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6 23:3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习目的:
⒈巩固和加强汽车构造和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⒉使学生掌握汽车总成、各零部件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拆装方法和步骤及注意事项;
⒊学习正确使用拆装设备、工具、量具的方法;
⒋了解安全操作常识,熟悉零部件拆装后的正确放置、分类及清洗方法,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产习惯。
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要求:
1.学会汽车常用拆装工具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2.学会汽车的总体拆装、调整和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正确拆装
3.学会汽车的主要零部件的检查测量
4.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基本工作原理
5.理解汽车各组成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实习常用工具:
普通扳手、螺钉旋具、锤子、手钳。
二、实习内容
掌握汽车的传动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中各主要零部件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拆卸、装配和调整方面的操作。
(一)变速器的拆装
先将外部螺钉旋下,然后拆下变速器外壳,观察变速器的安装位置以及与发动机的联结关系。了解变速器操纵机构的结构特点,观察各挡位齿轮的传递方式,然后拆下齿轮对变速器进行清洗,在清洗完以后,在老师详细讲解完工作原理后把各个零部件重新组装起来。
(二)离合器的拆卸
在变速箱体中拆下离和器总成:先拆下离合器盖与飞轮联接螺栓,然后将离和器从飞轮上去下。
仔细观察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熟悉各零部件的名称和作用。同样在了解完其工作原理后对其进行清洗并按要求组装起来。
(三)发动机的拆装
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五个人一组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我们小组拆的是一个四缸直列水冷式发动机,先按要求拆下化油器,由于时间原因,对化油器内部零件没有进行拆装,不过事先我们已经拆装过化油器,这里就没有特别要求。然后卸下分电器等外部零部件,拆下电动机和发电机等组件。然后拆下进,排气只管,卸下气缸罩,然后把两侧的汽油泵以及节温器,这样发动机外部组件基本拆卸完毕。
然后按如下要求拆卸机体组件
1)拆下气缸盖13固定螺钉,注意螺钉应从两端向中间交叉旋松,并且分3次才卸下螺钉。
2)抬下气缸盖。
3)取下气缸垫,注意气缸垫的安装朝向。
4)旋松油底壳20的放油螺钉,放出油底壳内机油。
5)翻转发动机,拆卸油底壳固定螺钉(注意螺钉也应从两端向中间旋松)。拆下油底壳和油底壳密封垫。
6)旋松机油粗滤清器固定螺钉,拆卸机油滤清器、机油泵链轮和机油泵。
2、拆卸发动机活塞连杆组
1)转动曲轴,使发动机1、4缸活塞处于下止点。
2)分别拆卸1、4缸的连杆的紧固螺母,去下连杆轴承盖,注意连杆配对记号,并按顺序放好。
3)用橡胶锤或锤子木柄分别推出1、4缸的活塞连杆组件,用手在气缸出口接住并取出活塞连杆组件,注意活塞安装方向。
4)将连杆轴承盖,连杆螺栓,螺母按原位置装回,不同缸的连杆不能互相调换。
5)用样方法拆卸2、3缸的活塞连杆组。
3、拆卸发动机曲轴飞轮组
1)旋松飞轮紧固螺钉,拆卸飞轮,飞轮比较重,拆卸时注意安全。
2)拆卸曲轴前端和后端密封凸缘及油封。
3)按课本要求所示从两端到中间旋松曲轴主轴承盖紧固螺钉,并注意主轴承盖的装配记号与朝向,不同缸的主轴承盖及轴瓦不能互相调换。
4)抬下曲轴,再将主轴承盖及垫片按原位装回,并将固定螺钉拧入少许。注意曲轴推力轴承的定位及开口的安装方向。
3、发动机零部件清洗
1)清除发动机零部件的所有油泥和污垢,刮除气缸、气缸盖及活塞积炭。
2)在专用油池中清洗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是活塞连杆组件和曲轴飞轮组件。
4、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多媒体教室,并观看了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及各组件的功能,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更一步了解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5、发动机总体安装
1)按照发动机拆卸的相反顺序安装所有零部件。
2)安装注意事项如下:
1.安装活塞连杆组件和曲轴飞轮组件时,应该特别注意互相配合运动表面的高度清洁,并于装配时在相互配合的运动表面上涂抹机油。
2.各配对的零部件不能相互调换,安装方向也应该正确。
3.各零部件应按规定力矩和方法拧紧,并且按两到三次拧紧。
4.活塞连杆组件装入气缸前,应使用专用工具将活塞环夹紧,再用锤子木柄将活塞组件推入气缸。
5.安装正时齿轮带时,应注意使曲轴正时齿形带轮位置与机体记号对齐并与凸轮轴正时齿形带轮的位置配合正确。
6、拆装完后将所有工具及地面清理一遍,整个拆装实习才基本结束。
【关键词】PBL教学法 汽车销售 实训课程 开发
纵观目前我国汽车营销专业实训课程的形式主要有以下类型:采用计算机模拟汽车营销工作环境的汽车营销软件实训课程;在学生已经完汽车营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安排学生下厂实训;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内汽车营销企业等。以上三种主流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方式都有其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因此,本文试图将众人的眼光重新聚焦于课堂教学,探讨能否用相对较低的成本、专业的教学管理达到较好的汽车营销实训教学效果。在此我试图采用PBL教学法对汽车营销实训课程进行重新塑造。
一、PBL的概念与实现要素
1.PBL的概念。PBL即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是一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方式,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的,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2.PBL应用于汽车营销实训教学的可能性。PBL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式,PBL要求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引导作用:在汽车营销专业实训教学中运用PBL是把每堂课抽象为一个教学目标,再把这个总教学目标细分为若干具体的问题,使每位学生围绕问题去学习,让学生感觉不到填鸭式课堂教学的痛苦,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喜悦。同时PBL教学法强调将课堂学习设计为真实的工作场景,力图将工作中的任务还原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了解此刻学习的知识对于今后的工作是有用的和必要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基于PBL教学法的汽车营销专业实训课程的基本要素。(1)在汽车营销专业实训课程PBL教学法中是以汽车营销专业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问题为主轴进行架构的。(2)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汽车营销专业问题必须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专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3)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基于PBL教学法的汽车营销专业实训课程必须居于辅助地位,代之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写作技巧。(4)在基于PBL教学法的汽车营销专业实训课程中要明确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学生必须担负起自主学习的责任,教师只是作为指导学生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5)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个问题完成以及每个课程单元结束后都要及时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的评价,这样更加有利于控制教学进程和有效巩固已学习的知识。
二、基于PBL教学法开发汽车销售专业实训实例
1.PBL教学法的实施步骤。教师课前提出问题——课程场景再现 ——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教师备课中,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教学视频等,然后编写案例,结合案例提出问题,课前一周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同学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后,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同学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
2.基于PBL教学法的《汽车营销实训》过程设计。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1)结合本节课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并适当考虑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2)在简要介绍本节课主要内容之后,播放一段汽车4S店专业服务人员接待顾客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汽车销售人员实际工作环境,并对所要回答的问题有个初步的认识。(3)在课堂上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结合课本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4)各小组讨论完毕后根据问题进行总结汇报,原则上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发言。(5)由其它组的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回答不充分之处,并由改组同学根据别人的补充重新进行分析、讨论、回答。(6)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三、PBL广泛用于汽车销售实训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1.PBL应用于汽车销售实训课程的优点。首先,在汽车销售实训课程中PBL为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其次,在教学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 第三,它不仅对理论学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们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汽车制造?校内实训?任务驱动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连续5年汽车产销位列全世界第一,这就给汽车制造类中等职业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职业教育的实训结构、模式与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为此,实训教学的改革就成为必然。
