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税培训总结

财税培训总结

时间:2022-11-12 03:3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税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税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财税管理制度体系财税基础工作

XX供电公司财税管理以公司重大经济决策和涉税业务为方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规范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进项抵扣等各项财税业务流程和管理标准,严控各环节风险点,明确责任分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量化财税管理指标,开展专项检查,强化责任考核,及时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汇总整理形成案例库,为下一步规范管理和完善制度体系提供参考,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进一步规范前端涉税业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效维护公司利益。

一、紧跟财税政策,争取优惠政策

公司财务资产部密切跟踪国家财税政策的动向,全面收集和梳理现行各项相关财税政策文件,并对相关的财税政策认真分析与研究,不断加深对税法知识的熟知程度,提高财税政策的运用水平,准确把握具体内容、资格条件、办理程序等,同时结合业务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针对规定不明确的政策,主动加强与主管税务部门的沟通,争取将优惠政策全部落实到位,避免纳税风险。

二、规范标准和流程,量化考核指标

财务资产部统一规范发票管理、纳税申报、进项抵扣、税金提取等十项财税业务流程,并建立财税管理标准。通过标准流程明析各业务部门及相关专责的业务分工,对业务流程的时间点和实施效果提出明确要求,并对风险点实行有效控制。公司制定了增值税、所得税申报纳税管理标准、增值税发票管理标准等十个管理标准和流程。财务资产部通过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确立财税管理标准和各项财税业务流程,并将设定的考核指标报人力资源部审批,纳入到公司业绩考核办法。

三、开展检查防风险细化财税基础工作

营销部作为供电公司的前端业务部门,直接负责电力销售服务和发票的开具,每月的开票量就达15万份。为确保销售财税零风险,财务资产部定期到营销部开展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增值税抄报税等专项检查。依照财税管理标准,明确电费发票领用、开具、保管、作废、盖章等管理流程,对发票及发票专用章的使用、保管进行检查,确保发票及印鉴的正确使用和保管。依托营销186系统和税控系统信息平台,每月将发票的开具信息和营销系统收费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开票信息真实准确,有效控制纳税风险。同时财务资产部加强对其他各业务部门涉税业务的管理,及时排除财税风险,进一步规范前端涉税管理工作,每次检查结束后都会形成检查记录。

四、加强税务宣传,深入政策辅导

财务资产部通过开展税务知识大讲堂、培训讲座、网页宣传、财税服务进基层等多种方式,给职工宣传和讲解相关的税收政策。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前端业务人员的财税知识水平,使前端涉税业务开展得更加规范。各业务部门在即将发生涉税业务时,及时与财务资产部沟通,告知有关事项,财务资产部给予财税政策的辅导与支持。

财务资产部为提高县供电公司整体财税管理水平,组织县公司在进行自查的基础上梳理近三年的税收检查问题,开展税务专项研讨会,化解税务风险,避免出现重大涉税事项。同时聘请财税方面的专家,针对电力企业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授课。

五、健全财税制度,完善财税案例库

财务资产部通过不断完善公司财税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配套完善的财税管理制度体系,从组织机构、职权分配、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等多方面指导、规范财税管理各项工作,促进财税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同时为方便相关业务部门及时查阅和学习,财务资产部在部门网页上建立了财税制度库,及时更新。针对各业务部门被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分析成因,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并通过全面梳理各部门上报的有关纳税业务方面的问题、建议、经验等,结合专项检查形成的专题报告,逐步建立和完善财税管理案例库。

第2篇

一、认真做好财政系统普法验收工作

今年是普法的验收年,按照省财政厅印发《全省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规划》(财法[]26号)的要求,年将对全省财政第五个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和总结。按照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认真做好普法验收工作。通过考核验收,进一步巩固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取得的成效,总结普法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推动普法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

二、切实做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新的规划

年是普法的最后一年,也是研究制定新的普法规划的重要一年,根据省、市财政的工作部署要求积极探索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规律,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力求新的普法规划有新思路、新要求、新举措、新发展。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

认真对照普法对各项普法制度建设的要求,着重健全法制宣传教育考核、局领导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律讲座、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法律知识年度考核、重大决策法律咨询审核等制度。

四、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加强与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类财政网站做好法制宣传报道工作,发挥网络法制宣传的作用。制定周密的宣传计划,加强与地方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组织开展普法神州行媒体系列宣传活动,主动向媒体提供宣传资料,集中宣传财政普法取得的突出成效,宣传学法用法的好典型、好经验,并以此为契机,广泛宣传法治财政建设成就,宣传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成绩。继续在政务网宣传财经法规,常年刊登财税政策和法规,宣传普及财政税收法规;继续以各种简报为载体进行财税法律专题宣传,对财税法律进行重点解读,并扩大宣传范围,向区人大、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区企业进行宣传。

五、继续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培训,注重取得实效

继续举办财政系统干部职工法制培训班,紧密结合财政中心工作和法制工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不断提高财政系统干部职工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继续组织财政法规专题讲座,做好财政法规的宣传教育。密切关注国家、省、市新出台的财政法律法规的宣传。年重点要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完成在普法期间财政领导干部职工接受法律知识培训一次;同时,将继续组织法制专题讲座,邀请有关领导或知名法律专家进行法制专题授课。

第3篇

继全镇计生突击旬兑现、招商引资和个私经济会议之后,今天又召开全镇财税和财务管理工作会议,这次全镇财税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镇年终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总结20__年财税工作,研究部署20__年财税工作,动员全体财税干部和广大干群,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振奋精神,为全面完成20__年财税工作的各项任务鼓劲加压,再创实绩。下面,我结合县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党委、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二0__年全镇财税工作情况回顾

在不平凡的二0__年里,全镇财税部门,全体财税干部和全镇广大干群,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思路,克服了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齐心合力,扎实苦干,在财源建设、税费征收、收支改革、制度建设、职能发挥、财务管理等方面,完成了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五个强化五个确保”。

1、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首先是开展农业税政策宣传。以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政策为重点,强化了耕地占用税、契税政策的宣传力度。以农业税宣传月为契机,创新农税宣传形式,搞好农税宣传。其次是开展预算外资金管理宣传,实行预算外资金集中管理。再次是开展了《政府采购法》和财经纪律、制度宣传,为政府采购制度实施和会计集中核算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全面规范农业税征收行为。一是做好税源测算,财政所提前提早做好农业税纳税清册编制工作;二是大力推行农业税定时、定点、定额征收和农业税征收服务大厅常年征收办法,六月中旬,财政所就组织一百多人,深入到全镇二十一个征收点,进行征收。三是加强监督,统一制发了大兴镇农业税征收工作人员监督卡,公布了举报监督电话,接受广大纳税人的监督。

明确责任,严格税收征管。一是强化目标责任。把全年的财税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村(居)委会。各单位也细化到人,严格考核,确保全年任务完成。二是强化组织协调。密切联系国税、地税部门,对财税收入每月都进行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强化征管措施,努力增加收入。三是严格征管。坚持依法办税,文明征税,全年征收农业税万元。

细化措施,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和完善了非税收入上缴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财政票据管理,清理事业单位银行帐户,严肃查处私设银行帐户行为,从源头上规范了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加了财政收入,遏制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散乱的现象。

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增收、多收。针对全镇实际,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使一大部分闲置资产得到合理的利用。绢纺厂、东方丝绸厂、植物油厂等闲置资产已全部被盘活,不仅发展了地方经济,而且为今后的发展增加了一定的后劲。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20__年,全镇财政收入万元,完成年度预算万元的%。

在财政总收入中,国税收入万元,占年度预算的%,同比增长%、,地税收入万元,占年度预算%,同比增长%,其它财政收入万元,占年度预算%,同比增长%。

同时,还组织征收防洪保安资金万元,人民教育基金万元,粮食风险基金万元,物价调节基金万元,生猪技术改进费万元。

2、强化支出结构调整,确保了重点支出需要。

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好“保吃饭”和保建设的关系,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时,集中财力想方设法保障公教人员工资发放和政府的基本运转,维护社会稳定,较好地服务了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全年共实现一般预算支出万元,增长%,用于支农和抗洪救灾支出万元,增长%,用于抗击非典支出万元;用于全镇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和教育发展资金万元,投入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夯实了农业基础地位,投入万元实施“两后双百”工程,投入万元发展个私经济,扩大了经济总量,增强了发展后劲。

3、强化财政改革,确保了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

在县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实施

综合财政预算,稳步实行财政统一支付制度,完善会计集中预算制度,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了提升,预算外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4、强化财政监督,确保了财政运行秩序

一是在全镇实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管理。从会计基础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报告制度和奖惩办法等方面严格加以规范,在专项资金管理上,实行审批、报帐、审校、验收制度,加大了专项资金检查监督力度,保证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其次是在上级有关部门配合支持下,对干部、职工宕欠公款行为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回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欠款_____元。三是严格执行农业税社灾歉减免资金和村级经费使用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送到群众家中。

