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调查队统计工作计划

调查队统计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30 12:3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调查队统计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调查队统计工作计划

第1篇

力争通过三年时间,通过对本方案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推进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流程规范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稳步提升各县(市、区)统计局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更好地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统计服务。

二、建设内容

(一)机构、人员及条件

为保障县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县级统计机构要依法独立设置,并配备与统计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统计人员,配置与正常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所需的基本工作条件,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强化统计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二)统计调查

县级统计机构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和经批准的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严格按统计业务工作流程开展统计调查,保证数据质量,实现统计调查全流程质量控制。

(三)统计服务

规范和完善统计资料工作,充分利用统计内外网公开统计政务,统计数据,宣传统计工作,强化统计分析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四)统计信息化建设

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县级统计机构要根据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储存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

(五)统计法制建设

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统计执法检查、统计执法监督,努力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能力和水平。

(六)统计管理

不断建立健全和规范完善县级部门统计管理、乡镇街道统计管理、调查对象管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管理、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和统计资料管理。

三、工作职责

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由各县(市、区)统计局分别结合本地实际制订规范建设工作计划,并具体负责贯彻实施。

市统计局负责督促各县(市、区)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的推进,及时做好相关指导与服务,做好市级核查和向省统计局进行集中验收申报。集中完成验收申报后,按省局考核验收工作要求,做好省统计局组织开展的对我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的现场考核验收。

四、时间安排

全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

市统计局召开动员会,启动全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各县(市、区)统计局对照本方案,分别制定工作计划,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进行规范建设的全面发动。

(二)全面建设阶段

各地区全面开展县级统计工作规范建设,通过逐项对照、建章立制、自查自纠等形式,全面提升本地区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各地区于2012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规范建设工作市局将于2012年下半年结合各地工作进度,推荐首批规范建设完成地区报省局进行考核验收)。

(三)整改提高阶段

市统计局对规范建设暂达不到要求的地区,进行重点督促指导,并提出相关工作意见,确保全面完成规范建设工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

市统计局于2013年组织召开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总结表彰大会,总结全市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表彰先进地区及先进个人。2014年集中做好第二批报省进行规范化考核验收,全面完成我市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工作任务。

五、工作要求

开展县级统计机构工作规范建设是依据国家和省有关精神要求,强化统计基础管理,提升统计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统筹推进国家“四大工程”建设、确保“三个提高”的重要抓手。各地区要按照本方案的统一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规范操作

各县(市、区)统计局要抓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岗位工作职责,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建设要求,全面做好本地区统计工作规范建设的启动及后期的各项具体工作。县(市、区)统计局在做好本级规范建设工作同时,应加强对乡(镇、街道)以及“三上”企业规范建设的工作领导,全力营造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氛围。

(二)严格标准、统筹推进

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各县(市、区)统计局必须对照有关工作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对在此项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完善,真正做到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基础保障全面提升,确保本地区的规范化建设全面达标,顺利通过省局和市局的有关考核验收。

第2篇

怀柔局队为落实年初提出的“以基层基础工作为根本,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工作目标,以农村14个镇乡统计所为依托,开展“走基层,长见识,立统计”系列实践活动。

以走基层为立足点,圆深入调研之根基。怀柔局队农经科、镇乡统计所深入田间地头、种养大户、农业企业,了解农作物长势、牧业生产、产品销售等情况,摸清数据变化原因,了解企业人工、水电、饲料等中间消耗及成本核算,从源头上掌握一手数据,确保数据质量的真实可靠。

以典型引路为提高点,圆统计建站之目标。以杨宋镇建立村级统计工作站为典型,分层次组织其他13个镇乡主管统计工作的人员到杨宋镇村级统计工作站观摩、座谈、交流、学习,以典型为指引及时制定本镇乡统计建站工作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统计工作站的建立。

以问题反馈为评估点,圆数据审核之关键。怀柔局队采取“定期总结,及时反馈,最终改正”的递进工作法,将强化审核置于关键位置。每季度以“记小账”、“返小条”形式及时总结工作方法,反馈存在问题,通过共同讨论、共享经验、纠正错误,达到逐季逐表逐指标错误递减,最终实现零错误率的目标。

以台账检查为基点,圆源头数据之质量。怀柔局队针对台账登记不规范的现象,积极组织开展台账的“自查、复查、抽查、互查”活动,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达到区、镇、村台账和报表的三一致。

(李胜竹 刘华)

通州局队

完善国家“三上”单位审批

通州局队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国家“三上”单位审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二三四”模式进一步完善国家“三上”单位审批。

“双渠道”关注新开业企业。一方面,加强与区经信委、住建委、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通过部门协作,监测准规模单位当前经营情况,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借助政府网站、通州时讯、电视新闻等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和关注本辖区内新开业企业,确保所有符合国家“三上”标准的单位及时纳入定报。

“三层级”突出报审主线。通州局队在审批中注重发挥统计所、专业科室、数据中心为主线的三级审核作用,实行层级把关,逐级确认。

“四维度”确认审批信息。一是确认单位是否符合国家限额或资质要求;二是确认单位营业执照、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等资料是否齐全清晰;三是确认单位基本情况表、财务报表等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四是确认单位材料是否分类整理、顺序编码、规范上报。

(金艳)

朝阳局队

借力楼宇经济调查创新区域统计服务

为了解北京商务中心区(以下简称CBD)商务楼宇经济的发展情况,朝阳局队以创新区域统计服务为目的,联合CBD管委会,开展CBD区域商务楼宇经济调查工作。

借力楼宇调查,建立“一楼一档”制度。朝阳局队结合部门数据,建立商务楼宇自身情况及入住企业档案,积极协助楼宇业主对楼宇进行功能定位,为后期加大整合楼宇资源力度提供前期数据支持。

借力楼宇调查,强化动态监测力度。通过定期进行统计调查及楼宇座谈的形式,和商务楼宇业主及物业沟通交流,及时掌握CBD区域商务楼宇内企业变动,重点监测楼宇内入驻企业迁入迁出及经营情况。

第3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计管理体制;统计基础规范建设

所谓基层统计工作是指县级及其以下乡镇、村从事统计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仅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打造“科学统计、依法统计、阳光统计”的关键所在。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目前,统计指标主要是为了满足开展全面调查的需要而设置的,下级实施业务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相关指标。由于整体统计制度中全面指标相对滞后,而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初衷就是为高层服务,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制定基本统计调查时主要考虑自身开发统计数据结果的需要,忽视了基层党委政府部门的需要,使得基层地方政府对部分统计数据难以进行开发利用,而地方政府需要掌握的指标,基础统计部门又难以准确去统计和反映。与之相对,基层统计部门为加强服务职能要制定本地区统计调查计划却又受到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办公设备条件,特别是经费不足的制约。

