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行长任职报告

银行行长任职报告

时间:2022-08-03 01:2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行长任职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行行长任职报告

第1篇

“说起来是欧洲国家债务危机。实际上,是这些私人银行家绑架了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让全世界各国政府,也是让全世界各国老百姓‘紧缩’,来为这些私人银行家买单。”

这是四月网专栏作家河清在其文章《全世界都为国际私人银行家买单》一文中对私人银行家的表述,一针见血地指出“权重”私人银行家的本质。

目前,全球正在建立起以金融资本游戏规则制定为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从经济的金融化再到金融的社会化,经济、政治、社会、财富分配都围绕着金融这个轴心而转动。谁在掌控资本?谁又能左右世界?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当把所有的线索拢合在一起,一个群像浮出水面——“权重”私人银行家,一个掌控和玩转世界的群体。

国债操盘手

2011年8月11日法国《世界报》网络版刊载“谁拥有法国国债?”—文指出:65%的法国国债是由“非法国居民”持有。近期,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截至2010年底,这个比例大约为70%。但是,最近一些年内,这个比例曾经持续上升,1993年,这个比例仅为32%。

与这个数据对比的是,法国本土的银行或信贷公司只占法国公共债务总额的1/3。法国公共债券的另一大特色为,国家向保险公司大量举债(占公共债务总额的2098);相比之下,法国各大银行拥有的法国公共债务,仅占总额的不足14%。

根据法国政治革新基金2011年4月份的报告,外国居民持有国债,法国的比例排名第三。而欧洲国家债务由外国居民持有的平均比例为53%。

所谓“外国居民”的概念,涵盖范围包括:养老基金、大银行、保险公司、债务基金,等等。这样一切似乎找到了根源,金融机构掌控他国国债,而权重私人银行家把控国债的投资方式和投资路径,进一步控制世界。

希腊作为因债务危机第一个倒下的国家,其中间的变动更能说明一切。

2011年10月31日晚,前总理帕潘德里欧曾自作主张要在希腊搞一次全民公决,来决定是否接受欧洲1万亿欧元一揽子救助希腊的方案。但5天后,帕潘德里欧改变了主意,放弃公投并辞职。

这一偶然转向,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原因是希腊国债中外国居民占71%,而持有希腊国债的恰恰是以高盛为主的投资银行和管理着大量资金的国际私人银行家们。这也决定了这次公投失败的必然性。

2001年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盟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显然与这两项标准相差甚远。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但这也为之后的债务违约埋下了伏笔。

除了希腊,葡萄牙、意大利的境况几乎同出一折。“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葡萄牙会否成为下一个希腊,这种观点的主要焦点在于私人部门参与PSI计划。”一位银行家告诉记者,要想使葡萄牙降低国债收益率,欧洲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第二轮官方救助计划,一是PSI(私人持有债务减记)。

2011年9月17日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期间,大量标牌上指控贪婪的“bankers”(银行家),成为又一鲜明的指向。

西方著名财经评论家、曾因《高盛——巨大的经济泡沫制造机》一文而名声大振的马特·泰比(Matt Taibbi)在《滚石》杂志中的描述更是剑指“权重”私人银行家:“一只巨大的缠绕在人类脸面上的吸血乌贼,无情地把吸血触手伸入到任何味道像钱的东西中。”

同年一份发表在《PLOS ONE》上题为《全球企业控制网络》的文章指出,世界上前147家公司控制整个世界4098的财富,当中包括如投资银行高盛等。说大部分的权利操纵在小部分人手上,而且世上大部分财富的管理都是有密切联系的。

“这些私人银行家不仅是美联储的真正主人,也是各种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看得见或看不见的股东。他们拥有天文数字的金融资本,不仅让自己的人控制了世界各主要金融机构,还控制了世界的主流媒体,更影响着世界各国政界。”河清认为。

技术性内阁

在经济上,控制他国国债是“权重”私人银行家惯用的手段,但更可怕的是他们已渗入到政治领域。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和意大利前总理贝鲁斯科的下台,“技术性官僚”的上位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2011年11月6日,帕潘德里欧与反对党新达成组建联合政府协议,宣布不再出任总理。4天后,欧洲中央银行前副行长卢卡斯·帕帕季莫斯继任。

帕帕季莫斯现年6S岁,典型的经济学者型官员。1994年~2002年间担任希腊中央银行行长,2010年卸任欧洲中央银行副行长,随后受邀赴美国哈佛大学任职

希腊一些政界人士认为,帕帕季莫斯熟知欧盟货币政策,是带领希腊摆脱债务危机的“最后希望”。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当年,正是帕帕季莫斯与高盛密切合作,为希腊做假账,从而使希腊成为今天欧元危机中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2000年12月跟2001年,高盛两次给希腊设计了交叉货币掉期协议。德拉吉于2002年分管高盛欧洲的政府项目,他到来不久,高盛就为希腊政府提供了10亿美元的资金,当时希腊央行行长正是帕帕季莫斯。帕帕季莫斯和德拉吉是什么关系?麻省理工学院的同学。这一对老同学是否存在背后交易,各有说辞。

第2篇

银行业曾经是个“只进不出”的好去处:收入高、福利好。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规范增强、同业跨业竞争加剧,银行业赚钱的时代落幕,加上职业发展空间逼仄,外面的世界更为精彩,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银行高管告别了这个“金饭碗”行业。银行业资深人士的离职潮,虽然在当下对银行业不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或许能起到倒逼银行业加速转型的作用。

银行业高管变动频繁 金饭碗魅力不在

向来有“金饭碗”之称的银行业也开始渐渐褪色。在行业整体利润增长乏力、薪酬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银行高管离职屡见不鲜。

66位高管“流失”

2016年6月16日,百度披露,光大银行原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正式加盟百度,出任分管百度金融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副总裁。这并非孤例。年初,中国建设银行原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黄浩也出任了蚂蚁金服集团总裁助理。在今年3月,又有两位上市银行行长、副行长宣布请辞:兴业银行时任董事、行长李仁杰因为任职年龄原因,提请辞去董事、行长职务;农业银行高管李振江因工作调整,辞去副行长职务。其中,李仁杰更是自2002年受聘为兴业银行董事、行长,任职14年间,兴业银行资产总额与年实现净利润持续稳健增长,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质量等主要财务指标多年保持业内领先。

对于16家上市银行来说,类似的离任公告已经一而再、甚至再而数十次的出现。根据上市银行的公告进行统计,在2015年年初至今年3月底的15个月时间内,已经有66位上市银行的“董监高”辞职,其中逾半数是上市银行高管,涉及岗位从行长、副行长到风险总监不等,可以说都是绝对资深的银行家。值得一提的是,16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出现了行长、副行长离任,仅招商银行和南京银行没有出现行长或副行长变动。对于任何一家上市银行来说,行长在具体业务层面的统筹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行长以及副行长的更迭甚至可能对银行的业务和战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此高频、甚至是高比例的“董监高”变动,显然并不是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能解释的。从公告中披露出来的离任原因来看,工作调动、身体原因、年龄原因、任期届满、个人原因是银行家们辞职的主要理由。此外,对于上市银行来说,“董监高”的离任只是人才流失的冰山一角,在信息披露不能覆盖的“冰面”以下,中层员工和一线员工的离职规模更加庞大。

国外银行裁员势头有增无减

国内银行的日子不好过,高管变动频繁,放眼国际,多家全球大银行也在 “水深火热 ”之中。2015年以来,有多家国际大银行相继裁员。3月,富国银行宣布将裁员1000人;5月,摩根大通宣布明年裁员5000人,将更多依赖新技术的运用;6月,汇丰银行宣布全球重整计划,裁员五万;7月,美国银行宣布二季度裁员近3000人,巴克莱宣布将裁员3万人降成本。过去5年间,华尔街六大银行裁员已达8万人。

但是,裁员还远未结束。花旗银行从 2016年1月开始裁员至少2000人。据统计,今年伊始至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全球银行业总计划裁员数将超过15万人。此外,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等10家世界知名银行也宣布了裁员计划。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英国渣打银行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裁撤全球 17% 的雇员约15000人,通过出售新的股份来筹集约51亿美元资金。渣打银行预计,到2018 年裁员15000人将节省29亿美元的成本支出;出售和重组超过三分之一的贷款,约合1000亿美元。渣打银行被迫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原因是收入和利润的连续下滑。

除此,德意志银行也宣布全球裁员,德意志银行声称将削减9000个全职岗位,取消在10个国家的业务。此外,大约6000个外包职位也将被撤销。这意味着该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 1.5 万人。

弃“金饭碗”: 银行高管辞职去哪儿?

