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时间:2022-12-25 23:5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乌鸦爱妈妈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

第1篇

关键词:音乐;听觉;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52-01

《小乌鸦妈妈 》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爱鸟”中的一首歌曲,叙述了乌鸦反哺感人的故事。歌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它给孩子们一种启示:爱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付出和奉献,教育学生懂得爱并学会爱。在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的思想,以情感为主线,将音乐与舞蹈、美术、品德、科学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趣

同学们你们都有敬爱的爸爸、妈妈,那你能不能说一说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以达以情育人的目的。]

1、生答。

2、师生交流。

师: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作为子女又该如何对待父母呢?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看看儿歌里的主人公,它是怎样对待妈妈的。

课件出示儿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按节奏拍手朗读儿歌。

路边 开放 野 菊 花, 飞来 一只 小 乌 鸦,

它的 妈妈 年 纪 大, 躺在 屋里 飞 不 动,

多懂 事的 小 乌 鸦, 多可 爱的 小 乌 鸦,

不吵 闹呀 不 玩 耍 呀, 急急 忙忙 赶 回 家。

小乌 鸦呀 叼 来 虫 呀, 一口 一口 喂 妈 妈。

飞来 飞去 不 忘 记 呀, 妈妈 把它 养 育 大。

生说说儿歌寓意,以便引入新歌教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词意,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浓厚兴趣

二、发展情境

1、欣赏动画。

师: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它被编成一首歌,被人们颂唱。板书课题《小乌鸦爱妈妈》。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欣赏动画音乐。

2、同学们你们想学会这首歌吗?

生:

师:那好,请同学们随音乐轻声模唱,模唱的时候声音弱一些,注意聆听音准。

3、课件范唱,生跟录音自学。

设计意图:本首歌曲节奏好掌握,是锻炼学生自学的好机会,设计模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自学两遍后引导学生比较歌曲节奏与前面读儿歌节奏的关系。

(2)请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

(3)生生、师生相互解决。

预期效果:互助学习的方式,让老师教的轻松愉快,学生学得快乐有效,并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经过纠正,再次听课件音乐模唱一次。

4、看你们学的这样投入,老师也想来唱一唱,如果唱得好请同学们给予掌声,要是你觉得有意见,请真诚的提出来,好吗?同学们。

意图:曾听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过:“只有唯一的方法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被打动。”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曲,首先自己必须投入地去演唱。通过老师深情并茂的演唱,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好这首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感知、体验情境

1、师:同学们对这首歌曲的学习我们采用了齐唱、接龙唱等形式,你们还能有别的演唱形式表演这首歌曲吗?赶快想一想。

意图:音乐最不具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表现、它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唱歌、舞蹈、选择合适的小乐器为歌曲配伴奏、绘画等都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音乐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1)生答并进行分组编创排练,师巡回指导。

(2)展示、评比。

虽然学生展示的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经验,愉快地体验学习、表演过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艺术熏陶。

2、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的手势、表情要引导学生以情带声有感情地歌唱,并注意气息控制,力度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歌曲寓意。)

(1)师指挥,学生演唱,出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2篇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搞好“情境教学”呢?

    一、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三年级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到了哪儿?课件中出示大森林的图片,还有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是谁在叫?你能用动作模仿出来吗?学生们纷纷模仿小鸟展翅高飞的情景,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

    又如在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走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眼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小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小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一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了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也闭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构建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想气氛。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 喳喳;小鸽子:咕咕;小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创设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三、角色转换,进入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书本的角色往往呈对立状态。教材中有关人物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等与现实中的学习者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情境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换,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为不断追求、进取的“主动角色”。儿童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中能亲身体验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教学。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中,在向小鸟问好的环节,一部分学生充当各种小鸟,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问好的小朋友,让他们进行对话。学生1:“小麻雀好。”学生2:“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和小鸟做游戏的喜悦。

    四、即兴创作,体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技能的模仿、歌曲的学唱上。在每一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多次地塑造、创编新情境,体验新感情,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能力。

第3篇

一、运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了》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在进入新课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上课了,我到讲台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上作“嘘”状,然后拉上教室窗帘,学生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十双睛都盯着老师。此刻打开多媒体,课件中出现了已闭上眼睛的月儿,旁边有几颗星星在时隐时现地眨着眼睛,接着画面上出现了一棵大树,微风轻轻吹动着树叶,树干上有几只已打瞌睡的虫儿,树窝中躺着两只休息的小鸟,在树下的小屋中亮着一盏灯,有位可爱的小宝宝正伏在桌面上透过窗子数星星,数着数着便睡着了。伴着抒情的乐曲学生的目光停住了。这时,我轻声地对小朋友说:“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闭上了眼睛,鸟儿休息了,虫儿也停止歌唱,就连小宝宝也睡着了。”然后用充满关怀的口吻对小朋友说:“小朋友,让我们闭上自己的小眼睛,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进入甜美的梦乡吧!”小朋友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他们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构建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原动力。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主动思索以获得问题的解决。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序的气氛。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教师讲述,今天从森林里飞出来了三只小鸟,它们是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你会模仿他们的叫声吗?小麻雀:叽叽喳喳;小鸽子:咕咕;乌鸦: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歌中的节奏。又如在处理歌曲时,提问:“小乌鸦急急忙忙为妈妈捉虫子心情是怎样的?乌鸦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心情又是怎样的?怎样唱才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心情?”教师根据歌曲内容成功地开创了以上问题情境,引导质疑,学生恍然大悟,体会到可以运用速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三、角色转换,进入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与书本的角色往往呈对立状态。教材中有关人物的情感、言语、行为等等与实际中的学习者似乎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情境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换,学生由习惯上的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为不断追求、上进的“主动角色”。儿童一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表演中能亲身体验和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知识,留下深刻印象,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教学。

