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小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时间:2022-05-01 04:39: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社会实践总结

第1篇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 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 编组、选题;

b、 聘指导教师;

c 制定活动方案;

d 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 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 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 社会参观活动。

2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 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 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2004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2004年7月5日——7月9日

2004年7月10日—8月23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04年9月5日前 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 br>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2004年9月初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 、 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 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

第2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问题;社会实践;主体性;规范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举步维艰。

(一)师资配备

相对于其他学科,综合实践这一课程师资的配备这一块相对薄弱,相关的培训也很少。由于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二)课程研究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往往是兼任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对综合实践这一课程进行研究与学

习,遇到问题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

(三)低效课堂

由于缺乏有效课程的开发的理论引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中存在盲目、随意、零星等现象,导致出现课程浪费现象。活动形式单调呆板、缺乏新意,用讲座和各式参观活动等代替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只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抹杀他们的兴趣。

二、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那么到底如何规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随着教育部对这一新型课程的重视,师资队伍的庞大、相关课程的培训的增多指日可待。那我们老师要做的是什么?那就是重视和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成就综合实践课程的“高效课堂”。

法国课程标准中设计了一类“综合学习”的课程,其基本规范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综合学习需要跨两门或两门以上学习领域,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动手做;二是综合学习的活动方式应是多样的,涉及接受、探究、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学生动手能力为着眼点精心设计教案,努力为学生提供直观、有效的实物或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自身体验、探究而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独特性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结合教材及学生具体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小学生学习并快速接收新的知识,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因此,在学习研究新知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本已存在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本能,激发其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具体教学环境,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诱导、出示实物、课件、演示实验等展示研究对象的动态、静态图像和声音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活动能力及互相协作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的形成,知识、经验的获得,最主要、最重要的途径是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了大量的各种实践活动,但它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相对来说,其实验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这个过程推导出结论。

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动手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1.通过合理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只是让学生学会操作方法体验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明白事理

动手操作活动包括各种实验操作、手工制作活动。在课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动手,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示范指导,又要做宏观的组织和调控。在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研究、归纳和创造,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2.结合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组织学生参与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包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各种事物、现象的户外观察、考察、分析、研究,以及搜集和查阅各门各类的资料。学校教育不论在时间、空间上都很有限,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能力,比在教室里的“清谈”更重要。结合教材、结合各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活动带领学生到外面的世界去,在社会、自然中真正意义地亲身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多元学习方式,鼓励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多种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各种学习策略“学”出来的。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搜集材料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反思评价等活动,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起研讨、分工协作、共同攻关,集体交流和总结等,所有这些,与原有活动课程所强调的“团队活动”“科技活动”“体育锻炼活动”“校传统活动”等相比,更注重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在的发展内涵。

小学生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所进行的新的经验或意义的建构应当通过诸多活动方式来实现。这些方式包括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等。只有这样,小学生经验体系的重组和新的能力和价值的建构才最为有效,也才能实现课程的真正

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3篇

一是研究如何推进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有关“逐步完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的意见,充分利用“课程”和“社会”两大资源,建立开展社会实践学习的常态机制。二是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社会实践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挖掘和利用校本性、区域性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创新地参与社会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三是研究如何通过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参与开放性学习,增强其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本项目研究意义

第一,在小学阶段开发和实施社会实践学习课程是杜威“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最好诠释。两位分别来自美、中的教育家,其教育眼光同时放在了“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上,他们所强调的教育环境和谐发展,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二,“广阔的天地在课外”,社会实践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助于促使学生自主、和谐、全面发展。小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精神和锻炼出的实践能力,能为自身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教师在参与组织社会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促进自身的多元发展,有利于学校培养“两专多能型”(学科专长、素质特长并轨,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本单位的研究基础和预期成果

本单位近年来一直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体验教育活动,提出“体验真实童年,迈向光彩人生”的育人口号。开展全校性的社会体验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常态机制。除了一、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年纪较小,体验活动阵地主要在校内和家庭外,其他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均可以参加不同主题的校外体验活动。本课题的立项,可以更好地将社会体验教育活动推向深入,也能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学习课程的校本性和实效性。

