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党建论文

学校党建论文

时间:2022-05-02 01:4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党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党建论文

第1篇

论文写完了那么我们就要着手靠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写作了,首先我们要清楚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要求等。本篇针对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来做范例,欢迎大家都来阅读借鉴。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美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4(13):216.

[2]韩晓军.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科技视界,2015(11):114.

[3]张慧婷.浅谈当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4(18):40.

[4]张丽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青年时代,2015(3):80.

[5]杨卫兵王务均.《大学生廉洁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46

[6]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强化公寓文化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9

[7]郝丽丽宋岩蔡慧慧,《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何芳.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

[2]郝晓芳.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浅谈.科学之友.2010.4.

[3]张春艳.基于Qt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研究与实现.大连海事大学.2008.5.

[4]霍亚飞.QtCreator快速入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5.

[5]郑何.Qt4开发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6]李琪,李聚宝,刘相坤.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

[7]施红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大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12.9.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国,等.对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3).

[2]陈翔.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6).

[3]杨志强.采矿业建立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设想[J].有色冶炼,1999(s1).

[4]金长星.高校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架及建设思路[J].石油教育,2007(3).

[5]章学军.高校内盗案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6]夏泽清,等.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维护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J].高校后勤研究,2004(3).

[7]骆清.高校学生公寓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第2篇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学生党员人数增多,如何在新时期充分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将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本文以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在融合的模式上做了具体的探索和尝试。

一、社会实践能有效促进学生党建工作

(一)社会实践能发挥学生党建工作效能

高校党建的根本目标是“以育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材,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党的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坚强保证。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在全面育人过程中能起到催化作用,强化了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融合“实践育人”的新理念。大学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了学生集体中的核心力量,能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政治核心的效能。

(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课堂

真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能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是学校第一课堂的延伸,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社会实践所带来的感性认识积累加速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吸收,而其平等渗透的教育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正因如此,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最为有利的手段,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打上更深的烙印。

在学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重视和领导下,园艺学院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队伍和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党员更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通过实践,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增强了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

二、社会实践为载体,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

(一)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观念的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学校或学院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舞台和方向,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进行活动。

为了更好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在学校及学院举办的重大活动中,我院组织学生党支部协办或主办各类活动,要求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党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极大体现。此外,在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努力促进社会实践的活动主体多样化,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力量,创造一定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氛围,支持学生自觉组队、自主立项,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开展社会实践的途径和内容

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应将校内社会实践应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渠道,尤其要发挥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的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如:在日常管理中,安排下班党员到各个班级中,深入了解各班具体情况,协助做好班级党、团建设工作;安排学生党员进行志愿服务;开展帮困助学;协助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等工作;协助做好文明离校;率先带头到偏远地方实习、就业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院结合专业特色,承办茶文化节、花艺文化节、果蔬文化节等具有园艺特色的活动。在校园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都活跃着学生党支部的身影,学生党支部积极承办或组织各大文化节的主要活动,正是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和参与,这些文化节已成为我院的品牌活动。如:茶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五党支部(茶学专业党员组成)主办;花艺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二党支部(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党员组成)协办;果蔬文化节由本科生第一、三、四党支部(园艺专业党员组成)主办;学院团委实践部的“百花园”,也成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个重要实践基地。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工作,锻炼与提高了能力,用劳动与工作为同学们提供服务,最终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活早已远离“围墙”的模式,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校外社会实践也成为大学生课余的重要生活内容。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必须充分重视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全面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应先走一步,在社会实践中起骨干作用,学院党委根据学生党建工作的需要设立专项实践调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等,重视培育大学生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先进性意识、学习意识和模范意识,激发他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奋发向上的热情。

学院党委十分重视校外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2006年暑假期间,园艺学院共有138人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活动,占学院总人数的15.42%。其中三四年级参与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2.34%;2007年,学院共有197人,共11支队伍参与社会实践或“三下乡”活动,占学校队伍的近11%。参与人数占学院总人数的18.45%,其中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93.42%。实践内容丰富多彩,有科技下乡、支教、结合专业实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志愿者服务、受灾调查、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等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专业,涉及面广。在这些社会实践中,队员们更多的收获是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农民,深入生产过程,将专业理论运用于实际,即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又服务了社会。同时,学院党委也积极鼓励同学们走进第二课堂,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仅在2006年,就申报了34项科技创新课题,为全校之最。

(三)强化社会实践的效果

第3篇

近年来,学院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完善一套好制度,建设一个好班子,形成一个好机制,营造一个好环境,培养一支好队伍”为目标,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学院工作重点和任期目标,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精心培育和谐向上的育人环境,形成了以党建带教学,以党建促育人的良好工作局面。近四年,学院党委连年荣获“校宣传报道先进集体”称号,学院20*、20*、20*年3次荣获校教职工运动会“精神文明单位”以及20*年度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团委连年获校“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一、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工作机制。院党委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更好地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党委一班人的集体作用,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素质;坚持“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根据党员数量和党员在学科、专业的分布,及时调整、完善党支部设置;选好党支部书记,配强党支部班子,明确工作职责,健全考评机制;着力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切实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班级、学生社团、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和网络虚拟群体;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推进学院各项工作规范化,调动师生参与学院民主办学的主动性,保持学院改革发展的连续性。

二、拓展工作平台,创新工作形式。依托与边检站等单位共建,组织党员出校门,进军营、企业、社区,请他们来学院,到支部,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变单一的政治理论学习为结合学科、专业现状,融合于学院发展、个人完善之中。通过名家论坛、系列讲座、主题实践、党员责任区等多个平台,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进一步健全书记院长接待日,完善值班制,推进院领导听课和联系系部、学生班级工作制度化,深入课堂,接近师生,及时沟通,从师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学院业余党校建设,发挥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熔炉作用;做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发挥“两课”教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教育资源,强化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效能;加强思想教育网站建设,发挥“网上政工”的导航作用。

三、强化教育管理,发挥先进作用。从落实党支部、党员目标责任制入手,在理想信念、组织纪律、工作学习等方面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着重好“四统一”工作,即:学习与实践的统一、言论与行为的统一、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统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统一;通过党校集中培训、党团课及日常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考察。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入党;组织开展好面上的政治学习,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这一主线,提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鼓励党员教师主动参与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教学基地的建设,积极参加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热心承担各项社会任务,特别是在科研、学科的团队精神培养和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体现先进性。