一、汽车制造类专业校内实训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在企业面试中,学生对企业岗位能力的认知是学生能否面试成功的关键一环。因此,汽车制造类专业学生在上岗前进行的实训项目对他们职业生涯能否成功迈出第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我们目前的实训教学却很难达到上岗前的培养目标。
首先,现在的实训课堂是三四个老师带领四十几个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其组织分组、学生管理、实训教学全靠老师来实现。一名实训教师往往管理十几名学生,这样,学生实训经常是爱学习的学生听讲,不爱学习的学生懈怠,因此造成了只有几个学生动手,大多数学生休息的现象。老师也经常是顾东顾不了西,成了“牧羊人”。
其次,学生操作没有目的,缺乏实训目标,实训时要么一起动手,要么不知从何下手。学生对实训往往停留在表面,对实训过程或实训设备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很短。再加之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就导致出现了典型的只会看热闹、不会看门道的现象。这样,学生在实训车间坐不住,时间长了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第三,如果要全程仿制汽车制造生产现场,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场地,这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承受不起的,所以很多学校只是利用几辆汽车进行拆装实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缺乏生产现场氛围,难以进入实训角色,因此就更不愿意动手练习了。
二、汽车制造类中职学校采用任务驱动式校内实训的尝试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我们在总结多年校内实训经验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内的汽车制造厂和汽车维修厂进行调研,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汽车制造类校内实训方法,并在最近的实训教学中进行了实验。
首先,构建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汽车制造类“基于岗位需求”的实训项目。
我们结合沈阳市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职业岗位工作的需求,构建了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基于岗位需求的任务引领型”实训项目。重新设计汽车制造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引进一小段生产线,生产工位采用独立式设计,在需要时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保证了既能进行独立操作也能进行连续操作。实训项目的内容是前期调研时根据制造厂和维修厂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的,其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和修理中常见的部位。项目内容有汽车车门拆装与修理、汽车空调拆装与检修、汽车前大灯拆装与检测、汽车座椅拆装、汽车仪表板拆装与检修、汽车外包围的拆装和雨刮器等附件的拆装。
其次,以“有用、实用、够用、有效、先进”十字方针为实训宗旨。
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分析,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下按工艺流程的各个工序依次进行训练,加强专业实训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即“以岗位要求为主导,以实践为主线”的汽车制造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专业与职业一体。
第三,实训车间实行企业化管理,感受企业管理氛围,养成职业习惯。
实训车间的企业化管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融入了企业元素。如:领料、回料完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这样学生在学校就知道以后工作时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领料时填写领料单,返料时填写回料单,这样就保证了出入库管理的数据化和环境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实训车间的数字化管理。这样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到企业化氛围,养成职业习惯,熟悉岗位要求。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096-02
计算机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兴教学技术与策略的发展,“微课”成为新时期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优势上看,“微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认知生活习惯特征,并且具有可重复性、高针对性以及共享性,对传统教学辅助、现代探究式教学均具有关键作用。在我国以现代化技能人才为培养目的的中职教育发展进程中,“微课”更是具有研究与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移动电子端与网络通信的发展与普及背景下,教学被赋予了新的目的与方法,因此,教育范畴内凭借“微观基础教育模式”衍生出“微课”概念,激起了教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探讨。笔者认为,基于微观教学法的“微课”策略对中职学校“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而言具有较高的教学研究价值,如何充分发挥“微课”优势培养出现代化汽车领域技术人才,应引起现代化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一、微观教学法与“微课”
微观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模式的范畴内概念,主要指教学围绕具体问题展开,通过直接、针对性的方式完成某部分知识点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微课”是在微观教学法基础上依赖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模式,现阶段以视频为主要格式,具有教学内容少、资源质量高、可视化以及主题突出等特征,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研究与应用价值。
二、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故障诊断”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中的重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汽车故障表现判断其故障部位的能力,是汽车维修技能形成的基础环节,通常以实训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经验性特征。但现阶段中职学校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教学仍存在部分问题,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1)“重理论轻实践”,教师仍将大部分精力置于理论教学上,企图使学生通过记忆“汽车故障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的;(2)无法兼顾不同学生在汽车故障知识体系中薄弱环节的特殊性,“一刀切”教学模式不利于实用性技术人才的培养;(3)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具有较高灵活性的“汽车故障诊断”课程契合度下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混沌”现象。
三、如何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训教学中应用“微课”
(一)“微课”导入,引发讨论
“汽车故障诊断”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的基础应首先在于包括发动机、底盘、电气以及车身等在内的模块结构;教师应使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达到通过汽车表象进行具体故障部位判断的水准,并进一步通过具体故障部位的观察与测试完成故障原因、维修思路等方面的评估。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在实训课堂的导入环节可充分借助“微课”模式进行策略完善。实训课程的导入具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前进行知识的充分提取,并在形成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入思考模式;同时也应具备实训课程特有的实践优势。
例如,教师在实训课堂前呈现“一辆2012款卡罗拉轿车在长时间运行后,处于怠速状态,但出现了发动机过热,电动风扇停止情况”的故障微课案例,通过远程教育技术使学生在各个电脑端或手机端获取微课资源;在浏览微课资源的基础上,学生应完成故障原因的上报任务,例如,学生将“风扇电机故障损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损坏”以及“风扇保险丝熔断”等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上报;此时,学生多处于具体的故障知识回忆中,无法从整体上全面考虑各种故障可能性,教师可顺势展开课堂自由讨论活动,并及时参与总结,使学生在头脑风暴模式中快速思考。随后,教师通过远程操控各学生的电脑端,在微课的播放过程中使用阶段式解截屏的方式进行具体引导,使学生根据“故障现象――故障部位――故障点”的思路进行各分支思考,以此规范学生的判断思路。“微课”导入的本质目的在于从“实践现象”入手开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非从纯理论入手,符合实训课程的根本要求。
(二)基于微课的“汽车故障诊断”实训
