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观舞记导学案

观舞记导学案

时间:2022-04-17 14:27:03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微格教学;舞蹈技巧;应用

在舞蹈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舞蹈技巧相关动作,老师一般是首先让学生进行动作模仿,然后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指导评价,经过指导纠正之后,练习舞蹈动作,进而掌握舞蹈技术。但是,众所周知,一个简单、优美的舞蹈动作基本上是瞬间完成的,学生在模仿时容易出现错误,很难掌握其中的技巧,进而影响学生的掌握程度。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正好解决了整个问题,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提供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重点讨论数字化微格教学在舞蹈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微格教学的概念

数字化微格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存储、网络、传输、视音频监控等技术进行教学讲解。在舞蹈教学中,老师在规范舞蹈技巧之前,根据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将所要进行的舞蹈课程录下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中的舞蹈分解动作进行动作练习,通过舞蹈动作练习,老师进行动作评价,找出学生动作中的不足,纠正和规范学生的动作,然后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快速、准确地掌握舞蹈动作,最终不仅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

二、数字化微格教学在舞蹈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一)使教学方法和技巧更加人性化

利用数字化微格进行舞蹈技巧教学,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老师的“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一般是向学生讲解舞蹈技巧的相关知识,然后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很难掌握舞蹈技巧要领。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通过网络媒体、计算机相关技术、音视频技术进行动作分解讲解,这样学生能够清晰地明白每个动作之间是如何衔接,更快地掌握舞蹈技巧,抓住舞蹈动作的要领。这个教学方式更加人性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舞蹈技巧。

(二)完善舞蹈评价系统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老师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舞蹈经验和一些舞蹈印象进行学生舞蹈动作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目标不明确、而且评价范围过于窄小,评价结果不客观,而且不全面。在舞蹈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之后,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制作舞蹈学生的动作练习影像,在公共平台上,让围观者进行点评,这样能够收集各个行业人士的点评,使最后的评价结果更加完善、全面、客观。

(三)提供舞蹈技巧反馈信息

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收集舞蹈技巧反馈信息,能够更加直观、快速、节约时间。舞蹈学校的老师们能够随时点开微格练习影片,查看学生们的舞蹈练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进度进行教学方案决策;观看影片能够使老师直观地、迅速地找到学生动作中的不足之处,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学生在观看自己的舞蹈练习影片,能够自己发现自己的动作错误,能够及时地进行动作改正。

(四)建立直观的档案记录舞蹈技巧

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指导舞蹈技巧,可以为学生建立相关的舞蹈练习影片档案,这样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随时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舞蹈技巧动作的练习情况。建立每一个学生的舞蹈练习影片档案,可以使学生能能够进行自主练习和评价,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自己调整自己的状态,及时有效地进行动作纠正,进而掌握舞蹈技巧。

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进行舞蹈技巧教学指导,主要是根据计算机等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内容的制定,利用微格进行教学记录,老师根据学生的练习状况进行动作纠正和示范,然后学生进行动作模仿练习,根据自己的练习影片进行动作练习反馈,记录动作的不足,分析其中的要领,评价动作技巧,及时进行纠正。

三、舞蹈技巧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的意义

在舞蹈技巧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主要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①能够使教学方式和技巧更加优化,不仅改革了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和技术,同时也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更加简单、明了的教学手段,促进了舞蹈教学的方法更新,使舞蹈教学更加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②优化了舞蹈教学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地把定性与定量评价、集体与自我评价、议论与评价结合在一块,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综合的评价系统,使舞蹈教学的评价范围扩大了,同时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进行网络化与信息化的评价平台,也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并且具有高度的可信度。③使舞蹈动作反馈信息更迅速、直观,不仅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练习影像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练习,促进学生更快地掌握舞蹈技巧。④为学生创建了微格影像档案库,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学生即使是在老师不在的期间,也可以进行舞蹈动作练习,不断地根据练习影片进行动作纠正,根据其他人的点评,进行信息反馈指导,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练习舞蹈动作,掌握舞蹈技巧。

利用数字化微格教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并进行详细的舞蹈动作分解和讲解,通过学生的练习进行动作指导和规范,及时有效地纠正学生的动作,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舞蹈技巧。

四、结语

在舞蹈技巧教学中应用数字化微格教学,能够把复杂的舞蹈动作进行分解,然后根据分解动作制成影像,帮助老师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动作纠正和练习。在数字化微格教学中,每一个步骤都是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规划,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是一种能够直观的进行观察、示范、操作和反馈的练习模式。根据数字化微格教学,能够完善老师上课的舞蹈技巧知识点,并能够锻炼学生的自我练习能力,为学生的练习提高更加有效、科学的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洪友.微格教学在高师体育教学中的借鉴[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第2篇

马超,80后优秀舞台美术设计师,自幼喜爱绘画,2008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专业。主要作品有:话剧“老舍三部曲”(《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隆福寺》、《还看球吗》;音乐剧《鲸鱼》;杂技《聊斋》等。2011年凭话剧《我这一辈子》获第四届山东国际小剧场话剧节最佳舞美奖。

舞台美术设计,对于一部戏剧的呈现非常重要,它绝不仅仅是提供给导演和演员一个物理空间、表演的支点,更重要的是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是建立在对文本重新解读基础上的再创造。

马超在谈到如何走上舞美设计师道路的时候说其完全是巧合。他高中时的志愿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专业,连续考了3年。第3年时偶然考了一下中戏,考上了。当时的他仅仅是报着升学的目的,因为上大学之前对舞台没有什么认识。而后来在学习中逐渐深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他坦言个人兴趣本来就在平面设计和空间设计,而舞台美术恰好有机地融合了这两点。与其它的设计领域不同,舞台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虽有时是静止的,但大部分时间是动态的,要结合演员的行动、道具的迁换、吊杆乐池等装置的升降、灯光的变化等等,就像操纵一台巨大的机械,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来实现舞台的运转。作为舞台美术设计师的他,完成这样的作品时,成就感十足,也正是因为本着对这门行业的热爱,他所设计的一场场精彩的话剧,才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I Art:谈谈话剧“老舍三部曲”的舞美创作。

马超:很多舞美设计师不愿意做小剧场,认为资金和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太大。但我特别衷情小剧场,实际上,在有限的空间内也可以做出简约但不寻常,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作品。明戏坊戏剧工作室出品的“老舍三部曲”都是小剧场作品,都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小说,但是风格样式各不相同,既有延续性、统一性,又有差异和变化。

I Art:分别介绍一下这三部作品的创作过程。

马超:首先提炼出作品的核心意象,再找出表达这种意象的视觉语汇,最后再结合呈现的需要丰富舞美方案的使用功能。比如《我这一辈子》,我和导演的共识是作品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我首先想到用一块灰色的天幕体现那个黑暗的年代,天幕下缘被火烧得残破凌乱,隐约能看出是老北京城的轮廓;再用一块铺满表演区的地面机理,衬托时代的泥泞焦灼。再想“小人物”如何体现。结合表演的呈现,讲述他一生的几个阶段,于是想到用“条凳”“官椅”这两个符号。“条凳”代表主人公年轻时或落魄时的意象,“官椅”代表他得意时的意象以及压迫他的强大势力。光有这两个支点还显得单薄,于是又想到在舞台偏后的位置加一道条纱,代表剧中所有的女性形象以及主人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同时也打破了视觉上过于对称造成的单调感。《猫城记》相对简单很多,因为剧本比较荒诞,我们就也想用一种冒险的,极致的,荒诞的手法。戏的开场是一个地球人掉在了火星上,怎么才能表现得有冲击力?于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堵墙,用了400个纸箱子堆成的一堵墙,隐喻猫城的城墙,又能让观众联想到老北京的城墙,有一种时空的错愕感,这正是小说原著带给读者的感受。然后演员从墙后面撞出来,撞出一个豁口,吓了观众一跳。有一场演出,演员撞出来后,在地上躺了半天,一动不动,观众还真以为是出了事故。《离婚》的舞美创作是这三个戏中最纠结,也是最奢侈的一个。编剧方旭提出的一个关键词是“恍惚”,而我一开始读作品的感受是“网”,既象征着旧婚姻对人牢笼般的束缚,又体现了衙门里、社会上勾心斗角、纠缠不清的人际关系。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还要考虑运输、收纳与拆装台是否便捷。我们想了好久,我提出了好几套方案都被导演和制作人了,当时都快崩溃了。后来我提出用弹力绷带构建一个网格状的装置,看上去有些眩晕的感觉。大家都很难想象,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演员也不知道怎么使用它,排练的时候只能虚拟着找感觉。这个装置直到首演装台的时候才第一次呈现在大家面前,导演和演员看了实物心里才踏实下来,我也松了一口气。

I Art:幕后工作中有什么精彩瞬间和难忘的时刻?

