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糖尿病门诊护士

糖尿病门诊护士

时间:2022-10-04 10:0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糖尿病门诊护士,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糖尿病门诊护士

第1篇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的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糖尿病教育门诊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 年1月至2013年6月门诊教育的糖尿病患者50 例,在糖尿病教育门诊前后观察效果。结果 经糖尿病教育门诊后,患者与家属满意率为9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75%,治疗依从性为82.50%,较糖尿病教育门诊前患者护理总满意率69.67%,治疗依从性54.33%,教育后患者总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糖尿病; 教育门诊 :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年龄42~71岁,平均(52.8±2.9)岁,病程1~12年,平均(6.1±2.6)年。

1.2 护理方法

1.2.1 糖尿病教育门诊护士服务的主要内容有: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健康评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诊断和管理服务;制订实验室检查计划,进行术前评估及准备;进行有关健康危险因素、疾病预防、健康维护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其自我护理技术;进行家庭或者电话随访,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必要时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对确诊入院患者进行院内访问,并提供护理服务。

1.2.2 健康教育

以患者病情情况与病史、病程为依据,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初次

发病且病程较短的患者与病情较轻且无并发症的患者,在糖尿病常识的教育基础上,教育内容多选择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知识。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和已经存在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教育内容需要侧重于并发症影响因素、控制病情配合治疗的自我管理、缓解病情和痛苦、其他并发症预防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要以患者发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与方法。在发病初期,患者对糖尿病的常识了解较少,应当采用态度温和亲切的交谈沟通方式,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发病中期,患者已经了解到糖尿病的知识,容易存在悲观失望的心理,应当以谆谆善诱的方式耐心劝解患者,使其配合临床治疗;在治疗末期,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很深,健康教育的内容对患者没有吸引力,在健康教育中应当以提问鼓励的方式,加深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促进护患关系。

1.2.3 心理护理:

①鼓励患者表达治疗过程中的自身感受;②让患者了解到治疗过程中正常的生理与心理感受;③帮助患者确定为了应对所发生的事情需要哪些帮助;④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目标,避免由于期望过高带来的挫败感与失望;⑤肯定患者在以往治疗过程中的良好表现,鼓励患者继续进步;⑥鼓励患者参与以前经常进行的安全和成功的活动;⑦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进一步与患者在心理上沟通,取得患者信任[1]。

1.3 评价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糖尿病教育门诊后的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以问卷调查治疗依从性。观察教育门诊3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糖尿病教育门诊后,患者与家属满意率为95%。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为75%,治疗依从性为82.50%,较糖尿病教育门诊前患者护理总满意率69.67%,治疗依从性54.33%,教育后患者总满意率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许多医学常识,接受饮食、运动、日常自我护理等方面大量、细致的指导。对于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都有医生、护士指导并监督其服药、进餐等,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能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群体来说,院外患者占有更大的比例,他们的健康教育、护理等问题是提高社会健康和人类生活质量不容忽视的领域。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尚不完善,家庭对糖尿病患者照护不足,在这种背景下,糖尿病护理门诊应运而生。如今,糖尿病护理已实现专科化,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角色相应建立,即临床护理者、教育者、咨询者、研究者、管理者、协调者、伦理决策者[2]。糖尿病教育门诊执业护士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专家指导能力、咨询能力、科研技巧能力、临床和职业领导能力、合作能力、伦理方面的决策能力[3] 。糖尿病护理门诊形式主要由糖尿病专科护士独立开设,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患者希望和营养师、医师、足病诊疗师保持联系,在患者就诊糖尿病护理门诊时,护士的职责之一就是将这些专家的建议以及糖尿病学科的新知识及时、正确地传达给患者,以消除不同观点给患者带来的困惑[4]。

4 小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教育门诊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开展护理门诊,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金容,李华萍. 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2011,31(3):1197-1198.

[2] Hamric AB,Spross JA,Hanson CM.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an integrative approach.USA:Saunders,2009.

