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脑市场论文

电脑市场论文

时间:2022-07-26 07:58:33

电脑市场论文

第1篇

对于笔记本电脑厂商来说,低价能否带来他们所热望的增量市场?

华硕ePC的成功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准确的市场定位十分必要,低价只是市场定位的一个因素而已,真正想通过移动便携终端开拓新市场,性能、时尚的外观、渠道同样不可忽视。

低价将成市场主力?

“在继笔记本电脑替代台式机呈现第一波高增长之后,我们认为行动力强、价格便宜的低价笔记本电脑将是第二波市场高成长的主力。” 在华硕电脑中国业务群总经理石文宏看来,在近年来各项零组件价格持续下降,以及各市场上网人口迅速增加等因素作用下,低价笔记本电脑时代已全面来临,“IDC预估2008年全球笔记本电脑总出货量约在1.2亿台,而目前市场中价格便宜的低价笔记本电脑尚只有2%~3%的份额,到2010年我们有信心将这一比例上推至20%,市场成长空间巨大。”石文宏说。

在推行低价电脑上,早在2005年,尼葛洛庞帝就雄心勃勃地宣布了“100美元笔记本电脑”计划,要让全世界1.5亿落后国家的在校儿童人手一部,并将其命名为“一个孩子一部电脑”(OLPC)项目,这一低价电脑也随之正式命名为XO笔记本电脑。

“XO笔记本电脑可以媲美当年的大众甲壳虫汽车。一种很朴实、实用的工具,很容易成为时尚。”在Enderle Group首席分析师Rob Enderle看来,甲壳虫汽车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加速了对购买力较低的用户的渗透,XO笔记本电脑道理相同。“无论它现在是否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它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Enderle说。

XO笔记本电脑直接推动了华硕EPC和英特尔学生电脑这样的超低价便携电脑的诞生。而受EPC的成功影响,在华硕之外,宏、戴尔和惠普都已计划2008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相应的低价笔记本电脑产品。IDC报告显示,2008年,低价笔记本电脑品牌将会更多。目前,诸多的IT厂商纷纷投入资金和项目,以求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

“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因为它已经赢得了所有人的关注。”IDC个人计算机研究经理Richard Shim表示,由于受到低价笔记本电脑的驱动,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正在下调,并且IT厂商们还在衍生出设计别致的笔记本电脑。“比如华硕的ePC,这款结合了无线应用、重量不到1Kg并携带了7英寸屏幕的低价PC,非常方便儿童使用。另外我还见过一些厂商还没正式的低价笔记本电脑,不过出于保密的原因,现在不方便透露进一步的资料。”Shim表示。

移动便携衍生出新市场

无论是ePC、XO笔记本电脑还是英特尔的学生电脑,这些低价电脑的共同特点都在于其便携性和移动互联体验,都属于便携终端产品类别。从便携终端市场为切入点,打开低价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成为诸多笔记本电脑厂商市场策略的首选。而在此之前,诸多厂商推出的低价笔记本电脑尽管宣传攻势猛烈,但却无法抵挡住性能和品质备受诟病的寒冬。

2007年以来移动互联终端的兴起,为低价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现有的电脑用户需要一种更便携的互联网平台。”在石文宏眼里,现有电脑产品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屏幕在17~24英寸的台式电脑、屏幕在10~17英寸的笔记型电脑和屏幕在2~5英寸的掌上电脑。“从对已经拥有台式电脑或笔记型电脑的用户来说,7英寸、重量不到1Kg的ePC是现有电脑产品在功能上的细分和完善,绝非台式电脑或笔记型电脑的竞争者。”石文宏说。

确实,类似于ePC和XO笔记本电脑这样的超低价笔记本电脑,其所关注的市场已经在传统笔记本电脑之外。“事实上,虽然ePC在我们这卖得很好,但其他的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的销量也丝毫不受到ePC的影响。”国美卖场销售员告诉记者。

“如果我们回顾IT、通信和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就可以发现,无论是PC、手机还是MP3等,都在朝着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丰富的目标推进。而在这两方面取得平衡的产品,更容易被客户认可,例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都是在移动性和丰富功能之间取得了一个平衡。”威盛电子总经理陈文琦表示。

移动便携终端的重要性正在日益为消费者和厂商所重视。“我们现在正处在碎片化的时代,人们的时间越来越被细分和分割。”In-Stat中国分析师颜健表示:以前用户大部分的时间待在办公室,或者是待在家里。但现在他们有越来越多的时间是花费在路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有一个移动的设备,能够让我们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这对于我们,不管是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充实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2007年,我们看到一系列超移动设备纷纷涌向市场,包括OQO Model 02和Model E2、技嘉U60、三星SPH-P9200、等等,这些产品不但填补了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之间的空白,并且推动这部分市场更快走向繁荣。2008年、2009年UMPC(超移动设备)将会形成井喷!”陈文琦认为,在众多厂商的共同推动下,不仅包括PC厂商,通讯、消费电子类的厂商均纷纷看好UMPC的市场,加入研发、生产、推广这类产品的行列中,随着UMPC厂商、品牌的丰富,消费者将越来越多地接触到UMPC这类产品。而UMPC也恰好填补了这块需求的空白。

小屏幕尺寸移动终端的火爆,不仅引起了笔记本电脑厂商的重视,也被通信厂商所关注。传统通信厂商凭借其庞大的用户市场,也意图在移动便携终端领域分得一杯羹。从2007年初开始,诺基亚确定了向互联网转型的战略目标,致力于移动互联。智能手机市场同样吸引着更多厂商的加入,包括摩托罗拉、三星等手机巨头都密切关注着移动终端市场。而在国内,中兴、华为、大唐、联想、多普达、夏新等厂商的涉足,更是壮大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队伍。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今天有两大阵营,包括手机的阵营和电脑的阵营。这两个阵营事实上都在积极努力地去尝试满足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所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手机方面有苹果的iPhone,笔记本电脑朝着小型化发展。现在7英寸左右的PC终端已很常见。”颜健称。

芯片巨头也不示弱。英特尔声称:由于硬件和软件上的内在限制,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都不能100%地满足这样的需求。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用户需要一种新类型的消费电子设备,它须配备全功能的互联网浏览器,并能够在4~6.5英寸的屏幕上全屏显示网页。英特尔把自己着力推广的移动智能终端命名为MID(移动互联设备)。根据In-Stat的乐观预测,在消费者的移动互联网需求增长、移动环境逐渐成熟和硬件平台持续改进的驱动下,到2011年中国MID市场的出货量将达到500万,2007到2011年间的年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205.9%。从2009年开始,移动环境将逐渐成熟。预期3G和IP无线宽带技术将逐渐成熟并得以在MID上使用。

“笔记本电脑厂商和手机厂商对市场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因而会致力于发掘不同的细分市场。”陈文琦对厂商们在移动终端的不同侧重点表示了肯定。“这意味着不同领域的厂商将更精确地把握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推出相应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有效率的市场竞争、企业不断开拓细分市场……这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这块市场正在走向成熟。”陈文琦说。

价格仍是掣肘

除了移动便携和互联互通外,便携终端最为消费者关心的仍是价格。“根据In-Stat的调查,类似于MID这块市场,有36%的用户能够接受5000元以上的价格,基本上5000元的价格可能会成为2008年的主流。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MID的价格还会有很大的降价空间。”颜健说。

作为便携移动终端竞争者的低价便携笔记本电脑,在价格上的突破力度显得前景广阔。诸多IT厂商纷纷投入资金和项目,以求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芯片厂商和系统厂商英特尔、威盛正在努力降低处理器芯片成本,微软则致力于提供相应的低成本软件,以求匹配低价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原材料和配件价格的降低,同样为这一趋势起到了不小的催化作用。Enderle Group首席分析师Rob Enderle认为,在某种程度上,LCD液晶显示屏的推广已经逐渐将其价格降低到足以与CRT显示器相竞争的程度,此外,iPod和其他音乐播放器的流行,同样导致了硬盘和闪存价格的降低。

作为在笔记本电脑中成本最为昂贵的部分(LCD显示屏紧随其后),微处理器领域的变化,同样加剧了这一浪潮。英特尔正在逐步降低它的处理器价格,并提升电源效率。与此同时,其他的处理器厂商同样提出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比如威盛电子面向超移动设备推出的C7-M ULV处理器和VX700芯片组,将低功耗和高集成放在了至关重要的地位,所有设计细节都以此为终极目标。举例来说,主流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功耗,其TDP(最大热设计功耗)都在20多瓦到30多瓦以上。而C7-M ULV在1.0G主频下,最大热设计功耗仅为3.5瓦。VX700芯片组也只有3.2瓦。

但是,像XO这样的以牺牲性能为代价的超低价笔记本电脑却可能受到零组件供应链的限制,此外,有意购买低价笔记本电脑的用户也得到了来自分析师的提醒:一分钱一分货。尽管用户能以低于250美元的价格购买到XO笔记本电脑和ePC,但是那些价格在500美元以上的主流笔记本电脑却能提供完善的性能;此外,对于XO笔记本电脑的目标区域――那些发展中国家来说,笔记本电脑应用本身尚面临困境:电力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支撑的短板,更加使得低价笔记本电脑的作用大大降低。

业界相关人士同样对PC低价风潮表示担忧。“品牌厂商推出低价笔记本产品,无疑是想进一步扩充市场容量、开发新兴市场区域,但如果大卖低价的产品不能做出很好市场区格的话,很有可能冲击到原有笔记本电脑购买者想要采购品牌产品的动力。”一位业内人士表示,2007年第四季度,PC物流运费已因原物料等价格上扬而提高,预计2008年PC降价空间恐将缩小。

低价笔记本电脑竞争的激烈,同样对其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利比亚,英特尔抢走了OLPC的订单――该国取消了此前120万台OLPC的订单计划,而选择了英特尔的学生电脑。就在不久前,英特尔刚刚宣布,将退出OLPC基金会董事会,不再支持OLPC计划,因为该非营利组织日前要英特尔停止在发展中国家继续销售学生PC。英特尔发言人Chuck Mulloy表示:“我们同OLPC的关系已经陷入了僵局。尼葛洛庞帝要求我们停止销售学生电脑,并停止与任何生产低价电脑的公司进行合作(比如ePC电脑)。这样的要求我们无法接受。”

但无论如何,低价笔记本电脑利用便携终端实现的突破,至少已经起到了对消费者的理念宣传目的。OLPC、ePC的低价策略,以及其他便携终端的日益低价的趋势,已经开启了低价笔记本电脑的新篇章。低价笔记本电脑的破局之年,未必不是2008年。

评论

价格有多重要?

