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6 09:11: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即兴演讲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即兴演讲即兴表达能力中学英语教学课堂训练自主练习由于社会对高素质英语人才的需求增长,口语能力在中学英语教育里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针对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开口难、胆小害羞等现象,一个有效的方法便是练习英语即兴演讲。不同于日常、轻松的会话形式,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集中、系统地表达自身对事物的认知与看法。事实上,“美国95.3%的中学都开有英语公众演讲教育课。”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学在外语教学中也开始注重英语即兴表达,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即兴演讲能力。即兴演讲是最具挑战性、最能真实反映英语水平的项目。“即兴演讲通常要求选手根据文字、图像或视频方式提出的问题进行即兴发言。因此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在头脑中归纳思路并组织语言就成为演讲成败的关键。”其性质也决定了掌握此项能力的难度。在即兴场合,经常会有学生表情僵硬、声音颤抖,逻辑混乱,甚至语无伦次。然而即兴演讲的难度也意味着它对于提高英语口语特别是即兴表达能力,就像是高效的“特训”。
有人认为即兴演讲全靠随机应变、临场发挥,无法准备,也很难通过练习取得成效;其实不然。“胸有成竹于前,才能出口成章于后”。由于现场准备时间太短,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做到有话可说,即平时积累材料,练习理清逻辑、快速构思的能力。宏观上,成功的即兴演讲须以流畅的内部语言结构为基础。它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整合资料,能锻炼快速构思与语言组织能力。即兴演讲虽不像命题演讲那样讲究,但也要内容精悍,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微观上,演讲中使用的语言不仅应准确流利,语音、语速、语调等方面都应根据内容的需要而作相应调整。以上几方面能力,不论是快速构思组织能力还是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均可通过练习得到大幅提高。
首先,在课堂中创造机会锻炼能力。将即兴演讲训练融入英语课堂,如在课前5至10分钟进行,用时不多,但效果很好。“英语演讲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学生,英语教师只是起组织和点评的作用。”首先,由老师给出即兴演讲的题目和2至3分钟的准备时间,这期间要求学生审题立意、构思提纲,充分调动起头脑中贮存的信息,确定议论角度和大致结构。可以记录关键词,但不能用完整的句子。时间一到马上停止,老师每堂课随机点名几位学生上台演讲,并在每个学生演讲后,对该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价,纠正语言表达中的问题,或补充相关的英语知识;也可以组织台下学生探讨,增强互动,“学生在观摩同学的表演中,互相学习,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学习英语的氛围和环境大大改善。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工作,极大地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这种互动也是有其意义的。若没有任何互动交流,台上的学生讲他的,台下的学生们做自己的事情,演讲训练将变成一盘散沙,气氛沉闷死板,不仅无法激励学生,还会起到反作用。在轻松活跃的气氛和“你我他”的交流合作中,学生们才更容易对英语演讲产生兴趣,从而勇于讲、乐于讲。课堂即兴演讲训练看似是“迫使”学生去讲,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发现自身口语能力的一步步提高,增强即兴表达的自信心,逐渐将他们从被动学习引导向主动参与。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广泛涉猎英文视听资料如利用网络观看美剧、电影等。积累素材,扩大视野,熟悉各类话题。此类方法既有趣又有效,但执行过程中也应避免一味模仿,如美剧中的对话都是生活常用语,而在演讲中则应避免过多使用口语化表达方式和不当习语;也不应滥用部分英美人的口头禅如“you know”“like”“awesome”,或是频繁使用“I think”作句子开头的习惯。另一方面,多接触英文演讲,借鉴学习。“演讲在英语国家中历来都被广为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界人士都常常借助这种方式来同广大群众进行交流,大量的演说名篇不断涌现,其演讲辞也成为倍受英语学习者青睐的语言范例。”在学习这些范例、模板时,要专注于总结它们的逻辑结构和语言特点。不难发现,英文演讲的内容讲究亲身经历,从小见大,环环推进。同时,切记不要照搬模板。此外,要创造即兴表达的机会,进行“模拟即兴演讲”:不仅要积极跟家人朋友练,让他们多提意见,自己对着镜子随意就一话题表述意见,亦是适应即兴表达的有效方法。这过程中还可多加“调控”,将自己说的英语录制下来,听听录音,跳出“演讲者”角色对自己的即兴表达进行客观评判,准确发现问题再加以改正,效果就会更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即兴表达能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事实上,即兴演讲的“可训练性”及其在训练中学生口语、提高思辨创造能力和培养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上的有效性已得到了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同和重视。英语教学在改革,中学英语口语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转变。而英语即兴演讲作为一个融合知识和技能的素质教育过程,不仅能活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必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史兰英.美国中学英语公众演讲课观后感[J].丝绸之路,2004,(S2):163-164.
[2]王璐.英语即兴演讲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办法[J].东京文学,2011,(09):124.
[3]王仁兰.让“课前五分钟英语演讲”激活英语教学[J].教师教育与管理,2006,(1):55-56.
