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15:01: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外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 For thepost internship process management of students, after three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 summaried a proven "Four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was praised deeply by college, enterprise and parents, that was "college competent, and enterprise supervision, students self-management and parents assistance". This system obvious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tudents'' post internship, and showed sharp features with the control and comments of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s.
关键词:顶岗实习;“四管”制度;校企双元制
Key words: post practice;"Four Management" system;dual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66-02
0引言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顶岗实习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累计实际工作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途径[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校内学习、实践、技能考证的同时,必须到校外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1顶岗实习“四管”制度的提出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往往在施工企业第一线,由于实习学生分散,工作场所的不固定,作业面的变化和工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一直是个难题。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在对学生顶岗实习严格过程管理的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深受学院、企业、家长好评的“四管制度”,即“学院主管、企业监管、学生自管、家长协管”。学院主管是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工地巡视检查,配合学院学工处、教务处、系部做好学生管理和实习指导工作;企业监管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自管指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家长协管指对实习期间违纪的学生,及时通知其家长,协助学院和企业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
2顶岗实习“四管”制度的实施
2.1 学院主管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体系,完善实训流程,建立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综合监控体系[1],学院学工处、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加强监督检查,实行“学院主管”。在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指导下,系部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并制定《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巡查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工作小组的职责是:联系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和项目,与企业项目部协调与沟通,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按照相关制度对实习学生全过程监控,组织对学生实习效果考核评价,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运作程序[2]见图1。
每个实习班级,视人数多少配2-3各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均为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院、系部、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要加强沟通,共同承担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①辅导员要与实习指导教师多联系。②教务处、系部要与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多联系。③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实习企业多联系。④学院要与实习单位多联系。
2.2 企业监管顶岗实习学生既是学院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必须接受学院和企业双重管理。实习期间,将学生纳入企业内部管理,除了校内的实习指导教师,学院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现场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管理,实行“企业监管”。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贯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更是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来。如企业与学院合作制订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协助学院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实习场地、劳保用品等。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育;顶岗实习管理
一、引言
高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强化校内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在教高 2006 年第 16号文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提出,“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英语培训学校和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岗位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教师岗位的顶岗实习,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增长实践教学经验,同时提前进入真实的教学工作状态,了解职业环境,向实习单位展现自己各方面素质,为就业打下基础。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及时研究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适合该专业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
1、顶岗实习岗位的双向选择
英语教育专业实习岗位的确定采用“双向选择”的方法。校方与已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联系,确定顶岗实习单位人员需求的数量和要求,向学生信息。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就业意向选择不同的中小学、英语培训学校和幼儿园的英语教学岗位。实习单位采用面试的方式,从已报名的学生中录取适合该单位岗位需求的实习生。
2、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角色
参加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院派往实习单位的学生,又是在实习单位教学岗位上的教师。
3、顶岗教学实习的双师指导
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学院和校外实训基地均安排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开展对实习指导工作。
4、顶岗实习过程的双方管理
顶岗实习是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和实习单位的双方管理。学生既要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以及相关实习管理制度,也要学习和遵守实习单位的管理制度。
三、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管理
1、顶岗实习前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
按照高职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一般被安排在第五学期。为了使学生具备教学实习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习、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英语教学设计等安排在1-4学期分阶段完成。为了使学生第五学期一开学就可以开始实习,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的选定,校内外指导教师的确定均需在第四学期完成。在此期间,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和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开展细致的实习前教育和教学岗前培训。实习前教育涵盖师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意识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等。教学岗前培训包括讲解教师着装要求、教态和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学观摩和模拟训练等。学院为学生统一购买了实习期间的保险,并与所有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学院和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基地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安全责任条款,按事故责任,学院、实习单位和学生分别承担责任。同时,学院在协议中明确学生实习期间的薪酬支付金额和支付方式,保障了学生实习期间取得实习报酬的权利。学院通过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相关管理措施,完成对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做好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为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
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明确双方在实习期间的管理范围。校外教学顶岗单位根据学院顶岗实习教学目标和岗位需求,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根据各自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实习岗位职责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同时,实习单位指派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学院制定一系列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为顶岗实习管理提供质量保障,如《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规范》、《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基地管理办法》、《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自我管理办法》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考核鉴定办法》等。学院指派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专业指导。学生实习期间,校内指导教师按学院要求制定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计划,通过实地检查所负责的实习点,或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填写顶岗实习检查记录本,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学校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给学生发放统一印制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对实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管理。实习手册内含毕业实习要求、实习学生守则、实习安全条例、学院实习介绍信、实习单位回执、顶岗实习联系表、实习指导教师联系表、学生顶岗实习考勤表、学生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鉴定表、实习单位证明和学生薪酬证明等。学院组织指导教师每月进行实习指导小结,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交流指导心得,反映学生现状,解决突出问题。学院还及时对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岗位变更、指导教师变更和实习单位变更等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变更,确保对实习全过程跟踪管理。在顶岗结束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单位进行一次观摩授课。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听课和评课,共同对实习生的教学实习授课效果进行评定。学生结合实习过程和实习收获撰写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
3、顶岗实习结束后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顶岗实习后管理主要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习评价和顶岗实习工作总结。学院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成绩由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评价确定。考核以实习管理人员评价,校内指导教师评价、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手册填写情况和实习报告撰写情况为依据。顶岗实习成绩核算成相应学分计入学生成绩档案。顶岗实习结束后,学院对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召开顶岗实结大会。
四、结语
笔者结合高职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四双”特点,积极探索了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管理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实习管理模式。从顶岗实习的安排、指导、管理到评价,把握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的主线,深入体现校企合作管理的模式,树立了顶岗实习的新管理理念,保障了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还将就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为学生搭建直接就业平台进行进一步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006-11-16.