马超:比较大牌的舞美设计一般只提供方案,不负责执行。但舞美是“活”的,为了适应不同的剧场空间,每次演出都要对方案作出细微调整。可以说,每次装台都是一次再创作,会有很多突发的灵感。我就特别享受每一次装台。比如《猫城记》每次进景时剧场的工作人员都会很诧异,说你们弄这么多箱子干什么,全剧组男女老少齐动手,码箱子。有时剧场的工作人员也会自发加入进来,特别有参与感,感觉是在共同劳动,共同创作。还有,我们的很多设计元素也会反复使用。比如《猫城记》的箱子在《我这一辈子》里也可以用作城墙和人偶的替代品,在《离婚》中又可以变成礼盒。《离婚》中的地面机理,稍加改造也可以用在《我这一辈子》里。这倒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对材料可能性的挖掘,使作品在变化中又有所延续。

第3篇

对中国戏曲来说,它程式化的外在形式恰恰是长久以来被认为最不可改变的。在上世纪初中国戏曲进入国际交流渠道并给西方人以“惊艳”以后。几十年来中国传统戏曲在国际交流领域无疑越来越遭到接受上的瓶颈,也阻碍了交流向纵深处发展。本文以中法合作的戏剧《西厢记》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上的演出实践为蓝本,探讨中国戏曲在当代化妆造型设计理念中审美意识的变异及美学范畴的扩大:探索当代化妆造型设计呈现的多元化发展,带给戏曲舞台的新的变革的可能。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通常所见的演出剧本为元代王实甫所作。这部传世之作,不仅对后人戏剧创作影响巨大,而且也被历代艺术家们无数次地搬上过舞台。当我接到为中法合作话剧《西厢记》作化妆造型的创作任务时激动不已:不仅仅因为此次演出要远赴法国,参加著名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要面向全世界观众展现中国的古典戏剧文化;更是因为这次演出的版本,是全新创作的《西厢记》,创作思路完全不同于以往。以往的《西厢记》虽说曾有过数次面对国外观众的例子,但多作为“文化展示与交流”――国内外演出的版本区别并不是很大。但这次演出导演来自法国,采用的是全新的思路,因此在理论与实际操作上可能给人物的化妆造型带来全新的变化。

以往的《西厢记》演出,可分为偏重传统类型的演出与创新实践类型的演出两种形式。前者的舞台造型多半沿袭中国古典戏曲,而古典戏曲的造型在其漫长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少有变化,早已形成了一整套与“声、形、演”相互配套的固定模式,即程式化的造型。而创新实践类型的演出,则针对演出受众、演出载体、演出环境等不同的需求,根据导演的理念形成各种型态而呈现出对于“传统”的不同程度的突破。最典型的例子是:由林奕华导演,影视剧演员刘若英主演的话剧《在西厢》。该剧中人物造型完全是当代大都市白领形象,职业套装、时尚波波头,舞台妆面更是以生活化的裸妆示人。这样的舞台形象毋宁说是对传统的“突破”,不若说是与传统无关的全然“改写”。无怪林导演自己解释:《在西厢》其实与传统戏曲《西厢记》关系不大,这是一部关于“都市”又高于“都市”的“现代人的剧”。

那么这次来自法国导演吉拉斯的新《西厢记》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剧呢?此前,对于国外导演,我有过诸般猜测:基于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一般索性采用“陌生化”的效果,也即多半不用传统戏曲程式化的造型,转而采用现代时尚的手法演绎“另类”西厢吧?但看过剧本与首次联排以后,我发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剧中人物完全“中规中矩”地身处古代,导演非但没有尝试“现代手法”中常用的“借、换、刻意或随意倒置时空”的方法,反倒为了强调时空的统一性,而生生地在整部剧的前面加上了一个“序”,使全剧从一个“现在时空”直接跳至“古代时空”。如此“穿越”,不是更强调各自时空的统一乃至真实性吗?

由此,一个又一个直观的技术难题出现在我眼前:例如,现代的“张生和莺莺”穿越至古代的他们,而给人物造型的置换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必须是明显的古典造型,张生的古典长发不可能几分钟抢完,莺莺的三套造型必须快速变装等等;及至更深的层面:如何将传统的妆容表现出时尚的美感?如何将古代的发式体现出现代的审美?如何将古典的化妆造型演绎出国际化的韵味?这些问题急速冲击着我的设计构思。

舞台人物造型必定是导演创作意图的实践体现与延伸。在一次次与导演和服装设计老师的沟通中,我的化妆造型设计理念逐渐深入以致成型。

当代戏剧在西方常常会提出问题,它给观众思辨的空间;而中国传统戏曲则通常会给出解答,予观众于教化。当代西方戏剧的诸多手法不管是以“体验-真实的”为类型,或者以“间离-陌生的”为类型,无疑都是为了更多地打开观众的思辨空间。而思辨是无止境的,所以西方戏剧的表现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但是,对于以“教化”为要务的中国传统戏曲来说,情形则完全不同。由于答案是不变的,所以观众的注意点便集中在答题手法上了,由此,这种对于“非答案而是答题手法”的关注便渐渐形成了戏曲的程式化固定模式。与西方戏剧的表现手法不断发展创新不同,传统戏曲的这种程式化固定模式最终成为了娱乐性的,或者为了传递情怀的存在。

那么当一个西方导演假以中国传统戏曲题材《西厢记》,是为了提供西方观众无答案的“思辨空间”,还是传递有答案的满足感官的娱乐或者中国式的情怀?这样二合一或者二选一?似乎又不对。西方戏剧界近年来关注这样一个新理论,称为“从围困到围观”理论。也即观众对自我参与开掘的“思辨空间”的反叛,为什么要思考才能得到这部戏的乐趣?因思辨无止境引起了疲劳,没有答案便不要答案,由此便形成了“从围困到围观”的观剧演变。这种演变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自媒体时代资讯的发达。围观求的是“量”,所谓“量”就是在最短时间里可以明白多少关于这部戏讲的内容,用“量”来衡量它的价值,而不是在看这部戏的时候能够发现有多少我不明白,因而去了解我为什么不明白。

至此,反观法国导演吉拉斯选择中国传统戏曲题材《西厢记》进行改编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这不得不说是一次聪明之举:在戏剧集市化的阿维尼翁,这种形式的中外“合作”能产生最大的“量”以致达到最佳的“围观”效应。借用符号学的概念来解释,完全中国式的人物,中国式的故事,可以产生最大的“能指”,以求得最大的“量”;而采用西方戏剧化而非中国戏曲化的方式来塑造人物个性形象与叙述故事,不使国外观众陷入中国戏曲“程式化”的迷阵,便使“所指”减少了歧义的可能,同时保证了最大量的“能指”传递给观众。这样的创作理念落实到操作层面,具体而言,就是面对传承千年的中国戏曲造型中丰富的“程式化”,我们只取其“形”而摒弃其特定的含义,取其“真实”而减少其可能蕴含的规定模式。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运用“程式化中的真实感”来塑造人物形像。

于是,我决定尝试一条新路,决定把古典的戏曲化妆造型和现代的影视化妆造型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时尚韵味的现代话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以便满足“程式化中的真实感”这个设计理念。传统的戏曲化妆造型有诸多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如舞台上的人物不可能按照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自然形态的素材,都要依照戏曲中既定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变形、使之成为“角色类型明显、人物个性鲜明”的特定程式,譬如最基本的生、旦、净、末、丑等类型。而影视化妆造型最大的特征就是注重人物外型的逼真性,表现人物在生活状态中(非舞台化)的细节的真实。近年来,有不少优秀的历史题材和古典文学题材影视剧,把靠近历史真实的化妆造型和现代人们审美习惯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时代的化妆造型,而这个领域恰恰也是外国观众仍不太熟悉且值得探索的领域。因此我决定参考2011年电视剧版的《西厢记》,结合传统戏曲的化妆,把程式化和真实感相结合,探索一条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新思路。

而人物造型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利用和整合观众意识经验中存在的元素,将它们进行固有联想的整合,从而达到一种符合观众目标价值认同的阐述。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不能一下子接受完全超出其经验范围之外的东西,而最好的传播效果应该是稍微超出其经验而又大部分为其熟悉,这样,利用人们旧有认知的元素阐述、表达、呈现一种新的信息就比较容易被观众接受,从而产生共鸣。

因此,既要在造型设计中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帮助观众理解戏剧中的角色并对其产生共鸣,又要使国外观众通过他们已有的意识经验获得一种全新的却又不超出他们理解范围的视觉感受,是我在这一极具挑战性的造型设计中所必须秉承的两大基本原则。我发现,以影视的真实感为基础,按照戏曲的程式化进行分类表达,最后便可以给舞台带来“程式化中的真实感”的效果,而国际观众们对这部中外合作剧果然报之于热情,在阿维尼翁产生了很好的“围观”效应。

2011年7月7日,阿维尼翁戏剧节正式开幕,我们的《西厢记》在阿维尼翁的黑橡树剧院连演三个多星期,迎接观众多达上万人次,在法国戏剧圣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是中国内地首次参加该戏剧节,法国有近10家媒体报道了我们的演出,中国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汇报》等多家中国媒体也相继报道了我们的演出。法国《马赛报》称我们的《西厢记》是“中世纪中国的华美爱情故事,通过服装和造型更臻于完美。无论你来自哪里,都无法抵挡它的魅力。”

回顾全剧的造型设计,借助全剧中的几个重要角色,我将我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思路大致阐述如下:

外化与提炼――崔莺莺和红娘的造型设计

崔莺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追求爱情幸福和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贵族少女的典型。崔莺莺的母亲在官至相国的丈夫死后,为了挽救相府厄运,维护家族利益,执意要把女儿嫁给郑尚书的儿子,以借联姻的关系巩固与加强崔府的势力。崔莺莺却违抗母命,对才貌双全的张生一见钟情,以私情结合来反抗封建礼教,越过了高门贵族与布衣寒士之间的森严界限。全剧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崔莺莺的丫鬟红娘,则被作者王实甫赋予了机敏聪颖、热情活泼、见义勇为等诸多鲜明的个性特点,使她成为明辨是非、聪明机智、善良正义的化身。红娘拥有自己鲜明的性格,是一个形象饱满的人物,丝毫不逊色于崔莺莺,因为她才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满结局。

