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建筑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

时间:2022-06-14 14:10: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建筑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建筑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

建筑设计创新是指“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活动在具有价值效果的基础上,富有构思方面的首创性。”其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及空间领域,还凸显在建筑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等方面。通常来说,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是一个建筑评价者,都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审视现代建筑的实用性、功能性以及创新性,即建筑的形态、建筑的技术、建筑的功能。从这三个方面,日本现代建筑也向人们诠释了其整体形象、发展历程,并从中表现日本现代建筑的创新精神。所以,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就这些需要突出这些内容。

一、侧重形态的创新设计

(1)形态的创新日本现代建筑的实体创新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几何特征组合方面、象征元素的运用方面以及建筑结构的优化方面。就几个特征组合方面而言,其将立方体与圆柱体这类基本几何学形态引入并还原到建筑形态当中,抑或让几何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系统中形成简单的组合,进而构建一个简约极致的建筑大体结构或者动态图。追求立体组合形态的创新主要源于日本传统民族文化的演变与拓展。在现代建筑体系中,日本建筑设计师们喜欢将简约、抽象的设计理念运用于建筑体系中,他们认为这是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或者准则。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为业界所熟知,设计方案在2004年斩获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其组成体是多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如图1。据估计,这个圆柱的直径大约为113m。采用这种几何组合图形形态,可以将内部复杂的建筑结构简单化、形象化,正好与简约、极致的建筑理念相融合,这正是日本现代建筑的魅力所在。就象征元素的运用而言,具体表现为将象征元素与工业文明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有机结合。建筑固有价值包含其艺术之美、价值之美及实用性。很多建筑设计师们在谈到如何设计一栋具体建筑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建筑的功能并不能涵盖建筑的全部意义,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强行把两者相融合,就会失去建筑本身的固有价值。故应该顺其自然地将建筑设计元素、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方法合理铺展开来,而在具体完成设计的时候,需注重强调并遵循建筑设计的原则。无论是地域要素还是自然要素,对场所的感受不应随着形体出现而发生任何改变。于1981年设计修建完成的名护市厅舍,以当地的地域条件和自然条件作为设计创新的前提条件,将屋脊和柱子托架用以对整个建筑进行支撑,放置了56只当地传统民居常置于屋脊上作辟邪之用的陶制“唐狮”。针对建筑结构的优化问题,建筑形态和建筑内部结构的优化应该是其要突出的重点,运行创新元素促使现代建筑形态更加鲜明化。譬如由渡边诚设计的都营地铁大江户线饭田桥站就可以称为这一方面的典型实例。该建筑在设计与构造过程中,在建筑蓝图设计过程中加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地下空间的设置和车站的通风装置形态都类似于“网状”,“网状”结构的建筑形态更加自由化,其特点更加鲜明化。很多设计师自身认为这是建筑物体的本性,是在全面系统了解与掌握建筑物体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对建筑本身形态和结构的探索。“非设计的设计”(Design一lessDesign)是业界赋予这种设计手法的称谓。(2)空间形态的创新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在讲求天人合一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也体现在其建筑理念中,其在注重建筑结构和谐之美的同时更注重人与社会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之美。日本现代建筑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了创新与延展。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其一,理论创新。在上世纪70年代,“间”空间和“灰”空间理论分别由矶崎新和黑川纪章先后各自提出,这两种建筑理念皆以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作为基础,且在生活中数次被验证及运用。他们分别设计的东京螺旋体大厦和福冈银行本馆就是很好的典例,不仅完美诠释了建筑空间的层次化,还让各自的理论得到了恰当的应用。其二,创新自然要素。传统的建筑设计体系中,建筑的空间意识形态受到设计师们极大程度的关注。而现代建筑体系中,建筑的自然之美更为设计师们所强调。由空间要素向自然要素进行过渡,可以被看作是日本建筑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创新性的具体体现。其三,空间体验的才创新。日本传统建筑体系里面,日本建筑结构的个性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其中的空间关系是建筑设计师们一直以来探讨的热门话题。这就为现代设计师们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创新提供了可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以鬼石多功能设施为例,该建筑由妹岛和世设计,3个曲线形态的玻璃体构成了其主体结构。具有流动性的水滴与多种立体形态的交织编织成了一个蜿蜒的“港湾”。

二、侧重功能的设计创新

(1)使用功能的创新在日本传统建筑体系中,设计师们关注大多数人群的需求。而在现代建筑体系中,设计师们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特殊人群方面。比如近年,日本的老龄化现象特别严重,设计师们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站在空间角度和建筑设备角度创新老年公寓,尤其注重室内高差和安全系统对老年人群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为老年人这个群体提供居住便利的目的。站在建筑人体工程学角度,无论是家具还是建筑卫生设备,都需要明确固定其设备的几何尺寸,使设备与老年人的身体特征适应性得到保障。又如安藤忠雄在丰荣图书馆设计中,都是以儿童身高作为设计依据,以便所有的桌椅板凳符合儿童的身体特征。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凸显现代建筑的实用性,还符合特殊人群的具体需求。(2)精神功能的创新日本大和民族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这一点我们在其武士道精神中就可以看出。而建筑精神功能的创新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窥视:其一,环境空间与意义的协调性。现代建筑设计师们希望自己设计的建筑能够让使用者明显感受它的实用性以及建筑的协调之美。这里的协调之美是指将现代建筑的自然之美与环境要素以及其他艺术设计要素进行有机融合,从真正意义上落实现代建筑的意义。比如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图2),光线从墙面上洒下来,在地面上拖出长长的光影,让祈祷教徒能够感受教堂的光辉。一般光的照明对于建筑具有非凡的意义,但是在教堂中,光的照明意义就被弱化了,而是指代光所营造的一种象征意义,一种照耀人们心里的美丽梦想。其二,对天人境界的追求,建筑习惯保持“未完成”状态。譬如追求建筑系统尽可能地对社会和自然环境开放。这种还没有完成的建筑是对建筑设计本源的拓展。比如伊东丰雄设计的风之塔,其灯光效果主要视风的方向而定。这可以称得上是日本现代建筑对建筑形式进行的创新,空气与光在这种创新之下实现了灵活转变。对此,伊东谈到:“建筑的设计理念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改变,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作为社会的一员,其完成还是未完成时都要以实物的本源为基准点和切入点。”这就是“瞬间等同于永恒”的建筑哲学思想的由来。

三、侧重技术的设计创新

(1)结构技术的创新结构技术的创新在日本建筑的抗震能力方面的体现最为突出。日本国土陷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位置,板块间的碰撞挤压,使日本常常爆发地震灾害。因此日本建筑尤其注重建筑的抗震能力,且规定建筑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抗震标准,无论是在耐震技术领域还是隔振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绩。在2005年落成的相模原市营上九泽住宅群,就开创了将隔震结构物从单体扩展到群体,以一整个街区来作为隔震结构物的先河,除了建筑抗震方面,日本建筑设计们现在愈加关注建筑“柱”的概念创新。最为典型的建筑是伊东丰雄设计的仙台媒体中心(图3)。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双曲线状的戳条柱构成透明度很高的管子作为主体结构,其楼板是用钢材制作而成。这种由平板与管子构成的水平空间赋予了现代建筑的有机形态。(2)材料技术的创新在日本现代建筑队材料的创新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清水混凝土的改造。日本的创新使得这种材料去掉了以往的粗野,赋予了混凝土在建筑中一种精致而洗练的表现。此外,日本还对一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如木材、日本纸、灰浆、瓦进行了创新使用,如在松崎町立伊豆矗立的长八美术馆,其由石山修武设计,对灰泥的使用完全不羁传统。再譬如清木淳在渴博物馆中对于木材运用的创新,黑川纪章在东京新国立美术馆之于玻璃运用的开拓,都独具匠心,赋予了传统建筑材料以崭新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第2篇

