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基基础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时间:2022-08-26 15:35: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基基础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地基基础论文

第1篇

岩石和土壤的形成在其整个历史的存在,已经经受住了各种复杂的地质过程,因而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应力场的环境。不同类型的岩土性质往往是非常不同的,其区域的性质和强烈的个性。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各种特殊地质条件,例如:黄土,粘土,软土,红粘土,冻土等,特别是岩土地震作用将意味着很大的变化,如断层、液化。工程实践表明,岩土工程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科学,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深化研究的领域也很多。

有鉴于此,地基基础设计人员不可以认为有地质工程报告,规范的依据取得了数据。有了这些依据还远远不够,我们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善于思辨能力,更加重视实际知识来源于实践。地基基础的设计方案不是唯一的,将各种地基及基础的处理方法和当地的实际、实践经验相结合,以获得一个更理想的解决方案。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仅仅通过该方案建议地质报告提供的数据未必是合理的。由于许多地质报告,数据与实地描述不匹配,缺少实际地下水数据,结果报告不完整,图表数据混乱,数据是不真实的,关键问题交代不清的现象频繁出现,甚至出现欺诈行为。因此必须认真仔细分析,注重所提供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的正确性,注意所建议的地基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及可行性是极其重要的。

以下两个例子可说明这一观点。某某住宅项目,单层均为11至15短肢剪力墙结构层的小高层建筑。地质报告建议采用大直径孔桩基础,桩承载的风化花岗岩层,但仔细分析后发现,现场水位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人工挖孔桩降水的成本,且因户型原因也不易布桩。另外,挖桩需要穿越3m左右的卵石层。原建筑方案各单体仅设置半地下室,经分析,若增加一层地下室,不但可以保证基础埋深要求,而且可以将基础坐落于卵石层上,卵石层fak=260kpa E0=22Mpa。最后该项目采用了本方案,不但施工方便,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某某工程,地质层报告给出的各层土的土壤承载力和实际开挖目测效果相差甚远,重新化验结果显示,承载力取低近一倍。这也显示了基础设计的另一个方面,必须有一流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调查试点,但也可以在基础设计消除事故发生前。

2应重视地基沉降计算的范围与要求

地基设计,包括强度设计和沉降计算两部分组成,地基的设计强度在不同条件下的设计强度可以提高和降低使用,但沉降值不低于地基沉降的允许值结算价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根据合理基础设计计算与结算或测试结果来验证。沉降很小,可以不进行验算,例如端承桩基础, 及规范中给出的根据上部结构、地基土层分布形式、地基承载力等参数确定的只做强度设计的地基。另一种是对沉降没有严格要求的地基,例如一般路堤和砂石料等松散原料堆场地基等。

对深软土路基的建设来说,解决和差异沉降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软基础施工事故发生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过度,特别是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最大。某工程深厚软粘土,厂房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桩基,靠近客厅与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时有意放大,没有做沉降验算,并以为没有问题,实际使用一年后,生活间明显下沉,,达到15厘米,而该工厂是几乎没有下陷,严重影响了使用功能。深软土沉降与工程投资是紧密相关的,需要增加投资,以减低结算,因此,解决合理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控制沉降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可靠,节省投资。因此,软土地基沉降检查是必要的,甚至比强度设计也重要。另外,相邻基础地基承载力变化大,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等等必须验算沉降。沉降计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计算沉降的荷载只考虑静荷载及准永久荷载,而不考虑风荷载、吊车吊重,地震等瞬间荷载。所以计算地基承载力与计算沉降的荷载组合不同,这一区别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在设计中却往往被忽视。

(2)注意对计算沉降点的地质资料分析,更要注意分析土层分布不均匀性及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差异沉降带来的影响。

(3)沉降计算中应力值只采用附加应力值,而自重应力随深度随深度增大自然形成的变形已经形成,不产生新的沉降量。

3 应充分考虑复合地基中褥垫的作用

随着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复合地基技术作为加固地基的一种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加固区是由基体(桩间土),增强体(桩)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是共同承担荷载的。复合地基可分为三种:散状材料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实践证明,在桩和桩间土顶部加一层砂性土褥垫可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使桩间土的承载力大大提高,避免了由于不考虑桩间土承载力而造成的大量浪费。

(1)保证了桩同承担荷载。由于桩的弹性模量远远高于桩间土,桩产生的沉降量比桩间土小,褥垫在压密过程中使用桩刺入垫层,将上部总荷载传到桩和桩间土上,此时桩间土承载力超前发挥而桩的承载力发挥滞后。

(2)一定厚度的褥垫可调整桩、土荷载的分担比。当垫层厚度大于等于1000mm时,即可保证桩间土承载力超前发挥,同时减少桩顶面的应力集中,使基础底面反力分布更均匀些。

(3)垫层厚度调整可使桩,土水平荷载分布比变化。当垫层厚度较大时,作用在桩顶和桩间土表面的应力相差不大,基础与褥垫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一般为0.25~0.45,故此天然地基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增强因此褥垫作用对刚、柔性复合地基具有普遍意义,对节省工程投资有显著的效果。

4加强高程控制,防止基底超高

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质量的关键。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受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又因为我国工程所在地的地址情况随地域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地基基础工程提出的要求更高,必须在前期对地基进行严密考察,以制定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并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保障地基基础的质量。当前,我国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工程施工情况并不乐观:建筑施工企业出于对工期的要求,在天气情况不佳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常常照常进行,并且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建设优质工程。

一、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中其质量的优劣受到施工场地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多方面原因的严重制约,为提高工程建设地基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就必须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地基施工建设影响的前提下,利用分析处理的方式得出最佳施工模式。基于此,提高工程地基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技术方面对工程建设基础地基施工进行了分析。

1、高层建筑地基的测量放线

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工作是建筑地基施工中的基础性工作,精确、详细、周密的测量能确保地基工程顺利安全的施工,并为上部结构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高层建筑的测量放线对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线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手中的科学仪器,提升施工质量。地基施工中利用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工程测量人员要不断的掌握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仪器,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提供更为精确和周密的数据而服务。

2、工程建设桩基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桩基基础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与进步。桩基施工技术是地基建设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础施工形式,现阶段桩基施工主要分为三种施工技术: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及钢桩。

在桩基建设的三种基本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具有承载力强、应用范围大、影响环境小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的具体施工中现浇灌注桩应用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成桩工艺应用的是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具体工程建设施工中以泥浆护壁,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浇灌作业。这种施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因桩底虚土及缩颈造成的工程危害。

混凝土预制桩技术与现浇灌注桩技术相比,因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如振动、噪声及挤土效应等,致使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应用量越来越少,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预应力管桩已经逐渐代替了普通的混凝土桩。因钢桩成本投入大,只能用于特殊工程施工中。

3、工程建设地基加固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工程建设方面已经由原来单一的传统型地基加固技术转向了多样化技术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首先采用的地基加固方式为压密固结加固法,这种加固方式主要应用于松软地质。然后进行加筋体复合地基的有效解决,这种方式在各个地质中都能使用,具有普遍性。换填垫层地基加固法,因其自身特点,只能用于小规模工程施工建设中。

4、工程建设深基基础施工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越来越趋向成熟,深基基础施工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深基坑技术是指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施工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不仅可以提升地基施工的技术水平,还可能确保地基施工的质量。

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1、材料质量作为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若工程使用原材料不符合规定,那么工程质量就达不到要求。所以,在施工前必须对材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材料控制要注意如下两点:一,对供应材料的厂家进行审核,选择从信誉比较高的供应厂家进购材料。免费论文参考网。二,对进厂原料进行相关的检验,包括:质量检验报告单的检查、外观的检查、理化检验的检查等。

