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规管理工作计划

合规管理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07 19:37:17

合规管理工作计划

第1篇

(1)有利于提高铁路工程质量。

加强对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能够做好铁路工程建设中的预算和验工的工作。铁路工程的计划合同对铁路整个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预算,例如材料、工人薪酬、工期等,通过对计划合同的管理,能够按照合同中相关的预算进行铁路工程的建设,同时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可以根据预算的工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在保证铁路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铁路工程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

(2)有利于提高铁路工程建设效率。

铁路工程的计划合同对铁路工程的各个项目具有明确的规划,在铁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的相关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建设,可以减少铁路工程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快铁路工程建设的速度,同时有明确的建设目标,还能够减少在铁路工程建设中财力、人力的浪费,从而提高铁路工程的建设效率。

(3)有利于减少风险。

在计划合同中规定了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应该做的,同时也有明确的不许执行的工作。通过对计划合同的管理,能够让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合同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执行,减少违规操作的现象,保证工程建设的工程质量,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铁路工程建设,对减少安全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的漏洞分析

1.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才。

在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中要具有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合同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实施,但是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降低了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水平。很多铁路工程建设中缺少对合同管理的意识,根本没有聘请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来对计划合同进行管理,合同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合同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术,但是很多合同管理人员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管理培训,很多都是其它部门的人员进行兼职的管理。还有一些铁路工程在签订了计划合同之后,就将合同放起来,根本就没有派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合同进行管理,缺乏对合同内容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考核。一些计划合同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在合同管理过程中没有认真完成有关合同管理的工作,降低了合同管理的水平。

2.缺乏完善的计划合同管理机制。

制定科学、规范的合同管理机制,才能够实现计划合同科学有效的管理,但是在铁路工程的建设中由于缺乏对计划合同管理的重视,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合同管理比较混乱,降低了铁路工程合同计划管理水平。由于缺少相关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够按照正确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随意的对合同管理,这种随意的管理方式会产生很多问题,导致在找相关的合同时无法顺利找到,甚至由于管理不当,导致一些计划合同丢失,不利于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

3.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该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行为,但是与之相关的合同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合同出现问题时,无法利用有效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合同的管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在合同的管理过程中不按照法律所规定的程序进行,出现合同问题时,不会利用法律手段将损害降到最低。在签订计划合同时,有些领导为了体现“兄弟情义”,只是口头上约定合同内容,并没有签订详细的纸质合同,在合同的运行当中,一旦出现利益问题,就会容易出现合同纠纷,不利于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的相关策略

1.加强合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要加强合同管理人才建设,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水平,保证铁路工程建设的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任职考核机制,只有通过考核的专业的计划合同管理人员才能够到岗位上管理计划合同。其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让合同管理人员学习专业的合同管理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够防止计划合同管理的混乱。第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并将绩效和合同管理人员的工资挂钩,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最后要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实现计划合同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提高铁路工程建设计划合同的管理水平。合同管理制度要明确合同管理的各个流程,让合同管理人员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管理,防止出现违规管理的现象。铁路工程建设中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合同管理人员的行为,确保合同管理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对铁路工程的计划合同进行管理,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要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在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过程中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对于在计划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对铁路工程建设造成一定损害的合同管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或是辞退,这样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有利于计划合同管理水平的提升。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要完善与计划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合同双方按照法律的规定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提高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水平。铁路工程一定要签订书面的计划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力,在执行合同时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执行,出现合同问题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切实提高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管理水平。对于计划合同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能够在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的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管理,这对提高铁路工程计划合同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第2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以《*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的批准实施指导推进城乡规划编制、修编工作

1、《*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正式批准实施。2009年1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自此*州就有了指导*州域城镇建设的法律性文件,指导*州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和统筹区域内各项建设安排的政策纲领,制定区域内相关专项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基本依据。同时进一步以法定形式确立了我州“两点、一线、四个层次”的城镇发展思路。(两点:重点加快六库、金顶两个城市发展;一线:重点突出*沿线精品旅游城镇特色一体化建设;四个层次:首先是六库、金顶,其次为上帕、贡山县城,三是以通甸、丙中洛、片马等为主的“重点集镇”、“边贸小镇”、“旅游小镇”,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公路沿线“景点式”村庄建设)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特色鲜明、互为依托、结构严谨的州域城镇空间体系发展格局正在逐步构建。

结合《*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的正式批准实施,我局积极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宣传贯彻落实,同时通过《*州城镇体系规划(20*-2025)》加强城乡规划和各类规划的协调工作。

2、各县各类规划编制正在稳步推进。泸水县规划局负责的《六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估报告已比较完善,《六库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评估报告自2009年2月形成初稿,经几次讨论修改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第二次修改稿,正进入法律报批程序。同时,规划修编资料收集工作也正同步进行,目前资料已基本收齐,待评估报告批准后随时可进入修编阶段工作。上江乡总体规划编制资料收集已完毕,第三稿修改已完成。福贡县局正进行编制江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

3、村庄规划编制10年工作方案按时完成。为了协调城乡发展,构建城乡和谐人居环境,2009年2月中旬,按照《云南省建设厅关于报送村庄规划编制1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建村〔2009〕36号)文件要求,州规划局结合我州四县县城正在进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实际,制定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主要采取在四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同时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的方式,在2009年—2011年,完成四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四县规划局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工作目标制定了《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计划在要求时限:20*—2017年,10年内争取省财政补助,州、县、乡镇自筹一部分资金,采取打捆委托的方式编制完成全州四县196个中心村、27个重点村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同时填报完成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含村庄整治布点专项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报表》和《县(市区)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报表》,把规划编制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年的工作中。

4、城镇特色规划编制逐步开展。按照《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特色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云建规)〔2009〕81号),结合我州实际,要求各县结合目前正在修编的总体规划开展好城镇特色规划编制工作。

(二)建章立制,逐步完善全州规划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续工作

1、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针对我州目前的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办事程序不规范的现状,我局在规划系统实行州内垂直管理后,按照科学合理、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坚持政务公开,阳光规划,对职责范围内的业务行政审批等事项进行了全面整理,拟定了《*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目前已完成了征求意见,正在修改完善中。

2、协调解决规划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的相关问题。加强全州规划系统人事管理,积极配合州人事局建立健全人事管理档案;积极配合财政、人事部门核发四县规划局的人员工资;加强与州县各级部门的协调联系等工作。

(三)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我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1、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监察工作。根据《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监察厅转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的通知》(云建规〔2009〕49号)文件精神,我局会同州监察局结合我州实际,组织四县规划局认真开展了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完成了我州20*年县城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情况自查自纠,并上报了2009年一、二季度本辖区涉及建设用地容积率的调整及调整审批情况。同时结合各县实际,认真研究制定了城乡规划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容积率调整的条件、程序、处罚等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城乡规划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管理。目前已经各县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实施。

2、顺利完成我州20*年度城镇化水平的统计工作。我局于2009年2月初向四县规划局安排部署了20*年的城镇化水平统计工作。经各县规划局认真调查、统计上报,截至3月底已顺利完成。20*年度*州城镇化水平为21.38%,与去年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为33.24平方公里,与去年同比增加27.9个百分点。

3、认真进行云南省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监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建规〔2009〕215号)要求,2009年6月底,州建设(规划)局、州监察局对我州专项治理情况进行了抽查,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在专项治理工作中,我州房地产开发项目应查24项,实查24项,其中泸水县14项,兰坪县3项,福贡县7项,贡山县零项。自查项目用地面积13.34553公顷,其中涉及容积率调整的有3项:*鼎业阳光小区、泸水县公安局江西综合楼、民通商场购物中心,合计用地面积1.98公顷,但都未超出规划条件容许的容积率范围,泸水县规划局根据相关规定作出了拆除违建部分、限期整改、补办手续、补交规费等相应的处理措施。

4、严格执行“一书三证(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制度,依法办理各类建设手续。20*年12月至2009年6月,全州共发放选址意见书70份,用地面积为161595.22㎡,其中泸水县50份,面积140698.53㎡,兰坪县8份,面积5379㎡,福贡县5份,面积12352.15㎡,贡山县7份,面积3165.5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2份,面积96910.28㎡,其中泸水县16份,面积83133.64㎡,兰坪县4份,面积9579㎡,贡山县12份,面积4197.6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3份,面积206886.44㎡,其中泸水县43份,面积155380.98㎡,兰坪县16份,面积45014.97㎡,福贡县2份,面积458㎡,贡山县12份,面积6032.49㎡。泸水县核发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18证,用地控制面积12032.56㎡;核发村镇建设工程准建证16证,建筑面积24539.33m2,建设投资2955万元。

