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实验个人总结

大学实验个人总结

时间:2022-10-27 19:27: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实验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实验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 分析能力 总结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75-02

学生参与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学概念、现象和规律,而且通过实践动手锻炼获得亲身感受,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能力、撰写实验报告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研究能力、开拓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较好途径。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获得了一致认同,作为工科院校的必修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课程。为了更好的提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国内几乎所有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高校都进行了实验的教学改革,改革内容涉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1],增加仿真实验[2],优化教学体系[3],建立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教学设备的更新[5],管理制度和方法[6]等众多方面,在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等培养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物理实验课通常分成三个教学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实践、课后总结。其中,课后总结通常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写总结。笔者在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归纳,从而书写出实验的总结。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惠及研究生培养或后续的工作中,不能只培养会做实验而不会分析实验结果和撰写总结的学生。针对结果分析和报告总结,笔者提出个人的见解。

1 问题的挖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批改学生的总结报告时,常常遇到学生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不懂得如何概括和归纳,从而书写出实验的总结。极端情况是根本不分析,问其原因是不懂如何分析。或者有分析时,只谈误差,将所有可能的误差及其根源全部列出,把普适性的理论用于具体的实验,没有针对具体的实验进行误差的分析。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挖掘出实验结果所反映的规律、问题等,严重违背了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要求。在书写总结时,有将教材中每项实验后的注意事项抄入,或者书写“通过某某实验,认识了某某实验,使自己的动手能力获得了提高”之类的空话。

2 问题的讨论与改进措施

实验中的分析与讨论就是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逐步推导出结论,不可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实验中如果得不到预期结果或与别组实验结果不一致,则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分析能力就是把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解答出来。著名哲学家路德维格・维特根斯坦感慨地说:“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事情是值得奇怪的。”通常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理性思维的梳理后,会变得简单化、规律化,从而轻松、顺畅地被解答出来,这就是分析能力的魅力,也是现在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特别强调分析能力的原因。

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出以下建议。

(1)向学生传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与重要性。笔者所在单位的第一次物理实验课为绪论课,除了讲授实验的基本知识外,在课堂上还向学生讲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其实就是洞察实验中所获得的数据、表、图和照片等信息,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善于从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将实验的信息、现象与物理常识、规律和理论等迅速联系起来,并善于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物理实验与以后做专业课实验,或者研究生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实验,甚至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问题,这种对问题分析与讨论的能力其本质是一样的,其实就是一种洞察力。这种洞察能力是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意能力、创作能力等的基础。而这种分析与讨论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基础物理实验一个学年的学习中是可以获得初步认识和提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重视和把握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模仿是人类一切学习的开端,然后才是创新,最后是你的自主。学生在分析与讨论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应该遵循这个过程。除了在绪论课中讲授分析与讨论的意义和重要性外,还需在后续的几个实验中给出参考,进行引导和指导,一步步进行能力的训练与强化。笔者在所教授的“螺线管内磁场的测量”与“半导体磁阻效应”实验中,经常与学生交流和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向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分析,然后用图1和图2询问学生,从图中的结果来看,反映什么问题,与物理理论是否吻合?图1是长直螺线管内轴线上的磁场分布,它反映了其内部接近匀强磁场,端口处磁场快速降低,而且冲击法测量结果与理论值非常一致,误差较小。图2是InSb半导体元件的磁阻变化曲线,它反映了弱磁场时是非线性变化,与B2接近正比关系,强磁场时呈线性变化,与磁场B成正比,其实验结果与理论一致。通过简单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对分析与讨论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后续其他实验的分析与讨论奠定了基础。

实验的总结是从实验结果归纳整理而得的概括性判断,应与实验目的相对应。要结合学过的理论联系实验的结果。要求文字简练明确、严谨,不可超出本实验结果去说明问题,不得臆想和武断。同时,个人认为总结的写法还可以扩展,包括实验的难点、重点,仪器调节技巧,对实验的体会,团队合作的认识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1)给出参考实例,让学生模仿。笔者所在实验室会将往届学生的优秀保证粘贴在墙上,供学生参考该项实验的总结应该如何去写。同时,也开始将其他大学的本科生发表的关于物理实验的学术论文进行展示及供学生模仿,如复旦大学何益鑫关于“Franck-Hertz实验的物理过程”的论文[7],无论是分析与讨论,还是使用的总结上,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因此,在今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将此论文作为结论写法的案例向学生进行介绍。

(2)总结能力的继续强化和深化。为了达到给学生做示范,又不能给予学生过多的示范。在开始进行的两项实验中,第一次会比较详细的介绍,第二次就会弱化,其后不在给予提示。在后续的实验中,主要是根据学生书写报告的情况,给予指导。通过逐步提高的方式,将书写总结的能力慢慢在学生的思维中内化,不在是模仿,而是开始能够独立的进行进行概括和总结。

3 结语

随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实验从实验内容、实验技术、教学手段、开放程度都在不断更新变化。不仅要在硬件条件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也要在软件条件上挖掘可能,只有不断地向其深度和广度进军,才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掌握知识宝库的钥匙,获得索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课后总结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分析和总结能力,使物理实验更好的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殿清.普通物理实验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J].物理实验,2005,25(1):31-33.

[2] 蔡青.仿真实验的应用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113-115.

[3] 郑军,樊艳,周国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20-221.

[4] 韩忠,李田,彭华.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示范性教学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89-91+109.

[5] 汤跃明,谢紫娟,张文杰.传感器技术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6(238):53-55.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 多元化评价 效果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常见以终结性评价作为评判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唯一标准,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加剧学生群体两极分化矛盾的评价模式在当前新课改、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已不适用,面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态度消极、教学创新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等多种问题,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打造全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课堂有重要价值,有助于督促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综合发展,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面简要探讨下多元化评价体系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国内英语教学过于重视语言知识掌握的传统由来已久,在新课改、素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英语教学开始逐渐调整教学重点,对学生听说读写英语综合能力进行培养与锻炼,不过由于传统成绩考核的总结性评价模式应用已久,因此其一定程度上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无法完全消除,导致教师与学生们都存在思维与行为惯性,一定程度了制约了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也制约了潜力与能力的发挥。高职高专院校作为直接向社会输送职业人才的重要院校,在国家积极提倡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在,院校内部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学习积极性与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比比皆是,在学习评价方面学校基本上主要以考试及格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学生们的主要目的也成为混过考试,在个人发展与进步方面缺乏足够动力与优势,这无疑使得英语这种语言交际工具沦落为普通课程,导致学生、教师、课堂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灵活多变教学策略的应用、不利于高效职业英语教学课堂的打造、不利于学生们保持兴趣与创新动力融入英语学习。

基于当前我国教育界对于英语学习与培养目标的优化,以实用为主、应用为辅教学原则指导下,国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发生了极大变化,以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灵活化等为目标对教学进行改进与创新,体现在教学评价方面,就是以全面体现并记录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活动、学习表现等为主的形成性评价,以便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利用其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向学。无论是以往的终结性评价还是现在的形成性评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英语教学,因此当前高职高专英语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以便更好的服务学生进步与发展。

2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多元化评价体系内容及实施效果

2.1多元化评价体系内容

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基于国内英语教育目标中学生英语综合性应用能力、语言素养等提出的相应评价体系,着重让学生从以往单极化的培养目标中走出,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以便高职高专学生未来就业更加便利且具有优势,可顺利应用英语专业能力满足个人就业与发展要求。传统终结性评价以及现今的形成性评价作为多元化评价体系下的重要内容,从多个方面评价并考察学生知识、能力发展情况,是顺应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利用多元评价的多样化、多角度、多层次等优势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能力获得培养与发展,同时配合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有利于更好的推动教学进步与改革。