5、强化了队伍建设,确保了财政服务质量。

20__年,在全镇上下认真落实“工程”积极开展行风评议争创“文明单位”的情况下,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教育引导,建立健全制度,实施行风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实施“工程”,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八项禁令”,提高了财税干部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了财税工作各项任务完成。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由于全体上下的配合支持,财税干部的共同努力,全镇的财税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饱含着全镇各级干部、各有关部门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全体财税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财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我镇经济增长的亮点不多,税收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培植壮大财源的任务很重。二是社会稳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需要财政支撑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而镇财政供给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财政收支无法平衡,收支矛盾异常尖锐。三是财政负债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大;四是财政运行困难,公教人员省标工资难以发放。另外,一些村级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历史问题遗留较多,特别是财政赤字很大,影响了发展和稳定,等等。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全体干部和财税工作者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以发展的眼光,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全镇财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不久前,在全镇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上,今年的财税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今年要实现财政总收入900万元,比上年要增加____万元,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为此,我们必须要做到“三个到位”,首先是思想认识要到位。“再作淮北领头雁”,实现财税新局面,既是一个奋斗目标,更是一种精神,一股动力,一面旗帜。全体镇干部都要牢固树立争先创新意识,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凡是有利于推进财政创新的意见,不论困难有多大,有没有先例,都要鼓励闯一闯,允许试一试。其次,行动措施要到位,研究、部署、落实各项财政工作,制定收入支出、监管的各项措施,都要从推动财税工作发展的大局出发,从推进财税工作新局面的进程考虑。再次实施效果要到位,财税服务的最终结果具体体现在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上,体现在增加群众收入和社会保障能力的各个方面。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镇财税工作的基本思路为:做大“一个蛋糕”,实施“三大倾斜”,推进“一项改革”。

经济决定财政。做大财政收入蛋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财税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观念。把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带动财政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第一、调动一个积极性。工业强镇必须发展企业。制定和实施财税政策,充分考虑能否保护和做大企业这一蛋糕,发展经济,做大蛋糕的积极性。第二、用好用活两种手段。一是运用财税政策手段,体现公开、透明、规范、形成个私经济竞相发展生动局面,二是用好资金分配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采取以奖代补,担保、风险投资等间接支持办法引导,吸引和聚合民间资金,信贷资金等社会资金的投入。

实施“三大倾斜”

一是向“三农”倾斜。加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基础上,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是向困难群体倾斜。公开财政政策向农村五保户、失地失业农民、失学儿童、困难学生和因病因灾致贫家庭等困难群体倾斜。不仅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三是向工业和小城镇建设倾斜。用足用好省市现行扶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的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式,细化工作措施,努力改善全镇经济发展环境。

推进“一项改革”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规范农村收入分配关系,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20__年全镇财税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十六大和县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高唱“工业强镇”主旋律,积极做大财政“蛋糕”,严格收入征管,保证财政收入增长,落实发展富民责任,以“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创新制度和机制,努力推动全镇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20__年,全镇财税工作目标任务为:一般预算收入安排万元,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收入万元,地税收入万元,其他财政收入万元。

支出方面:20__年,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省市各项转移支付补助,预计全镇总可用财力万元,比上年预算同比增长%,全镇必保人员经费和开门经费支出预算初步安排万元。可比增长%,因此,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原则是:共保人员经费和基本开门运转经费。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的各项财税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密切联系财税工作实际,坚持“两个创新”,开创全镇财税工作新局面。

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财源建设,以经济的大发展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新局面。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增强财政实力立足点放在经济发展上,贯彻落实对集体、民营、个私经济一视同仁的财政帮扶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民资向我镇投入,大力推进工业强镇、招商引资,实现经济总量增长,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落实“三个到位”,全力打好“工业强镇”攻坚战。一是措施到位,拓宽与企业联系范围,积极向企业宣传财政政策,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外地企业先进管理经验。二是资金到位。全面用足用活上级财政支出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三是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上级政府对企业优惠政策,创新完善企业增税奖励办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财政文章。

采取多元化投入政策,全力推动新经济财源建设。调整

现有资金结构,千方百计提供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企业发展平台,促进三产快速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以拉动农村税源增长。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与时俱进,以科学的聚财用财机制,开创财税管理的新局面。

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收入征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深入开展农税宣传。以农业税政策调整为重点,结合粮补政策,强化耕地占用税、契税政策的宣传力度。要以农税宣传月为契机,创新农税政策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应。二是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政策宣传力度,完善预算外资金举报奖励制度,确保预算外资金收支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巩固“两个百分百”成果。

全面规范农业税征收行为。一是做好税源测算,依据农产签字认证的农业税计算面积编制纳税清册,在夏季征收前全实到户,二是大力推行农业税定时、定点、定额征收和农税征收服务大厅常年征收办法,提高农税征管质量和效率,降低征收成本,压缩尾欠比例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征收方式。三是加强监督,让群众缴明白税、放心税。

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目标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措施。我们已将任务下达到各部门和各村,各村、各部门要细化,分解到人,落实到季、月、旬,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全年。要坚持西瓜、芝麻都要捡,大小税种一起抓,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严格依法征税,努力增加收入。二是,财政所、国税、地税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实行按也阿月通报制度,不断探索新的征管手段和办法。

全面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得收入等非税收入管理力度,将所有预算外收入纳入财政新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巩固和完善第二预算管理体制。一是要加强票据管理实行定期缴验,按票据清点项目、数量实行源头控制,二是要继续实行“校点收支基数,收入全额上缴,支出按需拨付,增收奖励,短收赔补”的预算管理体制,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加大对往来款的清理力度。财政、纪检、司法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清理追收陈欠往来款及呆滞的有偿资金发放款。

创新保障机制,统揽全局,全力保证有关资金的兑付。

千方百计的落实中央关于统一工资政策和“两个确保”、“低保”及再就业政策,事关全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此,要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调度资金,保证社会稳定。一是要加大对“两个确保”和“低保”的保障力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基本生活费按时定额发放,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生活。二是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按“两后双百”要求,进一步落实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三是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完善对粮食生产补贴办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四是实行农村大病合作医疗保险、降氟改水、草改瓦、公路建设十件政府实事项目资金,提供较好保证,确保办实事项目顺利实施。

三、统一思想,顾全大局,确保今年财税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财税工作事关全镇的发展和稳定,没有财税工作做基础,我们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为此,全镇各村、各部门务必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心系财政,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努力为财政多聚财,聚好财,尽职尽力,开源节流,为壮大财政、搞好全镇的增收节支工作多做贡献。

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

由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新办企业的效益一时还没有发挥出来,全镇农业经济没有多少新的财源增长点,加之吃财政饭的教师、退离休干部等均比其他乡镇比例大,特别使债务包袱太重,形成了保吃饭与保建设的强烈矛盾。去年,如果不是全镇上下的全力配合大力支持,特别使镇里千方百计争取、协调资金,方方面面的支出问题使很难应付的,诸如“两军四属”的有关补贴发放到位,村、镇干部工资福利解决到位,退离休干部和教师工资的全部发放到位,这些资金都从哪里来,主要渠道要靠我们自筹和向上争取,随着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国家继续采取银根收紧的政策,今年我镇的财税所面临的形势会更严峻,除了其它收支要增加外,一些往来的资金兑现也正在逼近。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胸怀大局,想方设法开源节流,要一切工作围绕增收增税转。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镇里下达的创收任务,以时序速度抓兑现。

其次,工作措施要到位,工作思路要开阔。

壮大财税,人人有责。除了要加大农业税以及其它各种小税种的征收力度以外,还要进一步搞好招商引资,发展个私经济,壮大第三产业,千方百计扩大财源,在财税征收上,要坚持既抢“西瓜”,又拣“芝麻”,确保应当入库的财源一项不少,一分不差。同时,镇里对各单位、各部门都下达了招商引资指标,这既是招商引资任务,也是为财政聚财的一项措施,必须坚决完成,确保兑现。要进一步加大税法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自觉纳税,主动纳税。要坚决打击各种拖税、抗税事件,全力维护法律尊严,对上年以至以前农业税未缴的农户,我们还要组织一次全镇性的清理,要启动法律手段,强行缴纳,不但要交足税金,而且还要缴纳滞纳金。对过去一事一议款未缴清的,我们也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确保到位,决不能让不缴的人占便宜。除了镇里统一安排的建设项目外,要坚决克服对财政资金的依靠心理,要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自力更生,眼睛向内搞建设,比如地方性的水利设施维修等等,都要自己想方法自筹资金。