近年来,全球流行低价笔记本电脑热潮,很多企业都在尝试,但至今并无成功先例,原因是这类产品在功能与成本间尚无法取得平衡,为了低价使得使用体验大大缩水了。

但是2007年出现的这些低价笔记本电脑凸显了其与传统低价笔记本电脑的不同之处。OLPC计划的XO低价笔记本电脑,其量产之路崎岖,目前全球只有约2000名学生真正得到了这种电脑,没人买单,即便主打政府教育牌,也很难带来广阔前景。而EPC论性能比不上很多低价笔记本,论价格也比不上与其同级别的OLPC,但是其之所以吸引了广泛的眼球,就在于其出色的市场定位。相对于低价笔记本,ePC并不刻意强调性能比较,而在于强调其办公的简易性以及漂亮时尚的外观;而对于OLPC,华硕并没有同政府教育采购这一块直接碰撞,而是定位在了更为广阔的包括学生、办公族的消费群体当中。

应用应该成为低价笔记本电脑的王者。在便携终端移动互联受到移动网络发展仍旧不成熟的现状约束下,转而强调便携易用、主打教育牌,抢先占领消费者,往往能够凸显现实的优势。

第2篇

一、鼓吹平板“泡沫”:全球IT厂商竞相涉足

2011年,由iPad2引发的全球平板电脑热潮愈演愈烈,平板电脑满足了智能型手机与笔记本电脑间的过度消费需求,巨大的市场空间让各大厂商纷纷跟进,联想、三星、摩托罗拉、黑莓、宏基、东芝等国际IT厂商纷纷涉足这一领域,这使得平板电脑的竞争将更加激烈,2011年无疑将成为一个典型的平板电脑之年。正是由于受平板电脑的冲击,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销量3年内首次出现下降趋势,国内一线城市PC市场份额或将被平板电脑赶超。

从厂商分类看,除了占据90%以上的苹果iPad家族外,目前涉足平板电脑领域的品牌厂商包括以联想、华硕、戴尔、惠普、东芝为代表的电脑制造商;以黑莓、三星、摩托罗拉、HTC、诺基亚为代表的手机厂商;以夏普、优派、AOC为代表的显示制造商;以长虹、创维为代表的家电厂商,以及数码厂商、硬件厂商和山寨小厂等。而从操作系统分来看,除了苹果iOS平台、谷歌Android、微软、MeeGo、WebOS、黑莓等纷纷效仿苹果进入这一新领域。而在市场定位方面,目前平板电脑主要分三类产品:一类以iPad为代表的娱乐型平板电脑;一类以联想、汉王为代表的商务型平板电脑;另外就是以黑莓为首的企业级平板电脑。

2010年平板电脑出货量为1700万台,一时间,平板电脑市场风生水起,其中1500万台为苹果iPad,其占有率近90%,尽管目前平板电脑出货量的绝大部分由iPad支撑,但是各路厂商仍然对各自的市场机会表示乐观。但据IDC预测,今年全球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可达5000万台,2011年,平板设备全球总出货量将增长到4460万台,2012年全球总出货量预计将达到7080万台。而到了2014年,预计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1.14亿台,2015年平板电脑的市场规模可望上冲至490亿美元,此时平板电脑将侵蚀掉1/3的笔记本市场份额。

二、iPad/Android:商务之选,实则移动娱乐

如今购买平板电脑的用户群体,有70%以上的用户有意选择iPad,而在金钱的限制下,很多用户转向了Android机器上,特别是商务人士,他们总是出差时喜欢带着一个平板电脑,用来替记本进行日常商务,收发邮件、浏览网页、看计划书……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iPad还是Android平板电脑,其实并不适合用来商务办公,而iPad本身就是定位娱乐市场,Android也不能给商务应用带来实质性的好处,例如某媒体在一项实地调查发现,尽管许多人很心仪iPad,但他们并不能很清晰、专业地说出选购理由,而只是跟风而动。

在许多采访记录中,众多选择平板电脑的朋友称,自己看到同事、朋友买了一台iPad或乐Pad,于是也想买一台随身使用,而“很好玩、很潮、功能多、游戏多、可上网、收发邮件、网络炒股……”类似的理由,似乎验证了中国人那种“随大流、怕落伍、攀比消费”消费心理。

当然,也有商务人士表示,由于平板电脑取消了键盘设计,触屏、手写输入更方便,也更便于携带和使用,而他们外出时,主要还是用于收发邮件,以及与客户网上沟通,然而,要做到收发邮件、网络聊天,一部普通智能手机就可以,何必要再花钱买平板电脑呢?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iPad和Android平板电脑到底能否满足商务应用?仰赖开源优势,Android在娱乐方面表现不俗,但却仅局限于视频、歌曲、小游戏等简易娱乐层面,尽管Android 3.0是针对平板电脑专门开发,但在商务应用方面依旧露出了短板:微软Office文档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借助安装繁琐的第三方插件来实现;此外,很多载有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在商务文档处理方面不够便捷,在浏览杂志时也显得局促。

而反观iPad,系统不支持Flash技术,这显然很难应付商务应用,不支持USB传输,这也让习惯了用闪存盘或移动硬盘作为文件交换存储媒介的国内商务用户颇为不爽。

三、黑莓BlackBerry:定位企业市场,力不足

如今,苹果iPad主张娱乐特色,而Android市场比较混乱,由于开源的作用,平板电脑厂商则是各有不同的定位,入门级产品吹嘘娱乐市场,而主流产品则直接剑指商务市场,与iPad和Android略有不同,黑莓平板电脑似乎有着自己的专业定位,其剑走偏逢,针对iPad和Android的诸多弱点,把PlayBook定位到了商务路线上。作为RIM推出的首款平板电脑,PlayBook采用了QNX系统,它是真正的微内核(Microernel OS)操作系统,系统核心一般只有几十KB大小,且核心与文件系统、图像处理等单元独立运行,具有高效、灵活、稳定的特点。PlayBook的上市势必成为平板电脑市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作为RIM公司26年以来非常重要的产品之一,PlayBook是一款高性能的平板产品,并且在安全性上要比市面上的同类产品高很多,所以根据黑莓的市场定位,Playbook将主要面向专业人士、政府部门、商业领袖等高端用户群。而商务能力方面,PlayBook凭借众多企业级应用软件的优势,似乎将会引领一场企业平板电脑革命,例如PlayBook将具有Kindle应用程序、Webkit浏览器、Adobe AIR应用等多项功能,其中Adobe AIR则是针对网络与桌面应用的结合技术,可以不必经由浏览器而对网络上的云端程式做控制,这意味着可以带来更好的移动互联体验,但要真正做到“云端”控制,目前在移动互联领域还只是试验阶段。

尽管PlayBook剑指企业市场,并具备更好的商务应用能力,但它依旧在现阶段无法在企业市场有太好的表现,例如PlayBook采用黑莓自家的操作系统,尽管运行起来更稳定,并支持多任务处理,在兼容性、软件资源方面存在不足,最重要的“BlackBerryBridge”还在测试阶段,将是它的最大致命伤。

按照业界的话来说,PlayBook目前只能算是半成品,不过,这并非改变RIM公司在企业市场的决心,有消息称,黑莓将针对医疗保健市场推出playbook专用产品,并将能够运行广泛可用的Android应用程序,在美国,已经有不少医疗保健设施安装上了BlackBerry企业服务器,而在国内市场,这种情况恐怕要数十年才能实现。

四、微软Windows:最好的商务利器,无市场

专业人士表示,无论是iPad、Android还是黑莓平板电脑,它们其实更像是智能机与电脑的结合产物,连ARM架构下的iPad都没有底鼓吹商务功能,何况Android和黑莓的平板电脑?而就目前国内的形式看,Windows系统似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使得不少平板电脑开始搭载了Windows系统,经市场调查显示,很多国内白领十分关注Windows平板电脑在便携性和商务办公方面的表现,像他们这样商务繁忙、经常移动办公的人群,每天日常办公中,都要使用ERP、OA这些自动化办公平台,且OFFICE软件对日常文档处理来说也不可或缺,而这些应用在iPad、Android和playbook上面几乎很难实现。

正是因为商务人士更关注平板电脑对商务软件和商务应用的支持,所以Windows平板电脑才在市场上有着一席生存之地,没有了键盘,可通过触屏或手写输入,具备出色的移动性和易用性,又可实现普通PC所有的一切功能,对商务办公和休闲娱乐的兼顾,显然让Windows平板电脑成为如今最好的商务利器。微软表示,Windows 7将帮助基于该系统的平板电脑用户享受到超过其它同类产品的更多体验,然而,Windows最大的致命弱点,功耗高、续航能力不足、触摸效果不够好,这一切已经让iPad、Android将其远远甩在了后面,诸如Android和iOS的安全性都要强于Windows,而基于Windows系统的恶意软件实在太庞大了。

此外,Windows 7首先是为鼠标和键盘而设计,这就难以在平板电脑上很好地进行工作。Android和iOS操作系统则恰恰相反,首先是针对触摸屏而设计,这是一个巨大的区别。对此,为了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现阶段不少IT厂商则推出了同时预装Windows和Android系统的平板电脑,借助对应的功

能设计,可以实现Andriod与Windows双系统自由转换,尽管看起来很人性化,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但总令人感觉很“奇怪”,这并非是一个纯碎商务人士要追求的那种平板电脑。无疑,对于PC机来说,Windows 7商务应用没什么问题,但在平板电脑领域,微软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Windows 7仍然面临很大问题。

五、平板电脑未来:低端娱乐,主流企业办公

平板电脑是移动互联时代一个新载体,它既不是电脑,也不是手机,但提供各种应用,方便大家冲浪,做视频聊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跟别的终端设备快速地交换信息资料。平板电脑轻薄便携、功能强大,既迎合了时尚人士的娱乐、新潮等消费心理,更充分满足了商务人士办公、手写输入等需求,这种产品特性,很可能使平板电脑在不远的将来让位于商务型平板电脑,未来几年,商务需求有望成为平板电脑的主流。例如基于开源的Android系统,在学生教育、物流运输、餐馆酒店、KTV歌厅等场合,厂商也可以对平板电脑提出极具个性化的应用定制需求,当然,这也要求厂商在软硬件设计、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第3篇

平板电脑vs.电子书 狭路相逢谁得胜?