如在《小乌鸦爱妈妈》中,在向小鸟问好的环节,一部分学生充当各种小鸟,另一部分学生充当问好的小朋友,让他们进行对话。学生1:“小麻雀好。”学生2:“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和小鸟做游戏的喜悦。

四、即兴创作,体会情境

在创设“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技能的模仿、歌曲的学唱上。在每一节课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多次地塑造、创编新情境,体验感情,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能力。

如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处理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演唱,然后导出,让他们讨论:“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种子得到雨露的浇灌后心情怎样?我们应怎样来表达种子的心情?”“怎样唱更好听?”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自由探索,讨论结束后再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来演唱歌曲。还可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表演,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大胆表现,如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分角色演唱、自编动作进行表演唱等等。通过自由表演,将学生置于音乐美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学习――实践――创造――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更快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运用 优化 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但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这就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水平。运用电教手段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强化刺激,丰富音乐课教学内容,使美的艺术得到享受,美的心灵得以塑造。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例如,在教唱歌曲《小企鹅》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南极,很少看到过企鹅,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入课堂。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生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二、利用多媒体将音乐游戏化、舞蹈直观化

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是很有限度的,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像,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得既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节省了不少时间,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擅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又如,在教授歌表演《大鹿》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也可将歌曲中有关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使学生萌发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会演唱后,同样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

三、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哪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使学生对作品更深入地理解。

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这样,就让学生认识到了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再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轮到哪种乐器吹奏,就在屏幕上出现这种乐器,如单簧管、圆号等,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了不少乐器,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视野。

四、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使歌曲教学直观化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发广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对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发挥了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推广应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鉴于此,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以多媒体代替朗读、思考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环节是培养语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审美想象的基本途径,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应用,部分教师逐渐以多媒体直接取代了朗读,课堂活动中响起的不再是学生的琅琅读书声,而是音频资料的朗读声,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用动嘴,只需要静静地听,许多学生处于神游状态,教学效果无从保证。对于教材中一些具有一定意境的文章、段落,本需要学生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独立思考,但由于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采用图片、动画的形式直接展示,无形之中将学生的思考环节直接省略,或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先入为主,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2.以多姿多彩的课件代替实用

部分教师在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由于未能深刻解读新课标的真实内涵,导致在实验教学中盲目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在评选课中,部分语文教师唯恐课件要素不够丰富,图片、音乐、动画、背景图片等一应俱全,花样百出,一堂课下来,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花哨的课件上,而未能获得实质内容。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现象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

3.以观赏代替互动

现代语文教师备课多采用PPT课件的形式,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寓于教学设计之中,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课堂教学中往往无暇顾及学生反馈。语文课堂不再是师生交流、合作探讨的乐园,而变成了“教师放、学生看”的“观影场”,在一屏一主题的模式下,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学习重点,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皆不能获得发挥,教师逐渐变成制作课件、展示课件的机器,学生变成了欣赏课件的观众,师生都无法真正参与、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师生间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二、加强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把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时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通过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要想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时机,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时间点入手:①吸引学生注意力时;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③创设教学情境时;④营造教学氛围、情感铺垫时。下面以《乌鸦喝水》教学为例,对如何把握多媒体运用时机展开详细阐述。

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先口头给学生出了一道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教师话音刚落,所有学生展开想象,迅速动脑思考谜底,很快,有学生猜出这种鸟是乌鸦。

2.加强师资队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文学素养、技术水平对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师资队伍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师资队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首先应大力宣传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小学语文教师展开严格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对其常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进行测验,及时查缺补漏,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

三、结束语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用,必须充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智力特点,结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对传统教学方式批判性地传承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才能确保语文教学的实效,提高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毅华.低年级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第6篇

关键词:朗读 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209-01

大凡教过语文的老师都明白:语文教学,首先要注重朗读训练。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自清老先生在《论朗读》这篇论著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它。”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许多老师也非常重视朗读的训练,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更是常抓不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 利用电教手段,借助文章语言的美感,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课文,它们不仅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对那些富有形象、富有童趣的语言,个个都爱读,都愿意把它读好,都希望自己能读出感情。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优势,利用电教手段,渗透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如同自己亲身经历了一样。例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有这样一句话:“一只只羊儿涌出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我先让学生只有读,然后让学生看有关的课件,再提问:“涌”说明了什么?“蹦跳着”又说明了什么?最后教师讲解:这短短的一句话是通过羊儿涌出圈门和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草原的生动形象的描写,突出了羊的数量之多,心情之快乐。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表示羊儿多和羊儿心情欢乐的语气。又如《春笋》这一课,第一小节写春笋生长过程的几个动词用得很好。原话是:“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三个动词写出了春笋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生长过程。我在教学这个片段时,始终抓住这三个动词,首先让同学们看春笋生长过程的课件,然后出示:“春笋 泥土, 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 出来。”让学生填写,让学生体会作者所使用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在指导朗读时,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对这三个动词就加重了语气,充分体验出了春笋这强大的生命力。