(一)研究的工作基础

本单位是一所普通小学,场地较小,生均占地面积不足五平方米。但学校近年来一直坚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形成了“小场地大领域”、“小社团大舞台”、“小空间大课堂”的学生课外活动渠道。学校地处广州中心地带,校外实践学习场所较为丰富,有一定的开发基础;学校班子、教师团队及家长义工们都可以提供有关课程学习的组织和服务。学校还被列为省、市多个科技、体育、红领巾实践活动类的教育基地,学生的课余拓展教育活动有相当好的条件和成绩,具备深入开发、实施社会实践学习课程的良好基础。学校近年来和一些校外教育基地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广东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广州市青少年科技馆、广州市青少年陶艺实践中心、广州动物园、广州民间金融博物馆、广州禁毒教育馆、广州海关博物馆、越秀区检察院等,学校和香港多所小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并坚持开展两地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推进奠定了实验基础。学校近几年尝试推进面向社会的特色社团建设,曾多次有不同社团获得全国少工委授予的“优秀红领巾小社团”、“优秀少先队特色小队”荣誉称号。学校开展特色社团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一定程度上为实施本项目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完善、丰富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校外实践学习资源,建立具有校本性、受众性的社会实践学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适合、更丰富的社会实践学习项目和内容。预计通过一年的时间,按照各年级学生特点,发展8到10个常态性的社会实践学习基地,让学生在充分学习和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参与社会实践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自主整理社会实践学习的资料与成果,自发性地动员、影响家长及身边的人共同投入到课外实践学习活动中去。并力求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研究人员的观察、统计、调查、分析等手段,总结出开发和实施社会实践学习课程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并于第二年在全校加以全面推广实施。本单位从社会实践课程学习为切入点,其立项基础和实施方向都能紧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除了可以丰富、拓展学校的课程资源外,也能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单位自觉承担其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本研究成果将作为社会实践学习的经验材料,向社区、学区宣传推广,务求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和教育工作者对开发和实施社会实践学习课程活动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坚持“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理念,让学生家长在督促、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习活动的同时,自身的学习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能得到增强,从而能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实施社会实践学习课程,真正发挥“三结合”教育网络的作用。

四、研究的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主要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分别对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在有关开发社会实践学习活动的项目内容、资源支持、预计成果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为学校实施社会实践学习课程提供数据参考。

2.行动研究法

根据学校班子成员、教师队伍风格特点和文化背景组建社会实践学习课程开发团队,力争每名在职教职员都参与到课程开发和之后的课程实施活动中,同时广泛吸收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研究成员在其中既是参与者又是研究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时跟踪、记录、提炼、反馈,并通过个别访谈、小组座谈、分享沙龙等形式展开充分研讨,为总结实验成果提供科学全面的参考依据。

3.评价研究法

在整合社会学习资源、开发和实施社会实践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以及阶段性总结的时候,应该以评价研究法来对本课题的实验效果加以评价。本研究拟根据相关理念和标准,设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实践学习课程的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以及效益成果等给予价值判断。

(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第4篇

被专家和家长批判可操作性不强的《中小学生守则》已经启动修订,空洞内容将删除。前天,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北京酒仙桥第一中学考察新型教学模式时透露上述消息。

日前,笔者在一家企业的糕点博物馆,看到一个展台非常低,要弯着腰才能看仔细。一问才知道,这个展台上的展品是给小朋友看的,就特地做得很低。企业从商业角度出发,为方便小朋友参观周全,这种精神值得《中小学生守则》修订时学习。现行《中小学生守则》共10条,200多字,涉及热爱祖国、遵守法律法规、热爱科学、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等多个方面,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

《中小学生守则》里之所以有不少空洞内容,是因为守则是成年人制定的,从成年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没去想小朋友想什么,想当然地把空洞的内容加进去。结果,中小学生可能背得出守则的内容,却不知所云,要真正做到更不容易。如珍爱生命、注意安全等内容,虽然都是常识,但是没有具体的做法。中小学生还不会玩形式主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教育部门拿出空洞的守则,让中小学生去遵守,真是难为了孩子们。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很多内容都是一知半解,连理解都有困难,又怎么能自觉地按照守则的规定去执行呢?比如,叫小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可是,他们连法律是什么都不清楚。让小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他们知道什么是社会实践吗?让小学生珍爱生命,请问有没有不珍爱生命的小学生呢?把成年人世界的守则简单地移植给中小学生,让中小学生遵守,显然是拔苗助长。过于早熟的守则,不但不能催熟中小学生,反而让中小学生困惑于成年人世界的晦涩难懂,对未来感到茫然。

