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1:4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核心价值观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高校作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运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手段,不断向社会灌输积极健康的舆论、文化氛围。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以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实践和精神风貌辐射和引领社会的文化建设。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不同思想文化相互交流、交融与交锋,尤其是在我国积极推行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广大高校师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等许多新特点。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高校师生的头脑,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一)有利于巩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基地高校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基地,要持续不断地对青年进行价值观传播和思想引导,在教育教学中对青年一代传授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规范广大师生的日常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育合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以多元化、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引领和整合校园文化,力求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广大师生头脑,促进高校师生思想的进步,有利于不断巩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基地。
(二)有利于引领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建设首先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基地,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青年人才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变化态势进行深刻的分析,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形成和传播的社会规律进行全面的揭示,以此不断引导师生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规范,进一步夯实思想文化基础。其次,高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促进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升,促进合格人才的培养,由此给社会输送先进道德思想的种子,这些先进思想道德种子深深植入社会各领域,从而推动、示范和引导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建设。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
高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整体推进,稳步落实,轻重缓急,要深度开发高校师生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所蕴舍的精神财富、深刻构建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渠道。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中,穿插知识传授、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学习辅导材料,为广大学生讲解社会社会核心价值观理论点和疑难点,结合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运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增强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支柱。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校园文化领域,利用主题班会、团学活动等各种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还可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播站,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制作专题校园橱窗标语,营造出浓郁的舆论宣传氛围,定期总结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经验,对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及时宣传表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渗透和贯彻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高校应紧密结合时代特点,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广大师生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广大师生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与行相统一的目的。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等加强学生的国情教育、民族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良传统教育,通过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及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举办“诚信考试专题活动”、诚信贷款活动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平台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师生传播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并且对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影响深远。高校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可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网站,组织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开设网络论坛,建立微博、QQ群、电子信箱,给高校广大师生提供自由抒发自身情怀的平台,让广大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之余表达自己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感受。同时,高校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掌握广大师生的思想动态,并指定专人加强网络监管,实时监控,及时更新,构筑专题网络教育平台,引导和规范高校广大师生的日常行为,增强其辨伪存真的能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成效。
作者:承友明单位: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与信息工程系
在色彩斑斓的网络文化生活中,高中生中存在多元的价值取向。面对形形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相互冲撞,必须在高中生中倡导网络文化核心价值观。网络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在网络应用中必须遵守的、以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发展整体利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它对学生的网络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评价、调节等方面的作用。正确的网络文化核心价值观能凝聚共识,抵制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引领网络良好的文化风尚,提升道德判断和选择的素养。
针对当前高中生网络文化生活的实际,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到高中生的网络生活中,笔者认为要在高中生的网络文化生活中倡导爱国、学习、责任、自律的核心价值观。
1 坚持爱国主义,唱响网络文化主旋律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技术的优势主导着网络的思想文化,借机将它们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渗透到网络空间,实行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扩张,推行网络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面对具有很强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具有好奇心的高中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出现思想上的变异,容易导致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弱化”、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化”、价值观“西化”的倾向。因此,学校要坚守思想阵地,在高中生的网络文化中倡导爱国主义,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爱国主义,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1.1 弘扬中华文化、坚守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也是抵抗网络文化冲击的思想武器。因此,必须在网络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2 唱响主旋律,坚持社会主义
网络在信息疆域上实现了全球一体化,不同文化价值观在网上的相互交织。教育工作者要要认清国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让社会主义文化占据网上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示范作用,帮助高中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意识,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并以高雅的文化、优秀的寓教于乐的信息引导高中生远离网络上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促其健康成长。
2 坚持学习,提高网络利用能力
调查表明,目前高中生对娱乐功能青睐有加,而对网络的学习、工作、交流功能知之甚少。同时,面对迎面扑来的各种资源,许多学生不能将它加以思考和消化以有效利用,不能把网络作为学习工具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因此,“敬业”对于高中生来说就是要利用网络来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信息素养。
2.1 端正学生对网络功能的认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网络的工具性质,认识网络在娱乐、学习、工作、交流等多方面的功能,解决好上网“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教育学生正确、有节制地使用网络,不能沉湎其中而无心学习,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让网络活跃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不是让自己沉溺在网络生活中。
2.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网络中的学生主动性、交互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以一定的运用网络的能力为前提的。网络学习是借助于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者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技能,具备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展示信息、保证信息安全和交流协作的能力,有效运用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学习、生活,解决现实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网络利用能力,使他们懂得利用网络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懂得利用网络去获取知识、搜索信息、促进创新。
2.3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建构网络学习的能力
网络学习是一种高度自主性的独立的学习,学习者需要具有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和进行学习评价。对教师而言,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在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有效控制学习行为,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学习工具以及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材料等,以实现自觉主动的学习。
