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08:1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语文复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和长时间的学习累积。根据我国新教育改革对高中语文的要求,完成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改进科学教学的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到高中语文总复习中,向全体师生进行推广,从基础上解除高中语文总复习留下的弊病,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打下基础。
一、主观上的复习
经历过高考的人与正在备战高考的学生都知道,高三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三复习任务来说,这是一项非常枯燥而乏味的工作,不但要求教师认真负责,对学生来说更是一项巨大的考验。面对高三压抑的学习氛围,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另外,由于个别语文教师对复习内容的忽视,造成学生不认真对待复习课,是导致复习失败的主要原因。这种主观上对待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态度是十分不正确的,高中语文总复习并非是简单的学习过程的“查漏补缺”,而是通过系统化的复习,对所学知识从宏观到微观的总复习。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尤其是面临高考的高三阶段,科学合理的总复习能够让学生更系统化地接受知识,避免了知识点混淆的弊端,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薄弱的地方进行再次复习,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面临高考的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二、复习手法的改革创新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下,对高中语文总复习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改革,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判的主要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对其思想的约束,使学生打开思路,创新思维,更好地与新时代相结合。例如传统的诗歌复习中,教师主要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诗歌内容,而不是理解诗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诗歌的复习产生惰性和抵触情绪。新的教育方法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和文化背景,使学生对诗歌感兴趣,甚至可以自己创作简单的诗歌题材,这样不但使学生适应了高考中对诗歌鉴赏的变化(为了防止押题、猜题现象的出现,高考中尽量减小对名家诗篇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修养,达到了双赢。
三、制订复习计划
高三学习任务是繁重的,高中语文的总复习是复杂和繁琐的,极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淆,我们必须对复习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制订清晰的学习计划与目标,避免盲目复习。
(一)加强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复习中充斥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使学生“眼花缭乱”,找不到学习目标。高中语文复习首先要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只有根基扎得牢,才能保证学习畅通,奠定解答难题的基础。
(二)总结分类复习
由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差异不同,复习题难易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复习题目简单又易使学生忽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复习指导工作,把语文复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类,按实际情况复习。
四、抓住重点
对高中语文复习不能是概括而论的,也要抓住其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特别复习,可以根据高考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对高考语文中较难的题型做重点复习分析,加深对题型的练习与理解,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减少对难点题型的抵触与惧怕,强化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答效果。
五、文言文的复习方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复习方式都要学生掌握对题型的解答方法,对于文言文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文章的理解。
(二)能够按照题目要求理解答题思路,并快速找出答案。
(三)进行总体概括,检查全题。
六、结语
高中语文总复习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学习工作,需要师生共同重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社会的需要而被淘汰,新兴的教学理论需要师生共同学习。高中语文复习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死记硬背学习内容,而是需要调动学生更主动地积极参加。只有这样,在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大力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更好地完成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计划。以上对高中语文总复习的技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对广大师生提出可行建议。
参考文献:
[1]杜明明.口语教学中运用自由讨论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2]王艳.开拓阅读教学的新天地[D].华东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高中语文;复习课;教学内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复习课,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常见课型。众所周知,复习课具有增强记忆、加深理解、查漏补缺、融会贯通等方面的作用。但是,高中语文复习课费时低效的现象却仍然普遍存在,令人忧虑。
一、当前高中语文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把复习课上成练习课。
有些语文老师复习课给学生做练习就够了,文言文的复习课尤其如此。练习完成就直接校对答案或批改后校对答案。这种重复单调的模式既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把复习课上成新课复现课。
有些复习课课堂采取把知识再现一遍的所谓“复现法”教学,其实就是重炒新课“剩饭”。这种复习课看似全面巩固了一遍教学内容,却没有体现出轻重的区别。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走马观花,流于表面。
3. 把复习课上成学术讲座课
这种复习课是在专题复习或者是板块复习时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课型。老师在课堂里呈现出丰富的信息量,讲座式的模式让学生不用思考只用做聆听者,又因为和考试联系得不算紧密,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高中语文复习课之所以呈现出上述几种低效的课堂形式,在笔者看来,最主要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有问题。
二、 当前高中语文复习课内容确定的探讨
语文复习课要做到有效,确定的教学内容要力求适宜,这个适宜的标准,功利一点来看,就是要以考纲考点为指南,立足于学生实际,做到“三讲三不讲”。
下面笔者以几个复习课的教学切片来探讨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做到适宜。
观察与随感
切片一:
这是一堂文言文复习课,复习的篇目是《六国论》。从教师印发的学案《复习延伸――议论文之论证方法》来看,复习重点是本文的论证方法。上课伊始,教师先用ppt展示了近几年高考会考中涉及到本课的考试内容,接着校对学案上本课的重点实词和虚词,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实录如下:
【课堂精练一】
1.概括出《六国论》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2.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说明
【课堂精练二】佳文赏析――《拥有的方式》(全文1000多字展现在学案上,笔者此处不再现原文)
1.列出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在文中找出相应语段分析说明
【巩固提升】
写作练习:话题“情感与理智”(要求:运用相关论证方法写一个200字的议论文小片段。)
【提升训练】根据所学论证方法修改写作片段。
完成了前面两个环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离下课只有7分钟了。我当时坐在教室后面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能在7分钟之内写出200字的议论文片段吗?结果是很难,因为首先确定一个论点,然后在头脑中搜索适合这个话题的材料,再选择某种论证方法,最后写完,7分钟是如何都不够的,更何况是畏惧写作文的学生呢。结果也确实如此,没有学生能在课堂上展示写作的片段,至于“根据所学论证方法修改写作片段”更是无从落实了。
切片二:
这是一堂高三怀古诗的赏析复习课。执教者回顾了古代诗歌的分类:①怀古诗(咏史诗);②送别诗(离别诗);③思乡诗;④边塞诗;⑤田园诗。这样的回顾是必要的,既是公布复习计划,又让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印象。接下去就专门复习第一类。随着课堂的进展,执教者依次呈现了这些教学环节:①咏史怀古诗的内涵,从诗歌的形式标志和内容方面进行概括;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分别从结构、内容、手法、语言、意象、风格等方面概括;③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从怀故人、怀故事、怀古迹三个方面进行总结;④分别为怀古人、怀古事、怀古迹各列举了两首诗歌来印证,材料翔实。⑤呈现了一道高考原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这像是一堂学术研究式的讲座课。虽然执教者用了很多诗歌或诗句来印证,问题是这堂课安排这么多的教学环节是否必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么多的信息量学生能接受多少?理解多少?