中小学生有自己的世界,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应从成年人自说自话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把守则还给中小学生,由他们来制定。其实,《中小学生守则》的根本问题不是内容空洞,而是不接中小学生的地气,以成年人的眼光和高度来看这个世界,来制定守则,却没有顾及中小学生的眼光和高度远远不及成年人。

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如果仅仅删除空洞内容,虽然实在了,但是,接地气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真正让《中小学生守则》为中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就不要过早地把他们还接受不了的内容强行灌输给他们。走进中小学生的世界,听他们所思所想,把他们生活、学习中的规则加以总结提炼,是接地气的前提。如果步子可以再跨大一点的话,用中小学生的语言来写《中小学生守则》,就更能突出他们的特点了。

《中小学生守则》只属于中小学阶段,不要对其抱有太宏伟的目标,甚至把大多数成年人都做不到的内容写进去。《中小学生守则》是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不要掺杂进去太多功利性东西,以免画蛇添足。《中小学生守则》是给中小学生看的,不是给成年人看的,不必引入成年人来评价。修订《中小学生守则》,请把中小学生主角的地位还给他们。

第5篇

关键词:中年级;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生活;形式;契合点;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针对中年级学生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不能像课堂教学一样由老师当主演,否则就不是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应当尽量保证与课内知识的联系,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拓展视野的舞台和主阵地,如果学生失去兴趣,就应当及时调整,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应当结合年级教学内容和特点形成系列,甚至可以固定下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活动方式,提高活动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结合笔者实践教学经验,以下就开展中年级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思考进行阐述。

一、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需要的多种形式

中年级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应当体现出形式的多样化,目的在于采用体现教材特点与生活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个要求,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活动形式:

(一)经常组织语文竞赛活动。在班上经常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特长都有积极作用。语文竞赛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单项比赛,如普通话比赛、查字典比赛、讲故事比赛、看图说话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综合性比赛,如听说读写综合竞赛、辩论赛等。学生在比赛中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由于我们的课外辅导开展得扎实有效,学生更喜欢语文了,读写听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看电视与电影。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从小就用很多的时间看电视,也经常看电影。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还要不要组织学生看电视和电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随着小学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学校具备了在校内组织学生集体看电视,看电影的条件,从而为开展这方面的小学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物质保障。小学生有组织地多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片,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和互相讨论,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起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说话、讨论、朗诵、演讲。开展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要给孩子们提供说话和讨论的机会。口头表达对于儿童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小学普遍班容量过大,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机会少的不足。在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更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讲故事和讲身边的事情为主;中年级学生可以多引导他们讨论问题;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可以向主题讲演方向发展。

二、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

中年级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活动内容和形式如果能很好的捕捉语文教材中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契合点,则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针对这一点,可以采用如下活动形式:

(一)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要确定观察的观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领域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课外练笔。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充课内作文模式僵硬,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途径。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放笔同时,应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三)社会实践与作文。社会实践活动是作文的基础,写作的源泉,对成年人和孩子们都是如此。对小学生尤其要培养他们从生活中,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写作营养的好习惯。因此,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作文,一定要先有社会实践。校园里的集体活动,走出校园的郊游、劳动、参观、访问,孩子们平时的特殊经历,都是社会实践,也都是他们作文的源泉。

从人的思维训练看写作活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缺少一个环节,即先把要写的东西说出来以后再完善构思的环节。把自己要写的事情先说出来,最好在不同的场合多讲几遍,才能够使内容更完整,更严密,更有条理,如果有听众的意见反馈甚至讨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效果好,效率也高。成年人和儿童都是这样。对于小学生,这种训练则更为重要。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实现“先说再写”方式的条件。无论是看过一个电影,还是度过了一个假期,在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先组织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再分头去写,就充分发挥出了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小组的作用。

三、结束语

中年级学生的课外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参考文献:

第6篇

人们都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可以有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我自己感觉通过这几天的实践,包括支教等一系列活动,从内心里说真的很有收获,增长了一些与人交流的技能,学到了课本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虽然时间有限,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稍纵即逝。但这其中,让我学到了终生受用的东西。实践结束回到家时妈妈就说我晒黑了,也说我变了,变得善谈了许多。尽管有半年没有回家,但还是时时回想那些支教的情景。学校让我们去社会实践真的很有作用,会让我们从中收益很多。也让我知道必须多和陌生人交流;生活中还要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这次我们的团队主要的任务就是支教,然后利用多余时间进行一些有关青年就业创业的社会调查,走访一下农村,了解我们学校附近的村民对学校的百年校庆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利用支教践行大爱,在农村弘扬科学发展的一些活动。