关键词:职高 语文教学 体验成功
从2007学年开始,为了提高学生听课的抬头率,笔者努力实践着快乐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兴趣,对课堂内容进行个性化处理:一是对教材内容的个性化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是教师个性化创造的价值所在。要想把厌学变为乐学,关键在于课堂内容充满趣味,在于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快乐。二是让乡土教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入语文课堂。这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开拓了学生视野,也让语文生活化,符合“大语文”的概念。三是把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学校组织编写了《早读材料(上、下)》《应用文写作》等校本教材。在课堂模式方面,笔者综合运用传统的小组合作、活动等课堂模式,在评价模式方面则采用学生自学互评、学生自学自评、过程评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经过几年实践,收获颇多。对学生来说,提高的不仅是听课的抬头率,还有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运用能力。对笔者自己而言,获得的是作为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与幸福感。在努力实践的快乐课堂的教学理念同时,笔者一直在思索,怎样的课堂是快乐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呢?现在,尤其在几年的即兴演讲教学以后,笔者的答案是:给学生一把梯子。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进入职高就是学技术来的,语文学不学无所谓,加上自身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本来就差,就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作为职高的语文老师,如果仅仅是把学习目标告诉给自己的学生,效果恐怕会很不理想。事实上,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缺的不是理想,不是目标,而是到达目标的方法、途径。教师不仅要帮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职责在于给学生一把梯子,引导他去攀登,帮助他到达目标。下面,笔者就从对学生即兴演讲能力培养方面谈谈“梯子”教学体会。
一、即兴演讲现状调查
笔者先对任教的3个班的152名学生进行摸底了解,情况堪忧。3个班级中参加演朗诵比赛的仅有2人(还是被老师“逼迫”着去的),没有人主动参加过演讲比赛,对自己朗读有信心的不到1/4,自愿上台朗读的只占1/10,害怕被老师上课提问的却占了近1/3。所有学生都表示即兴演讲是难度最大的学习任务,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完成不了。绝大部分学生最担心的是上台会紧张,其次是担心无话可说。从现状调查和学生课堂表现来看,教学难度确实很大。
二、分析问题,逐一解决
笔者把即兴演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即兴演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观能动性不够。
二是学生没有在众人面前讲话的经历,会紧张怯场。
三是学生知识储备不够,无话可说,或语言有组织困难。
四是学生对演讲的特点把握不好,没有情景意识。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逐一想办法解决。
问题1比较好解决,可以从求职应聘、职位升迁、企业对人才要求等方面,尤其是不同岗位的工资对比,直观地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兴演讲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问题2的解决关键是给学生提供克服紧张的办法和实践机会。首先从专业的角度提供切实有用的方法,供学生参考。如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可以推荐学生去看电影《国王的演讲》。同时安排学生轮流进行早读午读的领读、课间操的领喊口号等工作,鼓励学生在课间有意识地站在讲台前感受发言情景,课堂上也多给学生提供上台机会,让学生逐渐习惯在众人面前发表自己言论的氛围。笔者认为,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锻炼的机会,刚开始练习时,适宜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5~6人为一小组,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面先讲,大家互评,让不敢马上上台的学生也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小组再推荐讲得好的同学上台在班级同学面前演讲,老师当场打分点评,除了上台的同学可以另外加分外,小组成员所得分数相同。如果小组成员不满意代表同学所得的成绩,可以另外提起挑战,但挑战者仅代表自己,成绩也只记入个人。每个话题不能是同一个学生,必须换人,如此,一些不太自觉的同学,迫于小组成员的压力,也会认真地准备起来。全体动员的效果,有助于实现人人参与。
问题3的解决最费心思。一是笔者需要慎重选择即兴演讲的话题,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为此,笔者会提供两个为一组的话题共6组,让学生在每组中自选其一。其中最让学生有话说的是“我的家庭”,学生不仅能说,而且两个女生班级,有5位女生在演讲时情不能自已,潸然泪下,教室里更是掌声不断,课堂气氛非常好。二是笔者要指导学生正确准备材料 “我的家乡”这个主题,笔者原本以为会比较容易,没想到学生会没话可说。笔者花了很大的力气指导学生去准备材料,从临海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历史名人、民俗活动、方言特色、特产特色小吃等方面介绍临海。对家乡的重新认识让学生树立了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三是注意训练的循序渐进。在刚开始训练时,要求学生写好500~600字的演讲稿,上交经批改后,再给2~3天的准备时间,经过小组内部演讲,最后才上台演讲。慢慢过渡到只给20分钟列好提纲后再上台演讲,到最后只给10分钟时间打腹稿就上台演讲。
问题4的解决方法有:一方面要提醒学生注意听众的关注点和口语交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毕竟不是专业的演讲培训。
三、给学生一把梯子
通过一学期(约16课时)的即兴演讲训练,大部分学生能达到在准备10分钟后就一个话题作2~3分钟发言的目标,音量、神态、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也都有明显的进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困难分解了,给了学生一把向上的梯子,让他们有了达到目标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认为:“教育首先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北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认为:“教育应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比他们学到了什么更有意义。”要让职高学生喜欢语文课堂,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课堂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学生就不再靠教师推着乃至赶着才往前走了。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给学生一把梯子,降低向上攀登的难度,让学生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有序中轻松地慢慢前行,让他们在攀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成长的喜悦,也许是职高语文教学最好的定位。
参考文献:
[1]申继亮,谷生华.中学语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2]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3]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J].山西教育,2006(2).
一、让学生喜欢说
1、精选话题,激发学生的“说路”。
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熟悉学生,知道他们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联系学生的社会实际和语言实际,选好材料,定好话题。无论是命题还是即兴,或是其他形式的训练,所定的话题要尽量贴近学生,做到新颖别致、活泼有趣,有时可带点争议性的,还要做到问题难易适度,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欲一吐为快。所设计的话题可以身边的事为题、可以时事为题、可以名人名言为题、也可以故事为题……如,在一次的说话训练,我设计的话题是“我心中的故事”,要求讲述自己一段难忘的经历。这个话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感情驰骋空间,很多同学敞开心扉,非常投入地倾诉了自己生活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这个话题学生讲得动情动人,感人心处,讲者泪流满面,听者热泪盈眶。又如出这么一则材料:有一只蜘蛛在结网,风一吹,网破了,它又结,终于网结成了。于是它躲到一边耐心的等待。一只小虫子飞了过来,撞到了网上,这时,蜘蛛像猛虎一般扑过去,缠住了小飞虫,然后美美地享用。有一个人看到了这一切,发表了一番议论,然后另一个人也看到了这一切,也发表了一番议论。没想到,这两个人的看法完全相反。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的内容思考,这两个人分别会说些什么?学生一听到这样的话题,就会感到兴趣怏然思维活跃,很快产生说话的强烈欲望,这种冲动往往能同时刺激若干名学生抢着发言,那种争先恐后的场面将使平时不善于辞令的学生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所安排的内容由浅入深。
首先,教师在进行口语训练前,要根据每次口语训练的基本要求和目的,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彼及此的思维顺序,合理地安排每次训练的内容,难易程度一定适宜。
其次,还要通过科学的序列训练,由浅入深。还可以为自己设计独特的语言名片,不能只是一般的自我介绍,而是要有艺术,在自己名字的构成上做点文章,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使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口语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3、训练形式要多样
说话训练如果形式单一,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烦心理,那么训练就会流于形式。为避免这种情形,老师要多动动脑筋,让形式常讲常新。有时,可以是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一起讲;或是师生自由对话,也可是学生两军对垒;还可以是老师问学生答,亦可以学生问老师答。老师还可别出心裁花样翻新,用不同的方式出题,从多个角度出题,这种灵活多样的出题形式往往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说话的训练。
二、让学生在说中得到思维训练
1、训练发散思维