2、采用水泥灌注桩作为地基基础的质量控制。钻孔灌注技术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影响着桩基的施工质量,其中,钻孔和灌注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这两个关键工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钻孔工作前,首先要检查钻机的安装是否正确,确保底座与顶端平稳,使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移位或沉陷;其次要检查钻机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随后,检查成孔的孔径、孔深以及倾斜度等,最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终孔检验,并填写终孔检验记录。免费论文参考网。用混凝土作为钻孔泥浆,当前,大多数施工单位从专业公司直接采购成品泥浆进行施工。这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场检验能力。此外,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履行其职责,在施工单位质量检验人员检验的同时,监理工程师也应仔细审核,保证使用材料符合要求。

3、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保障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强施工管理技术人员管理,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在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人为因素的控制是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重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重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技术、管理制度等,所以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显得尤为重要。

4、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因操作不当引起了很多质量问题,某些违规操作表面看对工程施工质量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却隐藏着巨大的质量危害,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必要不断地巡视检查,一旦发现违章操作,就要立即予以纠正。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须遵循若前道工序不合格就无法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此外还需加强对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的监控力度。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结构型式、建筑技术经济、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因素,使之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效能,力求取得最优的综合经济效益。对施工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必须进行着重的检控,通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来保证项目施工质量。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机械使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起着关键性地作用,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提高对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视程度,不断研发和完善新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同时严格控制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海宏.高层建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分析的研究进展[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

第3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地基施工处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基的存在目的是为高层建筑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其是地下支撑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键点,所以,在选择地基施工和对地基的安全性进行设计时要做好具体的细节工作,保障地基的稳定和安全,一旦有某一部分出现问题,将极有可能出现高层建筑下沉或者裂缝,以至于出现倒塌,危机居住者或者周边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重视,切实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好地基处理工作,进而保障工程的质量。一般来说,地基的土层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人工填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和岩石等,每种土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应当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处理,以此来保障地基承受最大的压力。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形成有两种,一是天然地基;二是人工地基。在第二种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以及一些基本建设材料的选择等,在符合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保证建筑的实用性和高效。

一、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不同地基的施工处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首先需要处理好的就是地基的工作,地基在施工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地基设计,即使再美观的建筑也不能保证其安全性。

1.地基施工处理的重要性

前面已经提到,地基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前提性工作,地基关系到以后建筑物的稳定性,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居住者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甚至影响着社会的稳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涌向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有更多的居住房间以便于居住,这就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现代建筑存在的一个极为危险的现象就是,在建设居住区的时候没有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尤其是地基的选择和施工处理,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信号,高层住宅出现安全隐患首先就是从地基开始的。

2.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不同地基的施工处理

高层住宅对于地基的要求更高,避免在具有较高压缩性和较低承载水平的软土层中设置,重视土层构造和深埋之间的关系。地下水会对土层承载水平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在粘性土之中,如果含水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强度的降低,如果地下水位不断降低,土层含水量下降,会导致基础的下降。冰冻线是冻结土和非冻结土之间的分界,如果建筑基础位于冻结土层之中,在气候较冷的地区,土层冻胀之后,会拱起住宅,在土层解冻的时候,基础会产生下沉等现象,住宅的稳定性较差。因为城用地十分紧张,导致房屋之间的距离较近,房屋相连或者共同使用一个地基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设置一个变形缝,每个房屋使用二分之一的地基,在很多建设企业和设计企业只重视地基的浅埋水平,如果新建筑和旧建筑之间的间距较小,会对旧建筑产生消极影响。

二、高层住宅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

1.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首先,测量放线的工作。这一工作是对高层住宅地基进行测量,以保证能够为之后进行的正式地基施工工作提高准确的数据,进而为工程施工提高技术保障,这是影响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必要性。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保障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完成。同时要及时改进测量的工具,使用最新科技设备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其次,对施工材料控制。建筑行业对于材料的要求很高,只有保证了材料的质量才能为工程的质量提高前提,没有合格的材料就很难达到施工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正式施工工作之前要严格把握好建筑材料的质量,重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材料的生产厂家和供应者进行审查,保障材料的质量;第二,对进厂原料进行相关的检验。最后,完善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控制的实施。保障高层住宅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3通过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以及施工过程记录、监理等保障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为工程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地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对将进行建设的建筑地基进行施工时,如果出现一些操作问题,则极有可能影响之后工程的开展,虽然从表面上看可能影响不大,但其中的却有巨大的危害,因此,必须一次次仔细的检查,对于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进行纠正,对于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和指导。通过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控,对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能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工程施工工序交接检查须遵循若前道工序不合格就无法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以此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另外,对于操作设备也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和监控,在进行机械化施工方案的制定和评审时,综合考虑将要进行工程建设的场地、技术、方式等因素,采用最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达到获取最大效益的目的。最后就是要对地基基础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其能够明白一些操作原理和规则,并保证其严格执行,对其在工作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严格避免可能出现的机械事故。

参考文献:

1.朱炳寅、娄宇、杨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载《西安建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喷锚支护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建筑业迅速崛起。城市建筑的密集度越来越大,使建筑施工的作业面不断地缩小,建筑结构中地基施工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的安全性,就要确保地下室的施工设计符合建筑设计标准,不断地提高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由于基坑的支护结构对于建筑基础设施而言,仅仅施工阶段起到临时性作用,因此在工程竣工之后,支护就失去了价值。按照传统的支护技术设计标准,当建筑工程完工之后,支护会保留在地下永久保存,并成为建筑结构中的一部分。喷锚支护结构运用于地下室支护,可以提高抗变形能力,因此而被广泛应用。

一、工程概述

工程项目为22层的商住两用楼,地下一层为车库。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为框剪结构。地下基坑的开挖深度为5.6米,成矩形,总面积超过2千平方米。在建筑物的西侧为小区人工水池。鉴于建筑物距离水池比较近,为了避免基坑的边坡出现沉降变形,在放坡系数上可以定为0.4。根据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将基坑侧壁安全等级确定为3级。在基坑施工技术上,选择使用喷锚支护技术。

从工程的地质条件上来看,工程基坑的地貌较为单一,地面原有的建筑物已经彻底拆迁。整个基坑的场地平坦,地层的成分以风化的基岩和小块的卵石为主。场地的底层从上而下分别为1.3米至1.6米的杂填土,其中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等。卵石以土黄色为主,其中夹杂着少量的漂石。基坑开挖范围内没有发现有地下水。喷锚支护的土层设计参数见下表:

二、喷锚支护施工技术

喷锚支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受拉锚杆与土体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不但可以使土体的强度增强,而且对于土体具有稳定的作用,因此而与周围的土体构成坚固的整体。在支护基坑边壁的时候,采用混凝土喷射与锚杆以及钢筋网联合的方法开展施工。

在建筑地基的基础施工中,做好防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工程。虽然在施工场地没有发现有地下水,但是在建筑物附近有人工水池,所以要做好外墙防水工作。喷射的混凝土在配制和搅拌上要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设计的要求,特别要保证科学性的水灰配比,以喷射不会出现流淌为标准。注意被喷射到墙面的混凝土不可以有下坠,要均匀喷射,不能有开裂的现象出现。喷射混凝土完工后,为了确保喷射质量,还要采取必要的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进行基坑修边的时候,混凝土的喷射厚度要符合设计标准,并且要逐层喷射,保证每一层都要喷射均匀,并达到的一定的光滑度。要确保喷射的平整性,要控制好喷射的速度,以确保锚桩板厚度匀称。