2、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领导普遍认为:统计不是直接的经济管理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就是没有物质产出,所以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特别在基层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抽调到其它各部门,在完成各项中心工作之后,才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3、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由于统计数字是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数字出宫”,“宫出数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跟着计划走,年初计划有多大,年底完成就有多好。甚至个别地方出现领导直接干预,多报或瞒报,篡改统计数据,造成统计信息失真。

4、《统计法》的违法处罚不明确,依法治统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劳动者素质也相对较差。目前新《统计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不够具体,对迟报、瞒报、拒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没有明确的限额,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案件查办难落实,影响了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这样,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统计管理体制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独立性

在现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业务领导与行政管理分离,地方统计机构直接受同级政府的领导,人事、财务等事项也由其管辖,这就给县、乡两级政府以“人、财、物”权影响统计人员“事权”留下了操作空间。因而这种体制对抵抗行政干预的能力较差,在逐级综合汇总统计数据过程中,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容易受到地方利益的某些不利影响。如一些地方领导一方面为得先进、争荣誉、个人升迁等,需要政绩作铺垫的时候,就虚报主要经济指标,如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贸出口额、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等;另一方面为了争取政策的扶持而假报有关经济指标。如虚报贫困户、贫困人口、粮食生产面积及良种面积等,瞒报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完成名目繁多的责任状,更是把上级部门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当成指令性计划指标来完成,造成这些指标的统计结果是计划部门将任务层层分解,乡、村统计又按计划数层层上报。统计工作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源所在。

(二)部门协调不力加重了基层统计工作的负担

长期以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联系不密切,缺少强有力的协调:一是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缺乏与政府部门统计系统的横向联系。当上级综合统计部门需要统计资料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下级综合统计部门布置,而不管同级政府部门统计是否已取得此项统计资料;二是不同政府部门统计机构之间在职能上交叉、重叠,如主要农产品产量、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人口等指标均有多个政府部门统计机构在同时统计;三是部门统计自成体系的内向运行,阻隔了与综合统计部门的有效配合,部门统计的统计指标、计算口径、指标代码等都由部门自主决定,缺乏与综合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多头向下、重复调查、报表多乱、数出多门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加重了基层统计负担,而且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三)系统内部关系不顺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从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对所属城市、农村、企业三支调查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三支调查队的机构和人员整合在一起,成立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由于对改革方案缺乏通盘考虑,宣传力度不够而且操之过急,目前已暴露出一些明显问题:一是局队相互完全独立,协调机制不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操作性差,已造成了新的各自为政的局面,对统计部门的地位有一定影响;二是调查队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与地方统计局机构重叠,职责不清,进一步割裂了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三是部分县(市、区)局队分设,进一步加大了基层统计工作成本,降低了统计工作整体效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想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扭转统计工作“弱在县级、冷在乡镇、空在村居”的局面,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转化为谋划统计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统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转化为领导统计事业发展的实际能力,理顺关系,扎实推进,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一)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是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服务、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客观需要。目前实行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事实上就是“统而不管,分而无责”。基层统计不能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在客观上造成了对“上”不负责。没有时间和精力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客观上也存在对“下”不负责。要改变这种局面,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实际,实行“业务上全国统一领导,机构、人员、经费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同时调整政府统计系统的内设机构和专业统计分工,理顺与部门统计的关系,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垂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统计的抗干扰能力,从过去和现在来看,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主要来自地市、县区和乡镇,由省统计局对下垂直管理,操作上更可行,易被各级政府接受。同时也可使基层统计人员切实履行好统计管理和监督职能,形成对政府负责、对公众负责的强势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卸下沉重的包袱

目前基层统计报表数量越来越多,指标不断增加,报告期也越来越短,基本上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基层负担越来越重。实际上有些报表和指标基本没用或已经过时。因此,必须把改革统计指标体系、减少基层报表工作量提到重要日程。一是精简报表。重点是剔除那些已经过时或不经常用的报表和指标,对有些变动不大,或不常用的报表、指标,扩大报告期,不要每月或每季都统计。二是实施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对现行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清理整合,消除重复矛盾的内容,实行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不管是统计部门还是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向下布置,做到“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三是扩大抽样调查领域,可以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的项目,尽可能进行抽样调查。要强化抽样调查的培训、设计和操作能力,使抽样调查在社会更大范围派上用场、树立信誉、发挥作用。

(三)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基层统计既担负着统计调查的使命,也担负着统计服务的使命,更担负着统计监督的使命。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基层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各级统计部门和基层统计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关业务管理、纪律管理、学习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便于操作落实的规章制度及统计工作规范化流程,强化依法行使统计的监督权,并做到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坚持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行为,使统计业务工作高效、流畅地向前推进,彻底改变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就统计而统计,就数字而数字的工作格局,使统计工作更好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科学开展统计调查,积极开展优质服务,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四)夯实统计法制建设基础,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树立坚强的后盾

实践证明,要抓好基层统计工作,法制是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各级统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统计基础工作,一手抓统计法制建设,充分依靠法制手段规范统计行为,维护统计秩序,改善统计工作环境。一方面,要加大统计普法宣传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开展多种形式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统计人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统计法律意识。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进一步提高对弄虚作假行为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让县级统计人员明确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为。对虚报、瞒报、迟报、拒报及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对于基层代填代报统计报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并且要把机构人员是否到位,统计台帐是否建立,登记是否及时,资料是否可靠,工作程序是否规范等基础性工作,列为统计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

(五)深化统计基础规范建设,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构筑坚实的根基。

规范化建设是从微观上、从技术层面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完毕、体制顺畅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不能松懈。在尚不能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彻底变革的情况下,规范化建设更是举足轻重。一要加强统计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信息自动化水平。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之间的联网问题,做到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网上互联,实现统计资料的网上传输,逐步实现统计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和管理的现代化。二要加强统计资料的档案化建设。基层统计机构应当统一管理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报送、保密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基层统计表、统计调查分析以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统计资料,都要及时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要加强统计机构的网络化建设。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健全统计站,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统计资料的完整性、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标准的一致性。

(六)强化统计队伍素质提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搭建人才的平台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事关统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的统计队伍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前提。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下大力气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优的复合型统计人才。一是“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基层统计人员。以感情凝聚人,以待遇留住人,以事业召唤人,确保优秀统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统计干部队伍的潜力;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县乡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基层,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各级统计部门要把统计、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通过开会、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建立合理的人才交流机制。一方面把有培养前途的人员输送出去锤炼锻造,使得统计人才能走出去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拓展视野、丰富经历、积累沉淀,通过挂职锻炼和基层体验,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实行系统内部的轮岗交流,让干部到多个岗位接受锻炼和挑战,多方培养,全面成长。通过有步骤地轮岗交流,力争培养出一批熟悉几个专业以上的统计业务骨干。

【参考文献】

[1]刘春才,翁祥桂,王桑根.基层统计的特征及存在问题[J].中国统计,1999,(1).

