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6 05:5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结构特点,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大多数院校在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专业建设的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无线电物理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三个本科专业合并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放在理学电子信息类一级学科下[1]。虽然,它归口于理科专业,但它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历史较短而又发展迅速的新兴专业。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该专业,目前每年招生规模能稳定在150人左右,已初步形成了该专业的教学体系,为提高本专业办学质量,本文就目前该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1 我院该专业课程结构特点
跟传统专业一样,本专业分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大部分。特点是减少了理论课的课时,增加了实验实践课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并使其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
(1)注重基础教育
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开设了普通物理,普物实验;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文化训练,基本做到计算机课程四年不间断。这样,在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强化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训练
在总的学时减少的前提下,对专业基础理论课加强,如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都保证理论课时在60学时以上,实验课时在20学时以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能力,形成宽厚的专业基础。
(3)加强实践环节
该专业的实践实训时间是我院理科中最多的。除了每门专业课程都独立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外,大一和大二暑期安排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大二和大三都安排有两周的电子电工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大四第一学期安排有8周的专业实习;第二学期安排有8周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八周的毕业实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科研训练,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设计制作能力、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使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 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口径宽,特色不突出
该专业是一门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知识面很宽,主要包括:无线电物理学、无线电波传播与天线、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目前大多数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优势,将其分为两个方向,学生从大三开始选修相应课程,这种培养模式比较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绝大部分院校的此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或电子科学技术,甚至与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差别不大,特色不够突出。
(2)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是新兴专业,加之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器件、新技术等层出不穷,大多数院校有着本专业系统教育背景的教师少,刚从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稍多,但他们又缺乏系统的教学实践,所以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3)实验实践力度不够
尽管大多数院校很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在教学时间上也给予了保证。但课程实验内容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是验证型实验,学生面对的是试验箱,连线、开电源、看现象、记录即可,缺乏设计型和研究型的实验项目和内容。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上,和社会接触的力度不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
(4)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有待改进
本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扩大学生的视野,重视分析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研究,适时的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专业建设建议
(1)保证执行和管理力度
成立校级该专业建设和评审委员会,该评委会的成员要具有建设此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应具有公正客观的高尚品质。应客观地就该专业的学科基础、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专业人才规格、主干课程和教学计划、办学条件、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评估,对该专业建设既起诊断作用, 又有导向和调控作用。
(2)突出特色,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教育部于1998年10月提出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计算机[1]。结合我校师资条件和具体实际,改革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方向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示例)。并加强对相关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程。
(3)具体落实实验、实践教学环节
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为目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室硬件到位,保证开放时间;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改变实验考核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明确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和设计型实验的开放;制定工业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等实践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明确教师指导,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小组与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
专业理论课程设置:
(1)必修课: 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Protel DXP(自修)、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等
(2)限选课:应用电子技术方向:电子工艺学(自修)、电视技术、集成电路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方向: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自修)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
(3)任选课(选修4门)电子测量与仪器、数字视频技术、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压缩原理、局域网技术、卫星通信原理、光纤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原理
