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00:14: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审计案例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审计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以审计主体的身份参与案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案例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审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审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是审计案例教学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审计案例在审计案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其意为具体事例,它来源于现实中的第一手材料,很真实,有环境、有情节。而审计案例是指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案例选编人员根据案情及教学方面的需要,对其进行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并能体现出审计理论与审计方法等的具体审计实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恰当的审计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分析、讨论、解读案例过程中发现审计实践中存在的或者容易产生的问题,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审计实践工作的认识以及对审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精彩的、有趣的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审计准则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讲审计准则的内容,就显得艰涩难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时适时地加入恰当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背景和情节的发展中学习审计准则的内容,相对来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比较愿意接受。
但在审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从现有的审计案例书籍和教材中选择恰当的审计案例存在许多困难。
二、在教学中审计案例选编的难点
(一)难以找到满足教学具体要求的案例
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我国的审计案例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已出版的审计案例书籍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来自于国外的审计案例,和我国的教学内容很难紧密相关,所以即使选择这些案例,也很难把审计案例反映的审计实务和我国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难以找到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我国审计案例教学的对象,大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可以说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选择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我国目前出版的审计案例的书籍和一些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往往给出的是一些经典的综合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审计案例缺乏系统性、引导性
审计案例应以审计实践为基础,但应更典型,更生动灵活,并且所选取的审计案例能体现内在的关联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目前我国在介绍审计案例时,倾向于对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进行叙述,这样的审计案例其实就是审计实务的翻版。审计案例虽然典型,但是缺乏系统性、引导性,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四)我国选取的审计案例过分关注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与职业道德
在我国出版的一些审计案例教材中,选取的国内典型的大案、要案,如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ST黎明等案例,大都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或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选择这些案例过多,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审计案例主要与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职业道德有关,与我国的法律、监管体制不健全有关,从而忽视审计知识的运用和对审计理论的理解。只看到了审计案例的表面,而忽视审计案例的实质。
三、在教学中关于审计案例选编的思考
针对上述在审计案例教学中选择审计案例面临的困难,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中,选编审计案例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因为教学对象是没有从业经验的学生,所以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然后到综合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审计案例模拟审计实践,逐步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执业技能,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的案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案例的系统性和适用性
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注重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同时应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课前,短小、趣味性强的案例。在讲授审计理论之前,先举几个短小、趣味性强、有代表性的案例,起到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这时案例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所以案例可以不是特别有名、或特别典型,但要能和将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结合,并且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课中,实用性强的案例,并且要突出与已经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结合。这部分案例的选取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这时运用的案例并不要求是综合性的,但应注重知识的运用,注重某一些具体问题,注重案例与所学理论的相关性。这时运用的案例要能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且能引发他们的思考,真正起到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包括审计准则的内容,审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汇贯通,熟练运用。
3.课后,大型的、典型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笔者认为,这种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促进会计职业界发展的、对会计界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引起会计界改革的,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资料。这就应该选择详细的案例,不但要交代清楚案例的来龙去脉,案情进展,存在的问题,还应该给出最后的解决方法以及对会计执业界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种案例要求影响越大越好,越详细越好。教师也可以将课前、课中所运用到的具体案例编写成一个综合案例,交代清楚所运用案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在每一章所讨论的案例最后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增强了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综合案例的主要作用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就这些案例进行课后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整个会计界和审计工作有一个总括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识。新晨
(三)提高学生对案例的感性认识
案例的选择应尽量与实际、当地的、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比如在讲解内部控制时,教师可首先调查本地区的知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情况,编写与知名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情况说明,将知名企业内部控制资料制作成案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联系企业的负责人,给学生提供一个参观该知名企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其内部控制环境、观察其内部控制流程,增强学生对案例所诠释的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四)广泛运用网络资源,关注会计界的最新动态
论文摘要:审计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已被广泛重视,但在实际运用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业务素质、案例选用、考核办法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审计基础课程是建立在许多专业知识之上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与其它学科的渗透性。传统的审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公式化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审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审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已被越来越重视和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审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审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审计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学习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好的一系列案例讨论中,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审计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从审计教师方面看: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
大多数中青年审计教师都是学校的专业教学骨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专业知识较陈旧,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他们在审计教学中虽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了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从案例选用方面看:审计基础教材中选用的教学案例难以满足教学具体要求和学生具体情况
(一)审计案例是联系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和教学的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但教材中所选用的审计案例大多是来自国外的典型案例,很难与我国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也难把审计案例所反映的审计实务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审计基础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但一些教材并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给出的往往是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学生刚开始根本无法理出这些案例的头绪,更不用说参与分析讨论了。
三、从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看:形式单
一、简单片面
传统的审计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是“老师出题,学生背诵”,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老师改卷评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程度的好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案例教学法后,有的教师仍然沿用这种传统考核办法,没有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力求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审计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1、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积极参与专业培训、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等,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主动参加审计师和会计师全国考试,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主动参与审计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还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3、审计教师还应当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组织和引导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案例即能融会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我们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
(1)在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案例不需特别典型,但要和即将讲解的内容密切相联。
(2)在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案例不要求综合典型,但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实用性强。
3、在课后运用一些大型的、典型综合的案例,作为学生阅读的详细资料。这类案例可以不分国界,只要是在会计执业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综合性强的案例都可选用。学生讨论分析这类案例,可以拓展视野,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加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三)改革单一的考核办法,实行多样化考核评价方式
1、理论测试。对所学的理论知识部分,仍通过开卷或闭卷笔试考试,老师出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来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
2、课堂讨论。每一次进行课堂讨论前,都要求学生事前预习某一案例,根据所要讨论的问题写一份书面的讨论提纲,以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并避免学生在讨论中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在分组讨论过程中,由小组组长记录每位成员的基本观点、讨论的要点、发言的内容等,教师则在讨论中起着主持、组织的作用。讨论结束,每位成员就自己讨论的问题及得到的启发或结论写一份简单的总结报告。课堂讨论成绩由事前的准备、事中的发言踊跃与否和事后所写的报告三者综合确定。
3、撰写一份审计报告。课程学习结束,教师准备一个较典型的审计案例,要求学生就案例中给出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按照审计报告所固有的写作格式,写出一份审计报告,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检验和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四、结语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不能代替课堂讲授的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社会实践教学
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了审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之后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具体的案例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案例教学如今被很多院校所引用,大家也逐渐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针对审计学而言,纷繁的实践活动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做指引,而理论又需要大量的实践来得到锻炼和印证。因此,案例教学就成为了审计学教学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实践中去练习审计方法,锻炼自己的审计能力。但就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而言,案例教学还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案例教学的优势也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仍然需要学校和教师方面的极大努力。
一、审计学教学发展现状
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审计理论就在大量的审计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那时候的审计学还没有系统的理论,都是在大量的实践上发展起来的,经过世代的筛选与发展,成就了今天的审计学。由此可见,审计学是一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科目,也是社会发展中所必不可少的学科。因此,审计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之上,而不能仅仅依靠理论,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就必须用具体的案例教学法来支撑。案例教学可以说是审计教学中的桥梁,要通过它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就目前的审计学教学方法状况来看,案例教学法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学校和老师们并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程度也不够,这是一个需要改进的重要方面,。学校和教师们应该充分意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也要明白案例教学法对审计学的独特的意义。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案例教学的普及还有一个较远的过程,还需要学校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