第2篇

【关键词】门诊; 糖尿病; 自我血糖监测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9-290-02

自我血糖监测是进行血糖管理的有效工具,是血糖综合治疗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规律地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和保存血糖监测结果记录有助于鼓励门诊患者积极地参与糖尿病管理,为医护人员做出临床决策提供所需的数据,并可帮助医务人员确定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糖尿病的人数至少3000万,其中有1/3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2]。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慢性终身性疾病,药物治疗、饮食、运动、睡眠质量都会使血糖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糖尿病的潜在并发症多数发生在门诊患者。因此,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可以给医生的治疗上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

如果门诊护士或自我持有血糖仪的门诊患者对血糖监测的步骤、注意事项及保存方法不正确从而直接影响血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做到规范门诊患者快速血糖的监测,准确测得血糖水平,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从而让门诊糖尿病患者认识到自我血糖监测的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1血糖监测的时间及频率

血糖监测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2~3时。门诊患者在自我血糖监测初期,建议每天测血糖4次,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以便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对于口服降糖治疗患者,可在了解患者血糖监测情况后,根据患者已经习惯的血糖自我监测方式,将血糖监测频率减少至每天3次。接受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议每天监测血糖4次;若患者血糖监测值有一半以上的都在目标范围内,患者可通过咨询门诊医生后调整监测频率。部分患者若因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原因不原因每天多次监测血糖的患者,可每天在不同的时间段测试血糖一次,例如第一天测空腹血糖、第二天测餐前血糖,第三天测餐后血糖,以此类推,这样也监测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

2采血前的准备

门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自己购买了血糖仪。但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不正确。门诊患者在自行使用快速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详细阅读血糖仪的使用说明书,熟练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原则;2、注意定期血糖的维护与调试、注意血糖试纸的有效期、调整血糖仪与代码一致;3、血糖试纸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质的影响。因此血糖仪及试纸要存放在正常室温、清洁、干燥的地方;4、有些食物、药物会对血糖检测结果有影响,因此在测量血糖时避免食用影响血糖结果的药物或食物。

3采血部位的选择

快速血糖仪体积小、易操作、结果准确性高,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护理当中。在监测血糖时,采血方法的不同对血糖结果有着的直接的影响。因此,采血时我们也要慎重选择采血部位。除了大拇指外的四个指头都可以作为采血部位。但,我们通常选择左手无名指指腹两侧,皮肤较薄、疼痛敏感性较低,但也不要太靠指甲侧缘,不易消毒的同时也不易挤血。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以免引起疼痛。

4取血时的注意事项

市场上的血糖仪种类繁多,不同的血糖仪对血量的要求也不相同,但不论是哪一种血糖仪的血糖试纸的测试区必须被血液完全覆盖。测试区的血液若不足会测不出血糖结果,不仅增加痛苦和经济费用,而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挤不出血或血量较少时可将手臂下垂10-15秒,可使手指血管充盈,易于采血,挤血的用力处应在取血点至少0.5CM以上[3]。

5测试时的注意事项

测试时应注意避开电话、微波炉等有电磁波干扰的地方,尽量减少误差的发生。注意操作环境、操作台面的清洁、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将血吸入血糖试纸测试区后轻放血糖仪与桌面,读取数值,记录血糖监测结果。患者可自行建立血糖监测记录本,可将日期、时间、血糖值、用药时间,胰岛素的剂量与注射时间,饮食量、进食时间、运动量与运动时间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记录在血糖检测记录本上。患者在就诊时携带血糖记录本,医生可根据记录的血糖值,找出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了解日常饮食、运动、情绪对血糖的影响,从而为调整用药提供可靠的资料[4]。

6总结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的治疗过程,需要长期的调整和控制血糖,因此,血糖自我监测贯穿于整个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5]。自我血糖监测简单、方便,能够很好的为医生判断病情和控制血糖提供可靠的依据。糖尿病患者正确地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控制血糖,可有效防止和延缓发生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减少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张一波.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90-191.