训练发散思维能使说话者思路流畅开阔,长于联想和想象,善于应急变通,从而做到才思敏捷,对答如流。教师训练前先给一个题目。如,有一次,我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圆,要求学生围绕这个圆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联想。即由这一具体的事物想到一个或若干个抽象的事物,鼓励学生想象得多想得远。这时,学生就活跃起来了,有的学生由圆想到时钟,想到我们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有的由圆想到镜子,想到我们要经常照镜子发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有的由圆想到了十五的月亮,想到家人的团聚,想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想到总有一天台湾也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到那时,祖国这个大家庭就成了一个真正的完满的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情飞翔,飞得越高越远,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就不断增强。
2、训练逆向思维
训练逆向思维能使说话者思维新颖独特,构思巧妙别致,言谈别具一格。逆向思维的关键是要想别人所未想,言他人所未言。所树的观点,既要与众不同,又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让人信服。逆向思维可单独训练,也可与正向思维同时训练,训练时,教师可先将正向思维的观点摆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
3、培养“会说”的技巧能说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但能说并不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必须在学生能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如何说,怎样说的能力,以培养学生“会说”的技巧。
三、让学生学会说的技巧
教师的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话说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质量。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教师的语言交际应成为学生模仿的标准。备课时,应把课堂上要说的话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来看待。上课时做到口齿清楚、用词准确、语句精练、表达有条不紊,同时恰当运用眼神、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尽量达到自然和谐、不生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的技巧。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前5分钟;支点;演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笔者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即,每节语文课开始前5分钟,由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每一学年,依据演讲内容由浅入深、演讲问题由易到难、演讲要求由低到高的原则,教师制订相应的训练目标,设计相应的演讲题目和方式。按照学生全部参与完毕一轮演讲为周期,一学年共分四轮。第一、二轮在上学期进行,第三、四轮在下学期进行。每一轮都给学生一个“口语交际”的支点。
支点一:自选美文演讲
这是第一轮演讲,即学生自选美文作为演讲内容,重点训练学生能自然得体地当众表达和筛选美文的能力。如果所选文章较长,要适当删改,每人的演讲时间最好不超过3分钟。学生提前一周准备演讲稿,然后在演讲前一天试讲,由教师当面进行指导,以提高演讲的实效。
演讲结束进行自评和他评,即由演讲者说出推荐该文的理由和自己的演讲感受,其他学生从演讲者的体态语、语气语调或所选文章的特色等某方面进行自由点评,最后教师综合点评。这一环节,一是要求演讲者学会自我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便以后改进,二是培养听讲者认真倾听他人的习惯,并敢于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演讲,学生很受益。学生搜集美文的过程,就是阅读和审美取舍的过程;背诵的过程,就是积累和学习的过程;演讲的过程,就是自我历练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和总结提升的过程。好的演讲者讲得慷慨激昂,有声有色;好的听讲者听得津津有味,深受感染。如,男生张小帅是初二时评选的“演讲之星”,到了初四,他依然得到学生的拥戴,信心满满,这是不能用考试成绩来衡量的无形的威信。而班级也形成了良好的演讲风气,后面演讲的学生,取长补短,演讲水平越来越高。有的主动加进了开场白,有的先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再讲,有的自己写稿,竞争氛围浓厚。
同时,演讲内容或感悟人生,或体验亲情,或品味幸福,每一次演讲,对学生都是一次洗礼。而所选材料语言精美,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支点二:话题撰稿演讲
这是第二轮演讲。要想说好,必先要写好。写得不顺畅,交际语言谈何流利。所以,在第一轮演讲结束后,结合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话题让学生进行练笔和演讲。训练重点是:学生在姿态自然的基础上能有适当的动作,并倡导自己写作有真情实感的演讲稿。训练方式是:学生先写、后改,教师批阅后下发,学生再改。小组内演讲后,推选1~2人在班级演讲。每周一个话题。
如,任教初二时,跟随教学进度,我设计了5个话题:
(1)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感悟“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学后思考和联想)。
(2)爱我中华――感悟“”(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读后感)
(3)送你玫瑰――感悟“责任与关爱”(杨绛《老王》读后感)
(4)我爱我家――感悟“亲情”(朱自清《背影》读后感)
(5)我写人生AB剧――弟弟该不该让(临终前的)哥哥打欠条(亲情与责任的话题延伸)
这样长期坚持,效果很好。如,对“弟弟该不该让哥哥打欠条”这个话题,学生写的内容很丰富。谭××:“不该要借条。金钱有价,亲情无价。”姜××:“该要借条。亲兄弟,明算账。哥哥肯借已经是兄弟情深了。”辛××:“弟弟在医院门口徘徊多时,最终决定要借条。但在他吞吞吐吐难以启齿的时候,哥哥却主动提出给弟弟打借条。弟弟拿着借条到门口大哭一场……”这些结局的处理让人深思。其实,弟弟心里的挣扎何尝不是学生心里的纠结。演讲结束,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会形成比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寓教于“演说”的目的。
支点三:辩论问题演讲
这是第三轮演讲。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一轮又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命题辩论。训练重点是:学生在交际中能用一定的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有恰当的体态语,根据演讲情境适当地进行抑扬顿挫的表达。教师根据课文要求或现实问题选择辩题,规定正、反方,提前几天(一般在周末)布置,学生准备材料,上课自由辩论。一个辩题有时候可能需要几天的“课前5分钟”完成。其实,也可以利用阅读课进行。如,课本的“综合性学习”辩题就很好:上网的利与弊;“知足常乐”与“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对克隆的看法等。
第二阶段,即兴辩题。教师根据自己从不同渠道得到的最新信息,上课临时定辩题,学生即兴辩论。重点训练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遇到突发问题时有正确的交际态度,回答问题有针对性,对争议的问题有自己的主见,有流畅准确的表达能力,彰显个性。
如抗震救灾期间,孙悦在汶川给战士下跪的事情;对赵本山等名人捐款数额有网友提出质疑的事情;信义兄弟借钱还债的故事;浙江53个“的哥”同开一辆爱心出租车的事情;温州商人齐心协力帮助素不相识的同乡人还巨额债务的事情等。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抛给学生,学生会即兴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还能使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提升自我。
再如,今晚家里要为母亲的生日庆祝,你的同学却邀请你去参加同学聚会,你该如何做?这些辩题,有一定的交际情景,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辩论中懂得了如何取舍,学会了面对不合理的要求能婉转地拒绝,有利于交际水平的提高。
支点四:命题作文演讲
这是第四轮演讲,也是检测和展示阶段。重点训练:仪表得体,说话时有一定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应变能力,演讲时能运用一定的技巧。如果能活跃气氛、引起那就更要加分了。要求学生演讲时说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做到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事例真实动人。
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1)班级组织“我在演讲中成长”的演讲比赛。以“我读书,我成长;我演讲,我快乐”为主题,写自己近一年来与演讲有关的真实故事和感受。写完后小组内演讲,然后每组推选1~2人参加班级演讲比赛。一般利用阅读课进行比赛。学生投票选出一人为班级的“演讲之星”,另有最佳台风奖,最美文章奖等。现在教学条件好了,又加了一条:如果演讲时能运用白板,辅以课件,也适当加分。(2)参加学校举行的读书演讲比赛。要求学生积极写稿,报名参赛的学生先抽签后在班级演讲,再由学生投票选拔两人参加学校的比赛,获奖的学生即为学年的“演讲之星”,颁发奖状和奖品。重在创造一种主动参与演讲的氛围,激励和感染内向不善说话的学生,以求学生的共同进步。
这种形式,作用很大。对学生既是检测,又是鼓励和促进。学生作品中有观点、有事例、有描写、有抒情。演讲时,或娓娓陈述,或激情磅礴,或款款深情,或催人上进,听者真是在享受。如,曲××,个子矮胖,其貌不扬。但一走上演讲台,那种自信和大气,那种澎湃的激情,自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而栾淑洁优雅、端庄的台风,温柔、真情的告白,更让现场的师生感动落泪。在她们身上,看不到自卑和懦弱,看到的是青春飞扬的蓬勃朝气,是健康乐观的靓丽风采,在演讲活动中,她们赢得了师生的尊重和敬佩。
通过多样化的比较有序的口语交际训练,启迪了学生的心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效果明显。今年在学校组织的“好书伴我成长”演讲赛中,初四,六个班级12名学生参赛,我教的两个班囊括了前四名。
需要指出的是:前三轮演讲,每一轮结束后,都由学生投票评选出十名“演讲之星”。教师对该轮的演讲情况做总结,表扬和表彰优秀,指出改进意见,提出下一轮的训练目标。每一次演讲,学生都要将所选或所写文章抄下来,然后上交,由教师装订成册,全班传阅。
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课前演讲的具体运用
1.合理安排演讲活动的时间
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前演讲时,不一定需要将演讲活动安排在课前进行。如果演讲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可以在课堂教学的相应环节开展,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演讲是课堂中的一部分,而不再是一种形式。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展演讲活动,确保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当然,教师在采取课前演讲的方式时,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控制,确保其不会对课堂的正常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演讲主题与教学内容相一致