2 巧妙运用插图,借助学生的欣赏能力,进行朗读训练

现在的语文课本上,几乎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十分匹配、构思精巧的插图,图文结合紧密、自然、和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于儿童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化,所以教师要善于借助文中固有的插图,让学生入情入境,指导朗读,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品味,去欣赏这些情境,从而接受教育,学会朗读。

例如苏教版第五册《小露珠》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中,文中的插图生动形象,教学这一课时,可边看插图边指导学生朗读。先让学生欣赏插图,再朗读课文。学生边看边读,仿佛在跟童话中的小动物们对话,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露珠也浮现在眼前。此时,凭借插图欣赏,学生的朗读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3 利用录音范读,借助学生的模仿能力,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生善于模仿,因此录音范读、教者的范读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十分有效。但在示范朗读前,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以提高示范朗读的效果。如教《乌鸦喝水》一文,听录音朗读时,可以要求学生带着“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这个问题仔细听,认真想,辨析录音朗读时哪些词读重音,并用“・”标出来同时引导学生琢磨这些词在句中的作用。这样就达到了利用录音范读指导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再如《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文中中长句、难句多,教师把这些长句、难句先是示范几遍,这样可帮助学生消除一些语言障碍。《采莲》一课,听配乐读,就能把学生带入意境幽幽的荷塘边。利用教师的范读来指导朗读,让学生即学即仿,把语气、语调、表情模仿的惟妙惟肖,这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4 利用情境教学,借助自身的生活体验,进行朗读训练

感情朗读来源自身的生活体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贴得很紧,如《放小鸟》,在教学时,我先问:“如果小朋友好久好久没有看到自己的妈妈,你的心理会怎么想?要是你们的妈妈好久好久没有见到你们,又会怎么想呢?再让这一情景转移到学习《放小鸟》这一课中,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出两只鸟儿焦急的心情,并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5 编排小品表演,借助学生的表演情景,进行朗读训练

第7篇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善于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例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时,首先问学生:“你们过生日分过蛋糕吗?“分过 ”。在此基础上出示例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尝试解答。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先让学生观看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情景短片,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出发,再通过实验“取两个大小同样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将问题情境“故事化”,增强乐学趣味性

学生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教师要善于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例如,我在组织练习“平均分”的时候,首先出示课件《狗妈妈分骨头》。教师讲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原来3只狗妈妈各获得12根骨头。黑狗妈妈有两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个孩子。花狗妈妈有4个孩子。你们愿意帮3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给他们的孩子吗?”“愿意”,学生回答。说着有的拿出小棒代替骨头,有的画出图片,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分了起来。接着出示课件《替小熊分食物》,教师讲述:告别狗妈妈,小猴蹦蹦跳跳地继续往山下走。路过亚马逊餐厅时被熊大婶叫住了。原来今天服务员有事请假了。熊大婶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客人们都等着服务员给他们平均分配食物呢!同学们,你们愿意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帮熊大婶的忙吗?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又高涨起来,齐声回答:“愿意”。“那我们先来看看餐厅里来了哪些客人?他们各有多少食物。”在分的时候适时组织进行汇报交流,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了启迪,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丰富感人的故事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挖掘教材,注重思维求异性的培养

教材只是思维训练,文化学习的一种载体。教材本身具有多样性、可塑性,甚至片面性。教师应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涵,挖掘教材的深度,注重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一)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一时疏忽,扼杀的可能是一位科学家、学者甚至是一个教育思想家”。有的教材特别是试用教材,问题的答案并非单一,学生的信息有悖于标准答案也非错误,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而应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例如:有位教师在讲二年级基础训练看图学文《学游泳》时,除在水中的学生外,远处有两学生坐在池边。全班大部分学生都在叙述中说到池边两个游累的学生正在休息,唯独有一学生说成池边两学生不敢下水。教师在获得负面信息时,稍作停顿,因势利导――你为什么说不敢下水?这位学生回答说:“如果是游完在池边休息,那他们身上、脚上应该有水滴往下掉,而图上没画,说明没下水。”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看图,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答案,经过集中讨论认为这位学生的说法更合理。写作顺序由此有了改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这位教师正是在反馈矫正中发现,强化了这种探索精神。

(二)注重教材的片面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对范文本身不是质疑,对教材的未解之惑质疑,对教师质疑),正是训练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最好契机。例如:在一次自然考试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鱼离开水就会死亡。有一学生竟给了一个“×”,并附注“有些不会”。在非洲有一种肺鱼能在陆地上生活几个月,这不能不说是学生创新思维闪现的火花,是对教师的质疑,对教材的挑战。

四、重在全面持久、施以身教言传,形成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属于后天获得的反射。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习惯的形成,则要通过不断重复和有意识的训练,数学教学中通过严格认真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独立思考、书写整洁、勇于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等习惯。

初入学儿童,一般都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教学中结合课本中插图内容在活动情景中对儿童进行常规训练。如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结合“准备课”的内容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认真锻炼身体等;结合“1的认识”,要求学生养成坐姿端正、书写整洁、一笔一划写在规定的格子里;结合加、减法计算,指导儿童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儿童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每天练习口算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增长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