[2] 陈立新,胡玲丽.糖尿病病人血糖监测与护理.护理研究,2005,11,19(11B):2382

[3] 杨素钗.老年患者快速血糖测定的注意事项[J].护理研究与实践,2011,2,23(4):460.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门诊健康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13-01

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的逐年提升,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显得尤为必要,门诊作为医院接收病人的重要窗口,在健康知识普及方面有重要作用。而护理干预作为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不仅有助于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有效地沟通,更能给与患者一定的心理社会支持[1]。本研究通过对门糖尿病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收治糖尿病病人52人,均符合WHO对DM患者的诊断标准即符合下列条件任意一条:每日血浆中葡萄糖浓度≥200 mg/dl;空腹至少8h后,血浆葡萄糖浓度≥126 mg/dl;OGTT 2 h的血浆葡萄糖浓度≥200 mg/dl。其中男性30人,女性22人,平均年龄(55.3±12.6)岁,病程(6.1±3.8)年。其中Ⅰ型8人,Ⅱ型44人。将52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两组病人之间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患者统一发放糖尿病知识宣传单,其中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治疗方法、危害、日常饮食及运动注意、药物的正确运用,由调查人员向其宣讲,并安排答疑。在分组研究前,先对52名患者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量、血糖监测结果、用药情况等。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并记录其基本信息如和问卷调查结果。然后A组患者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复诊时安排门诊护士对病人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宣讲、答疑等。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饮食运动干预,根据个人血糖水平及生活习惯,由护师制定一份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建议患者坚持饮食运动疗法;(2)用药干预,本研究采取定期电话随访(1月1次)的方式,在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用药的坚持情况和遇到的相关问题,对于如何正确的使用胰岛素、使用的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3)心理干预,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由于多种并发症对其生活质量的削弱和饮食上的严格要求、注射药品带来的患病感受而产生焦虑情绪,继而引发不遵医嘱的行为,因此护师对于糖尿病病人除了健康方面的教育外还应做心理方面的疏导,比如就其生活工作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建议,给患者家属讲解基础护理知识及社会家庭支持的重要性,适时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患者战胜糖尿病的信心。(4)认知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以评估每一位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了解程度。护师对于认识不足及错误的地方几时补充更正。(5)其他如血糖监测(1月1次),由调查人员组织,门诊免费提供血糖测定,测定的血糖结果记录并依此探讨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是否需更改治疗方案等,适当鼓励能较好地血糖控制的患者[2]。护理干预时长1年,对A,B两组的空腹血糖等指标进行测量记录,评价两组患者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测量指标包括空腹血糖、HbA1c及临床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比较

3讨论

随着人类疾病谱、人口结构等的变化,现代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医务工作人员时时以病人为中心,从身体心理各个方面治疗病人,而不是简单地治愈疾病,因此,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3-4]。同时,发病率高居不下的慢性非传染类疾病具有病程长、无单一病因、几乎无法完全治愈等特点,这就要求长期的跟踪护理。这类疾病患者多在门诊就诊,如何能让门诊成为一个有效地健康宣教窗口是促进人们健康的突破口[5-7]。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多个方面对门诊患者进行长期的护理干预比单纯地健康宣教更有效果,具有促进健康教育效果的作用。护理干预的实施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疾病类型相应作出调整,以提高整个患者人群的生活质量,加强人们对于疾病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 张淑娥. 浅谈门诊优质服务的护理干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44-145.

[2] 谭慧莉,赵晓蓓,徐蕊.癫痫病人门诊医嘱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5):1431-1433.

[3]汪勇美.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44-45

[4]陈莉.加强门诊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145-146.