切片三:
这是一堂高一年级期末考前的散文复习课,篇目是《我与地坛》。执教者先用多媒体展示了本课的一些重要字词,然后重点分析了本文几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最后布置了一道当堂练习题,题目如下:
1.我有一位 的母亲,母亲 我。(在横线上填适当的词语)
2.请你列举歌颂母爱的名句名篇或经典事例。
学生回答比较积极,有学生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学生想到了“孟母三迁”;有学生列举了初中学过的的《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学生甚至想到一则新闻……
在评课时,这个教学环节的活跃热闹得到一部分老师的肯定,觉得复习课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却有不同的意见,作为复习课,最后的内容确定为赞扬母亲的伟大是否恰当?
分析与探讨
笔者提倡复习课教学内容力求适宜,是否适宜可以看三个指标:
一是教学内容难易度如何?教学内容难易度掌控不好是语文复习课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文“切片一”的前两个环节如出一辙,内容过易,学生面露厌倦,教师并无察觉,其实是浪费时间。而“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在7分钟内写出200字的议论文片断又失之过难,这种难易度的失调暴露了教师在确定复习内容时缺乏起码的判断能力。针对《六国论》这篇文言文,最恰当的复习内容恐怕是严谨的文章结构。如果让学生仿用本文的结构进行写作训练,效果也许更好。
二是教学内容疏密度如何?被广泛认可的经验是复习课、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特别要讲究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但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规律,一堂课内容量太大,势必导致内容转换频繁,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上文“切片二”在45分钟时间内安排了6个教学环节,结果是每一点内容都浅尝辄止,学生被动接受,容易疲倦。最后完成练习时学生同样面临时间不够的问题。大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环节讲深讲透就够了。
三是教学内容准确度如何?就指复习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切片三”最后的拓展环节是典型的没有针对性。要保证准确性,就要研究考点,注重运用。“切片三”复习的《我与地坛》属于“精神支柱”板块,复习时如果把拓展的内容重点确定为“如何面对苦难”应该更恰当一些。笔者自己在设定这篇课文的复习拓展内容时,是联系了另两篇课文:《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让学生寻找共性,总结共性。学生很快总结出:三位作者都在人生失意时找到了精神支柱。这样做,专题意识得到强化,算是有的放矢。
探讨高中语文复习课堂的有效性,绝不能离开考试的大背景,否则将毫无意义。这样说当然有“应试教育”之嫌,但是我们无法回避考试。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探讨如何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效。笔者认为,适宜地确定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又是保证复习课达到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能做到复习课的内容难易度、疏密度和准确度都恰当适合,再结合有效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那么复习课的高效是可以期待的。
参考文献
[1]于漪、刘远主编《褚树荣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
[2]于漪、刘远主编《黄厚江讲语文》,语文出版社2008年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考试的走向
教育者关于诗词复习方法的把握,大抵是根据考试的走向来不断调整的,所以我们在理解复习中教学法的科学施用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现行的高中语文诗词考点的走向。下面以实例向大家说明诗词考点要求。
比如,我们一份高中语文测试题第三大题为古诗词鉴赏,就拿鉴赏张九龄先生的《感遇十二首(其一)》而言,诗歌内容为“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样的诗词鉴赏在考试中一般会分为两个小题,第一题“这首诗首句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兰”,“桂”怎样的特点?”要求的是对诗词中的意向的一个把握,诗中的意向往往来源作者思想内容的一个衍生。第二小题为“全诗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抒感?“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寓意是什么?”这就完完全全是对于思想内容把握程度的一个考验了。这是典型的新时期新课改要求之下的高中诗词考题,这也是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考试内容。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例题中看出,高中语文诗词考试的走向为向思想内容以及学生主观领悟表达的一个靠近。
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古诗词热爱程度低。在我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古诗词学习效果差,思想内容把握不准的孩子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古诗词的学习缺乏兴趣,处在一个消极的学习状态。
2.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必要性的认识。具调查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只有百分之五十二的高中生认为很有必要,百分之三十三点三的孩子认为可学可不学,而剩下的孩子则认为安全没有学习的必要性。虽然过半的学生认识到了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百分之四十八的缺失率依然是个十分惊人的存在,这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大遗憾,因此可以说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依然存在着学生认识不清的问题。
三、客观上的问题
1.重“文”轻“言”。与文学本来的存在意义相反,许多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大谈特谈字里行间的深奥性而缺少对诗词语言,思维的解剖。不仅是诗词显得死板浮夸还使得学生对诗词一知半解,兴趣低迷。
2.“权威”讲读。诗词的美感不仅仅在于诗人所赐予的原始文意,而在于学生品读是有自己心灵深处而产生那种精神的共鸣与意境的绵长感受。而不少教师一味的死守所谓的“权威解读”对学生提出的新思维予以明令禁止或是加以批评,这是一种压迫学生情感,限制诗词发散性的做法。这种做法无异于照本宣科带来的被动教学。
四、如何有效的进行语文诗词学习
考试成绩是一定学习效率的表现,我们应当引起重视,然而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膜拜分数而忽视了有意义的诗词学习,因此,我们即使是在诗词的复习中,也应当使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不能急功近利,片面以成绩为主。
1.知人论世策略。诗词的写作背景一定情况之下就决定了诗词的主体情感走向,因此,我们在语文诗词的日常教学与考前复习中都要对诗人本身的社会背景进行相关的了解。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内诗词《短歌行》《归园田居》《马嵬》《涉江采芙蓉》《咏怀古迹》的学习中总结出诗人的大体文风,再通过对诗人生活时代的社会分析,生平境遇分析全面的掌握诗人。这样一来,在今后的课外阅读或是考试时,一看到所属诗人就能联系其大致文风,即为我们解题思想内容,情感基调的探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2.张扬主体,多元化策略。诗词意义具有层次性,然而这个层次性却不等于我们的解读就能够带着随意性。在对诗词解读时,我们要注重尊重诗词的主体,不能脱离作品的表达中心。同时不能死守所谓的“鉴赏权威”,因为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作者也有着生平境遇不同而带来的风格差异,就算是同一个作者,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思想体现。
比如同样是唐朝,盛唐时期的诗风与晚唐时期就截然不同,同样是婉约派诗人,李清照和柳永的思想内容就天差地别。因此,我们这种权威总结只能做参照,而不能全套照搬。在我们实际的复习与学习中,对古诗词的分析还是要抓住诗词的主体,以变化论多元化的策略来实现突破。
五、总结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气质与思想感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者万万不能马虎。另外,就学习效果而言,对于诗词的合理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实现古文的共通,即不仅有益于诗词本身,还对文言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引言
近年来,高考语文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整体上呈现的倾向是弱化处理,知识动态性、能力上的考查逐渐形成。根据笔者对几届高考学生语文分数的比较分析,凡是超过120分的同学,他们在语文基础知识项上丢分较少至多丢6分,凡基础知识项丢分超过50%的同学,其总分很难到达110分。目前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安排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多结合教学内容拓展知识,学生对这种繁琐的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化的认识,往往是学一点记一点、在整体分类和系统化总结归纳上很难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且,许多基层高中把高考基础知识的积累放到高三上学期中,利用一个月就复习完了,这就是蜻蜓点水,学生理解不透、积累不足,考试中学生多数是碰运气,分数自然高不了。当下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在题型、内容、形式上不断改革,稳中求变,是对学生发展的时代变化的调整,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其他教学内容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基础知识文化素养,是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之一。
二、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现状
