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01 15:55: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车空调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汽车空调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高职 汽车空调 精品资源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是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空调系统检修必需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使学生毕业后完全能够胜任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及相关行业的工作。

二、课程的目标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课程以常见车型为实例,系统阐述了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维修和故障诊断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系统零部件和总成的基本检测与维修技能,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能熟练使用空调检修工具及仪器设备,能阅读英文维修资料,及时了解汽车空调的最前沿技术,做到懂原理、能诊断、会检修,同时树立良好的环保、节能、安全和为客户服务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按照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学结合组织课程教学。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通过学习体验工作,通过工作学会学习,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职业岗位迁移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系,体现高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1.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构建相应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确定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由低到高的多层次职业能力,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针对不同能力层次进行能力分解,设计具有层次差别的工作任务,规划课程。

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基础,针对每个教学点我们设计了若干实际工作任务,各个工作任务的知识点有重叠的部分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理论与实践知识。学生从接受任务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工作,直到完成任务,逐项掌握工作任务中的理论和实践技能等知识点。

3.在教学中采用“工学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团队工作”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职业技能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掌握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质服务。

4.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水平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采用任务完成考核、技能实操考核、职业资格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5.充分与行业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汽车维修资源优势,建设高水平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录像、网络教材、网络课件自主学习,还可以完成在线测试、网上答疑、技术咨询等,与课堂教学形成立体交叉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汽车空调检测与维护》课程最大的特点是根据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围绕相关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建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行动体系学习课程,采用情景式教学设计,全课程分为5个项目。根据行动体系学习课程特点,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如下:

1.实训和理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引入最新课程设计理论,按照“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围绕专业相关岗位,以企业典型工作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若干个学习情境中将有关汽车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在一起,嵌入国家有关职业资格的技能,理论由浅入深,技能由简单到复杂。使得学生在理论课程中有实践的感性认识,实践课程中有理论知识的理性分析。

2.理论实践高度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专门创造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配备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实物,配置了学生实训设备。在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每个学习情境的开始就是接受一项工作任务并完成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员也是学徒,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教师带领学生逐步完成工作,并在进行中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边听边看、边看边做。在这种模式下,学习目的性强,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

3.建立符合岗位需求和嵌入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分考试、考查和综合考评等多种形式,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任务完成、课业总结、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等方式,考核内容有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劳动规范遵守、安全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思考创新能力等,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素质,鼓励以各种职业资质考证或技能、水平、能力等级考证代替一般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要把平时成绩作为重要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可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确定。

4.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

(1)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职或授课。聘请国内汽车空调方面的专家来校任职或授课,使课程内容、模式与企业接轨,适应汽车空调市场高速发展的需求。

(2)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情境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体验企业文化,部分学习情境的教学安排在企业进行,由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亲自授课,2名教师协助,通过实践,学生普遍反响良好。

(3)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学习企业工位布置、维修站经营程序、汽车空调保养维修程序、行业情况及发展。通过实习,融入企业的工作过程,巩固汽车空调的基本知识及维修技能,不断提高对汽车空调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故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琳.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01).

[2]肖玉玲,张用伟.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不足与对策:魅力中国,2013(22).

[3]蒋春花.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2012(6).

第2篇

作者:谭家亮

2009至2012学年度,我校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在结题报告会后进行了各个专业一体化改革专家讲座与科组经验交流。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校汽车科组的“宽基础,活模块”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方案,让我深受启发。下面,谈谈我对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边讲边实训,把课堂放到实验室、实训场。其目的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用工单位的需要,逐步改变过去的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论和实际脱离的现状,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社会需求及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理论讲解向实际操作及技能训练转变。把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内涵贯彻到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与用工需求一体化中职办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劳动力,是为社会、为企业而服务的,脱离了社会用工现状的中职办学方针或者是专业教学内容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珠三角电子行业的用工需求。根据2011年我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就业情况,目前珠三角电子行业用工需求主要有:电子产品或零部件一线生产工、电子零部件装配工、电子设备检测工、电子电路图初期制作员、楼宇设备安装工、楼宇设备操作工、楼宇设备维护工、监控设备安装工、监控设备维护工、单片机编程技术员等。