(4)提高教学水平
在师资力量不是特强的情况下,建议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不分开,即某专业课实验教学由该专业课的理论老师来指导,并进行“六个一”。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就该专业课程建设或教学体会进行交流;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课后互相提出宝贵意见;每月进行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学生对相关课程教学的见解;每学期至少和相关兄弟院校进行一次学术交流;每年暑期派老师去企业或实践基地进行一次生产实践;每两年进行一次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
4 小结
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不断改善和完整[2]。但如果我们提高了该专业建设质量,狠抓了教学环节,则我们的招生和就业就水到渠成,我们的高校就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模拟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单片机系统原理》、《数字电路逻辑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半导体物理学》、《电路分析原理》、《DSP技术及应用》、《光纤传感技术》、《高频电子线路》。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嵌入式、汽车电子、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真空电子技术、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 新能源;
3 计算机软件;
4 互联网/电子商务;
5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工程师、专利人、光学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电子工程师;
2 专利人;
3 光学工程师;
4 测试工程师;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新时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与传统教学相比对来看,一方面,新时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教学重点已发生迁移,这种变化的基础动力来源于教学改革的内在推动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外在要求,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另一方面,教学重点的迁移也推动着新时期教学方式的革新,新时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教学更加注重对现代教学模式的引进与结合。对此,运用项目教学法,注重并突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养成的同时,以项目为具体形式与中心环节来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操作水平,为新时期专业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创造了条件。
1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教学现状
现阶段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较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身兼具并融合了计算机、通信等学科之特点,对理论与实践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强调二者的相互渗透与支持,同时与其他科学相结合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最终解决相对较为复杂的实验项目或实际问题。然而,结合现阶段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学习成绩是整个教学所关注的焦点,分配给理论教学的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等明显要高于实践教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率较低,重理论轻实践这一教学误区仍然无法摆脱。相对应来讲,实践课程课时少、内容单一且创新度较低,学生探究精神与能力不足。(2)教学实验方法与途径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新阶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由教师统一布置和安排任务与流程。对于学生来讲,仅仅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可以,通过完成教师所安排的实验任务最终得到实验数据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相对应来讲,学生虽然是实验过程当中进行着操作,但是由于完全按照教师所规定的任务与步骤依次进行,缺乏对实验原理深入分析与研究,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是错误的。学生对实验原理认识不清,就无法真正理解与掌握理论与实践当中最为本质、也最为精华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这样的教学实验方法与途径也不适用于现代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养成。(3)相关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受地区经济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学校能够开展教学的相关基础条件不足,由此导致专业实践无法跟进与实现的同时,对学生的校内实践评价与校外实习评价也难以详细且标准地去完成。举例来讲,临近毕业的时候,毕业生大多忙于找工作,基本上难以投入大量时间到毕业实际当中,表现为选题不够合理与质量水平不高等。
2项目教学法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教学的改革实践
(1)整合并优化课程设置:总体来讲,课程设置应本着两大基本目标,即扎实学生理论水平、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具体来讲,其一,为扎实学生理论基础,需加强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既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做以有效的延伸,拓展学生知识面;其二,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做以武装,把控好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并针对课程做以有效设计,实现教学手段的丰富,举例来讲如构建“物联网嵌入式系统”或“基础实验平台”等,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与余地的同时,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来做出更为合理的选择。(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应以实际应用性为基础,进而引进并运用现代化的电子设计工具来完成工作。与此同时,还必须以所需遵循的原理、正确的方法、合理的步骤为指导。具体来讲,可采用学和用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实验仪器,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的去开展教学课程。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应尽可能地增加实验教学种类与数目,同时有目的的开展一定的设计实验课程,如“嵌入式系统”教学当中,涉及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以及计算机网络原理等多重知识层面,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在课程开始之前需对相关知识重点层面进行有效分析,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减少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升实际学习成效。(3)校内外实验与实习硬件平台的建设:对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科学专业而言,其研究的领域较广、研究内容可谓日新月异,对此我们必须对校内实验室进行足够的专业化配备,突出本身特色的同时,满足教学需求。具体来讲,实验室的构建需要基于阶段性学习内容与情况的不同而对应设置。对此,我认为需构建基础实验室、通用综合性实验室以及创新性实验室,其中,基础实验室包括数字电路实验室及模拟电路实验室等,通用综合性实验室包括DSP、EDA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创新性实验室主要进行相关毕业设计比赛或科研工作等。
参考文献:
[1]赵华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自然科学报,2013(14):44-45.