传统戏曲里的莺莺属于大青衣,红娘属于小花旦,基本都是莺莺发式高大饱满并且对称,饰品华丽而繁复,展现其大家闺秀的华美;红娘发式略低而不对称,饰品轻巧而琐碎,表现其小家碧玉的秀丽。而电视剧版《西厢记》中的莺莺发式干净素雅,红娘的发式则将当下流行的密刘海和古典丫鬟髻相结合,既符合影视古装剧写实的要求,又不失时尚感。二人的妆面更是现在流行的裸妆,清秀自然。

我为莺莺的化妆造型先设计了一款影视真实感效果的后髻盘发加双垂辫,侧面贴片加后长披发的组合发型(如图1),配以和服装同色系的大花头饰。试装时拍照效果很好,非常优美而婉约,法国导演吉拉斯很喜欢,挑选作为法国媒体的照片,但是我感觉不够大家闺秀,不够敢爱敢恨,并且古代和现代的舞台造型反差不够大,因此又在头顶加上了现代的花式发卷,妆容配以时尚的凤眼中国红妆,组合成大气婉约的舞台莺莺造型。在莺莺的发饰制作上我也动足了脑筋,我没有采用传统的垂珠发簪,而是亲手制作了时尚感现簪。第一套青花瓷裙搭配青花瓷花发簪和白底蓝色闪片花饰,清雅秀丽而又高贵不俗(如图2)。第二套粉色纱裙搭配粉红漆器垂花发簪和粉质闪片花饰,优雅清丽而又妩媚婉约。第三套大红纱锻裙搭配水晶红钻发簪和红纱花饰及大红硬纱,富丽华贵而又喜庆圆满(如图3)。

相对于莺莺造型的华丽,红娘的化妆造型走的是明快简约的路线,自始至终一个造型没有任何改变。舞台上的红娘我设计的是密刘海和丫鬟髻,但是比影视更复杂更高大,加后双环髻,配以玫红花边头饰加大红流苏垂饰,妆容设计突出黑白分明的眼妆、伶牙俐齿的小红唇效果(如图4),让人一眼瞧见就是个活泼机灵的小红娘形象。

坚守与变通――张生和崔夫人的造型设计

张生是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他没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只有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而又鲁莽痴迂的性格,是个名副其实的傻书生。传统戏曲里的张生基本都带着书生帽,化着脸谱化的月亮门小生妆;而影视剧中的张生梳着典型的古装顶髻半披发,素面朝天,有点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之感。舞台上的张生设计我更主张接近影视效果,但是导演不同意披发,说披发太有钱了,张生是个穷书生,不能披发要全顶髻,(如图5)的设计图效果。试装时我自作主张地准备了两顶假发套,一个全项髻和一个顶髻半披发,试装后我仍然主张使用顶髻半披发的造型,因为全顶髻太生硬和稚嫩了,顶髻半披发更能体现张生风流倜傥的感觉(如图6)。我成功地以完整造型效果说法了法国导演,他再没提起穷书生的事,这让我感受到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不仅仅要表现角色的外部形象,还有他的内在。

在传统戏曲化妆造型中,相对于张生化妆造型的脸谱化,崔夫人的化妆造型却非常的生活化,这与影视剧中的崔夫人形象有些相像,区别在于戏曲中的崔夫人以落魄的贵族形象为主,发式简单,妆容朴素;而影视剧中的崔夫人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崔夫人身为名门贵族、一家之长的相国夫人,恪守礼法、治家严谨,渴望通过联姻方式重振相国家声,迫于贼寇相逼同意嫁女于张生,转危为安后却出尔反尔,发现女儿私定终身后旋即考虑科举及第的变通之法,时刻保持高高在上的形象最终铸成一位富贵威严的封建家长造型。在舞台造型设计初期,我也沿用了戏曲和影视中生活化的崔夫人形象,但是在试装的时候,发现由于我们的演员还很年轻,脸庞过于稚嫩(如图7),舞台呈现的崔夫人造型太过懦弱,不够强硬,这与法国导演想要表现的严厉封建家长式的崔夫人大相径庭。于是我马上加强了崔夫人脸谱化的老年妆特点,比戏曲中的崔夫人妆容还要浓烈许多,发式以高大的盘发髻加宽大的布帽饰,繁复的金色系头饰与服装相呼应,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崔夫人整体造型饱满富贵而又仪态威严(如图8)。

撞击与传承――武僧、武将、贼寇的造型设计

戏曲的脸谱是程式化的最典型表现,脸谱的绘制是大胆而夸张的艺术创作,又绝不是随心所欲的涂抹,戏曲脸谱非常讲究章法,它将线、形、色按照一定规律和方法组成装饰性的图案和造型,从而达到美化的艺术效果。戏曲中的“净”俗称“大花脸”,《西厢记》中的武僧慧明和贼寇孙飞虎既是这类造型,而武将白马将军则是

“生”中武生冲天炮的造型。先来谈谈武僧慧明,他是普救寺的和尚,却弃文就武,肝胆相照,勇猛无畏,戏曲里多以黄色或红色来绘其“大花脸”;而影视剧中是一完完全全朴素的和尚造型,没有任何外化的性格特征。舞台上的设计之初为浓眉、黑眼圈、胡子拉杂的酒肉和尚造型(如图9),法国导演也很满意这款造型。但是在到了法国之后,几次的带妆联排下来,问题出现了,扮演慧明的演员要先扮演法聪(如图10),白净秀气的小和尚,只有短短几分钟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抢妆时间,法国导演想要观众在几分钟内看到完全另一个人的出现,显然我最初的化妆造型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怎么办?

法国导演很有趣,他变戏法般地给了我一双女式丝袜,并问我能否改缝成头套?我按他的要求,做出他要的效果后,他非常满意,可试妆后我们却大吃一惊:这不是抢银行的土匪标准造型吗?(图1 1)如此“当代”的审美趣味出人意料地冲击传统审美,却又似乎看到了某种与传统戏曲脸谱化相似的可接受的影子,这让我想起一句颇有睿智的话,也是关于造型的经验之谈:如果把一个普通的古代人放到现代,那叫“复古造型”;如果把一个普通的现代人放到古代,那就叫“创意人物造型”。采纳了法国导演意见的结果是,人物在舞台上果然呈现出很好的演出效果。如果说“审美”赢得的是认同的愉悦,而“审丑”获得的却是意外的,“不一般的丑”和“酷”带给人的意外便是“审丑”。我认为“丝袜造型”的武僧慧明正是当代的“审丑”趣味与传统戏曲脸谱中的“净丑”从意外撞击到相互吸收后产生的灵感火花。“审美”的修养需要的多半是传承,而类似“丝袜造型”的“审丑”的能力需要的是“创意”。确实,在造型设计中有时也需要一种近乎“玩”的游戏精神,想办法打破成规,这就是创意。创意可以帮助艺术家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用想象力和勇气构建一个全新的创造空间。人物造型是视觉艺术,而充满创意的人物造型会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舞台上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也给观众带来过目难忘的观剧体验。当代审美趣味,常常以它的新奇另类来撞击设计者的头脑,从而进发出瑰丽的创意火花:而涵养于传统美学中的设计“潜意识”,其实也往往深埋在我们的直觉之中。有时,为了创造一个满意的形象而冥思苦想、几经辗转,但答案却仍然处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窘境中,这时需要试着放下自己纷乱纠结的思绪,依凭着某种直觉,灵感反倒不期而至,它往往带来意外的惊喜。在做白马将军和孙飞虎的造型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点。

戏曲里的白马将军英姿飒爽,脸谱化的冲天炮武生造型;孙飞虎是阴险奸诈的白色“大花脸”,对比非常明显。而现代影视剧里的白马将军和孙飞虎都英俊潇洒,虽然符合现代都市人普遍的审美习惯,但好人坏人之分已不露于外表。显然这两种化妆造型方式都不符合这次舞台的化妆造型要求,我必须尝试“不寻常的创意”,提炼出戏曲中一些程式化的元素,再运用到真实感的舞台中去。

为了向观众传达白马将军英勇威武、力挽狂澜的形象,我为白马将军设计了偏浅的底色,着力强调了其脸部轮廓和浓眉大眼的五官效果,借鉴了戏曲脸谱的冲天炮,将其写意地画在了额头中央位置,眼部下方设计两抹横向的绯红,把传统的戏曲武生脸谱化妆写意地表现在了演员脸上,打造出了简洁写意却又英姿勃发的白马将军形象(如图12)。

而孙飞虎的化妆造型则要大力突出他的油光满面的贼寇形象,我为他设计了古铜妆的底色,用以表现其黝黑的、极具真实感的贼寇肤色。五官造型上辅之以飞眉凤眼,显得人物更为张扬跋扈,在鼻梁、眉弓、眼窝以及颧骨处点缀金色的闪光亮粉,更增加了他的时尚立体感,最后在内眼角、外眼角和颧弓下陷处配以白色的粗线条,一方面给黝黑的人物脸部以透气感,另一方面和白马将军相呼应,使化妆造型更加写意而完整(如图13)。

这两个人物的化妆造型,虽然在国内排练时我就开始构思,但迟迟没能定妆,而最终的设计灵感却是在法国的舞台上进发的。表面上,它仍是取戏曲造型程式化中的“形”而摒弃其特定含义,取程式化中的“真实”而减少其可能蕴含的规定模式,但我觉得那不期而至的灵感正是传统美学中的设计“潜意识”再一次遇见了创意性的现代审美表达,传统的美学理念与当代的审美趣味不再是简单的可见的撞击,更多的却是呈现出复杂的隐喻的传承关系。

第4篇

关键词:情境;舞谱;教学艺术;创编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75-02

幼儿集体舞蹈是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和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一般是由教师通过直接控制的方式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并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也是幼儿园进行审美教育的舞蹈活动以及开设的舞蹈课程,用来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加强礼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集体舞蹈作为一种集体参与的艺术活动,它既强调幼儿个性气质的展现,又强调幼儿情感的表达和交流,在简单、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1.集体舞蹈情境的创设