这里我就把我和同学们这么多天的行程,加上自己的所学所感记录下来。也作为一次总结,看看自己收获了多少知识。

7月11日,我与十几个队友一齐踏上了前往钦平陵村暑期实践之路。之中尽管有忙碌,有艰辛,我们依然在村里度过了愉快的第一天。清早,我们就早早的出发。却依然难挡微微的燥热。我们一路上心情舒畅,边走边了解路边情况。依据日程安排,我们第一天是走访农家,拜望老党员,联系小学生。一路上我们走街串户,看到了许多小学生,还遇见了很多党员。他们都很热情,表示支持我们的工作,尤其是对即将展开的支教活动充满期待。一路上,我们口干舌燥,却依然无所顾忌的前往每一户家庭拜访。我们搜集到了好多有用的信息。有党员户、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对我们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

第7篇

作为一名学生,我一向认为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实践不仅能巩固我们所学的抽象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发现新的问题!所以,每年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基本上都会报名参加,当然,今年也不例外。

一、实践内容的规范选取

我们这次实践的课题是对农村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研究对象是我们学校本次在暑期对口支教的四所小学,它们是位于__省__族自治县的__中心小学、__小学、__小学和__小学。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再结合测试内容的可行性,我们最终选取了以下内容进行测试:

小学一、二年级:身高(m)、体重(kg)、肺活量(ml)

小学三、四年级:身高(m)、体重(kg)、50米跑(s)、立定跳远(m)

小学五、六年级:身高(m)、体重(kg)、肺活量(ml)台阶试验、立定跳远(m)、坐位体前屈(cm)

二、实践过程并不简单

按说本次的实践过程不会太辛苦,因为我们使用的都是电子仪器,纯粹的人工操作相对较少,但是也正是这些仪器构成了我们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大障碍。由于学校正在逐渐迁往__,好多仪器设备已经随之转移,因此我们又不得不派专门的同学到__将所需的仪器搬回。

__岛是个多山的地区,而我们所要到达的正是偏僻的农村小学,哪里少得了山路?那些测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以及台阶试验等仪器只好跟随我们一起走过崎岖的山路。道路坎坷,又要注意保护仪器不受损,这可不是件省力的活儿!整个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如此类的困难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想。

三、实践结果发人深思

这次实践的结果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以往的一个惯性思维误区!

总能看到这样的论文:对农村和城市地区的中小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城市学生的身体状况明显好于农村地区的学生,然后分析说原因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等条件不佳、体育设施不完备、缺乏专业师资等,并提出一些诸如提高重视、加大投入之类的建议以促进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

但是,我们此次测试的结果并非如此!农村小学没有操场、更不用说体育设施,那些农村的小学生们有不少都是光着脚丫上学、更不用谈什么营养卫生条件……但是他们的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并不差。就拿女孩子来说,我不知道作为小学女生立定跳远跳到1.90m以上、甚至2.10m以上具体是怎样的成绩,但我知道在我的高中时代同班的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在2.00m以上的几乎没有!这是所谓的特殊现象吗?我想绝不会那么简单!

第8篇

2012年秋季开始,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大类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它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因为实践场地、活动载体、教育观念和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原因,对社会实践课重视不足,开不出社会实践课,有的仅把课程放在室内,使社会实践课和社会脱节,失去了社会实践课的真正意义。

湖州中学“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创始于1997年,已坚持开展了17年。我们在校园内公开招募和培训一批品学兼优的青年志愿者学生。同时,通过《湖州日报》和《湖州晚报》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家庭,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残疾人家庭和灾区亲属子女。每年结对帮教250户左右的家庭。学生的家教服务以功课补习、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特长指导为主要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累积,我校在开展“义务家教”活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我省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我校的品牌活动“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借鉴美国“服务学习”的理论模式,进行课程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

一、美国“服务学习”理论概述

美国教育学家于20世纪下半期,在体验学习的基础上,逐步演化和发展出了一种融合知识学习、社会服务与体验反思的全新课程模式――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并成功地将其普及到各级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据调查,全美有32%的公立中小学将服务学习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其中高中占到了近一半;参与过服务学习活动的中小学生总数达到1200万。

