,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系统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努力开创法治宣传教育新局面,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XX创造良好的国土资源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重点内容,深化普法教育
1.强化行政基本法律及全省重点普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加强对《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与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制度的学习宣传,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国土资源各项管理工作中。加强全省重点宣传普及的宪法、立法法、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法、预算法、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和XX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等“七法一条例”以及2015年新颁布或修订的有关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切实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办公室牵头,法规监察股配合)
2.及时宣传贯彻新颁布或修订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深入学习贯彻《XX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XX省稀土管理办法》等新颁布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法规监察股牵头,各相关股室配合)
3.认真组织开展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认真组织开展地政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用地股牵头),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培训(法规监察股牵头),组织对《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进行培训学习(地籍股牵头)。
4.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贯彻落实《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强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普及本部门专业法的主体责任,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法规监察股牵头,监察大队、各相关股室配合);组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有关法律法规、执法监察业务、卫片执法监督检查业务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探索建立以案释法工作长效机制。(监察大队牵头,法规监察股配合)
(二)突出重点对象,提升法治意识
5.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持领导班子党组集体学法(办公室牵头)、国土资源管理岗位任职前法律法规考试和定期培训等学法制度,落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表率示范作用,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办公室牵头)
6.严格落实干部职工学法制度。严格落实干部职工学法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指导性意见。健全干部职工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深入组织学习《法治XX建设读本》、《培育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以案释法”系列读本》,强化考核奖惩,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办公室牵头,法规监察股配合)
7.加强公民国土资源法律宣传教育。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不断丰富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法律六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运用各类媒体,结合“6. 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法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将国土资源普法教育工作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办公室、测绘股、法规监察股牵头,信息中心配合)
三、工作要求
(一)做好“六五”总结,谋划“七五”规划
8.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总结。系统各单位要以开展“六五”普法总结验收为契机,切实抓好普法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对“六五”普法以来的普法文件、学习记录、宣传培训等情况及早梳理汇总,精心提炼“六五”普法的好经验、好做法,挖掘先进,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法规监察股牵头)
9.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先进的推荐工作。县局将根据省、市要求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推荐工作,县局在7月15日前将“六五”普法总结报告报市局政策法规科。(法规监察股牵头,办公室配合)
10.认真谋划“七五”普法规划。系统各单位要利用“六五”普法总结的机会,认真谋划“七五”普法规划,紧紧围绕建设“法治XX”这一主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七五”普法规划任务要求。(法规监察股牵头,相关股室配合)
(二)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一、 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在基层组织功能建设和精准扶贫方面:紧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主线,作为支部书记,严格按照乡党委要求抓好支部组织建设,党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克服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统筹合理安排时间,同驻点村村干部加班加点开展扶贫工作,得到乡政府认可。
在服务保障乡镇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方面:力争工作主动,积极完成全年度1200余亩土地增减挂钩,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改善村居环境和耕作条件;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合情合理合法调解土地纠纷,积极推进不动产权登记。
在业务基础建设方面:加强法制宣传,开展了“6.25”土地日活动,进行土地法规宣传;配合市局,推进房屋补充测量登记工作。
在耕地保护方面:加大耕地保护力度,重点对辖区内114838.5亩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落实;协助市局耕保科完成完成3000余亩“旱改水”提质改造,改善村民耕作条件和村容村貌。
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方面:全年共完成动态巡查100余次,重点开展了宋铁白公路沿线巡查,并扎实开展2018年卫片执法,对辖区内47个图斑进行检查核实;积极同乡城建、水利、派出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积极配合乡政府开展河沙整治,对违法盗采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在队伍建设方面:结合市局要求,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市局组织的学习培训,人员业务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业务工作的统筹协调还不够。作为基层单位,加之人员少,被动应付多,主动出击少,工作中有时忙于应付,从而导致工作标准不高。
执行政策法规和法定职责不够严格。对辖区内占用基本村民建房、进行畜禽养殖等方面,查究力度不大,没有较真碰硬。
积极主动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切不够。没有端正对群众的服务态度,对群众反映的不动产权办证、权属纠纷等方面主动作为的意识不强;
处理棘手问题的方法路子不多。在调处土地纠纷工作上,对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热点、难点问题时,存在“踢皮球”现象,导致群众对我所工作产生种种的错误认识。
三、2019新年度工作打算
服务保障好乡经济发展。进一步搞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征地保障工作,满足乡镇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坚持土地政策法规严肃性与实际用地需求灵活性相结合,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为乡镇经济建设出谋划策。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责任。
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开展。积极争取市局的支持,对不动产登记窗口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抓好不动产登记发证的政策宣传工作和房屋补充测量工作,完善业务办理各项流程,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需求。
一、我市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基本情况
