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05:2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学年,我们班三位老师紧密结合园部教研组的计划,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个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本班特色的“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使本班幼儿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任务意识得到增强。同时,我们注重从多角度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性质由陌生到了解,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支持,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现将本学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保育方面
进入幼儿园是幼儿人生的第一步转折点。他们带着由各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所留下的各自不同特点,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焦虑、好奇、娇气、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与同伴相处不融洽。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第一天以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为主题,让爸爸妈妈带领孩子参观班级,接触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同时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与小朋友结对子,同他们一同游戏等方式,借助同伴学习的力量,在互动中让其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以教师对幼儿的关怀照顾,打消家长的顾虑,而且引导家长恰当地配合。在相互信赖和师幼互动氛围中,幼儿都很快地度过了“入园关”,以愉快地情绪,开始他们的幼儿园生活。
当幼儿度过了“入园关”后,我们把树立规则意识,帮助幼儿迅速融入集体生活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必须让他们学会自立自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刚开始幼儿的自理能力差,因为年龄小,对成人的依恋感强,我们以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培养,如培养先小便后洗手时,教师边念儿歌边师范让孩子边模仿边念,在模仿中理解,学会正确洗手方法,经过培养训练,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大大加强。如:会自己搬椅子就坐,会独立吃完自己的饭菜放好碗,会用小毛巾擦脸,洗手不弄湿衣服等,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认可。当然自己在这半年来,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我想:只要自己多学习业务知识,多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多和孩子们沟通,心中装着孩子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不断进步,对得起园部对我的信任,对得起孩子家长的期望,对得起自己的本职岗位
2、教育方面
本学期中,园里组织了,我选择了自己擅长的美术课,《小手印画》用收印出手印的小脚印,我选择的班级是小班,小手印画用红黄蓝三色让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沾上颜料在纸上印画,因为ieshi自己编写的教案,所以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从自身来说,上课的语速过快,让孩子在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反映不过来,在操作方面,让幼儿动手操作顺序也很混乱,老师示范没有清晰的展现扎起幼儿面前。
材料方面,因为颜料调的过浓,导致在最后阶段颜料干了,在纸上印不出手印,很多孩子很失望,对手印画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大大减低了孩子对手印画的愿望。
整节课下来,离自己的预期很大。不过,在孩子自己吧手印印在画纸上的时候,他们享受了颜色带来的乐趣,乐此不疲的想尝试用各种颜色印出手印脚印,每个孩子都很珍惜自己的作品,他们通过用自己的手印画,体会到了画画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从而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自己动手操作,这节课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了!
这就是我对自己上课经验的总结,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取长补短,争取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大家新年好!今天在新学期的表彰会上我代表上一届小学毕业班教师和本届毕业班教师发言,非常荣幸,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发言的题目是《为了孩子的未来》。
在08—09学年度,我们小学毕业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小升初统考中,统考科目在全县名列前茅;在择校考试中,我们有57人考入瀛海、汇才,择校升学率63%,再创历史新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先后有22人次获国家、市级一二等奖。小学部被评为县级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这是学校领导和我们毕业班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知道,组织好班级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过来的一年中,结合小学毕业班的年级特点、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本着“一切为了孩子未来”的工作思路,我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为瀛海增光彩”演讲、“我与祖国共成长”手抄报、“08奥运我知道”擂台赛等活动,培养了他们对学校、对国家、对世界的关注与热情;“读好书有感”、“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在学校运动会、合唱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我都积极组织、全身心投入,不仅多次获得过一等奖、精神文明班级等奖项,而且在学生心目中播下的勤奋种子,使之受益终身。另外,我班组织的“喜迎奥运,青春笑脸遍津门”活动,获市级二等奖,其经验总结已收录到《“青春笑脸遍津门”活动集锦》一书,面向全国发行。因此,我班被评为县级优秀班集体,县级红旗中队。
一年来,我在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竞赛曾获市级二等奖,做市、县级展示课三节,送课下乡两节,均受到有关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我承担了国家级“xx”立项课题 “各类教材不同特点的研究”,所撰写的《重组教材,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等三篇教学论文获国家级一二等奖,教学设计《当灾难发生的时候》被编入《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教案》之中,供全国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参考。我还积极践行国家级德育立项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所撰写的德育论文《注重主体,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获市级一等奖。一年来,先后有三篇教育教学经验刊登在县级刊物上。
我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曾获得过学校师德标兵、县级优秀班主任、县级优秀辅导员、市级教改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并在静海县表彰会上做重点发言。
成绩只能属于过去,未来还是需要我们去创造。送走上一届毕业班,服从领导安排,接了新一届毕业班。这个班不同于其他毕业班,到现在我已经是第五任班主任了,大家知道,小学生与初高中不同,频繁地更换班主任使养成教育成了个大问题。60人的大班容量无法实施小班教学。困难面前,我没有退缩,而是凭着韧劲、耐性与爱心投入了新的毕业班工作。一学期下来,我虽然累得肾炎复发,但是可喜的成绩令我欣慰,班集体在各项竞赛中五次获奖,有28人次在各级各类中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的就有4人次,期末考试在与大邱庄津美小学联判中,我班成绩均高于对比班级。