语文基础知识从内涵上来说,具有工具性、传承性、个体性、稳定性特征,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帮助学习者在思维、交流、工作学习中更好地完成相关活动内容,这也是语文作为工具性载体的重要因素。语文基础知识中多是从传统文化中积累下来的,在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中,基础知识是主要的内容基础,文化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也将成为未来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目前高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现状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教学的重点多是围绕高考考纲考点要求展开,基础知识的广泛性、多变性等特点是当前教学中以高考命题标准为参考的重要因素。语文教材知识零散,在基础知识总结上多是通过单元导语和小结串联较为全面的知识点,这种形式在系统化知识构建上还有很大差距。在教材的练习思考中存在一些比较内隐化的知识点,通过问题思考呈现,这种知识往往需要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积累总结,对这种知识很容易忽略。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写上也出现很多变化,这种内隐的知识增多,直观展现出来的知识点逐渐减少,对学生探究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多,这无形中也增加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教师知识系统化高效教学的难度。教师在语文基础知识素养上的不足也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积累中,偏重知识的针对性,在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泛度上没有较全面的系统的积累,对学生知识运用引导也会有所局限。
三、基于高考基础知识考查的高中语文教学改进对策
1.改进教学理念,注重实际运用
语文基础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具有相对隐性的特点,传统教学中的内容逐渐积累成越来越多的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也会不断增加。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考查集中在成语、古诗文名篇名句、文化常识性考查、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等内容上,相对稳定。针对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进行专题教学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会进行的一项内容,这种教学主要是在题型、内容范围、解题技巧上进行,对基础知识的文化价值教学没有深刻的体现。改进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下的遗留影响,在认识上明确基础知识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将语文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真正落实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构建更为先进的教学体系。例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II卷第19小题,考点是表达得体,该题的出现就要求一线教师把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加强积累方法的引导
在教与学的问题上,要改变过度依赖高考基础知识考查要求的教学指导,切实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辩证看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教师在教学引导上给予重视,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善于观察、归纳总结收获,比如引导学生们在看新闻、读报刊和新媒体时,要注意其中语言基础知识运用是否得当。语文教学本身是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是应是学生根据学习兴趣指引积极主动进行的学习活动,在这一认识上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及时更新,不能一味针对高考灌输大量的基础知识积累方法和要求,努力构建师生价值观的共同导向。如在文化常识性知识、古诗文文化传统知识的教学方法上,一般结合具体文本阅读进行,古诗文的学习首先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翻译文本,其后再做题,在这一形式上应给予重视,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一定的积累,很难实现综合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对文化常识、古诗文文化传统知识在文本中的应用,应进行适当结合实际教学安排进行专题教学,提高基础知识的系统化。
3.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注入课堂教学新元素
除了利用传统的早晚读、课前读等积累方式外,还要探索新的方式,比如翻转课堂,网络微课、智能手机积累等。语文基础知识在经典文本阅读中的运用较多,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进,融入新的元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基础知识学习现状。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需要深入挖掘文本,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当下热点文学时政话题,高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实践。教育立足长远,在语文教学中知识体系庞杂,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构建需要不断更新,为基础知识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键词】教学质量 学习效率 考试难度 考试频率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69-01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如何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理想的成绩,是高中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事情。现在大多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都在努力的研究语文高考试题,分析高考命题特点与规律,然后就是甄选和拼凑海量的语文试题要求学生去做,接着就是批改和讲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教师的心力交瘁,也使学生感到昏天黑地,头晕脑胀,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下面笔者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的教学起到帮助。
1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减负
对于教学来说,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高中时期,尤其是高三阶段,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的时期,面临高考,使学生与教师的心理上都背上沉重的压力,许多教师在压力下选择了题海战术,错误的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快速提升学生成绩的方法。这种出发点虽然不错,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在承受巨大心理负担的同时,再加上大量高难度的测试,沉重的负担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学生的语文成绩与考试难度和频率并非是成正比的,语文是一门讲求学生悟与懂的学科,而悟与懂也并非通过大量的高难度测试可以实现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联想、运用等方面的培养,而非是频繁想测试。对学生来说,每天不停的应付着无休止的测试与考核,不但使学生心神俱疲,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还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与吸收知识,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加上许多高难度的试题学生往往不能够正确的解答,对于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造成打击,现象到学生学习的心态,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和厌学的想法,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
由此不难看出,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减负才是正确之道。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遵循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考试的频率与难度,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尽快降低考试的难度,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当的、难度稍低的测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效果。这样一来,不但能够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无辜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解决自己学习的问题,利于学生的复习。
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要降低测试与考试的频率。虽然考试与测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还可以给予学生成果的体验,适当的考试与测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频繁的考试和测试会严重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占用学生和教师大量的经历,使学生心力交瘁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唯有降低考试与测试的频率,才能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反省和感悟,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教师也才能够拥有充分的时间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 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管理和指导