目前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多元化话评价体系主要由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构成,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教务部门,对学生课堂出勤率、学习表现、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内容进行整理,在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策略、动机、态度等内容的基础上,配合多种具体评价手段获得有效反馈。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者或教务部门等共同构成,以自评与互评形式履行自身使命与职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等,着重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兴趣、学习方法策略、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合理总结,学生之间互评主要是对个人日常学习表现进行总结。这种评价是认可并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既让学生利用自评对自身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与反省,也让他们通过互评以多种角度看待自身学习情况,在与其他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擦出火花、获得进步,最终达到互帮互助、提升学习效率的目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于教师改进教法、创新教学策略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课堂进步与创新,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缺陷、问题并进行完善与解决,配合学生能力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进度,减少以往班级授课教学中一刀切、两极分化严重等情况,实现培优补差。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为个体认识自我、了解世界、反省自身、洞察自身缺陷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利于个人发展中更加准确、全面、客观的评估自己,对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有诸多助益。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内容简单来说依旧是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三大主要指标,只不过评价内容层次更为丰富、涵盖范围更加广泛,从学生课堂表现、出勤率、学习档案总结情况到学习策略、兴趣、动力、情感态度、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融合终结性评价的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过程评价共同构成学生英语学习的总体过程、结果,为教师判断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依据,为调整学生知识、能力等培养目标提供决策支持。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多元表现有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学生评价、学生互评、教务部门评价以及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类型的评价方式既消除了单一评价的弊端,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掌握英语教学情况,同时也便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问题,为完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依据,拥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2.2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与效果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将会取得何种效果,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验证,以便全面考察全新的评价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心态、兴趣、策略、自主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选取某地区高专院校2013级非英语专业学生80人进行调查,学生们共来自两个班级,平均分为对照班与实验班,评价前先进行至少3次统一英语水平测试,以平均测试成绩为学生们实施评价前的成绩。将两个试验班级进行为期10周共70个课时的英语授课,对照班传统终结性评价,实验班多元化评价。

实验前两个班级英语试验平均成绩分别为59.102、59.324,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保证了后续试验数据的有效性。历经10周共70个课时的英语授课,在同样教材、教师、教学进度与不同评价模式的情况下,两班学生已经出现了差异:首先是实验班学生整体平均成绩增加了6.014,比起对照班1.024差异显著,说明学生进步明显;除去平均分之外,实验班英语成绩前后标准差5.819显著低于对照班8.367,意味着实验班学生个人进步情况更为接近整体平均值变化情况,整体受益效果显著;从上述两个典型数值的变化情况来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可显著提升学生个人对于英语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水平,学生群体受益效果显著。

除去成绩这一典型的数据对比情况之外,利用问卷调查对学生们学习动机、策略、兴趣、情感态度等进行调查,共计30项调查内容全面涵盖多元化评价体系,并按照1~5分评价等级对是否符合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试验开始前后进行两次评价以方便前后对比。最终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后学生表示符合个人学习情况的认可率直接从原本的37.5%上升到60%,对照班则仅有7.5%的波动变化,从学生填写的反馈调查表来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参与学习、制定符合个人学习策略,个人知识、能力培养锻炼情况更加有针对性与进步性。在学习动机与兴趣调查这一方面,两个班级反馈情况显示,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明显提升,对于多元化评价体系也有较高的认可度,对照班前后变化幅度较小。

2.3多元化评价体系应用展望

多元化评价体系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成果,对于该评价体系的应用实效已予以承认,并且极力鼓励将多元化评价融入英语教学中,从而推动职业综合英语教学进程,解决当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以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测试理论、PRETCO测试体系等代表的研究实践,证实了多元化评价体系对于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的作用,其对于学生综合智能发展有多重优势,有利于改善以往高职高专教学盲目性,消除本科压缩型教学模式负面效应,为社会输送职业性、实用型语言人才提供帮助,便于提升学生真实情景下语言应用能力,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性并促使其英语能力综合发展的有效工具,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策略、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升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堂授课质量与有效性,对于打造全新的高职高专英语授课评价体系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力推广并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洋.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与外语教师评价素养提升[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3):103-106.

[2]谷峰.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现状及启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3,15(1):96-100.

[3]毕玉娟.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考核评价体系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178-179.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虚拟实验;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41-02

引言:

自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各传统产业积极向“互联网+”模式转型。2016年6月1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峰会,推动了“互联网+”与政务、民生、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一场关系到每个人的以“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为核心技术的产业大变革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作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通识课程“大学计算机”,其内容由软件工具应用向面向计算、面向计算思维转变成为必然。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构建

随着高性能计算、普适计算、量子计算等一系列计算问题的涌现,以及大数据、物联网等社会应用的兴起,以计算思维为导向构建“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成为趋势,重点展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

第一,问题的抽象与建模。自然社会问题如何抽象与各种建模方法,计算机科学的知识领域有哪些,计算机科学家在思考什么,基于计算机能做什么。

第二,信息的表示与编码。从计算机中的“数”与“码”两个方面理解计算机信息表示和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数字化方法,形成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式――形式化。

第三,计算机的三大平台。强调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原理、资源管理机制和基于系统平台的网络计算服务,体现“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第四,计算、算法与程序设计。强调计算的本质和计算机应用的理论问题,从计算机科学中找到对计算需求的支持。

二、“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1.现状与挑战。从教师角度看,知识陈旧、视野局限、师资培训经费紧张和实验室条件有限,任课教师更愿守着原来的教学方案开展教学;从学生角度看,学习兴趣不浓,基础参差不齐,自学习能力差,学生更愿玩着就把课程学分拿到;从外部环境看,学校认为“大学计算机”课程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市场竞争力的帮助不大,导致大幅压缩课时,缩减教学报酬等。因此,保障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的教学质量,成为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2.解决策略。实验教学是“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辅助理论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计算思维的建立。虚拟实验室是在网络环境下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虚拟实验室具有传统实验室无法比拟的特点:经济性、开放性、针对性,操作者可随时控制实验的进展情况,实验中相应的数据也可按需求反馈给操作者。因此,我们提出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以虚拟实验促进计算思维落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包括以下环节:

第一,MOOC。借力985高校已有的优质MOOC教学资源,解决师资力量薄弱、视野局限、培训经费紧张等问题。

第二,SPOC。根据学生的特点,建设SPOC以补充教学资源,弥补MOOC资源对当地学生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的直观演示,助力理论教学,让理论知识更易于学生掌握,同时解决在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各个关键实验正常开设的问题。

第四,学生的在线学习与讨论。通过技术手段掌控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自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第五,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知识。

第六,软件应用。以案例驱动的方式开展软件使用教学,兼顾学生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七,知识扩展。结合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新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开扩视野。

3.具体做法。(1)实施流程。第一,课前。教师制作完善教学资源,设计任务单,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根据任务单展开学习,以报告单的形式反馈小组讨论结果,实现知识第一次内化。第二,课中。教师课堂测试10分钟,组织课题讨论、小组汇报等学习活动,总结与点评,答疑及深度讲解;学生完成测试题,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提出疑难问题,实现知识第二次内化。第三,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线上讨论,解答讨论区的学生问题,整理归类学生问题,评价学生帖子质量;学生参与线上讨论,完成知识进一步内化。(2)保障措施。第一,预习保障。通过任务单下达预习任务,学生在线预习;提前一周布置任务,提前收取小组报告单;小组根据各组员参与完成报告单的表现,分出A、B两个等级,与教师给出的小组打分进行加权,A-100%,B-90%。第二,翻转保障。提前一天根据小组报告单确定各组讲解的主题;课堂上随机抽该组学生上台讲解;讲解清楚个人、小组均加分;讲解不清楚个人、小组均扣分。第三,课前测试。每周测试一次,每次10分钟;测试题目随机抽取;题目至少提前一周公布;测试成绩累加到学生平时成绩。第四,实验保障。通过任务单下达实验任务,实验目标明确;学生在线完成实验及作业,提交纸质实验报告单,根据学生实验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分出A、B、C三个等级,累加到学生实验平时成绩。第五,激励机制。好笔记奖励;互动交流奖励。(3)成绩构成。

各分项成绩详解及成绩存档材料说明:

①“MOOC视频观看”、“线上讨论”、“线上实验”成绩均来自MOOC平台后台数据;

②“学习笔记”、“完成报告单”由各组组长和教师共同提供;

③“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由教师提供;

④“期末考试”来自考试系统后台数据。

(4)教学效果。在对“大学计算机”实验班学生的调查中,88%的学生认可这样的教学形式,82%的学生认为现行教学内容对自己有帮助,94%的学生认为虚拟实验对深入理解知识有帮助。

在对“大学计算机”教改任课教师的调查中,98%的教师认为教改利于自己的知识更新,85.1%的教师对开展教改有信心,97%的教师认为虚拟实验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有帮助。