集体舞蹈情境是幼儿在集体舞蹈过程中所创设的情节和环境。情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一个好的集体舞蹈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幼儿对游戏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集体舞蹈过程中基于对幼儿集体舞蹈主动权和参与权的尊重,任课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集体舞蹈的主人,在教学与指导上应更隐蔽、更策略和更具科学性。采用师生互动的策略,将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积极地促进幼儿在集体舞蹈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幼儿在集体舞蹈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乐。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觉得首先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自控能力也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整个舞蹈的整齐度,教师需要注重音乐的选择,以使幼儿更易掌握,尽量选择一些趣味性的舞蹈音乐,例如:《摇篮曲》和《郊游》等。其次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其体质,增强其身体协调能力,教师在编排舞蹈时没有必要设计太过复杂的动作,只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生理、心理特点等,为其设计适合其做的动作。例如:突出好奇、好动、好模仿、活泼、天真、夸张和爱幻想的动作或拍拍手、跺跺脚、跳一跳等动作。最后在集体舞蹈中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幼儿可以理解的诗歌、游戏和例如小花环、手腕花等的小饰物,以减少幼儿进行理解的难度,为幼儿在跳舞时的方向变化予以指引,以增强集体舞蹈情境的趣味性。

2.集体舞蹈舞谱的灵活运用

将舞谱运用到集体舞蹈教学,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运用幼儿化的舞谱能帮助幼儿整体感知,理解舞伴的交换方式和舞蹈队形的变化流程,让幼儿学习舞蹈的表演形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自学能力,训练提高幼旱囊衾纸谧喔校使幼儿动作整齐,协调优美,同时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出新的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音乐创造性,从而完整地表现舞蹈。在集体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幼儿观察图谱再现图谱动作连贯图谱动作"的教学流程,使幼儿在尝试跳舞的过程中,模仿、再现和创造图谱动作,充分享受集体舞活动的乐趣。同时幼儿学习按舞谱探索队形变化,尝试看看舞谱小组学习舞蹈,可以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曾经组织幼儿以歌曲"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首先提出问题:你们从电视上或其他地方见到小朋友跳舞手里拿什么东西。?让幼儿充分回答,在谈话引出舞蹈"筷子舞",并欣赏教师表演的筷子舞,引起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幼儿观看舞谱,学习基本动作,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并按照音乐节奏教幼儿练习每个动作,掌握动作要领,集体练习。最后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设计更美的舞蹈动作,按音乐节拍,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从而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向教师表演舞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集体舞蹈的教学艺术

集体舞蹈的教学艺术主要包括音乐的剪辑、动作的选择、队形的编排三方面。首先,教师在选择集体舞蹈音乐时要考虑使用节奏清晰、旋律优美、结构工整的音乐,速度以中速为主。剪辑音乐时最好加上前奏、间奏和尾奏,便于幼儿利用前奏、尾奏交换舞伴,变换队形等,这样能够培养幼儿感知音乐中相同、不同的意识和敏锐力,对幼儿的审美体验很有意义。其次,教师在动作编排时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的难度,动作应该是简单的、重复的,一个集体舞蹈中选择一两个基本动作,每个动作至少重复进行一个八拍以上,这样可以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在设计动作时可遵循以下原则: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从单一动作到复合动作。最后,变换集体舞蹈队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同时也增加了幼儿跳舞的热情,但不宜过于频繁地变换队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集体舞蹈学习中的队形和位置变化,设计一种幼儿熟悉,或教师和幼儿共同约定的相应符号或图案,以指导幼儿准确进行舞蹈中队形与位置的变化。例如:队形的变化,用圆圈、人字形、菱形、花朵形等图案发出指令;位置的变化,用与幼儿预先约定的符号发出指令,如面对面的符号是箭头对箭头,背对背的符号是箭尾对箭尾,拉手转圈的符号是风轮等等,由于图案和符号是教师与幼儿事先约定设计的,加之图案和符号形象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幼儿对教师指令的领会和掌握的速度较快,通常只需经过一定的讲解与训练,幼儿一看图案、符号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以及大家应共同遵守的规定等。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艺术上尽可能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例如:情景教学法、引导尝试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独立获取知识,从而对集体舞蹈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就曾经利用标记和道具增强教学的艺术性,在集体舞蹈练习初期使用标记在地面上画出同心圆,贴上圆点标记,便于幼儿辨别动作的方位,让幼儿能准确地站到位,帮助幼儿在舞伴交换中辨别队形线路。在集体舞蹈练习后期使用道具,让幼儿分别在右手上戴上红色、黄色的手腕花,增加舞蹈的气氛,提高幼儿的兴趣,使舞蹈更具美感。

4.集体舞蹈中创编能力的培养

集体舞蹈主要是用来培养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变换队形,在音乐中整齐、协调的动作、树立相互合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丰富的创编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创造创编环境,鼓励幼儿从单独自由创作,到能力强弱搭配,再到自由分组创作的由易到难的形式。不仅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进行创编,而且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节目排练中找机会让幼儿进行创编。其次,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导幼儿捕捉有趣的、耐看的动作形象,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最后,每次创编活动总结时,教师要对幼儿的创编动作加以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但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而且还能丰富其他幼儿的想象,让每个幼儿都产生创作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欲望。

幼儿集体舞蹈通过任课教师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授,能够增强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培育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给幼儿美和艺术的熏陶,在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同时,增强幼儿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舞蹈史;改革;课堂;舞台.课程教学特色

1.1课程简介。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中国舞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舞蹈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设计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实操技术能力为主导,结合具体的舞蹈表演专业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归纳和阐述,其教学重点并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了解历史,摸清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行实践创作。我们学习《舞蹈史论》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学生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石。

1.2课程作用。通过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宏扬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帮助他们树立起为祖国舞蹈事业献身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舞蹈产生、发展的状况及各历史阶段的审美特征、艺术风范,以便能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认识舞蹈、感受舞蹈、传播舞蹈,并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中国古代舞蹈史论》课是舞蹈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课程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起着指导作用。它与舞蹈技能课之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为学生能更好的学习技能课起了理论指导作用。

1.3课程改革。

1.3.1一定打破以往的理论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不接受,学没学懂,师生每人拿一本教科书,老师在上面说,学生极没兴趣的拿着笔在书上跟着老师的节奏,吃力的划着。其次,不要让学生一味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啃书本”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再其次,在理论教学中,增开实践教学部分,并加大实践教学课量,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1.3.2此舞蹈史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其教学重点是不是一味的去让学生去搞懂历史,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理论知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我们学习《舞蹈史》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舞蹈文化,为总结历史上有益的经验,为更好的分析、理解、创作舞蹈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石。

1.3.3让学生通过舞蹈史的学习,以其中的历史理论资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编创,开阔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锻炼学生艺术创造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教授学生如何从一个带鲜明风格的舞蹈文物的局部和整体的动态、静态舞姿比较分析,找出舞姿的来源特色,和艺术风格,并以其中的元素进行创作,分三个步骤(舞词、舞句、舞段)最后形成舞蹈作品,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2.改革措施与方法

2.1理论教学

2.1.1课前阅读大量资料、电子教案做仔细,做到每一个教学点都有大量实际例证给学生观看。艺术类教学是一门培养观察方法、思考方法和制作方法的学科,其教学方式不能死板,而且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舞蹈理论学科,进行理论教学,不能让课堂教学枯燥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翻阅大量的书籍资料,做好大量的课前资料收集(文献、图片、视频)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教学视频来观看。

2.1.2讲究授课技巧。在课堂上根据教案展开,不读死教案,采取人性化教学方式。有了详细的电子教案之后,接下去就是互动教学了。如果只是把备好的教案诵读出来,那么完全起不到真正教学的目的。首先,老师要有语言组织能力,重视说话的逻辑性以及条理性,语言要精辟要做到点到即止,不要有太过于繁琐啰嗦。有时候更善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和实例及亲身所感或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举证,这样老师的课堂就会比较生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产生互动,可以使他们更深刻地记住所学的内容。其次,在课堂上老师应注重劳逸结合,有节奏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出现听觉疲劳或者视觉疲劳的现象,就采用比较有趣的例子提高他们的兴致,或者就是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2.1.3不同的课程与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要做到因材施教。有些同学历史兴致高,有些同学兴致低。 

做为老师要应该分别对待,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去引导学生,去带动学生。坚决不主张强迫填压式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

2.1.4每个教学点都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思辨。每次学生交作业后要进行公开的讲评,这样可以使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作业,有相互间的交流,做到举一反理论课的学习切忌不要让学生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培养开拓学生的思辨能力,活学活用。尤其是在公开讲评思考题时,学生最好能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看法和观点,甚至为了一个问题讨论起来,最后老师再进行深一步的分析与点评。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短时期里有快速的提高。

2.2实践教学

2.2.1要让课堂动起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以往学习历史理论,枯燥的学习的氛围,让课堂活跃起来。通过丰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必须就每一个历史环节进行展开,尽量深入,做到每个历史朝代都有史来依,有图可看,有舞蹈视频来观赏。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在每章节的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始终保持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每章节的学习中,我都会根据自己多年的舞蹈史论学习,说一些有关的历史典故及野史的内容,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里从中加一些思考问题来询问学生,启发学生思辨能力。这样课堂就不会那么死气沉沉。有一次上课,说到有关舞蹈起源的问题,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非常活跃,甚至有的同学为了一个观点与我争的面红耳赤。我不怪她,反而觉得这很好,因为说明她有在思考,有自己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我最终的教学目的,课堂互动教学,锻炼学生实践动脑思辨能力。

