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双争剖析材料

双争剖析材料

时间:2022-10-17 02:05: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双争剖析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双争剖析材料

第1篇

一、善待错误,顺水推舟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生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倾听,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

在课堂上,我提倡三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因为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教学中,我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时,这样说:“没关系,再好好想一下。”“如果你想好了可以再来弥补。”“听听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见解。”等等。这样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回答是错误的,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二、捕捉错误,峰回路转

“教室――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老师是合格老师,教3+2=?的老师是好老师,而教3+2=6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这位教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错误”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它可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自然不失为课堂上可充分挖掘的重要动态资源。

比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请学生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平行四边行的框架来玩一玩,启发学生从中发现。学生们一边使这个框架不断地变大、变小,一边在积极地思考着,互相商量着。终于,一位学生带着探究后的发现兴奋地走上讲台,俨然是一个“小老师”的模样,用一个框架边演示边讲解:“我把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稍稍一拉成平行四边形后,请问大家,你们知道现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为什么?”

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7×5=35”,这位“小老师”也“慷慨陈词”:“因为两条邻边还是7和5,没变!”无疑,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认知基础局限了孩子们的视野,这的确就是孩子们的看起来似乎有些糟糕的“思维实际”,不过从中我们不也正能窥见孩子们数学建模的一面吗?孩子们潜意识里已试图运用已有的“邻边相乘”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了,不正说明“转化”的数学思想已深入孩子们的小心灵了吗?但是课得继续啊。我问自己:“怎么办?”我急中生智,一声不吭,继续请“小老师”演示,只见“小老师”微笑着一拉、再拉,拉至几乎上下邻边挨近时,我故意提高嗓门问:“那照你们的想法一定还是五七三十五喽?”孩子们或搔头挠耳或面面相觑,有的还窃窃私语:“他们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不变,乘积也应该不变,但是这个平行四边形明显地越来越小了,也就是面积变了,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不能用相邻的两条边的乘积!”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

学生的错误“错”得顺其自然,在面对这个真实的错误后,我没有回避,也不是等待,而是善于捕捉错误,峰回路转,让学生不断地拉着那框架,在思考、争论、实践中内化知识,这就是“错误”带来的价值。课堂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偏差”、“失误”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当我们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学生的“错误”时,错误的捕捉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孩子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课堂更是呈现出峰回路转的神采。

三、将就错误,柳暗花明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有着奇特的智力潜能,每个学生经过思考,产生的错误都会暗藏着“合理的成分”,都会反射出学生智慧的光芒。发现错误时,教师不要立即下结论,而要将错就错,让学生在争中剖析、争中反驳、争中明理、争中内化知识,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比如,我在教学“分数除以分数”之后的一节练习课中,提问:“学校小星星合唱团有团员32人,其中六年级学生占25%,五年级学生占37.5%。合唱团中五、六年级学生各有多少人?”

大部分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32×25%=8(人),32×37.5%=12(人);少部分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列出了算式:32÷25%=128(人),32÷37.5%=85(人)。

此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微笑着说:“我也觉得少部分同学的解法有道理,那谁能用什么办法说服我们接受你们的观点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了。

生1:根据题意,学校小星星合唱团的人数才32人,而第二种解法的计算结果表明,无论五年级合唱团的人数还是六年级合唱团的人数都比全校合唱团的总人数还要多,不符合常理。因此,不用计算就可以知道,第二种解法是不对的。

生2:我再补充一点,如果依据第二种想法,把五、六年级合唱团的人数合并起来,已经有210人左右,比题意中的学校小星星合唱团的人数多出180人左右,太离谱了。还有五年级合唱团人数不是整数,很明显是不对的。

此时,做错的学生自告奋勇地说:“噢!明白了,之前是因为我没有认真审题,贸然采取了除法计算。听了大家的争论,通过仔细审题,可以知道,六年级合唱团的人数占全校合唱团人数的25%,所以,求六年级合唱团的人数就是求全校合唱团人数的25%是多少,也就是求32人的25%是多少,当然用乘法计算,同理可得求五年级合唱团的人数也应该用乘法计算。”话音刚落,全班顿时响起掌声。

第2篇

关键词 内隐学习,序列学习,注意,“动态需求”假设。

分类号B842.3

1 引言

近年来,有关内隐学习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序列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内隐知识来控制的[1,2],人们无需意识到环境中的序列规则便能从中获益[3~5]。例如,在序列反应时任务中,当向被试呈现一个有一定速度限制的任务,在此期间:(1)刺激连续出现在微机屏幕的几个位置上,要求被试对刺激的位置做出反应;(2)刺激出现的位置序列遵从一个规则,但这一规则不告知被试[6]。结果发现,尽管改变规则会使被试的反应明显变慢,但是被试一般都不会意识到序列中含有规则,也不能报告出序列中蕴涵的规则,从而表明他们获得的知识是内隐的[6~8]。

目前,序列学习已成为内隐学习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研究范式[9]。其中,有关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是内隐学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10~12]。为了进一步揭示这一问题,Jiménez和Vázquezl(2005)以数声任务为第二任务,对第二任务在内隐序列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11]。他们发现,在学习的早期被试对或然序列(probabilistic sequences)的内隐学习成绩不受数声任务的影响,而无论在学习的早期还是晚期数声任务都会明显降低被试对确定序列(deterministic sequences)的内隐学习成绩。而且,当数声任务与序列反应时任务相互关联时,在学习的早期被试对或然序列和确定序列的学习都会受到数声任务的影响。由于这些结果很难用单一学习系统理论来解释,因此他们提出在序列学习任务中存在两种学习系统:内隐学习是通过对刺激进行选择性注意而自动进行的学习,它不需要额外的注意资源参与就可以形成有关刺激结构统计信息的知识;外显学习是通过假设检验来进行的学习,它需要注意资源的参与,并且可以由内隐系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引起。然而,Shanks、Rowland和Ranger(2005)运用与Jiménez和Vázquezl(2005)相似的实验材料却得出了相反的实验结果,他们发现,在没有注意资源参与的条件下内隐序列学习无法正常运行,而且,被试在内隐序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都是有意识的[12]。由此,他们提出,单一的学习机制足以解释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分离。

本文试图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这里,我们分别介绍了“双注意机制”理论、“抑制表达”理论和“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理论,并逐一剖析了每一理论的支持证据和反对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动态需求”假设,指出内隐序列学习任务对注意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内隐序列学习任务中外显学习成分比重的变大,其对注意资源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2 “双注意机制”理论