二、案例教学的发展进程及其在审计学中的运用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进程
案例教学是指利用具体的案例为教材,教师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从而锻炼自己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诸多相似或者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此见识更多的实践操作方法,随着接触的案例越来越多,学生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案例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也是学生审计能力提升的关键途径。
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的商学院的教学过程,该校利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锻炼自己能力,且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成就非凡。这也成就了该校经典的一部分。我国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将案例教学法从西方国家引入,并逐渐运用于学院的教学中。随着教育部门对案例教学法所引起的重视,各大高校也将案例分析法引入了自己的教学中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案例教学法应该要被引起更多的重视,将案例分析法更多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提升学习的审计学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审计学中应用
案例分析法对于审计学而言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存在,其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授课质量,也能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得到很大的提升。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高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促进审计学教学方法的变革
针对审计学自身的特点而言,案例教学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最佳方法。审计学的来源以及发展历程就印证了审计学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践做基石,案例教学法就是采用大量的案例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引入能够帮助学生在这种新的具有重大事意义的教学方式下做到举一反三,将审计学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大量的案例转化为实践。
2、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就在于大量案例的运用,通过这些案例的运用,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的模式下,老师不再单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授课,而是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们自己来思考,自己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们拿到一个案例还要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巩固审计学知识,还可以提升他们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使得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除了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在教师身上也能很好的展现出来,具体而言就是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要在大量的实践中去搜索适合教学所用的案例,这就需要他们去认真筛选大量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知识面和眼界也会随之打开,他们要在堆积成山的案例中去挑选适合的案例,并将他们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这也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因此,通过这个搜集和整理的过程,能够使他们的专业素养有所提升。
三、针对审计学教学发展的思考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国外的诸多案例以及国内高校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因此,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都要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要在具体的审计学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引用于教学过程中,用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案例的基础上开启自己的学习之旅,在案例的引导下去发觉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开拓自己的眼界,并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在案例中去发觉理论与实践的切合点,并在诸多的案例中去锻炼自己联系实践与理论的能力,真正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实的理论。
Pan Yuan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西安 710077)
(Xi'an Aero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摘要: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能够增强审计教学的灵活性、实践性,改变传统教学造成的课程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现状。本文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其在审计教学中的意义和它的应用模式,并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现状分析,归纳出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Abstract: Auditing is very practical; the use of case teaching can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and practice of audit teaching, and change dry, abstract and difficult clas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s paper conducted a study of case teaching, summed up its meaning in audit teaching and its application model, and summarized problems existing in its use and recommend improvement measures.
关键词: 审计教学 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
Key words: audit teaching; case teaching; analysis of cas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34-02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审计教学的意义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但是一直以来却被普遍认为是一门难以掌握的课程,课程本身的理论知识较多,概念较为抽象,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繁多的知识点讲解也使该课程变得枯燥、难以理解。要解决审计教学中“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就必须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案例讨论的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教学法下,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形成“纸上谈兵”。案例教学法则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模拟的情境中,根据老师的指引发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1.2 有利于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传统教学方法下,审计课程的学习枯燥无味,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被动学习”的现象,而在案例教学法下,由于引入真实、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成为了案例中的“主角”,便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1.3 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案例教学法下,教师要深入实践收集大量审计案例,并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筛选、改编案例,使之更能符合教学的要求,更加典型化。同时,在课堂上还要积极组织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讨论中要当好引导指挥者,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2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的应用模式
2.1 “课堂讲授式”模式课堂讲授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对课堂内容逐步理解、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模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2.1.1 以理论为中心,结合案例讲解这种形式以教师讲述理论知识为主,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诠释某个概念可以引用一些案例来加以分析说明。这种方法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这种方法又可以称为“案例例证法”。
2.1.2 以案例为中心,将理论融入案例中这种形式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先给出一个典型案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授课教师通过案例讲授,将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又称为“案例导入法”。
2.1.3 分别开设审计理论课与审计案例课,在案例课上大量引入案例讨论有时课堂时间有限,理论知识讲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这样在大部分理论课开完之后,可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审计案例课,将综合性的审计案例发给学生阅读,最终通过讨论和教师总结集中理解所学内容。
2.2 “课堂讨论式”模式与“课堂讲授式”比较起来,“课堂讨论式”则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划分成若干讨论小组,教师发放案例并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发言,最终教师做出讲评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审计案例教学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限制,高等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许多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取得好成绩,或是通过考试取得某种证书或资格,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而忽略了实践操作环节,从而造成教学方式僵化,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具体来讲,目前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3.1 课前准备阶段
3.1.1 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存在缺陷目前各高校使用的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已编辑出版案例教材,二是教师平时在各种媒体中收集的真实案例。已编辑出版的教材大多与课本配套,案例的选择东拼西凑,错账也是编者故意设置的,缺乏连贯性与真实性;其次,案例大多比较陈旧,不能满足时效性的需求。教师收集的案例虽具有真实性,但是背景复杂,内容较多,无法完全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
3.1.2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所选案例缺乏适用性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审计授课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照本宣科”似的授课模式,这样就导致教师对案例素材缺乏体验,对审计实践过程也缺乏专业性体验,因而也难以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判断,很难将较为抽象的审计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
3.2 分析讨论阶段分析讨论阶段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好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就是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然而不少教师在课堂组织上却出现了问题。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对教学案例的理解不透彻,这样就难以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也无法对学生的分析做出精准的评价,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实施分析讨论时还会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教学班过大,不便于开展讨论;第二,教学计划编排不合理,理论课时过多,将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第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习基地建设不足。
3.3 总结阶段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后,授课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并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以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问题是有的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对学生讨论结果的分析照搬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缺乏灵活性。
4改进审计案例教学的措施
4.1 转变教学目标与理念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提高学生技能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学校层面要给予高度重视,鼓励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并积极配合此教学方法的开展;其次,授课教师需要重新编排教学计划,理论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要得当,保证充分的案例教学课时。
4.2 提高师资水平要使案例教学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研究水平,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审计课任课教师首先可以考取CPA、ACCA资格考试,这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有很大帮助;其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构建立联系,成立教师培训和实践基地,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再次,要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3 完善教学案例库建设教学案例库建设是审计案例教学的关键。针对现有案例库使用中的缺陷,可以采用以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第一,多渠道收集审计案例,例如,参考有关资料收集;结合教学经验和实际审计工作自行设计;由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提供等,尤其对于审计实务案例,最好来源于真实的案例,由事务所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得出;第二,注重案例的全面性,现有审计案例多以查账为主,这样无法满足全面掌握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的需要;第三,及时补充审计案例,注重案例的新颖性与时效性。
4.4 将案例教学与传统讲授相互融合由于案例教学法的开展受到师资、教学案例、教学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所以案例教学法在推进过程中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要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案例教学法灵活、课堂气氛好,但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效果相对较差,这就需要传统教学方式的配合。
4.5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都以期末闭卷考试为准,平时成绩不但所占比重较少,而且主要是平时的考勤成绩。在案例教学法下,注重考核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因此要强化平时考核,将案例课上的分析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纳入到总评成绩之中。可以在期末卷面成绩、案例分析讨论成绩(课堂讨论表现情况)、案例分析报告成绩、考勤成绩之间设置一个合理的比例,比如各占40%、30%、20%、10%,以这种多元化的成绩组合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重视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卿丽.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中的应用[J].教研,2010(12):68-69.