三、总结与展望

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开展“MOOC+SPOC+虚拟实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是值得的,接下来将着重探索与实践教学内容与各专业的深度融合问题,切实找到适合不同特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课外科研活动;大学生;导师

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1]。目前许多高校正在开展的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正是运用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课外科研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对毕业后无论是从事基础医学研究工作、还是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医学生, 都是非常必要的。我校于 2000年推出了“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计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实施程序[2]。2005年,我校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被评为 “广东省反恐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科研性质的医学综合性实验活动,受到本科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收效甚好[3]。本人从香港大学回到我校任教一年多来,指导了部分本科生参加了一些课外科研活动,对于该项活动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感受颇深。现将本人的思考总结如下,希望对即将开展或正在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提高导师自身素质

能否搞好课外科研, 教师的因素十分重要,而教师素质是这些因素之根本。一个好的导师需要具备高尚的人品、人格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一些教师在接受课外科研指导任务时,觉得带本科生是一件麻烦事, 不乐意花时间指导,靠学生自己摸索。就像某位本科生私下说的那样:“我们被设置成自由导航状态,漂到哪里就算哪里,自己根本摸不清方向”。指导老师的楷模作用非常重要, 一个优秀的老师才可能带出优秀的学生。因此, 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 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脚踏实地,本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态度, 耐心带教, 为学生的学习充分创造机会;教师本人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经常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同时应当注意将当前国内外相关学科的重大研究成果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学术动态及时应用到教学中,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把科研思路融入到课堂讲授中, 使本科生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有近距离的认识, 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发现的兴趣。

二、导师需要悉心引导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而在课外科研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师转换成“导”师,充当牵引者的角色。由于本科生的科研经历、实力和时间都有限,需要导师悉心教导,引导他们探索未知,鼓励他们主动实践,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引导和启发他们, 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更好地投入研究工作中。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新事物,启发其提出新问题、新看法,养成思考问题的独特性、新颖性,鼓励其标新立异。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导师最好不要明确指出下一步该怎么做,而是与他们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提示他们问题所在,然后引导他们想出探索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思维、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课题的立项到结题,导师需要一直引导他们前进。在实验前要介绍实验室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悉心指导学生学会具体的实验方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的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细胞培养和PCR反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细菌污染和PCR产物污染,避免造成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指导学生如何准备和购置实验材料;根据阶段实验情况适时调整方案与方法;当课题即将完成时, 安排学生按照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论文, 参与评奖或向专业杂志投稿发表。

三、师生间及时有效沟通

作为本科生,无论在知识经验上,还是在课题的立项、准备、实施及总结过程中,常常无法完全靠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去完成,特别是在课题研究中,许多重要的知识课本上可能根本没有学过,经验更是难以在课本上找到;在科研活动初期,学生通常带着满腔热情非常积极,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学生难免会急于求成,面对缓慢的试验进度和强差人意的实验结果,厌倦气馁的情绪逐渐出现。这时候教师必须及时对实验结果做出总结分析,并适当处理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能够冷静地分析原因、找出可能的解决办法,耐心地坚持实验。同时还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有趣的科研故事来激励他们,比如我给他们讲了我在香港大学BSL-3实验室做流感病毒鸡胚培养时发现的一个现象:那里不用点燃的蜡烛来密封鸡蛋,而是选择女性常用的指甲油,这样既避免出现火灾,密封效果又更好----指甲油的使用正是那些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碰到困难后,灵机一动,想到的这个好办法。学生们听后大受鼓舞,对科研的兴趣和信心大大提高。

此外,课题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年级或专业, 在实验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 各成员之间又缺乏有效交流,而仅仅机械地完成各自的任务,课外科研任务很难顺利实施。导师在他的研究领域有着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此时就需要他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询问他们课题的进展、计划,咨询他们自己的意见;同时起到纽带的作用,鼓励他们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及时沟通、相互帮助、相互分享, 因为每个人的特长不同,每个人出份力、出个想法都能对课题的进行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及时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提高课题质量,这样对课题的顺利进展会有很大帮助。

四、结语

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参与和开展科研活动, 既能使学生尽早接触学科前沿, 在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提高,又可使他们的团队意识得到增强,是现今高等院校提高人才质量, 推动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改措施,需要大力提倡和支持。但是,尽管许多院校已把开展课外科研活动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在现实中要真正搞好课外科研活动并不容易,这需要导师和学生双方齐心协力,特别是我们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本文探讨的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脚踏实地,以身作则,做一名合格的导师,为学校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第5篇

人类社会不断地发展前进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等学府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在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教育中行之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积极创新意识,仅依靠极少数学生参加一两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十分不足和远远不够的。总结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创新能力方面,逐步形成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工程实践教学、科研创新性实验计划多种形式结合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如图1所示。其中,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及实验课教学实现,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工程实践教学及科研训练计划来实现。

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一)注重课堂启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是大学理论知识传授、学习的主要途径,通过老师在课堂讲授和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思维模式、理论知识讲解、工程实例分析及个人素质修养,都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以后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可利用自身创新思想和理念去引导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想和理念的培养。老师在课堂教学上以工程中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由学生利用已掌握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分析、提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案,再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分析。长期以来,得以形成老师提问--学生思考分析--提出解决问题方案--老师总结点评分析的创新思维模式培养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创新的思维模式。使学生进行主动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意识。为了能培养所有学生去进行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将课堂提问回答表现情况评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潜在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对于学生提出的富有创新性的想法,鼓励学生去查文献、写文章。

(二)利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材料》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课程实验操作学习,对课堂所学理论进行验证,通过课堂试验操作、培养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由于教学计划规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学时较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性实验受到时间限制,为此,要求学生利用教学计划创新实验周,自主设计创新实验、自己动手完成实验,分析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开展零距离的工程实践教学

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中,如何建立单独唯一的材料特性与工程实际两者之间有机联系,需要在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实践性,在课外创造条件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实际工程,在工程实践中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具体的感性认知,将课程理论知识进一步充实巩固。利用社会资源联系混凝土搅拌站、建筑材料市场、施工工地现场等实践场所,安排学生课余时间参观实习,并请相关人员进行实践实习指导实习。使学生对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选用和具体的施工生产过程有所熟悉,并对材料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课程时间和外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调研,要求学生对建筑材料市场进行调研,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分析对比,并就调研情况分组进行总结、讨论。通过实践调查环节不仅使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有了感性认识,同时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也有了提高锻炼。采取这种课堂理论教学结合工程实践,交叉渗透的零距离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优势互补、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地提高。

(四)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部门不断进行探索研究适合本校的管理政策措施。《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组老师紧抓学校政策,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积极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近年来,申报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人数逐年提高,积极性高涨,效果十分理想。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采用分期的能力培养模式。初期,指导老师主要从科研态度、思想、思路、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引导,要求学生多看文献,组织对文献学习讨论,期间主要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收集分析整理资料能力培养,为下一步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这一时期学习安排,以指导教师为主,学生主动配合完成任务。后期,学生配合指导老师制定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进度,按时完成规定研究内容。这一时期项目研究安排,以学生自主创新性研究为主,教师进行辅助指导,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第6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4C能力;创新能力;课程改革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1-0029-04

中图分类号:G642

当代大学教育在培养工程人才时,要求学生在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融合发展。专业知识学习是载体,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是唯一目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重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諸多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授课现象还普遍存在,即使教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学生也不买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听课,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单调,所谓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成为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愿意尝试和探索新教学方法的借口。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教师缺乏对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研究,没有深入思考“教与学”这一系统过程要达到的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研究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达到的目标和构建人才培养实现矩阵,从而缺少深入有效的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网络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在传统课堂教学和实验开展中,学生却反映这门课理论知识多、内容抽象,教师也觉得课程内容和实验内容不好设计。河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团队总结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把握不到位,教学中缺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机制和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1 “卓越”工程师的4C能力要求

教育部推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鼓励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11年被列入第2批“卓越计划”改革项目。在推行“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过程中,围绕“卓越计划”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国际化视野等的能力要求,构建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实现矩阵,并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尤其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促进“卓越”计算机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我们在进行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分析时,总结了创新思维/精神(Creative thinking/spirit)、批判思维/精神(Critical thinking/spirit)、自信(Confidence)、沟通(Communication)4个基本要素。创新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缺少“创新能力”的人也很难具备优秀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只是个熟练的“技工”,而无法成为独立解决工程难题的优秀工程师。