2.1 “双注意机制”理论

Nissen和Bullemer(1987)在研究中最先发现,第二任务可能破坏序列学习过程,足够的注意资源对序列学习是必要的[7]。为了进一步揭示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Cohen、Ivry和Keele(1990)把序列材料分为单一(unique)序列(重复序列中每一刺激后仅跟随一个刺激)、模棱两可(ambiguous)序列(重复序列中每一刺激后可跟随两个刺激)和混合(hybrid)序列(由单一序列和模棱两可序列组成),对Nissen和Bullemer的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13]。结果发现,在双任务条件下被试可以学习单一序列和混合序列,却不能学习模棱两可序列。由此,他们认为在Nissen和Bullemer的序列学习任务中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机制:一种机制形成对序列刺激的联想,无需注意参与;另一种机制形成有关刺激结构的多重记忆表征,需要注意参与。

2.2 支持证据

Curran和Keele(1993)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双注意机制”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14]。他们设置了两种不同的任务条件:在单任务条件下,被试只需要完成序列反应时任务;在双任务条件下,被试需同时完成序列反应时任务和数声任务。结果发现,当被试在单任务条件下完成序列反应时任务时,被试在单任务测试条件下的学习成绩大致是双任务测试条件下的两倍;但是,当被试在双任务条件下完成序列反应时任务时,被试在双任务测试条件和在单任务测试条件下的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因此,他们认为,当注意资源比较充足时,注意系统和非注意系统可能同时进行学习;而当第二任务分散了被试的注意资源时,则可能只有非注意系统能够进行学习。

2.3 反对观点

然而,由于在实际研究中很难用实验任务来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注意机制,Cleeremans和MeClellands(1991)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15]。他们在计算机模拟研究中,通过向SRN(the simple recurrent network)模型加入噪音成功地模拟了第二任务对单一序列、模棱两可序列和混合序列学习的作用,模拟数据可以解释人类数据88%的变异。这说明第二任务似乎对两种序列类型的学习有着相似的破坏作用,只是破坏的程度有所不同,且通过变化SRN模型的噪音水平就可以模拟这些效应。因此,他们认为,人们似乎使用相同的方式对单一序列和模棱两可序列进行表征和加工,单一的学习机制足以说明Cohen等人的研究结果。

受Cleeremans和MeClellands(1991)工作的启发,Stadler(1995)对不同形式的第二任务对内隐序列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研究[16]。他们设置了三种不同的任务条件:在第一种条件下,第二任务为数声任务,要求被试在完成序列反应时任务的同时还要对声音刺激中的高频音进行计数,每次试验(trial)高频音和低频音随机出现,因而数声任务不仅需要注意资源参与还会破坏对序列的组织;在第二种条件下,第二任务为记忆任务,在被试开始序列反应时任务之前屏幕上呈现几个字母,要求被试在完成序列反应时任务的同时还要记忆先前屏幕中呈现的字母,因而记忆任务仅需要注意资源参与但不会破坏对序列的组织;在第三种条件下不会出现第二任务,但是序列反应时任务中的反应刺激间隔会时短时长,这种变化不会影响注意资源但会破坏对序列的组织。结果他们发现,只有当对序列的组织受到破坏时,被试的序列学习成绩才会降低。因此,他们提出了“破坏序列组织”理论,认为第二任务通过破坏序列组织来降低内隐序列学习成绩。此外,我国学者张卫等和丁锦红等的研究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证据[17,18]。

可见,由于“双注意机制”理论未能对注意机制和非注意机制的特点进行明确界定,因此该理论受到了单一学习机制和“破坏序列组织”理论的质疑。然而,即使Cleeremans和MeClellands的模拟结果与Stadler的实验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第二任务在内隐序列学习中的作用,但他们的结果却无法说明为什么在双任务条件下被试对序列的内隐学习效应不会完全消失。据此,Frensch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19, 20]。

3 “抑制表达”理论

3.1 “抑制表达”理论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Frensch(1998)指出,尽管许多有关内隐序列学习的研究都表明,被试在单任务条件下的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双任务条件下的学习成绩,但是即使在双任务条件下内隐学习效应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只是略小于单任务条件[19]。由此,他们提出,应进一步区分第二任务对序列学习本身和学习结果表达的影响,如果第二任务既影响序列学习本身又影响学习结果的表达,那么在不同的学习条件下被试的学习成绩应有所不同。然而,Frensch、Lin和Buchner(1998)对此进行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当三组被试在学习阶段分别完成数量不同的任务组段时,无论在“单任务”条件还是“双任务”条件下,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无显著差异[20]。因而,研究者认为,第二任务只会抑制序列学习的表达,但并不会影响序列学习本身。并且,他们进一步指出,内隐学习的真正特点在于它的加工不需要注意资源参与,即内隐学习是一种自动的过程。

3.2 支持证据

Heuer和Schmidtke(1996)的研究为该理论提供了初步的支持,他们的结果表明,在单任务测试条件下,接受单任务学习条件的被试的学习成绩高于接受双任务学习条件的被试[21]。但是,Curran和Keele(1993)实验3的结果却与Frensch等人的结果相反。他们发现,当被试在双任务条件下完成序列反应时任务时,被试在双任务条件下的的学习成绩与单任务条件下的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14]。为了进一步验证“抑制表达”理论,Frensch、Wenker和Rünger(1999)重复了Curran和Keele的实验,结果表明,单任务测试条件下的学习成绩确实显著高于双任务测试条件下的学习成绩,并且随着练习数量的增多这种差异也在逐渐变大[22]。此外,Schvaneveldt和Gomez(1998)利用或然序列进行的研究,也为Frensch等人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23]。

3.3 反对观点

不过,Frensch等人(1998)的研究受到了Shanks和Channon(2002)的质疑,他们认为在Frensch等人(1998)的实验设计中有三点不足之处[24]。首先,不同被试组在学习阶段最大的差别仅仅是对其中4个组段的学习方式不同,这大大降低了发现学习成绩差异的可能性。其次,只有数声错误率高于20%的数据才会被作为异常数据去除,这可能使得一些没有注意数声任务的被试的数据也参与了分析。再次,学习序列和测试序列的结构并不匹配,被试只要学到学习序列的一个特征就会表现出学习效应。因此,Shanks和Channon在实验设计上进行了改进,结果发现,当以数声任务作为第二任务时,无论被试在“单任务”还是“双任务”条件下进行学习或测试,被试的序列学习成绩都会显著受到第二任务影响。因此,他们认为,内隐序列学习需要注意资源的参与。Shanks(2003)的研究结果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10]。

由于实际研究中很难在严格意义上避免表达方式对被试学习成绩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Shanks等人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否定Frensch等人的理论。而且,Frensch等人另辟蹊径进行的具有创新性的尝试,不仅细化了人们对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关系的理解,其研究结果还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序列学习本身和序列学习结果的区分。