3 坚守责任,自觉规范网络行为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带给人们自信、自主、自立意识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网络社会中社会责任感弱化,人际关系淡化的倾向。一部分高中生忽视自己作为社会人的存在,淡化应有的责任,在网上欺骗别人,扰乱社会秩序,甚至走向网络犯罪。因此,要求学生在网络社会中也要学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友善待人,维护公共利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3.1 树立诚信意识,友善待人
网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虚拟空间,大大方便了人们沟通感情、交流问题,但也容易滋生网络欺骗。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网上交流问题、沟通感情时坚持诚实守信,自觉抵制各种道德失范行为,反对网络欺骗。做到不为低级趣味所诱惑而窥视他人隐私,不窃取他人的知识产权。
同时还要遵守相关的互联网规范,反对网络暴力,不鼓动公众恶意评论他人、公开他人隐私或者通过暗示、影射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不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不危害他人利益,不骚扰他人工作。
3.2 强化国家意识,维护公共利益
网络给正在学习中的高中生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一个渠道,拓展了活动的空间。网络无国界,但网络生活的主体要有国家意识。我们要教育高中生强化国家意识,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站在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角度,积极通过网络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以建设者的态度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维护公共利益,反对自我中心主义、利己主义;积极利用网络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维护政府权威,并自觉地从网络安全与文明的角度为社会尽责。
3.3 提升公民意识,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为网络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无法分割,网络社会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在充分享受网络社会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高度自由的同时,也应履行和承担与之相匹配的义务及责任。并且这种网络生活中的义务意识较之现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提升公民意识。教育学生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反对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不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更不为金钱所引诱而陷入网络犯罪的泥潭而危害社会。
4 坚韧自律,塑造健全人格
网络匿名性使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明显降低,客观上易导致高中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道德水平下降,自我调控力降低。因此要着力培养其自律能力,培养自律精神。自律要求行为主体要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觉地遵循法度和道德规范。而自律精神的最终形成需要学生具有坚韧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4.1 深化道德实践,培养自律精神
人们在网络上的道德言行主要依靠个人内心信念来维系,是一种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它要求我们在一个“非熟人”的网络道德环境中,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而道德实践是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与道德信念的必由之路。因此要求学生要遵守网络规则,在网络与现实的结合中培养提高自律性,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4.2 进行心理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心理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导致了许多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和网上心理咨询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心理生活为中心,培养学生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供电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
[DOI]10.13939/ki.zgsc.2016.35.079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1 适应国内国际大局的深刻变化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1.3 可以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
1.4 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 供电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层供电企业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中坚力量,尤其“文明、诚信、敬业、法治”这四个层面是重中之重,而国家电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八字核心价值观更是落实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延伸。
2.1 严实新作风,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在中央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中,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制订活动安排和班子教育学习计划。配发了《谈治国理政》等相关书籍。党委书记亲自给班子成员讲党课,其他班子在分管范围内讲党课。进行集中专题学习研讨4次,每次安排2名班子成员做专题发言,发言材料由书记审定。
学习讨论过程中,党委重点突出“三结合三查找”。一是学习教育要与自我反思相结合,查找自身政治素质上还有哪些缺点不足,是否为员工做好了表率。二是学习体会要与管理提升相结合,查找分管工作中还有哪些不严不实的地方,管理上是否存在老好人和得过且过的思想。三是整改实践要与安全稳定相结合,查找分管范围内安全稳定,优质服务存在哪些短板,尤其在天津港8・12事故后,如何尽职履责,如何提升改进,要有新思考,新作为。学习过程中,党委成员发言既谈思想认识,又谈工作体会,既学习书本,又联系实际,真正达到自我反思,相互借鉴,提高境界的目的。在整改落实阶段,班子成员共查找出学习深度不够,调研指导不够,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18项,逐一列出清单,限时整改到位。实践证明,通过班子带头,一种崭新的价值取向、政治方向和正能量已经在分公司树立了一种风气。
2.2 确立新规矩,发挥制度约束作用
公司党委积极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带领班子成员认真践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狠抓两个责任,强化作风养成。党委书记第一时间组织传达中央、国网及省公司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会议精神,对班子履行“一岗双责”提出具体意见,明确“三抓”措施(即抓干部、抓学习、抓作风)。以“两个责任”,“五个必须”,“八项规定”为统领,持之以恒纠正“”。党委经多次研究,确定了党委主体责任清单48项,纪委监督责任18项,部门协同监督30项,党风廉政工作分工表46项,反腐倡廉工作计划8项重点工作,并按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实践证明,通过“两个责任”的确立和推进,切实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了“守纪律讲规矩”的思想共识。
2.3 提升新素质,发挥典型辐射作用
在政治素质上,通过党委会、中心组学习、、案例分析、书记谈心、红色参观等形式不断强化党性教育,加强和规范党员服务队建设。在道德素质上,加强“三有”教育,以“传递信的温暖”活动为主线,广泛挖掘和宣传示范典型,开展学局史立岗位等活动,培育良好风尚。在法治素质上,以“守纪律讲规矩”为抓手,开展国网公司通用制度学习宣传,举办猜灯谜等寓教于乐活动,大型节日群发廉政短信,弘扬法制理念。在职业素质上,以安全和服务两大技能素质为着力点,了解基层需求,开展送教上门、现场授课、状元上讲台等活动,外请专家自主举办了班所长素质提升培训班和拓展训练。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培训教育和载体活动,全体员工的四项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为认同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和素质保证。
3 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3.1 组织引领,协调推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必须统筹结合,协调推进。如果抓不好结合,就会造成“两张皮”;如果制定的政策法规、设计的具体制度、开展的实际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就会变成“对台戏”。
3.2 载体丰富,凝聚共识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认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因此,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在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党群组织要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结合实际设计丰富的活动载体,通过广泛的教育熏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入脑入心。
1.进一步优化《少先队一日常规检查细则》,明确大队部红领巾监督岗与各班轮流担任的校值日的检查分工,坚持每日检查,每日统计,每周汇总、每周表彰,检查评比结果学校工作群及时公示,激励各班加强学生常规管理。
2.精心组织策划新队员入队仪式,四百三十名新队员五一节前夕光荣加入了少先队,通过国旗下讲话,队部前少先队知识长廊,加强新队员队前教育。
3.加强各中队宣传阵地建设,按要求更换黑板报内容,布置教室装饰,体现班级文化氛围。学校三层连廊根据每层学生年龄特点,学习要求分别以良好习惯、学习方法、如何做人为关键词更换了文化标语。
1.以八礼四仪、《中小学生守则》为具体要求,深入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案例设计评比、课间十分钟活动专项治理,《中小学生守则》上墙,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学生胸卡,各班推选文明礼仪监督员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明礼仪具体内容,在学习生活中加强自我约束,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六一八童节将举行学校“十佳文明礼仪之星”评比颁奖。
2.对照好少年要求,鼓励先进、宣传典型,四至六年级各中队民主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江苏好少年、泰州好少年评选,现已完成学校初评,事迹材料整理,共有20名学生入围,接受省、市评比。
3.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月3日下午,学校组织党、团员教师,五、六年级全体少先队员900多人步行来到千秋广场,参加了祭扫革命烈士活动。通过此次主题活动让少先队员们亲身体验烈士们英勇无畏的崇高品质和对真理、信仰的不懈追求,从而树立远大志向,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踏着英烈们的足迹奋勇前进!
结合泰州素质教育“5+2”工程的要求,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生产实践,融入大自然。大队部从上学期起在全校师生中组织开展“开心农场”实践体验行动。
学校在田径场、风雨活动室北面整理出多块泥地,通过自愿申报、充分筛选,分别承包给近二十个班级及教师团队,通过近一年的辛勤耕种,种植的蔬菜长势喜人,收获时,师生像过节日一样分享成长的喜悦。在新学年春暖花开时,各承包班级又统一行动,组织学生新翻建菜地,撒下希望的种子。
通过开展“开心农场”种植活动,丰富了孩子多彩的课余生活,让他们体验亲近生命的成长过程。在校长室大力支持下,“开心农场”本学期还进行了升级改造,新修了道路、围栏,插上了铭牌,初步建成了一个综合实践基地。
为积极响应泰州市素质教育“5+2”文件要求,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理财意识,充分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大队部在4月16日、17日下午在学校田径场组织举办了学校首届二手物品“跳蚤市场”。学校近两千多师生参与了此项活动。
为了高质量举行此次活动,学校大队部提早规划,充分征求老师意见,设计活动方案,提前一周就进行宣传发动,制作宣传海报,布置活动现场。各班辅导员给予了充分支持,组织学生精心准备活动商品,制作班级宣传标语,讨论推销技巧。在当天的活动中,市场人流攒动,热闹有序,吆喝声此起彼伏,师生参与热情很高。好多学生都表现出平时看不出的才能,活动中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此次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市场意识以及经济意识,培养他们合理理财的能力,也锻炼了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为其以后步入社会提供了经验。
我校是一个江苏省绿色学校,学校环境优美,花草树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绿草荫荫,春暖花开时更是美不胜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植物生长特性,同时也为学生观察、写作提供帮助,大队部联合美术组将学校的花卉进行整理,为部分花木挂上了一个个生动的展牌,让学生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去感知生命成长的奇迹。