2.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由于一体化教学需要在实训中渗透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训,因此需要电子专业的教师能够同时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训,而且,还需要教师对电子专业的各个专业学科或者各个教学模块都能掌握。这一点,在下面的内容中,将会提到电子专业一体化改革需要什么样的教师。

3.理论教学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理论教学课堂搬到实训场中,然而如何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比例,成为一体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理论讲得多,实训做得少”;还是“理论讲的少,实训做的多”,难道理论与实训在有限的课时里成了此消彼长的存在?实际上刚好相反,理论与实训并不矛盾,而应该统一起来。理论是为指导实训服务的,而实训是检验理论、运用理论的平台。所以,我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理论教学的时间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变量,因应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目的的需要而适当的改变,着重是讲的“精”,而不是讲的“少”,目的是讲的通俗易懂,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消化;而实训也不应是单纯的“多”,而是做得“熟”,凡是学过《教育学》的教师都知道,片面的、机械式的反复模仿操作连尚未进化的黑猩猩都能胜任,何况是人,然而我们的学生需要做得“熟”,“边做边理解,越做越生巧”,才能称之为“熟”。

二、如何落实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汽车科组的“宽基础,活模块”把汽车维修的教学内容分割为发动机维修、变速箱维修、制动系维修、系维修、汽车空调维修、汽车电路维修等模块进行教学,用灵活的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负责学习站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与场室设备,做到教师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不会闲置。与汽车专业相比,我们电子专业似乎不能把教学内容单纯地分割开来,因为汽车的内部功能结构基本都是固定的,发动机、变速箱、系、制动系、电路系统、空调系统,每一辆车几乎都具备,而且是有明显的区分界限。然而电子呢,由于目前集成技术的成熟,电子产品或电子电路板上的功能块区分的界限越来越小。例如,一块单片机就能把好几个传统的功能块集于一身。那么,电子专业该如何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呢?以下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不以电路的内部功能为模块,而是以现成的电子成品为模块,由浅入深,模块分两大类:

1.基础类模块每一个电子成品能够实现一个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功能,而成品电路本身包含了若干个基础电路,集成部分越少越好。如,把12V直流稳压电源成品作为一个基础模块。作为基础,其中包含了二极管的作用与特性、三极管的作用与特性、电容的作用与特性、二极管整流、电容滤波、三极管串联型稳压等等的基础电路和基础知识,在完成这一项目的过程中,把以上需要的相关基础知识信息简要地、精辟地、通俗地向学生传送,点到即止,要想详细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自行探索、阅读材料等途径进行加深学习。在学生完成这一模块的同时,既能掌握基础知识也能掌握相关理论,这就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材上“第一章二极管的特性;第二章三极管的特性”然后“第六章三极管稳压电路;第七章整流电路”。

2.进阶类模块成品实现的功能较基础模块的成品更为复杂强大,涉及的电子专业知识更为广泛。如,电子时钟,其中包括除了基本的电路知识与常见电子元件特性以外,还涉及数字电路的门IC、时序IC、单片机以及C语言编程等。但是,这样的模块项目教学,现有的教材、教师都有了新的要求。先是教材,必须是有电子科组的教师通过经验总结、素材搜集,对内容进行筛选后得出的各种模块项目,这些模块项目必须包括中职电子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也要与目前社会对电子行业的需求相对应,是电子科组全体专任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项目式、模块化校本教材;然后是教师,这样的教学设计、这样的项目式模块化教材,对任课的教师要求是掌握的知识必须是全面的,由电子专业的基础知识到单片机技术,甚至是社会上电子行业的最新科技都是必须的。而整体的教学过程,可以仿效汽车科组的做法,一个班的学生分成2~4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同时完成不一样的模块,完成后轮换着去完成其他教师所负责的模块,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教育设备的充分利用,还有利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循环。总之,模块化的电子专业项目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对教师来说,有利于个人的小循环教学,有利于教师在个人所负责的模块、项目上做更多的教学试验,同时节省了教师重复备课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所以,我认为,以上模块化的项目式教学也是我校电子专业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必须迈出的一步。