与此前换届期间银行高管变动相比,银行高管离职打破了银行“圈内”循环的惯例,越来越多的人跳往“圈外”。进入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高管选择走到体制之外,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在银行业转型、新金融崛起的背后,更大的时代背景在于中国经济的转型。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提到,这个时代的中国经济是一个消费驱动和技术驱动的新经济,新经济需要新金融,就是以新技术来做的大众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费者金融。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央行研究局出版的《新金融时代》一书的序言中也提到了同样的趋势预判。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兴起,最初的动力主要来自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产生了所谓的鲶鱼效应。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逐步深入,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融合明显加快。

一位转型互联网金融的银行大佬表示,重新选择新的职业轨道,主要还是希望可以打出一片新天地,做一些更创新、更有意义的事。

银行业离职潮频起的多种内因

席卷银行的辞职潮,2015年时还只是基层员工和中层人士,如支行行长、分行行长。到了2016年,却已经向核心高管团队渗透。

业内人士分析,以前银行高层通常都是在大行、股份制、城商行流动,实现升职加薪;也有房地产和其他金融机构来挖,但是大部分都在银行体制内流动,很少流动到银行业体制之外。

但如今,体制内的诱惑也留不住人了,某上市银行的高管一语点破玄机,“银行的业绩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员工压力倍增,收入却在减少。”

员工薪资普遍下降

近期有媒体报道,某商业银行已调整全行的晋升规则和考核分配机制,员工普遍绩效降幅在30%~50%之间。底下的分行受影响更加明显,该行的福建分行因为贷款不良率过高,员工绩效奖金几乎拿不到,只拿3000元至4000元的基本工资,扣完“五险一金”后,薪水大显单薄。这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部门经理原本年薪是30万到50万元,跳去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后年薪涨至200万元左右。

另据透露,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行长原本年薪就很高,比如一个股份制银行支行的行长一般年薪都在100万至130万之间,但他们跳到互联网金融公司后,薪酬一般还能翻个几番,最高的居然能拿到千万年薪。

当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收入之所以诱人,除了基础高薪外,还会给出股权激励,一般企业的高管都能拿到比例不低的公司股权、期权,而这部分的价值显然极具想象和诱惑力。

体制改革动力不足

国有银行改革目前进展缓慢,由于近几年银行利润增速虽然下滑,但是总利润还在增长,尚未进入负增长,大量不良贷款被隐蔽,因此,国有银行经营表面上看来还是欣欣向荣,因此改革的动力就难以产生。

实际上,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国有银行的经营已经举步维艰:

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

传统银行业由于政策管制、体制惯性、历史包袱等原因,与时代的发展有些脱节了。

一方面银行捧着牌照吃利差的日子不复存在,经营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整个宏观经济下滑,信用环境恶化,造成银行坏账较多,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部分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32%,较年初增长0.3个百分点;南京银行、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95%和1.35%,较年初各增长0.01个百分点和0.26个百分点。

据了解,银行坏账正在转为员工的业绩考核,如果碰上一笔大坏账,责任人的绩效工资甚至可能会被扣成负数。

业务量减少销售任务增大

根据报道,由于今年央行多次执行降息降准政策,使得银行贷款、理财产品等商品的出售面临较大压力,而且银行方面的销售任务也逐渐增大。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部分支行第三季度的贷款指标排行垫底,而且一笔400万元的贷款发生逾期不还的情况,这下子将近6000元的季度奖直接扣发。如果平摊到每个人,就等于月薪直降2000元。

“这笔贷款逾期之后,对此负责的业务经理也主动辞职了。听说他为了提升贷款业务量,做了违规担保。”该银行一位工作近10年的员工表示。据她分析,从2015年开始,总体经济形势下行、互联网金融冲击、市场资金成本升高这些因素都削弱了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而今年不良贷款增加得又厉害,银行的净利润就跟着往下走了。

蛋糕有多大竞争就有多激烈

当今,消费金融领域已经变成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电商、P2P等机构抢食的万亿市场。此前多家银行已经在消费金融领域开疆拓土。2015年11月20日,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与星展银行等创立的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正式成立,成为又一家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然而,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信贷资产质量压力依然很大,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认为,就消费金融而言,在风险防控方面,目前较为迫切的就是建设好社会信用。

其实,就银行拓宽消费金融领域而言,邮储银行和星展银行早已不是先例。在北银消费、中银消费、四川锦城消费和捷信消费金融公司4家最早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中,就已经有3家银行参与其中。近一年来,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队伍不断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北京银行、中国银行、成都银行、邮储银行和星展银行以外,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旗下永隆银行、湖北银行、徽商银行、南京银行、重庆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银行亦在消费金融领域布局。

消费金融市场之所以成为众多机构抢食的肥肉,与其隐藏的市场潜力密切相关。2014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达到了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约60亿元,P2P约100亿元。相关人士认为,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猛,未来10年应该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消费信贷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市场的进入者会越来越多,但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必将会有更多的人逐步离开。

外因:新兴金融业态猛烈冲击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6)》认为,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风险压力持续增大,但整体风险可控。2016年行业风险压力依然不小,多措并举管理不良资产将成为主要任务。

报告称,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结构调整及产能过剩治理仍将持续推进,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导致银行业投资风险上升,利率汇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将使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行业外部风险加大将导致输入性风险加大。

严格控制资产质量风险,遏制不良贷款上升成为银行业风险化解的首要任务。2016年银行业要在传统方式之外寻求多种渠道处置不良资产,灵活运用不良资产批量化处置、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高不良资产回收效率和回收价值。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业绩增速呈现放缓态势。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盈利增速或将进一步放缓。

报告指出,2016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类业务快速发展有助于支撑盈利增长。但银行业资产质量仍将面临较大压力,资产质量仍将持续侵蚀银行业利润。综合来看,2016年银行业盈利增速将呈微幅正增长。

从外部原因来看,之所以会出现高管“离职潮”,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和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经营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银行业2015年年报显示,受国企领导限薪令的影响,四大国有银行董事长、行长级别的高管薪酬由2014年100多万元“腰斩”至2015年50万元左右。以工商银行为例,2015年,时任董事长姜建清和行长易会满的税前合计总薪酬都是54.68万元,其中已支付的税前薪酬为44.8万元,与2014年的113.9万元和108.9万元相比,缩水一半。

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薪酬呈现大幅上涨趋势。《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白皮书》显示,互联网金融行业新员工的起薪水平通常在10万年薪左右,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熟手通常能够实现收入上涨50%,骨干员工的收入水平在25万-35万之间,主管收入水平约为45万元。随着一级级上升,一级部门负责人通常能拿到250万元的年薪水平。

除了薪酬,银行高管加入互联网金融往往还会获得价值不菲的期权,如果企业发展得好将有不错的升值空间。一方面是传统银行业的待遇呈下滑趋势,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待遇方面毫不吝啬,银行高管转战互联网金融也就不难理解了。

与银行理财改革的缓慢脚步呈现出明显对比的,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

如今,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浪潮正推动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以用户为王、产品优先、简约极致的互联网思维也不断撞击着传统金融领域的大门。其中,以2013年余额宝在短时间的迅速扩张为代表,先后出现了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产品,如支付宝、余额宝、京东白条以及众多P2P公司等,其业务涉及领域从第三方支付结算,到对银行存款的资金分流;从个人消费信贷,到小微金融业务,不断地向银行的零售客户渗透并蚕食银行的固有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及拥有众多客户资源的非金融企业之所以能够切入到金融领域,关键在于其每天有大量的、持续的新信息产生。在当今的大数据背景之下,这些大型集团公司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拥有众多的用户资源,通过对用户使用习惯的追踪,将产生出大量多维度的信息数据,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公司拥有了银行生产信息的功能,这在根本上具备了提供金融服务的必要条件。