要从加快土地流转,在业开发财务清理,盘活闲置资产,清理公宕款等措施上挖掘财源,为财政聚财。今年全镇土地流转的面积要达到亩,每个村不能少于亩,这项工作必须抓紧动手,乘势而上,规范操作,狠抓落实,对财务清理工作,全镇要分期分批进行,一个单位不少,一个部门不漏,凡是私自挪用公款,占用集体资财的,要认清形势,抓紧偿还。凡是以前欠款的无论事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尽快兑现,否则将采取法律手段,不管事谁,我们将一视同仁。同时,各地要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坚持民主理财,搞好民主监督。要强力推进全镇财务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进程。

第4篇

一、组织领导

1、成立“财政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由副局长王建军同志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企财处,负责全系统宣传组织和协调工作。

二、实施时间

宣传活动主要集中在2009年5月1日—6月30日,部分活动因工作需要,可安排在其他时间开展。

三、宣传内容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式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国家和省、市、区“保增长促发展,保投入促调整,保民生促和谐”各项财税政策。要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和财政政策导向,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财政法制宣传活动,全面推进建设法治财政进程。今年“财政宣传月”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1、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宣传国家税收政策的同时,宣传区政府“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支持五大产业振兴”相关财政政策;

2、开展“送政策进社区”活动,向老百姓宣传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惠民政策;

3、开展“送政策下乡”活动,向农民宣传“三农”、家电下乡方面的惠民政策和农业保险政策;

4、开展“送政策进机关”活动,向行政事业单位宣传财政资金安全法规及财政改革的各项内容。

四、宣传方式

1、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一是在区政府网站上宣传我区在“三农”、家电下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财政惠民政策;二是通过“常州高新区报”对新的财税法律法规、财政政策进行宣传,特别要宣传区政府“落实政策,优化服务,支持五大产业振兴”相关财政政策。

2、开展培训、政策讲解。一是开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农业保险、财政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政策讲解,为各项政策的实施创造条件;二是与区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财税政策的宣传讲解,把财税政策宣传到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三是利用局周末学习日,组织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四是配合市财政局相关部门来区组织重点企业政策宣解;五是利用今年所得税税源调查和重点产品竞争力调查布置会,做好对区财税干部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

3、进行现场咨询。深入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对群众所关心的会计法律法规及区在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财政惠民政策进行现场咨询,以省厅确定的惠民政策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开展送政策下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共财政的温暖。

4、其他方式。区财政局统一印发有关制度汇编和办事程序等依法行政小册子,对财政法律法规进行宣传。

五、宣传任务

1、综合处:负责牵头在“常州高新区报”、区政府网站组织布置宣传专栏,整理宣传稿件。

2、企财处:负责全系统宣传组织和协调工作;组织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服务,宣传高新区(*区)振兴五大产业实施纲要,组织相关惠民政策宣传稿件。

3、预算处:负责组织举办财政改革各项政策到单位活动,组织相关惠民政策宣传稿件。

4、行财处: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策讲解,负责组织举办“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财政惠民政策到基层、到单位活动,组织相关惠民政策宣传稿件。

5、农财处:负责开展“三农”、家电下乡和农业保险财政惠民政策到基层、到社区活动,组织相关惠民政策宣传稿件。

6、经监处: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区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负责组织举办财政资金安全法规到单位活动,组织相关惠民政策宣传稿件。

第5篇

2009年,在省厅及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始终坚持“依法理财,优质服务,以人为本,创新争先”的工作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切实强化监督稽查,财政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0.2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5.89亿元。现将一年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积极培植财源,做实财政“蛋糕”,着力打造发展财政

做实财政“蛋糕”,壮大实力,始终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上下主动应对经济和财税形势变化,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目标必成意识,在继续培植壮大地方财源的同时,切实抓好收入征管工作,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在培植财源方面,做到了“四突出”:突出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年”活动,千方百计调度资金支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突出财税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区四园”和骨干企业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残疾人就业等重大政策调整的宣传工作,主动把企业急需的政策信息送上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扶持,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财政贡献率高的企业加快发展。突出财政资金扶持。综合并灵活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奖励、补助等政策工具,整合财源建设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税收增长。突出财政体制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目标要求,根据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完善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切实增强其快速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地方财源积蓄区,不断提高开发区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在培植财源的同时,我局在收入征管方面做到了“四注重”:注重完善征管机制。加强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联合协作,坚持每月定期例会制度,强化纳税网上申报、纳税评估和税收稽查工作,定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福利企业退税管理,严格控制税收减免行为,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注重财政收入结构。坚持税费并举,抓大不放小,严格依率计征,既保证税收收入足额征收,也保证非税收入征足征齐,既抓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共享税种的征管,更注重抓好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种的入库,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收入质量。注重税源调查。围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全市经济财政的影响,进行广泛调查,认真分析情况,健全税源台账,加强对新办企业、餐饮服务业、高收入群体、销售不动产及房屋租赁业管理,堵塞税收流失漏洞。注重考核奖惩。建立健全增收奖励机制,修订完善专项考核办法,加大力度,按月考核,季度兑现,落实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措施。

1 2 3 4 5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着力打造和谐财政1 2 3 4 5三、加大民生投入,发展公共财政,着力打造民生财政1 2 3 4 5四、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打造透明财政1 2 3 4 5五、加强监督检查,坚持依法理财,着力打造法治财政

一方面初步建立动态监督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查询和监控。另一方面突出财政监督重点,抓住财政管理中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对《企业所得税法》、耕地占用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重点行业税收征管质量、重要非税收入缴纳情况,“三农”、社保、教育、卫生、生态保护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支出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政府工程项目、财政供养人员、项目补助、规范津补贴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建立了举报制度,加大了处罚力度。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一是受收入结构、财政体制和激励政策等因素影响,市本级可支配财力与财政收入不能同步长,而公共财政支出刚性增强,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社会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财政保障的能力还很脆弱,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三是部分乡镇财政还比较困难,化解历史债务的压力较大,防范财政风险的责任重大;四是财政管理改革仍需继续深化;五是财政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扎实做好学习、培训工作及财政文化建设。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措施,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为全市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2 3 4 5

第6篇

【关键词】组织结构 多元化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专业化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迅速发展,企业规模的得到快速发展,企业管理模式也处于多元化,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由于我国税务法制体制越来越复杂,不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市场化经济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税务已将深入到企业的各个行业之中,企业税务风险也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组成。在我们现有的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大量文献逐步修订和更新,同时也对企业的税务问题上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也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税务条款判断能力要求越来越来越高,如若出现重大的问题,不仅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也会企业声誉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二、税务风险管理概述

国外对风险管理研究,首次次提出税务风险的认识是英国研究这,提出税务风险即纳税人在履行税务义务,规范税收政策一种手段。Mincharmody carmody在2003年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进行研究,企业风险存在很多因素组成,主要有企业内部原因管理方式和外在经济危机和市场影响。到了2009,Forun on Tax adminstratiom才提出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针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界定,认为税务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过程之一,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和运营。目前,由于我们国税务风险体系定义并未统一,但是通常来说税务风险是指纳税人履行税务税收的规定,少缴纳和未缴纳应缴纳的税款,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和刑事诉讼以及信誉损害等风险。税务风险是管理和规范企业的手段,使企业通过正规途径合理合法的生产和经营,最终到达规定缴纳最低税款的目标。

三、税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一)企业的纳税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在市场化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目标最大是追求利润后的最大化,由于税收的强制性,很多企业在对交税时,有诸多不满,因此很多纳税人忽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纳税意识比较淡薄。不仅有些企业利用税收的非法手段,逃税漏税,逃避责任。不但会给税收人员增加不必要的审核和监管力度,增加业务处理,同时也会给企业客户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如果企业没有在生产和经营的税务风险贯彻中,就不能对所适用的税收法规进行把握,也将扩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增加不必要的损失。

(二)现有财税人员业务专业水平低

由于企业和税收人员没有统一的培训和学习税收相关知识和素质。导致业务水平层次不高,办事效率低下,企业的风险税务增加。财税人员缺乏相关的税法知识,不能准确理解税收相关政策,因此对于企业应缴纳税金的计算不准,政策不清,导导致税金缴纳出现错误,漏交、重复缴纳的事情多次发生。如果缺乏相应的沟通能力,不能将国家政策及时的传达给纳税人。还有些税务工作人员,素质低下,,从中获利。

(三)缺乏专业的税务管理机构和人才

由于我国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比其他国家发展缓慢,税务机构尚不完善,很多职能部门不健全,甚至缺乏专业的税务的风险管理人员。一些大型企业,都设置了专门的税务机构和专业。他们都对企业的决策有参与权。较高的业务水平,敏锐的洞察力,对税法的精准掌握,可以正确处理涉税事项,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缴税筹划。而我国对于这种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而且财经高校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人才的缺乏,利于企业的风险控制。

