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深化改革汇报材料

深化改革汇报材料

时间:2022-07-18 04:18:24

深化改革汇报材料

第1篇

上线在线教学服务、向市民发放口罩,企业复工备案和创新贷款“掌上办”“不见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赣服通”就像百宝箱,成为疫情防控期间xx省政务和民生服务、复工复产备案的主渠道,便捷高效的数字化服务,受到群众和企业好评,为xx省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

“赣服通”是xx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回眸20xxx年,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拓宽改革深度,提高改革精度,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蹄疾步稳、精准发力、多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改革成绩单。

对标看齐,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也要自觉对标看齐,确保党中央各项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年来,省委始终高举旗帜,对标中央。省委常委会会议、省委深改委会议对每次中央深改委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时传达学习,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省委召开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xx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决定》,确保xx省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

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省委召开十四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xx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江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大举措,并明确了258项改革任务及相应责任单位。

以上率下,率先垂范。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刘奇切实履行全面深化改革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深化机构改革、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改革等重大改革扛在肩头、领衔推进。省长易炼红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财税金融改革等重点改革,着力构建狠抓落实的长效机制。省委深改委其他成员也深耕自己的“责任田”,20xxx年领衔推进落实的17项重大改革项目全部顺利结项。

立规矩、建机制。一年来,省委深改委切实履行议事协调机构职责,加强对全省改革工作的领导,全年召开深改委会议5次,审议通过24个改革文件。建立了省委深改委会议听取重大改革进展情况汇报制度,既晒成绩单,又检视问题,推动重大改革协调联动、走深走实。

刀刃向内,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必须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一年来,xx省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坚持在各重点领域出实招、见实效,以破竹之势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啃下“硬骨头”,激发发展活力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共出台五批182条惠企新政,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全年为企业减负1450亿元;在全国率先推动重点单位成立审计委员会,全国第18家民营银行——江西裕民银行获批筹建,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新增贷款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推进江西口岸“三同”合作新模式,海关机构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建立集中破解制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突出问题长效机制,对2018年摸排的449个问题全部办结,新梳理的312个问题正在办理。

——农业农村体制改革按下“快进键”,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xx省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基本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和前三批国家改革试点任务;近4万个农村集体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79%左右;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率达46.6%。

——文化体制改革吹响“集结号”,文化建设呈现新气象。召开文化强省建设推进大会,举办文化发展巡礼展等系列活动,加快推进文化强省战略;全省建成1.6万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文化中心投入使用;打造百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基本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全覆盖,省融媒体中心上线运行,构建了“1+2+11+100”联动报道机制。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跑出“加速度”,党的肌体焕发新活力。建立推行容错纠错和澄清正名机制,为受到不实举报对象澄清正名;建立及时奖励制度,分三批及时奖励了71个集体、21名个人;完善提高基层乡镇干部待遇的制度机制,实现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的目标。

发展无穷期,改革无止境。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亮点纷呈,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法领域改革全面推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不断落地生根,改出了前进的不竭动力,改出了发展的广袤天地。

久久为功,改革亮点不断涌现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如何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仅检验改革者的勇气,更考验改革者的耐力与智慧。

一年来,xx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江西改革亮点。

谋在深处,干在实处。去年以来,“赣服通”市县分厅全部上线,“掌上办”事项数量和电子证照种类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李克强总理视察江西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今年,xx省将着力打造“赣服通”3.0版,进一步擦亮江西“放管服”改革品牌。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也是高歌猛进、亮点频出: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38项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其中19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出台《xx省关于贯彻落实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意见》,率先启动按流域设置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机构试点,林长制改革获国家林草局肯定并将推广江西林长制工作经验列入其20xxx年工作要点。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一年,随着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九江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抚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鹰潭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等一批国字头重大改革项目的获批实施,江西改革特色亮点更加突出,脉动更加强劲。

直击痛点,改革红利加快释放

改革的初心是为人民谋福祉。一年来,xx省坚持“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瞄准堵点、直击痛点,逐一破题,精准发力,给群众带来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改革,让群众和企业免去了更多跑腿麻烦——

取消和调整省本级行政权力事项39项,116个省级“信息孤岛”全部打通,省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达95.3%。推行延时错时预约政务服务,非工作时间办理事项229万件,企业注册登记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

改革,让群众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在改革推动下,xx省精准脱贫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去年41.1万人脱贫,剩余7个贫困县全部达到摘帽条件,贫困发生率降至0.27%,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工作有序推进。

改革,让群众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基本实现全覆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江西成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省。

改革,让群众看病就医和养老服务更有保障——

免费救治和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1种,高血压、糖尿病纳入门诊统筹报销政策全面落地,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全面取消,老百姓已用上25种国家组织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的药品。启动《xx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x-2021年)》,深入开展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等改革试点。

改革,让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第2篇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 档案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是在林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数据、实物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原始记录。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改档案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见证,是林业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对加强林改档案的管理,维护林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集体林地承包关系,加快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的重要意义

1.1加强林改档案工作,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关系农业生产资料再分配和利益再调整的一场深刻变革。林改档案是林改活动的真实记录和日后查找利用的原始凭证和依据,是各级林业部门档案全宗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改档案收集是否完整、整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直接关系到林改工作的质量和林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充分认识林改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林改档案工作的责任感,明确林改档案管理的任务和要求,确保林权改革档案资料的完整和安全,是一项必要而紧迫的任务,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2]。

1.2加强林改档案规范管理,是确保林改档案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保障。

(1)重视收集归档。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多、归档工作量大,规范运作是确保档案质量和有序管理的重要保证。因此,各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林改档案的收集工作。参与林改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执行林改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已办理完毕需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及时归档,不得据为己有和拒绝归档。

(2)做好分类整理。归档文件材料应按“件”装订。装订时林权申请原则上按户装订,每一户的所有申请和林权权属证明文件材料装订为一件;乡镇归档时,报表按行政村装订,每村装订为一件,行政村归档时按村民小组来装订,每小组装订为一件;其他文件以“件”为单位装订,盖上归档章。林改档案中的综合类材料,一般应按年度归档整理;资源调查、林权勘验等图纸资料,一般应装订或折叠成册;林权登记档案材料,一般以宗地为单位保管,在完成工作后及时归档;权属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变更记录。

(3)搞好服务利用。要把林改档案工作当成关注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做好开发利用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改革档案作用,切实为老百姓服好务。一要积极开展林改档案在进行相关的登记管理、森林资源评估、林地流转等工作的服务内容。二要在提供服务利用时,要注重保密,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其他组织的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三要将服务向全方位、深层次推进,以新的信息服务理念为指导,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领域,进行林改档案的全面数字化加工,加强网络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林改档案的利用系统化,有力推进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进行。

1.3明确林改档案归档范围,是保证林改工作质量和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内容。

(1)县级林改档案归档范围。一是综合类。包括林改工作会议形成的文件材料,上、下级来文,本级行文,实施方案和批复,总结汇报、调研、简报、宣传、培训、请示与批复、各种资料汇编等文件材料;二是资源调查类。包括各乡镇森林、林木、林地资源状况调查摸底范围图、表,各种汇总清册、统计表、参加林改的户数、人口状况登记表(册),即一、二、三榜公示的原始资料;三是林权登记类。包括各乡镇林权(勘界)登记申请表、林权登记现场勘验表、图、册及相关证明材料,林木、林地权属证明材料,林权堪界转绘图、草图等;四是合同类。各乡镇林农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合同、协议等。

(2)乡镇级林改档案归档范围。一是综合类。包括村级上报的实施方案及批复,乡镇上报的实施方案及批复,村级上报的请示与批复,本级林改工作的各种会议材料、文件、工作计划、工作宣传、检查、汇报、总结,林权证发放登记册(原件),合同、协议,签订花名册(原件),上级下发的林改工作技术勘界规范通知、办法、操作要求及法规性、政策性文件材料;二是资源调查类。包括乡镇森林、林木、林地资源状况调查摸底范围图、表,各种汇总清册、统计表、参加林改的户数、人口状况登记表(册),即各村三榜公示材料复印件(原件由县林业主管部门保存);三是林权登记类。包括本乡镇林权(堪界)登记申请表,林权登记现场勘验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林木、林地权属证明材料。