“如果说这些互联网企业仅仅只是具备了和银行一样的生产信息的功能,并止于此,那么互联网金融也不会如此普遍。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并且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于其以用户为王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企业将用户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度挖据和分析,刻画出用户可能的金融服务需求,通过极佳的用户体验将相应的产品推介给用户,从而替代了银行的部分功能。”有专家指出。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习惯于突破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正释放着强大的生命力,对于想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的资深人士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高管离职潮倒逼银行业变革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人才流失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能力产生冲击,不利于商业银行持续提升经营能力,影响企业整体工作氛围,同时也为商业银行造成人才重置成本等损失。因此,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成为当下商业银行的一大重要命题。

普益标准研究员匡宸郗也表示,在未来,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如今银行业资深人士的离职潮,虽然在当下对银行业而言是一个非常不利的现象,但是从长远来看,或许能起到倒逼银行业转型的作用。

薪酬激励机制改革

股份制商业银行因为股权结构不同,运作管理更趋市场化,经营理念更加开放,经营策略更加灵活,是我国银行业探索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先锋,应当通过建立并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市场化的管理模式,构建现代化企业的人才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考核体系,吸收并积累优质的人力资本。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与效率,而且还能有效降低银行的监督成本,实现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

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结构包括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在这样的薪酬结构中,固定薪酬通常占比较高,这与员工对企业所做的贡献联系有限;浮动薪酬的比例又较小,而它与员工的绩效表现更加直接。如果保持现有的薪酬结构不变,将可能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其价值的发挥。

由于近年来传统的薪酬结构已经不能适应股份制银行乃至银行业的发展,导致人才不断流失。积极地改善员工的薪酬激励机制,已经迫在眉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之前表示,一些发达国家从19世纪晚期就开始试用职业经理人制度。相比之下,中国起步比较晚,目前最缺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而众所周知,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手段是建立职业经理人的关键。

当今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对股份制商业员工进行市场化的薪酬激励有利于银行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员工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对他们的激励影响着银行未来的发展,也间接影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薪酬激励不仅是一种物质激励,它更考虑到了员工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巧妙地运用薪酬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且可以吸引外来人才。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薪酬激励的理念往往认识不够,部分银行目前的激励多集中于一线销售人员,而银行员工并不仅仅包括销售人员,还包括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等。这些人员的绩效应当如何考核,如何体现其价值,如何体现公平性原则,却往往被考虑得很少。

改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薪酬激励现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薪酬价值观,建立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文化氛围,使员工树立一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的薪酬价值观,只有这样薪酬的激励作用才会发挥效力。其次,要采用浮动的薪酬结构,使员工的报酬与其贡献率成正比,削减固定收入部分的比重,加大浮动比例的报酬。当然,这种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上的,合理有效的绩效可以为薪酬激励提供有力的依据。此外,员工持股与股票期权计划作为长期激励手段,由于可以将员工与银行的利益紧密结合为一体,开始愈加受到西方先进银行管理层的重视,也成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探索科学激励机制的一大方向。

具体来说,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完善薪酬福利体系,从薪酬结构、薪酬核定、薪酬支付等方面进行统一和规范,明确薪酬分为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和福利三部分,且根据公认的市场化薪酬原则,员工薪酬应为密薪制。基本薪酬是为保障员工基本生活而支付的劳动报酬,主要依据岗位的相对价值、服务年限和个人能力素质等因素进行分配;绩效薪酬与考核挂钩,根据员工的履职情况、工作业绩和价值贡献等确定,体现“按绩付薪”,发挥薪酬的激励和约束功能;福利分为法定福利和企业福利两大类。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本行发展相匹配的薪酬增长机制,以业绩论英雄,凭数字说话,多劳多得,增强薪酬水平的市场竞争力。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市场化激励模式,以市场化的薪酬吸引人才。针对核心人才、价值人才、高端紧缺人才,进一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强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

有业内专家分析称,对于银行圈中的高管层来说,物质事实上只是其是否跳槽的原因之一,有时候他们更加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商业银行的体制中,高管层很多大胆的想法、创新的理念很难得到认可,加之冗长的审批条线,到最后大概率事件是不了了之,压制了创造力,这与商业银行追求稳健、谨慎的风格有一定关系。而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任何创新的想法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地执行,且这些企业不仅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更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成就感也许是推动银行高管们勇于跳出银行圈的重要动力。”匡宸郗说。

第3篇

在这个商业竞争的年代,无数人都在感慨生意难做、钱难赚,这是事实。但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全部的生态。

我坚信,一个人只要开动脑筋,遵照规律,就能做到别人所不能做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迄今为止,我个人的资产超过10亿元,但对我而言只不过是个数字,真正令我兴奋的,还是我的第一桶金,那是真正的“空手套白狼”。

以下就是我的故事!我的目的是希望能给无数“感慨中”的人抛砖引玉,带来一些思考。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放弃仕途,投身商业大潮。先是“半下海”。在冶金部各大企业组建的深圳“窗口企业”任职,后来“全下海”,跑到海南的一家新加坡外商独资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打工。我承认我打工的目的是为了钱,但我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至少,我的眼睛并没有只盯住钱。

我常常在想,同样是人。为什么那些老板就能比别人挣到更多的钱,也许他们的思维方式不一样,也许他们的运作方式不一样,总之,我对老板们怎么当老板、怎么做事很是感兴趣。

在我打工的时候,我觉得房地产老板很能赚钱,我也想搞房地产。但我不是学房地产的。甚至不是学经济的,要想在短期内真正掌握房地产开发之道,我还得认真学习。当时海南出版了一本《房地产手册》,我仔细读了八遍。

机会得靠自己的挖掘和发现。有一次,我帮老板完成一个项目运作,取得巨大成功,老板给我发奖金,我拒绝了。我向老板提出了另外的要求:“给我一套足以在内地注册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材料。”那时候注册公司比现在麻烦,没有一套完整的材料不行。老板觉得我多少还算个“有远见”的人才,当即就同意了。他给我出具了包括资信证明在内的全部材料,最后说了一句:“这套材料是值一千万还是一文不值,全看你自己了!”

拿到这套材料后,我回去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借钱!我想:如果连父母都说服不了,就干脆让这套材料一文不值。父母最终还是相信了我,全家齐动员,加上他们的积蓄,总算凑足了50万元。说实在的,就这点小钱,别说搞房地产开发,就是炒楼都不够格。不过。我却不这么认为,我的“外商独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内地C市挂牌开业时,我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向C市教育基金捐款40万元!

越穷越要对外捐款,也许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我认为我是对的!作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到内地来投资,没点“实力”是肯定不行的。

我这样做,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我当时正在谈一个合作项目。

项目的甲方是一家国营工厂,工厂位于市区。工厂想利用街边的厂区建一栋宿舍楼,但厂里一分钱没有。厂长想到了与人合作,条件是三五六五开,也就是说,工厂出地皮,发展商出资金,建好后,发展商分65%的房屋面积,工厂分35%的房屋面积。谈了几家没谈成,分歧出在分配比例上。那时候比较通行的分配比例是三七开,这个厂长要的比例太高了,所以谈不成。厂长最后找到了我,因为厂长以为我是外商独资房地产公司的大老板。“大老板”财大气粗。十分爽快,满口答应。厂长怕夜长梦多,第二天就急着要签协议。

正式签协议时。厂长发现我在原协议文本上加了两个“小条款”。第一条是注明分给工厂的房屋全部在三楼以上顶楼以下,厂长觉得我很傻,根据厂长的经验,每次分房最头疼的就是一楼和顶楼,一楼脏,顶楼晒,职工都不想要,现在“大老板”主动将这顶天立地最难分的硬骨头拿走了,这不更好吗?第二条是说如果通过发展商的努力将建筑面积做大,则增大部分的投资全部由发展商负担,增大的面积也全部归发展商所有。厂长认为这一条也能说得过去,反正是你自己花钱多建,不少我们原来的应得部分就行,管你增大多少。厂长以占了个大便宜的心态,将协议签了。签了协议后,厂长就觉得这个大老板太爽快了,就觉得工厂欠了我的人情,总想找机会报答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主动提出要为C市教育基金捐助40万元人民币。我只提出了一个条件:捐助仪式必须市长亲自出席。市长不仅要出席捐助仪式,还要出席仪式之后的招待会。招待会的全部费用可以由我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提供。

在当时,4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这样一件大事,很快被当地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市长也正想找些热点新闻来炒一炒。我承认,内地的人有时候很看重“轰动效应”。