学校大队部在全校师生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海涛副校长为三、四年级少先队员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讲座,大队部组织五年级同学观摩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三月份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分发仪式,组织全校师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童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班班上墙,少先队知识走廊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等,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组织学生生参加了教育团工委的少先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二(5)班宗沐筵获市
小学组一等奖。组织师生参加团市委“农商行”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学生绘画、声乐才艺展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征文,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队会教案设计,师生参赛作品数量多,质量高,深受好评。
2月13日下午,六(4)中队雏鹰假日小队在中队辅导员李静老师带领下来到香格里大酒店,感受“舌尖上的美味”。
2月15日下午,六(6)中队雏鹰假日小队在中队辅导员任明安等老师带领下来到谷泰大酒店,进行了包水饺实践活动,队员们在包水饺的过程中感受一份辛勤,收获一份快乐。
4月30日,学校中国少年报六名小记者在教师带领下参观了牌楼中路上的“麦香人家”面包房。
现代营销理念的发展与创新
社会要求人类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把营销贯穿於企业活动的全过程,是人类对营销理念的发展和创新。全体员工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承诺的价值,满足和取悦于客户就是现代营销理念。也就是说现代营销理念是以实现社会需求为目的。其具体特征是:
1以能量赢市场是现代营销理念的基本特征
认准市场需求确定主产品方向,成功企业往往采取大手笔、大动作的作法。即:尽可能利用已有装备的同时,大胆投入或补充最先进装备以满足制造最具竞争力产品的要求。本世纪初,太钢把握市场需求,实施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不锈钢企业工程效果显著,是我省当前为数不多的年销售量千亿元人民币企业,且产品被国防和航天业选用。笔者所在单位前身是太钢机械设备修造公司,2003年组建后,确定了做最具有成长性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原有优势产品为基础,以提高品质和扩大能量为目标实施技术改造,产品在满足太钢需求的同时,还赢得了鞍钢、酒钢、天管、上海实达等市场。有一个民营股份企业提出了“以品质优良进入市场,以工艺创新发展市场”的营销理念,依据金融危机时期用户的承受能力优化工艺,设计改型产品。2011后半年许多企业面临半停产状态,这个厂却在组织员工加班加点保合同。
2展示企业文化观是现代营销理念的时代特征
把握现代客户对产品的认可心理,从展示企业文化开始再向客户推荐产品,已在众多领域应用且成果显著。杏花村汾酒追述其发展历史,升华汾酒文化,保持和扩大了在市场的占有份额。海尔坚持“始终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服务”,使人们从认识海尔到紧密贴近海尔。太钢编制企业文化读本,“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质量兴企、全面开放、不断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内外众所周知,这种作法远远超过单纯宣传产品的作用。
城市精神、城市核心价值观是当地精神财富的精辟总结和高度概括。有助于扩大城市知名度,有利于吸引投资,推荐当地特色,发展城市或地域。如:北京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太原的“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的城市核心价值观,“忠诚、为民、务实、卓越、廉洁”“公、廉、严、能、信”的公务员队伍和领导干部的核心价值观,展示了新型的城市文化,意义及其重大。必将为城市发展,振兴驻地企业、造福太原人民起到重大的作用。
3营销为龙头是现代营销理念组织特征
理论界对经营和营销的概念说法不尽一致,笔者以为实现市场占有,满足社会需求,赢得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为此,把营销理念贯穿於企业运行全过程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际意义。具体做法是:
1)市场情报搜集贯穿营销活动始终。要广泛搜集,认真筛选,深刻分析。广泛搜集是指企业专业情报人员和全体员工善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情报。搜集内容包括同行企业经营状况,用户经营状况,用户下游企业经营状况,自身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量;认真筛选就是要把情报整理分类;深刻分析就是要分析情报来源的可靠性,现有项目的生命力及改进意见,新开发项目实施项方案和对策。
2)市场研发应由企业专业机构实施。研发内容包括产品可靠性及价值、装备能力,质量检测手段、工艺及工艺控制手段、原材料选择和生产装备两部分,装备适宜、工艺可行、原材料到位是生产高效的基本条件;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制造过程有效有序,是按期实现营销目标的关键;物流快捷能够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交货准确及时。环节配套,运行畅通源于职责确认和激励机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激励办法,按劳、按技能确定个人收入,按实现目标的难易程度确定部门经济责任制是必须遵行的原则。
销售方式多元化是现代营销理念行为特征
现代营销理念要求企业销售部门战略与战术相结合,方法与内容相统一履行细分市场、实现产品价值的职能。细分市场也可以说是选择市场的具体化。依据地域、企业规模及其产品适用性选择市场,依据不同市场采用多元化方式把产品交给客户,我以为有以下几种具体办法:1)通过协议户销售,运作多年是成功有效做法,相当时期内还会存在和发展;
2)与客户签署长期合作协议,适应於机械制造业,可以减少营销费用,保证客户相对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3)功能承包对企业质量及产品性能要求较高,但有助于生产统筹、资金统筹,制造业销售部门应予采纳和使用;
4)众多经销商与用户签订零库存供货协议,属大客户营销策略和方法。双方受益容易推广和应用。
5)建立产品试用基地,这种办法使新产品问世时较为适用,产品提交使用时一要作出质量承诺,二要反复讲清产品性能。试用企业一般应在长期合作企业中选择。试用结束同试用方共同编制报告,使产品尽快形成批量生产和批量供货。
新型的售后服务是现代营销理念的价值特征
售后服务定义是让用户了解产品性能,掌握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正确处理质量问题。
1)产品性能的解释与宣传的意义在于把握用户心理,认可产品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达到巩固和拓宽市场之目的。
2)用户能够掌握使用和维护保养技巧,有利于保证和延长产品寿命。尤其是工具、备件、机床、标准件等保养方法得当与否,不仅紧密关联产品寿命,而且还直接关联检修和停机成本,这些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作法,客户肯定愿意接受。
3)处理质量异议是售后遇到常见问题,处理质量异议需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还要共同查阅使用原始记录,分析出现质量问题的缘由,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理意见。我以为售后定义的三点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有机把握这三点是现代销售和客户服务人员的基本功,切莫偏废和忽略。
培育员工素养是现代营销理念综合特征
员工素养决定企业成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几乎都充满着以人为本的内涵。员工应具备的素养:
1)诚信诚心;
2)执行知行。
诚信诚心是讲人的道德行为,上序对下序负责,卖买双方互相负责属道德行为。社会对销售人员褒贬不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少数人的骗销行为所致。为此我以为无论哪个环节的员工都必须保持诚信诚心,共同维护企业信誉,为市场发展尽力尽责。执行知行是就执行力而言,愿执行还要会执行,敢执行。“愿”“会”“敢”体现了人的综合素养。作为销售人员善于与客户沟通,与各类人员交流,把自己的意图贯穿到每一个客户,真正履行好职责,使本企业产品体现出应有价值。
一、转变教育价值观,更新教学理念
审视我国传统教育价值观,无论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三纲领”与“八条目”,都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主张“舍小利顾大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侧重点都是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中学历史教师长期受到这些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际历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观仍然遵循传统“路径”。当前学校正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践行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课程改革,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以追求“民主”、“平等”等教育价值观的“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可谓上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理论支点。历史教师应深度理解“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转变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观,构建适合历史教学现状的个人理论框架,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历史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作用,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重构师生关系,优化学习氛围
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师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互动交流,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主动权在历史教师,这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转变其“权威”的角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首先,历史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应和学生坦诚相待,营造一种理想的课堂心理氛围。这就意味着历史教师应该如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感情,成为学生眼里“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是历史课程的“权威”或历史知识的“传声筒”。例如,人教版选修4《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课,历史教科书的基调主要是对唐太宗的肯定,但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谈谈个人对于该历史人物的看法,让学生能更立体地了解这一历史人物。其次,历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历史课堂,从而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同时历史教师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例如,学习必修3《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时,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语文基础,自主探究《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等历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师生、生生对话交流,逐渐形成对民主、和谐等价值观认同的态度。
三、给予历史课程权,增强责任意识
“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学习过程、结果负责,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引导学生独立设计符合自身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学习计划。新课改提出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与之前课程管理权集中在国家层面相比,它是一种“革命”,这标志着教育管理体制由“中央集权制”向“分权制”过渡。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历史教师的课程管理权开始被关注,而学生的历史课程管理权主要体现在历史选修课程制度中。例如,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必修班学生都要进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历史课程的学习计划,改变一切由教师包办的做法,使学生明白自己才是学业水平测试的主人翁,从而改变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厢情愿、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构建以学生、教师为主的学习共同体,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建设与学习的责任意识。