新的学期,是家长给予厚望的一个学期,是社会关注的一个学期,是学生最辛苦也最有压力的一个学期。在这个特殊的学期里,我们毕业班全体教师,认真总结上一届的经验与教训,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努力做好新一轮的毕业班工作,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
首先进一步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班级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尤其是对毕业班来讲,扎实有效地加强班级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是极为重要的。在新学期,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德育手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树立奋斗方向,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有效措施。通过教室环境的布置,晨读、课上、课间、午间等时间的合理安排,师徒组、互帮组的建立与评比,竞争对手的打拼,每天放学前5分钟的自评,班会的互评,家校联系卡的使用,校讯通的联系,阶段性表彰等手段,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毕业班良好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其次,搞好“两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们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学生、家长、社会是否满意、信赖的关键,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坚持教学改革,提高45分钟效益,是成败的关键。为此我认真落实好“两课”的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
所谓“两课”即精讲课和复习课。精讲课中主要采用“精心备课——优化课堂——及时反馈——讲评辅导”四个环节:精心备课即认真备教材、备《课程标准》、备学生,设计有梯度的提问,力争使每个教学设计都能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优化课堂采用了启发式、点拨式、讨论式、导学式等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及时反馈即每课书讲完后,教师依据教材重难点当堂小测,成绩好地给予鼓励;讲评辅导即查漏补缺,对普遍问题集体再次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辅导。这套四环节授课法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会听课的能力,为学生升入初中学习打好基础。复习课主要通过“摸清学情——分层选题——强化训练——反馈练习——个别辅导”五个教学环节。毕业复习不同于以往的期末复习,是对小学六年知识的全面复习,因此摸清学生知识底码更加重要。我想主要通过作业观察、小测分析,摸清学生情况,然后根据学情分别设计巩固提高题、基础训练题,力求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课上采用复式班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经过强化训练均有所提高;反馈练习是教师分析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方法,反馈后再进行个别辅导。
第三、重视培优转差,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大家都知道一年一度的择校招生,既是对一个学校全面的教学实力的考验,更是对毕业班老师的考验。它的成绩高低不但会对一部分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社会对我们学校教学认可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六年级下学期的每次月考,我们都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每一学科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思路,以保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为了使优生更优。我们要利用休息时间,讲授奥赛教材,使他们通过系统训练,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都为提高择校升学率打好基础。
要想确保毕业考试合格率,首要任务是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计划通过对学困生个别谈心的方式,用爱心去换取他们的信心;同时,设立互帮小组,进行“一帮一”活动;还要为他们开小灶,经常补课,作业面批面改,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给家长发喜报。这些做法都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成绩,使毕业合格率达到100%。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范文一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推行课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课改的力度,人人参与课改,人人实施课改。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校确立了“导学探讲练”五字教学模式,全体教师都努力践行这一模式。下面就实施这一模式时的感想作以总结。 在全面实施课改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老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同时利用网络观看名师的课例。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导学探讲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进入角色,我把本班42名同学重新分组,并给他们讲清每堂课的具体思路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中主动献课,得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及时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改中早日脱颖而出。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范文二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芦小妞老师,杨翠萍老师到郑州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精英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李艳利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许亮老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课的教师,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 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学校课改工作总结范文三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学校必须探索出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尤为重要。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校在加强校本研修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达成度概述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与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岗位考核奖励办法》《课堂教学达标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对新老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研修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如英语组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组内进行“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尽早走向成熟。他们是这样做的 (1)搀扶新教师“学走路”。新教师在上岗不久,能对教材进行一定的解读,设计了一定的教学方案,但在课堂上呈现出满堂灌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骨干教师进行手把手指导,对每一课时都为他们解读教材,分析教材,同时向他们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同时进入课堂为她们上示范课,然后在另一平行班听她们上课,总结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分析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2)试着让新教师“自己走路”。通过一阶段骨干教师引领,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有了一定的理解,让新教师自己解读教材,分析教材,自己设计教学方案,让新教师自己先有一定的思考,然后骨干教师对教案设计进行一定的修改,再进入课堂听新教师的课,进行反思与重建。(3)让新教师感知不同课型。英语学科的每个单元是由不同的板块组成的,每个版块的功能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呈现出的课型也就不同。在新教师有了一定的自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之后,对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课型,在一个阶段中集中力量针对一个课型进行突破。通过一年不到的师徒结对,两名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张丽丽老师在片级小班化教学评比脱颖而出,出片参加县级小班化教学评比;徐振飞老师由于教学扎实而代表新教师向全县的英语老师展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英语课。