捐款仪式热闹非凡,市长大人红光满面,电视实况效果极佳。我为了表白自己货真价实,一改以往的捐赠者人工画一张巨大的现金支票的老掉牙做法,直接将一摞摞崭新的人民币齐刷刷地摆在主席台上,电视特写镜头照得记者眼睛都发绿。在紧随其后的招待会上。市长鼓励我继续为这片土地多作贡献,我激情之下表示:“一定要为本市多投资。为了多投资,决定将正准备开工的那栋多层住宅楼改为高层商住楼,只是不知市长批准不批准。”市长说:“外商来我市投资,我这个市长还有不同意的?你把报告拿来,我这就为你特批。”

我拿着由市长亲自特批的高层商住楼的项目,又回到海南,找到以前的那个老板。我需要大资金。这一回我的身份变了,调了个个,我变成出地皮的一方,相当于代表C市那个国营单位的厂长,而我的那个新加坡老板变成出资金的合作方。不过我给的条件很是优惠,二八七二分成,也就是说,我出地皮只要求分得28%的房屋面积,剩下的72%房屋面积归资金方,比市面上流行的三七分成让了两个点。我的新加坡老板是做熟不做生,何况我曾经是他的部下。注册公司的资料都是他提供的,熟得不能再熟了,干嘛不做?!再说,当时海南楼市已露疲软,机会难得呀。新加坡老板非常爽快地与我签了合作开发协议书。

由于是熟人,又见市长亲自批复,新加坡老板十分放心,最关键的资金很快到位了。按新规划,一栋位于市中心的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的高级商住两用楼立刻破土动工。开工那天,市长又来剪彩,使真假外商都容光焕发。

我与新加坡老板的分成是二八比七二,40000平方米我能分得11200平方米。C市这边的工厂与我是三五比六五,按当时的住宅楼报建总建筑面积是10000平方米,工厂实际应该从我手里分走6500平方米,这样,11200平方米减去6500平方米,我最后实际所得是4700平方米,并且由于第一份合同中明确规定工厂方面不要顶层和下三层,所以我分得的物业中临街商铺和顶层豪宅比例较高,按平均每平方米4000元计算,总价值为1880万元人民币,而这桩项目中的地皮是工厂出的,资金是新加坡老板出的,我本人的全部投入总共没超过50万元人民币!

也许你说我是在玩空手道,但你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使三方都受益了,当然,当地的市长也成了我的朋友。这你也无可指责。

我的二次创业发生在上世纪末,当时

我的房地产事业已经从C市发展至深圳,不过我做得比较艰难。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再大的房地产商也会感到资金不足,因为房地产开发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费用在整个项目资金总数中比例大,而我又不愿意搞一些零打碎敲的小项目,要做就要达到一定规模,因此资金上就存在缺口。

为了解决资金,我采取与别的公司相互担保的办法,从银行贷款。刚开始还比较顺利,但是后来发生了问题。我将银行的贷款还了,但是对方没有还,银行按照担保书的条款,只能追到我这里,要我代为偿还。我身边的很多人劝我不要还,很显然,钱又不是我们借的,凭什么让我们替他们还?!再说,如果我真不还,银行也不能立刻把我怎么样,因为即便按照担保书条款追诉,司法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法院明确判定要我替对方偿还贷款,我还可以上诉,还可以讨价还价,还可以拖,拖到最后说不定第一责任方就有偿还能力了,我也可以没事。

万一对方仍然没有能力偿还,一定要我代为偿还,考虑到我确实是代人受过,无论是法院还是原告想必也会同情我,大家的关系本身还不错,给予宽限或免息也说不定。

种种“馊主意”我都想得很清楚了。

不过,我最终还是没有这样做。如果这样做,公司的信誉就没有了。什么叫担保?担保就是当别人没有办法偿还的时候,你替他偿还。我到底是个文化人,算个所谓的儒商,诚信这个道理我懂。而且,作为一个真正的儒商,也更加懂得商业运作的精髓,把商业信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于是,我力排众议,毅然决定代人受过,主动及时地替对方偿还了银行贷款。

不用说,精明的我这次吃亏了,吃了大亏。但是,既然天下没有白占的便宜,那么反过来也一样,天下没有白吃的亏。

我主动替对方偿还到期贷款的举动让银行吃惊,也让银行感动,因为他们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于是,行长们成了我的朋友。我的行为也一度成为深圳银行界传颂的佳话。甚至有一个银行行长向我袒露:如今商业银行的坏账率很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贷款担保机制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来这方面一定要规范,担保也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或许,那个行长是当闲话讲,但我并没有当闲话听,我认真研究了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法规,审时度势地成立了深圳市第一家民营担保公司。由于我在银行的信誉好,我的担保银行也认账,所以,在不长的时间内,公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顺利地实现了二次创业。今天,我麾下的担保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金融担保公司,而我本人也连续两年荣登福布斯中国富人排行榜。后来也有不少老板照我的思路做,通过各种关系成立担保公司,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能与我的公司相比。为什么?因为担保的基础是信誉,担保公司可以一夜成立,但企业的信誉不可能在一夜间建立。何况,我是行业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的品牌声誉别人无法追赶。

我成功的经验有两条:靠智慧发财。靠诚信壮大。很多人也许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在落到实处的时候,往往改变了章法。所以,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成功者只是少数。

第4篇

开业不足一年,年轻的微众银行便遭遇挑战,管理层变动、合作银行关闭“核身”接口、业务模式被质疑,一系列棘手的难题扑面而来,这家被寄予很高期望的金融改革“急行军”,一时间被推至风口浪尖。

《财经》记者获悉,监管部门已经于10月12日批复微众银行新任行长的任职资格,微众银行原监事长李南青正式出任微众银行行长。而招商银行“核身”接口关闭事件,双方仍在沟通,尚未达成实质性进展。

2014年下半年,中国银监会先后批准五家民营银行启动筹建,民营银行改革试点获得历史性突破。从业务模式看,这五家银行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传统型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互联网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民营资本热情高涨,五家机构很快正式开门迎客。在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的大潮下,尤其是网络银行的面世,引发了金融界高度关注。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简称“微众银行”)孕育于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背靠腾讯公司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不一样的历史使命。

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说,“我不认为我们在做一家传统银行,微众银行彻头彻尾是一家互联网平台,一家持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平台。”微众银行是大众客户、小微客户与金融机构的“连接者”,更具体点说,微众银行是技术支持、风险服务、产品设计的提供商,是数据分析的顾问公司,通过输出这些服务,推动合作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目标客群。

基于这一角色定位和业务理念,微众银行迅速启动搭建自己的业务架构。今年5月,微众银行推出首款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微粒贷”。8月中旬,微众银行APP上线,并推出首批销售的理财产品,目前已经形成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平台金融三足鼎立的格局,业务架构雏形初步显现。

以微粒贷为例,运行近五个月以来,累计放贷额达到30亿元,贷款余额20多亿元。采取白名单邀请制,贷款信用表现良好,30天以上逾期不足千分之三。作为微众银行首款产品,市场表现超出预期,产品形态、业务模式亦趋于稳定。目前微众银行有多款产品正在内测,基于网络银行概念的产品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然而,一切并非预想的那样顺风顺水。很快微众银行陷入行长离职和合作银行关闭接口的漩涡。一时间,外界传言四起。9月底,在深圳桃园路微众银行总部办公室,顾敏接受《财经》记者专访,详细阐述了微众银行选择平台化银行模式背后的逻辑、业务拓展和发展规划。同时,他也直面行长离职风波、招行“核身”接口关闭事件、公司内部激烈的文化碰撞等各种敏感话题。

顾敏曾在中国平安供职十余年,有着丰富的保险行业从业经历。眼前的顾敏,没有传统的银行家西服革履的深色职业装,也不打领带,一身休闲服装扮,看上去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创业者“IT男”。言谈间,他思维敏捷、谈吐清晰、直率爽朗。有别于传统金融业,他习惯于将微众银行称之为“公司”。

“这一年团队磨合很痛苦,内部激烈的文化碰撞无时不在。”他坦承,互联网文化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和产品创新,而金融则强调风险最小化,两者天然难以共存,这两种思维模式只有在经历充分争论和吵架后,一点一点磨合,只有在团队稳定前提下,两种思维模式逐渐寻求平衡,才能形成最终的默契。

互联网银行的出现,会对现有监管制度到底带来哪些冲击和挑战?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顾敏表示,外界惯性思维认为,监管部门很保守,其实恰恰相反,各级监管部门都很开放。所谓监管挑战或者外部环境制约,主要体现在现有部分监管制度和规章条文,与互联网银行的发展需要不适应,例如,微众银行需要一小时内查询20万笔个人征信数据,但现有央行征信中心的系统很难支撑这种业务,都是诸如此类的问题。

近日,银监会城市银行部主任凌敢撰文称,下一步银监会将完善民营银行监管框架,督促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强化关联交易、流动性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支持各家银行实现特色化市场定位,鼓励培育经营特色,研究民营银行实现差异化发展政策。 “我和曹彤很像”

《财经》:微众银行前行长曹彤离职后,外界关心这种人员变动,是否意味着公司战略和发展思路转变?