如果说2009年最热门的IT产品是电子书,那么,2010年的大热则非平板电脑莫属。由于在部分功能和用户群体上的交叉,很多人都将平板电脑与电子书视做两个完全对立的阵营。尤其是当两者都开始搭上移动网络这班车之后,双方的争夺更是上升到谁将引领未来移动终端市场的高度。平板电脑与电子书市场真的已经到了水火不容,必需一决高下的时刻吗?

市场竞争激烈

早在2010年年初iPad上市之前,就有不少分析人士预测,苹果平板电脑的高调上市,将使包括Kindle在内的整个电子书市场受到严重威胁。如今,iPad出货量已经超过了100万台,电子图书下载量也已经超过150万册,苹果的成功使不少国内外厂商也纷纷跟风推出全新的平板电脑产品,其中也包括2009年在电子书领域砸下重金的厂商汉王。

电子书厂商的带头反水使得业界议论纷纷,有许多分析人士指出,汉王向平板电脑领域的转移,代表了电子书厂商的后劲不足。在当前平板电脑一路喊好的市场前景下,不少原本期待靠电子书产品翻身的IT厂商开始动摇。毕竟,虽然2010年电子书销售一直呈现上涨趋势,第1季全球电子书出货量达到了143万台,但目前国内电子书产品的月销售量也不过25万台左右,而2009年全年的销量也不过40万台左右。与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师预测苹果公司iPad在2010年将达到800万~1000万台出货量及600万台左右的销售量比相形见绌。无怪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平板电脑将使电子书产品走向终结。

当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持反对态度,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师认为,目前绝大多数使用者购买iPad的动机在于上网与多媒体相关体验,电子书阅读并不会成为主流。而未来中国市场在礼品、教育与大众三方面则将对电子书产品有较高预期,目前礼品市场仍是今年销售主力,教育市场一旦开拓成功,也将为电子书产品带来千万级的出货量提升。因此,平板电脑将不会撼动目前电子书产品的市场根基。

另外,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两者有可能共赢。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表示:“未来平板电脑是电子杂志阅读的重要平台,目前公司的平板电脑和电子书两条产品线处于平行发展态势。”华旗资讯副总裁范为也在2010中国首届电子书大展暨产业高峰论坛上指出,平板电脑影响的是笔记本电脑市场,电子书影响的是传统纸质书籍市场。两者完全是不一样的市场,并不一定会冲突。拥有这一看法的厂商不在少数,华硕已经宣布将于5月31日采用友达旗下达意电子纸的电子书产品,预计价格只有Kindle的一半;同时还将推出EeePad平板电脑,改善iPad不能外接USB接口、没有配备摄像头等缺点。华旗爱国者也宣布将于年内推出基于谷歌Android 平台的自有品牌平板电脑AigoPad及2款电子书新品。

优势并不明显

在无法判断哪方将获得最终胜利的情况下,不少厂商都选择了平板电脑与电子书产品齐头并进的产品策略。那么,用户究竟是更喜欢类纸阅读、不会反光的电子书产品,还是不但能看电子书,还能收发电子邮件、看电影、浏览图片并编辑文档的平板电脑呢?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二者的优劣。

目前,采用E-Ink墨水的电子书能够提供超长的待机时间,并且无反射的屏幕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觉到疲劳,这是电子书产品的优势所在。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在今后的两到三年内,都很难出现能够提供彩色显示及视频播放功能的电子书产品,这主要是由于高通等厂商的低能耗技术对6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子纸无法达到较好的支持,使得彩色电子书产品无论在显示速度和对比度方面都无法与传统液晶屏竞争。

而平板电脑最主要的优势是颜色鲜艳,能够生动地展现图像、动画及视频信息,同时还可以上网、下载应用程序等。不过在配置方面,平板电脑产品的软硬件功能都很一般,平板电脑普遍采用的液晶面板屏幕长时间使用还会造成视觉疲劳。

由此看来,无论是平板电脑还是电子书产品,比较而言都没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不可否认,在平板电脑上得到更多使用的多点触摸、重力感应、GPS、语音识别等传感技术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对便携终端的一贯认识;E-Ink墨水技术也为书籍阅读带来了全新体验。然而,无论是平板电脑还是电子书产品,想要得到广泛的认可,首先需要挑战的,就是消费者延续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使用习惯。对电脑产品而言,消费者早已习惯使用物理鼠标、键盘进行操作,而不是触摸屏幕;对书籍产品而言,消费者更喜欢快速的手动翻页而不是缓慢的滑动或按键拖动。要改变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当前的配置下,无论是平板电脑还是电子书产品都不占优势。在对新产品体验的好奇心理退却后,平板电脑与电子书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两者都是非主流

虽然平板电脑与电子书产品的支持者各持己见,都认为己方阵营的产品未来还拥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而事实上,无论是平板电脑产品还是电子书产品,在当前的移动终端市场都还只能处于“非主流”的地位。据IDC数据显示,虽然苹果的iPad得到热捧,但实际上传统型平板电脑目前在PC市场的占有率仅1%左右;而电子书的用户群体集中于阅读爱好者,由于覆盖面有限,被业内划归为小众市场产品,在这本来就不大的市场中,Kindle一家就占据了2/3的销售量。

第4篇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业趋向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无论从排版到字体设计还是到图形图像处理上,都为平面设计注入新的血液。电脑艺术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技法上,还从设计师的初步定稿到对整体设计的控制、印刷制版以及和客户的沟通,都取代了传统平面设计中繁复的制作工作。电脑艺术设计给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使得广告设计、报纸设计、杂志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更具有多元性。走在喧嚣的都市,放眼过去都是色彩斑斓的各种海报和形色各异的各类广告,比如服饰、小商品、房地产、招生、饮料、计算机、电影海报等等,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海报,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某一特定商业活动进行商业推销的制胜法宝。商家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有好的销售,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到处进行广告宣传,为了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将广告贴到人口流动比较大,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制作精美而又有创意的画面成为各大商家首选。过去,我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总是被嘲笑,老外戏称咱们中国的商品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现在,由于电脑艺术设计的加入,我们产品包装外观的设计达到了相当精美的程度,包装内在质量也得到空前的提高,减少了由于不美观外包装和包装质量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基本上改变了“一类产品,二类包装。三类价格”的旧貌。电脑艺术设计的出现,并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后,便以其独特的语言给平面设计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拓展了平面广告的创造空间。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观念和方法。

三、电脑艺术设计在网络广告中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脑已普及到亿万家庭,网络广告逐渐成为网络上的热点,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广告主都对其充满冀望。网络广告作为所有网站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而网站的点击率和浏览人群是广告主投放广告的依据。因此网站要吸引多的浏览人群和广告客户就必须有一个精美的网站,于是就需要设计师进行网站的建设和设计制作。

当前,我国还基本处于广告设计人员与网页制作人员相脱节的状态,即广告设计人员不懂制作网页的知识,网页制作人员欠缺广告专业知识,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正好符合其需要。因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正好可以把握好这样一个契机。

四、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已经运用了较长的时间。建筑学上许多的传统理论通过电脑得到了延续和发展。随着电脑艺术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它能通过高度复杂的视觉方式来表达设计师对建筑的构思和创作。

每个建筑方案在设计以及宣传等过程中,一般有两种方法来展示其最终效果;一种是建筑设计图及效果图。另一种是实体模型,但实体模型无论从质感到细节表现都无法达到尽善尽美,而且制作成本高,不易流动展示。效果图则可以很好克服以上缺点。而运用电脑技术制作的效果图则更胜一筹。因此,电脑建筑效果图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从建筑设计到广告宣传等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很多房地产商的广告中更是随处可见。论文毕业论文

五、我国电脑艺术设计教育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认识也过于简单化。大家普遍认为:会画画,会设计软件的操作就可以作设计。许多设计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更是明文列出须应聘人员有几年的美术功底。会操作哪几个电脑设计软件这种错误的信息对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产生了就业的误导。

其次,从课堂教学层面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没有紧密联系人才市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教学只停留在老师课堂教,学生课下做练习的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大多是老师讲述,基本都是围绕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软件课的教学,根本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要。这使得教学被束缚在一种与社会孤立的尴尬状态之中,供给学生的也几乎是与社会绝缘的知识,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是学生学习只寄托在课堂,只停留在课本的实例制作,课后不愿去学习新的知识,缺乏尝试精神,这使得学生学与用和市场完全脱节,根本没有能力完成好商业化的具体项目的设计和制作。

因此,中国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合作办学,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如实训场地、实训设施、一线设计师等,建立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习实训等合作关系,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学习,并要求学习的教师参与其商业项目的开发与设计,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上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电脑软件课,同时也需要导入一些商业案例进行教学和研究,引入商业项目进行模拟实训,使学生尽早地了解自己将来要做的工作,并且让学生深入合作企业和设计公司实习,了解其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从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六、专业人才需求及特点

(一)人才需求概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毕业于电脑艺术专业的学生就业时首选上海、北京、广东,其次为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再次是东西部地区。涉及的企业以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他形式企业为主。该专业目前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民营企业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1000元月左右薪金成为毕业生的求职大致底薪。

就业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需要具有新知识、高技能、综合素质和良好品质的电脑艺术设计人才。

(二)人才需求特点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管理人才及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制作应用型人才

。在经过三至四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后,学生毕业时理论知识在适度、够用的前提下,重点是学生的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七、专业培养及就业趋向

(一1专业领域职业岗位

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师、美术指导、策划、绘图员;室内设计公司的室内设计师、CAD出图员;展示设计公司的展示设计师、陈列设计师、企业宣传部门设计人员、策划人员;出版社的平面设计人员、插图公司插图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部产品包装设计师。

(二)职业面向

主要就业岗位:广告公司、艺术设计公司、各类企业、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次要就业岗位: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其他就业岗位:企业宣传部门、出版社、插图公司、建筑设计院、企业产品开发部、教育部门、自主创业。