四、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的税收是强制性征收,而且数额很大,导致企业在进行税收的缴纳时,存在诸多不满。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对企业进行税收宣传,另外要加大监督力度,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保障政府的收益,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务风险是企业的一部分,企业也要及时了解到税收的优惠政策,并对其加以利用,掌握好税金的缴纳时间和金额,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财税人员业务专业素质

财税的执行者还是人力资源,因此想要做好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提高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税收人员和企业可以经过统一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提升办事效率。及时了解国家的税法规定,调整企业的税收筹划,保证税金正常缴纳,不偷税,漏税。另外要保障资金的业务素养,不做假账,为自己谋取利益。还有就是要保证良好的沟通能力,将国家政策及时的汇报,以便后期工作顺利开展。

(三)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为企业的税务管理选取合适的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健全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对企业涉税的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结构业务非常复杂的企业,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高层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通过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对其确认,保障公司的资金安全。

五、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应对的一项重要风险,具体是指企业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及因未能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或税收风险规避措施运用不当而导致的企业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能是有形损失,如被税务机关稽查而引发补税、缴纳滞纳金或罚款,也有可能是无形损失,如企业的声誉受损,在社会公众面前和长期合作的企业中造成不良影响等。

参考文献

[1]温利锐.企业纳税风险及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

完善财税监督制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税监督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初步建立了一套分级财税监督体系,在维护财税政令统一和财政权益,规范经济秩序,保障预算执行和财政正常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财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旧的财税监督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改革形势。面对新情况,如何建立和完善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经济改革和发展要求的财税监督体系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一)现行财税监督制度的缺陷

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并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深化发展改革逐步形成的一套分级财税监督体制,面对新的形势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制约了财税监督权威性和效能的发挥,弱化了财政职能。其主要表现为:

1.监督内容和方式上以直接性和突击性检查为主。自1985年以来,财税监督更多地表现为财政税收物价大检查,在全国打“游击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已暴露出明显的事后性和突击性。监督针对事后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处理,而对新的经济行为、交易方式,如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电子商务等对税收的影响,以及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的监督制约机制明显缺位。在监督的范围和选题上缺少针对性、科学性、超前性,严重影响了检查的效率和效果。在监督的操作规范化以及处理力度和执法权限上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在1998年我国取消三大检查后,虽然各地(省)都积极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和方式进行财税监督(如湖北省采取成立财政监督处,进行网络化、系统化监督),但并未能从根本上得以提高和改进。三大检查的取消,主要是因为其集中性、突击性的检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取消三大检查的目的是要把财税监督纳入规范化轨道,而不是削弱监督力度。财税监督工作能否得到加强,关键在于能否改变思路,尽快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事前、事中的监督检查力度,把监督贯穿在财税活动的全过程中,由事务处理向过程控制转变,减少事后集中性突击检查。但怎样根据财税监督的特殊性,寻求在实践操作上真正体现高效率、全过程、全环节的监督方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财税监督缺乏法律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在国家法律的规制下进行竞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理财,依法治税是基本内容之一。但从目前情况看,财政管理和财税监督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空白点很多。目前我国只有《预算法》、《会计法》、《税收征管法》,但还未有《国有资产管理法》、《财政管理法》、《财税监督法》、《财务管理法》等。又如《预算法》仅仅明确了政府和财政部门在编制和执行预算中应遵循的规范,但并没有明确为保证预算的实施,财政部门有哪些具体的权限、职责。所以应根据《预算法》的有关规定,制定《财政管理法》对财政部门的权限、职责、工作范围作进一步的界定,并制定《财税监督法》明确财税监督的职权、方式和程度等,尽快使财税监督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3.财税监督手段落后。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除了来自法律,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处理力度和实施效果。长期以来,形成了财税监督机制对事不对人的思维定势和习惯。检查处理以经济处罚为主,且多针对单位。财税大检查具有一定的权威和震慑力,这主要是由于大检查以企业财务监督为重点,而企业财务违纪的内容也确实多为财务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同时,处罚以罚款处理为主,直接涉及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行之有效。而近年来,小金库、预算外资金检查已把财税监督的重点转向行政事业单位,但我们的监督思维、方式、手段、处理并未发生根本的转变,仍以财务检查为主,在处理上仍以调帐、罚款为主,而未考虑这些单位是否以盈利为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或事业收入的特点。特别是随着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预算或专户,以及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实行,罚款已是财政资金“左右口袋”的关系,因此仍以单纯罚款为手段就难以发挥制约作用。另外,从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类型分析,真正属于财务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属于少数,而违纪的实质在于部门、单位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违纪,如擅自立项收取基金、滥发奖金,故意混库,越权减免税或越权制定优惠政策,以及挪用专项资金等。面对这些情况,仍采用经济处罚手段,显然作用有限,是否具有合理性更值得探讨了。

4.财政内部监督弱化。财税监督是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它不仅包括对其它部门、企业(单位)的监督,即监督外部,还应包括对自身和财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各个单位。长期以来,财政对内部监督重视不够,内部监督一直是财税监督的薄弱环节,财政部门内部违纪问题频发,其主要表现如下:

(1)截留财政收入。分管企业的少数人员,到企业随意表态,将不允许进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入成本费用,使得企业少缴所得税,并允许应缴税金缓缴,挪用于生产经营或基础建设;分管罚没收入的人员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而把应上缴财政预算的罚款,有意留给执法单位使用;财政部门以前兴办的经济实体和所属事业单位,很多未足额上缴应缴的税费;乡镇财政所因为是征收现金,有的征管员不及时将款项上缴入库,甚至出现挪用或贪污,不少乡镇财政所还出现为完成收入任务,拿钱买税的情况即派人到辖区外收税,多开税票,少缴税款,纳税人与征税收共同得好处——“双赢”,财政所也因超额完成任务而得奖。

(2)周转金周转困难。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部门的一些业务机构相继把一些拨款改为贷款,建立了财政周转金。其目的在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临时所需资金,帮助企业正常运转,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支持事业单位开展“创收”活动,减少对财政拨款的依赖,向自收自支过渡,从实施效果看,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有的收到了较好效果,但情况不如人意的也不少。还出现了一些受贿、吃“回扣”现象,财政周转金背离了本来的用途。

(3)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随意性大。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专项拨款是指在中央与地方预算中,不包含在地方财政体制规定的正常支出范围内,由中央财政根据特定用途,增拨给地方财政部门的专项用途资金,其实是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在实践中,下级财政部门有的并未按规定或指定方向进行也显出随意性,目的性不强等问题。

5.财税监督绩效考核指标缺少客观评价体系,统计分析缺陷明显。在我国现存的监督过程中,长期以来对财税监督机构的考核指标是以组织收入为主,也就是以入库额多少为评价指标,致使监督机构对参检单位的考核也以收缴额为主,检查业务费的拨付也主要参照收缴额这一指标。这种考核指标的激励作用相当有限,只是促使检查单位检查问题、罚罚款,甚至连被查单位也感到监督检查只是罚款了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倒促使被查单位在违纪风险“成本”与违纪“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因此,单纯以罚款为考核指标很难达到财税监督应达到的遏制违纪行为、规范财政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之目的。

与此同时,在财税监督执行中不具备科学、客观的统计分析指标和体系,只是简单分类汇总,总结也多是就统计数字分析,数字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很少触及,缺乏对违纪问题的科学、准确、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价。并且检查出的问题一般是反映在账簿上的现象或结果,而对被查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违纪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却很少深入分析研究。因而,在这样一种基础上形成的检查报告缺少有说服力、有深度的资料和证据,归纳出的观点也比较表面,提出的管理建议仅是就事论事,过于表象化、简单化,对改进和加强财政监督的作用极为有限。

(二)现行财税监督整体弱化,财政收支过程中问题突出

1.税基受侵蚀,税源监控不力。自1994年实行新税制后,加大了打击偷漏税的力度,税收秩序明显好转。但是,偷税与反偷税斗争尚未停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税制的不完善以及管理较落后,还在大力侵蚀税基,偷逃国家税收。现行税基过窄,而且各税种普遍缺乏防止税基受损的有效措施,加之监督不力,使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除普遍反映的“费挤税”现象外,还有恶性竞争造成的“价挤税”、搭售逃税,更有非法所为的偷逃税,严重损害了税基的完整性。同时,有些税种的税基出现了严重变形,如作为主体税种的增值税,本来其一般纳税人的户数比较稳定,但现实情况看,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使一般纳税人的户数变动较大,甚至出现越来越少的情况,如广东省原有100万多户增值税纳税人,但经过几番调整后现在一般纳税人仅有8万多户。这不仅造成增税链条中断,而且由于开票和抵扣的原因,扭曲了两类不同增值税纳税人之间的正常贸易关系,也影响了税基的稳定。