一、地域建筑文化

“文化”一词至今未有确切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地域建筑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其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形成特定关系,并体现地域基本特征的建筑。地域建筑文化正是这种地域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建筑中的反映,它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特征,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它们根植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数不尽也道不完,正是它们孕育了本地区的建筑文化与特有的“场所精神”。

二、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

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每当人们置身于历史街区或传统村落时,总会觉得非常亲切和温暖,被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所打动,这种强烈的场所感正是由生活在特定的地域街区、建筑和广场中的人群,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长期积累发展而来,并形成特定的地域建筑文化环境。它不仅是社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反映,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人们认同和依恋的生活场所。经济全球化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全球化,对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使得民族和地域文化失去了归属感和凝聚力,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发展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如何辨证地对待“地域性”与“现代”的问题,如何传承和发展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使其得以再生,已成为促进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地域建筑的适应性

传统地域性建筑历经几千年的沉积,发展到今天,仍然不失其魅力,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对于地域的适应性。建筑师在进行地域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其存在的独特价值。

(1)对地域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由于建筑所处的地域的不同,其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也不同,这就要求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

(2)对地域经济技术的适应性

地域建筑总是适应当地的经济条件的,并采用与地域相适应的建造技术及地方性建筑材料,形成一套比较生态的建筑技术。

(3)对地域文化的适应性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现象和产物,是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要素的综合体,理应具有鲜明的时空和地域特征,这是不同地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必然反映。因此,地域建筑必须适应特定地域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等,才能形成有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

2.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策略

新形势下,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模仿与复制,还包括保护、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面。面对新的创作环境和要求,建筑师不能一味地接受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要理性地学习各个国家优秀的建筑文化,同时注意挖掘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优秀地域建筑文化,将它们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也要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认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设计者在创作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进行地域建筑的再生。

(1)传统地域建筑造型的模仿

传统地域建筑都有一些代表当地建筑文化的显著的外观造型特征和当地特有的建筑细部构件,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将这些重要的地域建筑造型和细部构件在现代建筑中重现,再现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使现代建筑造型具有传统地域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形式。例如,传统建筑坡屋顶、青砖灰瓦等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这在各地古建筑保护中是常用的手法。

(2)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再现

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这些人类文化的具体精神形式均统归于符号的范畴④。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正是通过符号来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者对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符号进行提取、总结,将其具化为一种可识别的图形符号,进而成为地域建筑文化的象征符号,并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结合新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加以运用,使这些融入了地域建筑符号的新式建筑成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

(3)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抽象变异

传统地域建筑空间及其特征构件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蕴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建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一些建筑构件也已经不具有当初的功能,新型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的出现,加速了传统建造技术的更新。因此,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要认真研究传统地域建筑符号,对其进行抽象变异,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对地域建筑进行再设计,创作的新建筑不仅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

(4)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现代更新

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地域传统建筑的外观符号元素,还要了解这些符号与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内在联系。传统建筑材料及技术许多都是低级的,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短缺,能使用的原材料太少,且价格昂贵。因此,采用现代材料与技术来再现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符号,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还能创新建筑空间与造型。除此以外,设计者还要注意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不但要再现传统建筑意境,还应满足生活、工作的舒适度。

3.地域建筑文化再生的原则

在现代地域建筑再生创作中,除了要注意的设计策略的应用外,还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把握地域建筑特色,延续传统地域文化的原则;

(2)坚持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地域建筑创作原则;

第3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造型美术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7-0156-01

1、现代建筑设计中造型美术设计简述

建筑设计是建筑施工的主要依据,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设计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简述现代建筑设计的进步和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

1.1 现代建筑设计的进步

为了体现出现代建筑设计的进步,主要是通过对现代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设计的对比实现。从设计方式方面来说,传统的建筑设计主要是对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总结,按照设计规范作为设计的依据;但是现代建筑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强调预测和信号分析以及不同建筑中间的创造性等因素之间的配合。从设计的性质方面说,传统的建筑设计更加侧重于对技术的考虑;现代建筑设计则是对技术、社会环境和经济等不同因素的综合考虑,具有工程性特点。

1.2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

随着人们对现代建筑要求的增加,建筑设计水平也应该相应的提高。实现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才能满足社会中不断增长的现代建筑设计要求。例如,建筑企业可以在实施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达到理论的创新;建筑设计融合与城市设计;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一些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逐u实现了应用电脑来扩展设计能力的作用,尤其是在进行空间和形体设计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2、现代建筑设计中造型美术设计重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腾飞一发不可收拾,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升,而各行业、各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随之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尤为突出,满足人们对衣食住行的需求以后,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对于建筑物的审美要求和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往往反映于建筑设计工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知识厚度上。造型美术设计作为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在建筑造型美术设计过程中,想要对设计思想进行创新,就必须充分了解造型美术设计重点,从根本上促进美术设计的顺利发展。

2.1、建筑造型与尺度

一般来说,建筑所用的建筑方式越丰富,其造型效果就越生动。这种尺度包括亲切尺度和非亲切的尺度。比如说,建筑物可以开正常大小的窗,也可开带形窗或做成幕墙等,而带形窗又可做成长的、短的、横的、竖的。以上窗的几种形式,表现出的不同尺度,用在同一建筑上就构成了多层次的尺度。日本建筑师慎文真彦设计的螺旋大厦就是一个典型的以多尺度形式丰富建筑造型的好的实例,这幢建筑上,窗的形式是多尺度的,而且,柱、构件、分解后的体块以及建筑外饰面的划分等要素的尺度也是多层次的。在多尺度设计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其它因素,避免造成繁琐、杂乱无章的感觉。如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在外立面上不规则排列的方形窗口使得大片实墙富于变化,又突出教堂的神秘感,而正好处于塔与大面墙之间的门,在光影之下显得十分幽深,依靠点的韵律,使建筑本身略显单调的外表活泼起来。另外,许多人主张在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部位宜采用亲切的尺度,使人感觉到愉悦、亲切和舒适。

2.2、建筑造型与细部设计

建筑作为一项不小的工程,绝对不能敷衍了事,粗制滥造。建筑涉及到很多细节,如节点、工艺等很多方面,若是在细节上不注意,那么再好的建筑看起来也是做工粗糙,没有美感。细节的设计是体现建筑物价值的关键部分,建筑大师密斯将钢结构中精美的构造节点运用于建筑物无得造型之中,从而为其所设计的单调的玻璃盒子增添了许多动人之处,所以在细节设计上,要注意细节与细节之间、细节与整体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最完美的结合。

2.3、材质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在建筑造型中,材质的不同运用也会带来不同的建筑造型效果。通过对材质的合理运用,可以将建筑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粗糙的材质可以带给人们亲切自然的感觉、精美的材质可以带给人们华贵的感觉,一些现代材料的应用则可以给人们带来现代气息,通透的材质则可以带给人们放松开阔的感觉。所以一项建筑物的完成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是许多领域的综合运用。有的设计师凭借独特的视角能够对材质的运用有很好的把握,进而设计出完美的建筑造型。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建筑造型设计师,他们的作品一直是国人的骄傲。例如北京复兴门内大街上的高贵典雅、气度不凡的国际金融大厦,它的色调沉稳不浮夸,细节部位处理的很精致,材质的运用合理得当。