[2]杨全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和实践[M].山西大同学院学报,2014(02):77-78.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网络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新时期人类科技技术发展历史上重要的标志,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形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形式。新时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交通、建筑以及教育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也优化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前进形式。文章主要是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1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信息科学是理解和应用信息的科学,为了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提出的理念,其主要是指依据信息为基础分析目标,且结合信息运动特点和方案为基础分析内容的一项学科。信息运动特点通常情况下包含了信息监察、传播以及解决的特点,信息的分析目标包含了应用信息达到方案、管理的全面,最后达到系统组织的改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是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其在构成和发展过程中,促使我们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工业社会的约束,逐渐来到信息时代,促使信息技术成为发展的重点内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特点一般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电子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这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智能化产品可以在一定意义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展现出更为重要的作用,更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网络化。随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两者结合的特点就是网络化发展迅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自身就具备高效率、便捷式和数字化的特点,同时科学应用网络技术,可以让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以此全面展现在人们眼前。由此可知,因为网络化特点的影响,有助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降低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且依据网络信息资源,促使信息及时传递,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
2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2.1光电子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中心技术
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出现,为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依据。现阶段,我国已经到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时期,21世纪是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有效推广和应用的阶段。光子自身可以成为能源和信息的载体,且逐渐构成信息光子学和电子学,同时依据时代的不断变迁,促使其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发展。
2.2智能化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包含了PC机、服务器以及其他外界设备的开发技术、移动计算、网络计算以及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能等。直到现阶段,计算机的实际性能正在依据每两年增强一个数量级的速度有效前进,且并行处理器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和创新。现阶段六十四位CPU已经逐渐转变为三十二位,在构成产品的过程中,互联网设施也在逐渐渠道计算机的重要地位。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储备期占据的区域逐渐增加,储备技术也在向着大量储存前进、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使计算机、通信以及家电得到了有效的结合,手写判断技能和语言判断技能开始投入到市场当中,数字图像交换技术也得到了现实的应用和推广。因此,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全面优化,在未来发展中一定会向着更为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方面发展,如笔记本会因为人们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薄,手拿电脑也会成为大规模推广的形式。
2.3多元化发展的互联网技术
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都是互联网技术的重要内容,目前多样化工作、高性能和大容量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IP工作的爆炸式提升、超高速互联网和宽带综合工作数字网的推广成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点内容。第二代互联网开始整理信息、语音、资源,且构建了多样化的网络,现阶段在实际发展中已经替代了第一代互联网。密集波分多路复用技术在实际发展中,于光网通信技术中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网络传递成本支出,在不断发展中也可以为大量应用者带来无线宽带,促使多媒体及时传递信息成为现实。在某一网络中达到整体媒体信息的有效传递,以此有效优化多媒体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与以往信息通信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包含了多样化信息影响因素。由于多媒体信息在通讯过程中会形成更多流量,并且连接媒体具备实际效益的规定,这样及时传递信息在多媒体通讯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重。
2.4ID自主研究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推广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因为国家之间合作的电子信息科技活动存在约束,不是一切电子信息科技活动都可以与其他国家合作。一般情况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沟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包含的信息大都是这一国家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中的边缘技术,国家自身是不会将聚集大量社会资源的电子信息核心科学技术与其它国家共享的。由此,为了提升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能力,为我国成为世界地位中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强国,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满足时展需求,提升我国电子产品的自主研究水平,只有自主研究,才能促使我国自主参与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沟通和交流中,从而促使我国在国际技术和经济沟通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面对的是一个科技技术发达、信息资源丰富的社会环境,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为人们带来革命性的转变。文章主要分析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特点,且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就需社会各界人士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此明确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从而正确应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
参考文献:
[1]龚成.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8):197-198.
[2]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7+9.
摘要:结合三峡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从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 “大交通”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改革探索 基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探索 基于光电产业需求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光电信息专业融合式教学改革的分析与研究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应用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光电信息专业融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光电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体系建设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车联网工程方向)导论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 新生研讨课“光电信息技术漫谈与应用”教学改革和实践 光电信息类“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图论教学改革研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信息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刘雁,蓝岚翎,谢世伟,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7):87-88.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与西欧发达国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非常成熟,有一套先进的教学理论体系,有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尤其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理论与实际成果。在国内,不少高校尤其是重点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的研究非常普及,已取得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苏州大学邓洪涛等人[1]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有意的研究与探索,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湖南省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加升[2]从应用电子专业培养方案入手,研究了应用电子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同时对应用电子专业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华东交通大学的严丽平等人[3]通过详细分析IEEECC2001的软件工程学科教程和对比国际国内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从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出发,提出几种可行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模式。海南大学的吴星等人[4]从必要性、可行性、宽口径等方面论述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设置,并对该教学提出了一些较好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理论。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的研究