[2]蒋乐仁.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27.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总体应对措施;案例教学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规范了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确定以下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人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或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很多人在学习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时感觉很费力且较难理解。本文从孔明草船借箭之谋略,分别论证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中风险应对的总体应对措施,以利于广大财会、审计工作者深入理解并运用现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
一、针对风险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
职业怀疑态度是指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相互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责任方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职业怀疑态度代表的是注册会计师执业时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有助于降低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周瑜用计令曹操斩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孙吴将士皆叹服。唯有周瑜不悦,他对鲁肃说:“吾料诸将不知此计,独有诸葛亮识见胜我,想此谋亦不能瞒也。子敬试以言挑之,看他知也不知,便当回报。”却说鲁肃来探孔明,孔明立即以此事向鲁肃道贺,并当即指明“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可见孔明对孙吴众将一律保持了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对孙吴众将的造访早就想好了应对策略----既要体现自己超人的预见才能,又要避免自己被周瑜加害。所以孔明一再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由此可见,孔明早知周瑜要害他的风险,并已为该风险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就是反复强调鲁肃不能将此事告知周瑜,从而也降低了自己被害的风险。
鲁肃回见周瑜,将事项实说,周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于是召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可见孔明不仅对周瑜持有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而且对周瑜加害于己的风险早已思出良策。
二、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
由于各行业在经营业务、经营风险、财务报告、法规要求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审计人员的专业分工细化成为一种趋势。审计项目组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曾经参与过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或具有被审计单位所处特定行业的相关审计经验。必要时,要考虑利用信息技术、税务、评估、精算等方面的专家的工作。
草船借箭之所以顺利实施,与孔明高超的用人技巧密切相关。在整件策划中,孔明成功地利用了一个关键人物鲁肃(即相当于审计准则中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人员)。鲁肃排名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深得孙权、周瑜的宠信。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相当于孙吴的外交部长,是蜀汉与孙吴联盟的核心成员,可以将他视为草船借箭“项目组”的关键成员。另外孔明还利用了鲁肃为人忠诚、厚道,不用奸这一性格特点,向鲁肃借船二十只,并再三强调“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鲁肃允诺,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造箭。因此,鲁肃是孔明草船借箭谋略中具有特殊技能的人,他为孔明顺利借箭创造了人、财、物等多方条件。
三、提供更多的督导
对于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审计项目,审计项目组的高级别成员,如项目合伙人、项目经理等经验较丰富的人员,要对其他成员提供更详细、更经常、更及时的指导和监督并加强项目质量复核。
整个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孔明由始至终都进行了全面督导。
督导一,孔明安排鲁肃准备二十只船,各船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为草船借箭作准备工作。
督导二,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曹军立刻在赛前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掉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在草船借箭的关键时刻,孔明身先士卒,不仅亲自上阵,而且排兵布阵,指挥若定,充分体现了项目负责人的督导原则。
督导三,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并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此时,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已排满箭枝。且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曹操追之不及。孔明不费江东半分之力,成功造箭十万余枝。在草船借箭的收功阶段,孔明不仅指挥官兵顺利撤离,成功完成了造箭任务,而且还把曹操戏弄一番,其谋略之缜密可见一斑。
四、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
被审计单位人员,尤其是管理层,如果熟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套路,就可能采取种种规避手段,掩盖财务报告中的舞弊行为。因此,在设计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为了避免既定思维对审计方案的限制,避免对审计效果的人为干涉,从而使得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更加有效,注册会计师要考虑使某些程序不被被审计单位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首先,孔明一再嘱咐鲁肃,借船之事绝对不能让周瑜知道,“若彼知之,吾计败矣”。可见,孔明深谙总体应对措施之精髓,从而很好地避免了周瑜对整个草船借箭的阻扰与干涉。
其次,草船借箭之计绝对保密。孔明借箭,不仅没告诉冤大头曹操,也没告诉欲害于己的周瑜,就连欲帮于己的鲁肃也没告知。尽管孔明吩咐鲁肃筹办船只事宜,但船只筹来作啥用途,孔明只字不提。鲁肃虽然应诺筹办船只事宜,却“不解其意”。若鲁肃知晓借箭谋略,那么鲁肃一定会告知周瑜,正因为鲁肃“不解其意”,所以回报周瑜时也就不提借船之事,周瑜才得意“他自送死,非我逼他。”借箭之事,更没有告知曹操,若被曹操知道,曹操怎会发箭,更不会到旱寨调箭。所以,鲁肃、周瑜、曹操这三人,任何一人预知草船借箭之谋略,则孔明一定借不成箭,这正是孔明谋略的高明之处,也充分体现了“审计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的优势。
五、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或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薄弱的控制环境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影响,难以限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注册会计师应当采取总体应对措施。相应地,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环境的了解也影响其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有效的控制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增强对内部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产生的证据的信赖程度。如果控制环境存在缺陷,注册会计师必须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
孔明在三日之前,周瑜命其监造十万枝箭,并命孔明立下军令状。孔明当时的环境是非常不利的。原因如下:首先,孔明被孙权当作了蜀汉与孙吴联盟的“质押品”;其次,周瑜由于妒才而“决意斩之”;最后,孔明知晓公瑾教十日完办,工匠物料都必不应手,“明将这一风流罪过”强加于他,并且摆明是借机杀他。孔明却一概应允,并立下军令状,全因孔明针对该风险已思考出非常周密的总体应对措施。孔明事成之后对鲁肃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可见,孔明三日前立军令状时,对草船借箭之谋略就已成竹在胸,真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大雾弥漫为天时,曹军已无深谙水军战略的都督为地利,鲁肃一行相帮为人和。 (下转封三)(上接第292页)
另外,在这三日之内,孔明看似没有任何动静,实则是以静制动,时刻监控鲁肃、周瑜、曹操之动态。鲁肃船只事宜是否筹办已定,周瑜、曹操对草船借箭之谋略是否真的一无所知。他们三人任何细节之变化,直接影响草船借箭之谋略。
综上所述,千年之前的孔明,其草船借箭之谋略,将现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总体应对措施利用得酣畅淋漓,实在令人快哉,叹哉,服哉!
参考文献
[1]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辅导教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第一版).