教师在进行课前演讲时,应合理选择演讲主题,使其既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又能切合教学的内容。一般传统的演讲方式往往是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以及故事,这样的方式较为单一,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失去演讲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将《教学大纲》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创造学生讲英语的机会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还较为薄弱,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较为缺乏,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演讲。如学生对感恩节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感恩节,有效设定演讲的主题:I’d like to say thanks to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演讲中国传统节日需要做的事情。由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较为浓厚,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许多新兴的元素会加入在其中。学生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演讲时,可以灵活运用角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到演讲中,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水平,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4.评估课前演讲
学生在完成课前演讲活动后,教师可以有效评估演讲的质量和效果。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英语表达的语调和语音加以重视,有效评价学生口语表达内容的准确度、完整性、逻辑性以及表达的流利程度,并适当给出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课前演讲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演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其命题演讲以及自由发挥等形式,都需要学生合理选择和组织材料,充分利用词汇和语法结构将演讲内容加以连贯,从而使演讲的内容更有吸引力和艺术性。一般教师在教学之前,学生往往没有进入听课状态,而采用课前演讲,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听课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语言训练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
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采用课前演讲的方式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灵活选择演讲的形式。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自行选择演讲的内容和方式,鼓励其积极参与演讲,这样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演讲,增强自信心。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即兴演讲,让学生自由发挥,并在学生完成演讲之后,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英语互动,促进学生思维敏捷程度的提高。此外,教师在设定演讲命题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理解程度以及掌握的知识层次,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内容,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英语演讲中。如游戏深受高中学生喜爱,教师可以设定与游戏相关的命题:What types of games do you like?这样能够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演讲兴趣,从而促进演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008-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趋加快,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英语公共演讲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能否成功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英语公共演说、答辩、即兴演讲等频频出现在招生面试、招聘、教学竞赛等场合,形式有所不同,但往往是必要环节,这些形式涉及英语演讲能力的方方面面,要求当事人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要求,高校学生,除了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外,更应该从与英语演讲相关的培训与训练中有效促进思辨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等综合技能。
近年来由国家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等单位面向全国举办英语竞赛活动。其中以口语形式为主尤其是英语公共演讲的赛事由于其集挑战性,受众广泛,娱乐性等特点,经过宣传,媒体,网络等报道,在国内外往往产生广泛的影响。对参加赛事的高等学校,院系或学生个人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笔者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海师范大学设立了“大学生英语竞赛与口语培训”项目,为我校学生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以参加国内省内各类英语竞赛。该项目对学生英语素质及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的意义。该培训项目自实施以来,经过项目培训的学生往往在校级和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和我省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外研社举办的国家级英语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学校在省内国内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参赛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另外由于近年来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教师招聘考试也加入了即兴演讲环节,由此使得英语演讲比赛培训具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培训模式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一)培训模式的目的
探索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旨在设立优秀英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储备人才库,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选拔机制,以随时准备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内及国内的各类英语口语类竞赛,改变过去每次英语演讲大赛前临时指派指导教师、临时组织学生参赛、比赛成绩欠佳的多年被动模式,避免国内大赛前临阵磨枪,优秀人才不足的困局。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确实为我校学生在全国演讲大赛的表现带来了质的改变。
该培训实践具有长期性,流动性(学生入学,毕业)和前瞻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优秀英语口语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培养具有思辨能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优秀英语人才,并且使英语教学更加切合实际,贴近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该培训模式在青海省内为首创,适合以我校为试点,在培训项目成功后可在省内推广。
(二)培训模式的意义
首先,教育部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有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意愿,却苦于课时少班级人数多等难以突破的障碍,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口语训练。除了少数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外,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词汇局限、结构松散、内容浅显,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语言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难有明显的提高。课后由于缺乏语伴,缺少指导,自己主动进行的口语训练计划也难以实施下去。因而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成为语言学习的瓶颈始终难以得到提高。而针对竞赛的口语培训重在信息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浅层次的口语交流,就某一话题进行挖掘阐述。通过真实的有准备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输出,英语学习者有机会真正盘活所学的词汇、句法,把消极易忘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另外,国外高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提出新鲜的观点一般都是以鼓励为主。为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语言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发大脑,养成认真、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思考的习惯,苦思多疑,多提问题,并学会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演讲实践的语言活动中,要做到吸引听众,就必须有新鲜的见解或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因此有必要提醒学生在准备演讲时避免人云亦云,空发议论,不具体,无例证的思维习惯,在选择话题或表述方式时要有独立性思考。口语培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得体的语言。要提供能够吸引听众注意力的语言材料,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然要深入思考,发掘新鲜的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要让听众听懂且印象深刻,还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语体并对重点信息的适当重复。整个过程都需要积极思考,如对听众的需求分析,内容安排,组织结构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习拓展思维能力、搜索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及其它在实际工作中有重要价值的各种素质。