4 “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理论

4.1 “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理论

为了进一步解释第二任务在内隐序列学习中的作用,Cleeremans和Jiménez(1998)提出了“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的理论[6]。他们指出,由于在序列学习情境下,人们可以同时获得外显知识(基于规则的知识或记忆的样例或片断知识)和内隐知识(基本上是统计知识),并且这两种知识都可以影响序列学习成绩。因此,诸如数声任务等的第二任务可能通过干扰外显知识的使用,来降低被试的序列学习成绩。根据这一理论可以推测,当序列结构比较复杂时,第二任务的干扰作用会小于对较为简单的确定序列的干扰作用。这一推测得到了Cleeremans和Jiménez研究的初步证实,他们的结果表明,第二任务对或然序列的干扰效应明显低于对确定序列的干扰效应。

4.2 支持证据

Jiménez和Méndez(1999, 2001)研究结果也为“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理论提供了支持证据[25, 26]。他们发现,当序列学习材料为或然序列,且第二任务是对序列反应时任务中某一特定形状的刺激进行计数时,第二任务不但不会影响序列学习成绩,而且还使被试获得了有关刺激形状与刺激出现位置关系的知识。这说明当内隐序列学习材料较为复杂被试无法获得明确的外显知识时,内隐序列学习不受注意负荷的影响。此外,付秋芳的研究也表明,当学习阶段包含较多的“双任务”组段时,数声任务不仅降低了内隐序列学习成绩,还使得被试在外显测验中仅表现出了一定的内隐知识,为该理论提供了直接的支持证据[27]。

最后,Jiménez和Vázquezl(2005)的研究则发现,在学习的早期被试对或然序列的内隐学习成绩不受数声任务的影响,而到了学习的晚期数声任务则会明显降低被试的学习成绩[11]。由于内隐知识是以微弱的质量差的表征为特点[28],只有到了学习的晚期被试才可能获得一定的外显知识。因此,该结果为“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4.3 反对观点

然而,Shanks、Rowland和Ranger(2005)运用与Jiménez和Vázquezl相似的实验材料却得出了不一致的实验结果[12]。他们发现,在没有注意资源参与的条件下内隐序列学习无法正常运行,而且被试在内隐序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都是有意识的。因此,他们提出,单一的学习机制足以解释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分离。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在Shanks等人(2005)实验1的研究中,当学习阶段仅包含10个组段时,第二任务只是降低而非消除了被试的序列学习成绩,而且,他们并未报告在该条件的被试是否获得了一定的外显知识。

为了进一步验证当学习阶段包含较少的学习组段时,被试是否能够获得一定的外显知识。付秋芳的研究采用了6个组段的学习条件,并分别设置了单任务、双任务和关联双任务三种实验条件,结果发现,第二任务降低了双任务组被试的学习成绩,但并未影响关联双任务组被试的学习成绩,并且,三组被试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内隐知识[27]。由此,可以推论,内隐序列学习可能需要但仅需要很少的注意资源参与。

5 小结

综上所述,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是内隐学习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争议的焦点是内隐序列学习是否需要注意资源参与。认为存在分离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系统,持“双系统”理论观点的研究者一般认为,内隐序列学习不需要或者仅需要很少的注意资源参与。例如,支持“双注意机制”理论、“抑制表达”理论和“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理论的研究者一般都强调,内隐序列学习是一种自动的过程。与此相反,认为单一学习机制足以解释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分离,持“单系统”理论观点的研究者则通常认为,在没有注意资源参与时内隐序列学习无法正常运行。例如,Cleeremans和MeClellands以及Shanks等人的研究结果都强调第二任务对内隐序列学习和外显序列学习的干扰作用是相同的。

但是,正如我国学者郭秀艳所指出的那样,任何一个学习任务都可能包含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29]。换句话说,在实际的内隐序列学习任务中,完全内隐或者外显的学习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提出了“动态需求”假设,认为如果把被试在完成序列反应时任务中能够利用的注意资源看作是一个连续体,那么内隐序列学习就在注意资源需求较少的一端。尽管纯粹的内隐序列学习可能不需要注意资源参与,但是当存在外显序列学习成分时,内隐序列学习任务也会表现出对注意的需求性。具体而言,当序列学习任务较为复杂主要以内隐学习成分为主时,其对注意的需求较少抗第二任务干扰的能力较强;而当学习任务较为简单外显学习成分的比重较大时,其对注意的需求会变大抗第二任务干扰的能力也变弱。因而,内隐序列学习与外显序列学习任务对注意的需求,只存在“量”的区别而非“质”的差异。

“抑制表达”理论虽然区分了第二任务对序列学习本身和学习结果表达的影响,却忽视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成分的相互联系;而“双注意机制”理论和“干扰外显学习成分”理论尽管都强调序列学习任务可能包括两种学习成分参与,却未能明确指出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资源的动态关系。因此,“动态需求”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上述三种观点,不过,有关这一理论还有待于未来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注意现象本身非常复杂,人们在内隐序列学习的研究中对注意的含义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例如,有的研究者把注意看作是学习时所需要的注意容量(即注意资源),有的研究者则把注意看作是对序列中连续刺激间关系的注意(即注意的选择)[16]。这使得对有关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关系的探讨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得这一问题很难得出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然而,我们相信,随着人们有关注意和意识研究的进展,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有关内隐序列学习与注意的关系将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参考文献

[1] Jiménez L, Méndez C, Cleeremans A. Comparing direct and indirect measures of sequence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6, 22(4): 948~969

[2] Pacton S, Perruchet P, Fayol M, Cleeremans A. Implicit learning out of the lab: The case of orthographic regulariti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nenral, 2001, 130(3): 401~426

[3] Hoffman J, Sebald A, Stöcker C. Irrelevant response effects improve serial learning in serial reaction time task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2001, 27(2): 470~482

[4] Jiménez L. Intention, attention, and consciousness in probabilistic sequence learning. In: Jiménez L. Attention and implicit learn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43~68

[5] Willingham D B, Wells L A, Farrell J M. Implicit motor sequence learning is represented in response locations. Memory & Cognition, 2000, 28: 366~375

[6] Cleeremans A, Jiménez L. Implicit sequence learning: The truth in the details. In: Stadler M A, Frensch P A. Handbook of implicit learn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8, 323~364

[7] Nissen M J, Bullermer P. Attentional requirements of learning: Evidence from performance measures. Cognitive Psychology, 1987, 19(1): 1~32

[8] Cleeremans A, Destrebecqz A, Boyer M. Implicit learning: News from the front.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998, 2: 406~416