在进行锚杆灌浆的时候,要控制好灌浆的密度,以使灌浆的过程中有拉应力产生,促进喷射钢筋混凝土板与土体之间形成一个坚固的土体。通常而言,灌浆要在稳压状态下进行,在灌浆超过20秒之后,浆体溢出即灌注停止。

在地下室的设计结构中,要将钢筋板的支护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充分地发挥支护的临时性作用,以有效地抵抗土体所施加的侧压力,并发挥其永久性的作用。那么在钢筋制作的过程中,要使钢筋能够处于合理的位置,并且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以使钢筋板充分地发挥支护作用。

三、喷锚支护地下室外墙施工技术

要保持地下室外墙的永久性,喷锚支护要相应地增大厚度。通常情况下,喷锚支护会喷射大约90毫米厚度的混凝土,而地下室的外壁喷护,需要选择C20混凝土,喷射厚度达到200毫米。为了使喷射混凝土板中的加强筋能够起到暗梁的作用,要参考水压力、土压力以及地面所施加的荷载进行连续板设计,将加强筋焊接在锚杆之上,肋筋设置上为垂直状态。

在本次工程施工中,锚杆的抗拔力设计为100KN,灌浆过程中所呈现的压力为0.4MPa。由于场地的地质环境较差,水平锚杆的夹角设定在25°。原理上而言,锚杆的夹角水平界定在20°~45°,夹角越大,水平分力就会相对降低,反之,随着夹角的缩小,水平的分力越大,可见锚杆设计是喷锚支护技术中的重要部分。喷锚支护的设计参数上,首先是根据施工条件,分析支护的整体稳定性,然后对于锚杆进行抗拉性计算,根据所得出的结论对于初选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设置喷锚支护参数的时候,土压力和施工荷载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同时还要在进行土压力计算时,将地基基坑的动荷载和静荷载加以考虑,以实现地下室外壁的永久性。计算时,可以选择使用朗肯主动土压力公式,即:

其中,:是土的重度。

h: 是基坑的高度。

:是土的内摩擦角。

锚杆的安全系数:K=1.7。

但砂浆的锚固段接触到周围的土层的时候,会形成抗剪力,其对于灌浆锚杆的极限抗拔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锚杆的极限抗拔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 是土层锚杆的极限抗拔力,单位为“KN”。

D: 是锚杆钻孔的直径。

Le: 是锚杆有效锚固长度,单位为“m”。

: 是锚固段周边所形成的抗剪强度,单位为“”。

在设计上,基于土层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对于抗剪强度的取值也要有所选择。

第一层锚杆的抗剪强度:=30;

第二层锚杆的抗剪强度:=45;

第三层锚杆的抗剪强度:=60。

锚杆受拉荷载公式:

其中::是荷载折减系数,=0.86。

Eak:是在锚杆处的最大主动土压力的情况下取值。

SH: 是锚杆的水平间距,SH=1.0米

SV: 是锚杆的垂直间距,SV=1.1米。

θ: 是锚杆和水平面之间所存在的夹角。

可见,在简述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采用喷锚支护进行施工,就是充分地运用喷锚支护的作用原理,将受拉锚杆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土体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充分地利用起来,以维持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当支护与土体之间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共同作用体的时候,就构成了具有足够坚固性的基坑壁。

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地基基础施工中所采用的喷锚支护技术对于保持地下室外墙的永久性具有非常很重要的作用。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喷锚支护是主动加固措施,其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的加固机理,对于岩土体的强度加强,并实现抗滑能力。基于其在对于基础施工的重要作用,在应用领域中控制好喷锚支护技术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章国 .喷锚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应用, 2013(36).

[2]程明, 董家丰, 华正飞,卢莎.浅谈地基基础施工中的喷锚支护技术应用[J].华章,2013(18).

[3]王静玉.喷锚支护技术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2).

[4]王静玉.喷锚支护技术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2).

第5篇

论文关键词:浅层土,工程结构,围压应用,地基



在千米厚度以上的松散沉积地层中,进行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受到关注的焦点内容莫过于解决如何经济合理地做好地基基础设计。随着高层建筑的规划建设,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方式已经难以对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给出满意的解释和诠释。这些建立在桩基和复合地基原理上的设计理论,特别是对于河湖相沉积的、呈薄层及互层状的饱和粉土及粉质粘土层,则是把基础底板下一定厚度的承载力小于130KPa的该类土层用高强度、低变形量的桩基础方法或高强度加强体为主的复合地基加以处理,这无疑确保了高层建筑的安全,但是在经济、施工便利、简单等方面失去了优越性。土的三轴强度试验,真三轴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土的强度并非定值,而是随土围压力的增高有所增加;土的轴向变形则随土的围压增加而减弱。本文拟以三轴强度试验为原理,提出围压结构的具体工程设计及思路,利用围压结构将地基土分割为等面积,等体积,土的大型三轴强度试验组合,使得围压结构和土体形成新的共同工作的结构地基,以解决高层建筑地基基础中浅层软土为高层建筑地基利用的现实问题。



2、 高层建筑地基及设计现状分析



2.1高层建筑地基及设计历史



每次高层建筑的空间和平面的拓展,都为地基基础的设计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同时也为土力学研究成果的工程实现提供了应用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大厚度松散土上建筑高层建筑,基本上以结构力学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以桩内全置换土为主的桩基和列成熟设计理论,施工工艺,检测措施等。但存在的不足:①虽然桩基系列具有明显的安全性,但是由于舍弃浅层有一定承载能力、抗变形能力的软弱土,无疑要求基础的刚度,长度,整体强度加大,故此直接导致基础的工程造价飙升以及施工工艺的复杂化;②由于桩结构体在地基土内所占的面积比例为10%左右,却承担100%的建筑荷载作用,桩的应用集中效应明显;③桩体表面与土的接触面积有限,大多情况下桩的承载力由土的摩阻力和端阻力,而影响范围之外的土并不能充分提供其强度试验和真三轴剪切试验,对土力学性质和行为的深入探讨有一定的积累,土的宏观、微观试验研究【1】,对于土的微观结构从认识方面进一步深化,开始注意到土的应力应变特征。



2.2多层软弱土基础设计方式



到目前为止,对于浅层土的利用有三种设计方式:①沿袭结构力学理论和集中荷载方式发展下来的桩基础设计,几乎是基础的代名词,绝大多数软弱地层中的基础采用桩孔内部分或全部的置换土并填充人工高强度材料和实现,籍此将上部荷载通过桩、土的端阻力等传递到土深部以及借助于桩表面与土的摩擦力消散于土内。②以土力学对土应力应变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采用复合地基加固原理力依据的地基加固设计【2】,利用率由原来的10%上升到20%以上【3】。它源于三轴剪切试验对于土在受力过程中变形特性和破坏,特点的微观描述和认识【4】及对土固结机理的深化认识。出现了以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联合贡献于桩承载力的,在原位半置换土的粉喷桩、高压施喷桩、深层搅拌桩等渗透性设计。这些设计虽然对浅层软弱土的工程实践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广泛的利用于高层建筑地基中的地基处理设计尚在探索阶段。③结构力学和土力学理论相对融合的思路,即桩基础和地基处理相结合的混合设计【5】,由此部分地实现了经济、安全、高效的地基基础设计要求和土利用率提高,显然受到现代土力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地基与基础设计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然而,这些地基基础的设计均忽略了三轴强度试验中的围压对于土强度和变形的控制作用,或只针对土的某些特殊性质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更是忽略了土中围压作用整体性改变土的力学属性的围压结构地基基础形式。