税源监控是对税收收入来源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进行监督、预测、统计和分析的过程,是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但从新征管模式运行的几年实践看,以下几方面问题突出:(1)对税源监控这一征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各级税务机关往往把税源分析的任务交给会计部门,满足于数据上的统计,缺乏对税源的综合分析和实地把握。(2)把税源监控单纯看成管理体系的工作,而忽视了税源监控贯穿征收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票证管理、税务检查等环节的协调配合。(3)税源监管网络不完善,计算机运用尚处初级阶段。新旧模式转换期间,因衔接不当出现空档,造成税源管理职能的缺位。

2.财税监管不力,国有资产流失严重。(1)在对外经济体系中流失。其主要通过压低国有资产价值与外商合资,损害国有利益。据有关统计,仅1992年全国的5000家中外合资企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约500亿元。(2)在破产兼并中流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有部分经营管理不善、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但是有些地方却采取非法手段搞“大船搁浅”方式,架空银行债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3)部分企业领导非法侵吞国有资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与监管弱化有关。一方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重大改革,取消了对企业重要财务活动的直接控制和审批,但由于从上到下相应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加之企业自我约束弱化,使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漏洞。另外,企业财务人员的监督职能无法得到切实有效地发挥,虽然《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事的职责,但在企业法人不受约束和财会人员缺乏保障的情况下,这一职责并未落到实处,最终财会人员只有受制于企业领导,共同违法乱纪。(4)国有企事业不规范经济行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些机关办实体,占用国有资产不仅不交费,收入不入帐,而且全部作为“福利”私分。

3.中央财政收入大量流失。关于提高两个比重的努力,长期以来并未收到明显效果,中央财政收入流失问题仍较突出。当前其主要渠道集中在地方各级政府及经济执法机关,税收征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各级国库和纳税人。(1)改变税种,将中央收入化为地方收入;改变性质,将中央收入化为征收机关经费;改变渠道,审计部门将检查收缴的中央收入存人自己开设的过渡存款账户,然后不分资金性质集中上交同级财政,获取比例分成经费。(2)受地方政府干预,地税部门多收、超收地方税,挤压中央税种入库。(3)征收机关将中央税收用完税证收入过渡帐户,然后以汇总缴款书解入地方库,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经费。受地方政府干预,年终决算前征收部门开出调库通知单突击调库,改变税种或预算级次,强行将中央收入调入地方库。(4)征收机关迫于政府压力和碍于企业资金困难,将应征的中央收入不征或少征,滞留在企业,造成减欠税增加;征收机关滥设税款过渡户,滞留中央收入不入库,用以调节任务;经济执法机关设过渡账户,滞留应交中央收入,征收机关纳税大厅经办税款的专业银行滞留中央收入。(5)为完成“两税”(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基数,采取空转等方式虚增中央收入,骗取中央财政结算返还。

4.财政部门重拨轻管,预外资金脱离监管,滋生腐败现象。从监督的执行情况看,近年来财政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挪用专项经费,变预算内为预算外,挥霍浪费,盲目追求高档集团消费等方面。就转移支付而言,中央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支出范围广,项目多,由于上下级政府之间事权不清,本该由地方财政安排的事项,都由中央财政安排,安排项目多少和数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讨价还价能力,使中央财政的专项支出几乎变成了各地的固定拨款。同时,转移支付形式过多,加上没有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监控,缺乏有效的约束,造成资金使用中的浪费。

关于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尚处探索时期,政府采购应避免从“分散的寻租行为”转为“集中的寻租行为”。分散的采购行为,由于其交易过程的不透明、不规范,缺乏制约,容易产生分散寻租行为。实行政府采购之后,变原来的分散采购为统一采购,要避免某些人假政府之名行寻租之实,出现集中寻租行为。为此,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使政府采购过程成为一个透明、规范,具有强有力制约和监督的交易过程,最大限度地消除寻租的可能性。

5.“四乱”禁而不止,非税收入数额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在“放权让利”、默许甚至鼓励政府部门创收的思路下,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政府部门间、单位间、地区间的相互攀比,巧立名目、提高标准,使得非税收入持续快速膨胀,已到了失控的地步。目前我国预算内财力紧张,而预算外收入不断膨胀,除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的收费外,各级地方政府还规定了名目繁多的收费。以1995年为例,据有关部委调查,地方各级政府越权设立基金(资金、附加)项目925个,私设收费项目2569个;1995年全国各级地方财政部门预算收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共计3843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6187.7亿元的62.11%;若加上财政收入中原有的5%非税收入,全部非税收入所占比例高达67.11%。①

从全国看,1996年非税收入已达7600多亿元,比税收还多1000多亿元,“费”大于“税”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地方看,河南省1995年各级政府的收费为96亿元,而地方税收收入仅为70.8亿元;从单项指标看,安徽省1996年人均农民公共费用负担65元,其中,人均农业税只有22元,非税负担43元,“费”是“税”的3倍;从增长速度看,全国行政事业性收费1988年为415亿元,1992年为600亿元,1996年达2900多亿元,非税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增长速度。社会各方面对乱收费问题反映非常强烈,由此而引发的种种弊端也一再暴露出来。

完善财税监督制度的构想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我国现行财税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改革的特点,对我国完善财税监督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财税监督制度的总设计

我国财税监督制度的总体框架

①何振一、张学兰等:《论我国实际税收规模与税收负担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税费问题研究》,《税收研究资料》1997年第7期。

1.制度类型:构建“立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舆论+民主监督”的复合型财税监督制度(见图)。

(1)我国现行财税监督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对前苏联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构建起来的。虽然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财税监督已发生了重大变革。但从财税监督的类型上看仍属于较为单纯的行政监督。在第三部分我们曾分析过行政监督的特点,其具有及时、高效等特点,但也明显存在缺乏权威性和规范性的问题。并且当我们谈及其及时、高效优点时是以较为完备的立法为前提,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法制建设普遍滞后,使得其本应有的优点也大打折扣。

(2)采取此类型可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从第三部分的分析可知,立法监督的优点正是行政监督的缺陷,而立法监督的缺点正是行政监督的长处。结合我国实际,建立立法监督体制不仅便于把财税监督更好地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统一认识,改变由于对财税监督认识上的差异造成在监督执行中的混乱、缺位等现象。而且更有利于当前行政监督中许多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规范和解决。

(3)节省建制成本,有利于制度过渡。建立一项新制度除了从其优势性上予以考虑外,还应考虑其与现行制度间的冲突,要力求减少建制成本和减轻制度过渡带来的震荡。立法监督的构建是对我国当前监督制度空白的填补,而立法监督与行政监督的组合只能使监督更权威、更规范,从而更有效。它不是对现行监督的完全否定,而是突出其优势,弥补其明显的缺陷。新的制度不会引起对经济生活的强烈震荡。这也是不主张采取法国式司法监督的原因所在,构建独立于政府的司法监督与我国的司法体制冲击较大,并且其中涉及众多协调工作,建制成本将十分巨大。

2.范围界定:财税监督包括预算监督、财政日常监督(税务监督、财务监督、国有资产运营监管)、审计监督的宏观型、多层次的财税监督体系。从国际上的做法看,很少有国家把财税监督仅视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其更多体现了宏观和多层次的思想。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来看,扩大财政总体规模,突出和强化财政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宏观、多层次的财税监督体系与这一思想正好相符,便于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有利于提高财政政策效果。

(二)完善财税监督制度的具体建议

1.尽快制定《财税监督法》,使财税监督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在我国制定《财税监督法》是对当前财政管理上一个法律空白的填补,其有利于树立财税监督的权威性,有利于强化监督力度,使监督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便于防止监督中的不规范、随意性等问题。而且便于明确各监督部门的职责,有利于提高监督效益;同时也为我国尽快建立立法监督打下较好的基础。

关于我国财税监督法的制定应该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法制原则。财税监督的法制原则即财税监督法主体在从事财税监督活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政法律、法规和财税监督法规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事的原则。作为国家,法制原则要求立法机关应该制定较为完备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这是法制的首要任务。