2、案例研修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运用这种模式进行研修时,研修者一定要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提高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研究》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充分利用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通过本校骨干教师与其他教师“多元联动”的校本研修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我们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它分两个层面:第一、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就是对于确立的研究主题,如果之前骨干教师也没有很多经验积累的,就先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进行联动的实践研究,先从寻找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再到进入各自课堂进行实践,然后通过骨干教师之间的一次次互动研讨交流,集聚群体智慧,解决遭遇的问题,逐步对这个研究主题形成共识,形成可积累的经验与做法。第二:将骨干教师先行实践较为成熟的研究主题作为与其他教师联动研究的主题。具体的流程与做法是:
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它经历了(1)认知准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主题研究的资料解读及结合主题进行的课程资源的开发);(2)骨干展示(先由骨干教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弹性化教案的设计说明等,在走进课堂上示范课)(3)问题研讨(先由骨干做自我评价,其他骨干就示范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中老年教师参与评价)(4)后续拓展(骨干教师把前期自身整个示范过程中积累的材料整理成文本,然后让中老年教师学习,并结合研究主题布置一到两项作业)。
第二阶段:以其他教师实践为主的螺旋式研讨阶段。它经历了(1)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集聚群体智慧共同设计教学方案)(2)初步尝试(先由一位教师尝试课堂实践,再由执教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其余教师参评)(3)再度重构设计实践(骨干教师组织再次修改教学方案,其余逐一上重建课,再反思再重建)(4)反思、总结、提升(执教老师谈过程中的体会,骨干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作总结提升,并对主题研究作动态调整)。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研讨。它由网络作业评价;阶段课堂教学展示;主题活动经验总结;完善多元评价等几步构成。
(四)校本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县教育局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展开师德大讨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结合荣辱观学习,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以此为辐射点,常抓不懈,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研修,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研修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研修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研修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研修,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其他成员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研组集体备课研修。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月一次教研公开课,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上传到“县研训博客群”。
4、教育科研培训。我校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坚持引领广大教师走科研之路,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一,健全机构,加强教科研指导。教科室主任负责课题的管理和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指导安排课题组的研究活动和课题成果的总结。第二,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第三,抓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我们把“小班化教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5、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培训和网页制作的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解决问题”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组开展了以“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指导”为专题的研讨。
实行多元联动式研修,促进了中老年教师迅速适应新课改理念。对青年教师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要求,实现跳跃式发展。除了师徒结对工程,学校还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研修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研修活动,不仅使研修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研修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研修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结合我校的课题方面,由于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及中老年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还需加强各学科青年骨干教师之间的联动研究,加强互动交流和培训,倡导研究和创新。在具体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每个具体研究主题中所需要的理论支撑比较薄弱,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得到教研室专家及兄弟学校同行的指导与帮助。
为了使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进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我们提出“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以研究推动工作,把研究成果落实在工作中”的工作要求;研修方式上走“校本化专业发展”之路——学校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佳场所和舞台,是一个开放的学习化社会的窗口;研修策略上采用“科研先导、课题带动”;研修内容上偏重于实施新课程的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对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看了“学校课改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学校课改工作总结及计划