四、精选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用
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经验、情感、态度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不可能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的人。历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围绕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情感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三子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教师可以播放中国入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观看结束后,有学生说“既然中国入世艰难,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入世,况且入世后给中国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该学生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议论。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此时的课堂状态,教师及时抓住机会,将原本设计运用讲授法解决“中国入世的原因及影响”的方案进行调整,改成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讨论中都得到了合理的满足和尊重。可见,方法是需要的,方法必须同个性结构中的态度相一致,否则,这种方法是无效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走近历史,感知历史,意识到个人的作用,自主地完成历史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慧源泉得到丰富,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五、结语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开放的、灵活的、适应性强的人,学会怎样学习并且能不断学习的人,更是“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为一体”的“完整的人”。其“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正是为此教育目标服务的。当前我国的学校实施的是班级授课制,而且主流是大班教学,同时高考升学压力大与历史课程学科地位不断变化,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欲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贯穿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个性与潜能发展,需要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探索,寻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平衡点,完成历史课程的“立德树人”育人任务,努力促进学生认识、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史桂荣 单位:江苏南通中学
一、选择题
1.(2014·南通二模)2013年12月23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在北京开幕。展览设“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木作编扎”等多个主题展区,涉及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活动()
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的知识。“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展示了“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木作编扎”等,从而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选A。B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既定的,排除C。D错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的同时,又保持着各自的特性。
答案 A
2.(2014·南京、盐城一模)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开展特色活动,传承中华文化
C.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灿烂的中华文化。材料中的方式有利于人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从而传承中华文化,故选B。A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D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文化交流和民族精神。
答案 B
3.(2014·东台二模)从文化角度看,郑和下西洋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郑和“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精神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赏”。“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精神体现了()
A.忠诚老实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勤劳勇敢精神
解析 由“热爱祖国”可知,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故选C。
答案 C
4.(2014·扬州一模)岭南文化能与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和睦共处,而且敢于和善于同异质文化进行直接嫁接,拿来为我所用,形成独特的文化流派。这表明岭南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的()
A.独特性 B.多样性 C.开放性 D.包容性
解析 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处,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故选D。C中的开放性隶属于包容性。A、B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5.(2014·江苏启东中学模拟)舞蹈是我国古代“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南北,把以前的乐舞聚在一起分为雅俗两部,又收集了波斯、中亚诸民族和东亚邻邦的乐舞,共为七部。后来又增加为九部。这九部乐舞的名称分别是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其中清乐和礼毕是南朝的旧乐,其他的乐舞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乐舞或域外乐舞。这一历史事实表明()
A.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比汉族发展得早
B.中华民族的乐舞带有很强的包容性
C.乐舞是从隋朝开始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
D.乐舞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解析 由题干材料中“其中清乐和礼毕是南朝的旧乐,其他的乐舞都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乐舞或域外乐舞”等信息可以看出,B正确。A、C、D说法均错误。
答案 B
6.(2014·安徽黄山质检)骆驼具有耐饥耐渴、忍辱负重的品性。有人便把徽州人拼搏奋进、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比喻成骆驼精神,于是便有了“徽骆驼”的称呼。下列选项中与骆驼精神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致的是()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题干中骆驼精神体现的是自强不息,①③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故答案选C。②④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排除。
答案 C
7.(2014·衡水中学调研)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举世公认。儒家、道家、禅宗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从启蒙运动时代至今的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元杂剧在18世纪曾一度风靡欧洲,借用中国素材来创作戏剧在欧洲成为时尚。这说明()
A.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B.中国文化走过了从自信到自卑再到自信的历程
C.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头脑,才能进一步培养文化自信
D.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等知识。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没落,也就无所谓“自卑”,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D排除。A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 A
8.(2014·常州二模)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
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该同学的参考文献体现了通过继承传统文化来推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故选A。
答案 A
9.(2014·扬州二模)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遭遇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对此,我们应该()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①错误。③错误,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选D。
答案 D
10.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①公民就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决定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以抵御错误思想的影响 ④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①说法太绝对;“价值观对人的决定作用”的说法错误,②排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进国民素质提高,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B
11.(2014·山东济南模拟)2014年,山东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资源整合,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探索管理使用体制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是()
①文化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②积极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③把发展支柱性文化产业作为主要途径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应该是重视社会效益,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①②符合题意;③④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2.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一年。过去十一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开展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活动,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本题考查的是该活动的意义,②所述内容显然不是开展该活动的意义;④表述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4·山西省三校联考)党的十提出了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愈来愈凸显。文化软实力对内要解决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问题;对外要解决阐释力、参与力问题。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中。一个社会如何才能有活力?从文化上看,对外要解决阐释力。要对国际社会解释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当性,靠什么解释?意识形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的全部功能属性发挥出来,多层面、全方位去“风雨化人”。其次是解决参与力问题。现代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成为世界文化百花齐放中争奇斗艳的一枝奇葩,更要成为世界文化演进中大有作为的参与者。为世界文化注入“中国元素”,提供“中国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设问限定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设问的角度是如何提高中华文化阐释力和参与力,属于措施类非选择题。可从中华文化的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等方面去回答。