(三)知识结构培养

1、平面创作能力、企业形象设计能力、房地产广告设计能力、网页设计的能力、室内设计能力、展示设计能力的培养,熟练地掌握各种平面设计软件。熟悉设计类的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知识;2、具有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手绘POP的能力:3、掌握广告创作的各种表现技法,具备企业策划和广告策划能力;4、熟悉运用室内设计的各种软件;5、熟悉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报纸广告、户外媒体广告等平面设计知识;6、熟练掌握FLASH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FLASH动画广告的设计和制作,具备网络广告设计能力;7、熟练掌握3DMAX的应用,及运用其进行室内外效果图和展示设计效果图的制作表达;8、掌握建筑室内外的表现与应用知识;9、掌握印刷排版知识和印前印后知识;10、对纸张有一定的了解。

(四)基本素质培养

第5篇

“壹人壹本一直是一家软件公司。”在2013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上,壹人壹本COO方礼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一直强调这一点。和平板电脑厂商相比,方礼勇更认可这个定位。从平板电脑到云平台,再到其智慧城市蓝图,方礼勇认为壹人壹本一直在做一件事:以平板电脑为载体、商务办公为核心应用、云平台为核心服务,打造围绕“数字书写”的生态圈。

做智慧城市服务平台

近日,在以“人文、拓展、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之实践”为主题的2013智慧城市论坛上,壹人壹本COO方礼勇进行了主题演讲。一家以平板电脑出名的企业在智慧城市的研讨会上,探讨智慧城市的平台解决方案,或许让人有些疑惑。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不管平台搭建得多好、信息处理多快,要将智慧城市落地,移动设备必不可少。壹人壹本有最好的移动办公设备,应该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方礼勇表示,一直以来,壹人壹本专注于移动办公和电子书包两大领域,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政府移动办公正是是壹人壹本的强项。

硬件终端普及是实现智慧城市的一个条件,但智慧城市最关键的环节并不是硬件终端。“我们不会成为单一的硬件提供商,而是会成为服务平台提供商。”他表示,在这个平台上,壹人壹本将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定制和推送适用应用。

该平台基于E人E本“云+端”战略智慧云服务——在传统网盘功能之上,增加手写办公文件、网摘、收藏夹的双向同步功能,实现E人E本与PC的无缝互通,定制打造基于数字化书写的“云+端”移动办公理念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智慧云”功能可以将各类办公文档通过云端在各个设备上同步,除了满足移动办公的云共享需求外,还能在E人E本丢失后通过同步数据找回文件,避免损失。

以手写笔为基础的生态圈

“大众对壹人壹本一直有误解。我们不仅是一家平板电脑厂商,还是一家软件公司。” 方礼勇表示,“正如亚马逊的核心竞争力是数字阅读一样,壹人壹本的核心竞争力是手写技术,并围绕这个技术开发出各种适合移动办公的应用软件。壹人壹本推出平板电脑并不仅是为了出售硬件,而且是为了打造一款最适合手写的平板电脑。”

手写技术是壹人壹本的最大竞争力,壹人壹本推出的云服务以及未来的其他产品都将围绕手写进行开发和优化。实际上,这样的策略已取得一些成功:2012年第三季度,壹人壹本的市场份额居中国平板电脑行业第三名;在商务平板电脑市场占据了超过40%的份额。在方礼勇看来,2013年将成为移动办公元年,硬件设备上,NPD预计2013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达到2.565亿台,2017年增长至5.794亿台;而在应用上,基于Native App 和HTML 5的应用开发将更加深入,应用体验将进一步克服传统PC体验的弊病;在市场上,政府、教育、金融、医疗、建筑等行业将成为增长较快的市场。这些都将成为壹人壹本的发展机会。

今年2月,清华同方全股收购壹人壹本,这将为壹人壹本提供更多资源和动力。“现在已经进入多屏互动时代,清华同方拥有电视、电脑等多条产品线,但独独没有平板电脑,而壹人壹本只有平板电脑,但没有其他的屏幕。这次收购让双方的产品线得到充分补充。”方礼勇表示。

第6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商;电脑组装商;大型电脑市场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一、电脑市场的特点

电脑市场是一个产品价格波动非常频繁且库存商品贬值特别明显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所销售的商品,商家会处在非常被动的地位。我们在对电脑销售市场的研究中发现,面对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脑市场上大大小小的经销商大多数都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组织公司的业务流程,在非常低的毛利率下,整个市场的运作显示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这让用户享受到了许多实惠。这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自然选择所形成的一种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模式。研究电脑市场的供应链管理可以为其它行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想和方法。如果说Dell是成功地实现了电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那么电脑市场是小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典型代表。

我们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台式机的组装与销售供应链。这里所讲的大型电脑市场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如像遍布全国各地的赛博电脑市场那样,里面有数以百计的经销商,电脑的各种零部件供应相对具有完整性,并且同一类部件(如内存)有多个供应商供货,市场具有充裕的选择余地,市场竞争的环境条件具备。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用户往往也喜欢到这样的市场来配置电脑,因为用户的选择余地大,各种用户的需求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足,并且用户的话语权也会更大一些。正是因为这样原因,在现阶段,大型电脑市场的人气都较旺盛,商家依靠销售规模以一种低成本方式获得其应得的利润,这是一种良性的市场竞争状况。如果市场的规模太小,我们的许多结论会不适用。

二、电脑市场的供应链结构分析

大型电脑市场的零部件供应商与电脑组装商之间基本上都建立有战略协作的合作伙伴关系,其目的是平衡零部件的价格波动及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一个电脑组装商总是与多个零部件供应商相联系,电脑组装商所需的每一类零部件一般选择一个主要供应商,这样便于形成规模化优势,每一个电脑组装商都面对众多的用户。同样,每一个零部件供应商也面对多个电脑组装商,通过提供长期的零部件供应,其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双方的长期协作而建立起来的伙伴关系,零部件供应商为培养其用户的忠诚度,通过价格优惠,通过供应商按销量对电脑组装商发放年终返点的激励机制,使供需关系保持相对稳定,零部件供应商在市场中具有主动性。大型电脑市场的供应链结构为典型的网状,如下图1所示。

此外,有相当数量的电脑组装商,同时又是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一种或几种零部件的供应,比如厂家的主板。同样,它也对其它电脑组装商供应电脑零部件,其运作模式与专门从事零部件供应的商家一样,我们在图中并没有表示出来。这样的角色是集供应商、制造商与销售商三重身份于一身,更有利于供应链流程的缩短。

大型电脑市场的供应链就是靠这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联系起来,通过彼此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形成了无数条性质基本相同的供应链,供应链之间存在交叉,但不会产生明显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讲,电脑市场的竞争就是无数条这样的相互间有着紧密联系的供应链间的竞争。

这种竞争与合作关系使库存向供应商集中,这更利于库存的规模化控制与管理。使传统买卖关系下的双方短期利益对立转变为供应链环境下长期合作带来的利益取向一致。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对市场需的响应速度,也有利于平滑用户需求的波动,特别是价格呈长期下降趋势的计算机市场,有利于共同应对价格波动。这是一种双赢或多赢的供应链结构。

三、电脑市场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分析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电脑组装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一方面,他是市场销售终端,扮演着销售商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又是整机产品的组装制造商,因此它也同时扮演着制造商的角色,电脑组装商具有这样的双重身份。整个电脑市场供应链的利润最终是由电脑组装商来实现,用户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也首先在电脑组装商处得到反应。

在面对客户,如何抓住市场销售机会方面,电脑组装商总是不失时机的抓住有购买需求的潜在客户在店内留足的机会。这项工作主要是通过面向终端客户的销售人员来实现。如通过主动招呼,向潜在用户介绍产品特点,寻问用户的需求,主动填写配置报价单等方式来争取客户。这种作法,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可以通过商家间的比较来选择自己满意的配置和价格。

在面对电脑组装采购所需电脑零部件方面,当用户确定购买后,需要强调的是电脑组装商要求订单必须落实,商家才会进行有关零部件的采购,任何意向性的未能落实的订单都不会触发电脑组装商的采购行为。一旦订单得到落实,其标志是用户交纳少量定金,这时商家根据用户的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库存状况,通过与合作的零部件供应商协作,以非常低的交易成本快速组织相关的电脑零部件。可以说,这是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在时效上,通常两小时左右即可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整机组装的全过程。

从用户需求到原材料的采购、电脑的组装都体现了准时制、按订单生产的特点,这是非常典型的拉动式生产。但这样的准时制、按订单生产与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市场的需求对每个电脑组装商来讲,都具有小规模甚至不成规模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如果把手工化组装电脑比作流水线,这样的流水线的运行常常具有不连续性,中断行为经常发生,数小时甚至整天没有装机业务的事情时有发生。高峰期会使装机操作满负荷运行,特别是假期等特殊时段,组装机数量会比平时高数倍,因此其采购行为具有不稳定、不连续性的特点。如何适应这种随机性很强的市场需求呢?这的确是电脑装机不同于其它市场和其它制造企业的地方,在电脑市场的一种通用方法就是要求零部件的采购本地化,库存尽可能的前置,由供应商管理库存;组装制造环节尽可能的后置,当用户的需求真正确定后,再组织有关的零部件采购和组织装机。

在采购环节,组装商家与上游供应商通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和相互间的信任机制,使采购环节变得简单便捷、低成本、高效率。采购环节的具体做法通常是这样,通过电话报订单由供应商送货上门或直接到供应商处提取所需零部件,如机箱、主板等。因为双方建立了信任机制,购买方只需在出库单上签字认可,资金的结算不要求实时化,而是过后进行双方间的结算,整个采购环节显得非常简洁和低成本。电脑组装商总是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或从专业的角度为用户提供改变配置的建议,电脑组装商总是倾向于向用户介绍自己或其合作伙伴的电脑部件,这种方式为用户提供一个减少中转环节的成本优势,使用户可以得到更好的性价比,同时也可以满足自己的规模优势,这里存在一个用户的个性需求与商家资源配置的冲突问题,如果商家预感到这样的冲突可能发生,商家会尽可能地按照用户的要求组织相关的零部件。

在组装环节,通常都是就地组装,一个熟练的电脑组装工,可以在一小时左右组装好一台电脑,在时效上,用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组装好后通过当场试机,在用户满意后再装箱由用户带走。