四、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院发展。学院党委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师德建设、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为突破口,以“文法学院如何实践先进文化”等主题活动为载体,为提高全校学生的人文社科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构建“活力、厚实、和谐”文法,确保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持和政治保证。继取得环境法学硕士点,实现我校文科硕士点零的突破后,20*年经济法学硕士点和资源与环境保护二级博士点获得批准,并新增本科专业3个。2007年和经管学院合作成功申报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强化建设项目—山东省矿区和谐发展研究基地;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开展“队伍建设年”等活动,选拔培养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中青年骨干队伍。先后有3人被学校评为“教学名师”,36名教师被学生评为“心目中的好老师”,10多人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获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认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2门课程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承担省级教改实验项目2项;建成了广告图文设计室、CATI信息中心、MIDI音乐制作中心等实验室,学院图书藏书量从1.8万册增至3万余册;共发表学术论文423篇(其中核心期刊117篇,CSSCI收录26篇),出版专著、教材48部。获批纵向课题15项(其中省部级1项,厅局级14项);两届研究生顺利毕业,培养层次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

第4篇

创新管理 努力做好党校学员组织工作 文章作者:zhshxi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7日12:32 创新管理 努力做好党校学员组织工作 党校姓党,是县委、县政府培训党员干部和提高公务员理论骨干素质的重要“阵地”和“熔炉”,随着改革的发展和公务员队伍的职能转化及学历变化,按照党校教育“教学是根本、组织是保证”,要求创新管理,不断改革,努力做好新时期党校学员组织工作。 一、转变观念,科学定位 一是学校定位。服务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加大应用理论研究,为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保证。 二是管理变位。变管理为服务,从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方向转变,根据班级性质或专业特点确定管理目标、方向和手段。 二、坚持“五抓”,创新管理 1、抓班

子。干训兴,党校兴,党校与干训共生存。党校教学质量是党校的生命,学员组织工作是这个生命的保证。校委一班人,坚持以教学为主,把干部培训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校委班子中分出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抓干部培训管理工作,重大问题坚持由校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一是共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二是与县委组织部共同拟定调训对象名单;三是研究决定每班研究主题和活动内容;四是与县委组织部共同确定班组干部和班委会人员名单,并由组织部派员在学校开班动员报告时大会宣布;五是班委会定期研究有关总结干部培训组织工作。 2、抓队伍。学员组织工作是保证,队伍是关键。我们始终坚持“高看一等,厚爱三分”,对组织员队伍严标准、高要求,选拔立场坚定、*可靠、综合素质高的干部担任组织员工作。具体到培训过程就是班主任的选拔任用工作,根据基层党校实际我们先后确定有五名具有高级讲师以上职称的优秀老师担任班主任(即组织员工作),使党校教学过程中的学员组织工作有比较稳定的组织员队伍,从而夯实了做好学员组织工作的基础。 3、抓服务。正确处理组织员与学校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坚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一是处理好班主任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班主任自觉接受校党委和县委组织部的集体领导,传达县委组织部和校委的集体意见和要求,执行校委的集体决定,切实履行组织工作职责,为完成培训计划、任务目标提供组织保证,做到从*上帮助、理论上辅导、生活上关心,坚持用教学吸引人、用活动凝聚人、用服务管理人,使学员享受全过程的服务,并融管理于服务之中。 4、抓制度。科学的管理必须是用制度去约束,使管理制度化、服务规范化。近几年我们先后制定了《课堂纪律十不准》,与县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学员请销假有关规定》、《组织部不定期点名通报》、《学员在校学习期间考勤发至学员单位》等,还和县纪委联合下发了《禁止学员在校期间用公款相互吃请的规定》,我们还积极配合县纪委不定时到各大小餐馆进行了明查暗访,有效地控制了学员在校期间推磨转圈、互相请吃的不良风气。把帮助学员树立良好学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相继出台了《学员读书笔记评比制度》、《考试制度》,开展 了看平时表现,比党性锻炼;看读书(听课)笔记,比钻研精神;看考试成绩,比进步大小的“三看三比”活动。在学员中形成了比学习、重提高;讲党性、有进步的良好风气。我们用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开发的《水镜牌干部理论水平测评系统》软件对学员入学和在校培训后的情况进行上网微机考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5、抓主体。学员是主体,党校最大的资源优势是学员优势。我们规范程序,实现学员考核办法的创新,对学员受训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既是党校促进学习、提高质量和检查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组织人事部门集中考察和合理使用干部的重要途径和依据。过去那种传统的“总结、鉴定加评比”的考核办法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党校教育和干部考核工作的需要。如何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的考核机制让学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对此,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是由印象考核向要素定量考核的转变。我们把党性锻炼、学习纪律、读书笔记、组织能力和结业论文等五个要素作为考核基本内容,对学员受训情况进行客观定量考核。考核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成果。2003年,在南漳县基层党建“说事”活动开展一周年之机,我们组织学员开展如何进一步深化“说事”活动理论研讨,撰写论文80多篇,其中被省、市、县刊物采用26篇。为进一步加大基层民主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撑。 二是由单层考核向多层考核的转变。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出

了三层考核模式,即“班委会——班主任——干训科”,负责实施考核工作。“党性锻炼”由班主任会同班委会考核评定;“学习纪律”由班主任和班委会根据学员的到课率和上课表现综合评定;“读书笔记”由任课教师和干训科共同检查评定;“组织能力”由班主任和班委会结合学员平时能力表现考核评定;“结业论文”由指导教师会同论文评审小组进行评定。最后,由干训科在各要素单项考核的基础上,对每位学员进行综合考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成绩合格的将被通报并要求自觉参加下期培训补课。并将综合考核成绩记入干部学习档案。近年来,我县的干部调训基本上是由党校组织科提供要调训干部名单,组织部统一进行干部调训,对培训不合格的重新调训。这一作法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扩大规模,确保质量 近几年主体班保证在500人以上(系统整训、部门集训除外)。 今年上半年4期265人,下半年3期350人。 三年内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把全县11344名党政干部(包括村级干部普遍培训一遍)。 文章出处: 自己创作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5篇

一、“非遗”进教材,激发师生的爱国意识

茅山镇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共有非遗项目十余项,其中“茅山号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山会船”等两项为省级非遗,“佛教音乐”等3项为泰州市级非遗,“唱凤凰”等4项为兴化市级非遗。历史悠久的特色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古老而优秀的地方文化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有些项目甚至有失传的危险。