[5] 吴红梅.健康教育对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低钾血症的研究[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05):57-59

第4篇

关键词:口腔外科;护士;危险因素

1 口腔外科门诊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病原体感染

口腔门诊患者多,流动量大,最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丙肝病毒、乙肝病毒、口唇部的单纯疱疹病毒。据统计我国约有10%~12%的人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外科护士频繁接触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溅落现象也时有发生。外科护士面临巨大的职业暴露危险。外科应急性强,实施抢救多,护士难免忙中出乱,故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发生率较高。自我国发现艾滋病患者,我国每年艾滋病感染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30多个省市。尤其在口腔门诊中,护士人员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几率非常之大。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其它体液接触到护士人员,而护士人员没有做好防护工作的话,感染的情况就极有可能发生。

1.2 化学因素

门诊口腔护士接触化疗药物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对化疗药物危害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系统的防护知识,导致在配制及化疗药物推注过程中与普通治疗没有区别。注射室护士被动吸收化疗药的途径主要有皮肤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含细胞毒性药物的气溶胶等途径。

甲醛灭菌法是临床上用于防止院内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方法为甲醛氧化法。此法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效果比较可靠,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报道甲醛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可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人体的皮肤、眼球和呼吸道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可直接危害医护人员的健康。

1.3 物理因素

(1)噪音。外科病房有一些现代化的生命监护仪和抢救设备,如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噪音主要来源于这些设备。噪音会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有可能发生记忆力下降的症状,然后导致情绪不稳,脾气暴躁,引起糖尿病、溃疡、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

(2)紫外线。紫外线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 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照射常用于病房、换药室、治疗室的空气消毒,照射时,由于辐射的光化学反应,臭氧吸收的过多会导致中毒。

1.4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为精神紧张、疲劳、压力感。由于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护士主要进行椅旁护理,每天面对大量的牙病患者咨询、准备器械、材料,穿梭于医生和患者之间,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极易造成口腔门诊护士的生理、心理疲劳。

2 防护措施

2.1 防止口腔外科门诊病毒交叉感染的措施

(1)加强口腔外科门诊中护士人员的的卫生习惯,保证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护士人员一次性手套的诊治;(2)严格执行消毒工作,医护人员对相关医疗器械按照规定进行及时消毒,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 (3)护士人员应主动注射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对病毒感染的防御能力;(4)及时追踪患者的感染情况,详细询问,进行病毒学检测;(5)进行筛查工作时,尽量避免与患者进行直接接触。

2.2 个人防护

(1)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上下班之前脱隔离衣之后、便前便后等要用流水肥皂认真洗手;(2)使用个人防护用物眼罩、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等用于防止血液或其他污染物接触护士的身体和衣物;(4)预料血液或痰液可能飞溅到操作者的眼和口腔,要戴眼罩和口罩;(3)预料到手要接触病人的血液或污染物时,要戴手套进行,护士手上有伤口时应戴手套。

2.3 其他防护

(1)管理职责中纳入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加强宣传,对各种损伤因素及其防护进行培训;(2)设立特定部门进行损伤防护的培训和监督;(3)加强管理和教育;(4)注重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5)针对易于感染的情况和特殊案例建立并完善操作规程,检查防护措施执行情况;(6)按照规定处置锐器;(7)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有接触体液时,要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如目镜、面罩; (8)护理操作时,应把护理对象作为传染病人看待。

2.4 减少压力的方法

(1)鼓励护士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班及学术会议,通过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来把握国际新动态,掌握新技术;(2)鼓励护士人员进行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和利益出发维护患者权利;(3)努力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保持信任,尽最大努力减少医疗纠纷,建立有效的防护机制;(4)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时间,根据工作特点调整工作顺序;(5)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恰当处理患者的过激行为;(6)护士人员也应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顾全大局,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维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在遇到突况和紧急情况时注意冷静处理,注意利用自己的长处,客服自己的短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3 结束语

近年来,护士职业性危害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防护工作也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口腔外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更为重要。作为口腔外科护士,要具有自我防护意识,避免自身遭受疾病侵袭,减少感染。全面认识职业相关的危害因素,遇到情况后不能消极处理,而是要积极预防,这样才能更全面、更科学。

参考文献

[1]周春琴,杨小立.手术室职业性危害及护士的自我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3): 231.