(三)培训模式的原则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培训模式应遵循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首先,增强学生适应语境的能力,重新激起他们练习口语的积极性,营造综合运用语音的交际环境,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其自信心。在具体的操作中,训练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对不同话题的反应, 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提高谈话质量。其次,克服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困难,鼓励大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努力增加信息的输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广泛涉足英文报纸、新闻、电视节目等,紧扣时代脉搏,同时又吸取各家之言,拓宽眼界,学习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事物。信息的积累和丰富能够增加学生的谈资,使其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再者, 在不断积累扩大词汇量的同时, 突破纯语言形式的操练, 将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自行发觉总结词汇的使用规律。并且, 应该进一步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 努力摆脱母语的思维惯性和表达方式对目标语使用的影响, 尽量采用适合于目的语语境的语言形式。
三、符合现状的培训模式:长期培训+赛前集训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与实践,笔者采用将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与演讲团队集训相结合模式,为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培训人才并取得一定成绩。实践证明:该培训模式是目前适用于我校及我省的有效培训模式。
(一)长期培训: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
英语公共演讲课的设立在青海高校属首创,在全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处于探索性阶段。目前国内试开设本课的学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等少数高校。笔者在青海师范大学开设“英语公共演讲”的全校公选课,旨在促进我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长期发展和增加大学生参加英语竞赛的实力。传统的口语教学由于长期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操练和语境教学的导入流于表面化,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然开口困难,该课程的设立帮助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突破基本的会话层面、培养其在公共场合连续发言的能力。培养具备高综合素养的外语人才。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逻辑思维力、组织构架、自信心的培养等。提高了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求职打下基础,使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英语公共演讲课是英语口语教学新课型,同时旨在突破传统口语教学单纯语言训练队的模式,在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已扎实的前提下运用语境教学,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成为成功的交流者作为最终训练目标。以2013年为例,选修该课的学生人数达到99人,另有未能选修此课,前来旁听的学生合计人数为106人。学生出勤率较好,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一些学生在完成必要的任务以外,还积极主动地要求在全班演讲,并请老师和同学们给予反馈意见。该课程的设立为我校培养了优秀的外语毕业生人才,也为我省培养了优秀的具有过硬语言能力、胜任多种语境的立体型外语人才。
(二)长期培训: 建立演讲团队
该演讲团队培训对象为全校范围内的优秀英语演讲人才,主要为全国各类英语演讲赛事及教师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储备人才。鉴于演讲团队英语授课和培训的性质,对入选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学生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及出色的英语基础,要求学生至少通过国家公共外语四级考试。在经过自我测评、教师评估等环节后,第一轮入选演讲队的选手应按要求选修或旁听英语公共演讲课。在进行几周教学课后,笔者会通过平时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第二轮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演讲大赛集训团队,该团队成员人数固定在5-6名,实行末尾淘汰制。以每周二次实践课的形式授课,上课期间采取高强度、反复操练、定期内部比赛的模式,在全国演讲比赛前三到四个月确定最终的2-3名种子选手,再进行赛前突击培训。
(三)赛前集训
赛前集训即为比赛前三到四个月对种子选手进行的强化训练。培训主要分为单独培训与团体培训两种方式。单独培训即根据每个参赛选手的特点,指导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选手量身定做赛前准备进度、听说读写任务及与指导教师赛前演练时间。团体培训即请各位种子选手到场,根据比赛流程模拟比赛,各选手参加每一环节并在每一比赛环节结束后互相点评,最后由指导教师总结点评,团体培训的目的为集思广益,共同成长。两种培训模式结合,使赛前培训的节奏紧张有序、选手能合理安排赛前宝贵时间。实践证明该模式效果良好,帮助选手从容应战并且捷报频传。
四、培训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一)课堂应用与实践
近年来笔者为青海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开设英语公共演讲公选课,具体操作如下:本人在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担任专业课的任教,同时担任英语公共演讲课的教学。公共演讲课程是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主要教材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同时应用的其他教材有:《英语演讲选评100篇》、《英语演讲实训指南》和《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此课程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一种教学课,一种实践课。公共演讲的教学课是这样进行的:开始上课时,请学生就上次布置的演讲题目进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教师及同学给予点评和反馈,内容包括语言特色、礼仪知识,着装要求等知识。上课开始向学生发放讲义,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补充材料,目的是为学生演讲准备和演讲技巧提供基本指导。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演讲范例(主要来自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和《英语演讲选评100篇》两书的配套光盘),进一步为学生解释讲义内容要点。教师以双向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对观看的演讲视频进行点评、并介绍与之有关的演讲技巧,如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教师布置即兴演讲题目,请学生就题目准备两分钟后上台来演讲,教师做总结性点评。
(二)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应用与实践
这种以上教学课为基本形式,辅助以团队集训并层层选拔的比赛选手培训教学模式,在近几年内为我校培养了多名优秀的演讲大赛参赛选手。未能入选集训队的同学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对英语公共演讲的极大热情,并且以优秀选手为榜样,激励自己更加勤奋地学习。该培训模式成功地将我校学生推向全省乃至全国的英语演讲舞台,历年来青海师范大学学生在英语演讲大赛中屡屡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二等奖,并分别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的好成绩。笔者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二等奖的成绩。该培训模式的实践和对学生的培养在全国英语竞技舞台上大大提高了青海师范大学的知名度,提升了青海省英语口语教学的形象。同时我们培养的参赛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中,常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争取到好的工作,历届获奖选手纷纷以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全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名列前茅,目前均就职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五、结语
总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自创办以来,已成为两项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英语能力大赛。而在全国范围内,我省的学生起点较低,从资讯、能力、学习外语环境方面与省外学生有差距,在全国大赛中很快显露出不足。由此培养并提高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不断完善并实践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力争我们的选手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将是一个长期且极具意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Lucas,S.E. 2010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10th Ed)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李少红.论大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多途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8,(8).