(3)村级林改档案归档范围。一是综合类。包括上报的林改实施方案及批复,行政村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村民小组会议记录、会议通知、决议、会议签到册,表决票,林权证发放清册(复印件),招标、拍卖等其他承包方式的记录材料,行政村林改工作总结,验收申请和上级验收意见,上级下发的需贯彻执行的技术勘界、勾图等规范性通知、办法及法规性、政策性文件材料;二是资源调查类。落实产权中各村的调查图表、清册,各村森林、林木、林地资源状况调查摸底范围图、表,各种汇总清册、统计表、参加林改的户数、人口状况登记表(册),即三榜公示材料复印件;三是合同类。包括林农家庭承包合同、协议,其他承包合同、协议,招标、拍卖等其他承包方式的记录材料等;四是纠纷调处类。有关林权争议的来信、来访及矛盾纠纷调处材料等。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的主要措施

2.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要与林权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级林业部门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并指定一名人员专管文件档案的收集。各级档案部门要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开展林权档案管理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档案员的档案管理水平。只要做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开始就注意收集文件材料,才能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件材料归档时齐全完整。

2.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要与林权档案协调管理

林权档案是林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调用大量林权档案进行核查,同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产生大量的林权档案。可以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是林权档案的完善补充,其内容更丰富更全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与林权档案统一管理,有利于档案的开发利用。

2.3档案部门要与林业部门密切配合

由于大部分山区县林业部门和乡(镇)村的办公条件比较简陋,有的没有专门档案库房,难以保证档案的安全保管;而且,档案人员一身兼数职,档案管理水平有限,无法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档案材料编研开发。因此,当地档案部门与林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做好档案交接工作。林业部门要改变“自己的东西交给别人管不放心,用起来也不方便”的想法,积极主动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向档案馆移交;档案馆应将进馆档案情况向移交部门反馈,同时,提供多种查档用档的便民利民渠道。

参考文献:

第3篇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政策、法规、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时使用的文书。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上级尽快了解工作情况,为正确决策特别是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供支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位中下级如何写出高水平汇报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政策、法规、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时使用的文书。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上级尽快了解工作情况,为正确决策特别是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供支持。汇报材料既类似于工作总结,也类似于报告。与工作总结相比,都有对某一地区、某一阶段工作回顾和经验总结的内容,但工作总结比汇报材料要更详实,理论性更强;与报告相比,都有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性质,但汇报材料不是法定文种,比报告更具灵活性,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汇报材料的主要特点:

一是客观性。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夸大其辞。

二是典型性。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因此,一定要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的典型经验介绍清楚,便于领导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情况。

三是针对性。汇报材料因领导的身份不同,检查工作的目的不同,内容也不同。另外,一般的汇报材料中,都会涉及存在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的和问题,要求领导解决。因此,汇报材料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针对性。

四是概括性。领导同志视察工作,不仅要听汇报,也要到实地查看。因此,根据其行程和时间,汇报材料不可能长篇大论,要尽可能简洁,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把情况和问题说清楚。

汇报材料的分类,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一是从汇报主体上划分:个人汇报材料。类似于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主要是个人向组织、领导和群众报告工作情况、思想情况等。比如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向党组交的思想汇报,就属于个人汇报的一种。单位汇报材料。主要汇报某单位一定时期的全面工作情况,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或上级部署的贯彻情况。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汇报材料。如:2020年X月X日,X同志来X视察,我市准备的汇报材料,就全面汇报了市政府当年前6个月的工作情况,共包括三大部分:一是1至6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二是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农村经济和税费改革、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改制、社会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等;三是请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二是从内容上划分:综合汇报材料。也称全面汇报材料,汇报的内容是本单位某一时期的全面工作。如上文提到的向李成玉省长的汇报材料,内容就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专题汇报材料。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某一方面工作的情况。比如:2017年X月X日,X同志来X调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就主要介绍了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筹备进展、初步成效和建议等,属于专题汇报材料。单项工作汇报材料。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某一项工作的情况。

三是从表达形式上划分:口头汇报材料。一般写成汇报提纲的形式,把汇报的主要内容以提纲的方式列出,单位领导在汇报时备用,以口头汇报为主。书面汇报材料。有时由于上级领导行程较紧,就将要汇报的内容写成完整的材料,交于领导,而不做口头汇报。

汇报材料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根据上级领导的身份不同、分管工作不同、视察调研的目的不同,可灵活安排结构。一般由标题、抬头、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一是标题。汇报材料的标题,常见的写法有三种:文种式标题,即只写《汇报材料》《汇报提纲》《工作汇报》等。公文式标题,单位+时限+事由+文种名称,如《X单位X年X工作汇报》,有时候也省略一两项形成标题,如《X年X工作汇报》《X市X工作汇报》。复式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配合组成,正标题概括文章的主题,副标题标明单位、时限、事由、文种。

二是抬头。也就是对汇报对象的称谓,一般写法是:口头汇报时,写明:各位领导;书面汇报时,写明:X领导或X部门。汇报材料的抬头,特别是口头汇报材料的抬头,有时也可以省略不写,由汇报的领导临时发挥,或者直入正题。

三是正文。汇报材料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开头,又叫引语。一般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是表示尊重、感谢。对领导同志在百忙中到本地区、本部门视察调研表示感谢。比如,2017年X月X日,X同志来我市调研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汇报材料的开头是这么写的:X省长一年内三次率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来X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X发展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X市四大班子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地感谢!这样开头,充分表达了对上级领导的尊重和感谢。

二是对整体工作情况的概括性叙述。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在综合汇报材料中,这部分内容一般要在开头体现出来,是对整体工作的自我评价。在专题调研中,根据领导身份不同,这部分内容可写可不写。比如,上面提到的X省长来X调研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在汇报材料开头对X省长表示尊重和欢迎之后,还概述了前6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这样写可以使上级领导对X的经济形势和整体工作情况有所了解。

2.主体。主体部分是汇报材料的中心内容,这部分内容安排的得当与否,是汇报材料成败的关键。概括来讲,主体部分一般要包括工作成效、做法、经验、体会、问题、下步打算、建议等内容。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安排内容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根据领导者的身份来合理安排汇报材料的内容。在写汇报材料之前,要搞清楚上级领导是负责全面工作的,还是分管一方面工作的。根据分管工作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汇报内容。对负责全面工作的领导,要准备综合汇报材料,内容要求全面充实,以反映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情况。对负责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可简要介绍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成效,重点介绍其分管方面工作的情况。比如:去年,X、X等领导分别到我市视察调研工作,我们在准备汇报材料时,各有侧重。对X的汇报材料,以政府全面工作为主,对X的汇报材料以农业和农村工作为主。

二是根据领导视察调研的目的来合理安排汇报的内容。要弄清楚领导视察调研要重点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根据领导所需来准备汇报材料。比如,初任的上级领导到基层调研,一般要了解本地的全面情况,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所以在准备汇报材料时,就要安排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特点和发展情况、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内容。领导要着重了解一方面工作,或某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要重点安排这方面的内容。

三是根据会议的目的来合理安排汇报内容。要搞清楚汇报材料是在什么类型会议上使用的,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据此安排汇报材料的内容。比如,2016年X月X日,省政府在新乡召开了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X市作了汇报发言。在准备材料时,我们着重安排了企业改革的进展、做法、打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做法、成效、打算,以及为推进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釆取的保障措施等内容。再如,考察归来后所召开的汇报会,所准备的汇报材料,就要重点安排所考察地区的基本情况,成功经验,存在的差距,要学什么,如何推广他们的经验等内容。

汇报材料的主体部分常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一是分部式。即按照“做法——成效一经验——问题——打算——建议”的顺序,先写主要工作情况,即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总结了哪些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工作打算,有哪些好的建议。这种写法将汇报材料分成了几个大部分、依次来写。为了做到眉目清楚,每个部分可用小标题,或者用序号列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容量较大,眉目清楚。比如,上文提到的X同志来X调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我们准备的汇报材料,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二部分写了取得的初步成效;第三部分写了几点建议。

二是阶段式。这是把要汇报的工作按时间顺序划分成几个阶段来写。每个部分把其中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写。采用这种纵式结构,全文脉络清楚,便于突出工作的发展进程和每个阶段工作的特点,适用于有明显阶段性的工作汇报。如某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汇报材料,第一部分,规划阶段的情况;第二部分,拆迁阶段的情况;第三部分,建设阶段的情况;第四部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几点建议。