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放弃那种盲目加题量、加时间、加压力的蛮干式的陈旧教学方法,注重管理和指导,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教学策略,尝试从管理上去追求效益,从指导上去收获成就,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语文知识来实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研究;教学设计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已经应用在了教学中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对微课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据了解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程教学模式使其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应用分析
对于微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笔者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调研分析针对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对语文微课程的认识情况学生学习微课程的情况笔者对微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目的是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高中语文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
青年教师对新兴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乐于在语文教学应用微课程ꎻ中年教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能够有效地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但是教师对微课程教学的实质性认识不够微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省去传统教学重复的环节以直接简练的方式完成教学的每个环节在线的微课程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很少不同学校教学情况的不同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情况也不相同微课程的应用情况取决于高中学校教学层次的实际情况教师一般对微课程认识不明确缺乏相应的微课程技术一些普通高中教师对微课程的教学模式了解太少
(二)学生调查及问题反馈
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高中学生对微课程教学模式接受能力强他们大部分对语文微课程教学比较感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尽管网络上的语文微课程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学生上网学习的时间有限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也局限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二、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语文微课程教学的认识不足
我国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起步较晚有关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应用的研究更少教师对微课程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忽视了微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这样造成微课程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际的教学作用学生也无法通过微课程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得少学生接触得也少对微课程的认识不足
(二)微课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无法进行是因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较多而教师又对语文教学内容缺乏系统的整理这使得教学内容无法确定并且微课程教学缺少系统的教学设计规则教师对微课程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设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这些都是造成微课程教学无法顺利开展的原因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高中语文微课程制作技术欠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语文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不够这就为语文微课程的制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其中困扰教师最大的难题就是缺少有效的微课程制作技术在网络上语文微课程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这些资源应用得比较少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网络微课程资源的环境学校的教学设备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而教师本身对微课程制作技术不了解不能完成微课程的设计这导致微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应用策略
(一)加强教师对语文微课程教学的认识
1.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及理念微课程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明确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其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微课程教学的实际意义教师要加深对微课程教学实际意义的理解把微课程教学应用到实际的语文课程教学中
2.加强专业素养
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要努力提高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设计内容更加丰富的微课程ꎻ提高对语文教学知识结构的认识更好地把语文知识整合到一起设计出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微课程
3.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微课程是新兴的教学形式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辅助微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因此教师要以创新的理念去面对微课程教学形式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多学习新鲜事物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观念培养语文教学创新意识
(二)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要以微课程的特点为基础设计出适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满足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需要
1.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教学目标稳定、准确和精练是语文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微课程教学的设计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进行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微课程要给人直观感觉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说明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字词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教学内容设计原则
在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梳理课堂上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微课程复习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习到教师总结问题的方法提升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微课程进行再次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微课程的内容要根据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制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益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要以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学生对语文教学学习的实际情况紧扣语文教学的主旨
3.教学过程设计原则
传统教学和微课程教学都需要导入微课程在对新课程内容进行导入时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语言的简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精练讲清楚重点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讲解保证语文教学质量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要做好课后总结时间一般在40秒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也是对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总结这对学生课堂上学习内容的掌握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微课程教学总结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根据微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要简洁精练、明确集中与传统教学区分开体现微课程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语文课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中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关注高中语文微课程教学适应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小荣.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3(9).