答案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②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要坚持、兼容并蓄,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用开放的文化心态来提高阐释力和参与力。③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之魂。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用我们的精神风貌去赢得理解与尊重。④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要立足世情国情,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内涵,用与时俱进的文化品质来增强认同,扩大影响。
14.(2014·厦门一中高三检测)党的十报告指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文化强国的目标和路径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全国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文化建设,各地制定的“文化强省”“文化兴市”“文化强县”举措纷纷出台。然而,其间潜藏的盲目性不容回避,有的地方认为文化强国建设就是继承传统;有的地方没有吃透报告精神,宣称像抓经济建设那样狠抓文化建设;有的地方对文化的本质规律缺乏清醒自觉认识,盲目铺摊子上马大项目和大工程……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文化强国建设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2)为什么说各省市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存在盲目性?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等知识。解答第(1)问,结合材料中的关键句“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展开论述即可。解答第(2)问,首先要明确各地在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存在的盲目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一一指出这些盲目性的错误之处即可。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育人 新媒体 新途径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承担着广大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功能。团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特别要把新媒体作为青年思想引导新的突破口,善于运用网络平台了解把握思想动态,善于运用网络表达方式与青年沟通互动,善于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即时通信、社交网站等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载体开展工作,加强与新媒体从业青年的联系,努力把握网上思想引导的主动权。”
高校青年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体,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拓宽了青年团员沟通交流的渠道和方式,给高校共青团带来了重大机遇,有助于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新活力,拓展共青团育人新阵地、塑造共青团品牌新形象。但是诸多的信息交融同样也会影响高校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高校青团工作提出挑战,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及高校青年学生的个性,明确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年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媒体的特征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媒介形态,为了区别于传统媒体,人们把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统称为“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卫星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和发展,更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新媒体不仅表现在技术和形式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理念上的革新。新媒体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一)新媒体拥有海量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并具备个性化的独特优势。
新媒体的信息往往由文字、图形和声音等复合形式组成,内容十分丰富,能够实现超文本链接,信息量很大,其传播的主体对象、渠道、内容形式都非常多元,无论是名人名家还是普通百姓等受众,无论是通过博客还是论坛等渠道,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等接收形式,都能够全方位地吸收和消化各类信息,并且青年群体乐于追求独一无二的信息体验。新媒体还可以实现私人定制,具备个性化的独特优势。
(二)新媒体拥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并呈现出大众化的流行趋势。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任何个体或组织都可以成为时事的评论者、文本的撰写者、音频的制作者和信息的者,不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信息的交流变得开放,而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信息传播的受众也可以变为信息分享的主体,借助终端设备可以进行高效方便的互动交流,体现出强大的信息交互性。目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由传统媒体的“一对多”变成“多对多”,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倾向于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呈现出大众化的流行趋势。
(三)新媒体拥有便捷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并呈现出社群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的报道是线性的,报道的多是近期发生的热点时事,而新媒体的传播则是网状的,和接收信息很方便,查找当下或以前的信息也非常便捷,可以随时共享有效信息,并且一旦有个体或组织发现共同的关注点,便会迅速形成一个新的网络群体,借助QQ群、微信群、论坛等形式进行专题研讨,围绕设定的共同话题开展探讨和研究,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呈现出社群化的发展趋势[2]。
三、艺术类特色高校的特点和优势
(一)拥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利于营造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
艺术学科的青年学生倾向于追求个性和价值选择的独特性,社会的不良信息、失实报道容易对学生的日常思维和价值判断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探索利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引导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东华大学依托服装学院、校艺术团及学生艺术类社团,每年不定期地开展时装秀、设计展、采风秀等集聚时尚元素的活动,艺术气息浓厚,青年学生随处可见各类创意展示,为注重直观感受和实用心理的艺术类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舞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拥有接地的人文情怀和利于开辟教育引导的肥沃土壤。
艺术学科的青年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薄弱,更多地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人文精神的培育。东华大学在实践实验的空间上用心耕耘优质土壤,为各类实验室工作室注入人文内涵。利用服装专业优势为宇航服的制造提供保护衣,创造出燃烧假人;利用纺织专业优势为“天宫”编织翅膀,打开新的“航天纺织品”世界;依托创新教育计划,更多的本科生参与到各类项目研究,结合艺术与人文,注重文化素质培养,促进艺术类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淀和文化内涵的提升。
(三)拥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利于完善青年学生的思维体系。
艺术学科的青年学生更倾向于交互式的探讨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更多的选择性和评判标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运用,东华大学在实践中充分结合科技势和设计优势,一年一度的世界可穿着设计大赛的奖项均有斩获,科技感的融入为艺术性的表达丰富了渠道,拓宽了思路,在工学学科环境中体现艺术特色。
四、构建“设计+”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开拓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新媒体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吸引和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工作载体。高校共青团应当坚持把新媒体作为新的工作增长点,既要满足时代和青年的需求,又要基于特色和优势,开展有效工作;既需要技术革新不断摸索更新的媒体,又需要不断把握新媒体的发展特点,从而更好地组织、引导和服务青年。
“新媒体思维”的本质是“去中心、去边界”,核心在于“活动、传播、阵地”。根据“新媒体思维”的特点,围绕艺术类特色高校特点和优势,构建“设计+”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寻找符合新时展要求、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创新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的新途径将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
(一)依托新媒体活动创新,构建设计+学术文化平台,激发基层团支部活力,建立熟悉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人才队伍,探索凝聚型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在基樱而基层工作的难点在于精致化的同时难以实现全面覆盖,高校共青团应当积极运用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激发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扩大团支部工作的影响力,开发一系列既能够精致展示又能够作为示范推广的案例。比如,结合设计专业背景,策划开展中国梦之“我们”的艺术梦高峰论坛主题团日活动,邀请业界知名设计师讲述成长经历、分享成功经验,直观展示礼服、旗袍、和服、摄影图片、手绘稿等设计作品,带领青年学生参观设计师工作室、买手店、SHOWROOM等时尚空间,引导未来设计师们沉淀文化,用踏实的态度和理性的行为追寻艺术梦。又如,开展“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征集主题团日活动,创作“学生眼中的核心价值观”系列海报作品,用直观的形象化语言表达艺术类青年学生的理解,一方面引导青年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把握当下时政,解读最新思想,用心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通过新媒体渠道将学生的作品充分展示和广泛传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教育提供良好范本。
在对参与者的深度访谈中,受访者表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为自己搭建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激发了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创意理念,更提供了一个自由良性的交流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各类精彩活动,自己获得了丰富的角色体验,也提升了自己的组织策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创意之路恒久远,创新之树永常青,未来将会继续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更好地将自己的设计优势落细落小落实,并努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推广。”
可见建立熟悉新媒体技术应用的人才队伍是创新共青团育人工作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发掘和组建人才队伍的过程中,应当具备以下三点标准:一是在思想引领上能够坚持共青团网络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培育网络文明新风尚;二是在内容设计上能够融合趣味性和服务性,贴近校园和青年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在技术运用上能够制作生动、形象的新媒体教育材料,展示出教育人、易被青年学生接受的信息。
(二)依托新媒体传播手段,构建设计+实践公益平台,加强兄弟学院间互动,建立推动新媒体推进演变的工作载体,探索缩聚型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微信是学习交流、获取资讯的重要平台之一,对于学校而言,微信公众平台是资源整合、组织宣传的重要阵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实践基地。