2.2.2要让学生动起来。

(1)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欲望。这也是本课程改革的宗旨--实践创作。我把实践创作部分纳入理论教学,就是想要把“死”的历史,让它“活”起来。此教学部分我叫它历史舞蹈创编,是中国古代舞蹈史论的实践教学。其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丰富中国古代舞蹈史课程的实践部分,是尝试着对舞蹈史论的教学体系做一个补充。我始终认为我们学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为了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继承弘扬我们祖先所留下来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历史舞蹈创编课不是复古它是一种新的尝试,是创新。它是用现代人的现代观点,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经过仔细揣摩,研究分析去看待历史、解构历史。让学生根据前段时间所学的历史理论和对舞蹈文物的参考,并进行课堂实践分析,对历史舞蹈文物中的静、动造型进行摹拟,并从中找到其运动和连接方式,领会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点,对当时的舞蹈场景进行摹拟复苏,编创出符合此历史朝代舞蹈风格的舞蹈片段,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例如,我院大二学生通过学习,在舞蹈史论实践课上用原始图腾蛙祭祀为题材,进行分析创作,形成舞蹈片段,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舞蹈作品,此作品《蛙图腾》参加澳门第三届国际“金莲花杯”舞蹈大赛荣获大赛最高奖,“金莲花杯”)这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要进行编创,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去大量的阅读书籍史料,不仅是课本上,还要去图书馆,以及上网去查询收集,在经过仔细揣摩和分析后,然后开始从中找到编创的的素材和动机,进行创作。经过这样一个从学习到创作的过程,大大的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潜力和激情,使她对今后学习更加有兴趣,有信心。这也比在课堂上逼学生去背一些死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多,更能贴近我们高职高专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实操能力综合型人才。

(2)通过对舞蹈史论学习和对史料、图片、视频资料的分析,让学生准确掌握各历史朝代舞蹈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依据史料作为编创元素,进行历史舞蹈创编。锻炼学生艺术思维和编创能力:①选定一个朝代进行分析,以3人或5人形成一个创编小组;②分析舞蹈图片的动势;③找到形成舞蹈动作的5个方法和支点;④然后把5个方法结合起来形成词、句、段;⑤最后形成舞蹈片段;⑥再以组为单位加以整合将舞蹈片段进行完善形成舞蹈作品,最终呈现在舞台上。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舞弊 防范

一、引言

考试是学校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它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考试的成绩也是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条件,更是决定是否能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的重要依据。因此,考试与一个大学生的命运和前途是休戚相关的。正是如此,少数学生不惜铤而走险,使出了形形的考试舞弊手段。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层次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考试舞弊不仅妨碍学生个人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影响到整个学风校风的建设,更影响到青年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对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所以,1993年12月,原国家教委就向高校发出了《关于加强考试管理、抓好学风建设》的通知,l995年又再次召开了《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抓好考试管理工作》的电话会议。近几年,教育部又多次下发明传电文,特别强调高校考试纪律,要求各高校杜绝考试舞弊行为。各高校对考试舞弊行为是高度重视的,采取了种种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事实让我们认识到,与舞弊现象作斗争将是高校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加强对舞弊行为和舞弊防范措施的研究对加强高校学风和校风建设,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的手段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商,因而考试舞弊的手段相对而言十分高明,正所谓是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抄袭型”

这是“最古老”的考试舞弊手段。即考生将课本或作业本带进考场,答题时直接抄袭课本或作业本内容本的行为。由于高校对考试纪律要求日益严格,这种“明目张胆”的舞弊已经少见。

(二)“夹带型”

将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写在纸张上,再将纸张带进考场,夹杂在试卷中,边做试卷边抄袭的行为。也有的是直接将课本或教材的某些章节撕下来带进考场进行抄袭。“夹带型”舞弊随着科技的发展现有新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数码摄像和高清晰复印来实施,使夹带的内容“大容量”“微缩化”。每逢考试季节,高校周围的复印机生意异常火爆就是这个原因。

(三)“偷看型”

通过偷看相邻座位考生的答案来达到舞弊的目的。由于高校对此类舞弊已经通过“Z”型排位、间隔座位等方式有所防范,加之大学生中视力好者不多,此类舞弊已显得“过时”。不过假如前后左右的考生协商作弊,相互有意提供“偷看”的机会,则“成功率”较大。因此,“偷看型”舞弊还有一定的市场。

(四)“张冠李戴型”

甲考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通过某一考试便请乙考生参加考试,考生在考试中不填写姓名和考号。当考试结束时甲考生在自己试卷上填上乙考生的姓名、考号,相反乙考生在自己的试卷上填上甲考生的姓名和考号,乙参加考试是虚,代甲考试是实。有的考生自己干脆根本就不去考试,直接由代考者代替自己参加考试。这种类型的考试舞弊主要出现在大型的省级或国家级考试中,考生互不认识,监督教师对考生也缺乏了解的情况下。

(五)“偷梁换柱型”

这是最典型的有预谋考试舞弊。出于对舞弊防范的需要,现在许多考试在报名时要求现场摄影,准考证上贴照片,并要求与身份证配套使用。少数考生便“随机应变”,报名时便伪造身份证,姓名、年龄、地址、号码均不变,只是将自己的照片变成请来的代考者,这样考试时准考证和身份证的头像做到了一致,但实际上,是“偷粱换柱”的行为。

(六)“暗渡陈仓型”

这是监考教师与考生协同完成舞弊的行为。考生正常参加考试,只是不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答题卡上交给监考教师后,监考教师综合其他考生的情况后迅速填写答案。这样考生在考场的表现十分“正常”,但实际上一次肮脏的考试舞弊在无声无息中完成。此类型的考试舞弊主要出现在以填写答案卡作为答题形式的考试中。比如全国大学生英语教学水平考试、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

(六)“暗号传达型”

考生之间相互约定暗号来传递答案的一种作弊形式。比如甲乙考生约定,甲以咳嗽声表示开始,依题号顺推,挖左耳表示的答案是“A”,挖右耳表示的答案是“B”,摸左肩表示的答案是“C”,摸右肩表示答案是“D”。这样,一方基本能将选择题之类的答题告诉另一方。这种舞弊最容易出现在前后两个考生之间,多出现在选择、判断题等客观题居多的考试中。

(八)“厕所交易型”

这是以厕所作为考试舞弊场所的一种舞弊。双方约定,由成绩好的一方迅速做完试卷,将答案写好,交卷出场后,将答案放在厕所中一定的位置;另方则佯称要去厕所,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将答案带回考场进行抄袭,从而完成整个舞弊行为。因为整个舞弊的完成“厕所”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因而称之为“厕所交易型”。

(九)“电讯联络型”

通过电讯工具进行联络来完成考试舞弊,称之为“电讯联络型”。通常以手机和寻呼机为工具。考生进考场时,将手机或寻呼机一同带进考场,使之处于振动状态。当另一考生或其他协同作舞弊者将答案做好后,以信息的形式将答案输入对方的手机或寻呼机上,对方收到振动信息后,将答案迅速抄袭下来,从而完成舞弊行为。由于电讯传输的范围广泛,这种舞弊已经出现跨县、跨省作案的趋势。

(十)“身体依托型”

这是以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依托来进行考试舞弊的行为。常见的是在手掌心、脚背、小腿、大腿书写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在考试中进行抄袭用身体作依托,由于有衣服作掩护一般不容发现,特别是女生将考试内容写在大腿上,监考教师对此十分为难,往往因无法取证而不了了之。

(十一)“大雪无垠型”

这是掩蔽性极强的一种考试舞弊类型,考生在考前用力将考试内容写在双层纸上,这样在第二层纸上也就留下了书面笔迹,将第二层纸作为草稿纸带进考场,监考教师只见其是白纸一张,一般很难引起注意.而考生只要认真去看,考试内容便一览无遗,此种类型的舞弊虽然只是“夹带型”的一种变种,但欺骗性显然要比“夹带型”大得多。

(十二)“巢穴先筑型”

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有考场安排计划的考试中。当考生知道自己的考室后,便提前在考室的一定座位上由自己或由别人写上考试内容.供考试时使用。特别是请别人写在座位上,一旦监考教师发现,往往可以矢口否认,监考教师也拿他没办法。

三、高校学生考试舞弊的防范

(一)教学改革的推进是减少舞弊现象的首要条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舞弊的主要动因在于课程内容设计的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且与现实情况脱节,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无心学习,不能有效的掌握所学课程的重点内容,只能靠通过考试舞弊的方式蒙混过关: 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形成的无用性这一群体性认知,客观上导致学生对于舞弊行为的同情和自身的参与。因此,要真正减少舞弊现象,一方面,要纠正学生对设置的课程学习价值的错误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认识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另一方面,要采取具体措施,对高校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契合现实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从源头上降低舞弊的动因从而减少舞弊现象。

(二)考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减少舞弊行为的有效手段

调查问卷中,学生普通认为,考场管理不严是其舞弊的直接原因,因而,应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 督促监考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监考职责,严格考场纪律,遇有学生舞弊的倾向时,应及时制止;要加强巡视,加强对各考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考试当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此外,要加强对监考人员反舞弊意识的教育,提高监考人员的反舞弊能力,防止学生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舞弊。

(三)各类舞弊行为的严肃查处是减少舞弊的重要保证

打击考试舞弊是考试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考试主办机构往往也制定了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各种考试舞弊行为都制定了详细的处罚办法,但一方面,某些监考人员本身对考试管理的制度所知不深,仅凭自己的经验来处理舞弊,导致执法标准的不一,违反了考试公平公正的理念;某些情况下,监考人员发现考生的舞弊行为后,由于对规章制度了解不深而没有依照章程与程序进行正确处理,造成不当的处理结果。另一方面,出于学生前程的考虑,有些学生的舞弊行为被发现后,监考人员甚至学校管理机构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变相地助长学生的舞弊行为。因此,对于学生的舞弊行为尤其是多次舞弊行为,应严肃查处, 并告知学生家长,从多方面给予舞弊学生一定的压力,并影响其他学生的考试行为。

(四)课程考核形式的改进是减少舞弊行为的重要途径

目前的考试中,教师习惯于照书出题,而学生不管平常学习是否认真,学习效果好与不好,只须通过机械的记读就可以取得不错的分数,这种考试无法考查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无法体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使得夹带等舞弊形式盛行,加大了学生考试舞弊的概率。因而,在考虑减少舞弊行为时,我们亦需对我们的考试形式进行反省,要变识记性知识的考试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力的考试,变一次性的决定性考试为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的不同特点而进行的多次性的、多形式的考试,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使学生转变思想观念,从而形成以舞弊为耻的良好风气,并呼吁社会上对于舞弊行为进行关注等,都有助于减少高校考试中的舞弊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考试风气,使得考试真正成为一把选拨、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尺度,发挥考试的功能,真正体现考试的作用和价值。

四、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杜绝舞弊现象,如何做好诚信教育, 如何做好思政工作,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总之,考风是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让我们共同努力,综合治理,使高校考试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以考风促校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游细玉.高职高专学生考试舞弊的成因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03期.