3、软弱土层应用新思路



新的围压结构地基应该是这些认识的实质性,结合性反映。新的围压结构地基设计,无疑需要现代土力学中最新研究成果的支持,势必可以为地基基础设计增添新的设计方法以及改善长期以柔土力学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的脱节观象。因此,在探讨浅软弱土应用高层建筑之间,必须建立如下几点认识:



(1)软弱土不能直接作为地基。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土中应力场会随着土中应力状态的改变而变化,更没有考虑到软弱土塑性变形方向大小与应力场改变的关系,甚至一个公认的三轴强度试验土围压力增加直接导致主应力产生的应变减少,抗剪强度增加的试验事实被忽略。



(2)土是由固相颗粒孔隙(含浓相、气相、胶结物质等)组构,在通常的工程范围内,可以认为岩矿颗粒、粘土围粒构成了固相颗粒的基本强度单元,并假设基本强度单元在通常的围岩条件下不发生颗粒破坏。



(3)三轴强度试验中,土的初始孔隙比对土的应力应变有很大的影响,初始孔隙 比越小,围压力越大,最大主应力越大。相同的土大于不同围压(σ2=σ3=χ1)作用下,主应力σ1不变,且σ1>σ2=σ3条件下,①峰值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围压(σ2=σ3=χ2)的升高(即χ1>χ2)而增加;②主应力对应的变形ɛ1则随着围压(σ2=σ3=χ2)升高相应的减少。



(4)松散土样因孔隙比较大,应力应变曲线中没有峰值应力升观。但是在足够围压力和最大主应力的作用下,体积首先垂直压缩并且压缩变形的增加量的逐渐减少,而无侧向变形的增量。



(5)对于无偏向荷载作用的软弱地基土,控制土的侧向变形要比限制垂直沉降意义更大。大量测试资料表明,地基土的侧向变形是沉降、差异变形、倾斜的决定性因素。



4、围岩结构地基的设计



基于上述对土的认识,得到浅层软弱地层地基设计的合理启发,继而形成有效的、与之相适应的地基结构设计思路,即是:



(1)充分反映土所特有的属性,即随时间和环境产生的“结构变形结构破坏循环”。首先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以土结构破坏过程机理分析—量化评价”为宗旨工程结构的设计概念。其次在设计更具针对性、系统性与有效性确保经济合理的要求下、对现有的各种地基设计选择适宜性的围压结构,最后在完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实现地基土和围压结构共同作用的要求。



(2)实现上述要求,必须对软弱土侧向变形稳定性实施工程控制,即限制土的侧向变形并将其通过与土紧密结合的结构得以实现。



(3)用系统分析原理对土和围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把围压结构视为土中即新结构体系。



(4)以室内土三轴剪切试验原理为指导,辅以原位静荷载试验对围压结构进行足尺寸的观场研究,分别进行软土中无侧限围压结构,存测限围压结构和土结构共同作用的试验,把获得的数条试验压缩曲线作为研究的根据,并作为基本判识依据。



(5)围压结构地基的计算式指导:视围压在结构地基为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体,结构地基的分层与原天然地基土想同,依据弹性理论,极限平衡理论、有效应力原理进行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压缩衡量结构强度等计算式指导。



5、结论



(1)把当代土力学研究成果应用到地基基础设计中是研究的最终目标。

将土变形及强度地过程属性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思路显然比一味地采用高强度、深部硬土作为地基更加重要。浅层土作为高层建筑地基虽然有不同的缺陷,但是采用围压结设计后,直接作为地基满足建筑要求,同时减少地基基础的加固和处理的深度。



(2)围压工程设计必须对浅层土的结构强度,影响结构强度的各种因素,工程结构强度、土与工程结构之间相互作用进行全面分析和合理认识后进行。



(3)围岩结构并非单纯的原位水泥搅拌桩一种,而是以其结构深度与土层相匹配、与土结合程度高、经济、安全、易行为标准选用,这方面继续探索的空间相当宽广。可在任何形状的基础、任意深度的薄层软土层中使用。



(4)浅土层作为地基的设计方法很多,但满足高层建筑要求的设计方法还没有系统化。本文把围压增加土强度效应与工程结构巧妙结合一起,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困扰的、复杂的问题,可见进一步深化探索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宰金珉,宰金璋。高层建筑基础分析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与工业出版社,1994:1—10.

【2】曾国熙,卢肇钧等、地基处理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339—442

【3】陈仲颐,叶书麟等。基础工程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90—116

第6篇

【关键字】地基;处理技术;工程应用

1 地基处理的定义与分类

1.1地基处理的定义

地基处理有着多种定义,其一是对建筑物和设备的基础下的受力层进行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强化处理。其二是改善或加固地基的天然状态,使之符合工程要求的技术措施。还有一种解释,根据青冶工程(QYTC)技术人员的经验,地基处理一般是指用于改善支承建筑物的地基(土或岩石)的承载能力或抗渗能力所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

1.2地基处理的分类

地基处理主要分为基础工程措施和岩土加固措施这两类。基础工程措施,不需要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只需对地基工程做基础施工措施;岩石加固措施,需要对地基的土和岩石进行加固,以改善其工程性质。

选定了适当的基础形式,不需要改变地基的工程性质就可满足要求的地基称之为天然地基;如果是已进行加固后的地基便称为人工地基。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对建筑物的安全有着直接关系,要是地基处理不当,往往会发生工程事故,并且事后的补救措施都是比较困难。因此,确保地基处理工程质量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地基处理要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制度。

1.3地基加固方法如下:

1.3.1置换法

将建筑物基础地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置换以良好的无侵蚀性及低压缩性的散粒材料(土、砂、碎石)或与建筑物相同的材料,然后压实或夯实。一般闸基用砂或碎石置换,称砂垫层或碎石垫层。

1.3.2强夯法

强夯法指是指用重锤从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其目的是增强软弱基地的承受能力。固结法跟强夯法是一样的,施工人员利用起吊设备,将20吨重左右的重锤也同样提升到20米左右的高度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强夯法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对一些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一般采用连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的方法,并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

1.3.3排水法

排水法是采取相应措施使软地基表层或内部形成水平或垂直排水通道,然后在土壤自重或外界荷载作用下,土壤中的水分迅速排出,使土壤固结。 如排水井法:

在地基内按一定的间距打孔,孔内灌注透水性良好的砂,缩短排水路径,并在上部施加预压荷载的处理方法。它可加速地基固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稳定性,并使基础沉降提前完成。

1.3.4振冲法

振冲法是指使用振冲器加固地基,在砂土中加水振动使砂土密实。适合使用振冲法的土质有:粘性土、砂性土、淤泥质粘性土等。处理粘性土地基时,只能用振冲置换法,也就是通过置换填料来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而处理砂性土地基时,是利用振冲时孔内砂土坍陷而下沉方法挤密,常称作振冲挤密法,相对密度可达70~8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92~95%,但还需要填入当地砂土。

1.3.5 灌浆

利用灌浆泵或浆液自重,经钻孔把浆液压送到岩石、砂砾石层、混凝土或土体的裂隙、接缝或空洞内的过程称为灌浆。借助于压力把浆灌浆液压送到建筑物地基的裂隙、断层破碎带或建筑物本身的接缝、裂缝中的工程。通过灌浆可以提高被灌地层或建筑物的抗渗性和整体性,改善地基条件,保证建筑物安全运行。