5、制定完成了《六库老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六库老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的制定主要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六库老城区改造与《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相关技术指标出入较大,《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较困难的矛盾的一个较好措施,是《六库城市总体规划》和《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完成前的一个过渡。根据州、县党委政府的要求及六库老城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泸水县规划局组织相关专家对老城区《六库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综合评估,结合近年来规划管理的实际,于20*年11月编写完成了《六库老城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初步方案,经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和泸水县规划局业务多次讨论和技术对接,2009年1月形成初稿,通过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公示、提交规委会等程序后,目前已按法定审批程序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6、积极查处违法案件,城乡规划执法力度有所加强。各县严格依法行政,查处违法案件,规范城乡规划建设行为。泸水县2009年上年共查处违章建筑15起,责令拆除并已自行拆除3起,分别为*州国税局新区办公楼违规超占规划红线部分共计146.25㎡,*州宏泰房地产公司在建盖民通购物中心时将规划停车位置建设1*㎡商铺,下赖茂村民国忠南在3号路岔口边建盖的56㎡临时铺面,共计受理规划纠纷3起,并严格按要求予以调解处理完毕。福贡县停工建设项目1起。贡山县查处未批先建或未按规划许可建设的工程项目2起。

六库城市规划区内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处理力度有所加强。按照泸政办发(20*)191号文件的安排,自20*年11月26日成立“六库城市规划区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处理工作组”以来,共计收到185宗申报材料,3月份工作组开始入户调查,现已核查53户,其中有27户可办理相关手续,有6户房子未建完暂不补办手续,有2户不符合规划要求,暂不办理相关手续,其余18户主要为临时房暂不办理相关手续。

(四)加大城乡规划宣传工作力度,逐步健全城乡规划工作信息宣传交流平台

1、继续编发城乡规划信息。结合国家、省有关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城乡规划工作机构的信息交流,我局上半年共编发了8期*城乡规划信息。通过即时准确报送我州城乡规划工作动态、城乡规划知识、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工作以及领导讲话等,加大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宣传,使城乡规划工作得到州委、州政府等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认识、关注和支持,从而不断促进我州的城乡规划工作。

2、建立政府信息网站和查询系统。为结合阳光政府准备推行“阳光规划”,增强城乡规划管理“透明度”,我局目前已建成了*州城乡规划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和政务信息查询系统。

3、逐步加强电视广播宣传。配合*电视台《今日*》栏目工作人员制作完成《*城镇化龙头的舞动》的电视节目。同时接受了*州广播电台对《*州城镇体系规(20*-2025)》进行的采访宣传,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我州城乡规划工作的了解。

(五)主动服务,做好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1、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上半年共召开了2次会议。会议讨论研究了关于*州检察院综合楼、*州民族中学总体规划设计、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规划设计方案、*州残疾人联合会办公楼设计方案等24个项目有关规划选址、专家技术审查、规划设计方案初步审查等工作,涉及建设项目建筑面积约316215㎡;投资规模约78810万元;用地面积131893㎡。

2、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适时召开规委会办公室会议。严格按照办公室职责,认真讨论研究了龙桦豪庭购物中心、世纪广场商住楼、*州中级人民法院新区办公楼、*州广播电视局民族语译制工作室规划设计方案以及民通商场购物中心综合楼二期工程等近30多个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选址方案。同时对州人民政府批转的要求提出意见的建设项目及时回复,并积极主动服务建设单位进行实地勘查,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

(六)认真开展全州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管理工作

1、组织我州勘察设计企业单位顺利完成20*年网上统计年报工作。根据《云南省建设厅关于上报20*年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年报的通知》(云建设函〔2009〕9号)文件要求,我局从1月中旬开始对辖区内各单位的上报工作进行了催报和督促,3月前完成了网上上报工作。截至2009年,我州共有7家丙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其中国有企业5家,集体企业1家,股份有限公司1家。从事公路勘察设计的有3家,水利勘察设计的有1家,建筑工程3家。20*年度期末从业人员合计122人,期末专业技术人员合计122人,高级职称人员6人,中级职称人员62人,初级职称人员54人,期末注册执业人次合计6人,均为二级注册建筑师。工程勘察完成合同额合计11万元,工程设计完成合同额193.5万元。

2、稳步开展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积极为各类“扩内需、保增长”建设项目做好服务,2009年上半年按规定和州发展和改革委联合召开了5次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会议审查了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新建工程项目第一期工程、*州卫生局8个卫生基础建设项目、兰坪县中医院等20个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查建筑面积29146.67平方米,概算总投资5814.95万元。

3、认真推进施工图送审和备案制度工作。依据《云南省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实施细则》(省建设厅2号公告),根据施工图送审和备案工作属地管理原则,上半年全州共发放了40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知书。其中州局发放了7份,泸水局发放了8份,兰坪局发放了16份,贡山局发放了3份,福贡局发放了6份。

4、筹备成立*州勘察设计协会。通过上半年的努力协会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于6月4日召开了*州勘察设计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协会的成立将加强我州勘察设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行业管理。

5、部署安排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前期工作。我局根据云南省建设厅工程设计资质换证等相关文件精神召开了我州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业务会议,认真分析我州7家丙级勘察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查找出我州工程设计资质换证中存在的困难,并针对省建设厅安排我州在2009年11月份全面完成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按时顺利完成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努力做好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完成我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理检查验收工作的工作报告;完成了《*年鉴》(2009卷)城乡规划管理的资料报送;完成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的《贡山县人民政府关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的回复意见;完成三江并流区域开发管理条例修改意见的复函;完成政协*州第九届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第64号“建议建设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的提案的答复等工作。

(八)继续参与重点项目建设

2009年上半年,按照州政府工作安排要求,州规划局坚持日常职能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两抓两不误”,以州级行政中心和同心广场项目建设为工作重中之重,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工程稳步推进。截止2009年6月20日,工程进度如下:

高低压配电工程、无负压生活供水工程、高低压强电设备工程、给排水管网工程、防雷接地工程、大楼外立面装饰工程、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一、二、三标段等项目均已完成自检自查工作,并已投入试运行。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三标段部分工程和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室外亮光工程、智能化工程全面进入分项单机调试自检阶段,整幢大楼目前已全面转入细部处理和卫生清理阶段。

同心广场各项工程推进顺利。室外工程进入扫尾阶段。

地下车库灯光安装已完成,各种标识标牌正在安装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修编、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全州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极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最直接法律依据,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定前置条件,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规划设计条件的基本依据。兰坪、贡山的总体规划修编停滞不前;泸水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8%;兰坪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12.5%;福贡、贡山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为零,无法有效指导建设,由此造成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十分被动。二是目前我州各县尚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城乡规划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二)全州城乡规划系统实行垂直管理后续工作不到位。由于各种原因,全州城乡规划系统自2009年1月1日实行州内垂直管理后,四县城乡规划管理组织机构未能及时健全完善,单位性质和职工身份尚未完全明确,全州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不能按预期正常积极开展。

(三)体制不顺,仍存在多头管理。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城乡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管理应纳入集中统一管理范围,但目前我州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行政命令代替规划管理,以村镇建设管理取代规划管理的问题,城市规划区边缘地带的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尚未按照《城乡规划法》实行分级核发管理;我州除在州府六库建立了运作规范的六库城市规划委员会以外,尚未按要求建立州县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不能充分利用发挥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提出思路、协调规划、审议规划、监督规划”的作用。

(四)城乡规划管理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自身建设急待加强。由于我州各规划管理机构成立晚,人员少,馈乏熟悉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业务人才,外地专业人才吸纳困难诸多,加上工作任务重,没有交通工具等困难,造成监督不到位,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因此急待加强规划管理队伍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培训和自身建设很迫切。

(五)城乡规划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广大群众对规划工作的了解程度和参与、重视程度还不足,规划管理工作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城乡规划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目前我州基本无力设立城乡规划展示场所,仅利用办公地点的一些公示栏和建设现场所在地进行极少部分的展示,规划的公众参与制度、城乡规划与建设项目公示制度、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明显滞后。

(六)城乡规划地方性规章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很好适应城市规划依法行政的需要。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多方争取资金,争取把城乡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各县级财政,加大对规划编制和规划执行的力度,加快泸水、贡山、

兰坪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步伐,同时提高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落实。

(二)积极协调理顺规划系统垂直管理后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管理工作关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划队伍自身建设,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城乡规划知识的相关业务培训,着力提高规划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快成立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步伐。

(三)结合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行阳光规划。积极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加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方式,扩大公示范围,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努力形成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主动支持和参与城乡规划工作的格局,为依法编制和实施规划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结合我州实际,重点做好扩大内需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

(五)根据省建设厅开展云南省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的要求,做好我州工程设计单位资质换证申报材料的初审及组织上报工作。

第3篇

一、职能调整

增加的职能:

更名后的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职能在原县计生委职能的基础上增加“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加强人口发展调查研究”职能。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及省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并组织落实;协同有关部门制定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具体办法,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并指导、监督实施。

2、根据市下达的人口控制目标,编制人口与计划生育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草案,制定全县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计划草案;负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组织实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参与全县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并加强人口发展调查研究。