2.学校课改工作总结范文
3.学校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范文
自1989年开始接收留学生至今,我院开展对外汉语培训已有15年。从机动的个别辅导到三个阶段、六个层次的长期班教学;从一年十几个学生的零星授课到一年上千人的大规模培训;从开始的举步维艰到现在的硕果累累;从知名度低、办学规模小、教学基础薄弱到全国知名、规模可观、师资力量雄厚,我们走过了一条不断尝试、探索,逐渐成熟的道路。回顾多年来我院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实现几次跨越式的发展,在留学生教育领域超越了很多名校,一方面得益于我们能够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得益于我们勤于思考,精于实践,突出高层次与国际化,强调特色办学的宗旨。综合多年的办学体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严格制度管理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前提
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学生,大部分是成年人,对他们的管理既要有明确统一的标准,又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做到张弛有度。我们在工作中意识到科学而严格的管理是维护良好教学秩序的重要保证,决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
1.强化班级管理
我们实行班级管理制度,各班确定一名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平时关心、了解学生,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学生按时上课,积极努力地学习,并且动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各项活动。在班级中,同学们也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形成和谐、向上的班风、学风。
2.强化考勤制度
近几年,我们重视留学生学习纪律,重视考勤管理。每天的出勤结果都张榜公布,每月统计一次。对全勤生通报表扬,颁发奖品。缺勤l0次会受到书面警告,缺勤l5次留校查看,达到20次则会按自动退学处理。虽然这些给教学管理人员增加了大量繁琐的工作,但是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每学期学生出勤率均保持在80%以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感也进一步增强了。
二、提高教学质量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基础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稳定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留学生部对专职教师实行人事聘用制度,合同一年一签,这样保证了人员的合理流动,优胜劣汰。同时为了让教师有一种稳定感、归属感,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为全职教师上“三险”,代评职称,给优秀教师发放奖金,在留学生部工作满两年的教师享受月基本工资,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等等。这种关怀是真诚的,减少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也让他们看到了在这里良好的发展前景,愿意为了这个共同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留学生部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会上有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有对新教师的教学指导,有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有对难点问题的探讨。经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之后,解决一些问题,达成一些共识,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还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学术活动,聘请北京语言大学的资深教授举办学术讲座,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并不照搬其他学校的经验,而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对实际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建立了试题库,提高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保证了考试的严肃性、规范性。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我们在原来初级A、初级B、中级A、中级B、高级班的五个教学层次中,增加了初级A快班,从而区分了完全的零起点和学过拼音、稍有基础的初学者,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这一系列措施,使我们在教学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3.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为规范教学管理工作,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留学生部制定了详尽的《教师及教学管理规程》,对教师任课条件、日常言行、基本待遇、奖惩措施及教学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执行。在教学管理中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包括每学期2—3次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意见;l一2次作业检查,掌握教师布置及批阅作业的合理性、有效性;评估小组不定期随机听课,深入检查备课授课情况和授课效果。此外还综合了任课门数、学时数、出勤等情况,制定奖金评定办法,优教优酬。
4.多方面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汉语水平,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的飞速发展,留学生部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每学期留学生部都组织一次“中文之声”的汇报演出。学生们精心准备高水平的中文节目,形式多种多样。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而且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密切了师生关系。每学期还编辑一本《留学中国》的杂志,自2000年底创刊至今已经是第六期了,收录了300多位留学生的习作,记录了他们来到中国的所见所闻和喜怒哀乐。有的学生的作品还在《北京青年报》等刊物上发表。此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京剧、杂技表演,游览长城、龙庆峡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感受中华文化,促进了汉语学习,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节目的现场录制,参加“我与北京——外国留学生征文演讲”比赛,参加国际友好人士环昆明湖长跑比赛等等。1997年,美国留学生达卫在北京电视台外国人演唱中国歌大奖赛上荣获二等奖;1998年,俄罗斯留学生安娜在北京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演讲大赛中获得第一名。2004年在首都外国留学生新年文艺晚会上,我们排演的节目《唱脸谱》获得一致赞誉,《CHINA DAILY))刊登了整版的采访文章。这些活动增加了学生对汉语、对中国文化的感性认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
三、增强服务意识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保证
在留学生部成立之初,部领导就明确了这样一个理念:一定要打好服务这张牌。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种服务意识体现在很多方面。
1.灵活的办学模式
自正式取得接收留学生资格以来,我们已经累计对来自五大洲5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余名留学生进行了培训。其中有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有西点军校的军人,有各个高等学府的学生,也有在京商社的老板、公司的职员,还有生活在周边地区的全职太太。学生结构、层次复杂,时间不统一,对学习的需求也不一样。我们除了常规的教学安排外,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或调整课程,或单独开班。如针对在读大学生需要HSK成绩的情况,我们连续几年举办HSK辅导课,效果显著,远近闻名;根据美国军人的要求,专门为他们开设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的课程;有的学生想从事对中贸易的工作,我们新辟了对外汉语的经贸方向;有些公司职员白天要工作,学习时间没有保证,我们就开设了晚班、周末班;等等。这种灵活的办学思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渴望,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扩大了学校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的学生。