2 地基处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2.1地基处理的设计

2.1.1地基处理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地基基础承受着建筑结构的各种作用,是保证建筑物安全性、可靠性的基础。并且,工程建筑物的基础造价一般情况下能占到建筑工程造价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对基础设计进行合理的经济预算,是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关键之一。

地基处理设计时,应考虑上部结构以及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为了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必要时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应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加固效果,同时为施工质量检验提供相关依据。

2.1.2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根据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在软弱地基和严重不均匀土层上,宜采取措施,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竖向刚度。尽可能采用天然地基,如地基较差,通过经济比较,天然地基造价较高时,可采用桩基或其他人工基础。

2.1.3地基基础设计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和荷载情况,假如地基有足够的承受能力,那么基础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分布方式相同。但由于有时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建筑安全等级、体型和使用要求,当建筑物的高度只有几层时,墙下地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建筑结构单元的划分;邻近建筑基础和地下设施情况及其相对关系;地下室的设置及防水要求;材料供应和地方材料;施工水平和设备;工期及造价;抗震设防及其他特殊情况。

2.2地基处理方法

2.2.1地基处理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合理的地基处理、上部结构设计,可以减轻和消除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不利影响。目前,经常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2.2.2地基处理方案的步骤

首先,大量搜集各方面的工程资料、地质条件及地基基础的设计材料。

其次,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承受限度以及使用要求,并结合周边环境及邻近建筑物地形特点、土质特征、地下水文特征等因素,初步选定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同时,还应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 然后对初步选定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处理效果、材料来源及消耗、机具条件、施工进度、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仔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根据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原则,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最佳的加工方法。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一种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而不是万

最后,因为地基土层的性质复杂多变,所以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工程技术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重大工程的设计更要请专家参加。就目前一些重大的工程案例来说,由于设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经验以及过分保守,加上工程技术人员技术不过关,给工程带来严重损失。

2.2.3地基处理的维护

经过地基处理后,应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应在使用期间继续观测,用以评价地基加固效果和作为使用维护依据。

3地基的处理方法综合应用

地基存在的问题往往相互关联的,因此,除土质条件外,不同的构造物对地基的要求各不相同。单一的处理方法,由于受工期、资金等多方面限制,往往难以解决问题,如饱和软粘土为软弱土层,其作地基的主要障碍是含水量大(呈饱和状态),因此沉降量大、承载力低、强度和稳定性差。要使其固结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一般情况下难以办到,若单一采用堆载预压来提高承载力,则短期内难见成效;若采用复合的方法,综合发挥几种方法的各自优势,问题就不难解决。

地基处理技术是整个工程是否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地基处理、上部结构设计,可以减轻和消除软弱地基对上部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在建筑物施工中会遇到各种软弱不良的地基,这种地基天然含水量过大,承载能力低,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以致造成建筑物的不稳性。如何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这是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总结经验,掌握好建筑地基处理技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2012施工组织设计大全[新版]2012.

[2] 李庆廖翔.浅谈软弱基地处理方法.理工科论文。2011.1.16.

[3] 康旭元.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山西建筑》.2005.01.

第7篇

关键词:地基;事故;分析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ccidents should be avoided in construction works, do a good job of construction accidents preventive measures will no doubt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avoid accident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quality problems which led to construction accident due to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works, and eventually propose specific solution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construction accidents.

Key words: foundation; accident; analysis

TU47

1概述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建筑事故出现的原因就是由于地基和基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据统计,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事故占了总事故的21%。总所周知的是,建筑工程中打好基础最重要,上部结构可通过一些科技手段(如计算机模拟)较为完美的勾画出来,地基和基础工程则由于地下信息的难以掌握使得施工中存在误差,最终会工程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做好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因地基问题造成事故的原因分析

2.1因工程地质勘查中的错误而产生的事故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察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程序,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即使对单层的一般性建筑,也不能不做勘查。

应把握的原则:

第一,工程勘查工作做的粗糙;

第二,地基的选择和处理方法不当,未能使房屋坐落在比较均匀的天然或人工地基上;

第三,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弱。

这三点教训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情况不明,决心不大,方法不好”。

此外,在勘查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上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危害和浪费。

2.2 因建筑物基础底面土压力过大超过地基承载力造成的事故

地基承载力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各类地基承受基础传来荷载的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这一限度过多,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重受损。

应吸取的教训:地基整体剪切破坏事故,它造成的工程事故灾害很严重,必须引起土建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察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在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2.3因地基中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影响造成的事故

建筑物地基槽开挖后,可能遇到许多局部异常的情况,例如:在地基土中存在有暗沟、古墓、古井、旧基础等已废除了的构筑物,其中在暗沟、古井内往往填充疏松的建筑垃圾或淤泥软土,形成局部的松软部位,可能引起基础局部严重下沉。导致上部墙体或结构开裂;如遇古墓、防空洞等中空构筑物,则可能引起塌陷事故;至于遇到旧基础、废化粪池等构筑物,它们往往比周围天然地基坚实得多,形成软硬突变,也会造成上部结构开裂。因此在刨槽验槽过程中查明局部异常情况是十分重要的。

应把握的原则:在地基基础施工中,遇到暗沟、古墓等旧构筑物是经常发生的。这时候最重要的是设法弄清情况,除进行必要的勘测、挖掘之外,虚心向当地人和工人请教,进行细微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才能作出符合实际的处理方法。

2.4 因建筑地基发生溶蚀与管涌造成的事故

2.4.1 当建筑地基中存在地下水,并有下列条件时,则可能发生溶蚀与管涌事故:

(1) 石灰岩地区经长期地下水的作用,可能发生溶洞。溶洞发育地区,将发生地基溶蚀。

(2)山区残积土或披积土颗粒大小相差悬殊时。在地下水流动作用下,可能发生溶蚀或管涌。

(3)如地基土质级配不良,地下水流速大,则地基中土的细颗粒可能被冲走,而产生管涌。

凡在上述地区建造的工程都应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如果认为地基中存在上述溶蚀问题,应另选场地,因为上述溶蚀事故的措施相当不容易,并且费用很高。应吸取的教训: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地下水对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和工期、建筑工程的投资和使用都有密切关系。如果对地下水处理不当,可能发生工程事故。

2.4.2地下水的主要影响有:

(1)基础埋深———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冻土层厚度以下,后者与土中的毛细水有关。

(2)施工排水———当基础埋置地下水位以下时,基槽开挖和基础施工必须排水。如果排水不好或基槽遭踩踏都会造成隐患。

(3)地下水升降———下降会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而上升会使粘土层软化、湿陷性黄土下沉、膨胀土层吸水膨胀。

(4)溶蚀与管涌———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存在会造成溶蚀,在有承压水地区,如基槽挖除承压水以上隔水层,则可能出现大量涌水浸泡地基。

(5)空心结构浮起———水池、油罐、空旷地下工程埋深超越地下水位教多时,可能上浮,影响使用。

3结语

当发生一次重大的地基基础事故后,最关键的是对这次质量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发现事故的原发症结。进行公正的仲裁,明确事故的责任;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找到今后应吸取的教训,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也只有正确的分析,才能制定出适宜的防治措施,防患于未然。对于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和使用中的错误引起的,其中大部分是主观性的错误。而当严格遵守勘查、设计与施工的标准文件的规定和相应要求,则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第二,地基基础工程事故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出现得较多的问题。为防患于未然,有关人员应针对地基情况“对症下药”认真细致地做好勘查、总体布置,选取基础类型和设计计算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有关人员不仅要研究已出现的工程事故作为“前车之鉴”,同时也应学习已有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第四,在地震区中,对已发生的消耗性地基基础事故,不应忽视而应及时修好,否则在地震作用下可能转变为灾难性的工程事故。