公正、公平和公开原则。公正、公平和公开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财税监督执法主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公正就是要求财税监督执法主体必须履行法定职责,做到依法行事,并要求处理各项有关事务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公平原则是要求财税监督执法主体在监督、检查和处理有关财政事务时,应做到公平、兼顾各方利益,不偏袒任何一方。公开原则是要求财税监督执法主体的监督检查活动或者计划应增加透明度,以利于监督检查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效率原则。财税监督的效率原则即财税监督法主体要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佳的目标,或目标既定成本最少化。财税监督效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财税监督法必须以保障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把财政资金公开、合理地进行分配和使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财税监督法不是限制财政主体的理财,而是要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扩大财源,厉行节约,提高支出效率,保证国有资产不断保值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统一领导、分工监管原则。该原则强调财税监督法既要保证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也要保证地方财政机关行使法定职权,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这就要求从行政监督法律上保障中央对财政管理坚持统一领导。主要是国家财税监督应由立法机关统一制定,在全国统一实施(除特殊区域)。统一的财税监督法律制度要求做到财税监督政策的统一,财税监督法律、法规的统一和各项财税监督管理制度的统一。财税监督实行分工监管是指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前提下,财税监督的执法主体依照法定的财税监督职权和程序对被监督主体的执法情况实施分工监督活动。财税监督执法主体在依法行使监督权时,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财税监督法主体独立行使监督权对调动与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转变财税监督方式。建立和完善我国财税监督制度,必须把监督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监督与管理并重、日常监督管理与专门监督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新格局。从目前财税监督的状况看,财税监督主要采取集中性、突击性的专项检查方式,存在重检查、轻日常监督的倾向,日常监督管理的职能没有很好的落实。在这种情况下,财税监督工作难免不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往往是对列入检查的单位实施检查,而没有列入检查的单位就失去了有效的监督,极易遗漏,不符合财政管理的根本要求。只要把检查与日常监督结合起来,实现财税监督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才算最大限度的减少遗漏,提高财税监督管理的效率。财税监督要改变只重检查不重管理、只重收缴不重堵漏,监督检查与促进管理相脱节的做法,要善于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和建议有关部门健全和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提高财政管理的总体水平。

3.强化财政内部监督。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知由于当前我国财政内部监督弱化,严重影响了监督的效率和力度,甚至出现内部不少违纪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强化财政内部监督,首先要建立财政机关内部的监督保证机制和日常监督机制。财政监督在内部监督的内容和对象上,应当既能覆盖全面,更能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在监督主体上,既能充分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形成多种力量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要完善上级对下级财政机关监督的约束机制。对下级财政部门执行财政法规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是财税监督部门的基本任务。同时,对其他有可能影响财税法规贯彻执行,导致财政收入流失和支出浪费的不当行为,上级财税监督部门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再次,加快地方财政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通过内部监督制度的运行,注意发现管理和运行中的问题,促进财政部门各项制度的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形成内部监督的经常化和制度化,使内部监督活动贯穿于财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

4.加强财税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灵活的信息反馈系统。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是搞好财税监督的关键。财税监督真正要落到实处,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机构,必须保证一级财政有一级相应的监督机构,并维护其执行监督中的独立性。财税监督工作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财税监督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财税监督人员既要全面熟悉财政业务,熟练掌握财税监督检查的专门技能,同时还要敢于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为此,在强化财税监督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切实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的同时,要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促进监督的规范性、严肃性和力度。

5.增强纳税人的监督意识。纳税人意识是一种公民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意识,这一意识的形成不仅与国家的政体有关,而且也与公民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有关。在当今的中国,依法治税有赖于纳税人意识及行为的规范。因为政府部门的活动经费是由纳税人缴纳的税款汇集起来,并且这些钱应当用于同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上。所以,对于政府部门使用税款的活动,纳税人有监督的权利和必要。因此,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和居民,既要依法履行好缴纳税收的义务,也要充分运用好消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权利。

参考文献:

①刘溶沧等主编:《中国财政理论前沿》,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章。

②《中国财政》1999年各期。

③《财政研究资料》1999年各期。

④《财政与税务》人大复印资料1999年各期。

⑤《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第8篇

关键词:县级财政税收;管理;成就;现状;策略

县级财政税收管理的有效实施能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是国家全面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措施,但是面对经济和社会的迅速而持续的发展,在县级财政税收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就需要对传统的财税务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以此弥补传统财税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1县级财政税收管理措施改革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的县级财税管理体系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的财政管理水平,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其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财政支出方面;主要表现为改进了财政支出制度和加强财税绩效管理,实行由政府集中采购和政府统一支出,并对财政支出进行了评估,使其与税收绩效挂钩。(2)预算管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加强了预算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单一账户制度以及收支两条线制度。(3)税制改革方面;对增值税进行了改革,建立起以增值税为主、营业税和消费税为辅的新型流转税制度,并且通过实行分税制度,同时实行税制转型,对企业所得税进行了改革,并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

2县级财政税收管理的问题

2.1监管工作不到位

综合分析我国的县级财政税收的问题,其中,我国县级财政税收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是导致县级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部分政府在改革和规划的过程中,会减少财政部门的管理范围,同时其部门的下属管理机构也会被删减,而这就使得财政部门的管理能力被削弱,从而导致大量的县级财政税收管理人员被分配到该县政府的其它办公机构就职,并且这些被调动的人员大多是具有专业知识的财政管理人员。人才的大量调离,导致财政部门的税收管理工作因不能满足实际的发展需要,而致使该地区的财政部门的管理落后,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免除财政管理机构,最终影响该地区的财政收支分配,导致资金混乱。

2.2财税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体制顺畅运行的保障,但目前我国对于税收管理方面规章明显多于法律,强制力度不够,县级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享有过量的自由权,致使税收工作人为性强,随意性大。此外,我国财税体制现有法律不够系统化,相关规定也极为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财税执法部门的公允性和权威性。

2.3县级财政税收职能转型缓慢

在新时期国家倡导政府职能转型的背景下,县级财政税收管理作为一项取之于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资金调节手段,在转变自身职能方面步伐太慢,并在很长的时间内,县级财政税收的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基础建设和一些竞争性较强的项目,而对切实改善民生、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的教科文卫投资较少,从而影响了县级财政税收职能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型。

3深化县级财政税收管理的改革措施

3.1建立分级分权财政体制

要深化县级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就需要对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之前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进行合理地划分,同时适当减轻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压力。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政府的支出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在财政权利方面要适当的给予,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并且还要控制好财政自由。此外,在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方面,还需有针性的对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搭配,而在当前的转移支付分配方式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实施相应的改革,以建立合理公平的资金分配体系。

3.2建立健全财税制度

想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必须有相应的法令作为指导,因此管理人员应建立系统的县级财政税收法律制度,从而保证既能从整体上纵览全局,又能对财税工作的细化环节进行约束,使每一个工作步骤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县级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应注重税收与支出管理范围的科学划分,明确税负比例,进一步加大在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税收支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兼顾中央宏观调控与区域发展需求,对财税制度进行积极的引导与调控,以促进我国整体县级财政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3提升县级财政税收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对于各项县级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讲,其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县级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同时它既是县级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也是提升其管理工作效率的关键力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县级财政税收管理效果,管理人员应首先针对人员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县级财政税收内部秩序;其次,制定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此来对人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做出科学规范。

3.4确定税收范围

县级财政税收政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时需要遵循高效、优化、市场、服务的原则来进行,以确定县级财政税收管理的范围。首先,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规定县级财政税收的管理项目,并在税收管理中保证各级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能够在管理范围之内来进行管理工作,使县级财政税收的责、权、利得到统一。其次,财政部门应在管理中将税收管理纳入国家预算中,并且充分的调节管理状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以使整个县级财政税收管理井然有序。最后在创新县级财政税收管理方面,管理人员还需要提高财税资金的使用效益,并将县级财政税收资源进行整合,以科学、合理的原则来管理县级财政税收,使县级财政税收情况公开、透明。

3.5加强县级财政税收的内外监督

要想真正实现县级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就必须要重视内部监督工作的开展,通过不断加强县级财政税收的内部监督来对其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行为做出合理约束,并通过制定完善的规范制度来对其内部工作实施管理,从而为管理模式的创新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加强外部管理监督工作的开展,也是促进其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但是要注意的是,各项管理工作的执行,应全面满足监督机制的具体要求,并且还要积极地实施管理创新。此外,县级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采用灵活的预算方法进行县级财政税收的预算,进而促进其管理效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第9篇

2013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现将一年来工作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成新版网站系统初始化工作,会同办公室组织实施新版网站系统全员培训,顺利推行新版网站系统上线运行。

(二)协助完成行业内网防火墙的安装调试工作,提升了行业内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参与实施了7楼会议室的改造,加装了投影仪、幕布,改善了会议室的功能条件。

(四)参与办公楼感应雷防雷工程,协调防雷工程顺利施工完成,进一步确保办公楼内电子设备安全。

(五)协助配合做好营改增相关信息技术服务工作。

(六)顺利完成金税三期工程网络项目初验测试工作。

(七)定期清理电脑实名制、桌面安全管理系统和瑞星防病毒软件的注册情况,确保注册率达到100%。

(八)配合完成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九)完成笔记本和新购打印机的配发工作。

(十)协助完成行业内网入侵检测系统安装调试工作。

(十一)完成ODPS历史业务数据备份和综合办公信息系统权限维护工作,配合完成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全员培训工作。

(十二)配合实施电子政务外网和行权平台建设,并参与综合治税信息系统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第一时间响应机制。信息中心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科室,服务是第一位的。接到故障和维护电话,都会立即放下手头非紧急重要的工作,第一时间响应,能处理的,当场处理,暂时处理不了的,多方协调,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二)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问题,遇到难题,记在笔记本上,记在心里,积极探索专研,不弄清楚不罢休。