[2]吴玉祥.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10).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1.明确高考方向
作为高三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准确把握《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说明》以及它们前后的变化,从中摸索出命题趋向,并且把握好其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在教学中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才能做到突出重点,不留盲点。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就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2.处理好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关系
要注重基础、培养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能并重的结合在高三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的导向应是平时注重书本和生活的结合、基础和能力的结合,在基础和能力的统一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如:
(1)课前活动:时间不超过5分钟,内容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口头作文、时事评价、名句背默、美文赏析、字词句纠正等。
(2)作文教学:采取大小作文相结合、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全员参与,分组、分人负责,由学生推荐佳作,再一起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3.归纳解题思路与答题技巧
在高一、高二阶段,学生很少进行有系统、有步骤的训练。为此,在高三的教学中,对各个章节、专题,教师都应及时给他们讲解、归纳有关解题思路与答题技巧。如习题评讲课,由于该课重在归纳解题思路与答题技巧,对此我们提出了三个基本要求:
(1)评讲要有针对性。我们坚决反对不加选择地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的讲课方式。评讲前一定要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做好统计工作,确定评讲中的重点。我们评讲中的重点有4个:①全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②具有典型性的题目;③创新题;④暴露出的“教学盲点”。对于那些错误率较低或已经反复讲过的题目则不讲或一带而过,留待课后个别解答。
(2)评讲要讲出规律,我们坚决反对简单地“对答案”。评讲习题一定要帮助学生探寻解题规律,找寻解题技巧。例如讲病句辨析题时,要让学生掌握:①看主、谓、宾,查成分是否残缺;②看定、状、补,查语序是否恰当;③看句间关系,查结构是否混乱;④看句中文言词语,查是否与现代汉语意思重复;⑤看事理,查是否符合逻辑。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可以使学生做一题,会一类。
(3)评讲要讲出变化,我们坚决反对就题论题。在试卷讲评中,要讲变化,讲发散,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例如在评讲标题含义时,要引导学生总结标题的作用,还要联系开头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通过讲变化,讲发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
学生基础有好有坏,成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难与易后,课下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分层教学也是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让一些后进生燃起对学习的希望,也能让优等生有更大的进步。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是通过老师的主导作用实现的,为此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重基础、多总结。①注重课本,做到“举一反三”,知能并重。试题源于课本,要让学生抓基础、重课本,走出来、活运用;②备错题本,主动做好错题再现及试题分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常要求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对典型的、易错的形、音、义等题进行分类汇编,课后多看。
(2)重阅读、多识记、备抄本。每周两节的阅览课是我们学校课程的一大特色,从多年实践来看,该课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如要求每人备摘抄本,每周摘抄不少于1200字,内容形式不限。由教师批改,学生互评。
(3)配合教师的复习计划。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是,整体复习的步骤应该和教师保持一致。
(4)积极认真地进行日反思及周总结。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三、重视情感交流
教师要经询学生的意见,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具体分析学习得失,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并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如应付心理、浮躁心理、自卑心理等。
总之,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老师应讲究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学生应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徐建国.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创新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1).
[2] 苗志军.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之探讨[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1).