2.1研究的意义
开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可以说是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从师范教育向非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湖南文理学院发展多科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专业涉及学科多,理论教学难度大,实践环节要求高,是一场攻坚战。能否成功地办好本专业,是对我们办学能力的一个挑战和考验。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我院的发展、壮大,而且也必将影响到学校发展多科性教学的战略部署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办好该专业,对于提升校、院的办学能力和声誉,壮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增强学校的社会竞争力,创名牌、上档次,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本专业的教学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革,教学中一方面需较少的课堂理论课时;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以突出本专业的特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理论、实践、实训具体项目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以便有效提高学生技能,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才能使本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2.2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研究内容。主要是在部分专业重点课程中开展课程设置的教学形式;探索适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具体理论与实训项目;探索开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训的具体形式与内容。
(2)研究目标。首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对开展课程设置的探索,寻求有利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环节的课程设置的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能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将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实践。其次,通过对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的探讨,以寻找适合本专业的科学的专业实训内容与形式。并通过这些理论与实训项目增加学生的理论分析、实际动手与创新能力,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后,通过对教学环节中课程设置的研究,可以使专业教师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将理论用于实际,为实训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2.3具体实施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综合研究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技术的具体分析
(一)信息技术的内涵。现代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生成、传输、接受以及对多的信息进行高效处理。而对于在其中被处理的相关信息是通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将信息理解为一种具有被传导的数字或者数据,以严格的使用规章和其本身的准确性来影响现实中存在的不稳定和突发性。信息是通过电子数据有规律地运动而产生和传导消息的,而这种消息能够作用于人类的主观世界,并长期存在于人类所生活的自然与社会之中,是人类社会从远古时代能够发展到当今文明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二)信息概念的释义。从哲学上讲,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上世纪末出现的广义信息论,认为信息是直接或间接描述客观世界的,并把信息作为与物质并列的范畴纳入哲学体系。从科学上讲,信息不同于消息,消息只是信息的外壳,信息则是消息的内核;信息不同于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信号所载荷的内容。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本质。信息与计算科学是由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学科融合而成。信息学科主要研究四个方面: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而计算科学则侧重研究数值计算方法的设计、分析和有关理论基础与软件实现问题。
二、信息与计算机课学技术的综合研究
(一)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的展望。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信息科技发展又是计算机技术进步的动力源泉。两者的发展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考验和真理研究的,对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等等各个领域都存在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人类对其的利用已经不满足于现如今的状况,对现在利用效果的改进和利用领域的扩张,成为了信息科技与计算机科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远的将来,信息技术很能会被用于农业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全球通信设备资源一体化、自然灾害提前预警和航天航空技术的拓展,甚至在有人类定居地他星球时,其与地球人类的超远程通信等等。同时,在居家生活中,也能够很大程度地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家庭设施人性化、电子管家智能化等等领域的发展。结合实际中计算机科技发展的情况,朝着伟看来发展的愿景和期望前行,并致力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达成目标,是对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
(二)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的实施。除了研究信息的性质,研究机器、生物和人类关于各种信息的获取、变换、传输、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外,还关注于设计和研制各种信息机器和控制设备,实现操作自动化,以便尽可能地把人脑从自然力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高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信息与计算科学是集计算机、信息、经济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学科。狭义信息学度量的是随机不确定性,属于概率信息或统计信息。还有非概率信息,如偶发信息、模糊信息等。信息的实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但必须把信息与一般的物质属性区分开来,才能把握信息的特殊本质。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关联性分析。信息科学与数学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数学的方法论为基础来研究信息科学,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优势。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的信息科学人才,对信息科学在下一世纪的发展,对推动数学与社会经济结合,推动数学为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经常交织在一起,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有不少交叉。
(四)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研究的发展问题。如今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在不断创新,同时也在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现实生活正在受益于计算机网络与电子信息工程的建立和发展,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必然的。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影响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不同方面存在着各种安全问题,这将对社会各领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重大的不良影响。这种来之网络的不安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来自于网络传输线路的,也有的是来自于信息系统漏洞的。层出不穷的黑客利用各种手段对某些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漏洞进行攻击。这种攻击的危害性是极大的,它不仅仅对一个用户产生危害,还可能通过电子计算机的信息传递对真个信息工程网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预防甚至杜绝这种危害的发生,是应该做好长期准备的。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电子计算机科学及电子信息技术,是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尤其是对于21世纪这个对计算机的应用极为广泛的时候,根据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现状来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到了一个空前迫切的时段。信息技术不仅仅带便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更是为社会生产力的前进起到了推进作用。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对促进国际、国内各方面的交流起关键作用,它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国家正在建设的网络信息系统、政府上网工程、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和正在筹建的农业信息高速公路。