自20__年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市三县国土资源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基层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得到了落实。到20__年,三县全面完成了基层国土资源所管理体制改革,三县46个乡(镇)共设46个国土资源所,其中有8个副科级国土资源所,三县国土资源所共有365个编制,现有在职人员363名,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人、财、物、事由县局垂直管理。
二、我市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
为加强耕地保护,加快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20__年,省国土厅专门下达了《关于对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实行以奖代补的通知》,计划用三年时间,对符合要求的基层国土资源所实行奖励。在此推动下,我市三县国土资源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当地经济条件出发,因地制宜,改善环境,在硬件建设上下功夫。两年来,有43个国土资源所通过了省厅的验收,获得了奖励。有相当一部分的国土资源所办公面积达400平米以上,交通工具、专用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市辖区14个乡(镇)街道由于种种原因,除肥西县划转的烟墩、南岗两个所外,其他12个乡(镇)、街道仍未进行体制改革。
三、我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工作总体上是有成绩的,能贯彻执行国土法律法规,领导和人民群众基本是满意的。但是,不可否认,在基层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有缺陷。目前三县大都采用“按乡设所、县局直接垂直管理”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却凸显出明显的缺陷,一些乡国土资源所人员少,经费不足,靠乡镇补贴,同时就要接受乡镇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如抓计划生育、包村等等,经常无法完成本职任务;也有部分国土资源所“三权”上收县局后,乡镇政府在对待国土资源所的人员使用上存在一定思想顾虑,有的还通过设立的工业集聚区内部机构替代乡镇国土资源所的部分职能,导致国土资源所的业务开展不顺,国土资源所出现空转现象。
(二)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国土资源所组成人员部分由乡村干部过渡安置、关系户照顾性安排、复转军人政策性安置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专业不对口的分配等 ,整体业务素质偏低,一半以上的人员未进行过专门业务培训,尽管有70%的人员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但绝大多数是党校等非专业对口的在职教育。
(三)工作经费缺少。这也是造成一些基层国土资源所乱收费、乱罚款、以罚代办的重要原因,也是一些地方农村土地违法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由于经费不够,一部分国土资源所从未开展过土地宣传活动,与乡镇、村干部的关系无从协调。严重分散了保护耕地的精力。在群众的印象中有些国土资源所就是一个收费部门,破坏了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形象。
(四)队伍建设不如意,监察执法力度不够。一是制度不健全。部分国土资源所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基础档案资料,政务公开也没有到位,导致工作不规范,处于被动随意应付状态。二是业务培训不够。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只接受过一些针对某项具体业务的专项培训。三是人员思想保守,眼界不开阔。相当多的基层国土资源所连国土资源报刊都看不到,根本谈不上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土资源管理政策,工作方式简单,思路单一。
四、对策与建议
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健康有序进行,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因地制宜,进一步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探索“体制创新、适当集中、强化职能、优化配置”的路子,对原按乡设所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整合人员及资产,按照区域,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方便群众、利于管理”的原则设置基层国土资源(中心)所;以县城为中心,根据地理、交通、经济、人口、区划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在有条件的地方跨乡镇设置中心所,管辖若干个乡镇。每个乡镇由中心所派驻特派员,各村可采取聘用国土资源监察员和信息员。
(二)完善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我市三县基层国土资源所体改工作刚刚结束,由
于机构、人员调整幅度较大,国土资源所在工作和管理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应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以依法行政、文明服务、队伍建设等为切入点,着力抓好国土资源所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下大力气创牌子,树形象。进一步规范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行为和工作目标。制定公示制度、巡查制度、窗口申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内部会审等制度。在每个所设立政务公开栏,将各项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办事程序、收费标准上墙公开,实行阳光行政、公开办事机制。完善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档案和农宅审批档案。县局要将国土资源所工作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考核优秀的国土资源所给予一定经济奖励。对考核成绩不佳的所,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整顿和提高。对有条件的国土资源所率先实行电子政务,与县局局域网联网,实现网上信息共享。 (三)塑造形象,着力提高队伍素质。“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一是要严把入口关。缺编的按照“凡进必考”原则公开招考,新录用人员采取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二是要选好领导。按照品德好、能力强、会干事的要求,通过异地交流、竞争上岗等办法,切实选准、配齐、配强国土资源所长;三是要常抓培训。做到对工作人员每三年轮训一遍,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自学等形式,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应鼓励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函授等在职教育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四是严格奖惩。设立激励机制,每年对各国土资源所进行综合评定,要公开透明地进行评比,奖优罚劣,极大地调动积极性。
(四)提高服务质量,创建“人民满意的国土资源所”。
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国土资源所”活动,以创建“人民满意的国土所”为目标,在基层国土资源所设立服务窗口,推行首问负责制、国土资源所管理权限内一站式服务制、时效承诺制等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增进广大群众对国土资源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创建“人民满意国土资源所”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基层国土资源所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在群众中树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的新形象。
(五)争取支持,为国土资源所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这次会议是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前段时间执法检查工作,分析当前执法监察和工作形势,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对下步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扎实做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执法监察工作,切实把国土资源管住管好。