【关键词】新课标 ; 高考语文 ;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9-01
语文是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在每年的高考中是作为开考的标志性科目存在着,其考试的内容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由此可见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高考语文复习主要是老师们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将高中语文所涉略的各类考点分门别类的整理、疏通。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知识点一一突破,夯实其语文基础。最后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和素养。
语文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提高高考语文复习质量,就应当根据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考纲的变化,理解新的高考精神,从实际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好各个考点的复习。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推陈出新,并注重回归课本,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
一直以来,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练习。对考点反复练习,总结经验,将学生训练成为解题得分的高手,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身在于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以及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生们渐渐失去那股子对语文的热情和灵性,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学习,有的甚至对阅读产生了抵触,失去了情感的共鸣,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这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宗旨完全一致。因而,在面对高考语文复习的实际情况时,老师应该将“练”和“读”结合起来一起实施。在“练”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希望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诵读、吟咏,培养学生语感,情感共鸣。还要多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有益身心的读物。比如说《读者》、《青年博览》、《视野》、《美文》、《语文报》等报刊杂志,其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言辞优美,阅读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发散思维,积累作文素材。[2,3]
针对高考语文复习,我们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标》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以高中语文教材为蓝本,回归课本去复习。
“回归课本”除了需要提升对课本本身所包含的字音、字形 、字义和名家名篇之类的能力层次低的识记性内容的巩固外,还应该包括理解、分析 、 鉴赏、 表达应用、探究等较高能力的提升,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利用课本中所学习的解析古诗词的方法去鉴赏、分析课外的诗歌;运用古文学习中所积累的古文知识点去翻译和理解课外的古文阅读;将自己在课本中积累的字词句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另外,语文复习时还要将课后的课外阅读也一并纳入,因为在名家名句填空的选考题部分可能会涉及这一部分知识的考察。
二、夯实基础,明确重点
众所周知,高考的第一轮复习是针对各科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标》的考纲安排,字音、字义、字形、病句、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语言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仍是高考语文考察的几个方面。在复习时,老师要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和衔接,面面俱到,各个击破,引导学生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生则要积极配合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善于积累和灵活运用,按照自己真实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夯实基础,力争在考试时不心虚、不焦虑。
高考语文的复习还要注重明确重点,任何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重难点,语文也不例外,区分出重难点,有利于复习计划的安排,调整复习时间。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可看出,其阅读和作文所占分值的比例是绝对的,同时也是最能区分出考生语文能力的部分,尤其是作文,其语文功底一看便知。所以,我们在备考时必须重视这两部分的复习。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方面,可以加大阅读量,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训练,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或规律,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分析上。比如可以从整体上先了解整篇文章的体裁、结构和作者背景,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后,再结合训练时碰到此类文章如何应对的经验和方法来具体分析。也可以根据试卷的侧重点来实际考量,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进行下一步分析。古文阅读方面,主要还是多读多记,回归课本。因为古文阅读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和翻译的考查,都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其解决办法基本类似,只要古文基础扎实,应对高考不是困难。[4]
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由于高考作文绝大多数都是自选文体,所以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较为擅长的文体多多练习。如擅长想象的同学,可以尝试小说体裁;擅长实事求是的,可以尝试议论文、杂文等体裁;文学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尝试散文等体裁。
三、系统复习,综合运用
每年的高考,是出题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一场就较量。尤其是语文考试,纵观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且不说现代文阅读的可考范围有多广,就说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一些经典之作,可用来考试的地方不胜枚举,多如牛毛,不若理科考试那么固定,所以,对于语文的复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系统的复习,并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能暗藏侥幸。一定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点和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的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总之,高考语文的复习要顾虑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帮助考生在考试中从容淡定的应考。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巩固,要注意的是回归课本,创新固本;稳扎稳打,夯实基础;灵活运用,系统复习。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语文).
[2] 杨勤霞,抓根固本全面出击快乐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3(09).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途径 探析
一、引言
高中教学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为提升教学效率而不断的努力着。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已到达教学的最优化和高效性。结合笔者的自身工作经验,以及对各所学习语文教学课程的了解,认为以下几个方面能提升教学效率:(1)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2)现代化设备的使用;(3)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置;(4)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课堂活跃气氛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笔者经过对学生的了解和调查,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师生关系的构建:
(1)尊重和肯定每一位学生
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成熟期,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教师不能就学生的成绩来区别化的对待学生,要相信每一位学生的身上都存在着自身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尊重和肯定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关心和爱护学生
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止是在学生的学习上,还应该体现在生活上面。就学习方面来说,可以时常的关注学生在语文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积极的帮助他们回答这些问题;而在生活中要关心学生的家庭和人际关系,从而让他们能够安心、专注的学习。
(3)认可学生取得的进步
认可学生的进步能够鼓励他们继续的取得进步,合理的奖励也能让学生享受到胜利的乐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帮助他们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现代化设备的使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平台和最主要的来源。而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同,当今的课堂已经有着很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的使用这些设备能够极大程度上的丰富课堂内容,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笔者就现代化设备的应用提出了两种见解:
(1)在课程之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能够将枯燥文字内容通过声音、图片、影片等表示出来,而在课程之初使用这些设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便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例如在《沁园春. 长沙》的教学之中,进过提前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在课前播放了一段朗诵的视频,学生们很快就被表演者的朗诵吸引住了,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们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专注度和对语文知识的渴望。
(2)辅助课堂讲解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尤其在有着悠久文化的中国,其语言非常的复杂。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有很多内容单单通过讲解不能让学生完成的理解,这就需要现代化设备的帮助。例如在对学生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的环境结构,所以可以在电视剧《红楼梦》中剪辑一段相关内容的视频,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原本枯燥、难懂的知识变得十分生动。
四、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置