第4篇

一、制定了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为了确保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年初根据“五普”资料,对进入婚育期的育龄妇女数量进行了科学预测,结合2009年底的抽样调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了2009年工作目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客观真实的依据,为我区整体工作上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统计报表质量

为提高统计报表质量,挤干统计报表水份,我区对各乡、镇(场)、办事处使行每月5号召开统计报表例会制度,对各乡、镇(场)、办事处上报的统计报表进行认真的审核、汇总。不定期的对各乡、镇(场)办事处上报的出生、新婚、节育等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瞒报、漏报、错报现象的进行及时更正,对乡、镇(场)、办事处的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

三、加强生育证管理,提高生育证的合格率

2009年上半年在生育证的发放管理方面,我们严格按照《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开封市生育证管理规范》的要求,认真审阅有关资料,做到严把关,细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不予审批,杜绝“人情证”、“关系证”做到了政策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政策公开、公平、公正。

四、加强依法管理、规范生育秩序

今年上半年,全区在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生育秩序整顿工作,重点在生育指标的审批、发放、管理等方面加强核查把关,严格生育政策。对持生育证引、流产者,其生育证作废,不再换发下年度生育证。对群众举报的线索,认真排查取证,坚决禁止“放水养鱼”现象,杜绝多孩生育,净化生育环境。

五、高质量完成mis录入

区人口计生委要求各乡、镇(场)、办事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会议精神,对信息录入的质量和进度,提出新的要求、改进措施、强化责任、鼓舞干劲、明确任务、保证质量,各乡、镇(场)、办事处,要增强人口数据信息录入工作的紧迫感,做到月结月清,不能遗留上月问题。

六、扎实开展日常工作

统计股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窗口,为使之成为一个文明窗口,我们兢兢业业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勤于学习,提高素质。从事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必须熟练掌握生育政策,全面精通计划生育各项业务工作,能及时准确地解答各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学习,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二是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三是坚守岗位,优质服务。统计股工作量大,人员少与各方面联系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坚守岗位,服务到位。

虽然,我区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计员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责任性还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各乡镇统计员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发挥作用不强与现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求相差较远。三是统计质量不高。部分单位仍然存在统计错、漏报现象,政策外出生的上报仍受到较大干扰,严重影响了全区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已婚育龄妇女管理仍存在漏洞,还没有完全实行居住地管理,各乡、镇(场)基本还是以管理农业为主要对象。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搞好统计求实工作,加大督查力度,每季度搞一次解剖调查。

2、认真做好报表分析。每月5号收集、审核、汇总、上报月报表,做好考核工作,定期公布计划生育统计主要数据(如:出生率、性别比、自增率)并对统计工作中实事求是、准确及时的全面完成统计任务的乡镇和个人进行表扬和鼓励,对有瞒报、漏报出生的乡镇,在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考核中加重扣分。

3、完善育龄妇女信息库的各项数据补录工作。

4、进一步加强生育证管理工作,争取达到生育证发放及时率和有效率100%,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场)、办事处进行检查督促,杜绝违法违纪发放生育证现象。

5、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信息化评估工作。

第5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统计质量;提升途径

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家长期发展的一项大事,而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必须通过各项政策来实现,在实际中必须依据农村各项经济统计数据。当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及生产方式的不断革新,农业工作整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对于各级政府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统计质量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

1抓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评定乡镇政府工作

实施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是基层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关键。但是,考评基层政府在经济工作方面的成绩,就需要对相关经济发展数据及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将这些内容作为评定当地发展水平的标准,最终评定基层政府工作[2]。因此,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对各基层政府至关重要,也对今后政府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

1.2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有利政策。决策部门在制定农村政策时,有效分析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可以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相关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1.3为乡镇政府部门提供切实的计划依据科学规划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农村经济统计数据可以为制定计划提供可靠依据。为此,收集和整理各类数据,可以为之后政府制定发展计划及规划提供可靠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1复杂的统计系统与薄弱的统计网络难以适应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对农村工作做出各项统计任务,工作量复杂而繁琐。但从事农村经济统计的工作人员不足,想要实现及时、全面而有效的统计工作难度较大[3]。加之现在农村经济形势复杂,很多农村家庭经营都由过去的单一化演变成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网络体系。要想准确搜集各类统计对象的情况,实属困难。

2.2农村基层统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较难适应现在的工作需求

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势必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从事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从业人员都是在农村会计中寻找的兼职人员,他们大多专业素质不高,很多还未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财务知识、专业技能非常欠缺,这也直接导致统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困难。

2.3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与当前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

目前,政府对基层乡镇(村)的考核工作还存在很多片面因素,不少统计人员迫于上级考核的压力,甚至不惜篡改或瞒报相关数据,导致统计工作失真,这也给准确真实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带来干扰。有时甚至有部分官员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将农村经济的发展真实现状隐瞒,国家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会因此受到干扰,严重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提升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3.1摆脱农村经济统计窘境,规范制度改革创新

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该项工作,政府的议事日程及工作计划中也应将统计工作纳入其中,在推动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时,可以采取政策、法治及经济等多种方式进行,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确定为当地政府的主要负责人,维护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步入有序正常的工作范畴[4]。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革创新相关制度,完善统计流程,实现审计管理的不断强化,评估手段要严格化、制度化,特别是针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众多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加强相应的监管力度。

3.2导入新型统计方法,完善统计指标体系

减少统计误差是新型统计方法的主要目标,因此整理分析相关数据时,应当考虑抽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制定发展模式,修改过去的农村经济统计相关指标,改革经营层次及方法,制定出一套适宜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3.3提高农村经济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在农村,要定期组织统计业务培训,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这种集中培训的方式,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有机结合。也可以采取各种工作会议形式代替培训,或聘请专家学者到现场指导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必要时可以对这些岗位中的业务人员进行示范,帮助从业人员尽快掌握信息技术等新型统计手段,提高综合素质[5]。农村经济统计人员也可以接受分期分批的整体或局部培训,打造出一支过硬的农村经济统计队伍,为农村的经济统计工作作出贡献。

4结语

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其统计质量关乎各级政府农业农村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应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全局考虑,加大设备投入、加大人员培训,转变思维观念,加大统计方法的学习与创新,力争使得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聂帅.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7(2):138-139.

[2]付红艳.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蔬菜,2017(3):46-47.

[3]杜艳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21.

[4]李忠民.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5(35):2.