具备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和意识,善于“思辨”,而创新思维又要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敢于质疑“权威”,在“怀疑一切”中发现问题,在“创新”中解决问题;一个人是否具有敢于批判和创新的精神,又源于其“自信”、敢作敢为、不怕失败、不怕“丢面子”;“沟通”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本素质,而现代组织都强调团队意识,重视协作,这就要求组织成员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这些基本要素也是相互统一的,自信的人敢于批判,并在实践中尝试创新,不断地寻求突破,而这一过程又会增强一个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现在人们更注重团队创新,尤其在工程设计和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团队合作的要求比较高,良好的沟通更能促进协同创新。

因此,我们认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自信、敢于批判、勇于创新、善于沟通”是提升学生内在素养的基本要求,学生将受益终生。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这些基本素质而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很强针对性。我们在“卓越计划”实验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进行4C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中的4C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该课程在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引入4C能力培养目标,针对4C能力要求改进教学方法,重点围绕课堂教学设计开展4C能力培养实践,使课内课外统一,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互相补充。课程教学采用“全过程交互式”教学方法,按照“问题驱动、自主思考、团队探究、互动交流、总结提升”的策略组织教学,分为以下主要过程。

1)问题设置。课前教师给出思考题目,如“如何解决网络通信中传输错误问题”,对课程教学单元进行归纳设计,针对每个课程单元模块提出一个大问题,同时设置若干小问题,对应该单元重点知识。课程知识点、问题引导及实验设计如表1所示。

2)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预习,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可行方案以解决命题,如采用“奇偶校验法”发现错误。建议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强调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研读并评判教材,敢于质疑教材中给出的解决方案。

3)分组讨论。学生课前进行分组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在批判中发现和纠正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开展头脑风暴并进行自由交流,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态度、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善于听取意见和敢于坚持主见。

4)观点表达。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代表讲解本组研讨得出的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给出与书本中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这一点不易做到,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在实践中给每3个小组分配1个主题,每个小组15分钟,3个小组一共利用1节课的时间介绍本小组理解或提出的技术方法,由师生共同质疑分析。

5)教师点评。教师利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各小组针对课前布置的问题提出陈述观点并相互交流,如“我用Hash函数发现通信中传输错误”、“我用加密方法避免传输错误”、“我用CRC方法发现错误并纠错”等。教师则进行引导、答疑解惑、总结归纳,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给予剖析评价,如“哪种检错方法效率高”、“哪种方法能纠错”、“哪种方法不可行”,再对比讲解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理论、技术、方法,讨论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优缺点,在互动中引发学生思考,使其获得认识上的提升。教师最后讲解教材中给出的方法,即目前的技术标准,帮助学生分析和体会其中奥妙,以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归纳总结。根据课堂研讨,学生在课后通过总结笔记和完成作业,优化各自方案,查找问题的症结,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正确结论。

7)实验验证。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课内实验学时较少,实验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一般院校会开设“网络工程”或“网络应用技术”等课程,教师讲授实用网络技术或工程应用。为此,我们将以实验为主的“网络工程”课程作为网络原理课程的配套课程,将知识划分单元重点,除了验证性实验,还引入针对性较强的设计性实验,如组网规划并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软件配置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直观体验,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识;鼓励学生针对实验项目提出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形成“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敢于批判和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锻炼动手能力,同时增强自信心。

采用上述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交流讨论、对比修正、实践验证,获得正确优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提升了教学效果。从知识内容上看,计算机网络课程以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为主线,学生需要重点理解各层协议的工作原理与实现,以及各层协议之间的接口。网络体系结构体现的分而治之思想贯穿课程始终,而协议的概念与实现是课程中心议题。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协议的语义、语法和同步是网络通信核心技术思想,也是课程重点。围绕核心知识点,教师针对能力培养要求设计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用对应的技术与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己设计协议,包括数据通信单元格式、交互模式等设计,并解决处理效率、可靠性等问题,有利于树立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针对课程重要知识点,教师通过设计相应的验证性、设计性实验,达到使同学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验证的培养目标。

我们把课程规划为6个主题,对应6大问题,每个主题又分为若干技术引导问题,对应这一主题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并进行小组讨论,课后认真总结,形成单元报告并完成作业。课程实验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均有对应的配套实验内容,而且引入部分需要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从理论教学模式的组织到实验内容设计的全方位改革与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1)学生反应热烈,虽然课程学习要求提高,但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翁的成就感,增强了自信,敢于批判并尝试创新,在学习中加强了团队意识。

2)学生一致反映通过实验收获很大,尤其是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自己动手实现基于RS-232接口的通信,对异步串行传输及编码有深刻体会;通信数据捕获和协议分析实现了协议的透明呈现,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协议语法和语义的理解;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网络地址应用、网段管理及路由等知识。

3)改革试点班学生的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明显提升。

4 结语

第7篇

大学生学年个人自我总结范文【1】 在大学大一这一年里,我学到了很多,总得来说,可以说是无悔。学习上第一学期能拿到了4.13的绩点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肯定。而且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那种充实,内心的愉悦与满足,我想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可以表达出来。能以第一专业进入工程学院电信专业,让我感觉自己比很多人来得幸福,专业是我自己选的,路是我自己挑的,我有信心我会一路走下去,一路走好。学习,的确在我心目中占了很大的分量。我喜欢这个专业,我有理由学好它。

有幸进入了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锻炼自己的能力,并在这个大家庭里结交到很多兄弟姐妹,带给我无比的欢乐。学生会,永远是我大一不可或缺的浓重的一笔。几乎是除了上课,我都是在忙学生工作。付出总有收获的,我在这里成长起来,成熟起来。至少,我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人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豁达。在外联部里也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获得了不菲的成绩,工作能力备受肯定。最后,被选为新一届公关礼仪部的副部长,我将会继续为工程学院献上我的一份力量。

而到大学,一切都是新的。思维的转变就在这时显得相当的重要。大学有的是更多的自由,社会上的纷繁复杂如潮而来,不断地激荡着我们的思想。时时刻刻我们都需要有所选择。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端正的心态,便很容易迷茫甚至走上歧路。直至现在成功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地学习党的先进思想来指导我的生活。

在我看来,到了成人的阶段,我们生活的不仅只是学习考试,我们更重要的学会了解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我会选择多点看书籍,看不同类别的书籍,丰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节假日也会参加各种校院活动,或者做志愿者,丰富自己的经历,增强自己的见闻,而不是做一个书呆子。我也相信,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

大学,一个成才的平台。我定当好好珍惜,让自己成才,做一个社会的建设者。

我愿,乘风破浪,直挂沧海。

大学生学年个人自我总结范文【2】 时光荏苒,转眼我已在海滨这座美丽的校园中度过了两年。回顾大二这一学年的生活,平淡而充实,简单而有味,经历了成功与失败,留下了眼泪与微笑。这些都让我迅速的成长,学着独立思考,学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学着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着承受失败的痛苦,学着让自己变得成熟,学着长大。