[2] 刘剑英.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关键词:五位一体;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具体工作岗位,体验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做中学”。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三明治”、加拿大的“CBE”、美国的“工学交替”等国外的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到实习单位“真实环境”进行“工学结合”。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学校和实习单位两种资源、两种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顶岗实习是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环境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教育管理主体上由原来的单一学校教师转变为实习带队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多重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客体上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学生”、“员工”、“职业人”、“社会人”多重身份;教育管理环境上从学校转变为“学校”、“实习单位”、“社会”多重教育环境。因为教育主体、客体和环境等发生了变化,从而给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学校――力不从心
扩招后,实习学生太多,普遍缺乏足够的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实习点多而分散、学生自联单位更换频繁,学生信息沟通困难等问题,导致学校难以实施有效管理;教师教学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到现场指导;实习的工作经费和相关待遇无法落实,教师指导实习的积极性受挫;重视专业指导,普遍安排了专业老师指导实习,但是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没有跟进,忽略了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发挥;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明晰,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象;有的院校甚至把“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等同,全权交给实习单位管理,撒手不管,顶岗实习实质上变成“3-1”的“放羊式”管理的模式。
2.单位――管理缺位
实习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顶岗实习出现“学校热,实习单位冷”的尴尬局面;由于怕泄露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真正的技术工作学生不能沾边;实习单位专业“对口”的岗位少,学生不顶岗而变成“跟岗实习”,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去跑推销、做业务;往往因为工作任务重,不能抽出指导人员;没有配套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导致实习不规范,任务不具体,随意性大,实习效果不佳等等。
3.班级――完全解体
辅导员、班主任因为学生不在校,因此也卸去工作职责,接受新的工作;班委会、团支部完成使命而解散,班级不再履行管理职能;学生工作部门因为学生顶岗实习,而将重心转移到其他低年级学生。
4.学生――准备不足
学生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觉得下基层锻炼,与大学生身份不符,没有面子;心理转型不足,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工作责任与压力而导致学生出现惶恐、紧张心理;知识准备和技能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因职业理想与工作实际的反差而导致失落、悲观、沮丧情绪严重;因全新的“工作环境”、“人群环境”导致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绩效不高,离职倾向较高,经常跳槽。
5.家庭――参与不够
80后、90后独生子女居多,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恋家”负面情绪感染和影响家长心情;家长过高的期望值,过分的溺爱,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安心从基层做起;独生子女表现为自我中心,往往贪图享乐,急功近利,不能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公司发展远景结合起来;学生难以适应实习单位艰苦的饮食、住宿环境条件;实习单位严厉的管理方式与家庭“温和”的教育方式反差,导致学生产生“失宠”的失落感。
二、学生顶岗实习“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框架
为了适应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场地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特点,要建立学生为中心的“五位一体”的柔性开放管理体系(图1)。“五位一体”管理模式通过构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多维联动,多重覆盖、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体系,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
1.学校――组织策划者
按照“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模式,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学院要成立由分管副院长牵头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系)、学生工作处、实习单位负责人代表等,领导小组负责顶岗实习的整体策划、统筹和协调。各系要成立主任为组长,专业指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家长代表、实习组组长组成的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顶岗实习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
学院要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文件包括:学生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指导老师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教学作业文件包括: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等。要按照“专业对口,岗位充足”的原则对顶岗实习的单位资质进行审查和筛选,优先将学生安排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社会声誉好的单位实习。要派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单位一线,与实习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交流,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共同研讨顶岗实纲,拟定实习计划,商定日程安排,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顶岗实习前要将实习单位的工作项目引进课堂,进行专题培训,能在学校解决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问题不要甩给实习单位。
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实、家长五方之间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规范顶岗实习行为和过程,提高实习效果。协议书包括学生的实习项目、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基本待遇、安全保障、损害理赔、违纪违法处理等。协议书模板要经过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律师审核,学生本人和家长签字认可。通过签订实习协议,既保证各方权利和权益,又明确各方职责和义务。
学校要把顶岗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给予经费保障,拨出专项经费用于顶岗实习专业教师的指导费、课时费、通讯费、差旅费和相关工作经费。为节约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习单位定期巡查可以与专业调研、课程开发、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等工作项目一并安排进行。当然,顶岗实习经费还可以探索社会和实习单位资助和赞助等多元化的筹措方式。
2.实习单位――实施执行者
实习单位是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内容都在实习单位具体落实,因此应坚持以“实习单位为主,学校为辅”的管理模式。
实习单位在实习初应向学生提供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日程安排、制度职责、资源条件、管理考核等。根据实纲,采用项目制的形式,将实习分成若干项目单元,达到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要采用轮岗的形式,将实习分成若干时间段,让学生到不同的岗位、科室、部门工作体验熟悉整个实习单位的运作,增进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战略目标、组织文化、工作流程和人际关系的全面认识。
要建立以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为主的动态的实习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团队包括专业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实习初期要通过入职训练、培训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实习单位文化等。实习单位的包容性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效减轻学生“期望”与“现实”的冲突和反差,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和退缩心理。
实习单位要将学生纳入员工体系,统一管理,与员工同吃住、同工作、同对待。将学生纳入员工的考评,对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敬业精神等进行全面考察。考核标准和方法采用企业为主,学校、家长、实习组组长为辅的多元化、多维化的考核方式。要发挥企业(公司)文化、风气氛围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的约束和规范作用。通过组织技能比武、文娱活动等形式,丰富实习生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
实习单位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加强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3.实习组――自治管理者
实习组是来自学院各个不同专业到同一个实习单位实习的学生组成的自治管理组织。实习组遴选优秀的同学担任组长,组建自治管理临时机构,通过授权和分工,协助老师处理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实习组负责人可以列席实习单位相关工作会议,掌握实习进程安排和要求,及时传到和部署相关工作。实习组应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自适应、自组织、自激励、自约束机制,例如:“晨会制度”、“早签到晚点名制度”、“日事日清制度”、“周总结制度”、“月考评制度”、“联系和反馈制度”等,加强学生实习项目管理、请假与辞职管理、住宿管理、活动管理、人身安全和财产管理等。
实习组可以建立临时党支部、团支部,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学生干部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掌握实习组学生思想动态、解决生活困难、疏导心理困惑、排查安全隐患。
4.班级――指导参与者
顶岗实习期间,要强化班级概念,要做到形散神不散。班主任长期与学生接触,掌握学生的特点、特长、能力、表现等基本情况,是学生顶岗实习最佳的德育指导老师、生活指导老师、心理指导老师。建立以班级管理为基础,班主任为核心顶岗实习微观管理体系是顶岗实习成败的关键。
顶岗实习前班级可以在举行座谈会、辩论、演讲、模拟职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育,进行苦乐观、幸福观、价值观教育,进行责、权、利教育,进行安全和相关法律教育。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选定实习单位,进行简历材料准备和面试技巧训练等。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因社会思潮、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将产生正面和负面的牵引作用。班主任可以博客、班级QQ群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指导学生及时处理实习中的各类问题。
实习结束后,班级可以组织优秀实习团队、优秀实习生评选,组织实习报告会、实习成果展等形式进行实习全面总结。
5.家庭――支持配合者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有义务配合学校共同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学校应邀请家长全程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实习前,家长可以就子弟顶岗实习的条件、待遇、时间、地点等问题提出要求,学校和学生予以综合考虑,共同商定。
建立顶岗实习的表现预警机制,学校和实习单位应通过家校通、QQ群、电子邮件、飞信、电话等现代通讯手段及时将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状况向家长及时通报,发挥家长的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子弟的顶岗实习的教育和管理中来。建立汇报机制和家庭自约束机制,要求学生定期将顶岗实习的情况向家长汇报,以便家长及时掌握情况,发挥家庭的自教育、自约束功能。
三、建立“五位一体”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监控平台
要实现学校有关部门、实习单位、班级、实习组、家庭对学生在校外实习状况进行适时监控,加强联系、沟通,有必要建立一个集管理、监控、沟通于一体的基于B/S管理系统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的监控网络平台,实现跨时空交流和远程指导监控。平台应包含以下6个子系统:
1.信息子系统
学校、实习单位可以在网上开设专栏,实习单位情况,进行网上招聘,实习文件、实习通知、公告、招聘信息、实习新闻、实习动态等。学院的实纲、实习日程安排、实习纪律要求、实习管理办法、实习论文和报告模板、实习鉴定表、工作礼仪、安全常识等实习文件可以挂到网上,以便于“五方”随时掌握和了解有关信息。教学干事、专业指导老师可以查看消息和新闻、监控学生实习情况。学生可以下载学生资料和公共资料。
2.提交批阅子系统
学生可以登录平台提交工作总结、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作品设计、论文和心得体会等资料。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可以随时对学生提交的资料进行批阅。系统可以随时对学生提交和老师批阅情况进行跟踪记载,以便于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系统记录学生顶岗实习的全部过程和成果,以供查阅。
3.查询统计子系统
指导老师、家长可以通过授权登录平台,查阅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在岗、待岗、转岗等情况,查阅实习进程、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学校教务、学工、招生就业处等部门查询学生和指导老师的交流情况,进行学生的专业对口实习率、实习合格率等统计。
4.管理评价子系统
实习单位可以随时将学生在岗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劳动纪律、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变化情况等随时上传到学院实习实训中心进入管理平台,五方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监控、考核和评价。对于优秀的实习生可以在平台上开设专栏进行表彰。对于表现差的学生,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建立实习表现预警机制,对严重违纪学生及时作出处理。学院也可以通过平台对相关部门、指导老师进行测评、考核和监控。
5.档案管理子系统
所有学生必须在达到实习单位后登录网络平台建立个人顶岗实习档案,提交个人姓名、专业、班级、联系电话、邮箱、QQ号、电子照片和到岗有关信息。变更实习单位和岗位也必须要及时更新信息。学校、实习单位、家长可以根据权限登录,查阅学生个人档案相关信息。系统数据维护采用用户权限分级的方式,学生只能录入、维护和查询自己的数据。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顶岗实习的全部过程和全部成果,是实习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6.网上班级子系统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申请网上班级社区,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在网上管理本管理网上虚拟班级社区。可以消息动态、帖子、新闻,可以针对本班学生进行查询和统计,上报有关数据。在网上可以开辟讨论交流专区,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发表心得体会,就实习的有关问题向老师进行咨询、求助,指导老师可以随时进行回复、点评和指导。班主任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健康、安全、交友等,及时指导学生处理各类问题,必要时可以亲临现场处置有关问题。
“五位一体”网络管理平台与电话平台、短信平台、校友平台、QQ群、电子邮件等载体相结合,与定点联络、定期巡查等方式相结合,建立运行机制、反馈机制、约束机制,才能真正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河.大学生实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高教探索,2009,(6):131-134.