顾敏:创业团队一定会经历很多酸甜苦辣,高低起伏,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反而比较奇怪。所谓管理团队变动,其实就是曹行长离职。但微众银行的发展思路,没有因此发生任何改变。

最具体的表现是,今年1月4日,总理到访微众银行,当时我们那份向总理汇报的材料,今天上午(9月24日)我又向深圳市市长递交了一遍,几乎完全一模一样的报告,同样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只是内容更加丰富,措施更具体。自今年1月以来,微众银行除了员工数量和产品计划时间点更新外,发展战略和方向没有任何调整。

曹彤是我亲自邀请他来到微众银行的,去年下半年我们一拍即合。如今我还是一半“打工”,一半“创业”,而曹彤选择了一条更为完整的创业道路,我和曹彤的能力很像,大家擅长的领域差不多。

《财经》:擅长哪一领域?

顾敏:如果这样讲,我会变得有点自我表扬(笑)。

这么讲,曹行长有几点特质,其中一点是他能够在很多非常复杂的局势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两人对于微众银行如何发展,很多看法也非常一致。

今年初,曹彤就有了去单独创业的想法,此后我们有过很多次深入讨论,目前他的创业方向,有部分是他的想法,也有部分是我给他的建议。

《财经》:既然有这么多相像的地方,那应该是“志同道合”的搭档,为什么他会做出了新的选择?

顾敏:就因为是志同道合,所以在微众银行我们才能合作得很好。只不过他现在想明白了,走了一条创业道路。

对于他离开的原因,我看到了几种解读,第一种说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遇到瓶颈,当然互联网银行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但是他的离开是不是代表互联网银行有问题呢,我觉得这不太对。第二种说法是,他跟团队的其他人不合,外界说“平安系”过于强势,其实外界在讲“平安系”的时候,忘记了很重要的一点,在微众银行的团队里面,如果将曾在招商和中信工作的人加起来,占到整个微众银行高管团队的一半以上。公司高管一共12个人,有6位来自“招商+中信”。至于“平安系”和“招行系”内斗的传言,这些都是阴谋论,只是外界比较喜欢看而已。

《财经》:现微众银行监事长李南青已接任行长一职,你怎么看未来与他的合作?

顾敏:从分工看,包括风险、运营、财务、人事等,所有前台业务都由我负责,行长负责中后台业务。我认为,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主要责任人,当然应该要深入业务。

李南青的做事风格是跟我完全相反,他比较稳重,思考问题非常周全,而我性子比较急,什么都想要快。如果你把我看成一个往前冲的人,他会是在后面拉住我的人。曹彤离职后,我建议他出任行长,公司股东和董事会都接受他出任行长。从银行内部来说,需要有这样的平衡,这也是我们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探路“联合放贷”

《财经》:“微粒贷”产品今年7月上线以来,目前运营情况如何?

顾敏:“微粒贷”产品已经在手机QQ和微信两大渠道接入,采用白名单邀请制。截至9月末,累计放贷近30亿元,贷款余额近20亿元,绝大多数客户选择10个月还款,所有借款客户在一个月以内还款的比例大概是15%到20%,以此推算,平均借款期限4个月左右。

贷款客户信用表现比我们原来预想好很多,30天以上逾期大概在千分之三以下,当然,这不能直接等于信用损失,因为一部分逾期贷款可能还可以回收。这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们原来的假设,只要不借太多,就不应该假设那些客群的信用表现一定比别人差,如果借出二三十万元,面临损失的风险可能会较高,但是如果只借出5000元、1万元,客户的信用表现不一定会很差。

《财经》:“微粒贷”本质上是一款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采用“联合放贷”的模式,这种联合是如何体现的?

顾敏:简单地理解:贷款由微众银行和合作银共同发放,合作银行收到利息后会分给微众银行一部分,这部分称为合作服务费,这种模式下,大部分收益由同业银行享有。微众银行扮演的角色是产品、风险管理等技术的输出者。

当然,微众银行也提供部分放贷资金,目前微众银行提供资金的比例约为20%,合作银行大概是80%以上。之所以现在要出资20%,是因为模型表现还不稳定,与合作银行的信任关系尚未充分建立,未来希望比例从20%降到5%以下,甚至降到1%以内。

目前,微众银行已经与上海银行、包商银行等3家银行接通,与7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合同,希望今年底合作银行达到10家,明年扩展到四五十家左右。

《财经》:与银行谈判过程中,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的态度有哪些不同?

顾敏:中小型银行非常积极,大行则相对比较谨慎。因为大行本身在互联网领域的业务能力和自身获得零售客户方面的能力很强,微众银行为它们产生的额外价值没有那么明显,而中小规模银行跟我们合作较多,一些中型规模以上城商行,还有小型股份制银行,中型规模以上的农商行以及一些外资银行,出于拓展零售业务的诉求,与我们合作的意愿强烈。

我想强调的是,微众银行不会将这些贷款放在自己资产负债表中,这与微众银行的业务模式直接关联。等这些业务成熟后,会走所谓“联合贷款”的模式。当然,跟合作银行签的合约并不局限于“微粒贷”的联合贷款,未来在消费金融领域,还会有两款新产品面世。

《财经》:“联合贷款”意味着微众银行更多地充当着“连接者”和“输出者”的角色,怎么理解“连接”、“输出”的具体内涵?

顾敏:所谓“连接”,即微众银行是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连接者,是一些拥有用户、场景但却缺乏金融能力的平台,与具有资金能力却缺乏客户的机构的连接者,第二种连接模式,我们将其称之为平台金融。

所谓“输出”,微众银行可输出三样东西,第一输出用户,例如跟上海银行合作时,上海银行实际上是从微众拿到了客户完整的数据;第二输出科技,现在微众银行有近500名科技人员,微众银行基于去IOE的科技平台做了大量投入,在同业领域中,数据科技方面明显领先;第三输出新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手段,微众银行基于社交数据的风险管理手段,有助于丰富传统信贷的信用管理手段。 业务架构初显

《财经》:8月底,微众银行推出手机APP,并开始代销除银行理财以外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微众银行对这块有哪些计划和设想?

顾敏:自微众银行推出代销理财产品功能后,已经先后销售了保险、基金、券商等多款资产管理产品,代销理财的情况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每款产品都会很快销售一空。起初我们假设客户对产品兴趣不高,将产品收益几乎都让利给了消费者。

但是,第一期产品只销售半天就售罄,后来几款产品越来越夸张,基本都是秒杀,这时候我们才觉得不对,产品收益率定得太高。通过这样不停地测试,微众银行会形成基于APP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曲线,再根据这个曲线再去找产品。绝对不存在外界想象的,我们采用了饥饿营销的手段。

微众银行不会自己创设理财产品,我们希望成为纯粹的理财代销平台。到目前为止,微众银行尚未被允许通过远程方式进行银行理财产品面签,所以银行理财产品尚且不能代销。公司计划明年初推出新功能,直接让合作金融机构在微众银行APP里面开店,这就意味着微众银行可能连代销都不做了,可以把它看成是理财的淘宝,不同金融机构都可以开店。

《财经》:此类理财产品的代销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线上、线下代销体系,请问微众银行的优势是什么?