三、存在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投入相对不足。信息化建设人员、经费保障与工作需求存在差距。

(二)岗位专业技能与新的征管要求存在差距。在大数据时代,为信息管税、科技管税、智慧征管工作要求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服务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信息中心保障服务能力。制定学习计划注重贴近岗位实际,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为重点,辅助以财税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水平。

第10篇

财政局税政法规宣传工作总结

xx县财政局20xx年税政法规工作总结

二00四年,我局税政法规工作在市税政法规科和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县财政工作会议及市税政法规工作要点精神,围绕全县财政工作任务和财政改革重点,加强税政法规基础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县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积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财税执法监督,全局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现将一年来税政法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法制培训,增强财政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紧紧围绕各阶段的财政中心工作,开展财政法制培训。重点培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以及新出台的有关税法和财政政策等,特别加强了对《行政许可法》的培训、考试考核工作。通过采取辅导与自学相结合、自主宣传与媒体宣传相结合,一般学习与典型案件教育相结合、开展普法教育与加强财政执法相结合、普法与地方财政立法相结合等,集中培训、以考代训等形式多层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了财政干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机制,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为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书记为副组长,纪检、财政监督、财政税政法规等股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为成员。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处罚的查、审分离和集体研究制度,实行了严格的分工负责制,财政监督股统一制定检查计划,负责下达检查通知,严防重复检查,并对检查组材料、处理处罚意见进行审核;税政法规股负责对执法人员资格、行政处罚法律法规依据进行审查,专业法规资料购买发放;分管领导负责立案、处理处罚审批;局办公室负责文书格式审核,统一编制文号;人教股负责组织法制培训;局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对处罚金额1万元以上、违纪金额5万元以上案件,或十分复杂案件的集体审理,实行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为切实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在全局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将公开事项上墙公布,将公开内容汇编成册。在行政执法处理处罚前,实行告知制度,先行下达告知书;在处理处罚决定书中明确告之复议申请时限和复议机关。

三、依法行政,提高财政执法水平

我局切实加强了财政执法的基础工作,在执法中严格遵守《湖南省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湖南省财政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湖南省财政行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追究制度》。按时完成了财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的培训、申报和换证工作,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均持有经县政府法制办年检的行政执法证,坚持持证执法,按照规定程序立案、办案和作出行政处罚处理。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执法质量。近三年来,本局作出的行政处理处罚无一件复议、诉讼。加强对执法处罚、复议、应诉、赔偿案件的登记、统计、归档、研究工作。

四、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监督

我局在加强财政执法、维护财经秩序的同时,坚持强化监督机制,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在行政执法中,我们虚心听取财政检查对象单位的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及建议,认真执行上级机关的有关决定、决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及建议均在限期内圆满完成。并切实强化内部监督,每年由局纪检组、财政监督股对局机关内部财务单位进行内部审计,对查出的问题不护短,属制度方面的问题,及时完善制度;属人员素质的问题,加强教育、调整岗位;属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严格依法依纪严肃处理。通过强化监督,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近年来不仅未发生一起复议、应诉案件,而且被县政府多次评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二00四年十二月十日xx县财政局20xx年法制宣传工 作 总 结

第11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年度工作总结表彰暨年工作部署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刻领会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三届八次、区政府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年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年所面临的财税工作形势,明确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动员全区财政系统干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定信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完成年财税工作。按照会议安排,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客观评价年的工作:

刚刚过去的年,是应对危机极为困难的一年,是真抓实干出成绩的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多,经历的挑战比预想的多,取得的成绩比预想的大。一年来,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财政战线上的同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不辱使命,使全区财政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面完成了年“财政工作质量强化年”的各项工作。

(一)科学准确把握形势。对年全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及早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完成去年各项财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是找准区域财政工作的主要矛盾。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危机爆发的情况下,要继续实现我区收入的高位增长,顺利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要突破的重点和关键是实现房地产存量的顺利销售。在找准主要矛盾后,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年房产销售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区财政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利导向,积极支持配合各融资平台,加大与各金融机构的对接力度,为顺利推动全区各重点工程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实现全年收入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认真开展各项调查研究。为全面促进我区财政工作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全年的财政工作形势,切实解决财政工作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我局开展了全员调研,形成了《财政促进产业发展浅析》、《资金链安全与财政风险防控》、《重点工程资金政策支持的落实》等调研报告;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区产业扶持及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区政府融资资金管理操作规程》等一系列促财政发展的导向政策,并在实践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财源建设和财政管理。

(二)积极破解发展瓶颈。在深刻分析了全年财税工作形势后,我们明确了全年的工作重点,积极突破发展瓶颈,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收入站上新高度。区财政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积极组织和协调各收入组织部门,团结带领全区财税干部攻坚克难,紧紧扭住收入组织中心不放松,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6.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2.71%,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71%。超额完成了市、区交给的考核任务,继续在全省城区第一方阵中领跑。在全年的收入组织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年区财税收入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和《年区街、镇和国、地、财三局财源建设考核方案》,并按照考核文件的要求认真做好考核工作。区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和财政局班子成员深入到收入组织一线,帮助各相关收入组织单位解决具体矛盾和困难,充分挖掘各方面的征收潜力,加大财税促进产业发展的杠杆力度,确保全年收入组织任务的全面完成。国、地税和各街、镇全面完成任务,其中国、地税同比增长分别为11.28%、22.99%,各街、镇总任务完成同比增长12.77%。特别是财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新引进企业450家,现有的区级税源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础性税源实现大幅增长;加大了财政口组织收入力度,非税、国资处置、耕地占用充分挖潜,实现了应收尽收,全年财政口共完成收入49600万元,同比增长26.13%。二是融资跨上新台阶。为化解资金供需矛盾,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和项目税收调度,在充分认识全区融资工作形势后,从年初开始,区财政就积极向银信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争取资金支持。区本级融资2亿元,续贷3.18亿元,为区内各融资平台搭桥牵线,协助融资27.69亿元,有力地支持全区各重点工程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此外,区财政积极与省、市协调争取实现优惠政策资金兑现4.25亿元;争取市财政的调度资金。3.5亿元。通过以上工作,确保了全区资金链的正常运转。三是销售实现新突破。从去年1月份开始,我局就联合区房产局以及区内各楼盘先后开展了“宜居大城北,购房有补贴”、“宜居区,百日购房”、“置业长沙,宜居区”三大房地产促销优惠活动,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激活了积压已久的购房刚性需求并带动了部分投资性需求,有效拉动了我区商品房销售。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量达到284万平米,同比增长96.36%。全年完成项目税收50407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65.35%,有效弥补了基础税收的不足和年初任务缺口。

(三)努力提升管理效益。去年,我局突出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向管理要效益;合理安排财力,注重社会公平,确保了财政和各项社会发展事业的资金到位和资金调度的综合平衡。全年实际完成支出1670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一是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对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13313万元(含上级争取资金);农村改水改厕资金20万元;农村合作医疗支出300万元;农村政权运转经费146万元;救灾救济资金96万元;乡村公路建设支出189万元;农村学校及危害改造139万元。二是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市级标准的足额到位;认真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了教师规范津补贴政策,并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全年共计增加教育投入2.6亿元(未含教育建设经费)。三是大力促进就业。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好就业再就业、创业富民等政策,安排创业富民资金5600万元,安排1000万元用于大学生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四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坚持公共卫生公益性质,继续实施大病救助制度,全年完成医疗卫生支出3311万元。五是大力支持棚改拆迁。从市财政争取资金35000万元用于棚改拆迁,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棚改拆迁工作顺利推进。六是抓好专项资金的审批和使用。规范支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拨付到位,全年专项资金共支出2.49万元。区财政严格执行有关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各重大专项资金(如:文明创建、经济普查、重大节会等)的经费支出,实行了事前申报、事中审核、事后问效、集中支付,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七是全面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按照省、市要求,遵循“先试点、后推广,先入轨、后规范”的原则,在总结15个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去年4月1日、9月1日分批分次启动其余所有预算单位及二级机构支付改革工作。目前,我区所有区直一级预算单位及所属基层预算单位共122个全部启动了支付改革。去年11月份,对区城管局、建设局、工业局、卫生监督所、人防办等五个预算单位启动了公务卡试点工作;并对13个街、镇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从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区街联网等六个方面对街、镇财政进行了全面规范。

(四)精心打造团队形象。努力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是我们抓好财政工作的根本和关键。为此,我们认真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实效。特别是做好了群众工作站的各项工作,撰写了一系列的调研文章。二是认真召开班子和干部民主生活会。通过召开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干部组织生活会,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近年来推进财政改革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和评价,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就职工的建议和意见,深刻分析原因,列出整改措施和整改科室及责任人,认真整改,切实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全体干部的理财水平。三是继续弘扬先进财政文化建设。在全区财政系统继续大力弘扬先进财政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标准化程序的学习、组织业务培训、军训、户外拓展、扶贫帮困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四是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活动,如组织全体干部参观静园警示教育基地,邀请市纪委讲廉政知识课,收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时时提醒财政干部“一身正气为人,一尘不染理财”,切实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保持了全体财政干部廉洁自律。