[2] 冯建军,等.高职高专“三位一体”合同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0,(5):107-110.
[3] 姚和芳.探索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构建开放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9,(6):48-49.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焦作师专旅游英语专业始终秉承上述理念,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优势,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实验、实训、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构建了本专业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目标
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旅游、酒店服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导游业务和酒店实务操作职业技能,具备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和酒店工作,成为面向旅游和酒店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时具备三项证书,学生应取得的职业证书如表1。
二、实践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强调针对性,又要注重适应性,以增强职业能力和开拓、迁移能力。不拘泥于学科门类和学科体系,做到基础理论少而精,专业知识宽而新,加强实践、突出技能,做到以下几点:
1.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大课内实践教学和集中实践环节的比重。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三年期间的实践教学学时占旅游英语专业总学时的50%,如表2。
2.实践教学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形成“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式。
第一课堂:包括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并在校内进行的实验实训、课程论文、综合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
第二课堂: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社团活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各种竞赛等。
第三课堂:主要是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专业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假期实践和兼职、毕业实习等。
旅游英语专业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凡是从第一课堂直接延伸到第二、三课堂的实践教学如社会实践、各类竞赛获奖、在报刊上公开等设置创新学分;对获得专业或其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设置技能学分;对学生自主参与提高素质的各种活动(包括各类讲座、报告会、上机等)可以按时间计算设置素质学分。这3种学分均作为第二课堂的选修学分,而且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的部分选修学分,从而有机地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式。
该模式中自主学习体系尤为突出。根据外语学习、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现状,在充分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建立并实施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自主学习体系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档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评价体系;指导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办法;成功地把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上升到了教学层次,使之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3.加大综合技能实训的力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专业课程的集中模拟或仿真实训。通过增加实验教学时数,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仿真等现代化手段,对部分专业主干课程采取集中模拟或仿真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旅游实务实训、酒店实务实训、办公软件应用实训及办公室管理实训等。
(2)生产性实训。全体学生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工作环境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3)专业认知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专业认知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对本专业的相关行业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共计28周。学生到各旅游单位及各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开展毕业设计,如表3。
三、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涉及师资队伍、实验实训设施、场地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依托校内外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学力量和资源,即聘请一批相关企业人员和校内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以咨询顾问的角色对企业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并提炼出最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训,安排校外实习,开拓就业市场。经过几年探索,旅游英语专业已建设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这支教学队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教学能力强、熟悉实务运作环境、并且是乐于教书育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旅游英语专业历来重视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先后投资近三百万元建造语音实验室6间,导游模拟实验室一间,餐饮实训室一间。语言实验室装有供专业实训用的最新软件,如“蓝鸽LBD2002型语音教学系统”,“北京东方正龙DL700i语音教学播放系统”,“卓越2002型语音教学系统”等。目前,旅游英语专业实验、实训室,不仅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之需要,而且能满足其他专业及社会培训、考试之需要。
3.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旅游英语专业先后与郑州、珠三角中扶基地、北京全聚德、天坛饭店等一些大酒店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时间长达近一年。
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培训,执行规范的职业标准,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不仅能培养解决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的技能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
四、实践教学管理
本专业根据实训的内容体系,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做到了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后期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环节。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
旅游英语专业在教务处制定的考核总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构建了知识和能力兼顾,突出职业能力考核的学生实践教学学习评价模式。
1.以“双证书”制度考核为契机,构建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对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调整实训课程,力图使每一门实训课程都针对某种重要技能进行训练,并通过技能模块的实训,将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有效地融合,学生就可以参加“全国导游员”“地方导游员”等执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一教多证”的多元化课程教学目标。
2.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构建实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1)考核内容多元化:强化过程考核,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技能考核的内容包括沿途导游、路讲训练、现场翻译、景区讲解、导游词讲解、导游带团、宾馆介绍、宾馆接待服务、豫菜与豫酒茶及豫剧的介绍、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运用、餐饮服务情景对话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过程中,可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掌握情况,把考核当作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有限手段,彻底改变一考定胜负的知识性考核方式。
(2)考核方式多元化:多元化考核方式可采用:课堂观察、英语口试、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问卷调查、项目设计、自评与互评、团队活动、期中和期末测验、能力证书测试等。
3.构建企业本位技能考核评价体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其职业能力的评价网全是在企业进行。根据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在学生参加真实的与课程有关的劳动岗位后,由学校及培养企业负责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具相关的能力评价证书。在实习与培训后由企业实训教师或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试,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的动态评价。
为全面推进学院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工作目标,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工作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提高班主任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制定实施本考核办法。
班主任工作月考核遵循“严格规范、注重绩效”的原则,
考核以定量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
一、 考核结果的意义
1、通过班主任工作考核,落实检查班主任、辅导员岗位职责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强化班主任、辅导员的岗位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
2、通过班主任工作考核,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促进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通过班主任工作考核,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进一步调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班主任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为班主任工作聘任、晋级、评优及发放奖励津贴等提供依据。
二、考核办法
1、班主任考核基本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扣分制;
2、班主任考核采用按月考核方式;
(1)学生处、三系学管办、团委每月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考核结果学校备案;
(2)每学期月考核平均成绩作为学期考核成绩,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考核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与考核津贴挂钩,并作为班主任续聘的重要依据。
3、班主任考核在90分以上为优秀、89-70分为合格、69-60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以问题为导向确定考核内容,以三系考核与学生处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岗位职责进行考核。
(一)、专职班主任、辅导员考核内容
1、遵章守纪
(1)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学院考勤制度。迟到、早退每次扣2分;病事假每天扣2分;
(2)按时参加系班主任、辅导员会议,非因公请假,每次扣2分;迟到、早退的,每次扣2分;未经请假不参加的,缺一次扣5分。
(3)积极参加或组织学生参加学院、团委、社团、就业办等部门举行的大型活动,无故不到场
2、工作态度
积极认真
主动承担
保质完成
3、执行力
及时性:准时甚至提前完成
效果好:达标至优秀
4、基础材料
(1)操行评定:每月认真完成学生操行评定考核工作,并按时上报。不能按时完成每次扣3分;考核记录有缺失或结果不真实每次扣5分。
(2)按时上交素质教育课(教案、学生感想)、班级日记、班主任工作手册、家校联谊手册、学生成长档案、班会记录、管理相关材料、保险材料、贫困、减免、贷款材料、学生档案、工作总结、三优评比、学生违纪处分等材料,及时完成学校的指令性工作。未按时上交或未及时完成的,每次扣2分,存在问题的每次扣2分,不完成的,每次扣5分;
5、基础工作
(1)每日早检、午检、课间巡视。每天早上7:50前和下午2点30分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无故缺席,缺一次扣1分。
(2)每日间操。到场巡视学生状态,出勤率高、间操效果好。
(3)每周大扫除:每周一认真组织学生对班级教室进行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物品摆放规范、教室门、窗干净、玻璃明亮。
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和援助,帮助学生提高应对挫折、适应岗位、融入社会的能力。
(1)按时完成职业教育周、开学第一课等计划内容,不按时完成或材料缺失的扣5分。
(2)每周班会不少于一次,每月召开一次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或素质教育课并有记实材料,不按要求做的每次扣3分、缺一次扣5分;
(3)不能及时反映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意见和建议,未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隐瞒事实,不如实上报,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每次扣
5-10
分。
2、组织班级活动工作