目前,东华大学团委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影响力,构建“学校―学院―基层团支部”的三级微信矩阵平台,旨在为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的组织管理和活动运营功能,建立服务广大学子的校园活动生态圈。
各类线上活动借助三级微信矩阵平台进行传播和推广,以青春东华微信公众平台为龙头,各层级微信公众平台与青春东华实现差异化管理,校级公众号主要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的功能,开展“网络微团课教学”、“光盘在行动接力”、“社会实践优秀项目评选”、“校园十大歌手投票”、“艺术与我抢门票”等活动,实现服务信息的提供。院级平台更多的推送“原创文学展示”、“原创艺术展示”、“手绘校园地图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示”、“微电影优秀作品展播”等,实现工作动态的展示。基层团支部主要建立微信群讨论,晒一晒我与国旗团旗的合影,开展博文、三行情书等话题的讨论,实现青年学生思想的交流。
高校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实践公益等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满足不同形式、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构建新媒体服务高校共青团育人的工作载体,从传统的线性单一的形式逐渐推进演变到如今的网格化交叉式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信息交互功能,使各级团组织既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又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实时讨论与交流,进一步拓宽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学生的渠道。
(三)依托新媒体阵地优势,构建设计+创意孵化平台,深化校际项目制合作,建立顺应新媒体发展壮大的生态机制,探索集聚型共青团育人新途径。
连续开展八年的东华大学创意市集,已逐渐打造成为校园众创平台,为年轻的设计师搭建“秀创意、聊成果、谈转化”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发学生创意设计的潜力,集聚校园创客队伍,激发校园创新意识,提升青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每年都能吸引到50多名独立设计师,20多个设计团队,近2000件原创作品参与,开展作品营销、创意定制和现场体验等,参与的专业从最初的服装设计扩大到包含纺织品设计、信息安全、英语、功能材料学等非典型设计专业,参与的作品从传统的手工箱包、手作摆件等扩充摄影组合、海娜手绘等多种形式,参与的高校从最初的一所扩展到目前的十余所兄弟高校。
平台的搭建主要实现四个创造,为青年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铺展新通道,一是创造一个空间,凸显本质回归,助力校园创客队伍日益壮大;二是创造一门知识,绘制云端时尚,助力校园创新意识茁壮成长;三是创造一项技能,体验华丽转身,助力校园创意理念不断孕育;四是创造一份情怀,感受文化碰撞,助力校园创业精神逐渐根植。通过搭建设计+创意孵化平台,目前已有多名青年学生从创意市集的活动中走出来,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甚至成功地初创了属于自己的企业。
有箱包品牌创意定制工作室负责人表示:“从构思到策划的细致考量,从绘制到订购的成本平衡,从制作到完善的成果转化,从布展到营销的能力提升,每一件设计作品都展示出不同的文化,通过‘创意市集’的平台,一方面能够了解自己的作品受不受欢迎,能不能经受住市场考验,这种体验感特别好,也为未来的创业之路提供了很大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到各个摊位去‘串门’,了解其他摊主的创作思路,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如果多互动多合作,肯定能够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对未来的创作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并且从良性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欢乐。”
在专业差异化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顺利地实现校际项目合作,还须建立好良性的生态机制,一要探索建立完善的校园新媒体管理机制,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渠道进行严格管理,制定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行为准则。二要通过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建立和培养政治素质好、新媒体运作能力强的团干部队伍,及时了解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正确的教育引导。三要通过专题报告、主题教育等形式加强青年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化青年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成为新媒体技术的主动驾驭者,从而推动共青团工作网络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9:4-5.
一、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缺失原因有很多,有现实环境与社会思潮的影响,有不良传媒与网络传播的影响,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受传统教育模式弊端的束缚。就音乐教育而言,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从开始就是以西方为摹本确立的,当时在文化进化论的影响下盲目的认为西方音乐比中国音乐更先进,要使中国音乐摆脱落后的局面必须膜拜西方。这种一味效仿西方的观念严重影响了我国音乐教育体制、内容、评价标准的制定,并且左右了百年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对几代人的音乐听觉审美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高等大学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中,西方音乐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较常见的有西方交响乐、歌剧、钢琴等作品的赏析课程,而传统音乐相关的戏曲、民族器乐、民歌等的课程却不多见。这样一种在高校教育中西方音乐占主流,传统音乐非主流;西方音乐是模板,传统音乐要参照的现象造成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盲从,久而久之形成了西方音乐“高大上”,中国传统音乐“低俗下”的认知。不仅如此,长久以来传统音乐教育所具有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音乐在作为单一的音乐形态存在的同时还包含着广阔的文化形态,仅仅从音响符号的层面不能体现出传统音乐的丰富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在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中重视人声的传统正是符合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最早见于东晋陶潜的《晋故征西达将军长使孟府君传》中记录了著名的美学命题“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反映出中国人视人声为最高旨趣的审美趋向,传统的演唱艺术中,都共同的保持着人声嗓音演唱的自然状态。这是传统文化以生命为本体,注重情感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写照。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哲学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所以传统乐器的制作更注重天然材料的选择,西周依据乐器制作的材料将乐器分类为“八音”就是很好的佐证,“金、石、土、木、丝、竹、匏、革”中除“金”以外都是纯自然材料。传统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功用,传统音乐对加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在高校的艺术课程中应加大传统音乐课程的比例,完善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不仅在课堂上传授传统音乐文化的知识,更要把对传统音乐文化认同的理念灌输于教学理念之中。让大学生熟悉优秀传统音乐,理解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及传统审美,重新构建音乐文化的价值观,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二、通过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在当今的国际社会中,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世界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大学艺术教育也应该把这一宗旨贯穿在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中。引领学生了解世界不同民族多样性音乐风格,理解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其音乐巨大的艺术魅力,通过音乐以及艺术、舞蹈、戏剧、文学和社会研究的角度来对不同文化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先生曾说过“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够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2]。以正确的文化视野对待传统文化,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健全理解多元文化的能力,也是当代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我国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东方音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传统音乐中体现出的宇宙观、世界观、审美价值对东方音乐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可以很好的促进大学生理解东方音乐文化,理解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了解人类音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以东亚为例,东亚音乐文化在音乐审美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古朴典雅的横向旋律的音乐美。东亚各国普遍存在的音阶是五声音阶,一种无半音的五声音阶在我国、朝鲜、韩国、蒙古的民族音乐的应用中都非常普遍。在节奏方面非均分律动的自由节奏也是这一地区的共同的特点,我国戏曲中的散板及信天游、花儿等山歌的节奏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日本这种类型的节奏叫“八木节样式”,在蒙古称为“短调”。西亚、北非地区的音乐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作为世界音乐史的源流之一而存在,古代的许多乐器种类沿着文明的潮流东渐西流,传播到欧洲和中国,对我国传统音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国民族器乐中琉特体的弹拨乐器琵琶、齐特尔类的击弦乐器扬琴,还有胡琴类乐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由此可见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音乐文化长期的相互交流中,以自身强大的文化魅力辐射影响着周边国家,也以自身兼蓄包容的文化力量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优秀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承载者。因此,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实现世界音乐资源的共享,提倡采用全球性的视野看待一切音乐事项,彻底打破以一两种音乐文化代替全世界的音乐文化或以某一种音乐的审美观为标准来评价其他音乐的片面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全面发展,以开放的眼光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21世纪。
三、重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音乐美学理论主张:“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仁”的思想,首先体现在“礼”和“乐”的关系之中。因为音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最为特殊的形式,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他希望用礼乐之手段来达到他心目中“仁”的境界。提出要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重视音乐在政治和教育中的作用,以而建立了中华民族的礼乐制度和礼乐文明,认为“为政”必须“兴礼乐”,“成人”必须“文之以礼乐”,表达了中国人涵盖审美功能,侧重社会功能和实用功能的仪式用乐的诉求。因此,“仁”构成了孔子音乐思想的核心和灵魂。儒家音乐美学思想认为音乐美的标准是“文质彬彬”、“尽善尽美”才是好的音乐。将“善”与“美”的概念区别开来进行研究与分析,注重音乐的形式,更重视内容的善,提出了“思无邪”、“乐而不,哀而不伤”的审美准则。对音乐的主张是要求适度的、有节制的,归结起来,体现一种“中和”的精神。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积极促进了传统音乐审美的形成,极大的影响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传统音乐的审美与价值对于当代音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高尚道德情操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重视传统音乐教育,发挥其优秀文化传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人类文明的趋势就是走向多元化发展,多元化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问题。面对多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整合带来的困惑与挑战,面对大学生文化认同缺失的紧迫问题,只有坚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和增强了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中华民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作者:李芸 单位: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宿舍文化建设的三个环节