为整理、挖掘家乡文化,在茅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作为地方文化事业传承者,学校毅然扛起了这面大旗,先后组织编写了《茅山烽火》《茅山古镇》《茅山号子》《歌从茅山来》等4套校本教材,其中《茅山号子》获泰州市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歌从茅山来》获泰州市校本读物二等奖、省校本教材三等奖。

编写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教育教学。学校利用“九年一校址”的优势,安排三~九年级每周1课时,引导师生学习、研究家乡文化,了解家乡历史。既丰富了师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二、“非遗”进教研,调动师生的爱国情感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深入研究家乡非遗、发展家乡文化,2011年11月,学校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学会课题《利用茅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研究》,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规划,精心组织研究,形成并通过了中期阶段性报告。理论研究方面:2011年12月,郭子林老师《依托地方非遗资源,创建乡土特色学校》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大赛二等奖;陆文海老师《开发节日民俗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孙秀娟老师《利用地方非遗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获三等奖;陈小华老师《汲取地方营养,实践滋养心灵》在市少先队工作大会上交流。课堂教学方面:卢丽霞和郭子林老师指导的“走近景德禅寺,探寻茅山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评为市级公开课。综合实践方面:沈娟、陶沙两位老师收集整理了部分原生态茅山号子;王小柏老师收集整理了茅山地区民间建房“上梁”吉祥语,并对这一习俗进行了探究;陆冬梅老师着眼于茅山民间面塑艺术,关注学生动手动脑的艺术体验;陆秀成老师着眼于茅山庙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此外,学校还利用创建泰州市“一校一品”党建文化特色学校的契机,求真务实,狠抓《承接历史流韵,引领校园文化》特色品牌的落实,将地方文化、学校文化、党建文化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组织到位、规划科学,宣传到位、全程参与,行动到位、力求实效,通过党建特色品牌活动的研究开展,带动特色学校的建设。

三、“非遗”进阵地,感染学生的爱国之心

为让广大师生更加充分了解家乡文化,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了总计150m2的“三绝流韵,四海名扬”大型宣传栏,将茅山号子、茅山会船、茅山景德禅寺、茅山庙会等“非遗”文化浓缩其中,从“文从山中来、歌从田里来、风从船上来”3个方面作了具体介绍。

有了这块宣传阵地,一二年级的老师利用它来指导学生的普通话,将家乡文化编成朗朗上口的新童谣让学生熟记心中;三~六年级的老师利用它来指导学生作文,将家乡文化谱写成动人的篇章;七~九年级的老师利用它来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小导游、宣讲员。广大师生通过读、写、记、宣,将家乡文化了然于心,也进一步感染了他们的那颗爱国之心。

四、“非遗”进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非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学校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镇文化中心、景德禅寺、会船广场、敬老院等4所德育基地。组织广大师生每月一次在德育基地中实践,学唱茅山号子、学撑茅山会船、欣赏佛教音乐、扮演庙会角色。学生们在基地中耳濡目染、身体力行,既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

五、“非遗”进实践,磨炼学生的爱国意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茅山的“非遗”文化大多是操作性、实践型的项目,必须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磨炼。为提高师生的践行意识,学校珍惜各种机会,以国家级非遗“茅山号子”为龙头,积极为师生搭建“非遗”的展示平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影响。

“茅山号子”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农业生产活动,“号子进校园”活动已在学校全面展开,走进校园便能够听到号子的声音(校园铃声、师生演唱),看到号子的介绍(文化墙、校本教材)。通过“号子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低年级学生知道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高年级学生则在实践中学会了插秧、打谷、车水、挑担等基本劳技。学校还根据号子曲谱开展“即兴填词”活动,引导学生歌赞美丽的校园、富裕的家乡、和谐的祖国;创作校园号子,歌颂学校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会做人的能力。

学校师生表演的“茅山号子”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及省、市级大奖;两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演出;拍摄的纪录片被中国教育电视协会评为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一等奖。中央电视台专程到学校采访“号子进校园”活动现场。2012年,我校师生自编自演的校园号子系列之――幸福少年,获泰州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小学甲组一等奖。2013年5月,泰州电视台“珍藏泰州”专门来学校摄制了《教唱茅山号子的女教师》。2013年7月,张卫华老师被兴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兴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茅山号子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12月,孙秀娟、张卫华等老师自编、自演、自唱的“茅山号子”《普法宣传到田头》代表兴化市司法局参加泰州市首届法制文化节文艺调研,获银奖。号子进校园,家乡在我心。传承家乡艺术就是对家乡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第6篇

1.1构筑高水平学科平台

南方医科大学现有医学、理学等7大学科门类,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9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5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一大批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专家,形成了一批人才济济、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和学科群,并以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建设与博士、硕士学位点建设两条线提高学科平台水平,以精品学科为龙头,探索多学科协同创新培养的路径,创建开放、创新、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筑起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学科平台和学位授权体系.

1.2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大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水平、业务水平、创新能力和指导水平.为适应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南方医科大学实行导师分级分类制度,将导师分为两级五类,即学术学位博导、专业学位博导、学术学位硕导、专业学位硕导和兼职导师.分级分类制定导师遴选标准和条件,学术学位导师侧重科研项目级别、经费等条件,专业学位导师侧重专业技能和应用特色技术指导能力.近年来,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情况,南方医科大学加强了与校外医疗单位深度合作与实质性融合,建立了40余家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在基地聘请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能手为南方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目前,南方医科大学拥有学术学位博导315名,专业学位博导95名,学术学位硕导258名,专业学位硕导379名,其中203名专业学位硕导来自联合培养基地.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南方医科大学加大了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了导师聘任培训制度、任期考核体系和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制度,切实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责、权、利,既能加强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奖助学金申请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又能引导和规范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行为.

2注重质量监控与多元评价探索,强化协同创新与成效

2.1深化研究生招生改革

一是实行多元化人才选拔机制,选拔有科研潜质、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研究生.加大优秀本科生推免招生比例和提前攻博、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二是实行大学科集中复试,加大按一级学科和跨学科招生力度,加大复试所占比重,采取双向选择和内部调配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导师,尊重培养单位的录取自,尊重导师和考生的双向选择权[3].三是优化研究生招生资源配置.研究生招生名额在院系、学科、导师间的分配是一项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结构质量、指导质量的全局性工作,学校在招生资源配置方面要有明确的导向来调控[4].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招生计划分配采取了“三重一扶,分类下达”的基本原则,即:向重点学科、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导师倾斜,同时扶持重点发展或具有良好科研发展潜力的学科.