[9] Destrebecqz A, Peigneux P, Laureys S, Degueldre C, Fiore G D, Aerts J, Luxen A, Linden M V, Cleeremans A, Maquet P.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sequence learning: Interacting networks revealed by 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 Learning and Memory, 2005, 12: 480~490

[10] Shanks D R. Attention and awareness in implicit sequence learning. In: Jiménez L. Attention and implicit learning. Amsterdam: Benjamins, 2003, 11~42

[11] Jiménez L, Vázquez1 G A. Sequence learning under dual-task conditions: Alternatives to a resource-based accou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05, 69(5-6): 352~368

[12] Shanks D R, Rowland L A, Ranger M S. Attentional load and implicit sequence learn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05, 69(5-6): 369~382

[13] Cohen A, Ivry R I, Keele S W. Attention and structure in sequence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0, 16(1): 17~30

[14] Curran T, Keele S W. Attentional and nonattentional forms of sequence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3, 19(1): 189~202

[15] Cleeremans A, McClelland J L. Learning the structure of event sequenc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91, 120(3): 235~253

[16] Stadler M A.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implicit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5, 21(3): 674~685

[17] 张卫, 莫雷, 许尚侠, 王穗苹. 不同负载条件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 心理学报, 2002, 34(5): 480~486

[18] 丁锦红, 袁汝兵, 郭春彦, 田学红.中小学生内隐序列学习的机制. 心理学报, 2004, 36(4): 476~481.

[19] Frensch P A. One concept, multiple meanings: On how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implicit learning. In: Stadler M A, Frensch P A. Handbook of implicit learn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8, 47~104

[20] Frensch P A, Lin J, Buchner A. Learning versus behavioral expression of the learned: The effects of a secondary tone-counting task on implicit learning in the serial reaction time task. Psychological Research, 1998, 61(1): 83~98

[21] Heuer H, Schmidke V. Secondary-task effects on sequence learn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 1996, 59(2): 119~133

[22] Frensch P A, Wenke D, Rünger D. A secondary tone-counting task suppresses expression of knowledge in the serial reaction tas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9, 25(1): 260~274

[23] Schvaneveldt R W, Gomez R L. Attention and probabilistic sequence learni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 1998, 61(2): 175~190

[24] Shanks D R, Channon S. Effects of a secondary task on implicit sequence learning: Learning or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02, 66(1): 99~109

[25] Jiménez L, Méndez C. Which attention is needed for implicit sequence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9, 25(1): 236~259

[26] Jiménez L, Méndez C. Implicit sequence learning with competing explicit cu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001, 54A: 345~369

[27] 付秋芳. 内隐序列学习的动态机制. 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06年

第3篇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铁路的重要一年,是我段建段一百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建设一流工务段、实现整体工作跨进全局先进行列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年初,段党委结合工作实际,“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纪念建段一百周年为契机,以建设一流工务段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坚持打造精品,创建品牌,努力开创全段各项工作新局面,力争整体工作跨入全局先进行列,以优异成绩谱写‘百年洛工’新篇章”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段党委按照这一工作思路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抓教育,转观念。思想决定着行动。自20*年7月新的领导班子到位后,我们就针对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上存在的不适应新的改革发展形势、不适应管理体制的变化、不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和作业模式、不适应职工队伍的新变化这“四个不适应”,尤其是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政治敏锐性不强、组织纪律性不强、责任意识不强、争先意识不强这“四个不强”,段党委利用业余党校培训、组织各级干部和生产骨干到兄弟单位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思想教育,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的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去年,各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兄弟单位比,我们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在树立新理念、落实先进工作方法、改变落后作业习惯等方面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干部职工敢于争先、争创一流的思想意识仍不够强,精细化管理、精细化检查整治设备的先进工作方法落实不到位,“零误差、零缺陷”创优质设备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传统的、落后的作业习惯不适应当前形势等方面。

为此,今年以来,我们仍然重点在解决理念、方法和习惯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年初,我们在全段范围内开展“出精品、创品牌,树立‘百年’新形象”大讨论活动,重点解决思想观念上因循守旧、等待观望;精神状态上小进即喜、小富即安;工作标准上定位不高、思路不清;工作落实上中间梗阻、政令不畅等问题,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实际深入剖析,找出问题症结,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努力提高整体工作的水平。同时,利用段业余党校,举办了中层干部培训班,并组织到南昌工务段、大秦线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认清了和兄弟单位的差距,主要解决了管理层脑子(观念)和眼睛(眼光)两个方面问题,促进了干部和生产骨干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3月中旬,我们又组织了26名工班长等生产骨干到桥工段管内的提速区段开封线路车间和许昌线路车间进行挂职锻炼,与当地线路工区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切身融入等形式,查找差距,学习掌握先进的工作理念、管理方式和作业方法。在段内部,线和线的车间也组织了部分工班长到陇海线的工区进行学习。通过这些措施,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和提高,也有力地促进的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力气。

2、建班子,带队伍。在段、车间两级领导班子建设方面,主要以创建“四好”班子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创建措施,深化创建活动,大力提升段、车间两级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认真落实《党委会暨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及检查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并结合实际,修订了《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三重一大”问题的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集体决策的内容、方法、程序和途径,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提高领导班子抓大事、议大事的能力。在抓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不实,政令不畅通,好人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段、段党委进一步完善了《干部考核实施办法》、《干部安全包保办法》等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并在段机关建立了首问负责制、解决基层反映问题制度、督办制度、请销假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在干部考核中,紧紧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每月由干部考核组实行追踪考核,对完不成下现场和发现解决问题任务的,以及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严格进行考核,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3、抓基础,筑堡垒。我们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把党建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重基层、抓基本、强基础上。并且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收到了良好效果。如在加强对党支部工作的考核方面,我们建立了政治工作一体化考核制度,将党、纪、工、团等工作融为一体,每季度组织党群口人员到各支部进行综合考核,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阵地共用、活动共办的形式,形成了目标同向、考核同步、结果共享、一体展示的良好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政治工作水平。在抓党员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突出抓好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提出了“三个高于”的要求,即党员要在思想觉悟,业务技能,工作业绩三个方面高于职工群众,通过广泛开展上技术党课、练功比武等活动,营造党员带头学技术、钻业务的浓厚氛围,不断促进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增强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段党委建立了党员定期评价制度,由党总支、支部组织实施,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按照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层次,组织党员进行互评,组织职工群众对在岗党员进行民主测评,每半年进行一次。