第五,建议编制有关防止地基基础工程事故的法规,以使有关方面重视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树春;;季节性冻土地基与浅基础[J];油气田地面工程;1981年01期

[2] 姚建文,崔军;天然基础上的重力式桥墩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世界桥梁;2005年01期

[3] 李延永;郭朝阳;张小冬;;浅谈粉喷桩在加固低填方路基地基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3期

[4] 刘九红;;某厂房建筑不均匀沉降事故的分析与处理[J];山西建筑;2009年18期

第8篇

关键词: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215.14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目前的杭州市地基基础施工单位很多,且施工单位的力量都很强大,但随着工程量清单的实施留给施工单位的利用越来越小。施工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质量求生存,为了企业能够发展下去;为了让用户放心;也为了今后能够避免建设、承建单位和购房者之间的纠纷,施工单位应该下大力气抓好质量的管理工作。具体如何抓如何对施工的工程进行质量的管理和监督,不同的施工单位有不同的施工方法。本人也对以上问题进行仔细的思考。在这里发表以下个人的观点,供各位友人参考。

目前施工的工程体积庞大,要确保地基基础的承载力、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必须重视桩底注压浆质量。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工程概况

城厢街道湖头陈社区城中村改造安置房——湖头陈花苑(暂名)一期项目桩基工程位于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拟建本工程位于萧山区湖头陈社区,北临浙赣铁路线,东靠风情大道,南临规划彩虹快速路。建筑用地面积约172297㎡,总建筑面积约56万㎡。项目分三期建设,本次为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38417㎡,其中地下室筑面积约35475㎡。

设计总桩数1573根,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层部分水下混凝土C35,多层部分水下混凝土C30,桩身通长配筋,钢筋笼下部的主筋减半(要求不减半部分的桩长2/3且要求全配筋笼体穿越7-2软土层并进入下伏地层9土层1m)。设计桩底注浆桩数为692根,桩型为ZJ-1,单桩注浆水泥用量为1.26t,其他桩型均不注浆。

二、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以及参考周边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桩底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三、注浆管选择与布置

四、施工方法

1、注浆管加工、制作:

①注浆管采用Φ38×3.5套管连接,套管长度100㎜,套管与注浆管焊接密封。为防止漏浆,焊缝必须饱满、无气孔、无毛刺。注浆管顶用封头堵牢。

②注浆管尾部长度为20㎝左右,底部压扁处理,侧部钻3排¢8钻孔,每排2个错落分布,外面包裹数层防水胶带并用铁丝捆扎固定,固定避免水泥浆进入管内。

2、注浆管预埋:

①先下入钢筋笼,在下导管后在笼内导管外侧的环形空间中下入注浆管,注浆管用12#铁丝捆扎或采用点焊与钢筋笼固定,每隔1~2米固定一道;

②注浆管长度控制,注浆管顶部高于地面20~30㎝;注浆管底部超出钢筋笼底部10~15㎝;

3、注浆管冲孔开塞:

一般成桩3天后,即可用一台SGB6/10型灌浆泵(最大达10Mpa,排浆量大于6m3/h)采用清水开孔,以防砼包裹注浆管。

4、桩底注浆施工

①水泥浆液配置及搅拌:

配比:根据设计参数,浆液水灰比为0.5:1。

每一盘浆的拌制:在搅拌机内加足200kg水,然后边搅拌边加入水泥400kg,搅拌好的水泥浆液经滤网过滤后送到储浆桶。

②设计桩底注浆浆参数:

a.注浆总量控制:注浆水泥量为1.26T/根。

b.注浆流量:不超过75L/min。

c.注浆压力: 34 Mpa。

③桩底后注浆施工操作:

a.先清理好管头并安装好注浆管密封装置。

b.连接高压管,使浆液通过高压泵高压管密封接头注浆管注入地层。

c.先送清水开通,清洗通道待压力稳定在12 Mpa时,把配置好的水泥浆注入桩底持力层12-4圆砾层。

d.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时,关闭管口阀门进行迸浆。

e.拆除注浆管道,在注浆管不冒浆后拆除密封装置。

5、质量控制方法:

a.两根注浆管尽量一根注满注足(80%的桩注浆量),以防一根堵塞或注不下或冒浆。

b.用清水开塞,使管道畅通后在注浆,如开塞压力在28 Mpa波动,应多压几分钟,使其慢慢开通;同时要检查管头的密封情况,确保管子的开通率。

c.桩位较密集区注浆,易出现冒浆,应跳位注,跳位距离不得小于3米或暂停46小时后再注。

d.当一根注浆管注浆量不足或冒浆,可采用第2根注浆管进行注浆。如单桩注浆不足,应考虑周边桩多注,确保整体强度。

e.尽可能用小水灰比、小压力注浆,使桩端桩身浆液饱和。

6、注浆顺序:

同一承台上或附近的桩宜同时注浆,为保证注浆效果,宜四周桩先注,再注中间桩,以防止水泥浆向加固区外溢,确保每根桩的注浆效果。由于圆砾层注浆可灌性强、扩散影响范围大;相临桩在施工时(一般控制在10m范围内)不可注浆。

7、终止压浆条件:

单桩注浆水泥总量和注浆压力均达到设计要求;注浆总量已达到设计者的75%,且注浆压力超过设计者。

五、质量保证措施

1、下注浆管前,应认真检查管内是否有异物,安装管口密封装置前清除管口杂物,以防堵塞或进入泥浆。

2、下注浆管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防跑管。

3、注浆前应对注浆、灰浆搅拌机进行检查,使其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能连续注浆。

4、为保证浆液质量,对水泥、水、添加剂采取计量投料,确保水灰比的正确性。严禁使用受潮过期及质量不稳定的水泥。

5、注浆要连续,如因故中断要立即处理,尽快恢复以确保注浆效果。

6、做好记录,对注浆量、注浆压力、时间及异常情况要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若注浆流量小,可适当增加压力,扩展通道;若注浆流量很大,而压力不高,则应降低水灰比注浆。

7、应及时掌握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综合考虑二者关系,以确定结束注浆依据。

8、做好迸浆工作,避免因承压水压力过高导致浆液倒流。

六、异常情况补救措施

出现异常情况首先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常见的有如下情况:

1、压力骤然下降:宜采用间隔注浆的方法来处理,即停注一段时间后再注。

2、压力骤然上升:当注浆量相差较大时,宜提高压力维持一段时间“开塞”,如仍无法进行,应采取洗管法清洗注浆管。注浆量相对较少时可停止注浆。

3、大量冒浆:采用间隔注浆法施工。

七、计量控制方法

1、每盘水泥浆按体积计量法放自来水200kg,放4小车P.C 32.5#水泥,每车水泥100kg。

2、每盘水泥浆配P.C 32.5#水泥400kg,每桩灌注3盘水泥浆+。

3、注浆水泥量按设计要求全部注入,如发现个别桩因注浆压力过高注浆量不足,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注浆管安放长度:

(图二)

九、结语

大量的桩基工程实践表明,通过桩后压注浆工艺对桩与孔壁间隙注浆改变了桩侧、桩端及其附近土体的物理性质,使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桩的沉降减少,桩的承载性能得较大改善。该技术可以在桩基工程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桩基础承载力的结构可靠性能。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第9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6869

国内刊号:11-1931/TU

邮发代号:2-19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10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选型;适用范围;优缺点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036-01