三是并列式。以工作项目为序分条列出,各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结构形式,使人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容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综合汇报。这种结构形式是我们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比如,2015年X月份,X同志来X调研时的汇报材料就釆用了这种结构形式。共分4个部分,一是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二是今年第一季度的工作情况;三是当前我们正着力抓好的工作;四是需省协调解决的问题。

3.落款。汇报材料的落款,一般要写上汇报人姓名和成文日期。署名、日期可放在标题之下,也可以放在文章末尾

汇报材料的写作要求:一是观点要鲜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力争给听汇报者留下明确的概念。二是条理要清楚。中心是什么,讲几个什么问题,从几方面讲,讲哪些事例,都要安排妥当,使人听起来纲目分明,中心突出,晓畅易懂。三是事例要典型。汇报材料必须有充分的事例,但一定要精选,要有典型性。凡材料中引用的事例,都应尽可能具体,要把那些能够反映本质的细节,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写出来。典型、生动的事例,常常会成为汇报材料的点睛之处,成为论证某一观点和领导上指导工作的有力依据。四是语言要口语化。尽量用口头语,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易懂。

简单地说,汇报材料的语言特色要突出4个字,即谦、简、明、切。谦即谦恭。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工作,不是向下级作报告。因汇报人和听汇报人身份的差异,决定了汇报材料的语言必须平和、谦恭,表现在语气的使用上,就是要多用说明性、陈述性的句式。即,以“了”为特征的句式。一般在“解决”“完成”“推动”“开展”“巩固”“克服”“取得”等动词的后面加助词“了”字,直接表示事情的完成时态,下面带宾语,如完成了某一工作、任务,解决了某一问题、困难,取得了某一成绩、进展等。而不能使用那些显示甚至夸大政绩的渲染性形容词或描述性语言,如“彻底解决”“极大推动”“巨大突破”“充分显示”之类。也不能使用向下级讲话时常用的祈使(命令)、指教、要求等语气。如:“必须X”“要X”“坚决X”“不准X”“严禁X”“禁止X”等句式。

简即简洁。领导同志视察调研工作,有其行程安排,不仅要听而且要看,因此,在向其汇报时,要尽量简单,要用最少的文字把情况说清楚。这就要求,在写汇报材料时,要尽量简洁。表现在语言特色上.,就是要尽量使用短句,尽量使用浓缩性语言。比如,年初我市确定了确定了“双百双十”的目标,在汇报材料中,“双百双十”的交待清楚之后,再涉及到“双百双十”时,就可以不再交待具体内容。

明即明快。汇报材料的语言要尽量体现出鲜明生动的特征,语言要尽量、口语化,以给听汇报者留下深刻印象。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将引进外资和技术比作“借水行舟、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把部门协作比作“大合唱”。

切即准确。领导同志都希望掌握准确的一手材料,因此在起草汇报材料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尽力做到与事实相符,不可夸大与缩小。在定量表述时,要有准确的数字做支撑,比如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乡人民收入等重要指标,不仅要写绝对值,也要写增长速度。要注意词义概念的准确,比如对一个基层领导同志不可能说“作了重要批示”。要特别注意用好模糊语言,在特别情况下,模糊语言往往是最准确、周密的语言,如“取得了一定成绩”“尚有不小差距”之类,比用量化概念要准确、贴切得多。

当然,许多人写汇报材料,也存在一些弊病:

一是道理多,材料少。有的汇报材料通篇多是讲道理,切实生动的事例少得可怜,上级领导一般都不爱听。因为对领导同志来说,他们所希望的主要不是阐述道理,而是想多了解来自实践的大量的具体情况。出现讲道理多,讲实际情况少的原因,主要是汇报材料的撰写者本人深入不够,了解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材料的功夫不到家,没有掌握大量的能说明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也有的是分析认识能力较差,不善于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选取典型事例,而是厚“理'薄“事”。

二是平铺直叙,主次不分。对各种材料,各方面情况,一律平分秋色,并排罗列,结果是样样问题都讲了,但哪个问题也没讲透,重点也不突出,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材料分析综合不够,事先没有明确汇报的目的,没有抓住中心,因此组织材料时,孰去孰留,孰繁孰简,没有一定标准,不能作出妥善的剪裁。也有的是汇报者本人总想把自己分管的那部分工作说的详尽些,借题发挥,结果冲淡了中心。还有一种情况,是汇报人本想把全面工作原原本本叙说一遍,由于时间所限,汇报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舍弃一些内容,结果挂一漏万,甚至舍掉了主要的内容。

第4篇

在局领导和各科室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2020年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现将2020年承担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事汇报:

一是主动靠上,加强与区直考核部门的对接联系,及时掌握考核目标和我局职责,确保按时完成考核任务。主要包括完成2020年深化改革工作要点、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攻坚任务、改革创新亮点报送工作。完善山东政务服务网系统,报送一次办成、一网通办、办件量考核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材料。报送“七五”普法、精准普法提升年、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周等普法活动的材料。对接12345热线办理服务中心与各科室完成900余件热线工单的回复和退回工作。报送2020半年度、2020全年度思想宣传汇报和意识形态责任制汇报落实、做好新闻宣传报道等工作任务。同时,疫情防控期间,与领导和各科室同事共同承担企业复工复产、物资调配等任务,配合发改局、商务局、住建局、文旅等部门为复工复产企业购买口罩、体温测量仪等;

二是细致周全,做好局机关服务保障工作。2020年与办公室同事一起负责并做好单位大小会议的通知、组织和会场布置、会务保障等共计70余场次;负责单位疫情值班、两会期间安全维稳值班、节假日值班、文明站岗安排等20余次。同时,认真做好文印、拍照等各项日常行政工作。

2020年感谢大家的支持,2021年将不断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改进不足,做好工作。尝试在制度固定流程优化和学习电子化办公上更进一步。

谢谢大家,请批评指正。

第5篇

团队能力是CDIO培养大纲需要工程毕业生应具备的四个能力层面之一。在课程开展之初,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个组的人员为5人左右,设置组长一名以及书记员一名,由组长负责开展组内各项活动并协调、分配工作,书记员负责小组日常活动的记录情况,记录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和录像。分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特点,以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分组中都能承担一定的工作。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工作,从接收项目到项目内容学习再到方案制订再到设计再到成果表现直至汇报演示,都由每个组员通力协作完成。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都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所有任务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一旦小组陷入某项分歧,项目进度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有效的沟通与坦诚的探讨是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

二、合理设计课程项目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以真实的工程项目全过程为载体,项目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做中学”能否落到实处的基础,是需要小组群策群力完成的对象,项目的设计必须能够反映出课程的核心要求,能够比较全面地涵盖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同时又能够调动小组每个成员参与其中。本课程根据课程核心知识单元,共设计浅基础和深基础两个项目,通过给定场地地质条件、环境条件以及承载力要求等,由各组成员具体拟定浅基础以及深基础的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转入设计环节,每个成员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由于条件的限制,设计方案的实施采取制作模型的方式,由每个组根据设计方案,按照一定的比例尺,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基础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对构造的了解更为直观,能够将图纸与实际模型相结合,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

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主动学习是CDIO教育理念中的12条标准之一,通过项目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对学生而言将是受益终生的,这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只是被动接收课堂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践项目在课程讲授之初即布置给各组,要求学生必须在相应课程内容讲授结束之前完成项目的全部任务,并且是要分阶段去实施和汇报。通过这样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课余花大量的时间去预先学习相应的内容,组内遇到分歧时,经过充分地讨论,再结合教师讲解,对知识点理解得也更加深刻。学生普遍反映虽然课余花费了较多时间,甚至走了些弯路,但是对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是相当有益的。

四、改革授课方式,引入项目汇报,锻炼学生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

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基于CDIO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考虑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本次课程改革对授课方式做了相应的改革。课程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小组的讨论过程以及完成情况等,汇报的形式不限。实践发现,在此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教师的点评,学生的汇报技巧也得到了提高,图表的应用更加合理,学生的汇报形式也丰富多彩,包括板书、课件、图片、影音等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并且通过汇报也能及时掌握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小组之间也有竞争,控制进度以保证每个组的工作相对于讲课的进度有一定的提前。