目的是让党员接受职工群众监督,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日常工作中,还在党员中开展了“创党员优质设备”活动,根据管内设备状况,组织党员对关键设备、防洪重点地段进行包保,加强设备整治,确保设备质量优良。同时,在党员中开展了与职工群众“结对子”活动,通过帮教,努力实现“双无”(党员无违章、所结对子无违章)目标。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我们还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各种立功竞赛活动,春运期间,深入开展了“争最佳、创一流,为和谐春运作贡献”立功竞赛活动;结合当前安全大反思、大检查和抗震救灾等工作实际,段党委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以“迎七一、庆百年,保安全、做表率”为主题的立功竞赛活动,要求党员在确保安全、加强设备整治、抗震救灾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抓精品,创一流。路局、路局党委提出建设全路一流铁路局的奋斗目标后,我们也深受鼓舞,提出了建设全局一流工务段的目标,围绕“管理一流、设备一流、素质一流、形象一流、业绩一流”,组织开展调研讨论,并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创建规划、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以确保安全为核心,以精品线路、精品工程、精品成果为主线,与季节性安全重点工作、养护精品设备、创建自控型班组和标准化车间等紧密结合,在全段深入开展精品工程创建活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科室责任分工,建立完善分析点评、督查督办、检查验收、考核奖惩、责任追究机制,把创建目标分解细化,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坚持典型带动,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整体带动的思路,在提速区段和非提速区段各选择2个车间作为“精品车间”创建试点,把两个管理和线路设备基础较好的车间做为段创建精品车间的试点,并在全段22个车间各确定两个工区(班组)或项目为试点,把各工区人员分成两班,一班抓日常病害整治,一班抓精品设备建设,想方设法为相关工区增配了电镐、打磨机、发电机等机械设备,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提供设备上的支持,使得精品设备的创建活动在全段迅速推开。

5、抓反思,促安全。主要汇报一下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开展情况。5月2日,杨书记在车间检查慰问时发现车间对“4.29”、“4.30”部、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传达贯彻不力,车间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后,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5月3日早上,带领该车间包保领导、包保干部到车间,对杨书记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落实,在现场亲自组织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责任部门和整改期限。5月13日,我又亲自到车间检查问题整改情况。昨天。我又在车间组织北线各车间党支部书记召开了现场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跟踪落实。

对于济源车间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及时通报全段,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取得实效。一是学习、宣传上求深化。段统一印发了《工务段开展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活动的内容(摘要)》和《部、局领导对吸取“4.28”事故教训及要求》的卡片,对会议精神进行有重点的传达贯彻,并做到了干部职工人手一卡,随身携带,反复学习。二是反思上求深刻。我们在路局规定的9个方面反思检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了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设备质量、职工素质、干部作风、现场作业、责任落实、施工管理、道口及安全防护设施、轨道车安全、防洪措施落实11个重点。5月3日至15日,全段分层召开了安全反思会。为确保反思会效果,要求车间安全反思会必须由段包保领导组织,车间全体干部、工长参加,工区安全反思会必须由包保干部和工长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由工区工长和包保干部共同审阅,由各科室和车间负责人审阅,中层干部的反思材料由段主管领导审阅,做到人人过关。三是问题整改上求实效。我们印制了《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活动专项记录簿》,对反思的问题,分A、B、C三类登记入库,并逐项制定整改措施,按轻重缓急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治消号。5月15日召开了班子成员安全反思会,对段当前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认真反思,从思想认识、干部作风、安全管理上深入剖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活动开展以来,全段共召开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活动专题会议260场次,反思各类问题514件,其中车间工区有能力解决的460件,正在分轻重缓急逐步解决;报段解决的54件,段相关科室进行了分析,其中能解决的35件已向有关车间进行了答复,并限期进行解决。针对暂时无力解决的19件问题已上报路局,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安措施。

为确保安全大反思、大检查活动取得实际效果,我们建立了活动日报周汇总制度,每天及时收集检查发现的问题,编发《安全大反思大检查督办专辑》,段主要领导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亲自调查落实,亲自协调各部门制定整改方案,亲自跟踪落实。并且,还组织了暗访组对干部职工的学习、反思、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和考核。目前,已下发《“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活动检查情况通报》2期,编发《督办专辑》13期,检查发现各类违章93件,消除事故隐患6件。

第4篇

一、围绕中心,努力工作,搞好全市信息化建设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信息化推进与信息产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取得了较好成绩。

1、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加快。政府网站主媒体地位凸显,圆满完成了我市人大、政协“两会”的网上直播报道工作;积极做好全市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应时开设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项目突破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月》等专题栏目;与国内知名媒体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城市频道》等实现合作,成功推介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文化旅游品牌,在新华网首页实现聊城政府网链接,开通了聊城走向世界快车道,搭建起聊城对外交流合作的新桥梁;积极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做好突发应急指挥系统的招投标准备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帮助各县市区建设推广政务信息公开系统,确保今年年底全面实现网上政府信息公开。

2、信息产业稳步发展。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实现了稳步发展,其中,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20.38%,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5.99%,均超过全省平均增幅。同时,我们还根据国家和省加大扶持创新型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我市信息产业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会同财政局、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按照要求,筛选出一批信息产业项目进行扶优扶强,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省信息产业扶持项目。

二、认真查摆,深入调研,找准存在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近年来,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实现了一些突破。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局领导班子思想解放的力度、观念更新的程度、改革创新的魄力与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不能完全适应。特别是在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和实践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在上大项目上,责任感、紧迫感还要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在行业发展上,近期目标与长期规划还需进一步统筹协调,对近期工作考虑的较多,与长远发展谋划结合的还不够。

2、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一是政治理论学习,向深层次钻研、探索还不够。二是业务知识学习,存在着用到什么学什么、什么急需学什么的现象。三是对金融、法律、管理等辅助决策方面的知识研究不够。四是对国际上整个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国外大公司发展战略的跟踪研究不足。造成理论水平、业务知识等,尚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我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3、工作作风与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一是工作开会部署的多,对如何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监督落实还不够。二是工作重点有时不够突出,对行业发展潜在的问题研究的还欠缺。三是深入基层较少。到基层,特别是到县(市、区)、企业调研还不够充分,向群众请教、听取各方面意见,还不够及时、经常和深入,对基层和企业了解还不够深。四是重大项目推动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4、对信息产业企业帮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市信息产业企业的冲击,与企业的沟通较少,帮助信息产业企业争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

5、制度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体来讲比较好,大家能够认真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在大的原则方面把握得较好。但是,还应进一步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相关制度建设,做到防微杜渐。

三、认真总结,深刻剖析,深挖问题主要原因

1、对政治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科学发展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强。政治理论学习在党组中心组层面组织的还较多,班子成员个人安排时间学则较少。挤时间、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不够。做出的决策和工作思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时还存在一定距离。