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是高层建筑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整个高层建筑结构的经济与安全问题。尤其在高层建筑密集的大城市,其地震设防等级高,风载大,工程地的质条件差,并且大多数城市地下水位较高。同时,高层建筑的体型日趋复杂,地基基础类型多变,所有这些因素,都给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的选型合理与否,将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工期,安全等有极大影响。

1高层建筑基础与中低层建筑基础区别

1)工程造价比较高,基础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准确可靠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更全面深入的分析比较,才能做出既符合安全质量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地基评价和设计处理方案。2)对不均匀沉降比较敏感,受压深度比较深,需要更确切的变形指标和计算方法。3)基础埋深或要求处理地基的深度比较深,与现有施工条件及设备、材料的关系比较密切。4)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比较高,除了垂直荷载比较大以外,还需要考虑水平风力和地震力的稳定性。

2高层建筑基础类型及其优缺点

2.1桩基础

桩基础又称桩基,是一种古老且又常见的深基础形式,是深基础中最重要的一种。

1)适用范围。不允许地基有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高层建筑或其它主要的建筑物;作用有较大水平力和力矩的高耸结构物(如烟囱、水塔等);地下水位或地表水位较高,施工排水困难时;软弱地基或某些特殊性土的各类永久性建筑;需要减弱其动力影响的动力机器基础或以桩基作为地震区建筑物的抗震措施;重型工业厂房和荷载很大的建筑物,如仓库、料仓等。2)优缺点。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沉降稳定快、沉降量小的特点,可以抵抗上拔力和水平力,又是抗震液化的主要手段,适用于机械化施工,且能适应各种复杂地质条件。当地基上部软弱而在桩端可达的深度处埋藏有坚实地层时,最宜采用桩基。桩基础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尤其是灌注桩,很容易出现缩颈、断桩或沉渣过厚等质量缺陷,影响桩身结构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造成工程安全隐患。所以施工质量也是桩基设计很重要的环节。桩基础的工程造价较高。3)高层建筑桩基础的特点。①桩支承于坚硬的持力层上,具有很高的竖向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荷载。②凭借巨大的单桩竖向刚度或群桩基础的侧向刚度及其整体抗倾覆能力,能抵御风和地震引起的水平荷载与力矩荷载,保证高层建筑的抗倾覆稳定性。③桩基具有很高的群桩刚度(摩擦型桩)或竖向单桩刚度,在建筑自重或相邻荷载影响下,不会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并能保证建筑物的倾斜不超过允许范围。④箱筏承台底土分担上部结构荷载。桩身穿过可液化土层而支承于稳定的坚实土层或嵌于基岩,在地震引起浅层土液化与震陷的情况下,桩基凭靠深部稳固土层仍具有足够的抗压与抗拔承载力,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不产生过大的沉陷与倾斜。

2.2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是底板连成整片形式的基础,亦称筏板基础、片筏基础、满堂红基础。它既可用于墙下,也可用于柱下。可以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类。1)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筏形基础以其成片覆盖于建筑物地基的较大面积和完整的平面连续性为明显特点,它不仅易于满足软弱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减少地基的附加应力和不均匀沉降,还具有其它基础不具备的功能,例如: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能跨越地下浅层小洞穴和局部软弱层;作为水池、油库等的防渗底板;提供地下比较宽敞的使用空间;有地下室或架空地板的筏基还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能适应位于其上的工艺连续作业和设备重新布置的要求。筏板基础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平面面积较大,且厚度有限,造成它具有有限的抗弯刚度,无力调整过大的沉降差异,尤其是对于土岩结合地基等软弱明显不均的情况,就需局部处理才能适应;在局部荷载下,既要有正弯矩钢筋,也要有负弯矩钢筋,还需有一定数量的构造钢筋,因此,经济指标较高。2)发展现状。对地基条件好的高层建筑,优先考虑天然地基。筏形基础较箱形基础更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有更大的发展。在解决混凝土收缩裂缝的基础上,逐步减少后浇缝的设置,促进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地基的加固处理方面的成就,也将会促进筏板基础的应用。相信筏板基础的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2.3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是由顶、底板和纵、横墙板组成的空间盒式结构。它的纵横墙设置必须符合一定刚度要求,因此,具有极大的刚度。箱形基础一般有较大的基础宽度和基础埋深。

1)适用范围。高层建筑为了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防止建筑物的滑移与倾覆,不仅要求基础整体刚度大,而且需要埋深大,常采用箱形基础。对于一些地震设防等级较高的地区,可根据抗震要求而选用箱形基础。2)优缺点。①箱基的整体性好、刚度大,由于箱基是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整体刚度大,可将上部结构荷载有效地扩散传给地基,同时又能调整与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并减少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不利影响。②箱基沉降量小,箱基的基槽开挖深,面积大,土方量大,而基础为空心结构,以挖除土的自生来抵消或减少上部结构荷载,属于补偿性设计,由此可以减小基底的附加应力,使地基沉降量减小。③箱基抗震性能好,箱基为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底板、顶板与内外墙厚度都较大。箱基不仅整体刚度大,而且箱基的长度、宽度和埋深都大,在地震作用下箱基不可能发生滑移或倾覆,箱基本身的变形也不会很大。因此箱基上一种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基础形式。④箱基的用料多,工期长,造价高,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尤其当进行深基坑开挖时要考虑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坑壁支护和对相临建筑的影响问题。此外,还要对箱基地下室的防水、通风采取周密的措施。

2.4桩筏基础

当受地质条件限制,单桩承载力不很高,且不得不满堂布桩或局部满堂布桩才足以支承建筑荷载时,常通过整块钢筋混凝土板把柱墙(筒)集中荷载分配给桩。习惯上将这块板称为筏,故称这类基础为桩筏基础。筏可做成梁板式或平板式。桩筏基础主要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筒体结构、框剪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以便借助十高层建筑的巨大刚度来弥补基础刚度的不足。

2.5桩箱基础

桩箱基础是由具有底顶板外墙和若干纵横内隔墙构成的箱形结构把上部荷载传递给桩的基础形式。由于箱体刚度很大,具有调整各桩受力和沉降的良好性能,在软弱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时较多地采用桩箱基础。桩箱基础是一种可以在任何适用于桩基的地质条件下建造任何结构形式的高层建筑的“万能式桩基”。

3结语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选型,必须充分掌握设计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对同一建筑而主,不同的基础形式会有不同的工程造价。设计人员因地制宜选择基础形式,提高基础设计的可靠性,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陆卫东.对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优化的探讨[J].中国工程咨询,2004,11:37-38.