五、多元化的成果表现形式,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目前工程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CDIO教育理念中要求学生所具备能力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小组协作方案、项目汇报、模型制作等方面都有体现。项目的实施是以制作模型的形式进行模拟,通过模型的制作,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在动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构造要求,对规范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也能与其他相关课程相联系(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等课程),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目的。在模型的选材以及表现形式上,以低碳环保要求为主,学生采用了纸、废旧包装、木板、废旧笔芯、电线等材料,也有采用三维数字模型进行的表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生能力的评估,是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体现的是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需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的考核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体现人才培养要求,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改革必须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估方式。本课程改革中考核方式由闭卷考试和项目评比两部分组成,具体采用了考试、记录、报告、自评、互评等几种方式。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项目评比则可以反映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能力、动手能力、小组协作情况以及创新能力。项目评比成绩主要由各组的汇报评分、现场评选组成,为保证评分的公平公正,项目评分由教师评分和学生评分组成,学生评分由班级交叉进行,个人得分是在小组得分基础上结合组长评分评定。在此考核方式激励下,从项目分工,到小组讨论,再到模型制作,再到项目汇报,学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从最终考核结果来看,确实能够反映出每个小组以及成员的工作能力。

七、总结

第6篇

关键词:材料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19-02

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水平,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近年来我国在新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总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很强英语交流和应用能力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对于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技术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将参与国际人才市场竞争,因此掌握英语亦成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专业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表达自己专业思想的能力,从而实现国际间的专业交流。然而,由于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材料学专业的内容联系紧密,涉及到大量专业词汇,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词汇、语法特点,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加之,专业英语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工作,针对材料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材料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材料专业英语是一种正规的书面体,专业词汇多词形复杂、句子长,且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缺少文学作品中的韵律、节奏感,读起来抽象、枯燥,造成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此外,大多高校将该课程定为选修课,对于已通过CET-4和CET-6的学生,往往轻视专业英语的学习,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则缺乏学习的兴趣,而且专业英语缺少像CET一样的考核方法和硬性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专业英语在教师和同学心中的地位。

2.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单一。目前专业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是词汇讲解、专业文献阅读、翻译的模式,有些教师甚至将专业英语课定位成“高级英语阅读”,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和对专业词汇的掌握,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训练,且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则更为单一,多为简单的笔试,笔试内容也大多只包括词汇和句子(或段落)的英汉互译,缺乏对听、说、写等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考核。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枯燥、单调。从高校材料专业的教学计划来看,大多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在第五至第六学期,而材料类专业课的教学则安排在第七至第八学期,这样就会造成英语与专业课程的脱节现象,学生对专业知识不理解,直接影响其对英文专业文献的理解和掌握。浏览现有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可知,内容多数是《材料科学概论》或《材料科学基础》的英文译文,可以说是变相的专业课教材。此外,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慢,与国际上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学生阅读起来枯燥、单调。

二、关于材料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材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的能力,提高从专业文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专业词汇和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专业词汇一般词形复杂,难读难记,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如材料专业英语中涉及大量合成词和派生词,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将具有相同含义的词缀归纳在一起,阅读过程中出现类似的生词时,鼓励学生根据构词法猜测其含义,而不是见到生词就去查阅资料。

在掌握了一定专业词汇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熟练阅读专业科技文献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借助专业英语获取新知识、跟踪学术前沿的能力,首先应向学生介绍利用互联网和相关的学术期刊网站获取最新专业文献的方法。并从J.Am.Ceram.Soc.,Adv.Mater.等本专业权威的国际期刊上精心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综述性和研究型的论文作为教学内容。由于文章内容新颖且紧跟本领域的科技前沿,因此学生乐于接受,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

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典故。如在介绍碳材料的章节时,我们介绍了纳米碳管和石墨烯的发现历史,使得同学们对两种材料的结构记忆深刻。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行互动式教学。在材料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原则,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互动式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贯穿在教学的始终。笔者的做法是提前一个星期将教学内容告知学生,要求他们课后认真预习,并查阅相关文献和背景资料,做到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地了解,并能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听课,随时准备用英语回答老师和同学的即时提问,随时主动提出自己头脑中产生的问题与大家探讨。此外,在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初始,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即明确希望从这一部分学到哪些内容,每个章节结束后还要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样做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够使任课教师明确学生的想法,使课程内容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讨论式学习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措施。首先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组成一个五至六人的研究协作小组,提前确定一个讨论主题,然后请同学们课后准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课堂演讲等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报告完成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各抒己见,对所述问题进行讨论。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思想集中,围绕主题,思维更加活跃,与以往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相比,教学效果显然明显改善。

3.多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学好专业英语需要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如英文原版录音、录像、电影、动画等的灵活运用,不仅使学生接受原汁原味的英语熏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如在介绍平板玻璃生产过程的教学内容时,我们精心节选了一段英文原版的视频录像,其中既有生动的画面,又有英文解释,学生非常乐于接受,在大多数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英语复述视频中展示的内容。通过类似的练习,学生对涉及平板玻璃工艺的英文词汇和句式等有了深入地了解,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4.改革考核方式,全面测试学生综合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材料专业英语考试应采取笔试和口试结合、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结合、专业文献阅读和专业信息交流结合、文献翻译与科技论文写作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利用英语进行专业信息交流的能力。笔者的做法是将考试成绩分成两个部分:课堂练习+期末考试。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回答问题,并增加专业文献听写的练习,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分组拟定题目进行虚拟创新性实验,通过查阅英文专业文献,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读、译”能力。期末考试则重点选取一些专业性强、语法结构典型、有一定深度的最新英文科技文献进行阅读和翻译,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按照指定专题进行专业文献写作,以最大限度模拟实际应用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侧重点不同,但结合起来则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地评价。

三、结语

材料专业英语是材料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对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至关重要。课程教学中应结合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科学地将材料学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围绕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教学方式、评估考核方式等方面认真地研究设计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能利,柏朝晖,卢利平.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497-499.

[2]陈丽娟,刘清泉,廖博,易清风,肖秋国.材料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4):113-114.

[3]何亮,周细应.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5,4:46-48.

第7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区教育局和市教科所工作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质量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为主题的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服务意识,扎实抓好课堂教学、综合课程、评价改革、农村课改等四项重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把握关键,抓住重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切实解决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正确处理“三维”目标达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努力实现“三维”目标达成的整合。落实区“双百工程”,继续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抓好新课程实验教材培训;组织全区性教学观摩研讨;在课改基地校举办教学开放周研讨活动。

2、加强综合课程教研工作。综合课程改革含量高、难度大,要克服困难,积极实践,做好专业引领和教学指导,积极探索综合课程实施的新路子。加强课标、教材培训;充分发挥区科学、艺术中心教研组辐射作用,建立校际教学研究制度,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员、兼职教研员要深入课堂同任课教师一道,开展集体备课,组织教学观摩,认真议课评课,解决存在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丰富充实科学网站内容,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3、扎实有效抓好课题研究。本着“以课改定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的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完善研究体系,加强课题管理的力度,让课题研究走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促进教师成为教科研型的专业工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应用性为主,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解决课改实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核心,为新课程的实施和课标的验证提供经验和依据。做好省、市、区级重点课题研究的跟踪、指导、检查工作,协助一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疑难,督促各课题组及时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适时地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指导。对一批本学期将要结题的课题,依据课题立项部门的要求,协助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本学习课题研究的重点,力争有所突破。

(二)强化管理,措施得力,一如既往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参加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活动,结合听课、评课等方式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肯定成绩,发现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各校执行《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和《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情况的检查指导,重点检查学校落实省颁课程计划、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完成教学任务等常规工作,并且加强随堂听课工作。本学期继续将撤点并校后的农村学校做为教学指导的重点。