实训环节是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教师可利用“微课”模式完善传统实训课堂中“故障种类多、解决途径多、知识结构不明确”的缺陷,使“汽车故障诊断”的教学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使学生对汽车故障的判断更具体、全面。其中,教师可首先借助“微课”的可视化优势,进行“配套式”的微课设计。如,将“电机供电故障的案例”通过视频截取制作成合集,使学生从动态角度获取该故障发生时的具体表现,为其实践能力提供真实情境。在“真实案例”的微课资源基础上,制作包括“继电器检查与排除”“温度传感器检查与排除”“保险丝的检查与排除”等在内的故障判断类分支微课,使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拓扑式”的故障评判认知结构,由此提高实训课程的有效性。另外,在“学习式”的配套微课资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汽车故障诊断实践中的技术水平,教师可开拓“探究式”的微课模式。例如,呈现“奇瑞出租型(49000km)急加速熄火,且行驶中发冲,故障灯正常”的微课视频案例,使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故障讨论分析,并在讨论过程中形成分析思路与解决方案。如“(1)使用专用诊断仪诊断,观察故障码输出以及怠速数据流参数;(2)加速踩刹车,判断刹车力度;(3)测加速状态下数据流,观察进气压力”的分析方案,以及“因进气压力异常,判断为压力传感器故障,采取更换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维修策略”的解决方案。总之,教师在利用“微课”完善实训教学时,要避免进入形式主义误区,只有遵循教学规律的优化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的本质价值。
(三)“微课”模式的复习体系
关键词:汽车底盘;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加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步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紧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方向,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功能是培养生产一线从事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检测维修、检测设备的使用、汽车底盘维护保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汽车底盘的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的名称、基本结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实训项目进行训练,学会汽车底盘维护、总成拆卸、零件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熟练掌握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等操作技能。
1.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直接用于课堂教学,2011年我们建设了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室,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与轿车底盘、微型客车底盘、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转向器、组合维修工具等结合为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的教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生产性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只能提供有限的车型和模拟故障,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所学即为社会所需。2012年我们与浙江众泰汽车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三年来每届汽车专业的2个工学班都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汽车底盘生产顶岗实习。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新进教师必须先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年,期满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目前汽车维修专业7名教师中4人获得汽车维修技师证书,3人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5名教师成为扬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汽车维修高级或中级考评员。
3.教学的基本方法多样化建设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训练。课程共分为“四个项目”“十七个任务”来完成。 例如,“四个项目”是:①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②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③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④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对于不同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基本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一边是教学PPT的展示,一边就是所讲内容的实物,通过讲解相关内容及实物演示操作,总结并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有重点、有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汽车底盘维修中实际的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4)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练习,通过操作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练习时强调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都做记录,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5)分层递进的教学法。在变速器教学中,先学习桑塔纳2000型轿车二轴四挡手动变速器,再学习东风EQ1092型三轴五挡汽车变速器,最后学习难度较高的自动变速器。三个层次之间采用层层过关形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完成第一层次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否则只能停留在原地。
4.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上,理与实交替进行,相互贯通。底盘理论基础知识与底盘系统总成实物认知,相互对应与结合,一边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一边展示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学生学习时直接面对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不再需要想象,也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底盘系统总成实物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与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底盘总成检测维修所需的实践技能训练相互融合,所学理论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实学习是一体的,在一个教学任务(如2个课时)中,其中理论基础教学占40%,教师示范占15%, 学生实际操作占40%,总结、评价占5%左右。为了强化技能,我们还设计了一整周的底盘总成件的拆装,通过一周的实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在项目引导下,将汽车底盘的专业理论教学融入实习、实训教学之中,整周实训由理实两位老师搭档共同指导,学生在完成实训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应的理论知识的相关作业,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
5.“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信息化教学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丰富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正向教学过程信息化迈进。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件PPT、教学视频、案例与习题、学习指南、实训项目与实训指导、试题库、教学参考资料全部上传到“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并借助“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将该平台空间中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以提升我们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水平。
总之,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强化技能,使之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国家合格的蓝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宝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课程设计 职业能力分析 教学任务
中图分类号:U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175-02
1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来源于就业岗位群
(1)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内容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汽车系,在进行汽车职业能力分析时首先对汽车生产企业及维修公司进行调研和技术咨询。分别对沈阳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北盛(沈阳)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辽宁汇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宝马4S店、福特4S店、一汽奥迪4S店等进行专业调研和课程研讨论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课程的教学目标。
(2)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维护保养、故障诊断和修理作业。包括以下任务内容完成:①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②拆装更换发动机正时带或正时链条;③清洁发动机压力油道;④拆装检测发动机汽缸盖及更换发动机缸垫;⑤拆装检测发动机凸轮轴及轴承;⑥z测发动机汽缸体;⑦拆装检测汽车发动机曲轴及轴承;⑧拆装检测发动机机油泵;⑨拆装检测发动机活塞连杆组;⑩拆装检测发动机气门组;拆装检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的拆装。