2.4、光与色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光与色是不可脱离一方而单独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建筑造型中,色彩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与其它材质结合应用。在光的照射下,色彩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很多设计师利用这个原理设计出了很多经典建筑造型。色彩是一种成本低,但是效果明显的造型方法。美建筑师巴甘就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建筑师,他将不同的部分赋予不同的色彩,这种丰富多彩的组合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曳曳生姿,楚楚动人。代城就是对色彩应用最好最好的典范,其在色彩、线条和整体的造型上加以综合考虑,设计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色彩的运用也是由原理的,不能随心所欲,色彩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可以通过点与面的不同呈现方式得到不同的建筑造型。矶崎新设计的迪斯尼总部大楼依靠黄和紫、橙和蓝这些彩度极高的补色饰满整幢建筑,以色彩的点、线、格等将建筑体形构成中的固有形进行扭曲和支解,塑造出奇幻的视觉形象,造成一个沐浴在佛罗里达阳光下充满欢愉的游戏般的建筑。

2.5、建筑造型与空间组合

独特的建筑结构会产生独特的建筑造型,这个特点在大型的体育建筑中很常见,不同的空间结构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感觉和气氛,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在目前的建筑造型中,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号召,许多建筑造型都运用生态环保的方式开展造型工作。

3、结语

工艺美术从发展初始就是与创造思维融于一体的,两者是互相补充,彼此交融,创造者既是设计者,也是制作者。现代工艺美术的创造特征体现在艺术构思、与时俱进和利用现代技术之上,工艺美术创造已开始进入电脑时代的当代,创造的高度科学化,设计的过程中的奇思妙想,是设计创意的灵魂,设计师应该具有创造性思维来认识和思考、推理、综合、客观事物,体现出一定的深刻而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 石志.工艺美术当随时代[J].上海工艺美术,2006(04).

第4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引言

建筑物在施工建设之前,设计工作必不可少,越是大型建筑工程其设计的重要性就越大。通常情况下,设计水平是建筑水平的直接反映,施工建设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建筑设计为建筑施工可以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建筑设计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如工程质量、施工效率、建设成本等。因此,一定要重视建筑设计工作,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实现美观度和实用度有效结合的目标。

1传统建筑设计和现代建筑设计

①在设计特点方面。传统建筑设计更加注重技术,追求的是完美、精益求精;现代建筑则是力求做到经济、环境和社会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在设计措施方面[1]。传统建筑设计主要依靠的是人力,利用手工完成设计;现代建筑设计依靠的计算机技术,利用科技完成设计。③在设计方法方面。传统建筑设计更多的是经验和规范为依据,现代建筑设计则是以创造性的互相配合以及分析预测信号作为重点来强调。

2现代建筑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现代建筑设计时,考虑到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应当将其他相关因素考虑进去,不能片面地为了追求一部分利益而忽视了其他效益的获取,必须从全局出发,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2)有序性原则。现代建筑设计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不是简简单单地计算机软件绘图,无论是从底层设计到高层设计,还是同一层级的设计,都应当强调设计的工序,处理好各层级的关系[2]。(3)最优化原则。现代建筑设计受到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设计阶段必须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性能发挥,在相互竞争的同时,积极向他人学习,结合实际实现结构的最优化。

3现代建筑设计如何实现创新

3.1更新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操作是实践,而设计人员的理念则是认识,要想实现现代建筑的创新设计,首先要从理念上着手,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既要注重设计的个性发挥,又要使得设计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不能显得过于突兀,也就是说在追求美观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到人的需求,不仅要美观还要实用,从而为现代建筑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3.2要体现出生态环保的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保是近些年国际社会一致认可的发展理念,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必要体现出环保的理念。环保思想具体就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建筑生态化就应对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很好处理[3]。近些年来的众多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体现出环保的设计理念,从环保层面出发的建筑设计往往会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而这种惊喜往往是因为创新造成的,是现代建筑设计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

3.3体现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生态的破坏、人口的剧增,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人类的生存环境非常严峻。现代建筑设计作为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现阶段,西方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试图通过高科技的应用,提升现代建筑的设计水平,减少资源的浪费,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传统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利用现有资源,加入高新技术,开发出质美价廉的新材料。

3.4现代建筑人性化设计理念

传统建筑设计中,缺乏人性化理念的融入,导致设计出来的作品,无法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为了实现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设计人员必须要朝着人性化设计方向努力前进,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注重人文关怀的情况下,现代建筑的设计更应当符合人们心理发展的需要。好的建筑物不仅仅是物体的堆积,而是一种灵魂的体现,它是一种首创精神和公众精神,使得建筑美和艺术美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筑设计有了人的味道,才会有感情存在,有了感情存在,才能让人拥有真实的存在感。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机构成之一,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在传统建筑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有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现代建筑的创新设计亟需实现。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从转变设计理念,体现设计的环保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人文性,从而体现出建筑设计的创新性,设计出独具时代特色的建筑。

参考文献

[1]陈染.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24(12):36.

[2]庞艺飞.试论新形势下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研究[J].四川水泥,2015,12(5):343.

第5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应用

1、前言

建筑设计是指进行建筑物施工之前,设计人员就要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要求,影响施工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解决方法,最后用图表与文字等方式进行表现,保证建筑物能达到预期的要求。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建筑工程量过大、建筑工序较复杂以及建筑技术水平不够等问题日益明显,因此要对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改革。处于建筑工程重要位置的建筑设计方法,只有对建筑设计技术进行创新,才能为建筑施工发挥更大作用。

2、现代建筑设计的组成

2.1建筑功能

现代建筑功能包含建筑物的用处、建造目标以及施工要求。建筑物就是人们使用土层、水泥以及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建造出来的供人生活居住与日常使用的物体,建筑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居民楼、酒店、庙宇等日常初入场所,甚至包括古建筑物等。其中重要的是不管进行什么建筑施工,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都要考虑建筑物的可用时间、安全系数以及使用程度等方面。

2.2建筑技术

现代建筑技术包括建筑物建筑的修建方法与建筑艺术,关系着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施工使用的设施、使用材料以及施工方法等。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要进行考虑建筑规范与施工规定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建筑使用材料的选择、建筑设施的改革以及对建筑内部构造的设计。

2.3是建筑艺术形象

建筑物的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居住与娱乐的需要,还要注意建筑物的美观程度。因此在进行在建筑物外观设计时,设计人员不仅要让人们可以接受,还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创新性。在进行建筑物内部构造的建设时,设计人员要保持建筑物的实用性,保证建筑物可使用能力。

3、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3.1坚持环保设计理念

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注意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尽量不要影响周围环境,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达到协调的效果。同时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也可以有机使用建筑周围的材料,进行合理利用,降低建筑施工的成本。

3.2促进建筑的多样性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为满足人们人员增长的需求,建筑师应该使用新式的建筑材料与先进的设计方法,满足人们对日趋增加要求。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1]。

3.3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建筑物的建造因为当时的技艺是有限,使用建筑物的寿命也是有限的。建筑物会随着时间的增长有所折损,经过研究发现建筑物的使用时间在50-70年之间。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注意使用比较先进和比较耐用的建筑资源,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与耐用性,提高建筑的使用能力。

3.4合理设计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设计人员经常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选用许多质量过关、重量较轻的的建筑资源,设计出抗压性强与耐用性较强的新式建筑构造。使用这种新式建筑构造可以帮助减少建筑物的整体重量,同时也促进建筑物的使用效率的提高,降低建筑工程造价,促进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5努力探索建筑新型能源的循环使用

随着许多新型材料的出现,设计人员也加大对环保的新型能源在建筑物中的使用程度。例如将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应用于建筑物中不但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散发,提升空气质量;其次也可以培养人们生活环保能意识,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最后可以减少人们生活消耗,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