第11篇

【关键词】楼面裂缝;分析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原因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楼面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主要有设计、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等三方面的原因。

一)设计方面

1、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住宅建设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而造成的。如在软土地基下采用扩展基础,则对于那些相对较长的条式楼来说,要想保正它们沉降均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有时也会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楼房的拉裂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开裂。

2、荷载的作用:在住宅建设中,也有少部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荷载作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的,而往往忽略了对板在正常使用阶段,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故而引起裂缝的产生,这些裂缝有时也会超过规范的最大允许值,这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结构体型突变及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房屋长度过长,而又未考虑设置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达到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就要引起裂缝的产生。另外,平面布局凹凸较多,即转角越多,一受到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变化易于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水泥凝结或膨胀不正常,如水泥安定性不稳定,水泥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产生裂缝。

2、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3、碱――骨料反应:蛋白质、安山岩、玄武岩、辉绿岩等碱性骨料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

三)施工质量方面

1、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上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2、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3、施工工艺不当引起: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楼板的弹性变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论文大全。

4、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带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

5、楼面垫层内铺设的暗装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当,如水管、电线套管铺设不够牢靠、集中铺设、上下交叠铺设致使水管、电线套管上皮在垫层厚度1/3以内,保护层厚度不足都可能造成板面沿管线长度方向产生裂缝。

二、裂缝的预防措施

虽然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现裂缝这一重大缺陷,但它与预制板相比,还是优点要大于其缺点的,它的这一缺点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将其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现浇板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结构性能方面,采用现浇板后,将使楼、屋盖的结构刚度及强度、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对于现浇板的裂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这些裂缝的出现:

一)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1、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

2、采取严把原材料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论文大全。

3、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二)设计方面

1、对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可以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来对楼房沉降和沉降差进行控制。

2、在板角增加辐射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已配置负筋,但针对绝大多数裂缝产生于板角这一现象,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方向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

3、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平面转角过多,即薄弱部位越多,而这些部位由于应力集中,往往是裂缝的多发区。

三)施工质量

1、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

2、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4、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三、裂缝的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或1:l水泥砂浆袜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四、结束语

对于楼屋面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经国内外众多专家的分析研究,以及实际工程中的防治、处理案例,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地基与基础施工工艺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

[3] 唐业清.简明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12篇

【摘要】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要点

一 引言

地基是指建筑物中深埋在地底的部分,它的作用是用来承受高层建筑的重量压力。近年来由于基础施工设计失误导致建筑物总体施工状态出现问题的情况屡见不鲜。通常意义上人们认为一个建筑物的施工难点在于地基之上部分的规划和设计,然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处于承载重量压力的地基和基础部分才是关键之处,对于地基的材料选择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地基的设计构造要经过细致的考察才能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达标。地基承载力若是小于高层建筑向下的压力时会导致高层建筑物开裂现象,严重时会使建筑物整体倾斜或者损坏,地基不牢同时会土体中孔隙水的挤出而使得地基沉降,导致土坡失稳,滑动面移动等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的隐患产生。

本文认真分析了现今高层建筑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给出了若干建议。

二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

2.1 勘察资料不足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第一步是全面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貌、地形、水文土质等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便于地基形状造型的设计和施工进度的安排。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重要的步骤通常被简化。某些高层建筑在设计之前只是简单地调用周围的地形资料或者借用附近工程的勘察数据,还有部分工程仅仅随便勘察了事,没有采集到严格的数据或者得到的数据缺少时效性和准确性。后续的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会受到影响。

2.2 施工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地基施工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显得十分重要,估计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事先做好应对措施。例如软土地基施工工作准备不当,过程中需要的流砂量和涌水量就很难估计准确。施工工地的降水量会因为建筑高地的高度不同而累积量不同,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控制措施,容易造成周围地基不均匀的沉降,给施工带来危险。

2.3 基础轴线出现位移

工程的内墙部位容易产生地基基础的轴线位移现象,这种现象容易产生上部墙体和地基基础之间的偏心压力,进而使高层建筑的受力产生畸变。一般情况是边进行地基施工同时边在槽边打中心柱,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某些放线员仅仅在山墙脚处留下控制桩,砌完外墙和山墙之后再砌横墙基础时,由于中线事先被封在纵墙基础的外部,吊线此时无法进行找中,从而轴线会产生较大的偏差距离,最后导致地基基础轴线位移现象的产生。

2.4 基础标高存在误差和防潮层失去作用

在由基础砌到室内水平面的时候会经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个水平面的问题。基础标高出现误差会累积影响上部结构墙体标高的控制,进而大大影响高层建筑砌筑操作中标高的确定。同时,如果基础防潮层出现开裂或者抹灰不够结实的问题,地下水会沿着基础向上渗透导致墙体潮湿,进而由墙体潮湿引起墙体表面脱落,建筑物的表层美感会因此丧失,建筑物结构的强度也会下降,影响使用安全。

三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方法

3.1 不同土质的地基施工方法

软弱地基和特殊土质的地基是高层建筑地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施工对象。其中,软弱地基的主要成分是淤泥、填充土和杂质土等,特殊土质则主要由软土和膨胀土等具备某些特性的土质成分组成。地基施工技术需要根据不同土质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施工重点。首先,高层建筑的地基施工需要实现剪切,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剪切而产生的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的下降而引起的建筑物整体结构的不稳定,提升地基土质的抗剪切强度是提升地基施工工程水平的良好的方法。同时,地基施工土层的压缩特性也较强。如果高层建筑物沉降和地基沉降差异较大,压缩特性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提高地基的压缩模量显得十分重要。其次,地基的透水性很强。高层建筑会产生地基渗漏现象,开槽阶段也会出现管涌,都是地基透水性的特性表现。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小地基土质的透水性能。

3.2 高层建筑施工方案中的技术要点

(1)施工材料的控制是确保地基安全的第一步工作,决定着整体工程的质量好坏。原材料达标是指产品出厂合格并且能够满足工程施工本身的技术指标要求。对于原材料的供应商的资格要进行严格审核,甚至可以进行实地调研,去原材料的生产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以保证质量。进场时候原材料由建设单位和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统一的审验和检查,厂家出示产品合格证,监管部门撰写质量检验报告,必要时可以进行化学实验来严把原材料质量关。

(2)明确施工工序。第一步是对于地基的大概情况的了解,例如是否有流砂和管涌现象、排水情况、支柱和基坑变形、周边管线和堆载状况等。第二步是准备材料,尤其是专用材料如厚底板和测温管等等。第三步是挖土工作。挖坡要防滑,挖土完成之后清理垃圾和杂物。第四步是材料的垂直向下运输。对于钢筋钢管的操作按照工程设计标准进行,为施工人员留下工作通道。最后桩基检测要着重检查变形,做好相关配合。

(3)优化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最重要的一步。具体操作可以通过注意一下几点来优化。第一,设定好工程的参考标点。现在经纬仪器控制标高的误差可以维持在一毫米以内,利用它定标点之后,调整水平尺,再用标杆下反尺寸来确定地基标高。夯实法、换土法和注浆法等技术手段是高层建筑地基施工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开始强夯之前可以用推土机对于夯点进行两次预压来保证场地的平整性,之后细化高程,确保夯点和测量放线保持一致。地下水位较浅则可以在地基表面垫一层厚度大约为1米左右的砾石。现场不易测量开挖结构标高,因此,标高放置需要时常进行。在做垫层时需要控制好混凝土或者地板以确保基坑质量。基坑回填时分两步进行,第一次回填在基础施工完毕之后,第二次在地下室施工完毕之后。回填土尽量采用软土,粉土和全强风化岩等。回填土的含水率、杂质率等需要符合工程要求,每次回填厚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在用钻孔机进行水泥灌桩时需要保证底座和顶端的平整,以免因为底座移动影响灌桩质量。钻孔的检查需要由监理工程师填写检验记录。

3.3 施工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是地基施工管理中的第一要务。工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禁止仓促开工。在现代社会,想要建造一流的工程,创造高效益,对于施工人员就一定要采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优化施工条件,提高施工人员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强化责任意识,便于更好地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同时也可以采取现代化技术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引入现代化信息设备,对施工现场实时动态监控,检测安全隐患。同时,尽量用机械代替人工进行操作,解决传统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四 结语

综上,地基施工是高层建筑施工中及其重要的基础环节,对于稳定高层建筑和预防倾斜等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地基施工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做好地基施工可以从控制施工流程、优化施工技术、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和科学管理施工团队等方面考虑,多采用现代化先进理念和施工技术,提升施工水平,创造出优质的地基工程。

参考文献

[1]陶国炳. 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方案的选择[J]. 科技资讯,2012,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