(3)该课程是根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的教学指导大纲开发而成。以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和原理为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各个总成的构造。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知识由课堂上课老师讲授,发动机各个总成结构及各个零部件结构和装配关系由实训教师讲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学与做”的教学模式。
(4)在实训操作中将课程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任务,将每个实训任务分成若干个操作步骤,实训教师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要求逐步操作演练。依照4S店维修实际操作安排实训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训中按照每个实训任务的实训步骤来规范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训操作中更加规范化,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开发探索
(1)此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各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来设计的,学生以学习发动机构造及原理为基础,完成发动机总成拆装为目的。最终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汽发动机结构,独立或协作完成不同类型发动机拆装能力。
(2)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②学习目标;③任务描述;④任务分析;⑤任务准备;⑥学、教、做、评、练等6个环节。学生通过“学”:学习本任务的基本知识和零部件的基本结构;“教”:实训老师首先在实训场地现场操作,按照实训步骤细致规范拆装,学生见习;“做”学生首先填写实训老师的拆装操作步骤记录卡,然后模仿实训老师的操作过程进行做;“评”实训老师根据拆装过程评分卡的评分标准给做的学生评分;“练”为了巩固掌握学习的知识,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供学生练习。例如:对任务一――发动机外部附件拆装及认知课程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①认识发动机外部附件。
②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
③掌握发动机外部附件装配。
④掌握发动机各部件的安装位置。
⑤掌握发动机各部件拆装工艺流程。
任务描述:发动机外部附件主要由发电机、起动机、节气门组件、进气歧管、氧传感器、排气歧管、机油滤清器、空调泵、碳罐电磁阀、PCV阀等组成。拆装时严格按照发动机维修手册进行。
任务分析:发动机附件都是结构复杂的零件或总成。附件通常都采用螺栓、螺母,螺钉与发动机的机体是连接的,拆卸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防止零件和工具掉下,把拆卸的部件及螺栓摆放整齐。
任务准备:直列四缸4A13VVT型发动机一台,发动机拆装工具一套,零件摆放案台两台,发动机维修手册一本。
学生首先学习发动机外部附件基本结构、作用、材质、安装位置。
教学生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过程,技能训练由实训老师首先现场操作,学生见习,基本训练如下:(1)发动机拆卸部件的选择;(2)发动机拆卸工具的选择;(3)发动机拆卸过程及部件的摆放。
学生做:模仿实训老师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以直列四缸4A13VVT发动机外部附件拆卸工艺流程为例,一切过程要严格遵循维修手册进行。按照表拆卸发动机附件过程记录卡的相关要求,进行部件的拆卸。(1)学生首先填写拆卸发动机附件的顺序;(2)拆卸附件和工具的选择;(3)拆卸附件及螺钉螺母的摆放;(4)工具的清洁;(5)实训场地的清洁。
实训老师评:给学生拆卸发动机外部附件过程进行评分,主要考察操作关键步骤、拆卸注意事项、零件和工具摆放是否整齐、工具的清洁和实训场地的清洁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环节,学生掌握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正确的拆装方法、拆装工具的选用和使用、零件和工具的摆放,会查阅相关发动机维修手册,了解拆装过程注意事项。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课设计特点
在上述的课程体系中,教师针对学习目标探索出学习任务,更加接近生产厂或4S店实际工作要求,体现了“学”“工”结合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念。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实施的载体,这些载体就体现实训活动内容,这些实训活动内容是对生产厂或4S店维修工作过程的模拟体现。
4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1)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服务的对象是该地区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在辽宁沈阳地区乃至全国都处于发展的地位,汽车产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就决定中等职业教育方向和课程设计内容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2)中等职业教育受教育的人群特点: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3)中职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发掘他们活波好动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在实训中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教学,正时皮带,更换方案设计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下面以正时皮带的更换为例,怎样在发动机实训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的设计
正时皮带(Timing belt )是发动机配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曲轴的连接并配合一定的传动比来保证进、排气时间的准确。正时皮带属于橡胶部件,随着发动机工作时间的增加,正时皮带和正时皮带的附件,如正时皮带张紧轮、正时皮带张紧器和水泵等都会发生磨损或老化。因此要定期检查、更换皮带。一般在车辆行驶到6万~10万公里时应该更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要面临给客户进行正时皮带的检查与更换任务,因此,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如何检查汽车发动机的正时皮带及其相关部件,还要掌握其更换的正确方法,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本课程以一辆行驶6万公里的现代伊兰特轿车,需要更换正时皮带作为课程的导入。首先通过PPT介绍所需更换正时皮带的汽车的基本情况,介绍汽车发动机正时皮带的使用周期,当它出现问题以后会带来什么后果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介绍汽车发动机正时皮带的相关知识内容,如什么是正时皮带,它的作用是什么等知识,同时展示与正时皮带相关的部件并做介绍,接下来介绍更换汽车发动机正时皮带所需的工量具及相关的注意事项,最后归纳总结要表达的问题,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要做什么,这样做是解决实际维修中的什么问题等。
知识介绍完成后,老师先给学生做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操作示范,边操作边详细讲解相关部件的知识内容及检查维修的方法,让学生能直观形象的了解正时皮带及相关部件,然后学生依据制定的项目方案完成相关的实训操作任务。操作完成后,可以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整体评价,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给学生以信心。教师在示范和学生在实训时,一定要时刻贯彻6S管理,规范操作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项目教学的组织
1、进行分组。本课程的项目是以小组为实训单位完成项目计划。在课前首先根据班级人数及学校的实训条件来分成几个小组,一般一个小组5-6人,实行组长负责制。教师作为项目的技术总监,先培训各个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对各小组进行实训分工并指导实训操作。
2、明确任务。派发检查维修工单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了解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的目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实训内容及要求等内容。
3、确定实训操作步骤。各小组围绕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项目,由各组组长分配工作任务,设计制定本组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的方案。方案要形成书面的文字,并能指导实训操作。教师在此过程中,深入各组,指导检查任务书的制定情况,引导学生,鼓励学生。
三、项目教学的实施
在汽车正时皮带检查更换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小组围绕该项目的任务展开,按照制定的工作步骤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查,指导学生完成此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相关部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方法及基本维修技能。让学生最终达到能对汽车正时皮带进行检查及更换的目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项目教学的评估
首先由小组推选一名成员做本组设计方案的优化总结,时间2-3分钟;然后由其他小组推选代表进行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小组制定的方案,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操作步骤合理性、注意事项和6S管理的要求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时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要到小组,要到个人,以鼓励为主。
五、项目实训的评价标准