3、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组织开展全民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4、制定并组织实施计划生育科学研究规划;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重大问题进行综合性、前瞻性研究。

5、负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综合管理。指导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管理和业务工作;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制定生殖保健服务的规划与规范;协同卫生部门共同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对计划生育技术和药具的发放进行指导和监督。

6、编报国家和省、市财政拨付的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与基本建设支出的预、决算草案及计划生育药具分配计划;管理直属事业单位财务和国有资产。

7、制定全县计划生育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8、负责对基层计生网络进行管理、指导、监督,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做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及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指导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团体的工作。

9、负责流动人口及城市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10、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设五个职能股室。

1、办公室、宣传股(合署办公)

组织协调计划生育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负责起草重要文件、报告;负责综合性会议的组织、文电处理、秘书事务、档案资料、政务信息、保密、保卫等机关行政管理工作。负责对外联系、综合协调工作。研究、制订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全民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规范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的管理;负责协调、联络宣传口各有关部门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系统干部的培训工作。

2、财务股(乡收县管办公室)

负责财务管理,管好各种票证、单据,及时上报财务报表;按“乡收县管、财政监督”体制,做好社会抚养费、计划生育罚款的征收、缴交和使用管理工作;搞好年度收支预算,做到日清月结;负责机关及下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安排基建项目支出。

3、统计股

负责人口发展调查研究,编制计划生育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草案;负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负责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组织实施计划生育抽样调查;参与对全县人口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负责全县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4、基层股

指导和监督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负责全县计划生育基础网络建设,指导村、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分析研究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形势,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实施计划生育“三结合”富民工程的推广;搞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5、政策法规股

贯彻执行国家、省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对全县计划生育干部进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对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负责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案件的调查工作;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对人口问题开展综合性、前瞻性研究。协助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编制14名,工勤人员编制2名。

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3名。

第4篇

关键词:配套工程;工程审批;备案。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本文房屋建筑工程配套市政管线工程(以下简称配套工程)主要是指房屋建筑工程(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等建筑工程)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内的配套市政公用设施,主要是自来水、雨水、污水、中水、电力、综合通信、燃气、热力和其他特殊工艺设施及管道。

近年来,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区域开发强度加大,北仑区住宅小区、公共设施等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一般,配套工程则是此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房屋建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要物质基础,保障居民生存与生产的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区政府对配套工程的管理工作都非常重视,通过开展配套工程规划管理工作,保障地下管线的安全和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健全城市地下管线动态信息系统,推进北仑区城市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规范地块内部管线建设,宁波市规划局于2004年颁发了《关于规范建设项目配套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近几年北仑区建设项目配套工程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际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职责不明,存在施工图纸未达标、管线接入口位置随意、违法建设等问题,致使规划管理过程中须解决规划审批前所有滞留问题,且项目审批程序繁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设项目的交付使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需求,探讨房配套工程规划审批采用备案制度。

2北仑区配套工程规划管理现状

配套工程规划管理的重点是审查配电房、化粪池等配套设施的平面布置,管线接入口位置,及内部综合管线布置等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通知》其规划管理程序为:建筑工程规划方案——市政工程规划方案——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市政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管线)竣工测量——建筑(管线)竣工测绘验收——管线规划竣工验收——建筑规划竣工验收共八个规划审批流程,并要求各建设项目规划总平布局阶段时统筹考虑配套市政公用设施布置的要求,规定市政工程规划方案未获批准前不予受理建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线规划竣工验收未获批前不予受理建筑建规划竣工验收。

3北仑区配套工程建设与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建设单位未落实资料提供、施工图报审等前期工作职责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向有关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提供与建设工程有关的真实、准确、齐全原始资料。但实际操作中建设单位工作职责未到位,在未与相关管线单位协商明确管线接入口的具置情况下,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按照其自身意向接入口位置进行设计,导致地块内部配套工程设计与周边实际情况脱节,造成工程浪费,阻碍工程的顺利进行。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未明确要求须对配套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使得建设单位往往忽视配套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既不进行单位内部审查,也不要求监理单位或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审查,更不会报相关审图机构进行审查,导致部分低劣的施工图纸进入现场,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3.2设计单位缺乏社会责任

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缺乏沟通交流,对自身设计文件缺乏社会责任。设计单位往往在对项目周边现状情况掌握不清或不全,亦或未进行现场踏勘的情况下,进行“纸上谈兵式”设计。设计单位出图前未进行单位内部审查,导致部分未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或设计粗糙,达不到规定的编制深度要求,降低了工程必要的安全储备。

3.3监理单位协调监查不到位

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咨询管理是监理单位的主要职责,但实际上工程监理单位基本上只进行施工阶段的协调监查服务。前期设计过程中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缺乏沟通交流,未能向建设单位提供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展开阶段和施工图审核阶段的技术审查服务,致使设计是否适合建设单位要求,是否经济合理,只能听任设计单位的水平和职业修养。

3.4各管线权属单位管线接入口管理与规划管理重叠

建设单位在取得规划管理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尚需到自来水公司、供电局等各管线权属单位报送管线接入口手续。几个部门管理范围相互重叠,相关审批手续繁锁,加重建设单位前期工作负担。

3.5相关规范、规定要求不一致

根据《宁波市城乡规划测量管理技术规定》,管线竣工测量范围不包括建设入户管道及企事业单位用地范围内部生产专业管线。但是各管线施工图中全面表达了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管线的设计内容。相关规定要求内容不一致,导致测绘单位提供的管线竣工验收资料缺失地块内部部分管线内容,导致规划管理工作存在无可奈何等尴尬情况。

3.6规划审批程序繁杂,流程排序有待完善,配套工程规划管理工作压力大

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程序较复杂,建设单位一般情况下须报送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测绘竣工验收、规划竣工验收各两个,共八个规划审批手续。房屋建筑工程和配套工程分属两个不同责任科室进行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利于建设项目总体平面布置的统一考虑、同步设计。例如中央风景大厦等中提升项目往往注重房屋建筑工程,忽视配套工程,导致建筑总平面布局确定后,在配套工程规划方案中化粪池、隔油池等地下构筑物不能满足建筑退红要求等情况。

规划审批流程排序有待完善,市政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流程在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后,进一步深化了建设单位重房屋建筑轻配套工程的观念,激化了建设单位未取得市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开工建设的行为。例如中河丽园三期项目,建设单位在房屋建筑工程和配套工程建成后申请建筑规划竣工验收时,被告知须先获得配套工程的规划竣工验收方可报批建筑规划竣工验收,建设单位须走违法处罚程序后方可进入正常流程,这加剧了配套工程规划管理工作的被动性。

因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职责不明,监理单位监查不到位,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等相关规定的空缺,致使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全都积压到规划部门的规划审查中。同时配套工程是集给排水、电力等专业于一体的复杂项目,要求审查人员需掌握相关强制性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等专业技术知识,这大大加重了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

4.对应措施

4.1明确建设单位责任,落实配套工程资料提供、方案内审、施工图报审、竣工资料备案等工作职责

在方案设计阶段前,建设单位熟悉、掌握相关审批流程,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如向规划管理部门购买相关地形资料),将相关资料和意见提交给设计单位进行配套工程方案设计,并负责对内部管线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在房屋建筑方案和配套工程初步设计审查后,建设单位主动与各管线权属单位沟通,现场明确内部各管线接入市政公用管线的具置,并委托相应资质测绘单位(最好与管线竣工测量是同一家单位)进行现场放样,形成配套工程放线测绘资料,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须将建设项目(包括配套工程)的相关施工图设计文件报送政府认定的审图机构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向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须将配套工程管线竣工资料报送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备案,成功备案后方可申请建筑规划竣工验收。

4.2引人审图机构,规范设计单位设计

将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纳入施工图审查范围,审图机构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对配套工程施工图的结构安全和强制性标准、规范的执行情况等进行审查。设计单位根据审查意见进行设计修改完善,达到相应施工图设计标准。

4.3监理单位提前介入设计阶段服务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提前介入设计阶段,提供技术审查服务,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内部管线综合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作为保证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第一卫士”。同时推进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交流沟通,充分调动相应参建方的积极性,为完善深化施工图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4.4各管线权属单位提前介入,并负责管线接入口审批管理。

各管线权属单位提前介入,在房屋建筑方案审查后与建设单位现场明确内部管线接入口的具置,并出具书面认同意见,作为建设单位向各管线权属单位报送建设项目管线接入口手续的必要资料。即由各管线权属单位负责管线接入口审批管理。

4.5明确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和要求

鉴于建设项目内部入户管线相对独立,配套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和要求宜与《宁波市城乡规划测量管理技术规定》中规定的管线竣工测量范围一致,即配套工程管线竣工备案资料不反映建设项目入户管线及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部生产专用管线设计内容。