在售后服务方面,电脑组装商一般都提供主要零部件一年的质量保证,有些规模较大的电脑组装商还可对台式机的销售提供质保期免费上门服务的承诺。这些做法通常是用户可以接受的。

在零部件销售商与零部件制造间之间的采购关系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制,这种方式对零部件销售商来讲,可以减少资金投入,可以减少价格下降带来的风险,但零部件供应商收取的费用较低;另一类是买断制,它要求零部件销售商投入较多的资金,可以得到比费用更高的利润,但同时也要承担因价格下降所带来的风险。两种方式各有其利弊。

在有相当规模的电脑市场中,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环境高度发达,这种市场的运作将供应链管理中的“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产品,最快地满足用户需求。”这个问题的解答在不具备规模效应的情况下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四、电脑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脑市场上的电脑组装商数量多达几十家甚至数百家,电脑组装商的势力也各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一些有规模和势力的电脑组装商在经营的采购、组装、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运作都较为规范,其利润率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售后服务也有较好的保证。但这样的电脑组装商在数量上并不多,在数量上占多数的是规模势力都较小的电脑组装商。它们的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1.在面对终端客户进行的业务商谈是一个典型的博弈过程,这取决于客户的知识、智慧、经验及对市场信息的把握程度。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客户,精通电脑、熟悉电脑市场行情,并且具有较为丰富的购机经验,小规模的电脑组装商对这类客户通常需要大幅让利,把利润率做得很低。

第二类客户,熟悉电脑,但不太熟悉电脑市场,特别是一些玩游戏、视频的高配置需求的用户,其高配置的配件本身利润率就较高,加之,对市场不太熟悉,小规模电脑组装商可以从中获取较高的利润。

第三类客户,即一般性略知电脑知识的用户,配置要求大众化,面对这样的客户,小规模的电脑组装商还处在资本积累的初期,体现在运作上不太规范。他们利用电脑市场的价格波动频繁,加之零配件的种类繁多,许多配件的价格并不透明(如主板、显示卡、机箱等)的特点,不太熟悉电脑市场的客户往往会成为其获取最大利润的机会,暴利现象随时都可能发生。用户购置的计算机得到的性价比往往比较低。

2.也有为数极少的电脑组装商利用客户不知情的弱点进行骗买、以假乱真或以暴力威胁购买,骗买及以假乱真时有发生,暴力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极低,但会严重影响市场的正常运行。商家的信用缺失问题还需解决,市场的监督与约束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3.商家间的零部件买卖关系在信用机制下显得便捷,同时也蕴含着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客户端商家的道德缺失所带来的风险,表现为拿货后公司消失,让供应商受骗上当。这种事件也时有发生。供应商应作好对其客户的信用认证,避免这样式的风险发生。

4.在面对用户的售后服务方面,一般都提供主要零部件一年的保修或保换期,当用户在保修期内真正遇到硬件问题时,寻求商家的帮助时,经常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因此,售后服务还需要加强。

五、结论

大型电脑市场的供应链管理运作流程体现了一种高效率、低成本、对用户需求能及时快速反应等特点。在面对原材料快速贬值的电脑市场上,通过库存尽可能的前置,制造尽可能的后置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通过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协作来完成高效、低成本的采购与物流,零部件库存前置使物流规模化能更好的体现。以用户需求驱动的组装制造环节的后置使产品更贴近用户,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在原材料的采购上,采用按定单组织生产的思想。在供应商本地化的环境下可以快速组织原材料,通过建立战略协作关系使原材料的采购环节表现出具有非常低的交易成本、非常高的响应时效等特点。整个供应链是低成本、高效率运作的典型,这值得其它行业借鉴。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借道电信 电脑进村

7月17日,浪潮电脑与唐山网通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前半年时间内,浪潮与河北各地网通联合推广“宽带捆绑电脑”套餐,已经销售出数万套电脑。此外,浪潮还在河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

据了解,除浪潮之外,国内主要的电脑厂商都已经或早或晚与各地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杀入农村电脑市场。5月15日,方正电脑与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面向广东市场推广“宽带捆绑电脑”套餐。6月21日,清华同方与北京网通联合推出了针对北京郊区客户的宽带上网一揽子市场计划。7月7日,海尔电脑参与山东省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项目,将其开拓农村市场的战略向纵深推进了一步。7月16日,惠普与江苏电信达成战略合作,电信宽带用户首付198元(最低)并每月支付相应的宽带上网费用,持续缴纳27个月即可获得惠普电脑。据了解,除江苏外,惠普还将在中国电信辐射的其他区域展开更大规模的合作。在北方,惠普与网通的合作也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电脑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模式大体相同,就是将电脑与上网资费打包,以分期或者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推向农村市场,不同的电脑产品与不同的上网资费组合成不同的套餐,面向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用户。

在多年以前,上网送电脑的销售方式就已经出现过,但是并没有成功。而现在,电脑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将有何不同?

初战告捷

“IT厂商实际上是在借助网通和电信的营销体系,以便更方便、快捷地切入农村电脑市场;而固话运营商目前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要想拓展农村市场的宽带接入数量,没有电脑是不行的,这是双方能够达成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浪潮集团电脑事业部总经理黄刚向记者如此分析。

据统计,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0%,但是宽带的普及率却非常低,只有6%。另外,从当前的政策层面上看,信息化普及是国家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一市场前景被业界广泛看好。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农村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有了强烈的上网需求,他们需要通过网络获取相关信息,而且电脑操作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事。种种迹象显示,农村电脑市场正在逐渐成熟。

2006年12月,惠普首次与电信运营商在江苏泰州展开合作,用户可以通过首付1480元、月付198元套餐的方式,从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泰州分公司购买惠普双核奔腾台式电脑,并能获得每月150小时的2M高速网络接入服务。据介绍,这种模式是泰州电信为推动该地区宽带业务做的尝试。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促进了惠普在泰州的销售业绩,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惠普就卖出了1.8万台电脑,而泰州电信也发展了1.8万个宽带接入用户。

这种销售模式前所未有的成功,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黄刚告诉记者说:“浪潮根本没有家用电脑的销售渠道,直接面向底层的农村市场进行销售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网通这个销售通道,我们不会面向农村推广产品。”据记者了解,从去年年底双方开始合作起至2007年6月,仅半年多的时间,浪潮就卖出几万台电脑,而唐山网通也获得了数万宽带接入用户。

浪潮将功劳归结为唐山网通遍布唐山各地县的庞大的营业网点。但据记者进一步了解,浪潮与网通合作的目的并不只限于农村市场,浪潮还有更深远的打算。

各取所需

此次浪潮与唐山网通的合作已经突破了以往IT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模式,不仅在农村市场上,在网通所面对的政府、教育等行业市场上,双方都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网通联手推电脑的套餐价格极低,浪潮处于无利或者低利的状态之下。与之相比,惠普的套餐价格则呈现出良好的获利空间。那么浪潮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一位唐山网通的管理人员这样告诉记者:“唐山由于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以及首钢的搬迁,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另外,唐山也是河北省最为发达的地区,GDP以及财政收入都处于领先地位;加上市委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各行业日后释放出来的信息化需求非常可观。”

记者还了解到,唐山网通正在大力转型,面向行业客户做系统集成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是,唐山网通在新领域的能力和经验都非常欠缺,选择与IT厂商,尤其是具有商用客户服务经验和整体方案提供能力的电脑厂商合作,会给唐山网通提供很大的帮助。反过来,唐山网通遍布各地的营业网点,无疑会带给战略盟友浪潮巨大的市场机会。

与唐山网通相比,江苏电信的转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江苏农网的建设,使得围绕中国电信固定宽带网络提供增值服务的相关SP企业相继成立,这些项目都将为IT厂商提供市场机会。

评论:“性格不合”蕴含风险

目前看来,IT和电信的确是开拓农村电脑市场的最佳拍档,因为他们面对共同的目标市场,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但不容乐观的是,电信和IT在商业运作方面有较大差异,两者可能会因为“性格不合”而分道扬镳;而且,农村市场有可能把电脑厂商拖入零利润的泥潭。

记者了解,浪潮并不是唐山网通开始最青睐的厂商,另外两家国内知名的电脑厂商之所以出局,是因为无法满足网通的个性化需求,在送货周期、售后服务以及与当地渠道利益协调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另外,网通与电脑厂商对市场的预测可能也会出现非常大的偏差,导致供货周期产生问题。

在记者采访中,一位与电信运营商打过交道的电脑销售人员说,无论是网通还是电信,他们都是国字头企业,与已经完全市场化的IT企业差别很大,电信运营商的决策机制、包括付款流程都难与电脑厂商达成非常流畅的配合。

另外,大量分散的、低层次的农村用户,对电脑厂商的售后服务体系将提出巨大挑战。由于农村用户电脑知识相当欠缺,很多用户会事无巨细地向厂商请求帮助,甚至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出现了问题,也会要求电脑厂商提供服务甚至上门服务。

第8篇

台式PC将被谁替代

2007年,在笔记本电脑市场的不断蚕食下,家用台式电脑厂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从2002年惠普以260亿美元收购康柏,到2004年底联想以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PC竞争格局似乎更为扑朔迷离。

据市场研究公司易观国际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PC市场台式电脑出货量为394.1万台,比2006年第三季度减少了9.6%,国内市场笔记本电脑占有即将超过台式电脑,一方面,笔记本电脑移动便携,另一方面,性能上也不输于台式电脑。

目前,对PC构成最大冲击的产品就是手机。手机的功能正在日趋强大,“手机将替代PC”的说法此起彼伏。《经济学人》评论说,看起来,个人电脑的“个人化”梦想,会由手机来代替它完成。IBM著名软件专家萨姆・鲁比则表示,在最近25年中,手机在科技领域内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曾经的王者PC。

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英特尔CEO奥特里尼近日联合撰文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台式PC上将会出现更多的功能和更强的运算能力,并且提供更为标准化的平台,而且这一切,都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来实现。同时PC在欣欣向荣的数字设备市场中找到了新的功能。