每个实训项目的完整操作都有一个评价标准或评分标准,让学生能对照标准,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还有哪些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以便下次改进,使其不断规范操作,提高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素养。我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汽车正时皮带的检查更换操作进行评价。1、安全文明2、安全文明生产3、工量具准备与检查4、正时皮带拆卸5、正时皮带更换、安装6、工单填写
在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采用项目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书本黑板讲,学生全在纸上练”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把教学项目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接起来,实施情景教学,有利于教学的组织,有利于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
关键词:实践教学;岗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5-02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岗位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是完成某项工作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主要包括思维、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及继续学习、创新、独立制定计划能力等。社会能力指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进入社会后适应社会能力、与同事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称职业综合能力或关键能力。如果能够同时掌握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那么在职业行动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岗位职业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或胜任某个工作岗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人的发展和创造的基础,没有岗位职业能力或岗位能力低下,就不能达到某个工作岗位的要求,不能胜任该工作岗位。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是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可分为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它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汽车专业具有理论性、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特点。如何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1.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课程比重。汽运专业主要是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综合应用能力强、满足市场需求的汽车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抓好实践教学环节。从市场所需的汽车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来看,该专业必需具有较扎实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汽车专业的检测、维修及试验测试等方面系统的专门知识。然而我们的学生由于缺少实战机会,导致实战能力缺乏,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马上进入岗位角色。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通过到行业、企业进行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认真听取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1)实践教学及时调整,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实践教学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际工作与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作用;二是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实践环节相统一,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2)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校企合作企业是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学生不仅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综合实践实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在校企合作企业的实习,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学生每一次去企业实习,不仅能直接了解具体工作岗位的技术要求,而且还能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
3.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贴近学生未来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一定的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一定的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某种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具体体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顶岗实习等方面。(1)建设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模拟仿真训练及基本技能训练,逐步形成一套环境真实、系统性强、仿真程度高、能满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此我院建立了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实训室、汽车仿真实训室及汽车营销展厅等的专门技能训练;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汽车营销等汽车专业课分别进行为期整周的专业课程实训,以及小学期、“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汽车维修实践实训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同时还建设有综合实训室,不仅训练学生的专项能力而且同时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建设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与多家汽车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进入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习期间企业与学院共同管理好实习学生,为此建立了实习学生全程跟踪制度,在学生实习期间,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有专门的专业老师进行跟踪指导,并且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指导。学生通过与企业员工共同学习、工作,不仅从企业员工中学习实践经验,掌握实践本领,而且,学习企业文化,学习在学校学习中所学习不到的知识。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完成实习月志,将实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为以后的工作学习积累经验,建立踏上工作岗位,可以尽快的融入其中,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做好顶岗实习安排。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直接接触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售后服务等实际工作岗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结束,每位学生需写出实习心得,总结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案例,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能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4)逐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实践效果的重要途径。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实训实践环节来设计,该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自评,学生在实践实训学习过程当中,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按时按量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任务,写出实习报告和心得感受,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总结经验,给自己测评打分;二是小组互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相互讨论、互相学习,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对各个成员的表现,小组成员采取评议的方式相互测评打分;三是实训指导教师综合考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能力,完成任务及操作水平的情况综合测评打分。通过三方面的综合测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争取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实践效果有一个客观、全面、真实的评价。
通过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核心,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汽车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J].今日科苑,2009,(20).
[2]张龙.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9).