结束语
在经过了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研究之后,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高科技领域得到应用的同时,也逐渐普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每个人身边。人们的现实生活正在受益于计算机网络与电子信息工程的建立和发展。但是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并不是浅显易懂的。想要更好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对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就必须适当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运用机制和作用,这也对我国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工程管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们是上世纪才兴起的新事物,可是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越来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在工程管理中融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那么工程管理一定会越做越好,同时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也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在工程管理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仅可以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的动态的控制,同时还能够对工程实施动态化的管理,这对于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工程自动控制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当前,自动化控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国防及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工程自动控制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操作控制对象。操作控制对象主要指的是计算机通过对所要控制的工程管理设备或装置的放大系数、递函数表征、积分时间常数、惯性时间常数等结果等进行计算,来使得监控得以实现。
(二)操作执行器。在控制系统中,执行器是重要的部件,它以调节器控制信号为依据,通过机构调节改变被调介质能量或改变直线位移和输出角度,来使得执行器能够准确地对工程管理做出执行。
(三)调节数字调节器。通过对测量线路和传感器的转换,形成某种形式的测量信号,并将所得数值在数字调节器中加以储存。数字计算机是数字调节器的核心,以编制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对工程管理的控制。
2.工程科学计算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理论与应用、计算科学及信息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特点促进了其在工程管理中作用的更大发挥。在计算机中这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工程的财政预算和设计分析上。对于工程来讲,首先应做的就是工程项目图纸的设计,而这就需要详细的预算来提供支持。工程设计中,工艺过程工程程序是考虑的重点,这一程序中包括优化程序、过程系统程序、物料平衡程序、定理计算程序等。这其中,每一项程序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如石油工程管理中,机械工程程序的管道和锅炉热交换程序,需要计算空气冷热交换和燃料设备定量,以使目标达到要求。在压力容器工程程序中,需要计算和优化工艺过程和容器大小形状。在系统工程程序控制中,需要计算安全阀定量及孔板程序。最后还需要对场内外噪音、噪音等级等进行计算。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恰恰达到了科学计算的目的。
3.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项目系统管理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项目的计划、投资、进度等是由公司项目经理来进行负责的,而计算机项目管理系统亦能提供给项目经理信息。通过关键路径和计划评审法等网络技术方法来为项目经理提供关键的路径报告,使其对工程中存在问题做出及时地出来。
(二)物资系统管理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实施工程项目之前,应对材料可用性和存货预测进行程序化的操作。计算机电子技术可以系统地对行情摘要做出分析,将世界范围内的投标情况、价格数据、购买分析等方面的信息整理出来,从而利于工程管理者依据现时的市场现状来对自己的购买与销售加以确定。
(三)建设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具体的实施阶段,施工工作状态报告、项目执行报告、关键活动表等一系列建设性工作,项目工程经理都需要即时掌握,而这时计算机的整理和统计功能效用就得到充分发挥。
三.提高工程管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水平的措施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技术,见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亦包含工程管理。将工程管理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可促进这两项技术长足的发展。当前,在工程管理中计算机电子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自动控制、工程科学计算和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
1.在掌握施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基础上,制定正确计划
将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不能只把信息化应用看作企业点缀,要把信息化的应用落到实处,处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紧要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提高工程施工中的效率和水平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利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来改造目前的水平与技术。提高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关键之处在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其应用水平上的高低。企业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所涉及到信息的存储自动化、信息的收集自动化、信息的检索工具化等技术和实际的管理水平,要制定出正确的计划,用科学的方法处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最大化的实现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的有效率,逐步建立、完善工程施工的管理信息系统。
2.运用因特网、局域网等载体,实现信息共享和网上公办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建设项目的规模逐步扩大,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单位比较的多,文件和相关信息也繁多复杂。过往的项目管理信息方式都是以纸为分析、记录的载体,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还要一层层的经过多个部门进行转交,最后到达决策者的手中。这样的办公方式不仅仅浪费时间、财力和人力,还会降低工作效率,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转交次数过多而导致信息交流的完好性和有效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这个信息的时代,要运用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来分析、传输第一手信息,并及时向决策者转达信息,从而才能提高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
3.开发相关的应用系统
在因特网上开发出各种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大的数据库和链接,把网上查询、网上投标、网上材料采购、网上会议等信息公布在大家面前,向有意向人员展现出一个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把纵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转变为平行,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准确性,还能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决策的准确度。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把项目管理的信息系统与技术软件应用到该过程的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五.结束语
当今计算机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工程科学计算、管理信息系统及自动控制。实现计算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开硬件资源及编制系统程序的大力支持,不过在进行系统编制的初始阶段比较困难。因此在计算机上对各种工程管理信息进行编制时,既要对各部门间的信息流进行分析,也要统计、分析和累加工程管理各方面的历史数据,只有如此才会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工程管理能力并获得更高收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在军.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与网络化[J].建筑设计管理,2009
[2]王艺琛.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中的建设[J].魅力中国,2010
[3]肖猛.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在现代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4]武美英.电子信息在现代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4):45-46,50.