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置,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前置教学环节
课前对所学内容的充分了解能够调动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而且了解文章的具体结构,并且带着问题去学习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节省教学所耗时间。
(2)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体,没有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即便顺利的完成教学计划,学生也未必真正的有所收获。面对这样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其他优秀教育手段的了解,认为可以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改变当前的现状。具体的做法是将全体学生分为小组,在研究语文知识的时候,通过组内的合作顺利的完成学习。在研究结束后也可以进行组间的了解,总结取得的收获和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进行随堂检测
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需要通过反馈信息来判断,笔者在每一课的教学之后,都安排重难点的简要检测,以3-5 题、5 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要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情况,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作为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
五、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尽管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可是不能忽视其他教学内容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效率提升的帮助。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语文的教学内容:
(1)开展兴趣活动
对语文知识的需求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动力,良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收获语文知识。因此。可以开展多种兴趣活动后,如文学兴趣活动、古诗文兴趣研究活动等,指导学生深入研究,总结推广学习经验,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带动全体学生学习技巧的提高。
(2)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包括新授内容,还包括复习教学,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竞赛的方式,将各部分、各类型的内容组织竞赛,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开展实践活动
对于高中生而言,校园生活的封闭与生活阅历的匮乏,是学生无法写出声情并茂和有深度文章的重要制约因素,教师可以借助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团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像文明城市创建、五四纪念活动等,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取丰富的素材,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六、结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化设备的使用;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置;拓展语文教学内容等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的最优化、高效性,为学生未来的发展、语文文化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1(05)
[2]谢清华.浅议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1)
引言
导学案,是指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而高中语文教学的导学案,是指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时,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教学编制的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方案。设计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过程,也即是有效的整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过程,其既能够有效的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还能够较好的指导学生有效的运用自学方法,较好的提升了学生的自学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一、何为导学案
导学案是通过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并按照新课程改革教材内容,以及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编写的,借助于教师们来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讨、教师的单独备课、再进行公开研讨等流程来编制,并有效的指导学生来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完全投入、分析研究、持续升华的学习方案。其较好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是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分析研究、不断反思、总结评价的学习指引图。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将学习流程向前推移,并有效的展现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内在关联性,重点可分作四项学习流程:(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通过上述的四项学习流程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二、导学案实际应用的意义
充分运用导学案,可使教师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策划者、促进引导者,让学生能够确实的转变学习的方式。第一、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流程图,让学生能够有序的推进自主学习。第二、有效的运用导学案,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让学生对于文本具有深入的理解。第三、学生有效的运用导学案,也可视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的记录来教学有效的总结与评价,并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第四、导学案可有效的彰显出整个课堂知识结构体系,让教师能够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所设计导学案的质量水平,也会对于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编写一份优质的导学案,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建议
为了充分说明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导学案的有效运用,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热爱生命》来作为实例进行重点的分析与研究:(1)在课前开展预习的导学阶段,来明确教学的目的,如何来体现出课文内容当中对于生命的热爱,来真实的体验人生,构建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并彰显出自身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与意志;(2)课堂学习当中开展合作讨论;人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珍贵的生命、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呢?在阅读了《热爱生命》的课文之后,从中了解导作者具有怎么样的对待生命的态度?(3)课堂学习结束时总结与评价;总结:课文启发了让人们要去热爱生命,在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哪些“热爱生命”的楷模呢?你自己是否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评价:人的生命是极其短暂的,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时光,珍视生命。(4)课后进行延展学习,要热爱生命,充分利用时间来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并要懂得关爱他人。
1.进一步明确学案和导学案概念
第一、为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有效的保障科学合理的运用导学案,必须注重有效的来认知与了解学案与导学案等概念具有差异性,应进行较好的区分。如果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概念,就不能充分体现出导学案所具有的科学性。导学案目的是有助于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注重指导学生运用适合与自身的学习方法,较好的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为自我导学制定出简单的学习方案。而学案是以问题来作为重点,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方案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其重点是较为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与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因此,能够较好的区分学案与导学案的概念,不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和在运用当中来混淆此两种概念。
2.应较好的体现出导学案的实际应用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对导学案进行设计与应用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重由于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层次,其性格特征、学习水平、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具有差异性,因此不能单纯的运用一致性的、相同的导学案,为了较好的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需求,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在设计与应用导学案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贯彻落实分层设计与分层运用的方式与方法。
3.较好的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高中语文导学案较为注重通过所设计的问题,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是问题探讨,借助于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当中,既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还可较好的培养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的促进学生解?Q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但是也必须注意到: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导学案,能够有效的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总体地位,促进学生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问题,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较好的规避了出现问题化教学。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适应新课标的需要。而要提高这四个能力就需要一个一个词语地积累,一次一次说话地训练,一个一个片段地描写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有了不少新气象、新景观,改变了过去那种死板、沉闷、刻板的教学格局,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新课标大纲中详解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新课标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最本质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母语,学会灵活运用母语从事社会工作,创造和享受美好生活。新课标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教师能够把教学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实现从教师的教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改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标的核心目的。