[3]秦敬祥.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J].现代教育科学,2010,(4).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汽车类专业在各类高职院校中已有一段较长的发展时间,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检测与维修行业技术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高职教育以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动手、懂操作,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而实训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但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绝不只是简单的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时间就可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积极主动的经营管理能力等的培养更为重要。笔者根据汽车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汽车类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 、明确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汽车类学生培养目标,将从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逐步转向为以能力培养为主;
从传统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从重理论轻实训转向理论与实训
并重,突出实训教学转变。同时改变实训教学形式,使实训教学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
职业岗位;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从学生按老师旨意按部就班地完成实训项目到学生自主选
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和工作适应能力。
二、转变教学模式
改革目标在实训教学模式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建设优质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进一步采取学做、讨论等灵活教学方式,把实际工作状态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零距离,也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有力保证。在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达到“教学能做到,企业也需要”,在设置基本教学任务和知识点上,注重培养学生技能训练、强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时“出炉即成钢”是学校育人的最终目的。
例如以汽车4S企业实际操作工作过程或流程为教学主线,在实际工作的每个环节中体现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理论和实践分开教学的模式。还可以构建企业工作环境教学场地,打破传统实训教室单一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融入到企业实际工作环境里。课程上以企业岗位真实情景与专业实训课程融合,培养学生技能的发展,并以实际工作过程构建实训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可以把每一工作流程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教学环节的考核,及时检验掌握教学与学习的效果,更加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
三、完善实训教学体系
汽车类专业是一个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措施。需要根据汽车维修岗位内容安排课程内容,要求使学生掌握汽车结构知识和对汽车进行正确、熟练的拆装和调整;培养学生基本的汽车维修能力和车辆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锻炼学生解决问题、技术管理及创新的综合能力。对每一阶段的能力培养标准可分解为项目的形式融合到课程和实习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操作训练体系,符合汽车维修企业用工需求。形成较合理的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另外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汽车类专业的实训教学效果。首先,在新生入学之初,就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单位参观,了解企业概况、行业前景、生产过程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兴趣。其次,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安排社会调查、实训活动,活动结束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归纳总结以及写作能力。最后,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条件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同时,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使学生更贴近职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要不断提高汽车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就要求建立高素质的汽车专业实训教师队伍,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直接的生产技术指导。首先,学校应重视年轻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使他们树立职业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其次,学校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进修条件,为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定期到有关企业顶岗锻炼,增加教师的生产实训与管理经验,加快现有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担任一定的技术职务;同时建立教师专业教研和培训制度,加强对汽车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导,鼓励年轻教师向经验丰富、技术先进的同行学习,以提高教学水平。再次,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公司、企业实训能力强的专家与教师共同担任实训教学指导教师,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对综合性实训课程必须有企业从业经验,在技术和管理上能独挡一面的真正的双师教师担任,因为大部分这类教师都是来自于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来指导学生如何全面地处理好实训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使学生所学知识予以延伸和拓展,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五、完善实训考核
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在校内实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机会,因此在实训教学内容上,增加仿真模拟性实训,减少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在校内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增加实训的综合性、开发性,突出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思维方式的培养。
实训考核可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学校的检验,既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程度,又考核职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创新能力的初步形成情况。教师根据实训项目建立内容丰富的实训考核题库,考核内容分口述题和操作题。将实训考核成绩在该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40%-50%。在实训开始时就明确所应掌握的内容以及考核的要求,促使学生注意知识积累和操作技能锻炼。考核采用抽签定题,独立完成的考核方法。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二是社会的检验,由学校创造条件建立职业技术考核鉴定站或让学生到社会上参加相应的职业岗位技术等级考核,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取得“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六、加强实训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实训设备的选择,在实训室设备采购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在设备采购前,要制订出整个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②采购的具体设备与教学内容相符合;③采购的具体设备应当和主流车型相吻合;④对准备采购设备的技术指标指定要准确和详细,最好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⑤在招标过程中要制定好对供应商的评价标准,在可能的情况下,以技术标准优先,选择与实际维修行业吻合,并具有一定先进性的设备;⑥严把设备验收关,在验收小组采用专业技术人员、实训教师、理论教师和有关资产管理部门组成;⑦实训教学场地布置构建维修企业式的汽车总成维护和修理等工作流程的实训教学环境,布置按照汽车4S维修厂标准,墙面设立汽车厂商的企业文化,场地布置要求符合汽车市场中各主流汽车厂家的维护规范及要求,对整个实训室实行5S管理。
校外实训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对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校外实训基地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管理在当地行业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②在实训基地必须有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要建立相应的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巡视管理与技术指导工作;③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学校选派优秀的老师去企业进行培训,同时企业也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
【关键词】“三个统一”模式 项目化 工程实践
液压与气压传动无论在高职还是本科都是重点科目,而这门课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比如挖掘机,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很多都用到了液压气压传动技术。而液压课程涉及到流体力学,公式推导时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高等数学公式,还有一些零部件内部结构图比较复杂难以看清,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分离,导致了教学效率的浪费,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无法产生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1 教学现状