[2] 谢红珍,聂 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3): 54.

[3] 邝翠和,丁国英,陈伟菊,等.护士实习生皮肤损伤原因的调查等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7 -528.

第5篇

1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方式要多样化,时间要尽量提前,由于个体间的性格差异, 用相同的教育方式,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效果,因此,健康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我们根据病人职业、文化背景及性格等分别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交流方式。可以采取一对一的讲解或示教,要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寻找适宜的时机,多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要掌握健康教育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护士、病人、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1.1语言宣教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个不同层次的病人。文化程度高的,可用医学术语,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则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一次讲解的内容不宜太多,而且重点要突出,并鼓励病人提问。

1.2书面材料教育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病员,可以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也可以发放健康教育表达的方式进行,以及开办宣教栏,定期更换宣教栏的内容。另外推荐有关的书籍、杂志等。

1.3示范性教育

用于技术性的操作,对同类疾病的病人进行集体示范教育,如教病人测体温、测血压、测尿糖等等,并且随时解答病人的问题。

1.4工休会形式

将病人定期集中起来,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探讨,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交流疾病知识,自护知识,以及对不明白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提问,由主持人作解答,通过这些来增强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1.5随机性教育

在与病人谈心、治疗、检查的过程中,随时可以进行健康教育,这种方式可随病人个体差别,随时进行,无须照顾全体。

2健康教育的内容

2.1门诊病人常规宣教

病人来院就诊时,往往出现焦虑抑郁,因此,我们要热情接待,说明保持乐观,情绪对治疗的重要性,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基础,详细为病人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使他们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并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2.2 做好家属的工作

向家属说明患者生病期间最需要亲人的关心,亲情的支持,护士通过努力的工作,使病人体会到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和亲人始终陪伴他。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心理指导

由于有些病人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如糖尿病人往往没有毅力坚持治疗,而对治疗丧失信心,因此,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时回答病人的合理要求,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随时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倾听病人及家属的主诉。

2.4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宣教,患者掌握了缓解心理问题的方法,能将负性心理变为正性心理,掌握医学护理知识的有关信息,并能进行自我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及时发现病情,以提高治愈率。加强健康教育宣教,密切了护患关系,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理,有效的沟通是更好地实现为患者服务,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努力学习,拓宽视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2.5预防

①根据季节及时添加衣服,尽量远离感染人群,传染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②房间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1~2小时,避免交叉感染。③参加适当运动,病人运动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根据年龄、身体条件和病情不同,采用不同程序的运动。适当的运动可减肥、降糖、降血脂、降血压。④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症状,如咽喉痛、流涕,应立即治疗。⑤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情绪紧张。⑥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

讨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健康概念的改变,扩大了护理学科的知识,护理工作不能局限在医院内,还应走向社会、家庭,不断地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服务。尽管人们的保健意识大大增强,但健康教育在许多地方仍较滞后。门诊护理上有责任而且有机会广泛接触病人,了解病人,观察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门诊病人有自己的特殊性,与住院病人不同。因此,对门诊病人的健康教育与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可能有所不同。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有重要作用。我们针对门诊病人的特点,对病人采用语言教育,书面教育,示范性教育,工休会形式教育以及随机性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门诊护士应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帮助病人了解健康与疾病的有关知识,除了帮助病人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 治疗、护理及如何避免疾病再次发作的预防措施等,还应该帮助病人掌握一些医学技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可以掌握测体温、测血压、测尿糖,维持治疗饮食等等。门诊护士要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和蔼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多观察,多了解,理解病人,因人而异地评估病人,选取各种最适合各类不同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将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护理告知;意义