[2] 李玉芳.大学生考试做弊原因及对策. [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报学院。(社会科学版)2005.(2).

[3] 姜威.陈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4]王良圣.吴汉东.改进课程考核方式。促进考风、学风的好转.改革・创新・ 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杨雪芹.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调查分析与防范体系的构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8).

第7篇

[关键词] 考试舞弊 考场监督 诚信系统

据《胡适谈考试与教育》一文认为,考试制度始于汉朝,大约在西历纪元前124年,距今已有2100年的历史了。也有人认为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创的科举制度是世界考试制度的鼻祖,距今也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不论依据哪种说法,考试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了。目前在中国,各种考试名目繁多,每年参加考试的考生上千万。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考生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培养、选拔。随着考试的功利性增强,考试舞弊现象也越来越猖獗,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公平与稳定。如何杜绝或减少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考试舞弊行为,是每一位考试管理者的责任。本文结合多年考试管理实践,就此作一初步探讨。

1 对考试舞弊根源的探究

形成考试舞弊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从根源上探讨,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1.1 考试的功利性

考试作为测量和评价人的知识、才能的手段,为历代统治者和社会所接受,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吏、网罗人才的途径。同时,它具有的相对公平、公正的原则,也为平民百姓入仕做官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不管是穷酸秀才、落魄书生 ,一朝科举高中,即刻名利双收。有多少学者为了功名利禄“头悬梁、锥刺股”。又有多少人为了金榜提名不惜铤而走险,科场舞弊,虽“斧钺相加,亦前仆后继”。

历史进入现代,考试的范围更广、功利性更强。一个人入学要考试,毕业要考试;有的考试是一考定终身。对于学校而言,教育考试也用来衡量和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估的好坏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进入社会,考试的竞争则更加激烈。国家公务员招聘考试有的职位达到了4000多人竞争一个岗位,要求更高、条件更苛刻。一旦考上,一辈子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过上无忧的生活。社会各行业有各行业的要求,教师要有教师资格证,法官、律师要过司法考试,医生要有执业医师证,导游要有导游证,司机要有驾驶证等等。许多行业都要经过考试取得进入这一行业的资格证。

可以想象,在舞弊成风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考生面临一个关乎自己的功名利禄、前途命运的考试,凭自己的真才实学,毫无把握或根本不可能成功,而作弊能轻松实现自己的目的,却被发现的几率很小,即便被发现,按现在的处罚规定:当次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情节重的停考一至三年,以后还有机会。在这种情况下,铤而走险、考场作弊就成为一些人的选择了。

1.2 社会道德与法律的缺位

现代考试舞弊现象,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利益的诱惑来解释了,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透过功利主义的表象,我们可以看到:社会道德意识的缺失和法律的缺位才是考试舞弊愈演愈烈的主因。

社会道德意识表现在考试领域就是“诚信考试光荣、考试作弊可耻”。诚信教育既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诚信的教育从小抓起,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慢慢养成,逐渐巩固。树立了牢固诚信意识的考生,自然不会去作弊。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学校育人的头等大事。但现在的学校把文化课作为重点来抓。把文化课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检测评估教育的依据。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了道德教育,以致于学生的诚信意识日渐淡薄。诚信意识缺失到一定程度,社会道德意识将急剧下滑,人就分不清事情的对错、好坏。在面临关系自己前途命运的时候,难免会置诚信承诺于不顾,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当前,人们的法制观念越来越强,过去的规章制度已不能约束考试违纪、舞弊行为。舞弊者受到的处罚与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无关痛痒,一般的党纪政纪处罚、停考、成绩无效等处罚,难以使舞弊者却步。考试舞弊愈演愈烈,考试管理越来越难。考试管理者时常受到恐吓,诚信考生的合法权益也受到侵害。考试管理者无法可依,缩手缩脚,不敢管理,这与香港、美国、英国等依法治考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考试舞弊愈演愈烈与法律的缺位也有很大关系。

1.3 考试方式、方法影响考试安全

闭卷、笔试、大规模的全国统一考试,这一恢复高考时的考试方式方法,被以后各类考试采用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此类型考试,便于规范化、格式化、标准化,能有效地考核人的记忆力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准确程度。但这一考试方式方法有它的缺点,它对考试管理水平、考试环境、考生素质要求很高。考生一旦提前获得了考试内容,他的考试成绩将不再真实。如果考试内容传播开来,整个考试就失败了,其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由于利益的驱使,内外串通泄密的事件也屡有发生。从命题、制卷到运输、保管,一直到开考都存在试卷的泄密可能。为确保试卷安全,有关部门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但制度是由人来执行的,再严密也有漏洞。所以,这种考试方式、方法容易被考试舞弊者钻空子。

2 目前考试存在的安全隐患

就现实管理层面考虑,形成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有:

2.1 考场监督漏洞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认定为违纪。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发现和做到,一是没有探测设备,二是没有法律规定可以搜身。再者,监考的监督普遍弱化,一般的考试,监考面对考生作弊,经常是视而不见,只要考场不乱,很少干预。

2.2 考务管理上的漏洞

一个考点一般设立一个考务办公室,有些考场却分散在几座大楼内,监考员领取试卷到考场时间比较长且缺少监督。据报道,有监考员利用这个时间差,复印试卷作弊。考试完后,监考员从收卷到考务办公室装订试卷,没有时间规定。笔者在巡视时遇到过此类事情,别的考场试卷都装订完了,个别考场还没到考务办公室,只好派人去催。查遍各种教育考试的考务规定,都没有时间上的要求。不能不说是个小漏洞。

2.3 评卷工作上的漏洞

评卷前,答卷一般都是密封好的,各科在送评前还要打乱考区、考点、考场,统一编号。统编号码对评卷教师保密。一般来说,评卷教师是不可能知道所评试卷是哪一个考生的。但在实际评卷工作中,经常遇到考生找到评卷教师或评卷管理人员要求提分。一开始笔者也很困惑,评卷教师是怎么找到该考生的试卷的?后经过多番调查了解,才大体知道内幕:原来个别评卷教师利用答卷顺序必须从小号到大号装订密封的规定,根据考生的座位号、笔迹、试卷预留记号找到考生的答卷,考生越少越容易找到。在寻找时,考试管理人员一般不会注意到或想不到。评卷人员多数视而不见,更不会多管闲事。

3 治理考试舞弊行为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形成考试舞弊的原因既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制度漏洞,也有管理问题。以此,治理考试舞弊现象必须多管齐下,系统运作。

3.1 尽快制定国家考试法

制定国家考试法,是客观需要,是时代的呼唤。要建立法治国家,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法可依”。现在全国教育统一考试,每年有数千万人参加;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每年也各有几百万人参加,其它各种证书的考试人数则难以统计。如此多人参加的考试,需要法律来调节和保障。制定考试法不仅体现了依法规范国家级考试的秩序,还为维护广大诚信考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证。同时,国家也需要考试法来填补国家在考试方面的法律空白。

考试现实需要立法。随着考生法制观念的增强,对考试机构的政策水平、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考试舞弊越来越猖獗,以往的处罚规定难以约束考生的行为。从2000年到现在短短的10年,就发生了广西陆川大面积高考集体舞弊案、广东电白高考集体舞弊案、2000年湖南嘉禾高考集体舞弊案、河南濮阳高考集体舞弊案、河南省汤阴县一中分校考点高考集体作弊事件,处罚的个体舞弊案件是数不胜数,作弊得逞者更不在少数。管理者面对考场内外的舞弊行为显得软弱无力。没有考试法,管理者就无法可依,处罚失据,很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很难有效地保护考试工作人员和考生的合法权益。随着考试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科技作弊手段进入考试领域,没有法律的保驾护航,很难遏制考试舞弊的漫延。中国历史上几宗最大的、最惨烈的科场舞弊案经过严厉打击和处罚,多少年内再未发生。在越来越猖獗的考试舞弊面前,用党纪政纪的处罚,用道德的说教来劝阻,已不能遏制它的快速漫延。只有用法律的力量和法律的威严,才能震慑住大多数企图作弊者,使违法者得到惩处,守法者得到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从而实现考试的“平等、公正”原则。