2.良好的教学条件
在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方面也尽量提高标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们准备了专门适合小班教学的留学生专用教室,每个教室配备了相应的教学、饮水设备;建有语音室,配备了先进的语音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可充分满足视听教学的需要;在图书馆专设留学生阅区,订有汉、英、韩、日四种不同文字的报刊杂志和课外读物。这些都为留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院还建有留学生公寓,提供套间、标准间和普通客房,满足留学生不同档次的住宿要求;在教学楼开设网吧,方便学生查找资料和联络交流;针对韩国学生比例较高的特点,专门在食堂开设韩国餐厅;等等。这些都为留学生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3.细致入微的生活关怀
留学生都是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学习和生活,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难免有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老师们的细微关心,管理部门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部门领导要求办公室的老师在最短的时间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当学生听到只见过一两面的老师亲切地称呼他的名字的时候,那种惊讶、温暖和感动不禁溢于言表。办公室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只要学生提出要求,就像订火车票、买电话卡、找旅行社这样的小事也都尽量满足。留学生部的门随时为留学生敞开着,每天中午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总是很晚到食堂吃饭,因为所有的学生都满意地离去,他们才想起自己的午餐。
四、开拓各种渠道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方向
我院的留学生汉语培训工作正蓬勃发展,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瞄准国际教育的大市场,着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拓国际合作办学新领域。我们近年来又新开辟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有:
1.与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简称JMU)的合作项目
自2002年以来,相继与英国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签署合作举办MBA教育、2+2本科教育以及互派教师与学生交流等协议,使我院的国际合作办学迈上了新的台阶。
目前,MBA项目已成功举办四期,累计招收学员近百人。首批14名学员已全部拿到学位。第二、三期的学员已完成中方课程,正在JMU学习。两校合作举办的2+2本科教育于2003年开始招生,招收学员35人,分属英语、财会金融和工商管理三个专业。他们将于2005年赴英国学习,学习结束后获取JMU学士学位证书,如果想继续深造,可在JMU任选专业学习一年即可获得硕士学位。
这一合作项目得到了JMU名誉校长切丽·布莱尔夫人的高度重视。她利用陪同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之机来我院参观、访问并看望了MBA第二期学员,还代表JMU与我院签署了联合举办2+2本科教育的协议。
我院与JMU的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已于2003年9月开始,学院派出的首批4名教师已经在英国学习交流4个月后学成归来。他们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带回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2.与泰国中央语言学院合作项目
2003年4月,与泰国中央语言学院签署在泰国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协议。目前,培训班已举办四期,培训学员100多人。学院已有10余名教师陆续赴泰讲学,深受欢迎。泰国《星暹日报》、《世界日报》、《中华日报》、《公论报》等五家媒体头版对培训班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以中泰工商管理项目为基础,经市教委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分设两个总部,一个在曼谷,一个就在我们学院。自2003年11月起,我们在京开办了两期东盟高级经理人研修班。学员都是东盟知名的企业家。我们经反复研究,开设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聘请了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海关总署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资深官员为他们授课,组织他们与中国企业家座谈,还准备了中、英文的课件、资料。这些企业家感觉收获颇丰,对我们的工作大加赞扬。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并向生物医学多个学科进行广泛渗透和交叉融合,对传统的生物学和医学科学均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健康领域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目前,分子与细胞的相关知识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按照现代医学对于人体认知的“社会–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这一逐级探索模式,分子与细胞是最为基本和最为核心的层次。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医学生,掌握扎实的分子与细胞基本理论知识对于理解或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理解/执行或创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对已有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器官系统层次上进行课程和知识整合,这已成为目前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国内多个医学院校也纷纷学习、引进、改良和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分子与细胞层次上的相关课程整合,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四门密切相关的生物学主干课程的整合。国内各医学院校虽有探索,但基于国内外医学教育在生物学相关课程教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前学过较多的生物学课程,但国内医学生则从高中直接入学),故而目前在上述四门课程的整合上尚无一个成熟的模式。根据笔者前期调研掌握的国内医学院校的情况来看,中国医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对生物学学科相关课程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两所学校均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重组整合,还分别出版了专门的教材《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6-7]。此外,中国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还尝试将《医学遗传学》与《组织胚胎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8]。通过调研和梳理,笔者发现,上述国内医学院校的生物学相关课程整合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医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在课程整合中没有与相关生物课程进行较好的融合。众所周知,《医学遗传学》在早期发展阶段,与胚胎发育研究密切相关,但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其整体内容已迥异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和胚胎发育研究,反而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医学遗传学》更应该与《生物化学》等生物学主干课程进行系统、合理的整合;而《组织胚胎学》则适合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与其他医学类课程进行整合。然而,对包括《医学遗传学》在内的这四门密切相关的生物学主干课程进行系统整合的做法尚未见报道,很有必要进行尝试和探索[6-9]。