2、重视教学质量监控。继续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积极促进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照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继续开展区、校两级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检测手段,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促进各学科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各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课改成果的重要手段。去年,我区师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重视抓好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落实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学科竞赛工作安排,组织好中小学各学科竞赛。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发现人才,促进教学,活跃学生课外活动。搞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交流、评选、汇编工作。同时鼓励、组织中、小、幼教师参加省、市有关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我区师生在省、市各项评选、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三)狠抓培训,互相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1、有计划地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为使培训更好为教学服务,我们力求开发潜力,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做好小教自考报名及助学工作,妥善安排助学培训,努力提高小教自考的毕业率。组织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整理工作。协助抓好小学实验年级教材培训,确保参加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暑假期间,将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和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2、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和工会参政议政作用。学校党支部将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部署,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并充分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增强投身于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学校工会将把关心教职工的冷暖摆在首位,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努力为教职工创设温馨的工作氛围。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预期完成。校行政和处室领导要增强责任意识、角色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大胆开拓,勇于进取,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要带头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教育改革理论,深入教学第一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履行职责,加强沟通。教研员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课改工作的有关文件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课改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专业引领的水平,以适应课改的需要。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后勤人员要牢固树立为课改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密切配合各处室,确保课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将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各处室工作安排

(一)中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编写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

3、参加市教研室学科会议

三月份

1、筹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完成初中数学联赛报名工作

4、完成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编写工作

5、举办全国初中生物理知识竞赛

6、参加市教科所学科会议

7、下校调研

四月份

1、组织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举办初中数学联赛

4、编写初一、二年级期考试卷及九年级区质检试卷

5、举办中学综合课程专题研讨活动

6、参加市教科所中考命题指导会议

7、下校调研

五月份

1、召开初中毕业班七个学科总复习教学工作会议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3、组织初中毕业班技术班考试

4、完成初一、二年级期考试卷编写、校对工作

5、组织区七、八年级初中生写字比赛

6、下校调研毕业班总复习情况

六月份

1、组织初一、二年级期末考试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3、举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2005年中考评卷工作

2、做好2005年中考质量分析工作

(二)小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实验教材培训准备

3、编写单元、半期练习

4、征集课改教学论文

5、汇总、整理课标、教材验证情况报告

三月份

1、召开小学教学工作会议

2、举办新课程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

实验教材培训,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

3、评选区级教学论文并选送优秀论文送市参评、汇编

4、下校调研《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验意见》落实情况

5、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课题研究情况调研

四月份

1、重点课题研究情况调研及指导

2、开展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

3、组织评选区级优质课(录像课部分)

4、下农村校听课调研、指导;参加片区活动。

五月份

1、对本学期结题的课题进行结题前的核查及验收工作

2、组织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实验小学)

3、区级教学论文汇编

4、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

5、召开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会议

六月份

1、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2、撰写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报告

3、收集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课标、教材使用与实验意见及学生学习情况报告。

4、下校听课调研;参加片区活动。

5、调研课题研究情况,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及过程性材料的搜集整理进行指导。

6、完成区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国家、省级教材培训

2、整理、汇总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实验报告。

3、报送省级课题结题报告(建设小学、实验小学)。

(三)培训处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培训处工作计划

2、小学初级教师培训班汇编论文证书打印,论文发放。

3、整理农村完小校长培训材料

三月份

1、2005下半年小教专科自考报考工作

2、组织参加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

3、做好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实验教材培训和小学

3年级科学实验教材培训的通知和继续教育证明发放工作,并做好培训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4、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准备工作

5、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四月份

1、2005年上半年小教专科自考座位号发放

2、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市级检查后的整改工作,以迎接省级检查验收。

3、继续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五月份

1、整理补充教师培训材料

2、下校听课、调研

3、培训处日常工作

六月份

1、筹备暑期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工作

2、筹备暑期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工作

3、学期工作小结

七月份

1、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

2、举办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四)总务处

1、做好第二学期中小学教材、练习、试卷的征订发行

工作,对市区校的练习卷给予送货上门,以及数量的调剂保证教学之需。

2、做好校内卫生工作,优化工作环境,创建文明窗口。

3、搞好各类课改活动的后勤工作,保持场所卫生清洁、茶水供应、使课改活动能顺利开展。

4、资料、阅览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搜集、推荐最新信息供教研员参考,按期做好资料装订、编号造册归档,资料交流工作。

第8篇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民办高校 汽车运行材料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超过2450量,创下历史新高。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带动了汽车保养、汽车维修等领域的快速成长,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需求缺口超百万,培养出能够适应汽车服务、熟知汽车材料的高级工程人才势在必行。现代本科院校对于《汽车运行材料》的教学多数以理论教学为主,由于本门课程与化学相关性较大,概念偏多,课堂相对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本文结合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特点,对《汽车运行材料》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改革思路

在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形势下,民办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快速掌握职业技术,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实行校企合作。本课程与江西江铃海外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环球4S店合作,以汽车售前服务、售后技术服务流程为依托,构建知识教育体系,具体对接汽车服务工程师、前台主管、销售经理等职业岗位。

2教学目标

由于民办本科院校生源问题,大多数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以实用为主,对于汽车运行材料的性能讲解要进行弱化,而对运行材料的牌号和用法才是重点。所以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基本了解汽车运行材料的性能;二是重点掌握汽车各部位运行材料的标准和牌号;三是能够为客户推荐性合适的运行材料,并且更换相应的运行材料。

3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实用性很强,课堂教学方式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案例讨论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点。

3.1项目教学法

本门课程按类别分为几个技能单元,每个技能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如表1所示,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项目教学。

3.2任务驱动法

在项目教学法中穿插有任务驱动式教学,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每4课时设置1个小任务,学生通过调研、汇报等形式完成,W生时刻有任务在驱动,在思想上形成竞争感和压力感,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3案例讨论法

由于本课程与4S店实行校企合作,所以具有较多真实的案例作为素材。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内容设计

表1是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本门课程总计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36,实践课时12。从表中可以看出,本门课程选择丰田卡罗拉作为项目载体,每一个项目都以汽车具体构造为基础,以项目一为例,在丰田卡罗拉发动机运行材料的学习过程中,基本知识点包括燃油、机油、冷却液,学生在本项目学习过程中,一是认知发动机基本构造;二是掌握以上三种运行材料的特点、牌号和正确选用原则;最后掌握更换机油、冷却液的基本方法。通过以上三点,学生对汽车发动机就有了非常深入和系统的掌握。

表1:教学内容设计

5考核方式

5.1分组考核

在每个班级设置六个兴趣学习小组,小组选择表1中六个项目中的任何一个,采取调研的形式向其他小组汇报,汇报包括阶段性学习小节和课外知识拓展,例如在项目一的学习中,发动机燃油的讲解只会涉及汽油、柴油,那么新能源的学习就作为拓展内容,由某个小组完成,以此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5.2能力考核

在传统的考试中,试卷题型以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为主,这样的考试已经很难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在本门课程中,主要以能力考核为目标,最后的考试采用案例分析为主,由企业合作人员给出20道实际案例分析题,每位同学任选其中6道完成,既保证了考核的公正性,又能体现“因材施考”。

6总结

本门课程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思路,以新颖的教学方法为主线,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经过一个学年的摸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所学技术技能与对接岗位的需求基本一致,值得在其他同类型课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海芳,刘德军.汽车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改革创新,2016(08):44-45.

第9篇

关键词:《英文报刊阅读》课 能力 素质 转变

教育部2004年1月下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读懂国内外英语报刊这一评估要素,界定了对阅读英文报刊水平的标准和层次要求。据有关数据表明(最好有数据证明),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在三年级开设了《英美报刊阅读》这门课程。由此可见,《英美报刊阅读》这门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由于该门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新开课程,于教师而言,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拟就从介绍《英文报刊阅读》课程内容入手,探析该门课程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如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英文报刊阅读课程

“英文报刊选读”是帮助学生理解当代英语报刊文章的指导性课程,也是建立在扩大英语语言的应用和研究基础上的应用型课程。它通过对西方文化、科技、社会、历史、宗教、风俗传统等背景知识的介绍,通过对这些领域中的一些相对专业词汇及用法的介绍,指导学生提高相对专业性英语文章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比较系统地掌握阅读英文报刊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的各类报刊知识运用到日常的语言实践活动中。

二、学习英文报刊阅读课程的意义

英语报刊阅读在英语学习的意义是由英文报刊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英文报刊为英语教学提供大量真实地道的信息资源从各方面各层次促进了学习者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使阅读成为掌握现代英语最为实用的途径之一。