记得一位教官说过:我觉得所有的乐趣都是在你走了很久之后,重新回头去看的时候,能找到我为什么走了这么久的理由。因为做眼前任何事的时候都是痛苦的,走了很久当你回头去看时你会发现自己在进步。喜欢一句话,是因为它能够触动我们心里的某一个地方。它给我印象很深,因为我想到了自己学专业基础课时的情形。不可否认我们专业的课程很难,知识很多、很杂,看不懂、不理解、概念不清、建不起模型。自己从心里排斥着,每次都是硬着头皮去看、去理解、去琢磨。想起那些在图书馆苦读的片段,记起那些在课上认真听老师讲课的日子,还有那些由于课上没有完成实验而自己一人在实验室苦干的影象,也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印迹的存在才让我觉得时间没有白流。它不仅仅让我学习到了知识,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让我一次次的战胜了自己。一个学年就这么跌跌撞撞的过去了,付出的努力,也让我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我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努力奋斗,都是在为自己的目标打基础,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铺垫,所以现在受到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大二学年里,有成功也有失败,比如十二月份的四级考试,本来是比别人多得的一次机会,可是自己没有抓住它,这是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比如三月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因为考试是在寒假开学以后,我就利用了寒假的时间去复习课本,做模拟题,准备笔试的考试内容,然后开学后在学校就开始准备上机考试,最后我笔试机试一次性通过,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吧,还是蛮高兴的。还有对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就是缺少专业技能,没有参加专业的比赛,本来我们申请了科技创新协会的团体项目,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坚持到最后,总觉得自己掌握的东西太少而怕参加竞赛,可是没有体验过怎么知道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后来在决赛时看到那些大一的孩子们拿出的璀璨的流水灯作品,着实让我羡慕又后悔了一番。也下定决心以后再遇到比赛一定多多参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由于十二月份的失利,今年又开始准备四级,等待六月份再一次走进了考场,由于考前老师对我们系统的辅导,还有自己课下认真练习与复习,这次四级考试顺利通过。经历了这些成功与失败,尝过了生活中的那些苦与甜,让我更加坚信那句话: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但是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结果。

作为学生,我们一定要记住,学习就是我们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大学学习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于主观能动性,在于我们主动自觉地学习。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本领。当然,我们应该有些新的追求,只有当我们有了追求时,我们的大学生活才不会迷茫,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也会少一些彷徨。在新的一学年里,我为自己设定一个大致的方向,加强所学专业的知识学习,增加专业书籍的阅读量,把握机会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提升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经过大二一学年的磨砺,我已经懂得,每个人都像一个开启的系统,在进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自我组织、自我构建。所以去掉那些无谓的焦虑,没用的迷茫,扎扎实实的学好专业知识,多看书籍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回首过去,心中无限感慨,展望未来,相信依旧灿烂。学习中的收获,生活中的点滴,思想上的感悟,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两年的大学生活,它是生动的,更是多彩的;它是实践的,更是财富的。明天的我,将启航,驶向我理想的目标。

大学生学年个人自我总结范文【3】 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大学三年了,大三留给我的是美丽的记忆,当我捧起记忆的佳酿想请你喝时,却先醉了自己。告别了大一大二的懵懂忙碌,大三与我而言更是一场成长的蜕变。

学习篇

大三的课不同于大一大二的基础,大多数是专业课。这是关键的一年,直接与我们未来的工作挂钩。因为是专业课所以有点难啃,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充实,温习,而且有些课与课之间是融会贯通的,一门不扎实,就很难把另一门学好,环环相扣,这就不得不去复习原先的知识点,所以大三的学习是苦涩而充实的。虽然理论课成绩不是很理想,值得自责,但自己确实是学得比较踏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为我们专业配置的实验课,基本上一些重要的课程都涵盖了。这些课程带给我们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给予我们的是宝贵的临床经验。特别是为期六周的暑期实践,带给我的绝对是质的飞跃。当然像我们这种做提取分析的,实验的过程是繁琐枯燥的,可是对实验仪器的娴熟驾驭,对自己所取得的劳动成果的肯定,又是欣慰的。与此同时,我们还学到了一些很实用的实践经验,老师对我们如数家珍地教诲,伙伴们对自己由衷地关怀,让我觉得我不是孤军奋战。同时我还和好友申报了大学生挑战杯项目,并获得学院推荐一等奖的战绩。虽然未在省里的比赛获奖,但已经足够让我们成长,从资料的搜集到实验的操作,到论文的誊写,PPt的制作,一轮又一轮的演讲,让我们好好地过了一把瘾。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工作篇

大三了,虽说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把很多工作都结束了,与其说想给别人一个机会,还不如说想给自己一份安静。看着坚持下来的同学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只有艳羡的份了。不过还好作为我们班第一个成为党员的人,我又是自豪的。很自然的我成了我们支部的骨干,这样我又忙碌起来了。从宣传委员助理到转正,以及半年的工作,可谓是不亦乐乎。从党员的发展,支部的大大小小各项事宜,作为一个组织者,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第8篇

Abstract: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teaching of physic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for teaching mode reform.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问题;建议

Key words: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innovation capability;problems;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251-02

――――――――――――

作者简介:王会峰(1977-),女,山西晋中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物理与物理教学。

0 引言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基本实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实验课程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精神的创新精神。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管是基础性实验还是综合设计性实验,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都是几乎一样的,都是学生根据教材预习,教师对照仪器讲解,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提交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也失去了享受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乐趣,学生没有失败的机会,没有失败中自己寻找成功之路的经历,也就无所谓经验,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模仿了一次实验过程,而这个过程很快就被遗忘了,因此好多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越来越淡甚至很反感,因而使大学物理实验课的重要作用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1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以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在不同程度上进行着教育改革。比如专业的重新设置,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科研课题的开设和力度的不断加大等,均体现了国家、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意义的认识。工作作了不少,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距离理想却仍旧有不小的差距,为什么呢?创新能力的主题是大学生,国家、学校、老师能做的大部分是改变环境,创造条件,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比如大学物理实验现在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目的就是培养学的创新能力,可是结果呢,和其他实验没有多大差别。我认为我们还要更深刻地理解创新能力这个概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之后,要在每节课,每个课题中进行落实,否则前面做的也只是摆设。

综观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的理解各不相同,但他们对创新能力内涵的阐述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第二种观点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上述三种观点,尽管表述方法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能将创新能力的内涵解释清楚。本人认为创新能力即通过获取的知识、技能、经验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产品,新的理论均是对所发现问题的分析解决的结果。因此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分为了两个部分,即对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获取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个部分相辅相成。这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尤为明显。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和技能获取能力。实践教学过程能够巩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学生模仿完成并写实验报告。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不讲学生完不成教学任务,而教师讲解并示范,学生就省去了思考的必要,有的学生甚至做出了实验结果却对原理似懂非懂,学生很少有机会碰到问题,即使碰到问题也首先想到找老师,并没有去分析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对此,我们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级和2011级试验班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改革尝试。

3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我们对实验项目的安排尽量与理论教学进度保持平行。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理论。另外,对于基本操作训练的实验放在前面,以保证后面实验的顺利进行。此外我们针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首先,我们将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注入式”转变为“放羊式”。大学物理实验每周两个课时,我们在这之前和实验室协调,结合学生的时间,找两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预习,严格讲就是预做,在针对实际实验仪器进行理论预习,并做必要的操作预习。这次预习老师也会到,但是不讲解,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进行实验,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适当提示。这样学生通过预习,对理论得到很好的掌握,同时没有老师的示范讲解,学生也有了时间和机会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和经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其次,我们对学生的考核也从过去的以实验报告和到课情况给出成绩改为对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考查,另外对于理论和实践能力很强的同学,我们鼓励其做扩展内容,比如分光计测光栅常数等。

再次,实验报告也从原来实验总结选做改为必做,及实验报告的最后一项对本实验的总结,学生写出发现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并对类似问题进行总结。

另外,教师利用一切机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做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实验时,问我们先做二极管正接好还是先做反接好来启发学生思考并发现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特点。实验仪器利用率极高,我们三四节做,前两节也有人做,所以老师也不确定仪器是否都良好,一些仪器的问题可以请学生想办法帮忙来解决。二极管是否良好很是关键,所以就分别让两组学生现进行检测,完了再进行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给学生提供了提高能力的机会,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此课程的兴趣。通过观察发现,但凡自己独立解决过一些问题或帮老师检测过仪器的同学,表现出对实验的热情都很高,而且实验报告也写得科学规范。

4 结论

从教学效果和与学生的座谈及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应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好,但是,要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全面推行,还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参加大学物理实验的学生人数多,加之老师及实验室时间的原因,每个人都进行一次预习并不现实,不能很好地预习,就没有时间和机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因此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还需要极大地调动学生及教师的积极性,以各种渠道达到预习的目的,以各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改被动模仿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晶.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00,03.