顾敏:最大的优势是成本。

同样的理财产品,在物理网点的销售成本可能要达到100个BP左右,或者起码50个BP。经过我们测算,当微众银行此类业务形成规模效应后,只需要支付20个BP左右的成本,这样就会产生80个BP的收益差,反映在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就是0.8%的差异,这部分差值一部分会反映在理财产品收益中,提升理财产品的收益,而另一部分会体现为微众银行的收入。

《财经》:从目前看,微众银行已经形成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平台金融三足鼎立的格局,请您详细介绍“平台金融”的业务逻辑和设想。

顾敏:第一块是消费金融,这很好理解,以“微粒贷”为例,它是与QQ、微信合作,所以它走得非常快。第二大块是财富管理,也就是微众银行的理财产品代销平台,现在业界还存在一些质疑,但是未来会逐步改进。

第三块是平台金融,绝大部分金融需求几乎都与某些场景有关,首先将金融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的场景是电子商务,就像淘宝、支付宝。而绝大部分金融应用场景,更多在线下,比如买衣服、装修、买车、结婚、旅游、教育等,但当O2O出现后,会发现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将金融直接嫁接到这些场景中去,这就是微众银行拓展平台金融的基本逻辑。在整个合作过程中,获得收益最多的实际上是合作伙伴,微众银行是这些场景、用户、数据的平台合作伙伴,输出金融能力,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到其他O2O场景中。

总之,微众银行只是跟随在后面的金融服务商,甚至整个过程中,都不出现任何微众银行的品牌。微众银行计划今年再推出两款类似“微粒贷”的消费贷款产品,一款是跟大宗消费品有关,另一款产品与家庭房屋装修有关。

《财经》:现在微众银行业务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但内部组织架构的调整一直在进行,与传统银行相比,组织架构有哪些不同?

顾敏:传统银行正在推动从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准确地说,微众银行已经不是流程银行,而是项目银行。微众银行一项新业务出现后,永远都是用一个项目先把它推动起来,形成一个完全跨部门的组织,项目的主导者从头抓到尾,基本可以等同于,在建立一个只有一款产品的迷你银行。

当项目走到一定阶段后,再把这种模式固化,变成组织,随着项目的推移,固化的组织会越来越多,新项目会越来越少,整个银行组织也会慢慢固定下来。在“微粒贷”产品启动之初,曾经就是一个超大型项目组,项目经理是黄黎明(微众银行副行长),他从头抓到尾。当“微粒贷”慢慢形成规模后,再把它变成固定的平台,只有少数几个接口与外部部门连接,比如说科技等等。

我相信未来这会是常态化的模式。总体来看,微众银行现在很多业务,包括还没上线的业务,都是先有业务才有组织,未来一段时间内微众银行仍然会按照这种模式走下去。 平台化银行的逻辑

《财经》:微众银行一直强调,要“成为一家拥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平台”,请您谈谈“银行牌照的互联网平台”这一选择背后的逻辑。

顾敏:微众银行在批筹第一天开始,没多久就想好要成为一个平台,为什么呢?首先,从中国银行在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决定了做传统银行走不通。微众银行成立时,腾讯的PB15倍,中国银行业A股的平均PB大概是0.8倍,所有股东都说,如果要投资银行,投上市银行就好,为什么要投资微众银行。

传统意义上,对于不少银行,企业员工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银行利润层面,对银行股东来说也一样,如果股权永远不卖出,股东就不看重银行的股票价值。就像国内的国有银行,当然就不会关心这家银行的股票值多少钱,而只关心这家银行赚多少钱。

我们常举例,如果要建立一家传统银行,会拖累腾讯股价。设想一个1000亿元总资产的腾讯,做出一个2万亿元资产的微众银行,把两个资产负债表放一块,这会让腾讯高管很纠结,就连市场分析师都会质疑腾讯的投资决策。

在这种假设场景下,如果微众银行发展不太好,外界会说这么好的资源浪费了。如果做得很好,成为一个2万亿元的银行,反而可能会拖累腾讯股价,这时候腾讯还怎么支持你,这就会出现一个悖论。

因此,选择平台化的互联网公司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财经》:外界认为,微众银行既然要做平台,拿着银行牌照做平台会不会浪费?既然做“平台”,腾讯自身甚至就可以做,如何看这种评价?

顾敏:这是个挺有趣的问题,这个说法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无论微众银行多想变成一个平台,银行牌照还是必要的。如果一开始仅以平台身份跟合作银行谈合作,很容易被合作银行拒绝,因为你自身没有任何产品,也看不到信用表现。现实中一家银行跟一家互联网公司很难发生合作关系,因为你没办法在风险上、客户共享上达到银行的要求。第二,阶段性必须有银行牌照支撑,比如“微粒贷”,7月以前,贷款都是要百分之百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微众银行需要向合作银行证明。当然,当产品越来越成熟后,的确银行牌照的价值会逐渐减弱。

我认为微众银行需要银行牌照有两个长期理由和两个短期理由。两个短期理由:一、银行会对你比较信任。二、会让你在初期扮演银行角色,从而完成由银行往平台的过渡。长期的两个理由:第一,有银行牌照,才能合法地保持客户所有的数据;第二,在中国要做金融,内在的合规经营要求和资质还需要监管认定。但是正常情况下,确实是这样的平台不必然需要银行牌照。

《财经》:此轮民营银行改革试点推出两家网络银行,分别是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怎么看两者的不同?

顾敏:网商银行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蚂蚁金服本身在建立平台,我认为,当上面母公司已经建立平台的时候,下面子公司不必然要做平台,因为子公司是附属角色,而微众银行并没有这样的母公司,所以自己一定要建平台。

与网商银行相比,两者的定位会有不同,微众银行也从来没有将网商银行视为竞争对手,中国整个市场空间很大,两家都很小,微众银行的定位是平台,向其他银行提供支持和服务,我认为有一天微众银行可以与网商银行合作。 文化磨合与挑战

《财经》:互联网文化更加注重客户体验和产品创新,而金融则强调风险最小化,两者天然地难以共存,面对这样的难题,公司如何平衡和处理?

顾敏:在过去近一年间,每天都碰到这样的情况,甚至吵得不可开交。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团队不断磨合,大家只有通过讨论、争论、辩论等一系列程序后,最终形成一定的默契。

吵架的原因是两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本身不同,并不是两方从各自的利益角度出发,吵到最后的结果是,持有互联网思维的一方本身的思考方式会发生变化,出身金融领域的人的思考方式也会产生变化,相互都逐渐明白对方的出发点,不断磨合后,各自会开始明白和接受对方的思考方式。

当然磨合过程很痛苦,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稳定至关重要,否则新人加入后,还要重新吵架,两个人之间如果没有信任,吵架会演变为人身攻击,所以我们现在非常希望做同一件事的团队保持稳定,只有经历磨合期,才能形成自己的公司文化,业务才能逐步定型。

《财经》:有具体的案例吗?

顾敏:第一个例子,客户购买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双方吵翻天的核心问题是,整个风险评估该怎么做。按照监管要求,起初在尽量满足合规的情况下,第一版风险评估设置了35个问题,金融人的逻辑是,监管规定必须满足,否则面临合规风险,而互联网思维认为,如果追求客户体验,谁会在那么小的手机屏幕上连续回答那么多专业、深奥的问题,客户体验能好吗?

为此,公司首席风险官和管业务的两拨人吵得不可开交,没人敢作决定,最后到我这里来,我的原则是,微众银行有责任提醒客户,客户看不看是他的问题,所以在坚持风险评估的同时,最后将问题尽量简化到12个。

再比如,“微粒贷”在开发上线过程中,首笔贷款要不要电话核实,也存在激烈争议,互联网人的思维是,客户第一次体验产品,需要最好的体验感受,体验不好就会失去客户。但是金融人的逻辑是,风险把关一定要在一开始介入,哪有钱都借走了,才做风险把关,矛盾就此出现。

这种争吵无时不有,有些时候可能迁就一下互联网思维的人,有些时候看不太清楚,就保守一点,你永远要找到平衡点。

《财经》:现在这种磨合到什么程度了?

顾敏:比如“微粒贷”的团队,现在已经磨合得非常好了。我认为几个因素有助于磨合成功;第一,产品一定是成功的,如果产品不成功,怎么磨合也磨合不出来;第二,团队稳定,并且需要足够的时间去磨合;第三,部门负责人很重要,他要学会平衡各方意见。

《财经》:对于一家股权相对分散的民营银行,股东间关系也至关重要,面对一些潜在股东目标分歧和理念冲突,公司是如何应对的?