服务学习包含三个要素,即课程学习、社会服务和体验反思。学生首先在校内接受相关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接下来的服务作好准备。然后,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的需要,到社区开展相应的服务学习项目,获取第一手的实践体验。最后,学生对从服务中获得的直接体验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和思考,通过反思,促进自身的提高和升华。服务学习把抽象乏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解决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能增进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服务学习与学术课程紧密结合,注重反思和公民责任感的培养。它不仅强调课程学习与服务实践并重,同时也注重结构化反思。服务学习之所以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主要以服务为主,而服务学习则将服务和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力求通过服务来促进学习,经过学习来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在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受益者主要是接受服务的一方,而在服务学习中,学生既是服务者,也是受益者,他们不仅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能得到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二、“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化

学生通过参加“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服务社会,既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也获得与服务相关的认识,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在服务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获得道德成长的机会,对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正是区别于传统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根本所在,符合“服务学习”理论的定位。

“义务家教”活动的课程化,能确保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地学习和思考。“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规划可以参考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小学服务课程模式,如图1。这个模式包含五个步骤,分别是调研、计划和准备、实施服务活动、反思、展示与评估。它们彼此相连,循环互通,是一个不断改进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模式的核心部分包括了社区需要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

“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核心,一方面是社区的需要,许多家庭迫切需要我校优秀学生的课业辅导和兴趣指导;另一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即培养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义务家教”服务学习课程的开展,可以遵循这个模式的五个步骤有序实施。调研阶段,在校内宣传发动,招募志愿者学生,了解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和热情。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家庭,了解社会的需求情况。计划准备阶段,制订开展“义务家教”服务的详细计划,明确具体要求。同时开展相关的课程学习,为他们顺利开展家教服务作好准备。实施服务阶段,学生具体上门为结对家庭提供家教服务的阶段。一方面学生们认真细致地备课,耐心全面地讲解;另一方面,学校也会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定期走访和调查,帮助学生调整和适应。反思阶段,学生回顾整个服务过程,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反思不足之处,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展示和评估阶段,结对家庭对学生的服务给予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工作开展自评;班级开展展示交流活动,大家一起分享活动开展期间的苦与乐,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收获;学校也会开展评比表彰,选拔先进,表彰优秀,树立典型。

在将“义务家教”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服务学习课程时,也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既然是一门课程,就应该设置和重视“课程学习”的环节。然而,“义务家教”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有其特殊性。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以和家教服务有关的知识内容为主,包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讲解练习等;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如怎样与小朋友交流沟通,怎样与家长交流,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身心所具备的特点和注意事项等;社交礼仪方面的一些要素,如怎样做到礼貌待人,怎样恰当得体地穿着打扮等。

第9篇

关键词:中小学;社会实践;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2―0040―01

随着国家教育机构对中小学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兴建起了大批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契机。但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如何实现基地的科学化管理,如何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和思考。

一、注重开放性和自主性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因而一定要注重基地建设的开放性。基地工作人员在设计活动项目的过程中,要打破僵化的知识体系,打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面对开放的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要独立思考应对办法,自行组织活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就能在活动中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反思。

二、抓好基地课程建设,优化资源利用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内的课程没有指定的标准,需要基地工作人员自主开发。为了顺利地开展基地实践活动,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心理和学生思想,富有趣味性并且有实用价值的实践课程。为此,基地工作人员要做好前期调查实践工作,做好待开发课程的前期论证工作,要优化整合基地资源,要对基地内外的资源进行综合盘点,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多设置符合学校和学生需求,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入地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增强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强化基地德育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要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德育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公民责任感,要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基地的活动加深对社会制度、道德、风俗习惯的了解,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家政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学做饭,从而让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们体会劳动的快乐;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农田里帮农民们耕作、采摘,让他们体会每粒粮食的得来不易,让他们学会尊重劳动、珍惜粮食;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做义务服务,让他们亲身去照顾别人,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能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美德的熏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四、制订科学合理的中小学实践基地管理办法

相关部门必须加紧出台具体的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内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完善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完善管理,要对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服务对象、服务质量、活动安排、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考察、评估,保证基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教育界各部门之间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为提升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共同努力。为了及时了解基地建设情况,我们要完善评价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基地活动的意见和想法,基地工作人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改进实践基地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安排。要着力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管理的长效机制。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公益性,让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学生。

五、建立富有活力的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而开设的。因此,社会实践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各地要结合当地特色,综合考虑当地的文化、经济、历史、地理等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基地实践项目。基地建设者还可以加强与当地社会单位、社会团体的合作,要拓展基地的活动领域,增强基地与工业、农业、商贸物流等诸多机构的联系,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们组织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全方位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好地融入社会。

六、总结

总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意志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实践基地的重要意义,要努力开发以学生为本并富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活动,要努力完善实践基地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要注重基地建设的反馈情况,不断查找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要让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真正成为每个学生了解社会、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刘信科.部门联动,共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J].湖北教育,2013(08).