作业是培养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有效途径,我对学生的作业要求有:态度端正、书写整洁、格式规范、独立完成、按时交卷等。平时,我着重抓独立、按时、检验几个环节,并特别注意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做榜样,如:为了培养学生严格守时的习惯,我总是按时到校,准时上下课,要求今天做的事决不拖到明天。对学生的作业,尽力做到当天批改,随时评价,及时反馈校正;对于错题,鼓励学生看书、思考,先找出错误的地方和原因,然后再改正。

检验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完作业要认真检查,看看题意是否弄清,数据、运算符号有没有抄错,答案是否合理,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检验,自己放心了才交作业。

第8篇

内容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兴趣 欣赏 优化 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 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象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

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南极,很少看到企鹅,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的兴趣。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我也骑马巡逻去》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教学中可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在配上二胡独奏曲《赛马》,在导入时,先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再如,《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绘公元20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历史场面,可将电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之争的战场,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 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象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小乌鸦爱妈妈》 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哪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的 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

乐理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集成化功能制作软件,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为学生思维的条理化打下基础。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时就可通过“小兔分瓜”的画面,在屏幕上演示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过程,并在每一份上标上相应的节奏符号,让学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含义,这样一来,学生仿佛在欣赏一则童话美术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这样建立起来的音符时值概念,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 优化教学,扩充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辨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定成去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重要性。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去体验音乐丰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让学生能够在绚丽多彩、风格各异的中外各民族的音乐中充分地吮吸美的甘露。正如我国伟大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优势,是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领悟力、鉴赏力、拓宽视野,带领他们走入神秘而色彩斑斓的音乐殿堂的有效途径。

参考资料:

1、《音乐美育》徐希茅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

2、《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27日第三版

第9篇

随着国家两期“三年行动计划”的相继颁布和实施,以及新一轮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儿童素质教育”一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备受幼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所谓的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体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重点提出“开发潜能、注重个体、主体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创造性地挖掘儿童的潜能、激发儿童自身认知组织功能,从而达到儿童想象力、洞察力、创新力、表现力的形成和提高。然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是一种精神律动和感性知觉相结合的抽象活动。更多的需要儿童的想象、联想和创造。这就决定着我们在音乐教育中更应大力推进创造性教育,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落实到具体音乐教育中的创造性教育,就要求教师具备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创造性的课堂活动、创造性的教学氛围情境等。

二、儿童音乐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育的措施

《创造心理学》中关于“创造”的定义是,“创造或创造活动,是人在主观观念指导下,以全新独特的方式并付之以艰辛灵性的劳动,改造更新活动的事物,使之成为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有新颖结果的、且特殊性很强的活动。”音乐作为一门对创造性要求极强的艺术活动,在儿童时期就有着高标准的创造需求。

(一)采用新教学媒介,扩展认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新型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介。然而,多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并不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具的固态化、人工化、枯燥化。利用多媒体可制作动画、播放PPT课件、编制动态Flash画面等。可以化静为动,使音乐声形并茂,动态感强,能激发儿童对音乐学习的乐趣,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授课的质量和效率,增强课程效果,达到课程目标。例如,教师在教授《小乌鸦爱妈妈》这一音乐课时,传统的手工教育不可能提供两只鲜活的乌鸦作为展示给儿童的视觉教具,而应用多媒体教具,就可以制作并播放故事动画,鲜活地展示小乌鸦和妈妈的故事,从而使枯燥的音乐故得生动起来,更容易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外,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同时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想象等多种感官。多感官的合作更能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例如,在教授古筝曲《阳春白雪》时,教师可以用课件播放一组有着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表现春去秋来的画面: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百花竟开,候鸟飞回……这些画面给儿童以无限的遐想,感受意境,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把具体画面引入到抽象思维,可让学生更快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创造教学艺术情境,激发灵感

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行为是环境影响和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行为。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教学环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环境,包括教学场所的色调、灯光、声音等视觉的环境感知;另一种是心理环境,包括心理感知的愉快还是悲伤、放松还是紧张、沉闷还是活跃等,是教师与儿童之间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教师对环境艺术性的创造,首先要对视觉感知环境进行创造。根据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法来创设与教学内容意境相符的情境,从而能轻松引入教学内容,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毫无拘束的表达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小熊请客》这首音乐时,教师可以用游戏引入的方法,让儿童穿上扮演小熊、小狗、小猫、小鸡的服饰,给儿童一种视觉上的艺术环境引领,让他们能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亲身体会《小熊请客》的故事,从而使其转换思维角度,激发思维模式,达到创新目的。除了视觉感知环境外,教师还要更加注重儿童心理环境的艺术创设,是以《小熊请客》的故事为例,可以用问题引入法来激发儿童的思考。比如可以向儿童进行提问,如“小熊过生日还邀请了除小狗、小猫、小鸡之外的其他动物参加,你们可以想一想还可能有哪些动物呢?”这样的问题可以诱发儿童的思考能力,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和想象力,以及对发散思维的发挥和挖掘。