1.引入理念
为了使宿舍文化建设这一理念在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管人员中入心、入脑,通过培训,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管人员树立了宿舍文化建设新的理念,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工作的决心和信心,逐步熟悉了工作的艺术和方法,宿舍文化建设教育、管理、服务的整体意识得到了提升。
2.建章立制
制定了《宿舍文化建设方案》,积极推进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的主动性。一是完善宿舍管理队伍建设,为宿舍文化建设打造基础。成立“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落实、指导各项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成立“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负责宿舍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组建宿舍文化协会和社团;分层次对宿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了宿舍管理队伍素质,提高了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完善宿舍宣传阵地建设,为宿舍文化建设营造氛围。组织了学管队伍和宿管队伍的讨论会及学生干部的讨论会;每学期各系开展一次关于宿舍文化建设的主题班会,加大宿舍文化建设的宣传,使宿舍文化建设逐步深入人心。三是完善宿舍物质文化建设,为宿舍文化建设创造条件。开展宿舍内务整顿周活动,制定内务整理标准,强化“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并把量化宿舍卫生状况与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学生奖学金评定、优秀班集体的评比相挂钩,激发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施展,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团队意识得到加强。
3.宣传发动
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与青年文化节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团日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大力宣传宿舍文化活动。通过宣传,增进了广大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的认知和了解,他们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宿舍文化建设的两个阶段
学院把宿舍文化建设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物质文化层面的提升,第二阶段重点是道德文化层面的提升,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
1.提升物质文化层面阶段
第一,创设“如家”环境,弘扬感恩他人之风气
一是环境温馨如家。开展“舍容整洁、舍貌优雅”活动,组织学生净化、美化宿舍,创设整洁干净、温馨舒适、优美协调的环境和陈设,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实施了宿舍积分量化评比,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宿舍,对每名学生进行积分量化,经过一个月的评比,宿舍卫生状况明显好转,90%的高职学生宿舍卫生能够达标。
二是氛围融洽如家。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所思所想,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消除误解,营造团结融洽的宿舍氛围,如以“共建温馨舍家”为主题,积极创设如家的温馨宿舍环境,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明显增强,宿舍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三是学生爱舍如家。开展了 “家文化”“我爱我家”“我的房门我做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爱护“家”,树立“宿舍就是家庭,同学就是亲人,友情即是亲情”的意识,培养建设“家”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归宿感,提高自我管理和文明自律的能力和意识。
第二,提倡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态价值观
一是自然环境环保。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在宿舍区域开展环境教育宣传。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公益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是生活环境环保。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爱护自己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保持宿舍环境的卫生、整洁和美观,讲究个人卫生。深入开展文明宿舍、标兵宿舍、优秀宿舍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净化、美化宿舍的活动,创设整洁干净、温馨舒适的宿舍环境。
三是学习环境环保。引导学生维护宿舍安全稳定、遵守校规校纪;宿舍各成员积极参加学院及班级开展的学习活动及锻炼,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在上课期间滞留宿舍,宿舍成员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沉稳冷静、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举止文明、礼貌待人、爱护公物、节约水电、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不传销、不打架斗殴;诚实做人,不撒谎,说到做到;诚信考试,不作弊、保证宿舍无因作弊而受处分的人。
四是心理环境环保。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一旦发现、了解到有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立即加以心理干预,沟通疏导,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第三,营造和谐氛围,提供成长成才之保障
一是营造师生和谐。要求宿管人员在平等、民主、活跃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不是单纯靠压制学生的个性来实施管理,而是靠“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柔性管理方式。
二是促进生生和谐。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一旦发现宿舍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立即加以沟通疏导,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把影响和谐的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
三是提倡舍舍和谐。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注重“和谐宿舍”必须融入集体这一理念,和谐不仅是宿舍内部的和谐,更是与其他宿舍的和谐,一个宿舍不能搞小团体主义,更不能脱离集体。要教育引导学生不仅注重舍友和睦,更要提倡舍邻友好,在宿舍间营造一种“在合作中发展、在竞争中进步”的和谐氛围。
2.提升道德文化层面阶段
在前一阶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宿舍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层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道德文化层面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而这正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是育人的核心,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因此,在第二阶段的工作中,我们着重把职业教育的自然属性放在首位,注重道德文化层面的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做法是以“节约、励志、团队、创新”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第一,节约
一是提倡节约资源。引导学生以勤养志、以俭修德。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能自觉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让勤俭节约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精神。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开始自发地在宿舍张贴有关节约的名人警句、字画、图片等,节约意识日益浓厚。
二是提倡适度消费。当前受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学生中存在着比吃、比穿、比消费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超前消费、奢侈消费、无计划消费现象较为普遍。对此注重在平时的教育引导中灌输适度消费的观念,让学生们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宿舍开辟了宿舍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张贴了“宿舍文明消费公约”,很多学生制定了学期消费计划,攀比现象明显减少。
三是提倡循环利用。教育引导学生提高物品的利用率,如课本、参考书在自己用完后,可以销售或送给下一级同学使用;用过一面的纸可以反过来当做草稿纸、便条纸;不穿的衣物可以洗干净捐献给更需要的人。学生的物品利用率明显提升,还有很多学生把不穿的衣物洗干净捐给西部的孩子。
第二,励志
一是重树信心。制定了“重回自信”具体计划和目标,辅导员、班主任通过谈心、鼓励、开展活动,帮助缺乏自信的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很多学生在辅导员、班主任的帮助下自觉修复被动摇了、或被掩盖了的自信心。开展“寝室小天地、人格大文章”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挖掘自身的人格亮点,很多学生都找到了自身的闪光点,感到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二是体验成功。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好想象、富理想、渴望成功的优势,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多教导他们人生的“台阶”如何攀登,在成功的征程中如何面对困难和险阻,适时地组织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在现实的回归中找到职业技术学习与个人职业理想的结合点。
三是坚定信念。班主任、辅导员尽量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趋向,通过日常教育、宣传引导、开展活动,有针对性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明显增强。仅2012年,就有2,000多名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占学生总数的近1/3;70多名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预征入伍报名。
第三,团队
一是积极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清楚了团队精神是个人生存与发展之本,要融入社会,在校期间必须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
二是打造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宿舍“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功能,打造合作平台,为宿舍成员多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家文化”活动及“我宿我秀”为主题的宿舍VCR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团队中学会合作,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三是注重实效,帮助学生设计融入社会之规划。在宿舍成员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否充分地学习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体验了解到自己未来在社会中可能的角色。要求辅导员、班主任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定位,并设计符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人生规划。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提高,不少成为所在单位的精英人才。
第四,创新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善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设想问题,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用求异思维来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大胆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存在的问题,形成勤思、善问的良好舍风。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热情鼓励、精心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如2012年,经济管理系学生代表队获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一等奖。