【关键词】 隐性知识转移; 隐性知识社会化; 隐性知识外部化; 审计案例教学; 应对策略
一、引言
1958年,英国哲学家波兰尼(Polanyi,1958)在《个人知识》中首先提出了隐性知识的概念。他认为人类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是能够以文字和数字来表达的具体资料、科学公式、标准化程序等从一切媒体直接获取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指无法从有形媒体直接获取的知识。隐性知识看不见,不易表达,多为主观洞察力、直觉和预感性知识,这些知识植根于个人的行动和个人经验之中。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隐性知识是不能用语言来解释的,只能被演示证明它是存在的;隐性知识源于经验和技能,必须通过练习实践才能获得。
有关隐性知识的研究告诉我们:隐性知识本质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实现对它的理解控制的能力。显性知识仅仅代表了知识整体的冰山一顶,而隐性知识则占据冰山的大部。隐性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更大量、更难获得。
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范围的广博性、审计具体工作的技巧性和判断性,使得审计学科包含着大量的隐性知识。无疑,这必然要求高校在审计人才培养中不能仅局限于显性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而应该更重视的是学生审计隐性知识的获得。但由于以往审计教学忽视了审计隐性知识的转移,使得传统的授课方式和已有的案例教学有效程度仍不高。为改进这一局面,笔者拟以隐性知识转移为视角,探寻审计案例教学的应对策略。
二、隐性知识转移对审计案例教学的要求
隐性知识的获取需要经过特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可通过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提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如表1)中的社会化、外部化、综合化和内部化四种模式来实现。
通过对这四种模式深入分析,笔者发现,隐性知识转移必然会对审计案例教学提出如下要求:
(一)社会化对教师素质、案例选择的要求
通过隐性知识的社会化可以将审计隐性知识从一个主体转移至另一个主体。有些审计知识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借助审计案例教学,则为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从隐性知识社会化创造了条件。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内在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性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
1.社会化要求教师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社会化要求审计教师对要传授的隐性知识提前熟练掌握。哈佛工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因此,审计教师要参与案例收集与讲解。但审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平时很少有机会和时间去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更少去参与社会实践教学。在审计教学中虽然运用了案例教学法,但都很少参与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照用教材中的现存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抑制了案例教学法的充分利用,影响了隐性知识社会化的效果。
2.社会化要求案例选择不应舍易求难、舍“实”求“仿”。因为隐性知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审计教学的对象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另外,隐性知识具有情境依赖性,在一定的情境下隐性知识才容易被激活。审计实践、情境模拟以及自我内省是学生获取和转化审计隐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审计资料应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而避免“仿制”。
(二)外部化要求拆除审计案例教学的围墙阻碍
外部化可以将技能、诀窍等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用言语表达或文字表达的显性知识。然而,长期存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使得高校审计案例教学走向僵化和困境,限制了优秀的富有审计经验的注册会计师走上高校审计讲台,这必然导致他们积累的审计隐性知识很少或只能事后以案例形式反哺学校;同时那些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也很难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这无疑会造成隐性知识外部化的障碍。
(三)综合化要求案例教学重视能力的拓展
综合化是指隐性知识外部化的零散显性知识转化为综合的显性知识,表现为知识的整合和条理化。首先,综合化要求案例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导入、例证和讨论,还应起到设置悬念的效果,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求并主动将隐性知识外部化的显性知识整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其次,综合化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化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学习,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再次,综合化还要求跨领域学习以及与其他课程的配合。
(四)内部化要求案例教学具有延伸性
内部化着重拓展、延伸和重构个人的隐性知识体系。然而要实现个人隐性知识体系的重构,就要求案例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延伸至课下,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隐性知识外部化的显性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然而,如果延伸全部由老师来做,则必然增大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减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若把握不好审计案例教学延伸性的度,使得案例变成学生的负担,反而起不到内部化的效果。因此,把课内审计案例教学恰到好处的延伸到课外,从而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对审计案例教学延伸切入点,延伸途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审计案例教学中促进隐性知识转移的策略
(一)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及时学习和更新更为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主动、有计划地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验;亲自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选编,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的案情和场景供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
只有通过审计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更新,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增强,才能使教学方法不再传统单一,才能达到增强隐性知识社会化的效果。
(二)广泛收集和整理、科学设计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的实际案例
1.选择的案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针对没有任何从业经验的学生,要选择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综合的案例,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案例模拟进一步加深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选择的案例要有系统性、引导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尽量做到案例的系统性。课前选几个短小的、趣味性强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课中选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结合刚刚讲授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选用一些与之相关的有代表性的案例激发学生在课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3.审计案例应保持真实性,尽量避免仿制。例如,在讲授审计工作底稿的有关内容时,用一份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而不是“仿制品”,以便于加深同学们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编制要求、复核要点等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理,在讲授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有关内容时,向学生提供某一会计师事务所真实的审计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便于学生在对实物的新鲜感中,体会到抽象的准则条款的具体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案例选择的渐进性、系统性、引导性和真实性,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找到其获取和转化审计隐性知识的途径,大大降低隐性知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所学审计知识的理解。
(三)积极引进注册会计师师资力量、鼓励教师走出校园
引进或邀请更多的校外注册会计师正式或非正式地参与审计案例教学,增加学生与他们的互动,他们的自身素质、经历和体会将更直接地被学生所借鉴,也有助于学生对审计显性知识的理解。同时,允许并鼓励教师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审计工作,事后再将其积累的审计隐性知识以案例教学形式反哺学校。
只有通过鼓励校外师资走上讲台和校内师资走出校园,才能使长期存在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得以拆除,使高校审计案例教学走出僵化和困境,从而克服隐性知识外部化的障碍。
(四)改变以往教师选择案例的旧模式
尝试改变以往教师选择案例的旧模式,转而由学生自行搜集和组织选择相关案例,由学生自行搜集和组织选择相关案例,自行分组讨论以增强协助能力。案例讨论时,学生是活动的中心与主动的学习者。教师不应过分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讨论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分析报告,并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该策略的运用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求并主动将隐性知识整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同时,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践的能力,从而较好的实现综合化,优化知识存量,也为隐形知识外部化的显性知识内部化奠定了基础。
(五)把握审计案例教学切入点和延伸途径
1.以学生爱好为切入点。比如在讲解内部控制时,教师可动员学生课下分组调查本地区的感兴趣的知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情况,编写与知名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情况说明,将知名企业内部控制资料制作成案例,并由班委组织大家分析讨论,形成小组的结论。课堂上,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后,老师进行讲解和评价。在可能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联系企业的负责人,给学生提供一个课余时间参观该知名企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其内部控制环境、观察其内部控制流程,增强学生对案例所诠释的理论知识的兴趣。
2.通过网络延伸。鼓励学生广泛运用网络资源。比如教师案例课前通过QQ群发案例,让学生做到提前对案例的熟知,这样就实现了案例教学课前的有效延伸。课后,引导学生课下收集一些审计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如国内典型的大案、要案,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ST黎明等审计失败的案例)与大家共享,从而加强审计知识的运用和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审计界最新动态的网页。
只有满足了外部化对案例教学延伸性的新要求,才能有效地寓审计理论于案例之中,更好地使审计案例课堂教学无论在时间和空间方面,还是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实现延伸、拓展、补充和完善。以巩固深化隐性知识,发展学生的审计能力。
【参考文献】
[1] 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281.
[2] Ikujiro Nonaka.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J].Harward Business Review,1990(5):79-91.
[3] 陈万明.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原则及其运用要领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23-24.