[3]宿玉荣.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关键字:口语兴趣锻炼 训练循序渐进 培养素质
在高一到高三的英语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培养对英语的浓厚兴趣我坚持用课前两到三分钟演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自由演讲”式
(一)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高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Good beginning is a half of success,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二)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课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英语片段;(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3)用标准英语,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并给予发音,语调等方面纠正。
高一阶段的自由演讲,由于内容不受限制,学生兴致很高,可准备的材料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内 容相当丰富。因此,从学生演讲的内容看,有self introduction, my family ,my favorite song ,foreign food, the tang poems, the war of the worlds.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 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 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 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经过这一阶段的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消除了胆怯的心理,对每课一讲的训练产生了兴趣,特别是每节英语课上都有可能出现新奇的演讲内容,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但这一阶段学生的兴趣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就锻炼口语来讲,还只能是量的积累阶段。只有逐步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到口语训练的必要,训练才能真正 达到目的,逐步形成为英语素质
高二 “命题演讲”式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 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这一阶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法:
第一种是以科代表为首,由各小组长、学习委员和同学代表组成“命题小组”,负责出演讲题目。每次演 讲后,由老师指定一名学生进行评分,并于课前向学生公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快速构思、列提纲、 打腹稿,语言要连贯、流畅、严密。
题目由学生自己设计,他们的爱好、年龄、兴趣、水平等都很接近,演讲的学生一般不会感到困难,大都 能较好地扣题展开,而且讲得有声有色。出题的学生,出于荣誉感、责任心,平时特别留心观察生活,了解同 学的生活情况、性格特点,看书看报也勤了,思考的问题也广了。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增 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学们在准备过程中互相竞争,各显神通,大大挖掘了自身的潜力。
学生出的题目丰富多彩,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如:My Dream` and health, father and son ,low carbon life. Cheating in examination, World Expro 2010ShangHai,Is a Training Class or private teacher necessary? A Computer can’t Replace the Teacher
第二种是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 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 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 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这种演讲的命题可以是多角度的。如讲授the highlight of school life时,老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出一个演讲题目, 如your highlight of primary school;在学习basketball这篇课文时,可以出YaoMing这个题目;
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 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与高一阶段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 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高二阶段的练习,同学们的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演讲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 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了,口语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而且寓思心理素质 教育于语文教学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其英语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高三 “即兴演讲”式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 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普通话等方面 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无论是演讲还是评论,都需要思想集中,思维敏捷,构思迅速。要讲好、评好,的确不容易。但学生经过 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知识、勇气、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诸方面的因素都达到了一定的量的积累,绝大多数 同学完全有能力做得很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地受到磨炼,各方面的进步也更为显著:说话 内容更具有思辨性,逻辑性增强,论证更趋缜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并更见幽默,写作也越来越老练成熟 ,平时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课堂口语训练中更见成效的阶段。
高中三年三个阶段的口语训练的尝试表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和积累,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们大胆地探索 和尝试。英语学习重在平时的训练过程,课堂口语训练,既是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构思能力 、选材能力等的综合练习,也是所掌握的英语知识、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数学知识、生物知识、科技知识及 生活常识的综合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反馈训练。在口语训练中,学生又可以及时交流信息、沟 通情感、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展开竞争、增强毅力,这都给教师捕捉教学信息提供了可靠的途径。高中口语 训练应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受重视的项目,做好阅读理解题是直接影响高考获得高分的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依靠中学英语课本中有限的阅读材料,其可利用的资源十分贫乏,且内容陈旧乏味,跟不上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词语数量和内容也很有限,学生不能达到大量输入语言的目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过多地把学生禁锢在现有的课本知识中,使他们常常处于一个整体的被动环境中,学生对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多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影响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压缩高中英语课堂常规教学时数,引入报刊阅读课
针对传统实际教学现状,我们在需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大胆的尝试,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课内的总学时数进行压缩,不增加学生的课时负担,并且对学习上的时间和结构形式上进行优化调整,把报刊阅读引入课堂。将原每周五课时英语课语言知识讲解及练习讲评,压缩为三课时,两课时作为报刊阅读课,当然减少课内语言知识的讲解并非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我们在减少课业负担的同时,注重增加教学的内涵,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中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内容必须是高度概括性的,我们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优化,大胆放弃某些机械的、不合时宜的课后练习,保证每次讲课内容既精讲多练又丰富充实。
二、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采用精读新闻模式,巩固课堂知识
英文报刊的作用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基础,使他们掌握英文报刊的文体知识、阅读报刊的必要常识以及与报刊相关的国际知识等。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缺一不可,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扩展其词汇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根据报刊的特点,新闻具有新鲜时尚,语言真实、简练、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等特点,英语新闻的许多新生词汇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新闻中大量长短句的使用也是新闻英语的一大特色。然而新闻时事报道往往生词较多,句式结构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对阅读新闻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对长短句子结构的分析,把握句子的主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句式结构的理解,例如:Gandhi is the granddaughter-in-law of India’s first Prime Minister Jawaharlal Nehru, who led the country for 17 years after it was given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这个长句中包含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这种精读英语新闻的教学模式与课堂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可以巩固课内语言知识。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丰富泛读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21世纪学生英语报》丰富的内容:“校园热点、明星聚焦、开心驿站、体坛快讯、科技生活、你说我说”等中学生感兴趣的版面,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这样的阅读材料很容易在中学生心里引起共鸣,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泛读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们根据报刊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采取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丰富的教学模式:话题演讲:引导学生模仿 “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模式,由教师就21世纪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给出话题,让学生自己准备,查阅资料,(如:Confide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演讲课上,有话可说的同学踊跃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即兴演讲:“主持人”(学生)提出的有关报刊内容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教师随时参与讨论,讨论后让每个讨论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即兴演讲。因为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如:How to deal with your “lucky money”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学生特别有话可说,气氛热烈;主题辩论:例如 “Loving and learning”一文,给出辩题“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allow boyfriends and girlfriends in middle school to sit together?”, 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学生根据论题,自由结成辩论小组,互相交换信息,共同寻找辩论论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记者采访: 就报刊内容自设话题,例如:Do you have lucky birthday?