3.2 构建诚信考试系统

历史上也有严刑峻法,为什么还存在舞弊案件呢?我们的各种考试也有各自的安全管理机制,为什么舞弊现象越来越猖獗呢?原因在哪里呢?答案只有一个:社会的诚信出了问题。社会诚信的缺失导致了考试舞弊;社会的不良风气、法治的不健全、考试方式的落后助长了考试作弊。一纸承诺书在诚信者心里重如千斤,在舞弊者心里轻如鸿毛。要想从人的心灵深处剔除舞弊的毒瘤,必须加强对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立起“诚信光荣、舞弊可耻”的牢固信念。同时,要构建考试诚信档案。笔者非常赞同《论诚信考试控制系统的构建》一文的观点和构想,全国各行业都应该建立诚信档案。这在香港、美国、欧洲等国家已经建立多年,这是这些国家社会诚信度高、考试舞弊现象少的重要原因。在中国,银行业已经建立了个人贷款信用档案。前有车、后之辙,我们建立考试诚信档案应该不会有大的困难与阻力。考试诚信档案是社会诚信档案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考生的考试诚信情况;一次作弊,终身记录,让企图作弊者知而却步。但实施前要广泛宣传,深入进行普及性教育,从小孩懂事就要进行诚信教育,并应成为学校、社会教育的必修课。只有社会诚信度上去了,考试舞弊发生率才能降下来。

3.3 提高监考员待遇,增强责任心

我们现在的考场一般是30个考生,2个监考员,一前一后监督考生考试。考生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监考员的眼睛,别说作弊,一个小的动作,有经验的监考员就知道他想要做什么。考生作弊,监考视而不见,这里另有原因。除去串通作弊的嫌疑,有两个原因:一是怕打击报复,法律保护不了自己。二是待遇过低,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愿负那么大责任。据笔者了解,在所有的考试中,教育考试监考费给的是最低的,一般是一天50~100元,合一小时10~20元。监考者平时的工资在3000~5000元/月,每天140~230元,教育考试大都安排在双休日,按国家劳动法规定,节假日加班要给双份工资,也就是监考费应在280~460元/天之间。对比一下香港考试局发放监考费情况:主监考一小时100~180元,一天按监考4小时计算,香港监考员一天监考费是400~720元,是我们的8~10倍。所以香港人都愿意当监考,把它视为很好的工作,非常珍惜、非常负责。我们的情况是,教育考试责任重大,学校不愿接,教师因报酬少而不愿监考,学校和教师都没有积极性,全靠上级的压力和个人的关系。加上现在社会治安环境不好,人心浮躁,监严了怕打击报复,而法律又保护不了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让他认真去组织和监考怎么可能呢?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劳动法和责任的大小,给予监考人员应有的待遇和报酬,以此提高监考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有效治理舞弊行为。

3.4 建设标准化考场

在社会诚信普遍低下,考试法又不能及时到位情况下,建立标准化考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它能有效监控考场内外情况,及时反馈给考务办公室,能有效、及时地发现和制止考试舞弊,减轻监考员的压力。同时,录像资料还具有舞弊追踪与舞弊证据作用。建设标准化考场投资巨大,但回报丰厚。综合利用好了,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对企图舞弊者也是一种震慑和挽救。到那时,考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8篇

课间时,我把舞蹈教材放在了舞蹈房里,书页翻到准备新授的藏族舞《小卓玛上学》上。上课铃响了,走进教室的我发现有几个同学正围着我的教材在讨论着什么,手上还在比划着。“你们在干什么呀?”我好奇地问,“老师,我们正在看着教材上的图在学舞蹈呢”。“老师,这个动作是不是这样做的呀?”、“老师,这个踵趾步是怎么做的呢?……”刚刚那几个同学看到我走过来,便七嘴八舌地说到。看到同学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准备新授的舞蹈,交给同学们自己来学习。

案例过程

基于这样的想法,我集合好了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藏族儿童舞蹈《小卓玛上学》。不同的是,我想请大家根据教材上分解动作的说明来自己学习。”说到这,队伍里一下热闹起来,同学开始和身边的同学窃窃私语。一般舞蹈课上都是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教师先按常规示范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现在让同学通过自我学习来学习新的舞蹈,而且还是看着文字来还原舞蹈,无疑,这是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我接着说:“每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给大家25分钟时间,然后请第一个“研究”出来的小组将舞蹈跳给大家看”。由于第一次尝试,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把几个关键舞步和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名词向大家进行了示范和解释。活动开始了,一下子,课堂上就热闹起来。有的组以一个舞蹈能力较强同学为主,把学习好的动作教给其它同学;有的组分好了工,一人学一个动作,然后大家再串起来;有的组一起来研究动作,还不时地争执谁对谁错。看得出来每个组都希望自己组能够又快又好地学会这个舞蹈。这时的我就将《小卓玛上学》的音乐打开,给大家熟悉节奏和旋律,期间也给有困难的小组解答问题,个别点拨。

很快25分钟就到了,让人惊喜的是,大多数小组都完成了任务,有的同学甚至已经记住了大部分的动作术语。我挑选了编排最完整的两个小组进行了表演。对于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合作互助,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看到大家充满成就感的笑脸,我也会心地笑了。

案例分析与反思

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编自演”,教师同时“旁敲侧击”,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馈来看,教学目标达成较高,学生技能掌握总体较好。目前舞蹈技能课的教学多是采用言传身教的方法,舞蹈课也不例外。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却发现在舞蹈课堂上学生们经常处在一种消极的动作模仿之中,跟着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被动定型,思维不够活跃,情感也很难调动起来,甚至容易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本人结合本案例分析和反思,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一改舞蹈课先教后学,或者是边教边学的基本教学程式,让学生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进行自我学习、自主研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有效思考、有效训练、有效参与、有效体验和有效合作,。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经验学习和编排小舞蹈,无疑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不断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动作定向,也充分体现了主体教育、生本教育、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是自己主动地学习和记忆,学生对于一些舞蹈语汇的理解更加深刻,舞蹈术语也能脱口而出。。显然,学生对完整舞蹈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优于教师教,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是要体现教师主导思想。学生学习技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试错、不断纠偏和不断熟练的过程。教师如果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专业指导,就可能会导致动作误差累积和错误动作定型。如果一旦这样,再想纠正学生的错误就不太容易。所以,在学生小组合作和自我挑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腿、动脑”时不能当“甩手掌柜”,而是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动作学习过程,以及他们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存在的动作不规范、不到位等问题。对于个别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进行集中点评;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教师还要进行正确的舞蹈动作演示和动作分解示范。

三是要体现行动导向理念。舞蹈课是一门技能实践课程,必须要通过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来学习舞蹈动作。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充分放手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习,还原动作,纠正动作,让他们在做中学、干中学、练中学,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原本的文字描述和图像表达变成一个鲜活的舞蹈。有意让学生的新旧知识间发生冲突,不断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和重构,其实这也体现了建构主义让学习者主动学习、意义建构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比较符合技能训练和技能学习的认知规律。

第9篇

太仓地处江南,水网密布,我们的少先队员来自五湖四海,正像一滴滴小水珠聚在一起,汇成大海,因此我们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的少先队特色活动被命名为“水娃梦想舞台”。这个活动从2012年2月开始举办第一期,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水娃梦想舞台”已被评为苏州市少先队特色品牌项目二等奖、苏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太仓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案例二等奖等。

“水娃梦想舞台,就等你我挑战!”伴随着响亮的口号,我校少先队特色活动“水娃梦想舞台”经历了几次“变革”。

――报名方式的“变革”。由原先的自由报名,到现在的年级段选拔报名。先在年级段里由中队辅导员选拔出优秀的少先队员,再由年级段里的优秀选手到全校参加大挑战。

――场地布置的“变革”。起初,用一块自己制作的木板和台阶就搭建成了一座简易的舞台,而现在有专门的舞台背景、音响设备,更加有利于活动的生动开展。

――评比方式的“变革”。由之前的辅导员评比,到现在的少先队员自己评比。活动时,辅导员会给现场观看的少先队员们发放“投票贴”,表演结束后,队员们把“投票贴”贴在自己喜欢的参赛选手身上,得票的多寡一目了然。现在,还发放“大风车”投票,不仅能鼓励学生,更渲染了活动现场的热烈气氛。

――表演主题的“变革”。一开始,“水娃梦想舞台”的活动停留在说说唱唱跳跳阶段,现在则更多地注重技能大比拼,绕口令、魔方、绳毽、呼啦圈等齐上阵,外加亲子同台表演,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的良好氛围,让社会各界都参与这个舞台。

如今,作为少先队的特色活动,“水娃梦想舞台”受到全校少先队员和辅导员的喜爱,成为孩子们通向成功的加油站。通过参加“水娃梦想舞台”,孩子们的举手投足间多了自信和热情。大批的少先队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佳绩。

【辅导员辅导感受】

2006年,怀揣着一个“梦想”,我竞聘了学校的总辅导员,一做做了近八年,把最美的时光献给了少先队。

我校78%的学生是务工子女,每次开展活动,孩子们都是缩头缩脑,不是你推我就是我推你。特别是在开展中队主题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把故事背得滚瓜烂熟,表演的时候眼睛要不看着天花板,要不看着地上,很怕与人有眼神的接触,可见孩子们都很没有自信,不敢秀出自己。长此以往,我校参加市级比赛,获奖的孩子凤毛麟角。这该怎么办呢?孩子们不敢看老师,是因为怕,是因为不自信,因为我们的孩子缺少锻炼,缺少展示的机会。鉴于这些原因,一个平民舞台――“水娃梦想舞台”就这样诞生了。2012年2月14日,第一期“水娃梦想舞台”正式和大家见面了,因为是第一次,大多数的孩子还是有点紧张、有点不自信、有点羞涩,但是孩子们能跨上梦想舞台,就已经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观众席上的的队员们也跃跃欲试,报名的队员络绎不绝,看着孩子们渐渐有了登上舞台的渴望,我们有理由相信水娃们定能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少先队员感受】

我们学校每两周都会举行“水娃梦想舞台”活动,主要是培养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能勇敢地讲话,眼睛不看地,手脚不哆嗦。只要我们有才艺,准备充分,就能上舞台表演。现场那叫人山人海,观众们都非常热情,掌声一波接着一波,这样的舞台怎么不让人心潮澎湃,这样的舞台怎不叫人流连忘返?独唱、歌伴舞、讲故事、舞蹈……应有尽有,正如“水娃梦想舞台”的口号:“水娃梦想舞台,就等你我挑战!”