【关键词】 审计;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基地
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生缺乏必要的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情况下,不能仅仅依赖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我国各财经高校的审计教学,普遍存在“难教、难懂、难学、易忘”的问题,目前的审计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审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审计教学中,应通过增加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将审计理论融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这对高校会计、审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审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当前的审计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是当前审计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开展审计实践教学的思路
审计实践性教学构建思路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实务专家讲座”三个环节。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执业的全过程,深化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审计案例教学
审计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案例讲授和情景模拟两种方式,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挑战他人的观点,使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思维、决策能力和审计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决策的勇气和自信。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充分发挥审计案例的功效,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适合教学环节的案例。选择的审计案例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
2.控制好审计案例分析的环节。审计案例分析环节一般是按教师讲授、布置案例、学生分析、组织讨论、教师评价来进行的。课堂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是哈佛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最精彩的阶段。审计的案例分析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的,案例教学的课堂是教师激情飞扬的舞台,也是学生接受挑战和磨练意志力的战场。
3.案例讨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直接授课,但要介绍案例的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要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一些重要的理念要及时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说,教师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对象,老师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
4.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师首先对今天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对有创建性的发言进行表扬,然后教师对案例作总结,案例教学的总结,绝不仅仅限于案例的内容,一般提供高于案例内容的理论总结。这些理论一般是管理者和研究者收集、发现和归纳出的精华,比课本上的理论更清晰、更具体、更便于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应用。
(二)审计模拟实验
课堂案例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则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审计技术的运用及对审计流程的熟悉程度,将审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学生对审计实务的认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并会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审计实践教学中一种可行的方式。审计模拟实验包括手工实验和审计软件实验,二者先后进行,手工实验目的是首先解决学生基本知识面、审计初级认知、审计单元实验问题,审计软件实验则是把手工实验的内容更深入和综合,提高学生对已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及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审计课程教学中,可安排6~8个课时用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案例分析、审计报告撰写等培养审计实际操作能力的手工审计实验,安排6~8个课时的审计软件操作实验。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进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设计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的审计思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引导,提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能够应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此外,还可以学习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模拟一个审计环境,虚拟一个企业,准备好齐备的财务资料,由教师或是一些专业人士扮演被审计单位人员,让学生作为审计人员对该企业进行审计,使学生对审计有真实的体验,在审计中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使用通用审计软件,通过模拟的审计加深对软件的感性认识,同时作为被审单位人员,教师还可以随机应变地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对策,最后根据学生的审计结果,由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审计实务专家专题讲座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曾多次邀请政府审计机构、企业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实务工作者来校开展审计专题讲座。审计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围绕审计方法、审计难题、审计领域、审计项目等审计专题展开,这种形式既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拓学生视野。
综上所述,针对审计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审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审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审计实践教学思路的落实,需要通过“建设审计案例库+建立校内审计实验室+开辟审计实践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四个措施(如图1所示)来实现。
(一)建设审计案例库
要强化审计案例教学,就必须建立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模式适合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案例的选择和恰当使用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媒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库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审计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实践性、典型性、故事性、真实性。在建设过程中要系统地整理收集并分析审计实务和审计理论知识的有关案例,在案例开发中注重案例的搜集范围和领域。包括国内、国外的案例,审计失败案例、审计成功案例,政府审计案例、社会审计案例和内部审计案例,财务审计案例、效益审计案例以及财务舞弊案例、内部控制案例等等。选择的审计案例还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案例库还应做到每年有所更新,哈佛每年更新10%的案例,以充分体现时代的变化,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在案例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的支持,需要老师的团结合作和不断积累。
(二)搜集和完善审计实验资料
审计实验资料包括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和审计软件,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应反映出我国新的审计准则规定的基本程序,同时兼顾各地审计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能提供原始资料和适用的审计工作底稿;三是便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分析取证,形成审计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在校内外合作平台的前提下,学校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与合作方每年应根据需要修改、更新和整理实验资料,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随着财务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审计对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传统的对手工账审计转到对电算化会计账进行审计,计算机审计将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模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电脑审计模拟,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审计软件作为支持,要选择与审计实务中所用软件功能相接近但又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审计软件,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
(三)多方合作,开辟审计实践基地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开设有审计专业课程但没有专门的审计实践、实训基地,或多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践、实训(或实习)场所,而且审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突出问题是缺少完整的实验数据,包括审计对象全套的财务资料和各种内控制度以及上一年的审计报告等资料。该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合作,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如果建立一个多方合作平台,加强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合作,对于学校来说,既可以利用合作的机会收集几套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供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以将合作方建立为专业实习基地,有条件地安排老师或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建立审计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委派审计教师深入实务一线进行实践,收集审计案例教学及校内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资料,还有利于开展校外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学校应有意识地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为老师和学生建立审计实践基地。此外,还可以从合作方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参与审计教学,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
(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哈佛案例教学的成功,有赖于一批科研功底深厚、有政府工作经历,又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的教师。如费尔德斯坦教授,既是肯尼迪政府学院著名教授,又是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布什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审计工作集会计、审计、税法、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等知识于一体,这就要求审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且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对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审计专业教师缺少实务经验,因此应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教师来完成;另一方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教师。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学校为专业教师创造机会,提供相关的支持,如安排教师挂职锻炼、鼓励审计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报考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制定审计教师深入会计事务所实践制度,每年轮流安排一位审计教师以一定时间深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使教师专业技能指导水平得以提高;第三,聘请校外审计实务工作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审计实践教学,把聘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审计学;审计案例;实践教育
一、引言
案例学习(Case Study)教育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探讨相关典型案例,从而提高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审计学作为财务类应用学科,学生如何很好地掌握审计理论并运用到具体的财务审计中,是该课程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内容,同时也是对审计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挑战,它既丰富了审计教师自身的审计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也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审计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审计理论与实务操作内容的解释和深化。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启发性。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在案例教育改革中,教师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寻找多种答案,经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后,学生就能获得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效的学习。
2.针对性。案例可以将抽象的原理、概念、原则等具体化,将其置于特定的现实情境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增进其学习兴趣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基础理论的特定含义和操作范式。
3.应用性。案例教育中的教学案例,是教师在实地调查与实战操作的基础上提炼整理编纂出来的,可以虚构某些案例的情节或场景,但本质性的内容必须依据客观实际,这样,学生通过案例的钻研和探讨,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4.综合性。案例教学有助于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大体归纳出对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模拟练习、指导式自学、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电影、电视录像等九种教学法教学功能的评价结果。案例研究在这些教学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这三方面占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四位。
三、案例教学在审计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审计学课程案例库的建立
1.确定审计学教学案例库的使用对象。设计审计教学案例库,首先应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然后选择可以达到目标和满足教学要求的理论资料和经验技术。为此在设定该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科设置的先后顺序,让学生在了解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
2.调研和收集数据。与企业管理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及审计机构、证监局的执法人员等对案例问题有独到见解的人员进行交流,是编写案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此审计教师应走访一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一定的调研,且通过参加全国《审计学》精品课的培训,在论坛上与其他高校审计学的授课教师进行了探讨。在调研和收集数据时特别注意保持开放型思维,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不限定具体问题。
3.撰写案例。首先,对已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其次,组织这些材料和笔记,准备案例大纲。有关案例的突出事实,如案例的背景和涉及的审计理论内容等最重要的信息应该首先加以介绍。在撰写案例时注意论据不应太难或者太模糊,即使案例很复杂,也能使学生找到线索,确定哪些是能充分地唤起学生们的兴趣的内容。能使学生参与讨论,使他们有机会提问且得出可供选择的办法。
4.修订案例。首先是仔细观察介绍信息的方法,删除那些不必要的信息,且以读者的眼光来看待案例。为此案例课题组老师应共同商讨,检查措辞、拼写、标点符号、语法、句子和段落结构等,大家集思广益尽可能编入所需的全部信息。其次是修改完第一稿之后,应让同事或专家审查一遍,尽可能做到完善。
(二)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通过本人对《审计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个人认为,案例教育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目标明确,即解决的具体问题,包括案例目的、案例要说明的主要理论内容、案例如何引入、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有哪些内容、如何分析等。另外,为便于对案例的分析、节约上课时间,必须要把案例都做成PPT等形式,上课时及时调出使用。
2.课中个体参与阶段。审计老师可通过在课上向学生发放文字材料、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多种方式展示案例,教师或学生也可用语言描述案例等。学生了解案例及相关的审计理论后,教师应设疑问难,引导学生剖析解惑,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 “循序渐进”的目的。教师设疑后,也不能放任自流,要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研究分析进程等进行“微观调控”,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时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包括相关审计准则、会计知识等内容。
3.团队合作探究阶段。这一阶段是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主要目的在于挖掘个体汇集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在这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看法、知识和经验来评价和分析案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安排4-6人作为每个小组成员,每个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进行总体协调,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提高整个团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班级整体自主探讨互补阶段。全班所有学生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班级交流,主要任务是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解决。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一阶段教师要特别围绕审计中的不同主题,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同时,引导学生更多地思考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5.个体和整体综合能力提高阶段。老师的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总结和归纳案例本身所蕴涵的理论与实务操作,使学生分析、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经验与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同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等相关内容,即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调整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6.课后修改完善案例阶段。案例讲完后,审计老师应及时检查和添加相关教案和笔记。对于在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作出总结,且必要时进一步追踪案例的发展状况,修改和完善案例,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内容