4.6精简、优化规划审批程序,推行配套工程规划审批备案制

精简规划审批程序,取消配套工程规划方案和市政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流程。将配套工程中的配电房、给水泵房、化粪池、隔油池等建构筑物平面布置纳入房屋建筑的总平面布局中,由房屋建筑工程责任科室一并审发建筑工程规划方案,有利于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建筑和配套工程的同步设计,同步审查,同步施工,彻底扭转建设单位重房屋建筑主体,轻配套工程得传统观念,规范配套工程建设,杜绝配套工程违法建设现象。

取消市政工程规划竣工验收审批流程,推行配套工程规划竣工资料备案制。即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将建设项目内部管线的竣工测绘资料报规划管理部门备案,备案后方可申请建筑规划竣工验收。既简化了规划审批程序,又完善地了下管线动态信息系统。

5. 为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区内配套工程的规划管理,精简规划审批程序,促进城市又快又好发展,本文探讨配套工程规划审批采用备案制,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从规划管理范围、审批程序及内容两方面优化完善规划管理工作。

5.1规划管理范围为城乡规划范围内所有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内部配套工程须进入规划备案的管线如下:

1、给水管:市政管道接入口至项目加压泵房及内部主要管道,且管径大于等于100mm。

2、雨水管:内部主要管道至排出口,且管径大于等于200mm。

3、污水管:自化粪池、隔油池等污水处理设施至市政管道接入口;不设污水处理设施的管径大于等于200mm。

4、燃气管:市政管道接入口至调压柜(箱)及内部主要管道,且管径大于等于63mm。

5、热力管:市政管道接入口至各单体建筑的所有管道。

6、电力管:市政管道接入口至内部配电房或环网站,电压等级大于等于10KV的主要管道。

7、综合通信管:各类通信电缆自市政管道接入口至内部相应机房的管道,且电缆孔数大于等于2孔的主干管。

8、其他:其他主要接入(排出)管线,或用地红线范围内非仅为本地块配套的管线。

5.2精简规划流程,取消市政工程规划方案、市政工程规划许可证和管线规划竣工验收三个审批程序,由原八个规划审批流程缩减为五个规划审批流程;同时推行配套工程备案制,具体程序及内容如下:

建筑工程规划方案——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管线)竣工测量——建筑竣工测绘验收

建筑工程规划方案

配套工程中的配电房、给水泵房、化粪池、隔油池等建构筑物平面布局纳入房屋建筑工程规划总平方案,由房屋建筑规划方案审查科室负责一并审查。将建设单位须与各管线权属单位协商明确的配套工程放线测绘资料作为报件的必备材料。2、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将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放线测绘资料和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等材料一并报送政府认定的审图机构,审核合格的,审图机构出具《施工图技术审查合格书》,作为申报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必备材料。

建设单位再将建筑项目(包括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图技术审查合格书》等材料一并报送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管理部门只核发一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即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3、建筑(管线)竣工测量

详见《宁波市城乡规划测量管理技术规定》和《宁波市管线工程竣工测量验收实施细则》

4、建筑竣工测绘验收

建设单位向规划管理部门申请配套工程管线竣工资料备案后,方可申请建筑竣工测绘验收,规划管理部门只核发一个建设工程规划核准确认书,即建筑建设工程规划核准确认书。

第5篇

电力企业的运营状况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综合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它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计划是通过认真审核对企业计划,确保计划科学合理的实施,提高计划的执行效率和力度。通过科学的统筹管理,使公司的资源分配更加合理,促进公司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综合计划管理概述

综合计划就是对企业中的核心资源进行平衡以及统筹优化,并确定好企业的年度发展目标。它是公司的各种战略和规划落到实处的必要途径。综合管理计划就是借助对综合计划项目进行调整、考核的过程,以此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综合计划能使公司管理实现精益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综合计划也是促进公司集团化运作,实现集约配置公司资源的关键。它能转变公司的运营方式,使之更好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推动公司迅速发展。

2 综合计划管理体系

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指的是“一级决策、两级管控、三级实施”,即国家电网决策,省电网执行,地市县公司保证作业。横向就是说要明确各机构的权责,并协调好各机构间的关系,认真研究和制定项目方案,对每个方案都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计划、分析方案。

3 综合计划管理的意义

综合计划管理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方针,对公司的资源进行合理统一配置,使各部门明确分工、相互协调,使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得到提高,为公司的高效、全面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公司在发展投入管理上长期存在重资本而轻成本、重指标而轻项目的情况,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使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在综合计划管理的指导下,企业开始加强对投资的管理,不断细化成本专项设置,致力于将成本投入项目做实,实现精益化管理。综合计划有利于促进各专业管理集约化,使人力、财力、物力等得到很大程度的集约,保证各个专项的平衡性,提高计划目标的整体性、全局性以及系统性,要将主要经营目标、各专业项目同步下达,并将计划设置为一个口,项目设置成一条线。综合计划管理中要将各个项目标准进行细化,实行细节化管理,防止在时间上产生矛盾。并设置统一的成本核定标准,来统一各单位的成本核算。可控费用等指标的核定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也会更加科学、合理。综合计划管理对电网项目源头管理的力度大大加强,全面推行“三通一标”,作为项目可研、工程初设、集中规模招标和工程竣工决算的依据,以便于测算项目的投入和产出,便于分析造价差异。

4 综合计划的内容

综合计划包括指标管理和项目管理两点。其中的指标管理包括下述内容:首先,发展投入指标,其构成主要为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市场营销、零星采购、信息化投入、修改投入、研发投资、投资管理咨询、教育和培训的投资、项目的建设规模、生产规模等;其次,资产质量指标,主要有总资产、上缴投资收益、资产负债率、电费回收、流动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再次,供电服务指标,其构成主要为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的供电可靠性、城市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农网供电可靠率等;最后,营业业绩指标,其构成主要为售电量、购电量、营业收入、线损率、经济增加值(EVA)、员工的数量、总利润、可控费用、整体劳动生产率等。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咨询、教育培训、股权投资、设置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非生产技改、零星购置、生产大修、非生产大修、研发、营销投入、信息化投入13个专项计划。根据规模和审批权限,专项项目分为限上、限下、零星3类。专项项目分为三个类的限制。

5 综合计划管理建议

5.1 建立监督管控机制

为了保障综合计划有效贯彻,确保计划都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一定要设立综合计划监督管控制度。它可以保证专业计划严格按照企业综合计划进行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为了切实发挥监督管控机制的运用,在开展监督工作时一定要把握好下述几个关键点:首先,事先确定好企业本年度的综合计划指标及任务,将这些指标和任务明确分配、权责分明,这样才能保证综合计划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其次,电力企业内部必须设立健全的管理计划,并在各机构中设立一个评比考核制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最后,严格开展预算控制工作,保证预算的合理性。要制定科学、可行的资金使用计划,控制好各项资金的支出,并借助综合计划来管理资金,使综合管理质量能够有大幅度提升。

5.2 严格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全面实施综合计划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标准和制度,其他各个部门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相应规定开展工作,并将各项目的管理范围及专项计划作为依据,以更好地满足项目要求,避免项目多头申报问题的出现,各单位要做好项目储备管理工作,使用电网规划、发展计划、电网发展、经营诊断结果来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编制科学的项目方案,保证方案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行性。项目安排必须合理,防止因集中评审不良而降低工作效率。另外,对于公司的项目要求要高度重视,把项目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对于那些难以攻克的瓶颈项目,企业必须增加投资,先解决这些瓶颈项目,并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来提升员工的专业工作能力。

5.3 专项计划与综合计划协调管理

电力企业属于生产性企业,对其开展综合管理时,并不是单纯地把各种计划综合起来,而是要控制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顺利经营。所以,在设立专业化计划书时,企业一定要将监督发展目标作为重要根据,并将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协调起来,使专项计划为综合计划服务,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来促进公司发展。

5.4 建立预算管理和综合计划统领经营工作机制

目前,电力企业仅对经营结果开展分析、评比工作,而这会制约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还要科学进行企业规划工作并把握好资金的运转,这样才能促进综合计划水平的提高。要设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以及综合计划统领制度,并将项目计划与资金预算连接起来,避免项目在运转时出现脱节现象,保证项目流畅稳定地运行。

5.5 加速信息建设,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综合计划管理以及项目全程监控中,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信息技术为提高管控效益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中必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将信息系统与ERP、物资管控、财务管控等业务系统相融合。想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质量,就要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使综合计划管理能更加合理、可靠。

第6篇

关键词:现代管理技术;水利规划;设计;企业;应用

随着现代水力工程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但水利规划在如今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这样不合理性严重阻碍了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因此需要对这种不合理的水利规划进行一定的改善,将现代管理技术融入到水利规划设计中,由此保证水利规划的合理性,进而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达标。不过需要承认的是,我国管理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缺陷使得我国的管理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因此这就需要管理技术有一定的提高,使其与水利规划更好的结合,进一步促进我国水利事业发展。