过去的一年,我们准确地判断了全年的经济运行走势力,积极地破解了财政发展中的瓶颈难题,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跨上20亿元的崭新台阶。取得的成绩实为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收入组织单位部门的协调配合,更得益于全区财税单位广大干部的齐心协力、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区财政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的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税收结构依然比较单一,财政增收难度逐年加大;财政增支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多,全区各方对财政的期望越来越高;历史滚动债务比较重,财政收支平衡和防范风险压力急剧增加;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认真研究对策,积极作为,切实加以解决。

二、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财政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已步入后危机时代,呈现出复苏但不稳定的特征。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依然比较复杂,财政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预计,今年经济形势会好于去年,财政收入形势也应当好于去年,但支出压力更大,财政运行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

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宏观经济正走向复苏。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全面实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产生了明显效果,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年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方面信心明显增强,全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预计将会延续去年稳步向上的惯性,保持较快的速度。二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为我省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一系列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中央赋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有关政策措施正逐步推开,这些将为我省会城市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区域经济积蓄的发展能量正逐步释放。近几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实现建设“大城北”战略决策,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夯实,招商引资和财源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强,各项财政促产业发展的政策正在进一步落实,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不利因素看,宏观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私人消费依旧疲软,企业投资意愿较弱,实体经济回升面临较多困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不足。民间投资意愿还不够强,居民消费难有大幅增长,经济增长内在动力依然不足。

综合分析,年我区经济发展的经济环境有所改善,科学跨越发展面临很多机遇。但今年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平衡难度很大。一是依靠强化征管增收空间不大。去年收入潜力已挖掘得比较充分,今年这些一次性、特殊性增收因素较少。二是通过支出结构调整缓解支出压力的空间不大。初步预计,新增支出需求高达4.2亿元,而新增财力仅为1.4亿元,收支缺口巨大,而且支出基数大、刚性强,收支矛盾将会更为突出。三是省以下财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增加今年财政工作的难度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四是融资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今年全区利益链的安全运行,财政风险进一步增大。

根据面临的区域经济形势,区、街(镇)两级财政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让困难吓倒,要提振信心,科学判断,积极作为,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善于从多变的形势中把握发展机遇,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财政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三、年的财政工作思路:

年全区财政工作将以区委、区政府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巩固一方阵、建设大城北”的整体构想,突出以财源建设为重心,以收入组织为核心,以科学调度为中心的工作方式,着力于服务项目保增长,统筹民生促内需,提高效益调结构,集中财力突重点,开源节流保平衡,控制风险稳基础的工作措施,加强财政工作精细化管理,提升财税干部整体素质,积极应对省市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阳光财政体系,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作为年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确保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新增贷款15亿元的总体财税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根据年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为充分调动全区财政干部工作积极性,努力挖掘自身内在的潜力,通过进一步强化财政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益来消抵外部环境不利因素造成的影响。我们决定把年定为“财政工作精细化年”,在积极应对财税体制改革和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收入合理化、支出科学化、管理精细化、团队人人化这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在进一步保持发扬我们抓财税工作常态常规的机制和方式下,要突出“抓增量、促存量、保流量、增效益”的核心举措,继续将全区财政系统干部队伍打造成服务型、敬业型的“两型”团队。要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全区财政干部必须认真扎实有效地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增量,进一步拓展增收空间。要加大财源建设的考核力度,狠抓招商引资财源建设工作;要加大辖区内的项目服务协调力度,促项目早开工、早见效;要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和落实到位力度,化解财政风险;要加大争取省、市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力度,缓解收支矛盾。

二是促存量,进一步加快资源变资金的进程。要牢牢把握棚户改造和住房货补的契机,立足区内、放眼市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力促今年的房产销售,确保全年实现230万平方米的房产销售工作目标,力争达到250万平方米的奋斗;要促进闲置土地盘活和存量土地变现的进程,开辟和增大第二财政收入来源,缓解从紧的资金流量;要整合平台资源,积极应对融资政策变化,确保银信资金计划全面落实到位;要抓住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银企对接,破解融资瓶颈,促进区域内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促流量,进一步化解运行风险。要提早筹划,统盘计划,确保全区财政性资金的流量平衡,防范资金断链风险;要加大新增贷款额度的对接和落实,确保新建项目资金跟进和节气资金调度。

第12篇

一、积极培植财源,做实财政“蛋糕”,着力打造发展财政

我局上下主动应对经济和财税形势变化,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目标必成意识,在继续培植壮大地方财源的同时,切实抓好收入征管工作,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在培植财源方面,做到了“四突出”:突出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市“重大项目年”活动,千方百计调度资金支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经济重大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突出财税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区四园”和骨干企业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切实做好《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转型、出口退税、残疾人就业等重大政策调整的宣传工作,主动把企业急需的政策信息送上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扶持,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财政贡献率高的企业加快发展。突出财政资金扶持。综合并灵活运用预算、贴息、转移支付、奖励、补助等政策工具,整合财源建设资金,集中财力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税收增长。突出财政体制作用。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目标要求,根据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后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完善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切实增强其快速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地方财源积蓄区,不断提高开发区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在培植财源的同时,我局在收入征管方面做到了“四注重”:注重完善征管机制。加强与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联合协作,坚持每月定期例会制度,强化纳税网上申报、纳税评估和税收稽查工作,定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福利企业退税管理,严格控制税收减免行为,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注重财政收入结构。坚持税费并举,抓大不放小,严格依率计征,既保证税收收入足额征收,也保证非税收入征足征齐,既抓好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共享税种的征管,更注重抓好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等地方税种的入库,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努力提高收入质量。注重税源调查。围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对全市经济财政的影响,进行广泛调查,认真分析情况,健全税源台账,加强对新办企业、餐饮服务业、高收入群体、销售不动产及房屋租赁业管理,堵塞税收流失漏洞。注重考核奖惩。建立健全增收奖励机制,修订完善专项考核办法,加大力度,按月考核,季度兑现,落实了“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措施。

二、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着力打造和谐财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财力的进一步增强,今年,我市不断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一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坚持“三个高于”的原则,今年累计拨付资金17796万元,支持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支持“金桥工程”、农村危桥、小型水利等重点工程建设,支持泰黄清水输水二期工程建设,支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继续支持农村“五件实事”工程,拨付资金2630万元,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和先行村建设,建设农村公路2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桥梁200座,疏浚河道1026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100户,改造户厕15000座,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拨付资金50710万元,大力支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支持职教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多方筹措资金,扎实开展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拨付社会保障专项资金4213万元,扩大了保障范围,提高了保障水平,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保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拨付300万元配套资金,加强农村卫生机构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三是支持城市开发建设。积极筹集资金,重点支持北城区改造、新区道路、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环境,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

三、加大民生投入,发展公共财政,着力打造民生财政

今年,我局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安排财力,进一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切实做到“学有所教”。积极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提高了各级各类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认真执行国家“两免一补”和助学金资助政策,扩大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提高了补助标准。二是大力促进就业,努力实现“劳有所得”。认真贯彻《就业促进法》,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就业再就业税费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财税政策,拨付资金250万元,重点帮助解决好双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被征地农民等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保障“病有所医”。坚持公共卫生公益性质,按照人均不低于8元和10元的标准建立农村和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保证居民免费享受政策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实施大病救助制度,拨付资金200多万元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例超40%。四是实施养老保险,加快推进“老有所养”。拨付资金1500万元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大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康复院等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力度,全市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68%。五是重视廉租房建设,着力推进“住有所居”。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积极实施安居工程,“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深化财政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打造透明财政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巩固扩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成果,完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和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开前门堵后门”。进一步细化政府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强化滚动管理,建立责任制度,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将部门所有收支逐步纳入部门预算,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单位自有资金、政府性基金的真正统筹管理。二是深化财政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推行并完善公务卡结算方式,今年新增公务卡结算单位17家,新办个人公务卡425份,到目前为止,全市所有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均实行公务卡结算,共安装单位财务转账pos机196台,发放单位公务卡202张,发放个人公务卡6881张,累计支付金额1.81亿元。三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完善了协议供货制度,建立供货商廉政准入制度和定期考核制度,实行优胜劣汰,聘请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政府采购行风监督员,确保政府采购质量优、价格低、服务好。四是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要求,完善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体系,目前已有213家单位实行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全新征收模式,累计发入《江苏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428420份,缴入财政专户资金达26573万元。五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新机制,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泰兴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试行)》、《泰兴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房屋出租管理细则》等三个规范性文件,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加强监督检查,坚持依法理财,着力打造法治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