第6篇

【关键词】贫困乡镇 统计工作 现状 对策 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形势和环境迅速变化,物产也日渐丰富。尤其是乡镇,相对于城市而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产业也在不断升级进步。国家对经济发展状况和与乡镇发展相关的数据资料统计工作也更加重视。统计工作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国家或调查者随时对所统计对象的相关情况进行具体了解,并能根据数据分析快速发现问题并拟定相应的对策。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盲目发展经济、不按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和改善等问题。而贫困乡镇经济相对落后,物质水平和人均收入偏低,对贫困乡镇居民的收入状况、经济开支和生活水平的统计调查,可以更好地帮助国家制定与其相关的扶贫政策和民生政策,能更加有效地带动贫困乡镇的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帮助乡镇居民脱贫致富。

一、贫困乡镇基本情况

昆明市寻甸县柯渡镇有“金柯渡”、“板栗之乡”的美誉,国土面积272平方公里,2015年末,全镇有13个村委会148个自然村190个村民小组,有人口1.28万户4.03万人。离省城昆明85公里,距县城寻甸72公里,是距离县城寻甸最远的乡镇之一。全镇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5%,属于云南省省级贫困乡镇。该镇的基本镇情主要有:

(一)基础设施薄弱

初步调查,截止2015年末,柯渡镇已实施的村内外道路硬化工程只占总量的50%,通村道路、村内道路硬化率低;全镇还有18公里通村道路需新建,还有45个自然村通村道路未硬化,有96个村民小组村内道路未硬化;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全镇水利化程度仅为45%。

(二)贫困点多面广

柯渡镇有可郎、新庄、乐朗3个省级贫困行政村,猴街、甸尾、新村、长箐有4个市级贫困村,全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05户6316人。这些贫困人口极大多数生活在山区半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三)居住环境复杂

柯渡镇森林覆盖率达60%左右,但全镇范围内有4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隐患点共涉及农户1153户5654人,居住条件十分恶劣。个别隐患点急需实施工程治理和易地搬迁安置,才能有效的避灾减灾,改善群众的生存条件;但因土地、资金、贫困等因素制约,易地搬迁安置难度大。

(四)科技意识不强

现存的困难户,往往是文化水平低、科技意识差,生产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也有一部分困难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不主动脱贫,一定程度上等待政府帮助脱贫,经济指标难以达到脱贫标准等等。

(五)产业结构单一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制约,该镇的主导产业长期停留在传统的种养殖业上,加之群众对土地过分依赖导致土地流转规模不大,流转资金偏低,长期形成典型的粮畜经济模式,经济效益不高,经济支柱产业匮乏,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贫困乡镇统计调查工作的现状

(一)统计人员不足,职能失位

面对大量繁杂的统计工作,贫困乡镇的专业统计人员相对缺乏,主要原因是贫困乡镇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统计职能意识缺乏。目前贫困乡镇普遍将精力集中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硬件设施上,对统计工作缺乏重视。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常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同时负责多项工作任务的现象。一方面降低了统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导致统计工作业务不精。目前,随着国家政策的陆续实施,使得统计工作的内容更加庞大复杂,统计人员执行起来也更加困难[1]。加之统计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强,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没有对需要统计和整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详细深入地调查,也很难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统计工作,无法体现统计职能。就寻甸县柯渡镇而言,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5%,民族聚居、地貌复杂,贫困监测调查需从柯渡、新村、长箐、可郎、猴街5个村委会抽取15至30户作为代表该镇的调查户参与调查,由于调查对象分布广阔,很难对居民经济收入、产业水平相关资料进行详细收集,仅有的人力无法有效满足统计工作需要。

(二)统计数据不准,作用失效

柯渡镇已在2007年组建成立统计站,但由于计算机、打印机老化,整体运作能力和执行能力还比较低。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细致地收集统计,由于最近几年来普查和抽查次数的增多,统计工作需要收集的资料数据相应增多,需要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数据也更为复杂,工作量变大,统计压力也增大不少。加之贫困乡镇条件相对较差,无法提供方便、快捷的设备来支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也对统计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难[2]。柯渡镇的贫困状况较为突出,特别是村间道路不通、村内道路未硬化的自然村数据,是扶贫部门和村委人员共同测量计算或者是估算出来的结果,没有统计部门参与统计,导致原始数据不精准。同时,统计系统的不健全也使得统计工作的执行力度较差,统计站没有规范合理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按部就班,个别统计人员为完成任务对统计数据敷衍了事,甚至出现“三分统计七分估计”数据的现象。失真的统计数据无法更为客观反应贫困乡镇现状,对领导部门的决策研究无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更无法使贫困乡镇尽快脱贫。

(三)统计方式落后,监督失力

贫困乡镇统计经费有限,无形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本该进行相关调查及统计的量次压缩,统计调查范围也势必压缩。就柯渡镇而言,“脱贫摘帽”是最终任务,而脱贫的方法是根据客观的调查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柯渡镇近年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以烤烟、核桃、板栗及畜牧产业为基础的高原特色农业,加强各产业的统计分析可适当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从而促进柯渡镇经济发展。如板栗的经济价值经过统计优于其他下层产业,则可根据现状邀请市县科技、林业部门加大对柯渡板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培训,探索板栗精深加工,促进板栗保值增值,提升柯渡镇产业价值。但调查经费限制了调查统计范围,更多有潜在开发价值的产业可能并未统计在列。从而失去了统计工作的真实意义和价值。目前贫困乡镇所采用的统计方式和方法依旧传统落后,随着产业增速,统计对象不断增加,原有的统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统计工作应该对现有因素进行统计,同时对隐性因素进行相关性的预测,以达到数据与客观因素相结合的数据资料呈现,以提高参考价值,但贫困乡镇经济发展影响因素较多,统计方式单一前提下无法实现。

贫困乡镇统计工作监督失力,统计工作并未得到应有重视,认为只是数据提供单位,忽视其价值。从而监督力度不足,不仅缺乏对统计工作的监督,更缺乏对统计对象及其提供的统计数据的监督,统计工作缺乏完整的审查体系,使得统计工作的随意性增大,统计工作的规范程度不足,数据与客观事实不符。

三、加强统计工作的对策

(一)健全统计队伍,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升统计工作质量,一方面需要加强统计工作者本身职能意识,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统计工作的意义宣传,让统计对象积极配合统计调查工作,从而形成合力。统计工作人员需要加强与上级统计部门的联系,积极参与上级统计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升统计人员分析和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强化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达到客观准确地对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3]。同时,增强统计意识,加大对统计工作的宣传,提高被统计对象的配合度。比如:寻甸县柯渡镇多民族聚居,无论从文化习惯还是生产生活而言,各民族均有各自优势特点,就统计工作而言对象缺乏统一特点,很难从数据中找到信息价值,而且统计工作量极大。这就需要对统计工作进行大量宣传,同时探索更多统计途径。如,可通过以族群为单位或以村组为单位通过向村民小组到村委会再到镇的“金字塔”模式上报,因为基层统计人员直接与被统计对象接触,方便工作的开展也对统计对象有深刻了解,通过统计也增强了统计对象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增加统计人员数量,可有效缓解统计工作者身兼数职的工作压力,但这样的模式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专业性,这就需要规范统计流程,同时对基层统计者进行大量专业的培训,以加强其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并熟悉统计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掌握统计知识[4]。