2.2科学把握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

为积极引导和推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南方医科大学结合学科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能动性,探索出多样化的学位标准和评价办法.为体现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层次以及培养目标的差异,学校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所辖学科、专业具体情况,制定不低于学校标准的硕、博士学位授予条件,学位授予标准呈现出多样化.另外,个别优秀学生因学科或导师科研工作需要,不能按学校要求发表学术论文,通过一定程序的学术评价,两级学位委员会通过评审也可以准许其毕业并授予学位,使学位评价体系在内容上具有差异性,评价标准上具有科学性,评价结论上具有权威性.

2.3鼓励团队协同创新

建立并完善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为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标准[5].为激发研究生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自主创新能力,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最新科研信息,拓展视野,并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协调能力,南方医科大学大力倡导和鼓励研究生在导师组指导下开展跨学科专业的联合攻关,其研究成果归研究团队共享.为鼓励研究生参与高层次团队协作攻关,南方医科大学规定凡共同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视影响因子可以使几个人同时获得学位.

2.4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关

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南方医科大学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严把“出口关”,一是为避免论文完成后出现统计方法错误或统计分析错误,学校要求所有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都必须先过统计审核关,才能提交评审、答辩.二是加大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力度,在职申请学位及全日制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率达100%,并规定研究生只有通过论文盲审才能申请论文答辩.

3注重激励机制与育人环境建设,提升创新动力与活力

3.1以研究生为本,建立了多层面、全方位的奖助体系

研究生奖助分为国家、省级、学校、培养单位(科室)、导师五个层面,院士奖学金(优秀奖学金)、普通奖学金(生活补贴)、“四助岗位”助学金和科研奖金四大类别.优秀奖学金奖助级别分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三个等级,奖助标准为10万至5000元不等;普通奖学金(生活补贴)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覆盖面为100%,费用实行导师、培养单位、学校共同分担制;“四助岗位”助学金面向所有全日制研究生设立“助管、助教、助研、助医”岗位;科研奖金主要为学校科研部门针对有突出科研贡献的研究生的科研奖励.新的奖助体系实施以来,对研究生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保障激励作用.一是实现全覆盖,即确保每名没有生活来源的研究生得到不低于同类院校的生活补贴;二是保证重点,即重点向基础科研和博士研究生倾斜,较大比例提高奖助金水平;三是注重创新,集中资金重点扶持创新项目,重奖创新成果.

3.2健全学校、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四级管理体系

改革研究生管理模式,做到责任明确,重心下移,重点发挥培养单位、导师和研究生自我管理作用.公共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移交培养单位管理,由培养单位负责研究生的行政管理和党团组织建设;科室、导师将研究生纳入科室集体管理,对业务学习、思想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文体活动等负有全方位管理义务和责任;研究生充分利用研究生党团组织、研究生会的凝聚力,发挥研究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摸索出“一二三四”德育工作新模式

研究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6],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紧抓“两个重点”,重点改革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三个阵地”,一是研究生党建工作阵地,二是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三是网络舆论阵地;发挥“四方力量”,一是研究生工作部的决策指导和监督控制作用;二是导师育人关键作用;三是研究生辅导员促进作用;四是党团组织、研究生会的自我管理作用.

4结语

第7篇

一、教学工作

1.加强教学日常管理,保证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本年度因学校发展需要,年中学院、系两级领导班子进行了换届调整,这对于软件学院的教学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这种新的严峻形势

下,学院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按时落实率达100%,课程考试成绩按时提交率100%,全年无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发生,教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双师队伍

软件学院积极打造专业化的双师队伍,十分重视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

养,学院与国内外多家高水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支持并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同时也引进企业工程师参与学院的教学工

作。

3. 深化教学改革进程,积极参与教学研究

软件学院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2014年,软件学院共获得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获得校教学综合改革项目13项;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全省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发表教学类论文15篇,编写教材8部。

本年度,学院继续推进学生考核方式方法改革进程,全年有7门课程采用项目实践、论文、答辩等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另有2门课程通过了学校考核方式改革立项,于本学期期末实施。同时,学院全力推进CDIO教学方法改革和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 加强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各种竞赛

本年度,软件学院本着“以赛促学”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意大赛和创新实践项目。学院显著加大资金和师资投入,成功举办“东悟杯”第四届程序设计大赛。全校200多名学生参赛,还首次吸引了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学院等兄弟院校50余名学生参赛。院领导班子对本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亲临一线进行宣讲、指导和研讨,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年度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有23人次在ACM-ICPC省级以上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奖,有21人次在 “蓝桥杯”全国软件人才设计大赛中省级以上获奖,有5人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奖,有3人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省级奖项,15人在黑龙江省首届高校移动应用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尤其本年度两次获得ACM亚洲区铜奖,创造了学院在学科竞赛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5. 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积极参与教学工程建设

本年度,学院将教学内涵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提出人才培养要抓住本质,我们培养的是软件工程师,而不是编程工匠。学院提出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因此在修订的新版培养计划中增加了人文通识课的比重。

6.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国际合作办学一直是软件学院的特色所在,本年度学院继续加深了与台湾中华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在继续办好学生国际交流学习,学分互认等工作的同时,加强两所学校课程体系的接轨。尤其针对教师赴台访学、进修以及培训等新的合作领域达成了初步的意向与共识。学院与一些知名国际企业也就专业方向课、实习实训等教学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学院大力支持并鼓励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掌握国际交流的基本技 能,完善英语四、六级与奖学金评定挂钩,提供移动英语听力环境平台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加大双语课的英语授课比重等具体措施。

7. 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

8. 提出建立企业导向式实训中心,打造新型实训教学理念

本年度,软件学院对学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认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多次实际调研,发现课程设计设置在期末考试前几周集中进行,使得重要的课程设计环节实际成为学生期末考试的复习周,名存实亡,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采用传统到哈市一些企业中进行,但哈尔滨的IT企业形式单一,产业链不全,一些企业甚至只是专门提供这种实习服务而已,水平不高、不接地气,且劳民伤财。

针对以上问题,软件学院领导班子与学院骨干教师、知名企业管理层以及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研讨与论证。在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企业导向式实习实训培养理念”,与多家高水平企业合作计划将学院的实训中心打造成全新的“模拟企业”实训模式,承接全院学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并将其贯穿于整个学期,改善目前传统实习实训流于表面、脱离实际的弊端。本年度已经完成了一些前期部署与准备工作,相应的建设经费已经列入2015年学院经费预算,实训中心的人员也进行了补充,华为和VMWare公司已经承诺提供相应的企业教学案例支持。