4、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改革

4.1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加入自然科学

在建筑设计中加入自然科学,可以促进建筑设计方法的改革。其方法包括仿生学式、生态学式这两个方面。仿生学的改革方法就是建筑设计人员将生物系统的特性与建筑结构相结合,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提供新式理论方法以及操作技术的使用方法;而仿生学式的方法方法就是建筑设计人员将仿生学的的特点与建筑结构相结合出,促进相关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改革。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加入自然科学就是建筑设计人员设计时要将建筑物附近的生态环境看作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促进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2]。

4.2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加入社会科学

在建筑设计中加入社会科学,可以促进建筑设计方法的改革。一般其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心理学式创新方法就是指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可以加入心理学式,是要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居民的心理要求与可接受程度,提高建筑物的受欢迎程度;其次社会学式创新方法是指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可以加入社会学式,是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考虑传统的沿袭与发展、外来文化的接受与传播问题等社会因素。其三,策划学式创新方法是指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可以加入策划学式创新方法,是要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考虑建筑设计需求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衡量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4.3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加入现代科学技术

在建筑设计中加入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可以促进建筑设计方法的改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建筑科学技术包含括建筑材料与建筑设备两个部分[3]。一是材料技术式方法是指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可以加入一些新型环保材料,促进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改革。二是设备技术方法是指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可以加入一些先进建筑设施,促进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发展。

5、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对建筑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此要促进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加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促进建筑设计方法的改进同时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丽雅.现代建筑设计的技巧与创新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2-34.

第6篇

关键词:设计理念;建筑技术;建筑艺术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跟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建筑逐渐变成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活习性也随之而变化。文明的不断推进,使人类由动物进化成直立行走的猿类,最终进化成现代的文明的人类。生活习惯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洞穴群居,渐渐开始了建造房屋,到现在人们对住所的需要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遮风挡雨,还要有美感,要有艺术气息,有文化气息,同时还兼具方便舒适。所以现代建筑设计既有技术要求又有艺术要求。

一、现代建筑设计要技术与艺术并存

建筑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狭义地说是衣食住行中的住,广义的讲,现在说建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住,而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工作的场所,娱乐的场所,都是以建筑为依托为载体的。设计,是人类要把自己的想法形成一种整体思路,整体的构架,最终目的是落实到实际行动,让其物化,变成实实在在的物体,手可触及,眼可见到。建筑设计,也就是人头脑中构想出来的建筑的样式,最终为了让其变成实实在在的存在。

这里所说的建筑的样式不仅仅是指建筑本身的外观,更包括其本身自带的多种功能用途。从而可以看出,建筑设计要求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在提高,希望看到更具特色的建筑,同时无论在什么时候人们对于美的事物总是追逐和赞赏的,对于建筑也是一样。对于建筑美的要求是人类文明逐渐发展所需要的,这就是对建筑设计中艺术的要求,要有更加新颖的设计理念成就更加美观的建筑。同时在何时人们也不会放弃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现在建筑恐怕没有只是为了美观而建,都是要有它的实际用途,那么对于建筑功能的要求便不可放弃。并且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只会对功能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中融入更先进的现代科技。又美观又实用的建筑才更具价值。也就是建筑设计中既有对技术的要求又有对艺术的要求。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1、现代建筑设计中技术的进步促进艺术的飞升

建筑设计的设计理念最终成为实实在在的建筑物,需要靠技术作为支撑,技术保证了建筑设计的成型。没有建筑技术的支撑,艺术就是天马行空,理想的领域不变成现实,那么理想也难以得到更深入的发展。在人类形成的初期,人类群居穴居,洞穴只是栖身之所,这样的生活方式恐怕与动物无差,猎取食物也是靠石头棍棒,无任何技术可谈。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到新石器时期,人类住进了石屋,石屋顾名思义,就是用石头堆砌而成,不过这时还有一种以木头为主的建于水面之上的“湖居”之所以有这两种房子,得益于当时的的建筑技术为搬石头砌屋子和砍树木做房子。就算当时的人们有建筑设计理念,但是基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限制,人们能够想到的也只有这两种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历史的不断演进,到秦朝就有了唯美的阿房宫。这是在建筑技术得以发展之后,技术到达了一定的程度,技术不断完善,人们才会有艺术的出现。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对艺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由于现代人们对于建筑设计中的美的不断追求,就必须要有更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持,来让那些艺术性强的建筑最种物化,变成实际存在,被看到被触及。没有先进的技术来支撑,再好看的建筑设计也只是空想,建筑设计艺术,只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理想化的设计观念,如果不能实现只是一纸的虚无。所以建筑设计艺术是要有技术作为依托才可以实现的。一项新的建筑技术,被用到建筑设计中去,会令设计者产生新的灵感,从而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建筑设计,会有更加非凡的设计理念,最终会受到大众的追捧。

2、现代建筑设计中艺术对技术的反作用

有技术作支撑才让抽象的建筑设计艺术变成现实存在。同时,有着创新的建筑设计艺术理念,会促使人们不断研发出新的技术要实现这一新理念。对于艺术的要求促使人们去追寻更高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要求涉及到建筑物的方方面面。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建筑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努力,去研究新的设计方案,创造出更加新颖别致的设计理念。

然而这些理念怎样转换成现实呢?这就督促人们要不断研发出新的建筑技术,用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设计艺术的追求,这样达成反作用,在人们对观赏性和实用性双重要求下,建筑设计技术就得到提升。

在现代,人们对建筑的双重甚至多重要求,像现代人喜欢简单大方的风格,那么建筑设计师就会以简单大方作为设计理念。像现代建筑中,人们追捧清水混凝土,因为一次成型,使得墙面平整,色泽平衡,看着大方,给人以美感。而且施工工艺也较为简单,在建完后的表面刷上保护材质就可以,也不另外加入其他的装饰,这样就直接作为底,在上面直接装饰就可。这种墙面符合现代人的要求,既简单又大方,所以现代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就选择用这种装饰面。这样就使得,这种建筑技术可以不断发展完善,变得越来越好。

三、现代建筑设计要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才能适应时代需求

上面叙述了,建筑技术要与建筑艺术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才能推动建筑的不断完善,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与使用需求。

现代建筑设计理所当然要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和价值标准。没有哪个建筑可以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可以抛弃它所处时代的美学观念、价值观念和科技水平而孤立存在。这样的建筑是不被这个时代所欣赏的。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术和艺术是经过长期发展演进而来的,是当代设计师积累学习前人的经验,并融合这个时代的特点而创造出来的。它体现的是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经验智慧,而摒弃这个时代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就像是和人类的文明对抗,向先人的经验智慧质疑,这终究是无法在这个时代立足的。

现代最为提倡的价值观念就是生态环保,提倡可持续性。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成为现代所提倡的生活消费方式。所以现代建筑设计师也就应该把这一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

建筑设计师么就要把理念融入设计之中固然可以,但是设计最终能不能物化,还要看技术有没有先行一步。要把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融入建筑设计中。就要尽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伴着工业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已经难以维持社会的需要,可再生能源逐渐以更大的使用率成为替代能源,同时应该加大被动式能源的使用率。现代建筑设计师就要考虑怎样使用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做到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能够达到其所想要的艺术效果,这里不得不说现代逐渐开始兴起的保温隔热墙,还有各式浪漫的顶楼玻璃房。保温隔热墙直接得热,升温快,而且简单大方,从外面看起来与以前的普通墙体无大差异,完全不影响设计师对美的艺术追求。玻璃房,顶楼的玻璃房,阳台建成玻璃房,这种既可以更好的利用太阳的光照和热度,既美观又舒适,通过玻璃对光线的折射,还能惠及其他房间。玻璃房也是由最初的木质和玻璃的结合,变成钢材和玻璃的结合,现代多数是钢铝结构与玻璃的结合。这就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当代技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其闪烁着技术进步的光辉,同时又散发着艺术的浪漫气息。