第10篇

关键词:体验法;换位思考;对比体验;角色扮演;社会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是系统地引导学生学习公民基本行为道德规范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目前开展小学德育的直接途径,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教师怎样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好思想品德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探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经验,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自己则退居于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用优秀行为和品质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笔者在教学实际中总结出,要想让小学生摆脱抽象的理论说教,教师就要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体验来获取积极的知识和情感。鉴于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师如何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获得知识,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换位体验就是一线教师有针对性地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感受和体验,从而意识到自己言语和行为的不足而产生自我纠正和约束的积极教育作用。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感性,所以,换位体验肯定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更有效。因此,笔者建议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根据实际内容让学生产生亲身感受的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增强对道德知识的认识、理解和运用迁移。如:学习《想想他们的难处》时,我们就可以设想一些情境,比如,自己被嘲笑和戏弄时候的感受,或者假想自己是拐瘸的残疾人,在大街上遭到他人的冷眼和嘲弄会是怎样的感受,或者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残疾人被人奚落的惨淡情境,引导学生将心比心,切身体会残疾人囿于不方便带来的痛苦和别人冷嘲热讽带来的心灵创伤。学生的心灵都很纯洁,经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他们就会自觉地帮助残疾人,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二、对比体验,强化感触

对比体验是引导学生认识假丑恶和真美善的一种比较直接的知识体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形象的正方故事讲解让学生对美好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与丑恶的道德价值进行鲜明对比,并引导学生结合固有的知识经验和道德观念来评价,从而发现自己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加强道德素质。如:在学习《绿色小卫士》时,教师不要用过多的语言对孩子进行说教,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进行对比体验:

第一组图片:一帮小同学给花浇水,鲜花生机勃勃;另一群孩子在踏草、摘花,花坛一派狼藉。

第二组图片:小朋友给花坛加篱笆;另有两个小朋友折树枝玩游戏。孩子们有辨别假丑善的能力,通过这些鲜明的图片对比,教师再引导讨论和评价,加深了学生对爱护花草树木和保护环境的认识。

三、角色扮演,模拟体验

小学生善于模仿、实践和学习,所以,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情节生动、故事完整的品德教材提供的小故事,待学生都熟悉了故事的情节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扮演对应的人物来演绎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如身临其境,领悟积极的思想内涵,增强实际生活的角色意识。譬如,在开展学习活动《在公共汽车上》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公交车上的故事,并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情节,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的角色,进行切身体验。以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懂得并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社会实践,切身体验

社会是一所好学校,思想品德又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所以,教师就有必要注意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切身体验到提升自我道德素养的必要性,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和认识社会、适应和反馈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1.请校外专家、公安干警等来现身说法,指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理解,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

2.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课题,指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社会,运用知识,增长才干。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小学生运用体验法抓住教育时机,愉快、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探索研究。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从认真做事和礼貌行为中获得积极的乐趣和体验,这样的体验更深刻,维持的时间更长,为思想道德意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1(7).

[2]方世忠.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12(10).

第11篇

快乐的暑假生活结束了。为了让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学校在放假之前围绕我校自强人生,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对学生提出了生活能自理、学习能自主、行为能自律、活动能自信的要求,并拟定了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家庭、社会这个大乐园里培养自强意识。新学期的到来,学生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课堂,将自己的暑假生活与同伴畅谈交流。现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以下总结:

1、生活能自理:91%的孩子都能做到整理床铺和房间;能洗袜子、裙子等简单的衣物;会主动洗碗、扫地、倒垃圾;少数孩子还能煮饭。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2、学习能自主:88%的孩子能自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部分孩子能主动练习书法,并交有大字、小字书法作品;部分孩子能主动阅读健康的书籍,写了作文、读书心得。但家长的总体评价是:孩子自觉学习不够、贪玩。可以看出孩子对老师要求的作业能较好完成,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3、行为能自律:多数孩子安全意识较强,出门能注意交通安全,不和陌生人交谈,不玩水、火、电。多数家长反映孩子最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