2分子与细胞整合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整合思路与教学内容
2012年初,作为我校启动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重大教学体系改革的一部分,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分子和细胞为主线,将传统以学科设置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四门课程进行有机精简整合,形成了一门新的整合课程《分子与细胞》[10-12]。如表1所示,整合后的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等八个层层递进的知识模块,按照由“动”至“静”,由“分子”至“细胞”,由“简单”至“综合”的原理进行设置。整合后的内容更为合理,更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实施,全部教学内容又分为两大部分,依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即《分子与细胞I》,为基础阶段:主要讲解分子与细胞相关的基础知识,该部分内容是将原有四门课程的核心基本知识进行重新精简整合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传递及调控和细胞的运行机制五个密切关联并层层递进的模块。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分子与细胞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尝试初步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理解相关的医学问题。实验教学方面,主要设置基本实验,包括双缩脲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血糖浓度的测定、转氨基作用(纸层析)、转氨酶活性的测定、DNA/RNA的原位显示及细胞膜通透性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及细胞器的观察、酸性蛋白/碱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的原位显示共计10个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第二阶段,即《分子与细胞II》,为提升阶段,主要将原有四门课程中的前沿进展性内容、医学相关内容如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干细胞、细胞工程、医学遗传学等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分子与细胞操作专题、医学遗传学专题和专题综合讨论三部分。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分子医学研究前沿与进展,并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分子与细胞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医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方面,包括人类皮肤纹理的观察与分析、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和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三个经典验证实验,另外设置一个基因克隆综合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原有的四门课程相比,新的整合课程重点解决了如下四个问题。首先,该整合课程很好地解决了前述的《医学遗传学》与其他三门生物学课程的系统整合问题。其次,该整合课程很好地解决和避免了原有四门课程中一些教学内容重复讲授的问题,如细胞信号转导、遗传信息传递与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新整合课程教学学时数也比原四门课程总学时数减少了12个学时。再次,该整合课程将原有四门课程中一些密切相关交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以专题形式讲授。譬如,将原《医学遗传学》中的“肿瘤遗传”、原《分子生物学》中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周期与肿瘤”等内容进行整合,合并为分子肿瘤学专题讨论式教学;还将原《医学遗传学》中的“生化遗传病”与原《生物化学》中的代谢病、分子病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合并为分子与疾病专题讨论式教学。最后,该课程整合是在分子与细胞层次上,与所在单位的在器官系统层次上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紧密配合,实现了整个医学院校生物医学课程的系统整合。譬如,将原有《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肝的生物化学”和“血液生物化学”章节分别调整入后续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教学单元。针对上述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编写了教学大纲和一个简明的教学讲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要以自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讲义开展教学和学习,同时辅助参考整合前的三本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10-12]。
2.2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模式上,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除了采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外,我们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在小组讨论式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确保每20个学时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式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为:首先,教师提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病例讨论(如糖尿病病例、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例)或相关生物医学讨论主题与问题(如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等),将全班(35~40人)随机分为5~8组(每组5~8人),布置讨论任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分析,最后形成书面报告,并以PPT形式口头汇报,口头汇报时各组之间相互提问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小组书面报告、口头汇报和讨论参与度等对学生打分,组内学生也根据贡献、参与度等互相打分。与传统的教师灌输式讲授教学相比,小组讨论式教学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沟通、查阅资料、口头表达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医学问题的能力。
2.3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改变单一的期末集中一次性终结考试的方法,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全程性考核,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方向转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考核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总分为100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占50%。综合考虑形成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多次修改调整后的评价方案参见表2。
2.4教学团队与管理
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层次上跨科室组建的教学团队,主要由来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的资深和年轻优秀教师组成,实行多学科跨科室联组教学。团队管理采用课程负责人制,同时设立教学秘书,协助处理教学相关具体事务。在每学期开学前、期中和期末,均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教学讨论会,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的方式,对授课方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期末考核具体方案、学期教学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