第7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设计理念,它是整个建筑的灵魂所在,对整个建筑使用功能的发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建筑除了要发挥它本身的使用功能外还要同时具有节能性、环保性、科学性的特点。创新理念和创新水平的提升是现代建筑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一步。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开放思路,不断改进技术,发掘新的构思,将创新设计融入整个建筑让建筑业能不断释放活力。

1、建筑设计的意义

建筑设计的理念和趋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而且建筑行业的发展还为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现阶段建筑设计者对于建筑设计已经有了新的认识,设计中不再只关注建筑的实用性需要,更多的是关注到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处理。建筑设计的演变进程是在先人们的不断努力和尝试下逐步发展而成的,在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借鉴相关的设计经验,同时参考有价值的设计理论作为设计指导,使设计理论内容和设计时间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不仅仅将设计建筑当作是简单的物质结构,而是要在设计理念中赋予建筑以灵魂,使其更加具有生命力。不同的社会发展形态使得其建筑设计的重点和形式各异,如欧洲的建筑大多具有较为浓郁的艺术气息和欧式风范,而中国的建筑设计则更多的是强调设计的实用性。但不管怎样,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都要以人的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美学,环境,社会以及历史因素的考量,在设计中融入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法,以呈现完美的建筑设计效果。

2、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类对它的使用需求,所以建筑设计首先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们实际需求出发。

2.2、整体性和联系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群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联系,对各个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厘清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进行有效的功能分区,合理地分配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

2.3、综合性设计原则

任何建筑都是由多个部分组成,在设计时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考察,对方案分析、修改、整合,最终形成最佳的设计方案,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2.4、最优化设计原则

任何系统的整合建设必然会遇到差异和争议,建筑设计也不例外,所以要以设计的最优化为中心,思考能整合在一起的必然性,需要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激发出整体优化的设计效应。

2.5、兼顾长远设计原则

建筑设计要立足长远,把握时展的方向与趋势,探索建筑业内外联系及发展变化的动向、活动的速度和方式,设计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建筑作品。

3、建筑设计中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的建筑设计都是将技术方面当作设计重点,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求建筑设计师必须将建筑的功能、科技、环保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到设计当中,这就要求建筑的设计必须有所创新。建筑设计师只有将设计的内容和过程与技术同等重要,这样才能设计出既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又能最大程度上满足环保需求的建筑物。建筑设计师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创作能力,加强对知识的领悟和积累的能力,在设计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灵感与知识一起融入设计作品当中。

3.1、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环境在不断地变坏,人口在不断地增多,资源在不断地减少。这些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建筑设计师设计出的作品在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还应满足大自然的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设计。当前,国外一些设计师利用高新的技术以及高投入的方式来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比如,欧美国家某些建筑的外墙都装上了太阳能电池板,以此来充分利用太阳能。这样不仅可以用于家庭取暖,同时减少了煤等污染燃料的使用,符合了环保的要求。由于国情的差异,这种高投入的设计在我国不提倡。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设计方式融入到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首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比如,可以将世博会的各个场馆改造成公寓或者旅馆再利用。其次,应用高新技术。比如开发新型材料,并将其应用到建筑物当中。最后,重复利用废旧材料。建筑物拆除或者建造的过程当中,会产生诸多的建筑垃圾。通常这些垃圾都是被填埋或者堆弃,毫无价值。在设计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其能否被重新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3.2、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创新

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创新,一方面体现在设计作品的外形中,更体现在建筑技术中。例如弗兰克・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先运用电脑扫描将模型数据转化成施工图纸,再将图纸中的每一部分进行分解,甚至能分解为每一块需到工厂制作的铁合金外墙板,这在传统技术的时代是无法想像的。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就要时刻跟踪和了解当代建筑科技中出现的最新科技,并加以运用。

3.3、建筑设计人文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所呈现的作品是与人们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趋向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映照和转换。因此在设计时,建筑中的艺术应体现人文精神,应符合人们的审美,应具有强烈的冲击力与视觉表达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引起共鸣。在市政项目的建设中更应体现人文精神,更需要设计师对此种因素加以运用。市政工程是为人们服务的,所呈现的建筑更是需要具备人文精神,这些精神是建筑的灵魂,承载着人们对所规划的新城市、新建筑的美的追求。建筑的人文精神趋向是能够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在现代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这些是影响设计整体艺术形象与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但更需要反映建筑设计艺术的特点,这是反应建筑美学的关键所在。

3.4、现代建筑的智能设计

实现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发展,就是要将现代化的智能设备带进建筑的设计中。这些智能设备可以是智能计算机、多媒体设备、互联网、建筑环境监控等技术。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将建筑设计优化组合,提高建筑的实用性。这样的设计既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又能让公众拥有和享受到现代、舒适灵活、方便的建筑空间。并且随着时间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智能化将是现代建筑的的发展趋势。

3.5、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

应用对于建筑设计来说,数字化不只是信息存储的技术还是社会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研究表明,数字化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建筑设计实现数字化是必然过程。数字化的住宅出了为人们的生化提供方便和自由空间外还很大程度生节省了建筑空间减少了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数字化的概念融入建筑设计将是现代建筑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4、结语

21 世纪,建筑设计应以追求个性、丰富多彩为目的,不断地创新,创造新世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创新思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需要通过长时间对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以及人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而成。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提高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设计出既能体现人文科技和人文精神,同时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的建筑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海滢.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34-235.

[2]周微微.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理念[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230.

第8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原则;创新理论; 智能建筑

【 abstract 】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a leading,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each structure design. Its design skills and designing idea topics such as the already increasing attent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experience, and modern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 key words 】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inciple; Innovation theory; Intelligent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 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 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是指对任一系统的研究, 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 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 从综合出发, 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再回到综合。每一层次分析的结果都要反馈到上一层次的综合去与整体进行比较, 按照比较的差异从新进行分析、修改、整合, 使部分与整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二) 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 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 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 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 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 环境给系统提供的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 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尤其要立足现在, 兼顾未来, 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三) 有序性设计原则

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 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 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因此,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 是层层相关的结构关系, 而且层次越低, 结合度越强; 反之层次越高, 结合度越弱。结合度递减,层次结构更加稳定, 由此可见, 使用房间对功能区、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 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如果一个功能区过于依赖于它的上层系统, 一旦上层系统中某个环节遭到破坏势必会影响到它的使用功能, 甚至会瘫痪。因此, 正确地确定各部分的关系, 有效地进行功能分区, 合理地组织各种流线和空间序列, 是建筑设计中应认真对待的重要环节。

(四) 结构性和最优化设计原则

结构是要素在关系作用下的结合方式, 是性能的载体, 普遍地存在于事物之中。结构决定性能, 性能表现可以反作用于结构。要素是结构的赖以结合者, 要素运动的稳定与否、发展方向将影响结构的稳定与否和方向。关系是将要素连接起来的作用, 是构成系统的纽带, 关系质和量决定结构性能的稳定性。因此, 必须了解它的结构, 遵循结构性设计原则。同时系统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差异整合的过程。差异的事物能够整合在一起, 它们之间必定有同一性, 相互需要、相互支持、优势互补, 这是整合的前提和基础。要通过差异的整合使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激发出正的整体效应, 促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就必须注重最优化设计。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用先进的理念作指导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问题 。建筑本身在设计上应具有科学性,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建筑结构要按绿色生态建筑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使建筑在能源利用和景观创造上更具科学性。

2.注重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目前的建筑以砖混结构为主,这种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差,建筑高度有限,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现代新型建筑设计应通过科学的计算、合理的设计,采用框架式建筑结构,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墙体材料,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新型的建筑结构不但可改善建筑本身的面貌,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还提供了自由分割的空间,使用面积也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其整体设计更趋科学合理。