1.知识内容有高度的综合性。审计课程内容丰富,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审计准则、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及经济法等多方面知识内容。其不同于传统授课,易于学生接受,能充分利用课上宝贵时间,培养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内容有频繁的调整性。审计学课程的基础是现行审计准则,从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会计、审计准则不断调整变化,所以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最新的会计、审计准则内容,以及这些准则在审计业务中的实际运用。且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3.课程设置体系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能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注册会计师如何在审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际的财务审计操作。其教学目的应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能活学活用,不断分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简单肤浅地停留在只是教会学生掌握书上的理论知识上。
五、审计学课程教育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审计案例教育要与会计和财务管理教学环境相融合。案例教育要求教学案例本身质量要高,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背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需要占用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且需要学校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各高校自身应尽其所能,在工商企业、税务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特定教学实习基地,或提供审计模拟仿真的环境,做到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与会计和财务管理教学环境相融合,更好地改进教学效果。
2.审计案例教学不能取代传统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讲授。传统教学虽然有某些局限性,但传统教学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案例教学优势虽明显,但不是完美无缺。其次,传统教学对于加强审计、会计、管理等相关知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3.审计案例与其他工商管理类案例的区别。虽然审计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工商管理的教学方法,但二者在案例的具体运用上还存在很大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工商管理的教学案例的作者一般是在采取措施的地方停止案例描述,让案例中的学生接管过去;审计案例必须给出具体的案例分析方法并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此案例所运用的会计知识、审计知识,找出理论依据所在。
4.审计学案例教学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审计学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影响。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启发者,其角色定位是引领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涉税难题的自主学习意识,完成向社会提供“学以致用”的高等教育最终产品的教育改革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帮助开拓他们的分析视野。
5.案例教学库定期更新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相结合。审计案例内容应以新颖为特色,其案例库的内容应随着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变化,及时更新和调整。审计案例库的构建与更新是一个团队分工协作、整合资源和提高效率的产物,为此,审计老师应分工协作,共同沟通、商讨最新中外事件案例。为此,审计老师应经常登录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网站,关注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公告;关注和阅读《审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报、中国证券报等杂志和报纸及登录国外相关网站等获取该方面的信息资料内容。为此,审计老师要善于总结、善于观察和善于搜集,在案例库的更新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江虹.案例教学在审计课程中的创新实践[J].会计之友,2011(7).
[2]郑丙金,郑韵楚.对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2(6).
[3]张雪梅.高校开放式审计案例教学之我见[J].财会月刊,2010(2).
[4]李颖丽.审计案例教学之案例选择的新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3).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审计教学 现状 困境 对策 改进路径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清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多,对审计人才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到了这种社会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并且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培养出新形势下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问题。但是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教学工作因为学科建设比较迟、审计教学认识不到位、师资缺乏及教材落后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是正处于一个缓慢发展和初步探索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现状
1.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课程设置体系缺乏可行性,培养方案不够科学。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将审计课程只是看成是传统会计专业课程中的一个部分,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只是将审计课程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如此以来不但会因为课时的压缩或者不被重视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使得审计课教学长期处于发展的不利地位。
2.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手段也相对比较落后,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审计人才。现在的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方法仍然是使用“满堂灌”传统教学方法,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考试之前背诵一些基础的知识,考试完成之后什么不记得。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就是纸上谈兵,是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虽然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教学也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具体的审计教学实务部分却经常只是讲解一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案例,学生无从深入把握和理解,当然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3.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从事审计课程教学的教师素质结果不完备。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内容通常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审计学基本原理,二是审计方法,三是审计实务。从这个角度看,审计教师必须不但要具有丰富的参与会计审计活动的经验,而且还必须要有坚实的审计理论知识,只有具备这样的审计素质能力结构教师才能真正胜任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课程教学。但是现实中的高职高专院校老师大部分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有着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但是亲自参与审计实践的经历非常少,经验更是求缺乏,这样的教师讲授审计课程就必然会走入内容空洞和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现状。
4.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中的校内实训教学环节及校外实践环节都落后。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学实训建设明显滞后,缺少实训项目内容,缺少实训项目教材及教师,所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训教学体系中,审计学实训环节就成为了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后果就是学生学习企业审计实务的时候仿佛是雾里看花,大大制约了审计教学质量和效率,不但导致了审计教学脱离了实践,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审计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校外实践环节虽然学校也非常重视,但是现实看来是非常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实践安排实践非常少,实践基地不足,这使得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难以全面得到提升。
5.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内容非常枯燥,并且教材选用也不够科学合理。审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性也非常强。审计学科的知识学习要求涉猎的范围非常广,甚至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务经验才能学好。教学内容通常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苦涩难懂,学生学习审计课程普遍感觉枯燥无味,学习的兴趣不高。另外,我们知道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依据,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中选用的教材内容非常滞后,选用的教材理论内容过多,案例非常少,实务内容也不够,很多的教材甚至就是一种对审计制度的讲解,课后也没有安排什么有效的实务练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改进路径研究
1.不断提高对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认识,同时努力优化审计教学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高职高专的教师和学生都对审计学科的教学或者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总是认为审计课只是在学习专业课之外的一门可修可不修的科目。这样的认识是非常不利于审计课教学的,所以从学校老师到学生都必须要不断提高对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认识。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努力优化审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制定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教学大纲,合理分配好教学课时,安排好学习内容。这样可以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完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这两个部分的内容之后,可以真正掌握好审计的基础知识,学会熟练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2.精心选择高质量的,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际的审计教学案例,并且周密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教学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案例的精心选择又是审计学科案例教学的前提,所选择的案例质量的高低还会对审计学科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际的审计教学案例不但能融会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能做到精心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我们首先必须要做到根据不同的审计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审计案例;其次,就是必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案例,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这个载体让学生能轻松掌握审计理论中的一些非常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重要概念和问题;再次,就是必须要选择具有社会影响的案例,这样的案例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教师一定要通过要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及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各种类型的、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从而建立起丰富的审计案例库,这样可以在不同教师之间做到互通有无,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审计案例来激发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提高审计学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精心选择好案例之后,还必须要周密组织好这些案例进行教学。审计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相比,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基本的教学步骤可以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布置案例,提出要求;其次,就是让个人分析和分组讨论同时进行;再次,就是组织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最后,就是撰写学习心得和报告。其中,如果要想真正发挥审计案例教学的功效就必须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案例,并且提出要求,学生可以有足够的实践通过所学理论来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在具体案例教学实践中,学生就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观点。同时在小组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必须要积极地参与其中,对于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积极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而不是简单的给予对或者错的评判。然后各个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就有关问题交换意见,然后展开讨论。讨论之后,教师要在总结不同小组的意见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每个小组或者同学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提出有关建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的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职高专院校要通过积极建立和完善审计模拟实验室等措施,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首先,因为审计模拟实验教学需要涉及的材料多,需要的知识范围广,技术性也要要求比较强,所以审计实验室人员不但要具有非常丰富的会计知识,审计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而且还必须要对计算机审计操作非常熟悉,所以高职高专院校都必须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积极建立和完善审计模拟实验室,加强审计实务的教学。另外,我们知道,审计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和环节,所以高职高专院校非常有必要不断加强审计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4.不断改进审计教学的方法、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开展审计教学。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积极开发审计教学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一定要积极开发审计教学多媒体课件,让审计学科的内容都能再现网络之上,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审计学科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大大丰富审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是质量和效果。另外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还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审计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当前的高职高专审计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将多媒体技术教学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融合,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是信息容量,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如果能利用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众多媒体信息集融合到一起,然后通过屏幕将审计的过程展示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流程,使得教学更为生动、直观,学生学习起来更为轻松愉快,如此以来就可以让枯燥的审计学习变得更为形象和有趣,从而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5.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给教师创造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条件,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高专院校要实现培养专业的审计人才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要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将教育思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上来,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给教师创造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条件,不断提高审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其次,高职高专院校也要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稀缺人力资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审计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力度。为此,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提升审计课教学师资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示范能力;可以采取“走出去”的策略送优秀的校内教师到企业或者会计事务所锻炼学习,积累审计实务经验和动手实践能力;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校外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的合格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讲座,或者直接聘请他们来学校给学生授课,尤其是要对于审计实训环节的授课。
6.积极改革传统陈旧的考核方式,构建动态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模式。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考核方式基本都是采用理论考试这种陈旧的成绩评定方法,很少去对学生进行实务技能的考核,也很少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这种陈旧的考核方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考核结果也无法发挥出本应该具有的对审计教学应该具有的促进作用。所以,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积极改革传统陈旧的考核方式,构建动态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梁士旗.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困境及应对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2,(17).