(1)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院和系组织的活动,班主任须和学生在一起,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做学生表率。不组织、不参加,每次扣5分,不按要求做的每次扣2分。
3、职业指导工作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
(1)顶岗实习前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前班主任应做好学生实习前准备工作,按要求组织学生面试,准备相应材料。对学生进行岗前安全教育、职业指导教育、工匠精神教育。材料缺失或缺少岗前培训扣10分。
(2)顶岗实习中管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班主任应经常与学生取得联系,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的进步。学生无故旷工一天的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协同处理。不上报或没有及时与学生联系的,扣10分。每月向系学管办书面汇报学生实习情况,不汇报扣10分。
(3)毕业证、档案发放管理。毕业学生在规定期限内领取毕业证书率高于95%的,进行考核加5分奖励;低于60%的,进行考核减5分处罚并扣除当月班主任津贴。
4、沟通协调工作
(1)、经常与学生谈心,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因与学生沟通不畅导致出现不良后的果一次扣2分;
(2)、主动与任课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联系,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纪律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如有因沟通不畅导致任课教师投诉造成不良影响的每次扣2分;
(3)、因与家长沟通造成的工作疏忽,有家长投诉造成不良影响的扣10-20分。
5、
班级管理工作
组建班委会,制定班级公约和学生自律规范,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加强安全教育,维护班级和学生安全。
(1)按时上交素质教育课、班级日记、班会记录、管理相关材料、保险材料、贫困、减免、贷款材料、学生档案、工作总结、三优评比、学生违纪处分等材料,及时完成学校的指令性工作。未按时上交或未及时完成的,每次扣2分,存在问题的每次扣2分,不完成的,每次扣5分;
(2)按要求组织晨读活动。班级无故未按要求组织开展晨读活动,每次扣2分
(3)早检、午检。每天早上7:50前和下午2点30分检查学生出勤情况,无故缺席,缺一次扣1分。
(4)严肃学生出勤纪律。班级出勤率低于95%扣2分;旷课率高于3%扣2分。
(5)故意损坏公物行为的,除经济赔偿外,按价值多少扣5-10分;
(6)学生校内吸烟每人次扣2分,喝酒扣2分。
6、常规工作检查
(二)学生处团委考核工作
(1)按时参加院班主任、辅导员会议,非因公请假,每次扣2分;迟到、早退的,每次扣2分;未经请假不参加的,缺一次扣5分
(2)每月认真完成学生操行考核工作,并按时上报学生处。不能按时完成每次扣3分;考核记录有缺失或结果不真实每次扣5分。
(3)学生减免学费、奖助学金审查不严格,出现问题退回扣5分,再次审核错一处扣10分。
(4)班主任寝室管理工作要主动进入学生宿舍、教室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每周不少于2次,有记录(学生宿舍记录表签字为准),缺一次扣5分。
(5)周五或长假前组织需住宿学生登记上报名单,班主任不组织、不登记上报,每次扣5分。
(6)学生旷寝、逃寝每人次扣2分;串寝每人次扣1分。
(7)班级学生中有给予开除学籍、勒令退学、留校察看、记过、严重警告、警告等违纪处分的每人每次分别扣
9、7、5、3、2、1
分
(8)当月流失生超过规定的流失率人数1人的扣10分。
(9)班级卫生、出勤,按照当月考核结果计入月考核。
(10)每月一次教室板报,按时完成质量好的不扣分;没有按时完成扣5分。
(11)学生不经请假出校门每1人次扣3分,爬围墙、寝室、教室窗户出校园,每人次扣5分。
(12)升旗仪式及大型集会、活动要求做到进出场要准时、迅速,文明守纪、有秩序,出勤人数齐,注意出行安全和环境卫生,肃立要整齐,没有达到要求的酌情扣分。
(13)非常规工作和临时性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完成,完成状况差酌情扣2-5分。
(14)在学院组织的各类检查评比中排在最后一名的,每项扣3分;在教室、宿舍卫生评比检查中,卫生情况较差的教室、宿舍每次扣2分。
(三)考核加分内容
(1)学生个人在学院文艺汇演、书法、演讲、征文、绘画、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中获一、二、三等奖加5、4、3分;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获一、二、三等奖,分别加3、2、1分;
(2)班级在校各类评比比赛中获奖,获得一、二、三名的,分别加3、2、1分;
(3)班级学生被评为市级以上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每人次加5分;
(4)班级在校内外做好人好事加5分。学生做好人好事每次每人加2分;
(5)所带班级在学校每月考核中,得分在95分及以上的每班加
5
分;
(6)班主任能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发表研究论文获奖者每篇加5分;
班级学生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每人次加2分;
(7)班主任积极参加各级业务能力培训活动,获得国家级一、二、三名(等奖)的,分别加15/13/11分;获得省级一、二、三名(等奖)的,分别加10/8/6分;获得市级一、二、三名(等奖)的,分别加5/3/2分。
(8)发现校外人员侵害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和行为,及时报警或向值班教师、学校领导及时告知,减少或避免损失加10分;
(9)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成绩突出,受到学校表扬的加5分;
(10)班级发生重大事件,班主任能及时赶到处理者,加5分;
(11)班主任利用业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每次加3分;
(12)能积极查处学生中的违纪行为,及时处理,如实上报的每起加
2
分;
(13)班主任责任心强,早来晚走巡视教室、宿舍,并能认真履行班主任值班,成绩突出者加5分。
(14)主动承担学校工作视贡献加1-2分。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酒店行业所需的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也要实操能力强。但实际上,对于本科酒店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有限,实操能力是他们的短板,与酒店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因而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导致毕业就意味着转行的尴尬。所以想要培养学生成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锻炼出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必须在高校培养学生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从而培养实操能力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校企合作指的就是将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模式,资源融合,学校按照企业性质的特点与需求,注重学生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安排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与企业的有效联系与沟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让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实现相互渗透,有效结合,培养成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2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2.1培养与酒店人才需求相符合的高校人才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教育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要求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酒店管理专业属于旅游管理大类,其培养目标方向一致,要为酒店行业培养高素质、实操能力强并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而这一目标学生仅靠高校老师在课堂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简单的实训课程训练是无法达到的。要把学生带到酒店进行实践学习,真实的面对客人,了解市场需求,体会行业竞争压力,让学生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所以要加强校企合作关系,从而培养出与行业需求相符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2.2促进高校教师与酒店管理人员教学相长
酒店行业具有让客人体验超前享受的特性,发展日新月异,紧跟时代潮流,设施设备科技含量高,技术发展迅速,服务理念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改进与完善,而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高,不仅需要掌握高水平的服务技能,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还要能够具备超前的管理经营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高校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最新酒店市场行情、了事行业最新动态等,从而在学校授课环节中适时调整课程大纲与内容,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而酒店管理人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工作管理水平、综合素质能力等,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做好酒店管理工作。
2.3缩短毕业生在酒店转正所需时间
不管学历的高低,酒店新招员工都需要在基层做起,有6~12个月的见习期,了解工作岗位内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高校如果和酒店建立校企合作,学生在实习期间就可以在酒店不同部门轮岗工作,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就业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岗位,缩短酒店见习时间,提前转为正式员工。另外,对于酒店来说,通过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从中选择适合工作需求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酒店工作,无需见习就可以自动转成酒店正式员工,并分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为学生今后晋职之路减少时间成本。
3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人才培养定位有待明确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计里,在学实习实践环节过程中,一般都是安排学生到酒店的前厅、餐饮和客房实习,从一线基层服务人员做起,这种实习方式,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工作内容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在人才培养定位时,除了基础酒店技能学习,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酒店实习工作中,完成一线工作之后,可以申请领班岗位实习,或者转向二线管理部门,例如人事部、文秘等岗位进行实习。而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要根据实习工作总结经验,加强继续再教育研究性学习,既注重基础应用性学习,又要提高研究学习的培养。
3.2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三段式”课程模式,也就是“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模式,然后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点,还加入学生实习环节,实习时间为6个月。这种实习,目的性较强,学生为获得实习学分顺利毕业,学校为完成职责工作,与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仍有一定差距。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型为“大众教育”,没有将应用型教学理念融入进去,导致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实践课程学时所占比重远小于理论课程学时,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行业的真正需要。
3.3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招聘时注重学历学位的要求,大部分的专业都已经开始招聘取得博士学位的老师,对于教师的其他职业技能并没有特殊要求,没有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其特性,实践性很强,需要教师较高的职业技能要求。而从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师资来看,有些是从旅游管理专业分出来或者半路从其他专业转向酒店管理研究,整体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应聘到高校担任教师岗位,缺少工作经验,对行业实际发展不能紧密了解,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讲授课程时容易照本宣科,无法将实践有效融入到课程之中,不能培养紧贴行业需求的学生。
3.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酒店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性要求很高,而学生实训课程主要是在实习实训基地学习。现阶段,应用型酒店管理本科学校大都建有校内实训基地,但是与高职高专旅游院校相比,实训场地不大,而且很少有校外实训基地。本科院校对于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因为高校领导对专业不够重视以及经费投入有限,建设的实训基地较为简单,实训设施设备简陋,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只能进行基础的实操技能训练,而且校内实训基地一般都不对外开放,学生练习时没有客人一起进行情景演练,实操学习有限。此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些学校都没有与酒店签订,而即使有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部分高校也没有和高星级高水平的酒店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没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的效果比较差。
4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精湛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继续往“理论知识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增加实习实训学习时间,学制上仍然采用四年制,但实习实训时间由目前大部分高校设置的6个月延长为12个月,学期分配采用“3+1”的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要突出校企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可以设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其成员主要是由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二级院系领导、酒店合作代表以及行业专家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为专业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市场需求变化等,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指导委员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也可以提出指导意见,促进校企合作的进展。