1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主要内容及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化管理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为创造出的各种新型管理技术。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符合社会当前发展的各种需求。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有很多内容,但其核心在于要求各个企业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战略管理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另外,现代管理技术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项目管理,这种项目管理能够优势在于能够让工程最程度的实现预期目标,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对于水利规划来说,一个好的管理方式能够从根本上决定水利规划完成效果,因此,水利规划设计企业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现代管理体系,将会对水利工程中有效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倡导下,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管理的需求程度逐渐升高,这就要求在进行管理时,工作人员要对项目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彻底的考虑,从而推动水利规划事业的更好发展。而且,对水利规划的工作人员来说,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创新的基本原则,同时对水利环境的可持续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借以确保水利规划在合理的管理中更加高效的发展。

2水利规划的意义

水利规划顾名思义就是以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的一系列规划工作。而且,水利规划作为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规划的质量对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水利规划作为水利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对水利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如水土资源规划施工等内容做出深刻的分析,同时还需要考虑水利工程的环境,并对这种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使其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因为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水利工程问题的几率。

3现代化管理技术在某水利规划设计院中的实际应用

3.1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有利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

人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因此提高管理者、领导者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另外,我们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领导之间的沟通,通过沟通来获得更多信息并根据信息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在对工程管理工作中,领导者采用的领导方法各有不同,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种领导方法,都需要领导者关注民心,以经济性为基本目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为工程的管理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根据某水利规划设计院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其领导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院领导;二是室领导;三是项目负责人。院领导应着重企业战略层次的思考,如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规模、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搭配、企业评价体系的建立、企业文化的内核、企业高层次利益相关者的沟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等。通过这些工作搭建一个舞台,企业员工在台上有序高效地表演,客户、政府、社会、同行则在台下边看边认可边掏钱。室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应着重战术层次的思考,即如何完成项目设计项目。水利规划设计是整个社会的焦点,涉及到政府、客户、监理、施工企业、公众和媒体方方面面的因素,工作人员都应考虑到,否则就会导致指责、失败。因此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仅懂技术,还要有管理和服务的理念,三层次领导的作用明确后就可以着手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

3.2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

首先明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不仅接受来自内部上层的指令而且要“不择手段”地与客户建立联系,直接从客户获得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在上层、客户和项目组内不断探索、反馈目标和任务,逐渐从生硬的命令和枯燥的文字转化为项目组前进的方向,这些就具体表现为工作大纲。此时工作大纲将不再是套话而成为项目成功的基石,接着就应该按照项目组成员和项目特点进行项目细分和分配,这里可能还涉及公共专业加概预算、水文等。一段时间后顶目方案已初步成形,再进行院内外的沟通汇报,项目合同协议签订的条件也基本成熟。方案或核心基本成为共识后,余下的就是设计人员最拿手的技术工作了,此时项目负责人应注意两件事:第一是发现技术中易出质量事故和投资变动的环节;第二是表述成就。

3.3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老旧的管理方法对于水利工程的发展似乎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就需要掌握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于发达国家美国来说,他们才有的管理方法就比较先进。这种先进在于对项目管理进行细化的分割,使其在进行管理时更加全面。而这种管理方法特别值得我们国家借鉴。如果将这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运用到水利规划的过程中,将会使得水利工程的规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在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过程中,科技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这就为水利规划设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础。水利规划设计时,有关人员需要对水利工程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但是在现代高速发展社会中,对于水利规划也显现出一些不合理的情况,要想全面的改善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就是要对水利规划有关工作进行一定的改进,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换言之,就是将水利规划与现代化管理技巧结合起来,从而使得水利规划更好的进行,进一步为水利工程的发展起到一个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嵩.水利规划设计技术与创新思考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5(06).

[2]黎宏伟.我国水利规划设计中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

[3]魏凤玲.水利规划设计与可持续性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

第7篇

关键词:市政管线;管线综合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1文献标识码: A

国外及国内某些城市利用综合管沟来解决这一难题。这种做法对交通特别繁忙、不允许随时开挖及地下空间特别狭小路段尤其有利, 但是综合管沟也有弊端: 一次性投资大, 各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而很难协调, 管沟内部的通风、防火、排水等问题很难妥善处理且其断面尺寸也很难预测。鉴于以上问题及结合南方城市的特点, 作者认为在一般城市道路下可不设管沟, 而是通过合理安排管位、合理控制管线标高、性质类同管线做成小管沟等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城市工程管线的定义与作用

城市工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担负着城市的资源输送、信息传递等功能,被称为城市的“血管”和“神经” ,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先导性、公用性等特点。但是,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建设模式存在着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检修盲视、扩容局限等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建设、科学监管各类工程管线显得尤为迫切。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网、预留市政管网发展空间,对于未来城市空间的扩大、资源的节省、环境质量的提高等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解决地上空间过密、 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集聚、 创造和谐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二、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

1、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任务与作用

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任务是合理利用用地,综合确定管线工程在地上、地下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其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相互矛盾和干扰,为各工程管线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但是一直以来为了能给城市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缺少必要的管线综合总体规划;为满足建设单位的苛求,管线设施设置也往往委曲求全,给以后的检修和维护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强化管线综合在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开发和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比较重要了。对管线综合进行规划设计,需要站在高角度进行全方位的通盘考虑,要按照“统筹协调,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管沟建设与附属设施建设并重,减少二次开挖”的原则,根据城市实际情况,明确各类新建工程管线的管材、接口、基础等施工方法,并就管道的非开挖施工技术和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研究,特别是针对城市的特殊工程地质如冻土现状、高地下水位、流沙现象以及地震地区等管线布置与地基处理进行了研究并做出相应的规定。

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是不可轻视的。供电及通讯系统犹如城市动脉,供水及供气系统犹如城市静脉,雨、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犹如城市的消化及排泄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有正确的技术决策,要有长远规划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更要有合理的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技术。

2、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1)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来规划各种管线的位置;

(2)充分利用城市中现有的管线,少废弃拆除,多拆迁改造;

(3)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考虑预留发展管线用地;

(4)各专业管线的敷设区域须在规划红线以内,特殊情况要与相关部门讨研决定;

(5)城市敷设管线应平行于与城市的道路中心线;

(6)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关于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

(7)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关于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8)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关于工程管线垂直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

(9)城市管线的主干线应靠近支管线较多的一侧,并应通过其所承担负荷集中的地区。

三、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管理技术

1、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管理技术概述

近些年,我国有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管理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手段来构建城市地下工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这些研究对于城市建成区的地下管线的管理与维护而言,无疑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反观针对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管理方面,却缺少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鉴于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其管理工作对设计周期,设计成果质量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想要得到更切合实际的技术经济意义的设计成果,亟须更加合理的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管理技术来提高设计水平和设计效率。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管理技术对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在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中,由于缺少统筹管理,造成信息单向传递,没有反馈环节,也就会造成管线综合设计资料与各单体管线设计、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的疏离。

当设计、施工情况有变化时,管线综合人员往往需要付出相当工作量做出调整,造成设计效率下降,设计周期变长。从协同设计的角度讲,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设计信息的传递路线是管线综合设计人员控制管线路由――各专业管线设计――反馈进行管线综合――反馈修正各专业管线设计――形成综合设计文件以及各专业设计文件。在各单体管线的设计中,各专业都是本着相对最优的原则,不可能对市政道路中的所有管线都有周到的考虑。排布管线时不可避免有先入为主的现象,提出的修改也可能只是出于本专业的利益考虑。管线综合管理技术就是要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动态性地掌控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即时情况,通过协调来处理各方面产生的矛盾,争取各个环节的最优的工作。

2、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进度

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进度是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管理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值得研究人员高度关注。这是因为:一方面,管线综合规划是市政工程规划的最后一环,若不能及时编制完成将造成整个项目不能按期从规划阶段转入后续设计、施工等阶段,进而产生不良的政治、经济、社会影响;另一方面,管线综合规划需要统筹 8―10 种专项工程规划的既有成果方能开展工作,而这些规划往往是由不同机构主体在不同时段上分别完成的,这使得建立完备的管线综合规划基础资料总是需要较长的时间。

传统的管线综合规划编制流程以“建立完备资料集―进行平面及交叉口规划”的思路按部就班进行,在实践中不能很好解决任务重工期紧与收集资料耗时长之间的矛盾。为此,本节尝试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上先进的计划评审技术(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来调控和优化管线综合规划的进度,以期避免工期延误,提高规划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

结语: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 设计仅仅是基础和前提条件, 更重要的是规范管理。笔者认为, 每座城市都应设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 该部门有规划地下管线的权力, 各管线施工前均应由该部门进行管线综合并得到该部门的批准, 施工后必须由该部门来验收, 由该部门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等, 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网, 并力争使新建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同道路建设一次完成,已建道路须增设地下管线时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尽量避免频繁破路的现象, 为管线正常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策划 目标 合同分解 组织 责任分工 计划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项目管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批准的费用内,交付符合功能需求、技术性能规范要求的成果。由于项目的一次性特点,项目管理的任何策划失误都有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项目管理策划作为项目管理的依据,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1 项目管理策划的类型