(三)尊重儿童个性思维,挖掘潜能

心理学所说的“个性”,又称之为“人格”。其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和“人格”的含义不同。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中。儿童认知发展具有差异性。每个儿童生长于不同的环境,会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不同认知发展组织结构。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想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就要重视儿童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给其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儿童能直接参与活动,让思维活动和集体活动能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满足自我认知,又可以让孩子拥有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的空间。音乐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严重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挫败了儿童对于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例如,在钢琴课上,教师教儿童识记琴谱时往往会问道:“小朋友们,看五线谱上的音符像什么?”孩子有的会回答说“像小蝌蚪”,这个答案会得到表扬;而有的孩子会说“像路灯”“像挂着国旗的旗杆”等答案通常会遭到批评和否定,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在知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心理认知结构理论中,曾有个“三座大山”的实验,就是讲每个人认知结构是不同的,因此对待同一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所说的道理一样,在儿童音乐教育中要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崇尚个性,重视儿童个性特征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从而培养音乐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四)运用童话音乐故事,展开联想

儿童音乐教育中离不开童话故事。多数音乐本体都是通过童话故事表现出来的。因此可以说,童话故事是儿童音乐教育的载体。童话故事有着符合儿童音乐教育发展需要的特点,它一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幻想,运用夸张的手法编写故事。一般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采用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有时也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在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的同时让其展开想象与联想。例如,在《白雪公主》音乐教学中,儿童除了能分清音乐剧中的人物是非之外,还会启动联想和想象,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续编一个不一样的故事结局。童话音乐故事除了能激发儿童想象思维、展开联想空间以外,还有助于儿童语言能力与肢体语言的发展。例如,在音乐剧的模仿表演中,儿童能在无意间得到语言的训练,感知语言和音乐韵律之间的律动关系,从而培养更好的音乐表达力。再如,在音乐剧《灰姑娘》的学习中,儿童通过童话剧中灰姑娘跳舞的舞步动作和音乐的配合,锻炼其自身的节奏感知与内心情感自然无碍的交流。这就是通过身体律动对音乐肢体语言的发展。

(五)即兴改编歌曲,展现创造力

知名音乐家萨蒂斯•科尔曼提倡让儿童即兴表演,启发孩子用自己的身体、自己创造的乐器、最简单的节奏以及最基本的动作形式来适应、反应音乐,并从中初步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但是,对于儿童来说,进行即兴的音乐创作有一定难度,我们可以降低难度,让儿童根据已学的音乐歌曲进行即兴改编。这样既降低了原创难度,又达到了锻炼儿童创造力的目的。对于歌曲的改编大概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对歌曲节奏的改编。要改编歌曲原本的节奏,例如,在教《小鸭子》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儿童以拍手游戏的方式加快歌曲节奏,将原本的2|4拍节奏改为4|4拍,同时锻炼儿童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二是对歌曲音调的改编。例如,在教授《小小的船》这一歌曲时,可以让儿童把E调的3|4拍改为C调的3|4拍进行演奏,这样既锻炼了儿童对于钢琴键区的熟识度,又锻炼了即兴创新的演奏能力。三是对歌曲的歌词进行改编。例如,在教授《两只老虎》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儿童以不同的动物为对象对歌词进行即兴改编,并同时描绘出此类动物的自身特点。这样可同时激发儿童的洞察力、表达力和创新力。

三、结语

第10篇

1 激情营氛,提高学生兴趣

现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有好奇心,并且乐于接受。

论文百事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都调动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能将歌词、旋律、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

《那达慕之歌》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情录入硬盘。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天堂》,当熟悉的音乐一放出,学生就知道到了草原,然后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你知道的蒙古都有什么?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也进入辽阔的草原,也参与了那达慕的盛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特别是在教授最后的难点乐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根据学生演唱的速度(快、慢),多媒体展示草原上奔马的速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其中歌唱速度给歌曲情绪带来的效果自然而然地展现,让学生边唱边感受,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大草原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 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旋律的高低、音准的准确、节奏的把握都需要学生高度地集中精力去倾听和学唱,而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唱歌曲的课堂效率。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对于两声部的歌曲学生很容易随着主声部的音调走调,所以基本学生都厌唱,并且学的时间长了精力极度不集中。为了让学生在学唱时做到集中精力,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本来声部的和谐准确性很难,但是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的运用下精力高度集中,学唱的欲望迫切,本来是学生没有兴趣的、很难掌握的二声部歌曲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根据日常教学情况,欣赏课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使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会提高课堂效率。

3 直观形象,突破教学难点

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学习、难点旋律的演唱、各种记号的运用等,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口头传授和示范,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也不能把歌曲的意境很好地表达,所以多媒体教学在解决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知识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形成准确的内心节奏,把难懂的知识通过媒体直观的辅助用最快的速度在大脑中清晰地记忆下来。

例如,欣赏曲《草原巡逻兵》的主旋律,让学生会记住并且会哼唱靠单纯的教授难以达到。为了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自然地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可以在每一次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将旋律显示在屏幕上,一只活泼的小马图像在音符的上面根据节奏的长短跳跃闪现着,学生跟着小马有节奏地唱着主旋律。这样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视、听、唱紧密结合,听赏两遍,难点主旋律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既解决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的提高。