刚才各分局就前段执法监察和工作进行了认总结,可以肯定地说,今年以来我局各级在执法监察和工作方面,加强了领导,强化了措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局党组是满意的,特别是今年集中治理国土资源秩序为契机,继续加大了执法监察力度和办理力度,截至目前,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件,立案件,申请法院执行件,查封大型设备23台共整治非法采矿点80余处,对*船厂村、*村的非法采矿点进行了查处,遣散了人员、查封了设备;对*矿区40余人次私开乱挖的小煤井,*6处非法开采的粘土矿进行填平夯实,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有力的震慑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1-5月份共受理84件,*60件、*19件、*3件、*2件,已处理76件,处结率达91%。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执法监察和人员辛勤付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对执法监察和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认清当前执法监察和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用地管理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和工作的紧急通知》及省厅下发的20*年执法监察工作要点,以及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考核办法,联系我局下步工作实际,就扎实做好执法监察和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清醒看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执法监察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巩固治理整顿成果的第一年。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执法监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正确把握国务院《决定》下发后土地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决定》重点是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核心是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当前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且是长期的。省政府今年给我市的用地指标不到1000亩,而近几年我市年新批用地平均三四千亩,省政府给我市的用地指标远远不足,而且我市正处在经济建设及招商引资关键时期,用地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正常的用地批不下来,势必让许多违法者廷而走险,引发大量的违法用地,给执法监察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近日,针对一些地方违法用地、未批先占、非法买卖租赁集体土地现象有所上升等实际情况,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严格用地管理做好土地执法监察和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要正确把握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随煤炭、钢铁、石油等资源价格的不断攀升,资源开发利润增加,许多不法之徒,受利益驱动,非法无证开采、非法转让、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违法行为非常猖獗,其非法开采的形式、方法非常狡猾,查处困难。非法开采不但造成矿产资源破坏和浪费,也给安全生产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带来大量隐患。
(三)要正确把握《条例》实施给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修改的《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起实行。新修改的《条例》与旧的《条例》相比,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做好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市国土资源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到日前为止全市国土资源案件44件,但反映市级以上受理的案件与去年同期(94件)相比,数量有所减少,但重复访、越级访有上升趋势。今年进省访15件(信9件、访5件电话1件)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起,到部访3件(信2件、访1件)。按照集中处理突出问题及专项治理第二阶段的要求,到了“事要解决”的阶段,4月底中央和省集中处理突出问题及专项工作督察组要到各地督察上级交办案件的处理情况,目前我市还有3起(“高接高”连接线、*反映*商品批发城、*村反映公路占地)上级交办的案件没有得到彻底处理,仍有可能引发重大。我们务必要认清形势,加快处理进度,协调有关部门利用法
律、经济、思想教育等多种方式,深入扎实的做好工作,确保督察中不发生任何问题。
(四)要正确把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面临的新形势。体制改革后我们面临的任务更重了,承担的责任更大了,工作的要求更高了,特别是对区、乡镇实行垂直管理后,执法体制还需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工作职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我们执法监察队伍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依法行政的意识还不很强,存有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存有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报等问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的手段、方式、方法、措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加大力度,认真做好执法监察和工作
(一)敢于碰硬,认真执法
总理指出“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根本要靠法制。”*副省长也强调“国土资源部门特别是执法监察队伍要敢于碰硬严格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地位才有权威”。实践也证明,没有严格的执法就没有良好的秩序。尤其是当前,我市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违法呈现出点多、面广等特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如果任其发展,将后患无穷。
(二)搞好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政策研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和“3·19”矿法宣传日、“4·22”地球日、“6·25”土地日等宣传时机,进行广泛性和经常性宣传,真正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抓好典型宣传,对一些顶风而上,久拖不决,性质恶劣、危害严重、影响重大的典型案件,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公开曝光,给违法者揭揭短,让违法者现现眼、出出丑,杜绝类似问题发生;要切实搞好对各级干部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要搞好6.25之前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管理、保护、利用资源的责任意识。
(三)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一是要坚定信心,下决心在今明两年把国土资源违法气势打下去。(1)广泛宣传。(2)严肃查处。依法严查土地、矿产违法行为,加快处理,每月通报一次。(3)办好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班。(4)法规科要加强政策调研,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超前提出措施和政策。要加强对历史遗留问题的研究,对山上、水边和农村宅基地的违法问题尽快提出处理意见。使查处衔接顺畅。要加强与监察、公安、法院、检察院的沟通,制止村发包土地、矿产的问题。
二是深入扎实的搞好动态巡查。坚持“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方针,把工作重心前移,通过落实动态巡查制度,预防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苗头,尽可能的减少执法成本。根据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科学划分巡查防范等级和层次,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要普遍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动态检查、全程监督的做法,对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对重点区域如城乡结合部、公路干线两侧,村庄周围和乡镇园区用地等,认真落实市每月不少于2次、区每月不少于3次、乡镇每周巡查1次的动态巡回检查制度,市局每年组织2次以上重点抽查和互查。同时要建立完善巡查登记薄,填报好动态巡查记录表,对新增建设用地以及在建项目要登记在册,注明审批情况。
三是突出重点。(1)对各乡镇的园区要盯紧盯死。(2)对企业、机关干部上山下海的要盯死。一发现有动工的要坚决制止。(3)对山上水边要盯死。要加强对山上、水边、风景区等特殊区域的巡查。对已建成的房屋进行调查登记,对在建的项目坚决制止,并将摸排调查情况于8月底之前报市局。(4)摸排重点违法户,确定监控重点人。按区域列出现违法者。对重点监控人的动态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起来。(5)对继续非法开采、采取游击战、夜袭战的违法者,采取措施重点监控。四是严格建设用地批后的跟踪管理,根据国务院28号文的有关规定和局年度工作计划要求,对于建设用地批后供而未用,闲置荒芜以及补偿不到位、欠交出让金、擅自扩大容积率和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均要纳入执法监察范围。五是健全和完善执法监察信息网络,注重发挥乡(镇)土管所的前沿作用,快速及时制止各种违法行为。六是各分局要努力做工作取得区政府的支持,走与政府联合执法的路子。同时积极做区政府的工作,对开采资源要疏堵结合,要针对莱芜
公路建设高峰期和莱钢需要,要抓紧批部分沙石开采点。还有必须的建设用地,要把项目占国家、省的指标。七是适时搞好市局、分局联合执法活动,由市局执法支队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市局、分局执法人员集体行动,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要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在土地方面,对非法批地、非法占地、征地补偿不到位、改变土地用途、乱批乱划宅基地、闲置荒芜土地等各类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从严处理,对案件的处理不仅要处理事,而且要处理人。在矿产资源方面,要深入扎实地做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工作的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打击无证开采、越界开采、滥采乱挖等违法行为,一查到底,从重处罚,要让违法者知道痛。