1.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动机是积极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兴趣是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动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6%的学生在课外能去读英语课外读物。而语言作为载体和工具的功能也只有在学习者利用它去获得信息的时候才能真正体验出其价值。学习者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最具成就感,乐于通过阅读去获得他们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报刊作为一种时事英语,迎和现代生活节奏,突出阅读话题,在学习真实和生活真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所学材料产生浓厚兴趣时,就能集中注意力,情绪高涨,充分发挥学习潜能。随着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明显提高,阅读不同题材的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现在大多数的英语报刊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是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准确了解当今社会的好途径;特别是选择了那些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文章,如足球、体育、电影明星等,学生愿意花时间阅读,弄懂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内容。

2.扩充词汇量,拓展学生文化知识面

词汇量是提高英语学习的瓶顼因素,而词汇量不是整天泡在单词堆里就可以提高的。阅读是扩大和巩固词汇容量的最好方法,通过阅读英语报刊上提供的更多的英语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学生可以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好英语。而这些都是英语学习的非语言制约因素。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英语报刊对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意义显著。报刊文章的各种内容语言新颖有趣,词语丰富易懂并且实用。通过阅读英语报刊广泛接触到英语表达的各种文体风格和英语的最新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文章的基本结构、信息表达及语篇模式等语义衔接手段的意识,可以有效地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根据词根、词缀和上下文猜测词义,略读、跳读和分辨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等)和逐渐提高理解能力(对词、句、段落和篇章的理解和分析推断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英语报刊可以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感觉有话题可写;可以极大地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词汇运用的准确性,学生可以充分借鉴报刊中同类题材的词汇和句型;还有助于学习各种文体的篇章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如何阐明段落主题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衔接和转换技巧,养成英语逻辑思维习惯。大量阅读英语报刊,熟悉并掌握地道英语表达方法还能避免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由于母语干扰、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的语法和语用等错误。英语报刊的特色与优势给英语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者只要认真学习,仔细揣摩英语报刊的词语、句式、语言表达、篇章段落组织方式和逻辑结构并加以体会和不断的实践练习,假以时日,一定能逐渐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5.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报刊、杂志内容包罗万象,社会、政治、经济、战争、环保、人口、科学技术等各种可议性很强的话题都有所涉及,为学习者认识和了解外国社会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来源;且提供了各种社会场景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范例,其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都是语言交际的鲜活材料,大量的语言信息和专业知识信息为交流和语言输出做了充分的准备。实践证明,阅读大量的英文报刊可以有效地延伸和补充学生的语言学习,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培养语感,克服无法真正身处英语环境的不足,摆脱英语交流中无话可说的困境,真正培养和提高灵活运用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6.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其他综合素质

英语报刊中蕴含着大量有关国家社会、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资料,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差异。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英语报刊时可以认识、了解这些差异性,从不同的话题和价值观差异中体验异国文化,培养文化意识,提高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报刊杂志蕴含大量的信息,从丰富的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对所阅读的信息加以准确理解,科学分析并归纳。信息的提炼过程就是抽象思维,综合概括的过程。通过分析层次,解析篇章结构,写段落大意,概述文章内容等训练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纷繁复杂的英语报刊杂志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意识和价值取向,展现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西方报刊都声称自己严格遵循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但作为传播西方文化的主要媒质和手段,由于不同的政治背景、偏见和倾向,其必然渗透了西方价值观和文化意识形态。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作者的遣词用句,篇幅处理中辨析出作者隐藏的观点和态度倾向。经常阅读英语报刊,可以了解不同的政治观点和立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别能力,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多视角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深层次问题的能力,养成既获取信息又辨析观点的习惯,而不是被动接受报刊编辑和记者的观点,从而使英语报刊真正为我所用。报刊所报道的内容及话题贴近实际的现代生活,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适合讨论的议题,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学生可以从报刊上了解到新动态,新发明,新观念当然也有许多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凸现出来的新问题,在讨论和思索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不仅可以了解文中的见解和看法,还能引发出自己更为新颖独特,更加科学的看法,从而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发表见解能力,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如何深化英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

1.传统教学目的的转移

《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外国报刊选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刊和杂志的能力。通过熟悉英美报刊、杂志的文章的一般特点,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报刊教学大都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采取的也大多是传统的语篇知识型阅读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全面能力发展的要求。端木义万教授在“第五届高校英语报刊研讨会”上指出:“英语报刊具有内容新颖、语言现代、资料丰富和语言丰富的特点。我国高校英语报刊界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这门课的潜在素质和教育价值,提升英语报刊的教学价值。”所以英语报刊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提高阅读技能,还应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思维能力、提出见解能力及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新闻素养、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以实现成功的、和谐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目的的转移对教学方法和模式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延伸和扩展了英语报刊教学的功能。

2.教学内容的转变

目前,国内大学的英美报刊课教材内容主要分时事新闻、专题报导、专业内容三类。各类教材各具特点:以时事新闻为线,以硬新闻(hard news也称为纯新闻,主要指涉及严肃话题或事件的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教材能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通过独立阅读及时了解所发生的状况,但使用周期短;以专题内容为线,以软新闻(soft news则不涉及严肃话题事件的新闻)为主要内容分的教材题材广泛,趣味性强,但缺乏时效性且学生需要查阅背景资料,学习见效慢;以专业方向为线,学术文章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往往与新闻和报纸脱节,专业性强,内容晦涩难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报刊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料;遵循新旧材料、时事新闻和专题报导相结合并兼顾专业需要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学单元既应包括以专题为线的专题报导;软硬新闻结合的介绍专题的历史、背景、最新动向及前景;针对课文中的词汇、语法、文化知识及对课文的理解做出的解释;还应包括选自与课文相关的来自报刊网络的软新闻或专题报导评论等补充阅读。另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更换恰当的教学材料,并适时地补充新的信息,以丰富教学资源使其更加符合教学的新要求。

3.教学理念的改变

英语报刊课教学从其特点来说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并非被动接受重视灌输,而是主动创建知识结构,即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外界信息并在自身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消化、整理、改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过去,由于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够充裕,任务重,英美报刊课教学极易被教师当作精读课或泛读课来上。课堂上,教师往往从词汇的释义、句子的理解、层次结构的解析到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写作特色、语言风格特点等都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采取满堂“灌”和唱“独角戏”的方式,教师成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令学生完全陷在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中,并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是英语报刊选读课的指导思想,该思想的贯彻具体体现在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兴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提高他们在教学中的教学自主参与程度。这一思想与建构主义理论所提倡的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是一致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彻底地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自身积极参与、实践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其知识索取、知识运用和知识创造的综合协调发展。

4.教学形式的转变

基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应摆脱过去的以“讲授”和“介绍”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无论是课程设计、教材内容、还是课堂组织、课后作业均要考虑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学应采取“课内互动参与+课外积极实践”的模式,总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

课堂上,除做必须的难点讲解和介绍必要的背景语境外,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主动融入教学:

(1)提问――抛出一些知识型或思维启迪型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索取信息能力、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2)讨论――报刊课的小组讨论注重以意义为中心,讨论题目与现实实际活动有密切关系。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协同沟通,观点交流修正与补充,促进语言交际的好形式。

(3)演讲汇报和辩论――学生汇报讲演给学生提出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无论是对文章观点的辨析,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还是复述、转述或者表演读到的内容,都给了学生一个完整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辩论通常是由教师布置一些与现实世界实际联系紧密的题目,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既有双方主辩手的发言又有双方组员的自由发言,活动紧张而有序。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系统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课外学习应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确实可行的实施读、说、写三个方面的训练。课堂外,教师通过布置多种形式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指导学生将语言实践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计划在课后阅读除教材以外的材料,查阅有关资料,按老师要求写出读报笔记或读书报告并由老师定期作指导性讲评;定期组织课外专题讨论;可以亲手编辑小型英文报,举办时事报告等活动;还可以利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搜集相关的新闻材料和报纸上的具体新闻信息。这些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学习活动,学生很感兴趣,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探究知识的动力。

5.教学手段的转变

英语报刊阅读教学要求教学信息量大,内容新,且内容展示具典型性和系统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网络的普及,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愿望和需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外语学习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条件,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大大丰富且优化了外语教学的内容,使其更具时代性和高效性。在当前教育技术环境下,多种媒体由于其具备的无可比拟的优势,使用其作为教学的辅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更是如此。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媒体课件建立报刊英语学习库能使学生以更多形式和更高效率输入英语语言素材,改善学生英语语言输入的途径和效果,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完成英语语言输出的过程。报刊英语和多媒体的优化组合所展示的动态的视角,立体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造性,也有利于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发挥其主导作用,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环节,突出互动,提高教学效益。因此,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作为一种新兴现代科技教学手段,不仅是未来报刊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