第3篇

[关键词]汽车维修 项目教学 教学实施

引言

以行动导向下的项目教学法被许多职业院校所借鉴,推动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束缚和影响,设备、师资、学生基本条件和就业市场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借鉴、实施项目教学时,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的地方,使其切合国情、地区情、校情等实际,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为此,本文就以汽车维修专业开展项目教学法为例,浅谈职业教育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本位的。然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高考失败者或者没有参加过高考,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厌恶课堂理论教学;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馈乏,思维方式大多在表象思维的阶段,理解分析问题时对事物的表象和工作环境依赖性强,不适于理论与实践截然分开的学科型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项目选择了职业岗位中真实的生产任务,并将专业知识、技能与生产任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按项目内容展开教学:可实现在“做中学”和 “学中做”,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职业习惯,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体现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二、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条件

项目教学是一项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实施项目教学,首先需要转变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分析研究支持项目教学的必备条件,为实施项目教学奠定基础。

(一)调整专业课程方案,开发项目课程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以教育部指导性教学方案为依据,以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鉴定标准》和《机动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考核大纲》为基础,参考企业维修生产实际拟定出与从业岗位对应的专业主干学科课程群和汽车维修专门化课程平台,并在各学科中按企业作业需求和教学规律设定教学项目,以项目为单元展开专业教学。完成了专业与职业,学科与岗位,项目与职业技能的对接,形成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改进后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计划,以汽车维修专门化选修课程平台的方式对接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轿车与载货汽车整车维修企业和多种总成维修,从而实现课程与企业、职业岗位的对接。例如以机修、电器维修、车身维修等对接汽车维修行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以汽油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空调维修等总成维修专门化对接专项维修或各式快修店。

(二)设备条件

设备条件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基础,只有完备的教学设备、设施的支持,才能营造职业活动的教学氛围,才能满足项目教学中学生分组实训的需求。例如,汽车维修专业设备配备,除按照教育部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外,还应依据各自院校学生数量、汽车技术进步的实际需求为目标,设置技能实训室并配备相应设备、仪器。我们学院是2008年北京市批准的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之一,专业教学设备设施比较完备,为实施项目教学奠定的坚实的设备基础。

(三)师资条件

项目教学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教师队伍的专业理论水平,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是影响项目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具有丰富的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和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来承担项目教学任务。

三、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控制

下面以“汽车底盘检测——汽车挂档困难故障检测”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引进企业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设计一个或多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项目任务。在设计项目任务时,可以请学生参与,学生的意见可以提高项目任务的可行性。依此,教师明确该项目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对一部有挂档困难故障的汽车进行诊断并排除。

第二步,制定计划。

根据项目任务和目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以及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并与老师讨论,由项目小组写出计划报告。

第三步,实施计划。

学生首先明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包括查询资料、调研、使用学习软件、拆装实训等,然后按照已经确定的工作步骤和流程工作。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并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成果展示。

完成项目任务后,对形成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工作成果可以是语言文字、图画,也可以是实物形式的模型、工件等。小组通过汇报答辩、技能比赛或者应知应会考核的方式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此次项目是采取实际故障排除的方式。

第五步,评估总结。

学生先对自己在小组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表现和工作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对工作成绩进行检查和评估。师生共同讨论和评价,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修改方案,有些内容可以延伸为下一个项目任务的初始调查。项目教学的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因此,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不能简单地评价为“对”或“错”,而是评价为“好”与“更好”。

四、结束语

实施项目教学,要依据国情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在有限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充实必须的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依据社会和职业岗位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有计划、按岗位作业需求拟定教学项目,从而完成专业与职业、学科与岗位、项目与职业技能的对接;让学生成为项目教学的主体,转换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强化其指导、控制项目教学过程的作用。真正实现项目教学以改变学生行为、提高职业综合能力为目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技能型、实用型技术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晓哲.高校特殊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第4篇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154-02

一、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汽车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维修企业也随之发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已远远满足不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需要。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促进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必要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使用的都是旧版教材,内容繁多,理论性强,过于抽象,不易理解。这样的课程体系与农村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距较大,同时又脱离生产实际,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复合人才。这种状况只有通过课程改革才能得以解决。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只有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实际的工作环境,编写通俗易懂,新颖实用,便于理解,具有系统性,循序渐进性,低难度,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联系的教材,并依据这种精简、优化了教学内容的教材,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对应现实的工作任务,教学手段对应现实的工作过程,才能发挥课程改革的成效。