让学生充当 “记者”进行“采访”,学生广泛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表达欲望,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短剧表演:根据报刊文章内容,学生自编短剧,例如“篮球明星乔丹来到中国一文(Touched by greatness)”,一个高大的男孩扮演Jordan,另5位学生分别是文章中的学生…英语课上男生的表现多不及女生,但乔丹是他们崇拜的人物,这类短剧的表演,他们的活跃远胜过女生。所有这些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为了装饰课堂,而是具有实际的语言运用效果,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使他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延伸课外阅读,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开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空间。在课外学生能够选择难易适合自己程度、内容适合自己兴趣的报刊阅读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进程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我调节。兴趣和需要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因素,这种阅读兴趣的课外延伸,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了自学能力。同时英文报刊又是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的有效手段,它促进学生涉猎课本以外的知识,更新、拓宽了学习领域,扩大了教材的外延,增加了语言运用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报刊阅读又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分类推进的重要途径。
总之,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丰富等特征。报刊阅读阅读教学能打破这陈旧的“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这个教学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能够做到遵循阅读教学本身的规律,给予学生必要的框架指导,潜移默化教会他们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发展英语思维及表达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能力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打造高效课堂能使学生使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而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适应目前的社会和个人的需求。
一、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1.教师要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喜欢课堂。
教师若热爱教育事业,将教育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则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喜欢自己的课堂和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爱上你的课才会相信你的话。教师必须爱学生,只有以热爱教育为前提,才能全心投入教学,创造高质量的课堂。
2.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魅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老师应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新知识,把最新信息融入教学中,与时俱进。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坦荡的为人、较强的责任心、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等提升个人魅力,在课堂中精神饱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心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很多课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要更好的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弄清楚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以便上课时给学生创设作者写作时的情境,让学生融入作者当时的时代中,使学生把思维转移到作者写作的那个点上。学生一旦置身于课文中,课堂就很容易实现高效了。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这篇课文同美国的种族问题有关系,教师如果对美国150年前的南北战争和“解放黑奴宣言”非常熟悉,了解了美国种族歧视是缘来已久的,就能够很好地给学生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发表这篇演讲的重要意义。教师再给学生补充美国的经济构成及发展状况,让学生把思想转到美国的那个时期。由于学生对这些有了充分的了解,便能很轻松地领悟到演讲词中的那张“空头支票”的妙处。语文课堂是否高效的体现之一是学生能否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这需要教师有大量的材料进行拓展训练。这些材料在表达及结构思路上与课文的知识有相同之处,能应用课堂上涉及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就能解决,达到知识的巩固加深和纵横迁移。然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丰富知识就需要积极查阅各类数据,利用网络等方法搜集、了解大量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把它们变为自己的知识,为打造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课堂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让学生的脑袋活动起来将实现课堂的高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努力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例如在《核舟记》“船头坐三人”这一段的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物品进行表演,相互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各种动作神态,通过即兴表演、朗读,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文言文,使得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在表演中顺利完成。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般是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这样学生容易疲劳,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不好。通过设置剧情这种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活动,调动各种有利因素,让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乐在其中。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巧妙引导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自我“张扬”掌握知识,以自我表现的形式理解、深化知识,并转化成素质。通过教师的灵活设计,课堂教学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固定不变的程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地纳入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多利用学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微课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得逐渐广泛,利用它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普遍方法。多媒体可以通过声、文、图、像等多角度地对人的眼、耳等感官进行刺激,使大脑形成较深的印象和记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学习《小石潭记》时,我通过多媒体手段,一面向学生展示山水,一面引导学生鉴赏,使学生产生现场体验的感觉,走进柳宗元细腻的情感世界,更充分了领略那优美山水的深远意境。又如“微课”,它实现了“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我们可以将“微课”发到班级QQ或校园网上,生动、有声有音的“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就能很方便地看到教师的“微课”视频,使教学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节奏全由自己掌握。可以多次学习,也可以跳过自己已清楚的部分,不用担心遗漏或跟不上教学节奏,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学探讨。通过结合各种科技手段,教师可以增大内容量,更有针对性,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不断发展,我们对语文教学做更深层的探索,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型"课堂结构形式,通过感知、理解、延伸、创新的途径,发扬了班级教学的优点,克服了班级教学不重视区别的不足,更好地体现了"分层教学"思想。
1.创设探究情境,营造体验氛围
1.1 利用语言文字虚拟情境。采用的手段和方式有诵读、表演读、演讲、课本剧表演等,有老师指导性的表演,更多是学生的参与性表演、交流性表演、汇报性表演等。让学生在理解、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人为地再现文章意境,达到内化、积累、创造性地运用已有语言文字的能力。
高二(1)班是文科班,针对班里"能说会道"者较多的特点,且同学们都有演讲的兴趣和要求,每节课都安排演讲。从最早的自由演讲,到三分钟演讲,再到散文的专题演讲,再到与课文同步演讲,再到即兴演讲,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班级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1.2 利用媒体展现情境。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教学《滕王阁序》时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滕王阁"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恢宏气势。在教学《祝福》时,让学生对文本初步阅读的基础上观赏影片,进一步加强文本理解,并在课后进行实践性个性化阅读。
1.3 构建和谐师生课堂情境。为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首先变革学生座位:让学生围成几圈,分组学习。其次老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把微笑带进课堂,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们交流,分层指导,让他们在多向交流中参与,并送给学生一份敢于提问的"保险单"--课堂允许你出错。
2.构建"体验型"立体课堂结构形式,掌握体验过程
2.1 结构图式如下。
教师:激情导入指导启发激发思维创设情境
主结构:初步感知理解感悟研讨延伸运用创新
学生:主体参与互动学习体验内化自我发展
2.2 操作过程。
(1)初步感知。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采用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感知材料。
(2)理解感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充分开展课堂讨论,以解决问题。教师的设问要有吸引力和层次性,教师要善于在讨论中启发引导。
(3)研讨延伸。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作深入的知识辨析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和方法性知识。并结合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博引相关内容进行拓展学习,开展发展性研讨活动,从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掌握自我发展方法。
(4)运用创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发展方法并初步具有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中进行发展性训练,最终形成发展品质。
3.整合现实资源,拓展体验范围
3.1 开发文本资源。教材、文本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最直接的?n程资源。我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和处理教材上。例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将一本教材的所有课文进行大胆的筛选和合适的重组,这样学生就更容易认识文体,认识各种文体的艺术特点、语言风格、表现方法、修辞技巧等。
3.2 开发校内资源。一是校园环境渗透着教育者的育人理念,蕴含着丰厚的人文元素,包括校园景物、名言警句、校训展示,成果展室、网络主页等。二是学校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如教室的文化布置要有特色。黑板报、展示角等都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信息来源。三是学校丰富的图书储藏。四是"校园之声",从组稿到节目出炉,从优秀节目观摩到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参加的,并聘请一部分语文教师作节目指导。