0引言
目前,我国开设了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高校中,大部分都将Matlab软件作为重要的实验教学平台,用于定理或者算法的仿真与验证。以三峡大学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专业课程中的《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等,都在实验教学中利用Matlab软件对定理或者算法进行仿真验证,较好的提高了专业课的实验教学质量。但是,在目前的实验环节中,主要是采用Matlab语言编程,利用绘图函数,观察实验结果。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加深学生对某种算法的理解,但是与专业相关后续课程没有明显的结合,也没有培养学生模块化编程的思想。本文从Matlab软件内建的Simulink组件的功能出发,讨论了该组件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实验中的应用,并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为例,分析了引人Simulink组件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实验课程的性质分类与作用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主要是依靠动手能力,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教学所占比例逐年提高,部分专业实验学时数甚至超过了理论课程学时数。以三峡大学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2010版培养方案中实验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由上一版培养方案中的26%提高到33%,增加了7个百分点。按照实验性质的分类,可以将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三种。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对课程内容的仿真验证;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在算法验证的基础上,学生自己的新设计思想在实验中的体现;综合性实验主要是在实验中体现学生对专业课程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在实验环节中的比例,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以三峡大学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2008-200年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出情况如表1所示,实验项目中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验证性实验。只有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和效果,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保障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2Simulink对于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Simulink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Simulink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Simulink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Simulink的这一特性,一方面,可以使算法的验证更为简单,减少学生投入在验证性实验中所用的时间,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设计性、综合性试验中;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快捷的验证新思路、新算法,而不会由于代码调试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创新实验的开展。以自适应滤波中的经典RLS算法为例,如果直接采用Matlab编程的方法,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代码的调试过程中,代码长度将达到200行以上。而如果采用Simulink组件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如图1所示,只需要鼠标对模型的拖拽,就能以流程图的形式将滤波器搭建起来。由于Simulink提供了丰富的元件库,采用图形化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进行算法验证的时候只需调用成熟的模块进行参数设计即可。这样的实验方法事半功倍,思路清晰,参数的调整也十分便捷,广受学生欢迎。由此可见,引入Simulink组件后的实验,既不会影响实验效果,又能够提高实验效率,对学生模块化编程的思想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Simulink组件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中的应用效果
三峡大学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小组在针对2007级学生的实验环节中,引入了Simulink组件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门课程开设的实验有:信号的分解与合成、采样定理验证、FIR滤波器设计、IIR滤波器设计、自适应滤波器设计。其中,FIR滤波器设计、IIR滤波器设计、自适应滤波器设计均采用Simulink组件进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以FIR滤波器设计为例,实验时间为两学时,共90分钟。如果采用传统的Matlab直接编程方法,从“信号的产生”“滤波器参数”“滤波效果观测”所需的程序代码约为60行。学生编写一个FIR滤波器程序所需时间平均为40分钟,部分编程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花费50分钟以上才能完成。如果考虑到更换滤波器类型和参数,修改程序的时间为平均20分钟。如此一来,一次实验课程中剩余给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设计的时间不足30分钟。如果采用Simulink组件,信号产生模块和滤波模块的调用时间平均为20分钟,修改滤波器类型和参数的时间为平均10分钟。这种方式下,一次实验课程中剩余给学生自由发挥、自主设计的时间可达60分钟。Simulink组件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设计的能力方面优势明显,见表2所示时间分布对比。据课程考试情况,90%以上的学生对于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有了深入的理解,掌握了Simulink组件中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调用和参数调试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结论
文章分析了MatlabSimulink组件在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中的应用,并以三峡大学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为例,说明了Simulink组件引入后对实验效率的提高作用,验证了推广Simulink组件在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167-02
电子信息专业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检测、控制以及加工处理的技术学科,由于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导致电子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信息处理和运输方面的人才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样就给高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带来巨大压力。高校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状况,构建科学的技术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针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各大院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电子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与不断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针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优化改革做出了探讨。
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收入规模也接近万亿元,信息技术的服务增长趋势突出,产业的集聚态势比较明显,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软件的出口也在平稳地增长,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与布局在不断地改革和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决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来看,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将维持在8%左右,之后的增长速度虽然有望实现正增长,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市场的饱和与颠覆性创新缺乏,使得通信设备的领域增速不断下降,导致了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增长速度明显下滑。在全球市场萎缩的前提下,虽然国产品牌在家用视听、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市场的比例不断上升,但是增长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通信设备产业的增长将从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驱动转变为信息服务和应用创新驱动,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以及融合化将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新一代的移动技术、睿智光传输网络将成为产业创新的主要发力点。计算机和智能终端领域,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设备的冲击下,全球的PC市场持续低迷,商用市场的需求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很难有大幅度的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要明确未来发展的新动能、新空间,以克服当前市场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比较严重,核心竞争力也在发生变化,电子产品逐渐的实现本地化的生产销售,技术与品牌的竞争已经逐渐的取代了资源和产品的竞争,电子产品的生产逐渐的规模化、个性化,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当今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也在日益显著,逐渐主导着行业的发展,产业的主流技术日趋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通信和消费类产品的共同发展方向。