第9篇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高校教学改革蓬蓬勃勃进行多年了,实验课教学改革也不甘落后。但大多数教改目光都集中在内容方面。对于教学方法尝试研究较少。研究型实验教学就是对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多年来大学的低年级实验教学都是在以教师思维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思维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可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态度分为三类:一类是化学实验的被动者,让他们进实验室如同“牵牛下井”,这类学生易发生伪造数据、假冒实验结果等问题。一类是为了学分,跟着走的学生。他们老老实实按书本或教师要求完成实验,但是没有经过自己的头脑,一门实验课学完基本没有收获。还有一类学生,他们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充满激情。但是现有的实验课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的想法得不到支持,实验做完给自己留下许多困惑,问题被搁置。怎样让实验教学从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化学实验有激情,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于是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中心”的自主型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在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前题下。进行了研究型实验教学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

1.在学生基本操作训练完成的基础上,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探究一个实验的内容。教师事先提出包括:(1)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讨论实验原理及步骤;(3)列出实验仪器和药品等学习要求。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其间有不明白之处可自行查资料或与老师探讨,并在小组内部达成统一共识。在组内完善学习的基础上提交实验方案。

3.开放实验室。在一切都准备好后,学生自己进入实验室,多次反复对实验过程并进行改革,发现问题首先自行解决,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协商。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去查文献,进行再讨论。

4.实验告一段落后,各组总结实验内容、试验情况、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各组选派代表发言,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疑问及见解,由学生进行讲解和答疑。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并适时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们开拓思维,提出相关兴趣问题,以期师生共同进步提高。并为以后教学提供帮助。

5.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试验感悟或小论文。初步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水平。老师认真评阅,并就发现问题与学生交流。

6.实验评价。进行教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评价结合方法,给出真实的实验成绩。

二、学生对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价调查

我们的2010级、2011级五百多名学生在基本操作训练的完成之后,教师选择了包括氧化还原及元素化学等课题,进行研究型实验课的尝试。整个过程用了四周左右时间。试验完成后,学生不仅要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还要撰写实验小结。我们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讨论式调查。今年5月我们又设计了问卷,对部分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表)。在2010、2011级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211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04份。

a.未接触过此类的开放实验教学的形式

b.所选专业的非自愿程度

c.成果展示时的参与情况

d.小组内集体合作程度

e.动手与资料查找相结合

f.自主搜集资料

g.讨论过程中参与程度

h.积极上进的比例

i.将已有知识运用到实验分析中

j.实验对理论的推动程度

k.小组成员试验中的积极程度

l.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的优越性

m.由个人代表小组展示成果的比例

n.实验对理论的推动作用

o.希望试验时间超过一个月

p.师生共同参与实验讨论

q.做实验希望有老师辅导

分析结果显示:

1.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化学实验兴趣

由图(b)可知,有62.75%的同学在选择专业时是由父母做主,或是直接服从调剂,对专业没有兴趣。而在实行了这种开放性试验之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了极大的改善。由(a)可以看出,有90%的同学未接触过开放性试验。根据(c)、(e)、(g)看的出来,学生无论是在动手实验、实验问题的讨论、以及之后的成果展示积极程度都达到了50%以上。由(p)可知,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也高达92.6%。

2.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由图由(f)可以看出,67.65%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网上进行资料的筛选,以及查阅相关期刊以及参考书。图由(e)可以看出,55.88%的同学通过动手实践再与资料反复比较,进行探究验证。图由(g)可以看出,在试验的进行及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问题的人数比例达到74.51%,由图(q)可以看出,96.08%的同学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新颖,同时也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焦虑;职业生涯辅导;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的大学校园中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是一个比较薄弱环节,然而,针对于即将处于择业期进行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只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辅导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大学生们培养出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择业和毕业,这样才能够更加顺利地选择到适的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

1对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1.1抽样的相关结果

2015年的3月至6月,本研究采取的是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的,选择我国不同层次的10所大学应届毕业大学生进行抽取实验,抽取参与到实验的大学生年龄都在18岁至26岁之间,总共发放了1900份的问卷,有效的回收问卷是1800份,除去100份无效的问卷,总有效率是94.74%.

1.2研究调查的相关工具

研究调查的相关工具有以下几个:(1)交往焦虑量表,也就是由Leary编制的IAS,之后是被收入中国心理卫生中,并且在杂志社进行出版的.这个交往焦虑量表总有15个自己陈述题,采取了5点的记分制,量表的修改经历过4个阶段.另外,这个交往焦虑量表总评分是由15分至75分之间的,并且拥有很好的效度以及信度.(2)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也就是由Lefcourt编制的SAD,主要包含着行为上以及主观上的社交回避.这个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主要有28个题目,以及2个分量表.其中就包含着14条社交的苦恼焦虑,另外的14条就是来对社交回避焦虑进行评定的.同时,总体采取的评分制度就是“是”或者是“否”,实验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得的分越高,那么体现的就是越低程度的社交回避及苦恼.

1.3对实验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对实验中数据库数据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O软件实现.研究中的不同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是否独生子女,以及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就业焦虑状况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实验探究

2.1筛选实验的样本

2015年的9月,在几所大学进行在校大学生的招募,从所有人员中选择出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评分在13分之上的、回避分量表评分在10分之上,以及交往焦虑量表评分在7分之上的30人,平均年龄在18岁至22岁.将30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组中15人,男生8人,女生7人;实验组中15人.男生7人,女生8人.

2.2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实验探究方案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实验探究分成4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的实验研究、第二阶段是实施主体的实验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者成长的实验研究、第四阶段总结的实验研究.对于这实验探究的四个阶段具体实施步骤如以下的详细介绍:

2.2.1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

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也就是初级阶段,主要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就是:与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协议书的签订,以及建立起主要的实验探究关系;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自我的一一介绍;在实验探究的自我介绍后,对参与研究的大学生职业定向的进行因素了解,其中了解的因素比较多,主要有:个性化的职业、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的需求、以及职业定向受到学习专业的相关影响.

2.2.2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的实验研究,也就是实施主体的阶段,主要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就是: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职场相关故事的演练、参与到职场相关礼仪的表演中等活动;实验中也要指导参与实验探究的学生进行自身的职业中的个性因素的考虑,以及参与实验探究的学生们自身所学的专业匹配状况,也要注重大学生对职业定向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然后做出合理的决策的匹配,也就是在适合个性的基础上,对职业定向信息进行整合,同时兼顾专业的适应性,更要学会适应社会的主要相关需求,例如:成员和领导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在探究的活动过程之中,成员们之间的情感传递,这样可以促使成员的有效改变;同时,再采取相关的放松训练以及冥想来对焦虑的情况进行缓解.

2.2.3第三阶段的实验研究

第三阶段的实验研究,也就是研究者成长的阶段,主要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就是: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没有任何领导小组之间的讨论,以及相关的职场演练,例如: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之间进行默契的配合以及在职场上进行应聘的演练;让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们经过相关的活动进行不良情绪的释放,建立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们之间的交流和协调,缓解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们的紧张和焦虑情绪,这样可以让参与实验探究的成员们养成相互支持的良好品质,营造出成员之间在发展人际关系时的和谐氛围,其中,就可以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们通过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以及进行社会环境的相关分析后,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路线进行确定,可以让所有的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们进入自己职业生涯的有效规划,同时再进行目标确立的环节,在确立生涯目标后对形成后的状况作出有效的决策.2.2.4第四阶段的实验研究第四阶段的实验研究,也就是总结的阶段,主要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就是:让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进行有关的音乐小游戏,让大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团体活动的快乐分享,营造出一种互相支持,以及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要处理好相关的离别情绪,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彼此之间可以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和建议.

2.3实验探究的结果分析

在实验探究活动结束之后,将实验前和实验后,以及追踪评估的数据进行输入,对常规组和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以及追踪的测量进行每个独立样本的相关差异检验,详细的实验探究结果是:常规组和实验组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以及交往焦虑量表(IAS)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常规组和实验组在通过音乐进行治疗以及实验的职业辅导之后,两组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以及交往焦虑量表(IAS)上都存在很显著性的差异.在通过迁移两个月的时间之后,常规组和实验组两组参与实验探究的大学生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以及交往焦虑量表(IAS)上都达到了很显著性的差异,说明整个实验研究的效果比较显著,同时整个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方案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值得进行进一步广泛的推广.