医院门诊外科换药室承担着各类手术后伤口的换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口换药是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手段,由于多数患者不了解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使伤口愈合的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伤口换药不仅要掌握正确的换药方法、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为了避免换药时和换药后意外情况的发生,促进伤口愈合,护理告知尤为重要。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外科在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来换药的各类伤口患者367例,其中拔甲术56例,外伤清创缝合术后67例,外伤后骨折石膏固定37例,体表手术伤口158例,包皮环切术32例,腹部手术后和胸腔手术后伤口延期愈合17例。

2 伤口换药护理告知

2.1 伤口情况的告知

伤口换药前要告知患者了解自己的伤势情况,否则很可能会出现过度恐慌、焦虑等现象。换药过程中不但揭除敷料动作要轻巧,操作仔细熟练,动作幅度要小,还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询问病人感受,适时的关心、安慰和鼓励病人。告知换药的步骤,伤口生长情况,是否化脓,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对石膏固定的患者, 告知石膏固定的松紧度,以及如何观察固定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让患者知道自己伤口的变化及好转,以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2.2 换药时间的告知

为了使伤口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到细菌感染,加快伤口愈合,应告知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和再次换药时间。一般外伤清创缝合术和拔甲术后均在术后第一天进行首次换药,因为经过急诊清创缝合的伤口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渗血渗液,很容易和敷料粘在一起,首次换药的间隔时间越长,其敷料就越难被揭除,换药的难度就越大,病人越痛苦。体表手术缝合的伤口可在术后第3天行第一次换药,以后2~3d再换药一次直到拆线。首次换药以后,如伤口清洁且肉芽组织健康,可每隔2~3d换药一次;如伤口分泌物多或感染伤口,须每日换药1次或多次,并保持表层敷料不被分泌物湿透;甲沟炎形成脓肿切开引流后应每天换药1次,避免切口过早愈合导致脓液引流不畅。如果伤口敷料不慎被水湿透或被污染,则须告知患者及时更换敷料。

2.3 患肢制动与功能锻炼的告知

手指、脚趾受伤以及骨折、肌腱断裂等患者,往往须局部制动,告知患者制动时要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如固定患肢末端皮肤颜色苍白或紫绀,皮肤温度较健侧低,患肢肿胀明显、疼痛,应嘱病人随时就诊换药。活动促使感染扩散、伤口裂开、骨折不易愈合:如手或前臂受伤,石膏固定或小夹板固定后可用三角巾或

绷带将患肢悬挂于胸前;小腿或足部受伤者,石膏固定后要减少直立时间,坐位或卧位时抬高患肢20-30度,以利静脉及淋巴回流,减轻伤部瘀血水肿,减轻疼痛。而伤口愈合后的功能锻练亦必不可少,固定时间过长会发生肌腱粘连、关节僵硬,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伤后1~2周保持患肢的功能位,2~4周后可进行限制性被动活动,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石膏或夹板去除后,逐渐进行功能锻练,锻练要循序渐进,如有不适及时就诊。未包扎的手指、脚趾进行舒展练习,特别是拇指关节对掌练习,未固定的关节可以进行屈曲及伸展练习,经常做抬举上肢或抬腿练习,锻炼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恢复患肢的功能[1]。

2.4 伤口影响因素告知

寒冷的冬季四肢血液循环差,手脚冰冷,四肢受伤的患者特别要做好保暖,手部受伤的患者来换药时应带羽绒手套或把手放在衣袋里或用大毛巾包裹;足部伤口应穿宽松的棉鞋或棉袜,同时减少室外活动。常常见到病人冬天只穿拖鞋露出受伤脚趾或将受伤的手指暴露在外来换药,这都会使伤口延迟愈合。而在炎热的夏季则要避免日光直晒伤口,特别是身体暴露的部位如颜面部、四肢,以免引起色素沉着,影响美观。甲沟炎夏季发病率高,切开排脓后要注意足部卫生,可穿暴露脚趾的凉鞋,防止汗液浸湿敷料。