2、对业务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还不够,科学发展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领导班子不仅要掌握深厚的政治理论知识,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同时还需要精通经济管理、科学决策等各方面的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具备驾驭全市行业发展紧紧追踪国际、国内市场潮流的能力,才能使全市信息化工作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对应知应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掌握还不够丰富,对本市、本行业情况掌握存在不够及时、不够全面。班子成员主动探求业务知识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挖掘,还需把业务知识学习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3、以人为本的思想还需进一步巩固,对基层的了解还不全面。对基层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从政策性、原则性上考虑的多,站在其切身利益方面去想问题较少,灵活性欠缺。到县市区、企业等基层单位检查、调研时,注重听汇报,看材料,和基层干部座谈,深入到一线职工中间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还不够。客观上来讲,到基层检查、调研时时间短,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观上讲,我们总认为领导干部掌握的情况多、水平高,考虑问题周全,而一线干部职工接触面较窄,了解情况少,很难提出有真知酌见的意见和建议。所以,从思想上和一线群众进行沟通与交流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倾听他们的反映,了解他们的真实感觉和迫切需求,对于掩藏在基层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了解不够。

4、对从点滴搞好制度建设抓得不够紧,班子成员在细微之处的要求还需进一步从严。总认为班子成员都是老党员,具有较强的抵御腐蚀、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反腐倡廉方面不会出大问题。因此,没有从点滴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自我约束和警觉性不高,总感觉只要不贪污受贿行贿,不做违背原则的事情,就不会犯错误,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现象,没有从制度建设上引起高度重视。

四、努力学习,认真思考,不断提高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认清信息化建设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取得的新成效及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总结近阶段取得的好经验,把积极性引导到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同时要认清信息化主管部门在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责任,进一步提高认识,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加快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解放思想,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

要站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层次,明确自身定位,进一步发扬创新精神,争树一流形象,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统筹协调,推动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从思想上实现由一般向满足多层次需求转变;从工作重心上实现由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从管理模式上实现由政府主导为主向发动社会广泛参与转变;从被动完成工作向主动工作转变。做到既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重点突破,将阶段工作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全市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

2、牢记责任,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

要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不断增强班子成员的全局观念,自觉做到一切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和自觉维护党的集体领导,模范执行局党组做出的各项决议和决定,树立“一盘棋”的全局观念,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做好分管的工作,确保各项决议、决定的全面贯彻执行。同时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

3、深入基层,进一步强化为民意识。

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从思想感情上扎根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与基层、企业的沟通交流,增强调研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为民办实事的效率。更好地帮扶信息产业企业争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拓企业宣传、招商渠道,引进高科技技术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评议制度,建立承诺服务、登门服务、跟踪服务、一站式服务等各项制度,提升服务水平。

4、转变作风,进一步强化务实意识

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党的事业为重,以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认真研究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努力转变工作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长远性。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接受群众监督、接受舆论监督。

五、明确目标,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方法和新机制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总结近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好经验,仔细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思路、主要措施,确保问题的解决。

今后全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市”和“项目突破年”的总体要求,力推政务、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信息化,力促信息化和传统产业有效融合,力抓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系统集成业,力保信息网络安全,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实现2010年信息产业主营收入过百亿,使其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重要产业。

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培植壮大信息产业规模,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我市信息产业企业产业规模小,普遍存在研发能力不强,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培植壮大聊城电子信息产业园(聊城软件园)规模,促其优化升级。发挥园区的聚集和孵化作用,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把引进优势信息企业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对外宣传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到我市投资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化服务业等。引导鼓励高等院校的专家人才到高新园区领办高新技术项目。二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帮扶信息产业企业筛选优势项目,争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办活办好“光岳商网”,增强企业网上招商的意识,开拓企业宣传、招商引资渠道,组织企业参与省市组织的信息技术招商引资活动和经贸洽谈会;参与国内产品项目洽谈会、交流会;组织企业出国考察、宣传推介洽谈项目。四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搞好信息产业企业安全生产,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创新。一是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工作,提升网站服务功能,应时开设专题,做好全市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加大与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国家知名网站的合作交流力度,提升政府网站知名度,推介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二是拓展电子政务系统的作用,提高协同办公能力。扩大电子政务专网覆盖范围,逐步覆盖市,县,乡镇(街道)这三级政府部门,并延伸到党委、人大、政协和两院(法院和检察院),以及其他的重要企事业单位。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财政资金,满足各级各部门进行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的需要,同时也满足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对市直部门、县市区调研督促,切实做好全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四是与市应急办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建设,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健全电子政务绩效考核机制。对各级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政府网站内容保障等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机关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我市电子政务持续发展提供激励和保障。

第三,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一是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引导企业向高技术、信息化、节能型、环保型方向发展。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较好的东阿阿胶(erp)、时风集团、中通客车(nerp)、鲁西化工等样板企业,以点带面,推进工业信息化;针对机械加工,造纸纺织等高污染行业行业,引导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效益;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调动电信运营商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双合共赢。二是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涉农信息服务体系。鼓励电信运营商参与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争取最大的优惠条件和资金支持,协调引导聊城移动公司拓展“农村信息机”、“千百万工程”与“农信通”等农村信息化业务,聊城联通公司继续在有条件的乡镇推广“三农信息服务站”建设。三是坚持“抓三带一促二”的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金融信息化、旅游信息化、交通和物流信息化。挖掘我市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发挥服务业信息化后发优势,加快实现电子商务在商业、贸易、旅游、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整合建立各类服务业信息化平台、物流业信息化平台的步伐。

第四,着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致力于创造让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建设;立足“生态型强市名城”建设,积极实施“数字环保”工程;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家庭上网工程。

第五,加大信息化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及监督管理,优化全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做好信息化行政执法各项具体准备工作,建立完善执法管理配套机制,促进全市行政执法的稳步开展;对各部门财政投资或部分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实行立项审核与强制监理,加强监督力度,提高透明度;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的招投标工作,完善和规范招标程序,保证项目投资结构的规范和合理性,有效防止项目建设过程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做好全市信息网络安全工作。

六、把握目标,制定措施,努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结合我局工作特点,总结多年来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经验,强化工作职能,突出抓好服务型机关建设,创建思想上有方向、工作上有标准、岗位上有职责、过程上有监督、落实上有效果、团结上有凝聚的“六有”型领导班子。

一是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实现思想上有方向。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必须把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摆在第一位,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带头学习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完善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形成领导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机关干部经常学习的学习机制。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使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理清发展思路和方向,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科学决策与执政水平,提高班子成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领导班子在科学发展上开拓进取,把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二是创建务实型领导班子,实现工作上有标准。围绕“作风实,标准高;服务好,效率高”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规范行为。在全市信息化系统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落实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建成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是创建公仆型领导班子,实现岗位上有职责。要立足岗位为企业和百姓搞好服务,强化公仆意识,强化岗位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创造公正透明、廉政高效的办公环境。