(二)完善统计数据,提升工作质量

贫困乡镇工作缺乏完整的的统计系统是导致统计工作执行力低的主要原因。依旧固守“水到渠成”的本位思想,而缺乏“开渠引水”的创新和探索。这对于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及良好运作十分不利。这就需要对统计对象进行广义分析考察,拟定具体的工作范围和内容,并制定流程以及任务计划,将实际内容对统计工作者进行详细分工,并对任务完成情况及质量进行考核。一方面梳理统计对象,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统计工作的重复和混乱,也避免了因职责不明而出现的统计错误,确保统计人员能更加准确、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同时,对任务有了职权分配,可提升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对统计数据有了合理的考核标准,更能体现数据价值。

(三)改进统计方法,强化监督管理

贫困乡镇经济实力薄弱,物资较为贫乏,统计工作的开展缺乏经费保障。如,柯渡镇有7个省市级贫困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就高达6316人。农村贫困人口减贫率、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是脱贫工作减贫、增收的重要指标,这两个指标推进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上级统计部门应针对贫困乡镇的特殊情况进行调增工作经费,保障统计工作顺利进行。统计工作者在争取工作条件保障的同时,也应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统计调查方法,加快推进推进工作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通过高新科技手段学习探索获取当前先进的统计方法是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更是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趋势和要求。在统计工作中要敢于去创新,对统计方法应进行反思,积极改善改进。科学有效的统计方式,不仅能节约时间成本、人力物力,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乡镇统计数据直接反应乡镇经济水平发展现状,只有保证数据源的真实准确才能保证统计数据实现参考价值。因此,对乡镇统计工作加强监督管理是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应继续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其次,应对统计工作制定更加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乡镇党委政府和县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应高度重视乡镇统计站的建设,乡镇统计站应加强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加快贫困乡镇脱贫步伐,必须要加大贫困乡镇统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比对,并监督统计人员的行为,避免其胡乱记录数据和资料的现象发生,并且要随时将监督的结果进行反馈,以便对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最终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5]。充分实现统计的监督管理能力。

四、总结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增速加快,统计对象增多,对统计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需求,是有效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实现统计数据参考价值最大化的重要保证。贫困乡镇经济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对统计工作而言有着更高要求,脱贫是发展改革的统一目标,围绕脱贫目标开展工作是贫困乡镇统计工作的核心任务,而统计对象的调查统计却有着较大的困难,这不仅体现在统计工作本身的现状问题,更体现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客观事实。

无论如何,为实现统计工作的社会价值,为贫困乡镇脱贫致富贡献一份力量,必需健全统计队伍,提高业务素质;完善统计数据,提升工作质量;改进统计方法,强化监督管理。以及充分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上级部门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从而制定利民惠民的方针政策,加快贫困乡镇脱贫摘帽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秋晨.优化基层政府统计工作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李斌.高等教育统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D].甘肃:兰州大学,2011.

[3]张鹏英.浅谈如何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2.

[4]邓学华,浅述基层单位统计工作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9:126.

第7篇

一、工作计划

1.及时完成2012年部门预算编制调整修订及打印上报工作,确保预算顺利通过市人大审批。

2.按时按质完成2010年终全市民政财务决算及民政事业费年报工作。保证各项报表数字真实反映民政资金运转情况,保证各项报表上报及时,保证在报表汇审中顺利通过。

3.做好资金计划,积极协调,保证各项资金及时到位。认真做好每个月的资金用款计划及时审核基层单位的用款申请,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联系,保证资金按时到位,保证各项民政业务开展的资金需要。

4.认真编制调整上报“十二五”规划项目储备库。按上级要求,每季度加强与各县区、各单位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和更新项目储备库数据,按时编制统计表并上报市发改委和自治区民政厅。

5.详实做好2012年民政部门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及编制工作。根据2012年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积极与业务科室、基层单位配合,找准文件依据,周密、细致做好2012年部门预算。

6.扎实开展局机关财务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加强资金开支的审批把关,完善财务档案的归档管理,努力实现民政财务工作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

7.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财务收支监督工作。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等部门做好对民政业务专项经费的审计和检查工作。7月份完成对基层单位及县(区)2010年财务收支内部汇审工作。

8.进一步加强县(区)民政事业费的管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民政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

9.加大对统计台帐的指导与服务力度,确保统计基础数据精确。一是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制度。二是依法开展统计调查,夯实统计工作基础,着力解决统计信息准确性的问题,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三是着力加强统计台帐建设,重点要抓好台帐数据采集、分类整理、数据录入、信息更新和台帐数据传输等各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四是抓好统计信息的应用。

10.加强对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指导直属单位、基层单位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11.做好2012年年终决算及民政事业费年报工作布置工作。

12.加强计财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组织计财人员积极参加统计、会计、审计继续教育。拟于7月份举办一期财务培训班,以提高民政系统财务人员业务操作能力。

二、工作措施

1.树立大局意识。要高度树立大局意识,团结各业务科室、基层单位,努力营造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做工作的良好氛围。

2.强化责任意识。工作进一步细分,责任落实到人。在工作上、思想上、组织上、纪律上严格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计财工作,做到不松懈。

3.加强宣传意识。积极利用民政信息网宣传各项计财政策法规和资金使用规定,提高大家理财意识,支持计财工作。

第8篇

(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省人大常委会把统计法律法规检查列入年监督工作计划后,我局在3月中旬制定《统计局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下发到全省各市州,有序推进执法检查工作。

(二)开展学习调研,明确检点

3月起,人大常委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与我局组成了六个省内外联合调研工作组,分赴6省(自治区)开展统计法制建设调研考察工作,广泛学习和借鉴外省(自治区)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在省内4市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协助省人大常委会拟定了统计法律法规检查方案,明确了检查方式和检点。

(三)开展清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

我局就全省县级以上政府和街道统计机构设置情况、省级各部门和各市州现有未经审批的统计报表及统计数据情况等进行摸底,基本摸清全省统计基层基础的基本情况。我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关于基层单位依法统计等方面的专项调查,访问了2200个有效样本,基本摸清了全省基层单位依法统计的概况。

(四)开展重点检查,突出检查实效

月10日至17日,省统计局局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三位局领导陪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和副主任、三位领导分赴地开展了重点执法检查。通过下乡镇、访农户、进园区、看企业、查台账、听汇报、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检查了统计法律法规在当地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统计工作中的困难,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

二、人大常委会就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一是加大学习宣传力度,营造依法统计的氛围;二是及时清理和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巡查制度;四是加大投入,健全统计工作保障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统计机构;二是加强和规范农村记账户管理;三是落实经费、明确责任,大力推动乡镇和园区统计工作信息化;四是加强对统计对象的培训与管理。

(三)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工作

一是建立政府统计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完善统计调查登记备案制度;三是完善统计信息资料报送制度;四是规范统计信息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一是充实统计力量;二是严格持证上岗;三是加快统计执法队伍建设。