1.1液压课程基于比较抽象的流体力学知识
液压的课程不能不涉及到比较抽象的力学知识,一些比较复杂的公式推导,如伯努利方程。这是都是很难理解的,同时涉及到很多的参数符号,导致高职的学生基本没法理解,知道导致没有兴趣去学习后面的内容,迎难而退,放弃学习这门课程。
1.2实训与理论分离
理论与实际分离是比较传统的模式,针对现在的高职学生,则不是很适合。因为他们在课余时间很少有动力去预习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经过几天,知识内容就剩10~20%。再去实训相当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工作量,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效果也就一般。
1.3实训设备不够系统化
现在的液压实训往往是几个模型零件加上几个简单回路的液压试验台。零部件往往和实际工程中的不太一样,往往很少考虑到密封等一些实际中必须要考虑的性能。实训平台具有不错的使用价值,尤其对液压回路设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容易脱离实际应用而且实训平台相对我们工程实践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导致以后工作或者实习时,不能很好适应。总体感觉这些设备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化。
2 “三个统一”教学模式
2.1“三个统一”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根据各个高校的在其他课程中改革的经验,笔者提出“三个统一”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教学与练习统一,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2.1.1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举例:很多液压课是理论与实际分离,比如简单的液压油性质的,讲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恩氏黏度一讲迷糊了好多学生,我们现在简单的拿几种汽车上的液压油对比形象而直接,而且实用。
2.1.2教学与练习统一
我们把这个分成了八个项目,(1)汽车液压千斤顶的拆装。(2)液压油的认识 通过识别各种液体来加深油液的印象 (3)液压泵拆装。在拆装过程中,让他们了解液压泵的结构原理。(4)液压缸的拆装。通过对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执行机构液压缸的特点。(5)电磁换向阀和单向阀。(6)压力调节阀的拆装。(7)辅助元件拆装。通过对汽车一些过滤器,邮箱等拆装来了解液压辅助元件。(8)回路设计。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压力调节、速度调节回路。
把学习内容引入到具体的拆装实训中,通过具体的实用的零部件拆装来掌握液压的基本知识。
2.1.3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主要是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把理论上课的课堂与实操场地相统一。
2.2课程内容改革
液压传统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液压力学基础:一是通过液压千斤顶拆装,讲解为何省力的原因以及千斤顶内部结构。二是通过各种油品来介绍液压油的各种特性如液压油的粘性。
液压动力机构:引入各种泵拆装以及测量,如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通过泵的测量维修要求,来了解泵工作原理。引入各种常见的故障来加深泵结构的理解。
液压控制部分:引入汽车中的电磁阀、单向阀。通过这几种阀的拆装,来掌握其结构原理和控制方式。
执行机构:引入汽车中的齿轮齿条转向机和制动缸拆装与维修。一个是通过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其结构特点。第二个是看转向机怎么切换方向,也就是油路怎么切换来实现左转还是右转。
液压辅助装置:汽车中有很多的过滤器,油箱,管路来了解辅助装置。适当介绍下各种过滤的精度。比如机油集滤器有的是网式结构而空气过滤是纸质。这样对比就比较形象生动。
液压实例:通过汽车中的制动回路、冷却水循环来讲解液压实例。通过在实车上找到一个液压系统的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辅助元件等来了解一个系统的设计应该要考虑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 具体实例
齿轮泵学习,我们的学习齿轮泵这个内容步骤要求是:
(1)拆装。(2)测量,主要是测量间隙,用塞尺测量齿顶面与齿轮泵壳体内壁的间隙,测量齿轮与齿轮的啮合间隙。测量泵盖与齿轮端面的间隙。这三者影响齿轮的泄漏和工作效率,所以都需要测量。(3)工作原理,通过实物的对照分析,总结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4)提问。通过实际的结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A齿轮泵油压入口出口B齿轮泵中间的卸荷槽的设计理念 C齿轮泵工作原理D通过结构分析,尝试着得出齿轮泵的工作特点,如工作的脉动、困油现象。(5)课堂总结。学生之间的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来回答以上问题。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原理再实训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适当的分析能力。
4 结语
笔者在从事了几年的液压主讲老师和几年企业中从事气压与液压的工作经历,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针对实践工程比较常用的零部件和工作原理,对液压课程尝试着改革,从课程的内容和模式上都进行了修改,取得不错的结果。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实践动手中学习到比较常用的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触摸到的实际零部件,通过具体零部件拆装测量来再次加深理论知识。最后通过适当的液压系统来培养学生使得拥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先明,胡燕平,刘爱军.“液压传动”的教学与工程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2]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关键词:《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72-02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拥有量步入了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我国汽车拥有不仅有了量的增加,更重要是实现了质的飞跃。汽车性能得到极大提高,无故障行使里程越来越长,就单车而言,其日常维修工作量明显减少。在汽车拥有量与交通事故同步增长的背景下,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对象也从以维修、维护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事故车修复为主的格局,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汽车维修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汽车销售国家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家,拥有的汽车维修企业已达20余万家,然而合格的汽车钣喷和美容装潢人员只有不到5万人,市场缺口达20万左右,企业对汽车钣金维修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呈明显上升态势,中、高级汽车钣金维修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困扰汽车维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汽车钣金与喷涂》课程,又名车身修复技术,主要指培养铜工和漆工的工作技能的一门专业课程。学校在2010年购买了部分钣金与喷涂的实习操作设备,而后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了钣金与喷涂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为理论讲解40课时,课程实周,在校内对废旧车门板进行修复。多年从事职教的教师发现,在企业只需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技能,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两年仍然不会。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训设备的不足和合作企业的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我们专业教学流于纸上谈兵,没有给学生足够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一年级没有安排实习项目,到二年级安排实习项目,又缺乏教师指导,使得技能教育大打折扣,这样的办学模式必须变革。
二、钣金与喷涂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决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理实分开的教学模式。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
1.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1)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钣金涂装理论授课老师与实习指导老师同步教学。(2)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学生拿到的是一本综合教材,其中以操作为主,在教学生如何操作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3)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构成了一体。在实习车间中安排一间教室,用于理论授课。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修订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一般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工艺课和实训课五个部分,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适应不了一体化教学需要。为此,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将专业课、工艺课和实训课三合为一,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一体化教学课三部分。(2)编写一体化教材。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组织教师对原有单独的各门课程的教材进行了有机整合并参照有关的专业资料,编写了一体化教材,即《汽车钣金与喷涂一体化》教材。(3)培养双师型师资。即使有了再完善的计划再完美的教材,如果仍然采用理论教师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就如同空谈。所以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因此,学校下大气力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汽修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使理论老师具有一定钣喷操作技能;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使钣金实习老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3.钣金与喷涂课程中模块化的一体教学。教学组织采用“六步法”,即现场教授、示范演示、分组训练、现场考核、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现场讲解:主讲老师在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点的讲解;示范演示:主要有企业的工程师在现场演示项目操作的具体步骤;分组训练:学生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现场练习;现场考核:本环节由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考试;分析问题: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来修正操作方法;总结经验:学生对教学项目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交实习报告。