2.5 合理饮食的告知

合理营养是促进生长发育,增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2]。告知患者营养不良可显著延缓伤口愈合,特别对于创面较大、感染严重的患者,则要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为主。由于我院地处市郊,病员大部分来自农村,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受伤后不能吃姜,导致食物口感不好而不愿吃或少吃鸡鸭鱼牛肉等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伤口愈合。这时就要给病人合理的饮食指导,指导病人饮食时应明确告知食物的名称如鸡、鸭、鱼、鸡蛋、牛奶以及水果蔬菜等,饮食要清淡,不宜煎炒炸,避免辛辣,不抽烟喝酒,同时要多饮水。特殊情况如糖尿病人则须在自身血糖浓度允许的情况下,保证营养,合理饮食加快伤口愈合。

2.6 拆线的告知

拆线时间视受伤部位而定:头面颈部术后5-7天拆线,胸腹、背部、臀部术后10天左右拆线,四肢术后10-12天拆线,近关节部位延长1-2天,手指、足趾约14天,某些伤口可行间断拆线,以防止伤口裂开。

2.7心理护理

门诊换药时间较短,对那些创伤较大、各种原因导致伤口较长时间不愈的患者,其情绪往往非常低落,焦虑、烦躁易怒,换药时又不可避免的产生疼痛,甚至晕厥,心理又极度的恐慌。这时给病人换药不但动作要轻柔,还要及时给病人以心理疏导,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同情关心安慰鼓励病人。对于换药过程中的各种不适以及伤口愈合需要一个过程等,要作出详细的解释。其实很大一部分病人需要的关心并非要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什么,有时需要的仅仅是倾听或是一个微笑或是一句同情关心的话语或是一个搀扶的动作,就能得到病人的信任,从而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面对病人普遍缺乏换药常识的现状下,不能忽略健康指导的意义[3]。积极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可避免换药后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减轻患者出现负性心理影响的发生,进而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提高换药及护理效果[4],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3 小结

门诊外科换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进行换药操作,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勿急躁,应有礼貌,动作轻柔,循序渐进的方式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门诊护士要不断的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与沟通技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娄湘红,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6667.

[2] 郭瑞清.健康教育在门诊换药病人中的重要性研究.中国中医药资 讯,2012,4(5):69-70.

第7篇

[关键词]社区总护长;社区护理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医疗型为主向保健型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护理工作范围及工作职能也在不断地拓展和转变,社区护理也从单纯医院搬家转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化”的服务,我院1997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后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社区护士长开展社区护理,覆盖6.4平方公里,为辖区近13万居民健康服务,形成自己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深受社区居民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社区中心配合市、区开展10多项科研调研工作,并有多篇社区论文在各种护理杂志上发表,社区护理科研也进展良好。在8年的社区管理护理实践中,护士长在社区护士的建站、培训、服务和质量管理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

1建立管理制度,制订各项考核细则,以制度管理人

1.1根据《北京市城镇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及有关文件要求建立社区护理管理网络,各社区站设立护理组长建立了各岗位人员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登记、记录、统计制度,制定了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社区护理操作规程;制定社区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工作流程。SARS期间完善了社区站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1]。

1.2依法执业在医疗举证责任倒置的形势下,强化社区护士职业风险意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恪守行业规范,加强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法、消毒技术规范、职业安全防范办法等,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安全,减少护理纠纷和缺陷。

2转变服务意识,加大培训力度做到持证上岗

社区知识的培训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社区护理具有住地分散、工作独立、面对人群广泛等特点,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能独立解决护理具体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和一定的交流能力,应采取多形式、对多渠道、多方法对人员进行培训。

2.1社区站根据环境、服务功能、管辖人口来定编人员每个站7~9个人,共同承担“六位一体”的服务,每人有重点负责项目,每项工作有交叉部分,团队协作程度直接影响工作量完成。要培养护士树立团队精神,转变思想观念,进行护理执业道德教育。建立社区站激励机制促进社区站健康发展。