(五)抓紧修订《统计管理条例》

抓紧《统计管理条例》修订的调研和起草,及时报省大常委会列入年立法计划,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建议调研和起草《统计管理条例》时,考虑用法律手段解决此次执法检查暴露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力度。

三、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取得的初步成效

此次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在全省掀起了重视统计工作、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切实解决统计问题的。各地政府纷纷根据人大常委会要求提出整改意见,其中南充市、自贡市大安区、达州市通川区等有关市、区政府已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一)宣传了统计法律法规

一是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期间,各级主流媒体全过程参与进行动态宣传报道,有效地促进了统计法律法规的社会面宣传,扩大了统计影响。二是推动统计法律法规进入当地党校培训课程。市、眉山市、宜宾市、达州市通川区等市、区统计局,积极与当地党校联合,将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主体班的常规教学内容。

(二)扩大了统计的社会影响

由省人大常委会为主体直接开展的统计执法检查,在地方、部门和企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业认为,省、市人大常委会直接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是过去少有的形式,表示将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坚决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拓宽了统计服务范围

按省人大常委会要求,一是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扩大投资、工业止滑提速两个关键,省政府与相关部门联合布置产业园区、政府性资金投资项目统计监测。二是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以就业、医疗保障、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房地产市场等为重点的民生监测。

(四)加强了统计基层基础

一是独立设立了9个县统计局。二是增加了统计编制。通过执法检查,青神县统计局增加2名编制,县统计局增加5名编制,县已决定为县统计局调查队新增2名编制。三是乡镇(街道、园区)统计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县的30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统计站,并设立了30个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县22个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统计机构,并配齐了22名行政编制的专职统计人员;县委、县政府已明确全县统一招聘统计人员12人,为各统计站配备统计人员3-5人。四是抓基层统计人员执业准入。为配合省、市人大统计执法检查,全省组织开展了统计从业资格专项书面执法检查,促进全省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新增考试人员4462人。

四、统计局提请省政府落实人大执法检查要求的建议

(一)关于机构和人员问题

1.迅速落实独立设立县级统计机构问题

尽快完成5个地区10个县(区)政府统计机构单设,确保全省11个县(市、区)级以上政府均有独立的统计机构,进一步健全全省基层统计机构。

2.尽快建立全省统计执法专业队伍

加快推进全省统计执法工作体系的构建,率先在省级和21个市(州)统计部门设立独立执法机构,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执法人员,实现统计执法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制度化。

3.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产业园区统计机构和充实统计人员

加快完成乡镇(街道)、产业园区独立统计机构的建立,按人口和经济总量配齐专职统计人员。因地制宜,率先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市开展县垂管乡镇统计机构模式、县垂管跨乡镇统计机构模式以及混合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

(二)关于工作经费问题

全力保障统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参照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分级量化我省、市、县三级统计机构工作经费,确保各地财政部门在安排工作经费预算时有据可依,确保统计工作经费落到实处。同时,调整国家、省、市、县各级调查样本所需经费,保障调查数据质量。

(三)关于部门统计管理问题

建议省政府于近期出台文件,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工作,强化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协调管理职能,建立政府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统计调查登记备案制度、规范统计信息资料报送制度和统计信息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避免“数出多门”。

(四)关于制定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问题

1.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相关文件

建议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重点从加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夯实基层统计基础、规范部门统计、强化统计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政府统计工作。同时,建议省政府办公厅配套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统计行政执法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部门统计调查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强统计调查管理和信息的意见》等4个规范性文件。

2.抓紧修订《统计管理条例》

第9篇

1畜牧业统计数据质量出现的问题

1.1统计数据没有按时上报

畜牧业工作内容众多,但是处理工作的人员稀少,在此种状况下工作人员一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数据统计人员长此以往会因为过度疲劳影响到工作执行效果。调查畜牧业数据统计工作,发现大部分通知任务结束后没有及时上交统计数据,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数据统计人员需要处理大量工作,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可能会优先处理重要的工作,在处理相关工作后遗忘数据上交的工作,致使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在无法得到详实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设置,影响到下一阶段生产工作的进行,拖慢工作进度。

1.2统计数据管理制度不科学

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重点在拓宽自身规模,没有算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工作模式建立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在数据管理方面因为缺乏符合工作需求的管理制度,无法在监管下有序的运行各项工作。部分数据统计人员在此种状况下可能会因为粗心大意录错数据,因为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此类问题难以及时发现。此外,部分工作人员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会采用违规的方式,出现擅自修改统计数据、谎报统计数据等行为,此类行为虽然可以缩短数据统计的时间,但是违背相关工作提出的初衷,还可能因为数据问题影响到畜牧业未来的发展。

1.3数据统计人员专业能力低下

数据统计工作对畜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数据统计工作变得异常重要,但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数据统计人员,均没有意识到数据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选择的数据统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比如部分统计人员正确的划分幼崽出栏数与养殖场出售的幼崽数。因为类别划分出现问题,由此使得数据统计人员上报的数据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降低统计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无法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还会影响到下一阶段方案的制定。

2优化畜牧业统计数据质量的策略

2.1统计数据信息化发展

畜牧业数据统计工作需要顺应时展,目前为了提高数据统计工作效率与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借助信息技术将统计数据工作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利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统计能力,减轻数据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与数据统计数据的质量。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能力,因为数据统计工作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对数据统计人员有一定的要求,在掌握基本工作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数据统计人员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灵活的使用软件,编制数据统计报表,并按照要求定期发送报表。

2.2完善统计数据管理制度

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下阶段生产工作的执行状况,必须关注数据统计工作,将工作重点投放在投资数据管理方面,鉴于传统的统计数据管理制度内容残缺,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进行合理的监管,为此需要创新、完善统计数据管理制度,监管数据统计人员工作行为,确保各项工作可以按照要求进行。需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定数据统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一旦出现数据统计失误后可以快速找到责任人,并按照制度内容进行惩处措施,还可以增加数据统计人员对岗位工作的重视程度,按照要求完成阶段工作的衔接。此外,还应该随着工作的进行查看数据统计工作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并加以完善。

2.3提高数据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10篇

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院统计工作在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医院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者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经验管理,而应实现科学管理,随时掌握医疗市场的变化。医院所拥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其产出的效益与效率,医院经营中每一环节的质量及目前存在问题等等,都离不开对各种综合统计数据信息的运用侧。综合统计工作是为上级卫生部门、医院领导决策、科室工作需要服务的。

1综合统计的优势

它是医院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检查监督医院各项计划实施进展的依据;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

1. 1医院综合统计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预防、诊疗、保健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医院行政部门及时了解医院工作情况,对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规划、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服务。