顾敏:首先,我认为股东层面有一个明显的主导者,是公司治理结构成功的关键,腾讯非常好地扮演了这一角色,一方面腾讯协调各方资源,发挥极强影响力,但又不过度参与到公司日常经营。微众银行前几大股东对银行业务模式的看法高度一致,在盈利预期方面,是追求客户还是短期盈利?各股东亦有共识。这些股东还存在相互投资的关系,这些都是保持股东关系融洽的因素。

第5篇

一位王子临危受命,拯救危机中的王朝,这一幕已经在历史剧中演绎无数回。对于现年52岁的丰田章男来说,接掌全球最大汽车企业——丰田汽车是命中注定的。

丰田章男身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他的个人价值。在公众的潜意识里,对于这家引领日本商界几近百年的家族而言,个人成败等同于家族荣辱,而丰田汽车更是日本制造的精神象征。作为丰田家族的第四代掌门人,他能否带领丰田走出危机?

2009年6月23日,丰田汽车公司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的公司本部举行董事会会议,正式批准丰田章男升任公司新总裁。现年52岁的丰田章男是丰田公司已故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孙子。

丰田汽车,从丰田吉佐的织布机厂开始,在80年内,不仅创下一个汽车公司的传奇,也浓缩了日本工业历史的进程。然而如今,这个传奇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71年来,这家汽车公司首次面临亏损,这让家族第四代长孙丰田章男浮出水面,日本媒体用“大政奉还”形容这次交班。对52岁的丰田章男来说,没有什么比在这个时刻接班更具挑战性的了。

经 历

丰田章男毕业于庆应大学,1984年进入到丰田汽车公司工作。

和日本所有大学生一样,上大学以后,大学生们差不多都要参加一个业余俱乐部。章男参加的是曲棍球俱乐部,但曲棍球对章男来说已经超越了一般爱好,球艺达到了专业水平。在庆应大学曲棍球俱乐部的记录本上,显赫地印着该俱乐部成员取得的参加奥运会资格的人名,章男名列其中,并且具有试球的特殊资格。

同样,和大多数日本家族企业的传人一样,章男也是大学毕业后没有立即进入自己家的企业,而是在外面飘了几年。他在27岁回到丰田公司以前,一直在一家美国投资企业工作,那段工作让他对美国企业、美国的资本运作模式,有了不少了解。

从1984年进入丰田,到2000年开始任务董事,16年内,章男从零开始做学起,做过生产管理,推销过汽车。尽管人们也知道他是丰田章一郎总裁的儿子,但在业务方面并没有特殊照顾,和丰田7万多职工一样,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是一点一点地在日本滚打,练就生产组织、市场销售的能力。在差不多全面熟悉了丰田国内的业务后,章男去美国工作了数年,但此时已经不是普通职员,而是作为丰田与通用的合资企业副总裁在那里渡过的。

出身豪门,2000年当董事,2002年晋升为常务董事,一年后再升为专务董事,2005年未满50岁,已经成为丰田副总裁,离总裁只有半步之遥,章男跃进,令人刮目相看。来采访的记者多了,自己的一言一行少不了被记者报道,但章男通常很低调。偶尔请记者吃饭,也是去去一些普通餐馆,一杯啤酒,几串烤鸡肉串,“普通”白领的生活作派,让前后左右的记者感觉很好,“市民派”章男的印象,也就从这些记者嘴里、笔头渐渐地传了出去。

日本社会对依靠家族力量迅速上升为企业总裁的现象还是有批评的,企业内部职员也不见得服气。同样具有压倒其他厂家,名望称霸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得以传位于第二代松下正治,正治也想传位于第三代松下正幸,但把正幸扶为副总裁以后,虽然离总裁已经近在咫尺,但就是公司内反对声一片,正幸终未能百尺竿头,圆总裁之梦。日本民谚说“富不过三代”(中国更多的是讲“富不过五代”),虽然松下家族的资产保持着绝对上升的架势,但“财产权”与“经营权”在松下第三代的时候完全分离了。章男要顺利升任总裁,除了对本企业有全面了解,媒体形象颇佳以外,丰田内部自然要看其经营能力。

手 腕

丰田的国际化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去美国建组装厂时就开始了。但是,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在90年代后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汽车等企业不再是去欧美发达国家建组装厂,而是要回归亚洲,开拓中南美市场。丰田章男的经营能力在公司内部逐步得到好评,是因为他主管了亚洲及中南美市场的开拓,丰田在国外的产量有300万辆,相当于本田公司全年的产量。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大的产量,才让丰田在数量上超越通用成为随时都有的可能。

在欧美,丰田是分两部分走过来的,一部分是生产面向普通消费者的节能省油性大众车,再一部分则另辟蹊径,专门生产雷克萨斯高级车。但是,欧美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在其他中等发展程度的国家也能成功。章男为亚洲及中南美专门准备了低价格的“IMV”战略,成为丰田这些年迅速抢占亚洲、中南美市场,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丰田产量迅速上升以后,这两年召回问题突如其来,日本媒体开始质疑丰田质量,而负责处理召回问题的也正是章男。对内他需要重新审视丰田的生产管理全过程,让质量问题消灭在生产阶段。对外由于丰田并不生产全部汽车零部件,质量问题很多来自零部件的承包厂家,梳理与零部件厂家的关系对丰田来说同样十分重要。“我们从未见到丰田章男对承包厂家耍态度。遇到问题,反而是他周围的那些处长、科长显得非常傲慢。”丰田系列的零部件厂商说。在问题的处理上,丰田内外是对章男有好感。

现任丰田顾问的奥田硕在培养章男方面也不遗余力。日本经济界很有实力的人士对记者说,过去一位个人能力很强,但和章男关系不是很顺的中层干部,章男把他贬到其他地方去了。当时奥田还担任着董事长的职务,他知道后,立即训斥了章男。看能力而不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这是丰田的一贯作法。奥田、张富士夫、渡边捷昭等担任过、正在担任丰田董事长、总裁的人,在这方面对章男要求非常严格,有了这些人全心全意维护丰田家族、丰田公司的利益、形象,章男在企业内部的评价逐步地建立了起来。

华丽家族

丰田家族以2%的股票能掌控丰田汽车,与其华丽的家族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巨大企业单纯靠资产数额、优秀的经营战略来运营是不够的,它需要有强势的社会背景。

丰田章男的夫人为原三井物产副总裁田渊守的女儿裕子。三井物产是日本最大的贸易投资公司,战前的财阀。日本人数自己的企业时,总爱把“三井三菱”挂在嘴边,三井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章男的父亲是丰田章一郎,母亲为原三井银行董事三井高长的女儿博子,父子二人均娶三井系列的人为妻。章男的姑父为原静冈县知事(相当于省长)斋藤滋与史,堂兄丰田达也(现在在电装公司工作)娶了原住友银行行长堀田庄三的女儿真理。政界财界背景非常强势。再往上数到章男的祖父、太爷辈,同样家族势力辉煌。章男的奶奶为日本高级百货公司高岛屋总裁饭田新七的女儿二十子。远亲中有大和造纸、INAX、新日铁、清水建设等日本名流企业的经营者。70年来培育出了华丽的家族背景,非普通家庭能比拟。

丰田汽车现任由顾问为奥田硕、董事长张富士夫、总裁渡边捷昭组成的高层并不与丰田家族有什么裙带关系,但丰田家族把全部权力交给了他们,用人不疑,让这些高层有种发自内心的对丰田家族、丰田公司的忠诚,在机会成熟的情况下,还政于丰田家族,对他们来说,对丰田大多数职工来说,并不存在太多的心里障碍。

日本文化至今传承着对一些家族的绝对忠诚。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承袭了自己爷爷麻生太郎的名字,在政治上出道前为麻生水泥总裁,麻生集团在日本算得上是地方上的著名企业集团,在政治上出人头地后,集团归其弟麻生泰管理。估计麻生集团的传人今后也会世袭“麻生太郎”名字的。日本综合物流企业铃与,总裁“铃木与平”已经传承了8代,同一门第,袭名“铃木与平”后接任总裁职务。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日本社会虽然也出现了三洋电机、不二家等因世袭而遭遇媒体批评的企业,但总的来说是那些企业在经营上出了大问题,通常舆论对企业总裁的世袭,态度比较温和。