其次,新课标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教育部把新课标下发以后,广大语文教师要放下思想包袱,运用各种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尤其在部分适宜运用多媒体的课上,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来弘扬语文的人文性,增大了教学的文化意义。通过音乐、图像、视频、课本剧等形式,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耳目一新。正是借助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够把以往仅靠用语言讲明的意境通过多媒体等各种新形式展示出来,收到了“教师动一键,学生懂一片”的良好效果,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了思想修养,培养了审美情趣。
通过进一步研究高考语文卷,全面掌握高中语文复习的规律。高中语文教学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整个新课程教学任务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搞好高考复习。在正式进行复习之前,教师要明确认识高考的新形势,认真学习语文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尤其是关注全国5个已经进行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卷,认真分析并深刻领会,领悟新课改地区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出改革前后的变化。在形式上,新课标语文试卷分为必考题与选考题两部分,考试内容增加了探究能力试题和选考试题,语言表达部分的考查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等,可以说考纲规定的考点更细实,要求更全面,内蕴更深广。
最后,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注重知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语文学习的氛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平时的语文教学要是让学生有成就感,适当降低语文练习的难度,并且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最终才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改语文教学更加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语文是最接近人的心灵的一门艺术”作为展开教学的出发点,牢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人的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的培养内容。之所以说语文教学是塑造学生的心灵艺术,是指的语文教学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也是一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活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力求做到既关注人文精神,也要让自己成为教学中自觉的实践者,认识到教语文就是在教会学生如何生活,教语文就是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语文教学还应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改变以往传统教学单一的灌输的模式,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互动交流,让语文教学真正变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沟通合作的平台,探究创新的新天地。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导演者和参与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真正主宰学习,积极参与、探究、接受知识。
语文教学中要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当做中心任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力,要理所当然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管什么样的课,都要让学生成为活动主角,让学生自己全新地面对每一个文本阅读,让他们能够说出自己阅读的真实感受,写出他们对阅读的内心认识和亲身体验,只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才能写自己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才能让语文课转变为学生开发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
语文教学要全面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乐趣、培养能力,养成敢于刨根究底的科学精神,让“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彻底落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固定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活跃、更加主动、更加积极,让学生学生的学习轻更加轻松愉快,学习效率更加高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目标,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来解决。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语文在高考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也至关重要。但是,随着读书时间的延长,语文学习的热情却很难高涨起来,甚至有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常见的有:对语文没有感觉,摸不着头脑,时间一长,这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产生无所谓的态度,平时不想做,临阵搞突击。于是,语文在平时学习时就被打入了“冷宫”,仅仅满足于完成作业,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总结知识,以往的知识网络可以说是散乱的,即使努力一阵子,成绩也不会提高,长此以往便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另外,在学习语文中投机取巧,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上的内容,开始搞题海战术,妄想通过多做题能在考试中“碰”上,以至于弄巧成拙,丢弃了根本的东西。特别是对待写作,有时绞尽脑汁却常常因偏题等原因不及格,让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信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区别来处理,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张景贤】
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为:学为首要,化教为导,调动主体,学会学习。“学为首要”——我们强调教法服从于学法,所有教学管理手段均应指向学习的主体——学生,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提升语文素质。“化教为导”——我们认为教学即管理,而管理则是一种调动人性潜能的艺术,因而我们提出化教为导,以导促学,本着人本化管理的思想,为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组织、控制、沟通、评价、反馈等教学管理环节,“导”不但是组织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而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高度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调动主体”——管理是为了发掘和调动学生潜能,教学管理的目的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学习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教学管理,进而逐步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教师的管理、学生的互管都是为了过渡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达到自我管理的最高境界。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先学后导教学模式
(一)以余文森教授关于有效教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易教定学;温故知新,激活兴趣”三条定律为指导,结合课文、课标、教师、学生等维度,可制定如下先学后导基本教学模式:激趣导入,明确目标自读指导,思考吸纳合作交流,展讲反馈精讲点拨,反思提升师生总结,读写拓展针对教学目标较多,容量较大的课文,教学环节采用大循环的方式进行,即可用2或3节课完成5个教学环节(问题导读课,展示训练课)。针对教学内容较为集中、容量较小的课文,教学环节采用小循环的方式进行(综合解决课),即可用1节课完成5个教学环节的循环。
(二)结合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导”精神,围绕高三高效复习,我们初步探究出了高效复习课堂模式:出示课标,明析考纲自主预习,梳理建构提问反馈,精讲例题方法归纳,反思提升变式训练,反馈总结该模式旨在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与考纲、文本及命题人的对话,主动梳理,主动总结,与放羊式复习和满堂灌式复习相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每一环节注意事项
(一)导入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以学定教”为原则,学习目标不能随意凭空而定,学校要求教师熟悉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要通过调查或座谈了解学情,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学习目标。(2分钟)
(二)自读要有预习提纲,每节课都要有具体的预习问题,学生自读前老师要讲明方法和时间的要求,自读中教师要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并及时了解学情。(10分钟)
(三)分组讨论交流不超过4分钟,反馈展讲以6分钟为宜,根据问题特点可以展写也可以展讲。分为小组交流和班内交流。小组交流是第一个层次,一般简单问题2人交流,较难问题6人一组进行交流。小组内对在自读中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交流,并将组内交流的结果和问题进行整理以备在班里交流。第二个层次是班内交流,各组之间各派代表相互提问,交流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在交流中新发现的问题,在班内交流求解。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整个过程中要相机点拨,开启学生思路。为避免班内交流集中在少数活跃学生身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和问题难易程度分别叫号,也可采取随机抽签等方式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讲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考。(12分钟)
(五)精讲结束后,也可通过变式训练检测学习效果,或根据文本特点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反思整理。(7分钟)
(六)课堂小结要师生结合,学生先总,教师再结,教师总结要注意考点、联系点及学生的易错点。(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