(三)改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的必要选择。目前,3年制的中职学校都是前2年在学校学习,第3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是2年,即要在2年的时间里学到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然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结构复杂等问题,使得专业课程在教学时面临很多困难。同时,学生的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较弱,使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程度不能够同步,很难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尽管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对汽车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专业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有相当的距离。这种教学现状迫切需要进行教学创新。在农村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既解决了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又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动中求学,动静结合,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在当前形势下尤为必要。

二、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组建教学团队。农村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把它当做本校的一项重要大事来抓。可建立相关课题组,并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担任课题组组长兼项目主持人,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中层领导、汽修班班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和汽车组骨干教师组成,确保课题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给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做好教学前准备,及时总结。首先,应做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前的准备:一是根据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进行实质上的融合。二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融合后,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融为一体,并确定教师组织教学的形式。三是针对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成本高的问题,用好汽车教学软件产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又减少实训损耗。四是针对一体化教学大规模开展难以实施的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五是以校办汽修厂为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为一体化教学长期运行创造良好条件。其次,明确课题组人员的分工。课题组建立定期召开例会制度,交流教学心得,集体研讨教法,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发现有不完善之处及时整改,并将整改意见反馈给教学第一线,对现行教法进行修正。对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使之成为经验,加以推广。

(三)进行调查论证,确定教学实施方案并在教学中实践。课题组成员可对汽车公司、汽修厂、4S汽车维修公司等企业进行调查走访,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和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初步确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以小班教学为运作主体,以分组实操为实施对象,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学校、班级、授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班干部、实训小组长多位一体齐抓共管,协同管理的模式来制定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分成模块来实施,首先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分成以下10个模块:汽车维修基础模块、发动机模块、底盘模块、汽车电器模块、自动变速器模块、汽车空调模块、汽车故障诊断模块、汽车维修模块、汽车综合故障排除与检测模块、汽车驾驶模块。教学主要在汽修实训室中,并按照一定的教学流程进行,使每一个模块逐一过关。教学流程为: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辅导―模块检测―问题反馈―问题讨论―重新辅导―反复操练―再次检测―模块过关。课后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写出教学心得,在课题组召开的例会上交流教学经验,大家共同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并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做到在实践中去研究,在实践中寻真知。

三、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践中,农村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进行说明。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更好地贯彻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加强了师生的双边互动,丰富了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以讲理论为主,学生实习的机会少,虽然学到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中无法熟练操作。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之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每一节课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经过反复训练之后,增强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综合素质。

(三)提高了企业对汽修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过去农村中职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或到企业就业的学生,因为动手能力差,开始上岗的时候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只能从学徒做起。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后,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一上岗就能熟练操作,很快就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操作能手。从该校对市场的广泛调查来看,企业对该校的毕业生非常满意,欢迎该校把毕业生送到他们企业去工作或者实习。而同时,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逐年得到提高。

(四)提高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之后,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得到增加,操作技能也得到大大提高,企业从该校送去实习的学生中体会到了该校学生能力的提高,纷纷要求该校将毕业生送到他们企业去工作,这大大提高了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知名度。目前,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与其所在市、县汽修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了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初中毕业生的吸引力。