4、活动能自信:少部分孩子在假期里参加了各种辅导班,如:跳舞、绘画、钢琴、写作、普通话等。个别孩子还参加了舞蹈比赛,参加了军训。少部分孩子去旅游、回了老家等,体验了生活。但多数孩子都呆在家里,没有参加社区活。

总体上看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得到了规范,我校提出的自理、自主、自律、自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强意识。但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区活动较少。

小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二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还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小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三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这一天,我去居委会劳动了一天

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劳动的感受,在劳累时大汗淋漓的感受。这些都不是能从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所能触摸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星期天,我去居委会干了一个上午的活儿,居委会的负责人让我去小区里面刮小广告。我高兴的应承了下来,心想,弄小广告有什么不容易的,拿手一撕不就成了!于是信心满满的拿着负责人给我的铲子和水桶就走了,谁知道事实和想象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还不小。我先找到一个贴在地上的小广告,貌似真的很难弄,拿铲子刮了半天也没有太大的结果。

本想放弃,然后去干点别的事情,但是不服输的性格使我想到,还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倒我呢,然后,我就在哪里冥思苦想,想主意我就突然想起一次下雨天走在路上时候的情景了,被水冲过的地面上的小广告,很容易就掉了,所以我想到了,将小广告上面弄上水,等了2,3分钟,果然,很有效果,拿手轻轻一撕,小广告就掉了。

第12篇

(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都是属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其中,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包括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和树立远大的理想等等。而思想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一切新兴事物的正确的基本思想观念,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其他的一些观点。道德品质教育指的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些内容并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的,这些都渗透在德育的各个环节中。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就是小学阶段。此时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在由初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比较强,只要能够正确的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更是决定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之间的竞争,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当今世界的形势复杂多变,斗争相当的激烈,一些国外腐朽的人生观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悄然渗入我国儿童的思想当中,国内的“”等组织宣扬思想,社会上的黄赌毒的泛滥也都对小学生的思想构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德育的工作具有紧迫性。很多人都说过:“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知道,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其中的灵魂,起着导向的作用。所以德育也是起着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小学德育活动的现状

(一)小学思想品德的课本内容陈旧。大家都这么说,如果你想从众多的书本中找出思想品德的课本,只要找到最新的那本就行了。翻一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本,几乎都是空白。我们可能会质疑:是不是思想品德课根本就没有上?学生的思想素质是不是非常差?这其实冤枉了老师和学生们了,思想品德课本上的内容非常简单,即使课本上面的内容不上,习题的解答几乎也是相差无几。德育的教育固然需要这些教材,但是仅仅靠一些判断对错和一些选择题就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不见得。

(二)教育方法陈旧。小学生平时普通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程、晨会以及班会这几个形式单一的途径,致使学生缺乏兴趣,也缺少实践活动。另外,德育的教育需要时间。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比较重,老师们为了教学工作往往也都阻碍了德育工作的进行。

(三)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制度陈旧。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大多注重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发生了质的变化,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评也仅仅是由班主任个人说了算,就算班主任能够做到再公正,也可能会带有自己的主观的想法,结果自然不是那么准确了。

(四)外部环境对德育的负面影响。领导们在学校辛辛苦苦的进行着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但是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有些学生甚至将一些不良的品质作为“护身法宝”,家庭教育也不合理,甚至是对学校的教育进行诋毁,这些都起着负面的效应。同时,社会上过多的宣传“个性”发展,“鼓吹”自我,这也对学校的德育动作起着严重的破坏作用。

三、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方式

(一)教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内涵。教师们必须要正确认清当今社会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也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对于发展教育事业起着主导型的关键的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教书育人是他们的主要的职责,应当将自己定位于做高尚以及无私奉献的人。

(二)改变以往德育的评价方法。我个人认为,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方面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同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然后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改成自评、互评以及家长评议相结合的状态。

(三)校内教育同时结合校外教育。学校应当认真组织好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然后制定相应的基本实践时间,并且将实践活动作为期末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学生们可以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虽然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是学生们对于实际的意义并不是很明确。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教育,更应该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他们明白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就要首先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们也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的一花一草都能够成为教育学生的对象。只有正确的摆正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才能够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