3.3 开发外部资源。利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风民俗等乡土资源来影响学生。比如利用石刻标语这一校外物产资源进行教学,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红四方面军史陈列馆、沙溪王坪烈士陵园,欣赏了"赤化全川"、毛浴镇标语,访问了县文管所所长及部分老代表,了解了当年浴血奋战的历史。
4.重视实践活动,感受体验乐趣
4.1 小组合作。学生自由组合(各小组3人)、自由选择研究方式。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给以指导。学生想研究《水浒传》中的人物,有这一爱好的同学组成一组。对本地方言有兴趣的同学,组成一组,到各地收集素材,积累资料。学生可以去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去了解文化,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 口语训练 世贸组织
一、扩大语库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影响会话性语码转换(conversaional codeswitching)的因素有三种:①参与者的语库;②情景;③话题。三者之中,参与者的语库最为重要。语库(Linguistis Corpus)是自然出现的语言集合,它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是某一语言运用者语量的反映。扩大语库的一个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背诵、记忆,它是为语库积累素材、迅速提高英语水平,特别是提高口头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规则”,因而夸大了它的作用;现代语言学认为:“学习语言是掌握一种习惯”。背诵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这种习惯。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能较牢固地掌握词语、句型、语法、功能意念及其他语言现象的应用,使语言在他们的头脑中呈现出一种完整的、系统的、正确的排列状态。
二、加强听力训练
听,虽然是一种被动语言行为,却是语库的另一重要来源。因听的材料、形式和内容不同,听力训练有精听和泛听之分。一般材料可用泛听,是因为只要求基本理解。但内容丰富、难易程度相近的材料需要精听,甚至能达到背诵或复述的程度。现在的各种录音、录像、英语广播教学及各种电台皆为学生的听力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三、扩大词汇
词汇是语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学生应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练习积累词汇;特别对于语库中常用词,即词频和分布率较高的词更应该加以注意,并深化对其语言本质的理解,这样开口时才能“有词”。如让学生讨论上课说话的利弊时,其情景是熟悉的,话题是有趣的,而掌握词汇多的同学会侃侃而谈,而另一些学生却因词汇量有限,就可能无言以对。
四、培养“说”的习惯和勇气
如前所述,“说”要经历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输入的语言材料要通过输出才能达到交际作用。“说”既是加强口语训练、达到能够交际的目的,也是训练手段。同学们应抓紧一切机会,不断地在实践中检验、提高说的能力。这里要提倡一个“勇”字,即要求学生“丢掉面子”、“不怕出错”。在语库储存量相当的情况下,决定说的好与不好的因素之一,往往是敢说与不敢说。口语练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为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首先要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使课堂成为“英语的天地”。但是,教师还应该从浅显易懂的语言开始,逐渐地加深,让学生吸收规范的英语口语。
(2)自由谈话
自由谈话是一种内容不受限制的口语练习形式,适用于教学初级阶段,可作为正课开始前的热身练习。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就任何话题作连贯性语言表达,而后师生可对其做出提问。经过多次练习,大多数学生均可做到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作简短的“自由谈话”。随着口语水平的提高,口语练习也可以过渡到即兴自由谈话或即兴对话阶段。
(3)复述、总结
有些课文内容宜作转述、复述。教师可事先给一些关键词作为提示,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转述、复述所学内容。总结课文时一定要求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说明、概括所学习内容,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
(4)看图说话
此种练习形式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要求较高。学生得根据自己的体会对图中表象、颜色、性质、规格、情节等作连贯性的语言表达,允许有准备,也允许插话。此种练习,直观性强,是开展口语练习的最佳形式。
(5)课堂讨论
此种练习难度大、要求高。首先选题要恰当,应选择那些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题目。最好选择那些可以引起争论的题目。讨论时形成不同意见,能激起学生积极发言。
(6)课外活动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仅靠课堂这个小的语言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学生引到“大自然”、“大环境中去”,这便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口语实习的好机会、好场所,也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以口语竞赛为例,此活动涉及面广,有利于推动口语的广泛开展。竞赛可包括讲演和答问;学生可以自选题材,,演讲后回答评委的有关问题。评委可根据其演讲的语音、语调、语气、语色、语言组织、流畅程度、临场应变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评分。
总之,随着对外积极交流的不断发展,口头交际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亟待教育主管部门和英语语言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摆在大学外语教学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学习环境时,我们应该采用灵活务实的教学途径,因人而异。
参考文献:
[1]吴旭东.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口语交际能力自评与交际意愿[J].现代外语,2008(3),280-284
[2]孟宪杰.谈英语口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5
[3]徐晓媛.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 职业能力 人文素养 社会交际
一、引言
据科学实验表明,“21世纪的学生必须掌握23项基本能力,而其中9项技能与语文学科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如何有效利用高职语文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的优势,服务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评判高职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利用语文教育提升学生们文化素养的同时,侧重对学生们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人文素养,增强社交能力
在高速快捷的社会生活中,有效阅读、高效沟通、顺畅交流是当代人参与社会生活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无一不与语文教育息息相关,即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具体而言,在高职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会选取例如中外名篇、散文、小说、诗歌等各种题材的文章供学生们阅读学习,从而让学生们在学习、整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进而养成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思维习惯。同时,通过语文课堂上即兴演讲、辩论赛等口语训练,可以锻炼学生们临场发挥和运用语言清楚、流利、文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此外,高职语文中的写作锻炼,在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造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身思想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其社交能力的进步和提升。
(二)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职业道德
我国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外在的、附近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可见,高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提、高其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要成才先成人”。由此可见,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高职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素质。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知识点时,应将职业道德理念渗入到语文教学中去。例如:通过《爱莲说》《愚公移山》等文章向学生们宣扬洁身自好、忠于职守、不畏艰难的优良品质,从而促进学生们诚实守信、脚踏实地、肯于吃苦等职业道德的形成。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教材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朱敬本曾说过: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由此可见,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增强高职语文教学实践性的前提条件。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应根据学校所设专业职业岗位需求特点及对从业人员基本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删减或添加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积极探究不同模块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相关契合点,从而在增强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文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正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充分结合所教专业的特色和内涵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促进有层次、有重点的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对于理工类的高职学生们而言,教师可以选取与其专业联系密切的科研报告、专业动向 、科技成果展示等作为切入点,从而在提高学生们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其专业知识的储备量。
(二)开拓实践渠道,提高操作水平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资源,为学生创设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环境,加强书本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简言之,教师可以采用校内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来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1)就校内活动而言,教师应以学生的职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选取一些与学生职业技能密切的活动来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例如:为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水平,开展即兴演讲赛、辩论赛、文艺晚会、现场招聘会及职业情境模拟表演等;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开展企划文书、稿件评比、宣传简报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彰显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而教师以“辅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促进其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2)校外语文实践是高职语文教学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延伸。教师应本着“引进来”“走出去”的思想,让来源于生活的语文课回归到生活实践中去,从而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文科类学生教师可以“应聘某项兼职”为课题,让学生们带着自己书写的《应聘书》《求职信》等材料到招聘单位去应聘。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们“自我推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也是学生们迈出求职路的第一步。
四、结语
突出“职业性”是高职类院校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特色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应以“就业为导向”,同时,密切联系学校所设专业的发展趋向、教学要求,从而做到积极整合教材资源,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切实发挥高职语文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促进高职语文人文素质教育与语文职业能力的双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