4.2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要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而对于专业特性,要以“能力”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等,并采取多方式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实践教学环节要重新设计,将基础课程实训、专向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建立实践教学过程,在校内实训课程中重点在于“练”,熟能生巧,而在校外实习实训过程中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而在课程设置也上要注重校企合作,联合知名酒店企业以及高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共同研讨制定专业课程,注重学生管理知识上的学习,包括英语表达、人际沟通、数据分析研究等能力的培养,形成符合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课题体系。
4.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在招聘教师时除了考虑老师学历外还应该考虑其实践工作经验,曾在酒店有过工作经历的人员应该优先录取,要注重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大多属于教学型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能力较弱。可以通过教师去酒店挂职锻炼,或者由酒店管理人员组织培训来加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再由教师在授课环节中将实践知识以及相关信息传达给学生,从而完成酒店行业和学校知识的有效共享。而“双师型”队伍建设除了对现有教师进行培养外,还可以聘请酒店管理人员以及经验丰富的酒店从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将其在实践工作的经验与体验加入到学生实践学习中,进而帮助解决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弱的不足。
4.4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包括校内实训场所建设,还包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提高素质基础以及能力创新的主要场所。高校应重视专业发展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除此以外,也可以引入校外企业来进行投资项目,聘请专业教师与学生来共同管理经营,通过实际工作让学生对客服务,获得更多实践工作经验,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有更好的效果。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与知名酒店品牌联系合作,以培养管理人才为诉求,建立长期稳定发展的合作关系,共同商讨设计学生实训方案,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申思.“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可行性探索——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论坛,2011(6).
[2]吴军卫.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陈蜀花.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7(15).
[4]苏洁.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3).
[5]皮平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J].价值工程,2013(8).
关键词: 教学实习质量 影响因素 关键控制点
一、影响教学实习质量的关键因素
教学实习作为教学系统中的子系统,组成要素繁多,涉及面广。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可能影响教学实习质量。比方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的考核和信息反馈等。
(一)实习前的影响因素
1.学校对学生教学实习的重视程度。
教学实习是高职教育进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么重要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引起一些职业学校的足够重视,所以实习基地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学校没有自己的校外实习基地,也没有和某些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或者校外实习基地很少,没办法给所有专业的学生到对口的企业中实践,这样就导致要么不安排学生出去实习,要么就不管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到相同的企业进行相同内容的实践,最终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2.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标准。
学校在选择实习指导教师的时候要有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程序,不仅要管理好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的具体操作。当然某些学校平时没有重视教师的实践锻炼,所以往往教师只能起到管理学生的作用。
3.学生的准备
在实习前,如果学校没有系统地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目标岗位所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学生没有及时调整好实习心态,就会导致学生在没有目标、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实习基地,影响实习效果。
(二)实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1.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如果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没有严格的纪律,没有教师的严格管理,有一部分学生就可能因为缺乏求知欲,对实习内容不感兴趣,出现缺勤现象,那么如果教师或者相关的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最终就可能会挫伤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学实习的实施,一般情况下是由指导教师现场指导,所以实习效果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相关。学校的指导教师很多都是年轻教师,刚刚迈出大学校门,就进入紧张的教学工作中,本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还未得到强化,虽然学历层次高,但缺乏实践经验,与所指导的学生不相上下,加之不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难以胜任教学实习指导。如果由这样的教师带队实习,势必不但起不到指导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学生实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3.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学实习对象是未成年人,年龄小,经历的事情少,思想认识上跟成年人比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有时候往往对实习意义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并不能体会到学校安排实习的良苦用心,不珍惜这样一个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反而觉得很无奈,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虚度几个月的大好时光。
(二)实习结束后的影响因素
1.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
实习的目标能否实现与教师的指导和监督是分不开的,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否真的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教学大纲执行,效果怎么样,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有没有对学生起到指导作用,对此缺乏评定机制。这样,就会影响到教师指导实习及锻炼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2.对实习学生的考核。
一些学校对实习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定方法,缺乏最后的审核机制,没有奖罚制度,很多学校实习成绩的考核就根据学生实习结束后写的实习报告,不少学生没有实习却也拿到单位盖过章的“实习鉴定”,教学实习完全流于形式,影响到实习质量的提高。
二、提高教学实习质量的关键控制点
(一)实习前的关键控制点
1.选择适宜的实习单位。
职业学校安排学生实习的目的是要通过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更真实地了解企业的工作环节和文化氛围,对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和就业定位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尽量安排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将平时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兴趣才会高。
2.制订详细的实习计划,明确纪律要求。
为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跟单位针对实习中学生就餐、住宿、交通等方面的安排和管理,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事先达成协议,拟订详细的实习工作计划,明确纪律要求,在实习动员大会上向学生作详细的说明。这样,让学生清楚在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以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将为老师的管理带来许多方便。
3.选择好实习指导教师。
一个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感,热衷教学、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的有关规定,指导学生实习操作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师才能派去指导学生实践。当然,平时学校和教师个人就应该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4.做好学生的思想和业务的准备工作。
带队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实习工作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最好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指导教师。在动员大会上向学生讲清教学实习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了解实习纪律和工作程序;组织学生学习实纲并讨论,使学生从思想上、业务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实习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实习学生管理。
在实习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后,实习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学生的考核工作,要求实习生自觉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实行签到制度,完善实习生请假、销假制度。平时的考核成绩实习结束时都将汇入实习成绩册,经审核后交回学校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补完实习或重新实习。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在实习中,指导老师除了做好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外,还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努力解决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可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习中。
3.激发学生求知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发生研究和创新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和钻研。所以,实习指导教师需要积极地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想象力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经常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问为什么,对实习中的具体操作问为什么,怎样操作才最好、最安全,只有这样才能自己感知、思考,才能实现教学实习的真正目标。
(三)实习后的影响因素关键控制点
1.对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
实习结束,要求指导教师写出一份规范的实习工作总结。实习单位对教师的出勤、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鉴定,同时采取问卷的形式在参加实习的学生中进行测评。对于工作不认真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对于表现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2.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和信息反馈。
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习效果,对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一是实习结束时,由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二是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评定,用百分制打分。教师将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的平时成绩及实习结束前基本操作的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汇总,给出最后得分,对实成绩优秀的学生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对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采取重修等惩戒措施。对实习缺勤的学生,要么不给实习成绩,要么补修。此外,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认真总结思想上和技术上的收获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互相交流,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周林泉.中职学校教学实习被忽视的原因及改革途径[J].新课程研究,2011(1).