(四)、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完善办案制度。建立国土资源与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办案机制,公安、监察部门派驻人员到我局办公,与我局执法人员一同执法,联合办案。完善案件移送制度、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报告制度、备案制度、会审制度、督办制度、错案追究等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五)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区、乡镇政府的监管力度,将耕地和矿产资源保护作为各级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凡是发生重大土地和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的,要追究政府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并相应的扣减该区、乡镇的用地指标、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国土资源管理模范区评比指标等,切实加大基层政府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和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市局与分局,分局与乡(镇)土管所都要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完成目标考核任务的,要及时给予表彰,对没有完成目标考核任务,要给予通报批评。三是从严执纪。要严格落实执法监察人员管理规定,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监督,对有案不查,执纪不严,有吃、拿、卡、要、报等不良行为,严重损害执法队伍形象的,一经发现,调查属实,立即调离执法工作岗位,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公开处理,触犯刑律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七)做好工作,确保社会稳定。20*年1月至6月是集中处理突出问题及工作的“事要解决”阶段,要狠抓案件的处理和核查。一是在排查摸底上下功夫。要把去年以来发生的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和省以上交办的案件作为重点,进行反复排查,逐一登记,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加大解决力度。二是在集中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对第一阶段处结的案件,认真组织核查,切实做好上访人员的息诉罢访工作,对尚未处结的案件,要抓紧处理,尽快解决。对今年新交办的案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在初信初访阶段,其他的案件也要集中时间和精力,下大气力集中解决。对一些处理难度比较大的“钉子案”,要逐一分析研究,逐案明确解决责任,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错误不纠正不放过、上访不停止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三是在落实制度上下功夫。要严格落实工作日调度、周汇报和月通报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得力,再出现赴京、进省、来市和集体上访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要严格落实逐级上访和依法分流制度。案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对群众的初次来信来访实行“三见面”(与领导见面,与承办单位见面,与写信人见面)及案件回访制度,切实把工作做细、做实。严格落实蹲点包案和领导接访制度。对量大的乡镇和反映问题比较多的村庄,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配合各级政府,重心下移,下派工作人员,蹲点调查,包案到人,限期解决。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各级领导每月至少一次到基层公开接访。四是在做好贯彻实施《条例》各项准备工作上下功夫。认真抓好《条例》的学习,搞好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抓好《条例》配套措施的制定工作,尽快健全工作责任制以及排查调处、公开听证、案件终结、督促检查、工作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全面清理、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完善的尽快完善,切实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加强领导,强化认识,切实提高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落实及国土资源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今后的工
为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和综合防控力度,切实巩固近年来卫星遥感执法检查工作等专项整治行动的成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中央一系列从严从紧管理土地的精神以及认真落实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执法监察和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09年度执法监察和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个目标三条主线”的工作部署和市局的工作主题,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要求,构建以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为核心的防违控违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树立土地执法权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努力提升执法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一)在有效预防上,以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违法建筑为目标,切实加大防控力度,新增违法用地发现率力争达到100%、制止率达到95%以上,新增违法用地案件比上年度下降10%以上。
(二)在案件查处上,以从严从紧执法为目标,违法用地行为立案查处率达到95%以上,上级交办、督办以及卫星遥感发现的违法用地案件查处率达到100%;狠抓各类专项行动落实,有效提升办案质量,确保行政诉讼不败诉。
(三)在综合防控上,以深化构建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为目标,建立各级土地违法行为综合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国土资源执法模范乡镇创建活动开展率达100%,达标率90%以上;建立违法用地违法建筑防控预警制度,实行积分排名、约谈、通报和问责制度。
(四)在维稳上,以维护社会公平、化解社会矛盾、维权维稳为目标,积极妥善处理涉土,处理办结率、反馈率达到98%以上,其中,重要件做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确保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各类涉土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能及时得到解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在队伍建设上,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个体能力为目标,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有效提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水平;积极创建市级“文明国土所”。
三、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着力在严格土地执法上下功夫。一是坚持依法行政理念,严格办案程序,确保程序、适用法律等到位;二是认真开展各类执法专项行动,包括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卫星遥感执法检查和闲置土地清理等工作;三是严肃查办各类土地违法案件,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坚持“查事查人相结合”,“既管人头,也管地头”;四是强化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共管机制的作用,做到及时移交、抄告相关部门处理;五是实行案件主办制、责任制、办案质量评估制等,提高办案质量,提升办案水平;六是继续开展“两违”信息化管理工作,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覆盖率。
一、围绕工作要点确定科普主题
为了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并针对提高全体职工科学素质,确定今年科普活动主题,围绕“保护国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主题开展各项科普宣教工作,多种方式动员全局职工参与,并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局职工科学素质的提升。
二、发挥职能作用,普及科学知识
按照新时期对干部素质的要求,定期举办干部科普知识讲座和科普活动。重视对广大干部队伍的创新素质教育和培训,尤其要特别重视对领导干部进行现代科技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掌握现代科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提高依靠科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自觉性。
三、创新活动形式,办好社会性、群众性科普活动科普活动。
一是培育科技活动周品牌项目。利用科技活动周举办科普展、社区科普大讲堂、科技下乡、科普主题宣传大联展等一系列活动,力争常办常新,培育出在社会知名度较高、参与面较广的科技周品牌。
二是培育科技下乡品牌项目。积极探索科技下乡长效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使科技下乡具有强大活力和生命力。
三、抓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 进一步加大投入,新购一批高规格、高档次的科普图书,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四、2017年的工作计划
1、加大科技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科普的认识;