PC和TV融合欲近还远

对于PC产业链来说,数字家庭一直是个梦想。微软以Wintel联盟杀入数字家庭,推出媒体中心(MCE)操作系统来支持英特尔的数字家庭平台。AMD也Live!新品牌,各大PC品牌更是频频出现在数字家庭各种联盟的名单里……英特尔副总裁穆雷・伊登(MoolyEden)认为,高清晰视频DVD机目前还是少数电脑玩家手中的设备,但在未来几年中,可能会成为电脑的标准配置。目前,微软公司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英国电信集团(BTGroup)、德国的T在线(T-Online)以及另外一些有线电视运营商签署协议,销售即将推出的新版本Xbox,这种Xbox能够录制IPTV数字视频节目。如果这些努力如预期那样获得成功,消费者就能够在端到端的视窗网络上玩游戏、看电视、下载视频节目了。但是如何把电视和电脑融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等待他们的是标准、带宽、杀手级应用等种种问题。

PC厂商各怀绝技

PC行业表示,PC已经进入一个产业洗牌期。从近日的华硕和技嘉合并,希捷以19亿美元收购迈拓,PC产业的并购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成熟的市场上品牌被不断集中化。

业界普遍认为,2007年家用电脑全面向宽屏液晶过渡。无论是联想、长城、还是方正、TCL,各大PC厂商纷纷不约而同地将目标指向了19英寸宽屏电脑。而从国内外厂商的所占份额来看,国产家用电脑品牌的优势突出,以联想、清华同方、方正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在技术和制造上均已具有了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能力。

调查显示,联想以22.0%的关注比例成为2007年2月份最受关注的家用电脑品牌,联想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电脑品牌,在收购IBM的PC部门后已跃居为全球第三大PC生产厂商。从市场状况来看,戴尔的直销模式在中国家用电脑市场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排行榜的第二位,获得20.1%的关注比例。清华同方和惠普的关注比例接近,分列排行榜的第三和第四位。

第9篇

据易观国际分析预测,到2010年中国电脑台式机市场总销量将达到2600.2万台,从2006年到2010年的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13.4%。

在影响台式机市场销量的因素中,促进因素主要有互联网及网络游戏的进一步发展及四、五级市场与农村市场等新增市场的发展;阻碍因素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对台式机的替代及一、二级城市市场的台式机拥有量趋于饱和。

电脑市场一般分为商用和家用两部分,这两个市场的目标用户对于电脑的需求有着很大的不同。

家用PC更多地注重娱乐功能,特别是在影视、游戏方面予以增强。

与家用PC相比,商用PC需要面对的是各行各业的不同需求。而不同的行业对于电脑的需求也大不相同,例如普通办公应用只需要处理基本的文案操作即可,而一些图形工作室的电脑则需要比较强大的显示功能,影视行业对电脑的需求是在视频功能上的进一步加强等。

显然,商用PC市场是一个更需要细分的市场,能够满足各种不同行业对性能或功能要求的设计是市场对商用PC的最高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品牌商用PC的型号比较复杂,甚至同一个型号之间还具有更细化的不同配置,显然这些都是对应不同需求的设计。

然而,如此细化的市场需求是任何PC厂商都不可能去适应的。因此商务PC也在主打定制的概念,大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要求PC厂商设计出适合的配置,只可惜大规模的定制对于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是不能实现的,还是需要在现有的机型中进行选择。

集成化 整合化

其实,商用PC厂商早已经注意到这样的市场需求,而适应这一市场的方式更多地落在对商用PC的通用设计上。

如果在各个商用PC厂商主页进行产品检索,我们很容易发现相同时期的商用PC产品无论设计还是配置都很相似,甚至不同时期的商用PC设计概念都没有变化,那就是集成化、整合化。

在英特尔推出整合主板的概念之后,整合作为最佳的低成本解决方案迅速占据了商用PC市场。采用整合主板搭建起来的PC可以满足常规商务办公的需求,并得到更低的价格。

而今天,我们面对的整合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而是统一、综合化设计的具体体现,目前的整合主板功能越来越完善,而性能也不再像早期的整合型设计那样低下,已经能够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

当然,对于多数企业,仅仅提供一套整合主板的电脑并不能满足性能、功能等方面的需求,这就还需要商用PC设计的另一思路――扩展。

即使采用了整合设计,商用PC依旧保留了较强的扩展性,提供比较丰富的主流扩展插槽,如PCI、PCI Express 1×、PCI Express 16×等,此外一般的商务PC都提供了比较多的USB接口,基本能够保证常规扩展的需求。

那么,作为商用PC厂商,他们提供给市场的产品在严格意义上说应该称为半成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的CPU配置、内存容量、硬盘容量等基本因素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再在此基础上增加需要的板卡、配件,满足自己的要求。

液晶显示器成主流

液晶显示屏幕在占据了家庭中电脑、电视等的桌面之后,又开始向办公室的桌面扩张,如果说前一两年我们还可以找到选用CRT显示器的廉价电脑的话,今天的商用PC市场显示器都已经走向了液晶,这主要是今年液晶显示器的成本大幅下降带来的好处。现在,选择液晶显示器和CRT的成本已经相差无几。

在显示器的选择上,各个PC厂商都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可选型号,而其中的功能设计等方面的小小改进十分实用。例如,有些型号的显示器内置音箱,而且几乎不影响显示器的体积;有些可以旋转成纵向的屏幕使用,在阅读网页或文字处理软件的文字时可以同时阅读更多内容;有些显示器带有USB HUB功能,即使把机箱藏在桌子下面也可以方便地使用USB设备;有些采用可左右转动的显示器能够让多人协同工作的时候更方便地看到屏幕。

此外,选择窄边框的液晶显示器可以进行多屏幕的组合,获得更大的视野和更方便的窗口切换。

相比传统的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虽然依然担负着显示这个重要任务,但是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应用习惯,随着液晶显示器的普及和功能设计的进一步提升,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见到更多基于显示设计的更新应用方式在商用PC上出现。

音箱设计需内置

与家用PC不同,商用PC对音响效果几乎没有任何追求,一方面是因为在办公室里本来就不适合播放音乐,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办公室桌面对空间的要求,因此绝大多数商用PC都没有将音箱作为标准配置的内容。

然而考虑到电脑在运行某些程序的时候需要通过声音发出提示信息,绝大多数商用PC都提供了机箱内置音箱的设计。虽然内置音响效果并不好,而且一般情况下声音很小,不过足够听到Windows或其他软件的声音提示。当然如果需要,完全可以另外购买音箱或者耳机满足自己对音响效果的要求。

内置音箱的另一处不足在于音量调节的不方便,需要通过操作系统的软件操作进行调节,略显得麻烦一些。

设计更注重安全

国内的商用PC普遍把宣传点集中在安全方面的设计,通过软硬件的设计保证用户资料的安全。更夸张的设计竟然包括对所有接口加锁,用上锁的机箱禁止他人使用。不过在很多时候,这种最原始的笨办法反而最有效。几乎所有的商用电脑都设计有加锁的部位,有些是可以将机箱锁上,禁止更换内部配件;有些可以把电脑锁在桌子上,防盗;还有就是对前后面板接口枷锁,可以防止他人利用移动存储设备复制需要保密的信息,甚至禁止他人的使用。

外形小巧、稳定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写字楼里面,每一位员工的座位都是很狭小的,因此我们自然需要电脑的体积也更加轻便,一方面小巧的电脑可以节省桌面空间,另一方面搬运起来也更为容易。

目前的商用PC市场上轻小型的主机并不新奇,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设计上的不同。

轻小型的电脑主机从结构上看有两类,分别是ATX架构和BTX架构,这两种结构的主板设计完全不同,因此追求轻小的方式也不同。

ATX架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架构,发展较为成熟,在ATX架构基础上实现的轻小设计基本上是以缩小的方式实现,机箱内部空间更紧凑,因此对散热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在BTX架构基础上实现的轻小设计则依靠结构方式实现,因为调整了机箱内部的结构,虽然空间更小,但是散热性却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小巧又能够保证运行的稳定。

越来越小巧的机箱让机箱不必再藏身桌子下面,摆在桌面上十分美观,甚至可以成为桌面的点缀。

光存储普及化

第10篇

毫无疑问,iPad算得上一位绝顶高手,但它却并不如独孤求败般寂寞,许多产品都已经重装上阵或者蓄势待发,对iPad虎视眈眈――要想独霸这个市场?没那么容易!

iPad是款优秀的产品,但绝对不是消费者唯一的选择。在iPad之外,同样选择多多,Atom搭配windows的平板超便携电脑、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MID类产品以及传统IT/3C厂商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的xPad,无意识中,这些产品已经对iPad形成了合围之势。

为此,《微型计算机》特地选择了部分已经上市或即将上市的,有潜力成为iPad竞争对手的产品,在此为大家进行展示并与iPad做简单的对比评论。只是想告诉大家,在iPad之外,选择同样多多。

以下机型作为《微型计算机》选出的iPad潜在对手,我们将从易用性、便携性、功能与扩展性、应用程序丰富程度,多媒体性能,电池续航能力以及价格六个方面将其进行比较。必须要说明的是,iPad的相关竞争产品绝不仅限于下文所介绍的产品,它们只是挑选出来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例。

平板超便携电脑华石页EeePC T101MT

乔布斯曾表示,iPad将会是一款填补智能手机和传统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产品,而这个定位多少与超便携电脑(上网本)的定位有些重合,不得不说jPad与超便携电脑也会进行一场局部战争。

EeePC T101MT算是较为创新的超便携电脑,它进行了Tablel PC式的改革。在配置上,EeePC 101MT使用了块10.1英寸大小的触控屏,支持触控输入和多点触控操作。同时,与传统MID类产品不同的是它更像是一台纯粹血统的Tablet PC――拥有完整的键盘和可旋转的屏幕。

与iPad相比,EeePC T101MT采用了Atom N450处理器和集成的GMA X3150显卡,无论是处理器性能还是显卡性能都比前者强不少。而且在加入触控式操作和可旋转屏幕之后,我们认为T101MT也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超便携电脑了,更多的“平板血液”实在无法让人不将它与iPad联想在一起做比较,而这种高度整合式的设备相信也是整个2010年业界一大发展趋势。

当然,别忘记了被华硕寄予厚望的划时代产品EeePad,传说中超越iPad的产品到底会以怎样的姿态,在何时展现在世人面前呢?恐怕诸多用户都已经翘首以待了吧?可惜的是,华硕对此口风甚紧,目前已知没有太多资料信息流出,咱们还是继续等等吧!