再如教授学生认识反复跳跃记号时,由于这个知识点在低年级出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注意力多与兴趣和情感有关,可以设计小兔拔萝卜唱歌的情景,当第二次反复去拔萝卜唱歌时,小兔跳过房子1接唱房子2的拔萝卜歌曲。这样一个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有难度的知识点,在形象的图画展示下很容易掌握并接受。还有很多歌曲中的音乐记号、难点节奏等学生不易掌握,都可以用闪现、移动、颜色变换、放大显示等方法来教学,使学生手、脑、口、眼并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丰富想象,激发创造能力

音乐欣赏感受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教学有声有形的情景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不仅会演唱歌曲,从音乐节奏等 方面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在上这堂课时,笔者将春天的视频录像设置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清水秀的大自然清新艳丽的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红花、小黄鹂鸟、小溪流等在高兴欢唱“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欢快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嘴里不停地说出春天里会唱歌的其他事物,并且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春天里欢乐舒畅的动作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轻点鼠标选择自己喜爱的“美丽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渠道自主学习歌曲,并进行歌词的创编,让学生在充分的欣赏、想象、创造中体会春天的喜悦心情。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第1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兴趣;提高信心;教给方法;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3-0025-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还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更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由知识的持有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机”,教育实践也表明,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掌握知识的内驱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兴趣开始的,兴趣是求知的动力之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善于抓住诱发学生兴趣的契机,唤起其求知欲。比如新课的导人环节,有的教师用谜语把学生带人课文的情境中,有的教师用歌曲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不知不觉走进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中。还有的教师用图片、投影片、精美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这样的导入创设了使学生兴奋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动机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异常浓厚。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直观形象的东西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加强直观教学,把抽象的文字变成有形的、有声有色的、富有生命力的画面、实物等,寓教于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金色的秋天》一课时,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他们飞呀,飘哇,纷纷向树妈妈告别”这三句话,他在课前让学生采集了落叶,课上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又用课件展示了树叶下落的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树叶飘落时像蝴蝶的样子。通过实物观察、欣赏画面,学生体会到了树叶飘落时的美丽。

讲故事、做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教材特点,让学生讲一讲、演一演、画一画,使学生在听、说、做、演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不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如教学《群鸟学艺》时,一位老师让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课文的寓意。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舞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要能不断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用真诚的话语鼓舞学生,用爱心行动影响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与过重的压力有关,解除这些压力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研究表明,从小缺乏父母的,或受到老师、家长的过高期望、压力和不当批评指责,会使儿童产生厌学情绪;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听觉等都很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因此,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激活学生创新火花的沃土。在课堂上,教师的微笑,会唤起学生对你的一份敬重,教师的一句赞许会换回学生对你的信任,一个亲昵的手摸动作会让学生留下永久的记忆,一句亲切的点拨话语会使学生茅塞顿开……记得听一位老师讲《群鸟学艺》时,老师读了凤凰和乌鸦的对话,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发现,句中的省略号我会读了”,然后这位同学高声朗读了这句话,又说出了为什么这样读。老师给予肯定和赞扬,这位同学的表现更加出色了。学生如果能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会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

三、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和角色定位,不能以唯我独尊、唯我独是自居,要放下“先生”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惟师、不惟上、不惟书,学生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敢于讨论和争鸣,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问无拘无束交流。教师要不断地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的机会,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发现、领晤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达到“我能学”,“我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采取读、思、议、演等方式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的第六自然段时,第一步,引导学生用学习用具在课文插图上演示,再作简图,学生合作上台演示,同时抓住重点问题师生共同评议。第二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弄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第三步,引导学生将人骑车爬坡,挑山工登山,汽车上山和火车爬山的线路进行比较,深刻感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三步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口、手、脑多种感官,让学生读句、演示、比较、讨论,使学生领悟到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进行情感施舍,而是注重师生间平等真诚的情感自然融合,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心灵相通的同志加朋友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发展,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爱学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崔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学习体会[R].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淑芹.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9).

第12篇

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西师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

我们班级的学生共47个,大部分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低下,以致本班的孩子大部分学习习惯差,个性强。再加上一年级孩子特别好动,班级纪律性较差,这都给有效管理班级和正常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幼儿园的受教育差别,我们班的孩子对于拼音的原有水平是参差不齐,这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特点:

(一)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习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二)科学性

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三)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自己去吧》体现了对独生子女主动锻炼、大胆实践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儿童关爱他人、敬爱父母的美好心灵,《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此外,有关计算机、自选商场等具有现代气息的内容,城市、农村、学校、家庭生活的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科学常识的'内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四)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五)广泛适用性

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又如,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三、学习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四、教学注意点:

1、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在发现学习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识字、写字教学中,学生要掌握认字要领,不做过多的结构分析,根据识字规律,不过早脱离语言环境,承认学生差异,不追求课课清,人人清,转变学习方式,不局限教材课内识字,加强语言积累。

3、阅读教学要落实识字、写字,重视朗读教学,强化语言积累。

4、语文园地要注意题型变化,重视积累语言,引导课外延伸。

5、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互动性,并注重儿童的童趣,创设情境。

五、教学措施:

1、正确地把握好语文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在教学中,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习思维。

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3、合理地安排时间,开展“优差生互助”、“个别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以达到与教学的同步进行。

4、多以激励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兴趣。

5、引发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6、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

六、学期教改研究专题:

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而这册的识字量这么大。因此,我想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1班共有学生47名。这些刚入学的孩子,大多还不能适应小学较为紧张与辛苦的学习生活。他们没有良好习惯的概念,如作业不知该如何完成,遵守怎样的课堂常规,如何有效倾听,怎样与人交流。爱护学习用品,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等等。这些都将成为一年级孩子入学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从第一星期观察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没有发言的意识,语言不流利,也缺乏连贯。但很多学生能很快领悟教师的要求,并逐渐学会学习。有以下几名学生不能顺利进入学习状况:王金霞、李含宇、陈梦婷、倪婷婷、王炬、许莹莹、许碧容。暂时只观察到这些学生书写困难,难以集中注意力。其他方面情况还不详。

二、各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写字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17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3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渴望,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外的大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点是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爱惜学习用品,目的是要求学生重视用眼卫生,爱惜学习用品,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汉语拼音的重点: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和正确书写音节

课文的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四、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的读写习惯,并进行反复严格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儿歌的形式,让这些好习惯成为琅琅上口、根深蒂固的行为观念。

2、教学汉语拼音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掌握它们的音与形,可采用“情境图”与“语境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音节时,还可采用卡片认读,进而达到练读拼音词、句的目的和训练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同时要结合识字,不要让学生有枯燥之感。

3、课文教学以朗读和背诵为重点。

多读精讲,指导学生把课文正确、读连贯。识字教学在语言环境中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

4、在班级积极推广阅读。

采用教师读给学生听的方法,先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开展班级故事会,让学生把阅读到的好东西和大家分享;成立班级读书小组和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绘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之便利,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童话。

5、让学生积极写话,把他们的童真童趣的作品向杂志推荐,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与快乐之感。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大多还不能适应小学较为紧张与辛苦的学习生活。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作业不知该如何完成,遵守怎样的课堂常规,如何有效倾听,怎样与人交流,爱护学习用品,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等等。这些都将成为一年级孩子入学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

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写字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17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3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渴望,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大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点是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爱惜学习用品,目的是要求学生重视用眼卫生,爱惜学习用品,养成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汉语拼音的重点: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和正确书写音节

课文的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四、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实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的读写习惯,并进行反复严格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儿歌的形式,让这些好习惯成为琅琅上口、根深蒂固的行为观念。

2、教学汉语拼音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掌握它们的音与形,可采用“情境图”与“语境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音节时,还可采用卡片认读,进而达到练读拼音词、句的目的和训练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同时要结合识字,不要让学生有枯燥之感。

3、课文教学以朗读和背诵为重点。

多读精讲,指导学生把课文正确、读连贯。识字教学在语言环境中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把识字和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

4、在班级积极推广阅读。

采用教师读给学生听的方法,先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开展班级故事会,让学生把阅读到的好东西和大家分享;成立班级读书小组和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还可以让学生阅读绘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之便利,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童话。

5、让学生积极写话,把他们的童真童趣的作品在班级中展示交流,让他们体验学习语文的成功与快乐之感。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4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体系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着是识字(一)。先让学生认真常用的一些生字。接着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然后是4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识字(一)和识字(二)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14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材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要求认识的字是随文呈现的常用字常见字,而要求写的是按笔画的难易进行分类编排的,每课要求写的是3-4个字,但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是前文所认识的字,这样的编排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文已认的字,写字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写会说。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在课本的119页。

通过教学体会到,学生认字需要不断巩固,写字要严格训练按笔顺写。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2.科学性

内容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常见的,出现频率是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实行认字分开,多认少写。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富有时代的气息。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爱国的主题;《自已去吧》体现了自主锻炼的愿望;《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关爱他人的品格;《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的教育因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5.适用性

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地方,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和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3)、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5)、针对我国地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四)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重点:

a、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b、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c、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难点:

a、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b、识字量的增加,是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c、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4、通过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能用拼音正确拼读生字词,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喜欢阅读,乐于与他人交流。能用普通话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五)单元教材分析:

(1)、入学教育

本课由四幅图组成,我们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幅图以“我上学了”为主题,展示了开学之际校园内外欢乐、有序的场景,通过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祖国小主人公的自豪感,培养从小树立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第三幅图一“我是小学生”为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慢慢适应小学生活,从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向小学生的角色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幅图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把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教给学生,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当然,我们都很明确养成教育要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延伸到今后教学的方方面面。

(2)、汉语拼音

这部分教材把学习的内容(拼音、短语、句子、儿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每课都有一幅意境优美的情境图,借此图学拼音,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语言,增强学习兴趣。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拼音,其次是识字,再次是儿歌。

1-2课学习6个单韵母及2个声母(YW),通过观察,先让学生说出相关的音节,掌握发音的方法,读准四声,借助儿歌和图形识记字形,了解yiwuyu整体认读。

3-4课学习8个声母,认识8个生字,会读儿歌,掌握拼读技巧(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两连猛一撞),学习生字,只要求认识,结合语言环境和情景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不作字形分析,整体识记。儿歌主要是巩固拼音,只要求熟读,为了激发兴趣,加强记忆,可配上动作表演读。学习情景图中的词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想象,用上这些词语编1-2句话的短故事,这样可以把巩固拼音,识记生字,发展语言综合起来学习。

5-8课学习13个声母,认识22个汉字,9首儿歌,学习方法大致相同,但要解决好四大难点:第一是三拼音节怎样读怎样分辨;第二是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分辨;第三是“jqx”与“”的拼写训练;第四是整体认读音节怎样读,重点要加强拼读音节练习。