四是创建诚信型领导班子,做到落实上有效果。班子及成员要经常对照检查,看制定的工作目标完成了没有,整改措施落实了没有,作出的承诺兑现了没有,通过规范工作程序,量化服务标准,完善首问责任、承诺、告知、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规范、公正和诚信,让群众满意。

五是创建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做到过程上有监督。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使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并采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措施,做到任何工作自始至终的过程都要有监督,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建设一个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

第5篇

一、农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意义

1.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的迫切需要。要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摆脱经济落后的现状,发展教育是一个根本性举措。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生产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贫困地区摆脱现状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激活农村的经济潜能。我国很大一部分贫困农村本来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潜力较强,并且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但由于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开发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导致农村经济中的潜在有利因素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这也是部分贫困地区难以真正实现脱贫的主要原因。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让贫困地区的青少年学到能够切实改变家乡经济面貌的思路、知识和技能,从而释放农村经济的活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院校开展社会性技术培训的方式,帮助广大农民掌握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优化贫困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结构,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当农村的人力资源价值提升以后,也会为当地的招商引资提供、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2.接受职业教育是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的优先选择。截至2015年12月,在全国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超过50%的贫困建档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教育程度。同时,根据国家脱贫攻坚调查组的调研统计数据,22.3%的贫困家庭受访者表示,由于缺少相应的技术技能而难以摆脱贫困。很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往往期盼打工挣钱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然而,由于外出打工的贫困地区的年轻人普遍文化层次低,缺少技术,在选择工作时缺乏竞争力,议价能力极低,绝大部分只能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种。贫困地区农村青年从事体力劳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燃眉之急,但对于脱贫致富并无实质性帮助,而且低附加值、机械性、重复性体力劳动工作的职业发展前景不佳,极有可能让贫困在代与代之间传递。因此,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面向,让没有机会或没有条件的农村青少年学生在职业院校中继续接受教育,学到更多文化知识,尤其是掌握以后帮助自己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可以说,接受职业教育是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的优项选择。3.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水平是精准扶贫的核心抓手。在的精准扶贫理念和战略规划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重中之重,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主要突破口。而在农村教育领域,农村职业教育又是对改变农村经济面貌帮助最大、成效最明显的教育类型之一。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在人,对于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而言,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的问题更为突出。很多农村贫困人口之所以陷入贫困,除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形态单一、产业发展落后、缺乏脱贫致富的机会和渠道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农村职业教育落后,农民群众缺乏摆脱贫困的信心、动力和能力。通过有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升贫困地区劳动力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精准扶贫理念落到实处、取得成效的根本和关键。4.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是防止贫困人口再次返贫的有力武器。多年来,虽然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扶贫工作,但由于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认识不清、定位模糊,扶贫资金和项目的指向不准确,导致扶贫工作中存在很多盲点,扶贫中低质、低效的问题普遍存在,以至于部分地区出现“年年扶贫年年贫”的情况。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扶贫工作方向出现偏差,片面强调对贫困人口物质层面的帮助以及外部条件的改善,没有将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到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上来。每当国家和地方的扶贫工作阶段性展开时,短期内贫困人口的家庭经济状况就有所好转;一旦扶贫工作告一段落,暂时性“脱贫”的农村人口很快又再次陷入贫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了个人的自我发展能力在长久地产生和创造价值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最能体现精准特征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这也是多次强调“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原因。对此,通过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既可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内生性发展,也能够让广大农村青年获得彻底摆脱贫困的知识和能力。职业教育成为防止贫困人口再次返贫最有力的武器。