四、深化英文报刊选读课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因素

提高英文报刊阅读课教学的质量,推动该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综合考虑教师、教学材料、技术支持手段等方面因素,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直接关系着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深入的程度。

1.教师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英文报刊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其教学改革的核心。报刊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扎实的语言功底,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丰富而广博的英语学科理论,较高的业务工作能力和科研工作水平,并能娴熟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才能有效把握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水平的目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自身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1)专业业务素质水平。报刊语言体现着语言发展流行的最新趋势,内容包罗万象。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学习本专业各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积累大量最新最鲜活的教学材料,并能驾轻就熟地用最时尚的语言来展示教学,才能激起学生最大程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科研工作能力。科研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经验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对象是最有研究价值的科研对象。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探索,研究并总结其特点,逐渐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提高了其科研能力;而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优化教学效果。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结合,有效地推动了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深入。

(3)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英语教学的各门学科中,作为专业的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还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会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先进和强大的功能,为教学提供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促进教学效果。

2.教学材料

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不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因此,教材就是要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如今,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

英文报刊选读课所选择的教学材料早已不止于教科书这种单一的形式了,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触手可及,我们在使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材料时必须发挥文字、音像、网络的综合作用才能满足教学的新要求。

3.技术支持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从硬件设施的完备、软件技术的开发,到多媒体应用和计算机网络化,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也给英语教师带来极大的方便。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有:多媒体及网络、语言实验室、广播、电视、录像、幻灯片等。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视频和音频结合、互动、实时等多种感知的优势,教师将它运用于教学中,能使课堂变得形象生动,使教学更富有直观性,教学过程更加活泼有趣,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且还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结束语

英文报刊本身所具备的综合性、实用性、时事性和创新性等诸多特点,决定了阅读英语报刊对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意义举足轻重。所以,高校校园内开设英文报刊选读课程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增进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延伸和拓展英语报刊教学的价值应该受到更多专家和教师的关注,使其在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端木义万.高校英语报刊教学论丛(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于志明.论高职英语教师的素质及培养[J].新西部,2008,(14):135-136.

第10篇

农村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决条件,是我县现代农业示范县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为全面掌握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状况,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县范围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县各级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各个区域、各类形式、各个领域的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总结成功经验,筛选鲜活典型,提炼实践做法,分析存在问题,探讨今后方向,形成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成果,为今后破除土地瓶颈制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加快土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依据。

二、调研时间

7月26日至8月15日。

三、组织机构及成员

为保证这次调研活动顺利进行、取得成果,县政府成立农村土地流转调研领导组,成员如下:

四、调研方法与步骤

1、各乡镇做好基础工作。各乡镇对本乡镇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形成全面性的书面材料,同时挖掘整理土地流转典型村以及参与土地流转重点企业或组织的典型材料,填报《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表》。

2、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将全县14个乡镇按照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产业特点划分为4个区域。县调研组在每个区域选择一个乡镇召开座谈会,由调研组成员与每个区域乡镇的分管领导、典型村主干、相关企业或组织负责人进行座谈。通过座谈,了解各乡镇土地流转的整体情况。

第一个座谈会:在古陶镇召开城郊区乡镇座谈会。古陶、岳壁、南政、洪善4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每个乡镇1-2名典型村主干、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负责人参加。

第二个座谈会:在中都乡召开工矿区乡镇座谈会。中都、段村、卜宜3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每个乡镇1-2名典型村主干、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负责人参加。

第三个座谈会:在宁固镇召开农牧区乡镇座谈会。宁固、香乐、杜家庄3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每个乡镇1-2名典型村主干、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负责人参加。

第四个座谈会:在襄垣乡召开林果区乡镇座谈会。襄垣、朱坑、东泉、孟山4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每个乡镇1-2名典型村主干、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负责人参加。

3、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对每个乡镇土地流转方面的重点村、典型村、先行村,以及参与土地流转的企业或组织,调研组要深入进行走访调查,掌握最基础的第一手资料。

4、汇总调查研究成果。县调研组在总结全县各乡镇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同时汇总《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调研工作,各乡镇要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对本乡镇的土地流转工作开展调研,组织好座谈会、走访调查等各类调研活动。

(二)搞好资料工作。各乡镇要形成高质量的土地流转工作总体情况材料和典型材料,按调研组的要求及时提供。

(三)密切协调配合。县调研组各成员单位要确定熟悉土地流转、掌握基本情况的分管领导,自始至终参加到这次调研活动中,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更换,以确保调研活动有序进行。

第11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改革;钢铁业进出口;增长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这次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用和根本利益。

自从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文中趋升,人民币汇率从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上升到了2008年6月5日的1美元兑换约6.9394元人民币。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人民币升值后我国的钢铁业贸易顺差和贸易额均不减反增,而且增长幅度还很大,本文试图分析人民币升值与我国钢铁业出口贸易强劲增长的原因。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

自人民币诞生以来,其汇率体制和汇率水平的每次重大调整,都是发生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出现重要变化的背景下,并且对当时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实现并轨的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发展逐步与我国经济发展、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相适应。人民币汇率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提高利用外资外债水平,平衡国际收支,以及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抑制通货紧缩趋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后,人民币汇率的不足之处也逐步暴露出来。首先,1994年我国实行的实际固定汇率机制已难以适应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从全球看,国际汇率体系逐步向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体系发展。其次,1994年汇率制度难以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于2005年7月决定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放弃了事实上钉住美元的做法而改为“参考一揽子货币”。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21日19时,央行宣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在实行了为期8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后的首度升值,但升值幅度只有2%远低于人们的市场顶期(5-10%),应该说这次升值属于人民币汇率的微调。

由事实上顶住美元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由于美元未来运动趋势还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中,采用单一固定盯住美元汇率制度势必会因美元的波动而对人民币汇率水平产生冲击,从而影响国内经济发展。所以央行宣布从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了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央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浮动,2005年9月23日还扩大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浮动区间,由1.5%扩大到3%扩大银行自行定价的权限,取消银行非美元货币的挂牌汇价限制,美元挂牌汇价实行差幅限制等等。总之,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促使了人民币小幅升值,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将更加频繁,人民币汇率向更加灵活的市场化力一向发展。

三“汇改”后我国钢铁业进出口的增长态势

“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稳中趋升,特别是进入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加速升值的态势,2008年6月5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9394,按中间价计,自“汇改”以来对美元的累计升幅达14.34%。但是,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影响我国钢铁业进出口贸易,“汇改”后我国钢铁业进出口贸易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2005年我国钢材进出口总额3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其中出口130.8亿美元,同比增长56.8%,进口246.1亿美元,同比减少18.3%,贸易顺差为-115.3亿美元;2006年我国钢材进出口总额460.7亿美元,同比增长22.2%,其中出口26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0.7%,进口19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4%,贸易顺差为64.1亿美元;2007年我国钢材进出口总额646.8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其中出口441.3亿美元,同比增长68.3%,进口205.5亿美元,同比增长3.7%。,贸易顺差为235.8亿美元。2008年1~6月我国钢材进出口总额366.8亿美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2.06%,其中出口25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66%,进口1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6%,贸易顺差138.4亿美元。“汇改”后我国钢材出口保持增长的态势,2008年上半年增幅有所减缓,进口比较平稳。

四、人民币升值后我国钢铁业出口强劲增长的原因

按照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人民币升值后,会提高用外币表示的出口钢材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钢铁出口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从而减少钢铁的出口数量。但是,汇改后我国的钢铁业贸易出口的走势却与传统国际金融原理形成谬论,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自“汇改”以来升幅有限