项目管理策划根据项目管理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为业主服务的项目管理策划,为设计单位服务的项目管理策划,以及施工单位服务的项目管理策划。其中,为业主服务的项目管理策划最为普遍,所涉及的问题最多,也最复杂,需要系统运用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本文所述内容主要是针对为业主服务的项目管理策划。

2 项目管理策划的内容

项目管理策划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工作内容分解、项目合同分解、组织架构的建立、项目管理目标的策划、项目管理责任分工策划、总控计划分级管理、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解决项目管理“做什么” 、“谁来做”、“何时做”、 “怎么做”的问题。

2.1 项目管理目标策划

项目管理的目标,是项目管理公司接受业主委托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的方向,解决。项目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五大目标,项目管理工作将围绕这五大目标而开展,并随着项目工作的逐步推进,而相应调整。各目标的主要内容如下:

质量目标:1、质量达到国家质量合格标准,2、项目技术性能、功能最大限度满足业主功能需求。

进度目标:工程形象进度节点完成时间,如完成正负零以下工程的时间,完成结构封顶的时间。

投资目标:工程结算合同价不超工程概算总额。

安全管理目标:杜绝死亡事故、特大、重大伤亡事故,创建文明工地。

环境保护管理目标:不发生环境事故、事件。

2.2 项目管理工作内容分解

项目管理工作内容分解是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功能需求、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特点等,分工程实体与管理工作两个维度进行分解,以便帮助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确定和有效地管理项目的工作,清晰地表示各项目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展现项目最主要工作内容,说明为完成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各项管理工作。如竖向维度为工程内容,包括:施工类、设备采购类,施工类又具体分为:建筑安装工程、幕墙工程、室内二次装修工程、智能建筑工程、人防设施安装工程、钢结构工程、白蚁防治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永久用水用电工程、高压变配电及外电工程、燃气工程、园林绿化工程;设备采购类具体分为电梯采购、发电机采购、空调主机采购、厨房设备采购、会议灯光音响、其它甲供设备材料。

横向维度为管理内容,分为报建工作、设计管理、招标管理、施工管理、投资控制等。

2.3 项目合同分解

目前综合性的建筑工程,往往规模大、技术复杂、涉及的专业面广、参建单位众多;一个项目往往由若干个不同的合同组合构成,在项目管理策划时,要在前期做好合同分解工作,如首先将合同分为设计勘察类、咨询服务类、施工合同类、设施采购,设计勘察类又分为:建筑安装设计合同、幕墙设计合同、室内二次装修设计合同、智能建筑设计合同、地质普勘委托合同、地质详勘委托合同、基坑支护设计合同、园林绿化设计合同、高压变配电设计合同、通信工艺设计合同、燃气工程设计合同等。合理分解合同有利于招标、施工管理等工作的开展。

2.4 项目管理组织架构

在项目管理中,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是在组织上保证项目实现总体目标的关键因素。

项目组织通常包括职能式、项目式、矩阵式和复合式等形式,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所具有的唯一性、一次性、产品固定性、系统性、风险性等特征,项目式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是目前通用的较为合适的组织模式。

2.5 项目管理责任分工策划

项目管理的精髓之处在于其对所有的项目(无论大小)都进行了清晰的执行。责任分工界面的界定,责任分工不仅仅包含了:人力资源的职责、岗位,还要包括对项目的范围、成本、时间、费用、风险的制定,好的职责分工其实就是一个好的总控执行规划。

为了解决参建单位之间职责不清晰的问题,首先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责任矩阵,左侧是项目基本工作包WBS,通过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与沟通管理,这样子作出来的分工才更加的合理和清晰。

2.6 项目管理总控计划

项目管理总控计划是其它各子计划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对项目总体计划的规划,它从整体上指导项目计划工作的有序进行,并协调所有项目计划的文件,帮助指导项目的执行和控制,并作为二级计划、三级计划的编制依据,其他各级所创建的计划可以认为是整个项目管理总控计划的补充部分。

在项目计划管理中,项目经理必须运用项目整合管理技巧,用来自建设项目方方面面的信息,与项目团队以及其他的干系人一起工作来创建项目管理计划体系,项目经理负责指导项目的执行并理解整个项目。一个综合性的建设项目,可以按下图进行计划总控管理,分别编制各级计划,并定期评估、调整。

图-1 计划总控策划图

2.7 项目管理制度策划

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成功管理的主要支撑之一,是为了达到管理目标,需要项目团队成员遵循的一些程序规则、规程和行为的规范。常用的项目管理制度应包括:沟通制度、考核制度、工作流程等。

总结:

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策划能力不仅是进入项目管理市场的敲门砖,也将是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目标的保障,同时也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做好项目管理策划,将为后继的项目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管理基础。

第9篇

作者:董延涛 吴尚昆 那春光 周璞 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对优化矿山企业结构、促进矿产资源整合作出了宏观上的、方向性的要求,但没有具体操作路径,这就需要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规划实施路径,推进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并把整合工作常态化管理目标分解,统一纳入到年度计划来管理。统一认识、规范矿产资源管理需要推进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目前,国土资源部经过矿政管理方面的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了四级三类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同时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领域还有矿业权设置方案、矿产资源整合方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驾护航。但是,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与利用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相关的管理依据也不少,例如: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在管理实践中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各自的定位还有待进一步理顺,据各地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反应,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在实际管理中常出现重叠、交叉、冲突等问题,不利于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影响资源调控作用的发挥。如何协调两者关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这就要求把年度计划作为一个缓冲或者过度,在年度计划管理中逐步统一认识,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

制定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基本原则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严格落实总体规划中关于矿产勘查、总量调控、布局结构调整、矿业权设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等目标任务,按年度分地区进行分解落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明确勘查开采方向,优化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加强部门配合,严格监督检查矿山企业执行开采总量控制情况,促进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指标的确定要依据总体规划,同时要做好地方宏观经济发展的分析预测,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使年度计划有效地起到调控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制定年度计划,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严格落实总体规划中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重大工程,促进矿业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贴近矿政管理实际将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和重要环节分解在年度计划中,使矿政管理有规可依,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提供有力抓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合理分解落实重要矿产开采总量指标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提出本地区重要矿产年度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并根据矿山企业状况、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等因素分解落实。重要矿产包括: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优势矿产和紧缺矿种等。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结合各省实际再选择3~5种重要矿产。涉及共伴生矿种的,不得因开采主采矿种而导致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超开采总量指标。对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出年度安排主要对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开采规模结构等规划目标提出年度工作目标并进行合理分解落实。通过引导矿山企业规模开采提高矿业集中度,促进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地质找矿新发现、新突破经严格论证后及时纳入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来,实现规划的动态调整。主要指标包括:矿山数量调控,大、中、小型矿山比例结构,新发现矿产地,矿业权灭失数量等。对矿业权设置总量提出年度调控指标在明确开采总量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分布特点、最低开采规模、预期开采能力等因素,以及整顿和规范资源开发秩序、整合资源,提出矿业权设置的年度控制计划。主要指标包括:重要矿种的探矿权、采矿权总量控制指标;其他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探矿权、采矿权投放的矿种、数量、规模、地区等。对重大工程推出年度支持重点统筹考虑总体规划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总体规划中本级财政出资安排的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和矿区土地复垦等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年度分解落实,要明确年度内的实施主体、资金配套和预期成果效益。主要指标包括:投资规模、工程数量和矿区土地复垦面积等。对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作出年度安排在加快推进已确定整合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地质勘查专项规划、矿区规划和产业政策,结合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和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矿业权进行全面梳理,确定整合范围,编制整合方案,提出年度整合目标和指标,并做好与矿产开采总量指标的对接整合后及时调整矿山企业的矿产开采总量指标。

推进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工作的配套措施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制定年度计划以后,要严格按照年度计划来审查调查评价、勘查、开采、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项目。矿业权的审批、出让、变更和延续以及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都必须严格执行年度计划。加强监督检查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及时确认并核销,作为跟踪监督的依据。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加强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各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一月形成上年度检查报告报国土资源部。违反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违反计划超量开采、设置矿业权的应当依法纠正,扣减下一年度指标,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计划评估制度各级国土资源管理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年度计划的评估考核,及时查找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规划的动态调整和完善提供基础信息和资料,确保规划与矿政管理实际工作一致。加强部门协同,完善分工负责机制各相关部门根据总体规划,结合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具体方案,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即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第三方研究机构在实施年度计划评估中的作用。发挥地方作用,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各地方要结合当地实际,突出地域特色,在总体方案的指导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方案,完善保障措施;各业务部门加强分工协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