根据钣金与喷涂的课程特点及各章节内容,采用模块化的一体化教学,将课程划分为十七个模块,其中钣金为车门内饰板的拆装与更换、车窗玻璃及玻璃升降器的拆装与更换、门锁机构的拆装与更换、后视镜的拆装与更换、前保险杠总成的拆装与更换、前照灯总成的拆装与更换等十二个模块,喷涂为底材处理、涂原子灰、中涂作业、调色、面漆施涂五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通过现场教授、示范演示、分组训练后都必须现场考核。
三、开展汽车钣金与喷涂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需要学生必须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前提。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
3.现有的教学设备配置模式实训场景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匹配,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
4.现行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要与新的教学模式相适应。
5.教师教学观念教学组织习惯需要较大的转变,需要时间来磨合。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结合示范校建设探索汽车实训基地建设之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从“大发展”走向“大提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是瓶颈问题,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不协调,解决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群体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目标为导向,教育内容为依托,教育方式为具体实现形式。探索和实践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满足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06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
2.遵循教育规律。1903年我国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和职业教育家周学熙从国外考察归来,便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体制,开始倡导“工学并举”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的记载。
3.积极促进企业需求、学院发展和学生就业的一致性。以行业为背景,符合专业特点,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汽车产业是我国的重要工业产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在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他加工制造业生产、技术、管理等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的高职层次性和工作工科性决定了教学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共建教学平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融合;通过校企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资格、生产实际、行业标准“四融通”;通过校企共同组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知行合一、学做一体,培养职业人。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1.基于现代职教理念,校企共建“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
“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是依据专业需求,校企共建的可用于教学、实习、实践的典型实训装备、实训生产线和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包括汽车原理与构造分中心、汽车制造分中心和汽车生产自动化分中心,能实现三个相互支撑、相互完善的功能。
图1 汽车制造实训中心
能进行汽车整车制造关键能力的培养,汽车制造分中心是国内最早将汽车整车生产的四大工艺(冲压、焊接、装配和喷漆)及设施“搬进”实训基地,学生进行诸如冲车门、焊车门及车身、装配发动机、喷漆等典型工位的操作、工艺编制和调试,填补了汽车制造类专业教学的空白。
能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及装配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从原材料性能分析、热处理到零部件设计、加工,直至汽车发动机装配实训室和汽车变速器装配实训室,充分熟悉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完整制造过程。
能进行汽车生产线控制中关键能力的培养,该中心设置了企业设备和生产线上使用的液压、气动、PLC、传感器、总线等技术的多个实训室,学生不仅能排除生产线的常见故障,进行简单的生产线调试,还能根据任务进行生产线控制方案的设计。
校外实训基地,有与我院深度合作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集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技术开发与服务;有长春一汽等接收学生实习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有直接接收学生就业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
校内外实训基地相互补充、相互呼应,构成完整而高效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实训体系。
2.“1-4-1”工学结合教学进程组织模型(见图2)
图2 工学结合教学进程的组织模型
1――在第1学期完成入学教育、汽车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
4――在第2~5学期分别完成冲压、焊装、喷漆、装配等专业学习领域。
1――在第6学期完成就业教育和顶岗实习。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学院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汽车制造生产岗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熟悉企业文化。此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管理规则和实习考评标准。
3.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教学项目
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学习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设置了汽车模型的制作与测绘、汽车解构与分析、汽车零部件加工(上)、汽车英语、汽车电控、汽车生产线自动控制、汽车零部件加工(下)、汽车车身制造、机器人工作站的使用与维护、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经济生产12专业学习领域,这些学习领域的部分内容将分别融入到汽车卡车模型、汽车轿车模型、气动机械手3个项目中,3个项目间设有能力梯度和能力侧重点,汽车卡车模型是基础层面的;汽车轿车模型涉及材料、热处理、冲压、焊接、装配、电控等方面的能力,成果――电动汽车是学生在多个实训室实际操作设备工作积累的结晶,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亲自经历了汽车制造的流程,体验到职业工作氛围,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连续性的积累,在做中学,学中成长、收获;气动机械手在机加工生产出零件的基础上,增长控制方面的能力,增强故障排除的能力。每个项目总体分析后将分解成相应学习领域的子项目,无论是项目总体还是子项目,以及各学习领域内其工作任务的执行,都严格遵循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六步法,从中多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技能、技巧,特别是学习实际应用知识的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洛克说,任何东西都不能象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为学习领域,彻底抛弃专业课“理论讲课”与“实训、实习”两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生产”情景中,教师变为企业师傅或工程师,学生变为企业员工,教学过程变为工作过程,在学习领域采用适用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会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中使用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5.学生成绩的评价
(1)评价要全面
学生评价表(如表2所示)
表2
(2)评价要起到能力升华的效果
评价结果应以一种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陈述出来,使得评价人员、被评者或第三者都明明白白的知道得分点、丢分点,寻找弥补方法和改正措施,起到“评价”本身又是一次学习的作用,达到能力升华的效果。
6.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认可,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如表3所示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可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了多个通行证。
表3
7.利于双师型教师、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成长
人才培养模式建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之上,人才培养过程也是教师科研过程,汽车制造实训中心这个平台利于教师“教”和“工”相结合,利于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的实训装备上开展科研项目,利于工学结合学习领域的“零距离”开发,利于教师了解企业技术动态,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开发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开阔教师眼界、扩展知识面。
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制度的保障力度缺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紧密配合,但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等现实性的问题,企业很难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中国广大的人力资源供给,企业很少面临人员缺乏的危机,所以企业在工学结合方面的投入热情不够、没有必须性。
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学校领导给予鼓励和支持,需要老师具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学生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