3结语

根据以上的实验探究的结果可以知道,回避量表以及社交苦恼的总评分在13分以下的实验探究大学生有1350人,总评分在14分之上的高焦虑倾向的大学生总共有450人,由此可知,大学生有就业焦虑倾向的总人数占全部抽查参与实验探究的总学生人数的25.0%.其中,非学生干部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概率相比学生干部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概率比较小,非学生干部在待人接物、人际的交往相比学生干部在待人接物、人际的交往,以及为人处事的各方面能力具有很明显的差距,对于就业焦虑水平来说,最高的就是文科类的大学生;同时,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就业焦虑,焦虑最为显著的就是大三年级的学生.另外,对于大学生具有就业焦虑时,更加倾向于在外部寻找面临失败的原因,针对这样情况导致焦虑的情况更会加大改善的难度,这样更加能够说明大学生将个人的努力和能力直接关联到失败以及成功,然而,也只是把运气以及外界的影响因素作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样的状况下,只会更加严重地加重整个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的焦虑程度.与此同时,面临大学生焦虑的整个历程就会加得越来越长,出现失败的原因就会归结为大学生就业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越多失败的归因中,就会更加容易让认知的不确定性提高,同时就会直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程度,因为最能影响就业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认知,在职业生涯的有关辅导干预设计的过程之中,大学生设计就业焦虑方案的时候,就会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认知状况,并且会有相关的偏差以及矫正.只有对实验探究的结果进行全方面的评估,才能够对就业焦虑总分存在的前后差异以及存在的显著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所以,本研究的实验方案与大学生成长特点更加符合.

作者:蔡云改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琦.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

〔2〕王艳丽.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金怡,姚本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2):232-234+238.

第1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实践创新能力;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3-0069-03

实践教学是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对学生外在技能培养与内在精神建构的有机结合、达到精通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的高级应用型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鉴于目前关于构建该类课程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工作鲜见报道,本文从理论课堂、实验课堂和课外活动三个方面,来研究和探索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中,理论课与实验课通常分开开设,实验课通常附属于理论课。理论课堂上,主要由教师单方面讲授知识或进行操作演示,学生仅充当观众和听众,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状态。实验课堂上,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详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当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而且,实验指导书的实验内容相对陈旧,实验项目多以演示性、验证性项目为主,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项目。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创新的机会较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难以得到发挥。

二、基于理论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

1.模式特点

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的新型理论课堂实践教学模式,以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为核心特征,采用基于多媒体的案例式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穿行的课堂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理论课堂教学,该模式以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学生课堂操作实践。

在基础内容教学阶段,该模式要求教师尽可能将知识点融入具体教学案例,结合启发式、问题式、学生上台操作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知识综合应用教学阶段,该模式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采用任务驱动式或赏析促进式两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或让学生对优秀课作品进行赏析、评价和创新性改进,增强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开发知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所学技能。

2.模式运作

新型理论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运作:

(1)教师主导式。该方式主要用于每个知识单元的基础知识教学阶段,以教师讲授和操作演示为主,学生上台操作实践为辅。首先,由教师讲授知识要点,并结合实例介绍重点知识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技巧,学生消化;然后,学生自荐上台进行简单应用实例操作(教师根据学生操作情况给予适当启发);最后,教师对学生操作结果进行评价修改和知识总结。该方式的运作示意见图1。

(2)学生自主式。该方式主要用于知识综合应用教学阶段,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分析、操作实践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和递进性的理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知识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该方式又可采用如下两种形式进行:

第一种,任务驱动式。首先,教师给定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和创新设计;然后,学生自荐上台进行创新性操作实践;其他学生针对上台同学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修改讨论;学生代表陈述评价结果和修改建议;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并以提问方式总结相关知识综合应用的方法和技巧。该方式的运作示意图见图2。

第二种,赏析促进式。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观赏有特色的优秀课件作品(历届学生优秀作品或网络优秀作品);接着,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总结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小组设计和开发同类课件作品的创新方案;然后,小组代表陈述方案;最后,教师对各小组方案进行评价。该方式的运作示意图见图3。

三、基于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

1.模式特点

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基于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根据教师提出的具体知识应用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进行相关知识的自主创新应用。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并对实验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的前提下,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既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又不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具体知识应用要求。学生只有在对实验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应用范围有较深刻理解,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应用方法和技巧,并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较快的反应速度的情况下,才能出色地完成现场操作实践任务。

2.模式运作

基于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与实验教学大纲修订、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著工作紧密相关。

首先,需要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在大纲中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项目,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项目,补充供学生课外实践用的选修性质的开放性和研究性项目。在设计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时,必须考虑学生现场实践的需要。同时,实验教学大纲中必须明确将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作为实验考核重要内容这一要求,并给出计分原则。

其次,需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做到不同实验内容的融会贯通并模块化,尽量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保障相关实验内容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内容孤立的实验项目。为了保证教师提出的具体知识应用要求的可操作性和递进性,在设置各个实验项目内容时,需要注意前后项目内容之间的渐进性,尽量将所有项目构成一个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有机整体。

第三,需要编著能够体现新模式特点的实验指导书。为了使学生清楚各种类型项目如何在实验课堂进行现场实践,在实验指导书中,需要在不同类型的项目内容中详细给出实验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并给出教师现场可能提出具体知识应用要求的样例,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课前准备,保证实验课堂学生现场实践的可行性。

四、基于课外活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1.模式特点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将所学的课程知识和所掌握技能应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达到在实践中学习并在实践中升华的目的。

基于课外活动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各种课外活动形式,让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宽所学知识和提高所学技能,开阔视野和思路,激发学习潜能和创新思维,逐步掌握现实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法,从而不断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2.模式运作

基于课外活动的实践教学模式,通常以项目形式由相关师生自主运作,常见且可行的项目主要包括:

(1)开放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目前,国内高校实践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大都支持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课外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的开放式实验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教学大纲中给出的开放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要求,通过研读文献,自主进行课件设计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的学习和探索研究工作。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通常由学生自由组团、自选导师、自主制订研究内容和实施计划,主要由个人或团队协同合作开展创新性的实验研究工作,导师仅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量指导。参与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开发相关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索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开发的创新性方案,自主选择开发工具并实施开发,自主测试和所开发的课件作品,并撰写总结报告。

(3)大学生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大赛对参赛的课件作品在选题、设计规范、素材使用,以及课件的功能、艺术效果、应用价值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要求结合生产生活实际需要自主选题、设计和开发多媒体课件作品的过程,即是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如果大赛获奖,不但获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智慧将在成就感驱动下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其他学生的自主创新愿望也将得到激发和促进。

(4)威客网站任务项目。威客网站是一种让个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等的经济价值在互联网得以体现的平台。人们通过这种平台,解决他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而获得经济收益。目前,任务中国、时间财富网等知名的中国威客网站每天都有大量多媒体制作相关的课件开发、网页制作等悬赏或招标任务公布。学生在威客网站成功注册后,就可以报名参与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在课余时间将所掌握的多媒体课件开发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对其进行实用检验。如果圆满完成任务,不但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未能完成任务,则可以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提出了三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为核心的基于理论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基于实验课堂学生进行现场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课外实践创新的基于课外活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这三种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实现多媒体课件开发类课程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全面培养的教学目标,对于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与时俱进的应用型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有着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宝林,王文涛.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外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5).

[2]王澄海,杨毅.大气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三・三”式课堂与实践教学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11,(6).

[3]白云,柴钰.加强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

[4]程永扬等.构建立体化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

第12篇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水硬度测定;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129-03

Us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Determination of Water Hard-ness Experiment//CHEN Shengyu, TANG Chengyong, ZHAO Dandan

Abstract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of determination of water hardness experiment was introduc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eaching by project were analyzed needed to get ready to experimental program before class. And teachers audited programme. Teachers also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situation in class while students performed the project. Finally they evaluated the

project with teachers. And teachers gave more good advice. The tea-ching by project c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But it brought forward new demands for students. The class needed more time. Teachers needed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Whether to implement the model teaching depended on the school comprehensive strength.