[2]胡海霞.高职审计教学改革初探.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1,(6).
[3]张咏梅.关于审计教学改革的思考.市场论坛,2011,(7).
[4]李晶.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1,(5).
[5]孙永亮.高职审计教材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教育与职业,2006,(21).
关键词:学生主体;综合能力;情境模拟;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30-02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具有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审计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的探讨,又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是达到上述目的的基本手段。
一、审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改变传统知识结构,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方式下,主要是考核学生记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审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2.培养适合社会发展所需应用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不仅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观、提高学习和运用审计知识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他们身上要培植出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今后能够成为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认知未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能力、解决人类重大课题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也会促成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培育出教师的创新精神,并逐渐积淀为意识成果,最终优化学生学习的外环境。
二、应用型本科审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科学严谨的教学准备
1.科学的教学设计。(1)分析学生特点,掌控教学改革活动的切入点。本科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讨新事物,课堂上不喜欢教师满堂灌,因此我们结合审计学课程的专业特点,在课堂交流中从会计与审计立法的宗旨入手,引导学生寻找理论渊源、相互进行交流、总结实践经验,从而为教学改革的成功掌控准确的切入点。(2)科学地制定教学的总体规划,精心地进行教学准备。从大纲的编写到教案的形成和案例的收集与分析,要求老师均一丝不苟,对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均进行相应的精心准备。
2.积极认真的教学组织。为保障审计创新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相关教师应认真地从事理论与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学校应积极支持任课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去会计师事务所学习,收集有关教学案例。
通过以上全新的教学设计和积极的教学组织等教学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种实实在在的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全新灵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1.教师转换传授知识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改变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
2.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入案例教学,创设情境模式。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但融合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到注册会计师从业的基本执业指导和规范性指南,因而涉及到定义、术语和规定等条条框框的东西很多,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审计学科的枯燥、难懂、学不透的特点。同时审计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与我国审计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掌握审计技能要靠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因此,教学中应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环境中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应将不断出现的审计经典案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一方面提高学生融会贯通能力,拓宽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审计案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也引导学生将考虑问题的思路不拘泥于课本和现行的审计准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处理实务的能力。
3.运用激励学习兴趣的机制,既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又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极大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案例讨论课上,我们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各个小组的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分析讨论,将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做主题发言,同时要求其他组对发言的小组进行评价,就案例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和判断,以启发其思维。最终将案例讨论的情况与结果作为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计入期末考试的总成绩中。这种分组讨论、发言计分的激励学习兴趣机制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培育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审计学课程的实践表明,引入了激励学习兴趣的机制之后,每次课堂气氛都十分热烈,学生的发言积极踊跃,对案例的分析也较为全面透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密切与审计行业的联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定是否恰当对课程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审计理论的不断更新,要求我们努力站在学术前沿,密切与审计行业的联系,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不断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合为一体,以满足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需要。
5.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获得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亲身感受,进一步丰富专业理论和实务知识。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企结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去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企业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实践锻炼,积累知识,提高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审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启示
1.创新教学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是关键。传统教育下,学生已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因此,在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模式下,刚开始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老师提出问题时会以“冷场”、“鸦雀无声”等回应。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2.教学案例的选用既要注重典型性,又要注重可用性。审计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任课教师能否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供于课堂进行研讨,是“教学改革”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选取既能融合相关审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审计案例。一个好的审计案例应兼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兴趣与意义相结合、情境与问题相结合以及案例结论具备一般性和争议性等特征,这样才能既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既完成审计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教学中既要精心准备,又要随时追踪和控制案例讨论的进程。课堂上,除了理论教学,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环节是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作用,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阶段。案例资料应精心选择并提前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题讨论准备,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形成课堂互动。(2)分析讨论阶段。课堂案例讨论是审计学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此阶段,学生应是分析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控制好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程,以便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3)总结阶段。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后,要形成案例分析结果总结。案例分析结果总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案例分析总结,主要反映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案例分析的结果;二是教师案例分析结果,着重对每个小组的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案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总结对同一案例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只有持续这样的分析、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审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秀英.创新审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财会月刊:理论,2007,(4).