第10篇

关键词:市政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超前性

1 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潜在问题与改进方案

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涵盖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过程规划和修建规划中,其作用是要指导下一层次的排水专业规划或排水工程设计。市政排水工程规划的根本任务是:分析区域现有排水系统情况;确定排水体制和划分排水区域;确定排水量预测方法和指标;进行排水量预测;进行排水系统布局;确定排水处理设施种类、数量、位置和用地;布置排水管道及进行相关计算等。

1.1市政排水没有以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其规划的依据,缺乏超前性

市政排水管网修建完成后,短的要服务十几二十年,长则达到三四十年。在这个期限内城市居民用水、城镇人口密度、工业用水量标准、土地服务范围等指标都是应该充分考虑和在规划中有所体现的。很多城镇排水工程规划中的排水量预测都缺乏“超前量”,在初步规划时,只考虑了当时的需要,但不久后便发现规划有其发展局限性。好的排水规划是指导排水工程设计的,应及时进行编制或修编,同时应注意其时效性。

1.2市政排水体制不能“与时俱进”

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分流制以及混合制。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建设日异月新,但很多老城区的居民生活污水、工矿生产废水和雨水大部分还是直接排入附近江河,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改进方法有:a)应在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系统,在两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污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处设置溢流井,并设置氧化沟和污水厂,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江河;b)在新城镇区域或开发区,一开始规划时就应采用完全分流制系统,将雨水、污水完全分开来设置管道,雨水排入邻近河流,污水则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河流。但是在普遍提倡分流制排水系统的今天,也不能盲目规划、设计、施工、否则不但会导致工程造价攀高,也会给日后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带来难度。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经济可行、同时也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排水体制。

1.3市政排水管网规划未做到统筹兼顾

市政排水工程规划是动态的,在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排水主干管的定线工作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调整,以便工程的具体实施。应做到使排水管网规划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相一致和协调,同建筑规划、城市路网规划、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规划等相配合,且规划服务年限稍长时,排水体制、排水量标准预测都应留出富余之地。

2 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潜在问题与改进方法

一个城市的排水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城市排水畅通、水源污染、雨季是否有洪涝灾害,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关键。

2.1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前调研工作不够

城市新开发区、经济区域的市政排水工程设计依据的是该区域的排水特点,应调查该区域的雨水,生活和工业用水情况,并做一个分析和预测然后结合城市规划进行排水规划和设计。而老城区的排水改造问题离不开对管网设施的了解,应对要改造的区域进行充分的调研,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出现,造成重复开挖、加大修复工作量。故在处理和补救城镇排水当务之急的同时还应该从根本上调查分析排水不畅的原因,做到治标还要治本。可采用科学方法与咨询有经验的给排水养护工人相结合的办法,如内窥摄像检测技术、综合观察判断路面裂缝情况、询问排水养护工人等。

2.2市政排水管网设计与排水规划结合不紧密

市政排水管网在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的过程中,应与竖向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紧密结合,从而避免出现排水管道管径、埋深等设计不合理的情况,避免造成排水管道频繁改造、道路重复开挖而增加投资。

对于道路排水设计,应将区域内雨水和生活工业用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设计,充分结合竖向规划并以上一层次排水专项规划作为指导,结合当地周围地面高程、排水要求、排水量标准控制排水工程规范等来设计选择排水工程。

2.3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参数不合理

具体体现在:管网布置走向无法适应现代排水工程规划和设计,排水管管径和坡度偏小,埋深太浅,与其他市政管线(电力、通信、自来水、天然气、热力系统等)的水平间距过小,因管渠内底标过低或过高而与管道上下游段的管网无法衔接等。很多城镇老区,由于使用年代过久,采用混合制排水,雨水和污水未经处理就一起排到天然水域,给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管网设计是根据当时情况确定的管道布置走向、水平间距、埋深和管径大小,这些也明显与现代城市的大规模发展不适应,会给其他市政管线造成影响,且每逢雨季,城镇低洼处必定内涝。

为克服上述问题,在进行市政排水管网设计时应做到:a)对旧城镇的排水管网进行调查,摸清其布置和走向,确定合流管道、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的位置,在新管网设计时做好衔接和平面布置工作;b)根据上中游排水和一定“超前量”来预测排水量的大小,做到新设计的中下游管网的直径尽可能大些,且适当加大管道走向坡度,在满足顺畅排水需要的同时,也给将来的排水工程留出“余地”c)市政管线从上至下的一般顺序依次为电力管(沟)、通信管(沟)、煤气管、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注意新设计排水管网的合理埋深,因为太浅势必会给其他市政管线造成影响甚至破坏,且会造成排水不畅,而太深则地表开挖深度增加,支护工程量加大,施工难度和造价也会增加,故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经济可行而又合理方便的埋深;d)注意排水管网与其他市政管线的合理水平间距,避免出现雨水检查井与污水管道相互冲突的情况。

2.4市政排水设施建设滞后和排水能力逐渐下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城市路网和建筑群也在快速发展,而往往因为服务年限、意识、施工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等原因造成市政排水工程建设滞后于上述地方建设,这不仅给环境带来污染,而且也使得原有管网已不适应于现代城镇的发展需求管网内淤积严重,排水能力下降,逢雨必涝。

应在城镇迅速发展的今天加快市政排水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老城区排水设施,在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指导下进行排水工程设计,减少水资源污染,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城镇排水顺畅,逢雨不涝,提升整体城镇环境形象。

3结语

第11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可行性研究;管理

作者简介:杜行(1985-),男,云南大理人,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助理工程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30)。(云南 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82-02

配电网的前期工作是指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项目时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核准工作。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及负荷增长情况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某地区的电网结构,使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以及主要工程量。由此可以引出,规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大理州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为了完善电网结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扎实地开展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局的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48亿kWh,供电可靠率(RS-3)为97.08%,综合线损率为12.24%,综合电压合格率90.68%。

本文旨在对配电网规划及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配电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大理州各县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7.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大理州地处云南西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8.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

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总体规划中。在过去的规划中,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只片面的设置相关变电站位置,甚至相关部门不提供本地区相关路网地图,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资源紧张,部分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低、单位规模小或者属于挂靠企业,其技术力量和人员水平不高,设计进度缓慢,对中间过程中提出的修改反应不及时。

(2)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及项目基础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有限,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或部分企业未设置相关岗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常态化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负荷收资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输变电项目负荷预测不准确。

(5)10kV及以下项目库储备不足,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部分项目的工程量未经过实际勘测,仅凭经验估计,导致最终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有较大出入。

三、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体制问题

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南方电网公司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配电网规划中的项目库是由各县级供电企业上报汇总形成,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资产上划进程不同,且目前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所以县级供电企业在上报规划项目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随意性大,未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投资分析,造成投资项目库冗余,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本轮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大理供电局以及各县供电企业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企业应在大理供电局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做好项目选址、地勘、负荷分析预测、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方案、投资估算、报告文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2)注重过程管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做好中间审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减少设计失误失准现象。

(3)加强项目必要性、经济性分析,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

(4)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5)充实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提高各级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6)在日常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方便可行性研究设计的开展。

(7)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五、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1)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编制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方案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各片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当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推动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2)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地区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变电站站址,以及在市政建设中配套电缆管网建设;在郊区新城和产业园区落实电站站址用地和电网线路通道;在风景名胜区编制架空线路入地规划,并与政府协商解决迁改中出现的问题。

(3)对于农村配电网中的未实施农网改造地区、未通电地区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优先解决有条件实施电网改造和通电的地区,不能实施的部分地区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六、结语

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解决配电网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提供相关的软、硬件的支持,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今后的电网发展规划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应当结合当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创先争优”工作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今后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将日趋完善,为整个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第一卷)[Z].