――四(3)中队 高 阳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水娃梦想舞台”的时候,和几个同学唱歌,开始上台时感觉很紧张,腿都在哆嗦,甚至有的地方唱错。但是我们唱完之后,金老师说我们唱得很好听,这让我们很高兴,没有那么胆怯了。就这样,有越来越多的水娃来参加这个活动,不仅为了表现自己,提升自己,还为了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五(4)中队 杨亚杰

近几年,我们学校开展了“水娃梦想舞台”活动,这可是一次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怎么可能不参加呢?在“水娃梦想舞台”的第二期我就报名参加了,那一期是家乡话比赛,一开始我还有点犹豫要不要参加,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支持我,就连妈妈都对我说:“你是土生土长的太仓人,这个比赛你一定能赢。”果然,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获得了“水娃梦想舞台”的周冠军呢!

第10篇

所谓公务员,严格来讲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但在本罪中宜作广义理解,其应是指各种国家机关包括党的机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政治协商会议机关等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所谓学生,包括大、中、小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如研究生、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等。既包括普通高等、中等院校的学生,又包括成人高等、中等院校的学生。后者既包括脱产进修的成人学生,又包括不脱产而在职自修为主的学生如函授生。无论是哪类学生,都必须是需经过考试和按规定条件录取的学生。所谓招收,是指通过考试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予以录用、录取。既包括向社会公开招考,亦包括在某一范围内进行招收,但不包括某一单位的内部考试以录用人员。所谓徇私舞弊,是指出于个人目的,将不符合招收条件的人员予以录用或录取。其方式可多种多样,有的是篡改年龄如加大年龄或者降低年龄;有的篡改考试成绩;有的是隐瞒不良表现如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伪造体检表、个人履历表及立功受奖记录;有的是篡改档案材料;有的是故意排挤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以便让不符合条件的人补缺;如此等等,但无论其方式如何,其目的都是为将不符合条件的情况隐瞒或者伪装为符合条件,以违反规定予以录用、录取。徇私舞弊情节是否严重,是划分本罪与非罪的显著特征。

根据犯罪构成的一般原理,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得看这一行为是否具备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即主体要件、客体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否则就不能认定其为犯罪行为,同时它也是区分此罪与彼罪的依据。下面就从这四个要件来分析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特点与内容。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招收工作制度。招收工作关系到招收对象的前途和命运,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招考工作中的徇私舞弊,严重破坏了国家对招收公务员、学生招考制度,妨害了国家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危害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因此,对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的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行为予以刑罚制裁,对严肃招考和维护国家人才、干部选拔培养制度,以及反腐倡廉、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容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或者不依法履行职责,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为构成本罪的要件。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由于徇私舞弊,给国家招考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或者严重扰乱了招考工作的正常秩序,造成人力、财力的重大损失;严重危害考生个人身心健康,给考生或者其家庭造成重大损失;多次实施徇私舞弊行为;等等。

(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是负有招收公务员、学生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负有特定招收公务员、学生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要是负责招收公务员、招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各级人民政府中的人事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其他国家机关如果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人员,其工作人员如果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亦可构成本罪,其他人员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徇私舞弊行为是违反有关法律规定的,明知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而对这种后果的发生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根据l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徇私情、私利,利用职务便利,伪造、变造人事、户口档案、考试成绩等,弄虚作假招收公务员、学生的;

2、徇私情、私利,3次以上招收或者一次招收3名以上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的;

3、因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导致被排挤的合格人员或者其亲属精神失常或者自杀的;

4、因徇私舞弊招收公务员、学生,导致该项招收工作重新进行的;

5、招收不合格的公务员、学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第11篇

庆祝国际六一儿童节,展示xx小学艺术教育成果。

二、活动形式:

新队员入队仪式、文艺汇演。

三、活动组织:

在校长、书记的领导下,由德育处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工作,其他相关部门给予配合。

四、活动组织机构及分工:

成立六一庆祝活动筹备领导小组。

组长:xx校长

副组长:xx书记、xx副校长

成员:xx(音乐教师)、xx(形体课教师)、xx(教导主任)、xx(办公室主任)、xx(工会主席)、xx(德育处副主任兼少先大队辅导员)。

(一)筹备阶段具体分工:

xx:负责活动策划,各部门协调联动,舞台布置、背景幕布,伴奏音乐编辑、刻录,联系xx保安队、xx集团宣传部。

xx:负责节目编排、策划,指导各班推荐节目的排练。

xx:负责协助xx做好节目编排工作。

xx:协助xx做好节目编排、策划、打印节目单、训练主持人。

xx:负责对外联络(发请帖),器材准备。

xx:对舞台布置工作提供协助。

xx:负责训练新队员入队仪式。

各班主任:负责本班推荐节目的排练。

(二)活动进行中人员分工:

舞台总监:xx

舞台副总监:xx

舞台监督:xx(带学生两名)

观众席各年级看班班主任:xx(学前)、xx(学前)、xx(二年级)、xx(三年级)、xx(一年级)、xx(一年级)、xx(四年级)、xx(五年级)、xx(六年级)。

不看班班主任负责本年级演员上场、退场的引领。

灯光、幕布:xx、xx。

音响:xx(xx工会)。

场务(包括器材保管):xx带学生两名。

服装:xx、xx、xx、xx、xx。

化妆: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入队仪式、学生集合、会场纪律、场地卫生:xx

摄像:xx宣传部

摄影:xx、xx

主持人:xx、xx、xx、xx。

活动中心入口秩序:xx集团公司保安

(三)活动收尾工作:

全体男教师和六年级男生。

(四)紧急情况处置预案见《xx小学活动中心大型集体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五、 活动场地、时间安排:

2011年6月1日上午8:30,xx职工活动中心。

六、参加人员:

学校全体师生。(学生423人,教职工28人。)另外向学生家长、部分领导、嘉宾发出邀请。

七、活动步骤:

(一)、筹备阶段(4月底到5月底)

1、召开筹备会,定方案。

2、评审组审看各班推荐节目,定节目单。

3、服装、道具、配乐编辑制作、刻盘等物资准备。

4、少先队入队仪式训练。

5、节目彩排。

第12篇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堂的课时安排比较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和体验,而舞蹈本身就需要学生多练习、多体会,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只需安排少量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练习,自己在旁边观察与指导。同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所从事的是幼教工作,所以教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今后的教育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有时候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舞蹈排练中,与学生共舞,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舞蹈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创编舞蹈,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艺术感悟、生活经历等都融入到舞蹈中,使得所演绎的舞蹈既充满艺术美。此外,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对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接受能力并不完全了解,所以在舞蹈教学中也应渗透幼儿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游戏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等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舞蹈。中职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的幼儿园合作,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短暂实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也能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幼教职业,明确自身的未来职业方向。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每位学生提高

当新生进入中职学校时,在舞蹈教学课堂上,就应该由专业的舞蹈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舞蹈基础展开一系列的摸底与评估,可以通过口头询问、集体考察或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此前的舞蹈学习状况。教师结合学生的舞蹈基础状况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不同类型的舞蹈课时,尽量从舞动基础开始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舞蹈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舞蹈基础等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实行因材施教。例如,可以把任务教学法与分层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结合学生的舞蹈基础,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舞蹈基础良好、无舞蹈基础但身体素质良好和无舞蹈基础且身体素质不佳等,教师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舞蹈基本功练习方案,并引导和督促学生按照练习计划积极练习,且需要做好练习记录。给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用任务作为导向驱动学生用心练习舞蹈,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交流与互助。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种综合教学法的效果十分明显,在学生的任务报告中,看到学生详细地记录了舞蹈练习的情况,包括自己的进步与不足、重难点动作、身体的变化、柔韧度的变化等等,还有些同学记录到与同学互帮互助的温馨与感动。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表扬他们在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再次分层,这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渗透舞蹈文化教学,增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舞蹈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更需要让学生深刻地体味到舞蹈艺术的魅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进一步增强舞蹈的表演效果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学习舞蹈文化,就能让他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与了解舞蹈,丰富自身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情感,便于自身舞蹈表演与舞蹈创作。教师要重视舞蹈文化的教学,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从中感悟到丰富的正面情感,从而可以使他们的内心情感得到发展和提升。例如,在完成民族舞的基本动作和芭蕾舞基本手位的教学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平均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出小组长,让各个小组自行编排舞蹈,一周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还要求学生在编排和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参与行为。在各个小组正式表演时,教师主要承担拍摄和拍照的工作,记录下每个小组的学生的表现,并由学生选出表演优秀的照片,进行集中展示,向学校申请可以在校园文化展示栏中进行展示。这样的方式,就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舞蹈文化,能够带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地学习舞蹈、表演舞蹈,激发内心的情感,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能力。

四、总结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重点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引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地创编舞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促进每位学生的全方面提高,进而让他们能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教育好每一位幼儿。

作者:李坤 单位:黑龙江密山文化馆

参考文献:

[1]金羽丹.浅析舞蹈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