2.2护士由专科转向社区,应学习全科护理理论,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监测、管理知识组织护士每季度学习一个单元内容,出台重点复习提纲,并进行理论考核一次。由于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存在较大差别,社区护士除了要将临床护理中的基础护理技术应用到社区外,还要学习掌握社区急救、家庭抢救、外伤清创等技术操作。要学会母乳喂养指导、家庭护理、临终关怀、伤残康复护理等,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同时还要掌握财务、药品、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以适应社区护理服务需求。

2.3制定系统理论培训计划,分阶段组织系列知识培训班学习如:《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系列管理》、《心电图学习与指导》、《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等系列讲座,并有重点考核。全员分期分批组织护士参加市、区社区协会举办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培养重点人员参加护理管理干部培训、残疾人康复指导知识培训、计划生育指导知识培训等,按照北京市社区护士培养大纲要求组织技能操作训练,全员参加人人过关。

2.4鼓励护士参加《北京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证书》考试带动全体护士参考,参考率100%,持证率3年内达90%以上。尽早实现护理人员持证上岗要求。

3社区服务工作遵循法律原则

3.1社区服务按照服务项目管理社区护理治疗远不同于医院,医患关系也不同于医院,医院护理不能照搬到社区,拓展护理服务项目满足居民需求是护理工作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特别是家庭护理服务增加了护理风险,根据实际工作的问题研究并出台了《站内患者输液须知》、《家庭护理、输液协议书》等,对社区站用药做了严格的控制,如生物制品、抗生素等药物应用做了严格限制;外带药患者治疗的实施方案等,以降低护理工作风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2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家庭护理对家庭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也根据家庭环境也做了明确规范,特别是入户输液治疗的患者观察做了具体要求。同时社区护理还承担健康课堂、康复制导等工作。根据家庭护理工作流程,制定了家庭护理的护理病历书写模式,对家庭护理的病人按整体护理的要求,对患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记录每次入户时患者的病情,如观察病情、心理、饮食、治疗、健康教育等内容,掌握患者病情进展,为医生诊疗提供参考。对完成的护理病历归入个人健康档案管理。

3.3拓展服务项目依据居民需求基础护理及健康指导对于长期在家卧床患者极为重要,根据患者需求护士在上门开展基础护理,如:褥疮护理、口腔护理等操作,并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指导。尽管这些工作繁杂、消耗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但更多的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同时带来了社会效益。

4抓好质量管理是社区工作健康运转的重要环节

4.1社区质控工作在护理部和院感科的监督管理下执行的,将护理工作制成表格进行量化并制定考核标准护理质量检查采用坚持每月不定期抽查、定期月查和护理部季度大查相结合,在站上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讨,采取措施解决,并按照社区奖惩制度实施,做到奖惩分明。

4.2每月召开护理组长例会布置、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定期反馈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对社区站发生的特殊问题,特殊病例加以讨论,修改工作流程、制定解决方案。限于社区站条件,对布局和工作程序进行多次规范、调整,坚持质量持续改进。

4.3每季度召开全员护士大会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结合站上特殊事例,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根据社区培训要求,组织全员加强重点知识培训和考核,做到学习有系统,考核有重点、实效。

4.4每月质量检查同时在社区站进行现场访谈每半年对辖区居民电话调查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社区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一方面考核属区护理质量、一方面不断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护理工作,最大限度内满足居民需求。

4.5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和医用废物处理管理社区站虽然设置在院外,地方小、条件差,但消毒隔离要求及医用废物管理和医院是相同的,由于消毒是在医院供应室进行,故对消毒包增订了运输管理规定,确保消毒包使用安全。社区站物品均由医院消毒、监测、管理,如:医用垃圾存放和运输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处理,医院有专人、专车回收,社区站有详细的医用垃圾回收登记。全科医生也参与了治疗,所以社区全员要掌握消毒技术规范知识,严格按规范要求落实,责任落实到个人。

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社会对社区护士的要求标准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如何建立社区护理组织体系,加强社区护理质量管理[2],使社区护理健康发展,是每个社区护理管理者必须思考、实践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