1.2医院综合统计拥有大量的资料数据,能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科学地反馈于医院的决策机构,它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具有统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1.3医院综合统计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型和管理型的医院统计指标体系[Ls1,全面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1, 4医院综合统计在评价医院在社会、医院和患者三者利益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患者的利益,使患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得到最佳服务,同时医院获得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1.5医院综合统计可以反映医院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它反映了医院在过去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水平以及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

1.6医院综合统计参与了医院管理决策,对医院管理工作起着“智能团”的作用。一是及时准确地提供领导做出决策目标的统计信息;二是在决策目标确定后能够提供辅助论证决策方案的统计信息;三是在决策付诸实施后提供有助于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借鉴性统计信息;另外善于抓住医疗服务、管理和经营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2. 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带来良好的工作效果。医院应完善相关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留人,管理留人,工作留人。通过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考核,评估季度、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促使统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

2. 2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综合统计工作包括了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调查表,并将统计业务扩展为统管全院医疗业务、医务人员、卫生经费、医疗费用、医疗设备等的综合统计。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院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2. 3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在新形势下医院统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急性的统计任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和累积医院的信息量,增加统计信息的利用率,不断深化统计内涵,拓展新的统计项目,充分发挥统计预测、评价、咨询、监督的职能。

2. 4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医院综合统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统计专业知识、娴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较强科研能力的统计专业队伍,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监督功能,才能发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的作用,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这就对统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统计工作者要达到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川,只有通过自身的在岗培训,自我加压,自学充电,才能不断的更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统计综合分析与文字处理能力。医院要把培养一批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良好的数理统计技术和基本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微机操作的统计专业人才列人议事日程。 转贴于  3不断加强并发展医院综合统计工作

3.1综合管理统计就是要强化统计管理职能,将统计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把统计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统计工作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的收集,力求以统计数字、图表、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情况,使统计更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准确把握领导决策对信息需求的特点,发挥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作用。

3. 2综合分析统计医院要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必须加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医院信息。综合统计利用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把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社会效率统计等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人员的构成对医院工作所产生影响的分析与评价;②对业务技术质量和数量的分析与评价;③对病床使用程度和仪器、设备利用程度的分析与评价;④对各部门工作协调性的分析与评价;⑤对收人与费用支出等经济活动的分析与评价;⑥对经济指标与业务工作指标联系的分析与评价。采用定期、不定期、专题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向医院各级领导提供信息数据,参与医院经营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 企业 统计 管理 问题 对策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1.要充分认识统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统计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没有统计信息作为基础,企业领导就成为“盲人骑瞎马”,无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取胜。在企业各种计划的编制中,离不开统计报表提供的统计数字作为下一步工作计划的依据。检查监督计划的执行和落实,需要统计报表的数字,从而及时了解计划执行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计划实现。统计利用其特有的形式,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方映各项生产、经营的执行情况,以供企业领导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方针和计划,监督和检查各项指标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指导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统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监测作用,决定了统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层工作。

2. 目前企业统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统计工作岗位得不到领导重视,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简单相加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中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本单位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人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制、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特别是现在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三是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中小企业甚至于大型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均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或学历较低,或因业务冲突,或因素质较差,或因事业心不足责任感不强,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尤其统计增加专业性报表时更是上报质量越来越差。

3. 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认识

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在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综合统计岗位应具有以下职能:

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明确其报送或提供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

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一是要对应由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且由各级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而后加以汇总;二是要收集审核本企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汇总的信息;三是要搜集分析本企业以外但对企业生产经营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该部门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

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结果应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可考虑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第三,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4. 加强统计队伍素质建设

在过去,企业统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填制上级布置的报表。简单的工作任务,使不少企业安排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担任统计,但时过境迁,他们面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已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有些统计人员,虽是科班出身,却因统计工作的简单化,而被惯成方法滞后,成为缺少创意的少有作为者,面对新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他们又难以适应。

在当今市场经济主导下,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尤其是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在主观上能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之改善,统计受重视,将水到渠成,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结语

第12篇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学习实践活动持续深入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在局机关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经过5个多月的时间,较好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3个阶段的各项任务。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学范同志为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县统计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召开了动员大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为了突出学习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结合县情和统计工作实际,提炼形成了“提升统计能力、服务科学发展”的实践载体。

2、深化学习,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规定的篇目,学习中央、省市县委的一系列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领导的讲话精神。通过为每位党员定购学习教材,在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网站”、“宣传栏”刊登各类学习材料等,丰富学习载体。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采取党组带头学、中心组引领学、支部集中学、个人交流互学,以及请党校、县纪委专家作报告、局党组书记上党课、中心组成员大会交流等多种形式,确保学习取得实效。活动中,共组织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5次,全局辅导报告会3次,党支部学习讨论17次,党组成员撰写学习体会8篇。

3、分析检查,理清思路。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报告多次印发给局机关各科室、队,反复征求意见,几易其稿,不断修改完善,确保分析检查报告质量。在征求意见中,共收到上级统计部门、县级有关部门、镇(区)统计机构征求意见反馈表32张,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门统计负责人、统计辅助调查员、统计调查对象代表和局干部职工、退休老干部征求意见建议52人次,局领导谈心谈话共12人次,共收到意见和建议36条。

4、扎实整改,搞好评议。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对整改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整改落实的项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和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提出了整改落实的具体时限要求和具体措施,并对整改落实项目进行了分解细化,明确了负责的局领导和责任部门。同时,根据县委要求,我局设计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印发给相关部门、局全体党员、退休干部、群众代表及基层单位等对局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对活动表示满意的占98.7%,比较满意的占1.3%。

(二)国情国力调查稳步推进

2009年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之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进入入户登记、数据处理和资料开发的关键阶段。我局紧紧围绕经济普查打好攻坚战,统计局作为经济普查工作的牵头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省、市各级机关对经济普查工作的要求,精心组织,积极推进经济普查工作进程。认真做好入户登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大《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等统计法规的宣传力度,发放《关于如实提供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告知书》6000余份,营造经济普查的工作氛围;加强指导,注重质量,严把“四关”,即严把入户登记关、数据初审关、审核评估关、数据处理关,共入户登记法人单位3*7家、个体工商户2800家;做好普查资料汇总和开发应用工作,完成了《*县第二次经济普查汇总数据摘要》(简要本),落实了经济普查技术研讨课题;做好经济普查风采风貌的征集工作,以及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在实施经济普查的同时,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整理归档等扫尾工作;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按照上级部署,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统计基础工作成效明显

1、认真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先后召开农调、工业、劳动工资、贸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等10多个专业年报培训会议,做到贯彻及时,要求明确。为提高培训效果,各专业精心准备,认真编写年报指标解释和操作方法。针对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加强组织协调,以确保年定报渠道畅通,确保统计人员工作到位,确保各项年定报的质量和时效。

2、建立和完善了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年初,局机关成立数据质量评估领导小组,确保各专业之间建立正常的数据评估机制,对镇(区)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和审核把关,对各专业经济总量前几名企业继续实施重点监测、重点联系制度。同时,积极督促基层企业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健全基层单位统计核算制度,做到数出有据。