[2]陈曙娟.HACCP视角下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控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魏凤娟.当前我国农业院校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设计
一、改革的背景
(1)理论背景。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还指出:“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的灵魂,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灵魂;课程建设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2)社会背景。社会对于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均开设有市场营销专业,然而,根据我们对国内多所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由于人们对该学科的理解不同,或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导致该专业课程设置差异较大。尤其是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一般院校的区别不太明显,不符合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于2012年3月~2013年6月分别对西安人人乐超市有限公司、西安圣贝牙科医院、陕汽集团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湖北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西飞公司、西安银桥乳业、西安众天食品有限公司、西安阎良甜瓜基地、阎良区建材市场等多家周边大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调研。在与企业相关负责人的交谈中,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现在80后、90后学生的基本素质问题;普遍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最缺乏的就是吃苦耐劳精神、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缺乏奉献精神,认为别人应该给他付出的多,一味地索取,缺乏感恩的心;另外,还特别提到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很差的问题,企业要求学生能拟订合同、业务函等商务文件、撰写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起草工作规范及管理文件,但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表现欠缺。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对市场营销学发展趋势和内容体系分析基础上,对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应重视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艺双馨的市场营销人才。(3)学院背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直属陕西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院位于中国著名航空城——西安市阎良区,处于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学院继承了厂校合一、产教结合的办学传统,利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办学路子,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模式,初步形成了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4)专业背景。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申报开设市场营销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六年来共有近300名毕业生,就职于陕西乃至全国的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岗位。该专业于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重点专业,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目前,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已经具有一定的积淀和发展基础,师资队伍结构相对合理、素质较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校的办学定位特别是学科发展一直向理工科倾斜,导致经管类专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不属于学院示范建设的重点专业,但十几年来,围绕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以改革教学内容为主线,带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尤其注重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的改革,把指导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纳入教学改革范围;注重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我们也一直在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重课程内容大而全,轻课程内容专而精。市场营销作为应用型经济学科,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涉及的知识面颇广。但我们过去在设置专业课程前没有对社会岗位群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照搬普通本科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沿用了培养学科型人才的“三段式”结构,即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的模式构建课程体系。这种“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使每一门课程课时都较少,使教师讲课时都力争在相对较少的课时内照顾到本学科的完整性,而事实却事与愿违。同时学生也感到忙于应付,哪方面的知识都学的不深不透,而且缺乏针对性。事实证明,套用这种“三段式”结构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本科压缩型,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学科型思想的束缚,对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不利。(2)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往往强调概念、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性较强的方法技巧、策略不够重视,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传授、轻亲身体验的偏向,致使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学生学习靠死记硬背,缺乏创新和思考,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致使学生高分低能。(3)重专业知识、轻素质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视和弱化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导致相当一批高职学生缺乏完整、系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缺乏创造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由于人文素质课程缺乏、文化情操陶冶不够,高职学生缺乏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缺乏对外来文化的鉴别能力。(4)重校内模拟教学,轻企业真实演练。目前在各高职院校真正具备“双师”资格的专业课程教师极度匮乏,而且现有的实训条件也不容乐观,设施落后,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了弥补学校实验、实训条件的不足,一些高职院校也不同程度的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以此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但从长期运作的结果看,校外实习基地仅起实习场所而已。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商业秘密也日益增多,大多单位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认为接受学生实习是一种负担,怕泄露商业秘密。结果到实习岗位去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显然这种动口不动手的实习是难以达到实习效果的。
三、改革思路
图1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体系
1.构建基于市场、销售、客服等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体系。通过与西安市人人乐超市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白象食品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具体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将营销经理助理、销售经理助理、客户经理助理等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融入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体系(如图1和图2)。
图2 市场营销专业职业发展方向示意图
2.进行核心课程建设。按照“教产结合,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进行《市场营销实务》、《网络营销》、《推销技巧》、《企业管理》等核心课程的建设。按照各生产加工和商贸流通企业对市场、销售、客服等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将《市场营销实务》建成精品资源共享课,并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标准,对《网络营销》院级精品课程进行改造。以《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整体设计以市场营销工作岗位的不同项目为依据,通过对市场机会分析、营销战略选择、营销策略制定三大项目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过程,可以掌握市场营销各环节的基本决策方法,能制订市场营销总体活动方案,并能把先修课程市场调研和分析方法与专业应用相结合,同时, 具有信息收集能力、市场机会识别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达到营销经理助理资格的基本要求。
3.特色教材建设。与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市人人乐超市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西安盈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陕西白象食品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专家一起,编写满足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培养需要,反映职业岗位标准、操作规范,实现课堂教学和工作情境教学相结合的特色教材,包括《市场营销实务》、《网络营销》、《推销技巧》、《企业管理》等。
4.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按照“教产结合、学训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实施项目教学,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突出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做人、做事。针对教学项目,制定项目完成标准,通过学生完成的项目结果进行评价。以工作技能、工作素质的训练和提升为目的,并辅助采用过程评价、态度评价等综合考核评价手段。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营销经理助理、销售经理助理、客户经理助理等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取得证书后,可以替代校内相关课程考试成绩。针对顶岗实习和校外实训与实践课程,实行校企共同管理、双重考核的方式。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协同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77-03
一、职业能力培养与校企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
(一)校企协同创新是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需求
形成于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能力本位教育是对职业能力教育的最好诠释。能力本位教育思想(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方式是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1]。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校企协同创新主要指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校企合作是能力本位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能准确把握企业用人要求,了解市场动向,同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
(二)校企协同创新是实现能力本位教育的必然途径
能力的实现必须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才能完成,校企合作就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将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1]。能力本位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两项专业能力:一是政策法规执行能力。政府经济资源对行业发展的支持将极大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需要既熟知政府政策又精通企业管理的桥梁式人才。因此,该专业从法律、政策、企业行政管理三个层面开设系统课程,使学生既熟练掌握国家及地方现行的补贴政策、优惠政策等,又具备协助企业获得政府经济资源的能力。二是行政助理、办公室事务操作能力。通过现场观摩、行政管理综合实训、校外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办公室行政、内外关系协调、会议管理、文档管理、行政文书写作等实务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培养行政经理奠定基础。
(三)校企协同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学历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相协同,建立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联盟,完善多种主体联合培养模式,才能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并在实践中创新知识,形成良性的上升式循环[2]。
二、职业能力诉求之校企协同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应邀请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建设调整进行充分的论证。以校企合作和网络为平台,以信息化促进专业发展。教研室、实训室、工作室各司其职,实施“公共行政+企业行政+商业行政”的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公共部门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相关技能,实现人才专业技能的交叉复合。
(二)课程设置创新
从知识内容来看,高职课程可分为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三类。专业理论深度和广度要适中,以够用为度,是专业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专业技术课直接反应当前职业岗位的需求,体现职业的针对性。课程设置要做到知识体系完整,职业技能培养突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另外,要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实训模式创新
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在现有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设立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行政管理专业充分利用现有校内条件,在学校的一些职能部门为学生设立顶岗实习岗位。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依托行政和各教学单位设立实习岗位,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依托乡镇、城市社区和街道等基层行政管理部门或事业单位及各类企业设立实习岗位。
三、校企协同创新的制约因素
首先,企业对学生能力的担忧,承担损失风险会动摇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其次,学校与教师的学科本位观念尚未转变为能力本位[3]。第三,参与协同创新的校企双方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目标追求等存在差异,会导致合作效率低下甚至失败。第四,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来源单一、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技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难以承担行业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研发等协同创新工作。因此,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不高。第五,不少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仍停留在过去的中等专业教育思维上,片面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职责,忽视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之间的互动关系,不重视学校应用性科研工作的开展,也难以催生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
四、可持续校企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政府顶层设计的重视与支持
地方政府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对校企合作进行宏观调控,以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和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如美、英、日等国政府通过产学研合作计划,以经费匹配为纽带,吸引企业增加对研发的投入,多渠道筹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金。
(二)建立双赢理念,强化责任观念
一是强化学校的能力本位教育观念。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深入研究和借鉴现代高等教育、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为突破口,扩充教学与科研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尽快实现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蜕变。学校要秉承服务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紧密契合产业升级、社会转型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对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加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育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稳定机制。
二是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学校要发挥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优势,鼓励教学系部面向企业开展职业培训、技术服务,支持行业企业的发展;企业将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项目委托学校进行,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双赢互惠的长效机制[4]。
(三)建立校内评估和激励机制
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学校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专业课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四)建立监督反馈机制
监督反馈机制是校企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多元评价则是监督反馈的主要形式。实施学生、学校、企业等多元评价,从不同角度看待校企合作及创新的利弊得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平衡多方利益,保证校企协同创新的持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樊继轩.基于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民办高校“本科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1):15-20.