第5篇

一、项目教学法的启示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而项目教学是有效实行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性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有着自己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超过理论性教学。可以说,职业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践性教学搞得好不好。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不仅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而且是职业教育区别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而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训练的项目。要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界限,使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性教学中做到实践教学知识化、专业教学实践化。从而做到以实践项目促进教学、以实际产品促进教学、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在学校教学改革和实践性教学中不断总结、归纳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的生产实践中的项目为条件,学生在教师和工厂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技能的学习,在实践生产项目过程中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际,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体会理论、学习技能、掌握技能。项目教学法一般是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车间(实验实训室)设备,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前,结合项目实际,有选择、有目的地给学生讲授有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简单、较明确地掌握项目生产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工艺知识。实践项目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它需要把教学和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起来,和一般的生产实践有所不同。因为它要有和生产实践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项目教学中,既能学到生产实际知识,又能学到各种生产技能知识。比如:“汽车轮胎动平衡”、“汽车电气”、“汽车音响”、“电控发动机”等实践项目教学因为是在现场进行教学,它的活动丰富,比其他教学有较多的灵活性。它所特有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有的。因此,进行现场项目教学,是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由一般实践能力向专项实践能力的转化。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实践性教学:一是具体产品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具体产品的介绍和分析,了解产品的功能、结构工艺和大致的原理,通过具体产品教学,学生认识和熟悉现在最为流行的专业设备。“汽车电控发动机”项目就是通过让学生拆、装现在较常见的车用发动机。掌握发动机的结构、部件、联结关系、拆装工艺。同时学会各类专业工具的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正常的设备,为后面的检查、修理有故障的设备作准备。二是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案例是选择工厂生产过程中某一个真实的故障实例,选择的案例应当是常见的、典型的。通过案例教学,教给学生查找和分析故障、判断故障程度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技能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一是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项目工程中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与企业要求差距缩小,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一线要求。二是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首位,通过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即实践能力。三是通过实践项目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的运用,理解工程(工厂)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明确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标。使他们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学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四是项目教学法通过具体项目实施,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实践和操作,做到懂原理、会操作、能维护。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职业高中教学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通过学校的实践性课程的学习而提高,而且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性活动得到发展。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即实践动机和实践兴趣,实践动机和兴趣是实践能力的基础或是实践能力的策源地。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如何,教师是关键,要有效和熟练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达到让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学习这个效果,对教师有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实践项目教学必须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结合、教师与车间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结合、教师与项目的结合、学生与项目的结合、课程与项目实际的结合、教师和学生及车间人员的结合。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重要保证。项目教学必须是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师的构成必须是互补的。

三、项目选择的依据

实践性项目选择事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选择实践项目时,应当综合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根据实践项目教学的目的、内容、条件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思熟虑,科学选择,做到事半功倍。

1.依据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项目。

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实践性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实践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主导实践性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项目也不同,所以实践项目教学的选用是有条件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多种方法交叉、交替使用。总之,应当根据目标取向认真考量,选择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项目应用于实践性教学中。汽车各独立部分结构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项目,如汽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ABS系统、汽车空调,等等。

2.依据学校教学和实验实训室(实习企业)的物质条件选择实践项目。

项目教学要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具体的实际条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实际情况、硬件设施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如与企业建立了紧密关系的学校,可选择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课程设在车间,教学与实践两位一体,做到边学边做。如传统的化油器发动机、拨挡式变速器等设备只能用于了解和学习汽车总体构造的训练项目。

3.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实践项目。

采用什么样项目进行实践性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或相同学科的不同内容,根据习得的技能不同,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项目教学法不能套用所有专业,不是所有专业都好用、有好的效果。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不同内容要求选择适合要求的实践性教学项目。

4.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选择实践项目。

同一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行业对同一专业又会有不同的要求。合理的实践项目来自于对行业的了解,所以制订和选择实践项目的模式和计划的唯一依据就是社会、行业调查。因为只有合适的实践项目才能使学生获得符合现行行业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电控发动机适用于高、中档轿车、柴油发动机适用于货物运输车、城市公交车,等等。

四、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对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践项目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必经之路。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即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实践项目教学是按照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的锻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能力,使之能够处理工作现场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2.实践项目教学是职业教育与人才市场接轨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应用能力的,有理想、懂技术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只有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受到企业的青睐,职业高中教育才有生命力。实践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特色,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而实行项目教学正是遵守实践性教学的原则,按照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职业高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项目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模拟生产现场)进行,从而使学生在没有走出校门之前就接触企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获得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和经历,取得就业双向选择时的优势。所以,实践项目教学是与人才市场接轨的培养方法。

3.实践项目教学是培养职业教育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有效手段。

实践项目教学的特点是在生产现场(模拟生产现场)进行,对培养学生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树立正确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加强劳动观念和效率观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技能就是财富,效率就是财富。奋斗始于足下。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成为职场竞争中的优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