[2] 邵丽,金爱茹.审计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6).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changes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it seems difficult for audit practic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onsistent with audit course's characteristic of strong applicability, thus contrary to the goal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pected results,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audit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uditing practice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审计实务;教学改革;政策建议
Key words: auditing practice;teaching reform;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10-02
1 高职院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适合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材,综合实训案例也不适合高职学生 目前,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高职高专使用审计教材的基本内容。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主要侧重于注册会计师的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材选用的案例往往缺乏一条主线,并且案例之间缺乏内逻辑关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对于审计实务课程来说,其教材涉及到的知识往往带有局部性和零散性的特点,并且过于具体和细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对于学生的实践经验,大多数教材没有考虑,没有循序渐进地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给出一些经典的、综合的、大型的案例,刚刚接触这些案例,学生无法理清这些案例的头绪,进而无法参与案例的讨论与分析。
1.2 不注重审计课程,不能适应审计教学要求 审计实务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受合适教材和实际案例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另外,由于大多数审计教师缺乏相应的审计经验,同时缺乏调研和实习经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降低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兴趣。与一般的财会课教师相比,作为审计课的任课教师,通常情况下需要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和科研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讲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目前,对于审计实务课程,高职高专的教学模式基本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将已有的感性知识与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原本生动的学习过程变成单调的记忆和背诵,进一步使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培养的审计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4 考核审计实务课程的方式简单 针对审计实务课程考核,大多学校依然采取闭卷方式来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无法进行衡量。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一方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另一方面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审计实务课程改革措施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审计实务课程,通常情况下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掌握审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审计实务的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与审计工作进行对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改革审计实务课程。
2.1 优化和精练教学内容 在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于陈旧、滞后的内容进行删减处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审计实务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将审计实践的最新变化通过审计实务教学内容进行反映,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调整和更新,同时增加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2.2 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需要调整案例教学的课时比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案例的数量,进而对审计理论进行巩固和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参加审计实训奠定基础;第二,在开展审计理论教学时,需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阶段,实践课程以较为简单的单项实训课程为主,掌握基本的审计实践内容是教学的目的;第三,集中模拟实训,在审计理论课程结束后,设置审计实践课程加大审计模拟实践课程。第四,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将校内外实训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合作,同时定期聘请注册会计师担任校内实训的教师,让学生观摩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底稿等。
2.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审计教学中,必须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做法,探索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师生互动。
2.3.1 积极推广案例教学,使审计案例贯穿于整个审计教学过程。通过选择和运用典型审计案例来解释、说明审计理论,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枯燥的条文变得生动;而且案例剖析和理论描述的结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各科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讲授该课程的同时,将《审计案例》融入其中,每一章都举出2-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传统教学采用文字案例,学生兴趣不高,可以采用视频案例,并与文字案例结合,使得案例更加生动形象、内容精彩,吸引学生兴趣。
2.3.2 采用模拟教学。审计模拟教学是一种在校内实训室进行,由学生自行成立“审计小组”,模拟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签证业务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审计模拟教学统一使用在账务处理方面内含一定问题的制造企业的财务资料及其相关信息等资料,以审计小组为单位,分别采用手工和电算化手段完成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要求每组在各岗位的分工合作下共同完成年报审计工作,在审计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审计实务训练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对审计全过程有一个体验。审计模拟教学将审计理论直接运用于审计实践,通过审计实践又进一步领会了审计理论,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
2.3.3 采用小组讨论法。考虑到审计工作团队性的特点,以往审计教学以学生为独立的考察单元,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实训的效果也与实际的审计工作相去甚远。通过组建审计业务小组,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审计业务环境,审计业务小组通过团队分工和合作共同完成审计项目,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4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装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营造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审计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文字”的形式开展案例教学,同时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此外,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将审计业务的场景进行再现,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理解。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将现代的音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音乐和动画,进一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审计人才需求旺盛,主要表现为各类会计事务所、国家审计机关以及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大学培养的审计专门人才供给规模、结构与审计人才需求均存在不匹配。因此,数量稳定的高素质审计专门人才培养也就成了审计类课程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苏亚莉(2011)认为由于审计学理论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审计难学,教师也认为审计难教[1]。尽管案例教学法和审计模拟实验已初步运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借鉴AICPA提出的审计人员核心能力框架,分析现有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路,对新经济时代审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审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学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目前多数高校审计教学模式由过去的以政府审计为主转变为以CPA审计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传授执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作为审计教学目标,使审计课教育变成了一种CPA资格“应试教育”。学习和考试的内容只是限于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与技巧,至于内部审计中对组织业务流程、风险控制、责任绩效评估等价值增值审计理论与方法,政府审计中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效能、地方债务、公共支出绩效等的审计监督技术等,在现行审计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而这些都是未来审计执业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
2.审计学教材建设低水平。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现行审计学教材中对财务报表处理过程及其结果审计内容与方法过多,而对审计理论结构以及审计一般规律、方法及其在不同审计项目中的实务应用的相关内容解释不够。
3.教学方法与培养目标相关性不强。尽管大部分院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信息量虽然有提高,但基本还是沿袭传统公式法教学,多媒体制作也只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堆砌,学生的参与度低,属于被动记忆知识。公司战略、业务流程执行、风险管控、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这些领域都是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必备的知识单元,但在“填鸭式”教学方法下,学生不能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服务于审计专业知识视野拓展和审计事项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这与培养审计专门人才的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相距甚远。
4.相关课程设置不合理。《审计学》是一门侦破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学中必须有足够的学时讲授审计典型案例,并在校外审计社会实践认知中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仅仅安排审计理论部分。此外,《审计学》前导课程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等,在“大会计”专业框架下审计课程经常与这些前导课程同时进行,增加了学生对审计体系的理解难度。
三、改革审计学课程教学的举措
1.改革审计学教学目标。国际会计教育与改革委员会(1989)认为,通过CPA考试不应是会计教育的唯一目标,而应着重于分析和思考能力。职业能力与技术能力紧密联系,与审计人员价值贡献密切相关。要扭转审计课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局面,余玉苗(2011)认为,除了掌握基本的审计理论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塑造有创造力、就业力和创业力的学生[2]。因此,应该把审计教学目标转向培养审计人才核心能力要求的轨道上来。这些能力包括职业胜任能力、个人胜任能力和广泛的经营视野等(AICPA,2011)。职业胜任能力包括:风险分析、决策模型、侦破与推理能力等;个人胜任能力取决于个人进入审计专业领域的态度和习惯。这些个人能力的提升将会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与技巧,并促进个人学习和个人的提高;广阔的商业视角能力涉及到审计专业人士履行其服务时对内部和外部的商业环境的综合性评判。
2.丰富审计学教材内容层次。为适应审计专门人才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审计学教材编写除了高校教师之外,还应邀请事务所、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政府审计部门的专家参与。在内容设计方面,应包括基本原理、技术实务以及理论研究前沿等层次。基本原理至少应该包括两条逻辑主线:一是审计目标、审计认定、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工作底稿、审计调整与审计报告之间的关联关系[3];二是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之间的关系。技术实务包括主要业务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等)的特点、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主要账户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以及具体的审计情景案例解析。理论研究前沿包括:市场竞争和审计定价,审计质量和审计师选择,审计师任期,审计与非审计服务,诉讼和审计市场,审计与财务报告质量,审计过程与审计成本,审计规范等。
3.创新审计教学方法。第一,变“填鸭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重新分配审计学课堂教学时间,留出1/3的时间用于小组讨论或学生对情景案例的分析发言。例如,在讲解审计的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安然事件”的详细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事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及资本市场的影响,然后组织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阅读资料和参考文献,既让学生参与了审计课堂教学,能够积极地掌握审计基本原理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审计研究能力和思考力。第二,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审计学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审计实践相联系的纽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课前导入案例。即由案例导出需要讲述的某个观点和理论。例如通过“万福生科”IPO舞弊审计案例,引出舞弊动机的GONE理论和“三角形”理论,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等。(2)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说明某个知识点比如重要性、审计证据等而要用到的小案例。这种案例应该具备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审计的某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注重某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种案例的进行通常以教师为主导,所以教师应该多设悬念,与学生良性互动。(3)单独开设的审计案例课程。这些案例通常篇幅较长,可以印成文稿提前发给学生阅读思考,并针对案例设置相应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南海泡沫事件、银广夏收入造假审计失败案例、渝太白第一份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等案例。第三,将角色扮演法融入到课堂。角色扮演(Role play)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特定的环境中激发创造力(McHardy和Allen,2000),并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Brown,Li,Sargent,and Tasa(2003)使用了一个非常结构化的角色扮演练习,并声称角色扮演掌握的技能更容易应用到日后工作中[4]。Reeder(2007)使用极其幽默的短剧让学生了解萨班斯法案对资本市场会计与审计行业的影响[5],课后对学生的访谈表明,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SOX法案针对公司治理和会计师审计的关键条款的真实意图。第四,改进审计实验教学。审计课程是一门侦破性课程,因而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审计事项,根据其具体的环境和实施推理,完成轨迹明确的审计证据,并将证据链反映到工作底稿中。目前,在无纸化的电算化审计环境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有几种形式:一是根据CICPA的审计工作底稿模板(Excel),要求学生完成审计计划、内部控制测试及主要账项的实质性测试底稿;二是利用审计之星、用友等商品化审计软件,自行开发审计实验和实训教学软件等;三是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审计实习基地等,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合理设置专业相关的教学课程。首先,把前导课程安排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之前完成,为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打好基础。其次,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逐步建立一批以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和知名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将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融合。再次,以学校或以院系为名义定期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咨询公司的注册会计师、高级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到学校以举办专题讲座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审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感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