一份(《关于实施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于2006年12月12日联合,并于19日向社会公开。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共涉及农林业、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和化工等14个行业1 12类项目;《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共涉及钢铁、有色金属、黄金、轻工、医药、建材等15个行业96类项目。
《通知》还明确表示,凡列入《限制目录》第一至第十类和《禁止目录》的建设项目或者采用所列工艺技术、装备的建设项目;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凡采用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或者生产明令淘汰产品的建设项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不仅再次明确把先前国务院已经叫停的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高尔夫球场项目、赛马场项目等等列入了禁止用地目录,还对目前新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或群众反应比较激烈的用地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定。
如,《通知》把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项目、城市主干道路项目、城市游憩集会广场项目以及大型游乐设施、主题公园(影视城)、仿古城项目、赛车场项目、公墓项目和低密度、大套型住宅项目(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低于1.0、单套住房建筑面积超过144平方米的住宅项目)等等列入了限制目录;还把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新建培训中心项目列入禁止目录,禁止用地。
(摘自2006年12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国有资本将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国企将调至80到100户
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到2008年,长期积累的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基本完成;到2010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和重组至80到100户。
向重要行业领域集中
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把握国有资本的集中,《指导意见》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推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对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要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二是对于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资本,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可实行依法转让;三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规范操作,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快国企股份制改革
《指导意见》的政策措施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除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和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公司外,国有大型企业都要逐步改制成为多元股东的公司。积极鼓励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
第二,培育优势国有大企业。一要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二要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重组,促进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三要加快国有大型企业内部调整、重组和整合,精简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原则上将管理层次控制在三级以内;四要大力推动不具备优势的一般国有企业并入优势国有大企业,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间的优化重组,促进企业之间非主业资产合理流动,向主业突出的企业集中。
第三,加大对亏损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力度,对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要撤换负有责任的企业负责人;不属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亏损企业,短期内难以扭亏的,可以向各类投资主体转让,或与其他国有企业重组。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和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依法破产,符合条件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抓紧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第四,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重点围绕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方向和目标,统筹安排收入和支出,保障和促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自2006年12月12日《中国改革报》)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定“七大要点”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确定了2007年的“七大工作要点”:
首先以重点开展创建平安县(市、区)活动为抓手,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建设。 其次,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构建在党委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作用,三种调解手段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和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突出排查调处工作重点,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第三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继续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建立健全“打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始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发案上升的势头,增强群众安全感。继续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禁等斗争,坚决打击、查禁犯罪和赌博、网络赌博、出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扫除社会丑恶现象。
第四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着力解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完善出租房屋管理协作机制。严厉打击幕后控制、操纵流浪未成年人乞讨和教唆流浪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推进过渡性安置企业和基地的建设。
第五是加强治安防范工作,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加强治安防范组织网络建设,推进治安防范社会化、职业化。
第六是加强和改进检查考评工作。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三方评估意义重大
此次督查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等19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至关重要,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另一方面也在于长期以来存在的上动下不动的执行打折问题,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这一点来说,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也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题中之义。虽然督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督查本身缺乏技术支撑,再加上各种因素下的督查独立性不足,评估效果和公信力难免受损。第三方评估恰恰可以发挥研究咨询机构独立性、专业性的优势,避免政府在自我评价体系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独立、客观、公正。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第三方评估已经成为基本常态和程序式表达,其优势在于能够引导决策更科学、改革政策更符合实际、政策更好地落地,并能最大化地实现政府对自身的监督与促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务院督查中引入第三方评估,表明新一届政府更加开放、乐于接受监督的胸怀和推动国家治理方式创新的勇气。
评估单位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接到委托函后,四家评估单位高度重视,认为国务院把督查和第三方评估结合起来,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听实情、察民情、出实招、求实效的新风,一定要全力以赴,发挥优势,把评估工作抓紧抓实,发挥评估对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作用。