汉王TouchPad F10Windows系统下的xPad

目标不仅仅是电子书市场汉王显然还想在平板电脑市场上有一番作为。在今年的IDF 2010上汉王展示了两款基于Windows系统和Intel架构平台的平板电脑产品――TouchPadB10和F10。对于报价无限接近iPad的T0uchDad F10,我们有着更多的兴趣。

与之前的一般MID产品相比,Touchpad F10在性能和扩展性上都要强上不少。虽然相比一般笔记本电脑还存在不小的性能差异,但是对于网页浏览邮件办公文档处理等日常任务已经可以完全胜任。不过跟大多数采用Atom z系处理器的超便携电脑类似,TouchDadF10的整体性能表现不算太好,在播放1080p视频时还是有些吃力。但10.1的全触屏、便捷的触控操作以及800q以下的轻薄设计在便携性和实际使用上都能带给使用者不错的使用体验。

And roid又来了Neofonie WePad

这是一款针对性非常明显的产品,无论是从产品名称价格还是设计风格上,矛头都直指iPad。

由德国公司Neofonie的WePad是一款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拥有更大的屏幕、更快主频的处理器以及内置摄像头和扩展卡槽,WePad在大屏幕下做到了800g的重量殊实不易。除此之外,WePad的亮点也不在少数,它采用的是定制版的Linux平台搭配Android系统允许用户同时安装使用Android Market和Adobe Air程序。而且Neofonie作为传媒出身的公司,还在WePad上大力推广WeMagazine电子阅读平台,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电子书平台,诸多行业意见都认为其相比iBook更加有竞争力。

第11篇

关键词:联想;IBM;收购;跨国企业;创新;投资

一、联想集团(Lenovo)浅述

提起联想,人们多数会想起那个曾以“联想收购IBM”这样一则消息而振奋人心的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尽管事实被夸张,联想集团收购的只不过是IBM的全球PC(个人电脑)业务,而IBM在业界所涉猎的范围要广阔的许多,如软件、大型机等,但跨国企业的收购行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的表面成功。此外,“联想”二字实际上代表着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联想集团,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Lenovo”仅是作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成员企业之一,而联想控股实则打造出过除联想集团外的神州数码、弘毅投资等其他企业。

本文我们讨论的“联想”,是联想集团,即以个人科技产品为核心的一家跨国企业。

交代清楚以上背景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联想集团,作为中国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经历与经验。

二、联想集团的发展历史

联想集团在2003年4月正式启用集团新标识“Lenovo”,替代了此前的“Legend”,并在全球范围内注册,最初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之名。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有趣的是,在提到联想的创立之初时,往往会提到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名字——柳传志。我以为,如果说史蒂夫·乔布斯是世界个人电脑革命的先驱者,那么柳传志则是意识到个人电脑必将在未来的中国掀起革命,并且为之付诸实践的佼佼者。

参考百度百科的资料,最初的联想集团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柳传志带领共11位科技人员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创办。

简单归纳一下联想建团的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香港联想电脑公司成立,采用“Legend”为名,随后联想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在90年代最初期,首次推出了联想品牌的个人电脑,开启中国个人电脑革命。

90年代初期,联想股票在香港上市,首次在海外市场亮相,并逐渐登上IT事业的顶峰。自1996年来,连续十一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占据中国个人电脑市场超过三成份额,并在2002年首次进入全球第五。

21世纪是联想集团翻天覆地的开始。2005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随即开始进一步进行科技创新,推出以ThinkPad、IdeaPad、乐Phone、平板电脑乐Pad等一系列收到市场青睐的产品;与此同时,联想致力于企业责任的培养,先后支持都灵冬奥会、在大陆实施电脑免费回收服务、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合作伙伴、将信息科技产品带入农村、为地震灾区捐款等等。

2011年末,柳传志卸任董事长一职,担任名誉董事长,一代功臣CEO杨元庆同时兼任联想集团董事长。

三、联想集团对外投资的过程

3.1 对外投资思想萌芽

我以为,联想集团最初对外投资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时香港还未回归,联想大胆地选择与两家香港公司合作,并成立香港联想公司,已经是勇于创新、敢于投资的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联想选择了香港导远公司与中国技术转让公司,而这两家公司在当时实力均不雄厚。联想选择这两家公司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又不会受制于人。同时中国技术转让公司信誉良好,可以保障充足的贷款;而香港导远公司有国际市场上的计算机销售经验,熟悉海外市场,一定程度上为联想集团日后成为优秀的跨国企业打下了基础。

3.2 对外投资——收购IBM PC业务

(1)收购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人们得知联想集团要收购IMBPC业务开始,关于这笔买卖合理性和经济性的评论便不曾间断。多数人认为联想作了亏本买卖,而IBM则是甩下了包袱。面对戴尔这样强劲的对手,过去IBM不能做到的,面临成本和文化双重压力的联想集团又怎么能够胜出?人们看不出新联想能有多大的作为。

事实上早在2001年,IBM就曾向联想集团提出过出售PC业务的事宜,但在当时联想集团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巩固国内市场上。一则数据能够清晰地反映收购IBMPC将会对联想集团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17亿5000万美元的收购额中,有6亿5000万美元将以现金方式支付,还有6亿美元将以联想股票的形式支付。另外,联想还将从IBM手中接过5亿美元的债务。但是截止2004年9月底,联想持有的现金货币只有31亿港元。现金不足的部分将通过从担任此次收购谈判财务顾问的美国高盛公司那里接收5亿美元的过渡性融资,以及银行的长期贷款进行筹集。

在转让的6亿美元股票中,普通股约为8亿2000万股,同时还要以每股2.675港元的价格增发没有表决权的优先股约9亿2000万股(总计约17亿4000万股)转让给IBM。IBM由此将成为持股比例占18.9%的联想股东。短期来看,对于流通股的股东而言,收购明显属于高风险因素。原因就在于将巨额亏损的业务连同5亿美元债务一并收购后,为了支付这笔费用,不仅要从银行贷款,而且新股的大量发行还会使现有股东的权益缩水。”

这样的预测分析在短期内导致了香港股票市场的强烈反应,联想集团股价暴跌,多家证券公司下调了对联想的投资预期。

收购最终成功的原因

尽管通过上文的分析,人们对于联想集团的势头发展并不看好,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联想集团盈利了。根据百度百科数据,2005年8月10日,联想集团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业绩,期内实现纯利3.57亿港元。这是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首次计入该业务的季度财务报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不被业内人士看好的联想集团完成逆转?归纳材料,我总结出以下三个原因:

1.搭乘“信息时代”便车

曾经在课堂上学到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气,然而现实中很少有非专业人士了解TCL对施耐德电气的收购,而大部分中国人都曾听闻过联想收购“IBM”的消息。

我以为,比起曾经学过的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气,联想集团占据了“信息时代”的优势。互联网带来的改革是不能以年来计数的,因为一觉醒来,世界都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TCL收购施耐德电气发生在2002年,而联想集团收购IBMPC发生在2005年,正是中国民众开始普遍接触互联网,拓展信息渠道的时段,联想集团收购IBMPC的消息得到了急速传播,为民众对中国企业巨大的发展潜能树立了坚韧的信心,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一炮打响“联想”的名号。

2.“稳”留IBM文化

在联想集团收购IBM的合同中,自收购完成之日起5年内IMB不得出售联想股票,这使得IBM会通力与联想集团合作,因为若非如此,则IBM将会因为股价的下跌而遭受惨重的损失,产值大幅缩水。

CEO杨元庆就曾提出过以下三个并购风险:一,IBM的客户认可新主顾吗?会继续成为新公司的客户吗?二,IBM原员工是否会因为易主而走人?三,新公司能不能成功整合两家公司原有文化?

虽然IBM在PC业务上的业绩在收购之前是呈滑落趋势的,但是是如果联想集团能够继续打着“IBM”、“ThinkPad”等名誉,再加上技术调整,就可以进一步将产品带入国际市场。

“我们并没有像业界里面有的合并一样,马宣布业务如何整合,如果这样肯定会产生很多碰撞和盲目的决策。比如在一个国家双方都有总经理,放在一起,三天之内就制定决策留谁,这很难保证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所以我们更中国化地求稳一些,稳定客户,稳定业务,稳定员工。”

——杨元庆

从杨元庆的原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反复被强调的“稳”。实际上收购并不意味着全盘接受,这不是两个公司的结合,而是联想单方面有用对IMBPC的控制权。联想步步为营,取长补短。

3.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杨元庆对IBMPC之前的消极表现作出了如下分析:

IBM是一个服务导向型公司,讲究产品的高投入高回报,而现在的PC产业已经到了效率制胜的时候,IBM此前的模式根本注定要不断碰壁。联想个人电脑毛利在14%左右,而IBM同类产品的毛利则达到了24%,亏钱是因为公司费用高,摊子大。此外,要想达到高效率还必须有产品规模。现有商务模式下,IBM仅仅关注大集团客户,覆盖不到中小型用户,产品生产难上规模,在与戴尔等对手竞争中吃尽苦头。

吸收IBM的教训,联想集团将个人电脑业务深刻普及至个人。以ThinkPad为例,过去在IBM时代的ThinkPad以出色的硬件质量、散热能力在商用电脑界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商用机的适用范围太过局限,联想接手IBMPC后,从机器外观到内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我们可以通过一则腾讯数码对ThinkPad T60p的变化分析来看:

风扇从左中侧移到了左后侧,而耳机麦克风则从风扇后面移到了前面,这样做同时解决了两个问题:避免了风扇散出的热风影响左手或左侧物体放置在笔记本左边时候受热;音量控制按钮和电源开关有些不伦不类,可以看出Lenovo想让ThinkPad摆脱IBM的影子。

这种因时制宜的调整,以及对外观的美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人对于个人电脑外观与内在具备的要求。在大学校园内,联想ThinkPad不再是商用机的代名词,而是出镜率极高的一款电脑,它优秀的散热能力以及成熟稳重的外观,别具风格。

四、对外投资与技术创新

联想的技术创新,经过了技术地方化理论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首先联想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挑战具有技术难度的大型机等产品,而是将精力投放在技术层次较低、但应用面广、市场大、易于商品化的微型机产品上。在微型机产品中,先选择了低档机型286,而不是高档机型;在产品形式上,从开发板级产品入手,而不是一开始就开发整机。这使得联想集团确立了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