9-13课学习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6个整体认读音节,认识40个生字,5首儿歌,一些句子。要加强分类复习。

学拼音,要求读准声音、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根据具体情况大约只有70%的同学能过好关,30%的同学只有在课后的学习中不断巩固。

(3)、识字、写字

本册要求认识的字300个。上不封顶,也要保底。新教材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识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学生只要能把所认识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过细地分析字形,可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多次再现,从整体上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可借助已有的知识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的方法进行识字,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识字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识字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必强求每个同学同时过关,有30%-40%的同学是不能当堂过关的。

识字教学要严格按教学用书中“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提高要求,按要求认识笔画,认识偏旁,笔画名称表在课文的119页,汉字常用偏旁名称表在教学用书的120页,有少量的变动,新的教材要用新的名称进行教学。

(六)本册教材的基础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七)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

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日期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9.1---9.2

9.5---9.91周\2周1、学教育2识字(一)

1、天地人2、金木水火土3、口耳目4、日月水火5、对韵歌3、口语交际:我说你做4、语文园地一5、快乐读书吧

1了解学校生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字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字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数:14)

9.12-9.16

9.19-9.233周\4周1入学教育2汉语拼音aoe的教学2.汉语拼音Iuv的教学

1了解学校生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2读准单韵母aoe,认识声调符号,正确在四线格里书写2.学会单韵母iuv和两个声母YW的读音书写整体认读音节及四声

重点:aoe的发音和带调读;难点:o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第三声教学。yuvYW及yi,wu,yu的发音和带调读。(课时数:16)

9.26-9.30

10.3-10.75周\6周1、声母bpmf的教学

2、声母dtnl的教学2复习一3声母gkh的教学v的教学

1、bpmf的认读及书写3正确拼读音节

2、dtnl的读音拼写及与单韵母的拼读和带调读;

3、练习巩固6个单韵母,10个声母及拼读音节3gkh的读音书写及拼读和三拼

重点:bpmf的发音及音节拼读,认识汉字;

难点:iuv的二声三声发音及韵母带调读重点:dtnl的发音拼读认识汉字;gkh的发音,三拼音的拼音及认字;难点:nl的发音和与韵母的拼读;三拼音的拼音方法(课时数:16)

10.10----10.14

10.17----10.217周\8周1声母jqxzcs的教学

2、声母zhchshr的教学2复3韵母aieiui的教学

1、复韵母的认读及书写,音节的拼读及特殊韵母er的认读,认识生字朗读句子,会读儿歌2、五个前鼻韵母四个后鼻韵母的认读书写及音节的拼读认识汉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1、重点:发音,音节拼读和认字;难点:er的发音

2、重点:发音,音节识记,拼读及认字;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课时数:16)

10.24--10.28

10.31----11.49周\10周

1韵母aoouiuieueer的教学2复习三3韵母aneninununangengingong的教学4复习四5拼音检测

1、复韵母的认读及书写,音节的拼读及特殊韵母er的认读,认识生字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2、五个前鼻韵母四个后鼻韵母的认读书写及音节的拼读认识汉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1、重点:发音,音节拼读和认字;难点:er的发音

2、重点:发音,音节识记,拼读及认字;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课时数:16)

11.7----11.11

11.14----11.1811周\12周

课文(一)1、秋天2、小小的船3、江南4、四季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语文园地四

1、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字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2、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课时数:16)

11.21----11.25

11.28---12.213周\14周

识字(二)6、画7、大小多少8、小书包9、日月明10、升国旗

课文(二)5、影子6、比尾巴

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重点: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初步的爱国情感(课时数:16)

12.5----12.9

12.12----12.1615周\16周课文(二)

7、青蛙写诗8、雨点儿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语文园地六9、明天要远足10、大还是小11、项链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重点: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在课文故事里学会观察,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数:16)

12.19----12.23

12.26----12.3017周\18周语文园地七

12、雪地里的小画家13、乌鸦喝水14、小蜗牛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语文园地八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能从课文故事里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课时数:16)

1.2---1.6

(初九)19周期末复习查漏补缺(课时数:16)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5一、学科目标:

1、认识424个字,会写286个子,认识7个偏旁部首。

喜欢学习汉字,并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跪着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会试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习独立识字。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成语和格言警句。

5、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6、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并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愿望。

在写话中能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7、学讲普通话,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内容,能复述所听故事、所看音像作品的大概意思和精彩情节,又表达的自信心。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8、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见闻和看法。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册教材仍沿袭前面三册教材的编排特色,采用主题板块的形式。全册共有12个主题板块,依次为:

(一)春天来了、孩子眼里的妈妈、

(二)书里的故事、我们爱科学、幽默、劳动、音乐世界、神话、与众不同、爱在我们中间。

每个板块的内涵都很丰富,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构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学习过程。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重视学生自身的经验和愿望,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而且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的热情比较高,但是还不能掌握自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借助工具书来学习。上课思维比较活跃,不能很好控制情绪,学习方法上虽然有所进步,仍需着力引导。基础知识很扎实,汉字书写很规范。但是汉语拼音普遍掌握不扎实,不能正确拼读生字,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加强。写话方面部分孩子句子不通顺,需要继续锻炼培养写话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