四家单位均成立了由主管领导牵头的工作小组。中科院成立了由副院长牵头的“重大水利工程评估”和“农村饮水安全评估”两个工作组。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了由分管副主任牵头的“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和“实行精准扶贫,今年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两个评估小组。行政学院成立了由副院长牵头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专家组。全国工商联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落实企业投资自”的调查组。
需要评估的每个项目只有一句话,但这句话的背后是《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和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有一整套的内容和要求。评估组只有认真学习、充分了解了评估项目的具体含义、目标任务、责任主体以及要达到的效果,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为此,四家单位组织工作组,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决策部署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中科院组织专家学习评估规定,并签署保密协议,确保科学性、独立性。发展研究中心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国务院关于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建设和扶贫方面的政策文件,理清工作要点。行政学院组织专家深入探讨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政策措施。全国工商联多次开会讨论,力求吃透政策、熟悉评估内容。
四家单位结合评估事项,创新方式方法,制定了具体评估方案。中科院提出开展项目实施地抽样调查,选择3-5个省份,进行重点评估。发展研究中心拟利用全国政策咨询研究机构的工作网络,对省、市、县、区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地方政府、基层群众、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行政学院确定了实地调研、专家座谈、查阅文件、问卷调查和网络信息采集等评估的基本方法,既调查中央部委、又调查地方政府;既调查大型骨干企业、又调查中小微型企业;既调查专家学者、又调查基层群众。全国工商联对评估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12个重点调研省市。
评估工作紧锣密鼓、科学有序
正式评估前,四家单位均开展了摸底工作,增强评估的针对性、有效性。中科院发挥研究专长,以数据为基础,做好资料搜集等先期准备工作。发展研究中心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座谈,并就扶贫情况召开专家座谈会。行政学院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编办、部分经济专家、地市级市长班学员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的看法以及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建议,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评估体系和标准。全国工商联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摸底。
目前,第三方评估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评估组以问题为导向,分别深入实地开展“接地气”的调研,既看实物又看数字,还注意倾听基层群众、企业等利益攸关方的反映。中科院评估组6月25日上午,前往水利部调研,听取水利部关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相关规划、项目进展和成效的介绍,并查阅收集了相关书面资料和数据。之后,评估组前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以及湖北、黑龙江、重庆、山东和甘肃5个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发展研究中心“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政策评估组6月9日至13日、6月17日至20日,分赴贵州、广西、浙江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之后,召开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7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并进一步深入有关地方和部分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调研。“实行精准扶贫,今年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政策评估组分赴安徽、云南、贵州三省,对省、县、乡镇、村居、农户等5个层级进行调研,对县、村居、农户三个层级进行问卷调查。行政学院组成三个专题组,7月1日至5日分别赴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调研,7月5日至20日分赴广东、浙江等13个地区进行调研。全国工商联部署各地方工商联组成4个调研组,7月上旬分赴天津等13个省市和8个全联直属商会开展重点调研评估,直接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实地考察部分示范项目,征求项目业主和社会投资方对示范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层层分解落实《市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得到平稳、有序地推进,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公开内容不断深化,公开形式不断拓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版以及档案馆和图书馆等公众信息查询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为广大人民群众及时、规范、高效地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获取、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财政性资金公开情况
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信息公开。认真贯彻《预算法》及其实施办法,以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为重点,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向社会公开经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决算报告及预算、决算表。同时重点做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以及“三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信息的公开。不断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公告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政府采购”专栏,及时政府采购信息,主动公开有关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政策、集中采购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政府采购招标业务机构名录,招标公告及更改事项、邀标资格预审公告、评标结果、中标公告等招投标信息。完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健全单一来源采购公示制度,进一步增强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度。全年共主动公开政府采购类信息224条。
(二)规划及政府投资项目公开情况
主动公开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重要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规划。同时加强对重大规划的解读、公开工作。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力度,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投资项目管理、运营的全过程。土地征用及国有土地“招拍挂”相关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2009年3月正式运行全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不断完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办理依据、办理条件、申报材料目录、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及依据、办理时限、受理部门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提供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网上反馈、网上投诉等服务,方便公众办理。系统试运行以来,累计收件15953件,已办结15347件,办结率96.2%,大部分报批项目的审批时间得到大幅压缩,大大提高了各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
(三)重大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政策解读及执行公开情况
完善规范和程序,提高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事项,都对决策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充分调研,认真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座谈会、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途径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加大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公开力度。及时公开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产业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途径做好政策解读,方便公众了解,推动政策落实。