3、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加大了对镇(区)统计人员统计制度、程序处理、网上直报、数据评估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针对重点耗能企业、大中型企业网上直报、工价、景气、房地产等一批新上网专业的网上直报工作和制度培训;举办了服务业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组织了全县700余家规上企业的统计人员有关能源、投资、劳动工资、科技等方面新业务知识的培训,参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

4、有效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统计内网建设,改版更新了统计内网,及时加载统计信息,及时更新单位名录库。认真做好经普内网、*门户网站经普专栏的维护并及时加载有关信息。继续加强局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配套出台了*统计信息网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备份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建立“短消息催报平台”(农民信箱),将各专业基层统计人员联系方式录入平台数据库,给报表催报、会议通知等统计日常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同时,完成了县、镇两级统计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减轻基层会议压力,节省了时间和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统计方法制度不断创新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统计领域越来越广泛,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我局针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认真制订工作计划,分解细化各专业的岗位职责,把县政府下达的重要工作具体落实到各专业人员身上,统计方法制度不断创新。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工业成本费用调查,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上直报。二是实施能源统计制度,规范能耗核算和数据评估办法,提高能耗数据质量,加强能源统计专题分析工作,主动参与能耗考核和减排考核。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服务业全面统计制度,扎实推进服务业统计工作,改进并认真组织实施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统计,完善12个服务业行业抽样调查制度。做好民生统计工作,开展粮食监测统计,完善居民个人收入统计监测体系。四是组织和开展了民生民意调查,开展了食品安全感调查、出行情况调查、时间利用价值调查,开展了*市软环境建设调查,民主法制建设情况调查、廉政建设调查、*市评议各县区政府电话调查、“万人评组工”调查、人民群众对各镇(区)及各县级单位的满意度调查。五是组织开展了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一次性调查、全省5‰人口变动、劳动力、“平安浙江”调查,还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十一五”中期监测等10多项常年或临时性抽样调查任务。六是深入研究重点专业内在的数据关联,狠抓总量和要素统计,着力提高GDP数据与专业统计数据的匹配性。围绕国民经济核算需要,改进和完善专业统计工作,强化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等专业与各类物价指数的统计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完成20*年年报和2009年各项定期报表。七是加强社会科技统计工作,研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统计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基层科技联络员制度和科技季度会审会议制度。八是加强镇(区)GDP核算工作,按培育“新市镇”的要求测算了20*年度和2009年各季镇(区)GDP。

(五)统计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1、县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县委张仁贵书记和沈晓红县长多次听取县统计局关于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报,要求全县各级统计机构依法统计,如实统计,认真做好各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使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反映*经济发展现状。王根良副县长、孙雄伟副县长也多次到县统计局调研,对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统计体制改革的进展表示关切,要求县统计部门要紧跟当前热点,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

2、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统计工作。为做好单位名录库的更新工作,提高统计单位的登记率,县统计局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发文《关于协助做好统计单位登记工作的通知》,年内共办理统计单位登记事项656件,其中,统计单位登记512件,变更登记144件,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2%、31.3%和7.5%。县发改、经贸、外经、农林、环保等部门也对统计工作主动协调,密切配合。这些对于更好地履行统计职能,解决统计工作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推动统计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依法统计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一方面,我局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暨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法律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统计法》颁布周年纪念等活动,多次开展广场统计法制宣传活动。将统计“五五”普法资料、《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新《统计法》等宣传材料发放给社会公众,共发放宣传材料2500余份,在主要路口悬挂宣传横幅100余条,解答统计法知识咨询150余人次,发出移动短信5000余条,利用简报、信息、网络传媒等向社会进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依法统计氛围。5月8日,县统计局召开“五五”统计普法师资骨干培训会议,邀请市统计局法规处朱晓春处长作统计法知识专题辅导,96人参加了培训。同时,将新《统计法》的学习纳入了县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另一方面,认真开展统计稽查工作。年内共对40家统计单位进行了统计稽查,通过对所查的单位统计基础工作、台帐、数据质量等方面认真检查,共发出稽查结论书15家、责任整改5家、当场警告17家,警告并罚款3家。在执法过程中,做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在日常工作中,相关专业特别关注受处罚单位,加强对受处罚单位统计数据质量控制。通过统计法制宣传和统计执法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依法统计的自觉性,为全县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统计服务功能逐步优化

1、强化超前意识,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在全面完成各项统计调查和报表任务的同时,根据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需要,每月4日与17日将工业生产、经济效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以《统计快报》的形式送县主要领导,突出了工业数据的“快”。将县内工业前40强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送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统计、工业的县长,满足领导对工业经济信息的需求,成为领导的工作手册。坚持为每季度一次的经济形势分析会提供分析报告,对我县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做好统计调研、分析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其中多篇材料受到县委张书记的重视和批示。7月份,张书记在经营者对三季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持谨慎乐观态度的材料上,“按保增长、优服务的要求,对目前企业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分类指导”。8月份,张书记在服务业统计调查工作情况汇报上指示,要求“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协调,落实保障,强化考核,提高服务业统计工作水平”。9月份,在部门统计工作调研材料上张书记批示,“能否在对我县统计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2、强化中心意识,优化为党政中心工作服务。我局把统计调研、分析信息工作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局机关工作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全局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统计调研、分析信息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每月经济总量前20家企业环比数据波动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查和说明。对前10大行业发展速度的波动作出调查和说明。并对一般企业、生产出现剧烈波动的,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今年以来,共完成统计调研文章8篇,撰写统计分析22篇,统计信息49篇。配合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编印了《数说*》(*—20*)、配合年初“两代会”,编印了《数字看*—解读20*》,受到了有关部门单位和领导的广泛肯定。还积极参与制定县委考核办2009年各镇(区)经济工作考核办法,制定了具体的考核细则,同时为各类考核提供了相关指标数据。

3、强化社会意识,优化为基层及社会公众服务。注重利用新闻媒介扩大宣传,及时将经济社会信息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宣传,扩大了统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部门的知名度。做好对外统计服务接待和统计咨询服务工作,做到不厌其烦,及时提供,全年共对外出具各类数据证明10多份。与外经局、工商局等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完成了对全县所有外资企业进行年检。完成了年度从业资格认定工作,通过培训辅导和考试,共有名统计从业人员新取得了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好报考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人员的服务工作。年内编印出版了《*统计年鉴2009》,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七)统计队伍建设得到强化

1、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建设。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了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统计精神。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新修订的《统计法》、《统计违法行为处分规定》等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的思想理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自觉性。

2、加强统计队伍的能力建设。开展了统计分析信息写作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开发利用统计资料的能力。加强了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适应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加快了统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步伐,年内通过公开招聘,接收2名大学生进入统计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