[2]王茂莉.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协同创新的探索及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6):66-68.
[3]孙云志,何玉宏.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0):19-21.
[4]宁军胜,王樨锡.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9):32-33.
Study on the Appealing f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Occupational Abilities
LIU Ying
(Guangdong Administ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China)
一、加大教育教学投入,为学校发展创设平台。
1、创造条件夯实硬件基础,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在教育局支持下,投入800余万元新建3000平米车间,同时争取市教育局资金200万购置数控车床等设备。学校也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积极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共300万,其中180万购置一批汽修设备、120万购置六辆实训车辆,至此我校的汽修实训设备不仅可以满足省市技能大赛的要求,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训项目,今年市技能大赛就借用了我校新进的丰田凯美瑞和丰田花冠两辆车。
2、在提高教学水平上,拥有充足的实训设备是保证,打造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关键。
一年来,学校投入12.2万元组织干部教师参加培训。如暑期安排汽修专业教师到湖北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计算机专业教师到北京神州数码有限公司、数控专业教师到**力士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培训实践,平时在教学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尽量安排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教研室组织的外出培训,共有12批、53人次参加,这些老师回校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学中。
二、严格学生管理,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把学生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摸索出了一套针对职业学校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1、严把质量关,在抓管理促校风上下功夫。
自从学校改革学生录取方式,实行浮动录取分数线、新生面试和试学等制度严把招生质量关后,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管理,学生素质逐步提高。同时转变了德育工作方式,由原来的学生出事后被动处理,改变为前期加强教育管理,将教育过程贯穿到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2、严格管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校实行24小时无缝隙管理,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的严格管理,确保在校期间学生的安全教育。每天早晚自习及其他时间,学校实行干部、教师、保安、学生四级管理体系。学生离校外出有严格的申批假制度,健全晚点名制度,确保学生晚上安全,不让一名学生脱管。学生宿舍管理有严格的标准,并有专人负责检查、考评。宿舍做到了无纸屑、无烟头、无异味、无大声喧哗、无安全死角。
3、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努力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安全网路,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及安全演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每月进行一次学生的全方位安全疏散、消防逃生等内容的演练,每学期聘请法律工作者为学生作一次法制报告,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为保障学生安全,全校每个角落及学校周边增设摄像头,使校园和宿舍全程监控,保证了校园安全。
三、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校师生积极参与,认真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第九届“文明风采”竞赛。本次文明风采活动,我校要求人人参加,班班参与,积极开展配合“文明风采”竞赛主题的多种形式德育实践活动,提高“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参与普及率和广泛性。
征文类、设计类项目,以班为单位,班主任择优推荐给项目组,项目组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动漫类项目,任课教师利用课上时间指导微机专业学生制作,择优推荐给项目组,项目组选出优秀作品给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组织了 “心绣未来”演讲比赛和“职业素养”表演比赛。聘请老师讲解摄影技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拍摄作品。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规划设计作品进行指导,择优推荐。围绕竞赛主题开展了校园文化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把竞赛主题渗透于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形成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整体合力和生动活泼的德育氛围。本次竞赛学校共交作品700余件,涵盖了竞赛所设的征文、摄影、规划设计、动漫、展演等五类十三项的全部项目。
四、加大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水平。
1、学校通过各种渠道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一年来,学校先后推荐6位干部、教师在实训基地评比、教学专项视导和省市技能大赛中担任评委和从事命题工作。既为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创设平台,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一名教师担任高教出版社《素描静物》教材的主编;多名教师多次参与省对口高职考试复习资料的编写。
2、为使实训更好地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学校每年投入40万元聘多名省劳技技师和在企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授课。
3、由于专业教师的技能不断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也不断提高。在今年**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校汽修专业派出四名选手参加车身修复和车身涂装项目的比赛,各有一名学生获得市一等奖,代表**市参加省赛,有四名学生分别获得三个项目的三等奖。在所有参赛的学校中,我校的获奖率和获奖层次均为最高。在同时进行的市专业教师技能比赛中,我校汽修专业两名教师分别获得车身涂装项目的第一名、车身修复项目的第三名。在影视后期制作项目中我校选手获得第7名和第9名的好成绩。在2012年对口高职考试中,我校再传捷报,大专录取率达98%,继续蝉联冠军。
五、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
不断扩大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除了现有的与金诚汽修厂、壮大汽车装具美容学校的合作外,今年新增了与**泓清专修学校的商务专业的合作,另外与中国石油大学的汽修专业联合办学项目也正在洽谈中。经过市场调研和论证优化专业设置,今年新增数控专业,争取市教育局资金200万购置数控车床等设备,数控专业将与原有的装配钳工专业合并为机电专业部。
六、各方形成合力,招生、就业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2012年我校毕业生继续保持了高就业率的良好趋势,就业率达100%。
由于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吸引了许多大中型企业来校抢生源,并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今年就业安置单位明显增多,学生的实习条件及待遇明显好于往年。今年又在去年润华、金万通4S店、重汽集团、银座集团及齐鲁动漫基地等实习单位的基础上,新增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众、别克等市区各大4S店、民政大厦、鱼翅皇宫酒店、轻骑集团、华联商厦等实习就业单位。学生实习期间每月工资1500——2000元左右,独立顶岗后每月工资2000-2600元以上,全部缴纳五险。国防专业学生符合条件的全部参军入伍,分别分到**、**、**、**等军区服役,驻港部队、北京武警总队、三军仪仗队也有应届专业学生。
下一步打算:在新的学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在两个提高、四个强化上下硬功夫,即:提高全体教职工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常规教学环节管理、加强新课改指导;强化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强化后勤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效能管理,保障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品位。围绕这一中心,新学年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学研一体,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切实为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引导鼓励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岗位成才,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以推门听课、评教评学、学科教研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扩大专业规模。
①经过市场调研和论证优化专业设置,将原有的钳工专业扩展为机电专业部,下设钳工专业和新设立的数控专业,在教育局支持下,投入800余万元新建3000平米车间,争取市教育局资金200万购置数控车床等设备。②根据技能抽测的要求,制订和完善各专业《学生技能考核标准》,在日常教学中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就业的实践操作水平。③在课程设置上,科学设置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训技能的课时比例,增加实训技能课和职业修养课,突出专业特色。
3.加强德育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
继续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一是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有效德育”研究,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二是以开展文明风采活动为契机,丰富德育活动内涵,拓宽德育工作渠道。三是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注重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四是强化学生社团建设。发挥学生社团的特色和优势,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治管理。
一、2011年工作总结
1.紧密对接,制订市职成教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既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的筹划之年。为做好我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订工作,我们从科学性、发展性、实效性、可行性出发,紧密对接国家、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紧密对接《省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分别从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服务经济能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师资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实施职成教培训统筹,推进成人继续教育;加大成校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举措。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
2.配合调整,继续深化海洋特色专业建设。2011年,我市紧密配合全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工作,出台了《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计划》(舟教职成[2011]8号)。根据特色,继续围绕船舶修造、驾驶轮机、机电制造、文化与旅游四大类专业群建设,同时开始筹设符合海洋经济新兴产业需求的新兴特色类专业,加快海洋特色专业建设进程,全力打造特色的精品专业。加强全市各职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按照“做强、做精、做特”的要求,着力推进职业学校专门化和特色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紧贴区域经济发展、特色鲜明的专门化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好船舶修造、文化旅游类专业;航海学校重点建设好船舶驾驶与轮机类专业;普陀职教中心重点建设好文化旅游、港口机电类专业;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好船舶修造专业;定海职教中心和职教中心重点建设好港口机电专业。市内其他技工学校也围绕四大类专业中的若干个专业重点做强做精。围绕专业结构调整,我市今年在下达各职校招生计划时明确规定:对符合省示范专业和市重点建设专业条件的学校可单独招生,不符合省示范专业和市重点建设专业条件的学校不安排独立招生计划,确有需要的实行联合办学。目前,舟职技校与岱职技校电焊专业实施分段教学合作,舟职技校与岱职技校、职教中心实施文化旅游专业分段教学合作,航海学校与职教中心开展驾驶与轮机专业分段教学合作。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办学资源整合,我市中职教育的特色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紧紧围绕海洋经济建设的区域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富有海洋特色的专业吸引了大批初中毕业生,今年全市职业学校共招收了2828余名新生,其中船舶修造专业515人,文化与旅游专业1334人,驾驶轮机专业515人,机电制造专业464人。