(四)公共服务类信息公开情况
根据《条例》的要求,积极推动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价格、质量、服务等要素,重点公开收费标准、办事结果、监督渠道等内容。年市政府门户网站对教育、社保、就业、医疗、住房、交通等十二个重点领域公共服务资源进行了整合公开。加强与政府管理相关的公共信息公开工作。主动公开企业营业执照信息、年检结果信息等,依申请公开企业注册登记等相关信息。公开环保、食品安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提高行政执法公信力。
(五)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建设情况
加强政府网站(专栏)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第一平台作用。年再次对“”门户网站进行了改版,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下设“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信息公开制度规定”、“依申请公开”、“信息公开年报”和“信息公开意见箱”等6个二级栏目。据统计,年“”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达119.4万人次。丰富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查阅场所建设。构建多样化的公开渠道,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作用,继续提升档案馆、图书馆等各类公共查阅点、电子信息屏等现有公开渠道的服务水平。积极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探索在社区、农村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依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现有资源和设施,多形式地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公众就近及时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六)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长效机制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政府办公室作为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作用,积极推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的工作职能。结合市政府机构改革及时调整了市本级的政府信息公开单位,由原来80家调整确定为76家。全市各镇街及市直各部门都依托办公室,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配套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制度,对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依申请公开、工作考核等制度进行完善。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每季度检查、通报,每年度考核、评议,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继续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培训工作。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共举办了9场业务培训,345人次参加了业务培训。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
各镇街、市直各单位对政府信息进行了梳理和编目,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945条(见附件)。其中,市直各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937条,占65.8%。各镇(街)、三大工业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008条,占34.2%。在互联网上,年市政府及政府办公室主动公开信息数为88条,其他主动公开信息量较大部门是国土局、发改局、卫生局、教育局、建设局和工商局等。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
在市人民政府网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中,行政许可类信息634条,占21.5%;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534条,占18.1%;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521条,占17.7%;机构职能、主要职能、办事程序信息430条,占14.6%;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210条,占7.1%;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38条,占4.7%;重大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类信息80条,占2.7%;民政扶贫救灾社会社保就业类信息71条,占2.4%。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形式
1.互联网
在“市人民政府网”专门开辟了“政府信息公开”模块,并根据需要设置了相关的信息公开栏目。市民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可以查阅市政府、各镇街、相关市属单位机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依申请公开”子栏目,可以向相关部门单位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并查阅申请的处理情况。年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逾80万人次。
2.公众查阅点
指定市档案馆、图书馆为全市政府公开信息公众查阅场所,为公众提供各镇街、市直各单位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前已汇集了77个单位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其中,纸质目录587份、纸质全文2813件,电子目录587份、电子全文2813件。
3.政府公报、新闻媒体及其他形式公开
年,各镇街及市直各单位在政府公报和新闻媒体上公开信息6条,其他形式公开564条,占主动公开信息的19.2%。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年全市共收到26条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其中市府办政府信息公开办收到11条,建设局收到4条,教育局、各收到3条,国土局收到2条,民政局、规划局、统计局各收到1条,申请公开方式分别为:当面申请6条,网上申请16条,信函申请4条。目前,26条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均已完成答复,其中同意公开9条,同意部分公开2条,其他答复14条,否决公开答复1条(申请内容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申请公开内容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征迁安置方案文件、教职人员请销假制度等。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目前我市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未进行任何收费。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年我市未出现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目前,我市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由于各镇街、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均是各个办公室工作人员兼职承担,经办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程度参差不齐;二是主动公开内容不够深化,部分单位主动公开意识和政府信息规范公开等有待提高;三是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业务培训工作还要加强;四是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查阅点利用率不高,宣传力度还应加大。因此,我们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
(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宣传
结合政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宣传推广力度,更好地宣传普及《条例》,大力推动政府信息公众查阅点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便民利民的作用。
(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积极拓展公开形式,以公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政府信息作为重点进行多渠道公开,不断满足社会公众获取、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
(三)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