如今已经有70年历史,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有组装工厂,只用一个汽车产品就能做到20万亿日元规模的丰田家族,已经开始准备让第四代人丰田章男担任起总裁的职务了。该如何评判家族企业,丰田除了“丰田生产方式”以外,在企业传承上也让人刮目相看。

继任之际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这句广告语曾把丰田汽车的形象印入每个人的脑海中,也帮助丰田汽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

然而,全球老大未必就能摆脱金融风暴的影响。去年7月,在向来贡献超过40%利润的美国汽车市场,丰田汽车销量骤降21.4%。紧接着,在去年12月22日,社长渡边捷昭沉重地宣布:丰田汽车预计,在截至2009年3月31日的财政年度内,将亏损1500亿日元(113亿元人民币)。

主要市场日益下降的汽车需求,以及不断走强的日元汇率,都是导致丰田汽车将出现亏损的原因。分析师们说,该公司未来一年的前景依然十分严峻。这个消息震惊所有人。这是该公司自193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即使在二战和广岛协议之后,丰田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在这个会上,2005年代替张富士夫出任社长和首席执行官、年逾66岁的渡边捷昭几欲泪下。渡边捷昭称:“世界经济正遭遇着百年不遇的动荡规模,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危急时刻。不幸的是,现在我看不到底部在哪里,我们的情况空前紧急。”

会后,渡边捷昭出乎意料地表示,他将在2009年将辞去现职,转任公司会长。此后,丰田家族第四代、丰田汽车当下第二号人物丰田章男接班的消息不胫而走。

据知情人士说,实际上丰田已经准备让章男在去年12月底上任,但是金融危机可能让人事更迭推迟一段时间。丰田章男很可能在6月份丰田汽车年度股东会议召开后正式走马上任。

事实上,早在2000年丰田章男加入丰田董事会那一天起,丰田内部便已流传着这样的传言,“这位日本汽车制造商创始人的后代正在为接管丰田全力以赴。”而几乎所有的丰田人以及对丰田家族怀有深厚感情的人都坚信:章男肯定与众不同。

丰田章男毕业于庆应大学。同样,和大多数日本家族企业的传人一样,章男也是大学毕业后没有立即进入自己家的企业,而是在外面“漂”了几年。他在27岁回到丰田公司以前,一直在一家美国投资企业工作。

从1984年进入丰田,到2000年开始任董事,16年内,丰田章男从零开始,做过生产管理,推销过汽车。在熟悉了丰田国内业务后,丰田章男去美国工作数年,2000年当董事,2002年晋升为常务董事,一年后再升为专务董事,2005年未满50岁,已经成为丰田副社长。

但丰田章男通常很低调。偶尔请记者吃饭,也是去一些普通餐馆,一杯啤酒,几串烤鸡肉串,“普通”白领的生活做派,让前后左右的记者感觉很好。“市民派”丰田章男的印象,也就从这些记者嘴里、笔头渐渐地传了出去。

日本社会经常批评那些依靠家族力量迅速上升为企业社长的人,企业内部职员也不见得服气。而丰田章男要顺利升任社长,除了对本企业有全面了解,媒体形象颇佳以外,丰田内部自然也已经对他的经营能力考察了一番。

日本媒体对于丰田章男此次可能的回归,甚至用上了“大政奉还”的字样。而日本历史上最有名的“大政奉还”就是明治天皇,后者将权力收归自己手中,带着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未来的路

在丰田章男前面,有两个人创造的辉煌将给他带来压力:一位是他爷爷的堂弟,从1967年就执掌丰田汽车,在15年内带领丰田汽车走向世界的丰田英二;另外一位是奠定丰田汽车全球战略核心的外姓社长奥田硕。奥田硕曾告诫丰田家族后人:因为是丰田家族的人,所以我们给你机会,会提拔你到主管的位置。不过之后就要凭借实力了。

丰田章男不是唯一在丰田汽车任职的丰田后人,目前看来他已经不负众望成功胜出,但是这仅是一个开始。

早在2007年,社长渡边捷昭在丰田获得创纪录的利润之后就忧心忡忡地自问,已经达到全球汽车之巅的丰田汽车沾上了许多大企业病,决策缓慢,成本的控制和精益生产管理达到极致之后,丰田汽车的未来走向哪里?

在过去3年中,丰田雇佣了4万名员工,他们对于公司文化知之甚少。“这个问题不会突然间暴露;但它类似一种代谢紊乱式的疾病,当你发现时就已经太晚了。”瑞银集团驻东京分析师TatsuoYoshida感慨道。

而且,由于新的雇员大批涌入,许多高层领导临近退休,丰田汽车担心其节俭、严谨和不懈改进的企业文化将会遗失殆尽,而这些文化曾经对公司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迅猛的发展已迫使这家日本血统最浓厚的公司在海外越来越依靠外国人。那些把公司从小买卖发展成全球巨擘的元老们正面临退休,接班人将是那些被认为从未经历过商业失败的年轻一代。与此同时,自2006年以来,丰田汽车的召回事件频率比以前明显增多。即使没有这场金融危机,这个庞大汽车王国的内部隐忧已经出现。

而丰田章男正是没有经历过失败一代的典型代表之一。从1984年丰田章男进入丰田汽车开始,丰田汽车迎来了丰田英二执政之后又一个辉煌的20年,全球销量从300万辆到接近900万辆,利润率直达全球之最。

在充斥着对丰田汽车崇拜的氛围中长大的新一代丰田人如何应对未来?

而丰田汽车过于依赖北美市场的弊端在此次金融风暴中一览无余。这种依赖是一把双刃剑,北美市场持续增长,丰田汽车在短短5年时间内接连超过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成为全球汽车销量和利润霸主,但是北美市场今年以来的崩盘也把丰田汽车拖向深渊。

不过,丰田汽车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至少目前看来仍然有望保持不错的赢利。2008年丰田在华的赢利有望达到80亿元人民币以上,中国市场将成为丰田汽车最大的赢利来源。

不过广汽丰田的赢利在去年大幅度缩水,从2007年的逾50亿元人民币降到不足30亿元人民币。此外,随着天津丰田的第三工厂和广汽丰田第二工厂竣工,丰田在华的合资公司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苗头。

丰田章男担任中国专务期间,推进了与一汽合资设立一汽丰田,随后不顾一汽的反对,坚持和广汽成立合资公司,完成了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传承衣钵

丰田汽车,从一家小织布机厂开始发迹,经过几代人励精图治,创下一个汽车公司的传奇。

作为丰田家庭第四代长孙,丰田章男并不是一出生就被选定为继承人。奠定丰田全球战略核心的外姓社长奥田硕曾告诫丰田后人:并不会因为你是丰田家族的人就会将总裁位置给你,一切取决于你的表现。于是,和许多家族企业传人一样,从庆应大学毕业后,丰田章男并没有立即进入自己家的企业,而是去“基层”锻炼了几年,甚至27岁回到“老巢”仍然从零开始。

凭借显赫的出生、无可挑剔的工作经历、低调的为人,丰田章男很快征服了媒体和内部员工。事实上,早在2000年丰田章男加入丰田董事会那一天起,几乎所有的丰田人都坚信,章男肯定会脱颖而出。

赴京道歉

自2010年1月21日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发生后,丰田章男一直到2月5日才打破沉默,第一次向公众致歉:“我们由衷地认识到客户对安全问题的担忧,我们决定进行召回,因为我们最看重客户安全。”说完,53岁的丰田章男站起来向台下深鞠一躬,看起来有些憔悴。

执掌丰田时,丰田声誉已然大不如前,丰田章男临危受命,所有人都对他带领丰田再造辉煌抱以厚望。而今,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遭遇空前的信誉灾难,丰田章男能挺过这一劫吗?

按照丰田公司的安排,继造访美国市场后,丰田章男将在2010年3月1日造访另一个全球主要市场——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丰田此前的一系列质量危机,显然也影响到了中国消费者对丰田的看法。

丰田公司发言人表示,丰田章男在2010年3月1日下午6时在北京举行记者会,“以此向中国消费者重申丰田对质量和安全的承诺”。预计,丰田章南会再次就“召回”事件道歉,同时承诺会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为确保中国消费者利益,中国质检总局在丰田召回事件出现后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丰田“召回门”的举动。根据质检总局的通告,消费者一旦发现其所使用车辆涉及丰田问题车型,要立刻联系丰田公司,有因缺陷问题受到伤害的,也要及时向政府方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