第12篇

同志们: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新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总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经验,分析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提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改革思路、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和服务能力,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主任将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我首先向大家报告近几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几点要求,供大家研究和讨论。

一、流动人口的特点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

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表现,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一方面有利于农民剩余劳动力的重新配置,缓解流入地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相对不足的矛盾,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也为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近年来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作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特殊的人口现象,我国流动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流动人口总量庞大,并呈增长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正在形成流动人口的高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21亿,其中,省内流动的有7865万,占65%,跨省流动4242万人,占35%。到2003年,流动人口大约为1.4亿,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

第二,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镇。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总人数为4.91亿,剩余劳动力1.70亿,其中有1.14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占农村劳动力的23.2%,但农村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存在。

第三,流动人口的主体是育龄青壮年。

在流动人口中,15-30岁的大约占同年龄组的70%,35岁以下的大约占80%。在跨省流动人口中,16-45岁的达3508万,占全部跨省流动人口的82.7%。〖JP〗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他们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有巨大的需求,是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管理和服务的重点目标人群。

第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流动人口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与城里人相比,他们的教育水平、劳动技能、生活条件、保健意识、维权意识等各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流动人口也是疾病,特别是诸如性病和艾滋病之类的传染性疾病感染和传播的重点人群。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流动育龄妇女住院分娩、婚前检查、妇女病普查率均低于户籍人口,而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则高于户籍人口。因此,如何向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成为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五,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亟待加强。

人口的流动促进了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也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违法生育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中,约占各地计划外生育总量的50-80%,反映出对流动的育龄妇女在计划生育的管理上不到位,在生殖健康的服务上不到位。此外,由于管理上的疏漏和规章上的缺陷,导致流动人口比较容易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已成为直接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流动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这就必然会对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带来一定的冲击,也对传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现实的挑战。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特别是对提高流动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升高,确保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战略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深远影响。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事关全局,我们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国家人口计生委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早在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生委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步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1998年,经修订、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再次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新的《办法》按照完善管理,突出服务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行以现居住地为主的原则。1999年,又出台了《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规定》。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于2003年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的部长令,又与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等9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这些管理规章的颁布实施,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工作规范,对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地人口计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确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近些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是正确的。在此原则指导下,许多流入地积极采取措施,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经常性工作范围;一些流出地则从源头抓起,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流动人口解除后顾之忧。各地还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多数流出、流入人口大省都相互签订了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服务协议书,及时通报信息,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2004年3月10日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理进一步明确强调,要“加快建立流动人口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确保计划生育各项措施和调控目标的落实”。

第二,各级党政领导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给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带来的新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2002年“关于做好2002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和2003年国办《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下发后,各级党政领导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纳入了本地社会治安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为满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第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法规体系初步建立。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多数省(区、市)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中作了专章或专条规定。各地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依据、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为核心,制定了一系列与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相配套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规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对依法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较多,仅靠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自身的力量无法做到管理到位、群众满意,必须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目前绝大多数省(区、市)都建立了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或机构,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各地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协同社区警务室、社区居委会、流动人口协管员和群防群治组织,构建了流动人口合署办公平台,共同开展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初步形成了综合治理的工作局面。

第五,构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

多年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时效性、准确性差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由此造成了流入地与流出地管理责任不清,信息不通,交流不便,管理和服务措施不到位。2003年“非典”期间,国家人口计生委利用计划生育工作的网络优势,依托延伸到村、组的计划生育组织体系,建立了“全国流动人口管理暨抗非典网络系统”,为国家部署抗击“非典”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非典”疫情结束后,国家人口计生委抓住难得的机遇,整合资源,从实际需求出发,借助已经搭建的信息交换网络平台,建立了全国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并于2003年7月1日开始运行,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的异地查询,提升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推进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推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全国“一盘棋”局面的形成,为落实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第六,各地人口计生部门积极探索,创造了一大批值得推广的好经验。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特别是2003年底,部长令和9部委文件下发后,各地本着完善管理,突出服务的思想,不断更新管理与服务理念,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总体规划中,以新的思路谋求事业的发展,以新的突破推动工作机制的创新,创造出了许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新经验。

从流入地的工作看,主要是:

浙江省抓住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契机,建立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摸索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推行省内免费技术服务经费结算制度;宁波市通过政府牵头协调,部门配合,创新机制,资源共享,提出了“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要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引导群众参与,探索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路子;福建省泉州市计生协会以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为重点,主动配合和协助计生行政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辽宁省大连市建立起了城市封闭住宅区计划生育“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户参与”综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

广东省按照“五个有利于”的原则,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和服务;山东省坚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到城市社区总体建设之中,强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青岛市和厦门市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南京市坚持“五个融入”,立足基层社区建立起管理、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深圳市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平对待、宏观管理、微观服务、推动自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运行机制,等等。

从流出地的工作看,主要是:

河南省近年来从“五个强化”入手,多策并举抓源头,依法维权上水平;重庆市通过立法明确有关部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职责,赋予人口计生部门综合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职权,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湖南省充分发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节省了行政成本,有效解决了流动人口信息不畅、不灵、不准的“瓶颈”问题;湖北省以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奖励优惠政策为重点,清理清查各种乱收费现象,努力为流动人口生产、生活、生育提供服务,受到进城务工育龄群众的欢迎;安徽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积极做好务工人员外出前、流动中、返乡后的计划生育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促进劳务经济健康发展,开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其他地方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摸索出了不少好办法,创造了不少好经验。虽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随着人口大规模流动,特别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城市人口人户分离增多,使过去依托户籍制度实施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效率下降。而且,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特别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中的新问题。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

主要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五个不到位”:

一是认识不到位。在现有体制和环境下,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有些流入地对流动人口存在戒备和防范的心理,遇事推诿,不够尽职;而有些流出地则想尽办法,防止外出育龄群众计划外超生,轻视服务,不够尽责。受这些急功近利的狭隘思想影响的结果必然是重管理、轻服务。

二是政策不到位。在一些流入地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中,没有充分体现公平对待的原则,流动人口没有依法免费享有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也未能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幼保健宣传教育服务;而在流出地,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地方,为了减少计划外生育,侵害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人口流出地跨省、跨地设站进行孕检和搭车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群众对流出地强迫育龄群众返乡孕检和离乡时收取押金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占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比例较高。“十五”中期评估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不到50%。

三是措施不到位。现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管理服务人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尚未形成,全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设立了单独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地(市)和县(区)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设机构分别为41%和43%,而乡级专设机构仅占25%。

四是经费不到位。目前,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将农民工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许多地方没有合理核定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支出成本,没有将涉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造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严重不足,导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薄弱,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优惠政策落实率低。

五是职责不到位。从跨省的角度看,一部分地方缺乏“全国一盘棋”思想,两地管理和服务职责落实不到位,信息交流反馈率低,致使管理和服务渠道不畅通,流动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跨部门的角度看,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不落实,有些部门推出的改革措施,没有考虑到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弱化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力度。

三、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规章规定,按照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完善管理,突出服务,继续探索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开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人口流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不阻挡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流动人口的增加对计划生育工作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总体上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级人口和计生部门要坚持改革创新,从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高度,正确认识人口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要正确认识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意义。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流动育龄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角度出发,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的创新。要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最终标准。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更新管理和服务理念,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工作安排,要亲自抓决策、抓协调、抓保障、抓考核,并切实抓出成效。要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制度,成立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各业务机构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任务,通力协作,并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之中,做到认识到位、决策到位、保障到位、监督检查到位。

第二,部门配合,综合治理

国家人口计生委将抓紧研究论证,提出修订《办法》的具体意见,明确和完善各相关部门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工作职责。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坚持与时倶进,顺应改革大局,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到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动人口综合治理的总体方案之中。

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起部门之间联系、协查、配合、通报制度,及时了解和把握相关领域改革的新动向,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警务责任区、出租屋管理等相关工作紧密结合,加大各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第三,群众参与,村(居)民自治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关键在于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流入地和流出地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融入村(居)民自治活动中,加快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步伐,引导流动人口积极行使民利,参与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有关决策,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进程。

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和企业,要充分发挥社区(村)居民自治组织、计划生育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和劳务市场、集贸市场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拓宽信息、管理和服务渠道,进一步完善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配合政府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属地管理,优质服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方针,坚持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原则。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地要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工作管理职责,做到两地各负其责、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建立“双向管理”协作制度,加快构建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格局。

各地要突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现居住地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和服务范围,实行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为跨省流动的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服务。

第五,建立机构,保障投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切实解决符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实际需求的工作保障条件,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尤其是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更应该积极争取,设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配备必要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财政部门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要求,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支出范围,争取将流入人口数量纳入当地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人口基数计算,确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等所必需的经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所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应计入现居住地户籍人口经费需求总额,由现居住地财政一并安排。各地要积极推行和建立省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经费和药具经费统一结算制度。

第六,考核评估,正确引导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评估制度,充分发挥考核评估对基层工作的引导、规范、保障和监督作用。要尽快制定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家和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考核评估之中。

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抓紧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考核评估试点工作,尽快制订跨省流动人口双向考核评估办法和制度,促进两地管理职责和“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工作原则的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要定期对各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省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考核评估制度。

第七,信息管理,资源共享

全国省际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建立,作为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创新的一个突破口,加快了户籍地与现居住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流难的问题。国家人口计生委要继续大力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切实加强指导、培训和督查工作。

目前,各地推广使用平台工作发展不平衡。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加强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作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项基础性工作,与改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要加快推广应用的步伐,以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动态管理水平。各地要充分利用政府及相关部门信息网络,依托社区和行业信息管理载体,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做到资源、信息共享。

第八,依法行政,维护权益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树立以民为本、公开透明、诚实信用、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理念,对流动人口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切实采取措施,保障流动人口依法享有生育权利,依法获得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普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和生殖保健服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各项权利。

在加强和完善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满足流动育龄群众不断增长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需求,确保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育龄夫妇享有国家规定的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各地要严禁要求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严禁流动人口户籍地跨省设立孕检站点乱收费,严禁户籍地无正当理由拒绝承认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接受服务所出具的情况报告单。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严格禁止并认真查处侵犯流动人口权益的违法侵权案件,把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作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