Key words the pedagogy based on projects; determination of water hardness; experiment

1 前言

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检验理论课内容真实与否的途径之一,因此,高校实验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高校的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大学培养人才的要求,对于专业课实验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1]。

水硬度测定是分析化学实验的重要实验之一[2],该实验既是验证配位滴定理论的实验,也是配位理论的实际应用体现。该实验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根据书本和教师的要求将实验机械式地进行完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有诸多不足,因此对该实验进行教学改革也是值得探索的问题之一。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实验情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在多种实验教学中可以进行尝试。项目化教学在专业课实验教学中有很多与传统教学不一样的效果,因此,在水硬度测定实验中采用项目化教学也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效果,而如何实施项目化教学将影响教学效果。以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实验》中的“自来水硬度的测定”[4]为例,对该实验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2 课前阶段

项目制定与实验方案设计 在项目进行前,教师先确定项目。《分析化学实验》中的“自来水硬度的测定”实验可以将项目确定为“分别测定自来水中的钙硬度和总硬度”。首先,学生要进行分组,可以以自由组合的方式,以若干个学生为一组,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一般2~3个学生为一组比较合适。分组结束,各组根据项目查阅资料。对于该项目,涉及的内容主要是配位滴定的相关理论。该项目按照传统实验步骤,需要用到标准溶液EDTA,需要对混合金属离子进行分别滴定。这部分理论主要包括EDTA可以滴定的原理,混合金属离子可以分别准确滴定的条件。因此,这些都是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必须去查阅的。只有对这些理论了解并掌握后,学生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

当然,学生也会通过网络或者实验教材等方式写出一份项目实施步骤,但是未必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在课前阶段,教师还要对各组学生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直到方案合理为止。审核不仅仅局限于纸质材料,教师要对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口头考核。比如对于EDTA溶液的标定,可以采用二甲酚橙做指示剂用锌标定,也可以采用钙指示剂,用碳酸钙进行标定。教师可以提问:“选择何种方法标定比较合适?”学生回答正确,就证明对相关理论掌握了;如果回答不出来,就是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够,需要继续查阅资料。对于实验涉及的其他理论,教师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进行提问,检验和督促学生对背景资料进行学习和巩固。

实验材料的准备 学生的项目实施方案如果已经完善,就可以进入实验材料准备阶段。由于项目化教学要求相关实验材料需要学生自己准备,但是实验室不像厨房做饭,因此,在学生准备材料的时候,教师要在现场指导。比如指导学生配制试剂的量要适当,EDTA标准溶液一般是配制浓度为0.02 mol/L,所以不要让学生配制过高浓度,否则浪费药品。同时,每一小组的成员可能不同,为了保证每位成员都能进行实验,教师要指出大概配制的量,监督学生对试剂的保存方式,排放要正确。这些虽然是小问题,但是学生毕竟没有经过对实验室管理的系统教育,对很多实验室管理规定并不了解,所以需要教师去指导,也是教授学生项目外的一些知识。

3 课中阶段

在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通过教师的审核并准备好材料后,各小组可以进行实验项目。学生进行项目主要是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对于“分别测定自来水中的钙硬度和总硬度”项目的第一步是对EDTA进行标定,这一步骤包括了称量、定溶、滴定等基本操作。学生在这一过程里面首先是把以前分析天平的使用进行熟悉巩固。由于在本项目中需要测定钙,因此标定EDTA采用铬黑T,在碱性条件进行测定比较好,可以较小误差。而标定EDTA溶液需要用钙溶液,学生需要称量碳酸钙溶解定容,所以可以练习定容操作。

这些操作都是学生自己完成,在进行实验操作的同时,每一组内成员之间还需要相互配合。滴定时需要将溶液控制在弱碱性是因为EDTA具有酸效应,弱碱性条件可以降低酸效应产生的误差;不用强碱性的原因是镁离子在强碱作用下会沉淀,无法直接测定总硬度。所以学生在进行项目的时候就可以验证这些。对于这些书本理论,学生如果有所怀疑,可以自己在酸性或者其他条件下进行测定,及时记录数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监督。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必要时还要直接指出。比如学生称量时是采用直接称量法还是减量称量法,要进行记录,在课后进行讨论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滴定的终点颜色变化也是最值得教师去监督的。每个人的视觉效果不是完全一致,在观察终点颜色变化时会存在误差,有些人滴定的终点颜色深一些,有些人的颜色会浅一些。同时,这个误差跟个人的滴定震荡操作也有直接关系。如果震荡不均匀,可能会使误差增大,所以教师对每个学生在这个滴定终点的操作要特别留意。

学生滴定结束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把实验结果计算出来,无实验误差计算出来。一般来说,实验数据来自同一个人的操作时,误差相对小一些;而实验数据来自不同的人的操作时,误差就大一些。在数据整理时,学生要学习如何取舍数据,通过数据的整理,也会发现自己的实验操作是否达到要求。通过实验数据整理,学生可以理解弱碱性测的是总硬度,强碱性测的是钙硬度,知道具体的计算公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已经做了一道计算题。这个计算题是根据实际联系起来的,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和增强应用能力都非常好。

4 课后阶段

项目实验完毕就进入课后评价阶段。首先,学生对实验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以教师事先进行测定的平均结果作为“约定真值”。所^“约定真值”是教师在学生项目开始前,先对水硬度进行测定,可以是多位教师一起进行测定,得到平均值即为“约定真值”。学生直接将自己的测定结果与“约定真值”比较,这时候再根据自己的结果进行分析。当然,与“约定真值”越是相近的,可以认为项目完成得越好;偏离越大的,可以认为项目完成得相对较差。

除了实验结果,学生还要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要总结自己在此次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因为是一个小组完成实验,所以要分别评价。比如对于EDTA溶液的标定,在本次实验中应该如何控制条件,在这些操作中有没有不熟悉的,或者新的内容。学生要分析自己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改进哪些,通过这些自我分析会更加深刻。除此以外,学生还要对同组成员进行评价。同组成员之间做得怎么样,组员之间是最清楚的,所以对同组成员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项目的情况。成员之间的评价可以弥补自己分析的一些不足,比如某些操作可能做得不到位,甚至有些是错误的而自己又没有发觉,别人来评价指出可以为当局者改正。这些都是学生之间应该做的。

还有就是学生要把项目实施中的一些不确定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因为项目虽然实施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出乎自己意料的事情,这些可能自己在开始也没有查过相关资料,一时也无法解答。这时候可以拿出来进行讨论。自己不了解,其他学生或许查阅过相关资料,可以进行解答,其他学生通过聆听也能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知识。

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课后总结阶段,这个阶段教师也是非常重要,因为教师在这里面起到裁判作用。在前面的课中阶段,教师是作为督导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已经把各小组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记录,对各位学生的操作情况也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所以要在这一阶段进行评价。首先要评价实验结果的好坏,因为实验结果直接反映操作过程,如果结果好,证明其操作过程相对合理。教师要聆听每位学生的总结,帮助其分析项目存在哪些问题,指出学生不完善的地方,提出能够改进的意见,指出相关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进步。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认真总结,不能让学生对总结流于形式。这样项目化的实施才能达到目标。

5 结语

对于“水硬度测定实验”实施项目化教学,可以使该实验更加真实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将教学内容实际应用化,理论与实践同时结合,改观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广。但是在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题。

1)项目涉及理论内容过多。比如“水硬度测定”实验,其内容涉及的范围已经把配位滴定的基本内容全部囊括进去,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准备时有较大难度。由于涉及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进行自主学习有相当的难度。对于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生,其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完成相关资料的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难度太大,无法完成相关理论学习,最后影响其项目设计,甚至无法进入项目化实验。对于这一问题,还有待以后项目化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2)花费时间多。由于“水硬度测定”实验涉及的内容多,学习理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将相关知识进行掌握,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可能花费的时间比传统教学还要多。这将可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这也是目前很多教学无法进行项目化的原因。那么在进行项目化改革时要充分考虑教学时长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时间,为项目化教学提供更多条件。

3)对师资力量比传统要求高。由于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监督观察,而学生又分成了若干组,教师观察未必十分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1~2人可以进行教学;而进行项目化实验时,课后需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所以需要多位教师进行观察,也就是说需要增加师资力量进行上课。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教师上课的班级是固定的,专门抽调教师进行每一次实验的项目化教学有难度。

总的来说,对于“水硬度测定”实验实行项目化教学有优点也有缺点,什么时候实行项目化教学,要根据学校的自身情况出发。可以从以上讨论的角度进行考虑,希望上述意见能够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3):4-8.

[2]侯振宇,范文秀,郝海玲.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张长丽,邵阳,陈昌云,等.《工业分析实验》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5,29(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