这符合拉奥认为的,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虽然技术特征表现为规模小、使用标准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但是这正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活动,这才是区别于发达国家的显著竞争优势。

随着技术成熟与市场扩大,联想逐渐从技术地方化理论走入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企业的所有权优势是必不可缺的对外投资条件,而技术能力又最终决定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的首要因素。除了联想收购IBMPC并改善其产品外,还包括联想在初期推出的“汉卡”(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汉字输入)、2002年开展的“联想技术创新大会”、已经近几年的乐Phone、乐Pad等产品。甚至在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3》中,联想ThinkPad还在汽车族占据了一席之地。

五、对外投资的失败经验与教训

尽管收购IMBPC对于联想来说,既在名声上打了一场胜仗,又为拓宽海外投资道路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但是联想在对外投资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联想除了曾是中国最大一笔网络并购案的(与赢时通,失败)主角外,在海外投资中,联想也有不少失败经历。

1.香港丰泽电器

其实早在2001年联想集团就与香港丰泽电器合作,在香港市场推出其首部家用电脑。丰泽为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属下的零售业务,多个国际级电器及电子品牌。丰泽电器在香港拥有超过50家分店,主导本港的电器市场。联想电脑通过丰泽电器完善的销售网,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到香港庞大的消费群,绝对是拓展海外分销市场理想的第一步。但可惜市场反应却欠佳,合作消息宣布后的一周内,累计超额收益率(股票累计收益率与市场累计平均收益率的差额,CAR)由10%下跌至最低的负6%。

香港作为以高科技主导的国际城市,家用电脑市场的竞争激烈。当时香港电脑市场占有率以IBM为首,继而为康柏及戴尔。反观联想计算机品牌尚未成熟,其知名度只局限于国内市场,还难以与国际知名品牌如IBM、康柏等相提并论,市场看淡联想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可以理解的。

2.欧洲PC公司Packard Bell

宣布联想并购Packard Bell计划破产是在2007年9月底,而同年11月初联想集团股票在香港股票市场就下跌了6.4%,而在这一周之前联想集团才创了七年来的股价新高。

不难发现,2007年是联想收购IBMPC的第二个年头,正是经历外界猜测、备受瞩目的时刻,是扭转亏损的关键时刻。而在这个时候选择并购Packard Bell,无疑会给联想集团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在根基还没有扎稳的情况下,就想要继续散播枝叶,很容易被连根拔起。

此外,Packard Bell不比IBM,后者已经在国际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在国内市场有充分的普及度与公信力,而Packard Bell对大部分消费来说是一个新公司。事实上,Packard Bell在欧洲属于低端品牌,而且这也是联想集团第一次尝试与欧洲企业并购,具有挑战性。

我个人以为,这一次的对外投资,联想集团操之过急。如果放之现在,联想集团若是想拓展在欧洲的业务,那么我以为收购一家欧洲PC业务公司还是具有可行度的。

总结了联想集团的发展历史以后,我以为,联想集团在追求国际化、全球化、对外投资的道路上其实是不曾间断的。并且,近年来联想在跨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道路上发展良好,正逐渐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中国跨国企业。

参考文献:

[1]侯建平.联想公司的跨国经营策略[J].管理探索,1997,06:43-45.

[2]王立群.联想:收购IBMPC之后[J].市场圈,2005,12.

[3]网易科技.联想收购IBM电脑业务双方真正意图何在.2004-12-23.

[4]王立群.联想:收购IBMPC之后[J].市场圈,2005,12.

[5]侯建平.联想公司的跨国经营策略[J].管理探索,1997,06:43-45.

[6]郎咸平.联想多元化失败的原因[J].商务周刊.2005-01-10.

第12篇

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商,亚马逊进军平板电脑市场,旨在补其电子阅读器不足,还是意在开辟新市场?它能给平板电脑市场带来多大改变?众说纷纭。

和苹果交手在所难免

“亚马逊已经在这方面成为了先锋,但我们今天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2010年1月,在iPad会上,苹果CEO乔布斯手握其“最革命的作品”――iPad,春风得意,不客气地调侃亚马逊。

亚马逊相当尴尬。

手握三大法宝――电子商务、电子书和云计算,亚马逊在所处领域圈地为王。如今,它坚固的城墙正被人松土。松土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乔布斯。

乔布斯是一个优秀的营销者。一年前,iPad还未,已让不少电子阅读器厂商自乱阵脚。为了应对iPad即将到来的冲击,亚马逊抢先并购触摸屏技术新兴公司Touchco,计划升级其电子阅读器Kindle。然而效果平平,iPad势如破竹。

苹果官方数据显示,iPad上市首日销量就超过了30万台,当天,用户通过其网上书店iBookstore下载的电子书超过25万部;开售仅80天,iPad就卖掉了300万台。2011年3月,根据市场研究公司asymco最新数据,苹果iBooks网上书店的图书下载量突破1亿次。

苹果给电子书市场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电子书巨头如亚马逊Kindle、索尼Reader、巴诺Nook等不得不纷纷降价;为了加强内容方面的竞争力,Kindle大幅提高内容供应商的分成比例;2011年3月,亚马逊宣布推出Kindle应用商店App store,希望软件开发者像为iPhone和iPad一样,为Kindle开发更多应用。

尽管各种应对措施不断,亚马逊依然似乎慢慢陷入了一年前乔布斯调侃的命运。虽然去年,亚马逊电子阅读器Kindle的销量依然不错,但亚马逊依然松不了一口气――销量有一部分是用降价换取的,况且硬件本不是亚马逊的主要收入来源。

亚马逊决定反守为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显然是反击苹果的最好办法――战场延伸至平板电脑。

《信息时报》称,今年第三季度,亚马逊平板电脑将搭载Android系统,以新一代Kindle面貌问世,每月出货量80万台。

电子阅读器厂商推出平板电脑已有先例。去年,亚马逊的竞争对手Barnes & Noble书店凭借其产品Nook进入平板电脑市场。和Barnes & Noble书店相比,亚马逊当然自信得多,不管是内容还是是配送系统,它都更有竞争力。

从电子书,到应用平台,再到平板电脑,亚马逊和苹果公司的重合领域越来越多,它们交手已无法避免。

胜败还未知

高盛证券台股研究部主管金文衡预测,2011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规模将达5460万台,非iPad产品仅占三成。

当iPad一统平板电脑天下,且呈现继续统治之势,而众多对手节节败退时,业内将最后希望交给了亚马逊。

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的分析师萨拉・罗特曼・爱普斯表示,摩托罗拉Xoom、惠普TouchPad和RIMPlaybook都无法对iPad2形成威胁,最大原因是这些产品价格太高,同时在内容上无力与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进行竞争。

在内容上,亚马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亚马逊与出版商一直采取正规的合作模式,而苹果App store却屡被曝侵权。业内预计,亚马逊平板电脑会提供多种服务,包括MP3商店、Kindle商店、Cloud Drive云存储网络硬盘、Instant Video视频录制等,再加上亚马逊的App Store应用数量在几周内从3800款增长至7500款。亚马逊拥有足以与苹果公司一决胜负的实力。

行业分析师罗布・恩德勒认为:“要对苹果形成挑战,或许只能从服务入手,亚马逊完全符合这方面的要求。”戈尔德的观念和他不谋而合:“运行于Android系统的Kindle平板电脑或许会深受用户欢迎,因为它拥有大量Kindle电子书阅读器用户群。”

亚马逊的内容优势造就价格优势――不需要和其他平板电脑厂商一样,支出大量的内容成本。显然,价格是亚马逊平板电脑的撒手锏。亚马逊平板电脑硬件售价在250美元左右,仅为iPad的一半。这种颇具杀伤力的价格让行业分析师杰克・戈尔德都不得不承认,亚马逊的品牌认知度与产品销售能力都很具竞争力,但产品价格才是其取胜的关键因素。

然而,市场数据并未能如亚马逊的心意。Forrester调查显示,在非iPad的平板电脑中,24%的消费者表示会购买亚马逊的平板电脑,而愿意购买摩托罗拉平板电脑的比例为18%;而据ChangeWave的最新统计数据,在计划购买平板电脑的用户中,有82%的用户选择苹果的iPad,排名第二的是摩托罗拉Xoom ,比例仅为4%。结合这两组数据,国内IT知名评论人孙永杰认为,面对苹果公司,亚马逊难以取胜。

或许正如不少人认为的,苹果平板电脑太过优秀,即使是Android的粉丝,也无法抵挡住苹果平板电脑的魅力。连《信息世界》杂志测试中心主任道格・戴尼也表示,Android平板电脑的竞争对手不是iPad,而是笔记本电脑和上网本。

高端市场难突破

从预期出货量来看,亚马逊希望取得两成以上非iPad平板电脑市场份额。即使不少人对亚马逊平板电脑看好,但事实是,亚马逊至少在中国取得成功可并不轻松。

中国不少经销商已经从iPad身上尝到甜头,他们对亚马逊平板电脑可没多少惊喜。尽管亚马逊平板电脑很便宜,但“苹果在中国消费者当中已经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大家对亚马逊平板电脑并不熟悉,经营风险太大了”。

其他品牌平板电脑的零售商还在观望。对国内消费者来说,虽然亚马逊价格仅为iPad的一半,但国产平板电脑的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都有,价格不算是绝对的优势。

低廉的价格和与苹果App Store的差异化,使亚马逊具备挑战苹果公司的实力,但苹果公司凭借iPad 2建立的领先优势越大,亚马逊挑战它的难度就越大。平板电脑毕竟不是亚马逊的势力范围。

Artner分析师范・巴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亚马逊感兴趣的是电子书阅读器,因为这能有效补充其图书销售业务,“亚马逊更应该让Amazon Prime用户免费使用Kindle,然后通过出售电子书赚钱,而不是推出功能齐全的平板电脑”。他承认,亚马逊的加入会给整个平板电脑市场带来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有意义吗?他不认为。

虽然如此,但业界还是愿意相信亚马逊具有给苹果公司制造麻烦而不损害自我利益的实力,甚至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拥有取胜机会。在恩德勒看来,其他品牌也与苹果展开竞争就属于这种“特定环境”。

恩德勒认为,苹果的优势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苹果提供的服务――通过设备购买音乐、媒体和各种应用的服务。而对亚马逊而言,进军平板电脑市场的突破口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