实际有效汇率,即通过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加权平均数来表示一种货币、并根据相对通货膨胀率调整后推导出来,实际有效汇率是衡量一国产品价格竞争力强弱的指标。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不再钉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揽子货币”。一揽子货币的主要根据进出口贸易额、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债来源来确定,包括美元、欧元、日元、韩元,还包括新加坡元、英镑、马币、俄罗斯卢布、澳元、泰铢和加元等11种货币。尽管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幅较大,但从人民币对贸易加权的一揽子货币来看,作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欧元、英镑和韩元等货币的较大升幅,导致“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幅有限。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汇改”以来至2007年1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仅升值8.68%,因此“汇改”后至2007年12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至于对我国钢铁业的出口造成巨大的冲击。但是,2008年以来至2008年6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57%,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出口金额仅比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0%,从而对我国钢材的出口数量产生了较小的影响。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钢铁业进出口贸易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钢铁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即“倒J曲线效应”。倒J曲线效应是指当一国货币升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顺差状况进一步加剧而不是缓解,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贸易收支顺差状况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逆转,最终使该国贸易收支出现逆差。如下图所示,分设一国在时点t0开始货币升值,升值并没有马上引起贸易收支顺差的减少,从该时点贸易收支顺差反而加大,只有在经过t1时点之后,贸易收支顺差才会得到缓解,到时点t2该国贸易收支实现平衡,并从此点以后由贸易收支顺差转变为贸易收支逆差。实证研究表明,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时滞效应需要6-24个月的时间,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钢铁业出口贸易不减反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源于“倒J曲线效应”(见图1)。

(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内外钢材差价的拉大

钢材出口的增长与国内外差价有着密切的关系。近期国际焦煤价格达到370-400美元/吨;钢材价格在700美元/吨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焦煤长期协议价格上涨200%;废钢价格上涨1倍多。焦煤、废钢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而引发新一轮的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爆涨。CRU钢材价格指数表明,现在全球钢价较年初增长52%,国内外差价拉大,导致近期钢材出口增加。经合组织(OECD)表示,2010年的全球钢铁产能计从2007年的15.6亿吨增加18.6%至18.49亿吨。这其中多数是在亚洲,其中中国将占到这以期间全球产能增幅的近一半。因此,目前国际市场对中国钢材依旧很依赖,因而部分钢铁企业采取提高出口报价的方法,以抵消部分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汇改”以来随着铁矿石进口需求的数量大增,国内主要钢铁公司如宝钢股份、武钢股份等,每年均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石。在人民币升值后,对于国内的钢铁公司而言,国外的铁矿石变得相对便宜,因此钢铁公司在采购铁矿石方面的成本支出将会大幅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铁矿石价格上涨对钢铁公司的不利影响。因此对钢铁公司也是利好,可以在价格上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导致钢材出口增加。

五、在新汇率机制下对我国钢铁业出口贸易的建议

(一)防止钢铁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

我国实行新的汇率机制以后,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趋势,但各主要货币之间经常出现难以预料的地位强弱变化。因此,在国际贸易、国际借贷以及外汇储备管理与营运国际经济活动中,外汇风险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各国的经济主体在其经营活动中,都把避免外汇风险作为管理外汇资财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我国钢铁企业应利用多种金融工具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如采用远期外汇买卖货币保值条款、提前或延期结汇法等。人民币最终要走向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市场化,我国钢铁企业必须用长远的眼光实施国际化战略。

其次,增长结算币种。我国钢铁业出口大多以美元结算,随着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的提高,我国钢铁企业蒙受的损失将加大,因此,应增加结算币种力争出口以欧元、澳元、人民币等非美元硬通货结算,仍以美元结算的出口可以在谈判价格中提高价格的方式由外商承担部分风险。

(二)提供钢铁产业集中度

我国钢铁行业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的突出矛盾导致我国钢铁产业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严重制约我国钢铁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要应对钢铁行业全球化的竞争格局,积极转变经营机制、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要着力抓好内外两个方面的资源整合:

一方面,加快推进内部资源整合。通过推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促进资金、资源等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高效运用,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外部资源整合。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这是提高资源整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二是加强与上游资源行业的战略合作,通过对国内外重点铁矿、煤炭等资源企业的投资、参股或控股,组成国际化的跨国大型钢矿或钢煤公司,长期占有国内国际资源。

参考文献:

1、孔祥智,李圣军.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4).

2、吕佳,荆玮.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8(1).

3、王路美,胡志旺.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2007(5).

4、胡颖尧.人民币贬值和J曲线效应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1996(3).

5、陈嘉琦.关于我国钢铁业出口效应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7(7).

第12篇

【关键词】教学;自学;实践;一体化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产业用纺织品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2013年3月,为进一步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纺织工业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编制了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1]。

产业用纺织品是区别于服装、家用纺织品,经专门设计、具有工程结构特点,应用于工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新能源、农林渔业等领域的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是现代纺织工业的代表性行业,也是衡量国家纺织工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

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2009年国务院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应用作为调整结构、扩大内需的重要任务,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3]。

“十一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年均增速超过16%,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提高了6.4个百分点。但产业用纺织品总体发展质量不高,高技术含量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市场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开拓[4]。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产业用纺织品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1]。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作为纺织类高等院校,应该顺势而为,借助十二五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东风,提升《产业用纺织品》课程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深入发掘课程内涵,精心探索教学模式,形成全新的、优秀的精品级课程。

1 课程背景及现状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纺织类专业的普设课程,在国内各大纺织类院校中均有设置,并且都经历了诸多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目前在有些院校,此课程已经建设为校级乃至省级的精品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教案生动,教学效果佳。

在此课程授课的近10年时间中,学科组也数次根据行业的发展及学科的要求,进行过课程的微调。目前此课程在整个专业课体系中地位稳固、深得学生的喜爱,但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课程为32学时的纯理论授课,对学生来说略显单一和枯燥;

(2)使用的教材为从十五开始建设的教材,内容经典丰富但相对于产业用纺织品的日新月异发展,略显陈旧;

(3)学生只能从课堂上的一些静态图片了解目前产业用纺织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够贴近产业实际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索在教学中引入自学和实践环节,以期通过学生自学最新科技文章,并在课堂上发言和讨论,从而使得课堂内容紧跟前沿发展,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内容;通过到实验室和行业现场参观考察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突出体现出产业用纺织品为产业所用的理念和目标。

2 教材改革

目前《产业用纺织品》教材有“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个规划期间的教材,这三版教材相互承接、不断发展,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了经典性和前沿性。在本教改项目中,我们拟将这三版教材都作为基础素材,提取其中的经典知识点和代表性的论点,自编一本更为简易的教材,作为本项目教-自-实一体化中教学环节的主要授课内容,使得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于整个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掌握,为后续的自学和实践环节打好基础。

3 课时分配改革

在目前大纲规定的32课时中,合理划分教-自-实三个环节的课时分配,对于充分实现本项目的方案安排,具有重要的作用。考虑此课程的基础知识点并不多且难度较低,因此本方案认为教学环节约安排12课时,让学生了解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和难点、重点,为后面的自学、实践环节打基础。而自学环节是学生自主到数据库搜索最新科技文章,追踪行业发展前沿,体现了本教改项目的核心思想,故安排16课时。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分配4课时。

4 自学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产业用纺织品的具体分类,我国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用途来说的16大类,将学生分为16个组,每组学生在自己分到的这类产业用纺织品范围内,到图书馆外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整理为发言资料,到课堂上进行汇报,汇报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一组同学汇报结束后,教师负责组织讨论,要求其他各组须提出一个与其汇报相关的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汇报组的汇报和回答问题情况给出分数(90分满分),而对提出问题的小组则根据所提问题的质量给出问题分(10分满分),计入提出问题的小组总分。

5 实践环节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实践环节的安排,使得学生对于产业用纺织品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产业用纺织品所需满足的性能要求和设计思想。4个课时的实践环节,将安排学生到产业用纺织品实验室、高性能材料实验室等,进行参观和操作。

6 教改效果反馈

学期结束后,我们向实施了本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两个班级发放了调查问卷。在回收的65份调查问卷中,有60位同学认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有56位同学认为课堂参与积极性有所提高;有30位同学认为作业量有所增加,27位同学认为作业量没有变化;有62位同学认为学习效果/学到的知识量得到了提高;而对比传统授课方式,有62位同学非常认可改革后的教学方式。结果表明,教学改革方案初显成效,得到了学生受众的高度认可。

【参考文献】

[1]编者.《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J].福建轻纺,2012(3):35-38.

[2]张传雄,季建兵,李桂梅.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及发展趋势[J].产业用纺织品,20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