二、科研工作

9.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实现学院类型转变

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重视科研参与科研。组织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出台学院科研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科研工作,加强科研成果的凝练和提升。本年度学院教师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40篇,其中SCI检索2

随着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学院还将继续在学科建设上加大力度,努力实现学院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

10.启动科研团队培育计划, 形成有特色的科研方向

初步凝炼企业智能计算、机器翻译、物联网及移动云计算、网络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和网络安全五个科研方向,并针对这五个方向,启动科研团队培养,在外部环境和人员配比上给予支持。完成了学院科研项目及成果的网上信息。组织完成本年度科研工作量的统计工作。

三、学生工作

11.学理论树典型,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素养。各基层团支部完善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团活和班会,及时上交思想汇报。

贴近学生实际,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五四青年节、党的生日、国庆、一二。九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建国六十五周年

”复兴中国梦,我与祖国共成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主题,各团支部共召开团活140余次。

加强学生干部培训。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干部培训教育活动,注重通过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

挖掘典型,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建立优秀学生榜样库,11月初,学院召开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请省道德模范人物获奖者姜妍、北京校友会儒苑奖学金获得者闫庚哲、签约阿里巴巴的张洪亮同学作先进事迹报告,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力

量。

12.”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 ,做好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和执行学校和学院的要求,辅导员每周至少深入学生寝室两

次,每次不少于1个小时。并且经常深入学生课堂,积极与任课教师沟

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完善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确保每一个经济困难学生在得到帮助的同时,能够使他们诚信、自立自强和努力学习。做好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的评定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的服务工作,保证想贷款的困难学生都能贷上款,解决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加强同寝室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寝室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寝室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寝室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学生会开展了爱劳动、寝室文化节等争创卫生寝室、文明寝室活动,并对文明寝室进行表彰。

关注特殊群体,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坚持每个月都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工作,排查结果及时上报学生处心理咨询室,并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疏导。

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稳定意识。在全院学生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利用防火、防震实际演习、”讲座“和”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顺利完成了2014级415名新生报到、入学教育等工作,通过思想政治教

育、诚信教育、感恩、校风校纪教育、爱校教育等,尽快帮助新生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将来的大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

础。

1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开展学风考风建设工作

加强思想教育,对大一学生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

的,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同时充分发挥纪律约束机制,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学长的榜样作用,使低年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继续贯彻落实学校”新生班主任“和”新生助理班主任“制度,很好地发挥了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业导航和成才指导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紧密配合,各司其职,进一步加大新生晚自习的检查力度,保证晚自习的出勤率。

全面规范课堂秩序,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继续贯彻学院学生考勤制度,辅导员坚持深入班级查课了解学生学习、出勤情况,定期与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按照学校要求,对一学期超过5学分和累计超过10学分的学生给家里邮寄发放”学生警示通知单“以示警告。全年邮寄”学生警示通知单“601份。

加强对学生外语学习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院四六级考试过级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加强四六级考试信息和经验的交流,着重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和专业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14.开展科技文体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为丰富全院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院团总支、学生会陆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本年度我院团总支获得校五四红旗团总支,软件 11-5班团支部获得校五四红旗十佳团支部,我院在学校新生运动会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学校运动会取得团体第五名。

积极发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服务功能,实行志愿服务品牌化和基地化,本年度建立道里区敬老服务中心、哈尔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平小学等三个志愿服务基地。

培养我院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等,在全院创造一种浓厚的科技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ACM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等各类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英语大赛。

15.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学生实践、实训基地。一年来,共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东悟科技有限公司等达成人才培养以及就业实践基地的合作意向,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实践、实训基地。

16.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保持党员先进性

完善党建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形成了软件学院积极分子管理制度、软件学院学生党员管理制度、软件学院学生党员评优制度、考勤制度等,使今后各支部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抓好学院党员发展工作和分党校工作,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和发展的力度,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发展对象推荐和党员发展的测评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党员发展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本年度按照学院党员的发展计划,按时地完成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共发展党员48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49人。

学生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建立学生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软件学院学生培养的特色,结合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定制班党员的管理模式,并在组织部党建创新计划中立项。摸索出了定制班党员的管理的新模式。

充分发挥党员在学风、考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先进性。组织学生支部过好组织生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党支部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并召开座谈会,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鼓励党员大学生进行理论研究。

四、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

17.重视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和谐的团队文化

文化是一个团队的灵魂。大学教师和大学生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因此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在学校要学习知识,更要有文化,正如所期望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营造和谐、正气和快乐的气氛,学院成立了教工足球队,并在学校的7人制足球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成立了教工合唱团,坚持每周一练,并在迎新晚会上献上歌曲,达到了师生同乐的效果。学院的新网站已经成为宣传软件学院的有效窗口。

18. 加强党建,做好肃纪工作

通过整顿劳动纪律、干部作风、教风和学风、财经纪律、违规使用科研经费问题,清理整顿违规办学、公用房屋、场地、仪器设备使用、印鉴的管理和对外合作协议、不合理制度,排查安全隐患等工作,严肃了劳动纪律,干部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担当意识有了明显改观,重新整理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9.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软件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虽然一直以来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来抓,但面对学院的快速发展,面对近1800人的学生数量,目前的师资力量还显得过于薄弱。教师职称结构虽然明显改善,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议学校在引进人才和教师职称评定方面能考虑软件学院目前急需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政策方面予以倾斜和进一步支持。

20.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软件学院历来重视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学院奖励政策提高教师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学院教师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但由于学院教师年龄普遍偏低,青年教师过多,教学经验还不是特别丰富,使得学院每年教学项目申报数量虽多,但获批比例不高。

学院将成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教学研究指导小组,对青年教师申报教学项目予以指导。同时,也建议学校适当考虑软件学院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类项目的评定中予以一定的扶持。

2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扶持

第8篇

大学辅导员在"八荣八耻"学习座谈会上的发言本文来自

当前的青年学生是具有典型的独生子女特征的一代,依赖性较强,个人独立意识和奋斗精神缺失;同时他们的成长又处于社会快速转型阶段,或多或少地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明显存在着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个别甚至无视道德规范等情况。因此如何切合青年学生的实际,将“八荣八耻”精神内化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成败。