1、继续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2、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切实履行公开责任。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总结去年以来我省开展避灾移民搬迁工作,通报今年以来各地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进展情况,以进一步加大避灾移民搬迁力度,加快这项工作的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今年6万人地质灾害搬迁移民的任务,从而确保全面实现省委、省政府关于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避灾移民搬迁10万人的目标。刚才,省扶贫移民办彭林森同志通报了今年我省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进展情况;省扶贫移民办、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的负责同志就做好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请认真抓好落实;武宁、铜鼓、黎川、龙南四个县的政府负责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本地开展避灾移民搬迁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得非常好,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去年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实施避灾移民搬迁摆在民生工程的突出位置狠抓落实。一是坚持民生为本,立足从根本上消除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来实施避灾移民搬迁;避灾移民搬迁是一项最大的民生工程,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生命是第一位的。二是坚持讲求实效,贯彻“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整体搬迁”原则来搞好避灾移民搬迁。三是坚持统筹规划,把实施避灾移民搬迁与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紧密结合。四是坚持规范操作,明确开展避灾移民搬迁的实施步骤。五是坚持部门协作,统筹落实避灾移民搬迁资金和优惠政策。六是坚持强化督查,密集调度和督促避灾移民搬迁进展。七是坚持加强领导,落实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责任。
截止到目前,2011年避灾移民搬迁任务已落实9500户、40613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01.5%;已有38848人搬入新居,占当年搬迁对象的95.7%。可以说,去年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成效非常显著。我到一些移民点看了,从老百姓喜形于色的表情上看,充满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2012年全省避灾移民搬迁6已于今年1月、3月份分两批下达,从目前各地进展情况看,已落实到人的搬迁对象有50839人,这些地方正在抓紧制订实施方案、核定搬迁对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建了,还有一些地方已经建成。应该说,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上还存在的不足。比如,去年避灾移民搬迁入住率虽然达到了95.7%,还有4.3%共1765人房子建好了但尚未搬入新居。这就意味着地质灾害对他们的威胁还没有完全解除,这是我们工作还不到位的地方。从刚才彭林森同志通报的各个地方的工作来看,各地进展很不平衡。象抚州、新余等一些地方,工作很扎实,进展顺利。一些搬迁任务较小的地方反而没有动,计划下达了,对象一个没落实,项目一个没开工。对这样的地方,要提出严肃的批评。希望工作落后的市和一些县,务必加快进度,争取后来居上。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是要充分认识实施避灾移民搬迁的重要意义。我省是全国12个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的省份之一,曾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于去年决定对居住在地质灾害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地区的群众实施避灾移民搬迁,并要求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工作任务。今年,省委常委会又进一步将避灾移民搬迁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府民生工程也将避灾移民搬迁纳入工作重点要求切实予以落实。这些都表明,实施避灾移民搬迁,不仅是根除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更是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实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做好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坚决打好完成全省避灾移民搬迁任务攻坚战。
二是要清醒看到今年实施避灾移民搬迁面临的挑战。今年避灾移民搬迁面临着抓紧完成去年4万余人安置的扫尾、今年6万人任务的落实、进而基本完成全省两年避灾移民搬迁10万人的多重目标任务。与去年相比,今年工作更加繁重而艰巨。特别是今年3月份以来,我省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大范围暴雨天气,单日暴雨范围创历史新高,汛期较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受大范围暴雨天气影响,我省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山洪暴发等地质灾害,并且随着进入主汛期,因受前期降雨影响土壤水份已饱和,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将进一步加重。反常恶劣的气候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尚未搬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今年实施避灾移民搬迁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统筹落实好今年避灾移民搬迁各项任务。当前,重点要确保地质灾害危害程度高的隐患点群众安全渡汛避灾,对去年搬迁对象中尚未搬入新居的1765人要于近日全部完成搬入新居,对今年核定的搬迁对象要创造条件进行过渡房安置,确保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要认真把握今年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进度节点。今年还有一个月就将时间过半,落实今年6万人避灾移民搬迁任务时间紧迫。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周密制定工作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抓紧实施。今年6月底前,要将避灾移民搬迁对象核准到点、核实到户、核定到人,完成避灾搬迁对象的审核、安置方式的选定、集中安置点的选址工作,并以设区市为单位将工作情况报省备案。7月底前,要完成搬迁安置点的土地平整和安置住房建设规划工作,启动移民新居建设。12月底前,基本完成搬迁移民新房建设,完善安置点的基本配套基础设施。在2013年春节前,完成避灾移民搬迁入住新居,基本完成全省避灾移民搬迁任务。各地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坚持每半月调度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并向省报告。省扶贫移民办要利用简报等形式,定期通报全省各地实施避灾移民搬迁的工作进度。
四是要严格落实避灾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和扶持政策。今年全省实施避灾移民搬迁6万人的计划任务已分解下达各地,按照人均补助4000元建房资金的标准及省级承担人均补助3500元的规定,扶贫移民计划安排了29922人,地质灾害专项计划安排了10078人,农村危房改造计划安排了2万人。省扶贫移民办、省国土资源厅、省住建厅要确保落实计划及资金安排,会同省财政厅抓紧将资金拨付到位,切实为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各设区市、县(市、区)要按规定分别足额落实人均补助400元、100元的配套资金,并确保直补到户的资金人均不少于3500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92号)要求,认真落实扶持避灾搬迁移民及安置点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按照“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安置点建设用地、移民建房规划和安置点交通、水利、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移民的后续发展给予倾斜支持,确保避灾移民搬迁这一惠民工程顺利实施。
五是要切实加强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政府要强化主导作用,协调整合各方力量开展避灾移民搬迁,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扶贫移民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日常组织和协调、计划和资金协调、移民搬迁工程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等职责;国土部门要负责地质灾害隐患核查、移民搬迁摸底调查、搬迁安置新址评估、避灾业务指导以及安置用地的保障;财政部门要抓好移民搬迁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管等;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要深入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增强群众避灾意识,确保在自愿基础上实施避灾搬迁。坚持公开透明操作,使避灾移民搬迁各个环节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要加大督促落实力度,加大工作进展调度,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推广避灾移民搬迁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大力宣传避灾移民搬迁的政策和成效,为实施避灾移民搬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以优异成绩向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交份满意答卷,为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幼桃2012年5月31日在全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标题系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