3.注重功能的多样性

受体量和结构所限,传统的建筑功能比较单一,并且没有现代化的智能系统,不具备综合性和多元化功能。现代建筑设计由于采用新型的建 筑结构和建筑材料,使建筑本身的空间发生了很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如新型的大改变,可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现代智能化设备客运中心可囊括机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设施,使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快速分流。

4. 注重新能源的合理化循环使用

传统建筑的能源一般都是通过外部能源系统供给的,无法做到自给自足,一旦外界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整个建筑体系将会陷入瘫痪。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采用新型的能源系统,以可循环的能源为基础,采用风力发电或太阳能发电,不但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现时需要,还可将多余的能源加以储存,以备后用;在水系统的设计上,运用自然采集与循环使用相结合的方法,自然采集的水经过净化和过滤可以满足建筑的正常用水,同时将使用过的废水加以收集,处理后二次循环使用,最终将废水用于建筑本身的绿色植物灌溉系统,这些绿色植物则可 以吸收废气、净化空气、隔热保温、美化环境。

5.着力延长使用寿命

传统建筑的使用寿命一般为 50~70 年,在使用过程中建筑会出现老化和损伤。现代建筑设计更加注重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一些新型的耐久性材料也在不断被开发出来。现代建筑设计更多地引入新型材料,以增加建筑的牢固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

3.1 理论创新应该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

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出,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求取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新世纪里,推动建筑创作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3.2 重视建筑设计创作本体规范理论的研究探索

美国科学哲学家T • 库恩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指出了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所谓范式,即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信念、技术方法,即一门科学学科应具备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建筑设计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都应强调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

3.3 加强本土论建筑理论探索

所谓 “本土论 ”,即建筑创作中,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地域和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十分丰饶,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艺术风彩,加强民族的自豪感。在这一点上,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际意义 。

四、智能建筑———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代表,是把 现代高新技术如智能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现代建筑,是通过设备对建筑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和使用者信息的识别,使人们获得多元使用功能的现代建筑设计。智能型建筑设计就是一种全方位为人服务的建筑设计。第一,人们可以获得安全、健康、节能的环境,照明可以自动调节,色彩、味道与背景噪音可随意改变,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能、热能等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创造出更人性化的生存环境;第二,不同用户对环境的不同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可以随意分割组合,可方便快捷地改变建筑物的空间划分;第三,现代化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使人们可以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联系。这种理想化的智能建筑设计将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建筑设计应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 陈衍庆. 建筑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 ]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第9篇

1.1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内在统一

建筑是反映文化和艺术的长期存在的实体,建筑设计依附于文化环境和地域环境中,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观和文化认同感,同时,建筑能够展示和促进文化发展,所以文化与建筑是内在统一的。

1.2当代建筑设计作品缺乏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建筑文化渊源流长,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国际化与多元化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各大城市高楼林立,发展迅速,钢筋混凝土与玻璃幕墙成为了现代建筑的流行设计语言。中国建筑业也迎来了空前繁荣,大城市中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拔地而起,但整体来讲,中国现代的建筑设计作品,大部分缺乏中国文化的民族文化内涵。设计师需要从建筑设计中能将传统文化融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形成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和延续,又能够体现时代特色。

2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分析

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结合,需要分两个层次来把握:

1)物质与形式层面。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从建筑的整体布局、颜色、空间、材质、形态等方面分析地域文化特点;2)精神内涵层面。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风格讲究秩序、讲究对称、讲究稳重和谐、讲究端庄大气,同时也具有浪漫优雅的气质,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设计理念继承和演绎的关键所在。

3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1)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应该侧重于对其内在精神的演绎。

在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保守僵化的误区,避免机械的照搬中国古建筑的具体形式,由于时代不同,材料技术不同,建筑的功能体量和以前的建筑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设计当中,应该侧重于对传统文化内在精神的演绎,创造性地结合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做到继承中创新。

2)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表达形式。

建筑是具体存在的实体,它通过空间、形态、色彩、质感等建筑基本元素的组合来实现建筑艺术的视觉感受和精神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这些元素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并以此来反映它的文化倾向,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反映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a.建筑形态。建筑形态是指建筑的整体布局、空间大小、尺度等,中国传统文化对事物的形态具有自己的审美习惯,讲究对称,秩序,讲究不同的形态创造不同的意境,现代建筑师通过对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结构、比例、均衡、节奏等造型符号元素的理解和分析,选择适合建筑类型的组合方式,达到所要表达的建筑文化意义。b.建筑色彩。建筑色彩是构成建筑视觉认知符号系统的必要元素。色彩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独立的建筑形式元素,中国的建筑色彩丰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象征意义,比如红色象征热烈、喜庆、吉祥、浪漫,黄色象征富贵和皇权。现代建筑利用色彩和传统文化的呼应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c.建筑材料和质感。材料和质感的运用是建筑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与形式的融合是建筑设计的理想目标,建筑材质符号就是指建筑的表面特征。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质感,给观赏者不同的审美和文化感受,比如谈起灰砖,谈起白墙灰瓦,人们会自然的联想到中国传统建筑。利用人们熟知的材质肌理来向观赏者传达建筑印象,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联想,增强现代建筑的文化意义。

4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设计中传统文化的演绎

4.1项目解读

1)文化背景解读。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我国培养各民族青年及高级人才、研究各民族文化的最高学府,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于单体建筑风格而言,设计应考虑具有民族风情并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加以表现。由于我国民族众多,不宜采用某一民族特定的民族建筑风格,而选择整个中华民族传统建筑中的成熟元素加以演绎,综合起来形成人们亲切熟悉而又有新意的“民族化”建筑形象,体现“民族特色”“中国气派”及“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

2)时代背景解读。

设计不但要体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更要体现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自信,体现作为现代文明传播的载体所应具备的建筑形象,烙上时代的烙印。以现代演绎的手法同时体现建筑的时代性和传统文化已成为设计的主流趋势。

3)建筑区位解读。图书馆位于校园的南北中轴线上,南侧紧邻团结广场,是中轴线上仪式性序列空间的部分,建筑形态应具有强烈的“中央”气质,计算机中心及博物馆分列东西两侧,三栋建筑围合八角形的团结广场,从整体性考虑,本设计应统一考虑三栋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造型,以形成统一的校园核心区整体风格。

4.2设计要点

1)现代的语言演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设计用现代的语言表达传统的中国文化精神,通过对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的抽象,提炼出一系列现代的建筑语言,追求在气质上的传统文化的神似,而非简单复制的形似,从而塑造出简约端庄大气的文化教育建筑形象,具体措施如下:a.以有着方正对称中心感强的秩序组织简洁庄重大方而雕塑感较强的建筑形体,表达出中国文化中四方平顺、贤良方正的形象气质;b.建筑顶部采用平屋面与坡屋面相结合的方式,屋面与建筑立面使用同种材料,并采用直接交接的方式,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具有较强的雕塑感;c.建筑主入口采用象征坡顶形式的玻璃雨棚,形成中轴线上的视觉焦点,并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d.以中国古文字和中式花棂窗抽象出现代建筑语言,形成整个建筑幕墙的表皮,尺度宏大规整,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同时又兼具现代建筑的气质;e.建筑主要材料为米色石材、灰色陶板及玻璃幕墙,突出“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同时,体现大学建筑亲切、典雅、自然的风格特点。

2)中轴对称的均衡布局。

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博物馆三栋建筑共同围合了八角形的民族团结广场,其中图书馆位于校园南北中轴线上,计算机中心及博物馆分列东西两侧,均衡布局,形成整个校园的核心区域,设计统一考虑三栋建筑风格和建筑造型,以形成统一、完整、气派、均衡的区域空间。