首先,唱响主旋律是基础。通过旗帜鲜明地推进“八荣八耻”的舆论宣传,给学生产生更大影响、留下更为深刻印象。对于高校德育的全局而言本文来自,一方面学校要在人文类课程和专业课学习中体现“八荣八耻”精神内涵。人文类课程要在中国文化传承、现代道德规范、哲学思考引导等诸多方面激发学生讨论“八荣八耻”精神内涵的兴趣,使他们逐步认同和接受。而专业课程中,通过知名专家学者辛勤劳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他们崇尚科学、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在严格学术论文的要求和学术道德规范中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格;还可以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专家学者学成回国、奉献人民的经历让学生感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真情。另一方面要调动好高校的学生辅导员的积极性,注重引导优秀的学生党员干部,配合第一课堂,围绕“八荣八耻”开展唱响主旋律活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最强音。例如,借助各个红色网站(包括学校主页、党建网、宣传部网站、邓研会网站、生活园区网站等)、各种宣传媒体(学生报纸、学院杂志等)、不同宣传手段(组建宣讲团、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广泛发动,将“八荣八耻”深入学生生活。

其次,润物无声是关键。以“八荣八耻”纲要,开展特色活动,潜移默化地推进荣辱观教育。

实际上,“八荣八耻”精神内涵应该更多体现在第二课堂中。譬如,以时政讨论激发爱国热情,以公益服务增强服务人民意识,以创新实践激发科学探索兴趣,以生产实习感悟辛勤劳动价值,以体验式活动渗透团结互助精神,以诚信档案引导诚实守信态度,以法律常识普及推进遵纪守法意识,以名家成才论证艰苦奋斗精神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一定要高举“八荣八耻”旗帜或是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学生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围绕其中的一点或是几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领悟的空间,在增长技能的同时体会到“八荣八耻”现实的价值。

第9篇

[关键词]党校;函授面授;教学质量

党校函授教育是整个党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运用函授教育形式培训干部,为一大批难以脱产学习的党员干部提供了在职深造的机会,党校函授教育已成为广大干部系统学习理论和管理知识、提高自身学历层次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党校函授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如何进一步深化函授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函授教育质量,是当前党校函授教育工作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函授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搞好面授教学,提高函授教学质量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抓好学员面授前对教材的预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面授前对教材的预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在面授前的预习是提高函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员并没有进行面授前的预习,面授时有相当一部分学员的教材无一点墨迹,是典型的“卫生书”。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对学员的入学教育抓得不够;一些学员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抱着混文凭的态度;一些学员是不能正确处理好工作、家庭事务与学习的关系忽略了预习,存在面授时等待老师讲授的心理;也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较好地组织学员进行课前预习,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时不认真讲授,照本宣科,学员听起来索然寡味;此外,一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失之较宽,给一些学员在考试中有可乘之机,平时不加强学习,考试时夹带作弊。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严格要求,抓好抓实。

二、抓好面授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提高函授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把好面授考勤关

面授时教师要在短时间内讲清楚本学科的重点、难点和必须掌握的内容,并指导学员掌握自学的方法,使其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疑难问题等。因此,必须要求学员按时到课,认真听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面授到课率,这是保证面授质量的前提。那么怎样抓好面授考勤工作呢?

首先,要加强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学员大多数是党员干部,工作忙,事务多。但要从主观上多教育,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使学员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针对函授教育在职、学习业余的特点,要指导学员合理支配时间,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学习与家务的矛盾,珍惜学习良机,刻苦学习,做一名合格干部,以不辜负党的培养教育。

其次,坚持考勤登记制度。面授考勤工作,函授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干部都有责任关心、过问和抓好。但具体工作应由班主任全面负责,任课教师和班干部密切配合,共同来做好这项工作。可实行“三级负责制”。1.班主任负责。坚持面授期间班主任课前点名和课后收纸条相结合的考勤方法。课前点名,即每次面授时,提前10分钟到教室点名,并跟班听课一课时。其目的除了了解教学情况外,还负责对迟到的学员进行考勤,随时掌握班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缺勤学员及时联系,促其来参加面授。课后收纸条,即每个学员写一张有自己名字的小条,下课时,班主任在教室门口,出去一个学生,收一张条子,然后统计出勤情况,其特点是时间短,准确性高,不影响上课;2.任课教师负责。由于班主任不可能整个面授时间都跟在班上,那么任课教师配合做好考勤工作就尤为必要。但是面授时间短,任课教师不可能每次都利用上课时间去做考勤工作,只能根据教学的情况,不定期地进行考勤;3.班干部负责。班干部都与同学在一起,考勤方便准确,平时可由班组长考勤登记,名单交班主任。

(二)抓好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和答辩

毕业论文是对学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综合性考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实现函授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函授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认真严格地组织实施。要重点抓好选题、教师指导和答辩几个环节。

选题要有专业性,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选题要有专业性,才能使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得到应用,这是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因此,学员的毕业论文题目大多数都应结合自己的工作。这样可以得到单位领导的支持,又可以用于指导现实工作。论文的撰写、定稿,指导老师必须起到把关的作用。要严格把好选题关,提纲审查关、写作修改关等各个环节,确保论文的质量,不合格不放行。

答辩是培养学员概括和表达能力的一次重要训练,也是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一次综合性检查。搞好毕业答辩必须作到以下几点:一是指导教师应全面认真地审阅毕业论文,并写出评语,对学员成绩提出初步意见。二是答辩委员会的每个成员要认真审阅毕业论文,并逐篇设计答辩题。三是认真组织答辩。答辩要重点提问和集体把关相结合,坚持标准,客观公正地评定成绩。答辩后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三、面授后组织学员学好教材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保证

面授中,虽然教师尽力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但是突出重点也不能不受时间限制,兼顾一般也难把教材中的基本内容都包括。为弥补面授中的不足,不得不进行面授后指导下自学,因此,教师要抓好面授后学员的作业,通过做作业来巩固知识,复习好教材。在作业的安排、布置上,要避免随意性,因此,作业是检验学员会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实践锻炼,它也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所以教师对作业题目要精心设计,不能应付差事,随意布置。作业的安排、设计,我们可结合授课情况和教学计划要求来安排。

参考文献:

[1]孙晓林.提高党校函授教学质量的途径[J].理论学习与探索,1999(3).

[2]吕军书.提高党校面授教学质量之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6).