3.精细管理,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效果,重点推进实训基地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依托企业共同建设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切实推进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参照企业“7S”标准创新基地精细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拓展外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培训效应,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今年5月,我市召开了全市中职学校实训基地“7s”管理现场会,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舟教职成[2011]2号),进一步明确了实训基地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在努力配足配齐四大类专业的实训设施与设备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术学校完成了旅游实训大楼土建和装修工程,启动了船舶修造实训大楼工程;普陀职教中心新校舍已于今年8月竣工搬迁,新的旅游实训大楼已投入使用;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完善了金海湾和常石的两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同企业的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多方努力下,2011年全市中职学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
4.德技双馨,全面提升职校学生综合素质。为深入贯彻实施全国、全省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品行+技能”综合素质优秀学生为目标,切实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3月份我市专门召开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重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与诚信意识、职业礼仪与文明素养等方面的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大力开展职校学生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4月份转发了省厅《关于组织开展第七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省复赛暨第二届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浙教办职成[2011]102号),出台了《关于举办2011年度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舟教职成[2011]1号)。由于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竞赛活动机制配套,措施得力,全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都参加了这两项竞赛,参赛作品数量、质量与以往相比大大提高。根据已公布的第二届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省获奖名单,我市选送的作品有8件获省一等奖、9件作品获省二等奖、13件作品获省三等奖,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我市选送省级比赛的22件作品也都取得了各个等次的奖项,其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沃哲迪、徐振制作的《船用电感式舵角发生仪》作品获得省一等奖。同时选派了20名优秀学生参加了全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也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品行+技能”的教育培养,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今年我市有4名职校毕业生被评为省第二届“职教之星”。德技双馨的实用型人才受到企业欢迎,今年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98%以上,08级学生顶岗实习也都落实完毕。
5.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坚持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安排文化课程和理论课程,重点保障学生的实操技能训练课时和内容,落实实训措施,强化技能实训教学。围绕四大类专业,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鼓励指导职校开展校本教材开发,今年职业技校已编写完成《船舶焊接》、《船舶钳工》、《数控加工》三本项目化教学实习指导书,《船舶电气检测》、《船舶电气安装》、《机械零件加工》、《数控加工技术》等项目化教学实习指导书正在编写和完善。职业技术学校被评为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优秀基地学校,该校的谢洁琼老师在省中职课改专业创新教学设计比赛中还获得一等奖。目前,正在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加快评选建设一批具有鲜明海洋经济特色的市级职教精品课程。
6.积极筹划,加快推进海员培养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海员培养基地的战略决策,以做强做大海员品牌为目标,积极筹划,上半年完成起草了《关于加快海员培养与输出基地建设的建议方案》,建议方案受到市政府、市政协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认可。8月份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成立航海学校的通知》(舟政发[2011]50号),我市海员培养基地建设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同时航海学校积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1年该校的船舶驾驶专业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已顺利通过,可获得200万元的省级专项建设经费补助,为航海学校加快培养航海类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7.完善机制,推进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为加强化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基础能力建设,完善运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双证制教育培训和渔农民技能人才培养,配合市委组织部起草了《市乡镇(街道)化技术学校(社区学院)建设星级管理实施意见》(讨论稿)。着力推进“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部门联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指标。以渔农民、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企业职工、农村预备劳动力及相对稳定流动人口为重点培训对象,培训重点围绕技能与文化两个层次展开。技能层次教育培训以获得专业技能证书或提高一档本专业工种证书级别或获取另一工种的专业工种证书为重点进行开展;文化层次教育培训,主要通过以成人高中(中专)学历培训为重点,成人初中学历培训为补充,成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培训为拓展来进行。为提升渔农民的整体素质,保质保量完成“双证制”教育培训任务,我们明确了以乡镇成人学校为主体,职业学校及有关部门协助协作的工作职责,精心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历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分散的培训进行系统整合,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针对学员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内容,按需增加自选课程,提高培训效率。全市2009年开展渔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3272名,2011年12月止全市已报名参训4197人(全市2011年省下达计划2000人,自定计划3630人),其中市本级191人、1531人、1313人、823人、339人,都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通过强化服务,吸引了大批渔农民参加到学文化学技能的行列,全市渔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势头一年比一年好。同时全年渔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人数达263人(省下达计划200人)。两者都超额完成了预定计划。
8.多措并举,优化语言文字环境
(1)组织开展中华诵等多项活动,并获得多项省奖项。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展示我市中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风采,根据省语委、省教育厅的有关精神,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法比赛及全市教师普通话大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动员师生参加并取得较好效果。经专家评审,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全市有138个作品获市一、二、三等奖,南海学校、定海城东小学等8个学校中华诵12个作品获省二、三等奖;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法比赛全市有140余篇作品获省一、二、三等奖;全省教师普通话大赛中定海一中教师周芷依进入省决赛(全省共37名)。通过系列活动,活跃了校园生活,陶冶了师生情操,也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用语用字的规范化。
(2)组织开展省级、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推荐与认定工作,积极发挥其示范作用。根据省语委、省教育厅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要求,我市开展了第三批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全市有七所学校申报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并推荐小学、沈家门第一小学申报省级示范校。为加强原有各级示范校的作用,5-10月份在各级示范校开展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大赛,全市32所示范校积极参加,200余篇获市一、二、三等奖,并推荐了200篇参加省大赛。通过活动进一步在校园内弘扬了中华文化,也发挥了示范校的作用。
(3)扎实开展第13届推普周工作。为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10周年,市语委、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语委等九部门关于开展第1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紧紧围绕“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这一主题,开展各项活动。各级示范校在推普周期间深入社区、渔区、军营开展有声有色的宣传。南海学校、定海小学、电视台作了重点报道,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电视台在推普周期间3个频道不间断地播出公益广告;日报9月13日在第三版印出了大幅的公益广告;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都开展了系列活动。
(4)以服务为宗旨,认真做好普通话测试工作。我处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师生的宗旨,做好全市的普通话测试工作。今年完成测试人员4300多人,其中学生4000余人、社会人员300余人。平时有专人负责报名及组织测试工作,除做好对参加测试的学校师生进行服务外,还全天候受理社会人员的咨询和报名工作,做到热情接待、详细解释和耐心辅导,并及时通知考生参加考试。同时加强对测试人员的管理工作,要求严格按程序操作,做到公正、公平对待考生,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考生投诉事件。
二、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1.职业教育。以我市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指针,认真落实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全市职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把职业教育打造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人才基地。以培养“品行+技能”综合素质优秀学生为目标,加强德育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职校内涵。巩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继续深化四大类专业群建设、课程改革、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学生技能的实训教学等工作,加快特色专业建设进程,全力打造特色的精品专业,并适时开设与新兴特色产业相对应的第五大专业。深化“订单式”培养、委托培训等合作办学模式,全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构建中职学生成长立交桥,大力推广学历证书与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多证书”培养模式。争取上级部门对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资金补助,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参照企业“7S”标准创新基地精细化管理模式,注重实训效果,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拓展外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培训效应,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