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是定位上要准确。找准宿舍文化建设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从开始的注重安全、纪律和卫生等物质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到开始关注学生内心精神世界,注重道德文化的核心层面建设,准确定位是开展好宿舍文化建设的关键,可以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性。
二是制度上有保障。制定了宿舍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并在活动中坚持辅导员、班主任进宿舍制度,实施了“四转”“三看”“两听” “一抓”的“四三二一走动式”管理方法,为宿舍文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管理上有创新。开展了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S”为内容的宿舍管理,以“五坚持”的宿舍管理模式为抓手,规范了宿舍环境卫生标准,营造了舒适和谐的宿舍生活、文化环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职业素养,创新了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是载体上有亮点。开展以“弘美致德,和谐温馨”为主题宿舍美化比赛和以“我宿我秀”为主题的宿舍VCR比赛,活动立意新颖,寓意丰富,将宿舍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表现在生动的画面上,能够展示宿舍成员之间团结互助的亲情、友情,使宿舍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事业单位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若想在发展期间处于主动地位,事业单位一方面在重视自身业务能力提升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予以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建设高度关注度,经过提升整体的团队素质,进而实现事业单位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本文对于事业单位文化建设及文明创建路径实施详尽的分析探究。
对于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的工作来说,由于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内容,所以很难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就常常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度。怎样在事业单位中突出的将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创建放于关键地位,产生应有的实效性,就要不断的寻求积极有效的路径持续推进,进而为事业单位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来有力指导。
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在实现事业单位发展期间发挥的功能
首先,为导向功能。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可以正确的引领事业单位人员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习惯,而且让其接受相同的价值观。实现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创建,也会形成系统性规范标准以及价值,让员工把单位的目标作为自身追求的重要目标,积极努力的奋斗事业;其次,为规范功能。通过进行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创建,事业单位可以不断优化相关理念以及制度,在员工的意识形态上构建标准思维定式,形成约束机制,规范工作人员的正规行为;最后,为凝聚功能。通过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可达到良好的工作氛围,让事业单位工作者拥有共同的思想意识以及奋斗目标、价值取向,主动性的发挥潜能,创造自身价值,通过凝聚力量实现单位未来的发展目标。
事业单位做好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的路径
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工程的大力开展。政治文明的根本即为将群众主体地位进行凸显,充分的尊重以及依靠群众,把群众作为工作基础和出发点。首先,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在工作期间,需要将议事以及决策等环节做到透明化,凡是触及到职工或者集体的利益,不管事情的大小,都要遵循先民主、后集中的程序。使得听取基层职工意见或者建议成为制度,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职代会、工会委员会以及党政联席会的民主管理机制等;其次,积极的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到和谐、团结和奋进。从班子成员做起,严于律己并且以身作则,树立正气,将群众利益放于首位。而且重视同干部职工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尊重工作人员的意愿以及人格;接下来,严格的管理党员和干部队伍,接受群众的监督,构建党员结对制度与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制度;最后,履行一岗双责制,在根源处防范不正和腐败之风。
重视文明塑造工程的推行。作为人道德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表现,文明体现着社会向前发展的步伐,而且事业单位发展中形成的文明水准,充分的折射出了此团队整体的形象以及综合的实力。有相关的文化建设与领导干部素质的关系情况调查数据资料结果显示,多数的工作人员认为文化事业与领导干部素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性。所以充分地体现出了,对于展开的文明建设工作,多数群体还是寄托于领导干部素质方面上的。鉴于此,事业单位中全部成员尤其是领导者要高度的关注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创建,将自身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和规律作为基础依据,结合未来的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文化及文明发展战略计划。由于文明建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可以分成建设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等阶段,详细的明确各个阶段实现的目标,明确人员职责,不断地优化工作内容,推动事业单位可以有计划以及有步骤的展开文化以及文明建设相关工作。
大力地宣传事业单位核心价值观。事业单位展开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精神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所以事业单位应该严格地遵循自身行业特征、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过程、员工的实际表现以及发展的理念等等情况作为基础,挖掘核心价值,对于全体成员均培养成具备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文化理念、行业精神等素养。此外,重视加大力度宣传已经形成的事业单位核心价值观,提升员工的认知度,深化对于全体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视,通过对于员工传统陈旧观念的转变,构建起事业单位良好的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事业单位在社会上树立起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
明确以及完善管理规范标准。事业单位发展期间,制度作为重要的基础保障,是其必须履行的内容以及标准。所以,事业单位应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文化和文明制度,对于涉及到的管理规范需要做到详细的明确以及完善,进而对于事业单位制度文化以及文明建设进行优化。在此期间,事业单位应该密切的将自身管理理念、发展的实际情况、发展的重要目标结合起文化理念和文明理念,对于有关的文化制度建设进行丰富和充实,构建起具备完善化的制度管理体系,最终让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创建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性。
将适度作为标准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在事业单位实施文化和文明建设期间,物质文化建设属于一种外在构成内容,涵盖的方面诸多,例如工作环境、形象标识、单位的建筑以及宣传材料等。事业单位在物质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适度的建设标准原则,不可以产生铺张浪费导致消耗成本、毁自身形象的情况。所以,事业单位物质文化建设工作要适度、合理,将不良费作为基础条件,构建起满足自身实际发展需求、有利于凸显自身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进而为事业单位建立起更好的文化和文明形象,将文化同文明建设成效进行提升。
在事业单位的改革建设工作中,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建设已经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内容。伴随着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以及向前发展,文化建设同文明创建发挥出的优势作用也更加凸显。事业单位对于文化和文明创建职责的承担,一方面可以实现自身文化建设以及文明创建同社会文化的建设发展进行密切的结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自身文化、文明职能得以充分的施展,进而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作出更多的奉献。
一、活动内容
组织我镇全体镇村干部学习雷锋精神,大力开展学雷锋行动,保护环境,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使全体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活动时间:2016年3月至11月
三、活动主题
传承雷锋精神,倡导时代新风。
四、活动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眼于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学雷锋活动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好学习活动的各项任务,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张奎杰同志为组长,镇长赵杰同志、镇党委副书记唐良茂副同志为副组长,副镇长王宏亮同志、文化站站长刘鹏、宣传与精神文明建设业务员罗阳为成员的学雷锋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罗阳同志负责具体日常业务办理。
六、活动安排
1.营造“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氛围(3月1日—3月30日)。文化综合站负责学雷锋活动的宣传报道,制定学雷锋活动的新闻宣传方案,形成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宣传报道机制。通过言论评论、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扩大学雷锋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着力办好思想道德建设宣传专栏,加大思想道德建设正面宣传力度,营造抑恶扬善的舆论环境。
2.保护环境,美化xx(4月1日—11月30日)。由王宏亮带队,每周一、四定期对xx集镇环境进行治理、督查,重点治理对象为河道、街道,通过采取全体干部拾捡垃圾、规范集镇排污行为、改建垃圾池和垃圾定点堆放场等措施,保证河道无垃圾,街道整洁卫生,经营有序不占道,彻底改善集镇脏乱差现象。
3.关爱女童、献爱心、送温暖、扶弱助残营造和谐温馨xx(4月1日—11月30日)。一是摸底造册,分别建立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特别档案。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他们的动态。二是组成帮扶小组,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与镇村干部成为“手拉手”的亲人,架设起爱的桥梁。时常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掌握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情况,辅导留守儿童学习,和他们一起游戏,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亲情的关怀与温暖;为空巢老人送去慰问品,为他们做饭,帮他们打扫卫生,与他们聊天、谈心,让空巢老人“巢空心不空”。
4、总结交流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各村要认真总结本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年度活动总结、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报镇学雷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镇学雷锋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评选先进村及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奖励。
七、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全体镇村干部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积极参与,广泛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