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一名秀的大学生,无论学习哪门专业都应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振兴而奋斗的理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掌握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电子信息的专业基础知识,懂得电子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能力,熟练掌握集成电路的结构原理,懂得信息处理的基本应用,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及最新发展动态,在电子信息领域要有创新意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在掌握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资料,在国际贸易领域可以顺利地沟通交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有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熟悉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在电子信息领域有一定的科研与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贡献力量。
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以相对稳定的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人才教育。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各个行业也在逐渐地与国际接轨,企业单位的用人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过去的注重基础理论水平到现在的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地从理论向实践转变,课堂教学始终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点,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具体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改革教育观念。高校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首先要改革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把高效率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够体现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性学习,从过去单纯的传授式教育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学会生存的本领,改变被动式教学,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高校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专业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所以要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地拓宽知识层面,获取新的知识,加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进行教育观念的改革。
2.运用多媒体教学。高校在培养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运用在高校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频、图片信息等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更有效地阐述电子信息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视觉的限制,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充分地突出重点,有助于电子信息概念的理解与方法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互动,学生也能够更主动地学习,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电子信息专业相对比较难理解,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真实情景再现与模拟,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能力,扩大学生信息量的接触,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对电子信息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层次地培养各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背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高校专业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电子信息专业是技术性与应用性都比较高的专业,高校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器件设计、电路设计、光电器件的测试、安装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地成为电子行业的产品设计师以及产品工程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电子信息行业占据一定地位。
4.校企结合。电子信息专业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高校要开启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校企结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电子信息专业的调整与有效建设,引导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注重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高校要与企业单位签订实习合同,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中定岗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了解经济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目标,通过实际的工作来了解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企业实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高校要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员工培训,使得企业在分享高校优势资源的同时,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高校在校企结合的方式下可以有效地创新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高校要培养高水平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师,给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师培养上加大经费的投入,鼓励电子信息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先进的文化与技能知识,组织教师进行学术性探讨,全面培养教师的是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强化教师政治、理、法规教育,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电子信息专业教师学习党的新时期路线与教育方针,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思想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拓宽知识层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做一名合格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师。
五、结语
电子信息技术人才不断缺乏,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业处于领先地位,正是因为其控制了核心软件的技术品牌,我国在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管理,有效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解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科学地规划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进一步采取激励的措施,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时刻了解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专业个性化发展,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对于社会未来的发展变化,高校对人才模式的不断改革依旧是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望斌,张国云,吴健辉.基于学科竞赛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2).
[2] 张璐,赵永久,丁岚,等.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4,(10).
1、跟芯片设计最相关的,有三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最对口的就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做芯片的设计,没有研究生学历,那是相当相当难的,所以你可以在研究生阶段,选择“集成电路设计”或者“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如果你想走芯片制造的方向,那所选的专业又有不同,除了上面所列的三个专业,你还可以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造可离不开计算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总要机器来工作的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等专业,他们与芯片制造的关联也很密切。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主要就两个方向,一个是集成电路设计,一个是半导体工艺。这个专业,国内比较好的大学屈指可数,就清北交复,外加两电一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当然如果你本科能跑到MIT去读,那就再好不过。
(来源:文章屋网 )
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系统掌握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制、集成及制造、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工程学科宽口径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路、信号系列课程、信息与编码理论、通信原理、电子测量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现代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在通信电子信息领域的相关企业、国家机关、研究机构、国防工业等部门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和技术管理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