第10篇

1、做好综合协调及党委决议的督促落实工作,完成了党委文件、纪要、计划、各种汇报、总结的起草工作。

2、参与制定《学院“”建设规划》、《学年工作要点》;制定我院《系、处级单位年终工作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今年的单位考核工作。

3、不断加强自觉服务意识,完成党委会议、总支书记会、处级干部会等会议的组织、保障和服务等工作。

4、在年初的“学费”风波中做好相应工作,维护了学院稳定;做好接待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积极听取意见,参与院领导定期听取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

5、做好文书工作和保密工作,收发送阅文件1402份;整理文书案卷17卷,登记待销毁文件1420份。

6、制定院领导接待日计划并负责好落实工作。

7、加强校园有线电视网络建设,保障学院有线电视网络的正常运转。

8、在全院师生中开展了保密法教育活动,开办广播保密宣传专题十期。完成“四五普法”的总结。

9、协同组织部抓党建工作,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理论研讨,开展“七一”纪念活动。

10、与院办一起办好《学院工作简报》。

11、与院办、工会落实《校务公开实施办法》。

12、参与兄弟院校领导来我院接待等工作;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13、参加省教育工委14期中青年干部学习班。

二、宣传部工作

今年重点围饶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荣辱观教育、迎评工作、纪念胜利70周年、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等主题展开宣传工作。重点抓好党的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工作。

1、起草了学院《学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安排》等文件,并就加强迎评宣传、和谐校园建设等工作拟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2、负责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落实和处级干部周二政治理论学习的组织。目前处以上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已进行了15次。

3、根据理论学习需要,订购学习材料30余种,收集整理《中心组学习材料汇编》电子版三期。

4、负责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的制定、落实、总结和推荐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工作。

5、建立党办、宣传部和统战部网站,完成了和学院主页的链接;

6、顺利完成《院报》的采编、审稿和发行邮寄等工作,全年出版〈院报〉10期和合订本1期,根据评估宣传工作需要,开办“迎评专栏”已满一年,自上期起将“迎评专栏”扩大为一个整版。

7、组织政工干部、学生干部参加各类上级组织的报告会事迹展等。

8、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立一年多来,参加省思政研究会活动3次,推荐论文10篇,推荐先进性教育论文5篇,获省教育工委教育厅表彰4篇,1人获思政研究先进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立以来收集论文68篇,其中发表44篇,核心刊物10余篇,配合评估工作,计划编印《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论文集》,自己还撰写了党建方面的论文多篇。

9、围绕学院重大活动搞宣传。做好场景气氛营造、拍照、新闻媒体邀请等工作。今年校外媒体宣传报道我院各类活动及个人400余次。今年还完成“省15规划成就素材集”学院部分的内容。利用〈院报〉、展板、橱窗、广播等配合搞好宣传工作,共出各类宣传栏10期,计展板73张,开办广播专题10个。

三、统战部工作

1、继续抓好中央五号文件的落实工作。

2、落实西北五省区高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党委会组织学习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加强我院统战工作做了专题研究。在各总支设立统战委员。

3、完成统战工作自查调研报告,重新整理、统计造册各类统计表:

《学院党外高级知识分子基本情况》;《学院副处以上党外领导干部基本情况》;《学院各党总支统战委员基本情况》;《学院侨联组织基本情况》;《学院各派基本情况》;《学院省文史馆员基本情况》;《学院省、市、区政协、人大委员、代表基本情况》。

4、12月11日,我院统战工作接受了省委统战部和教育工委的检查,并同我院派、非党高级知识分钟代表进行了座谈,上级领导同志对我院党政支持统战及统战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

5、加强与派、无党派的联系工作,协助各党派加强其自身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积极配合省民进做好我院民进支部改选前的准备工作。支持学院民革支部完成了改选工作。

6、做好派和非党民主人士后备干部的推荐工作。今年配合省委统战部推荐一名党外高级知识分子作为省统战后备干部。

7、积极向省、文史馆推荐人才,目前正在研究推荐中,等待党委会研究。

8、积极配合省、市委统战部做好年政协、人大代表换届前的有关工作,对我院已有的两名市政协委员情况进行介绍和推荐。

9、完成了“陕西省高等院校统战工作情况”(包括民主的党派等)的统计工作。

10、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最近被市侨联评为先进集体。

11、每年召开侨联、派春节茶话会等座谈会,征求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双节对重点统战对象进行慰问。

四、“迎评”准备工作:

1、关于近年媒体宣传我院情况(电视媒体报道不在统计中)。整理1998—年媒体宣传我院资料12辑(两套)其中1998-2002合订本1辑;各1辑;年2辑、年4辑;黄土画派(含刘文西及客座教授)、杨晓阳院长专辑各1辑;其他院领导合订专辑1辑。

2、整理《西安美术学院规章制度汇编》(党群系统部分);

3、整理了-年党委所有文件;

4、编印《“迎评”知识问》;随着学院“迎评”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编印《“迎评”宣传手册》。

5、编印《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文件汇编》;

6、组织整理“迎评”宣传标语共五十条,分不同阶段在校园悬挂。仅11月悬挂8条;

第11篇

一、选调(考聘)职位、职数

党政直属事业单位文秘6名,计算机管理人员1名;农村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各4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2名。以上人员均为全额事业编制。

二、选调(考聘)对象及条件

1、政治合格,品行端正;

2、年龄、学历及工作年限等要求:①报考文秘人员条件: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1979年1月1日后出生),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硕士研究生年龄放宽至32岁(1977年1月1日后出生);②报考计算机管理人员条件: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1979年1月1日后出生),具有计算机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工作经历2年以上(20*年7月前参加工作);③报考教师条件: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下(1974年1月1日后出生),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

3、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4、凡因犯罪被刑事处罚或开除公职的人员,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均不能报名。

三、选调(考聘)程序

按照简章、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等程序招考聘用。

(一)简章

招考简章通过*日报、*晚报、*党建网、*市人事人才网、雁峰组工网等媒体、网站向社会。

(二)报名

1、报名时间:2009年2月23日至27日,上午8:30至下午17:30。

2、报名地点:雁峰区政府机关大院B栋7楼702。

3、报名要求:每名报考人员只能报考一个职位,统一采取现场报名。报名时,报考人员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等原件及复印件和一寸免冠近照2张。有工作经历要求的职位须提供单位出具的证明。2009年全日制应届毕业生须提供由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签署意见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报考人员报名与参考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资格初审合格后进行现场数码照相(准考证等统一采用现场拍摄的数码照片)。每人收取考务费200元(含数码照相费)。