二、精准扶贫视角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审视

1.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基础依然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来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形成了相对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网络,农村职业教育粗具规模;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效益逐年提高,影响面逐渐扩大;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改变了农村经济面貌和农村居民的生活面貌。然而,与我国城市职业教育和全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相比,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仍然较为滞后,尤其是与城市的职业教育发展相比,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依然十分薄弱,给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具体来说,第一,从基础设施层面看,城乡职业教育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足,能够投入到职业教育中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实际发展需要,客观上造成了农村职业院校数量匮乏、教学场地狭小、教学设施设备数量不足且陈旧老化等问题突出。同时,由于缺乏配套政策、制度、企业以及资金支持,农村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缓慢,严重制约了以实用性为特征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二,从教学管理层面来看,农村职业院校在管理制度、专业建设、教学模式、考核评估等方面还存在着僵化落后、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难以吸引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和较高科研水平的高素质专业师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农村职业教育质量,难以实现农村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三,从生源层面来看,由于农村青少年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加之农村文化生活不发达、现代化基础设施不完善,进入农村职业院校的学生存在着知识面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加大了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难度。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一批高质量的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作支撑。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落后于城市,不论在教师生活条件、薪资待遇层面,还是在专业成长、个人发展层面,农村职业院校都难以与城市职业院校开展竞争。同时,由于城市职业院校对全国优秀职业教育师资的流动存在着虹吸效应,农村职业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具有天然劣势。具体表现为:首先,从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上看,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都规定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师生比不得低于1︰20,但从2015年四川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对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省份农村职业院校的调查结果来,师生比普遍低于1︰20,甚至部分贫困地区农村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师生比普遍低至1︰3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农村职业院校教师数量匮乏。其次,从师资力量结构上看,农村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不论是在学历层次上还是年龄结构上都不尽合理。就前者而言,由于专业教师数量不足以及兼职教师聘任渠道狭窄,很多农村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专业构成中,文化课教师比例偏多,兼职教师偏低,不利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就后者而言,农村职业院校中的中年教师数量占比明显偏高,青年教师数量较少,尤其是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过少,使得农村职业教师队伍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最后,从专业水平上看,一方面,农村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总体偏低,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超过六成,拥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教师稀缺,极大地制约了农村职业院校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农村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由于农村职业院校客观办学条件的种种限制,高素质“双师型”教师缺乏到农村职业院校任教的动力。3.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亟须转变。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既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也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共识。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同样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群体的支持和认同。同时,农村职业院校要想在精准扶贫中有所作为,就需要吸纳贫困地区农民群体的参与,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注入内在动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其教育观念成为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难点之一。具体表现为:第一,由于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和社会形态单一,农民群体的思想认识普遍僵化保守,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我国延绵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所形成的“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教育观念在农村占主流地位。很多农民虽然能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在实际行动中竭尽全力支持子女上学,但几乎所有农民支持子女接受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接受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第二,由于传统封建社会中拥有技术的工匠社会地位低下,同时由于深受封建时代“官本位”遗毒的影响,绝大部分农民都怀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认为只有社会的管理者、公务员才是光荣体面的职业,接受职业教育是没出息的表现。这就使得职业院校始终存在着生源质量差的“顽疾”,也给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4.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支撑,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就必须完善农村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然而,由于农村职业院校管理者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缺乏深入研判,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把握不到位,加上农村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等客观因素限制,最终导致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的情况广泛存在。具体表现为:首先,在专业设置方面,很多农村职业院校缺乏灵活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专业调整难以跟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一些已经处于被淘汰边缘2017年9月下的专业在农村职业院校仍然存在。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农村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其次,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部分农村职业院校教师更新教学内容的速度缓慢,不论是结构内容体系还是具体内容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产业的升级发展,不少教学内容已经丧失了学习价值,尤其是与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迭代迅速的领域相关的教学内容更是如此。教学内容供给滞后,导致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最后,在实践教学方面,由于受到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影响,农村职业院校普遍缺乏完善先进的实训设施设备,实训基地建设缓慢,又缺乏校企合作的机会和渠道,加之“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开展,成为改善农村职业教育供给的“阿喀琉斯之踵”。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职业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脱节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将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面向精准扶贫要求,开拓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1.加大教育投入,拓宽农村职业教育资金来源。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投入作为基本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十分迫切,正是由于财力严重不足,农村职业教育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购置、师资力量打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面对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的现实要求,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实现减贫、脱贫目标。这就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通过中央拨款与地方财政的共同投入来保障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有序运行。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国各级地方政府要立足于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总体布局,统筹规划,建立起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保障体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资金筹集为辅的立体化农村职业教育融资机制。第二,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起农村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建立专账,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资金流向监督检查,确保农村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一方面,对于直接投资农村职业院校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政府可以减免一定的税费,在其用于职业教育投入的资金部分给予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最大程度地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村职业教育领域;另一方面,要创造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条件和平台,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农村职业院校的智力优势、技术优势、科研优势,促进职业院校发展和科研成果转化,保障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增强农村职业院校增收创收的“造血”能力,从自身出发缓解教育资金不足的压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最明显的“短板”之一,具体表现为:一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二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就农村基础公共设施而言,对职业教育影响比较直接的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工业企业、农田水利等)、生活性基础设施(饮水安全、道路、电力等)、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农村文化等)。只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基础设施包括职业院校的教学场地、师生宿舍、食堂、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从各相关部门和行政机关抽调负责人和业务素质强的工作人员,建立严密高效的领导班子,负责对辖区农村的教育工程进行现场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流程,落实各项建设工作。第二,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筹措,采取向上争、政府投、企业垫、社会融、银行贷等各种方式筹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第三,各级地方政府要强化工程建设监督,既要加强对建设单位行为的监督管理,又要加强对投标单位行为的监督管理,确保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每项工程质量安全可靠。3.加强教师培养和聘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者、教学活动的执行者。专任教师人才队伍是职业院校最为宝贵的财富。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充实师资力量是职业院校提升教育质量见效最快、最可掌控的一项工作,也是职业院校最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地方,尤其应当引起广大农村职业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农村职业院校管理者要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本着对职业教育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探索,因地制宜,改革创新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和聘任机制。在教师培养方面,针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引进外部人才难度大的问题,农村职业院校管理者应当转变思路,将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从外部依赖转变到内部培养上来。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建立起本校专任教师的培训、进修长效机制,从制度层面保障在职教育的培养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对有意愿到农村职业院校任教的学生、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养,作为农村职业院校教师群体的“新鲜血液”。第二,农村职业院校管理者要优化调整现有的教师聘任制度,提高专业教师聘任的灵活性、针对性。一方面,农村职业院校在教师聘任方面不能一味“等要靠”,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与附近师资力量强的职业院校展开师资交流合作,聘请其他职业院校的教师作为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农村职业院校要积极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邀请、聘请其技术骨干、研发人员到学校开办讲座、进行培训、兼职授课。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农村职业院校教师培养、聘任渠道,提升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4.加大宣传,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面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农村职业院校应当统筹协调,发挥联动优势,形成合力,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工作体系,加强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方法,从思想上改变农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着力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夯实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营造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想氛围。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的宣传机制。在职业院校每学年招生前,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农村职业院校要积极沟通协调,统一思想认识,精心组织,有序实施,确保宣传工作步调一致,启动大规模的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在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基础上提升招生质量。第二,各宣传主体要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多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形式和网络手段,形成全方位的宣传体系。在宣传过程中,要使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采用生活化的宣传语言,确保每位接触宣传材料的农民都能够理解、认同。同时,农村职业院校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段向社会开放参观,主动引导农村青少年和家长到学校实地了解考察,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接待和疑问解答,将招生宣传营销化,将农村职业教育的宣传深入到点,提高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知水平,纠正大众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真正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农村职业教育。5.优化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精准供给。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农村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农村职业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的精准供给,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无缝对接。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农村职业院校管理者既要深入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了解当地贫困地区对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类型;又要深入行业企业,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的具体要求,开展扶贫技能教育,增强职业发展技能,引导贫困地区人口走向外部市场就业,实现自我脱贫。第二,围绕当地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和精准扶贫的目标要求,农村职业院校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力求甄选出既契合区域扶贫发展实际、又符合贫困人口实际特征的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在具体教学内容上,广大农村职业院校专任教师要保持对行业和专业发展动态的敏感度,紧密依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精神实质,积极学习、借鉴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引入、运用于扶贫教学实践中,提高扶贫教育质量,增强贫困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第三,农村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要深刻认识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克服资源短缺的困难,创设实训条件,加强贫困群体的技能实践教学和培训,在充分运用学校自身实训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联合企业,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实现职业教育供给与扶贫工作的精准对接。

四、结语

从精准扶贫的理念和战略出发,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于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概括来说,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最大的作用就在于能够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同时赋予贫困地区劳动者自我发展的能力,而这两者恰恰是改变贫困地区农村经济面貌最根本的因素。因此,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既是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目标的必然选择。以农村职业教育为纽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和配合。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多方入手,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作者:许媚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广军,邵瑛,邓彬彬.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7(10).

[2]喻涛.现代化视野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7(5).

[3]吴倍贝.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迫切要求及路向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7(3).

[4]陈波涌,唐智彬.论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农村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内容与途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5]许锋华.精准扶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6(11).

[6]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

[7]郭晓娜.教育阻隔代际贫困传递的价值和机制研究——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分析框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3).

[8]唐智彬,刘青.“精准扶贫”与发展定向农村职业教育——基于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