3)树立绿色节能建筑的典范,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绿色、生态、环保、节能、低碳排放等议题在建筑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世界建筑界的一大主题,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不谋而合,本工程考虑以下绿色节能措施:a.生态绿化屋面。本工程首层有较大面积的屋顶绿化,生态绿化屋面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蓄水性能、滤水性能、吸尘降噪性能、防辐射和调节温度湿度功能,达到建筑的绿色生态化,降低建筑能耗同时提供宜人的室外学习交流活动空间。b.积极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没有环境污染,永不枯竭的新能源,利用太阳能可提供照明、热水、光伏发电等需求,本工程拟在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纤导入照明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有效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c.自然采光及光导利用。本工程积极利用自然采光及光导利用,合理控制立面的窗墙比、尽量增大自然采光面;节约人工照明成本;利用光纤导入照明系统将太阳光经聚光元件高效采集、传输至建筑内,具有节约电能、无污染的特点,可提供绿色、环保、清洁、安全的照明环境。适用于地下空间引进阳光。d.自然通风与气流组织。自然通风既可为室内提供良好的空气品质,且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本工程充分利用外部地形空间条件合理布置建筑主动构造良好的自然通风体系,同时利用方正的建筑形态、中庭、窗户的通风布置等积极的组织和诱导自然通风。e.绿色建材。提倡使用原料提取、产品制造、使用及再循环、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为最小和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材料。

5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 设计 创新 创新思维

1.前言

建筑设计对于一座建筑的整体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基于传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一些设计在机械的模仿西方建筑、寻求国外设计机构在我们的土地上搭起一座座水泥森林的同时,我们更应使建筑充分体现其最传统的使用功能,使其兼备观赏性、环保性等特点,与此同时,还要以满足大众需求为目标,方能呈使其在城市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路来源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现代建筑对于当今社会而言,不仅是城市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那么,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掌握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兼具创造思维与逻辑性思维,同时拥有专业的分析推理与逻辑判断能力。创新性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为建筑的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创新设计的心理因素

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的心理因素则来源于设计师所投人的自我意识。其中创造的动机、情感、追求超越的意志等,都是创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如若未投入真情实感,那么他的设计作品也很难打动人,也就是就是说,一定的心理境态与勇于开拓的精神为建筑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调动和激发设计师的设计动机是保障现代建筑设计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与前提。

2.2创新设计的灵感来源

现代建筑设计是集人类智慧与汗水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想象的特点,这也是设计灵感的来源之一。设计灵感是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思维活动的发散与贯通,建筑设计的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经验,以及人文知识、潜意识思维的培育等,并从中获取感性的动力,促使各种知识与经验融会贯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除需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还应注重视觉开发、形象思维等综合性素质的培养,以掌握并强化对设计问题的直观解答等设计策略。

2.3不可或缺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以潜隐的理性及直觉对感知事物进行大胆的联想或猜测。借助想象力提出假想说,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核心。想象力的激发取决于很多外部因素,如日常生活中所见、所听、所闻等等。想象力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直观感受,积极的想象力有利于建筑形象的全新设计。与此同时,想象的过程也是捕获事物本质、突现设计灵感的过程。要注重培养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想象力,包括对建筑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对细节的洞察力。只有通过建筑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结合,想象力才能得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提高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应用能力。

3.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

3.1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以强调人类思维方式作为主要方面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这里将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主要分为逻辑思维类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与非逻辑思维类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两大类。

3.2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逻辑思维类创新方法,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根据逻辑思维的特点在这里将其具体分为,归纳式方法、演绎式方法、归纳-演绎式方法或立假说式方法等三个主要方法。

3.3 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各种思维要素、形式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思维活动的本质。总的来说,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联想式思维方法是通过事物的相似性类比,从某一事物想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某些方面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过程;其次,社会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社会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主要包括社会科学与建筑设计相交叉而产生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有代表性的如心理学式、社会学式和策划学式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最后,策划学式创新方法便是从建筑学的学科角度出发,不仅依赖于经验和直觉,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计算机等近现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创新目标所应遵循的程序。

4.建筑设计创新思想对实践工作的作用

4.1有利于建筑设计目标的实现

在建筑设计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建筑领域对当前的一些建筑设计理念,产生了一些争论。很多大中城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一些社会争议,建筑设计的理念与初衷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通过建筑,人们拥有和使用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建筑的实用性与使用性仍然是其第一要点。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类型与空间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舒适体验的同时,也为大众带来了一定的视觉美感体验。

建筑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特点,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文化特点息息相关,怎样使建筑设计的理念更加科学化,更能与时俱进,是建筑设计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但与此同时,一小部分建筑设计忽略了建筑本质的功能和使用者的要求,没有将建筑设计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做到因地制宜,而是单纯的追求所谓的造型,这就使建筑发生了本质性的错误。

4.2体现建筑设计的特点和特性

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模仿性较强的工作,设计者的思维与理念,实质上是对建筑设计规则和建筑设计方法的整合应用。设计时的大脑对已有设计理念的处理,实现使用者要求的满足。建筑设计作为建筑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筑设计更好地实现建筑物的实用、经济表现、文化艺术展现、科学技术体现等几个方面的完美表达。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建筑设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音乐等艺术相比较,建筑的实施和运行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经济成本要求,建筑物需要以经济实用为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属性为主。

4.3建筑设计的创新思想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条件是抽象思维,抽象思维与机械的思维方式作为实现建筑设计理念创新的基本途径,是指脱离了具体的建筑实物,而超出现有建筑设计的理念的表达和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在内在的格式塔结构维度相似性的新的关联、组合,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新的认知的思维方式。当创造性思维与内在格式塔结构相互匹配的时候,这一思维模式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概念和法则形式。建筑设计创新思想离不开又有设计概念与格式塔结构维度相互间的不同构成,在寻求建筑设计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建筑物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是一门研究建筑物与建筑环境的科学,建筑科学的意义是汇总和总结建筑实践的经验,以更好的指导建筑创作,实现有目的的环境改造。建筑设计创新,是每一个建筑设计人员的永恒追求,只有建筑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筑才不会失去灵魂。

参考文献:

[1]郑衍派.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性思维发展模式[J]. 江西建材,2013,06:24-25.

[2]缪松憬. 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相关研究[J]. 江西建材,2014,03:32.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理念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design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concept of inno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novation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novative ideas sources, emphatically summarized the building design innovation design method.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innovation, and ideas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除了体现建筑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应具备欣赏性、科技性、环保性等特点,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一、 建筑工程设计创新的理论基础

尊重客观环境被多数建筑师们看作是创新的首要。国家一级建筑设计师杨文炎副教授认为针对广东地区的气候、地域环境,应该有一种比较适合的空间形式能够做到节能,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很大的创新。青年建筑师钟乔则认为,设计一个建筑物时更多的是一个分析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畅想的过程,只有在场地分析、环境分析、人文分析、气候分析等基础之上,才可以谈到建筑的创新。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建筑师冼剑雄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建筑创新并不容易,必须结合地域、文化等客观环境的差异。比如在南方做建筑,既要体现南方文化、地域特点,又要体现南方传统,在国际化潮流背景下,还要研究如何融合的问题。瀚华公司前几年在设计广州竹韵山庄的会所时,一反过去常做的加法形式,采取减法将主体建筑往地下走,实现了较小的建筑体量,保护了周边的树林。这样的创新手段只有在对建筑场地形成了充分理解才能运用出来。建筑设计创造科学理论的体系化和规范化一直是设计创作者倡导的,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都应该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

二、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路来源

建筑设计师除了应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将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有效结合,并具备分析推理、创新素质、逻辑判断等能力。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也应注重理性与感知、形象与概念等的结合。创新性思维的应用是提高建筑创新的重要途径。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路来源有以下几方面:

1、创新设计的心理因素

建筑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而创造性的心理因素就是创作者投人并参与的自我意识,其中创造的动机、求知欲、情感、追求超越的意志、品质等是构成创造活动的重要基础。在建筑设计中,若没有真实的情感与激情,就难以有优秀的作品。创造动力的形成,还包括信心、理想、恒心、独立性、兴趣等多种心理因素,也就是一定的心理境态与勇于开拓的精神。因此,调动和激发设计师的设计动机是保障现代建筑设计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2、创新设计的灵感

现代建筑设计是集智慧与形象思维于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想象的特点,也就是设计灵感。设计灵感是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思维活动的豁然醒悟与贯通,是其思想火花闪动的体现。设计灵感多来自生活经验,包括各种人文知识、潜意识思维的培育等,并从中获取感性的动力,促使各种知识相互交融、相互贯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除需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还应注重视觉开发、形象思维等综合性素质的培养,以掌握并强化对设计问题的直观解答等设计策略。

3、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以潜隐的理性及直觉对感知事物进行大胆的联想或猜测。借助想象力提出假想说,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核心。想象力的开发取决于多项外部条件,其中包括设计者在创造设计中对想象的认同。想象力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直观感受,积极的想象力有利于建筑形象的全新设计。想象的过程也是捕获事物本质、突现设计灵感的过程。应该注重培养建筑师设计创新的想象力,包括对建筑的整体把握能力与对细节的洞察力等。这样,通过各种相关知识的积累,建筑理论与方法的结合,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就能提高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应用力。

三、建筑设计创新设计方法

1、生态设计

生态建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建筑与生态关系。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保护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生态建筑是今后建筑发展的大趋势。例如Chuckanut Ridge 住宅,太阳能成为设计的亮点。屋外的电伏板为房间夜间照明提供能源,大大的落地窗充分接收阳光的明媚,房间内一片温暖。该住宅的设计极大地响应了低碳世界的口号。现在的居住建筑只讲求快速建筑,大的居住容量,忽略了人们的居住感受,居住需求。普通楼盘的楼间距在越来越小,窗户也是能矮多少就矮多少,到处充斥着廉价房的感觉,售价却是天价。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应当在保护当地绿化基础上,增加绿化面积,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不仅可以改变人们周围环境,更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一个绿意盎然的城市,处处生机勃勃,展现城市宽广的胸怀。

第12篇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建筑设计

以云、贵、川、渝四省市为主的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十分广泛,地形条件复杂且少数民族各具特色。该地区的传统建筑是我国建筑艺术的宝贵财富,唯有保护和弘扬,才能使我国建筑文化大家族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才能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

1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类型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在创造与发展、自然与社会和谐建构过程中,展现了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西南地区,地质地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复杂,少数民族建筑也独放异彩。

1.1竹楼

竹楼属于南方干阑式建筑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西双版纳的傣族、基诺族等民族地区,绿色环保,贴近自然。这些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大,竹楼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傣家竹楼分为上下两层,底层架空,上层住人。底层一般用来饲养家畜。人们居住在上层,上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房屋内部主要分为卧室和堂屋两部分,堂屋非常宽敞,外部设有走廊和阳台,摆放傣家人的水罐、竹筒等打水工具。整个竹楼的墙、柱、梁及附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且每一个部分意义都不同,与傣族的有重要的关系。

1.2吊脚楼

吊脚楼为苗族、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普通人家房屋规模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中等人家为5柱2骑、5柱4骑,大户人家则为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吊脚楼多为木结构,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色古香。

1.3蘑菇房

蘑菇房形如其名,外形酷似蘑菇。墙基用砖块或石料砌成,地上地下各有半米,在其上用夹板将土舂实一段段上移垒成墙,最后屋顶用多重茅草遮盖成四斜面。“蘑菇房”的建筑与设计融入了哈尼先人的勤劳与智慧,他们把土基墙砌得整齐、笔直,把屋架搭得稳当结实,把屋顶铺得滴水不漏,使座座“蘑菇房”玲珑美观,独树一帜。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别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冬暖夏凉。“蘑菇房”内部分为三层:底层主要用来关马圈牛,堆放谷船、犁耙等农具;顶层用来放柴草和粮食等;而中间楼层就是主人居住的地方了,做饭、休息、会客均在此层。中间层正中央有长方形火塘,象征着哈尼人火一样的性格,待人火一样的热情以及民族的兴旺发达。

1.4木楞房

摩梭人喜欢把房屋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房屋全部用木材垒盖而成,当地俗称“木楞房”。木楞房四壁用的是圆木,圆木经过削皮处理,两端砍上卡口衔楔垒摞而成。屋顶铺盖的是木板,再压上石块。整个房屋没有用一颗钉子,也不用砖瓦,它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因为衔楔整架结构而特别防震。

1.5碉房

传统藏族民居俗称碉房,大多数为三层或更高的建筑。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为佛堂和晒台。四周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类似碉堡且防御性极强。

2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创作来源。保护和发扬传统民族建筑艺术风格,对于我国保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1民族性与地域性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种类繁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自然人文条件具有不同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风格。例如,傣家的竹楼、土家族的吊脚楼、哈尼族的蘑菇房等,它们的建筑设计皆源于各自民族的特点、生活居住环境、人文风貌以及等因素。民族地区的建筑设计应该将所在地民族传统建筑特点融于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充分展示所在地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

2.2独特的建筑外形

竹楼和吊脚楼是在当地湿热的气候条件下趋利避害的产物,底层架空可以有效地隔绝湿热,同时最大限度地防止热带地区的蚊虫蛇蚁进入室内。它们是干阑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并非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独有,在国际范围内都是传统建筑的一大类型。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赖特和勒•柯布西耶的设计理念中都有干阑式建筑元素的体现。比如,勒•柯布西耶1928年设计的萨伏依别墅,底层透空,下设立柱,把地面留给行人,与傣家竹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兰克•赖特,提出了著名的“有机建筑”理论,提出现代建筑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理论,他的作品“草原住宅”中,就有局部底层架空的设计。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中汲取灵感是实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重要途径。

2.3天然的建筑材料

建筑中注意使用天然材料,以达到与大自然的协调,这一点是弗兰克•赖特重要的设计理念。在推崇绿色设计、环保设计的今天,天然的建筑材料显得尤其重要。西南少数民族典型建筑类型,无一例外使用天然建筑材料,在实现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摒弃了现代材料给人带来的没有人文关怀的冷冰冰的视觉感受,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

2.4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得益彰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是将本民族的自然居住环境和人文生活环境有机结合,其建筑大多数都是依山傍水而建。在进行建筑选址和设计时,选择有山、有水、有河流的地方,房屋的建筑基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在不破坏大自然的情况下进行房屋的设计与建筑。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类型都是注重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统一,使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环境。无论是蘑菇房,还是碉房,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融为一体,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具有有益的启示。

2.5特色鲜明的建筑装饰

风格西南少数民族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各异,不同的民族建筑内的装饰也是各不相同。西南少数民族各异,很多建筑装饰里面都结合了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如门窗和墙面普遍应用彩绘,用木头、石头或者泥巴雕刻和塑造一些建筑装饰置于建筑内。其建筑装饰很好地将大自然的产物应用到建筑当中,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今,民族风格的室内装饰和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将少数民族建筑装饰元素进行提取、再造,营造特色鲜明的建筑装饰风格,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一大趋势。

3结语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地域特色明显,是我国建筑设计的宝贵财富,并对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延伸与发展。将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融于建筑设计之中,使得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对于我国保护文化多样性、开展可持续性的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兰柳.浅析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4):135-139.

[2]…降波.浅谈我国传统民居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J].美术界,2015,07(1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