每个职位招考计划数与报名人数的比例原则上不小于1:5,达不到比例的,相应调整招考计划数。

(三)资格审查

报名时,由区招考办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初审,初审合格的,准予报名。报名工作结束后,进行资格复查,合格者发给准考证。2009年3月4日,考生到报名点领取准考证。

报考者必须如实填写《报名登记表》,提供真实有效的证件及复印件。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体检、考核或聘用资格。

(四)笔试

1、笔试范围和内容:报考文秘职位的考生,需参加政论文写作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科考试,每科满分100分。政论文写作主要是测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考生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资料分析等能力。报考计算机管理职位的,需参加《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科考试,每科满分100分。《申论》主要测查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报考教师职位的,需参加《综合知识》(语文、数学、英语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两科考试,每科满分100分。

2、笔试成绩合成方法:笔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报考文秘职位的考生,笔试成绩按政论文写作占8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占20%的比例合成;报考计算机管理职位的考生,笔试成绩按《申论》占6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占40%的比例合成;报考教师职位的考生,笔试成绩按《综合知识》占60%、《教育理论》占40%的比例合成。笔试成绩相同的,按政论文写作、《申论》或《综合知识》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名。

3、笔试时间、地点:2009年3月7日上午,具体地点见准考证。

①文秘职位

8:00—10:00政论文写作

10:30—12: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②计算机管理职位

8:00—10:00《申论》

10:30—12: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③教师职位

8:00—10:00《综合知识》

10:30—12:00《教育理论》

4、笔试工作的组织:所有的笔试由区招考办统一命题制卷,统一阅卷评分。笔试成绩将于2009年3月13日至15日在*党建网、*市人事人才网、雁峰组工网等网站公布。

(五)面试

参加面试的人选,在报考同一职位人员中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招考计划人数1:3的比例确定。

文秘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谈的方法进行,时间15分钟,满分为100分。面试具体按《湖南省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试行办法》实施。

教师面试以说课的方式、分报考科目(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进行,时间15分钟,满分100分。

面试时间、面试地点另行通知。

(六)体检

按照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的比例合成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考计划数依次等额确定参加体检人选。考试综合成绩相同的,以笔试成绩高的优先参加体检。体检时间另行通知。

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国人部发〔2005〕1号)规定执行。体检费用自理。体检不合格或弃权导致空缺的,在报考同一职位参加面试的考生中按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

(七)考核

经体检合格的人员确定为考察对象。主要考察现实表现和实际工作能力。如被考察对象不合格或弃权导致空缺的,可在报考同一职位的面试合格人选中按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经体检合格后再组织考核。

(八)公示

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等环节工作完成后,都要将结果进行公示,公布相应的合格人员名单,并接受考生的咨询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九)办理手续

公示合格的,按规定程序办理调入手续或编内聘用手续,签订《聘用合同》。2009年全日制应届毕业生暂未取得毕业文凭和教师资格证者,适当推迟办理手续,但不能超过2009年6月底。新聘人员须参加上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试用期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办理转正手续;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

四、组织实施

为加强对选调(考聘)工作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区选调(考聘)工作领导小组。整个招考工作由区选调(考聘)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详情可咨询招考办

第12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但主要集中在国内升学、就业和出国留学。本文分析了影响毕业生选择的诸多因素,并为大学生提出可行性建议。

1引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本次调查通过“关于北京地区大学生毕业选择情况调查问卷”的研究(数据来源于管理学院周亚老师提供的2004年人事局对北京高校2895个学生的调查结果),运用社会统计学原理进行系统分析,以得到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各方面因素,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北京地区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五所院校共289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此论文采用其中30%的数据,共849个样本,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对毕业生选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目前,大学生毕业主要有三种选择——国内升学、就业、出国留学。我们可以得出,本次调查777个有效样本中,超过半数毕业生选择国内升学,占有效百分比的54.2%,37.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5.0%的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此外,还有3.2%的学生对毕业选择不确定。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我们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研究从以下家庭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其中家庭社会因素又可分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所在学校等,个人因素可分为以性别、性格为代表的先天因素和以学历、成绩、综合能力为代表的后天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软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毕业生选择收到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从家庭、社会因素来看,是否独生子(女)对毕业选择造成一定影响,独生子女的出国概率显然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最为直接,这点与我们预期相符。学生在毕业后选择问题上,经济问题显然是最为直接的。所在学校的不同,也使学生在价值观上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再加之各学校培养方向的不同,使毕业选择产生很大差异。此外,有可能影响到毕业选择的家庭、社会因素还有很多,我们考虑了集中有代表性的因素,诸如,父母和亲友期望、周围同学等生活环境、社会舆论与评价、国家政策、学校老师的就业指导、学校的教育培养。其中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周围同学的生活环境对毕业选择的影响比较大,而其他因素则不明显。从个人因素来看,根据调查结果,先天因素中的性别和性格对毕业选择并未造成影响。这与我们的假设并不相符。可见,一个人先天并不影响发展方向。而与之相对,后天因素对毕业选择有很大影响。首先,学历不同,思维角度不同,做出的选择不同,研究生有更大的倾向进一步学习研究。个人成绩和综合能力均对选择造成很大影响,这点是显而易见的。

3结论及建议

既然大学生毕业选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那么要从多方面努力,加强协作,才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首先,坚持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正确导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尚未跨入社会,缺乏实际生活的切身体验,社会阅历浅。其择业观念主要受自身主观思想倾向的制约,往往来源于理想化的意识和追求,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往往随着外界环境和舆论导向的变化而变化。校园中先后出现的出国热、公务员热、考研热等,就是例证。实践证明,社会舆论明确,教育导向正确,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就会明朗正确,形成风气。因此,高校应着力强化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正确导向。其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要突破传统的自我封闭的办学模式,面向人才市场,实行开放式办学。要加强对人才市场的调研,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人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大学生就业的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方式进行调整。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办学,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最后,大学生要确立大众化就业观,提高创新能力,积极迎接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基层工作岗位也对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确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和事业成功的关键。大学毕业生要有意识地选择前沿知识来丰富自己,培养自己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要走出课堂的局限,加强实践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在毕业选择时,要对一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做出科学的规划。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出分析和判断,确定择业取向。大学毕业生还要清楚地认识到,良好的个性品格,专业化的职业素质,具有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我修养,要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宽容他人,以诚待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特征,实现职业生涯的一个又一个跨越。

4参考文献

1朱洪波.新时期大学生择业教育的正确导向及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9)

2解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